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陽剛霸權中的同志現身-以警察組織為例
Coming out in the workplace of hegemonic masculinity: The case of police organization
作者 鍾琇媛
Chung, Hsiu-Yuan
貢獻者 魏玫娟
Wei, Mei-Chuan
鍾琇媛
Chung, Hsiu-Yuan
關鍵詞 同志
警察
出櫃/現身
陽剛霸權
同性婚姻
come out
gay
police
hegemonic masculinity
same-sex marriage
日期 2023
上傳時間 2-Jan-2024 15:25:28 (UTC+8)
摘要 長期以來警察職場環境充滿父權體制及崇尚陽剛的氛圍,使得多數的同志警察為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只能在職場隱藏真實性向。在性別平等落實上,臺灣在亞洲國家中居領先定位,並於2019年通過施行同婚法。本論文旨在透過訪談探討身處陽剛霸權職場環境的警察人員對於同志認同與處境之看法,以及同婚法施行之後,國家藉由法律制度施行展現對同婚的認同是否影響警察職場原本相對保守的性別意識,進而影響同志警察是否現身、出櫃之決定。研究發現,同婚法通過後並未明顯改善警察職場保守環境,多數同志依舊不敢積極現身,但還是會在職場尋找親密的同事出櫃。此外,職場氛圍雖仍保守,但並不影響同志警察的自我認同。接受訪談的同志警察中,近半數受訪者仍願意在「登記結婚等同出櫃」的情況下選擇結婚,主要是認為結婚可以帶來保障,更認為結婚幸福的愉悅能量可以抵禦職場上出櫃後可能面臨的不利狀況。多數受訪者認為同婚法的施行雖無法立即改善職場氛圍,但使同志的能見度大增,且讓同志享有與異性戀者平等的婚姻權利。
The environment of police workplace has been regarded as highly masculine and patriarchal. Most gay police officers have chosen to hide their sexual orientation in order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discrimination and harm. Taiwan passed same-sex marriage enforcement law in 2019, becoming the first country in Asia to legalize same-sex marriage. Through interviews, this thesis aims to explore the sexual identity of gay police officers, the challenges they face in a masculine workplace and the strategies they adopt for dealing with these challenges. It is also intended to understand whether the legalization of same-sex marriage has affected the conservative culture of police organization in terms its hegemonic masculinity and the decision of gay police officers to come out or not. It is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legalization of same-sex marriage has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conservative environment of the police workplace as the majority of LGBTQ+ police officers still decided to hide they gay identity, they seek to come out to close colleagues. Moreover, their self-identification as gay remains unaffected. Among the LGBTQ+ officers interviewed, nearly half of the respondents are still willing to get married and register their marriages, even though it could be akin to coming out. The main reason being that they believe marriage can provide protection and the joy of marriage felt help counteract any adverse situations they might face at work after coming out. Most respondents think that whil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ame-sex marriage law may not immediately improve the workplace atmosphere, it has greatly increased the visibility of LGBTQ+ individuals and provided them with marriage rights equal to those of heterosexuals.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上野千鶴子(2015)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楊士堤譯),臺北市:聯合文學。 王怡元(2004)在學校體制中女同志族群與非同志族群間族群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王珮玲(2004)警察、性別、文化-女警工作的探索。中央警察大學九十三年度學術討會論文集,台北。 王堯平(2020)微攻擊對同志心理健康之影響:社會支持、同志盟友支持之調節作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彰化。 白爾雅(2019) 男子氣概有毒嗎?從厭女、反同到解毒。性別平等教育季刊,(86),122-137。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2016)2016年台灣同志(LGBTQ+)職場現況調查。取自: https://hotline.org.tw/news/2854。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2020)2020年台灣同志(LGBTQ+)職場現況調查。取自: https://hotline.org.tw/news/2946。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2023)2023年台灣同志(LGBTQ+)職場現況調查。取自: https://hotline.org.tw/news/3355。 朱家瑢(2019)警察職場性別化的身體勞動:以正妹女警為例。東吳大學人權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台北。 