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高莉芬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Gao, Li-Fen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盛可欣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Sheng, Ke-Xin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盛可欣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Sheng, Ke-Xin | en_US |
dc.date (日期) | 2024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一月-2025 11:38:12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一月-2025 11:38:12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一月-2025 11:38:12 (UTC+8) | -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 G0110151025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4977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中國文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110151025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灶神作為生發於廚灶的神祇,擁有著悠遠的歷史與深厚的文化信仰。本研究聚焦於灶神信仰及神話傳說、民俗圖像研究,從灶的起源切入,探究在漫長寬廣的時空背景中,相關神話傳說版本與脈絡的流轉,及其在民俗圖像中的表現。隨著時代更迭、職能變遷,灶神的形象在不同文化載體中呈現出豐富多變的面貌。在經典文獻中,灶神被賦予尊貴的神聖地位;在民間信仰與民間傳說中,祂時而化身為諄諄教誨的一家之主,時而又是正面與負面形象交織的監察者、懲戒者。在民俗圖像中,灶神喜慶吉祥的特點被放大,轉而變成了面容慈祥的神祇,張貼於神龕或灶台上,守護著家宅,為新年帶來平安喜樂。
本文以文獻分析法為主,輔以「四重證據法」,運用人類學、圖像學、民俗學的方法論,探究灶神神話傳說的起源與形象的流變,並考察灶神信仰與民俗生活、民俗圖像之關係,發掘其背後之文化義涵。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The Kitchen God, as a deity originating from the kitchen stove, possesses a long history and profou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mythology and imagery of the Kitchen God, beginning with the origins of the stove and tracing the roots of the Kitchen God's myths and legends. It explores the transmission and evolution of these tales and their contextual versions across vast stretches of time and space. Over the course of history, as societal roles and functions evolved, the image of the Kitchen God has taken on diverse and dynamic forms in different cultural mediums.
In classical literature, the Kitchen God is attributed a sacred and venerable status. In folk beliefs and traditions, however, he alternates between being a benevolent patriarch who imparts moral teachings and a watchful overseer who intertwine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serving as a disciplinarian and punisher. In folk imagery, the Kitchen God's auspicious and festive characteristics are amplified, transforming him into a benevolent deity depicted with a kind demeanor, often placed on altars or kitchen stoves to safeguard the household and bring peace and joy during the New Year.
This research primarily employs textual analysis, supplemented by the "Fourfold Evidence Method," and utilizes methodologies from anthropology, iconography, and folklore studies. It examines the origins of the Kitchen God's myth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s imagery while investigating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Kitchen God beliefs, folk life, and folk imagery, ultimately uncovering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behind these traditions. | en_US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4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4
二、前人研究成果綜述 7
(一)灶的起源與流變 9
(二)灶神來源研究 10
(三)灶神形象及職能研究 12
(四)祭灶儀式研究 13
(五)灶神圖像研究 14
(六)地方區域性灶神研究 17
(七)前人研究之綜合觀察 20
三、研究範圍與取材類型 20
(一)研究範圍界定 21
1.概念義界 21
2. 研究時空範圍之界定 31
(二)研究文本與材料的類型 32
四、 研究方法 36
