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周志煌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陳怡君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Chen, Yi-Chun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陳怡君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Chen, Yi-Chun | en_US |
dc.date (日期) | 2024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5-Aug-2024 14:07:13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5-Aug-2024 14:07:13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5-Aug-2024 14:07:13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0105912015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2802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105912015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兒童晨報》是1930年代上海乃至於中國,知識分子疾呼重視兒童,改革兒童教育訴求高漲的背景下而有的產物。該報刊載國內外時事、地理、歷史、科學等知識性內容,並加入大量圖像、讀者投稿作品以顯現其趣味性和可讀性。在抗日戰爭爆發前期,因應國民政府動員需求,發行五年(1932-1937)期間,歷經多次版面革新,報刊內容亦展現高度愛國主義色彩,是以《兒童晨報》成為當時重要的兒童刊物之一,對於窺探該時期上海的兒童教育與日常生活等現象,具有豐富的史料。
本篇論文以《兒童晨報》為研究範圍,綜覽其專欄內容,擬定多個觀察視角並逐一歸納,適度比對同時期不同報刊之內容,剖析社會現象,以期能較為客觀看待近現代歷史。全文分為七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方法與文獻回顧等。第二章介紹《兒童晨報》各階段發行歷程與特色,並舉例特刊內容。第三章分述報刊蘊含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特色,尤其著重愛國運動的推行。第四章從報刊內的趣味與廣告圖文兩者,探討多元文本符號彰顯的時代思潮與價值觀。第五章梳理《兒童晨報》各專欄,因應兒童觀的躍進,傳統文化如何轉型;而新式知識的移入,又分為文學創作類、生活育樂類、史地科學類與衛生保健類等,最後以民初推行的風箏與毽子運動作為例證說明。第六章蒐羅小讀者投稿,歸納兒童家庭的型態,也涉及動物形象的討論,最後分別揭示其現實與教育意義。第七章為結論,提出《兒童晨報》的研究特色與價值並提出可延續之研究面向。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1
一、近現代兒童的畫報、畫刊 2
二、副刊的興起 3
第二節 文獻回顧 5
一、兒童觀的變遷 6
二、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 9
三、上海的兒童生活 1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6
一 研究範圍 16
二、研究理論與方法 17
第二章 《兒童晨報》的發行歷程 25
第一節 《兒童晨報》的內容 25
第二節 各階段專欄與版面革新 30
第三節 特刊發行內容 57
第三章 《兒童晨報》的教育面向 72
第一節 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 72
一、父母職責與形象 72
二、家務與兒童教養 85
第二節 從新式教育到愛國教育 90
一、新式學校與老師 90
二、求學與愛國 97
第四章 多元的文本符號:圖文運用 108
第一節 《兒童晨報》的趣味圖文 108
一、自然現象 109
二、生物大觀 111
三、植物知識 113
四、生活應用 115
五、食譜教學 116
六、生活指導 117
第二節 《兒童晨報》的廣告圖文 119
一、單幅廣告 119
(一)奶製品 119
(二)玩具 122
(三)保健藥品 128
(四)糖果 135
(五)服飾布料 135
(六)鞋 137
(七)洗浴用品 138
(八)文具用品 140
二、連環畫 143
(一)奶製品 143
(二)美容產品 145
(三)銀行業務 148
第五章 轉型的新舊思想:傳統文化與新式文化 151
第一節 專欄中的傳統文化 151
一、傳統民族英雄與愛國精神 152
二、古典小說題材與連環圖畫 157
三、新曆年與舊曆年 162
第二節 專欄中的新式文化 170
一、近現代中西方名人傳記與故事 170
二、新式知識及實作的園地 175
第三節 兒童的現代性:舊新融合的變革 180
一、玩具復興:毽子 180
二、乘風而起:風箏與飛機 183
第六章 現實的撰述與回饋:讀者來函的兒童視域189
第一節 兒童的三種家庭型態 189
一、就學兒童的生活 190
二、失學兒童的經歷 193
三、其他兒童的困境 199
第二節 動物形象 203
一、飼養動物 205
二、野生動物的認識 209
三、青蛙保護運動 213
四、動物形象創作 218
第七章 結論 226
第一節 本研究之特色與價值 227
第二節 本研究未盡之處與延續 234
參考文獻 238
附錄一:《兒童晨報》專欄「吳儂諺語」 245
附錄二:《兒童晨報》專欄「歷代名人故事」 248
附錄三:《兒童晨報》專欄「兒童新生活運動」250
附錄四:《兒童晨報》專欄「動植物圖說」 261
附錄五:《兒童晨報》專欄「中國歷代史」 263
附錄六:《兒童晨報》專欄「國防常識」 303