朱偉誠(1998)臺灣同志運動的後殖民思考:論「現身」問題。臺灣社會研究,30,35-62。 安傑羅.派絡緹(Angelo Pezzote)(2012)偽直男:男同志全方位生活指南(潘樂辰譯),新北市:知音人文化出版社。 江建忠(2013)員警駕駛警車追逐影響因素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安德魯·史麥勒(Andrew Smiler)(2020)種族主義、暴力犯罪、人際關係崩壞源自男子氣概?陰柔氣質更適合現代男性?從歷史及社會文化看男子氣概如何戕害男性及性別平權(田涵譯),臺北市:臉譜出版社。 蔡博鈞(2018)台灣男同志的自我認同、社會支持與幸福感。國立台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台南。 李宇文(2020)從具陰柔特質的男同志之生命故事探討台灣男同志圈的陽剛霸權意識。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李恩惠(2022)少數族群壓力下已婚同性伴侶的婚姻決策與經歷。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李佩雯(2021)「男人是這樣煉成的」:各生命階段直男同性友誼中的男子氣概建構初探。中華傳播學刊,(39),231-268。 吳仁勝(2007)少年巡官的煩惱-初任職警官從警經驗之探討。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林珮婷(2020)誰支持婚姻平權?探索臺灣婚姻平權的支持基礎,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32(2),207–238。 林東龍、劉蕙雯(2016)照顧男子氣概與男性公務人員育嬰留職經驗。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39),59–109。 高穎超(2006)做兵、儀式、男人類:台灣義務役男服役過程之陽剛氣質研究。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高穎超(2021)陽剛氣質新觀點(上):「粉紅口罩共識」與霸權/王道陽剛氣質。性別平等教育季刊,(91),30–39。 徐子哲(2018)警察人員自殺風險評估工具建構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紐文英(2012)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莊瑞君、陳慶福、劉安真(2011)女同志向家人現身歷程之敘說研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29,71-104。 莊孟縛(2017)政黨認同之世代差異:以國民黨與民進黨為例。東海大學政治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向明(2010)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 五南圖書。 陳禹函(2011)藏鏡人的心內話-同性戀公務人員的職場處境。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紫吟(2021)對抗厭女的一種新思維:女性主義自由主義。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靜儀(2014)性別麻煩不麻煩?軍隊適應歷程中的性別角色操演。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社會工作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祝韻芬(2021)彩虹戰士的現身與隱沒:軍中文化與性/別少數生命處境之研究。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金權(2011)彩役男不死 酷兒不酷—臺灣強迫兵役/勞役制度之法律與性別正義容許性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盈堃(2010)霸權陽剛氣質—以工作與學校場域為例。性別平等教育季刊,(49),97-105。 張家豪(2022)同志軍人部隊生活與多元性別的認同與衝突之研究。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心理及社會工作學系社會工作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康奈爾(R.W. Connell)(2003)男性氣質(柳莉、張文霞、張美川、俞東、姚映然等譯)。中國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畢恆達(2001)空間就是權力。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 畢恆達、洪文龍(2006)GQ男人在發燒。臺北市: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郭豐慶(2011)男同志對職場中性傾向議題之自我調適與因應策略。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諮商與輔導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黃鐙潤(2015)我國警察自殺與親密關係探討— 從紀登斯高度現代性親密關係之省思。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黃淑玲(2003)男子性與喝花酒文化:以Bourdieu的性別支配理論為分析架構。台灣社會學,(5),73-132。 黃詩嘉(2019)女同志的生涯抉擇與職場同志友善經驗敘事研究。台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 黃惠蓮(2020)女同志軍人出櫃經驗之探究。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心理及社會工作學系社會工作碩士班碩士論文,桃園。 黃婉玲(2002)上班族女同志「現身」經驗與策略。慈濟大學人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黃珮茹(2011)陰柔特質男性態度量表之發展。測驗學刊,(58),87-117。 梁家祥(2010)男同志在工作場所中的出櫃策略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崔珺甯(2017)反求諸己人格特質、職場八卦態度與職場八卦行為之相關性研究-以南部某公共衛生機關為例。國是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許華軒(2016)同志衣櫃裡的自我 對話:恐同或內在恐同?. 諮商與輔導,(372),41–43。 游美惠(2012)攸關陽剛與陰柔 : 性別與教育(Gender and Education) 期刊論文(2000-2010) 的熱門議題探討。收錄於張盈堃、吳嘉麗主編,陽剛氣質 : 國外論述與臺灣經驗。巨流圖書,頁45–65。 楊睿愷、張玉佩(2010)「美貌文化下『新』男性氣概:媒體再現與男性認同。中華傳播學會2010年年會。 董珆均(2021)軍隊陽剛職場經驗初探─以男同志視角為例。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裴學儒(2001)軍隊文化、男性氣概與性傾向壓迫~台灣男同性戀者的兵役經驗分析。