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從有線電視到數位寬頻—台灣有線電視數位化的競爭力分析
From Cable to Digital Broadband—A Study on Strategic Analysis of Digitization in Taiwan Cable Industry
作者 劉嘉皓
Chia-Hao, Liu
貢獻者 陳清河
Chen,Ching-Ho
劉嘉皓
Chia-Hao, Liu
關鍵詞 數位電視
有線電視系統業者
有線電視頻道經營者
競爭力分析
產業價值鏈
DTV
Digital Cable television
Strategic Analysis
Industry Value Chain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11-Sep-2009 16:17:14 (UTC+8)
摘要 數位科技雖然是政府與產業所體認的技術發展趨勢,各國政府也都積極以硬式導入或發展數位內容來逐步推廣,這些努力的確在社會大眾間引起很大的注意,但任何科技的推動皆須有賴市場的回饋才得以持續,所以在推展過程中,外在環境的角色,與企業內部策略的擬定都會對整體數位電視的價值鏈發展產生影響。因此當大家都把目光放在數位電視發展未來的遠景時,過程(Process)中的衝擊與契機卻是需要及早發掘與因應的。
     
     本研究以「價值系統(產業價值鏈)」與「五力分析」為理論架構,套用於有線電視數位化過程,以發展出本研究研究架構,以此觀點蒐集相關資料、擬定問卷主軸與規劃訪問對象,然後分別從產業價值鏈來進行有線電視產業的內部分析,以五力分析來觀察外部環境態勢。
     
     研究結果發現雖然研究中所觸及的相關組織或單位都對數位化抱有很大的期望,但彼此對數位化的認知卻是存在不同的歧異,因此本研究的分析與建議正可答覆業者這方面的遲疑與卻步。以本研究所聚焦的有線電視頻道經營者與系統業者來看,對頻道業者而言,未來發展與其說是朝向「數位內容產業」,更確切地說應該是新興「文化創意產業」的數位化,應該加入更多對社會與文化的認同與規範,如果還是落在「產業」的概念來推動,過多的政經角力最後將又是另一個畸形的電視生態;對系統業者,市場的接受度是科技發展的根本問題,對消費者的重視畢竟才是長遠發展的基礎,就算免費推廣機上盒,裝到每個家戶中,但真正的內容與營利模式才是必須審慎評估的,不然最終消費者與業者還只是執著於前段免費頻道的多少與質量,並沒有感受數位化的好處。
Although the government and private industry regards digital technologies as mainstream in the future and in both the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digital television have been spread by the promotion of the digital receiver and content, the success of new technologies depends on the adoption and response of the market.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strategies related with market both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levision value chain. Then we should not only put emphasis on the vision of DTV, but also dig out the impact and moment to the industry and find the solution during the digitalization process.
     
     The analytic concept of this survey is based on Porter’s “industry value chain” and “five force analysis”, with which the framework of the dissertation combines cable digita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framework, researcher searches and collects relevant data, sets up the questions and interviewees of in-depth interview, analyses the changes of cable television industry value chain and observ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mpetitive atmosphere.
     
     In the conclusion, different managers and authorities that have had expectation towards DTV possess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n digitalization because of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So the suggestion and analysis caused by dissertation responds to the doubt and hesitation of the industries. As the cable channel operators, they need to transform into digitalized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not “digital content industr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oth industries is the addition of the culture that imports more identification and features from society. Moreover, the channel operators should redefined as content provider fitting in with all the channels, like MOD, DTTV, DBS and so 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able distributors, 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 (CRM) will be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work. The distributors need to find out how to communicate with consumer what the benefit of digital television is as soon as possibl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有線電視公益及闔家觀賞頻段規劃與管理原則」座談會,《中國時報》,A16版,2004年12月19日。
「數位娛樂計畫」介紹,《e-Taiwan數位台灣計畫網站》,http://www.etaiwan.nat.gov.tw/content/application/etaiwan/profile/guest-cnt-browse.php?cnt_id=93。
Couto, Vivek(2003)。〈推動有線電視寬頻化與數位化 紮實完整之立法與健全競爭環境〉,《通訊雜誌》,114。http://www.cqinc.com.tw/grandsoft/cm/114/apr.htm。
八大電視台九十二年度年報(2004)。公開資訊觀察站。
三立電視台九十二年度年報(2004)。公開資訊觀察站。
大豐有線電視九十二年度年報(2004)。公開資訊觀察站。
大豐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簡介/成立大事紀」,公司網站。http://www.attvnet.com.tw/about/about_history.html
王國樑(2005)。《有線電視收視費、頻道授權費與市場正常運作》,有線暨衛星廣播電視產業營運議題研討會,行政院新聞局主辦,2005年1月11日。
王國樑等(1996)。《我國有線電視收費標準與計算公式之研究》。行政院新聞局委託研究計畫。
王銘義(1999)。〈有線衛星廣播電視法三讀通過〉,《中國時報》,26版,1999年1月5日。
劉幼琍主編(2004),《電訊傳播》。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劉利安(2002)。〈我國數位視訊產業發展契機〉,《數位視訊多媒體》,12月號。
劉沛晴(2002)。《我國數位內容加值服務拓展方向之研究---以有線電視內容提供者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潤利2003年第三季《台灣地區》【有效廣告量】統計季報。
潘維大、鄭冠宇、王嘉麗、余啟民(2001)。《寬頻影音多媒體隨選視訊對相關產業影響之研究》。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委託計畫。
緯來電視網九十二年度年報(2004)。公開資訊觀察站。
蔣雅淇(2003)。《創新擴散模式探討我國數位電視之發展》。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念中(2002)。《國內無線電視與有線電視台數位化競爭策略分析探討》。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委託計畫。
蔡念中(2003)。《數位寬頻傳播產業研究》。台北:揚智。
蔡俊榮(2005)。《有線電視數位化的前瞻與挑戰》,有線暨衛星廣播電視產業營運議題研討會,行政院新聞局主辦,2005年1月11日。
