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新加坡軍事戰略之研究
作者 鐘廣華
JONG,GOANG-HWA
貢獻者 李登科<br>馮世寬<br>劉復國
鐘廣華
JONG,GOANG-HWA
關鍵詞 軍事戰略
國防安全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14-Sep-2009 10:09:16 (UTC+8)
摘要 一、新加坡共和國地理位置處於馬六甲海峽的東南端,扼歐、亞、澳三洲海陸交通之要衝控太平洋與印度洋通道。從建國到後冷戰期間,這個國家在與各個國家的互動及國內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等各方面的表現,都讓世人印象深刻。
     二、對新加坡言,族群和諧、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則是整個國家生存與政治發展的三大主軸,彼此之間有著緊密相連的重要關係,是內部安全環境關鍵因素。新加坡外部安全環境著重在周邊鄰國馬來西亞與印尼,正在崛起的中國,及國際社會超級強權美國。
     三、新加坡建立防衛武力並沒有針對性的假想敵國,而是屬於一種安全上自我防衛所準備嚇阻敵人的籌碼,他無意使用武力爭取安全,但並不表示不具備執行預防攻擊的能力。
     四、軍事戰略必須支持國家戰略,並符合國家政策。所謂國家政策者,係國家階層為追求國家目標及利益,其政府所採取的廣泛行動方案或指導說明。當然,國家政策也會受到軍事戰略限制因素的影響。從軍事的角度觀察新加坡在軍事戰略目的、方法、手段方面所做的規劃與安排。
     五、東南亞目前仍然存在著諸如種族與宗教矛盾、領土爭端、海洋資源的爭奪與海上航行自由受到海盜掠奪的威脅等因素牽制,處於危機與衝突都可能發生的階段。新加坡提出「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目標,意味著新加坡有責任以維和或人道主義救援等非戰爭手段,參與周邊地區安全事務。
     六、從國防支出的數據觀察,新加坡所受金融風暴影響較小。從檢驗國防的自主空間來看,新加坡在軍事現代化的計畫與執行中,仍保有適當的彈性,政策也具有自立自主的能力,同時在軍事武力方面確實朝向持續成長之方向邁進。
     七、新加坡所面對的軍事戰略挑戰,觀察該國的軍事戰略佈署則包括:(一)宣示決心。(二)展現能力。(三)軍事合作。 (四)國防科技。
     八、新加坡軍事戰略在國際環境與東南亞區域發展上,以東南亞之區域發展為主軸,持續建立其與周邊國家的軍事合作,擴大與區域內國家的雙邊或多邊軍事關係以創造更多的共同利益,這對於該國整體的國家利益有正面向的幫助。
參考文獻 壹、專書
一、中文專書:
王彥民。《大國的命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
江炳倫。《政治文化研究導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2年。
艾貝格倫(James C. Abegglen)。《傲視大亞洲》(Sea Change),林志鴻譯。台北:書華出版,1995年10月。
艾林斯(Richard J. Ellings)、佛瑞柏格(Aaro Friedberg)。《2001 – 02戰略亞洲:權力與目的》(Strategic Asia 2001-02 Power and Purpose),余忠勇、吳福生、李育慈、黃俊彥 合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1年7月。
吳元黎(Yuan-Li Wu)、威爾森(Dick Wilson)、霍金斯(David Hawkins)。《新馬國防問題專輯:新加坡的戰略函意;新加坡的未來地位;新馬的防衛策略》(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Singapore; The Future Role of Singapore; The Defence of Malaysia and Singapore),王漢興、潘鼎 合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63年10月。
吳昆鴻譯。《超管理國家:新加坡》。台北:東初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2年8月。
吳俊才。《東南亞史》。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6年1月。
宋鎮照。《東協國家之政經發展》。台北:五南圖書,民國85年5月。
李子繼、李顯立譯。《新加坡發展政策與趨勢(上)》。台北:行政院經建會經濟研究處,民國79年2月。
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國際組。〈後冷戰時期亞太地區權力關係之變化-學術座談會紀要〉。《問題與研究》,第31卷第7期。民國81年7月,頁1-23。
張玉瑛。〈新加坡前途與印尼掛鉤?〉。《亞洲週刊》,第13卷第5期。1999年1月25日-1月31日,頁40-41。
張延廷。〈軍事武力於國際環境中的國家利益角色〉。《空軍學術月刊》,第456期。民國83年11月,頁43-53。
曹異美。〈日本與聯合國安全保障體制〉。《問題與研究》,第32卷第9期。民國82年9月,頁26-34。
畢英賢。〈俄羅斯的亞太政策及可能扮演的角色〉。《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12期。民國84年12月,頁24-33。
郭俊麟。〈新加坡政府的領導觀念與策略-政治領導的分析〉。《國家發展學刊》,第4期。民國87年2月,頁49-58。
陳文賢。〈政府在政治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比較〉。《東南亞季刊》,第2卷第3期。1997年7月,頁36-51。
陳金池。〈淺述新加坡軍中訓練與管理措施之探討〉。《役政特刊》,第7期。民國86年3月,頁63-74。
陳鴻瑜。〈1988新加坡國會選舉〉。《問題與研究》,第28卷第1期。民國77年10月,頁1-11。
陳鴻瑜。〈後冷戰時期東南亞之區域安全〉。《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1期。1999年1月,頁16-58。
李光耀。《李光耀回憶錄1923-1965》。台北:世界書局,1998年9月16日。
陳鴻瑜。〈新加坡的外交政策〉。《問題與研究》,第28卷第10期。民國78年7月,頁36-52。
