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建構台灣數位無線電視共同傳輸平臺計畫之政策研究:新制度論的觀點
作者 卓沅蓁
貢獻者 程宗明
卓沅蓁
關鍵詞 政策研究
新制度論
數位無線電視
公共電視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11-九月-2009 16:19:43 (UTC+8)
摘要 本研究認為,「建構台灣數位無線電視共同傳輸平臺計畫」迥異於過往之電視政策,為一導向以公共廣電服務引領數位化發展的政策典範轉移現象;其改變之發生,是數條制度脈絡匯集下由行動者做出選擇的結果。植基於國家資通訊基礎建設NII計畫的經驗,數位共同傳輸平臺計畫亦為國家經建計畫項下產業推動政策的一環,此政策脈絡其實來自於資訊社會中產業轉型與國際競爭之驅動,這股力量與民意機關(立法院)的結合,扭轉國家過往對於電視政策的放任態度,改採計畫經濟的形式,由公共廣電引領數位化發展。
     
     然而如此政策內涵卻未能深入政策執行層面,由於缺乏政策本質的理解,政府各行政機關間目標不一致,無法形成政策的整體規劃與配套措施。如此狀況下,行政機關的高度政治性格,加上傳輸平臺部分資源受制於無線商業電視台,導致政策執行時程推遲,使之無法落實而為一具備國家的、公共性質的產業實驗平臺,甚至出現「拼裝車」的站台結構,實無法奢言刺激產業發展之目標。
     