王蕙君(2002)。〈電信加值服務市場發展現況與趨勢探討〉,《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2002年2月1日。
鄭智仁(2004)。〈「國際數位電視高峰論壇暨研討會」講演大綱摘譯〉(Alan B. Albarran「美國的數位電視:管理的挑戰和機會」與Barbara A. Cherry「數位時代的電訊政策」演講)。傳播研究簡,第40期(12月15日出刊),頁5-8。
鄭麗琪(2001)。《傳播產業集團化與多角化研究--以中視媒體集團為例》。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諭緯(2004)。三立電視台—Local Content is King,數位時代,96:96-98。
盧諭緯(2004)。無線電視台搶灘數位電視,數位時代,86:88-91。
聯意製作九十二年度年報(2004)。公開資訊觀察站。
聯維有線電視九十二年度年報(2004)。公開資訊觀察站。
謝穎青、劉志祥(1999)。〈NII概念下有線電視與電信事業互跨的另類思考〉,《月旦法學雜誌》,3月號,第46期,頁25-35。
寶福有線電視九十二年度年報(2004)。公開資訊觀察站。
蘇秀慧、許昌平(2002)。〈挑戰2008 六年國建繪藍圖〉,《民生報》,第A2版,2002年5月6日。
英文部分
王鴻智(2003)。〈「它工作,你休閒」-論數位電視與機上盒〉,《數位視訊多媒體月刊》,8月號。
Aaker, D. A. (1992). Advertising management (4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Bagner, J., Evansburg, A., Watson, V. K., Welch, J B..(2003). FCC to review industry deal on digital cable. Intellectual Property & Technology Law Journal. Clifton: Apr 2003. 15(4), 15-17.
Birkmaier, C. (2003). (H)DTV competitors. Broadcast Engineering. Overland Park: Jun 2003. Vol: 45, Iss. 6; pg. 14
Bradley, J. & Richard, L. (2003). Rating TV`s future. Advertising Age, 74, 16.
Brow n-Kenyon, P. I., Miles, A. & Rose, J. S. (2000). Unscrambling digital TV, The McKinsey Quarterly, 2, 71-81.
Cable Television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Competition Act of 1992(47 U.S.C.) 543(a)(2)
Chan-Olmsted, M. S., & Jung, J. (2001). Strategizing the net business: How the U.S. television networks diversify, brand, and compete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Media Management, 3, 213-225.
Chan-Olmsted, M. S., & Kang, Jae-Won (2003). Theorizing the strategic architecture of a broadband television industry. The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16(1): 3-21.
Chan-Olmsted, M. S., (2002). Branding and Internet mark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media.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46(4), 641-645.
Dowling, Mm, Lechner, C., & Yhielmann, B. (1988). Convergence: innovation and Change of Market Structures between Television and Online Servi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a Mamagement, 8, 31-35.
北京新浪網(2004)。〈我國(大陸)有線電視向數字化過渡時間表〉,新浪科技文告,2004年5月27日。
Dyson, k. & Humphreys, P. (1990).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and European Dimensions. London : Routledge.
Easterly winds (2004). Television Asia, November. online: http://www.tvasia.com.sg/new/mag/04_nov_ettv.html
F.C.C. (2002). Annual Assessment of the Status of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for the Delivery of Video Programming. http://hraunfoss.F.C.C..gov/edocs_public/attachmatch/F.C.C.-02-338A1.pdf.
F.C.C. (2004). Annual Assessment of the Status of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for the Delivery of Video Programming. http://hraunfoss.F.C.C..gov/edocs_public/attachmatch/F.C.C.-04-5A1.doc
Green Paper on the Convergence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 Media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tor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Regulation(1997). COM(97)623, Brussels.
Griffiths, A. (2003). Digital Television Strategies. Creative Print & Design (Ebbw Value), Wales.
Homechoice (website). http://www.homechoice.co.uk/our_tv.html.
Johnson, L. L.(1994). Toward Competition in Cable Television. Cambridge, MA: MIT press.
Katz, M. L., C. Shapiro. (1985). Network externalities, competition, and compatibility.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5(3), 424-440.
Mary, M. (1996). The Internet Report. N.Y. : HarperBusiness.
史倩玲(2004)。〈MHP應用於IP Box 成STB主流趨勢〉,《電子時報》,2004年11月30日。
O`Leary, S. (2001). Convergence or divergence? Broadcasting & Satellite, Spring.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online: http://www.iicom.org/CTD/2000_site/home.htm
Silverman, D. (1993) Interpreting qualitative data. Newbury Park, CA: Sage.
Steemer, J. (1998). Changing Channels: The Prospects for Television in a Digital World. John Libbey Media: UK.
Steinbock, D. (2000). The birth of Internet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Westport, CT: Quorum Books.
Strauss, A. & Corbin J. (1990)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Newsbury Park, CA: Sage.
Todreas, M. T. (1999).Value creation and branding in television’s digital age. Quorum Books: Westport.
Wirtz, W. B. (1999). Convergence Processes, Value Constellations and Integration Strategies in the Multimedia Busin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Media Management, Volume I, Autumn/Winter, 14-22.
Wirtz, W. B. (2001). Reconfiguration of Value Chains in Converging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Markets. Long Range Planning, 34, 489-506.
