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假新聞現象對臺灣電視新聞臺編輯制度的影響:商業頻道與公廣集團的個案研究(2012-2022)
The Impact of Fake News Phenomenon on the Editorial Systems of Taiwanese Television News Stations: A Case Study of Commercial Channels and Public Broadcasting Group(2012-2022)
作者 龍德成
Long, Tak-Seng
貢獻者 黃兆年
Huang, Jaw-Nian
龍德成
Long, Tak-Seng
關鍵詞 假新聞
電視新聞臺
編輯制度
商業利益
法律監管
Fake news
television news channels
editorial systems
commercial interests
legal regulations
日期 2024
上傳時間 1-Mar-2024 12:50:38 (UTC+8)
摘要 本研究以政治經濟學的視角進行探究,從經濟、社會、法律層面提出理論架構,針對臺灣電視新聞臺因應假新聞而改變編輯制度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本研究主張:新聞臺改變編輯制度是受廣告市場收益波動、閱聽人對假新聞的偏好、法律監管三個因素混合影響,不同屬性的新聞臺受上述三個因素影響之比重皆有差異。然而,法律監管因素最能夠對新聞臺產生改變效果,因為新聞臺皆是鑲嵌在臺灣的法律結構之中。為驗證上述論點,本文採取三個層面的個案研究以剖析各個因素在實際案例中的影響,包括(1)產業層次的縱時性分析、(2)立場較為親中的電視臺vs.反中電視臺的比較、(3)商業電視臺vs.公廣電視臺的比較。 首先,在產業層次的縱時性分析中,本研究發現:電視廣告市場的萎縮與閱聽人使用媒介轉移造成影響的證據有限,而高額罰鍰和執照換發制度則是直接導致新聞臺改變編輯制度的關鍵因素。其次,在商業頻道的個案研究中,本研究選取立場較為親中的TVBS-N與反中的三立新聞進行比較分析,此二電視臺在商業收益上均曾出現依賴中國市場的情況,但後者後來已有脫鉤。本研究發現:儘管TVBS-N仍與中國商業利益保持一定聯繫,但由於受到臺灣法律結構的制約,法律監管仍是商業電視臺改變編輯制度的最主要影響因素。最後,在商業與公廣電視臺的個案比較中,本研究發現:法律監管因素均會驅使不同資本屬性的新聞臺改變編輯制度,且兩者改變後的制度大致相同,唯公廣集團改變效果強於商業頻道,這與其財務收入依賴政府有高度關連性。
This study takes a political economic perspective to propos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at considers economic, social, and legal factors, exploring the changes in editorial systems of Taiwanese television news channels in response to fake news. It argues that alterations in editorial systems are influenced by a combination of factors: fluctuations in advertising market revenue, audience preferences for fake news, and legal regulations. The impact of these factors varies for news channels with different attributes. However, legal regulations emerge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 as all news channels operate within Taiwan’s legal framework. To validate these claims, the study employs a three-tiered case study approach,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each factor through (1)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at the industry level, (2) a comparison between pro-China TVBS-N and anti-China SET News, and (3) a comparison between commercial and public broadcasting channels. First, in the longitudinal industry-level analysis, the study finds limited evidence linking the contraction of the television advertising market and audience media usage shift to the changes in editorial systems. Instead, significant penalties and the license renewal system directly contribute to news channels altering their editorial practices. Second, in the case study of commercial channel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pro-China TVBS-N and anti-China SET News reveals that while both once relied on the Chinese market for commercial revenue, the latter has successfully decoupled.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despite TVBS-N maintaining some connection with Chinese commercial interests, legal regulations continue to be the primary influencing factor on the commercial television channel’s editorial changes, constrained by the legal structure in Taiwan. Lastly, i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ommercial and public broadcasting channels, the study discovers that legal regulations drive editorial changes for news channels with different capital attributes, and the resultant editorial systems are generally similar. However, public broadcasting channels are more significantly impacted by legal regulations due to their financial dependence on the government.
參考文獻 中文期刊: 吳介民,2009,〈中國因素與臺灣民主〉,《思想》,11:141-157。 吳介民,2015,〈中國因素的在地協力機制:一個分析架構〉,《臺灣社會學會通訊》,83:4-11。 黃兆年、林雨璇,2020,〈中國因素影響下臺灣媒體人的日常抵抗:對民主防衛的啟示〉,《民主與治理》,7(2):41-79。 黃兆年,2022a,〈威權的跨境流動與消長:中國因素、雙重政商關係與臺灣媒體自我審查〉,《問題與研究》,61(3):1-50。 林照真,2005,〈置入性行銷:新聞與廣告倫理的雙重崩壞〉,《中華傳播學刊》,8:27-40。 林照真,2009,〈電視新聞就是收視率商品-對「每分鐘收視率」的批判性解讀〉,《新聞學研究》,99:79-117。 林照真,2013,〈為什麼聚合?有關臺灣電視新聞轉借新媒體訊息之現象分析與批判〉,《中華傳播學刊》,23:3-40。 林照真,2018,〈假新聞情境初探:以阿拉伯世界的資訊逆流為例〉,《傳播研究與實踐》,8(1):1-26。 魏玓,2006,〈監理之外:初探NCC在媒體產業輔導與媒體文化發展的角色〉,《廣播與電視》,26:29-49。 魏玓,2019,〈「萬惡」電視何以誕生? 臺灣有線電視生成階段(1980-1993)的重新檢視〉,《新聞學研究》,139:1-40。 王泰俐,2006,〈電視新聞“感官主義”對閱聽人接收新聞的影響〉,《新聞學研究》,86:91-133。 王泰俐,2019,〈假新聞與民主危機〉,《臺灣民主季刊》,16(3):155-161。 羅世宏,2018,〈關於「假新聞」的批判思考:老問題、新挑戰與可能的多重解方〉,《資訊社會研究》,35:51-85。 王塗發,2010,〈中國「以經促統」戰略奏效〉,《新世紀智庫論壇》,49:18-23。 魏艾,2010,〈中國大陸成為全球第二經濟體的虛與實〉,《展望與探索》,8(9):11-15。 戴瑜慧,2018,〈流動的資本與走出去的中國:以香港無線電視產業的資本併購與執照審查為例〉,《新聞學研究》,135:1-47。 沈伯洋,2021,〈中國認知領域作戰模型初探:以2020臺灣選舉為例〉,《遠景基金會季刊》,22(1):1-66。 林麗雲,2008,〈變遷與挑戰:解禁後的臺灣報業〉,《新聞學研究》,95:183-212。 馮建三,2003,〈傳播政治經濟學在臺灣的發展〉,《新聞學研究》,75:103-140。 戴伯芬,2007,〈無法執法與有法放任:臺灣有線電視產業的制度論分析(1983-2000)〉,《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9(2):169-201。 楊秀菁,2014,〈戒嚴時期傳媒「社會責任理論」的引進與演變〉,《思與言》,52(2):241-297。 何旭初,2007,〈市場導向新聞學之思維與運作:《蘋果日報》個案分析〉,《中華傳播學刊》,11:243-273。 陳怡璇、林澤民,2020,〈離不開的兩難:新聞媒體的公有地悲劇〉,《新聞學研究》,144:1-47。 張茂桂,2011,〈倡議中國效應研究的觀點〉,《臺灣社會學會通訊》,72:25-30。 黃順星,2010,〈新聞的場域分析:戰後臺灣報業的變遷〉,《新聞學研究》,104:113-160。 任育德,2009,〈中國國民黨宣傳決策核心與媒體的互動(1951-1961)〉,《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32:221-262。 管中祥,2002,〈「國民黨國機器」操控媒介形式的轉變(1924-1999)〉,《傳播文化》,9:164-201。 葉乃靜,2020,〈後真相時代社群媒體上的假新聞分享行為研究〉,《圖書資訊學研究》,46(1):96-112。 何吉森,2018,〈假新聞之監理與治理探討〉,《傳播研究與實踐》,8(2):1-41。 曾國峰,2010,〈有線電視新聞臺的賽局競爭分析〉,《新聞學研究》,103:83-131。 鄭宇君,2021,〈社交媒體假訊息的操作模式初探:以兩個臺灣政治傳播個案為例〉,《中華傳播學刊》,39:3-41。 劉蕙苓,2005,〈新聞置入性行銷的危機:一個探索媒體公共利益的觀點〉,《中華傳播學刊》,8:179-207。 林春元,2022,〈假訊息與臺灣司法之回應-評析我國法院2007年至2020年7月社維法第63條第1項第5款適用情形〉,《中央研究院法學期刊》,31:255-329。 谷玲玲、劉幼琍,2010,〈我國公共電視體制的現況與未來〉,《廣播與電視》,32:109-139。 涂建豐,1996,〈編輯室公約運動〉,《新聞學研究》,52:35-48。 楊汝樁,1996,〈另類記者的媒體改造經驗〉,《新聞學研究》,52:83-94。 邱家宜,2017,〈NCC 對有線電視水平、垂直整合的規管(2006-2016)〉,《傳播文化與政治》,5:1-28。 徐孟延、蘇蘅,2015,〈多媒介時代的新聞與倫理:臺灣民眾新聞使用、媒介信任與倫理觀的關聯研究〉,《傳播與社會學刊》,33:225-254。 羅承宗,2021,〈對抗虛假訊息的法制破綻與整備〉,《臺灣法學雜誌》,415:1-5。 劉惠卿,2009,〈電視報導新聞議題之政黨偏差研究——以 TVBS-N 與 SET-N 報導 312 維新館事件為例〉,《傳播與管理研究》,9(1):33-64。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37(4),17-23。 莊佳穎,2014,〈從政治消費文化觀點看當代臺灣社會的民主參與與認同建構〉,《臺灣國際研究季刊》,10(1):160-184。 NCC,2021a,〈媒體需自律 自由應保障 編輯室公約相關研析及彙整〉,《NCCNEWS》,15(4):1。 中文書籍: 王毓莉,2018,《兩岸新聞場域分析:新聞勞動、績效管理、新聞專業表現》,新北市:揚智文化。 彭明輝,2001,《中文報業王國的興起:王惕吾與聯合報》,臺北縣板橋市:稻香出版社。 劉蕙苓,2022,《從解嚴到數位匯流的新聞工作者:跨時代的比較研究》,臺北市:巨流圖書。 何清漣,2019,《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新北市:八旗文化。 石之瑜,2015,《社會科學方法新論》,臺北市:五南圖書。 吳乃德,2020,《臺灣最好的時刻,1977-1987--民族記憶美麗島》,臺北市:春山出版有限公司。 李金銓,2005,《大眾傳播理論》,臺北市:三民書局。 胡元輝,2007,《媒體與改造─重建臺灣的關鍵工程》,臺北市:商周出版。 王泰俐,2015,《電視新聞感官主義》,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李瞻,1992,《新聞學原理》,臺北市:黎明文化。 牛隆光、林靖芬,2006,《透視電視新聞:實務與研究工作談》,臺北市:學富文化。 牛隆光,2010,《如何從事社會科學研究——新聞傳播面向的探究》,臺北市:唐山出版。 陳炳宏,2001,《傳播產業研究》,臺北市:五南文化。 林欽榮,2010,《組織理論與管理》,臺北縣深坑鄉:揚智文化。 傅岳邦,2006,《組織行為》,臺北縣中和市: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 彭文正、廖士翔,2017,《電視新聞實務》,臺北市:三民書局。 王淑美、陳百齡、鄭宇君、劉蕙苓、蘇蘅合著,2022,《破擊假新聞:解析數位時代的媒體與資訊操控》,臺北市:三民書局。 Stephen P.Robbins著,林財丁、林瑞發譯,1998,《組織行為》,臺中市:滄海書局。