陳鴻瑜。〈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分合恩怨〉。《歷史月刊》,1998年3月號,頁58-61。
游昇勳。〈亞洲航空展-新加坡地面裝備特寫〉。《尖端科技雜誌》,第141期。1996年5月,頁42-51。
黃克東。〈新加坡的總體防衛戰略〉。《中華戰略學刊》,民國88年夏季刊。民國88年7月,頁103-118。
黃惠仁。〈法國空軍戰機飛行員的搖籃Cazaux基地〉。《尖端科技誌雜》,第221期。2003年1月,頁56-61。
楊志恆。〈新加坡國防政策之研究〉。《東南亞季刊》,第3卷第1期。1998年1月,頁47-60。
劉生武譯。〈面向21世紀的新加坡軍隊〉。《國際展望半月刊》,第491期。2004年5月,頁68-71。
劉革軍。〈新加坡構築新世紀國防戰略〉。《國際展望》,第428期。2001年10月,頁81-83。
劉復國。〈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檢討〉。《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民國88年2月,頁21-36。
盤紹風、盧秋林。〈新加坡海空防禦力量〉。《現代軍事雜誌》,第245期。北京:現代軍事雜誌社,1997年6月,頁50-51。
李光耀。《李光耀回憶錄1965-2000》。台北:世界書局,2000年9月16日。
橋安。〈新加坡吸引跨國企業及發展高科技產業之策略淺析〉。《今日經濟》,第369期。民國87年5月,頁40-43。
賴岳謙。〈台灣需要何種兵役制度?〉。《全球防衛雜誌》,第236期。2004年4月,頁10-13。
薛爾門。〈從航發中心到漢翔公司〉。《尖端科技雜誌》,第157期。1997年9月,頁14-21。
韓鋒、張結。〈美國與東南亞反恐合作的影響〉。《當代亞太》,第99期。2003年3月,頁27-30。
蘇瑞祥。〈文官制度與國家發展-台灣、大陸、新加坡政府再造策略之比較研究〉。《人力發展月刊》,第74期。民國89年3月,頁33-40。
顧長永、戴萬平。〈新加坡的族群政治-本質與發展〉。《東南亞季刊》,第3卷第3期。1998年7月,頁35-66。
94年11月23日,訪談前國防大學校長夏上將(夏上將曾任職新加坡武裝部隊)。
參、報章雜誌:
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
佘拉米(Joseph R. Cerami)、侯肯(James F. Holcomb, Jr.)。《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指南》(U.S. Army War College Guide to Strategy),高一中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9月。
自由時報
亞洲時報
聯合報
聯合早報
星洲日報
肆、電子文獻:
中華民國外交部。
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81&ctnode=276
中華民國外交部領事事務局資訊網。
http://www.boca.gov.tw/~boca3007/trav/singapore.htm
和平安全保障研究所。《1998 – 1999亞洲的安全保障》,黃朝茂、宋一之 合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8年10月。
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
http://www.idic.gov.tw/html/singapore.htm
中華民國經濟部統計處。
http://www.moea.gov.tw/
王順文,〈東協區域論壇的再檢視-安全社群?權力政治?〉財團法人國家政策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2/IA-R-092-002.htm
自由電子新聞網。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feb/1/today-int2.htm
洪鎌德,〈新加坡的種族問題與政府的族群政策〉。
http://taup.yam.org.tw/PEOPLE/961116-5.htm
林敏、王徵成、王一鳴、黃雅媚合譯。《戰略與兵力規畫(上)》(Strategy and Force Planning)。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7年4月。
省都廣播。
http://www.fm937.com.tw/937news/go.asp?id=16652
惠安集團。
http://www.wgp.com.tw/singa_005.html
新加坡旅遊局
http://www.singapore.com.tw/Nas/default_A1.asp
經濟部東南亞經貿報導月刊
http://www.moea.gov.tw/~ecobook/southasia/88/e4-b3.htm
遠景基金會論壇
http://www.future-china.org.tw/csipf/activity/act_mnu.htm
邱秋娟。《放眼世界2 – 東南亞、大洋州》。台北:錦繡,1996年9月。
柯林斯(Alan Collins)。《東南亞的安全困境》(The Security Dilemmas of Southeast Asia) ,楊紫函 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3年6月。
柯新治。《新新加坡》。台北:天下,2003年10年15日。
洪巴傑(Christopher E. Hornbarger)、耿恩(David W. Kearn, Jr)。《變遷世界中的國家戰略與能力》(National Strategies and Capabilities for a Changing World),吳福生 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1年9月。
洪鐮德。《新加坡學》。台北:揚智文化,1994年10月。
胡台生 譯。《亞洲的安全保障1994-1995》。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5年5月。
索柯斯基(Richard Sokolsky)、羅巴沙(Angel Rabasa)、鈕(C.R. Neu)合著。《東南亞在美國對中共策略中的角色》(The Role of Southeast Asia in U.S. Strategy Toward China),高一中 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6月。