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 蔡宛蓁(2017)同志員工職場友誼、知覺職場性別友善、出櫃意願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佳臻(2019)「英勇女警」的化身-淺談刑事警察外勤單位的陽剛文化。性別平等教育季刊,(86), 127–132。 蔡佳賢(2023)警校男同志性別經驗之敘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綵柔、 陳國彥 (2018)陰柔特質男同志兵役經驗之研究。人文社會電子學報,13(2), 38–53。 劉建台、林宗德(2003)性氣概的當代觀點(Kenneth Clatterbaugh)。台北:女書文化。 劉建祥(2021)「浴」見幸福:同直婚男性在同志三溫暖的情慾展現之探究。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鄭黛琳(2011)台灣社會中的男子氣概認知。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 駱俊宏、林燕卿、王素女、 林蕙瑛(2005)。從異性戀霸權、父權體制觀看同性戀者之處境與汙名。台灣性學學刊,11(2),61-74。 錢淑芬(2014)制度化生活對軍人角色性格的模塑意義:以軍校生活的規律性與集體性為例。復興崗學報,(102),255-278。 謝慶彥(2022)警察機關績效評核作法之研究-以刑事警察局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戴天岳(2002)警察在槍戰現場之死亡心態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顏禎瑩(2021)探討性傾向就業歧視感受、因應策略及其影響因素─以臺灣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影響為焦點。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釋俊明(2007)男同志認同歷程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網路部分 許雅筑(2016)讓男性請客是領取「父權紅利」嗎?女人從中獲得的紅利,不過是男人餐桌上的殘餘,2022年12月20日,取自:https://reurl.cc/Ovn1Xy。 畢恆達(2020)男子氣概:一種社會學的概念,2022年12月26日,取自:https://reurl.cc/b9A5Xo。 陳紫吟(2019)《不只是厭女》:厭女情結和性別歧視如何「各司其職」?,2022年12月25日,取自:https://reurl.cc/x7AD5b。 陳紫吟(2021)這些性別詞彙你用對了嗎?父權、父權紅利、仇女、仇男,2022年12月25日,取自:網址:https://reurl.cc/zYE8za。 報導者The reporter(2019)當槍口朝向自己─今年已6警自殺,警察精神危機亟待正視,2022年12月20日,取自::https://reurl.cc/gQ1M2b。 游美惠(2015)「異性戀霸權」是什麼?,2022年12月24日,取自:https://reurl.cc/VLlaVN。 黎胖(2021)讀《洋蔥式閱讀!當代關鍵議題系列》,理解古往今來的「男子氣概」及其對世界的影響,2021年2月18日,取自:https://reurl.cc/01V0px。 貳、英文部分 Colgan, F., Creegan, C., McKearney, A. & Wright, T. (2008) Lesbian workers: Personal strategies amid changing organizational responses to ‘sexual minorities’ in UK workplaces. Journal of Lesbian Studies, 12(1), 31–45. Altmann, R. (2000) Forecasting your organizational climate. Journal of Property Management, 65(4), 62-65 Bowen, F. & Blackmon, K. (2003) Spirals of silence: The dynamic effects of diversity on organizational voic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40, 1393–1417. Cass, V.C. (1979) Homosexual identity formation: A theoretical model.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 4, 219-235 Charles, M. W. & Arndt, L. M. R. (2013) Gay-and Lesbian-Identified Law Enforcement Officers: Intersection of Career and Sexual Identity. 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41(8), 1153–1185. Embrick, D. G., Walther, C. S. & Wickens, C. M. (2007) Working class masculinity: Keeping gay men and lesbians out of the workplace. Sex Roles, 56(11–12), 757–766. Fink, E. L. & Chen, S.S. (1995) A galileo analysis of organizational climate.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1,494-505 Giwa, S., Colvin, R. A., Ricciardelli, R. & Warren, A. P. (2022) Workplace Experiences of Lesbian and Bisexual Female Police Officers in the Royal Newfoundland Constabulary. Women & Criminal Justice, 1–2(32), 93–110 Gusmano, B. (2008) Coming Out or Not? How Nonheterosexual People Manage Their Sexual Identity at Work. Journal of Workplace Rights, 13(4),473–496. Lloren, A., & Parini, L. (2017) How LGBT-supportive workplace policies shape the experience of lesbian, gay men, and bisexual employees. Sexuality Research and Social Policy, 14(3), 289–299. Mara LC, Ginieis M. & Brunet-Icart, I. (2021) Strategies for coping with LGBT discrimination at work: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Sexuality Research and Social Policy, 18(2), 339–354. Miller, S. L., Forest, K. B. & Jurik, N. C. (2003) Diversity in