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重重帷幕後的總書記:鄧小平與「文革」前的中共政治,1956-1966
Party General Secretary behind the curtains:Deng Xiaoping and the Chinese Politics before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1956-1966
作者 鍾延麟
Chung, Yen lin
貢獻者 陳永發<br>Yun-fa Chen
鍾延麟
Chung, Yen lin
關鍵詞 鄧小平
中央總書記
整風「反右派」
反教條主義
大躍進
黨對黨外交
毛澤東
中央書記處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14-Sep-2009 10:35:48 (UTC+8)
摘要 有關鄧小平在「文革」前十年中共中央總書記任內的政治角色與作為,在中國大陸向來是採取「揚長避短」的作法,亦即著重於鄧小平在此期間作為正確、行止務實的一面,而對於其所涉及的錯誤以及表現激進之處,則是模糊處理、加以隱諱。在西方學界,雖可對之據實以陳,然也僅止於簡單概述,而無細密的刻劃與深入的剖析。本論文在實證的基礎上,對於鄧小平此一時期的相關政治經歷,作一較平衡與深度的分析。在毛澤東的支持下,鄧小平出任之中央總書記一職,在中共黨組織與運作中扮演位高權重的樞紐角色。鄧小平藉此要職,在中共若干極富爭議、影響甚巨的政治運動與政策:將數十萬人錯誤地打為反黨份子且殘酷以待的「反右派」鬥爭;引發軍方人事整肅並遲滯軍隊建設發展的軍隊「反教條主義」;導致數以千萬計的農民缺糧致死、陳屍溝壑的「大躍進」運動;造成中國周邊關係長時緊繃、區域情勢緊張惡化的中蘇對立與革命輸出。皆全程參與、擔負要角、戮力奉行。對於相關運動與政策所鑄成的過失,鄧小平自負有不可規避的責任。此一研究成果,也進一步地對「文革」前中共政治的研究,以及鄧小平在毛後時期之政治作為的認識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一、檔案
廣東省檔案館,全宗號212,目錄號4,案卷號1。
廣東省檔案館,全宗號214,目錄號1,案卷號395。
廣東省檔案館,全宗號216,目錄號1,案卷號122。
廣東省檔案館,全宗號216,目錄號1,案卷號157。
廣東省檔案館,全宗號219,目錄號1,案卷號27。
廣東省檔案館,全宗號219,目錄號2,案卷號144。
廣東省檔案館,全宗號219,目錄號2,案卷號204。
廣東省檔案館,全宗號221,目錄號4,案卷號8。
廣東省檔案館,全宗號227,目錄號4,案卷號1。
Hoover Institution Archives, Stanford, California, 92034-21.06
李銳,李銳談毛澤東,香港:時代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李輝,「與張光年談周揚」,學術中國網:<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4029>
李輝,「與李之璉談周揚」,學術中國網:<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4031>
李輝,「與溫濟澤談周揚」,學術中國網:<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4277>
汪東興,汪東興回憶—毛澤東與林彪反革命集團的鬥爭,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9年。
周林,「貴州『四清運動』的幾個問題」,政協貴陽市委員會網站:
<http://www.gyszx.gov.cn/wenshi/showDetail.asp?id=1795>
金冶主編,回憶譚震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姚錦,姚依林百夕談,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8年。
胡喬木,胡喬木回憶毛澤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Hoover Institution Archives, Stanford, California, 2006C14-9.13
《胡喬木傳》編寫組編,胡喬木談中共黨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胡績偉,胡績偉自述,香港:卓越文化出版社,2006年。
師哲口述,師秋朗筆錄,我的一生—師哲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徐景賢,十年一夢—前上海市委書記徐景賢文革回憶錄,香港:時代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徐慶全,「粟裕冤案平反的曲折歷程——訪粟裕夫人楚青」,炎黃春秋,2004年第2期,頁1-7。
耿飆,耿飆回憶錄(1949-1992),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年。
馬利列(R. Malile)著,王洪起譯,我眼中的中國政要,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
張震,張震回憶錄,下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
梁靈光,梁靈光回憶錄,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6年。
陳人康策劃、口述,金汕、陳義風著,一生緊隨毛澤東—回憶我的父親開國上將陳士榘,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Virtual Archive”
陳丕顯,陳丕顯回憶錄—在「一月風暴」的中心,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5年。
陳平、伊恩沃德(Ian Ward)、諾瑪米拉佛洛爾(Norma Miraflor)合著,方山、黃國芬等譯,我方的歷史(My Side of History),新加坡:Media Masters Pte Ltd,2004年。
陳伯達,陳伯達遺稿—獄中自述及其他,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
陳曉農編纂,陳伯達最後口述回憶,香港:陽光環球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5
年。
曾自,「向毛澤東進言『包產到戶』—記我的父親田家英」,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4年第3期,頁61-62。
童小鵬,風雨四十年,第二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曾志,一個革命的倖存者:曾志回憶實錄,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
黃文歡,越中友好與黎筍的背叛,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黃克誠,黃克誠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二、其他原始文獻
黃崢執筆,王光美訪談錄,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
楊尚昆,追憶領袖戰友同志,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
楊尚昆等著,我所知道的胡喬木,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7年。
楊得志,楊得志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
趙家梁、張曉霽,半截墓碑下的往事—高崗在北京,香港:大風出版社,2008
年。
廖漢生,廖漢生回憶錄,續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
滿妹,思念依然無盡—回憶父親胡耀邦,香港:卓越文化出版社,2006年。
劉振德,我為少奇當秘書,增訂本,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
劉華清,劉華清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
人民出版社資料室編,中國赫魯曉夫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言論集,北京:1967
鄧力群,我為少奇同志說些話,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8年。
黎之,「回憶與思考—整風、鳴放、反右」,新文學史料,1995年第1期,頁92-107。
蕭克,蕭克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
蕭勁光,蕭勁光回憶錄,續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
錢其琛,外交十記,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修訂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薄一波,領袖、元帥、戰友,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
薛暮橋,薛暮橋回憶錄,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鞠開,「二十六年蒙冤去 三十六年慰忠魂——回憶逆境中的粟裕」,縱橫,2003年第8期,頁11-13。
鞠開,在跟隨粟裕的日子裏,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年。
年。
聶力,山高水長—回憶父親聶榮臻,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年。
羅東進,我的父親羅榮桓,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3年。
羅點點,點點記憶—紅色家族檔案,香港:天地圖書出版社,1999年。
龔育之,龔育之回憶:「閻王殿」舊事,南昌:江西出版集團、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六、中文專著
丁抒,陽謀:反右派運動始末,修訂本,香港:開放雜誌社,2006年。
山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山東省志(大事紀),中冊,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百年小平,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傳,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劉少奇傳,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中國科學院革命歷史研究所、近代革命史研究所編印,鄧小平反革命修正主義言論匯編,1967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陳雲傳,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逄先知、金冲及主編,毛澤東傳(1949-1976),上、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傳略,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研究述評,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研究組編,鄧小平畫傳,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科研部編,鄧小平再造中華輝煌,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7年。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鄧小平的歷史足跡,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
中共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大躍進」運動(湖北卷),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
少華、游胡,林彪的這一生,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中國科學院革命歷史研究所、近代革命研究所編印,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言論匯編,北京:1967年4月。