第二章 神聖與世俗:灶的起源與灶神神話傳說之流變 39
一、火的起源 41
(一)初探火種 41
(二)熟練用火 43
二、灶的起源 44
三、灶神起源與神話傳說 48
(一)炎帝、祝融、黃帝說 49
(二)女性說 55
(三)蟾蜍與蛙說 61
四、神話傳說中的灶神形象 64
(一)平凡人形象 65
(二)負心漢形象 67
(三)美好品德的正面形象 75
第三章 保護、祝福與連結:灶神職能的嬗變 81
一、廚房小神 82
1.家庭食品安全檢測員 82
2.家庭醫生 84
二、 一家之主 88
1.監察使者 88
2.成員管理與倫理秩序維繫者 91
3.驅邪除害,人身安全保衛者 95
4.家族興旺蔭蔽者 98
三、 溝通他界之神 103
(一)占卜吉凶 104
1.鏡聽與響卜 104
2.灶卜 106
3.抽籤問卜 107
(二)牽亡 107
第四章 信仰與民俗:民俗圖像中的灶神 112
一、 灶神紙馬的空間佈局及構圖內容 112
1. 單一空間紙馬 117
2. 上/下空間紙馬 122
3. 多重空間紙馬 123
4. 特殊類型紙馬 124
二、 灶神木版年畫的空間佈局及構圖內容 126
1. 上/下、左/右空間木版年畫 133
2. 多重空間木版年畫 134
三、 從紙馬到年畫 137
四、 山東濰坊楊家埠灶神木版年畫中搭配出現之神祇分析 140
1. 財神 141
2. 賜福天官 145
第五章 多面與統一:不同文化載體中的灶神形象 151
一、古籍與類書 151
二、宗教經典 153
三、民間信仰文獻 154
四、民間傳說 157
五、民俗圖像 159
第六章 結論 162
參考文獻 165
一、 古籍文獻(按朝代先後排序) 165
二、 中文專著(按姓氏筆畫排序) 169
三、 外文譯著 173
四、 期刊論文、專書論文(按姓氏筆畫排序) 174
五、 學位論文(按姓氏筆畫排序) 178
六、 網路資料 179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5874678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10151025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灶神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神話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傳說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民俗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紙馬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木版年畫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灶神信仰研究:以神話傳說及民俗圖像為主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A Study on the Kitchen God : Focusing on Myths, Legends, and Folklore icons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參考文獻
一、古籍文獻(按朝代先後排序)
【戰國】韓非撰,【清】王先慎集解:《韓非子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年。
【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疏:《禮記正義》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疏:《十三經注疏.尚書》,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王輝整理:《儀禮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漢】班固撰,【清】陳立疏證:《白虎通義》,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50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楊家駱主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漢】班固撰:《白虎通義》,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漢】許慎,【宋】徐鉉校定:《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漢】劉安撰,【漢】高誘注:《淮南子注》,臺北:世界書局,1986年。
【漢】劉安撰〈淮南萬畢術〉,收於《叢書集成初編》第694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39年。
【漢】劉熙:《釋名》,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
【漢】應劭著,王利器校注:《風俗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漢】王逸撰,黃靈庚點校:《楚辭章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東漢】王充著,黃暉校釋:《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
【東漢】劉珍等撰,吳樹平校注:《東觀漢記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晉】葛洪撰,楊照明校:《抱朴子外篇校笺》,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
【晉】葛洪著、王明校釋:《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楊家駱主編:《三國志》,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
【晉】干寶撰,曹光甫、王根林點校:《搜神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晉】許真君著,鄭同點校:《繪圖全本玉匣記》,北京:華齡出版社,2011年。
【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晉】司馬彪補志,楊家駱主編:《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南朝梁】沈約:《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南朝梁】宗懔著,姜彥雅輯校:《荊楚歲時記》,長沙:岳麓書社,1986年。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隋】費長房撰:《歷代三寶記》14卷,廣勝寺金皇統九年刻本,1149年。
