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繼承回復、遺產分割與遺囑相關家事訴訟之研究
作者 陳聖儀
Chen, Sheng-I
貢獻者 劉明生
陳聖儀
Chen,Sheng-I
關鍵詞 繼承回復
遺產分割
應繼分
特留分
遺贈
繼承回復事件
遺產分割事件
遺囑事件
日期 2024
上傳時間 1-Mar-2024 13:48:35 (UTC+8)
摘要 民國101年6月1日,家事事件法正式施行,家事事件主要包括家事訴訟事件、家事非訟事件及家事調解事件。依據少年及家事法院組織法第1條規定 :「為保障未成年人健全之自我成長、妥適處理家事紛爭,並增進司法專業效能, 特制定本法。」 家事事件法第3條第1項至第5項關於家事事件之分類計有五大類,分為甲類、乙類、丙類、丁類、戊類。 本文乃針對家事事件法之丙類的繼承訴訟事件,繼承回復、遺產分割、特留分、遺贈、確認遺囑真偽(民法第1146、1164、1187、1225、1200條、民事訴訟法第247條;家事事件法第70至73條)或其他繼承關係所生請求事件(民法第1125、1149、1160、1162條之2;家事事件法第70條),作為研究之首要對象。 次按,訴訟事件在定性為家事事件法中之繼承訴訟事件後,其訴訟程序,如、當事人適格、審理原則、合併審理及裁判效力等,與民事訴訟法所定之相關規定,有時重疊或矛盾,其適用關係為何,此乃為本文第二層次所探究之對象。 第三層次探究,繼承訴訟事件中之繼承回復事件、遺產分割事件、及遺囑事件,三者之訴訟特性不一,重點詳細探究。  
參考文獻 一、書籍 (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 史尚寬,繼承法論,自版,1980年10月。 2. 李宜琛,現行繼承法論,商務印書館,1944年9月。 3. 林秀雄,繼承法講義,元照,2023年8月。 4. 胡長清,中國民法繼承論,商務印書館,1946年。 5. 范揚,繼承法要義,商務印書館,1935年5月。 6.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上冊),新學林,2022年9月。 7. 許澍林,繼承法新論,自版,2008年2月。。 8. 許士宦,強制執行法,新學林,2021年2月。 9. 張登科,強制執行法,自版,2022年2月修訂。 10. 黃立,民法總則,元照,2005年9月。 11. 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合著,民法繼承新論,三民,2019年9月。 12. 陳棋炎,親屬、繼承法基本問題,自版,1976年2月。 13. 陳聰富,民法總則,元照,2014年11月。 14. 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上),三民書局,2010年1月。 15. 楊建華、鄭傑夫,民事訴訟法要論,2013年10月。 16. 劉明生,民事訴訟法實例研習,元照,2022年11月。。 17. 劉明生,民事程序法爭議問題研究,新學林,2023年10月。。 18. 劉明生,法院闡明義務理論與實務之新發展,新學林,2021年6月。 19. 駱永家,民事法研究(一),1988年。 20. 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上冊,新學林,2010年9月。 21. 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合著,繼承法,自版,2013年2月。 二、期刊論文 1. 史尚寬,繼承回復請求權之研究,法學叢刊,第38期,1965年4月,頁3-20。。 2. 呂太郎,家事事件法若干解釋上問題,台灣法學雜誌,第221 期,2013年4月,頁62-78 。 3. 吳明軒,請求履行共有物協議分割契約之訴,月旦法學教室,第51期,2007年1月,頁10-11。 4. 邱聯恭,主觀預備合併論之基本課題,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編,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七),1998年,頁178-179。 5. 邱聯恭,訴訟法理與非訟法理之交錯適用,法學叢刊,第126期,32卷2 期,1987年4月,頁126-129。 6. 林秀雄,論繼承回復請求權之性質,政大法學評論,第49期,1993,1993年12月,頁67-84。 7. 林秀雄,論特留分扣減權之性質,月旦法學雜誌,225 期,2014 年2月,245-257頁。 8. 林秀雄,繼承回復請求權與物上返還請求權之關係,月旦法學教室, 第4期,1995年8月,頁46-47。 9. 郭欽銘,論繼承回復請求權之性質,軍法專刊,第 45 卷第5期,1999年5月,頁32-38。 10. 黃宗樂,論繼承回復請求權,輔仁法學,第18期,1999年6月,頁 183-221。 11. 黃詩淳,繼承受益與遺贈之差異,月旦法學教室,第146期,2014年11月,頁15-17。 12. 黃詩淳,以遺囑處分遺產之方法與區別實益⎯⎯ 最高法院九十九年度台上字第九一八號民事判決及其他相關實務見解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255期,2014年1月,頁245- 257。 13. 