文輝抗、葉健君主編,新中國第一代:省(市、區)委書記、省(市、區)長卷,上冊,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王昊、王紀一,開國上將葉飛,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
王泰平,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1970-1978),第三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
王爾敏,史學方法,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尼古拉斯.塔林(Nicholas Tarling)主編,賀聖達等譯,劍橋東南亞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第二冊,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全國鄧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討會組織委員會編,鄧小平百週年紀念—全國鄧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討會論文集,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
朱正,兩家爭鳴:反右派鬥爭,台北:允晨文化,2001年。
余世誠,鄧小平與毛澤東,北京:中共中央黨史出版社,1995年。
呂書正,解讀鄧小平,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
宋連生,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始末,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中國科學院運動辦公室印,不肯改悔的走資派鄧小平言論摘錄,1976年3月。
李丹慧主編,國際冷戰史研究,第一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李丹慧編,中國與印度支那戰爭,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
李丹慧編,北京與莫斯科:從聯盟走向對抗,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年。
李向東、王增如,丁陳反黨集團冤案始末,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
李健,鄧小平三進三出中南海,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1993年。
李穎、程美東主編,與鄧小平一起親歷歷史,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
李羅力編,偉大生命的歷程—鄧小平全記錄,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年。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增訂版,台北:三民書局,1989年。
沈志華,思考與選擇—從知識分子會議到反右派運動(1956-1957),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8年。
北京大學文化革命委員會資料組編印,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鄧小平反動言論,1967年。
阮銘,中共人物論,紐澤西:八方文化企業公司,1993年。
房維中、金冲及主編,李富春傳,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
林蘊暉,烏托邦運動—從大躍進到大饑荒(1958-1961),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8年。
武市紅、高屹主編,鄧小平與共和國重大歷史事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年。
邵維正主編,鄧小平百年百事,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施昌旺,王稼祥傳,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六十年大事記,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8年。
徐則浩,王稼祥傳,第2版,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
高文謙,晚年周恩來,香港:明鏡出版社,2003年。
首都紅代會中國人民大學三紅揪鄧兵團,鄧小平反革命修正主義言論文章匯編,第1集,1967年。
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
高華,在歷史的風陵渡口,香港:時代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張素華,變局—七千人大會始末,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年。
張素華主編,毛澤東與中共黨史重大事件,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
張湛彬、劉杰輝、張國華編,大躍進和三年困難時期的中國,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1年。
張黎群、張定、嚴如平、唐非、李公天主編,唐非撰,胡耀邦傳,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年。
郭明主編,中越關係演變四十年,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郭德宏、林小波,四清運動實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陳向明,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陳徒手,人有病天之否:1949後中國文壇紀實,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首都紅代會中國人民大學三紅揪鄧兵團,鄧小平反革命修正主義言論文章匯編,第2集,1967年。
陳野萍、韓勁草,安子文傳略,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陳鴻瑜,東南亞各國的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渤海堂文化公司,1992年。
《彭真傳》編寫組、田酉如,彭真傳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舒雲,林彪事件完整調查,上冊,香港:明鏡出版社,2006年。
單少傑,毛澤東執政春秋,香港:明鏡出版社,2001年。
賀金瑞、孫晶,走近鄧小平,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
黃瑤、李志經、楊國慶,羅帥最後十五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楊天石主編,《百年潮》雜誌社編,鄧小平寫真,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
楊奎松,走向破裂—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999年。
當代口述史叢書編委會,當代四川要事實錄,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
新華通訊社編,內部參考,1956-1957年。
《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編輯部編輯,彭德懷傳,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3年。
《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編輯部編輯,羅榮桓傳,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年。
當代廣東研究會編,嶺南紀事,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
董保存,譚震林外傳,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
熊華源、廖心文,開國總理周恩來,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年。
趙慶東、劉文耀、吳啟權主編,鄧小平與四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閻潤魚,共和國歷史上的鄧小平,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劉金田,水乳交融—人民中的鄧小平,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
劉金田、張愛茹,鄧小平與中共黨史重大事件,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
年。
三、年譜、日記
劉金田、張愛茹,鄧小平,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3年。
劉源,劉少奇與新中國,香港:大風出版社,2005年。
劉漢、黃瑤等著,羅榮桓元帥,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
潘敬國主編,共和國外交風雲中的鄧小平,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
年。
滕敘兖,風雨彭門:彭德懷家風、家事,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
鄭義,鄧小平傳,香港:明報出版社,1997年。
《鄧小平思想研究》叢書編審委員會,鄧小平思想研究,第二卷,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3年。
《鄧子恢傳》編輯委員會編,鄧子恢傳,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蕭冬連,共和國年輪‧1961,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
蕭冬連等著,求索中國—『文革』前十年史,北京:紅旗出版社,1999年。
閻潤魚,共和國歷史上的鄧小平,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戴煌,胡耀邦與平反冤假錯案,修訂版,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4年。
鍾文、鹿海嘯編著,百年小平,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
鍾文編,鄧小平外交風采實錄,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鍾灝編著,鄧小平的理論與實踐縱覽(1938-1965年),北京: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
韓文甫,鄧小平傳(革命篇),香港:東西文化事業公司,1994年。
韓素音,周恩來與他的世紀(1898-1998),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
叢進,曲折發展的歲月,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譚放、趙無眠選輯,文革大字報精選,香港:明鏡出版社,1996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劉少奇年譜,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蘇台仁主編,鄧小平生平全紀錄,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
顧長永,東南亞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
七、中文論文
王家瑞,「鄧小平與政黨外交—紀念鄧小平誕辰100週年」,當代世界,2004年第8期,頁4-7。
王惠寧、謝世誠,「鄧小平與中蘇論戰」,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總第6期),頁18-22。
王穎,「1958年中南海懷仁堂批判劉伯承時有人鼓掌」,文史博覽,2005年第11期,頁4-9。