國防部軍務局編。《國防要聞譯文選粹》。台北:國防部軍務局,民國85年3月。
張亞中。《兩岸統合論》。台北:生智,2000年8月。
張虎。《早期馬共歷史分析之研究》。台北:黎明文化,民國69年7月。
強森(David E. Johnson)、穆樂(Karl P. Mueller)、塔夫特(William H. Taft, V)。《作戰頻譜中的傳統脅迫:美軍在新興安全環境中的效用》(Conventional Coercion Across The Spectrum of Operations The Utility of U.S. Military Forces in the Emerging Security Environment),謝力延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4年7月。
莊素玉、楊瑪利著。《高標挑戰新加坡:新加坡如何預練二十一世紀》。台北:天下雜誌,民國84年。
荻原宜之。《世界風物誌3 東南亞Ⅱ》。台北:地球,民國67年2月28日。
許通美。《探究世界秩序》。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年6月。
郭俊麟。《新加坡的政治領袖與政治領導》。台北:生智文化,1998年8月。
陳水逢。《東南亞各國的政治社會動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管,民國66年5月。
陳岳、陳翠華編著。《李光耀:新加坡奠基人》。台北:克寧出版,民國84年。
陳欣之。《東南亞安全》。台北:生智文化,1999年10月。
陳烈甫。《李光耀治下的新加坡》,第二版。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74年2月。
陳偉華。《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2年7月。
陳鴻瑜。《東南亞國家協會之發展》。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民國86年。
陳鴻瑜。《東南亞國家的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渤海堂,民國81年。
陶(William T. Tow)。《亞太戰略關係:尋求整合安全》(Asia-Pacific Strategic Relations Seeking Convergent Security) ,高一中 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2年7月。
麥納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摩利森(Charles E. Morrison)合著。《2001亞太安全觀》(Asia Pacific Security Outlook),楊紫函、吳奇達、強勇傑、陳孝燮、李育慈、黃俊彥 合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1年3月。
鈕先鍾譯。《大戰略》,第五版。台北:黎明文化,民國76年10月。
紐先鍾譯。《戰略論-間接路線》。台北:麥田出版,1996年6月1日。
新加坡聯合早報編。《李光耀40年政論選》。台北:聯經,民國83年。
溫源興。《世界各國兵役制度概論(下)》。台北:內政部,民國81年3月。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2002年3月20日。
赫爾曼(Wilfried A. Herrmann)。《亞洲的安全挑戰》 (Asia’s Security Challenges),張天虹、翟文中、沈明室 合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9年5月。
歐陽瑞雄。《東南亞國家協會之研究》。台北:黎明文化,民國77年7月。
戴至中譯。《心耘》。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台灣分公司,2004年2月。
聯合早報。《新加坡年鑑1999》。新加坡:新加坡新聞及藝術部,1998年12月。
聯合早報。《新加坡年鑑2000》。新加坡:新加坡新聞及藝術部,1999年12月。
聯合早報。《新加坡年鑑2001》。新加坡:新加坡新聞及藝術部,2000年12月。
聯合早報。《新加坡年鑑2003》。新加坡:新加坡新聞及藝術部,2002年12月。
薩德賽(D. R. SarDesai)。《東南亞史(下)》(Southeast Asia: Past and Present),蔡百詮譯。台北:麥田,民國90年。
龐芙瑞(Carolyn W. Pumphrey)。《中共在亞洲掘起之安全意涵》(The Rise of China in Asia: Security Implications),郭家琪、余佳玲、方淑惠、林宜瑄 合譯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2年5月。
顧長永。《台灣與東南亞的政治經濟關係》。台北:風雲論壇,民國89年7月。
顧長永。《東南亞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民國84年9月。
二、英文專書:
Angel Rabusa, “The Changing Political-Military Environment: Southeast Asia,” in Zalmay Khalizad et al.,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 Toward a New U.S. Strategy and Force. PostureSanta Monica, Calif.: RAND, 2000.
Snyder, Glenn H., Deterrence and Defense.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1.
Jane’s International Defense Review, September 1997.
Waltz, Kenneth 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New York: McGraw-Hill, Inc, 1979.