     研究最後提出,倘欲改變現狀使政策執行回歸正軌,甚至影響台灣整體廣電事業朝向健全發展,則勢必需有促使制度變革的關鍵力量介入;如以國家法規制訂方式,促使成立共同傳輸公司,並訂立頻道資源公平競爭機制,方能落實政策目標。
參考文獻 公共電視(2004)。《建構台灣數位無線電視共同傳輸平臺92年度結案報告》。
公共電視(2004)。《建構台灣數位無線電視共同傳輸平臺92年度結案報告》。
王駿(1993)。《財經大員的私房故事》,台北:時報文化。
王立達(1996)。《產業研發行政之法政策研究:論經濟部資訊硬體業科技專案》。台灣大學法律所碩士論文。
石之瑜(2000)。〈對政治權力的心理分析途徑〉,《邁入二十一世紀的政治學》,何思因,吳玉山主編,中國政治學會出版:216-217。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7)。《中華民國科技白皮書—科技化國家宏圖》,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84)。 《民國73年中華民國科學技術年鑑》,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伍向豪(2003)。〈全球化下的路徑依賴:以國際關係理論與中共外交為例〉《展望與探索》,1-3:49。
李宗悌(1994)。〈大智慧的考驗—資訊高速公路和產業政策〉,《網路通訊雜誌》,1994年2月:48-54。
李羏(2006)。《台灣數位無線電視共同傳輸公司的建構內涵與發展類型:一個新制度論觀點的探究》。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允傑、丘昌泰(2007)。《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空大。
李順德(2003年4月12日)。〈新聞局廣電三法 禁黨政投資〉,《聯合報》,A4版。
李順德(2003年4月17日)。〈總統不悅 政策急轉 新聞局「媒體調查」喊停 〉,《聯合報》,A1版。
李碧涵(2002)。〈資訊經濟的社會鑲嵌性—資訊經濟下的產業發展與社會選擇〉, 論文發表於《2002網路與社會研討會》( Conference on Internet and Society 2002),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主辦,清大電腦與通訊科技研發中心與財團法人清華網路文教基金會協辦,新竹市: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頁1—21。
呂雪彗(2007年3月16日)。〈數位電視 政院兩年投入52億元〉,《工商時報》,A13版。
吳惠林(2007)。〈夏道平、自由經濟、自由主義與個人主義〉,《當代》,239: 14。
林敬殷、郭瓊俐、許金龍(2003年4月16日)。〈記點評鑑媒體 立委:請鬼拿藥單〉,《聯合報》,A3版。
林麗雲(2005)。〈威權主義國家與電視:台灣與南韓之比較〉,《新聞學研究》,85: 1-30。
林國明(2003)。〈到國家主義之路:路徑依賴與全民健保組織體制的形成〉。《台灣社會學期刊》,5: 1-71。12
林鍾沂(1994)。《政策分析的理論與實踐》,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卓沅蓁 (2006)。〈由新聞局到NCC的新無線電視:一個手持式電視的政策分析〉,《廣播與電視》,25:85-116。
柴方文(1994年5月11日)。〈針對立委柯建銘呼籲政府應致力推動國家資訊基礎建設(NII)〉,《工商時報》。
徐斯勤(2001)。〈新制度主義與當代中國政治研究:理論與應用之間對話的初步觀察〉。《中國政治學會2001年會論文集》。
莊文忠(2003)。《政策體系與政策變遷之研究:停建核四政策個案分析》。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1994)。 〈台灣學術網路技術小組第11次會議會議記錄〉,《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8303:27-32。
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1989)。 〈研討建立大學高速學術網路有關事宜會議記錄〉,《研究服務簡訊》, 46:25。
陳百氣(1994)。〈我國資訊高速公路呼之欲出?淺談我國資訊網路建設計畫〉,《網路通訊雜誌》,1994年2月:28。
陳忠勝(2002)。《我國無線電視數位化之產業分析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程宗明、卓沅蓁(2007)。〈從國際政策水平看台灣數位發展策略:論數位傳輸平臺建設在當代國家競爭發展的意義〉,中正大學數位傳播國際研討會,嘉義縣民雄。
程宗明(2006)。〈數位化、第二現代與公共廣電服務擴大更新之運動:從國際數位民主化論改革者與管制者之衝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韓國分會「知識社會民主與媒體國際研討會」。
程宗明(2003)。《批判台灣的電視政策,2000-2002:無線電視台公共化與數位化之思辯》。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
程宗明(1997)。〈微波與衛星通訊之島:台灣長途及國際電信體系建構的政治經濟分析,1956-1976〉,《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5:123-168。
彭芸(1997)。〈美國國家資訊基磐上的言論自由〉,《新聞學研究》,54:35-51。
張宏源(2006)。《解析台灣數位電視之發展與相關問題》。2006數位多媒體產業的製播與行銷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
張大裕(1999)。《網際網路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寶元(1993)。〈立法院已成科研競技場〉,《資訊傳真》,40: 23。
景崇剛(1997)。《數位電視在技術與政策法規層面之分析》。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宗昊(2004)。〈台灣政商關係的演變:歷史制度論分析〉。《問題與研究》,43-4: 38-39。
黃慧櫻(1999)。《台灣網際網路的變遷:一個政治經濟角度的初步考察》。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創夏(2002)。〈「戰鬥內閣」內部戰鬥? 林信義與阿扁嫡系嫌隙擴大〉,《商業周刊》,756: 64。
黃玉珍(2003年4月3日)。〈數位電視進軍大陸 機不可失--立委促協助廠商參與彼岸視訊標準制定爭取訂單 〉,《經濟日報》,30版。
曾濟深(1994)。〈國內數據通信業務營運現況及未來展望〉,《交通建設》,第四十三卷:12期。
董建宏( 2007)。〈台灣高鐵通車與台灣社會之現代化渴望〉,《當代》,239: 94。
葉元之(2003)。〈以事權統一為基礎 我數位視訊產業進軍大陸新契機〉。《通訊雜誌》,112期:78-88。
資訊工業策進會(1996)。《NII發展下的應用需求機會分析》,台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資訊工業策進會(1996)。《NII發展下的應用需求機會分析》,台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資訊工業策進會(1996)接受經濟部技術處委託研究報告「NII發展下的應用需求機會分析」。
資訊工業策進會(1995)。《中華民國八十四年資訊工業年鑑》,台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資訊工業策進會(1982)。《中華民國七十一年資訊工業年鑑》,台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資訊傳真編輯部(1993)。〈滅種行動各有說詞,網際連線收費阻礙科技研發〉,《資訊傳真》,40: 12 。
詹文男、周樹林(2002年8月1日)。〈六年國家發展計畫之IT商機分析〉,《遠見雜誌》,194。
劉嘉皓(2005)。《從有線電視到數位寬頻--台灣有線電視數位化的競爭力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瑞城等(1993)。《解構廣電媒體》,台北:澄社。
鄭沙飛 (1980)。〈開放「國際百科資料供應業務」一週年回顧〉,《交通建設》, 29(12):16-20。
賴世哲(2005)。《台灣數位無線電視發展政策與法規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建宏( 2007)。〈台灣高鐵通車與台灣社會之現代化渴望〉,《當代》,239: 94。
鄭瑞城等(1993)。《解構廣電媒體》,台北:澄社。
黎珍珍(2003年3月28日)。〈11億標案 立委質疑獨厚綠色媒體 〉,《中國時報》,6版。
羅澤生(1994)。〈資訊高速路‧經濟大動脈—美國家資訊基磐建設計畫〉,《網路通訊雜誌》,1994年2月:27。
蘇侯彰(2000)。《網際網路歷史的政經分析:美國與台灣經驗》。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月華譯(1995)。《資訊高速公路:多媒體革命》,。(原書:西垣通(1994))。
查修傑譯(1997)。《決戰資訊高速公路》,台北:遠流。(原書 Burstein D. & Kline D. [1995]. Road Warriors. Curtis Brown Press.
馮建三譯(1999)。《資訊社會理論》,台北:遠流。(原書:Webster F.[1995]. Theories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Routledge.)
