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外資證券公司進入大陸證券市場發展之資訊策略研究
作者 熊麟徵
hsiung,jack
貢獻者 季延平
熊麟徵
hsiung,jack
關鍵詞 外資證券公司進大陸證券市場之資訊策略
資訊政策
資訊化實務
Strategy for MIS of Security company
MIS practice
日期 2003
上傳時間 14-Sep-2009 09:09:26 (UTC+8)
摘要 大陸證券發展,風起雲湧,大陸證券投資,蔚為主流。基於同文同種之故,市場發展的環境之相似,股民結構之雷同,又法規及監管制度之複雜,與早期我國的發展過程類似。在一遍全球化的聲浪中,企業在拓展版圖,大陸證券業已成為台灣券商的首選。
     證券金融服務業乃高知識密集,高風險密集,高資訊密集的行業,如何利用資訊策略有效之運用,達到對內:提高整體綜效,對外:強化競爭優勢。所以,如何擬定合適的資訊策略,以導引資訊化的有效發展,進而促進公司整體綜效,為奠定本研究根基,本研究從大陸金融政策、大陸證券業競爭趨勢之下的企業經營策略、資訊策略對企業營運影響、證券業資訊實務之探討,進行文獻探討,得到如下資料:
     一、策略對企業的經營、競爭等營運績效影響甚鉅。資訊策略,對企業的營運績效,同具密切影響力。而瞭解資訊策略的種類,有助企業的營運定位與資源分配,並可避免失敗,進而提升營運績效。
      二、大陸證券業資訊化演進及現況,以及資訊化帶來的優勢與衝擊,了解資訊科技的應用情形,以利規劃證券業資訊科技的應用方向。
      三、在企業營運策略下之資訊策略及資訊化實物之探究。
     本研究的研究架構,為如下所示:
     
     
     
     
     
     
     
     
     
     
     而研究的進行,一因此類合資券商在中國成立時間尚短且家數甚少。二則此類合資券商資訊策略的研究,目前並無較堅強理論的研究議題。所以,不適合進行精細的驗證性研究,故採行「探索性」與「個案式」的研究方式。而所選的個案公司,乃因其具有營運經歷之特殊性、投入時間的洽當性、進入資格之稀少性,故而以其研究主體。研究工具,以深入訪談、資料分析與企業流程模型為主軸。
     對個案公司的研究,先從大陸證券業現況及競爭趨勢探討,次而制定公司的營運策略等相關資料的整理著手、次而探討公司制定資訊策略相關構面與資訊策略,最後針對公司現況與未來進行資訊策略面研究。而提出如下的結論與建議:
     (一) 結論:
      1、不當的資訊架構造成設置成本增加與人員效率低落。
      由個案研究中得知大陸證券業資訊系統演進成因,深受法規政策及上游交易所系統改善之影響。但始終圍繞著系統交易速度的即時性、系統海量交易、作業的正確性打轉。
      又因證券市場發展初期,證照取得困難各分公司為了業務需求,盡其可能的把系統加大增員擴充,每家分公司資訊系統的完整及規模眼然像一家總公司。超大的交易大廳,大量的自助委託系統,獨立的財務系統,證券交易系統,超冗餘的硬體設備,備援系統,過多的交易席位,伴隨著資訊系統增加而資訊專業人員也大增,在市場行情不好時,這些設施及充員,都成為分公司經營的負擔。
      這種分散式架構增加了分公司的自主性、彈性及效率,但也增加了分公司的經營成本及管理成本,不易達到資訊規模經濟。又系統分散,維護人員也分散到各分公司,平日維護系統及日常作業就浪費不少人力,剩餘時間也不大能夠參與總公司專案規劃,因此資訊人力資源使用不彰,人力重疊,因分公司自主效率反而損及整體運作效益。
     