Morgenthau, Hans J., Political Among Nation –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4th ed.New York: Alfred Knoph Inc.,1967.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The Military Balance 2001-2002.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ctober 2001.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trategic Studies”, The Military Balance 2003/2004.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ctober 2003.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trategic Studies”, The Military Balance 1998/1999.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ctober 1998.
Tim Huxley, Defending the Lion City –The Armed Forces of Singapore .Australia: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2000.
Tim Huxley, Insecurity in the ASEAN Region.London: 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 For Defence Studies, 1993.
貳、期刊論文:
方舟。〈東南亞海域海盜案之探討〉。《中華海員月刊》,第568期。民國90年2月,頁25-26。
王高成。〈東協與亞太區域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11期。民國84年11月,頁60-67。
吳彥華、祝家華、胡興榮。〈馬來人課題掀新馬風雲〉。《亞洲週刊》,第15卷第7期。香港:2001年2月12日-18日,頁36-37。
吳彥華。〈專訪新加坡戰略專家柯宗元-強權幻滅獨立建軍〉。《亞洲週刊》,第37期。2000年9月17日,頁。
吳傳國。〈析論國家利益〉。《國防雜誌》,第9卷第4期。民國82年10月,頁12-19。
吳傳國。〈軍事安全之探討〉。《國防雜誌》,第十六卷第七期。民國90年1月,頁25-41。
吳傳國。〈新加坡國防安全戰略作為之探討〉。《中華戰略學刊》,民國90年秋季刊。民國90年10月,頁103-124。
吳傳國。〈論新加坡之全面防衛〉。《國防雜誌》,第17卷第4期。民國90年10月,頁99-113。
吳鍇。〈發展中的新加坡海軍〉。《兵器知識》,第200期。2004年6月,頁28-29。
吳鯤。〈兵役制度之研究〉。《國防雜誌》,第7卷第4期。民國80年10月,頁56-63。
宋玉寧。〈新加坡Paya Lebar空軍基地參訪〉。《尖端科技雜誌》,第164期。1998年4月,頁24-27。
李文夆。〈後冷戰時期新加坡綜合安全觀〉。私立南華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李國雄。〈東協安全機制的演變與區域秩序〉。《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9期。民國84年9月,頁21-40。
李國雄。〈東協的區域組織發展與挑戰〉。《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4期。民國84年4月,頁12-27。
沈明室 譯。〈星馬衝突的可能性分析〉。《國防譯粹月刊》,第22卷第5期。民國84年5月,頁29-39。
居安。〈東亞小霸王-新加坡的國防體系〉。《全球防衛雜誌》,第1期。1984年8月1日,頁40-47。
林欣吾。〈韓國與新加坡「知識經濟」的發展近況〉。《亞太經濟合作評論》,第6期。民國89年12月,頁124-132。
林若雩。〈軍備轉移與外交政策:新加坡個案研究〉。《國際關係學報》,第11期。民國85年11月,頁221-241。
林若雩。〈國家與媒體:新加坡的新聞自由〉。《東南亞季刊》,第1卷第3期。民國85年7月,頁85-101。
林碧炤。〈論集體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3卷第8期。民國83年8月,頁1-23。
林歡顏。〈族群新對話化解舊心結〉。《亞洲週刊》,第15卷第13期。香港:2001年3月26日-4月1日,頁26-27。
金榮勇。〈1990年代日本的亞太政策〉。《問題與研究》,第32卷第6期。民國82年6月,頁30-39。
門洪華譯。《探究世界秩序:一位務實的理想主義者的觀點》。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年6月。轉引自,秦昱華。〈新加坡的外交戰略〉。《國防雜誌》,第十八卷第三期。民國91年9月,頁21-46。
姚朝森。〈現代化、意識形態與國家安全:新加坡「亞洲價值論」的分析〉。《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第3期。民國86年12月,頁18-20。
施建中譯。〈軍事戰略新解〉。《國防雜誌》,第5卷第7期。民國79年1月,頁24-29。
洪陸訓、張元祥。〈中華民國政黨輪替後的文武關係與民主鞏固〉。《東亞季刊》,第34卷第1期。民國92年1月,頁1-27。
洪陸訓。〈民主政體的文人統治-軍人服從義務與軍隊政治教育的詮釋〉。《復興崗學報》,第68期。民國88年12月,頁1-19。
洪鐮德。〈新加坡的種族政策和國家認同〉。《中國論壇》,第30卷第12期。民國79年9月25日,頁62-64。
孫承。〈東南亞反恐與地區形式〉。《國際問題研究》,第2期。2003年11月1日-12月31日,頁33-37。
祝家華。〈族群械鬥變政治籌碼〉。《亞洲週刊》,第15卷第12期。香港:2001年3月19日-25日,頁28-29。
秦宗春。〈韓國與新加坡科技發展策略之比較〉。《經濟情勢暨評論》,第3卷第3期。民國86年11月,頁119-132。
秦昱華。〈新加坡的外交戰略〉。《國防雜誌》,第18卷第3期。民國91年9月,頁21-4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研究所
93922013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2201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登科<br>馮世寬<br>劉復國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鐘廣華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JONG,GOANG-HWAen_US
dc.creator (作者) 鐘廣華zh_TW
dc.creator (作者) JONG,GOANG-HWAen_US
dc.date (日期) 200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4-Sep-2009 10:09:16 (UTC+8)-
dc.date.available 14-Sep-2009 10:09:1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4-Sep-2009 10:09:1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392201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41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外交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92201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一、新加坡共和國地理位置處於馬六甲海峽的東南端,扼歐、亞、澳三洲海陸交通之要衝控太平洋與印度洋通道。從建國到後冷戰期間,這個國家在與各個國家的互動及國內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等各方面的表現,都讓世人印象深刻。
     二、對新加坡言,族群和諧、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則是整個國家生存與政治發展的三大主軸,彼此之間有著緊密相連的重要關係,是內部安全環境關鍵因素。新加坡外部安全環境著重在周邊鄰國馬來西亞與印尼,正在崛起的中國,及國際社會超級強權美國。
     三、新加坡建立防衛武力並沒有針對性的假想敵國,而是屬於一種安全上自我防衛所準備嚇阻敵人的籌碼,他無意使用武力爭取安全,但並不表示不具備執行預防攻擊的能力。
     四、軍事戰略必須支持國家戰略,並符合國家政策。所謂國家政策者,係國家階層為追求國家目標及利益,其政府所採取的廣泛行動方案或指導說明。當然,國家政策也會受到軍事戰略限制因素的影響。從軍事的角度觀察新加坡在軍事戰略目的、方法、手段方面所做的規劃與安排。
     五、東南亞目前仍然存在著諸如種族與宗教矛盾、領土爭端、海洋資源的爭奪與海上航行自由受到海盜掠奪的威脅等因素牽制,處於危機與衝突都可能發生的階段。新加坡提出「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目標,意味著新加坡有責任以維和或人道主義救援等非戰爭手段,參與周邊地區安全事務。