【唐】佚名:《輦下歲時記》,收於《歲時習俗資料彙編》(第30冊),臺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唐】谷神子撰:《博異記》,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唐】韓鄂:《歲華紀麗》,收於《歲時習俗資料彙編》第4冊,臺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濟南:齊魯書社,2007年。
【唐】杜佑著,王文錦等點校:《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唐】李冗撰:《獨異志》,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唐】瞿曇悉達撰:《唐開元占經》(第7冊),臺北:臺灣商務,1973年。
【五代】陈希夷、【明】俞净意、【清】袁了凡著:《人生寶典》,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2011年。
【宋】李昉等編:《太平御覽》,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
【宋】李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
【宋】孟元老撰,鄧之誠注:《東京夢華錄注》,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宋】吳自牧著,符均、張社國校注:《夢梁錄》,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
【宋】羅泌:《路史》,收於《中國野史集成.續編》,成都:巴蜀書社,2000年。
【宋】戴侗撰,黨懷興、劉斌點校:《六書故》,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宋】劉斧編著:《青瑣高議》,北京:中國書店,2007年。
【宋】周密著,李小龍、趙銳評注:《武林舊事》,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宋】洪邁撰:《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洪邁:《容齋隨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宋】李昌齡,【宋】鄭清之等注:《太上感應篇集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年。
【宋】李昌齡著,【清】黃正元注,【清】毛金蘭增補:《太上感應篇圖說》,上海: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
【宋】范成大著,富壽蓀標校:《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宋】張虙撰:《月令解》卷十二,四明叢書約園刊本,1931-1945年
【宋】陳元靚撰:《歲時廣記》,臺北:新興書局,1984年。
【宋】朱翌撰:《猗覺寮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贊寧撰,范祥雍點校:《宋高僧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宋刻本,中國基本古籍庫
【元】秦子晉撰:《新編連相搜神廣記》刻本,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
【元】伊世珍撰:《瑯嬛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明】張宇初,邵以正,張國祥編纂:《正統道藏》,臺北:新文豐,1985年。
【明】劉侗、于奕正著,孫小力校注:《帝京景物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明】李時珍編纂,劉衡如,劉山水校注:《新校注本本草綱目》,北京:華夏出版社,2013年。
【明】沈榜編著:《宛蜀雜記》,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年。
【明】陸深著:《金台紀聞》,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明】田汝成撰,劉雄、尹曉寧點校:《熙朝樂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
【明】吳承恩:《西遊記》,香港:中華書局,2012年。
【清】俞正燮:《癸巳存稿》,臺北:世界,1963年。
【清】黎翔鳳撰,梁運華整理:《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清】何寧:《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清】袁枚:《袁枚全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徐元誥撰,王樹民,沈長雲點校:《國語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清】虞兆隆:〈天香樓偶得·馬字寓用〉,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九八冊,濟南:齊魯書社,1995年。
【清】趙翼著,欒保群、呂宗力校點:《陔餘叢考》,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
【清】王夫之:《楚辭通釋》,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清】郭慶藩輯,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
【清】陳壽祺撰,曹建墩點校:《五經異義疏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清】陳壽祺,【清】皮錫瑞撰,王豐先點校:《五經異義疏證 駁五經異義疏證》,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清】段玉裁撰:《說文解字注》,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清】董誥等編,孫映逵注解:《全唐文》,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清】孫詒讓著,孫以楷點校:《墨子》,臺北:華正書局,1987年。
【清】張秉成撰:《本草便讀》,北京:學苑出版社,2010年。
【清】秦蕙田編輯,【清】方觀承同訂:《五禮通考》卷五十三,秦氏味經窩,清乾隆28年刻本
【清】富察敦崇編:《燕京歲時記》,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長沙:岳麓書社,1988年。
【清】曹雪芹,高鶚著:《紅樓夢》,長沙:岳麓書社,2015年。
【清】馬骕撰,王利器整理:《繹史》,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清】郭慶藩轉,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