譯自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7. Uwe Flick著,張可婷譯,2010,《質性研究的設計》,臺北縣: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譯自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2007. David W. Steward、Michael A Kamins等著,董旭英,黃儀娟譯,2000,《次級資料研究法》,臺北市:弘智文化。譯自Secondary research information sources and methods. 1993. 若林正丈著,洪郁如等譯,2019,《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第二版),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譯自臺湾の政治―中華民国臺湾化の戦後史. 2008. 黃兆年、川上桃子,2017,〈新聞自由中的美國因素與中國因素〉、〈中國影響力對臺灣媒體的作用機制〉,吳介民、蔡宏政、鄭祖邦主編,《吊燈裡的巨蟒:中國因素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新北市:左岸文化,頁395-526。 黃兆年,2022b,〈中國跨國媒體審查在臺灣的蔓延〉,吳介民,黎安友主編;鄭傑憶譯(初版),《銳實力製造機:中國在臺灣、香港、印太地區的影響力操作與中心邊陲拉鋸戰》,新北市,左岸文化/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213-240。譯自China’s Influence and the Center-periphery Tug of War in Hong Kong, Taiwan, and Indo-Pacific. 2020. 王振寰,1993,〈廣播電視媒體的控制權〉,《解構廣電媒體:建立廣電新秩序》,臺北市:澄社,頁75-128。 邵玉銘,2008,〈開放報禁之背景、過程與影響〉,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主編,《關鍵力量的沉淪-回首報禁解除二十年》,臺北市:巨流圖書館,頁3-17。 翁秀琪,1992,〈工作權與新聞記者之自主性〉,翁秀琪、蔡明誠主編,《大眾傳播法手冊》,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頁297-327。 何榮幸、臺大新聞所,2008,〈歷史性大陸行之一:一九七八年自立晚報政經研究室主任/李永得〉,《黑夜中尋找星星-走過戒嚴的資深記者生命史》,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頁419-440。 莊春發,1994,〈廣電媒體面面觀〉,江文瑜主編,《媒體改造與民主自由》,臺北市:前衛出版社,頁41-66。 學位論文: 張嘉艾,2015,《臺灣媒體生產政治中的中國因素與獨裁者邏輯:以C集團為例》,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蔡莞瑩,2007,《資深電視新聞工作者的處境分析 1996-2006》,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潘乃欣,2017,《新聞學系畢業生的非新聞職業抉擇歷程》,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學程學位論文。 謝永軒,2017,《反思電視新聞媒體競爭管制-從產業經濟與法律分析出發》,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王偊菁,2016《網路即時新聞對電視新聞工作者之影響》,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謝建文,2019,《電視新聞自律研究—以中天新聞為例》,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英文文獻: Brian McNair. 2018.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Oxford, UK: Routledge. Fuller, L. Lon. 1969. “The Morality of Law: Revised Edition.” New Haven, USA: Yale University Press. Yong Liu, Daniel S. Putler and Charles B. Weinberg. 2004.“Is Having More Channels Really Better? A Model of Competition among Commercial Television Broadcasters” Marketing Science, 23(1): 120-133. Karl Loewenstein. 1937a. “Militant democracy and fundamental rights, I.”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31(3): 417-432. Karl Loewenstein. 1937b. “Militant democracy and fundamental rights, II.”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31(4): 638-658. Ludwig, Jessica, and Christopher Walker. 2017. “From ’Soft Power’:Rising Authoritarian Influence in the Democratic World.” In Sharp Power: Rising Authoritarian Influence. Washington: 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 pp. 8-25. 網絡資料: 黃兆年,2019,〈「紅色滲透」不只一種:北京對臺媒體控制的三種途徑〉,《菜市場政治學》,5月27日,取自:https://whogovernstw.org/2019/05/27/jawnianhuang9/ 張錦華、呂伊萱、邱偉淳,2013,〈2012 年「臺灣四報刊載中國參訪團新聞分析」:新聞素質、操控框架以及意識形態分析〉,《財團法人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1月30日,取自:https://reurl.cc/Y0Xm20 許瓊文、唐允中,2019,〈2019臺灣新聞媒體可信度研究〉,《財團法人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取自:https://reurl.cc/nLOx8d 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2022,〈衛星電視新聞頻道承接政府標案觀察報告(108/07/01-111/06/30)〉,取自:https://www.mediawatch.org.tw/sites/default/files/files/%E8%A1%9B%E6%98%9F%E6%96%B0%E8%81%9E%E9%A0%BB%E9%81%93%E6%89%BF%E6%8E%A5%E6%94%BF%E5%BA%9C%E6%A8%99%E6%A1%88%E8%A7%80%E5%AF%9F%E5%A0%B1%E5%91%8A.pdf 王泰俐,2022,〈華視新聞公評人特別報告-「華視新聞為什麼『崩壞』?-從新聞標題七連錯事件談起」 〉,5月19日,取自:https://reurl.cc/GKrLaW 李鴻典,2018,〈風災還吃臺灣人夠夠!中大使館:自認中國人可上車〉,《三立新聞網》,9月6日,取自: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426132 楊子萱,2018,〈影/陸使館派15車到關西機場 臺灣旅客「自認中國人」就可上車!〉,《Ettoday新聞雲》,9月6日,取自: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906/1252556.htm?from=ampshare-line 林彥君,2021,〈陳雅琳接華視52臺臺長時間曝!晚間只播2種新聞〉,《ETtoday新聞雲》,4月28日,取自:https://star.ettoday.net/news/1970058 林靜梅、莊志成,2022,〈世新公布「臺灣媒體可信度與影響力」調查 民眾最常關注TVBS、民視、東森新聞〉,《公視新聞網》,4月23日,取自: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77691 徐珮華,2023,〈《公視法》今黨團協商 通過解除9億經費捐贈天花板〉,《公視新聞網》,5月25日,取自: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38519 林倖妃,2009,〈報告主任,我們買了《中時》〉,《天下雜誌》,2月25日,取自: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01838?rec=i2i&from_id=5102762&from_index=1&from_id=5102762&from_index=1 凌運,2020,〈【投書】52頻道誰入主?有線電視新聞臺背後的多重爭議〉,《獨立評論》,12月11日,取自: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10243 管中祥、謝元凱,2022,〈為何會有假新聞?學者:因為我們是有感情與偏好的人類〉,《獨立評論》,3月27日,取自: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66/article/12020 陳則元,2022,〈網紅代言太好賺?一年寫4篇文章就有百萬收入 行銷達人揭業配秘辛〉,《民視新聞網》,10月25日,取自: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2A25W0143 褚瑞婷,2007,〈「腳尾飯」事件之研析〉,《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10月31日,取自:https://www.npf.org.tw/3/3240 王顥中,2012,〈【旺中併購中嘉】專題系列一NCC的智慧與不智〉,《苦勞網》,8月3日,取自: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69891 陳亭均,2019,〈假新聞流竄 NCC尚方寶劍怎麼斬?〉,《今周刊》,3月27日,取自: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2/post/201903270007/ 施曉光、林恕暉,2011,〈立院三讀 禁政府置入性行銷〉,《自由時報》,1月13日,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459779 吳政峰,2019,〈什麼是法律處罰的假訊息? 檢察官指出3大要件〉,《自由時報》,12月6日,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001206 徐郁雯,2022,〈華視11天出包5次!3高層請辭下臺止血〉,《自由時報》,5月1日,取自:https://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3911397 江明晏,2016,〈TVBS股權再賣 王雪紅陣營吃下100%〉,《中央社》,1月4日,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01045023.aspx 江佩凌,2017,〈臺互槓上中華電信 NCC:不介入商業協商〉,《中央社》,7月5日,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amov/201707050402.aspx 范正祥,2021,〈立院三讀 政府網宣應標示廣告不得置入性行銷〉,《中央社》,5月8日,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105180060.aspx 邱筠,2022,〈華視上午開董事會 莊豐嘉:成績最好時告別〉,《中央社》,1月21日,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201210039.aspx 蘇思云、江明晏,2023,〈全臺一半家戶「剪線」有線電視面臨內憂外患拚轉型〉,《中央社》,6月17日,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306170060.aspx 王揚宇,2023,〈民團憂中共用融媒體統戰 籲修反滲透法堵漏洞〉,《中央社》,6月20日,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306200064.aspx 王希,2019,〈【沃草看電視】親中媒體「平行時空」洗腦下,你可能都不知道共機繞臺來了多少次〉,《沃草WatchOut〉,9月9日,取自:https://watchout.tw/reports/P4AACZl6ms7Ef7enkmWa 賴昀,2020,〈中國旺旺財報自揭:若無中國旺旺四年投入 6 億廣告費,中天就會虧損〉,《沃草WatchOut》,11月20日,取自:https://watchout.tw/reports/HFIF7yn0B1Plg0QD5xKm 廖昱涵,2022,〈中國假訊息 90 件起訴、僅1件判刑 中研院學者林宗弘嘆:「國安五法」效果不彰〉,《沃草Watchout》,8月17日,取自:https://watchout.tw/reports/GxftpcSCEDWYLNFKyWBx 方君竹,2022a,〈全民買單!臺灣每人年繳80元給公視,為何一直沒換到一個叫好又叫座的「臺版BBC」?〉,取自:https://reurl.cc/MyvDYW 方君竹,2022b,〈「清流媒體」也有「薪水小偷」?公視的螺絲是怎麼鬆掉的?〉,取自:https://reurl.cc/K3kaWe 方君竹,2022c,〈公視均薪63K、保障新聞自由、免寫業配,為何還有媒體人才想出走?〉,取自:https://reurl.cc/x6ZrrN 方君竹,2022d,〈可惜!公信力第一、收視率卻墊底…公視新聞是記者「自己做爽的」?〉,取自:https://reurl.cc/L63kk9 潘姿羽,2023,〈NCC同意TVBS新聞臺換照 三立及民視新聞臺續行審議〉,《經濟日報》,6月21日,取自: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7251392 邱家宜,2022,〈華視董事長選舉風波的關鍵: 除了《公司法》還要面對《公股處理條例》〉,《上報》,5月1日,取自: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43654 任我行,2021,〈失去中天52臺頻道少10億收入 蔡衍明面臨入主旺旺中時以來最大危機〉,《信傳媒》,5月10日,取自: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7311 黃琮淵,2023,〈剪不停 有線電視普及率快腰斬〉,《中國時報》,6月24日,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30624000327-260110?chdtv 劉蕙苓,2023,〈誰來關心電視?〉,《臺灣匯流研究電子報第8期》,10月2日,取自:https://reurl.cc/9R4qXX 陳佩君,2018,〈遏止假新聞擬修國安法 黃國昌:確實應提升到國安層級〉,《新頭殼》,9月18日,取自: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8-09-18/140952 羅世宏,2016,〈羅世宏觀點:臺劇到哪裡去了?