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受限的守門人:初探台灣財經雜誌如何再現台灣金控家族企業接班議題
A Constrained Gatekeeper: A Study on Financial Magazines’ Portrayal of the Succession Issues in Family- Owned Financial Holding Businesses作者 李孟璇
Li, Meng-Hsuan貢獻者 李宗榮<br>王亞維
Li, Zong-Rong<br>Wang, Yae-Wei
李孟璇
Li, Meng-Hsuan關鍵詞 媒體再現
守門人
家族企業
金控家族
Media representation
Gatekeeper
Family business
Financial holdings family日期 2024 上傳時間 5-Aug-2024 15:07:07 (UTC+8) 摘要 金控家族企業是台灣經濟與社會中一個重要且具有影響力的群體,家族成 員的繼承與接班,牽涉到企業聲譽及社會正當性的建立;其中媒體對其成員形 象的建立與能力的肯定與否,攸關家族成員未來領導企業的前景,也是企業發 展穩定與否的重要條件。而目前學術界有關媒體如何報導台灣金控家族的傳播 研究,仍然鮮少。本研究透過傳播學中的「守門人」與「媒體再現」的理論視 角,並以台灣三個主要財經雜誌資深從業人員的質性訪談材料,來探討台灣主 流財經雜誌對金控家族企業接班議題的報導與呈現。 本研究發現,在編輯產製的過程,金控家族企業有能力透過廣告預算的編 列、法律訴訟、公關活動與人際關係,以及訊息提供與否等控制手段,來規範 財經雜誌對金控家族企業報導的方向;而媒體基於商業利益、讀者閱讀喜好、 編輯政策等因素,對於金控家族企業的報導也有明顯的偏向,形成以闡述成功 故事與正面肯定權貴家族價值的獨特框架。這些編輯產製與編輯政策的偏向使 得金控家族企業對於財經雜誌的報導方向與內容產生結構性的限制;財經雜誌 的報導無形中塑造了金控家族企業的正面市場形象、也肯定了家族成員的階級 複製與社會地位的正當性。本文最後探討這個現象對於媒體守門人的文獻研究 以及媒體專業新聞倫理與實務的關聯。
Financial holding family businesses are an important and influential group in Taiwan's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succession issue involves establishing the social legitimacy of family members of the business, and the media's portrayal and validation of their image and abilities are crucial for the prospects of these members leading the business in the future, which in turn affects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This study uses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f "gatekeeping" and "media representation" from communication studies to explore how Taiwan's mainstream financial magazines report and present the succession issues of financial holding family businesses. The study finds that during the editorial production process, financial holding family businesses can regulate the direction of financial magazine reports through various control measures such as advertising budgets, legal actions, public relations activitie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the provision or withholding of information. Additionally, media reports on these family businesses could b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commercial interests, reader preferences, and editorial policies, resulting in a unique reporting framework that emphasizes success stories and positively affirms the values of elite families. The structural constraints between financial magazines and financial holding family businesses, along with the internal values and editorial policies of the media, make financial magazine reports easily become tools for these businesses to shape their image and reinforce their social status. This study concludes by discuss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this paper to the literature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it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王心怡(2020)。《企業組織危機溝通策略成效之研究─以三星Note 7自燃事件報導為例》。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論文。 王杏慶(2022)。〈導讀〉。《總統的親戚:揭開台灣權貴家族的臍帶與裙帶關係》。麥田。 王振寰、李宗榮、陳琮淵(2017)。〈台灣經濟發展中的國家角色:歷史回顧與理論展望〉。《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頁50–88。 王菲菲(1995)。《媒體建構的中產階級形象之研究:以天下雜誌為例(1981-1994)》。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王逸舟譯(1994),Mills C. Wright著。