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中國參與區域貿易協定之戰略研究- 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為例
A Study of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A Case Study of the 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作者 楊采蓉
Yang, Tsai-Jung
貢獻者 邱坤玄
Chiu, Kun-Shuan
楊采蓉
Yang, Tsai-Jung
關鍵詞 區域貿易協定
區域整合
經貿戰略
習近平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
日期 2023
上傳時間 1-Feb-2024 13:06:32 (UTC+8)
摘要 自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中國成為全球國際貿易的重要參與者之一,並在經濟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發展一直是中國崛起的重要手段之一,為因應全球化衝擊、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及杜哈回合(Doha Development Round)談判未果等情形,各區域整合浪潮持續不停,中國也順應此一趨勢積極參與區域合作機制,透過參與自由貿易協定,試圖提升東亞地區的政經影響力與地緣政治地位。習近平正式成為中國領導人後,延續了發展經貿戰略,以實現「中國崛起」的模式。 2020年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正式簽署,象徵東亞地區向區域整合邁向一大步, 對於中國來說,已經有助於緩解中美貿易戰帶來的經濟制裁,增強中國與日本、韓國及東協等國家彼此的經貿交往,並提升中國在東亞地區核心地位,逐漸降低美國對該地區的影響力。然而中國內部經濟表現與外部國際地位目前仍面臨許多挑戰和問題,導致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的需求性與迫切性逐漸提升。 本文將將以中國自2012年習近平上任至2022年申請加入CPTPP為研究區間,研究中國參與區域貿易協定之戰略意涵,以文獻分析法,探討中國申請加入CPTPP之動機與目的,發現有別於RCEP,CPTPP屬於高品質、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中國如能成功加入,在擴大經濟效益、促進產業轉型及掌握國際話語權等均有所助益,然而觀察目前中國的實際狀況,不論是國家內部發展或國際關係上,均面臨重重困難,國內法律規範與CPTPP標準有所落差,而國際局勢動盪,各國皆有利於自身的地緣政治考量,造成未來中國加入CPTPP的道路仍漫長,值得持續關注。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專書 王志明,《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的政治因素及中國的對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 年)。 吳玲君,《規則優勢下的亞太區域經貿整合》(臺北:洪葉文化,2015年)。 郝培芝、羅至美,〈國際整合與區域主義〉,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 (臺北:揚智出版社,2007年),頁381-413。 黃錦鐘《影響新功能主義「溢出效果」之條件─歐洲整合(1986-2009)與兩岸關係(1987-2011)的比較分析》(臺北市:致知學術出版社,2013年)。 楊光斌,〈全球治理的中國期待:中國不能缺席〉,靳諾主編,《大國擔當:全球治理的中國主張》(香港:開明出版社,2018 年)。 蔡東杰,《東亞區域發展的政治經濟學》(臺北:五南,2007年)。 戴萬平,〈中國與東協國家的雙邊外交關係(1949-2010)〉,宋鎮照主編,《當代中國的東亞外交策略與關係: 區域霸權興起?》(臺北:五南,2011年)。 David Shambaugh 著,黃中憲譯,《中美爭霸:兩強相遇東南亞》(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Performance)(臺北:春山出版,2021 年)。 期刊 王曉紅,〈加入CPTPP:戰略意義、現實差距與政策建議〉,《開放導報》,第1期,2022 年,頁 7-21。 王啟明,〈國際建置與霸權體系的維繫:以產品生命週期理論分析〉,《亞太通訊研究》, 第8期,2010年7 月,頁135-163。 全毅、高軍行,〈CPTPP 與RCEP 的競爭及中國的因應策略〉,《東南亞研究》,第2 期,2022年,頁48-155。 全毅,〈TPP 對東亞區域合作的影響:中美對話語權的爭奪〉,《亞太經濟》,第5 期,2012年,頁12-18。 林永芳,〈東亞區域經濟整合中、美因素的影響〉,《國家發展研究》,第2卷第9期,2010年11月,頁81-122。 林若雩,〈二十一世紀初東南亞的安全策略與大國關係-兼論臺灣因應之道〉,《國家發展研究》,第6 卷第 2 期,2007 年 6 月,頁 29-66。 李瓊莉,〈美國「重返亞洲」對區域主義之意涵〉,《全球政治評論》,第39期,2012年7月,頁 197-103。 竺彩華,〈東亞經濟合作的新秩序: TPP 還是RCEP ?〉,《和平與發展》,第2 期,2013年,頁13-28、106-107、125-142。 吳瑟致,〈當前區域主義理論在東亞區域的應用與發展〉,《中共研究》,第 40 卷第 9 期,2006 年 9 月,頁 74-93。 吳佳勳,〈中國的新型全球化模式與路徑探討〉,《中國大陸研究》,第61 卷第4期,2018年11 月,頁3-6。 吳玲君,〈中國與東亞區域經貿合作:區域主義與霸權之間的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5期,2005年10月,頁1-27。 邱奕宏,〈東亞區域主義的匯流:RCEP〉,《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6卷第2期,2013 年 2 月,頁 37-43。 邱坤玄,〈中國在周邊的多邊外交〉,《遠景季刊》,第11卷第4期,2010年10月,頁1-41。 封安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加入CPTPP的策略思考〉,《經濟縱橫》,第7期,2021年,頁 79-84。 胡聲平,〈東亞區域整合與中國之立場及策略研究〉,《 全球政治評論》,第7期,2004 年7月,頁47-66。 郝培芝,〈亞歐會議形成的結構性動力與意義:從新區域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與研究》, 第43卷第1期,2004年1月,頁125-144。 高長、吳瑟致,〈中國崛起對東亞區域主義的影響〉,《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0卷第2 期,2009年4月,頁1-48。 高衡權、鄧玉英,〈中國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挑戰:以CPTPP為例〉,《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8卷第3期,2022 年 9 月,頁 51-81。 孫玉紅、呂波,〈中國推進RCEP談判的必要性及對策〉,《商場現代化》,第18期,2014 年 2 月,頁 195-196。 孫國祥,〈RCEP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連結:命運共同體及其暗示〉,《全球政治評論》,第50期,2015 年 4 月,頁 7-12。 