面對兩岸電視交流失衡的警訊〉,《風傳媒》,5月7日,取自:https://www.storm.mg/article/113853?mode=whole 陳君毅,2023,〈戳破臺劇泡泡、打群架找活路!TVBS靠哪3步擦亮品牌?讓中、韓、菲都瘋臺IP〉,《數位時代》,8月24日,取自: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76223/tvbs-drama-ip 金民卿,2017,〈習近平關於和平發展的大智慧〉,《中國共產黨新聞網》,8月8日,取自: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1/2017/0808/c40531-29455716.html 天下雜誌,2023,〈2023天下數位轉型報告,第二次〈數位轉型報告〉至今,媒體生態持續逆風〉,取自:https://www.cw.com.tw/digital-transformation-report/2023/preface/ 經濟日報,2022,〈TWNIC:媒體數位平臺化 僅1.5%民眾願付費訂閱新聞〉,9月5日,取自: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6590575?from=edn_related_storybottom 財團法人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2023,〈【媒觀會客室】壯大公共媒體,華視什麼問題?〉,7月5日,取自:https://www.mediawatch.org.tw/news/10365 聯合新聞網,2022,〈華視經營52臺財務困境 李永得盼歸零思考〉,10月12日,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7314/6680827 關鍵新聞網,2022,〈華視發布公評人報告:21名編輯要應付全天候新聞,監看螢幕在後腦,人力、設備與空間都有問題〉,5月20日,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4841 東森財經新聞,2022,〈王雪紅入股TVB「股價慘跌90%」 謝金河:複製宏達電模式〉,3月15日,取自:https://fnc.ebc.net.tw/fncnews/headline/147968 中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2018,〈關於印發《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2月28日,取自:http://www.gwytb.gov.cn/zccs/bszn/jy/201802/t20180228_11928139.htm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2008,〈中華民國電視學會新聞自律公約〉,9月25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1090/2713_21616_110902_1.pdf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2021,〈中華民國電視學會第二十六屆第三次新聞自律委員會會議紀錄〉,4月20日,取自:http://www.attnt.org.tw/newmsg.asp?content=go&index_no=62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2020,〈「以假亂真」-臺灣民眾遇到假新聞之情形〉,取自:https://crctaiwan.dcat.nycu.edu.tw/ResultsShow_detail.asp?RS_ID=114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2021,〈2019年傳統媒體使用行為數據概況〉,取自:https://crctaiwan.dcat.nycu.edu.tw/ResultsShow_detail.asp?RS_ID=121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2022,〈「可以不要再出現假新聞了嗎?」-探討臺灣民眾對假新聞的感受及影響〉,取自:https://crctaiwan.dcat.nycu.edu.tw/ResultsShow_detail.asp?RS_ID=153 文化部,2020,〈2018影視廣播產業趨勢研究調查報告─電視產業〉,1月13日,取自:https://www.bamid.gov.tw/News_Content.aspx?n=3641&s=124843 文化部,2022,〈113年度文化部單位預算案〉,9月7日,取自: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file/10557/167587/2980d584-bb03-4aca-a5ee-06c8f9106d83.pdf 文化內容策進院,2023,〈2022年臺灣文化內容產業調查報告II:電視、電影、動畫產業〉,6月9日,取自:https://reurl.cc/kalpQK 公共電視,2023,〈公共電視 2023 年第二季收視季報告〉,取自:https://info-material.pts.org.tw/prg/tv_rating/2023tv_rating_q2.pdf TVBS,2018,〈第21次新聞倫理委員會會議記錄 〉,10月29日,取自:https://reurl.cc/z6ZQVN TVBS,2019,〈第22次新聞倫理委員會會議記錄 〉,2月20日,取自:https://reurl.cc/V4D2Qb 三立新聞自律委員會,2022,〈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新聞自律委員111年度第四次會議〉,7月4日,取自:https://blogs.iset.com.tw/news/archives/480 國防部,2023,〈2023年國防報告書〉,取自:https://reurl.cc/QZEgNO 監察院,2010,〈臺灣媒體置入性行銷登大陸廣告糾正報告〉,11月11日,取自:https://www.cy.gov.tw/News_Content.aspx?n=124&s=5357 監察院,2022,〈華視多次播出新聞疏失調查案,除對於華視定位不明糾正文化部,並確認無外力及刑事不法情事〉,11月10日,取自:https://www.cy.gov.tw/News_Content.aspx?n=124&s=25603 中華民國傳媒稽核認證會,2021,〈2020廣告媒體效益及測量白皮書〉,9月7日,取自:http://www.abc.org.tw/2020whitepapers/ 臺北市媒體服務代理商協會,2017年,〈2017年臺灣媒體白皮書〉,7月17日,取自:https://maataipei.org/ 臺北市媒體服務代理商協會,2023,〈2023年臺灣媒體白皮書〉,7月25日,取自:https://maataipei.org/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2022,〈2022‑2026 臺灣娛樂暨媒體業展望〉,取自:https://www.pwc.tw/zh/publications/topic-report/assets/taiwan-entertainment-and-media-outlook-2022-2026.pdf Freedom House,2022,〈「北京全球媒體影響力」報告摘要〉,取自:https://reurl.cc/z6jebe 全國法規資料庫,2022,〈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5月4日,取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P0000008,查閱日期:2023/07/10。 TVBS優選頻道 YouTube,2019,〈唐山過臺灣 心肝結歸丸 從歷史走來 第四集 蹈.海 〉,4月6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iQ5lVLcSk4&t=392s,查閱日期:2023/11/13。 CCTV YouTube,2022,〈《過臺灣》第4集〉,9月3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jQdJNod7zc,查閱日期:2023/11/13。 廖子盼、何省緯、龍德成,2018,〈【中國對臺31條政策對臺灣影視 】影視業要蓬勃發展 最大因素還是「國際化」〉,《銘報》,6月22日,取自:https://reurl.cc/RyZk8x 臺灣事實查核中心,2022,〈參選人可以花錢買新聞?「置入性行銷」也是種假訊息?陳炳宏:只要用錢砸,新聞就出現了〉,10月14日,取自: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8305 白經濟TalkEcon,2018,〈新聞臺越多越好嗎?〉,11月11日,取自:https://talkecon.com/media_competition/ NCC,2007,〈NCC針對三立新聞臺「二二八走過一甲子」特別報導之處理〉,5月18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_detail.aspx?site_content_sn=8&sn_f=1143 NCC,2011,〈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監理作業流程圖〉,9月1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1090/2606_21565_110901_1.pdf NCC,2013a,〈101年通訊傳播績效報告〉,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3091/950_130916_1.pdf NCC,2013b,〈2012年度衛星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3013/315_27724_131023_1.pdf NCC,2013c,〈2012年度無線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3013/313_27723_130131_1.pdf NCC,2013d,〈NCC籲請業者審慎使用置入行銷〉,7月17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_detail.aspx?site_content_sn=8&cate=0&keyword=&is_history=1&pages=53&sn_f=29637 NCC,2014a,〈102年通訊傳播績效報告〉,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8062/4196_39847_180621_1.pdf NCC,2014b,〈2013年度衛星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4021/315_31731_140219_1.pdf NCC,2014c,〈2013年度無線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aspx?site_content_sn=313&is_history=0 NCC,2014d,〈NCC許可中天新聞臺換照,並持續監督其落實新聞自律〉,12月3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_detail.aspx?site_content_sn=8&is_history=1&pages=4&sn_f=33028 NCC,2014e,〈NCC籲請媒體恪遵相關選舉法規,落實媒體自律〉,9月30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_detail.aspx?site_content_sn=8&is_history=1&pages=7&sn_f=32763 NCC,2015a,〈2014年度衛星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5022/315_33317_150226_1.pdf NCC,2015b,〈2014年度無線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5012/313_33174_150120_1.pdf NCC,2016a,〈2015年度衛星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6010/315_34817_160107_1.pdf NCC,2016b,〈2015年度無線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6010/313_34797_160107_1.pdf NCC,2017a,〈有線廣播電視系統經營者營運計畫評鑑制度須知 〉,1月13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0090/257_576_100901_1.pdf NCC,2017b,〈2016年度衛星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7011/315_36841_170110_1.pdf NCC,2017c,〈2016年度無線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7010/313_36824_170104_1.pdf NCC,2018a,〈2018年衛星廣播電視頻道評鑑及換照作業程序與配套法規報告案〉,12月19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_detail.aspx?site_content_sn=8&sn_f=40801 NCC,2018b,〈2017年度衛星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8010/315_38537_180109_1.pdf NCC,2018c,〈2017年度無線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8010/313_38536_180109_1.pdf