     六、從國防支出的數據觀察,新加坡所受金融風暴影響較小。從檢驗國防的自主空間來看,新加坡在軍事現代化的計畫與執行中,仍保有適當的彈性,政策也具有自立自主的能力,同時在軍事武力方面確實朝向持續成長之方向邁進。
     七、新加坡所面對的軍事戰略挑戰,觀察該國的軍事戰略佈署則包括:(一)宣示決心。(二)展現能力。(三)軍事合作。 (四)國防科技。
     八、新加坡軍事戰略在國際環境與東南亞區域發展上,以東南亞之區域發展為主軸,持續建立其與周邊國家的軍事合作,擴大與區域內國家的雙邊或多邊軍事關係以創造更多的共同利益,這對於該國整體的國家利益有正面向的幫助。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6
     第三節 文獻探討 ……………………………………………………7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安排………………………………………14
     第二章 新加坡的安全環境與國家安全戰略…………………………17
     第一節 新加坡獨立建國過程………………………………………19
     第二節 新加坡內部安全環境………………………………………24
     第三節 新加坡外部安全環境………………………………………34
     第四節 新加坡國家安全戰略………………………………………47
     第三章 新加坡國防政策………………………………………………55
     第一節 後冷戰時期亞太地區戰略環境……………………………56
     第二節 新加坡國防安全戰略………………………………………67
     第三節 新加坡國防體制……………………………………………76
     第四章 新加坡軍事戰略規劃…………………………………………85
     第一節 新加坡軍事戰略目標………………………………………87
     第二節 新加坡可能面臨的作戰型態………………………………95
     第三節 新加坡軍事戰略構想的作為 ……………………………100
     第四節 新加坡武裝部隊的建構 …………………………………109
     第五章 新加坡軍事戰略實踐 ………………………………………117
     第一節 新加坡的國防實踐能力……………………………………119
     第二節 新加坡對外的軍事合作……………………………………126
     第三節 新加坡國防科技發展………………………………………131
     第六章 結論 …………………………………………………………139
     參考書目 ……………………………………………………………147
     
     表圖目錄
     
     表4 1: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領土糾紛 …………………………………88
     表5 1:東南亞部份重要國家國防經費在金融危機前後情況比較表125
     表5 2:1990~2000年新加坡主要選定之國防裝備表 ………………134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2201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軍事戰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防安全zh_TW
dc.title (題名) 新加坡軍事戰略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彥民。《大國的命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炳倫。《政治文化研究導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艾貝格倫(James C. Abegglen)。《傲視大亞洲》(Sea Change),林志鴻譯。台北:書華出版,1995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艾林斯(Richard J. Ellings)、佛瑞柏格(Aaro Friedberg)。《2001 – 02戰略亞洲:權力與目的》(Strategic Asia 2001-02 Power and Purpose),余忠勇、吳福生、李育慈、黃俊彥 合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1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元黎(Yuan-Li Wu)、威爾森(Dick Wilson)、霍金斯(David Hawkins)。《新馬國防問題專輯:新加坡的戰略函意;新加坡的未來地位;新馬的防衛策略》(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Singapore; The Future Role of Singapore; The Defence of Malaysia and Singapore),王漢興、潘鼎 合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6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昆鴻譯。《超管理國家:新加坡》。台北:東初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俊才。《東南亞史》。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6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鎮照。《東協國家之政經發展》。台北:五南圖書,民國85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子繼、李顯立譯。《新加坡發展政策與趨勢(上)》。台北:行政院經建會經濟研究處,民國7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國際組。〈後冷戰時期亞太地區權力關係之變化-學術座談會紀要〉。《問題與研究》,第31卷第7期。民國81年7月,頁1-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玉瑛。〈新加坡前途與印尼掛鉤?〉。《亞洲週刊》,第13卷第5期。1999年1月25日-1月31日,頁40-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延廷。〈軍事武力於國際環境中的國家利益角色〉。《空軍學術月刊》,第456期。民國83年11月,頁43-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異美。〈日本與聯合國安全保障體制〉。《問題與研究》,第32卷第9期。民國82年9月,頁26-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畢英賢。〈俄羅斯的亞太政策及可能扮演的角色〉。《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12期。民國84年12月,頁24-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俊麟。〈新加坡政府的領導觀念與策略-政治領導的分析〉。《國家發展學刊》,第4期。民國87年2月,頁49-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文賢。〈政府在政治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比較〉。《東南亞季刊》,第2卷第3期。1997年7月,頁36-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金池。〈淺述新加坡軍中訓練與管理措施之探討〉。《役政特刊》,第7期。民國86年3月,頁63-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鴻瑜。〈1988新加坡國會選舉〉。《問題與研究》,第28卷第1期。民國77年10月,頁1-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鴻瑜。〈後冷戰時期東南亞之區域安全〉。《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1期。1999年1月,頁16-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光耀。《李光耀回憶錄1923-1965》。台北:世界書局,1998年9月1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鴻瑜。〈新加坡的外交政策〉。《問題與研究》,第28卷第10期。民國78年7月,頁36-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鴻瑜。〈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分合恩怨〉。《歷史月刊》,1998年3月號,頁58-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游昇勳。〈亞洲航空展-新加坡地面裝備特寫〉。《尖端科技雜誌》,第141期。1996年5月,頁42-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克東。〈新加坡的總體防衛戰略〉。《中華戰略學刊》,民國88年夏季刊。民國88年7月,頁103-1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惠仁。〈法國空軍戰機飛行員的搖籃Cazaux基地〉。《尖端科技誌雜》,第221期。