唐國強、王震宇,〈亞太自由貿易區,路線圖與優先任務〉,《國際問題與研究》,第1期,2015年,頁75-87。 徐遵慈,〈從「重返亞洲」到「印太戰略」-美國對東南亞政策的轉變與最新發展〉,《經濟前瞻》,第178期,2018年7月,頁 106-111。 常靜,〈中國加入CPTPP的可行性與策略路徑〉,《對外經貿實務》,第10期,2021年3月,頁27-30。 許志嘉,〈中國新睦鄰外交政策:戰略意涵與作為〉,《遠景基金會季刊》,第8卷第3 期,2007年7月,頁43-90。 華商世界,〈RCEP 全球最大的超級經濟圈正式簽訂〉,《華商世界》,第48期,2021年2月,頁12-17。 陳華昇,〈亞太區域經濟整合之進程與展望:RCEP發展之觀察〉,《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43卷第1期,2020 年 1 月,頁 29-32。 陳華昇,〈中國大陸強化東協外交之戰略意涵: 習近平與李克強出訪東南亞之評析〉,《展望與探索》,第11卷第11期,2013年11月,頁22-29。 陳之麒,〈中國大陸考慮加入CPTPP之情勢觀察〉,《經濟前瞻》,第193期,2021 年 1 月,頁 78-83。 陳仲沂,〈從區域主義觀點論冷戰結束後歐盟與東協發展歷程之異同〉,《臺灣關係研究季刊》,第7卷第1期,2011年,頁171-194。 陳希宜,〈東亞區域主義的歷史與發展〉,《嘉大應用歷史學報》,第4期,2019年3月,頁105-124。 陳鑫、陳穎洪,〈中國加入CPTPP的機遇和挑戰〉,《樂山師範學院學報》,第37卷,第12期,2022年12月,頁99-112。 張心怡,〈TPP、RCEP的競合以及中國大陸對於區域經濟整合之態度轉變〉,《戰略安全研析》,第 113 期,2004 年 9 月,頁 4-11。 張維邦,〈歐洲整合的意涵與模式〉,第13 期,2001 年3 月,頁24-35。 張燕生,〈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回顧與展望〉,《國際經濟評論》,第1期,2022 年,頁 9-30。 張司晨,〈新形勢下CPTPP 的影響、前景以及中國的選擇〉,《東北亞經濟研究》,第4期,2021年,頁76-85。 張天桂,〈張天桂:TPP-CPTPP、RCEP 與FTAAP:中國的角色與作用〉,《商業經濟》,第10期,2018年,頁116-149。 楊宗新,〈中國大陸推動參與CPTPP對兩岸經貿互動可能影響〉,《展望與探索》,第19卷,第7期,2021年7月,頁80-90。 楊慧,〈主導權、制度負外部性與亞太地區的經濟制度競爭—以TPP與RCEP為例〉,《外交評論》,第2期,2021年,頁125-154。 鄧克禮,〈中國對東協外交戰略中的共同發展倡議: 概念與實踐〉,《臺灣東南亞學刊》,第11卷第6期,2016 年 10 月,頁 83-89。 趙文志,〈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現況與發展-兼論美國的戰略意圖〉,《展望與探索月刊》,第8卷第12期,2010 年12月,頁11-16。 漆莉,〈RCEP:中國推動東亞經濟合作的機會與對策〉,《亞太經濟》,第1期,2013年,頁 12-16。 蔡東杰,〈全球化浪潮下的區域主義發展:反制或助力?〉,《全球政治評論》,第 11 期,2005 年,頁 71-78。 蔡東杰,〈十八大後中國對外政策走向:區域與全球挑戰〉,《全球政治評論》,第 47期,2014 年 7 月,頁 59-76。 臺灣光華雜誌,〈全球最大的超級經濟圈RCEP正式簽訂〉,《臺灣光華雜誌》,48期,2012年1月,頁12-17。 劉威、陳繼勇,〈TPP與RCEP的競爭性及對中美「三元」貿易的影響研究〉,《亞太經濟》,第5期,2014年,頁 3-7。 蕭全政,〈東亞「區域主義」的發展與臺灣的角色〉,《政治科學論叢》, 第14 卷,2001 年6 月,頁202-222。 鍾錦墀,〈亞太經濟合作之金德柏格陷阱〉,《歐亞研究》,第9期,2019年10月,頁 45-54。 魏艾,〈RCEP門外的臺灣經濟會空洞化〉,《海峽評論》,第348期,2019 年 12 月,頁 5-8。 龐中英,〈中國的亞洲戰略:靈活的多邊主義〉,《世界經濟與政治》(北 京),2001 年第10 期,2001 年10 月,頁33-34。 顧瑩華,〈沒有美國的TPP將會如何?〉,《經濟前瞻》,第173期,2017年9月,頁 15-19。 蘇慶義、王睿雅,〈中國加入CPTPP:一個統一框架的分析〉,《東北師大學報》,第3期,2021年,頁63-72。 蘇慶義,〈中國是否應該加入CPTPP〉,《國際經濟評論》,第4期,2019年,頁107-127。 網路資料 人民網,〈習近平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致辭(全文)〉,《人民網》,2022 年 11 月 4 日,<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22/1104/c64094-32559246.html>。 人民網,〈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人民網》,2015 年 9月 28日,< 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n/2015/0929/c1024-27644905.html >。 人民網,〈習近平在倫敦金融城發表重要演講〉,《人民網》,2015 年 10月 22日,< 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n/2015/1022/c1001-27726281.html>。 人民網,〈建構新發展格局實現互利共贏-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袖對話會上的主題演講〉,《人民網》,2020年 11 月 19 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0/1120/c1024-31937592.html>。 中華民國外交部,〈「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簡介〉,《中華民國外交部》,< https://www.mofa.gov.tw/cp.aspx?n=2613>。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商務部2020 年11 月20 日發布會問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2020 年 11 月 20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251050>。 自由時報,〈TPP大復活CPTPP 中國酸:搞俱樂部、小圈圈〉,《自由時報》,2017 年 11 月 12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251050>。 扶婧穎、任佳暉,〈習近平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20 年 11 月21日,< 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20/1121/c64094-31939125.html>。 呂嘉鴻,〈RCEP正式生效:中國主導亞太區域經濟的機會與臺灣的挑戰〉,《BBC NEWS中文網》,2022 年 1 月 13 日,<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59964200>。 李嘉寶,〈李克強總理在第八屆東亞峰會上的講話(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3年 10月11日,< 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ldhd/2013-10/11/content_2503899.htm>。 