附錄七:《兒童晨報》專欄「鄉下人逛上海」 305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77213929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912015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民初報刊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兒童晨報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兒童教育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兒童觀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上海兒童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Newspapers and publications in early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Children's Morning Paper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Children education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Child rights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Children in Shanghai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民初兒童的教育與生活: 以上海《兒童晨報》(1932-1937)為核心的展開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Education and Daily Life of Children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An Exploration Centered Around the Shanghai "Children's Morning Paper " (1932-1937)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兒童晨報》
《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電子版
國立臺灣圖書館「臺灣學研究中心」館藏紙本
(二)專書(依姓氏筆劃)
戈公振:《中國報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吳果中:《左圖右史與畫中有話:中國近現代畫報研究1874-1949》,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
宋應離:《中國期刊發展史》,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
邵鳴九:《今日之兒童用品及玩具》,上海:上海生活書店,1936年。
張天星:《報刊與中國文學的近代轉型:1833—1911》,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
張斌賢、于偉:《新兒童研究.第二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年。
賀麥曉:《文體問題—現代中國的文學社團和文學雜誌(1911—1937)》,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
陳學恂:《中國近代教育史教學參考資料(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
陳平原:《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晚清畫報研究》,香港:三聯書店,2008年。
楊光輝:《中國近代報刊發展概況》,北京:新華出版社,1986年。
雷良波:《中國女子教育史》(武漢:武漢出版社,1993年)。
熊月之:《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
熊秉真:《童年憶往:中國孩子的歷史》,臺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盧淑櫻:《母乳與牛奶:近代中國母親角色的重塑(1895-1937)》,香港:中華書局,2018年。
(三)期刊與專書論文(依姓氏筆劃)
于翠玲:〈民國時期兒童讀報教育出版物解析〉,《中國編輯》,2019年第1期。
公衍萍:〈圖像.兒童啟蒙.教科書-從《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晚清畫報研究》談起〉,《中國圖書評論》,2022年第3期。
王倩:〈兒童文學傳播的語言障礙探析〉,《青年記者》,2012年第9期。
王海英:〈20世紀中國兒童觀研究的反思〉,《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王黎君:〈從晚清到五四—近現代報刊在中國現代兒童觀生成中的作用〉,《浙江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王麗歌:〈圖文敘事裡的童年—近代中國兒童畫報的編撰特色〉,《形象史學》,2020年第2期。
付俊良:〈民國時期連環圖畫的傳播與影響〉,《美術》,2018年第9期。
任謝元:〈晚清時期畫報畫刊出版的歷程、特點及影響〉,《山東藝術》,2022年第5期。
朱文廣:〈民國報刊青蛙保護思想的宣傳特點及相關問題分析〉,《農業考古》,2019 年第 3 期。
