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台灣證券商轉型投資銀行之個案研究
作者 黃啟明
Huang, Chi-Ming
貢獻者 林基煌
黃啟明
Huang, Chi-Ming
關鍵詞 投資銀行
證券商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12-Sep-2009 12:50:53 (UTC+8)
摘要 全球資本主義從1980年代後,進入新的資本流動快速的全球化階段。英美資本主義的金融開放進程,加強了金融全球性的深度,許多發展中的國家捲入其中,從而加劇了全球資金自由流動。發達國家和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開放證券市場,適應國際資本流動的需要。證券投資在國際資金流動中,所佔的比重不斷上升。而投資銀行與證券商在國際資本流動的過程中,扮演了橋樑與中介角色。
     
     台灣於2002年元月一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後,許多世界知名的證券業者及投資銀行,依WTO在1999年3月通過的『金融服務業自由化協定』,紛紛加入我國金融市場的行列。而外商挾其國際化與大型化的優勢,對我國金融市場的營運產生極大的衝擊。在此情況下,證券業生存環境將更形嚴峻。政府亦推動一系列開放計劃,讓證券商能夠參與國際業務,俾能轉型為投資銀行。
     
     本研究發現台灣證券商轉型投資銀行的障礙主要有:
     一、產業內部因素方面
     1. 證券商過多,彼此惡性競爭
     2. 海外業務及通路薄弱
     3. 業者本身之認知不夠清楚
     4. 專業人才不足
     5. 資本規模不夠大
     6. 公司治理未上軌道,風險管理制度未貫徹與落實
     7. 國際聲譽不高
     
     
     二、產業外部因素方面
     1. 證券商無法承作完整的投資銀行業務,以致無法發展利基業務
     2. 自營交易方式的限制
     3. 稅法不健全,阻礙新金融商品之發展
     4. 法令限制,致使證券商處於不利競爭地位
     5. 政府缺乏發展整體金融市場之藍圖
     6. 兩岸關係未能正常化,通商機制尚未建立
     
     對證券商而言,不僅必須充分瞭解巿場利基,利用既有優勢,選擇高附加價值之業務及具競爭力之經營型態,作為發展具有核心價值及特色的投資銀行業務的重點。業務擴展的同時,也必須積極培育風險管理及新種業務之專業人才;並加強自我之風險控管,才能事半功倍,於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發展成為區域性之投資銀行。
     