李嘉寶,〈RCEP簽署是多邊主義的勝利(環球熱點)〉,《人民網》,2020年 11 月19日,< 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n1/2020/1119/c1004-31936223.html >。 李書良,〈G20峰會習近平、金磚國齊批美保護主義〉,《中時新聞網》,2018 年12月2日,<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1202000183-260202?chdtv >。 吳福成,〈兩岸參與 RCEP、TPP 和 FTAAP 問題研析〉,2015 年1月30日,《臺灣經濟研究院》,< https://www.tier.org.tw/comment/pec1010.aspx?GUID=9ef3079c-0b38-48d2-ba8d-f2a2147e016a >。 科技新報,〈「國進民退」風潮起,中國 10 民企轉國企〉,《科技新報》,2018年 9 月 26日,< https://technews.tw/2018/09/26/china-private-enterprise-turn-to-government-owned/>。 孫楠,〈外交部談中國對澳投資斷崖式下降:原因值得澳方認真反思〉,《新華網》,2021 年 3月 1 日,< 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21-03/01/c_1127154821.htm >。 高雅,〈專家:中國考慮加入CPTPP是積極探索更高標準的開放〉,《第一財經》,2020年 11月21日,< https://m.yicai.com/news/100847269.html>。 許峻賓,〈APEC經貿議程:CPTPP與RCEP的聚合或競爭 (歐亞研究)〉,《臺灣經濟研究院》,2022 年 3月17日,<https://www.tier.org.tw/achievements/pec3010.aspx?GUID=5b944cd1-e8cd-44d0-8d42-a1615b23c444>。 張建一,〈解讀中國大陸制定「十四五規劃」〉,《兩岸經貿》,2022 年 3月 1 日,< https://www.sef.org.tw/files/12281/E22763B5-75B7-4B7F-9324-47E0A112E89E.pdf >。 曹宇帆、吳柏緯,〈分析:中國加入CPTPP有得等 關鍵因素不在經貿而是政治〉,《中央通訊社》,2023 年8月1日,< 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308010142.aspx>。 馮昭,〈中國加入CPTPP 日本新首相岸田文雄存疑慮〉,《中央通訊社》,2021年 1 0月 4 日,<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10040365.aspx>。 黃麗玲,〈中國「積極考慮」加入CPTPP是不自量力嗎?〉,《美國之音》,2020 年11月 27 日,< https://www.voachinese.com/a/5678592.html >。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加強與全球及區域經貿連結—CPTPP〉,《經濟部貿易局》,<https://cptpp.trade.gov.tw/Information/Detail?source=vHHe8sRaFNJz9QUAGekZvSsqGwdcYzASxGRcQ9WZVKk=>。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簡介〉,2022 年8月31 日,《經濟部國際貿易署》,<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567&pid=555772 >。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加強與全球及區域經貿連結—CPTPP〉,《經濟部貿易署》,<https://cptpp.trade.gov.tw/Information/Detail?source=vHHe8sRaFNJz9QUAGekZvSsqGwdcYzASxGRcQ9WZVKk=>。 鄭端耀,〈「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解析〉,《交流雜誌》,2013年8月17日,<https://www.sef.org.tw/article-1-129-5363 >。 鄧澤球、胡宇南,〈發展開放合作創新共享的服務經濟〉,《人民網》,2023 年10月9日,< 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1/2023/1009/c40531-40091136.html>。 顧學明,〈RCEP有助於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國際論壇)〉,《人民網》,2022年 1 月4日,< http://opinion.people.com.cn/BIG5/n1/2022/0104/c1003-32323131.html >。 外文部分 專書 Bela, Balassa, The Theory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Illinois: George Allen & Unwin Ltd., 1961. Bhagwati, Jagdish N.,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 at Risk.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1991. Ciorciari, John D., The Limits of Alignment: South Asia and the Great Powers since 1975. New York,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010. Gilpin, Robert.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Jersey: The Princeton University, 1994. Gadzey, Anthony T.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ower: Hegemony & Economic Liberalism. New York: Macmillan, 1994. Hurrell, Andrew, “Regionalism i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in Louise Fawcett & Andrew Hurrell, eds., Regionalism in World Politics: Regional Orga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Orde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Hsu, Jennifer, Being Chinese in Australia: Public. Opinion in Chinese Communities. Place of Sydney: Lowy Institute, 2023. Huntington, Samuel P.,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6. Mattli, Walter, The Logic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Europe and Beyon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Nye, Joseph S., International Regionalism. Boston: Little Brown, 1968. Russett, Bruce M., International Regions and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 Study in Political Ecology. Chicago: Rand & Mcnally, 1967. Tinbergen, J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msterdam: Elsevier, 2nd Edition, 1965. 