NCC,2018d,〈修正「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及境外衛星廣播電視事業換照審查辦法」第二條及部分附表〉,5月17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_detail.aspx?site_content_sn=538&sn_f=39168 NCC,2018e,〈為維護我國言論自由環境,提升優質媒體競爭力,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邀集廣電業者、公民團體及學者專家,強化落實廣電媒體事實查核機制,提供民眾即時正確資訊,以維繫社會信賴,在數位浪潮衝擊下掌握利基,建構具公信力的傳播環境〉,6月12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_detail.aspx?site_content_sn=8&sn_f=39295 NCC,2019a,〈2018年度衛星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 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9011/315_40894_190115_1.pdf NCC,2019b,〈2018年度無線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9011/313_40895_190115_1.pdf NCC,2020a,〈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第 938 次委員會議紀錄〉,11月18日,取自: 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0111/67_45336_201118_1.pdf NCC,2020b,〈2019年度衛星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 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0010/315_42493_200108_1.pdf NCC,2020c,〈2019年度無線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0010/313_42501_200108_1.pdf NCC,2021b,〈2020年度衛星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 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1011/315_45558_210115_1.pdf NCC,2021c,〈2020年度無線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1011/313_45563_210115_1.pdf NCC,2021d,〈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第 956 次委員會議紀錄〉,3月24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1033/67_45880_210331_1.pdf NCC,2021e,〈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第 979 次委員會議紀錄〉,9月1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1090/67_46541_210923_1.pdf NCC,2021f,〈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第 981 次委員會議紀錄〉,9月15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1092/67_46629_210922_1.pdf NCC,2022a,〈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沿革〉,8月1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3419&is_history=0 NCC,2022b,〈2021年度衛星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 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2010/315_47000_220104_1.pdf NCC,2022c,〈2021年度無線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2010/313_46996_220104_1.pdf NCC,2022d,〈NCC評鑑「壹電視新聞臺」、「era news年代新聞」營運計畫執行情形為「合格」,並列負擔、總評意見作為下次換照重點審查項目〉,3月9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_detail.aspx?site_content_sn=8&sn_f=47266 NCC,2022e,〈NCC評鑑民間全民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所屬衛廣事業「民視新聞臺」及電視事業營運計畫執行情形為「合格」,並列負擔、總評意見,作為下次換照、評鑑重點審查事項〉,3月16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_detail.aspx?site_content_sn=8&sn_f=47287 NCC,2022f,〈NCC評鑑「東森新聞臺」營運計畫執行情形為「合格」〉,4月6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_detail.aspx?site_content_sn=8&sn_f=47366 NCC,2023a,《NCC 傳播監理報告112 年第 1 季》,7月3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3070/2606_49135_230703_1.pdf NCC,2023b,《NCC 傳播監理報告112 年第 2 季》,9月13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3091/2606_49412_230913_1.pdf NCC,2023c,〈2022年度衛星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 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3011/315_48449_230116_1.pdf NCC,2023d,〈2022年度無線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3010/313_48441_230107_1.pdf NCC,2023e,〈2022年度年傳播監理報告〉,5月4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3110/2606_48923_231102_1.pdf 張雁翔,2019,〈言論自由與防衛性民主〉,《關鍵評論網》,8月19日,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3388 司法院,2008,〈大法官釋字第644號解釋 許宗力大法官協同意見書〉,6月20日,取自:https://reurl.cc/WvqEWx 司法院,2011,〈大法官釋字第689號解釋〉,7月29日,取自:https://reurl.cc/MyXZ8K 司法院,2023,〈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8號【誹謗罪案(二)】〉,6月9日,取自:https://cons.judicial.gov.tw/docdata.aspx?fid=38&id=340775 Datt, Angeli, and Jaw-Nian Huang. 2022.“ Beijing’s Global Media Influence 2022:Taiwan Report.” Freedom House. https://freedomhouse.org/country/taiwan/beijings-global-media-influence/2022 Digital Society Project. 2022. “Varieties of Democracy Digital Society Survey 2022”. Sweden: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http://digitalsocietyproject.org/ (Nov 27, 2022) Nic Newman with Richard Fletcher, Antonis Kalogeropoulos, David A. L. Levy and Rasmus Kleis Nielsen. 2017. “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17.”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sites/default/files/Digital%20News%20Report%202017%20web_0.pdf Nic Newman with Richard Fletcher, Antonis Kalogeropoulos, David A. L. Levy and Rasmus Kleis Nielsen. 2018. “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18.”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sites/default/files/digital-news-report-2018.pdf Nic Newman with Richard Fletcher, Antonis Kalogeropoulos, and Rasmus Kleis Nielsen. 2019. “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19.”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sites/default/files/2019-06/DNR_2019_FINAL_0.pdf Nic Newman with Richard Fletcher, Anne Schulz, Simge Andi, and Rasmus Kleis Nielsen. 2020. “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20.”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sites/default/files/2020-06/DNR_2020_FINAL.pdf Nic Newman with Richard Fletcher, Anne Schulz, Simge Andi, Craig T. Robertson, and Rasmus Kleis Nielsen. 2021. “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21.”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sites/default/files/2021-06/Digital_News_Report_2021_FINAL.pdf Nic Newman with Richard Fletcher, Kirsten Eddy, Craig T. Robertson, and Rasmus Kleis Nielsen. 2022. “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22.”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sites/default/files/2022-06/Digital_News-Report_2022.pdf Nic Newman with Richard Fletcher, Craig T. Robertson, Kirsten Eddy, and Rasmus Kleis Nielsen. 2023. “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23.”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sites/default/files/2023-06/Digital_News_Report_2023.pdf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10826102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26102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黃兆年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Huang, Jaw-Nia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龍德成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ong, Tak-Se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龍德成zh_TW
dc.creator (作者) Long, Tak-Sengen_US
dc.date (日期) 202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Mar-2024 12:50:38 (UTC+8)-
