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清初溫柔敦厚說──以錢謙益、黃宗羲、葉燮為例
The Perspective of Gentleness and Kind-Heartednes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Take Qian Qian-yi,Huang Zong-xi,Ye Xie for Example
作者 徐偉翔
Hsu, Wei-Siang
貢獻者 廖棟樑
Liao, Dong-Liang
徐偉翔
Hsu, Wei-Siang
關鍵詞 溫柔敦厚
錢謙益
黃宗羲
葉燮
詩史
遺民
日期 2024
上傳時間 1-Mar-2024 12:40:46 (UTC+8)
摘要 清初為一動盪時代,滿清入主中原,迫使當代文人必須做出選擇,有的選擇依附滿清,有的則堅持不為滿清為服務,甚至走上反清復明的道路。在這個時代中,面對山河易變,文人應如何在詩中展現黍離麥秀之悲,或者表達對政府的看法?作為詩教的「溫柔敦厚」,便在當代受到廣泛的討論。本文則以錢謙益、黃宗羲、葉燮為例,討論此三者對「溫柔敦厚」的觀點。 第一章先舉當代個文人對於「溫柔敦厚」的相關說法,體現當代討論之多元。接著講述「溫柔敦厚」的意義以及與詩史的連結,再說明何以選擇清初、何以選擇此三位文人作為研究對象。最後藉由文獻回顧,審視既有的研究成果,並期望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創出新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則從以「詩樂是一→詩樂分立→詩學領域」脈絡,說明詩教如何從依附於樂教的政教功能,演變為詩學領域的概念,接著分各朝各代,說明溫柔敦厚在各朝代的代表論點、特色,以梳理溫柔敦厚的詩教在歷史長河中的演變。 第三章先以「靈心」、「世運」、「學問」說明溫柔敦厚於此中扮演的樞紐角色,再詳細闡述錢謙益隱微書寫的運用,或評點、或創作,並舉實例論證之。最後從詩史的角度看待錢謙益的溫柔敦厚說。 第四章則從黃宗羲對性情的分類說明其溫柔敦厚觀,其性情可分為「情至之情」、「不及情之情」,「情至之情」又再分為「一時之性情」、「萬古之性情」,而詩中所展現的是「萬古之性情」才可稱作溫柔敦厚,接著再將溫柔敦厚放到詩史視域下論述。與黃宗羲同為清初三大家的王夫之、顧炎武,其對於溫柔敦厚的看法亦於此章附帶論述。 第五章先以汪琬的溫柔敦觀,引出葉燮對其溫柔敦厚觀的批判,接著以其正變觀探討溫柔敦厚的「名實」關係,以正變為其「名」,以溫柔柔敦厚為其「實」。再者,從「體用」關係探討葉燮的溫柔敦厚觀,以溫柔敦厚為「體」,以措辭為「用」,只要將「體」把握住,「用」則可千變萬化。 第六章統論錢謙益、黃宗羲、葉燮的溫柔敦厚觀,並嘗試從中建構脈絡,說明三者之間在論點上的關聯,最後闡明此三者對於當代溫柔敦厚觀的貢獻。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 傳統文獻 ﹝春秋﹞左丘明著,﹝西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李學勤主編:《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春秋﹞左丘明著,﹝吳﹞韋昭注:《國語》,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春秋﹞孔子著,﹝春秋﹞左丘明注,楊伯峻編:《春秋左傳注》,臺北:源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2年。 ﹝戰國﹞公羊壽著,﹝東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春秋公羊傳注疏》,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戰國﹞穀梁赤著,﹝東晉﹞范寧集解:《春秋穀梁傳》,臺北:新興書局,1982年。 ﹝戰國﹞孟子著,﹝東漢﹞趙岐註,孫奭疏:《孟子註疏》,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 ﹝戰國﹞呂不韋,﹝東漢﹞高誘注,王利器疏:《呂氏春秋》,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 ﹝西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李勤學主編:《尚書正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西漢﹞毛亨傳,﹝東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龔抗雲等整理:《毛詩正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西漢﹞司馬遷著,﹝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西漢﹞劉向:《說苑》,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 ﹝西漢﹞劉向:〈楚辭序〉,收錄於李誠、熊良智主編:《楚辭評論集覽》,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東漢﹞王逸:〈離騷經章句〉、〈九辨章句〉,收錄於﹝北宋﹞洪興祖:《楚辭補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東漢﹞班固著,﹝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東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漢京文化出版社,1983年。 ﹝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李學勤主編:《禮記正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東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李學勤主編:《周禮注疏》,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西晉﹞陸機:〈文賦〉,收錄於﹝南朝梁﹞昭明太子編,﹝唐﹞李善注:《昭明文選》,臺北:文化圖書公司,1979年。 ﹝南朝宋﹞范曄,﹝唐﹞李賢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南朝梁﹞沈約:《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臺北:金楓出版社,1988年。 ﹝唐﹞魏徵:《隋書》,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 ﹝唐﹞杜甫著,﹝清﹞錢謙益注:《錢注杜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杜甫著,﹝清﹞仇兆鰲注:《杜少陵詩集詳著》,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71年。 ﹝唐﹞白居易《白氏長慶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唐﹞李鼎祚撰,王豐先點校:《周易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 ﹝唐﹞孟啟:《本事詩》,收錄於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北宋﹞楊時:《楊龜山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 ﹝南宋﹞朱熹著,朱傑人等主編:《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南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南宋﹞蔡沈集傳:《書經》,臺北:學海出版社,1975年。 ﹝南宋﹞文天祥著,劉文源校箋:《文天祥詩集校箋》,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五)》,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宋濂:《宋文憲公全集》,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 ﹝明﹞王禕著,﹝明﹞劉傑、劉同編:《王忠文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何景明:《大復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楊慎:《升庵詩話》,收錄於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明﹞李贄:《焚書》,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明﹞郝敬:《讀詩》,收錄於周維德集校:《全明詩話(四)》,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 ﹝明﹞郝敬:《藝圃傖談》,收錄於周維德集校:《全明詩話(四)》,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 ﹝明﹞郝敬著,向輝點校:《毛詩序說》,北京:中華書局,2021年。 ﹝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臺北:清流出版社,1976年。 ﹝明﹞陳子龍著,王英志輯校:《陳子龍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 ﹝清﹞錢謙益著,﹝清﹞錢曾箋注,錢仲聯標校:《錢穆齋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清﹞朱鶴齡:《杜工部詩集》,京都:中文出版社,1977年。 ﹝清﹞吳偉業著,李學穎集評校標:《吳梅村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黃宗羲:《黃梨洲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清﹞黃宗羲著,吳光主編:《黃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 ﹝清﹞錢澄之著,彭君華點校:《錢澄之全集》,合肥:黃山出版社,1998年。 ﹝清﹞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清﹞施閏章:《學餘堂文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 務印書館,1986年。 ﹝清﹞王夫之:《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2011年。 ﹝清﹞汪琬著,李聖華箋校:《汪琬全集箋校》,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 ﹝清﹞葉燮:《汪文摘謬》收錄於余祖坤編:《歷代文話續編》,南京:鳳凰出版社,2013年。 ﹝清﹞葉燮著,蔣寅箋注:《原詩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清﹞朱彝尊:《明詩綜》,臺北:世界書局,1989年。 ﹝清﹞陳廷敬編:《御選唐詩》,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厲鶚:《樊榭山房文集》,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全祖望:《鮚埼亭集》,臺北:華世出版社,1977年。 ﹝清﹞焦循著,劉建臻整理:《焦循全集》,揚州:廣陵書社,2016年。 二、 今人論著 (一) 專著 丁功誼:《錢謙益文學思想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田子馥:《中國詩學思維》,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 朱則杰:《清詩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朱自清:《詩言志辨》,臺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 李世英、陳水雲:《清代詩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李洲良《春秋筆法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李爽:《錢注杜詩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林耀潾:《先秦儒家詩教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 胡幼峰:《黃宗羲之詩論與牧齋詩學的關係》,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資料中心,1994。 孫通海、王海燕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孫之梅:《錢謙益與明末清初文學》,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0。 徐定寶:《黃宗羲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陳桐生《禮化詩學:詩教理論的生成軌跡》,北京:學苑文叢,1955年。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 夏秀《中國文學中的詩怨傳統:在溫柔敦厚與直抒怨艾之間》,濟南:齊魯書社,2018年。 張健:《清代詩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1999年。 張仲謀:《貳臣錄:中國史上的貳臣》,臺北:笙易有公司文化部,2002年。 張永剛:《明末清初黨爭視閾下的錢謙益文學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2012年。 張暉:《中國「詩史」傳統》,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年。 