期刊 Agarwal, James, and Wu, Terry, “China's Entry to WTO: Global Marketing Issues, Impact, and ImplicBtions for China,”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Vol.21, No. 3, June 2004, pp. 279-300. Breslin, Shaun, “Power and Production: Rethinking China’s Global Economic Rol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31, No. 4, October 2005, pp.735-753. Canton, Louis J. and Spiegel, Steven L.,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f Regions: A Comparative Approach,”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47, No. 3, July 1971, pp. 569-570. Fergusson, Ian F. and Vaughn, Bruce, “The Trans-Pacific Strategy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December, 2009, p. 114. Gilpin, Robert. U.S. Power and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5;Joseph S. Nye, Jr., “State Power and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World Politics, Vol. 28, No. 3, Apr 1976, pp.317-343. Kupchan, Charles A., “Regionalizing Europe’s Security: The case for a New Little Europ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egionalism: New Direction in World Politics, 1997, pp. 209-238. Kindleberger, Charles P., The World in Depression, 1929–1939.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3, pp. 1-10. Mearsheimer, John, “Clash of the Titans,” Foreign Policy, No. 146, 2005, pp.46-49. 研究報告 Banga, Rashmi, Gallagher, Kevin P. and Sarma, Prerna, RCEP: Goods Market Access Implications for ASEAN. Boston: Global Development Policy Center, 2021, pp. 1-31. Petri, Peter A. and Plummer, Michael G., “China Should Join the New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January, 2019, pp1-13. 網路資料 Joseph R. Biden, Jr., 2023/1/23. “Why America Must Lead Again,” Foreign Affairs, <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united-states/2020-01-23/why-america-must-lead-againl>. 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2009/11/13. “Kirk Comments on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USTR NEWS, < https://ustr.gov/about-us/policy-offices/press-office/press-releases/2009/november/ustr-news-kirk-comments-trans-pacific-partnership>. The World Bank, “GDP(Current $US)-China,” The World Bank, 2022, <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MKTP.CD?locations=CN >. World Economics, “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 World Economics, < https://www.worldeconomics.com/Regions/CPTPP/ >.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11092202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1092202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邱坤玄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iu, Kun-Shua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楊采蓉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Yang, Tsai-Ju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楊采蓉zh_TW
dc.creator (作者) Yang, Tsai-Jungen_US
dc.date (日期) 202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Feb-2024 13:06:32 (UTC+8)-