石佳相(2004)。《數位視訊整合研究:數位電視營運需求研究報告》,訪談補充資料。
交通部政務次長蔡堆報告(2002)。立法院第五屆第二會期科技及資訊委員會第五次全體委員會會議記錄。立法院公報第九十一卷第六十六期委員會記錄,2002年10月16日。
年代電視九十二年度年報(2004)。公開資訊觀察站。
戎撫天(2004)。〈無線數位電視發展五大困境〉,《經濟日報》,C6版,專家論壇,2004年9月22日。
江睿智(2004)。〈賀陳旦:歡迎有線電視台作伙打拚〉,《中國時報》,2004年11月25日。
行政院內政部網站。http://www.moi.gov.tw/home/index.asp。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2003)。《南國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與高豐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結合案件決定》。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函公壹字第0920010439號。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2004)。《佳訊錄影視聽企業有限公司違反公平交易法》,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93年12月9日召開第683次委員會議決議。
行政院新聞局、廣電人市場研究(2004)。2003年台灣地區電視觀眾研究。台北:廣電人市場研究。
行政院新聞局、廣電人市場研究(2004)。2003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滿意度調查報告。台北:廣電人市場研究。
行政院新聞局、廣電人市場研究(2004)。2003電視生態基礎研究-民眾數位化生活報告。台北:廣電人市場研究。
行政院新聞局。《九十四年度各縣市有線廣播電視系統經營者及有線播送系統各項收視費用核定情形彙整表》,2005年1月27日公布。http://info.gio.gov.tw/public/Attachment/5127957271.doc。
行政院新聞局網站。http://info.gio.gov.tw/。
何吉森(2003)。〈數位媒體產業結構下的數位創作〉,《廣電媒體數位化的產業新模式分析系列研討會會議手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2003年12月24、25日。
何伯陽(2004)。〈MOD免費試播擴及桃園等地 中南部地區計劃在三月初全部開放〉,《工商時報》,12版,2005年1月8日。
何伯陽(2004)。〈中華電與無線五台結盟〉,《工商時報》,2004年11月25日。
何伯陽(2004)。〈中華電機上盒 開標未決標〉,《工商時報》,12版,2004年12月29日。
余淑美(1999)。〈數位有線電視STB之發展〉,《通訊雜誌》,10月號。
吳芝儀、廖梅花(2001)。《紮根理論研究方法》(Anselm Strauss and Juliet Corbin. 1998.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嘉義:濤石文化。
吳昭怡(2005)。〈新年新挑戰 中華電信 搶灘MOD〉,《天下雜誌》,2005年2月1日。
吳恩文(2001)。《從美英日互動電視經營發展模式探討台灣互動電視產業之整合面貌》。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素柔(2004)。〈無線數位電視時代 各國將陸續停止類比訊號〉。《中央社》,2004年6月5日。
吳啟綜(2004)。〈八大戲劇 韓情脈脈〉,《民生報》,CS4版,2004/2/18。
吳啟綜(2004)。〈八大戲劇 韓情脈脈〉,《民生報》,CS4版,2004年2月18日。
呂沐錡(2003)。〈互動電視產業發展與未來的機會〉,《數位視訊多媒體月刊》,4月號。
呂堅志(2004)。〈淺介英國通訊管理局(Ofcom)—一個統合性的電信與傳播管制機構的範例(上)〉,《廣播電視資料館館訊》,第1.1卷,第21期。台北:廣電基金。
呂慧雪(2003)。〈政院揭示通訊媒體服務業旗艦計畫 訂定DTV導入時間表 無線廣播電視擔任火車頭〉,《工商時報》,2003年7月30日。
宋偉航譯(2000)。《數位麥克魯漢》(Paul Levison. 1999. Digital McLuhan, a Guide to the Information Millennium)。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李宗嶽(2002)。《跨媒體新聞作業平台建置之研究-以東森「大編輯台」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明軒、邱如美譯(1999)。《競爭優勢上冊/下冊》(Michael E. 1985. Porter. Competitive Advantage)。台北:天下文化。
李彥甫(2003)。〈有線付費頻道的商機與危機〉,《通訊雜誌》,7月號。
李美華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Earl Babbie. 1997.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8th ed.)。台北:時英出版。
李桂芝(2000)。《電視媒體與數位媒體競合關係之探討》。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李桂芝(2004,7)。《台灣夢工場參觀簡報》。提供者為台灣夢工場科技互動電視事業處協理李桂芝。
李國鼎(2004)。〈韓國數位電視廣播政策剖析〉,《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2004年3月8日。
卓秀娟、陳佳伶(1997)。《數位化經濟時代-全球網路生活新模式》(Tapscott D.. 1996. The Digital Economy-Promise and Peril in the age of Networked Intelligence)。麥格羅希爾出版,聯經總經銷。
周旭華譯(1998)。《競爭策略:產業環境及競爭者分析》(Michael E. Porter.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台北:天下文化。
東森媒體科技(2003)。〈呂副總統為東科數位頭端按鈕啟用新聞稿〉,《數位視訊多媒體月刊》,三月號。http://www.dvo.org.tw/publication/20030301.html。
東森媒體科技九十二年度年報(2004)。公開資訊觀察站。
東森華榮九十二年度年報(2004)。公開資訊觀察站。
東森新聞報財經中心(2004)。〈東森電視前5月營收21.8億元 大幅超過預算目標〉。2004年6月9日。
林信昌(2002)。〈兩兆雙星計畫 鎖定半導體影像顯示器〉,《經濟日報》,第6版,2002年4月16日。
林哲聖(2004)。〈數位內容產業之先:數位電視應用潛能與商業市場〉,《資訊與電腦》,一月號,頁64-68。
姜國輝、張小萍、賴盈汝(2003)。〈數位內容產業推動策略〉。《2003年數位內容創意加值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施俊吉(2002)。〈CATV不對稱管制鬆綁?緊縮?〉,《通訊雜誌》,8月號。
洪紋琴(2003)。《國際化與寬頻架構對台灣有線電視產業價值鏈的影響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儀芳(2001)。《台灣與日本數位電視的發展與困境》。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
范凌嘉(2004)。〈66家第四台 逾半淨利11%〉。《聯合報》,A6版2004年9月9日。
香港電訊盈科(PCCW)網站。http://www.pccw.com/chi/Press/PressReleases.html。
唐淑芬(2002)。《我國發光二極體上游廠商的經營策略與競爭優勢之研究—以A 公司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祖詒(2004)。〈由國際的經驗看國內數位互動電視的發展〉,《廣播電視資料館館訊》,第l.1卷,第18期。台北:廣電基金。
祝鳳岡(2004)。「顧客關係管理與資料採礦」講義,進階行銷管理專班, 2004年12月6日。
高立學(1995),《台灣地區有線電視之產業及經營》,國立台灣大學商學院碩士論文。
高億憲(2001)。〈數位電視產業發展策略探討〉。經濟部高畫質視訊工業發展推動小組第十一次委員會,2001年7月9日。
涂瑞華譯(1996)。《傳播媒介與資訊社會》(Joseph Straubhaar、Robert Larose. 1996. Communications Media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台北:亞太圖書。
張欣玲(1999)。《台灣有線電視產業垂直整合發展影響面之研究---從價值鍊觀點分析》。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美惠(1999)。《資訊經營法則》(Carl Shapiro & Hal R.Varian. 1998. Information Rules.)。台北:時報出版。