鄔國平、王振遠:《清代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上海:辭書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曾守仁:《王夫之詩學理論重構──思文∕幽明∕天人之際的儒門詩教觀》,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1年。 程樹德著,程俊英、蔣見元點校:《論語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楊連民:《錢謙益詩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蔣凡:《葉燮和原詩》,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 廖棟樑:《倫理‧歷史‧藝術──古代楚辭學的建構》,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 蔣寅:《清代詩學史(第一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劉明今著,王運熙、黃霖主編:《中國古代文學理論體系:方法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 劉文忠《溫柔敦厚與中國詩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韓經太:《杏園隴人詩思》,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年。 顏崑陽:《詩比興系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嚴迪昌:《清詩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 嚴志雄:《錢謙益〈病榻消寒雜咏〉論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龔鵬程:《詩史本色與妙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 日‧森槐南:《中國詩學概說》,京都:臨川書店,1982年。 美‧Meyer Howard Abrams著,酈稚牛等譯:《鏡與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美‧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文學理論》,臺北:聯經出版社,1981年。 德‧Leo Strauss著,劉鋒譯:《迫害與寫作藝術》,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年。 (二) 學位論文 朱莉美:《錢謙益詩歌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10年。 李興寧:《葉燮詩論「正變」觀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00年。 李欣錫:《錢謙益明亡以後詩歌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2008年。 侯宇丹:《製造錢謙益──明清之際書寫活動中的錢謙益身分建構》,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21年。 陳正宜:《黃宗羲理學思想之研究──以心理氣是一為詮釋進路》,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年。 陳惠豐:《葉燮詩論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7。 彭維杰:《毛詩序傳箋「溫柔敦厚」義之探討》,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黃齡媱:《黃宗羲的詩文觀與明清之際的文學思潮》,臺中: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馮曼倫:《葉燮原詩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 (三) 單篇論文 王宏志:〈論「貳臣」〉,《社會科學研究》第5期,1988年。 王博:〈論錢謙益史學思想〉,《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2卷第6期,2009年。 王鴛:〈論孔子的「詩教」思想〉,《廣西技術學院學報》第8卷第1期,2015年。 王玨:〈黃宗羲「詩史相表裡」思想論析──史學本位的考察〉,《史學史研究》第1期,2022年。 牛貴琥〈金元詩歌「溫柔敦厚」的審美追求〉,《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學科學版)》第48卷第4期,2015年。 毛宣國:〈作為清代學價值觀基礎的「溫柔敦厚」詩教觀〉,《中國文學研究》第2期,2021年。 白春香:〈葉燮「體用」論思想的形成〉,《晉中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1卷第3期,2004年。 史洪川:〈黃宗羲詩學中的性情論及其詩學內涵〉,《殷都學刊》,2005年。 朱莉美:〈論錢謙益的世運說〉,《文學新論》第9期,2009年。 朱義祿:〈論黃宗羲「詩文補史」說〉,《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第5期,2010年。 吳兆路:〈中國文論的倫理化取向:溫柔敦厚〉,《九州中國學會報》第37卷,1995年。 吳佩熏:〈葉燮、沈德潛詩論實效之檢討〉,《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三十二期,2016年。 吳艷:〈21世紀以來魏晉南北朝儒學發展研究綜述〉,《唐都學刊》第33卷第6期,2017年。 汪泓:〈儒家詩教論的重塑──錢謙益詩學理論散論〉,《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2期,1996年。 何澤堂:〈宋代詩歌注釋的「以史證詩」方法〉,《中國典籍與文化》第77期,2011年。 侯體健:〈《集杜詩》:三重文本張力下的「詩史」建構〉,《文學評論》第3期,2019年。 胡靜:〈孔子《詩》教與「溫柔敦厚」關係芻議〉,《牧丹江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第189期,2015年。 陸草:〈清詩分期概說〉,《中洲學刊》第5期,1986年。 陶賓〈《文心雕龍》的溫柔敦厚詩學意韻〉,《藝術科技》第11期,2015年。 高友工:〈中國文化史中的抒情傳統〉,《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臺北:臺灣大學,2004年。 夏秀:〈「溫柔敦厚」藝術內涵的現代闡釋〉,《河南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19期,2013年。 夏秀:〈「溫柔敦厚」宋代闡釋的兩個轉向〉,《中州學刊》第9期,2017年。 夏秀:〈朱熹對「溫柔敦厚」的哲學闡釋〉,《中州學刊》第278期,2020年。 