2003年1月,頁56-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志恆。〈新加坡國防政策之研究〉。《東南亞季刊》,第3卷第1期。1998年1月,頁47-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生武譯。〈面向21世紀的新加坡軍隊〉。《國際展望半月刊》,第491期。2004年5月,頁68-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革軍。〈新加坡構築新世紀國防戰略〉。《國際展望》,第428期。2001年10月,頁81-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復國。〈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檢討〉。《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民國88年2月,頁21-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盤紹風、盧秋林。〈新加坡海空防禦力量〉。《現代軍事雜誌》,第245期。北京:現代軍事雜誌社,1997年6月,頁50-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光耀。《李光耀回憶錄1965-2000》。台北:世界書局,2000年9月1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橋安。〈新加坡吸引跨國企業及發展高科技產業之策略淺析〉。《今日經濟》,第369期。民國87年5月,頁40-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岳謙。〈台灣需要何種兵役制度?〉。《全球防衛雜誌》,第236期。2004年4月,頁10-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爾門。〈從航發中心到漢翔公司〉。《尖端科技雜誌》,第157期。1997年9月,頁14-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鋒、張結。〈美國與東南亞反恐合作的影響〉。《當代亞太》,第99期。2003年3月,頁27-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瑞祥。〈文官制度與國家發展-台灣、大陸、新加坡政府再造策略之比較研究〉。《人力發展月刊》,第74期。民國89年3月,頁33-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長永、戴萬平。〈新加坡的族群政治-本質與發展〉。《東南亞季刊》,第3卷第3期。1998年7月,頁35-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4年11月23日,訪談前國防大學校長夏上將(夏上將曾任職新加坡武裝部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報章雜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央日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佘拉米(Joseph R. Cerami)、侯肯(James F. Holcomb, Jr.)。《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指南》(U.S. Army War College Guide to Strategy),高一中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亞洲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早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星洲日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肆、電子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外交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81&ctnode=2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外交部領事事務局資訊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boca.gov.tw/~boca3007/trav/singapore.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和平安全保障研究所。《1998 – 1999亞洲的安全保障》,黃朝茂、宋一之 合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8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idic.gov.tw/html/singapore.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經濟部統計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moea.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順文,〈東協區域論壇的再檢視-安全社群?權力政治?〉財團法人國家政策基金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2/IA-R-092-00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電子新聞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feb/1/today-int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鎌德,〈新加坡的種族問題與政府的族群政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taup.yam.org.tw/PEOPLE/961116-5.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敏、王徵成、王一鳴、黃雅媚合譯。《戰略與兵力規畫(上)》(Strategy and Force Planning)。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省都廣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fm937.com.tw/937news/go.asp?id=166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惠安集團。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wgp.com.tw/singa_005.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加坡旅遊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singapore.com.tw/Nas/default_A1.as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經濟部東南亞經貿報導月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moea.gov.tw/~ecobook/southasia/88/e4-b3.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遠景基金會論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future-china.org.tw/csipf/activity/act_mnu.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秋娟。《放眼世界2 – 東南亞、大洋州》。台北:錦繡,1996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柯林斯(Alan Collins)。《東南亞的安全困境》(The Security Dilemmas of Southeast Asia) ,楊紫函 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柯新治。《新新加坡》。台北:天下,2003年10年1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巴傑(Christopher E. Hornbarger)、耿恩(David W. Kearn, Jr)。《變遷世界中的國家戰略與能力》(National Strategies and Capabilities for a Changing World),吳福生 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鐮德。《新加坡學》。台北:揚智文化,1994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台生 譯。《亞洲的安全保障1994-1995》。