      2、不良的系統整合造成整體效益不彰與風險管控不易。
     因發展初期大小券商因經營不當或虧污,造成券商重組或合併者眾,其原有的系統也陪嫁到新公司,並沒有完善的統一整合,證券公司的結算是由總公司對結算所做二級結算,之後再由分公司對客戶做第三級結算,又因分散式系統各分公司作業獨立性高,財務系統可能不一致的影響,總公司帳平但分公司帳不平,或分公司帳平總公司帳不平時有所聞,造成結算時間拉長,財務及資訊人員疲於奔命,管理性的績效報表也因延誤,錯過管理時機。
     由於財務系統由當地控管,加上當地資訊人員的配合,經理人挪用客戶資金炒股的新聞屢見不鮮,也是造成券商於2002年因市場空頭巨額虧損的原因之一。又經紀系統分散在各地,無法在盤中即時監控交易狀況,僅能事後控管,總公司風險控管人員如同虛設。
      3、資訊科技衝擊造成價值鏈的改變。
      在大陸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交易委託使用自助式委託工具,成因來自於,市場發展初期交易所系統容量與處理速度不足,且券商系統也不太穩定、雙方容量都不足的狀態下,僅能透過營業櫃檯的營業員製單後,交由委託輸入人員輸入到交易系統中,藉此控制系統穩定度。
      日後由於雙方上下游系統改善,處理速度大增,當時深交所開始實施無形席位,採用電腦直接接入交易所主機後交易量大增,隔年上海交易所也實施無席位交易後,交易容量到達新階段,此時交易瓶頸端已出現在券商端委託輸入人員了,當時股市走多頭,委託單量大,易造成錯過價位及帶來交易糾紛,此時自助式委託系統萌芽,各大小券商皆採用,也就造成日後自助式委託系統盛行於大陸的原因。
      由於營業員的素質不高且功能本來就不彰顯,小道及內線消息充陳,投研報告的品質及可信度不高,易流於為做手或莊家的炒作工具,再加上五十年來的文化洗禮下,原本不信任”人”的觀念中,在幾次大規模的套牢下,股民放棄了研究報告,離開了營業員,擁抱自助式委託工具,營業員也離開了營業櫃檯,被自助式委託工具取代。
      又自助式委託系統同質性太高,無法有效地提出投資建議,券商唯一可以行銷的工具就是調降傭金,因此股民的忠誠度也隨傭金調降而改變。營業員或所謂理財專員在經紀業務之價值鏈中佔有祟高的地位,如今用機器取代營業員有點本末倒置,所以在大陸從來沒聽過證券業有超級營業員。
      研究報告寫得不用心,客戶就賺不到錢;客戶不賺錢,員工就賺不到錢;員工賺不到錢,公司也賺不到錢;自然地客戶就沒有品牌忠誠度。
      員工賺不到錢,就沒有好人才願意投如這個產業,人員的流動就加大,造成惡性循環。
     這樣以自助委託為主的改變,也破壞了以”營業員”為中心的經紀業 務價值鏈。
     