《權力菁英》(The Power Elite)。台灣:桂冠圖書。 天下編輯部(2005)。〈金融巨獸〉。《天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5010412。 石永貴(1970)。〈「守門人」之理論與實際〉。《新聞學研究》。第5期,頁135-157 台灣董事學會(2023)。《華人家族企業關鍵報告 2023》。台灣董事學會。 司徒達賢(2021)。《家族企業的治理、傳承與接班》。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李宗榮(2007)。〈在國家與家族之間:企業控制與臺灣大型企業間網絡再探〉。《台灣社會學》,第13卷,頁173–242。 李宗榮(2009)。〈制度變遷與市場網絡:台灣大型企業間董監事跨坐的歷史考察, 1962-2003〉。《台灣社會學》,17期,頁101–160。 李宗榮(2011)。〈台灣企業集團間親屬網絡的影響成因〉。《台灣社會學刊》,46期,頁115-166。 李宗榮、林宗弘主編(2017)。《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中央研究院社會所。 李宗榮(2021)。〈社會學與臺灣的家族企業研究〉。《組織與管理》,14卷2期,頁11–22。 李昭安(2006)。〈由《商業周刊》封面故事看財經雜誌對成功者形象的再現〉。中華傳播學會 2006 年年會論文。 李政賢譯(2009),Seidman, I.著。《訪談研究法》。五南。 邱奕嵩(2000)。〈黨政力量鬆手,報業向商業靠攏〉。《關鍵力量的沉淪:回首報禁解除二十年》,頁9–11。巨流圖書。 呂鵬、聞翔譯(1998),Domhoff, G. William.著。《誰統治美國:權力、政治和社會變遷》。南京:譯林。 林忠正(1989)。〈威權主義下弱勢團體相互剝削的循環-台灣經濟體林景源制之解剖〉。《壟斷與剝削:威權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頁167-187。台灣研究基金會。 林芳玫(1996)。《女性與媒體再現》。台北:巨流。 林東泰(2019)。《批判話語分析總論:理論架構、研究設計與實例解析》。巨流圖書。 林哲弘、曹壽民(2021)。〈家族認同、家族股權控制及家族跨代接班與現金儲備之關聯性〉。《組織與管理》,14卷2期,頁71-124。 林鳳琪(2020)。〈金融業女繼承者們站上接班浪頭〉。《遠見雜誌》,2020年9月號。 周鑫(2014)。《「熱血」論述的框架分析:以財經雜誌人物報導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連盛(2023)。《家族企業邁向成功接班的三大關鍵》。資誠會計事務所,取自https://www.pwc.tw/zh/topics/family-business/fo-20230711.html。 倪炎元(1998)。〈再現的政治:解讀媒介對他者負面建構的策略〉。《新聞學研究》,第58期,頁85-111。 金淘(2015)。《⼤陸企業/家與台灣的媒體再現—阿⾥巴巴與⾺雲在台灣的媒體形象建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秀琪(2013)。《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三版。三民。 陳君樺(2005)。《台灣財經雜誌封面故事及其敘事策略之分析:以商周、天下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芸芸、劉慧雯譯(2010),Denis McQuail著。《McQuail's大眾傳播理論》。韋伯文化。 陳春富、殷美香(2015)。〈「跨國移住者」媒體再現研究:以臺灣主流報紙之新聞報導為觀察〉。《新聞學研究》,第125期,頁49–93。 陳柔縉(2022)。《總統的親戚:揭開台灣權貴家族的臍帶與裙帶關係》,麥田。 陳順孝(2003)。《新聞控制與反控制:「記實避禍」的報導策略》。台北:五南。 陳識仁(2023)。〈打造企業家族的永續基因〉。《工商時報》,名家廣場。取自https://www.ctee.com.tw/news/20230822700752-431303。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 ,第8期,頁5–42。 黃淑惠(2008)。《台灣財經投資雜誌經營管理關鍵才能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 曾煌鈞(2017)。〈淺談家族企業之治理〉。《證券暨期貨月刊》,35卷9期,頁32–47。 教育部(2009)。《國民中小學媒體素養教育教師參考手冊》。教育部。 褚紹屏(2010)。《媒體對新世代工作價值觀的建構-以《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之封面故事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依依(2007)。《公共關係理論的演進與變遷》。台北:五南書局。 張家慧、陳炳全(2002)。〈從解題過程看不同媒介特性對新聞編輯人員之影響〉。《傳播與管理研究》,1卷2期,頁189-211。 張惟淙(2011)。《我國企業基金會及財團法人在大型家族集團扮演角色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楊意菁(2017)。〈商業雜誌與企業公民訊息:一個縱貫性的媒體再現與框架分析〉。《新聞學研究》,第130期,頁141-186。 資誠會計事務所(2018)。《2018全球暨臺灣家族企業調查報告》。資誠會計事務所。 資誠會計事務所(2023)。《2023全球暨臺灣家族企業調查報告》。資誠會計事務所。 臧國仁(1998)。 〈新聞報導與真實建構:新聞框架理論的觀點〉。《傳播研究集刊》,第3期,頁1-102。 蔡琰、臧國仁(1999)。 〈新聞敘事結構:再現故事的理論分析〉。《新聞學研究》,第58期,頁1-28。 熊瑞梅、林亦之、溫肇東、莊皓鈞(2011)。〈轉型〉。《百年企業.產業百年:臺灣企業發展史》,第七章,頁228–266。 鄭安授(2019)。〈福島事件後台灣核能議題的媒體再現〉。《問題與研究》,第58卷第2期,頁29-89。 劉佩修(2001)。《財經專業報刊⾦融開放圖像—以<⼯商時報><經濟⽇報>為例,1990-1999》。國立政治⼤學新聞研究所碩⼠論⽂。 劉蕙苓(2022)。〈探索新聞記者框架建構過程:以文創產業報導為例〉。《中華傳播學刊》,頁165-203。 盧淵源、蘇登呼、黃英忠(2011)。〈企業新聞報導傾向企業媒體關係管理:財經雜誌 TFT-LCD 面板廠新聞之內容分析〉。《中山管理評論》,第19卷第4期,頁801-832。 韓格理(Gray G. Hamilton)著,張維安、陳介玄等譯(1990)。《中國社會與經濟》。聯經。 鍾喜梅、林佳慧(2009)。〈家族集團接班資源與角色鑲嵌關係:網絡觀點之初探〉。《組織與管理「創業與家族企業」專刊》,2卷2期,頁155–195。 鍾喜梅、詹淑婷(2017)。〈台灣家族集團股權結構的變遷:制度環境與組織擴張的影響〉。《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頁268–311。 鍾喜梅等(2012)。