謝棟梁譯(2000)。《政策研究方法論》,台北:弘智文化。(原書:Majchrzak A. [1984]. Methods For Policy Research. Sage Publications. )
羅世宏等譯(2005)。《問題媒體》,台北:五南,頁229-231。(原書McChesney R. [2004]. The Problem of The Media. Monthly Review Press.)
邊明道、陳心懿譯(2005)。《傳播政策基本原理》,台北:揚智。(原書:Napoli P. M. [2001]. Foundations of Communications Policy: Principles abd Process in the Regulation of Electronic Media. Hampton Press.)
夏鑄九、王志弘等譯(2000)。《網絡社會之崛起》,台北:唐山。(原書Castells M.[2000]。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Blackwell Publishers. )
Freedman D. (2008). The Politics of Media Policy. Polity Press.
Galperin, H.(2000). The Politics and Regulation of the Digital TV in the U.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Hart J. A.(2004). Technology, Television and Competition-The Politics of Digital TV.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llin D. C. & Mancini P.(2004). Comparing Media Systems:Three Models of Media and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lf of homes ready for switchover. (2007, August 14). Digital UK, Press release. Retrieved August 15,2007, from http://digitaluk.co.uk/press
Kubicek H. & Dutton W. H. (1997). The Social Shaping of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s: An Introduction, in Herbert Kubicek, William H. Dutton, Robin Williams (eds), The Social Shaping of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s. Campus Verlag St. Martin’s Press.
Knoepfel P., Larrue C. , Varone F. and Hill M.(2007). Public Policy Analysis. The Policy Press.
K.C. Jones (2008, January 2). FCC Issues Rule Changes For Switch to Digital Television. InformationWeek. Retrieved June 5,2008 , from http://www.informationweek.com/news/internet/showArticle.jhtml?articleID=205207116
Marsh D. (1998).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licy network approach. In David Marsh (eds), Comparing Policy Networks. Open University Press.
OECD (2007). OECD Communications Outlook. OECD Press.
Price, M. E. (2002). Media and Sovereignty. The MIT Press.
Price, M. E. (1995). Television: The Public Sphere and National Ident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aboy, M. (2001). National Transnational and Global Approaches to Public Media. In 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 in Transition: A Documentary (Price, M. E. & Raboy, M. Eds.).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
Schneider V. (1997). Different Roads to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n Herbert Kubicek, William H. Dutton, Robin Williams (eds), The Social Shaping of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s. Campus Verlag St. Martin’s Press
Starks M.(2007). Switching to Digital Television -UK Public Policy and the Marke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The 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Action Group [DigiTAG]. (2007, July 11). France - CSA publishes the route to 95% DTT coverage by end of 2011. DigiTAG, DTT News. Retrieved July 31,2007, from http://www.digitag.org
The 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Action Group [DigiTAG]. (2007, June 20). United Kingdom - latest digital TV survey figures from Ofcom for 1Q2007. DigiTAG, DTT News. Retrieved July 3, 2007, from http://www.digitag.org
Thelen, K. (1999)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and Comparative Politics,”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2:381-384.
Thelen, K. and S. Steinmo (1992),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in Structuring Politics :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Analysis. Pp.1-3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94451003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45100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程宗明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卓沅蓁zh_TW
dc.creator (作者) 卓沅蓁zh_TW
dc.date (日期) 200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1-九月-2009 16:19:43 (UTC+8)-
dc.date.available 11-九月-2009 16:19:4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1-九月-2009 16:19:43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09445100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2979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新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45100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認為,「建構台灣數位無線電視共同傳輸平臺計畫」迥異於過往之電視政策,為一導向以公共廣電服務引領數位化發展的政策典範轉移現象;其改變之發生,是數條制度脈絡匯集下由行動者做出選擇的結果。植基於國家資通訊基礎建設NII計畫的經驗,數位共同傳輸平臺計畫亦為國家經建計畫項下產業推動政策的一環,此政策脈絡其實來自於資訊社會中產業轉型與國際競爭之驅動,這股力量與民意機關(立法院)的結合,扭轉國家過往對於電視政策的放任態度,改採計畫經濟的形式,由公共廣電引領數位化發展。
     