     對政府而言,面臨自由化、全球化、科技化及金融商品多元化的風潮及國際間的激烈競爭,過去以「靜態風險」為主要考量的管理架構必須全面檢討,且應能適時、有計劃的開放業務,建立一個各金融產業公平競爭的機制,對新金融商品有合理且明確的課稅原則,適度調整兩岸政策及早建立通商機制,才能因應證券商之轉型需要。
目錄…………………………………………………………………I
     圖目錄………………………………………………………………II
     表目錄………………………………………………………………III
     摘要…………………………………………………………………IV
     第壹章 緒 言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方法………………………………………..2
     第三節 研究架構…………………………………………….….4
     第四節 研究限制…………………………………………….….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投資銀行的定義………………………………………..6
     第二節 投資銀行業務範圍……………………………………..9
     第三節 相關理論探討………………………………………….14
     第四節 國內相關文獻整理…………………………………….19
     第參章 產業總體環境分析
     第一節 國外環境分析………………………………………….21
     第二節 國內環境分析………………………………………….25
     第三節 我國資本市場概況………………………………….....28
     第四節 產業結構五力分析………………………………….…36
     第肆章 國際投資銀行業務
     第一節 國際投資銀行的發展沿革……………………….…....42
     第二節 國際投資銀行形成原因…………………………….....52
     第三節 國際投資銀行成功要素……………………………….54
     第伍章 台灣證券商轉型投資銀行分析
     第一節 台灣證券產業概況………………………………...…..59
     第二節 台灣證券商發展投資銀行之困境與限制………...…..68
     第三節 政府推動證券商轉型投資銀行的措施………………75
     第陸章 個案研究與分析
     第一節 外國投資銀行個案分析…………………………….....77
     第二節 台灣證券商發展投資銀行個案分析……………….....94
     第三節 小結…………………………………………………...110
     第柒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19
     第二節 相關建議………………………………………….…..121
     參考文獻……………………………………………………...…...12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 元大京華證券公司信用評等報告,中華信用評等公司,民國94年10月。
2. 元大京華證券公司2004年報,民國94年3月刊印。
3. 吳敬菽 譯,美林集團 Amy S Butte ,美國證券公司成功的相同決定因素研究,中華財會網(www.e521.com) 民國91年2月
4. 李湘傑,國際投資銀行發展策略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85年6月。
5. 林炳宏,我國金融相關業者發展投資銀行業務所具之競爭優勢分析,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0年6月
6. 周行一、鎮明常、王惠娟,國內證券商參與投資銀行業務及配套措施之研究,中華民國證券商同業公會,民國93年12月。
7. 周行一,我國投資銀行之困境及發展,證券暨期貨月刊,第二十二卷,第二期,民國93年2月。
8. 柳怡如,我國綜合券商發展投資銀行之策略,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88年6月。
9. 高郁芬,本國證券業國際化之考量因素與相關政策,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6月。
10. 陳美如,投資銀行之定位與相關規範之研究,輔仁大學法津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7月
11. 莊松暉,投資銀行業關鍵成功因素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6月。
12. 張知泰,國際投資銀行之演進與我國金融相關產業未來發展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
13. 群益證券公司信用評等報告,中華信用評等公司,民國94年11月。
14. 群益證券公司公開說明書,民國94年11月刊印。
15. 劉科、蔡麗玲,我國證券商發展投資銀行業務之推動策略,證券暨期貨月刊,第二十二卷,第二期,民國93年2月。
16. 賴坤鴻,我國證券商發展為投資銀行之策略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3年6月。
17. 鄭慧,如何構建投資銀行業的核心競爭力,http://www.people.com.cn/BIG5/paper87/10279/939528.html
18. 謝明瑞,投資銀行發展之研究,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基金會,民國91年12月。
19. 謝劍平,現代投資銀行,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民國90年。
20. 顧淑馨譯,Lisa E&ndlich著,四百億美元的秘密-高盛公司的致勝之道,先覺出版社,民國89年。
21. 羅建龍,我國綜合券商轉型投資銀行可行性分析與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6月。
二、英文部分
1. Chandler, Alfred D, “Scale and Scope: The Dynamics of Industrial Capitalis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2. Dunning, The Globalization of Business: the challenge of the 1990’s, New York: Routledge, 1993.
3. Enderwick, P., ‘Some Economics of Service-Sector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n Enderwick, P. (ed) Multinational Service Firms. London: Routledge, 1989。
4. Goldman Sachs annual report, 2004
5. Kuhn, Robert Lawrence , Investment Banking:The Art and Science of High-Stakes Dealmaking, 1990 Harper and Roe, Publishers, New York
6. Merrill Lynch annual report, 2004
7. Marshall, John F. and M.E. Ellis, Investment Banking & Brokerage Richard D. Irwin, Inc., New York, 1994.
8. Porter, Michael E, 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New York:Free Press 1980
9. Sundar G. Bharadwaj, P. Rajan Varadarajan and John Fahy (1993),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Service Industries: A Conceptual Model and Research Proposi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57 (October)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91932706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932706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基煌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啟明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Huang, Chi-M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黃啟明zh_TW
dc.creator (作者) Huang, Chi-Mingen_US
dc.date (日期) 200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2-Sep-2009 12:50:53 (UTC+8)-
dc.date.available 12-Sep-2009 12:50:5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2-Sep-2009 12:50:5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1932706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077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932706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全球資本主義從1980年代後,進入新的資本流動快速的全球化階段。英美資本主義的金融開放進程,加強了金融全球性的深度,許多發展中的國家捲入其中,從而加劇了全球資金自由流動。發達國家和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開放證券市場,適應國際資本流動的需要。證券投資在國際資金流動中,所佔的比重不斷上升。而投資銀行與證券商在國際資本流動的過程中,扮演了橋樑與中介角色。
     
