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台灣休閒農場事業模式創新之研究
作者 賴玫延
貢獻者 李仁芳
賴玫延
關鍵詞 休閒農場
休閒農業
事業模式
創新
經營模式
leisure farm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日期 2004
上傳時間 11-Sep-2009 16:57:38 (UTC+8)
摘要 休閒農業不再是第一級的傳統產業或者第二級的加工產業,已經提升至第三級甚至結合美學、體驗的創意生活產業,傳統的農業經營模式不再符合時代所需。本研究希望透過經濟院工業局與中衛發展中心評選為創意生活事業模範的五家休閒農場,瞭解事業模式創新建立與評估事業模式創新的意義。研究成果,一方面可提供五家個案農場作為未來發展改進的參考,另一方面,可作為一般休閒農場經營人的創新模範。
     
      本研究以飛牛牧場、君達香草健康世界、金雞蛋休閒農場、三富花園農場以及勝洋休閒農場五家休閒農場為研究對象,根據深入訪談與直接觀察分析與評估個案農場的事業模式創新。從創新機會與因素中的環境變項、農場變項、個人變項,瞭解過去農場的發展對其事業模式在核心策略、策略性資源、體驗營造之創新影響,歸納整理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並找出五家休閒農場事業模式創新異同之處。本研究之研究問題:
     一、瞭解休閒農場創新機會與因素為何。
     二、瞭解休閒農場事業模式創新的組成要素為何。
     三、瞭解創新機會與因素對事業模式創新的影響,兩者關係為何。
     四、比較個案農場經營結果,評估事業模式創新是否有創造財富潛力。
     