〈醫院與大學在家族企業集團股權鏈之角色:制度與資源依賴觀點的辯證〉。《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4卷3期,頁399–438。 瞿宛文、洪嘉瑜(2002)。〈自由化與企業集團化的趨勢〉。《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7期,頁33–83。 藍采云(2012)。〈金融業第二代接班 際遇大不同〉。《理財周刊》,第347期,取自:https://www.moneyweekly.com.tw/Magazine/Info/%E7%90%86%E8%B2%A1%E5%91%A8%E5%88%8A/6085。 羅世宏譯(2010),Werner J. Severin、James W. Tankard, Jr.著。《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三版。五南。 羅握權(2010)。《企業名人的媒體形象與框架:辜濂松研究》。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 譚躍、蕭蘋(2021)。〈臺灣空污新聞在網路中的擴散、集體守門和議題設定〉。《中華傳播學刊》,第39期,頁165-203。 蘇登乎(2014)。〈創業家新聞之報導傾向:創業家性別、創業身份及新創事業產業的影響〉。《創業管理研究》,第9卷第2期,頁1-22。 蘇蘅(2019)。《傳播研究方法新論》。台北,雙葉書廊。 蘇鑰機 (2011)。〈什麼是新聞?〉。《傳播研究與實踐》,第1卷第1期,頁1-24。 英文書目: Augusto Bargoni, Ilan Alon, Alberto Ferraris(2023). A systematic review of family business and consumer behaviour. Journal of Family Business Strategy, 158. Bruns, A.(2005). Gatewatching: Collaborative online news production. New York: Peter Lang Emanuela Rondi et al.(2023). Falling from grace: Family-based brands amidst scandals. Journal of Family Business Strategy, 157. Gerken, Hülsbeck, Ostermann, & Hack(2022).Validating the FIBER scale to measure family firm heterogeneity–A replication study with extensions. Journal of Family Business Strategy, 13 (4) , Article 100497. Godfrey, P. C.(200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Philanthropy and Shareholder Wealth: A Risk Management Perspectiv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0(4), 777–798. Grossberg, L., Wartella, E. A., & Whitney, D. C.(1998). Media making: Mass media in a popular culture. London, UK: Sage. Kiousis、Popescu & Mitrook(2007). Understanding Influence on Corporate Reputation: An Examination of Public Relations Efforts, Media Coverage, Public Opinion,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From an Agenda-Building and Agenda-Setting Perspective. 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 19, 147-165. Kvale, S., & Brinkmann, S. (2015). InterViews: Learning the Craft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ing. SAGE Publications. Kao, Cheng-shu. (1996). “Personal trust” in the large businesses in Taiwan: A traditional foundation for contemporary economic activities. In G. G. Hamilton (Ed.), Asian business networks, 61-70. New York, NY: Walter de Gruyter. Lawrence, Regina G.(2000). Game-Framing the Issues: Tracking the Strategy Frame in Public Policy News.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17(2): 93-114. Martínez, A. B. et al.(2019). Exploring family business brands: Understanding predictors and effects. Journal of Family Business Strategy, 10(1), 57-68. Mehan, H.(1997). The discourse of the illegal immigration debate: A case study in the politics of representation. Discourse & Society, 8(2), 249-270. Meijer & Kleinnijenhuis(2006). News and corporate reputation: Empirical findings from the Netherlands.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32(4) , 341-348. Nijkrake, J., Gosselt, J. F., & Gutteling, J. M. (2015). Competing frames and tone in corporate communication versus media coverage during a crisis.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41(1), 80-88. Shoemaker, P. J. (1991). Gatekeeping. Newburry Park, CA: Sage. Thomas M. Zellweger et al.