dc.date.available 1-Feb-2024 13:06:3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Feb-2024 13:06:3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1092202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969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1092202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自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中國成為全球國際貿易的重要參與者之一,並在經濟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發展一直是中國崛起的重要手段之一,為因應全球化衝擊、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及杜哈回合(Doha Development Round)談判未果等情形,各區域整合浪潮持續不停,中國也順應此一趨勢積極參與區域合作機制,透過參與自由貿易協定,試圖提升東亞地區的政經影響力與地緣政治地位。習近平正式成為中國領導人後,延續了發展經貿戰略,以實現「中國崛起」的模式。 2020年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正式簽署,象徵東亞地區向區域整合邁向一大步, 對於中國來說,已經有助於緩解中美貿易戰帶來的經濟制裁,增強中國與日本、韓國及東協等國家彼此的經貿交往,並提升中國在東亞地區核心地位,逐漸降低美國對該地區的影響力。然而中國內部經濟表現與外部國際地位目前仍面臨許多挑戰和問題,導致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的需求性與迫切性逐漸提升。 本文將將以中國自2012年習近平上任至2022年申請加入CPTPP為研究區間,研究中國參與區域貿易協定之戰略意涵,以文獻分析法,探討中國申請加入CPTPP之動機與目的,發現有別於RCEP,CPTPP屬於高品質、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中國如能成功加入,在擴大經濟效益、促進產業轉型及掌握國際話語權等均有所助益,然而觀察目前中國的實際狀況,不論是國家內部發展或國際關係上,均面臨重重困難,國內法律規範與CPTPP標準有所落差,而國際局勢動盪,各國皆有利於自身的地緣政治考量,造成未來中國加入CPTPP的道路仍漫長,值得持續關注。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檢閱 5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1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15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16 第二章 區域貿易協定對中國的戰略意涵 18 第一節 區域主義與區域整合的興起 18 第二節 中國對於東亞區域經濟整合的角色分析 26 第三節 習近平時期中國的東亞經貿戰略 30 第四節 小結 36 第三章 中國加入CPTPP的背景分析 39 第一節 RCEP的起源與內涵 39 第二節 CPTPP的起源與內涵 45 第三節 RCEP與CPTPP的競合 56 第四節 小結 64 第四章 中國申請加入CPTPP的戰略分析 66 第一節 中國加入CPTPP的機遇 66 第二節 中國加入CPTPP的挑戰 73 第三節 中國加入CPTPP的前景分析 79 第四節 小結 83 第五章 結論 8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8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1 參考文獻 93 中文部分 93 外文部分 98zh_TW
dc.format.extent 103059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1092202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區域貿易協定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區域整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經貿戰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習近平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zh_TW
dc.title (題名) 中國參與區域貿易協定之戰略研究- 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f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A Case Study of the 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專書 王志明,《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的政治因素及中國的對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 年)。 吳玲君,《規則優勢下的亞太區域經貿整合》(臺北:洪葉文化,2015年)。 郝培芝、羅至美,〈國際整合與區域主義〉,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 (臺北:揚智出版社,2007年),頁381-413。 黃錦鐘《影響新功能主義「溢出效果」之條件─歐洲整合(1986-2009)與兩岸關係(1987-2011)的比較分析》(臺北市:致知學術出版社,2013年)。 楊光斌,〈全球治理的中國期待:中國不能缺席〉,靳諾主編,《大國擔當:全球治理的中國主張》(香港:開明出版社,2018 年)。 蔡東杰,《東亞區域發展的政治經濟學》(臺北:五南,2007年)。 戴萬平,〈中國與東協國家的雙邊外交關係(1949-2010)〉,宋鎮照主編,《當代中國的東亞外交策略與關係: 區域霸權興起?》(臺北:五南,2011年)。 David Shambaugh 著,黃中憲譯,《中美爭霸:兩強相遇東南亞》(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Performance)(臺北:春山出版,2021 年)。 期刊 王曉紅,〈加入CPTPP:戰略意義、現實差距與政策建議〉,《開放導報》,第1期,2022 年,頁 7-21。 王啟明,〈國際建置與霸權體系的維繫:以產品生命週期理論分析〉,《亞太通訊研究》, 第8期,2010年7 月,頁135-163。 全毅、高軍行,〈CPTPP 與RCEP 的競爭及中國的因應策略〉,《東南亞研究》,第2 期,2022年,頁48-155。 全毅,〈TPP 對東亞區域合作的影響:中美對話語權的爭奪〉,《亞太經濟》,第5 期,2012年,頁12-18。 林永芳,〈東亞區域經濟整合中、美因素的影響〉,《國家發展研究》,第2卷第9期,2010年11月,頁81-122。 林若雩,〈二十一世紀初東南亞的安全策略與大國關係-兼論臺灣因應之道〉,《國家發展研究》,第6 卷第 2 期,2007 年 6 月,頁 29-66。 李瓊莉,〈美國「重返亞洲」對區域主義之意涵〉,《全球政治評論》,第39期,2012年7月,頁 197-103。 竺彩華,〈東亞經濟合作的新秩序: TPP 還是RCEP ?〉,《和平與發展》,第2 期,2013年,頁13-28、106-107、125-142。 吳瑟致,〈當前區域主義理論在東亞區域的應用與發展〉,《中共研究》,第 40 卷第 9 期,2006 年 9 月,頁 74-93。 吳佳勳,〈中國的新型全球化模式與路徑探討〉,《中國大陸研究》,第61 卷第4期,2018年11 月,頁3-6。 吳玲君,〈中國與東亞區域經貿合作:區域主義與霸權之間的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5期,2005年10月,頁1-27。 邱奕宏,〈東亞區域主義的匯流:RCEP〉,《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6卷第2期,2013 年 2 月,頁 37-43。 