     然而如此政策內涵卻未能深入政策執行層面,由於缺乏政策本質的理解,政府各行政機關間目標不一致,無法形成政策的整體規劃與配套措施。如此狀況下,行政機關的高度政治性格,加上傳輸平臺部分資源受制於無線商業電視台,導致政策執行時程推遲,使之無法落實而為一具備國家的、公共性質的產業實驗平臺,甚至出現「拼裝車」的站台結構,實無法奢言刺激產業發展之目標。
     
     研究最後提出,倘欲改變現狀使政策執行回歸正軌,甚至影響台灣整體廣電事業朝向健全發展,則勢必需有促使制度變革的關鍵力量介入;如以國家法規制訂方式,促使成立共同傳輸公司,並訂立頻道資源公平競爭機制,方能落實政策目標。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執行者的困惑……………………………………………………..1
     第一節、串連:建構台灣數位無線電視共同傳輸平臺計畫……………..3
     第二節、轉向:政府介入、公共電視引領數位化………………………..5
     第三節、研究問題:產業變革之轉捩點…………………………………..6
     
     第二章、文獻檢閱、研究方法與架構………………………………………8
     第一節、邁向資訊社會:數位無線電視政策與資訊媒體基礎建設…… 8
     第二節、媒體政策過程:形成到執行…………………………………… 12
     第三節、新制度論與政策研究……………………………………….……22
     第四節、新制度論的補充:Murray J. Horn的觀點………………… 25
     第五節、資訊社會下的國際競爭………………………………………… 27
     第六節、政策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31
     
     第三章、國家資通訊基礎建設推動發展………………………………… 37
     第一節、NII政策的推動發展…………………………………………….37
     第二節、「建構數位無線電視共同傳輸平台政策」推動歷程…………44
     第三節、計畫脈絡的浮現…………………………………………………53
     
     第四章、政策執行:微觀的動態分析……………………………………57
     第一節:傳輸平臺計畫政策內容分析……………………………………58
     第二節、政策網絡的互動…………………………………………………67
     第三節、加速數位無線電視的推動………………………………………74
     第四節、政策變動與政策接續……………………………………………82
     第五節、小結………………………………………………………………86
     
     第五章、制度與行動者……………………………………………………88
     第一節、議題設定階段的制度動態………………………………………88
     第二節、新聞局與無線電視台的共生關係—歷史與現況………………92
     第三節、世界競爭體系:資訊社會指標評比……………………………95
     第四節、綜合政策兩階段的綜合討論…………………………………..100
     
     第六章、制度變革:數位化的契機………………………………………106
     第一節、政策典範轉移的歷史進程……………………………………..106
     第二節、數位化、制度變革與國家介入………………………………..109
     