張峻瑋(2004)。〈強銷機上盒 業者挨批 脅迫收視戶:不裝看不到節目〉,《蘋果日報》,2004年9月18日。
張登凱(2003)。《從單向到互動、從節目收視到加值服務-有線電視數位化的理想與現實》。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春發(2004)。〈論當前有線電視產業發展方向〉,《東森電子報/東森星期講義》,2004年5月7日。
莊春發(2005)。《因應數位匯流與導正有線電視的正常發展—論有線電視產業發展的問題》,有線暨衛星廣播電視產業營運議題研討會,行政院新聞局主辦,2005年1月11日。
許瓊予(2003)。《從數位電視啟動看線上影音新紀元新挑戰》。上網日期:2004年4月8日。http://iii.org.tw/pop/micnews2_asp?sno=67&cred=20030317。
連寶如(2002)。《台灣網路寬頻影音媒體策略聯盟與競合模式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忠勝(2002)。《我國無線電視數位化之產業分析研究》。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炳宏(2001)。《傳播產業研究》。台北:五南出版,頁3-11。
陳珊珊(2004)。〈白話MOD〉,《數位化時代雙週刊》:P115。
陳瑞清(1998)。《位元城市》(William J.Mitchell. 1995. City of Bits- Space, Place and the Infobahn)。台北:天下文化。
彭云、王國樑(1997)。《影視媒體產業(值)調查分析》。行政院新聞局綜合計畫處委託研究計畫。
程宗明(2003)。《批判台灣的電視政策,2000-2002:無線電視台公共化與數位化之思辯》。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
費家琪(2004)。〈中華電將拿到HBO播放權〉,《經濟日報》,C5版,2004年11月25日。
費家琪(2004)。〈隨選視訊當紅 設備商樂透〉,《經濟日報》,B3版,2004年12月11日。
馮建三(1994)。《媒介經濟學》(Robert G. Picard. 1989. Media Economics, Sage Publication, Inc.)。台北:遠流。
黃正凱(2004)。〈中嘉放眼南台灣 數位電視用戶將增六倍〉,《經濟日報》,2004年12月27日。
黃玉珍(2004)。〈有線電視搶電視商務大餅〉,《經濟日報》,第C3版,2004年8月19日。
黃兆璽(2003)。〈國內媒體海外落地地區一覽〉,《星報》,2003年9月8日。
楊芩雯(2004)。eBay社群熱情同歡:惠特曼背後苦心經營,數位時代,86:25。
葉志良(1999)。《電信與有線電視在媒介整合下相關管制規範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旭英、黃儀娟譯(2000),《次級資料研究方法》(David W.Steward)。台北:弘智文化。
電子工程專輯網站譯(2004)。〈全球數位電視產業的回顧與展望〉(Michelle Abraham & Mike Paxton. 2004. In-Stat/MDR),2004年02月29日。http://www.eettaiwan.com/ART_8800331505_617717,617726.HTM.cd49b3aa。
熊杰(2004)。《廣電媒體趨勢系列座談--數位化後媒體產製的變革與未來》。6月11日。國立政治大學主辦。座談地點:財團法人廣播電視發展基金會。
褚姵君(2002)。〈量少大家搶 裴勇俊冬季戀歌就等簽約 韓劇身價漲6倍〉,《民生報》,CS8版,2002年3月2日。
趙怡(2004)。〈有線電視產業發展之困境與機會〉。《數位影視的科技、法規及營運Workshop》,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主辦,2004年10月21日第一場次。
齊若蘭(1995)。《數位革命》(Negroponte, N. 1995. Being Digital)。台北:天下文化。
劉幼琍、王國樑與陳清河(2002)。《有線電視分級付費之策略分析》。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專案委託研究計畫。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
91453018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453018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清河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en,Ching-Ho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劉嘉皓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ia-Hao, Liuen_US
dc.creator (作者) 劉嘉皓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ia-Hao, Liuen_US
dc.date (日期) 200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1-Sep-2009 16:17:14 (UTC+8)-
dc.date.available 11-Sep-2009 16:17:1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1-Sep-2009 16:17:1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1453018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2977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453018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數位科技雖然是政府與產業所體認的技術發展趨勢,各國政府也都積極以硬式導入或發展數位內容來逐步推廣,這些努力的確在社會大眾間引起很大的注意,但任何科技的推動皆須有賴市場的回饋才得以持續,所以在推展過程中,外在環境的角色,與企業內部策略的擬定都會對整體數位電視的價值鏈發展產生影響。因此當大家都把目光放在數位電視發展未來的遠景時,過程(Process)中的衝擊與契機卻是需要及早發掘與因應的。
     
     本研究以「價值系統(產業價值鏈)」與「五力分析」為理論架構,套用於有線電視數位化過程,以發展出本研究研究架構,以此觀點蒐集相關資料、擬定問卷主軸與規劃訪問對象,然後分別從產業價值鏈來進行有線電視產業的內部分析,以五力分析來觀察外部環境態勢。
     
     研究結果發現雖然研究中所觸及的相關組織或單位都對數位化抱有很大的期望,但彼此對數位化的認知卻是存在不同的歧異,因此本研究的分析與建議正可答覆業者這方面的遲疑與卻步。以本研究所聚焦的有線電視頻道經營者與系統業者來看,對頻道業者而言,未來發展與其說是朝向「數位內容產業」,更確切地說應該是新興「文化創意產業」的數位化,應該加入更多對社會與文化的認同與規範,如果還是落在「產業」的概念來推動,過多的政經角力最後將又是另一個畸形的電視生態;對系統業者,市場的接受度是科技發展的根本問題,對消費者的重視畢竟才是長遠發展的基礎,就算免費推廣機上盒,裝到每個家戶中,但真正的內容與營利模式才是必須審慎評估的,不然最終消費者與業者還只是執著於前段免費頻道的多少與質量,並沒有感受數位化的好處。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Although the government and private industry regards digital technologies as mainstream in the future and in both the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digital television have been spread by the promotion of the digital receiver and content, the success of new technologies depends on the adoption and response of the market.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strategies related with market both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levision value chain. Then we should not only put emphasis on the vision of DTV, but also dig out the impact and moment to the industry and find the solution during the digitalization process.