黃詩淳,遺產分割方法之指定的法律效力─最高法院九十七年度台上字第二二一七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12期,2011年12月,頁29-35。 14. 黃詩淳,遺囑處分與特留分扣減權之實務發展,法令月刊第69卷第8期,2018年8月,頁132-155。 15. 楊智守,公寓大廈管理委員資格爭議之訴訟選擇及確認他人法律關係存否之當事人適格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861號民事判決評析,裁判時報,90期,2019年12月,頁35-45。 16. 楊隆順,改進共有物分割事件裁判之研究,司法研究年報第16輯(上),1996年6月,頁548-549。 17. 楊芳婉,我國現行遺囑法制之修正研究,法務部委託計畫報告,民國九十六年三月,頁1-146。 18. 劉得寬,繼承回復請求權之基本問題,軍法專刊,第 26 卷第 7 期,1980年7月,頁10-16。 19. 魏大喨、郭欽銘,論繼承回復請求權之性質,軍法專刊,第30卷,第11期,1984年11月,頁21-31。 20. 戴東雄,民法第1146 條有關繼承回復請求權之規定應何去何從-從法務部修正草案暨德國立法例談起,法令月刊,第68卷第3期,2017年3月,頁1-32。 21. 劉明生,辯論主義與協同主義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2010年9月,頁11-15。 三、 其他 1. 司法院釋字第 771 號解釋,羅昌發大法官部分不同部分協同意見書,1995年8月,頁1-1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11096103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1096103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劉明生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聖儀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en,Sheng-I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聖儀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 Sheng-Ien_US
dc.date (日期) 202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Mar-2024 13:48:35 (UTC+8)-
dc.date.available 1-Mar-2024 13:48:3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Mar-2024 13:48:3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1096103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019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1096103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民國101年6月1日,家事事件法正式施行,家事事件主要包括家事訴訟事件、家事非訟事件及家事調解事件。依據少年及家事法院組織法第1條規定 :「為保障未成年人健全之自我成長、妥適處理家事紛爭,並增進司法專業效能, 特制定本法。」 家事事件法第3條第1項至第5項關於家事事件之分類計有五大類,分為甲類、乙類、丙類、丁類、戊類。 本文乃針對家事事件法之丙類的繼承訴訟事件,繼承回復、遺產分割、特留分、遺贈、確認遺囑真偽(民法第1146、1164、1187、1225、1200條、民事訴訟法第247條;家事事件法第70至73條)或其他繼承關係所生請求事件(民法第1125、1149、1160、1162條之2;家事事件法第70條),作為研究之首要對象。 次按,訴訟事件在定性為家事事件法中之繼承訴訟事件後,其訴訟程序,如、當事人適格、審理原則、合併審理及裁判效力等,與民事訴訟法所定之相關規定,有時重疊或矛盾,其適用關係為何,此乃為本文第二層次所探究之對象。 第三層次探究,繼承訴訟事件中之繼承回復事件、遺產分割事件、及遺囑事件,三者之訴訟特性不一,重點詳細探究。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謝辭 I 摘要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 第四節 論文架構 3 第二章 繼承之基本法理 4 第一節 繼承人資格、順序與法定繼承分 4 第一項 繼承人之順序與法定應繼分 4 第二項 法定繼承人資格 5 第三項 成為確定繼承人之要件 7 第一款 積極要件 7 第二款 消極要件 9 第二節 共同繼承 11 第一項 遺產之公同共有 11 第二項 共同繼承之公平性 12 第三項 遺產公同共有之法律關係 13 第三節 遺產之公同共有之權利、分割效力與財產權性質 14 第一項 遺產之公同共有權利 14 第二項 公同共有物之權利義務 14 第三項 公同共有物之分割效力 15 第四項 遺產之公同共有權係屬財產權性質 16 