(2012). Building a family firm image: How family firms capitalize on their family ties. Journal of Family Business Strategy, 3(4), 239-250. Víctor Temprano-García et al.(2023). How to build a brand-oriented family firm: The impact of socioemotional wealth (SEW) dimens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63, 113929. Wielsma, A. J., & Brunninge, O. (2019). “Who am I? Who are we?”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family business identity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and family identity in business families. Journal of Family Business Strategy, 10(1), 38-48.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111941021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1194102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宗榮<br>王亞維 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i, Zong-Rong<br>Wang, Yae-Wei 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李孟璇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 Meng-Hsuan en_US dc.creator (作者) 李孟璇 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 Meng-Hsuan en_US dc.date (日期) 2024 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Aug-2024 15:07:07 (UTC+8) - dc.date.available 5-Aug-2024 15:07:07 (UTC+8)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Aug-2024 15:07:07 (UTC+8)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11941021 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2962 -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11941021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金控家族企業是台灣經濟與社會中一個重要且具有影響力的群體,家族成 員的繼承與接班,牽涉到企業聲譽及社會正當性的建立;其中媒體對其成員形 象的建立與能力的肯定與否,攸關家族成員未來領導企業的前景,也是企業發 展穩定與否的重要條件。而目前學術界有關媒體如何報導台灣金控家族的傳播 研究,仍然鮮少。本研究透過傳播學中的「守門人」與「媒體再現」的理論視 角,並以台灣三個主要財經雜誌資深從業人員的質性訪談材料,來探討台灣主 流財經雜誌對金控家族企業接班議題的報導與呈現。 本研究發現,在編輯產製的過程,金控家族企業有能力透過廣告預算的編 列、法律訴訟、公關活動與人際關係,以及訊息提供與否等控制手段,來規範 財經雜誌對金控家族企業報導的方向;而媒體基於商業利益、讀者閱讀喜好、 編輯政策等因素,對於金控家族企業的報導也有明顯的偏向,形成以闡述成功 故事與正面肯定權貴家族價值的獨特框架。這些編輯產製與編輯政策的偏向使 得金控家族企業對於財經雜誌的報導方向與內容產生結構性的限制;財經雜誌 的報導無形中塑造了金控家族企業的正面市場形象、也肯定了家族成員的階級 複製與社會地位的正當性。本文最後探討這個現象對於媒體守門人的文獻研究 以及媒體專業新聞倫理與實務的關聯。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Financial holding family businesses are an important and influential group in Taiwan's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succession issue involves establishing the social legitimacy of family members of the business, and the media's portrayal and validation of their image and abilities are crucial for the prospects of these members leading the business in the future, which in turn affects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This study uses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f "gatekeeping" and "media representation" from communication studies to explore how Taiwan's mainstream financial magazines report and present the succession issues of financial holding family businesses. The study finds that during the editorial production process, financial holding family businesses can regulate the direction of financial magazine reports through various control measures such as advertising budgets, legal actions, public relations activitie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the provision or withholding of information. Additionally, media reports