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使用產品生命週期管理方法建構設計服務平台的探討—以IC設計業為例
Using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method to architect the design service platform – case study of IC design industry
作者 廖柏陽
貢獻者 周宣光
廖柏陽
關鍵詞 產品生命週期管理
IC設計產業
設計服務平台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12-Sep-2009 12:42:03 (UTC+8)
摘要 IC產業在過去20年間隨著市場環境的變遷,形成ㄧ個專業分工的產業供應鏈,大部分的公司不再是垂直整合各個環節進行設計與製造,而是充分利用外包與代工進行產品的開發。台灣的IC設計產業因而在這樣的環境下,逐漸茁壯成為大型的公司,並發展出自己獨特的運作模式,提供客戶高品質、快速以及彈性的服務。而隨著公司的成長,過去習以為常的管理方式逐漸不再適合,尤其在因應彈性作業而開發出的資訊系統更讓資訊分散於各處,開發過程中必須投注大量的人力以應付層出不窮的工程變更,以及因資訊內容不一致所造成的錯誤,進而影響公司過去賴以成長的低成本、高品質、快速與彈性基礎。因此,如何整合現有產品開發環境讓整個IC設計過程更為順暢,是台灣IC設計產業目前的一大重點投資。
     
     本研究針對這樣的發展趨勢,從整個IC產品生命週期的角度思考,提出使用生命週期管理方法建構設計服務平台的探討,藉由設計製造上下游流程之串連,建立純淨的資訊流與透明的工作流,並從人員的角度探討如何進行組織變革,提供業界一個使用生命週期管理方法整合產品開發流程的IC設計服務平台作為參考。
     
     本研究提出的設計服務平台,主要重點在於透過角色定義的方式,透過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系統的控制、連結與協同作業功能,讓開發團隊的各個成員可以在平台上充分的使用系統中正確無誤的資訊;並透過組態的功能,將IC產品內容加以結構化,以建立各項功能的關聯性,讓提供IP的創意者的貢獻與績效可以快速的衡量,簡化IP價值的計算方式,提高成員提供創意分享與共用的意願。PLM達到企業希望借助IP的綜效取得市場領先地位的目的,打破過去台灣IC設計公司因部門獨立管理IP、機密之考量,使資訊過於封閉導致無法直接與其他單位分享。
     
     同時,本研究也對實施IC設計服務平台時,提出使用PLM系統而必須考慮的資訊系統導入、人員行為模式以及企業經營及作業面的管理之實施方法,以提高設計服務平台建置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 吳德豐,「智慧財產權的全方位價值管理策略」,會計研究月刊,全方位智慧財產價值整合系列專欄,2008年2月號第267期。
2. 林財丁、林瑞發譯(Stephen P. Robbins著),「組織行為」,台中,2005年。
3. 楊慶宗,「系統工程管理」,桃園,1995年
4. 熊培霖、蘇佳慧、吳俊德譯(國際專案管理學會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著),「專案管理知識體系導讀指南PMBOK® Guide」,國際專案管理學會作,台北。
二、英文部份
1. Cooper, Robert G., Edgett, Scott J. and Kleinschmidt, Elko J., “Portfolio Management for New Products”, 2nd edition, New York, 2001.
2. Kurt Lewin,“Group Decision and Social Change”, Readings in Social Psychology by T.M. Neweomb and E.L. Hartley, New York, 1958.