第三章 繼承訴訟之程序法理 18 第一節 家事事件法之事件種類及相關適用 18 第一項 家事事件法規定之事件類型 18 第二項 家事事件之法理適用 21 第三項 應屬家事事件法所定繼承訴訟事件之範圍 21 第四項 當事人適格 22 第二節 訴訟法理之內容適用 25 第一項 處分權主義 26 第一款 處分權主義之意義與根據 26 第二款 處分權主義之內容 27 第二項 辦論主義與協同主義之爭論 29 第一款 辯論主義 29 第二款 協同主義 32 第三款 本文見解 32 第三節 裁判分割共有物之訴之程序法理適用論 34 第一項 裁判分割共有物事件於處分權主義適用之內容 35 第一款 程序之開啟 35 第二款 審判之對象、範圍 36 第三款 程序之終結 38 第二項 裁判分割共有物事件於辯論主義適用之內容 40 第四節 家事訴訟事件請求之合併、變更、追加或反請求 43 第四章 繼承回復請求家事訴訟事件 45 第一節 繼承回復請求權 45 第一項 侵害繼承權之意義 45 第二項 繼承回復請求權之立法理由 46 第三項 繼承回復請求權之性質 47 第一款 形成權說 47 第二款 集合權說 47 第三款 獨立權說 48 第四款 本文見解 49 第二節 繼承回復訴訟 49 第一項 繼承回復事件之訴訟性質學說見解 49 第一款 形成訴訟說 49 第二款 確認訴訟說 49 第三款 給付訴訟說 50 第四款 確認兼給付訴訟說 50 第五款 本文見解 51 第二項 當事人適格 52 第一款 固有必要共同訴訟說 52 第二款 類似必要共同訴訟說 53 第三款 本文見解 54 第三項 訴之聲明 54 第四項 舉證責任 56 第三節 繼承回復請求與物上請求之訴訟 56 第一項 繼承回復請求權與物上請求權競合 56 第一款 法條競合說 56 第二款 請求權競合說 58 第三款 本文見解 59 第二項 客觀訴之合併 61 第五章 遺囑、繼承受益與遺贈家事訴訟事件 66 第一節 遺囑相關訴訟 66 第一項 遺囑之意義與特殊性 66 第一款 遺囑之意義 66 第二款 遺囑之特殊性 66 第二項 遺囑之作成方式及爭議 67 第一款 自書遺囑 67 第二款 公證遺囑 68 第三款 密封遺囑 69 第四款 代筆遺囑 69 第五款 口授遺囑 71 第三項 確認遺囑真偽事件 71 第一款 確認利益 71 第二款 當事人適格 72 第三款 遺囑能力 72 第二節 繼承受益訴訟事件 72 第一項 遺贈與繼承受益區分實益 72 第二項 繼承受益事件與特留分扣減權之行使 73 第三節 遺贈訴訟事件 78 第一項 遺贈之意義 78 第二項 遺贈之效力 79 第三項 遺贈與死因贈與之異同 80 第四項 特留分與扣減權 81 第一款 特留分之意義 81 第二款 違反特留分規定之法律行為之效力 81 第三款 扣減權之性質 82 第四款 扣減之效力 83 第五項 遺贈訴訟事件與特留分扣減權之行使 84 第一款 確認之訴 86 第二款 形成之訴 87 第三款 給付之訴 90 第四款 本文見解 91 第六章 遺產分割家事訴訟事件 93 第一節 遺產分割之自由與限制 93 第一項 遺產分割自由原則 93 第二項 遺產分割之限制 94 第一款 禁止分割之遺囑 94 第二款 胎兒應繼分之保留 94 第三項 遺產分割之方法 95 第一款 遺囑指定分割 96 第二款 協議分割 98 第三款 裁判分割 100 第二節 遺產裁判分割事件訴訟類型 101 第一項 實務見解—形成訴訟說 101 第二項 學說見解 103 第一款 給付之訴 104 第二款 確認之訴 105 第三款 形成之訴 105 第三項 本文見解—給付訴訟說 106 第三節 遺產分割訴訟判決與效力 107 第一項 遺產分割判決性質 107 第一款 形成判決說 108 第二款 給付判決說 108 第三款 形成判決兼給付判決之雙重性質說 109 第四款 本文見解—給付判決 110 第二項 既判力與執行力 111 第一款 既判力 111 第二款 可否產生執行力之爭議 111 第七章 結論 114 參考文獻 117zh_TW
dc.format.extent 2106581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10961030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繼承回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遺產分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應繼分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特留分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遺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繼承回復事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遺產分割事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遺囑事件zh_TW