王謙,「鄧小平七會赫魯曉夫」,文史春秋,2005年第2期,頁4-8。
北海閑人,「追訴毛澤東謊言構陷罪—反右鬥爭五十周年思辨」,爭鳴,2007年第4期(總第354期),2007年4月,頁31-36。
白曉芬、劉愛華,「論中國黨際關係的發展與趨勢」,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6期,2004年11月,頁79-83。
朱楹,「粟裕大將蒙冤始末」,文史精華,2000年第12期(總第127期),頁4-10。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陳雲年譜(1905-1995),中、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
江鯤池,「曾希聖軼事」,江淮文史,1994年第4期(總第10期),頁72-79。
江鯤池,「鄧小平與安徽經濟體制改革」,江淮文史,2004年第5期,頁4-12。
庄金興、夏明星,「被譽為『諸葛先生』的參謀上將李達」,黨史博采,2005年第1期,頁37-42。
李林,「中共中央書記處組織沿革與功能變遷」,中共黨史研究,2007年第3期,頁13-21。
何立波,「『稱職的好參謀長』李達上將」,文史天地,2005年第2期,頁22-27。
余科杰,「鄧小平政黨外交思想的理論體系」,外交學院學報,總第80期,2005年2月,頁75-79。
杜光,「中央高級黨校反右派內幕」,炎黃春秋,2005年第9期,頁1-8。
邢和明,「鄧小平與五次莫斯科會談」,黨史縱橫,2004年第2期,頁15-19。
周少華,「五0年代劉伯承為何主動提出與鄧小平分手」。中華網:
<http://big5.china.com/gate/big5/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11025807/ 20051129/12898105_1.html>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吳殿堯主編,朱德年譜,新編本,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
孟東,「軍委訓練總監部的建立與撤銷」,黨史博覽,2002年第10期,頁49-52。
林蘊暉,「高崗事件與中共高層在鞏固新民主主義秩序上的分歧」,二十一世紀,2003年8月號(總第78期),頁62-68。
林蘊暉,「1958年中央軍委擴大會議紀實」,黨史博覽,2005年第3期,頁4-9。
林蘊暉,「朱可夫事件與彭德懷廬山罷官」,百年潮,2004年第2期,頁30-34。
武市紅,「鄧小平對中國農村現代化的探索與思考」,黨的文獻,2006年第6期,頁61-66。
金鳳,「劉伯承檢討前後的掌聲」,炎黃春秋,2005年第7期,頁28-31。
南畝,「劉鄧的好參謀長李達」,黨史博采,2000年第11期,頁18-20。
范曉春、孫寶元,「第三次包產到戶與四清運動」,黨史研究資料,2002年第8期(總第301期),頁15-24。
原不二夫,「馬來亞共產黨與中國」,南洋資料譯叢,2001年第4期(總第144期),頁26-39。
孫輝、王傳寶,「鄧小平黨際關係思想及其現實意義」,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總第20期,2002年3月,頁6-9。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思想年譜(1975-1997),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徐明,「吳芝圃與河南大躍進運動」,二十一世紀,1998年8月號(總第48
期),頁37-47。
高正禮,「鄧小平與中蘇論戰」,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4期,2003年7月,頁452-456。
高連升,「淺析1958年解放軍反『教條主義』的鬥爭」,軍事歷史,1994年第1期,頁7-10。
高華,「當代中國史史料的若干問題」。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網站:
<http://www.usc.cuhk.edu.hk/wk_wzdetail.asp?id=2197>
高華,「在貴州『四清運動』的背後」,二十一世紀,2006年2月號,頁75-89。
張國星,「關於右派的人數和性質」,黨史博覽,2005年第6期,頁50-51。
梁丞,「粟裕大將的蒙冤與平反」,百年潮,1999年第8期,頁4-10。
畢健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沿革」,黨史研究資料(北京),1984年第4期,頁14-19。
1998年。
陳宇,「彭德懷的軍事秘書談彭德懷」,軍事歷史,1998年第5期,頁2-9。
陳政德,「從中宣部2007年宣傳口徑看中共當前走向」,動向,2007年3月號(總第259期),2007年3月,頁37-38。
楊奎松,「淺談中共歷史檔案的利用與研究」,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27期,1999年3月,頁137-155。
萬遠英,「始終站在中蘇論戰第一線的鄧小平」,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2004年6月,頁58-59。
路海江,「毛澤東與第一次鄭州會議」,中共黨史資料,總第82期,2002年5月,頁136。
趙生暉,「1965年中央組織部關於黨的建設的三個報告的形成過程」,中共黨史資料,1994年總第52期,頁12-21。
齊德學,「彭德懷與1958年反教條主義鬥爭」,軍事歷史,1998年第5期,頁45-46。
齊錫玉,「為鄧小平同志作翻譯的點滴回憶」,當代世界,2004年第2期,頁32-35。
劉以順,「60年代初安徽農村責任田始末」,黨史研究資料,1994年第8期(總第205期),1994年8月,頁2-12。
劉以順,「毛澤東在安徽推廣責任田的前前後後」,中共黨史資料,總第54期,1995年7月,頁102-122。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
劉以順,「鄧子恢在安徽推行『責任田』前後」,黨史縱覽,1999年第6期,頁13-16。
蕭勇、宗躍,「鄧子恢與人民公社化運動」,黨史博采,1999年第1期,頁11-14。
劉金田、張愛茹,「1958年的鄧小平」,黨史博覽,2003年第8期,頁8-9。
劉建萍,「1961年京郊農村社會調查實踐的重大意義」,北京黨史,2006年第1期,頁4-7。
劉彥培,「『李世農反黨集團事件』的真相及其歷史經驗」,江淮文史,2006年第1期,頁168-176。
劉愛華,「鄧小平理論指導下的政黨外交新局面」,內蒙古社會科學,第22卷第4期,2001年7月,頁10-13。
鄭蕊,「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對黨際關係理論的探討與實踐」,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第22卷第2期,2003年3月,頁11-14。
鄧偉志,「評柯慶施」,江淮文史,2004年第1期,頁4-22。
曉農、疆文,「彭德懷、劉伯承的誤會與糾葛」,黨史文苑,2005年第1期,頁26-32。
戴秉國,「發揮政黨外交優勢服務全黨全國大局—紀念中聯部成立50週年」,求是雜誌,總第94期,2001年,頁24-27。
中共江蘇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編,粟裕年譜,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
謝增壽,「鄧小平對黨際關係理論的歷史貢獻」,甘肅理論學刊,總第163期,2004年5月,頁85-89。
謝蔭明、郭曉燕,「鄧小平1961年北京順義調查」,黨的文獻,2004年第5期,頁65-71。
鍾延麟,「鄧小平在中蘇關係中之角色與作為(1956~1976)—兼論對『鄧小平研究』之意義」,中國大陸研究,第48卷第4期,2005年12月,頁85-110。
鍾延麟,「『次位繼承人』的安排與部署—毛澤東與鄧小平、林彪關係發展之研究」,發表於「第三屆冷戰時期海峽兩岸歷史發展」研究生工作坊(南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6年4月29日),頁1-23。
鍾延麟,「三面紅旗執旗手:鄧小平在大躍進運動中之角色與作為」,當代中國研究(普林斯頓),第13卷第2期(總第93期),2006年6月,頁94-105。
鍾延麟,「鄧小平在文革前中共與東南亞共黨之關係:角色和活動」,中國大陸研究,第49卷第3期,2006年9月,頁143-169。
鍾延麟,「1958年鄧小平在解放軍『反教條主義』運動中之角色與活動」,中國大陸研究,第49卷第4期,2006年12月,頁77-103。
鍾延麟,「鄧小平與七千人大會:評張素華著《變局—七千人大會始末》」,二十一世紀,2007年6月號(總第101期),頁141-146。
鍾延麟,「鄧小平在1957年中共整風、反右派運動中之角色」,中國大陸研究,第50卷第4期,2007年12月,頁87-116。
鍾延麟,「鄧小平與1959年廬山會議」,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15卷第2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檔案館編,偉人的足跡—鄧小平外交活動大事紀,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
期,2007年12月,頁121-154。
鍾延麟,「文革前周恩來與鄧小平關係之研究(1956-1966)」,第三屆周恩來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天津南開大學和周恩來鄧穎超研究中心,2008年4月20-21日。
鍾延麟,「大躍進運動中的軍方活動」,二十一世紀,2008年4月號(總第106期),頁57-68。
鍾聯文,「鄧小平政黨外交思想與對外工作的歷史性開拓」,黨建研究,2004年第11期,頁58-60。
羅平漢,「毛澤東與廬山會議前人民公社的整頓」,百年潮,2004年第2期,頁10-15。
關良桂、夏明星,「譚冠三中將在西藏」,黨史文苑,2006年第10期,頁22-27。
「60-70年代的西哈努克、波爾布特與中國」,沈志華、李丹慧個人網站:<http://www.shenzhihua.net/ynzz/000032_2.htm>
「引言:關於黎筍談越中關係的報告」,冷戰中國網:<http://www.coldwarchina.com/kfda/ynda/000585_2.html>
「叩訪富強胡同六號」,博訊新聞網:<http://www.peacehall.com/news/gb/china/2005/01/200501301027.shtml>
「鐵骨忠魂,寧折不彎蔡鐵根」,<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IPDA1cq6FfEJ:www.hybsl.cn/index.php/147/action_viewspace_itemid_186.html+%E8%94%A1%E9%90%B5%E6%A0%B9&hl=zh-TW&ct=clnk&cd=3&gl=tw>
王焰主編,彭德懷年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八、英文專書
Ahn, Byung-joon. Chinese Politics and the Culture Revolution.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76.
Armstrong, J. D. Revolutionary Diplomacy.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77.
Bachman, David. Bureaucracy, Economy, and Leadership in China: the Institutional Origins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Becker, Jasper. Hungry Ghosts: Mao’s Secret Famine.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1996.
Baum, Richard. Prelude to Revolution: Mao, the Party, and the Peasant Question, 1962-1966.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5.
Chandler, David P. Brother Number One: A Political Biography of Pol Pot.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99.
Chen, King C. China`s war with Vietnam, 1979: Issues, Decisions, and Implications. Stanford: 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Stanford University, 1987.