邱坤玄,〈中國在周邊的多邊外交〉,《遠景季刊》,第11卷第4期,2010年10月,頁1-41。 封安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加入CPTPP的策略思考〉,《經濟縱橫》,第7期,2021年,頁 79-84。 胡聲平,〈東亞區域整合與中國之立場及策略研究〉,《 全球政治評論》,第7期,2004 年7月,頁47-66。 郝培芝,〈亞歐會議形成的結構性動力與意義:從新區域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與研究》, 第43卷第1期,2004年1月,頁125-144。 高長、吳瑟致,〈中國崛起對東亞區域主義的影響〉,《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0卷第2 期,2009年4月,頁1-48。 高衡權、鄧玉英,〈中國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挑戰:以CPTPP為例〉,《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8卷第3期,2022 年 9 月,頁 51-81。 孫玉紅、呂波,〈中國推進RCEP談判的必要性及對策〉,《商場現代化》,第18期,2014 年 2 月,頁 195-196。 孫國祥,〈RCEP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連結:命運共同體及其暗示〉,《全球政治評論》,第50期,2015 年 4 月,頁 7-12。 唐國強、王震宇,〈亞太自由貿易區,路線圖與優先任務〉,《國際問題與研究》,第1期,2015年,頁75-87。 徐遵慈,〈從「重返亞洲」到「印太戰略」-美國對東南亞政策的轉變與最新發展〉,《經濟前瞻》,第178期,2018年7月,頁 106-111。 常靜,〈中國加入CPTPP的可行性與策略路徑〉,《對外經貿實務》,第10期,2021年3月,頁27-30。 許志嘉,〈中國新睦鄰外交政策:戰略意涵與作為〉,《遠景基金會季刊》,第8卷第3 期,2007年7月,頁43-90。 華商世界,〈RCEP 全球最大的超級經濟圈正式簽訂〉,《華商世界》,第48期,2021年2月,頁12-17。 陳華昇,〈亞太區域經濟整合之進程與展望:RCEP發展之觀察〉,《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43卷第1期,2020 年 1 月,頁 29-32。 陳華昇,〈中國大陸強化東協外交之戰略意涵: 習近平與李克強出訪東南亞之評析〉,《展望與探索》,第11卷第11期,2013年11月,頁22-29。 陳之麒,〈中國大陸考慮加入CPTPP之情勢觀察〉,《經濟前瞻》,第193期,2021 年 1 月,頁 78-83。 陳仲沂,〈從區域主義觀點論冷戰結束後歐盟與東協發展歷程之異同〉,《臺灣關係研究季刊》,第7卷第1期,2011年,頁171-194。 陳希宜,〈東亞區域主義的歷史與發展〉,《嘉大應用歷史學報》,第4期,2019年3月,頁105-124。 陳鑫、陳穎洪,〈中國加入CPTPP的機遇和挑戰〉,《樂山師範學院學報》,第37卷,第12期,2022年12月,頁99-112。 張心怡,〈TPP、RCEP的競合以及中國大陸對於區域經濟整合之態度轉變〉,《戰略安全研析》,第 113 期,2004 年 9 月,頁 4-11。 張維邦,〈歐洲整合的意涵與模式〉,第13 期,2001 年3 月,頁24-35。 張燕生,〈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回顧與展望〉,《國際經濟評論》,第1期,2022 年,頁 9-30。 張司晨,〈新形勢下CPTPP 的影響、前景以及中國的選擇〉,《東北亞經濟研究》,第4期,2021年,頁76-85。 張天桂,〈張天桂:TPP-CPTPP、RCEP 與FTAAP:中國的角色與作用〉,《商業經濟》,第10期,2018年,頁116-149。 楊宗新,〈中國大陸推動參與CPTPP對兩岸經貿互動可能影響〉,《展望與探索》,第19卷,第7期,2021年7月,頁80-90。 楊慧,〈主導權、制度負外部性與亞太地區的經濟制度競爭—以TPP與RCEP為例〉,《外交評論》,第2期,2021年,頁125-154。 鄧克禮,〈中國對東協外交戰略中的共同發展倡議: 概念與實踐〉,《臺灣東南亞學刊》,第11卷第6期,2016 年 10 月,頁 83-89。 趙文志,〈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現況與發展-兼論美國的戰略意圖〉,《展望與探索月刊》,第8卷第12期,2010 年12月,頁11-16。 漆莉,〈RCEP:中國推動東亞經濟合作的機會與對策〉,《亞太經濟》,第1期,2013年,頁 12-16。 蔡東杰,〈全球化浪潮下的區域主義發展:反制或助力?〉,《全球政治評論》,第 11 期,2005 年,頁 71-78。 蔡東杰,〈十八大後中國對外政策走向:區域與全球挑戰〉,《全球政治評論》,第 47期,2014 年 7 月,頁 59-76。 臺灣光華雜誌,〈全球最大的超級經濟圈RCEP正式簽訂〉,《臺灣光華雜誌》,48期,2012年1月,頁12-17。 劉威、陳繼勇,〈TPP與RCEP的競爭性及對中美「三元」貿易的影響研究〉,《亞太經濟》,第5期,2014年,頁 3-7。 蕭全政,〈東亞「區域主義」的發展與臺灣的角色〉,《政治科學論叢》, 第14 卷,2001 年6 月,頁202-222。 鍾錦墀,〈亞太經濟合作之金德柏格陷阱〉,《歐亞研究》,第9期,2019年10月,頁 45-54。 魏艾,〈RCEP門外的臺灣經濟會空洞化〉,《海峽評論》,第348期,2019 年 12 月,頁 5-8。 龐中英,〈中國的亞洲戰略:靈活的多邊主義〉,《世界經濟與政治》(北 京),2001 年第10 期,2001 年10 月,頁33-34。 顧瑩華,〈沒有美國的TPP將會如何?〉,《經濟前瞻》,第173期,2017年9月,頁 15-19。 蘇慶義、王睿雅,〈中國加入CPTPP:一個統一框架的分析〉,《東北師大學報》,第3期,2021年,頁63-72。 蘇慶義,〈中國是否應該加入CPTPP〉,《國際經濟評論》,第4期,2019年,頁107-127。 網路資料 人民網,〈習近平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致辭(全文)〉,《人民網》,2022 年 11 月 4 日,<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22/1104/c64094-32559246.html>。 人民網,〈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人民網》,2015 年 9月 28日,< 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n/2015/0929/c1024-27644905.html >。 人民網,〈習近平在倫敦金融城發表重要演講〉,《人民網》,2015 年 10月 22日,< 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n/2015/1022/c1001-27726281.html>。 人民網,〈建構新發展格局實現互利共贏-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袖對話會上的主題演講〉,《人民網》,2020年 11 月 19 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0/1120/c1024-31937592.html>。 中華民國外交部,〈「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簡介〉,《中華民國外交部》,< https://www.mofa.gov.tw/cp.aspx?n=2613>。