【清】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清】桂湖清貞校正:《敬灶章》,版存沃邑曲村鎮大北門內路西葛姓文林堂刻字舖,同治辛未年新版
【清】于敏中編纂:《日下舊聞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清】余文儀主編,董美娥點校:《續修臺灣府志》,香港:遠流出版公司,2007年。
【清】待餘生:《燕市積弊》,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俞樾著:《太上感應篇纘義》,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清】翟灝撰,顏春峰點校:《通俗編》,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清】李光庭撰,石繼昌點校:《鄉言解頤》,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清】唐執玉、李衛編:《畿輔通志》,雍正13年刻本
二、中文專著(按姓氏筆畫排序)
《山東民間版畫》,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79年。
《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13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
《民間新年神像圖畫展覽會》第五十一號,北京:北京中法漢學研究所,1942年。
《玉歷寶鈔》,臺南:和裕,2003年。
《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灶君寶卷》民國十一年春月新刊,上海翼化堂善書坊發行,1922年1月。
《清代詩文集彙編》編纂委員會編:《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臺灣苗族民間文學集成》,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90年。
丁山:《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
丁世良、趙放編:《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西南卷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1年。
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楊家埠村志編纂委員會編:《楊家埠村志》,濟南:齊魯書社,1993年。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四川卷(下冊)》,北京:中國ISBN中心出版,1998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香港:商務印書館,2001年。
尤紅主編,夏林梁、黃靖、吳根元、姚富副主編:《中國靖江寶卷》,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7年。
尹笑非著:《中國民間傳統吉祥圖像的理論闡釋》,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
王仁湘:《珍饈玉饌》,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王伯敏著:《中國版畫通史》,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02年。
王孝廉:《中國的神話與傳說》,臺北:聯經出版社,1977年。
王秋桂、李豐懋編:《中國民間信仰資料彙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
王晶波:《敦煌占卜文獻與社會生活》,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13年。
王樹村:《中國民間紙馬藝術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8年。
王樹村:《中國年畫史》,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2年。
冯骥才:《中國木版年畫集成.朱仙鎮卷》,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北京魯迅博物館編:《魯迅編印版畫全集.4.木刻紀程》,南京:譯林出版社,2019年。
古本戲曲叢刊編刊委員會輯:《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29,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1957年。
左漢中、羅海波著:《湖湘木刻版畫》,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年。
石興邦:《半坡氏族公社》,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
曲豔玲、王偉著:《雲南紙馬的藝術人類學解讀》,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
刑莉主編,林繼富、蘇日娜副主編:《民間信仰與民俗生活》,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8年。
吉星編:《中國民俗傳說故事》,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5年。
何星亮:《中國自然神與自然崇拜》,上海:三聯書店,1992年。
佚名撰:《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呂宗力、欒保群:《中國民間諸神》,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呂勝中:《中國民間木刻版畫》,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0年。
呂微:《隱喻世界的來訪者——中國民間財神》,北京:學苑出版社,1995年。
宋兆麟:《中國風俗通史.原始社會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
沈泓著:《俗神密碼:民間紙馬中的祭祀神像》,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
谷子元、龍海清、孫淵、巫瑞書、彭繼寬、彭燕郊編:《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湖南卷》,北京:ISBN中心,2002年。
谷德明:《中國少數民族神話選》,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年。
周心慧:《民俗中的諸神:道教題材年畫萃選》,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8年。
季羨林主編:《敦煌學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