Domenach, Jean-Luc. The Origins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The Case of One Chinese Province.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95.
Duiker, William J. China and Vietnam: The Roots of Conflict. Berkeley: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86.
周均倫主編,聶榮臻年譜,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Franz, Uli. Deng Xiaoping. Boston: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88.
Goldstein, Avery. From Bandwagon to Balance-of-Power Politics: Structural Constraints and Politics in China, 1949-1978.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Goodman, David S. G. Deng Xiaoping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 Political Biography. London: Routledge, 1994.
Kallgren, Joyce K., Noordin Sopiee, and Soedjati Djiwandono eds. ASEAN and China: An Evolving Relationship. Berkeley: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88.
Khrushchev, Nikita Sergeevich. Khrushchev Remembers: The Last Testament. New York: Little Brown, 1974.
Kiernan, Ben. How Pol Pot came to power: A History of Communism in Kampuchea, 1930-1975. London: Verso, 1985.
Kuhn, Philip A. Origins of the Modern Chinese Stat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Huang, Jing. Factionalism in Chinese Communist Poli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MacFarquhar, Roderick ed. The Hundred Flowers and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s. New York: Praeger Inc., 1960.
___________________. The Origin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1956-1957.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4.
徐則浩編著,王稼祥年譜(1906-1974),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
___________________. The Origin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Great Leap Forward 1958-1960.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3.
___________________. The Origin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Coming of the Cataclysm 1961-1966.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7.
___________________, Michael Schoenhals. Mao’s Last Revolution. Cambridge: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Mozingo, David P. Chinese Policy toward Indonesia, 1949-1967.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6.
Potter, Pitman B. From Leninist Discipline to Socialist Legalism: Peng Zhen on Law and Political Authority in the PRC.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Ruan, Ming. Deng Xiaoping: Chronicle of an Empire.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94.
Shambaugh, David. The Making of a Premie: Zhao Ziyang`s Provincial Career.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1984.
Swanstrom, Niklas. Foreign Devils, Dictatorship, or Institutional Control: China`s Foreign Policy towards Southeast Asia. Uppsala, Sweden: Uppsala University, Dept. of Peace and Conflict Research, 2001.
Taylor, Jay.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Peking`s Relations with Revolutionary Movements. New York: Praeger, 1976.
Teiwes, Frederick C. Provincial Party Personnel in Mainland China 1956-1966. New York: The East Asian Institute of Columbia University, 1967.
郭小蕙整理,「郭小川日記(1957中)」,新文學史料,1999年第3期,頁144-174。
________________. Leadership, Legitimacy, and Conflict in China: From a Charisma Mao to the Politics of Succession. Armonk: M. E. Sharpe, 1984.
________________. Politics and Purges in China: Rectification and the Decline of Party Norms, 1950-1965. Armonk, New York: M. E. Sharpe, 1993.
________________, Warren Sun eds. The Politics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ization in China: Mao, Deng Zihui, and the “High Tide” of 1955. New York: M. E. Sharpe, 1993.
________________, Warren Sun. The Tragedy of Lin Biao.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96.
________________, Warren Sun. China’s Road to Disaster: Mao, Central Politicians, and Provincial Leaders in the Unfolding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1955-1959. New York: M. E. Sharpe, 1999.
________________, Warren Sun. The End of the Maoist Era: Chinese Politics during the Twilight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1972-1976. Armonk: M. E. Sharpe, 2007.
Wang, Eugene H.C. Chinese Communists and Thailand. Stanford: Hoover Institution, 1966.
Yang, Benjamin. Deng: A Political Biography. Armonk, N.Y.: M.E.Sharpe, 1998.
Yang, Dali L. Calamity and Reform in China: State, Rural Society,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since the Great Leap Forward.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九、英文論文
郭小蕙整理,「郭小川日記(1957下)」,新文學史料,1999年第4期,頁39-79。
Dittmer, Lowell. “Patterns of Elite Strife and Succession in Chinese Politics.”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23 (September 1990), pp. 405-430.
_____________. “Chinese Informal Politics.” The China Journal, No. 34 (July 1995), pp. 1-34.
Dreyer, June Teufel. “Deng Xiaoping: The Soldier.”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35(Sep., 1993), pp. 536-550.
Lieberthal, Kenneth. “The Great Leap Forward and the Spilt in the Yan’an Leadership 1958-65.” In Roderick MacFarquhar ed. The Politics of China (1949-1989): The Eras of Mao and Deng, 2ed e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uty Press, 1997, pp.87-147.
Masaya, Shiraishi. “Vietnamese Communists’ Perception of China: From Historical Perspectives.”收錄於許文堂主編,越南、中國與台灣關係的轉變。台北: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劃,2001年,頁230-245。
Naughton, Barry. “Deng Xiaoping: The Economist.”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35(Sep., 1993), pp. 491-514.
Pye, Lucian W. “An Introductory Profile: Deng Xiaoping and China’s Political Culture.”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35(Sep., 1993), pp. 412-443.
Shambaugh, David. “Deng Xiaoping: The Politician.”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35(Sep., 1993), pp. 457-490.
Teiwes, Frederick C. “Mao and His Lieutenants.” 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 No. 19/20 (Jan.-Jul., 1988), pp. 1-80.