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5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索柯斯基(Richard Sokolsky)、羅巴沙(Angel Rabasa)、鈕(C.R. Neu)合著。《東南亞在美國對中共策略中的角色》(The Role of Southeast Asia in U.S. Strategy Toward China),高一中 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軍務局編。《國防要聞譯文選粹》。台北:國防部軍務局,民國8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亞中。《兩岸統合論》。台北:生智,2000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虎。《早期馬共歷史分析之研究》。台北:黎明文化,民國69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強森(David E. Johnson)、穆樂(Karl P. Mueller)、塔夫特(William H. Taft, V)。《作戰頻譜中的傳統脅迫:美軍在新興安全環境中的效用》(Conventional Coercion Across The Spectrum of Operations The Utility of U.S. Military Forces in the Emerging Security Environment),謝力延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素玉、楊瑪利著。《高標挑戰新加坡:新加坡如何預練二十一世紀》。台北:天下雜誌,民國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荻原宜之。《世界風物誌3 東南亞Ⅱ》。台北:地球,民國67年2月2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通美。《探究世界秩序》。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俊麟。《新加坡的政治領袖與政治領導》。台北:生智文化,1998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水逢。《東南亞各國的政治社會動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管,民國66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岳、陳翠華編著。《李光耀:新加坡奠基人》。台北:克寧出版,民國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欣之。《東南亞安全》。台北:生智文化,1999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烈甫。《李光耀治下的新加坡》,第二版。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74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偉華。《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鴻瑜。《東南亞國家協會之發展》。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民國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鴻瑜。《東南亞國家的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渤海堂,民國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陶(William T. Tow)。《亞太戰略關係:尋求整合安全》(Asia-Pacific Strategic Relations Seeking Convergent Security) ,高一中 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麥納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摩利森(Charles E. Morrison)合著。《2001亞太安全觀》(Asia Pacific Security Outlook),楊紫函、吳奇達、強勇傑、陳孝燮、李育慈、黃俊彥 合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1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鈕先鍾譯。《大戰略》,第五版。台北:黎明文化,民國76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紐先鍾譯。《戰略論-間接路線》。台北:麥田出版,1996年6月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加坡聯合早報編。《李光耀40年政論選》。台北:聯經,民國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溫源興。《世界各國兵役制度概論(下)》。台北:內政部,民國81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2002年3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赫爾曼(Wilfried A. Herrmann)。《亞洲的安全挑戰》 (Asia’s Security Challenges),張天虹、翟文中、沈明室 合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陽瑞雄。《東南亞國家協會之研究》。台北:黎明文化,民國77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至中譯。《心耘》。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台灣分公司,2004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早報。《新加坡年鑑1999》。新加坡:新加坡新聞及藝術部,1998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早報。《新加坡年鑑2000》。新加坡:新加坡新聞及藝術部,199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早報。《新加坡年鑑2001》。新加坡:新加坡新聞及藝術部,200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早報。《新加坡年鑑2003》。新加坡:新加坡新聞及藝術部,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薩德賽(D. R. SarDesai)。《東南亞史(下)》(Southeast Asia: Past and Present),蔡百詮譯。台北:麥田,民國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龐芙瑞(Carolyn W. Pumphrey)。《中共在亞洲掘起之安全意涵》(The Rise of China in Asia: Security Implications),郭家琪、余佳玲、方淑惠、林宜瑄 合譯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長永。《台灣與東南亞的政治經濟關係》。台北:風雲論壇,民國89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長永。《東南亞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民國84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英文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ngel Rabusa, “The Changing Political-Military Environment: Southeast Asia,” in Zalmay Khalizad et al.,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 Toward a New U.S. Strategy and Force. PostureSanta Monica, Calif.: RAND, 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nyder, Glenn H., Deterrence and Defense.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ane’s International Defense Review, September 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altz, Kenneth 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New York: McGraw-Hill, Inc, 19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orgenthau, Hans J., Political Among Nation –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4th ed.New York: Alfred Knoph Inc.,19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The Military Balance 2001-2002.