孫之梅:〈靈心、世運、學問──錢謙益的詩學綱領〉,《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學版)》第4期,1996年。 孫東陽:〈淺談文學四要素〉,《金田(立志)》第9期,2011年。 孫興義:〈葉燮以「溫柔敦厚」為詩本體的思想分析〉,收錄於胡曉明主編:《美的觀點與中國文論──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三十七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 徐定寶:〈黃宗羲詩學觀初探〉,《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學版)》第3期,1993年。 徐放鳴、溫德朝:〈論黃宗羲「詩史」思想內涵及其文化品格〉,《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學版)》第34卷第4期,2008年。 翁容:〈靈心、世運、學問──錢謙益詩論小議〉,《漳州師範學院學報》第4期,2002年。 陳晶華:〈清遺民身份的界定研究〉,《文教資料》第21期,2015年。 張賢明〈逃禪考〉,《宿州學院學報》第31卷第9期,2016年,56頁。 張文恒:〈明清之際的「風雅正變」之爭與陳子龍「怨刺」說辨析〉,《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4期,2006年。 張敏杰〈黃宗羲詩學中的「性」、「情」之辨〉,《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學版)》第43卷第2期,2007年。 張永剛:〈靈心、世運、學問──論錢謙益的詩學體系〉,《大連大學學報》(2008年)第29卷第5期。 張文靜、徐國華:〈陳子龍文學思想摭談〉,《韶關學院學報》第33卷第7期,2012年。 張敏杰〈易代之際的詩史之辨──以《南雷詩曆》、《明文海》、《思舊錄》為例〉,《文藝理論與批評》第27卷第128期,2018年。 張立敏〈論明末清初儒家詩教的失墜與繼承──兼評明末清初詩教復興論〉,《銅仁學院學報》第22卷第6期,2020年。 張娜娜:〈明清易代士人「詩史」書寫中的自我建構──以錢謙益為中心探討〉,《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2022年。 張立敏:〈溫柔敦厚詩教稱謂考〉,《北方論叢》第5期,2022年。 莫涯:〈眾情與個情:黃宗羲「萬古之性情」說的內涵與理路〉,《或問》第42期,2022年。 崔海峰:〈從王夫之看「溫柔敦厚」的詩教觀〉,《船山學刊》第3期,2008年。 梁葆莉〈試論「溫柔敦厚」之詩教〉,《零陵學院學報(教育科學)》第1卷第2期,2003年。 項念東:〈黃宗羲情感論的三重向度〉,《中國韻文學刊》第22卷第1期,2008年。 曾守仁:〈世變下的錢澄之性情詩說──真詩、苦吟、隱秘詩史論〉,《文與哲》第26期,2015年。 楊松年:〈溫柔敦厚,詩教也──試論詩情的本質與表達〉,《中外文學》第11卷第10期,1983年。 楊松年:〈宋人稱杜詩為詩史說評析〉收錄於楊松年:《中國古典文學批評論集》,香港:三聯書店,1987年。 楊暉:〈「正變」與「通變」──劉勰文藝觀比較研究之三〉,《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8卷第2期,2011年。 溫德朝:〈論黃宗羲詩學「性情論」詮釋〉,《中國美學研究》第2期,2017年。 雷永強:〈先秦儒家樂教「中和」審美觀述略〉,《中國哲學史》第2期,2015年。 管勇、張幼良:〈錢謙益「真詩」論的內在邏輯與限度〉,《中國文學研究》第1期,2020年。 廖宏昌:〈「溫柔敦厚」說在清代詩論中的重整與發展〉,《清代學術論叢》第六輯,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 鄭民興:〈簡論白居易諷諭詩論與創作〉,《陝西經貿學院學報》第3期,1999年。 鄭新躍:〈楊慎對杜詩「詩史說」的批判及其批評史意義〉,《杜甫研究學刊》第83期,2005年。 鄭雅尹:〈錢謙益〈西湖雜感〉詩中的廢墟與記憶〉,《中極學刊》第7輯,2008年。 鄭偉〈漢代詩教思想之形成及其特殊內涵〉,《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學版)》第2期,2011年。 鄭偉:〈清初詩史觀念與身分認同〉,《江西社會科學》第10期,2013年。 趙永紀:〈錢澄之的詩和詩論〉,《阜陽師院學報(社科版)》,1986年。 蔡英俊:〈詩歌與歷史:論詩史的歷史成分及其敘述的轉向〉,《清華中文學報》第3期,2009年。 蔡宗齊:〈郝敬「溫柔敦厚」說:一個被遺忘的文學批評理論體系〉,《中國文哲專刊》,2009年。 蔡志超:〈杜甫溫柔敦厚與詩聖說〉,《慈濟科技大學學報》第2期,2016年。 蔡靜平:〈葉燮文學思想綜論〉,收錄於周興陸主編:《傳承與開拓──復旦大學第四屆中國文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8年。 劉暢:〈黃宗羲的變風變雅理論〉,《廣州開放大學學報》第27卷第128期,2018年。 韓偉:〈詩樂合「德」:先秦樂教與詩教的邏輯起點〉,《古典整理研究學刊》第2期,2016年。 檀作文:〈朱熹廢詩序詳考〉,《中國詩歌研究》,2004年。 邊家珍:〈「溫柔敦厚」詩教觀新論〉,《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2015年。 蘇伊文、盧詩青:〈為政治服務的漢代《詩》教實踐〉,《育達科大學報》第32期,2012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10615102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15102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廖棟樑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iao, Dong-Lia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徐偉翔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Hsu, Wei-Sia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徐偉翔zh_TW
dc.creator (作者) Hsu, Wei-Siangen_US
dc.date (日期) 202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Mar-2024 12:40:46 (UTC+8)-