     (二)建議:個案公司訂定資訊策略應考量如下幾點:
      1、系統架構採大集中或區域集中架構。
      以外包方式建置大集中或區域集中式的系統架構,讓資源適度化,人員配置合理化,維護、災備簡易化,成本最適化,人員控管最易化,達到成本降低,人員及系統效率增長。
      2、應用系統設計採取B/S應用。
      透過瀏覽器及滑鼠的應用,人性化的操作介面,防呆防愚的設計,讓操作風險降到最低,系統集約在叢集及負載平衡的架構下,達到容錯及擴容的彈性。
      3、單一入口的後台整合集中控管系統及工作流程控管系統。
      透過單一系統入口,整合的集中控管系統,達到財務、資金控管一致性,風險控管功能獨立性,績效分析即時性,工作流簡化,以盡後線部門管控職能,進而增進整體效益。
      4、加強投顧研究報告品質。
      透過研究報告考評系統輔助,有系統的考評每個分析師的投研報告,並長期追蹤其研究建議與客戶持股的變化,做為報告品質的參考依據。
      5、重建以”人”為中心的業務流程。
      透過營業員工作站的輔助,將投研報告、營業員推薦投資組合、輔導投資建議、委託、成交、結算、交割、資金划劃、交叉銷售、向上銷售等活動連結成無縫的環,重建以營業員為主、資訊系統為輔的價值活動。
      6、建立投行專案控管系統。
      投行業在輔導一個項目的時間長達一年,其中旅行往返及長程電話費用支出很高,原本投行業務的費用就不易控管,且投行人員平均成本高,如果同時進行多個項目,若無資訊系統做成本控制,不易評估出專案效益。
     投行業不是成功就是失敗,輔導上市才有錢賺。如果遇到股市不佳,配售狀況不好,券商可能要包銷就會造成資金積壓效應,如果股市不好還可能造成股價下跌雙重損失。
     又大陸採計劃型經濟体制,產業成長都要宏觀調控,受政府政策影響非常大,去年火紅的項目,今年可受到打壓,所以時機很重要。
      因此一個項目的成敗除了項目本身因素外,項目專案時程管理符合市場需要,是決定成敗的最主要因素。
      7、業務分析、決策支援。
      中國大陸地大物博,各省份股民喜好不一,光是飲食就有「南甜、北鹹、東酸、西辣」的特性之分,何況是對風險的好惡及風險的承受度。2003年統計股民近6700萬人,平均一家券商就有50萬個客戶,更別說是大行。客源分析,客戶喜好分析,貢獻度分析是未來行銷管理上必備的工具,適時建立CRM系統有助於決策支援,業務拓展。
      8、建立教育訓練體制。
      公司要有好的財務狀況,必須要找到貢獻度大的客戶,要找到貢獻度大的客戶,則營業員素質、投研報告的品質要好、內部服務流程要佳。要營業員素質、投研報告的品質要好、內部服務流程要佳,則內部流程的改善、人員的成長訓練要有適當的指標去評量,最後改變公司財務狀況,增進股東權益。
The theme of this thesis is to study strategy planning f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A foreign security company,whom will be to operate a company in mainland China .
     
     The study is intended for finding out a strategy of business to guide the company’s strategy of MIS and MIS practice. It has three aims : 1.The security company’s competition of mainland China. 2. According to the competition status to setup a company’s strategy for MIS. 3.According to the strategy of MIS to setup a MIS practice to fit a new joiner.
     