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ctober 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trategic Studies”, The Military Balance 2003/2004.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ctober 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trategic Studies”, The Military Balance 1998/1999.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ctober 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im Huxley, Defending the Lion City –The Armed Forces of Singapore .Australia: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im Huxley, Insecurity in the ASEAN Region.London: 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 For Defence Studies, 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貳、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舟。〈東南亞海域海盜案之探討〉。《中華海員月刊》,第568期。民國90年2月,頁25-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高成。〈東協與亞太區域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11期。民國84年11月,頁60-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彥華、祝家華、胡興榮。〈馬來人課題掀新馬風雲〉。《亞洲週刊》,第15卷第7期。香港:2001年2月12日-18日,頁36-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彥華。〈專訪新加坡戰略專家柯宗元-強權幻滅獨立建軍〉。《亞洲週刊》,第37期。2000年9月17日,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傳國。〈析論國家利益〉。《國防雜誌》,第9卷第4期。民國82年10月,頁12-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傳國。〈軍事安全之探討〉。《國防雜誌》,第十六卷第七期。民國90年1月,頁25-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傳國。〈新加坡國防安全戰略作為之探討〉。《中華戰略學刊》,民國90年秋季刊。民國90年10月,頁103-1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傳國。〈論新加坡之全面防衛〉。《國防雜誌》,第17卷第4期。民國90年10月,頁99-1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鍇。〈發展中的新加坡海軍〉。《兵器知識》,第200期。2004年6月,頁28-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鯤。〈兵役制度之研究〉。《國防雜誌》,第7卷第4期。民國80年10月,頁56-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玉寧。〈新加坡Paya Lebar空軍基地參訪〉。《尖端科技雜誌》,第164期。1998年4月,頁24-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文夆。〈後冷戰時期新加坡綜合安全觀〉。私立南華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國雄。〈東協安全機制的演變與區域秩序〉。《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9期。民國84年9月,頁21-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國雄。〈東協的區域組織發展與挑戰〉。《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4期。民國84年4月,頁12-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明室 譯。〈星馬衝突的可能性分析〉。《國防譯粹月刊》,第22卷第5期。民國84年5月,頁29-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居安。〈東亞小霸王-新加坡的國防體系〉。《全球防衛雜誌》,第1期。1984年8月1日,頁40-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欣吾。〈韓國與新加坡「知識經濟」的發展近況〉。《亞太經濟合作評論》,第6期。民國89年12月,頁124-1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若雩。〈軍備轉移與外交政策:新加坡個案研究〉。《國際關係學報》,第11期。民國85年11月,頁221-2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若雩。〈國家與媒體:新加坡的新聞自由〉。《東南亞季刊》,第1卷第3期。民國85年7月,頁85-1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碧炤。〈論集體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3卷第8期。民國83年8月,頁1-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歡顏。〈族群新對話化解舊心結〉。《亞洲週刊》,第15卷第13期。香港:2001年3月26日-4月1日,頁26-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榮勇。〈1990年代日本的亞太政策〉。《問題與研究》,第32卷第6期。民國82年6月,頁30-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門洪華譯。《探究世界秩序:一位務實的理想主義者的觀點》。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年6月。轉引自,秦昱華。〈新加坡的外交戰略〉。《國防雜誌》,第十八卷第三期。民國91年9月,頁21-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朝森。〈現代化、意識形態與國家安全:新加坡「亞洲價值論」的分析〉。《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第3期。民國86年12月,頁18-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建中譯。〈軍事戰略新解〉。《國防雜誌》,第5卷第7期。民國79年1月,頁24-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陸訓、張元祥。〈中華民國政黨輪替後的文武關係與民主鞏固〉。《東亞季刊》,第34卷第1期。民國92年1月,頁1-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陸訓。〈民主政體的文人統治-軍人服從義務與軍隊政治教育的詮釋〉。《復興崗學報》,第68期。民國88年12月,頁1-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鐮德。〈新加坡的種族政策和國家認同〉。《中國論壇》,第30卷第12期。民國79年9月25日,頁62-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承。〈東南亞反恐與地區形式〉。《國際問題研究》,第2期。2003年11月1日-12月31日,頁33-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祝家華。〈族群械鬥變政治籌碼〉。《亞洲週刊》,第15卷第12期。香港:2001年3月19日-25日,頁28-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宗春。〈韓國與新加坡科技發展策略之比較〉。《經濟情勢暨評論》,第3卷第3期。民國86年11月,頁119-1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昱華。〈新加坡的外交戰略〉。《國防雜誌》,第18卷第3期。民國91年9月,頁21-46。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