     台灣於2002年元月一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後,許多世界知名的證券業者及投資銀行,依WTO在1999年3月通過的『金融服務業自由化協定』,紛紛加入我國金融市場的行列。而外商挾其國際化與大型化的優勢,對我國金融市場的營運產生極大的衝擊。在此情況下,證券業生存環境將更形嚴峻。政府亦推動一系列開放計劃,讓證券商能夠參與國際業務,俾能轉型為投資銀行。
     
     本研究發現台灣證券商轉型投資銀行的障礙主要有:
     一、產業內部因素方面
     1. 證券商過多,彼此惡性競爭
     2. 海外業務及通路薄弱
     3. 業者本身之認知不夠清楚
     4. 專業人才不足
     5. 資本規模不夠大
     6. 公司治理未上軌道,風險管理制度未貫徹與落實
     7. 國際聲譽不高
     
     
     二、產業外部因素方面
     1. 證券商無法承作完整的投資銀行業務,以致無法發展利基業務
     2. 自營交易方式的限制
     3. 稅法不健全,阻礙新金融商品之發展
     4. 法令限制,致使證券商處於不利競爭地位
     5. 政府缺乏發展整體金融市場之藍圖
     6. 兩岸關係未能正常化,通商機制尚未建立
     
     對證券商而言,不僅必須充分瞭解巿場利基,利用既有優勢,選擇高附加價值之業務及具競爭力之經營型態,作為發展具有核心價值及特色的投資銀行業務的重點。業務擴展的同時,也必須積極培育風險管理及新種業務之專業人才;並加強自我之風險控管,才能事半功倍,於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發展成為區域性之投資銀行。
     