     Finally,According to the study to finding out strategy for MIS to consolidate business ,core competition.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中、外合資證券公司參股條例,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一日。
2.中國信息年鑒,民國九十一年二月。
3.中國證券協會,2003年中國證券通訊,民國九十二年三月。
4.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統計資料,民國九十二年。
5.中國證券協會,金融商品調研報告,民國九十二年。
6.上海證券交易所,統計資料,民國九十二年四月。
7.深圳證券交易所,統計資料,民國九十二年四月。
8.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資料,民國九十三年二月。
9.郭峰,大陸證券市場制度,民國九十二年六月二日,P21-P40。
10.中華經濟研究院,兩岸證券市場之競合及我方因應策略之研究,民國九十二年六月。
11.台灣證券交易所,台灣交易所考察大陸,民國九十年十月。
12.台灣證券交易所,大陸證券市場發展現況,民國九十二年三月。
13.中國賽迪,證券業信息化,民國九十二年十月。
二、英文部份
1.Applegate, "Corporate Information System Mangement, 5th "McGraw-Hill,Irwin 1999 .
2.Davis, G.B. and Olson, M.H.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2nd ed., McGraw-Hill, New York,1985.
3.McNurlin, B.C. and Sprague, R.H. Jr.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in Practice, 3rd ed., Printice-Hall, London, 1993.
4.Davis, G.B. and Olson, M.H.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Structure and Develpoment, 2nd ed., McGraw-Hill, New York,1985.
5.Laudon K.C. & Laudon J.P.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Organization and Technology, 4th ed., Prentice-Hall, 1996.
6.McNurlin, B.C. and Sprague, R.H. Jr.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in Practice, 3rd ed., Printice-Hall, London, 1993.
7.Benjamin, R.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1990s: A Long Range Planning Scenario,`` IS Quarterly, Vol 6, no. 2, June 1982.
8.Kroenke, D.M., Database Processing: Fumdamentals, Design, Implementation, 4thEdition, 1992.
9.Martin, J., Principle of Database Management, PrintceHall, 1990.
10.IBM Busiers Systems Planning: Information Systems Planning Guide, GE20-0527-4. 4th ed. Atlanta: IBM Corporation 1984.
11.Ving, W.R., Strategy Planning f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Quarterly, 2, 1, March 1978.
12.Gray, P., King W.R., McLean, e.R. and Watson, H.J. (eds.) MOIS: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s, Dryden, Chicago, 1989.
13.McNurlin, B.A. and Sprague R.H.Jr.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in practice,2nd. ed.,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1989.
14.Nolan, R.L., Managing the Crisis of Data Processing, 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57, No.2, March-April, 1979.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資訊管理研究所
89932108
9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93210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季延平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熊麟徵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hsiung,jacken_US
dc.creator (作者) 熊麟徵zh_TW
dc.creator (作者) hsiung,jacken_US
dc.date (日期) 200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4-Sep-2009 09:09:26 (UTC+8)-
dc.date.available 14-Sep-2009 09:09:2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4-Sep-2009 09:09:2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8993210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04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資訊管理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9932108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大陸證券發展,風起雲湧,大陸證券投資,蔚為主流。基於同文同種之故,市場發展的環境之相似,股民結構之雷同,又法規及監管制度之複雜,與早期我國的發展過程類似。在一遍全球化的聲浪中,企業在拓展版圖,大陸證券業已成為台灣券商的首選。
     證券金融服務業乃高知識密集,高風險密集,高資訊密集的行業,如何利用資訊策略有效之運用,達到對內:提高整體綜效,對外:強化競爭優勢。所以,如何擬定合適的資訊策略,以導引資訊化的有效發展,進而促進公司整體綜效,為奠定本研究根基,本研究從大陸金融政策、大陸證券業競爭趨勢之下的企業經營策略、資訊策略對企業營運影響、證券業資訊實務之探討,進行文獻探討,得到如下資料:
     一、策略對企業的經營、競爭等營運績效影響甚鉅。資訊策略,對企業的營運績效,同具密切影響力。而瞭解資訊策略的種類,有助企業的營運定位與資源分配,並可避免失敗,進而提升營運績效。
      二、大陸證券業資訊化演進及現況,以及資訊化帶來的優勢與衝擊,了解資訊科技的應用情形,以利規劃證券業資訊科技的應用方向。
      三、在企業營運策略下之資訊策略及資訊化實物之探究。
     本研究的研究架構,為如下所示:
     
     
     
     
     
     
     
     
     
