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 | 國際事務學院 | |
dc.creator (作者) | 劉蕭翔 | |
dc.creator (作者) | Liou, Shiau-Shyang | |
dc.date (日期) | 2023-10 | |
dc.date.accessioned | 26-Mar-2024 15:24:09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6-Mar-2024 15:24:09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6-Mar-2024 15:24:09 (UTC+8) | -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0570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俄烏戰爭下的民主與威權對抗,僅是戰時的暫時現象,冷戰集團對抗並不易重現。隨著戰爭久拖未決,「烏克蘭疲勞」現象不時浮現。在俄羅斯總統普欽必然戰鬥到底下,民主陣營能否與烏克蘭協調一致,並挺過「烏克蘭疲勞」,將是影響戰爭的最大變數。當前民主價值氛圍於臺灣有利,民主自由是臺灣的利基,支持臺灣即是支持民主,一如各國對烏克蘭的支持。再者,臺灣有烏克蘭所無的天險優勢,在強化自身韌性後將大有可為。未來臺灣除建構可恃不對稱戰力,讓中國不敢妄動外,亦應思考如何迅速讓解放軍無力再戰,以避免類似「烏克蘭疲勞」的現象重演。此外,西方於俄烏戰爭自我限縮而漸進的軍援模式亦不適於臺海戰場環境,蓋臺灣四面環海並不易補給。臺灣除在軍事上備戰外,在外交上則能採取務實平衡路線。兩岸關係的結與解應由臺灣自己掌握,並從中尋覓平衡之道。 | |
dc.format.extent | 129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text/html | - |
dc.relation (關聯) | 國防情勢特刊, No.32, pp.1-11 | |
dc.subject (關鍵詞) | 俄烏戰爭; 集團對抗; 烏克蘭疲勞; 消耗戰; 平衡外交路線 | |
dc.title (題名) | 俄烏戰爭下的民主與威權對抗於臺灣之啟示 | |
dc.type (資料類型) | artic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