________________. “The Paradoxical Post-Mao Transition: From Obeying the Leader to ‘Normal Politics’.” The China Journal, No.34(July 1995), pp. 55-94.
黃瑤主編,羅榮桓年譜,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________________. “Interviews on Party History.” In Timothy Cheek and Tony Saich eds. New Perspectives on State Socialism in China.New York: M.E. Sharpe, 1997, pp.339-353.
________________. “The Chinese State during the Maoist Era.” In David Shambaugh ed. The Modern Chinese Stat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105-160.
________________, Warren Sun. “The Politics of an‘Un-Maoist’Interlude: The Case of Opposing Rash Advance, 1956-1957.” In Timothy Cheek and Tony Saich eds. New Perspectives on State Socialism in China. New York: M.E. Sharpe, Inc., 1997, pp.151-190.
Whyte, Martin King. “Deng Xiaoping: The Social Reformer.”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35(Sep., 1993), pp. 515-535.
Yahuda, Michael. “Deng Xiaoping: The Statesman.”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35(Sep., 1993), pp. 551-572.
十、報刊
人民日報,1957-1958年。
紅旗,1959-1960。
新華半月刊,1958年。
聯合報,2007年。
楊尚昆,楊尚昆日記,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
鄭文翰著,王焰、王業志、王承光補注,秘書日記裏的彭老總,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
鄭仲兵、盛平,胡耀邦年譜資料長編,香港:時代國際,2005年。
四、文集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四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六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七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九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三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黨史教研室編,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上),第22冊,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85年。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
宋永毅等編,中國文化大革命文庫,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2002年。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特殊館藏,反右文件。
馬永順、朱雨滋、齊翔安編,齊燕銘紀念文集,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1975-1982),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印,毛澤東思想萬歲,1974年。
五、回憶資料
于光遠,我憶鄧小平,香港:時代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回憶鄧小平,上、中、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二編研部編,話說劉少奇—知情者訪談錄,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三編研部,話說鄧小平,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
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研究組編,永遠的小平:卓琳等人訪談錄,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解放軍檔案館編,回憶軍事家鄧小平,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中共保定市委黨史研究室,「親切的關懷,永恆的記憶-1958年鄧小平視察保
定」,黨史博采 (河北),2004年第11期(總第200期),頁42-43。
毛毛,我的父親:鄧小平,台北:地球出版社,1993年。
毛毛,我的父親:鄧小平文革歲月,台北:雙大旅遊出版社,2000年。
毛毛,我的父親:鄧小平,圖文版,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大象出版社,2004年。
水靜,特殊的交往—省委第一書記夫人的回憶,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2
年。
牛漢、鄧九平主編,原上草:記憶中的反右派運動,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8年。
牛漢、鄧九平主編,荊棘路:記憶中的反右派運動,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8年。
王力,現場歷史:文化大革命紀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3年。
王力,王力反思錄,香港:北星出版社,2001年。
王凡、東平,紅牆醫生:我親歷的中南海往事,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年。
王炳南,中美會談九年回顧,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5年。
史向生,「回憶毛主席在河南的日子裡」,河南文史資料,2003年第4期(總第88期),頁17-78。
伍修權,回憶與懷念,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
朱仲麗,王稼祥夫人朱仲麗自傳三部曲,第3卷,北京: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1994年。
江渭清,七十年征程—江渭清回憶錄,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
余秋里,余秋里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6年。
吳冷西,憶毛主席:我親身經歷的若干重大歷史事件片斷,北京:新華出版社,1995年。
吳冷西,十年論戰—1956-1966中蘇關係回憶錄,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年。
吳欣峰,「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真相」,炎黃春秋,2004年第1期,頁6-11。
吳法憲,吳法憲回憶錄,下冊,香港:北星出版社,2006年。
宋任窮,宋任窮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4年。
宋雲彬,紅塵冷眼,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李光耀,李光耀回憶錄,下集,台北:世界書局,1998年。
李志綏,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台北:時報文化,1994年。
李海文、王燕玲編著,世紀對話—憶新中國法制奠基人彭真,北京:群眾出版社,2002年。
李雪峰,「關於黨的八大召開前後的歷史片段回憶」,中共黨史研究,1996年第4 期(總第297期),頁8-12。
李雪峰,李雪峰回憶錄(上)—太行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8年。
李越然,中蘇外交親歷記—首席俄語翻譯的歷史見證,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年。
李維漢,回憶與研究,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6年。
李銳,廬山會議實錄,北京:春秋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
李銳,大躍進親歷記,海口:南方出版社,1999年。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3260501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26050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永發<br>Yun-fa Chen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鍾延麟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ung, Yen linen_US
dc.creator (作者) 鍾延麟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ung, Yen linen_US
dc.date (日期) 200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4-Sep-2009 10:35:48 (UTC+8)-
dc.date.available 14-Sep-2009 10:35:4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4-Sep-2009 10:35:4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326050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456-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東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26050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有關鄧小平在「文革」前十年中共中央總書記任內的政治角色與作為,在中國大陸向來是採取「揚長避短」的作法,亦即著重於鄧小平在此期間作為正確、行止務實的一面,而對於其所涉及的錯誤以及表現激進之處,則是模糊處理、加以隱諱。在西方學界,雖可對之據實以陳,然也僅止於簡單概述,而無細密的刻劃與深入的剖析。本論文在實證的基礎上,對於鄧小平此一時期的相關政治經歷,作一較平衡與深度的分析。在毛澤東的支持下,鄧小平出任之中央總書記一職,在中共黨組織與運作中扮演位高權重的樞紐角色。鄧小平藉此要職,在中共若干極富爭議、影響甚巨的政治運動與政策:將數十萬人錯誤地打為反黨份子且殘酷以待的「反右派」鬥爭;引發軍方人事整肅並遲滯軍隊建設發展的軍隊「反教條主義」;導致數以千萬計的農民缺糧致死、陳屍溝壑的「大躍進」運動;造成中國周邊關係長時緊繃、區域情勢緊張惡化的中蘇對立與革命輸出。皆全程參與、擔負要角、戮力奉行。對於相關運動與政策所鑄成的過失,鄧小平自負有不可規避的責任。此一研究成果,也進一步地對「文革」前中共政治的研究,以及鄧小平在毛後時期之政治作為的認識有所裨益。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I
     表格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述評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8
     第四節 使用文獻與資料 10
     第五節 論文結構之設計 15
     