     
     而研究的進行,一因此類合資券商在中國成立時間尚短且家數甚少。二則此類合資券商資訊策略的研究,目前並無較堅強理論的研究議題。所以,不適合進行精細的驗證性研究,故採行「探索性」與「個案式」的研究方式。而所選的個案公司,乃因其具有營運經歷之特殊性、投入時間的洽當性、進入資格之稀少性,故而以其研究主體。研究工具,以深入訪談、資料分析與企業流程模型為主軸。
     對個案公司的研究,先從大陸證券業現況及競爭趨勢探討,次而制定公司的營運策略等相關資料的整理著手、次而探討公司制定資訊策略相關構面與資訊策略,最後針對公司現況與未來進行資訊策略面研究。而提出如下的結論與建議:
     (一) 結論:
      1、不當的資訊架構造成設置成本增加與人員效率低落。
      由個案研究中得知大陸證券業資訊系統演進成因,深受法規政策及上游交易所系統改善之影響。但始終圍繞著系統交易速度的即時性、系統海量交易、作業的正確性打轉。
      又因證券市場發展初期,證照取得困難各分公司為了業務需求,盡其可能的把系統加大增員擴充,每家分公司資訊系統的完整及規模眼然像一家總公司。超大的交易大廳,大量的自助委託系統,獨立的財務系統,證券交易系統,超冗餘的硬體設備,備援系統,過多的交易席位,伴隨著資訊系統增加而資訊專業人員也大增,在市場行情不好時,這些設施及充員,都成為分公司經營的負擔。
      這種分散式架構增加了分公司的自主性、彈性及效率,但也增加了分公司的經營成本及管理成本,不易達到資訊規模經濟。又系統分散,維護人員也分散到各分公司,平日維護系統及日常作業就浪費不少人力,剩餘時間也不大能夠參與總公司專案規劃,因此資訊人力資源使用不彰,人力重疊,因分公司自主效率反而損及整體運作效益。
     
      2、不良的系統整合造成整體效益不彰與風險管控不易。
     因發展初期大小券商因經營不當或虧污,造成券商重組或合併者眾,其原有的系統也陪嫁到新公司,並沒有完善的統一整合,證券公司的結算是由總公司對結算所做二級結算,之後再由分公司對客戶做第三級結算,又因分散式系統各分公司作業獨立性高,財務系統可能不一致的影響,總公司帳平但分公司帳不平,或分公司帳平總公司帳不平時有所聞,造成結算時間拉長,財務及資訊人員疲於奔命,管理性的績效報表也因延誤,錯過管理時機。
     由於財務系統由當地控管,加上當地資訊人員的配合,經理人挪用客戶資金炒股的新聞屢見不鮮,也是造成券商於2002年因市場空頭巨額虧損的原因之一。又經紀系統分散在各地,無法在盤中即時監控交易狀況,僅能事後控管,總公司風險控管人員如同虛設。
      3、資訊科技衝擊造成價值鏈的改變。
      在大陸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交易委託使用自助式委託工具,成因來自於,市場發展初期交易所系統容量與處理速度不足,且券商系統也不太穩定、雙方容量都不足的狀態下,僅能透過營業櫃檯的營業員製單後,交由委託輸入人員輸入到交易系統中,藉此控制系統穩定度。
      日後由於雙方上下游系統改善,處理速度大增,當時深交所開始實施無形席位,採用電腦直接接入交易所主機後交易量大增,隔年上海交易所也實施無席位交易後,交易容量到達新階段,此時交易瓶頸端已出現在券商端委託輸入人員了,當時股市走多頭,委託單量大,易造成錯過價位及帶來交易糾紛,此時自助式委託系統萌芽,各大小券商皆採用,也就造成日後自助式委託系統盛行於大陸的原因。
      由於營業員的素質不高且功能本來就不彰顯,小道及內線消息充陳,投研報告的品質及可信度不高,易流於為做手或莊家的炒作工具,再加上五十年來的文化洗禮下,原本不信任”人”的觀念中,在幾次大規模的套牢下,股民放棄了研究報告,離開了營業員,擁抱自助式委託工具,營業員也離開了營業櫃檯,被自助式委託工具取代。
      又自助式委託系統同質性太高,無法有效地提出投資建議,券商唯一可以行銷的工具就是調降傭金,因此股民的忠誠度也隨傭金調降而改變。營業員或所謂理財專員在經紀業務之價值鏈中佔有祟高的地位,如今用機器取代營業員有點本末倒置,所以在大陸從來沒聽過證券業有超級營業員。
      研究報告寫得不用心,客戶就賺不到錢;客戶不賺錢,員工就賺不到錢;員工賺不到錢,公司也賺不到錢;自然地客戶就沒有品牌忠誠度。
      員工賺不到錢,就沒有好人才願意投如這個產業,人員的流動就加大,造成惡性循環。
     這樣以自助委託為主的改變,也破壞了以”營業員”為中心的經紀業 務價值鏈。
     