blue: Lesbian and gay police officers in a masculine occupation. Men and Masculinities, 5(4), 355–385. Monaco, S., & Pezzella, Alfonso. (2022) Coming out in the Workplace: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Italy and England. Journal of Gay & Lesbian Mental Health, (ahead-of-print), 1–20. Roddrick, Colvin (2015) Shared workplace experiences of lesbian and gay police officers in the United Kingdom Polic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ce Strategies & Management (38)2, 333-349 Troiden, R. R. (1989) The formation of homosexual identities.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17, 43-73 網路部分 The Seattle Times (2019) Experts: Leadership Key to Changing Anti-Gay Police Culture. Retrieved July 28, 2022, from https://reurl.cc/eDAxWL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1092104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1092104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魏玫娟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Wei, Mei-Chua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鍾琇媛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ung, Hsiu-Yuanen_US
dc.creator (作者) 鍾琇媛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ung, Hsiu-Yuanen_US
dc.date (日期) 202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Jan-2024 15:25:28 (UTC+8)-
dc.date.available 2-Jan-2024 15:25:2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Jan-2024 15:25:2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1092104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904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1092104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長期以來警察職場環境充滿父權體制及崇尚陽剛的氛圍,使得多數的同志警察為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只能在職場隱藏真實性向。在性別平等落實上,臺灣在亞洲國家中居領先定位,並於2019年通過施行同婚法。本論文旨在透過訪談探討身處陽剛霸權職場環境的警察人員對於同志認同與處境之看法,以及同婚法施行之後,國家藉由法律制度施行展現對同婚的認同是否影響警察職場原本相對保守的性別意識,進而影響同志警察是否現身、出櫃之決定。研究發現,同婚法通過後並未明顯改善警察職場保守環境,多數同志依舊不敢積極現身,但還是會在職場尋找親密的同事出櫃。此外,職場氛圍雖仍保守,但並不影響同志警察的自我認同。接受訪談的同志警察中,近半數受訪者仍願意在「登記結婚等同出櫃」的情況下選擇結婚,主要是認為結婚可以帶來保障,更認為結婚幸福的愉悅能量可以抵禦職場上出櫃後可能面臨的不利狀況。多數受訪者認為同婚法的施行雖無法立即改善職場氛圍,但使同志的能見度大增,且讓同志享有與異性戀者平等的婚姻權利。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environment of police workplace has been regarded as highly masculine and patriarchal. Most gay police officers have chosen to hide their sexual orientation in order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discrimination and harm. Taiwan passed same-sex marriage enforcement law in 2019, becoming the first country in Asia to legalize same-sex marriage. Through interviews, this thesis aims to explore the sexual identity of gay police officers, the challenges they face in a masculine workplace and the strategies they adopt for dealing with these challenges. It is also intended to understand whether the legalization of same-sex marriage has affected the conservative culture of police organization in terms its hegemonic masculinity and the decision of gay police officers to come out or not. It is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legalization of same-sex marriage has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conservative environment of the police workplace as the majority of LGBTQ+ police officers still decided to hide they gay identity, they seek to come out to close colleagues. Moreover, their self-identification as gay remains unaffected. Among the LGBTQ+ officers interviewed, nearly half of the respondents are still willing to get married and register their marriages, even though it could be akin to coming out. The main reason being that they believe marriage can provide protection and the joy of marriage felt help counteract any adverse situations they might face at work after coming out. Most respondents think that whil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ame-sex marriage law may not immediately improve the workplace atmosphere, it has greatly increased the visibility of LGBTQ+ individuals and provided them with marriage rights equal to those of heterosexuals.