     第二章 鄧小平擔任中央總書記之角色 19
     第一節 前言 19
     第二節 鄧小平獲任中央總書記之背景與原因 20
     第三節 銜命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 26
     第四節 領導中央書記處 30
     第五節 實行黨對政府與軍隊之領導 35
     第六節 連結中央與地方 40
     小結 45
     
     第三章 鄧小平在1957年中共整風、「反右派」運動中之角色 47
     第一節 前言 47
     第二節 影響鄧小平相關態度與行為之因素 49
     第三節 鄧小平在整風醞釀與展開期間之立場與作為 51
     第四節 鄧小平對「反右派」之立場與作為 59
     小結 83
     
     第四章 鄧小平在1958年中共軍隊「反教條主義」中之角色 89
     第一節 前言 89
     第二節 影響鄧小平相關態度與行為之因素 90
     第三節 1958年夏以前鄧小平對軍中「教條主義」的態度 93
     第四節 鄧小平對1958年中央軍委擴大會議的介入 99
     小結 114
     
     第五章 鄧小平在「大躍進」運動中之角色 119
     第一節 前言 119
     第二節 影響鄧小平相關態度與行為之因素 122
     第三節 鄧小平在「大躍進」醞釀與準備期間 123
     第四節 鄧小平在「大躍進」發動與推展期間 129
     第五節 鄧小平在「大躍進」糾偏期間的活動 137
     第六節 鄧小平與1959年夏之後的運動發展 146
     小結 155
     