dc.date.available 1-Mar-2024 12:40:4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Mar-2024 12:40:4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615102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013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615102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清初為一動盪時代,滿清入主中原,迫使當代文人必須做出選擇,有的選擇依附滿清,有的則堅持不為滿清為服務,甚至走上反清復明的道路。在這個時代中,面對山河易變,文人應如何在詩中展現黍離麥秀之悲,或者表達對政府的看法?作為詩教的「溫柔敦厚」,便在當代受到廣泛的討論。本文則以錢謙益、黃宗羲、葉燮為例,討論此三者對「溫柔敦厚」的觀點。 第一章先舉當代個文人對於「溫柔敦厚」的相關說法,體現當代討論之多元。接著講述「溫柔敦厚」的意義以及與詩史的連結,再說明何以選擇清初、何以選擇此三位文人作為研究對象。最後藉由文獻回顧,審視既有的研究成果,並期望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創出新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則從以「詩樂是一→詩樂分立→詩學領域」脈絡,說明詩教如何從依附於樂教的政教功能,演變為詩學領域的概念,接著分各朝各代,說明溫柔敦厚在各朝代的代表論點、特色,以梳理溫柔敦厚的詩教在歷史長河中的演變。 第三章先以「靈心」、「世運」、「學問」說明溫柔敦厚於此中扮演的樞紐角色,再詳細闡述錢謙益隱微書寫的運用,或評點、或創作,並舉實例論證之。最後從詩史的角度看待錢謙益的溫柔敦厚說。 第四章則從黃宗羲對性情的分類說明其溫柔敦厚觀,其性情可分為「情至之情」、「不及情之情」,「情至之情」又再分為「一時之性情」、「萬古之性情」,而詩中所展現的是「萬古之性情」才可稱作溫柔敦厚,接著再將溫柔敦厚放到詩史視域下論述。與黃宗羲同為清初三大家的王夫之、顧炎武,其對於溫柔敦厚的看法亦於此章附帶論述。 第五章先以汪琬的溫柔敦觀,引出葉燮對其溫柔敦厚觀的批判,接著以其正變觀探討溫柔敦厚的「名實」關係,以正變為其「名」,以溫柔柔敦厚為其「實」。再者,從「體用」關係探討葉燮的溫柔敦厚觀,以溫柔敦厚為「體」,以措辭為「用」,只要將「體」把握住,「用」則可千變萬化。 第六章統論錢謙益、黃宗羲、葉燮的溫柔敦厚觀,並嘗試從中建構脈絡,說明三者之間在論點上的關聯,最後闡明此三者對於當代溫柔敦厚觀的貢獻。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 8 第四節 文獻回顧 10 第二章 清代以前溫柔敦厚說概述 17 第一節 「詩樂是一→詩樂分立→詩學範疇」的演變歷程 17 第二節 歷代「溫柔敦厚」說 22 第三章 錢謙益溫柔敦厚說 31 第一節 論「溫柔敦厚」所扮演「靈心、世運、學問」體系之樞紐位 31 第二節 表達哀怨的隱微書寫 37 第三節 詩具史義──證成詩史的溫柔敦厚 45 第四章 黃宗羲溫柔敦厚說 53 第一節 「怒則掣電流虹,哀則淒楚蘊結」的溫柔敦厚 53 第二節 詩史視域下的溫柔敦厚 62 第五章 葉燮溫柔敦厚說 70 第一節 立基於「正變」說的溫柔敦厚 71 第二節 溫柔敦厚之「體用論」 80 第六章 結語 86 第一節 錢謙益、黃宗羲、葉燮溫柔敦厚說之特色 86 第二節 錢謙益、黃宗羲、葉燮對溫柔敦厚說的貢獻 90 參考書目 91zh_TW
dc.format.extent 2619402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15102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溫柔敦厚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錢謙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黃宗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葉燮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詩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遺民zh_TW
dc.title (題名) 清初溫柔敦厚說──以錢謙益、黃宗羲、葉燮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Perspective of Gentleness and Kind-Heartednes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Take Qian Qian-yi,Huang Zong-xi,Ye Xie for Exampl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 傳統文獻 ﹝春秋﹞左丘明著,﹝西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李學勤主編:《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春秋﹞左丘明著,﹝吳﹞韋昭注:《國語》,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春秋﹞孔子著,﹝春秋﹞左丘明注,楊伯峻編:《春秋左傳注》,臺北:源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2年。 ﹝戰國﹞公羊壽著,﹝東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春秋公羊傳注疏》,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戰國﹞穀梁赤著,﹝東晉﹞范寧集解:《春秋穀梁傳》,臺北:新興書局,1982年。 ﹝戰國﹞孟子著,﹝東漢﹞趙岐註,孫奭疏:《孟子註疏》,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 ﹝戰國﹞呂不韋,﹝東漢﹞高誘注,王利器疏:《呂氏春秋》,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 ﹝西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李勤學主編:《尚書正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西漢﹞毛亨傳,﹝東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龔抗雲等整理:《毛詩正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西漢﹞司馬遷著,﹝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西漢﹞劉向:《說苑》,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 ﹝西漢﹞劉向:〈楚辭序〉,收錄於李誠、熊良智主編:《楚辭評論集覽》,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東漢﹞王逸:〈離騷經章句〉、〈九辨章句〉,收錄於﹝北宋﹞洪興祖:《楚辭補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東漢﹞班固著,﹝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東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漢京文化出版社,1983年。 ﹝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李學勤主編:《禮記正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東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李學勤主編:《周禮注疏》,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西晉﹞陸機:〈文賦〉,收錄於﹝南朝梁﹞昭明太子編,﹝唐﹞李善注:《昭明文選》,臺北:文化圖書公司,1979年。 ﹝南朝宋﹞范曄,﹝唐﹞李賢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南朝梁﹞沈約:《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臺北:金楓出版社,1988年。 ﹝唐﹞魏徵:《隋書》,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 ﹝唐﹞杜甫著,﹝清﹞錢謙益注:《錢注杜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杜甫著,﹝清﹞仇兆鰲注:《杜少陵詩集詳著》,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71年。 ﹝唐﹞白居易《白氏長慶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唐﹞李鼎祚撰,王豐先點校:《周易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 ﹝唐﹞孟啟:《本事詩》,收錄於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北宋﹞楊時:《楊龜山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 ﹝南宋﹞朱熹著,朱傑人等主編:《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南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南宋﹞蔡沈集傳:《書經》,臺北:學海出版社,1975年。 ﹝南宋﹞文天祥著,劉文源校箋:《文天祥詩集校箋》,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五)》,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宋濂:《宋文憲公全集》,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 ﹝明﹞王禕著,﹝明﹞劉傑、劉同編:《王忠文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何景明:《大復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楊慎:《升庵詩話》,收錄於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明﹞李贄:《焚書》,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明﹞郝敬:《讀詩》,收錄於周維德集校:《全明詩話(四)》,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 ﹝明﹞郝敬:《藝圃傖談》,收錄於周維德集校:《全明詩話(四)》,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 ﹝明﹞郝敬著,向輝點校:《毛詩序說》,北京:中華書局,2021年。 ﹝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臺北:清流出版社,1976年。 ﹝明﹞陳子龍著,王英志輯校:《陳子龍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 ﹝清﹞錢謙益著,﹝清﹞錢曾箋注,錢仲聯標校:《錢穆齋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清﹞朱鶴齡:《杜工部詩集》,京都:中文出版社,1977年。 ﹝清﹞吳偉業著,李學穎集評校標:《吳梅村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黃宗羲:《黃梨洲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清﹞黃宗羲著,吳光主編:《黃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 ﹝清﹞錢澄之著,彭君華點校:《錢澄之全集》,合肥:黃山出版社,1998年。 ﹝清﹞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清﹞施閏章:《學餘堂文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 務印書館,1986年。 ﹝清﹞王夫之:《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2011年。 ﹝清﹞汪琬著,李聖華箋校:《汪琬全集箋校》,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 ﹝清﹞葉燮:《汪文摘謬》收錄於余祖坤編:《歷代文話續編》,南京:鳳凰出版社,2013年。 ﹝清﹞葉燮著,蔣寅箋注:《原詩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清﹞朱彝尊:《明詩綜》,臺北:世界書局,1989年。 ﹝清﹞陳廷敬編:《御選唐詩》,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厲鶚:《樊榭山房文集》,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全祖望:《鮚埼亭集》,臺北:華世出版社,1977年。 ﹝清﹞焦循著,劉建臻整理:《焦循全集》,揚州:廣陵書社,2016年。 二、 今人論著 (一) 專著 丁功誼:《錢謙益文學思想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田子馥:《中國詩學思維》,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 朱則杰:《清詩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朱自清:《詩言志辨》,臺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 李世英、陳水雲:《清代詩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李洲良《春秋筆法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李爽:《錢注杜詩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林耀潾:《先秦儒家詩教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 胡幼峰:《黃宗羲之詩論與牧齋詩學的關係》,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資料中心,1994。 