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 7 第四節 章節安排 1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4 第一節 男子氣概與陽剛霸權 15 第二節 軍警組織的陽剛霸權 23 第三節 我國同志警察的現身選擇 32 第三章 同志警察職場感受 34 第一節 同志警察職場感受 34 第二節 同志警察職場應對策略 56 第四章 同志警察職場現身考量 78 第一節 同志警察現身與否之考量 78 第二節 同婚法對陽剛霸權警察組織之影響 8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95 第二節 政策建議 99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101 參考文獻 104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 111zh_TW
dc.format.extent 249526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1092104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同志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警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出櫃/現身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陽剛霸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同性婚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come ou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ga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olic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hegemonic masculinit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ame-sex marriageen_US
dc.title (題名) 陽剛霸權中的同志現身-以警察組織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Coming out in the workplace of hegemonic masculinity: The case of police organizatio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上野千鶴子(2015)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楊士堤譯),臺北市:聯合文學。 王怡元(2004)在學校體制中女同志族群與非同志族群間族群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王珮玲(2004)警察、性別、文化-女警工作的探索。中央警察大學九十三年度學術討會論文集,台北。 王堯平(2020)微攻擊對同志心理健康之影響:社會支持、同志盟友支持之調節作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彰化。 白爾雅(2019) 男子氣概有毒嗎?從厭女、反同到解毒。性別平等教育季刊,(86),122-137。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2016)2016年台灣同志(LGBTQ+)職場現況調查。取自: https://hotline.org.tw/news/2854。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2020)2020年台灣同志(LGBTQ+)職場現況調查。取自: https://hotline.org.tw/news/2946。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2023)2023年台灣同志(LGBTQ+)職場現況調查。取自: https://hotline.org.tw/news/3355。 朱家瑢(2019)警察職場性別化的身體勞動:以正妹女警為例。東吳大學人權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台北。 朱偉誠(1998)臺灣同志運動的後殖民思考:論「現身」問題。臺灣社會研究,30,35-62。 安傑羅.派絡緹(Angelo Pezzote)(2012)偽直男:男同志全方位生活指南(潘樂辰譯),新北市:知音人文化出版社。 江建忠(2013)員警駕駛警車追逐影響因素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安德魯·史麥勒(Andrew Smiler)(2020)種族主義、暴力犯罪、人際關係崩壞源自男子氣概?陰柔氣質更適合現代男性?從歷史及社會文化看男子氣概如何戕害男性及性別平權(田涵譯),臺北市:臉譜出版社。 蔡博鈞(2018)台灣男同志的自我認同、社會支持與幸福感。國立台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台南。 李宇文(2020)從具陰柔特質的男同志之生命故事探討台灣男同志圈的陽剛霸權意識。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李恩惠(2022)少數族群壓力下已婚同性伴侶的婚姻決策與經歷。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李佩雯(2021)「男人是這樣煉成的」:各生命階段直男同性友誼中的男子氣概建構初探。中華傳播學刊,(39),231-268。 吳仁勝(2007)少年巡官的煩惱-初任職警官從警經驗之探討。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林珮婷(2020)誰支持婚姻平權?探索臺灣婚姻平權的支持基礎,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32(2),207–238。 林東龍、劉蕙雯(2016)照顧男子氣概與男性公務人員育嬰留職經驗。