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商務部2020 年11 月20 日發布會問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2020 年 11 月 20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251050>。 自由時報,〈TPP大復活CPTPP 中國酸:搞俱樂部、小圈圈〉,《自由時報》,2017 年 11 月 12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251050>。 扶婧穎、任佳暉,〈習近平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20 年 11 月21日,< 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20/1121/c64094-31939125.html>。 呂嘉鴻,〈RCEP正式生效:中國主導亞太區域經濟的機會與臺灣的挑戰〉,《BBC NEWS中文網》,2022 年 1 月 13 日,<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59964200>。 李嘉寶,〈李克強總理在第八屆東亞峰會上的講話(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3年 10月11日,< 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ldhd/2013-10/11/content_2503899.htm>。 李嘉寶,〈RCEP簽署是多邊主義的勝利(環球熱點)〉,《人民網》,2020年 11 月19日,< 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n1/2020/1119/c1004-31936223.html >。 李書良,〈G20峰會習近平、金磚國齊批美保護主義〉,《中時新聞網》,2018 年12月2日,<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1202000183-260202?chdtv >。 吳福成,〈兩岸參與 RCEP、TPP 和 FTAAP 問題研析〉,2015 年1月30日,《臺灣經濟研究院》,< https://www.tier.org.tw/comment/pec1010.aspx?GUID=9ef3079c-0b38-48d2-ba8d-f2a2147e016a >。 科技新報,〈「國進民退」風潮起,中國 10 民企轉國企〉,《科技新報》,2018年 9 月 26日,< https://technews.tw/2018/09/26/china-private-enterprise-turn-to-government-owned/>。 孫楠,〈外交部談中國對澳投資斷崖式下降:原因值得澳方認真反思〉,《新華網》,2021 年 3月 1 日,< 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21-03/01/c_1127154821.htm >。 高雅,〈專家:中國考慮加入CPTPP是積極探索更高標準的開放〉,《第一財經》,2020年 11月21日,< https://m.yicai.com/news/100847269.html>。 許峻賓,〈APEC經貿議程:CPTPP與RCEP的聚合或競爭 (歐亞研究)〉,《臺灣經濟研究院》,2022 年 3月17日,<https://www.tier.org.tw/achievements/pec3010.aspx?GUID=5b944cd1-e8cd-44d0-8d42-a1615b23c444>。 張建一,〈解讀中國大陸制定「十四五規劃」〉,《兩岸經貿》,2022 年 3月 1 日,< https://www.sef.org.tw/files/12281/E22763B5-75B7-4B7F-9324-47E0A112E89E.pdf >。 曹宇帆、吳柏緯,〈分析:中國加入CPTPP有得等 關鍵因素不在經貿而是政治〉,《中央通訊社》,2023 年8月1日,< 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308010142.aspx>。 馮昭,〈中國加入CPTPP 日本新首相岸田文雄存疑慮〉,《中央通訊社》,2021年 1 0月 4 日,<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10040365.aspx>。 黃麗玲,〈中國「積極考慮」加入CPTPP是不自量力嗎?〉,《美國之音》,2020 年11月 27 日,< https://www.voachinese.com/a/5678592.html >。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加強與全球及區域經貿連結—CPTPP〉,《經濟部貿易局》,<https://cptpp.trade.gov.tw/Information/Detail?source=vHHe8sRaFNJz9QUAGekZvSsqGwdcYzASxGRcQ9WZVKk=>。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簡介〉,2022 年8月31 日,《經濟部國際貿易署》,<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567&pid=555772 >。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加強與全球及區域經貿連結—CPTPP〉,《經濟部貿易署》,<https://cptpp.trade.gov.tw/Information/Detail?source=vHHe8sRaFNJz9QUAGekZvSsqGwdcYzASxGRcQ9WZVKk=>。 鄭端耀,〈「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解析〉,《交流雜誌》,2013年8月17日,<https://www.sef.org.tw/article-1-129-5363 >。 鄧澤球、胡宇南,〈發展開放合作創新共享的服務經濟〉,《人民網》,2023 年10月9日,< 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1/2023/1009/c40531-40091136.html>。 顧學明,〈RCEP有助於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國際論壇)〉,《人民網》,2022年 1 月4日,< http://opinion.people.com.cn/BIG5/n1/2022/0104/c1003-32323131.html >。 外文部分 專書 Bela, Balassa, The Theory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Illinois: George Allen & Unwin Ltd., 1961. Bhagwati, Jagdish N.,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 at Risk.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1991. Ciorciari, John D., The Limits of Alignment: South Asia and the Great Powers since 1975. New York,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010. Gilpin, Robert.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Jersey: The Princeton University, 1994. Gadzey, Anthony T.