三、網路資料與其他
1. Chris Browy, Glenn Gullikson, & Mark Indovina (), “A Top-Down Approach to IC Design”, Jan. 1997. 存取日期:2009/02/18。<http://www.indovina.us/~mai/a_top_down_approach_to_ic_design.pdf>
2. Debra Donston, “PLM Aids Product Makers, Buyers.”, eweek.com, 2003. 存取日期:2009/02/05。<http://www.eweek.com/>
3. John Teresk, “The PLM Revolution”, Industry Week, 2004. 存取日期:2009/02/05。<http://www.industryweek.com/articles/the_plm_revolution_1386.aspx>
4. Ken Amann, “PDM to PLM : Evolving to the Future.” , COE.org. 2004. 存取日期:2009/02/05。<http://www.coe.org/newsnet/feb04/industry.cfm>
5. T公司網站,DFM服務二,存取日期: 2009/02/18。<http://www.tsmc.com/download/english/a05_literature/07_TSMC_Design_Infrastructure.pdf>
6. T公司網站,e-Foundry,存取日期: 2009/02/18。 <http://www.tsmc.com/chinese/c_services/c05_efoundry/c05_efoundry.htm>
7. T公司網站,T公司組織架構,存取日期: 2009/02/18。<http://www.tsmc.com/chinese/a_about/a01_profile/a0106_organization.htm>
8. T公司網站,封裝測試服務,存取日期: 2009/02/18。<http://www.tsmc.com/chinese/c_services/c04_backend/c0401_assembly.htm>
9. T公司網站,服務指南,存取日期: 2009/02/18。<http://www.tsmc.com/chinese/c_services/c00_Service_Guide/c0100_Service_Guide.htm>
10. T公司網站,光罩服務二,存取日期: 2009/02/18。<http://www.tsmc.com/download/english/a05_literature/10_TSMC_Mask_Service.pdf>
11. T公司網站,光罩服務一,存取日期: 2009/02/18。<http://www.tsmc.com/download/english/a05_literature/10_TSMC_Mask_Service.pdf>
12. T公司網站,快梭共乘服務,存取日期: 2009/02/18。<http://www.tsmc.com/download/english/a05_literature/06_TSMC_CyberShuttle(TM)_Service.pdf>
13. T公司網站,晶圓針測與全功能測試服務,存取日期: 2009/02/18。<http://www.tsmc.com/chinese/c_services/c04_backend/c0402_testing.htm>
14. T公司網站,三種協同作業方式,存取日期: 2009/02/18。<http://www.tsmc.com/chinese/c_services/c05_efoundry/c05_efoundry.htm>
15. E2Open業務簡報,存取日期:2008/12/20。
16. M公司業務簡報,存取日期:2008/12/20。
17. M公司2007年年報,存取日期:2008/12/20。
18. Siemens PLM Software業務部簡報檔,存取日期:2008/12/2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95932069
97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流程 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6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產品生命週期管理方法 7
     壹、PLM的淵源 7
     貳、PLM的定義 8
     第二節 、產品開發管理方法 10
     壹、系統工程的定義 10
     貳、專案管理的定義 11
     參、智慧財產權管理的定義 11
     肆、組織變革管理的定義 12
     第三節 、IC設計業營運型態與產業現況 12
     壹、高科技電子產業的產業結構 12
     貳、IC半導體業的營運型態與變遷 13
     參、IC設計業的產品開發流程探討 16
     第三章 現有產品設計開發方式分析 18
     第一節 、現有流程 18
     第二節 、分析現有流程 22
     壹、業務經營角度 22
     貳、人員角度 22
     參、資訊系統角度 23
     肆、流程角度 24
     第三節 、現有流程的分析結果 24
     第四章 IC設計服務平台的發展 26
     第一節 、IC設計服務平台之構想 26
     第二節 、IC設計服務平台應用的PLM內容 27
     第三節 、IC設計服務平台的架構 30
     壹、平台上的工作模式:協同作業 30
     貳、資訊系統的支撐:配置與連結 32
     參、平台上開發流程的設計:控制 35
     第四節 、使用平台的差異 36
     第五章 個案研究 41
     第一節 、訪談設計 41
     第二節 、M個案公司 44
     壹、個案背景 44
     貳、經營挑戰 45
     參、經營模式 46
     肆、產品開發流程 47
     伍、M個案產品開發資料的類別 49
     陸、設計服務技術平台資訊架構 51
     柒、訪談結果 54
     第三節 、個案T 57
     壹、個案背景 57
     貳、經營挑戰 59
     參、經營模式 60
     肆、訪談結果 72
     第六章 實施探討 75
     第一節 、設計平台的建立 75
     第二節 、研發人員行為模式的調整 78
     第三節 、借助系統工程整合經營面與作業面的管理 81
     第七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建議 83
     第一節 、結論 83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 84
     參考文獻 8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3206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周宣光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廖柏陽zh_TW
dc.creator (作者) 廖柏陽zh_TW
dc.date (日期) 200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2-Sep-2009 12:42:03 (UTC+8)-
dc.date.available 12-Sep-2009 12:42:0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2-Sep-2009 12:42:0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5932069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070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932069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流程 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6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產品生命週期管理方法 7