孫通海、王海燕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孫之梅:《錢謙益與明末清初文學》,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0。 徐定寶:《黃宗羲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陳桐生《禮化詩學:詩教理論的生成軌跡》,北京:學苑文叢,1955年。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 夏秀《中國文學中的詩怨傳統:在溫柔敦厚與直抒怨艾之間》,濟南:齊魯書社,2018年。 張健:《清代詩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1999年。 張仲謀:《貳臣錄:中國史上的貳臣》,臺北:笙易有公司文化部,2002年。 張永剛:《明末清初黨爭視閾下的錢謙益文學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2012年。 張暉:《中國「詩史」傳統》,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年。 鄔國平、王振遠:《清代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上海:辭書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曾守仁:《王夫之詩學理論重構──思文∕幽明∕天人之際的儒門詩教觀》,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1年。 程樹德著,程俊英、蔣見元點校:《論語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楊連民:《錢謙益詩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蔣凡:《葉燮和原詩》,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 廖棟樑:《倫理‧歷史‧藝術──古代楚辭學的建構》,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 蔣寅:《清代詩學史(第一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劉明今著,王運熙、黃霖主編:《中國古代文學理論體系:方法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 劉文忠《溫柔敦厚與中國詩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韓經太:《杏園隴人詩思》,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年。 顏崑陽:《詩比興系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嚴迪昌:《清詩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 嚴志雄:《錢謙益〈病榻消寒雜咏〉論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龔鵬程:《詩史本色與妙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 日‧森槐南:《中國詩學概說》,京都:臨川書店,1982年。 美‧Meyer Howard Abrams著,酈稚牛等譯:《鏡與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美‧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文學理論》,臺北:聯經出版社,1981年。 德‧Leo Strauss著,劉鋒譯:《迫害與寫作藝術》,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年。 (二) 學位論文 朱莉美:《錢謙益詩歌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10年。 李興寧:《葉燮詩論「正變」觀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00年。 李欣錫:《錢謙益明亡以後詩歌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2008年。 侯宇丹:《製造錢謙益──明清之際書寫活動中的錢謙益身分建構》,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21年。 陳正宜:《黃宗羲理學思想之研究──以心理氣是一為詮釋進路》,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年。 陳惠豐:《葉燮詩論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7。 彭維杰:《毛詩序傳箋「溫柔敦厚」義之探討》,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黃齡媱:《黃宗羲的詩文觀與明清之際的文學思潮》,臺中: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馮曼倫:《葉燮原詩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 (三) 單篇論文 王宏志:〈論「貳臣」〉,《社會科學研究》第5期,1988年。 王博:〈論錢謙益史學思想〉,《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2卷第6期,2009年。 王鴛:〈論孔子的「詩教」思想〉,《廣西技術學院學報》第8卷第1期,2015年。 王玨:〈黃宗羲「詩史相表裡」思想論析──史學本位的考察〉,《史學史研究》第1期,2022年。 牛貴琥〈金元詩歌「溫柔敦厚」的審美追求〉,《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學科學版)》第48卷第4期,2015年。 毛宣國:〈作為清代學價值觀基礎的「溫柔敦厚」詩教觀〉,《中國文學研究》第2期,2021年。 白春香:〈葉燮「體用」論思想的形成〉,《晉中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1卷第3期,2004年。 史洪川:〈黃宗羲詩學中的性情論及其詩學內涵〉,《殷都學刊》,2005年。 朱莉美:〈論錢謙益的世運說〉,《文學新論》第9期,2009年。 朱義祿:〈論黃宗羲「詩文補史」說〉,《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第5期,2010年。 