朱智賢:〈解放前我國兒童心理學發展概述〉,《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88年第1期。
江山:〈胡叔異兒童讀物編纂思想述略〉,《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年第11期。
余人:〈從傳播學視角看中國兒童文學的推廣與發展〉,《出版廣角》,2012年第8期。
宋孟丹:〈1905—1936年間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近代化—以《申報》咖啡廣告為中心〉,《黃河.黃土.黃種人》,2022年第3期。
李永平:〈文學傳播學論綱〉,《當代傳播》,2010年第5期。
李彤:〈少兒報刊如何介紹中國傳統文化〉,《傳媒觀察》,2019年第7期。
李良品、尹維:〈論中國近代義務教育的緣起、特點與實績〉,《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第7 期。
李春英:〈論民國初期女子教育的嬗變特點及對當代女性教育的啟示〉,《杭州大學學報》,2011年第20期。
李雅:〈民國時期商務印書館兒童讀物的出版與閱讀〉,《高校圖書館工作》,2007年第2期。
李敬、常澤昱:〈在想像與實踐之間的媒介—抗戰前夕民國兒童刊物的身份構建考察〉,《現代傳播》,2021年第2期。
肖朗:〈論中國近代義務教育思想的起源〉,《杭州大學學報》,1988年第3期。
周典典、費堅:〈清末民初社會教育的嬗變及其當代價值〉,《甘肅社會科學》,2018年第6期。
岳亮:〈傳媒、知識分子與五四白話文運動—以《晨報副刊》為例〉,《現代傳播》,2016年第11期。
林曉華、邱豔萍:〈文學傳媒的「媒化」運行機制研究—以《大公報.文藝副刊》為例〉,《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6年第6期。
姚琦:〈中國近代報刊業的發展與百年社會變遷〉,《社會科學輯刊》, 2001年第6期。
范軍:〈清末民國的印刷媒介變革對閱讀生活的影響〉,《印刷文化》,2020年第1期。
晏斯宇:〈民國報刊漫畫動物形象分析〉,《傳播力研究》,2019年第14期。
高振宇:〈民國時期兒童學研究者的理論成就及實踐貢獻〉,《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20年第5期。
張蓓:〈民國時期兒童副刊透視出的教育精神〉,《編輯學刊》,2011年第3期。
曹萌:〈21世紀以來國內文學傳播學研究綜述〉,《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學報》,2015年第2期。
曹蕓:〈我國早期的少年兒童報刊〉,《江蘇圖書館工作》,1983年第2期。
許高勇:〈中國報刊閱讀史研究述評及若干探索〉,《新聞春秋》,2018年第1期。
郭麗平:〈晚清至民國初期兒童文學教育的嬗變〉,《泉州師範學院學報》,2021年第5期。
陳雙鳳:〈民國時期中國教育杜威熱的原因探析〉,《山西師大學報》,2010年S2期。
陳藝平:〈也談報紙副刊的新聞性〉,《南方論刊》,2002年第8期。
陸濤:〈晚清圖像敘事的興起及表現—以上海為中心的考察〉,《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
傅寧:〈中國近代兒童報刊的歷史考察〉,《新聞與傳播研究》,2006年第1期。
黃發有:〈中國當代文學傳媒研究的問題和方法〉,《天津社會科學》,2014年第5期。
黃軼斕、沈艾娥:〈論陳伯吹的兒童文學讀物編輯觀〉,《出版科學》,2018年第26期。
楊瓏玲:〈情景交融,與畫共舞——淺談兒童連環畫的教育價值與教學〉,《新課程學習(下)》,2012年第6期。
萬瓊華:〈清末民初女子教育觀的嬗變:從賢妻良母到女國民〉,《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13年第2期。
詹斌:〈堅守初心,攜「童」前行—民國時期兒童讀物出版風貌及啟示〉,《出版廣角》,2019年第15期。
雷頤:〈日常生活的歷史〉,《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999年第8期。
齊童巍:〈文化的圖像轉向與兒童文學的價值態度〉,《少年兒童研究》,2019年第7期。
劉勁松、李美:〈民國時期兒童閱讀興趣激勵的研究與實踐述評〉,《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8年第11期。
劉秋鳳:〈五四運動以來我國兒童觀的歷史演進與反思〉,《現代教育論叢》,2020年第4期。
劉涵:〈民國時期關於兒童閱讀的學術研究〉,《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1年第2期。
劉媛:〈1927-1937 年《申報》兒童用品廣告與上海兒童日常生活的建構〉,《學前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
劉愛華:〈新禮與舊俗的對峙:民國時期廢歷運動宣傳策略的誤區及其闡釋〉,《民俗研究》,2020年第5期。
劉毅瑋:〈心理學科中國化早期發展的歷程與特點〉,《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
劉曉東:〈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兒童觀及其現代化〉,《學前教育研究》,1994年第4期。
劉權:〈晚清《畫圖新報》中的插圖類型及功用〉,《美術》,2017年第7期。
樊亞平:〈一個新式副刊的誕生-《晨報》副刊研究之一〉,《蘭州商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
蔡潔:〈國難下的啟蒙:“兒童年”與兒童教育(1935-1936) 〉,《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年第2期。
霍有明、李永平:〈文學傳播學芻議〉,《西北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薛國瑞、王妤婕:〈民國“兒童年”期間弱勢兒童救濟與保護事業的討論與實踐〉,《教育與教學研究》,2023年第8期。