     壹、PLM的淵源 7
     貳、PLM的定義 8
     第二節 、產品開發管理方法 10
     壹、系統工程的定義 10
     貳、專案管理的定義 11
     參、智慧財產權管理的定義 11
     肆、組織變革管理的定義 12
     第三節 、IC設計業營運型態與產業現況 12
     壹、高科技電子產業的產業結構 12
     貳、IC半導體業的營運型態與變遷 13
     參、IC設計業的產品開發流程探討 16
     第三章 現有產品設計開發方式分析 18
     第一節 、現有流程 18
     第二節 、分析現有流程 22
     壹、業務經營角度 22
     貳、人員角度 22
     參、資訊系統角度 23
     肆、流程角度 24
     第三節 、現有流程的分析結果 24
     第四章 IC設計服務平台的發展 26
     第一節 、IC設計服務平台之構想 26
     第二節 、IC設計服務平台應用的PLM內容 27
     第三節 、IC設計服務平台的架構 30
     壹、平台上的工作模式:協同作業 30
     貳、資訊系統的支撐:配置與連結 32
     參、平台上開發流程的設計:控制 35
     第四節 、使用平台的差異 36
     第五章 個案研究 41
     第一節 、訪談設計 41
     第二節 、M個案公司 44
     壹、個案背景 44
     貳、經營挑戰 45
     參、經營模式 46
     肆、產品開發流程 47
     伍、M個案產品開發資料的類別 49
     陸、設計服務技術平台資訊架構 51
     柒、訪談結果 54
     第三節 、個案T 57
     壹、個案背景 57
     貳、經營挑戰 59
     參、經營模式 60
     肆、訪談結果 72
     第六章 實施探討 75
     第一節 、設計平台的建立 75
     第二節 、研發人員行為模式的調整 78
     第三節 、借助系統工程整合經營面與作業面的管理 81
     第七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建議 83
     第一節 、結論 83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 84
     參考文獻 85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IC產業在過去20年間隨著市場環境的變遷,形成ㄧ個專業分工的產業供應鏈,大部分的公司不再是垂直整合各個環節進行設計與製造,而是充分利用外包與代工進行產品的開發。台灣的IC設計產業因而在這樣的環境下,逐漸茁壯成為大型的公司,並發展出自己獨特的運作模式,提供客戶高品質、快速以及彈性的服務。而隨著公司的成長,過去習以為常的管理方式逐漸不再適合,尤其在因應彈性作業而開發出的資訊系統更讓資訊分散於各處,開發過程中必須投注大量的人力以應付層出不窮的工程變更,以及因資訊內容不一致所造成的錯誤,進而影響公司過去賴以成長的低成本、高品質、快速與彈性基礎。因此,如何整合現有產品開發環境讓整個IC設計過程更為順暢,是台灣IC設計產業目前的一大重點投資。
     
     本研究針對這樣的發展趨勢,從整個IC產品生命週期的角度思考,提出使用生命週期管理方法建構設計服務平台的探討,藉由設計製造上下游流程之串連,建立純淨的資訊流與透明的工作流,並從人員的角度探討如何進行組織變革,提供業界一個使用生命週期管理方法整合產品開發流程的IC設計服務平台作為參考。
     
     本研究提出的設計服務平台,主要重點在於透過角色定義的方式,透過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系統的控制、連結與協同作業功能,讓開發團隊的各個成員可以在平台上充分的使用系統中正確無誤的資訊;並透過組態的功能,將IC產品內容加以結構化,以建立各項功能的關聯性,讓提供IP的創意者的貢獻與績效可以快速的衡量,簡化IP價值的計算方式,提高成員提供創意分享與共用的意願。PLM達到企業希望借助IP的綜效取得市場領先地位的目的,打破過去台灣IC設計公司因部門獨立管理IP、機密之考量,使資訊過於封閉導致無法直接與其他單位分享。
     
     同時,本研究也對實施IC設計服務平台時,提出使用PLM系統而必須考慮的資訊系統導入、人員行為模式以及企業經營及作業面的管理之實施方法,以提高設計服務平台建置的成功率。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流程 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6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產品生命週期管理方法 7
     壹、PLM的淵源 7
     貳、PLM的定義 8
     第二節 、產品開發管理方法 10
     壹、系統工程的定義 10
     貳、專案管理的定義 11
     參、智慧財產權管理的定義 11
     肆、組織變革管理的定義 12
     第三節 、IC設計業營運型態與產業現況 12
     壹、高科技電子產業的產業結構 12
     貳、IC半導體業的營運型態與變遷 13
     參、IC設計業的產品開發流程探討 16
     第三章 現有產品設計開發方式分析 18
     第一節 、現有流程 18
     第二節 、分析現有流程 22
     壹、業務經營角度 22
     貳、人員角度 22
     參、資訊系統角度 23
     肆、流程角度 24
     第三節 、現有流程的分析結果 24
     第四章 IC設計服務平台的發展 26
     第一節 、IC設計服務平台之構想 26
     第二節 、IC設計服務平台應用的PLM內容 27
     第三節 、IC設計服務平台的架構 30
     壹、平台上的工作模式:協同作業 30
     貳、資訊系統的支撐:配置與連結 32
     參、平台上開發流程的設計:控制 35
     第四節 、使用平台的差異 36
     第五章 個案研究 41
     第一節 、訪談設計 41
     第二節 、M個案公司 44
     壹、個案背景 44
     貳、經營挑戰 45
     參、經營模式 46
     肆、產品開發流程 47
     伍、M個案產品開發資料的類別 49
     陸、設計服務技術平台資訊架構 51
     柒、訪談結果 54
     第三節 、個案T 57
     壹、個案背景 57
     貳、經營挑戰 59
     參、經營模式 60
     肆、訪談結果 72
     第六章 實施探討 75
     第一節 、設計平台的建立 75
     第二節 、研發人員行為模式的調整 78
     第三節 、借助系統工程整合經營面與作業面的管理 81
     第七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建議 83
     第一節 、結論 83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 84
     參考文獻 85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32069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產品生命週期管理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IC設計產業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設計服務平台zh_TW