on these family businesses could b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commercial interests, reader preferences, and editorial policies, resulting in a unique reporting framework that emphasizes success stories and positively affirms the values of elite families. The structural constraints between financial magazines and financial holding family businesses, along with the internal values and editorial policies of the media, make financial magazine reports easily become tools for these businesses to shape their image and reinforce their social status. This study concludes by discuss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this paper to the literature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it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3 第貳章 文獻回顧6 第一節 家族企業與經濟發展6 第二節 台灣家族企業的演變:以金控家族為核心10 (一)家族企業與台灣政經發展10 (二)金控家族作為企業貴族的特殊性13 (三)血脈與傳承16 第三節 媒體再現18 (一)企業與媒體再現18 (二)金控家族的形象建構策略23 第四節 財經雜誌26 第五節 守門人29 第參章 研究方法32 第一節 訪談法32 第二節 訪談對象與大綱33 第肆章 研究分析與結果37 第一節 守門人的內外壓力37 (一)來自媒體組織內部的壓力37 (二)媒體對金控家族企業的偏向44 (三)新聞室外的強勢力量48 第二節 媒體如何再現58 (一)接班人與家族的關聯62 (二)接班人與企業的績效65 (三)接班人與個人的形象70 第三節 本章小結75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79 第一節 結論79 (一)來自媒體組織內部的壓力79 (二)金控家族企業成了新聞室外的強勢力量80 (三)媒體成為企業塑造形象的工具82 (四)受限的守門人86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86 參考書目91 zh_TW dc.format.extent 1444021 bytes -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11941021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媒體再現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守門人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家族企業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金控家族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Media representation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Gatekeeper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Family business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Financial holdings family en_US dc.title (題名) 受限的守門人:初探台灣財經雜誌如何再現台灣金控家族企業接班議題 zh_TW dc.title (題名) A Constrained Gatekeeper: A Study on Financial Magazines’ Portrayal of the Succession Issues in Family- Owned Financial Holding Businesses 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王心怡(2020)。《企業組織危機溝通策略成效之研究─以三星Note 7自燃事件報導為例》。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論文。 王杏慶(2022)。〈導讀〉。《總統的親戚:揭開台灣權貴家族的臍帶與裙帶關係》。麥田。 王振寰、李宗榮、陳琮淵(2017)。〈台灣經濟發展中的國家角色:歷史回顧與理論展望〉。《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頁50–88。 王菲菲(1995)。《媒體建構的中產階級形象之研究:以天下雜誌為例(1981-1994)》。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王逸舟譯(1994),Mills C. Wright著。《權力菁英》(The Power Elite)。台灣:桂冠圖書。 天下編輯部(2005)。〈金融巨獸〉。《天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5010412。 石永貴(1970)。〈「守門人」之理論與實際〉。《新聞學研究》。第5期,頁135-157 台灣董事學會(2023)。《華人家族企業關鍵報告 2023》。台灣董事學會。 司徒達賢(2021)。《家族企業的治理、傳承與接班》。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李宗榮(2007)。〈在國家與家族之間:企業控制與臺灣大型企業間網絡再探〉。《台灣社會學》,第13卷,頁173–242。 李宗榮(2009)。〈制度變遷與市場網絡:台灣大型企業間董監事跨坐的歷史考察, 1962-2003〉。《台灣社會學》,17期,頁101–160。 李宗榮(2011)。〈台灣企業集團間親屬網絡的影響成因〉。《台灣社會學刊》,46期,頁115-166。 李宗榮、林宗弘主編(2017)。《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中央研究院社會所。 李宗榮(2021)。〈社會學與臺灣的家族企業研究〉。《組織與管理》,14卷2期,頁11–22。 李昭安(2006)。〈由《商業周刊》封面故事看財經雜誌對成功者形象的再現〉。中華傳播學會 2006 年年會論文。 李政賢譯(2009),Seidman, I.著。《訪談研究法》。五南。 