     參考書目……………………………………………………………………115
     
     
     
     表目次
     
     表1:建構數位無線電視共同傳輸平臺計畫各年度經費…………………... 5
     表2、 公共化與數位化廣電政策統合施行國家之比較……………….... 30
     表3:92年7月以前各電視台數位發射站架設狀況表……………………... 51
     表4:92/7~93/7各電視台數位發射站架設狀況表……………………... 51
     表5:歷年所建置之站台………………………………………………….....52
     表6:重大數位電視政策事件列表(2002.8~2003.5)………………....58
     表7、數位廣播電視產業整合實施計畫執行機關權責……………………...60
     表8、93年度建構數位無線電視共同傳輸平臺計畫新聞局捐贈經額比較表..63
     表9、加速台灣數位無線電視推動重大時程表………………………………….81
     表10、共同傳輸平臺計畫歷任新聞局長(2003年~2008年)………………84
     表11:挑戰二00八數位台灣計畫績效指標(2005年1月版)…………… 96
     表12:挑戰二00八數位台灣計畫項下「e化生活」績效指標(2005年1月版)……………………………………………………………………………… 97
     表13:OECD國家數位電視於各平臺家戶數…………………………………… 98
     表14:OECD國家數位無線電視訊號轉換時程表……………………………….99
     