dc.title (題名) 使用產品生命週期管理方法建構設計服務平台的探討—以IC設計業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Using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method to architect the design service platform – case study of IC design industr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吳德豐,「智慧財產權的全方位價值管理策略」,會計研究月刊,全方位智慧財產價值整合系列專欄,2008年2月號第267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林財丁、林瑞發譯(Stephen P. Robbins著),「組織行為」,台中,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楊慶宗,「系統工程管理」,桃園,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熊培霖、蘇佳慧、吳俊德譯(國際專案管理學會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著),「專案管理知識體系導讀指南PMBOK® Guide」,國際專案管理學會作,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英文部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Cooper, Robert G., Edgett, Scott J. and Kleinschmidt, Elko J., “Portfolio Management for New Products”, 2nd edition, New York, 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Kurt Lewin,“Group Decision and Social Change”, Readings in Social Psychology by T.M. Neweomb and E.L. Hartley, New York, 19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網路資料與其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Chris Browy, Glenn Gullikson, & Mark Indovina (), “A Top-Down Approach to IC Design”, Jan. 1997. 存取日期:2009/02/18。<http://www.indovina.us/~mai/a_top_down_approach_to_ic_design.pd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Debra Donston, “PLM Aids Product Makers, Buyers.”, eweek.com, 2003. 存取日期:2009/02/05。<http://www.eweek.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John Teresk, “The PLM Revolution”, Industry Week, 2004. 存取日期:2009/02/05。<http://www.industryweek.com/articles/the_plm_revolution_1386.aspx>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Ken Amann, “PDM to PLM : Evolving to the Future.” , COE.org. 2004. 存取日期:2009/02/05。<http://www.coe.org/newsnet/feb04/industry.cf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T公司網站,DFM服務二,存取日期: 2009/02/18。<http://www.tsmc.com/download/english/a05_literature/07_TSMC_Design_Infrastructure.pd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T公司網站,e-Foundry,存取日期: 2009/02/18。 <http://www.tsmc.com/chinese/c_services/c05_efoundry/c05_efoundry.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T公司網站,T公司組織架構,存取日期: 2009/02/18。<http://www.tsmc.com/chinese/a_about/a01_profile/a0106_organization.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T公司網站,封裝測試服務,存取日期: 2009/02/18。<http://www.tsmc.com/chinese/c_services/c04_backend/c0401_assembly.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T公司網站,服務指南,存取日期: 2009/02/18。<http://www.tsmc.com/chinese/c_services/c00_Service_Guide/c0100_Service_Guide.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T公司網站,光罩服務二,存取日期: 2009/02/18。<http://www.tsmc.com/download/english/a05_literature/10_TSMC_Mask_Service.pd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T公司網站,光罩服務一,存取日期: 2009/02/18。<http://www.tsmc.com/download/english/a05_literature/10_TSMC_Mask_Service.pd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T公司網站,快梭共乘服務,存取日期: 2009/02/18。<http://www.tsmc.com/download/english/a05_literature/06_TSMC_CyberShuttle(TM)_Service.pd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T公司網站,晶圓針測與全功能測試服務,存取日期: 2009/02/18。<http://www.tsmc.com/chinese/c_services/c04_backend/c0402_testing.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T公司網站,三種協同作業方式,存取日期: 2009/02/18。<http://www.tsmc.com/chinese/c_services/c05_efoundry/c05_efoundry.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E2Open業務簡報,存取日期:2008/12/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M公司業務簡報,存取日期:2008/12/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M公司2007年年報,存取日期:2008/12/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Siemens PLM Software業務部簡報檔,存取日期:2008/12/20。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