dc.title (題名) 繼承回復、遺產分割與遺囑相關家事訴訟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書籍 (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 史尚寬,繼承法論,自版,1980年10月。 2. 李宜琛,現行繼承法論,商務印書館,1944年9月。 3. 林秀雄,繼承法講義,元照,2023年8月。 4. 胡長清,中國民法繼承論,商務印書館,1946年。 5. 范揚,繼承法要義,商務印書館,1935年5月。 6.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上冊),新學林,2022年9月。 7. 許澍林,繼承法新論,自版,2008年2月。。 8. 許士宦,強制執行法,新學林,2021年2月。 9. 張登科,強制執行法,自版,2022年2月修訂。 10. 黃立,民法總則,元照,2005年9月。 11. 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合著,民法繼承新論,三民,2019年9月。 12. 陳棋炎,親屬、繼承法基本問題,自版,1976年2月。 13. 陳聰富,民法總則,元照,2014年11月。 14. 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上),三民書局,2010年1月。 15. 楊建華、鄭傑夫,民事訴訟法要論,2013年10月。 16. 劉明生,民事訴訟法實例研習,元照,2022年11月。。 17. 劉明生,民事程序法爭議問題研究,新學林,2023年10月。。 18. 劉明生,法院闡明義務理論與實務之新發展,新學林,2021年6月。 19. 駱永家,民事法研究(一),1988年。 20. 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上冊,新學林,2010年9月。 21. 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合著,繼承法,自版,2013年2月。 二、期刊論文 1. 史尚寬,繼承回復請求權之研究,法學叢刊,第38期,1965年4月,頁3-20。。 2. 呂太郎,家事事件法若干解釋上問題,台灣法學雜誌,第221 期,2013年4月,頁62-78 。 3. 吳明軒,請求履行共有物協議分割契約之訴,月旦法學教室,第51期,2007年1月,頁10-11。 4. 邱聯恭,主觀預備合併論之基本課題,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編,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七),1998年,頁178-179。 5. 邱聯恭,訴訟法理與非訟法理之交錯適用,法學叢刊,第126期,32卷2 期,1987年4月,頁126-129。 6. 林秀雄,論繼承回復請求權之性質,政大法學評論,第49期,1993,1993年12月,頁67-84。 7. 林秀雄,論特留分扣減權之性質,月旦法學雜誌,225 期,2014 年2月,245-257頁。 8. 林秀雄,繼承回復請求權與物上返還請求權之關係,月旦法學教室, 第4期,1995年8月,頁46-47。 9. 郭欽銘,論繼承回復請求權之性質,軍法專刊,第 45 卷第5期,1999年5月,頁32-38。 10. 黃宗樂,論繼承回復請求權,輔仁法學,第18期,1999年6月,頁 183-221。 11. 黃詩淳,繼承受益與遺贈之差異,月旦法學教室,第146期,2014年11月,頁15-17。 12. 黃詩淳,以遺囑處分遺產之方法與區別實益⎯⎯ 最高法院九十九年度台上字第九一八號民事判決及其他相關實務見解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255期,2014年1月,頁245- 257。 13. 黃詩淳,遺產分割方法之指定的法律效力─最高法院九十七年度台上字第二二一七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12期,2011年12月,頁29-35。 14. 黃詩淳,遺囑處分與特留分扣減權之實務發展,法令月刊第69卷第8期,2018年8月,頁132-155。 15. 楊智守,公寓大廈管理委員資格爭議之訴訟選擇及確認他人法律關係存否之當事人適格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861號民事判決評析,裁判時報,90期,2019年12月,頁35-45。 16. 楊隆順,改進共有物分割事件裁判之研究,司法研究年報第16輯(上),1996年6月,頁548-549。 17. 楊芳婉,我國現行遺囑法制之修正研究,法務部委託計畫報告,民國九十六年三月,頁1-146。 18. 劉得寬,繼承回復請求權之基本問題,軍法專刊,第 26 卷第 7 期,1980年7月,頁10-16。 19. 魏大喨、郭欽銘,論繼承回復請求權之性質,軍法專刊,第30卷,第11期,1984年11月,頁21-31。 20. 戴東雄,民法第1146 條有關繼承回復請求權之規定應何去何從-從法務部修正草案暨德國立法例談起,法令月刊,第68卷第3期,2017年3月,頁1-32。 21. 劉明生,辯論主義與協同主義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2010年9月,頁11-15。 三、 其他 1. 司法院釋字第 771 號解釋,羅昌發大法官部分不同部分協同意見書,1995年8月,頁1-15。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