林美容:《由祭祀圈到信仰圈——臺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臺北市: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1989年。
姚春鵬譯注:《黃帝內經》,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胡道靜等編:《藏外道書》,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
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
茅盾:《中國神話研究初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茅盾著:《茅盾評論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
孫毓修撰:《中國雕版源流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徐世榮:《北京土語詞典》,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年。
烏丙安:《中國民俗學》,長春市:長春出版社,2014年。
袁珂:《山海經校注》,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年。
袁珂:《神話論文集》,新北:漢京,1987年。
郝鐵川:《灶王爺、土地爺、城隍爺——中國民間神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馬書田著:《中國民間諸神》,北京:團結出版社,1997年。
馬敘倫:《莊子義證》,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年。
高丙中:《中國民俗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高莉芬:《蓬萊神話——神山、海洋與洲島的神聖敘事》,臺北:里仁書局,2007年。
高莉芬:《中心與聖境:崑崙神話神聖空間與圖像研究》,臺北:新文豐,2022年。
高文、侯世武、寧志奇編:《綿竹年畫》,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章太炎:《章太炎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張秀民:《張秀民印刷史論文集》,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1988年。
張紫晨:《中國民俗與民俗學》,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
張殿英、張運祥著:《濰坊木版年畫:傳承與創新》,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年。
張道一編著:《中國木版畫通鑒》,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0年。
張道一著:《紙馬——心靈的慰藉》,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8年。
張適著:《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南京: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7年。
陳荒煤總主編,賈芝主編:《中國新文藝大系(1949-1966)》,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1年。
陳惟坻、施兆麟:《相城小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陳霞著:《道教勸善書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
陶思炎著:《中國紙馬》,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年。
陶立璠:《民俗學概論》,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7年。
陸國強編:《道藏》,上海:上海書局,1996年。
馮驥才:《中國木板年畫集成.楊家埠卷》,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馮驥才主編:《中國木版年畫集成》,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馮驥才主編:《年畫研究》,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1年。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楊堃著:《楊堃民族研究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年。
楊朝明,宋立林主編《孔子家語通解》,濟南:齊魯書社,2009年。
楊福泉、鄭曉雲:《火塘文化錄》,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楊福泉:《灶與灶神》,北京:學苑出版社,1994年。
楊華:《古禮新研》,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
葉大兵,烏丙安主編:《中國風俗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年。
裘錫圭著:《文字學概要》,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
劉錫誠:《灶王爺的傳說》,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1995年。
劉城淮著:《中國上古神話》,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
潘魯生主編:《中國民間美術全集(1)祭祀編.神像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友誼出版社,1993年。
蔣見元、程俊英著:《詩經注析》,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
鄭志明著:《中國善書與宗教》,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
鄭振鐸著:《中國俗文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魯迅著:《中國小說史略》,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3年。
潘宗鼎、夏仁虎著:《金陵歲時記.歲華憶語》,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年。
薄松年:《中國灶君神禡》,臺北:渤海堂文化,1993年。
薄松年著:《中國年畫藝術史》,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年。