dc.date.available 1-Mar-2024 12:50:3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Mar-2024 12:50:3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826102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014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家發展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826102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以政治經濟學的視角進行探究,從經濟、社會、法律層面提出理論架構,針對臺灣電視新聞臺因應假新聞而改變編輯制度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本研究主張:新聞臺改變編輯制度是受廣告市場收益波動、閱聽人對假新聞的偏好、法律監管三個因素混合影響,不同屬性的新聞臺受上述三個因素影響之比重皆有差異。然而,法律監管因素最能夠對新聞臺產生改變效果,因為新聞臺皆是鑲嵌在臺灣的法律結構之中。為驗證上述論點,本文採取三個層面的個案研究以剖析各個因素在實際案例中的影響,包括(1)產業層次的縱時性分析、(2)立場較為親中的電視臺vs.反中電視臺的比較、(3)商業電視臺vs.公廣電視臺的比較。 首先,在產業層次的縱時性分析中,本研究發現:電視廣告市場的萎縮與閱聽人使用媒介轉移造成影響的證據有限,而高額罰鍰和執照換發制度則是直接導致新聞臺改變編輯制度的關鍵因素。其次,在商業頻道的個案研究中,本研究選取立場較為親中的TVBS-N與反中的三立新聞進行比較分析,此二電視臺在商業收益上均曾出現依賴中國市場的情況,但後者後來已有脫鉤。本研究發現:儘管TVBS-N仍與中國商業利益保持一定聯繫,但由於受到臺灣法律結構的制約,法律監管仍是商業電視臺改變編輯制度的最主要影響因素。最後,在商業與公廣電視臺的個案比較中,本研究發現:法律監管因素均會驅使不同資本屬性的新聞臺改變編輯制度,且兩者改變後的制度大致相同,唯公廣集團改變效果強於商業頻道,這與其財務收入依賴政府有高度關連性。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is study takes a political economic perspective to propos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at considers economic, social, and legal factors, exploring the changes in editorial systems of Taiwanese television news channels in response to fake news. It argues that alterations in editorial systems are influenced by a combination of factors: fluctuations in advertising market revenue, audience preferences for fake news, and legal regulations. The impact of these factors varies for news channels with different attributes. However, legal regulations emerge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 as all news channels operate within Taiwan’s legal framework. To validate these claims, the study employs a three-tiered case study approach,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each factor through (1)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at the industry level, (2) a comparison between pro-China TVBS-N and anti-China SET News, and (3) a comparison between commercial and public broadcasting channels. First, in the longitudinal industry-level analysis, the study finds limited evidence linking the contraction of the television advertising market and audience media usage shift to the changes in editorial systems. Instead, significant penalties and the license renewal system directly contribute to news channels altering their editorial practices. Second, in the case study of commercial channel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pro-China TVBS-N and anti-China SET News reveals that while both once relied on the Chinese market for commercial revenue, the latter has successfully decoupled.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despite TVBS-N maintaining some connection with Chinese commercial interests, legal regulations continue to be the primary influencing factor on the commercial television channel’s editorial changes, constrained by the legal structure in Taiwan. Lastly, i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ommercial and public broadcasting channels, the study discovers that legal regulations drive editorial changes for news channels with different capital attributes, and the resultant editorial systems are generally similar. However, public broadcasting channels are more significantly impacted by legal regulations due to their financial dependence on the government.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9 第三節 研究設計 24 第二章 假新聞與電視新聞產業的編輯制度改變 44 第一節 假新聞下媒體面對的商業誘因結構 44 第二節 假新聞下媒體面對的法律誘因結構 56 第三節 電視新聞產業的編輯制度改變 73 第四節 小結 78 第三章 假新聞與商業新聞臺的編輯制度改變 80 第一節 三立與TVBS的商業誘因結構之比較 80 第二節 三立與TVBS的法律誘因結構之比較 93 第三節 三立與TVBS的編輯制度改變之比較 102 第四節 小結 114 第四章 假新聞與公廣集團新聞臺的編輯制度改變 116 第一節 商業新聞臺與公廣集團新聞臺的財務誘因結構之比較 116 第二節 商業新聞臺與公廣集團新聞臺的法律誘因結構之比較 120 第三節 商業新聞臺與公廣集團新聞臺的編輯制度改變之比較 129 第四節 小結 134 第五章 結論 136 第一節 研究問題與發現 136 第二節 研究貢獻與研究限制 140 參考文獻 142 訪談對象列表與訪綱 165zh_TW
dc.format.extent 9473911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26102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假新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電視新聞臺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編輯制度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商業利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法律監管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Fake new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elevision news channel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ditorial system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ommercial interest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legal regulationsen_US
dc.title (題名) 假新聞現象對臺灣電視新聞臺編輯制度的影響:商業頻道與公廣集團的個案研究(2012-2022)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Impact of Fake News Phenomenon on the Editorial Systems of Taiwanese Television News Stations: A Case Study of Commercial Channels and Public Broadcasting Group(2012-2022)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期刊: 吳介民,2009,〈中國因素與臺灣民主〉,《思想》,11:141-157。 吳介民,2015,〈中國因素的在地協力機制:一個分析架構〉,《臺灣社會學會通訊》,83:4-11。 黃兆年、林雨璇,2020,〈中國因素影響下臺灣媒體人的日常抵抗:對民主防衛的啟示〉,《民主與治理》,7(2):41-79。 黃兆年,2022a,〈威權的跨境流動與消長:中國因素、雙重政商關係與臺灣媒體自我審查〉,《問題與研究》,61(3):1-50。 林照真,2005,〈置入性行銷:新聞與廣告倫理的雙重崩壞〉,《中華傳播學刊》,8:27-40。 林照真,2009,〈電視新聞就是收視率商品-對「每分鐘收視率」的批判性解讀〉,《新聞學研究》,99:79-117。 林照真,2013,〈為什麼聚合?有關臺灣電視新聞轉借新媒體訊息之現象分析與批判〉,《中華傳播學刊》,23:3-40。 林照真,2018,〈假新聞情境初探:以阿拉伯世界的資訊逆流為例〉,《傳播研究與實踐》,8(1):1-26。 魏玓,2006,〈監理之外:初探NCC在媒體產業輔導與媒體文化發展的角色〉,《廣播與電視》,26:29-49。 魏玓,2019,〈「萬惡」電視何以誕生? 臺灣有線電視生成階段(1980-1993)的重新檢視〉,《新聞學研究》,139:1-40。 王泰俐,2006,〈電視新聞“感官主義”對閱聽人接收新聞的影響〉,《新聞學研究》,86:91-133。 王泰俐,2019,〈假新聞與民主危機〉,《臺灣民主季刊》,16(3):155-161。 羅世宏,2018,〈關於「假新聞」的批判思考:老問題、新挑戰與可能的多重解方〉,《資訊社會研究》,35:51-85。 王塗發,2010,〈中國「以經促統」戰略奏效〉,《新世紀智庫論壇》,49:18-23。 魏艾,2010,〈中國大陸成為全球第二經濟體的虛與實〉,《展望與探索》,8(9):11-15。 戴瑜慧,2018,〈流動的資本與走出去的中國:以香港無線電視產業的資本併購與執照審查為例〉,《新聞學研究》,135:1-47。 沈伯洋,2021,〈中國認知領域作戰模型初探:以2020臺灣選舉為例〉,《遠景基金會季刊》,22(1):1-66。 林麗雲,2008,〈變遷與挑戰:解禁後的臺灣報業〉,《新聞學研究》,95:183-212。 馮建三,2003,〈傳播政治經濟學在臺灣的發展〉,《新聞學研究》,75:103-140。 戴伯芬,2007,〈無法執法與有法放任:臺灣有線電視產業的制度論分析(1983-2000)〉,《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9(2):169-201。 楊秀菁,2014,〈戒嚴時期傳媒「社會責任理論」的引進與演變〉,《思與言》,52(2):241-297。 何旭初,2007,〈市場導向新聞學之思維與運作:《蘋果日報》個案分析〉,《中華傳播學刊》,11:243-273。 陳怡璇、林澤民,2020,〈離不開的兩難:新聞媒體的公有地悲劇〉,《新聞學研究》,144:1-47。 張茂桂,2011,〈倡議中國效應研究的觀點〉,《臺灣社會學會通訊》,72:25-30。 黃順星,2010,〈新聞的場域分析:戰後臺灣報業的變遷〉,《新聞學研究》,104:113-160。 任育德,2009,〈中國國民黨宣傳決策核心與媒體的互動(1951-1961)〉,《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32:221-262。 管中祥,2002,〈「國民黨國機器」操控媒介形式的轉變(1924-1999)〉,《傳播文化》,9:164-201。 葉乃靜,2020,〈後真相時代社群媒體上的假新聞分享行為研究〉,《圖書資訊學研究》,46(1):96-112。 何吉森,2018,〈假新聞之監理與治理探討〉,《傳播研究與實踐》,8(2):1-41。 曾國峰,2010,〈有線電視新聞臺的賽局競爭分析〉,《新聞學研究》,103:83-131。 鄭宇君,2021,〈社交媒體假訊息的操作模式初探:以兩個臺灣政治傳播個案為例〉,《中華傳播學刊》,39:3-41。 劉蕙苓,2005,〈新聞置入性行銷的危機:一個探索媒體公共利益的觀點〉,《中華傳播學刊》,8:179-207。 林春元,2022,〈假訊息與臺灣司法之回應-評析我國法院2007年至2020年7月社維法第63條第1項第5款適用情形〉,《中央研究院法學期刊》,31:255-329。 谷玲玲、劉幼琍,2010,〈我國公共電視體制的現況與未來〉,《廣播與電視》,32:109-139。 涂建豐,1996,〈編輯室公約運動〉,《新聞學研究》,52:35-48。 楊汝樁,1996,〈另類記者的媒體改造經驗〉,《新聞學研究》,52:83-94。 邱家宜,2017,〈NCC 對有線電視水平、垂直整合的規管(2006-2016)〉,《傳播文化與政治》,5:1-28。 徐孟延、蘇蘅,2015,〈多媒介時代的新聞與倫理:臺灣民眾新聞使用、媒介信任與倫理觀的關聯研究〉,《傳播與社會學刊》,33:225-254。 羅承宗,2021,〈對抗虛假訊息的法制破綻與整備〉,《臺灣法學雜誌》,415:1-5。 劉惠卿,2009,〈電視報導新聞議題之政黨偏差研究——以 TVBS-N 與 SET-N 報導 312 維新館事件為例〉,《傳播與管理研究》,9(1):33-64。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37(4),17-23。 莊佳穎,2014,〈從政治消費文化觀點看當代臺灣社會的民主參與與認同建構〉,《臺灣國際研究季刊》,10(1):160-184。 