     (二)建議:個案公司訂定資訊策略應考量如下幾點:
      1、系統架構採大集中或區域集中架構。
      以外包方式建置大集中或區域集中式的系統架構,讓資源適度化,人員配置合理化,維護、災備簡易化,成本最適化,人員控管最易化,達到成本降低,人員及系統效率增長。
      2、應用系統設計採取B/S應用。
      透過瀏覽器及滑鼠的應用,人性化的操作介面,防呆防愚的設計,讓操作風險降到最低,系統集約在叢集及負載平衡的架構下,達到容錯及擴容的彈性。
      3、單一入口的後台整合集中控管系統及工作流程控管系統。
      透過單一系統入口,整合的集中控管系統,達到財務、資金控管一致性,風險控管功能獨立性,績效分析即時性,工作流簡化,以盡後線部門管控職能,進而增進整體效益。
      4、加強投顧研究報告品質。
      透過研究報告考評系統輔助,有系統的考評每個分析師的投研報告,並長期追蹤其研究建議與客戶持股的變化,做為報告品質的參考依據。
      5、重建以”人”為中心的業務流程。
      透過營業員工作站的輔助,將投研報告、營業員推薦投資組合、輔導投資建議、委託、成交、結算、交割、資金划劃、交叉銷售、向上銷售等活動連結成無縫的環,重建以營業員為主、資訊系統為輔的價值活動。
      6、建立投行專案控管系統。
      投行業在輔導一個項目的時間長達一年,其中旅行往返及長程電話費用支出很高,原本投行業務的費用就不易控管,且投行人員平均成本高,如果同時進行多個項目,若無資訊系統做成本控制,不易評估出專案效益。
     投行業不是成功就是失敗,輔導上市才有錢賺。如果遇到股市不佳,配售狀況不好,券商可能要包銷就會造成資金積壓效應,如果股市不好還可能造成股價下跌雙重損失。
     又大陸採計劃型經濟体制,產業成長都要宏觀調控,受政府政策影響非常大,去年火紅的項目,今年可受到打壓,所以時機很重要。
      因此一個項目的成敗除了項目本身因素外,項目專案時程管理符合市場需要,是決定成敗的最主要因素。
      7、業務分析、決策支援。
      中國大陸地大物博,各省份股民喜好不一,光是飲食就有「南甜、北鹹、東酸、西辣」的特性之分,何況是對風險的好惡及風險的承受度。2003年統計股民近6700萬人,平均一家券商就有50萬個客戶,更別說是大行。客源分析,客戶喜好分析,貢獻度分析是未來行銷管理上必備的工具,適時建立CRM系統有助於決策支援,業務拓展。
      8、建立教育訓練體制。
      公司要有好的財務狀況,必須要找到貢獻度大的客戶,要找到貢獻度大的客戶,則營業員素質、投研報告的品質要好、內部服務流程要佳。要營業員素質、投研報告的品質要好、內部服務流程要佳,則內部流程的改善、人員的成長訓練要有適當的指標去評量,最後改變公司財務狀況,增進股東權益。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theme of this thesis is to study strategy planning f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A foreign security company,whom will be to operate a company in mainland China .
     
     The study is intended for finding out a strategy of business to guide the company’s strategy of MIS and MIS practice. It has three aims : 1.The security company’s competition of mainland China. 2. According to the competition status to setup a company’s strategy for MIS. 3.According to the strategy of MIS to setup a MIS practice to fit a new joiner.
     