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39),59–109。 高穎超(2006)做兵、儀式、男人類:台灣義務役男服役過程之陽剛氣質研究。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高穎超(2021)陽剛氣質新觀點(上):「粉紅口罩共識」與霸權/王道陽剛氣質。性別平等教育季刊,(91),30–39。 徐子哲(2018)警察人員自殺風險評估工具建構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紐文英(2012)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莊瑞君、陳慶福、劉安真(2011)女同志向家人現身歷程之敘說研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29,71-104。 莊孟縛(2017)政黨認同之世代差異:以國民黨與民進黨為例。東海大學政治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向明(2010)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 五南圖書。 陳禹函(2011)藏鏡人的心內話-同性戀公務人員的職場處境。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紫吟(2021)對抗厭女的一種新思維:女性主義自由主義。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靜儀(2014)性別麻煩不麻煩?軍隊適應歷程中的性別角色操演。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社會工作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祝韻芬(2021)彩虹戰士的現身與隱沒:軍中文化與性/別少數生命處境之研究。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金權(2011)彩役男不死 酷兒不酷—臺灣強迫兵役/勞役制度之法律與性別正義容許性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盈堃(2010)霸權陽剛氣質—以工作與學校場域為例。性別平等教育季刊,(49),97-105。 張家豪(2022)同志軍人部隊生活與多元性別的認同與衝突之研究。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心理及社會工作學系社會工作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康奈爾(R.W. Connell)(2003)男性氣質(柳莉、張文霞、張美川、俞東、姚映然等譯)。中國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畢恆達(2001)空間就是權力。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 畢恆達、洪文龍(2006)GQ男人在發燒。臺北市: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郭豐慶(2011)男同志對職場中性傾向議題之自我調適與因應策略。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諮商與輔導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黃鐙潤(2015)我國警察自殺與親密關係探討— 從紀登斯高度現代性親密關係之省思。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黃淑玲(2003)男子性與喝花酒文化:以Bourdieu的性別支配理論為分析架構。台灣社會學,(5),73-132。 黃詩嘉(2019)女同志的生涯抉擇與職場同志友善經驗敘事研究。台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 黃惠蓮(2020)女同志軍人出櫃經驗之探究。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心理及社會工作學系社會工作碩士班碩士論文,桃園。 黃婉玲(2002)上班族女同志「現身」經驗與策略。慈濟大學人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黃珮茹(2011)陰柔特質男性態度量表之發展。測驗學刊,(58),87-117。 梁家祥(2010)男同志在工作場所中的出櫃策略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崔珺甯(2017)反求諸己人格特質、職場八卦態度與職場八卦行為之相關性研究-以南部某公共衛生機關為例。國是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許華軒(2016)同志衣櫃裡的自我 對話:恐同或內在恐同?. 諮商與輔導,(372),41–43。 游美惠(2012)攸關陽剛與陰柔 : 性別與教育(Gender and Education) 期刊論文(2000-2010) 的熱門議題探討。收錄於張盈堃、吳嘉麗主編,陽剛氣質 : 國外論述與臺灣經驗。巨流圖書,頁45–65。 楊睿愷、張玉佩(2010)「美貌文化下『新』男性氣概:媒體再現與男性認同。中華傳播學會2010年年會。 董珆均(2021)軍隊陽剛職場經驗初探─以男同志視角為例。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裴學儒(2001)軍隊文化、男性氣概與性傾向壓迫~台灣男同性戀者的兵役經驗分析。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 蔡宛蓁(2017)同志員工職場友誼、知覺職場性別友善、出櫃意願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佳臻(2019)「英勇女警」的化身-淺談刑事警察外勤單位的陽剛文化。性別平等教育季刊,(86), 127–132。 蔡佳賢(2023)警校男同志性別經驗之敘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綵柔、 陳國彥 (2018)陰柔特質男同志兵役經驗之研究。人文社會電子學報,13(2), 38–53。 劉建台、林宗德(2003)性氣概的當代觀點(Kenneth Clatterbaugh)。台北:女書文化。 劉建祥(2021)「浴」見幸福:同直婚男性在同志三溫暖的情慾展現之探究。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鄭黛琳(2011)台灣社會中的男子氣概認知。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 駱俊宏、林燕卿、王素女、 林蕙瑛(2005)。從異性戀霸權、父權體制觀看同性戀者之處境與汙名。台灣性學學刊,11(2),61-74。 錢淑芬(2014)制度化生活對軍人角色性格的模塑意義:以軍校生活的規律性與集體性為例。復興崗學報,(102),255-278。 謝慶彥(2022)警察機關績效評核作法之研究-以刑事警察局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戴天岳(2002)警察在槍戰現場之死亡心態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顏禎瑩(2021)探討性傾向就業歧視感受、因應策略及其影響因素─以臺灣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影響為焦點。