NCC,2021a,〈媒體需自律 自由應保障 編輯室公約相關研析及彙整〉,《NCCNEWS》,15(4):1。 中文書籍: 王毓莉,2018,《兩岸新聞場域分析:新聞勞動、績效管理、新聞專業表現》,新北市:揚智文化。 彭明輝,2001,《中文報業王國的興起:王惕吾與聯合報》,臺北縣板橋市:稻香出版社。 劉蕙苓,2022,《從解嚴到數位匯流的新聞工作者:跨時代的比較研究》,臺北市:巨流圖書。 何清漣,2019,《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新北市:八旗文化。 石之瑜,2015,《社會科學方法新論》,臺北市:五南圖書。 吳乃德,2020,《臺灣最好的時刻,1977-1987--民族記憶美麗島》,臺北市:春山出版有限公司。 李金銓,2005,《大眾傳播理論》,臺北市:三民書局。 胡元輝,2007,《媒體與改造─重建臺灣的關鍵工程》,臺北市:商周出版。 王泰俐,2015,《電視新聞感官主義》,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李瞻,1992,《新聞學原理》,臺北市:黎明文化。 牛隆光、林靖芬,2006,《透視電視新聞:實務與研究工作談》,臺北市:學富文化。 牛隆光,2010,《如何從事社會科學研究——新聞傳播面向的探究》,臺北市:唐山出版。 陳炳宏,2001,《傳播產業研究》,臺北市:五南文化。 林欽榮,2010,《組織理論與管理》,臺北縣深坑鄉:揚智文化。 傅岳邦,2006,《組織行為》,臺北縣中和市: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 彭文正、廖士翔,2017,《電視新聞實務》,臺北市:三民書局。 王淑美、陳百齡、鄭宇君、劉蕙苓、蘇蘅合著,2022,《破擊假新聞:解析數位時代的媒體與資訊操控》,臺北市:三民書局。 Stephen P.Robbins著,林財丁、林瑞發譯,1998,《組織行為》,臺中市:滄海書局。譯自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7. Uwe Flick著,張可婷譯,2010,《質性研究的設計》,臺北縣: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譯自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2007. David W. Steward、Michael A Kamins等著,董旭英,黃儀娟譯,2000,《次級資料研究法》,臺北市:弘智文化。譯自Secondary research information sources and methods. 1993. 若林正丈著,洪郁如等譯,2019,《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第二版),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譯自臺湾の政治―中華民国臺湾化の戦後史. 2008. 黃兆年、川上桃子,2017,〈新聞自由中的美國因素與中國因素〉、〈中國影響力對臺灣媒體的作用機制〉,吳介民、蔡宏政、鄭祖邦主編,《吊燈裡的巨蟒:中國因素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新北市:左岸文化,頁395-526。 黃兆年,2022b,〈中國跨國媒體審查在臺灣的蔓延〉,吳介民,黎安友主編;鄭傑憶譯(初版),《銳實力製造機:中國在臺灣、香港、印太地區的影響力操作與中心邊陲拉鋸戰》,新北市,左岸文化/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213-240。譯自China’s Influence and the Center-periphery Tug of War in Hong Kong, Taiwan, and Indo-Pacific. 2020. 王振寰,1993,〈廣播電視媒體的控制權〉,《解構廣電媒體:建立廣電新秩序》,臺北市:澄社,頁75-128。 邵玉銘,2008,〈開放報禁之背景、過程與影響〉,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主編,《關鍵力量的沉淪-回首報禁解除二十年》,臺北市:巨流圖書館,頁3-17。 翁秀琪,1992,〈工作權與新聞記者之自主性〉,翁秀琪、蔡明誠主編,《大眾傳播法手冊》,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頁297-327。 何榮幸、臺大新聞所,2008,〈歷史性大陸行之一:一九七八年自立晚報政經研究室主任/李永得〉,《黑夜中尋找星星-走過戒嚴的資深記者生命史》,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頁419-440。 莊春發,1994,〈廣電媒體面面觀〉,江文瑜主編,《媒體改造與民主自由》,臺北市:前衛出版社,頁41-66。 學位論文: 張嘉艾,2015,《臺灣媒體生產政治中的中國因素與獨裁者邏輯:以C集團為例》,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蔡莞瑩,2007,《資深電視新聞工作者的處境分析 1996-2006》,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潘乃欣,2017,《新聞學系畢業生的非新聞職業抉擇歷程》,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學程學位論文。 謝永軒,2017,《反思電視新聞媒體競爭管制-從產業經濟與法律分析出發》,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王偊菁,2016《網路即時新聞對電視新聞工作者之影響》,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謝建文,2019,《電視新聞自律研究—以中天新聞為例》,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英文文獻: Brian McNair. 2018.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Oxford, UK: Routledge. Fuller, L. Lon. 1969. “The Morality of Law: Revised Edition.” New Haven, USA: Yale University Press. Yong Liu, Daniel S. Putler and Charles B. Weinberg. 2004.“Is Having More Channels Really Better? A Model of Competition among Commercial Television Broadcasters” Marketing Science, 23(1): 120-133. Karl Loewenstein. 1937a. “Militant democracy and fundamental rights, I.”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31(3): 417-432. Karl Loewenstein. 1937b. “Militant democracy and fundamental rights, II.”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31(4): 638-658. Ludwig, Jessica, and Christopher Walker. 2017. “From ’Soft Power’:Rising Authoritarian Influence in the Democratic World.” In Sharp Power: Rising Authoritarian Influence. Washington: 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 pp. 8-25. 網絡資料: 黃兆年,2019,〈「紅色滲透」不只一種:北京對臺媒體控制的三種途徑〉,《菜市場政治學》,5月27日,取自:https://whogovernstw.org/2019/05/27/jawnianhuang9/ 張錦華、呂伊萱、邱偉淳,2013,〈2012 年「臺灣四報刊載中國參訪團新聞分析」:新聞素質、操控框架以及意識形態分析〉,《財團法人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1月30日,取自:https://reurl.cc/Y0Xm20 許瓊文、唐允中,2019,〈2019臺灣新聞媒體可信度研究〉,《財團法人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取自:https://reurl.cc/nLOx8d 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2022,〈衛星電視新聞頻道承接政府標案觀察報告(108/07/01-111/06/30)〉,取自:https://www.mediawatch.org.tw/sites/default/files/files/%E8%A1%9B%E6%98%9F%E6%96%B0%E8%81%9E%E9%A0%BB%E9%81%93%E6%89%BF%E6%8E%A5%E6%94%BF%E5%BA%9C%E6%A8%99%E6%A1%88%E8%A7%80%E5%AF%9F%E5%A0%B1%E5%91%8A.pdf 王泰俐,2022,〈華視新聞公評人特別報告-「華視新聞為什麼『崩壞』?-從新聞標題七連錯事件談起」 〉,5月19日,取自:https://reurl.cc/GKrLaW 李鴻典,2018,〈風災還吃臺灣人夠夠!中大使館:自認中國人可上車〉,《三立新聞網》,9月6日,取自: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426132 楊子萱,2018,〈影/陸使館派15車到關西機場 臺灣旅客「自認中國人」就可上車!〉,《Ettoday新聞雲》,9月6日,取自: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906/1252556.htm?from=ampshare-line 林彥君,2021,〈陳雅琳接華視52臺臺長時間曝!晚間只播2種新聞〉,《ETtoday新聞雲》,4月28日,取自:https://star.ettoday.net/news/1970058 林靜梅、莊志成,2022,〈世新公布「臺灣媒體可信度與影響力」調查 民眾最常關注TVBS、民視、東森新聞〉,《公視新聞網》,4月23日,取自: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77691 徐珮華,2023,〈《公視法》今黨團協商 通過解除9億經費捐贈天花板〉,《公視新聞網》,5月25日,取自: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38519 林倖妃,2009,〈報告主任,我們買了《中時》〉,《天下雜誌》,2月25日,取自: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01838?rec=i2i&from_id=5102762&from_index=1&from_id=5102762&from_index=1 凌運,2020,〈【投書】52頻道誰入主?有線電視新聞臺背後的多重爭議〉,《獨立評論》,12月11日,取自: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10243 管中祥、謝元凱,2022,〈為何會有假新聞?學者:因為我們是有感情與偏好的人類〉,《獨立評論》,3月27日,取自: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66/article/12020 陳則元,2022,〈網紅代言太好賺?一年寫4篇文章就有百萬收入 行銷達人揭業配秘辛〉,《民視新聞網》,10月25日,取自: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2A25W0143 褚瑞婷,2007,〈「腳尾飯」事件之研析〉,《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10月31日,取自:https://www.npf.org.tw/3/3240 王顥中,2012,〈【旺中併購中嘉】專題系列一NCC的智慧與不智〉,《苦勞網》,8月3日,取自: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69891 陳亭均,2019,〈假新聞流竄 NCC尚方寶劍怎麼斬?〉,《今周刊》,3月27日,取自: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2/post/201903270007/ 施曉光、林恕暉,2011,〈立院三讀 禁政府置入性行銷〉,《自由時報》,1月13日,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459779 吳政峰,2019,〈什麼是法律處罰的假訊息? 檢察官指出3大要件〉,《自由時報》,12月6日,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001206 徐郁雯,2022,〈華視11天出包5次!3高層請辭下臺止血〉,《自由時報》,5月1日,取自:https://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3911397 江明晏,2016,〈TVBS股權再賣 王雪紅陣營吃下100%〉,《中央社》,1月4日,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01045023.aspx 江佩凌,2017,〈臺互槓上中華電信 NCC:不介入商業協商〉,《中央社》,7月5日,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amov/201707050402.aspx 范正祥,2021,〈立院三讀 政府網宣應標示廣告不得置入性行銷〉,《中央社》,5月8日,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105180060.aspx 邱筠,2022,〈華視上午開董事會 莊豐嘉:成績最好時告別〉,《中央社》,1月21日,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201210039.aspx 蘇思云、江明晏,2023,〈全臺一半家戶「剪線」有線電視面臨內憂外患拚轉型〉,《中央社》,6月17日,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306170060.aspx 王揚宇,2023,〈民團憂中共用融媒體統戰 籲修反滲透法堵漏洞〉,《中央社》,6月20日,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306200064.aspx 王希,2019,〈【沃草看電視】親中媒體「平行時空」洗腦下,你可能都不知道共機繞臺來了多少次〉,《沃草WatchOut〉,9月9日,取自:https://watchout.tw/reports/P4AACZl6ms7Ef7enkmWa 賴昀,2020,〈中國旺旺財報自揭:若無中國旺旺四年投入 6 億廣告費,中天就會虧損〉,《沃草WatchOut》,11月20日,取自:https://watchout.tw/reports/HFIF7yn0B1Plg0QD5xKm 廖昱涵,2022,〈中國假訊息 90 件起訴、僅1件判刑 中研院學者林宗弘嘆:「國安五法」效果不彰〉,《沃草Watchout》,8月17日,取自:https://watchout.tw/reports/GxftpcSCEDWYLNFKyWBx 方君竹,2022a,〈全民買單!