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 | 國立政治大學中山所 | zh-TW |
dc.creator (作者) | 王振寰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05-11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9-Oct-2008 11:04:06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9-Oct-2008 11:04:06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9-Oct-2008 11:04:06 (UTC+8) | -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2988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本文將處理南韓,台灣與中國如何從事科技追趕,以及邁向創新之路。分析的重點將集中在這三個國家的制度安排,即國家、金融體制與產業結構如何影響各自科技學習和發展。我將指出,南韓政府的發展優先取向,透過高度負債對外借款,操控銀行體系來支持私人大企業的發展,這造就了南韓垂直整合的產業結構。而南韓後續的科技發展則是奠基在私人企業的規模經濟上,以接近熊彼得(Shumpeterianism)主義之規模經濟的制度模式從事科創新。相對地,台灣的經濟發展是以低負債和穩定的發展模式為主,此造就了以中小企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而其科技學習和創新在很大程度依賴外部經濟,包括外資、公共研發機構、生產網絡和海外學人。台灣後來轉型的科技創新模式則延續過去的類型,傾向類似馬歇爾主義(Marshallianism)的網絡和聚集經濟的體制。最後,中國的科技產業發展,則是雙元主義,一方面發展大型國營企業,另方面則大幅開放市場給外國資本,並逐步私有化小型國有企業。但由於地方政府的發展主義,金融體制零碎化,無法發展類似南韓的規模經濟;而外資,大型國營企業與小型企業之間,又無法形成類似台灣的生產網絡,因此中國的科技產業發展,在制度上缺乏類似南韓和台灣的制度安排來進行科技創新。 | zh-TW |
dc.format | application/pdf | en_US |
dc.format.extent | 424567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language | zh-TW | en_US |
dc.language | en-US | en_US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publisher (Publisher) | 台北大學 | en_US |
dc.relation (關聯) | 2005台灣社會學會年會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台灣;南韓;中國;東亞;科技學習;科技創新;熊彼得主義;馬歇爾 主義 | zh-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Taiwan;South Korea;China;technological learning;technological;innovation;Shumpeterianism;Marshallianism | en-US |
dc.title (題名) | 從科技學習到科技創新的不同途徑:南韓,台灣與中國 | zh_TW |
dc.title.alternative (其他題名) | Divergent routes from technological catching up toward innovation:South Korea, Taiwan and China | en-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conference | 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