     
     The analytic concept of this survey is based on Porter’s “industry value chain” and “five force analysis”, with which the framework of the dissertation combines cable digita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framework, researcher searches and collects relevant data, sets up the questions and interviewees of in-depth interview, analyses the changes of cable television industry value chain and observ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mpetitive atmosphere.
     
     In the conclusion, different managers and authorities that have had expectation towards DTV possess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n digitalization because of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So the suggestion and analysis caused by dissertation responds to the doubt and hesitation of the industries. As the cable channel operators, they need to transform into digitalized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not “digital content industr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oth industries is the addition of the culture that imports more identification and features from society. Moreover, the channel operators should redefined as content provider fitting in with all the channels, like MOD, DTTV, DBS and so 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able distributors, 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 (CRM) will be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work. The distributors need to find out how to communicate with consumer what the benefit of digital television is as soon as possible.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一、 電視產業的數位化趨勢 1
     二、 國家政策的數位化走向 2
     三、 社會大眾的數位化想像 2
     第二節 研究動機 4
     一、 變動的經營模式 4
     二、 詭譎的競爭態勢 5
     第三節 研究目的及問題 8
     第四節 研究架構 9
     第五節 研究範圍 11
     第六節 研究方法 13
     一、 文獻分析 15
     二、 訪談分析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0
     第一節 電視數位化 20
     一、 數位電視的本質 21
     二、 數位電視的趨勢與影響 23
     三、 國內數位有線電視競爭者 27
     第二節 產業價值鏈分析 32
     一、 產業價值鏈 32
     二、 有線電視產業價值鏈 33
     三、 電視產業的價值轉換 38
     四、 數位寬頻網路價值鏈 40
     五、 從層級模式看產業價值分配 42
     第三節 競爭分析架構 45
     一、 五力競爭分析 45
     二、 有線電視產業競爭分析 47
     三、 以產業結構因素探討有線電視競爭關係 50
     第三章 有線電視系統之營運 57
     第一節 有線電視系統經營模式 57
     一、 結構面 57
     二、 行為面 61
     三、 績效面 66
     第二節 數位化對有線電視系統的衝擊 69
     一、 外部衝擊 69
     二、 內部衝擊 72
     第三節 數位化造就有線電視系統的契機 76
     一、 因應外在環境的契機 77
     二、 因應競爭者的契機 79
     三、 因應新進入者的契機 80
     四、 因應供應商的契機 80
     五、 因應替代品的契機 82
     六、 因應客戶的契機 82
     第四章 有線電視頻道之營運 85
     第一節 有線電視頻道經營模式 85
     一、 結構面 88
     二、 行為面 91
     三、 績效面 99
     第二節 數位化對有線電視頻道的衝擊 102
     一、 外部衝擊 102
     二、 內部衝擊 104
     第三節 數位化造就有線電視頻道的契機 106
     一、 因應外在環境的契機 106
     二、 因應競爭者的契機 107
     三、 因應新進入者的契機 108
     四、 因應供應商的契機 108
     五、 因應替代品的契機 109
     六、 因應客戶的契機 109
     第五章 數位有線電視與電信業隨選視訊服務競爭分析 111
     第一節 電信業隨選視訊服務經營現況 111
     一、 國外推動情形 111
     二、 中華電信跨業所引發的相關問題 113
     第二節 中華電信MOD之優劣勢與價值規劃 116
     一、 中華電信MOD的優劣勢分析 117
     二、 中華電信MOD價值鏈規劃 119
     三、 數位有線電視遭逢中華電信MOD之競爭策略 12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24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24
     一、 政府對數位化政策誨暗不明 124
     二、 業者利潤導向,對數位化抱持觀望 124
     三、 消費者缺乏轉換認知與動機 12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26
     一、 系統業者因應 126
     二、 頻道業者因應 127
     三、 政府政策面建議 129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130
     一、 研究限制 130
     二、 研究建議 131
     參考文獻 132
     附錄一 深訪內容整理 143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453018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數位電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有線電視系統業者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有線電視頻道經營者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競爭力分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產業價值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DTV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Digital Cable televis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trategic Analysi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ndustry Value Chainen_US
dc.title (題名) 從有線電視到數位寬頻—台灣有線電視數位化的競爭力分析zh_TW
dc.title (題名) From Cable to Digital Broadband—A Study on Strategic Analysis of Digitization in Taiwan Cable Industr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有線電視公益及闔家觀賞頻段規劃與管理原則」座談會,《中國時報》,A16版,2004年12月19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數位娛樂計畫」介紹,《e-Taiwan數位台灣計畫網站》,http://www.etaiwan.nat.gov.tw/content/application/etaiwan/profile/guest-cnt-browse.php?cnt_id=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uto, Vivek(2003)。〈推動有線電視寬頻化與數位化 紮實完整之立法與健全競爭環境〉,《通訊雜誌》,114。http://www.cqinc.com.tw/grandsoft/cm/114/apr.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八大電視台九十二年度年報(2004)。公開資訊觀察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立電視台九十二年度年報(2004)。公開資訊觀察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豐有線電視九十二年度年報(2004)。公開資訊觀察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豐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簡介/成立大事紀」,公司網站。http://www.attvnet.com.tw/about/about_history.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國樑(2005)。《有線電視收視費、頻道授權費與市場正常運作》,有線暨衛星廣播電視產業營運議題研討會,行政院新聞局主辦,2005年1月1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國樑等(1996)。《我國有線電視收費標準與計算公式之研究》。行政院新聞局委託研究計畫。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銘義(1999)。〈有線衛星廣播電視法三讀通過〉,《中國時報》,26版,1999年1月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幼琍主編(2004),《電訊傳播》。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利安(2002)。〈我國數位視訊產業發展契機〉,《數位視訊多媒體》,12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沛晴(2002)。