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釋俊明(2007)男同志認同歷程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網路部分 許雅筑(2016)讓男性請客是領取「父權紅利」嗎?女人從中獲得的紅利,不過是男人餐桌上的殘餘,2022年12月20日,取自:https://reurl.cc/Ovn1Xy。 畢恆達(2020)男子氣概:一種社會學的概念,2022年12月26日,取自:https://reurl.cc/b9A5Xo。 陳紫吟(2019)《不只是厭女》:厭女情結和性別歧視如何「各司其職」?,2022年12月25日,取自:https://reurl.cc/x7AD5b。 陳紫吟(2021)這些性別詞彙你用對了嗎?父權、父權紅利、仇女、仇男,2022年12月25日,取自:網址:https://reurl.cc/zYE8za。 報導者The reporter(2019)當槍口朝向自己─今年已6警自殺,警察精神危機亟待正視,2022年12月20日,取自::https://reurl.cc/gQ1M2b。 游美惠(2015)「異性戀霸權」是什麼?,2022年12月24日,取自:https://reurl.cc/VLlaVN。 黎胖(2021)讀《洋蔥式閱讀!當代關鍵議題系列》,理解古往今來的「男子氣概」及其對世界的影響,2021年2月18日,取自:https://reurl.cc/01V0px。 貳、英文部分 Colgan, F., Creegan, C., McKearney, A. & Wright, T. (2008) Lesbian workers: Personal strategies amid changing organizational responses to ‘sexual minorities’ in UK workplaces. Journal of Lesbian Studies, 12(1), 31–45. Altmann, R. (2000) Forecasting your organizational climate. Journal of Property Management, 65(4), 62-65 Bowen, F. & Blackmon, K. (2003) Spirals of silence: The dynamic effects of diversity on organizational voic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40, 1393–1417. Cass, V.C. (1979) Homosexual identity formation: A theoretical model.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 4, 219-235 Charles, M. W. & Arndt, L. M. R. (2013) Gay-and Lesbian-Identified Law Enforcement Officers: Intersection of Career and Sexual Identity. 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41(8), 1153–1185. Embrick, D. G., Walther, C. S. & Wickens, C. M. (2007) Working class masculinity: Keeping gay men and lesbians out of the workplace. Sex Roles, 56(11–12), 757–766. Fink, E. L. & Chen, S.S. (1995) A galileo analysis of organizational climate.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1,494-505 Giwa, S., Colvin, R. A., Ricciardelli, R. & Warren, A. P. (2022) Workplace Experiences of Lesbian and Bisexual Female Police Officers in the Royal Newfoundland Constabulary. Women & Criminal Justice, 1–2(32), 93–110 Gusmano, B. (2008) Coming Out or Not? How Nonheterosexual People Manage Their Sexual Identity at Work. Journal of Workplace Rights, 13(4),473–496. Lloren, A., & Parini, L. (2017) How LGBT-supportive workplace policies shape the experience of lesbian, gay men, and bisexual employees. Sexuality Research and Social Policy, 14(3), 289–299. Mara LC, Ginieis M. & Brunet-Icart, I. (2021) Strategies for coping with LGBT discrimination at work: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Sexuality Research and Social Policy, 18(2), 339–354. Miller, S. L., Forest, K. B. & Jurik, N. C. (2003) Diversity in blue: Lesbian and gay police officers in a masculine occupation. Men and Masculinities, 5(4), 355–385. Monaco, S., & Pezzella, Alfonso. (2022) Coming out in the Workplace: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Italy and England. Journal of Gay & Lesbian Mental Health, (ahead-of-print), 1–20. Roddrick, Colvin (2015) Shared workplace experiences of lesbian and gay police officers in the United Kingdom Polic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ce Strategies & Management (38)2, 333-349 Troiden, R. R. (1989) The formation of homosexual identities.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17, 43-73 網路部分 The Seattle Times (2019) Experts: Leadership Key to Changing Anti-Gay Police Culture. Retrieved July 28, 2022, from https://reurl.cc/eDAxWL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