     Finally,According to the study to finding out strategy for MIS to consolidate business ,core competition.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感謝詞……………………………………………..………i
     論文摘要………………………………………………….ii
     關鍵字……………………………………………………iii
     
     第一章 緒論………………………………….01-07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01-04
     第二節 研究方向………………………………………05-05
     第三節 研究目的………………………………………05-05
     第四節 研究程序………………………………………06-06
     第五節 預期研究成果…………………………………07-07
     
     第二章 文獻探討…………………………….08-44
     第一節 資訊策略對企業營運影響之探討……………08-14
     第二節 大陸證券業發展趨勢之探討…………………14-26
     第三節 大陸證券行業資訊化之演進過程……………26-41
     第四節 大陸證券業資訊系統類型及應用層次………41-44
     
     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方法…………………….44-52
     第一節 研究架構………………………………………44-48
     第二節 研究方法………………………………………48-52
     
     第四章 個案說明…………………………….53-94
     第一節 個案公司說明…………………………………53-58
     第二節 產業面分析……………………………………59-75
     第三節 公司面分析……………………………………75-77
     第四節 高、中階層對資訊策略看法…………………77-78
     第五節 資訊化分析……………………………………78-9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5-99
     第一節 結論……………………………………………95-97
     第二節 建議……………………………………………97-99
     
     參考文獻……………………………………..100-101
     中文部份………………………………………………100-100
     英文部份………………………………………………101-101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932108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外資證券公司進大陸證券市場之資訊策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資訊政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資訊化實務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Strategy for MIS of Security compan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MIS practiceen_US
dc.title (題名) 外資證券公司進入大陸證券市場發展之資訊策略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中、外合資證券公司參股條例,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一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中國信息年鑒,民國九十一年二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中國證券協會,2003年中國證券通訊,民國九十二年三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統計資料,民國九十二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中國證券協會,金融商品調研報告,民國九十二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上海證券交易所,統計資料,民國九十二年四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深圳證券交易所,統計資料,民國九十二年四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資料,民國九十三年二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郭峰,大陸證券市場制度,民國九十二年六月二日,P21-P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中華經濟研究院,兩岸證券市場之競合及我方因應策略之研究,民國九十二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台灣證券交易所,台灣交易所考察大陸,民國九十年十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台灣證券交易所,大陸證券市場發展現況,民國九十二年三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中國賽迪,證券業信息化,民國九十二年十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英文部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Applegate, "Corporate Information System Mangement, 5th "McGraw-Hill,Irwin 1999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Davis, G.B. and Olson, M.H.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2nd ed., McGraw-Hill, New York,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McNurlin, B.C. and Sprague, R.H. Jr.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in Practice, 3rd ed., Printice-Hall, London, 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Davis, G.B. and Olson, M.H.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Structure and Develpoment, 2nd ed., McGraw-Hill, New York,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Laudon K.C. & Laudon J.P.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Organization and Technology, 4th ed., Prentice-Hall,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McNurlin, B.C. and Sprague, R.H. Jr.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in Practice, 3rd ed., Printice-Hall, London, 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Benjamin, R.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1990s: A Long Range Planning Scenario,`` IS Quarterly, Vol 6, no. 2, June 19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Kroenke, D.M., Database Processing: Fumdamentals, Design, Implementation, 4thEdition, 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Martin, J., Principle of Database Management, PrintceHall, 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IBM Busiers Systems Planning: Information Systems Planning Guide, GE20-0527-4. 4th ed. Atlanta: IBM Corporation 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Ving, W.R., Strategy Planning f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Quarterly, 2, 1, March 19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Gray, P., King W.R., McLean, e.R. and Watson, H.J. (eds.) MOIS: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s, Dryden, Chicago, 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McNurlin, B.A. and Sprague R.H.Jr.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in practice,2nd. ed.,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Nolan, R.L., Managing the Crisis of Data Processing, 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57, No.2, March-April, 1979.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