謝成:〈兒童讀物插圖要素〉,《新聞出版交流》,2003年第3期。
簡平:〈上海少年兒童報刊發展概述〉,《中國兒童文學》,2009年第2期。
蘇全有:〈沒有兒童的兒童史(上)—對近代中國兒童史研究的回顧與反思〉,《河南理工大學學報》,2013年第2期。
蘇全有:〈沒有兒童的兒童史(下)—對近代中國兒童史研究的回顧與反思〉,《河南理工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
權麗桃:〈民國時期兒童閱讀研究述略〉,《圖書館雜誌》,2015年第4期。
(四)學位論文(依姓氏筆劃)
方妍:《近代上海兒童娛樂世界的徜徉(1915—1937)》,上海: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2012年。
田璿:《近代中國家庭教育思想研究》,鄭州:鄭州大學歷史學院,2010年。
朱厚焜:《作為啟蒙的玩具:從玩具看近代兒童的「國民性」塑造》,廣州:暨南大學,2020年。
李小麗:《近代中國兒童觀的變遷研究》,金華:浙江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2019年。
李慧:《民國時期兒童觀的轉變與家庭教育的變革》,保定:河北大學教育學院,2015年。
杜銀蝶:《民國時期兒童社會教育初探(1927-1937)》,武漢: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2011年。
南鋼:《上海家庭教育的近代轉型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4年。
施志丹:《民國時期國共兩黨的女子學校教育之比較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2007年。
洪君:《民國時期兒童年與兒童教育變革》,南京: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18年。
孫婕:《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家庭教育發展研究》,長春:東北師範大學,2021年。
師林濤:《南京國民政府兒童年體罰問題研究(1935-1936)》,上海:上海師範大學,2021年。
郭麗芳:《民國時期普通知識分子家庭教育思想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2012年。
陳瑩:《民國時期《兒童世界》和《小朋友》的辦刊特色研究》,長沙: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3年。
陸濛:《五四時期至四十年代中國兒童觀的探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學前教育學系,2019年。
彭春豔:《民國時期的連環畫研究》,武漢:武漢大學資訊管理學院,2015年。
賈留謙:《民國時期的家庭教育思想研究》,重慶:西南大學教育學院,2014年。
廖嫻:《《晨報》副刊與中國現代散文的生成》,武漢: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2019年。
趙冬霞:《幼者本位—民國時期的上海兒童玩具研究》,上海:上海大學,2019年
趙靜:《記憶中的民國兒童教育—以自傳、回憶錄為中心》,杭州:杭州師範大學,2018年。
劉月:《民國時期兒童期刊的教育特色研究-《兒童世界》為例》,臨汾:山西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2016年。
劉夏威:《塑造“小國民”:全國兒童年研究1935.8-1936.7)》,武漢: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2018年。
劉棒:《塑造家國之民:新生活運動語境下上海報刊中的家庭圖像研究(1934—1937)》,重慶:四川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2020年。
劉碩:《民國時期的兒童觀研究》,南京: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19年。
樊琴:《民國時期家庭教育研究(1932-1937)—以《家庭周刊》為中心》,貴州,貴州師範大學,2023年。
魏卿:《文化學視角下的中國傳統兒童觀及其現代化》,南京: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06年。
鐘若塵:《兒童形象在民國廣告中的運用研究》,長沙:湖南師範大學,2017年。
(五)報刊資料庫
《晚清期刊全文數據庫(1833-1911)》,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出版,臺灣漢珍數位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代理。
《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出版,臺灣漢珍數位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代理。
《中國近代中文報紙全文數據庫-小報(1897~1949)》,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出版,臺灣漢珍數位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代理。
《愛如生《申報》數據庫(1872 ~ 1949)》,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出版,臺灣漢珍數位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代理。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