薛曉金、丁汝芹主編:《清宮壽戲》,北京:新華出版社,2017年。
鍾宗憲:《炎帝神農信仰》,北京:學苑出版社,1994年。
鍾敬文主編:《民俗學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三、外文譯著
〔英〕愛德華.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著,連樹聲譯:《原始文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英〕詹姆士.弗雷澤(James George Frazer,1854-1941)著,汪培基譯:《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
〔英〕詹姆士.弗雷澤(James George Frazer,1854-1941)著,夏希原譯:《火起源的神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著:《緯書集成》,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日〕池田末利:〈中國における灶神の本質〉,《中國古代宗教史制度研究——制度と思想》,东京:东海大学,出版會,1981年。
〔日〕福井康順等監修,朱越利譯:《道教》第一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美〕塞.諾.克雷默(Samuel Noah Kramer,1897—1990)編,魏慶徵譯:《世界古代神話》,北京:華夏出版社,1989年。
〔美〕歐文.潘諾夫斯基(Erwin Panofsky,1892—1968)著,戚印平、范景中譯:《圖像學研究: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人文主題》,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1年。
〔美〕約瑟夫.坎貝爾(Joseph Campbell,1904—1987),比爾.莫耶斯(Bill Moyers,1934—)著,朱侃如譯:《神話的力量:在諸神與英雄的世界中發現自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
[美]巫鴻著,柳揚,岑河譯:《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年。
〔美〕丁乃通:《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德〕埃利希.諾伊曼(Erich Neumann,1905-1960)著,李以洪譯:《大母神——原型心理分析》,北京:東方出版,1998年。
[德]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1942-)著,張總等譯,黨晟校:《萬物:中國藝術中的模件化和規模化生產》,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
〔俄〕李福清(Борис Львович Рифтин, Boris Lyvovich Riftin, 1932-2012)著:《神話與鬼話——臺灣原住民神話故事比較研究(增訂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蘇〕托卡列夫(Tokapeb C.A.,1899-1985)著,魏慶征譯:《世界各民族歷史上的宗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
四、期刊論文、專書論文(按姓氏筆畫排序)
丁桂英,西敬亭:〈莊農日用雜字注釋〉,《民俗研究》1991年第2期,頁97-104。
丁詩瑤、顧平:〈灶具發生的民俗動因及圖像化表徵〉,《南京藝術學院院報(美術與設計版)》2014年03期(2014年6月),頁116-119。
〔日〕小南一郎:〈竈(灶)神をめぐる習俗と信仰〉,《説話・伝承学》2016年第24卷,2016年,頁80-93。
孔令谷:〈論社稷〉,載《說文月刊》第2卷第8期(上海:上海說文月刊社,1940年11月15日)
王海霞:〈福祿壽喜吉祥觀念探源——以吉祥年畫為例〉,《民藝》2020年03期,頁68-72。
王強、白羽:〈中國古代炊具設計演變研究〉,《裝飾》2010年11期(2010年11月),頁16-19。
任軍:〈灶神考源〉,《中國史研究》,1999年01期(1999年2月),頁156-165。
向金輝:〈中國舊石器時代人類用火遺存的發現與判定〉,《北方文物》2020年第6期,頁38-49。
朱漢民:〈「神農炎帝」與湖湘文化〉,《社會科學戰線》(2005年06期),頁118-126。
呂微:〈「神話」概念的內容規定性與形式規定性〉,《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11期(2015年11月),頁1-14。
余欣:〈敦煌灶神信仰稽考〉,《敦煌學輯刊》2005年第3期(2005年9月),頁155-160。
宋兆麟:〈永寧納西族的住俗——兼論仰韶文化大房子的用途〉,《考古》(1964年第8期)。頁409-413。
宋卓時:〈日本的「七福神」信仰中為什麼沒有「祿神信仰」〉,《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3期,頁86-88。
李文菁:〈魯南「辭灶」民俗方言文化內涵研究〉,《西部學刊》第189期(2024年6月下半月刊),頁47-51。
李明濱:〈阿翰林的學術成就——紀念蘇聯漢學的奠基人阿列克謝耶夫院士誕辰110週年〉,《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6期(1991年12月),頁118-121。
李現紅:〈從北大藏漢簡《倉頡篇·顓頊》看祝融與灶神關係》〉,《古代文明》,2020年02期(2020年4月),頁85-127。
李現紅:〈從祭灶時間的確立看灶神信仰文化的變遷〉,《民俗研究》2012年03期(2012年7月),頁50-60。
〔俄〕李福清(Борис Львович Рифтин,Boris Lyvovich Riftin, 1932-2012):〈中國年畫及其俄國收藏者〉,《民間文學論壇》,1990年第1期(1990年1月),頁6-14。
〔德〕何可思(Eduard Erkes,1891—1958):Die Gotterwelt des alten China,載德國《宇宙》雜誌(Der Weltkreis)(1931年第5、6兩期合刊,單行本)
林天順、林敏:〈灶頭.灶神.灶畫〉,《浙江工藝美術》2007年03期(2007年9月),頁74-90。
林繼富:〈灶神形象演化的歷史軌跡及文化內涵〉,《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1996年1月),頁99-105。
林鑾生:〈灶神紙馬研究〉,《宏德學刊》,2021年01期(2021年6月),頁214-227。
袁珂:〈從狹義的神話到廣義的神話〉,《社會科學戰線》1982年第4期(1982年12月),頁256-260。
高蒙河:〈先秦陶灶的初步研究〉,《考古》1991年11期(1991年11月),頁1019-1022。
高莉芬:〈生與化:漢化西王母圖像系統中的蟾蜍及其魂魄觀〉,《中正漢學研究》2019年第1期(2019年6月),頁1-28。