     對政府而言,面臨自由化、全球化、科技化及金融商品多元化的風潮及國際間的激烈競爭,過去以「靜態風險」為主要考量的管理架構必須全面檢討,且應能適時、有計劃的開放業務,建立一個各金融產業公平競爭的機制,對新金融商品有合理且明確的課稅原則,適度調整兩岸政策及早建立通商機制,才能因應證券商之轉型需要。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目錄…………………………………………………………………I
     圖目錄………………………………………………………………II
     表目錄………………………………………………………………III
     摘要…………………………………………………………………IV
     第壹章 緒 言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方法………………………………………..2
     第三節 研究架構…………………………………………….….4
     第四節 研究限制…………………………………………….….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投資銀行的定義………………………………………..6
     第二節 投資銀行業務範圍……………………………………..9
     第三節 相關理論探討………………………………………….14
     第四節 國內相關文獻整理…………………………………….19
     第參章 產業總體環境分析
     第一節 國外環境分析………………………………………….21
     第二節 國內環境分析………………………………………….25
     第三節 我國資本市場概況………………………………….....28
     第四節 產業結構五力分析………………………………….…36
     第肆章 國際投資銀行業務
     第一節 國際投資銀行的發展沿革……………………….…....42
     第二節 國際投資銀行形成原因…………………………….....52
     第三節 國際投資銀行成功要素……………………………….54
     第伍章 台灣證券商轉型投資銀行分析
     第一節 台灣證券產業概況………………………………...…..59
     第二節 台灣證券商發展投資銀行之困境與限制………...…..68
     第三節 政府推動證券商轉型投資銀行的措施………………75
     第陸章 個案研究與分析
     第一節 外國投資銀行個案分析…………………………….....77
     第二節 台灣證券商發展投資銀行個案分析……………….....94
     第三節 小結…………………………………………………...110
     第柒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19
     第二節 相關建議………………………………………….…..121
     參考文獻……………………………………………………...…...122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I
     圖目錄………………………………………………………………II
     表目錄………………………………………………………………III
     摘要…………………………………………………………………IV
     第壹章 緒 言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方法………………………………………..2
     第三節 研究架構…………………………………………….….4
     第四節 研究限制…………………………………………….….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投資銀行的定義………………………………………..6
     第二節 投資銀行業務範圍……………………………………..9
     第三節 相關理論探討………………………………………….14
     第四節 國內相關文獻整理…………………………………….19
     第參章 產業總體環境分析
     第一節 國外環境分析………………………………………….21
     第二節 國內環境分析………………………………………….25
     第三節 我國資本市場概況………………………………….....28
     第四節 產業結構五力分析………………………………….…36
     第肆章 國際投資銀行業務
     第一節 國際投資銀行的發展沿革……………………….…....42
     第二節 國際投資銀行形成原因…………………………….....52
     第三節 國際投資銀行成功要素……………………………….54
     第伍章 台灣證券商轉型投資銀行分析
     第一節 台灣證券產業概況………………………………...…..59
     第二節 台灣證券商發展投資銀行之困境與限制………...…..68
     第三節 政府推動證券商轉型投資銀行的措施………………75
     第陸章 個案研究與分析
     第一節 外國投資銀行個案分析…………………………….....77
     第二節 台灣證券商發展投資銀行個案分析……………….....94
     第三節 小結…………………………………………………...110
     第柒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19
     第二節 相關建議………………………………………….…..121
     參考文獻……………………………………………………...…...122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932706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投資銀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證券商zh_TW
dc.title (題名) 台灣證券商轉型投資銀行之個案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元大京華證券公司信用評等報告,中華信用評等公司,民國94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元大京華證券公司2004年報,民國94年3月刊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吳敬菽 譯,美林集團 Amy S Butte ,美國證券公司成功的相同決定因素研究,中華財會網(www.e521.com) 民國91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李湘傑,國際投資銀行發展策略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8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林炳宏,我國金融相關業者發展投資銀行業務所具之競爭優勢分析,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周行一、鎮明常、王惠娟,國內證券商參與投資銀行業務及配套措施之研究,中華民國證券商同業公會,民國93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周行一,我國投資銀行之困境及發展,證券暨期貨月刊,第二十二卷,第二期,民國93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柳怡如,我國綜合券商發展投資銀行之策略,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8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高郁芬,本國證券業國際化之考量因素與相關政策,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陳美如,投資銀行之定位與相關規範之研究,輔仁大學法津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莊松暉,投資銀行業關鍵成功因素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張知泰,國際投資銀行之演進與我國金融相關產業未來發展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群益證券公司信用評等報告,中華信用評等公司,民國94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群益證券公司公開說明書,民國94年11月刊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劉科、蔡麗玲,我國證券商發展投資銀行業務之推動策略,證券暨期貨月刊,第二十二卷,第二期,民國93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賴坤鴻,我國證券商發展為投資銀行之策略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鄭慧,如何構建投資銀行業的核心競爭力,http://www.people.com.cn/BIG5/paper87/10279/939528.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謝明瑞,投資銀行發展之研究,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基金會,民國9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謝劍平,現代投資銀行,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民國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顧淑馨譯,Lisa E&ndlich著,四百億美元的秘密-高盛公司的致勝之道,先覺出版社,民國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羅建龍,我國綜合券商轉型投資銀行可行性分析與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Chandler, Alfred D, “Scale and Scope: The Dynamics of Industrial Capitalis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Dunning, The Globalization of Business: the challenge of the 1990’s, New York: Routledge, 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Enderwick, P., ‘Some Economics of Service-Sector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n Enderwick, P. (ed) Multinational Service Firms. London: Routledge, 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Goldman Sachs annual report, 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Kuhn, Robert Lawrence , Investment Banking:The Art and Science of High-Stakes Dealmaking, 1990 Harper and Roe, Publishers, New York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Merrill Lynch annual report, 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Marshall, John F. and M.E. Ellis, Investment Banking & Brokerage Richard D. Irwin, Inc., New York,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Porter, Michael E, 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New York:Free Press 19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Sundar G. Bharadwaj, P. Rajan Varadarajan and John Fahy (1993),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Service Industries: A Conceptual Model and Research Proposi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57 (October)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