《我國數位內容加值服務拓展方向之研究---以有線電視內容提供者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潤利2003年第三季《台灣地區》【有效廣告量】統計季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維大、鄭冠宇、王嘉麗、余啟民(2001)。《寬頻影音多媒體隨選視訊對相關產業影響之研究》。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委託計畫。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緯來電視網九十二年度年報(2004)。公開資訊觀察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雅淇(2003)。《創新擴散模式探討我國數位電視之發展》。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念中(2002)。《國內無線電視與有線電視台數位化競爭策略分析探討》。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委託計畫。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念中(2003)。《數位寬頻傳播產業研究》。台北:揚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俊榮(2005)。《有線電視數位化的前瞻與挑戰》,有線暨衛星廣播電視產業營運議題研討會,行政院新聞局主辦,2005年1月1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蕙君(2002)。〈電信加值服務市場發展現況與趨勢探討〉,《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2002年2月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智仁(2004)。〈「國際數位電視高峰論壇暨研討會」講演大綱摘譯〉(Alan B. Albarran「美國的數位電視:管理的挑戰和機會」與Barbara A. Cherry「數位時代的電訊政策」演講)。傳播研究簡,第40期(12月15日出刊),頁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麗琪(2001)。《傳播產業集團化與多角化研究--以中視媒體集團為例》。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諭緯(2004)。三立電視台—Local Content is King,數位時代,96:96-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諭緯(2004)。無線電視台搶灘數位電視,數位時代,86:88-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意製作九十二年度年報(2004)。公開資訊觀察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維有線電視九十二年度年報(2004)。公開資訊觀察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穎青、劉志祥(1999)。〈NII概念下有線電視與電信事業互跨的另類思考〉,《月旦法學雜誌》,3月號,第46期,頁25-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寶福有線電視九十二年度年報(2004)。公開資訊觀察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秀慧、許昌平(2002)。〈挑戰2008 六年國建繪藍圖〉,《民生報》,第A2版,2002年5月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鴻智(2003)。〈「它工作,你休閒」-論數位電視與機上盒〉,《數位視訊多媒體月刊》,8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aker, D. A. (1992). Advertising management (4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gner, J., Evansburg, A., Watson, V. K., Welch, J B..(2003). FCC to review industry deal on digital cable. Intellectual Property & Technology Law Journal. Clifton: Apr 2003. 15(4), 15-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irkmaier, C. (2003). (H)DTV competitors. Broadcast Engineering. Overland Park: Jun 2003. Vol: 45, Iss. 6; pg. 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radley, J. & Richard, L. (2003). Rating TV`s future. Advertising Age, 74, 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row n-Kenyon, P. I., Miles, A. & Rose, J. S. (2000). Unscrambling digital TV, The McKinsey Quarterly, 2, 71-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able Television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Competition Act of 1992(47 U.S.C.) 543(a)(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an-Olmsted, M. S., & Jung, J. (2001). Strategizing the net business: How the U.S. television networks diversify, brand, and compete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Media Management, 3, 213-2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an-Olmsted, M. S., & Kang, Jae-Won (2003). Theorizing the strategic architecture of a broadband television industry. The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16(1): 3-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an-Olmsted, M. S., (2002). Branding and Internet mark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media.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46(4), 641-6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owling, Mm, Lechner, C., & Yhielmann, B. (1988). Convergence: innovation and Change of Market Structures between Television and Online Servi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a Mamagement, 8, 31-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京新浪網(2004)。〈我國(大陸)有線電視向數字化過渡時間表〉,新浪科技文告,2004年5月27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yson, k. & Humphreys, P. (1990).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and European Dimensions. London : Routledg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asterly winds (2004). Television Asia, November. online: http://www.tvasia.com.sg/new/mag/04_nov_ettv.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C.C. (2002). Annual Assessment of the Status of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for the Delivery of Video Programming. http://hraunfoss.F.C.C..gov/edocs_public/attachmatch/F.C.C.-02-338A1.pd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C.C. (2004). Annual Assessment of the Status of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for the Delivery of Video Programming. http://hraunfoss.F.C.C..gov/edocs_public/attachmatch/F.C.C.-04-5A1.do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reen Paper on the Convergence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 Media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tor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Regulation(1997). COM(97)623, Brussel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riffiths, A. (2003). Digital Television Strategies. Creative Print & Design (Ebbw Value), Wale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mechoice (website). http://www.homechoice.co.uk/our_tv.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ohnson, L. L.(1994). Toward Competition in Cable Television. Cambridge, MA: MIT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atz, M. L., C. Shapiro. (1985). Network externalities, competition, and compatibility.