     第六章 鄧小平在中共黨對黨外交中之角色 157
     第一節 前言 157
     第二節 影響鄧小平相關態度與行為之因素 159
     第三節 鄧小平在中蘇關係演變過程中之活動 163
     第四節 鄧小平在中共對東南亞共黨外交中的作為 176
     小結 193
     
     第七章 鄧小平在經濟調整與「文革」前國內政治中之作為 197
     第一節 前言 197
     第二節 致力調整走出「大躍進」泥沼 198
     第三節 在調整中的受挫—身陷「包產到戶」爭議 203
     第四節 身處「文革」前國內政治—與毛澤東關係疏遠 213
     
     第八章 結論 227
     第一節 鄧小平在中央總書記任內作為之綜述 227
     第二節 鄧小平在中央總書記任內經歷之資產與影響 231
     
     參考書目 237
     
     
     
     
     
     
     
     
     
     
     
     
     
     表格目錄
     
     表1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與中央書記處的人員組成表(1956秋~1966初) 28
     表2 中共中央書記處內部的執掌分工與人員配置表(1956秋~1966初) 32
     表3 毛澤東時期中共外交決策之人事分工表(文革以前) 162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26050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鄧小平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央總書記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整風「反右派」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反教條主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大躍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黨對黨外交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毛澤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央書記處zh_TW
dc.title (題名) 重重帷幕後的總書記:鄧小平與「文革」前的中共政治,1956-1966zh_TW
dc.title (題名) Party General Secretary behind the curtains:Deng Xiaoping and the Chinese Politics before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1956-1966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檔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廣東省檔案館,全宗號212,目錄號4,案卷號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廣東省檔案館,全宗號214,目錄號1,案卷號3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廣東省檔案館,全宗號216,目錄號1,案卷號1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廣東省檔案館,全宗號216,目錄號1,案卷號1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廣東省檔案館,全宗號219,目錄號1,案卷號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廣東省檔案館,全宗號219,目錄號2,案卷號1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廣東省檔案館,全宗號219,目錄號2,案卷號2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廣東省檔案館,全宗號221,目錄號4,案卷號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廣東省檔案館,全宗號227,目錄號4,案卷號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over Institution Archives, Stanford, California, 92034-21.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銳,李銳談毛澤東,香港:時代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輝,「與張光年談周揚」,學術中國網:<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40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輝,「與李之璉談周揚」,學術中國網:<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40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輝,「與溫濟澤談周揚」,學術中國網:<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42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汪東興,汪東興回憶—毛澤東與林彪反革命集團的鬥爭,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林,「貴州『四清運動』的幾個問題」,政協貴陽市委員會網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gyszx.gov.cn/wenshi/showDetail.asp?id=17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冶主編,回憶譚震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錦,姚依林百夕談,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喬木,胡喬木回憶毛澤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over Institution Archives, Stanford, California, 2006C14-9.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喬木傳》編寫組編,胡喬木談中共黨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績偉,胡績偉自述,香港:卓越文化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師哲口述,師秋朗筆錄,我的一生—師哲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景賢,十年一夢—前上海市委書記徐景賢文革回憶錄,香港:時代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慶全,「粟裕冤案平反的曲折歷程——訪粟裕夫人楚青」,炎黃春秋,2004年第2期,頁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耿飆,耿飆回憶錄(1949-1992),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利列(R. Malile)著,王洪起譯,我眼中的中國政要,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震,張震回憶錄,下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靈光,梁靈光回憶錄,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人康策劃、口述,金汕、陳義風著,一生緊隨毛澤東—回憶我的父親開國上將陳士榘,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Virtual Archiv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丕顯,陳丕顯回憶錄—在「一月風暴」的中心,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平、伊恩沃德(Ian Ward)、諾瑪米拉佛洛爾(Norma Miraflor)合著,方山、黃國芬等譯,我方的歷史(My Side of History),新加坡:Media Masters Pte Ltd,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伯達,陳伯達遺稿—獄中自述及其他,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曉農編纂,陳伯達最後口述回憶,香港:陽光環球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自,「向毛澤東進言『包產到戶』—記我的父親田家英」,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4年第3期,頁61-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童小鵬,風雨四十年,第二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志,一個革命的倖存者:曾志回憶實錄,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文歡,越中友好與黎筍的背叛,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克誠,黃克誠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其他原始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崢執筆,王光美訪談錄,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尚昆,追憶領袖戰友同志,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尚昆等著,我所知道的胡喬木,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得志,楊得志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家梁、張曉霽,半截墓碑下的往事—高崗在北京,香港:大風出版社,2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漢生,廖漢生回憶錄,續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滿妹,思念依然無盡—回憶父親胡耀邦,香港:卓越文化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振德,我為少奇當秘書,增訂本,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華清,劉華清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人民出版社資料室編,中國赫魯曉夫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言論集,北京:19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力群,我為少奇同志說些話,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黎之,「回憶與思考—整風、鳴放、反右」,新文學史料,1995年第1期,頁92-1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克,蕭克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勁光,蕭勁光回憶錄,續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其琛,外交十記,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修訂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薄一波,領袖、元帥、戰友,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暮橋,薛暮橋回憶錄,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鞠開,「二十六年蒙冤去 三十六年慰忠魂——回憶逆境中的粟裕」,縱橫,2003年第8期,頁11-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鞠開,在跟隨粟裕的日子裏,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聶力,山高水長—回憶父親聶榮臻,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東進,我的父親羅榮桓,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點點,點點記憶—紅色家族檔案,香港:天地圖書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龔育之,龔育之回憶:「閻王殿」舊事,南昌:江西出版集團、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中文專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抒,陽謀:反右派運動始末,修訂本,香港:開放雜誌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山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山東省志(大事紀),中冊,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百年小平,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傳,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劉少奇傳,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科學院革命歷史研究所、近代革命史研究所編印,鄧小平反革命修正主義言論匯編,196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陳雲傳,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逄先知、金冲及主編,毛澤東傳(1949-1976),上、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傳略,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研究述評,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研究組編,鄧小平畫傳,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科研部編,鄧小平再造中華輝煌,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鄧小平的歷史足跡,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大躍進」運動(湖北卷),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少華、游胡,林彪的這一生,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科學院革命歷史研究所、近代革命研究所編印,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言論匯編,北京:196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輝抗、葉健君主編,新中國第一代:省(市、區)委書記、省(市、區)長卷,上冊,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昊、王紀一,開國上將葉飛,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泰平,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1970-1978),第三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爾敏,史學方法,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尼古拉斯.塔林(Nicholas Tarling)主編,賀聖達等譯,劍橋東南亞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第二冊,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全國鄧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討會組織委員會編,鄧小平百週年紀念—全國鄧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討會論文集,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正,兩家爭鳴:反右派鬥爭,台北:允晨文化,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世誠,鄧小平與毛澤東,北京:中共中央黨史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書正,解讀鄧小平,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連生,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始末,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科學院運動辦公室印,不肯改悔的走資派鄧小平言論摘錄,1976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丹慧主編,國際冷戰史研究,第一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丹慧編,中國與印度支那戰爭,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丹慧編,北京與莫斯科:從聯盟走向對抗,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向東、王增如,丁陳反黨集團冤案始末,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健,鄧小平三進三出中南海,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穎、程美東主編,與鄧小平一起親歷歷史,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羅力編,偉大生命的歷程—鄧小平全記錄,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增訂版,台北:三民書局,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志華,思考與選擇—從知識分子會議到反右派運動(1956-1957),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京大學文化革命委員會資料組編印,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鄧小平反動言論,196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阮銘,中共人物論,紐澤西:八方文化企業公司,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房維中、金冲及主編,李富春傳,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蘊暉,烏托邦運動—從大躍進到大饑荒(1958-1961),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武市紅、高屹主編,鄧小平與共和國重大歷史事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