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ower: Hegemony & Economic Liberalism. New York: Macmillan, 1994. Hurrell, Andrew, “Regionalism i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in Louise Fawcett & Andrew Hurrell, eds., Regionalism in World Politics: Regional Orga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Orde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Hsu, Jennifer, Being Chinese in Australia: Public. Opinion in Chinese Communities. Place of Sydney: Lowy Institute, 2023. Huntington, Samuel P.,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6. Mattli, Walter, The Logic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Europe and Beyon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Nye, Joseph S., International Regionalism. Boston: Little Brown, 1968. Russett, Bruce M., International Regions and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 Study in Political Ecology. Chicago: Rand & Mcnally, 1967. Tinbergen, J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msterdam: Elsevier, 2nd Edition, 1965. 期刊 Agarwal, James, and Wu, Terry, “China's Entry to WTO: Global Marketing Issues, Impact, and ImplicBtions for China,”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Vol.21, No. 3, June 2004, pp. 279-300. Breslin, Shaun, “Power and Production: Rethinking China’s Global Economic Rol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31, No. 4, October 2005, pp.735-753. Canton, Louis J. and Spiegel, Steven L.,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f Regions: A Comparative Approach,”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47, No. 3, July 1971, pp. 569-570. Fergusson, Ian F. and Vaughn, Bruce, “The Trans-Pacific Strategy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December, 2009, p. 114. Gilpin, Robert. U.S. Power and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5;Joseph S. Nye, Jr., “State Power and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World Politics, Vol. 28, No. 3, Apr 1976, pp.317-343. Kupchan, Charles A., “Regionalizing Europe’s Security: The case for a New Little Europ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egionalism: New Direction in World Politics, 1997, pp. 209-238. Kindleberger, Charles P., The World in Depression, 1929–1939.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3, pp. 1-10. Mearsheimer, John, “Clash of the Titans,” Foreign Policy, No. 146, 2005, pp.46-49. 研究報告 Banga, Rashmi, Gallagher, Kevin P. and Sarma, Prerna, RCEP: Goods Market Access Implications for ASEAN. Boston: Global Development Policy Center, 2021, pp. 1-31. Petri, Peter A. and Plummer, Michael G., “China Should Join the New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January, 2019, pp1-13. 網路資料 Joseph R. Biden, Jr., 2023/1/23. “Why America Must Lead Again,” Foreign Affairs, <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united-states/2020-01-23/why-america-must-lead-againl>. 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2009/11/13. “Kirk Comments on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USTR NEWS, < https://ustr.gov/about-us/policy-offices/press-office/press-releases/2009/november/ustr-news-kirk-comments-trans-pacific-partnership>. The World Bank, “GDP(Current $US)-China,” The World Bank, 2022, <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MKTP.CD?locations=CN >. World Economics, “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 World Economics, < https://www.worldeconomics.com/Regions/CPTPP/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