高莉芬:〈搗藥兔——漢代畫像石中的西王母及其配屬動物圖像考察之一〉,〈興大中文學報〉第27期(2020年12月),頁209-243。
崔華:〈試析漢代陶灶上的「灶神」畫像〉,《中國漢畫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2006年10月),頁56-60。
康保成:〈韓愈〈送窮文〉與驅儺、祀灶風俗〉,《中山大學學報》第3期(1993年3月),頁110-116。
張軍:〈司命與灶神沿合考〉,《甘肅社會科學》1999年輯刊(1999年10月),頁38-39。
張道一:〈紙馬三題——紙馬正名.紙馬為用.心靈慰藉〉,《年畫研究》2013年00期(2013年12月),頁13-29。
張覺民:〈江南民間美術——嘉興灶頭畫〉,《美術》2005年03期(2005年3月),頁122-127。
清水:〈韶郡古昔的命名觀〉,載《民俗週刊》第83期,1929年10月。
莫燦:〈民間紙馬與歲時節令〉,《戲劇之家》2018年第27期(2018年9月),頁143-144。
許智范:〈從出土灶具說灶〉,《長江文化論叢》2001年00期(2001年10月),頁250-254。
陳陸:〈灶〉,《中和月刊》第1卷第2期(1940年2月),頁99。
陳曉紅:〈「祭灶」的淵源及流變〉,《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8年A1期(1988年1月),頁46-50。
陳樹升〈中國民俗版畫〉一文,載於《臺灣美術期刊》1994年1月,頁21-29。
萬葉樹搜集整理:〈撢檐塵的傳說〉,載於《江蘇民間文學》,1981年第4期,頁25-28。
葉舒憲:〈第四重證據:比較圖像學的視覺說服力——以貓頭鷹象徵的跨文化解讀為例〉,《文學批評》2006年第5期,頁172-179。
葉舒憲:〈鯀禹啟化熊神話通解——四重證據的立體釋古方法〉,《興大中為學報增刊——文學與神話特刊》第23期(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2008年),頁33-53。
詹石窗、張秀芳:〈火與灶神形象嬗變論〉,《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01期(1994年3月),頁81-92。
賈豔紅:〈略論先秦兩漢民間的灶神崇拜〉,《管子學刊》2003年第3期(2003年9月),頁80-84。
鄒濬智:〈灶神來源試究〉,《元培學報》第14期(2007年12月),頁61-77。
趙偉:〈江淮分水嶺中部地區民間灶台研究〉,《藝術與設計(理論)》2015年06期(2015年6月),頁81-83。
趙朝洪、郁金城、汪濤:〈新石器時代北京人開始用火塘〉,《中國礦業報》(2003年6月10日),頁1。
劉敦勵:〈古代中國與中美馬耶人的祈雨與雨神崇拜〉,載《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957年第4期(1957年9月),頁31-108。
劉瑞明:〈灶神神話研究補說〉,《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2003年2月),頁77-82。
劉魁立:〈世界各國民間故事情節類型索引述評〉,載於《民間文學論壇》1982年創刊號(1982年5月),頁56-69。
蕭登福:〈道教守庚申對佛教經籍之影響〉,載於《性與命》(高雄市:中國性命雙修協會),2003年第11期(2003年11月),頁90-108。
儲曉軍:〈唐前司命信仰的演變——兼談人為宗教對民間神祇的吸收與改造〉,《宗教學研究》2010年03期(2010年9月),頁153-156
〔美〕羅伯特.羅伊(R. H. Lowie,1883-1957):〈Introduction To Culture Anthropology〉(New York,1944),p.56-57。
五、學位論文(按姓氏筆畫排序)
毛玲莉:《民俗學視野下的江南灶壁畫——以海鹽、上海地區為例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李婭林:《中國木版年畫中財神圖的大眾接受》,湘潭:湖南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3年。
李瑞紅:《濰坊楊家埠年畫的歷史考察》,濟南:山東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碩士論文,2005年。
周謝宏:《中國「過年」儀式敘事研究——以掃除為中心的考察》,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姚曉坤:《楊家埠灶王年畫調查報告》,昆明:雲南藝術學院美術學碩士論文,2012年。
曾秋月:《取火方式的演變與現代火器具設計的研究》,南昌:南昌大學設計藝術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黃雪珠:《臺灣灶神信仰研究——以五指山灶君堂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在職進修專班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鄒濬智:《西漢以前家宅五祀及其相關信仰研究——以楚地簡帛文獻資料為討論焦點》,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7年。
廖海波:《世俗與神聖的對話——民間灶神信仰與傳說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文藝學博士論文,2003年。
廖如慧:《和合二仙形象及當代信仰實踐研究——以寒山、拾得為主的考察》,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22年。
劉晉妏:《灶神神話傳說與信仰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21年。
劉雲:《明清濰坊木版年畫的歷史考察》,濟南:山東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蔡伊達:《灶神民間故事類型與灶神形象研究》,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鄭倩倩:《齊魯楊家埠年畫灶王形象研究》,無錫:江南大學美術學碩士論文,2015年。
韓明:《濰縣年畫〈大灶王〉圖像研究》,濟南:山東大學文藝學博士論文,2021年。
譚曉娟:《試論灶神傳說及習俗——以山東楊家埠年畫為例》,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7年。
六、網路資料
「慧子故事會:〈「灶王爺本姓張,一年一碗爛面湯」!灶神是什麼人?老人給出答案〉」
https://reurl.cc/oykk2M
人民網:「〈楊家埠木版年畫大師耄耋之年擔憂傳承〉」
https://reurl.cc/E6xxlk
網易「〈狗剩、大頭鬼、毛蛋⋯⋯山西這些起名習俗,你知道嗎〉」https://psce.pw/6myv44
中國大百科全書「〈新娘祭灶〉」
https://pse.is/6myv4y
「王國維:《東山雜記》卷一」
https://reurl.cc/jyzzEZ
《寶島神很大online》節目官網「〈祀典興濟宮求藥籤,神明親自為你把脈〉」https://baodao.setn.com/news/634409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