臺灣每人年繳80元給公視,為何一直沒換到一個叫好又叫座的「臺版BBC」?〉,取自:https://reurl.cc/MyvDYW 方君竹,2022b,〈「清流媒體」也有「薪水小偷」?公視的螺絲是怎麼鬆掉的?〉,取自:https://reurl.cc/K3kaWe 方君竹,2022c,〈公視均薪63K、保障新聞自由、免寫業配,為何還有媒體人才想出走?〉,取自:https://reurl.cc/x6ZrrN 方君竹,2022d,〈可惜!公信力第一、收視率卻墊底…公視新聞是記者「自己做爽的」?〉,取自:https://reurl.cc/L63kk9 潘姿羽,2023,〈NCC同意TVBS新聞臺換照 三立及民視新聞臺續行審議〉,《經濟日報》,6月21日,取自: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7251392 邱家宜,2022,〈華視董事長選舉風波的關鍵: 除了《公司法》還要面對《公股處理條例》〉,《上報》,5月1日,取自: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43654 任我行,2021,〈失去中天52臺頻道少10億收入 蔡衍明面臨入主旺旺中時以來最大危機〉,《信傳媒》,5月10日,取自: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7311 黃琮淵,2023,〈剪不停 有線電視普及率快腰斬〉,《中國時報》,6月24日,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30624000327-260110?chdtv 劉蕙苓,2023,〈誰來關心電視?〉,《臺灣匯流研究電子報第8期》,10月2日,取自:https://reurl.cc/9R4qXX 陳佩君,2018,〈遏止假新聞擬修國安法 黃國昌:確實應提升到國安層級〉,《新頭殼》,9月18日,取自: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8-09-18/140952 羅世宏,2016,〈羅世宏觀點:臺劇到哪裡去了?面對兩岸電視交流失衡的警訊〉,《風傳媒》,5月7日,取自:https://www.storm.mg/article/113853?mode=whole 陳君毅,2023,〈戳破臺劇泡泡、打群架找活路!TVBS靠哪3步擦亮品牌?讓中、韓、菲都瘋臺IP〉,《數位時代》,8月24日,取自: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76223/tvbs-drama-ip 金民卿,2017,〈習近平關於和平發展的大智慧〉,《中國共產黨新聞網》,8月8日,取自: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1/2017/0808/c40531-29455716.html 天下雜誌,2023,〈2023天下數位轉型報告,第二次〈數位轉型報告〉至今,媒體生態持續逆風〉,取自:https://www.cw.com.tw/digital-transformation-report/2023/preface/ 經濟日報,2022,〈TWNIC:媒體數位平臺化 僅1.5%民眾願付費訂閱新聞〉,9月5日,取自: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6590575?from=edn_related_storybottom 財團法人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2023,〈【媒觀會客室】壯大公共媒體,華視什麼問題?〉,7月5日,取自:https://www.mediawatch.org.tw/news/10365 聯合新聞網,2022,〈華視經營52臺財務困境 李永得盼歸零思考〉,10月12日,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7314/6680827 關鍵新聞網,2022,〈華視發布公評人報告:21名編輯要應付全天候新聞,監看螢幕在後腦,人力、設備與空間都有問題〉,5月20日,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4841 東森財經新聞,2022,〈王雪紅入股TVB「股價慘跌90%」 謝金河:複製宏達電模式〉,3月15日,取自:https://fnc.ebc.net.tw/fncnews/headline/147968 中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2018,〈關於印發《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2月28日,取自:http://www.gwytb.gov.cn/zccs/bszn/jy/201802/t20180228_11928139.htm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2008,〈中華民國電視學會新聞自律公約〉,9月25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1090/2713_21616_110902_1.pdf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2021,〈中華民國電視學會第二十六屆第三次新聞自律委員會會議紀錄〉,4月20日,取自:http://www.attnt.org.tw/newmsg.asp?content=go&index_no=62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2020,〈「以假亂真」-臺灣民眾遇到假新聞之情形〉,取自:https://crctaiwan.dcat.nycu.edu.tw/ResultsShow_detail.asp?RS_ID=114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2021,〈2019年傳統媒體使用行為數據概況〉,取自:https://crctaiwan.dcat.nycu.edu.tw/ResultsShow_detail.asp?RS_ID=121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2022,〈「可以不要再出現假新聞了嗎?」-探討臺灣民眾對假新聞的感受及影響〉,取自:https://crctaiwan.dcat.nycu.edu.tw/ResultsShow_detail.asp?RS_ID=153 文化部,2020,〈2018影視廣播產業趨勢研究調查報告─電視產業〉,1月13日,取自:https://www.bamid.gov.tw/News_Content.aspx?n=3641&s=124843 文化部,2022,〈113年度文化部單位預算案〉,9月7日,取自: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file/10557/167587/2980d584-bb03-4aca-a5ee-06c8f9106d83.pdf 文化內容策進院,2023,〈2022年臺灣文化內容產業調查報告II:電視、電影、動畫產業〉,6月9日,取自:https://reurl.cc/kalpQK 公共電視,2023,〈公共電視 2023 年第二季收視季報告〉,取自:https://info-material.pts.org.tw/prg/tv_rating/2023tv_rating_q2.pdf TVBS,2018,〈第21次新聞倫理委員會會議記錄 〉,10月29日,取自:https://reurl.cc/z6ZQVN TVBS,2019,〈第22次新聞倫理委員會會議記錄 〉,2月20日,取自:https://reurl.cc/V4D2Qb 三立新聞自律委員會,2022,〈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新聞自律委員111年度第四次會議〉,7月4日,取自:https://blogs.iset.com.tw/news/archives/480 國防部,2023,〈2023年國防報告書〉,取自:https://reurl.cc/QZEgNO 監察院,2010,〈臺灣媒體置入性行銷登大陸廣告糾正報告〉,11月11日,取自:https://www.cy.gov.tw/News_Content.aspx?n=124&s=5357 監察院,2022,〈華視多次播出新聞疏失調查案,除對於華視定位不明糾正文化部,並確認無外力及刑事不法情事〉,11月10日,取自:https://www.cy.gov.tw/News_Content.aspx?n=124&s=25603 中華民國傳媒稽核認證會,2021,〈2020廣告媒體效益及測量白皮書〉,9月7日,取自:http://www.abc.org.tw/2020whitepapers/ 臺北市媒體服務代理商協會,2017年,〈2017年臺灣媒體白皮書〉,7月17日,取自:https://maataipei.org/ 臺北市媒體服務代理商協會,2023,〈2023年臺灣媒體白皮書〉,7月25日,取自:https://maataipei.org/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2022,〈2022‑2026 臺灣娛樂暨媒體業展望〉,取自:https://www.pwc.tw/zh/publications/topic-report/assets/taiwan-entertainment-and-media-outlook-2022-2026.pdf Freedom House,2022,〈「北京全球媒體影響力」報告摘要〉,取自:https://reurl.cc/z6jebe 全國法規資料庫,2022,〈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5月4日,取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P0000008,查閱日期:2023/07/10。 TVBS優選頻道 YouTube,2019,〈唐山過臺灣 心肝結歸丸 從歷史走來 第四集 蹈.海 〉,4月6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iQ5lVLcSk4&t=392s,查閱日期:2023/11/13。 CCTV YouTube,2022,〈《過臺灣》第4集〉,9月3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jQdJNod7zc,查閱日期:2023/11/13。 廖子盼、何省緯、龍德成,2018,〈【中國對臺31條政策對臺灣影視 】影視業要蓬勃發展 最大因素還是「國際化」〉,《銘報》,6月22日,取自:https://reurl.cc/RyZk8x 臺灣事實查核中心,2022,〈參選人可以花錢買新聞?「置入性行銷」也是種假訊息?陳炳宏:只要用錢砸,新聞就出現了〉,10月14日,取自: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8305 白經濟TalkEcon,2018,〈新聞臺越多越好嗎?〉,11月11日,取自:https://talkecon.com/media_competition/ NCC,2007,〈NCC針對三立新聞臺「二二八走過一甲子」特別報導之處理〉,5月18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_detail.aspx?site_content_sn=8&sn_f=1143 NCC,2011,〈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監理作業流程圖〉,9月1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1090/2606_21565_110901_1.pdf NCC,2013a,〈101年通訊傳播績效報告〉,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3091/950_130916_1.pdf NCC,2013b,〈2012年度衛星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3013/315_27724_131023_1.pdf NCC,2013c,〈2012年度無線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3013/313_27723_130131_1.pdf NCC,2013d,〈NCC籲請業者審慎使用置入行銷〉,7月17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_detail.aspx?site_content_sn=8&cate=0&keyword=&is_history=1&pages=53&sn_f=29637 NCC,2014a,〈102年通訊傳播績效報告〉,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8062/4196_39847_180621_1.pdf NCC,2014b,〈2013年度衛星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4021/315_31731_140219_1.pdf NCC,2014c,〈2013年度無線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aspx?site_content_sn=313&is_history=0 NCC,2014d,〈NCC許可中天新聞臺換照,並持續監督其落實新聞自律〉,12月3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_detail.aspx?site_content_sn=8&is_history=1&pages=4&sn_f=33028 NCC,2014e,〈NCC籲請媒體恪遵相關選舉法規,落實媒體自律〉,9月30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_detail.aspx?site_content_sn=8&is_history=1&pages=7&sn_f=32763 NCC,2015a,〈2014年度衛星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5022/315_33317_150226_1.pdf NCC,2015b,〈2014年度無線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5012/313_33174_150120_1.pdf