      個案研究顯示,飛牛牧場、君達香草健康世界、金雞蛋休閒農場、三富花園農場以及勝洋休閒農場之事業模式創新皆與其創新機會和因素息息相關,同時,事業模式創新的確能為休閒農場帶來財富或者創造財富的潛力。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專書著作
李田樹、李芳齡編譯(2000),啟動革命,初版,台北:天下遠見,譯自Gary Hamel。
李仁芳等(2005),創意生活產業魔法書,初版,台北:典藏。
尚榮安編譯(2001),個案研究,初版,台北:弘智,譯自Yin, Robert K.。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策劃(2004),文化創意產業實務全書,初版,台北:商周。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初版,台北:五南。
莊安祺編譯(1993),感官之旅,初版,台北:時報文化,譯自Diane Ackerman。
夏業良、魯煒編譯(2003),體驗經濟時代,初版,台北:經濟新潮,譯自B. Joseph PineⅡ、James H.Gilmore。
學術論文
方威尊(1997),「休閒農業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核心資源觀點」,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俊豪(1990),「臺北市休閒農業規劃之研究—行銷理論之應用」,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春熙(2003),「台灣休閒農業經營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
王愛惠(2003),「休閒農場生態活動與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奇樺(2003),「休閒農業形象整合行銷傳播之研究—以宜蘭縣休閒農業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
杜長青(2004),「從策略觀點探討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工藝類」,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美琪(1999),「休閒農業經營者管理意識對經營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存和(2000),「休閒農場核心資源與競爭優勢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靜宜(2004),「消費者對於產品美感建立模式之研究—以手錶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林宜徹(2004),「台灣休閒農業人力資源管理之研究—以休閒農場之服務型態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琬菁(2004),「從資源永續觀點探討休閒農業與土地利用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
邱魏志瀕(2001),「苗栗縣休閒農場發展策略之研究」,中華大學碩士論文。
邱銘珠(2003),「以使用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利用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邱媞(2003),「體驗行銷模式與其遊客行為之實證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百俊(2003),「事業模式創新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徐訓新(2002),「休閒農場顧客滿意度之研究—以新竹縣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崔玉霞(2001),「農村居民對發展休閒農業態度之研究—以南投縣和興社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陳麗玉(1993),「臺灣居民對休閒農場偏好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俊霖(2001),「產品設計、美感價值與消費者反應階層模式間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論文。
黃振恭(2004),「休閒農業區發展潛力評估模式之建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益銘(2002),「台灣南部發展休閒漁業之研究 : 屏東縣東港鎮之個案分析」,國立中興大學行銷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紫菁(1998),「行銷組合策略在休閒農場經營上之應用—以頭城休閒農場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曉平(2004),「室內環境之美學因素與美學反應關係之研究—以住宅客廳為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張穎仁(2004),「台中縣休閒農場解說導覽滿意度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劉孟怡(2001),「休閒農業結合農村發展之研究─以南投鹿谷鄉個案為例」,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如菱(2002),「企業內部創新發想過程及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世勛(2003),「互動美感應用於人際溝通產品之設計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姿婷(2004),「貓空的茶—一個發展角度的文化產業考察」,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健雄(1998),「臺灣休閒農場企業化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
鄭智鴻(2001),「北臺灣休閒農場市場區隔與市場定位分析」,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
鄭克強(2002),「澎湖天然紫菜的利用管理及導入文化創意產業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奇明(2000),「台灣地區休閒農業市場區隔研究—以消費者需求面分析」,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
羅正普(2002) ,「以策略觀點建構資訊時代事業模式理論模型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純興(2003),「休閒農業策略規劃方案之研究,以蒜頭-鰲鼓鐵道再生計畫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期刊學報
李榮雲(1996),「休閒農業」,農政與農情,第45期,1996年3月。
邱宗治(1997) ,「整合“生態、生活”於一體的創新型農企業--恆春生態農場」,屏東科技大學學報,第6卷,第4期,1997年。
段兆麟(2002),「休閒農業課程講義」,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
姜貞吟(2002),「青草滿園客為鄰--法國休閒農場發展策略之啟示」,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5卷,第4期,2002年4月。
陳昭郎(1993),「休閒農業區規劃設計」,1993年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休閒農業管理訓練班講義。
陳昭郎(2002),「促進休閒農業發展」,國改研究報告,2002年4月。
陳子瑋(2002),「魅力台灣—我國觀光產業之現況」,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5卷,第4期,2002年4月。
楊家彥(2002),「危機也是轉機—淺論台灣休閒農業的發展」,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5卷,第1期,2002年1月。
熊昌仁(2002),「山青水秀客自來—台灣之農業型與度假型休閒旅遊業」,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5卷,第4期,2002年4月。
劉蕙燕、劉欽泉(1995),「臺灣與德國休閒農業之比較」,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2卷,第2期,1995年6月。
劉健哲(1999),「休閒農業與農村發展」,興大農業,第31期,1999年12月。
鄭健雄、陳昭郎(1996),「休閒農場經營策略思考方向之研究」,農業經營管理年刊,第2期,1996年。
羅光達(1996),「淺談台灣的休閒農業」,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9卷,第7期,1996年7月。
瓊恩•瑪格麗塔(Magretta Joan,2002),「商業模式何以事關重大」,HBR中文版,第9期,2002年6月。
網站文獻
瑋端(2002),「入世的真正考驗在於永人才」,國政專論,2002年1月2日,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FM/091/FM-P-091-001.htm。
邱瓊平(2004),「農委會調查:6成休閒農場違法,2成業者未接受訓練」,東森新聞報,2004年12月2日,http://www.ettoday.com/2004/12/02/327-1721815.htm。
法令條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0年元月二十六日所公佈實施之〈農業發展條例修正案〉,第三條第五款之條文內容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休閒農業區劃定審查作業要點〉,2004年2月27日,農輔字第0910050855號函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2004年2月27日,農輔字第0930050186號令修正發佈,全文28條
二、 英文部分
Busby, G. & Rendle, S. (2000). The transition from tourism on farms to farm tourism, Tourism Management 21:635- 642.
C. Alexander, A Pattern Languag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P.30.
Carin, W.R., T. H. Ger, B. W. Ruud, and A. R. Jan, “How to define and study farmer’s management capacity:theory and use i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 18 (July, 1998).
Caves, R.(2000), Creative Industries:Contracts Between Art and Commerce,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Gedbey, G.(1990), Leisure in Your Life. State College, PA:Venture Publishing, Inc.
Joseph, B.P.Ⅱ& James, H.G.(Jul / Aug 1998), “ 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p.97-105.
Holbrook, Morris B., Robert W. Chestnut, Terence A. Oliva, & Eric A. Greenlearf,(1984). “Play as Consumption Experiences:The Role of Performance, and Personality in The Enjoyment of Gam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1 (Septmeber), pp.729-739.
Singleton, R., Straits, B.C.,Straits, M.M., & McAllister, R.J.,(1998). Approaches to Social Research.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chmitt, B. & John Wiley & Sons (2003), 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A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Connecting with Your Customers, Simon Schuster INC.
Torkildsen, G.(1992), Leisure and Recreation Management, 3rd. Edition, EN Spon, London:Chapman & Hall.
Pizam, A. and J. Polka. 1980. The Vacation Farm:A new form of Tourism Destination. Pages 203-216 in:Tourism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Issues (D. E. Hawkins, E. L. Shafer. And J. M. Rovelstand, eds)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Vogeler, I. 1977. Farm and Ranch Vacationing.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Vol. 9, No.4:291-30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92355016
9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355016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仁芳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賴玫延zh_TW
dc.creator (作者) 賴玫延zh_TW
dc.date (日期) 200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1-Sep-2009 16:57:38 (UTC+8)-
dc.date.available 11-Sep-2009 16:57:3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1-Sep-2009 16:57:3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2355016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2996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企業管理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355016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休閒農業不再是第一級的傳統產業或者第二級的加工產業,已經提升至第三級甚至結合美學、體驗的創意生活產業,傳統的農業經營模式不再符合時代所需。本研究希望透過經濟院工業局與中衛發展中心評選為創意生活事業模範的五家休閒農場,瞭解事業模式創新建立與評估事業模式創新的意義。研究成果,一方面可提供五家個案農場作為未來發展改進的參考,另一方面,可作為一般休閒農場經營人的創新模範。
     