邱奕嵩(2000)。〈黨政力量鬆手,報業向商業靠攏〉。《關鍵力量的沉淪:回首報禁解除二十年》,頁9–11。巨流圖書。 呂鵬、聞翔譯(1998),Domhoff, G. William.著。《誰統治美國:權力、政治和社會變遷》。南京:譯林。 林忠正(1989)。〈威權主義下弱勢團體相互剝削的循環-台灣經濟體林景源制之解剖〉。《壟斷與剝削:威權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頁167-187。台灣研究基金會。 林芳玫(1996)。《女性與媒體再現》。台北:巨流。 林東泰(2019)。《批判話語分析總論:理論架構、研究設計與實例解析》。巨流圖書。 林哲弘、曹壽民(2021)。〈家族認同、家族股權控制及家族跨代接班與現金儲備之關聯性〉。《組織與管理》,14卷2期,頁71-124。 林鳳琪(2020)。〈金融業女繼承者們站上接班浪頭〉。《遠見雜誌》,2020年9月號。 周鑫(2014)。《「熱血」論述的框架分析:以財經雜誌人物報導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連盛(2023)。《家族企業邁向成功接班的三大關鍵》。資誠會計事務所,取自https://www.pwc.tw/zh/topics/family-business/fo-20230711.html。 倪炎元(1998)。〈再現的政治:解讀媒介對他者負面建構的策略〉。《新聞學研究》,第58期,頁85-111。 金淘(2015)。《⼤陸企業/家與台灣的媒體再現—阿⾥巴巴與⾺雲在台灣的媒體形象建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秀琪(2013)。《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三版。三民。 陳君樺(2005)。《台灣財經雜誌封面故事及其敘事策略之分析:以商周、天下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芸芸、劉慧雯譯(2010),Denis McQuail著。《McQuail's大眾傳播理論》。韋伯文化。 陳春富、殷美香(2015)。〈「跨國移住者」媒體再現研究:以臺灣主流報紙之新聞報導為觀察〉。《新聞學研究》,第125期,頁49–93。 陳柔縉(2022)。《總統的親戚:揭開台灣權貴家族的臍帶與裙帶關係》,麥田。 陳順孝(2003)。《新聞控制與反控制:「記實避禍」的報導策略》。台北:五南。 陳識仁(2023)。〈打造企業家族的永續基因〉。《工商時報》,名家廣場。取自https://www.ctee.com.tw/news/20230822700752-431303。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 ,第8期,頁5–42。 黃淑惠(2008)。《台灣財經投資雜誌經營管理關鍵才能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 曾煌鈞(2017)。〈淺談家族企業之治理〉。《證券暨期貨月刊》,35卷9期,頁32–47。 教育部(2009)。《國民中小學媒體素養教育教師參考手冊》。教育部。 褚紹屏(2010)。《媒體對新世代工作價值觀的建構-以《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之封面故事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依依(2007)。《公共關係理論的演進與變遷》。台北:五南書局。 張家慧、陳炳全(2002)。〈從解題過程看不同媒介特性對新聞編輯人員之影響〉。《傳播與管理研究》,1卷2期,頁189-211。 張惟淙(2011)。《我國企業基金會及財團法人在大型家族集團扮演角色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楊意菁(2017)。〈商業雜誌與企業公民訊息:一個縱貫性的媒體再現與框架分析〉。《新聞學研究》,第130期,頁141-186。 資誠會計事務所(2018)。《2018全球暨臺灣家族企業調查報告》。資誠會計事務所。 資誠會計事務所(2023)。《2023全球暨臺灣家族企業調查報告》。資誠會計事務所。 臧國仁(1998)。 〈新聞報導與真實建構:新聞框架理論的觀點〉。《傳播研究集刊》,第3期,頁1-102。 蔡琰、臧國仁(1999)。 〈新聞敘事結構:再現故事的理論分析〉。《新聞學研究》,第58期,頁1-28。 熊瑞梅、林亦之、溫肇東、莊皓鈞(2011)。〈轉型〉。《百年企業.產業百年:臺灣企業發展史》,第七章,頁228–266。 鄭安授(2019)。〈福島事件後台灣核能議題的媒體再現〉。《問題與研究》,第58卷第2期,頁29-89。 劉佩修(2001)。《財經專業報刊⾦融開放圖像—以<⼯商時報><經濟⽇報>為例,1990-1999》。國立政治⼤學新聞研究所碩⼠論⽂。 劉蕙苓(2022)。〈探索新聞記者框架建構過程:以文創產業報導為例〉。《中華傳播學刊》,頁165-203。 盧淵源、蘇登呼、黃英忠(2011)。〈企業新聞報導傾向企業媒體關係管理:財經雜誌 TFT-LCD 面板廠新聞之內容分析〉。《中山管理評論》,第19卷第4期,頁801-832。 韓格理(Gray G. Hamilton)著,張維安、陳介玄等譯(1990)。《中國社會與經濟》。聯經。 鍾喜梅、林佳慧(2009)。〈家族集團接班資源與角色鑲嵌關係:網絡觀點之初探〉。《組織與管理「創業與家族企業」專刊》,2卷2期,頁155–195。 鍾喜梅、詹淑婷(2017)。〈台灣家族集團股權結構的變遷:制度環境與組織擴張的影響〉。《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頁268–311。 鍾喜梅等(2012)。〈醫院與大學在家族企業集團股權鏈之角色:制度與資源依賴觀點的辯證〉。《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4卷3期,頁399–438。 瞿宛文、洪嘉瑜(2002)。〈自由化與企業集團化的趨勢〉。《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7期,頁33–83。 藍采云(2012)。〈金融業第二代接班 際遇大不同〉。《理財周刊》,第347期,取自:https://www.moneyweekly.com.tw/Magazine/Info/%E7%90%86%E8%B2%A1%E5%91%A8%E5%88%8A/6085。 羅世宏譯(2010),Werner J. Severin、James W. Tankard, Jr.著。《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三版。五南。 羅握權(2010)。《企業名人的媒體形象與框架:辜濂松研究》。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 譚躍、蕭蘋(2021)。〈臺灣空污新聞在網路中的擴散、集體守門和議題設定〉。《中華傳播學刊》,第39期,頁165-203。 蘇登乎(2014)。〈創業家新聞之報導傾向:創業家性別、創業身份及新創事業產業的影響〉。《創業管理研究》,第9卷第2期,頁1-22。 蘇蘅(2019)。《傳播研究方法新論》。台北,雙葉書廊。 蘇鑰機 (2011)。