     
     圖目次
     
     圖1:本研究分析概念圖………………………………………34
     圖2:本研究分析架構圖………………………………………36
     圖3:政府科技預算編列及審議流程…………………………41
     圖4:行政院視訊整合指導小組組織編組……………………66
     圖5:行動者與制度環境………………………………………102
     圖6:廣電產業科技發展輔導獎勵推展模式…………………104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45100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政策研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新制度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數位無線電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公共電視zh_TW
dc.title (題名) 建構台灣數位無線電視共同傳輸平臺計畫之政策研究:新制度論的觀點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公共電視(2004)。《建構台灣數位無線電視共同傳輸平臺92年度結案報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公共電視(2004)。《建構台灣數位無線電視共同傳輸平臺92年度結案報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駿(1993)。《財經大員的私房故事》,台北:時報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立達(1996)。《產業研發行政之法政策研究:論經濟部資訊硬體業科技專案》。台灣大學法律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之瑜(2000)。〈對政治權力的心理分析途徑〉,《邁入二十一世紀的政治學》,何思因,吳玉山主編,中國政治學會出版:216-2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7)。《中華民國科技白皮書—科技化國家宏圖》,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84)。 《民國73年中華民國科學技術年鑑》,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伍向豪(2003)。〈全球化下的路徑依賴:以國際關係理論與中共外交為例〉《展望與探索》,1-3: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宗悌(1994)。〈大智慧的考驗—資訊高速公路和產業政策〉,《網路通訊雜誌》,1994年2月:48-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羏(2006)。《台灣數位無線電視共同傳輸公司的建構內涵與發展類型:一個新制度論觀點的探究》。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允傑、丘昌泰(2007)。《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空大。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順德(2003年4月12日)。〈新聞局廣電三法 禁黨政投資〉,《聯合報》,A4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順德(2003年4月17日)。〈總統不悅 政策急轉 新聞局「媒體調查」喊停 〉,《聯合報》,A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碧涵(2002)。〈資訊經濟的社會鑲嵌性—資訊經濟下的產業發展與社會選擇〉, 論文發表於《2002網路與社會研討會》( Conference on Internet and Society 2002),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主辦,清大電腦與通訊科技研發中心與財團法人清華網路文教基金會協辦,新竹市: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頁1—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雪彗(2007年3月16日)。〈數位電視 政院兩年投入52億元〉,《工商時報》,A13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惠林(2007)。〈夏道平、自由經濟、自由主義與個人主義〉,《當代》,239: 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敬殷、郭瓊俐、許金龍(2003年4月16日)。〈記點評鑑媒體 立委:請鬼拿藥單〉,《聯合報》,A3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麗雲(2005)。〈威權主義國家與電視:台灣與南韓之比較〉,《新聞學研究》,85: 1-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國明(2003)。〈到國家主義之路:路徑依賴與全民健保組織體制的形成〉。《台灣社會學期刊》,5: 1-71。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鍾沂(1994)。《政策分析的理論與實踐》,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卓沅蓁 (2006)。〈由新聞局到NCC的新無線電視:一個手持式電視的政策分析〉,《廣播與電視》,25:85-1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柴方文(1994年5月11日)。〈針對立委柯建銘呼籲政府應致力推動國家資訊基礎建設(NII)〉,《工商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斯勤(2001)。〈新制度主義與當代中國政治研究:理論與應用之間對話的初步觀察〉。《中國政治學會2001年會論文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文忠(2003)。《政策體系與政策變遷之研究:停建核四政策個案分析》。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1994)。 〈台灣學術網路技術小組第11次會議會議記錄〉,《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8303:27-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1989)。 〈研討建立大學高速學術網路有關事宜會議記錄〉,《研究服務簡訊》, 46: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百氣(1994)。〈我國資訊高速公路呼之欲出?淺談我國資訊網路建設計畫〉,《網路通訊雜誌》,1994年2月: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忠勝(2002)。《我國無線電視數位化之產業分析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宗明、卓沅蓁(2007)。〈從國際政策水平看台灣數位發展策略:論數位傳輸平臺建設在當代國家競爭發展的意義〉,中正大學數位傳播國際研討會,嘉義縣民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宗明(2006)。〈數位化、第二現代與公共廣電服務擴大更新之運動:從國際數位民主化論改革者與管制者之衝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韓國分會「知識社會民主與媒體國際研討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宗明(2003)。《批判台灣的電視政策,2000-2002:無線電視台公共化與數位化之思辯》。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宗明(1997)。〈微波與衛星通訊之島:台灣長途及國際電信體系建構的政治經濟分析,1956-1976〉,《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5:123-1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芸(1997)。〈美國國家資訊基磐上的言論自由〉,《新聞學研究》,54:35-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宏源(2006)。《解析台灣數位電視之發展與相關問題》。2006數位多媒體產業的製播與行銷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大裕(1999)。《網際網路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寶元(1993)。〈立法院已成科研競技場〉,《資訊傳真》,40: 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景崇剛(1997)。《數位電視在技術與政策法規層面之分析》。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宗昊(2004)。〈台灣政商關係的演變:歷史制度論分析〉。《問題與研究》,43-4: 38-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慧櫻(1999)。《台灣網際網路的變遷:一個政治經濟角度的初步考察》。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創夏(2002)。〈「戰鬥內閣」內部戰鬥? 林信義與阿扁嫡系嫌隙擴大〉,《商業周刊》,756: 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玉珍(2003年4月3日)。〈數位電視進軍大陸 機不可失--立委促協助廠商參與彼岸視訊標準制定爭取訂單 〉,《經濟日報》,30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濟深(1994)。〈國內數據通信業務營運現況及未來展望〉,《交通建設》,第四十三卷:1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建宏( 2007)。〈台灣高鐵通車與台灣社會之現代化渴望〉,《當代》,239: 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元之(2003)。〈以事權統一為基礎 我數位視訊產業進軍大陸新契機〉。《通訊雜誌》,112期:78-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資訊工業策進會(1996)。《NII發展下的應用需求機會分析》,台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資訊工業策進會(1996)。《NII發展下的應用需求機會分析》,台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資訊工業策進會(1996)接受經濟部技術處委託研究報告「NII發展下的應用需求機會分析」。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資訊工業策進會(1995)。《中華民國八十四年資訊工業年鑑》,台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資訊工業策進會(1982)。《中華民國七十一年資訊工業年鑑》,台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資訊傳真編輯部(1993)。