      本研究以飛牛牧場、君達香草健康世界、金雞蛋休閒農場、三富花園農場以及勝洋休閒農場五家休閒農場為研究對象,根據深入訪談與直接觀察分析與評估個案農場的事業模式創新。從創新機會與因素中的環境變項、農場變項、個人變項,瞭解過去農場的發展對其事業模式在核心策略、策略性資源、體驗營造之創新影響,歸納整理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並找出五家休閒農場事業模式創新異同之處。本研究之研究問題:
     一、瞭解休閒農場創新機會與因素為何。
     二、瞭解休閒農場事業模式創新的組成要素為何。
     三、瞭解創新機會與因素對事業模式創新的影響,兩者關係為何。
     四、比較個案農場經營結果,評估事業模式創新是否有創造財富潛力。
     
      個案研究顯示,飛牛牧場、君達香草健康世界、金雞蛋休閒農場、三富花園農場以及勝洋休閒農場之事業模式創新皆與其創新機會和因素息息相關,同時,事業模式創新的確能為休閒農場帶來財富或者創造財富的潛力。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章節結構 6
     第四節 研究流程 7
     第五節 研究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休閒農業與休閒農場之內涵 9
     第二節 創新之內涵 16
     第三節 事業模式相關理論探討 20
     第四節 體驗相關理論探討 24
     
     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研究設計 32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2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5
     第三節 操作定義說明 37
     第四節 研究對象選取 41
     第五節 研究資料來源 43
     
     第四章 個案農場簡介 45
     第一節 中部酪農村飛牛牧場 45
     第二節 君達香草健康世界 51
     第三節 金雞蛋休閒農場 57
     第四節 三富花園農場 62
     第五節 勝洋休閒農場 67
     
     第五章 研究結果分析 72
     第一節 中部酪農村飛牛牧場 72
     第二節 君達香草健康世界 85
     第三節 金雞蛋休閒農場 96
     第四節 三富花園農場 106
     第五節 勝洋休閒農場 114
     第六節 個案彙總整理與分析 122
     