〈什麼是新聞?〉。《傳播研究與實踐》,第1卷第1期,頁1-24。 英文書目: Augusto Bargoni, Ilan Alon, Alberto Ferraris(2023). A systematic review of family business and consumer behaviour. Journal of Family Business Strategy, 158. Bruns, A.(2005). Gatewatching: Collaborative online news production. New York: Peter Lang Emanuela Rondi et al.(2023). Falling from grace: Family-based brands amidst scandals. Journal of Family Business Strategy, 157. Gerken, Hülsbeck, Ostermann, & Hack(2022).Validating the FIBER scale to measure family firm heterogeneity–A replication study with extensions. Journal of Family Business Strategy, 13 (4) , Article 100497. Godfrey, P. C.(200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Philanthropy and Shareholder Wealth: A Risk Management Perspectiv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0(4), 777–798. Grossberg, L., Wartella, E. A., & Whitney, D. C.(1998). Media making: Mass media in a popular culture. London, UK: Sage. Kiousis、Popescu & Mitrook(2007). Understanding Influence on Corporate Reputation: An Examination of Public Relations Efforts, Media Coverage, Public Opinion,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From an Agenda-Building and Agenda-Setting Perspective. 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 19, 147-165. Kvale, S., & Brinkmann, S. (2015). InterViews: Learning the Craft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ing. SAGE Publications. Kao, Cheng-shu. (1996). “Personal trust” in the large businesses in Taiwan: A traditional foundation for contemporary economic activities. In G. G. Hamilton (Ed.), Asian business networks, 61-70. New York, NY: Walter de Gruyter. Lawrence, Regina G.(2000). Game-Framing the Issues: Tracking the Strategy Frame in Public Policy News.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17(2): 93-114. Martínez, A. B. et al.(2019). Exploring family business brands: Understanding predictors and effects. Journal of Family Business Strategy, 10(1), 57-68. Mehan, H.(1997). The discourse of the illegal immigration debate: A case study in the politics of representation. Discourse & Society, 8(2), 249-270. Meijer & Kleinnijenhuis(2006). News and corporate reputation: Empirical findings from the Netherlands.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32(4) , 341-348. Nijkrake, J., Gosselt, J. F., & Gutteling, J. M. (2015). Competing frames and tone in corporate communication versus media coverage during a crisis.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41(1), 80-88. Shoemaker, P. J. (1991). Gatekeeping. Newburry Park, CA: Sage. Thomas M. Zellweger et al.(2012). Building a family firm image: How family firms capitalize on their family ties. Journal of Family Business Strategy, 3(4), 239-250. Víctor Temprano-García et al.(2023). How to build a brand-oriented family firm: The impact of socioemotional wealth (SEW) dimens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63, 113929. Wielsma, A. J., & Brunninge, O. (2019). “Who am I? Who are we?”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family business identity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and family identity in business families. Journal of Family Business Strategy, 10(1), 38-48.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