NCC,2016a,〈2015年度衛星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6010/315_34817_160107_1.pdf NCC,2016b,〈2015年度無線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6010/313_34797_160107_1.pdf NCC,2017a,〈有線廣播電視系統經營者營運計畫評鑑制度須知 〉,1月13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0090/257_576_100901_1.pdf NCC,2017b,〈2016年度衛星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7011/315_36841_170110_1.pdf NCC,2017c,〈2016年度無線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7010/313_36824_170104_1.pdf NCC,2018a,〈2018年衛星廣播電視頻道評鑑及換照作業程序與配套法規報告案〉,12月19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_detail.aspx?site_content_sn=8&sn_f=40801 NCC,2018b,〈2017年度衛星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8010/315_38537_180109_1.pdf NCC,2018c,〈2017年度無線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8010/313_38536_180109_1.pdf NCC,2018d,〈修正「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及境外衛星廣播電視事業換照審查辦法」第二條及部分附表〉,5月17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_detail.aspx?site_content_sn=538&sn_f=39168 NCC,2018e,〈為維護我國言論自由環境,提升優質媒體競爭力,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邀集廣電業者、公民團體及學者專家,強化落實廣電媒體事實查核機制,提供民眾即時正確資訊,以維繫社會信賴,在數位浪潮衝擊下掌握利基,建構具公信力的傳播環境〉,6月12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_detail.aspx?site_content_sn=8&sn_f=39295 NCC,2019a,〈2018年度衛星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 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9011/315_40894_190115_1.pdf NCC,2019b,〈2018年度無線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9011/313_40895_190115_1.pdf NCC,2020a,〈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第 938 次委員會議紀錄〉,11月18日,取自: 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0111/67_45336_201118_1.pdf NCC,2020b,〈2019年度衛星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 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0010/315_42493_200108_1.pdf NCC,2020c,〈2019年度無線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0010/313_42501_200108_1.pdf NCC,2021b,〈2020年度衛星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 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1011/315_45558_210115_1.pdf NCC,2021c,〈2020年度無線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1011/313_45563_210115_1.pdf NCC,2021d,〈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第 956 次委員會議紀錄〉,3月24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1033/67_45880_210331_1.pdf NCC,2021e,〈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第 979 次委員會議紀錄〉,9月1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1090/67_46541_210923_1.pdf NCC,2021f,〈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第 981 次委員會議紀錄〉,9月15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1092/67_46629_210922_1.pdf NCC,2022a,〈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沿革〉,8月1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3419&is_history=0 NCC,2022b,〈2021年度衛星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 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2010/315_47000_220104_1.pdf NCC,2022c,〈2021年度無線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2010/313_46996_220104_1.pdf NCC,2022d,〈NCC評鑑「壹電視新聞臺」、「era news年代新聞」營運計畫執行情形為「合格」,並列負擔、總評意見作為下次換照重點審查項目〉,3月9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_detail.aspx?site_content_sn=8&sn_f=47266 NCC,2022e,〈NCC評鑑民間全民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所屬衛廣事業「民視新聞臺」及電視事業營運計畫執行情形為「合格」,並列負擔、總評意見,作為下次換照、評鑑重點審查事項〉,3月16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_detail.aspx?site_content_sn=8&sn_f=47287 NCC,2022f,〈NCC評鑑「東森新聞臺」營運計畫執行情形為「合格」〉,4月6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_detail.aspx?site_content_sn=8&sn_f=47366 NCC,2023a,《NCC 傳播監理報告112 年第 1 季》,7月3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3070/2606_49135_230703_1.pdf NCC,2023b,《NCC 傳播監理報告112 年第 2 季》,9月13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3091/2606_49412_230913_1.pdf NCC,2023c,〈2022年度衛星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 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3011/315_48449_230116_1.pdf NCC,2023d,〈2022年度無線電視事業裁處案件表〉,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3010/313_48441_230107_1.pdf NCC,2023e,〈2022年度年傳播監理報告〉,5月4日,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3110/2606_48923_231102_1.pdf 張雁翔,2019,〈言論自由與防衛性民主〉,《關鍵評論網》,8月19日,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3388 司法院,2008,〈大法官釋字第644號解釋 許宗力大法官協同意見書〉,6月20日,取自:https://reurl.cc/WvqEWx 司法院,2011,〈大法官釋字第689號解釋〉,7月29日,取自:https://reurl.cc/MyXZ8K 司法院,2023,〈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8號【誹謗罪案(二)】〉,6月9日,取自:https://cons.judicial.gov.tw/docdata.aspx?fid=38&id=340775 Datt, Angeli, and Jaw-Nian Huang. 2022.“ Beijing’s Global Media Influence 2022:Taiwan Report.” Freedom House. https://freedomhouse.org/country/taiwan/beijings-global-media-influence/2022 Digital Society Project. 2022. “Varieties of Democracy Digital Society Survey 2022”. Sweden: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http://digitalsocietyproject.org/ (Nov 27, 2022) Nic Newman with Richard Fletcher, Antonis Kalogeropoulos, David A. L. Levy and Rasmus Kleis Nielsen. 2017. “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17.”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sites/default/files/Digital%20News%20Report%202017%20web_0.pdf Nic Newman with Richard Fletcher, Antonis Kalogeropoulos, David A. L. Levy and Rasmus Kleis Nielsen. 2018. “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18.”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sites/default/files/digital-news-report-2018.pdf Nic Newman with Richard Fletcher, Antonis Kalogeropoulos, and Rasmus Kleis Nielsen. 2019. “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19.”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sites/default/files/2019-06/DNR_2019_FINAL_0.pdf Nic Newman with Richard Fletcher, Anne Schulz, Simge Andi, and Rasmus Kleis Nielsen. 2020. “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20.”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sites/default/files/2020-06/DNR_2020_FINAL.pdf Nic Newman with Richard Fletcher, Anne Schulz, Simge Andi, Craig T. Robertson, and Rasmus Kleis Nielsen. 2021. “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21.”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sites/default/files/2021-06/Digital_News_Report_2021_FINAL.pdf Nic Newman with Richard Fletcher, Kirsten Eddy, Craig T. Robertson, and Rasmus Kleis Nielsen. 2022. “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22.”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sites/default/files/2022-06/Digital_News-Report_2022.pdf Nic Newman with Richard Fletcher, Craig T. Robertson, Kirsten Eddy, and Rasmus Kleis Nielsen. 2023. “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23.”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sites/default/files/2023-06/Digital_News_Report_2023.pdf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