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5(3), 424-4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ry, M. (1996). The Internet Report. N.Y. : HarperBusin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倩玲(2004)。〈MHP應用於IP Box 成STB主流趨勢〉,《電子時報》,2004年11月3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O`Leary, S. (2001). Convergence or divergence? Broadcasting & Satellite, Spring.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online: http://www.iicom.org/CTD/2000_site/home.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ilverman, D. (1993) Interpreting qualitative data. Newbury Park, CA: Sag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teemer, J. (1998). Changing Channels: The Prospects for Television in a Digital World. John Libbey Media: UK.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teinbock, D. (2000). The birth of Internet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Westport, CT: Quorum Book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trauss, A. & Corbin J. (1990)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Newsbury Park, CA: Sag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odreas, M. T. (1999).Value creation and branding in television’s digital age. Quorum Books: Westpor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irtz, W. B. (1999). Convergence Processes, Value Constellations and Integration Strategies in the Multimedia Busin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Media Management, Volume I, Autumn/Winter, 14-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irtz, W. B. (2001). Reconfiguration of Value Chains in Converging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Markets. Long Range Planning, 34, 489-5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佳相(2004)。《數位視訊整合研究:數位電視營運需求研究報告》,訪談補充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交通部政務次長蔡堆報告(2002)。立法院第五屆第二會期科技及資訊委員會第五次全體委員會會議記錄。立法院公報第九十一卷第六十六期委員會記錄,2002年10月1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代電視九十二年度年報(2004)。公開資訊觀察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戎撫天(2004)。〈無線數位電視發展五大困境〉,《經濟日報》,C6版,專家論壇,2004年9月22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睿智(2004)。〈賀陳旦:歡迎有線電視台作伙打拚〉,《中國時報》,2004年11月2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內政部網站。http://www.moi.gov.tw/home/index.as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2003)。《南國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與高豐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結合案件決定》。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函公壹字第0920010439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2004)。《佳訊錄影視聽企業有限公司違反公平交易法》,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93年12月9日召開第683次委員會議決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新聞局、廣電人市場研究(2004)。2003年台灣地區電視觀眾研究。台北:廣電人市場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新聞局、廣電人市場研究(2004)。2003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滿意度調查報告。台北:廣電人市場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新聞局、廣電人市場研究(2004)。2003電視生態基礎研究-民眾數位化生活報告。台北:廣電人市場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新聞局。《九十四年度各縣市有線廣播電視系統經營者及有線播送系統各項收視費用核定情形彙整表》,2005年1月27日公布。http://info.gio.gov.tw/public/Attachment/5127957271.do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新聞局網站。http://info.gio.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吉森(2003)。〈數位媒體產業結構下的數位創作〉,《廣電媒體數位化的產業新模式分析系列研討會會議手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2003年12月24、2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伯陽(2004)。〈MOD免費試播擴及桃園等地 中南部地區計劃在三月初全部開放〉,《工商時報》,12版,2005年1月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伯陽(2004)。〈中華電與無線五台結盟〉,《工商時報》,2004年11月2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伯陽(2004)。〈中華電機上盒 開標未決標〉,《工商時報》,12版,2004年12月29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淑美(1999)。〈數位有線電視STB之發展〉,《通訊雜誌》,10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芝儀、廖梅花(2001)。《紮根理論研究方法》(Anselm Strauss and Juliet Corbin. 1998.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嘉義:濤石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昭怡(2005)。〈新年新挑戰 中華電信 搶灘MOD〉,《天下雜誌》,2005年2月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恩文(2001)。《從美英日互動電視經營發展模式探討台灣互動電視產業之整合面貌》。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素柔(2004)。〈無線數位電視時代 各國將陸續停止類比訊號〉。《中央社》,2004年6月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啟綜(2004)。〈八大戲劇 韓情脈脈〉,《民生報》,CS4版,2004/2/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啟綜(2004)。〈八大戲劇 韓情脈脈〉,《民生報》,CS4版,2004年2月1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沐錡(2003)。〈互動電視產業發展與未來的機會〉,《數位視訊多媒體月刊》,4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堅志(2004)。〈淺介英國通訊管理局(Ofcom)—一個統合性的電信與傳播管制機構的範例(上)〉,《廣播電視資料館館訊》,第1.1卷,第21期。台北:廣電基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慧雪(2003)。〈政院揭示通訊媒體服務業旗艦計畫 訂定DTV導入時間表 無線廣播電視擔任火車頭〉,《工商時報》,2003年7月3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偉航譯(2000)。《數位麥克魯漢》(Paul Levison. 1999. Digital McLuhan, a Guide to the Information Millennium)。台北:貓頭鷹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宗嶽(2002)。《跨媒體新聞作業平台建置之研究-以東森「大編輯台」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明軒、邱如美譯(1999)。《競爭優勢上冊/下冊》(Michael E. 1985. Porter. Competitive Advantage)。台北:天下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彥甫(2003)。〈有線付費頻道的商機與危機〉,《通訊雜誌》,7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美華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Earl Babbie. 1997.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8th ed.)。台北:時英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桂芝(2000)。《電視媒體與數位媒體競合關係之探討》。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桂芝(2004,7)。《台灣夢工場參觀簡報》。提供者為台灣夢工場科技互動電視事業處協理李桂芝。