〈滅種行動各有說詞,網際連線收費阻礙科技研發〉,《資訊傳真》,40: 12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詹文男、周樹林(2002年8月1日)。〈六年國家發展計畫之IT商機分析〉,《遠見雜誌》,1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嘉皓(2005)。《從有線電視到數位寬頻--台灣有線電視數位化的競爭力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瑞城等(1993)。《解構廣電媒體》,台北:澄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沙飛 (1980)。〈開放「國際百科資料供應業務」一週年回顧〉,《交通建設》, 29(12):16-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世哲(2005)。《台灣數位無線電視發展政策與法規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建宏( 2007)。〈台灣高鐵通車與台灣社會之現代化渴望〉,《當代》,239: 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瑞城等(1993)。《解構廣電媒體》,台北:澄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黎珍珍(2003年3月28日)。〈11億標案 立委質疑獨厚綠色媒體 〉,《中國時報》,6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澤生(1994)。〈資訊高速路‧經濟大動脈—美國家資訊基磐建設計畫〉,《網路通訊雜誌》,1994年2月: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侯彰(2000)。《網際網路歷史的政經分析:美國與台灣經驗》。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月華譯(1995)。《資訊高速公路:多媒體革命》,。(原書:西垣通(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查修傑譯(1997)。《決戰資訊高速公路》,台北:遠流。(原書 Burstein D. & Kline D. [1995]. Road Warriors. Curtis Brown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建三譯(1999)。《資訊社會理論》,台北:遠流。(原書:Webster F.[1995]. Theories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Routledg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棟梁譯(2000)。《政策研究方法論》,台北:弘智文化。(原書:Majchrzak A. [1984]. Methods For Policy Research. Sage Publications.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世宏等譯(2005)。《問題媒體》,台北:五南,頁229-231。(原書McChesney R. [2004]. The Problem of The Media. Monthly Review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邊明道、陳心懿譯(2005)。《傳播政策基本原理》,台北:揚智。(原書:Napoli P. M. [2001]. Foundations of Communications Policy: Principles abd Process in the Regulation of Electronic Media. Hampton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鑄九、王志弘等譯(2000)。《網絡社會之崛起》,台北:唐山。(原書Castells M.[2000]。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Blackwell Publishers.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reedman D. (2008). The Politics of Media Policy. Pol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alperin, H.(2000). The Politics and Regulation of the Digital TV in the U.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rt J. A.(2004). Technology, Television and Competition-The Politics of Digital TV.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llin D. C. & Mancini P.(2004). Comparing Media Systems:Three Models of Media and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lf of homes ready for switchover. (2007, August 14). Digital UK, Press release. Retrieved August 15,2007, from http://digitaluk.co.uk/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ubicek H. & Dutton W. H. (1997). The Social Shaping of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s: An Introduction, in Herbert Kubicek, William H. Dutton, Robin Williams (eds), The Social Shaping of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s. Campus Verlag St. Martin’s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noepfel P., Larrue C. , Varone F. and Hill M.(2007). Public Policy Analysis. The Polic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C. Jones (2008, January 2). FCC Issues Rule Changes For Switch to Digital Television. InformationWeek. Retrieved June 5,2008 , from http://www.informationweek.com/news/internet/showArticle.jhtml?articleID=2052071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rsh D. (1998).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licy network approach. In David Marsh (eds), Comparing Policy Networks. Open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OECD (2007). OECD Communications Outlook. OECD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rice, M. E. (2002). Media and Sovereignty. The MIT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rice, M. E. (1995). Television: The Public Sphere and National Ident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aboy, M. (2001). National Transnational and Global Approaches to Public Media. In 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 in Transition: A Documentary (Price, M. E. & Raboy, M. Eds.).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chneider V. (1997). Different Roads to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n Herbert Kubicek, William H. Dutton, Robin Williams (eds), The Social Shaping of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s. Campus Verlag St. Martin’s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tarks M.(2007). Switching to Digital Television -UK Public Policy and the Marke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he 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Action Group [DigiTAG]. (2007, July 11). France - CSA publishes the route to 95% DTT coverage by end of 2011. DigiTAG, DTT News. Retrieved July 31,2007, from http://www.digitag.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he 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Action Group [DigiTAG]. (2007, June 20). United Kingdom - latest digital TV survey figures from Ofcom for 1Q2007. DigiTAG, DTT News. Retrieved July 3, 2007, from http://www.digitag.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helen, K. (1999)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and Comparative Politics,”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2:381-3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helen, K. and S. Steinmo (1992),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in Structuring Politics :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Analysis. Pp.1-32.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