吳兆路:〈中國文論的倫理化取向:溫柔敦厚〉,《九州中國學會報》第37卷,1995年。 吳佩熏:〈葉燮、沈德潛詩論實效之檢討〉,《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三十二期,2016年。 吳艷:〈21世紀以來魏晉南北朝儒學發展研究綜述〉,《唐都學刊》第33卷第6期,2017年。 汪泓:〈儒家詩教論的重塑──錢謙益詩學理論散論〉,《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2期,1996年。 何澤堂:〈宋代詩歌注釋的「以史證詩」方法〉,《中國典籍與文化》第77期,2011年。 侯體健:〈《集杜詩》:三重文本張力下的「詩史」建構〉,《文學評論》第3期,2019年。 胡靜:〈孔子《詩》教與「溫柔敦厚」關係芻議〉,《牧丹江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第189期,2015年。 陸草:〈清詩分期概說〉,《中洲學刊》第5期,1986年。 陶賓〈《文心雕龍》的溫柔敦厚詩學意韻〉,《藝術科技》第11期,2015年。 高友工:〈中國文化史中的抒情傳統〉,《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臺北:臺灣大學,2004年。 夏秀:〈「溫柔敦厚」藝術內涵的現代闡釋〉,《河南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19期,2013年。 夏秀:〈「溫柔敦厚」宋代闡釋的兩個轉向〉,《中州學刊》第9期,2017年。 夏秀:〈朱熹對「溫柔敦厚」的哲學闡釋〉,《中州學刊》第278期,2020年。 孫之梅:〈靈心、世運、學問──錢謙益的詩學綱領〉,《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學版)》第4期,1996年。 孫東陽:〈淺談文學四要素〉,《金田(立志)》第9期,2011年。 孫興義:〈葉燮以「溫柔敦厚」為詩本體的思想分析〉,收錄於胡曉明主編:《美的觀點與中國文論──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三十七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 徐定寶:〈黃宗羲詩學觀初探〉,《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學版)》第3期,1993年。 徐放鳴、溫德朝:〈論黃宗羲「詩史」思想內涵及其文化品格〉,《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學版)》第34卷第4期,2008年。 翁容:〈靈心、世運、學問──錢謙益詩論小議〉,《漳州師範學院學報》第4期,2002年。 陳晶華:〈清遺民身份的界定研究〉,《文教資料》第21期,2015年。 張賢明〈逃禪考〉,《宿州學院學報》第31卷第9期,2016年,56頁。 張文恒:〈明清之際的「風雅正變」之爭與陳子龍「怨刺」說辨析〉,《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4期,2006年。 張敏杰〈黃宗羲詩學中的「性」、「情」之辨〉,《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學版)》第43卷第2期,2007年。 張永剛:〈靈心、世運、學問──論錢謙益的詩學體系〉,《大連大學學報》(2008年)第29卷第5期。 張文靜、徐國華:〈陳子龍文學思想摭談〉,《韶關學院學報》第33卷第7期,2012年。 張敏杰〈易代之際的詩史之辨──以《南雷詩曆》、《明文海》、《思舊錄》為例〉,《文藝理論與批評》第27卷第128期,2018年。 張立敏〈論明末清初儒家詩教的失墜與繼承──兼評明末清初詩教復興論〉,《銅仁學院學報》第22卷第6期,2020年。 張娜娜:〈明清易代士人「詩史」書寫中的自我建構──以錢謙益為中心探討〉,《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2022年。 張立敏:〈溫柔敦厚詩教稱謂考〉,《北方論叢》第5期,2022年。 莫涯:〈眾情與個情:黃宗羲「萬古之性情」說的內涵與理路〉,《或問》第42期,2022年。 崔海峰:〈從王夫之看「溫柔敦厚」的詩教觀〉,《船山學刊》第3期,2008年。 梁葆莉〈試論「溫柔敦厚」之詩教〉,《零陵學院學報(教育科學)》第1卷第2期,2003年。 項念東:〈黃宗羲情感論的三重向度〉,《中國韻文學刊》第22卷第1期,2008年。 曾守仁:〈世變下的錢澄之性情詩說──真詩、苦吟、隱秘詩史論〉,《文與哲》第26期,2015年。 楊松年:〈溫柔敦厚,詩教也──試論詩情的本質與表達〉,《中外文學》第11卷第10期,1983年。 楊松年:〈宋人稱杜詩為詩史說評析〉收錄於楊松年:《中國古典文學批評論集》,香港:三聯書店,1987年。 楊暉:〈「正變」與「通變」──劉勰文藝觀比較研究之三〉,《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8卷第2期,2011年。 溫德朝:〈論黃宗羲詩學「性情論」詮釋〉,《中國美學研究》第2期,2017年。 雷永強:〈先秦儒家樂教「中和」審美觀述略〉,《中國哲學史》第2期,2015年。 管勇、張幼良:〈錢謙益「真詩」論的內在邏輯與限度〉,《中國文學研究》第1期,2020年。 廖宏昌:〈「溫柔敦厚」說在清代詩論中的重整與發展〉,《清代學術論叢》第六輯,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 鄭民興:〈簡論白居易諷諭詩論與創作〉,《陝西經貿學院學報》第3期,1999年。 鄭新躍:〈楊慎對杜詩「詩史說」的批判及其批評史意義〉,《杜甫研究學刊》第83期,2005年。 鄭雅尹:〈錢謙益〈西湖雜感〉詩中的廢墟與記憶〉,《中極學刊》第7輯,2008年。 鄭偉〈漢代詩教思想之形成及其特殊內涵〉,《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學版)》第2期,2011年。 鄭偉:〈清初詩史觀念與身分認同〉,《江西社會科學》第10期,2013年。 趙永紀:〈錢澄之的詩和詩論〉,《阜陽師院學報(社科版)》,1986年。 蔡英俊:〈詩歌與歷史:論詩史的歷史成分及其敘述的轉向〉,《清華中文學報》第3期,2009年。 蔡宗齊:〈郝敬「溫柔敦厚」說:一個被遺忘的文學批評理論體系〉,《中國文哲專刊》,2009年。 蔡志超:〈杜甫溫柔敦厚與詩聖說〉,《慈濟科技大學學報》第2期,2016年。 蔡靜平:〈葉燮文學思想綜論〉,收錄於周興陸主編:《傳承與開拓──復旦大學第四屆中國文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8年。 劉暢:〈黃宗羲的變風變雅理論〉,《廣州開放大學學報》第27卷第128期,2018年。 韓偉:〈詩樂合「德」:先秦樂教與詩教的邏輯起點〉,《古典整理研究學刊》第2期,2016年。 檀作文:〈朱熹廢詩序詳考〉,《中國詩歌研究》,2004年。 邊家珍:〈「溫柔敦厚」詩教觀新論〉,《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2015年。 蘇伊文、盧詩青:〈為政治服務的漢代《詩》教實踐〉,《育達科大學報》第32期,2012年。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