     第六章 研究發現 131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5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51
     第二節 實務意涵 153
     第三節 後續研究方向建議 158
     參考文獻 159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355016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休閒農場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休閒農業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事業模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創新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經營模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leisure farm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business model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nnovationen_US
dc.title (題名) 台灣休閒農場事業模式創新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專書著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田樹、李芳齡編譯(2000),啟動革命,初版,台北:天下遠見,譯自Gary Hame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仁芳等(2005),創意生活產業魔法書,初版,台北:典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尚榮安編譯(2001),個案研究,初版,台北:弘智,譯自Yin, Robert K.。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策劃(2004),文化創意產業實務全書,初版,台北:商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初版,台北: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安祺編譯(1993),感官之旅,初版,台北:時報文化,譯自Diane Ackerma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業良、魯煒編譯(2003),體驗經濟時代,初版,台北:經濟新潮,譯自B. Joseph PineⅡ、James H.Gilmor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術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威尊(1997),「休閒農業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核心資源觀點」,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俊豪(1990),「臺北市休閒農業規劃之研究—行銷理論之應用」,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春熙(2003),「台灣休閒農業經營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愛惠(2003),「休閒農場生態活動與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奇樺(2003),「休閒農業形象整合行銷傳播之研究—以宜蘭縣休閒農業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長青(2004),「從策略觀點探討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工藝類」,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美琪(1999),「休閒農業經營者管理意識對經營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存和(2000),「休閒農場核心資源與競爭優勢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靜宜(2004),「消費者對於產品美感建立模式之研究—以手錶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宜徹(2004),「台灣休閒農業人力資源管理之研究—以休閒農場之服務型態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琬菁(2004),「從資源永續觀點探討休閒農業與土地利用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魏志瀕(2001),「苗栗縣休閒農場發展策略之研究」,中華大學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銘珠(2003),「以使用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利用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媞(2003),「體驗行銷模式與其遊客行為之實證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百俊(2003),「事業模式創新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訓新(2002),「休閒農場顧客滿意度之研究—以新竹縣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崔玉霞(2001),「農村居民對發展休閒農業態度之研究—以南投縣和興社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麗玉(1993),「臺灣居民對休閒農場偏好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俊霖(2001),「產品設計、美感價值與消費者反應階層模式間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振恭(2004),「休閒農業區發展潛力評估模式之建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益銘(2002),「台灣南部發展休閒漁業之研究 : 屏東縣東港鎮之個案分析」,國立中興大學行銷系碩士班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紫菁(1998),「行銷組合策略在休閒農場經營上之應用—以頭城休閒農場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曉平(2004),「室內環境之美學因素與美學反應關係之研究—以住宅客廳為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穎仁(2004),「台中縣休閒農場解說導覽滿意度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孟怡(2001),「休閒農業結合農村發展之研究─以南投鹿谷鄉個案為例」,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如菱(2002),「企業內部創新發想過程及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世勛(2003),「互動美感應用於人際溝通產品之設計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姿婷(2004),「貓空的茶—一個發展角度的文化產業考察」,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健雄(1998),「臺灣休閒農場企業化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智鴻(2001),「北臺灣休閒農場市場區隔與市場定位分析」,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克強(2002),「澎湖天然紫菜的利用管理及導入文化創意產業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奇明(2000),「台灣地區休閒農業市場區隔研究—以消費者需求面分析」,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正普(2002) ,「以策略觀點建構資訊時代事業模式理論模型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純興(2003),「休閒農業策略規劃方案之研究,以蒜頭-鰲鼓鐵道再生計畫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期刊學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榮雲(1996),「休閒農業」,農政與農情,第45期,1996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宗治(1997) ,「整合“生態、生活”於一體的創新型農企業--恆春生態農場」,屏東科技大學學報,第6卷,第4期,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段兆麟(2002),「休閒農業課程講義」,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貞吟(2002),「青草滿園客為鄰--法國休閒農場發展策略之啟示」,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5卷,第4期,2002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昭郎(1993),「休閒農業區規劃設計」,1993年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休閒農業管理訓練班講義。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昭郎(2002),「促進休閒農業發展」,國改研究報告,2002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子瑋(2002),「魅力台灣—我國觀光產業之現況」,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5卷,第4期,2002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家彥(2002),「危機也是轉機—淺論台灣休閒農業的發展」,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5卷,第1期,200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熊昌仁(2002),「山青水秀客自來—台灣之農業型與度假型休閒旅遊業」,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5卷,第4期,2002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蕙燕、劉欽泉(1995),「臺灣與德國休閒農業之比較」,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2卷,第2期,199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健哲(1999),「休閒農業與農村發展」,興大農業,第31期,199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健雄、陳昭郎(1996),「休閒農場經營策略思考方向之研究」,農業經營管理年刊,第2期,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光達(1996),「淺談台灣的休閒農業」,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9卷,第7期,1996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瓊恩•瑪格麗塔(Magretta Joan,2002),「商業模式何以事關重大」,HBR中文版,第9期,200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網站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瑋端(2002),「入世的真正考驗在於永人才」,國政專論,2002年1月2日,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FM/091/FM-P-091-001.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瓊平(2004),「農委會調查:6成休閒農場違法,2成業者未接受訓練」,東森新聞報,2004年12月2日,http://www.ettoday.com/2004/12/02/327-1721815.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令條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0年元月二十六日所公佈實施之〈農業發展條例修正案〉,第三條第五款之條文內容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休閒農業區劃定審查作業要點〉,2004年2月27日,農輔字第0910050855號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2004年2月27日,農輔字第0930050186號令修正發佈,全文28條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 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usby, G. & Rendle, S. (2000). The transition from tourism on farms to farm tourism, Tourism Management 21:635- 6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 Alexander, A Pattern Languag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P.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arin, W.R., T. H. Ger, B. W. Ruud, and A. R. Jan, “How to define and study farmer’s management capacity:theory and use i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 18 (July, 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aves, R.(2000), Creative Industries:Contracts Between Art and Commerce, Bost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edbey, G.(1990), Leisure in Your Life. State College, PA:Venture Publishing, In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oseph, B.P.Ⅱ& James, H.G.(Jul / Aug 1998), “ 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p.97-1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lbrook, Morris B., Robert W. Chestnut, Terence A. Oliva, & Eric A. Greenlearf,(1984). “Play as Consumption Experiences:The Role of Performance, and Personality in The Enjoyment of Gam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1 (Septmeber), pp.729-7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ingleton, R., Straits, B.C.,Straits, M.M., & McAllister, R.J.,(1998). Approaches to Social Research.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chmitt, B. & John Wiley & Sons (2003), 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A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Connecting with Your Customers, Simon Schuster IN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orkildsen, G.(1992), Leisure and Recreation Management, 3rd. Edition, EN Spon, London:Chapman & Ha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izam, A. and J. Polka. 1980. The Vacation Farm:A new form of Tourism Destination. Pages 203-216 in:Tourism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Issues (D. E. Hawkins, E. L. Shafer. And J. M. Rovelstand, eds)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Vogeler, I. 1977. Farm and Ranch Vacationing.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Vol. 9, No.4:291-300.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