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國鼎(2004)。〈韓國數位電視廣播政策剖析〉,《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2004年3月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卓秀娟、陳佳伶(1997)。《數位化經濟時代-全球網路生活新模式》(Tapscott D.. 1996. The Digital Economy-Promise and Peril in the age of Networked Intelligence)。麥格羅希爾出版,聯經總經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旭華譯(1998)。《競爭策略:產業環境及競爭者分析》(Michael E. Porter.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台北:天下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森媒體科技(2003)。〈呂副總統為東科數位頭端按鈕啟用新聞稿〉,《數位視訊多媒體月刊》,三月號。http://www.dvo.org.tw/publication/20030301.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森媒體科技九十二年度年報(2004)。公開資訊觀察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森華榮九十二年度年報(2004)。公開資訊觀察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森新聞報財經中心(2004)。〈東森電視前5月營收21.8億元 大幅超過預算目標〉。2004年6月9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信昌(2002)。〈兩兆雙星計畫 鎖定半導體影像顯示器〉,《經濟日報》,第6版,2002年4月1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哲聖(2004)。〈數位內容產業之先:數位電視應用潛能與商業市場〉,《資訊與電腦》,一月號,頁64-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國輝、張小萍、賴盈汝(2003)。〈數位內容產業推動策略〉。《2003年數位內容創意加值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俊吉(2002)。〈CATV不對稱管制鬆綁?緊縮?〉,《通訊雜誌》,8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紋琴(2003)。《國際化與寬頻架構對台灣有線電視產業價值鏈的影響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儀芳(2001)。《台灣與日本數位電視的發展與困境》。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凌嘉(2004)。〈66家第四台 逾半淨利11%〉。《聯合報》,A6版2004年9月9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香港電訊盈科(PCCW)網站。http://www.pccw.com/chi/Press/PressReleases.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淑芬(2002)。《我國發光二極體上游廠商的經營策略與競爭優勢之研究—以A 公司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祖詒(2004)。〈由國際的經驗看國內數位互動電視的發展〉,《廣播電視資料館館訊》,第l.1卷,第18期。台北:廣電基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祝鳳岡(2004)。「顧客關係管理與資料採礦」講義,進階行銷管理專班, 2004年12月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立學(1995),《台灣地區有線電視之產業及經營》,國立台灣大學商學院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億憲(2001)。〈數位電視產業發展策略探討〉。經濟部高畫質視訊工業發展推動小組第十一次委員會,2001年7月9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涂瑞華譯(1996)。《傳播媒介與資訊社會》(Joseph Straubhaar、Robert Larose. 1996. Communications Media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台北:亞太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欣玲(1999)。《台灣有線電視產業垂直整合發展影響面之研究---從價值鍊觀點分析》。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美惠(1999)。《資訊經營法則》(Carl Shapiro & Hal R.Varian. 1998. Information Rules.)。台北:時報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峻瑋(2004)。〈強銷機上盒 業者挨批 脅迫收視戶:不裝看不到節目〉,《蘋果日報》,2004年9月1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登凱(2003)。《從單向到互動、從節目收視到加值服務-有線電視數位化的理想與現實》。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春發(2004)。〈論當前有線電視產業發展方向〉,《東森電子報/東森星期講義》,2004年5月7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春發(2005)。《因應數位匯流與導正有線電視的正常發展—論有線電視產業發展的問題》,有線暨衛星廣播電視產業營運議題研討會,行政院新聞局主辦,2005年1月1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瓊予(2003)。《從數位電視啟動看線上影音新紀元新挑戰》。上網日期:2004年4月8日。http://iii.org.tw/pop/micnews2_asp?sno=67&cred=200303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連寶如(2002)。《台灣網路寬頻影音媒體策略聯盟與競合模式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忠勝(2002)。《我國無線電視數位化之產業分析研究》。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炳宏(2001)。《傳播產業研究》。台北:五南出版,頁3-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珊珊(2004)。〈白話MOD〉,《數位化時代雙週刊》:P1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瑞清(1998)。《位元城市》(William J.Mitchell. 1995. City of Bits- Space, Place and the Infobahn)。台北:天下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云、王國樑(1997)。《影視媒體產業(值)調查分析》。行政院新聞局綜合計畫處委託研究計畫。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宗明(2003)。《批判台灣的電視政策,2000-2002:無線電視台公共化與數位化之思辯》。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費家琪(2004)。〈中華電將拿到HBO播放權〉,《經濟日報》,C5版,2004年11月2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費家琪(2004)。〈隨選視訊當紅 設備商樂透〉,《經濟日報》,B3版,2004年12月1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建三(1994)。《媒介經濟學》(Robert G. Picard. 1989. Media Economics, Sage Publication, Inc.)。台北:遠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正凱(2004)。〈中嘉放眼南台灣 數位電視用戶將增六倍〉,《經濟日報》,2004年12月27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玉珍(2004)。〈有線電視搶電視商務大餅〉,《經濟日報》,第C3版,2004年8月19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兆璽(2003)。〈國內媒體海外落地地區一覽〉,《星報》,2003年9月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芩雯(2004)。eBay社群熱情同歡:惠特曼背後苦心經營,數位時代,86: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志良(1999)。《電信與有線電視在媒介整合下相關管制規範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旭英、黃儀娟譯(2000),《次級資料研究方法》(David W.Steward)。台北:弘智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電子工程專輯網站譯(2004)。〈全球數位電視產業的回顧與展望〉(Michelle Abraham & Mike Paxton. 2004. In-Stat/MDR),2004年02月29日。http://www.eettaiwan.com/ART_8800331505_617717,617726.HTM.cd49b3aa。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熊杰(2004)。《廣電媒體趨勢系列座談--數位化後媒體產製的變革與未來》。6月11日。國立政治大學主辦。座談地點:財團法人廣播電視發展基金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褚姵君(2002)。〈量少大家搶 裴勇俊冬季戀歌就等簽約 韓劇身價漲6倍〉,《民生報》,CS8版,2002年3月2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怡(2004)。〈有線電視產業發展之困境與機會〉。《數位影視的科技、法規及營運Workshop》,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主辦,2004年10月21日第一場次。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齊若蘭(1995)。《數位革命》(Negroponte, N. 1995. Being Digital)。台北:天下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幼琍、王國樑與陳清河(2002)。《有線電視分級付費之策略分析》。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專案委託研究計畫。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