邵維正主編,鄧小平百年百事,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昌旺,王稼祥傳,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六十年大事記,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則浩,王稼祥傳,第2版,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文謙,晚年周恩來,香港:明鏡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首都紅代會中國人民大學三紅揪鄧兵團,鄧小平反革命修正主義言論文章匯編,第1集,196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華,在歷史的風陵渡口,香港:時代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素華,變局—七千人大會始末,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素華主編,毛澤東與中共黨史重大事件,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湛彬、劉杰輝、張國華編,大躍進和三年困難時期的中國,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黎群、張定、嚴如平、唐非、李公天主編,唐非撰,胡耀邦傳,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明主編,中越關係演變四十年,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德宏、林小波,四清運動實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向明,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徒手,人有病天之否:1949後中國文壇紀實,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首都紅代會中國人民大學三紅揪鄧兵團,鄧小平反革命修正主義言論文章匯編,第2集,196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野萍、韓勁草,安子文傳略,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鴻瑜,東南亞各國的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渤海堂文化公司,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真傳》編寫組、田酉如,彭真傳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舒雲,林彪事件完整調查,上冊,香港:明鏡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單少傑,毛澤東執政春秋,香港:明鏡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賀金瑞、孫晶,走近鄧小平,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瑤、李志經、楊國慶,羅帥最後十五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天石主編,《百年潮》雜誌社編,鄧小平寫真,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奎松,走向破裂—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當代口述史叢書編委會,當代四川要事實錄,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華通訊社編,內部參考,1956-195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編輯部編輯,彭德懷傳,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編輯部編輯,羅榮桓傳,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當代廣東研究會編,嶺南紀事,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保存,譚震林外傳,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熊華源、廖心文,開國總理周恩來,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慶東、劉文耀、吳啟權主編,鄧小平與四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潤魚,共和國歷史上的鄧小平,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金田,水乳交融—人民中的鄧小平,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金田、張愛茹,鄧小平與中共黨史重大事件,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年譜、日記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金田、張愛茹,鄧小平,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源,劉少奇與新中國,香港:大風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漢、黃瑤等著,羅榮桓元帥,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敬國主編,共和國外交風雲中的鄧小平,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滕敘兖,風雨彭門:彭德懷家風、家事,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義,鄧小平傳,香港:明報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小平思想研究》叢書編審委員會,鄧小平思想研究,第二卷,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子恢傳》編輯委員會編,鄧子恢傳,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冬連,共和國年輪‧1961,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冬連等著,求索中國—『文革』前十年史,北京:紅旗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潤魚,共和國歷史上的鄧小平,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煌,胡耀邦與平反冤假錯案,修訂版,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文、鹿海嘯編著,百年小平,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文編,鄧小平外交風采實錄,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灝編著,鄧小平的理論與實踐縱覽(1938-1965年),北京: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文甫,鄧小平傳(革命篇),香港:東西文化事業公司,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素音,周恩來與他的世紀(1898-1998),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叢進,曲折發展的歲月,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譚放、趙無眠選輯,文革大字報精選,香港:明鏡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劉少奇年譜,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台仁主編,鄧小平生平全紀錄,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長永,東南亞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七、中文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家瑞,「鄧小平與政黨外交—紀念鄧小平誕辰100週年」,當代世界,2004年第8期,頁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惠寧、謝世誠,「鄧小平與中蘇論戰」,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總第6期),頁18-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穎,「1958年中南海懷仁堂批判劉伯承時有人鼓掌」,文史博覽,2005年第11期,頁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謙,「鄧小平七會赫魯曉夫」,文史春秋,2005年第2期,頁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海閑人,「追訴毛澤東謊言構陷罪—反右鬥爭五十周年思辨」,爭鳴,2007年第4期(總第354期),2007年4月,頁31-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白曉芬、劉愛華,「論中國黨際關係的發展與趨勢」,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6期,2004年11月,頁7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楹,「粟裕大將蒙冤始末」,文史精華,2000年第12期(總第127期),頁4-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陳雲年譜(1905-1995),中、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鯤池,「曾希聖軼事」,江淮文史,1994年第4期(總第10期),頁72-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鯤池,「鄧小平與安徽經濟體制改革」,江淮文史,2004年第5期,頁4-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庄金興、夏明星,「被譽為『諸葛先生』的參謀上將李達」,黨史博采,2005年第1期,頁37-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林,「中共中央書記處組織沿革與功能變遷」,中共黨史研究,2007年第3期,頁13-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立波,「『稱職的好參謀長』李達上將」,文史天地,2005年第2期,頁22-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科杰,「鄧小平政黨外交思想的理論體系」,外交學院學報,總第80期,2005年2月,頁75-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光,「中央高級黨校反右派內幕」,炎黃春秋,2005年第9期,頁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邢和明,「鄧小平與五次莫斯科會談」,黨史縱橫,2004年第2期,頁15-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少華,「五0年代劉伯承為何主動提出與鄧小平分手」。中華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big5.china.com/gate/big5/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11025807/ 20051129/12898105_1.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吳殿堯主編,朱德年譜,新編本,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東,「軍委訓練總監部的建立與撤銷」,黨史博覽,2002年第10期,頁49-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蘊暉,「高崗事件與中共高層在鞏固新民主主義秩序上的分歧」,二十一世紀,2003年8月號(總第78期),頁62-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蘊暉,「1958年中央軍委擴大會議紀實」,黨史博覽,2005年第3期,頁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蘊暉,「朱可夫事件與彭德懷廬山罷官」,百年潮,2004年第2期,頁30-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武市紅,「鄧小平對中國農村現代化的探索與思考」,黨的文獻,2006年第6期,頁61-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鳳,「劉伯承檢討前後的掌聲」,炎黃春秋,2005年第7期,頁28-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畝,「劉鄧的好參謀長李達」,黨史博采,2000年第11期,頁18-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曉春、孫寶元,「第三次包產到戶與四清運動」,黨史研究資料,2002年第8期(總第301期),頁15-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原不二夫,「馬來亞共產黨與中國」,南洋資料譯叢,2001年第4期(總第144期),頁26-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輝、王傳寶,「鄧小平黨際關係思想及其現實意義」,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總第20期,2002年3月,頁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思想年譜(1975-1997),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明,「吳芝圃與河南大躍進運動」,二十一世紀,1998年8月號(總第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期),頁37-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正禮,「鄧小平與中蘇論戰」,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4期,2003年7月,頁452-4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連升,「淺析1958年解放軍反『教條主義』的鬥爭」,軍事歷史,1994年第1期,頁7-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華,「當代中國史史料的若干問題」。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網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usc.cuhk.edu.hk/wk_wzdetail.asp?id=21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華,「在貴州『四清運動』的背後」,二十一世紀,2006年2月號,頁75-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國星,「關於右派的人數和性質」,黨史博覽,2005年第6期,頁50-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丞,「粟裕大將的蒙冤與平反」,百年潮,1999年第8期,頁4-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畢健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沿革」,黨史研究資料(北京),1984年第4期,頁14-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宇,「彭德懷的軍事秘書談彭德懷」,軍事歷史,1998年第5期,頁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政德,「從中宣部2007年宣傳口徑看中共當前走向」,動向,2007年3月號(總第259期),2007年3月,頁37-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奎松,「淺談中共歷史檔案的利用與研究」,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27期,1999年3月,頁137-1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萬遠英,「始終站在中蘇論戰第一線的鄧小平」,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2004年6月,頁58-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路海江,「毛澤東與第一次鄭州會議」,中共黨史資料,總第82期,2002年5月,頁1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生暉,「1965年中央組織部關於黨的建設的三個報告的形成過程」,中共黨史資料,1994年總第52期,頁12-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齊德學,「彭德懷與1958年反教條主義鬥爭」,軍事歷史,1998年第5期,頁45-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齊錫玉,「為鄧小平同志作翻譯的點滴回憶」,當代世界,2004年第2期,頁32-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以順,「60年代初安徽農村責任田始末」,黨史研究資料,1994年第8期(總第205期),1994年8月,頁2-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以順,「毛澤東在安徽推廣責任田的前前後後」,中共黨史資料,總第54期,1995年7月,頁102-1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以順,「鄧子恢在安徽推行『責任田』前後」,黨史縱覽,1999年第6期,頁13-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勇、宗躍,「鄧子恢與人民公社化運動」,黨史博采,1999年第1期,頁11-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金田、張愛茹,「1958年的鄧小平」,黨史博覽,2003年第8期,頁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建萍,「1961年京郊農村社會調查實踐的重大意義」,北京黨史,2006年第1期,頁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彥培,「『李世農反黨集團事件』的真相及其歷史經驗」,江淮文史,2006年第1期,頁168-1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愛華,「鄧小平理論指導下的政黨外交新局面」,內蒙古社會科學,第22卷第4期,2001年7月,頁10-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蕊,「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對黨際關係理論的探討與實踐」,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第22卷第2期,2003年3月,頁11-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偉志,「評柯慶施」,江淮文史,2004年第1期,頁4-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曉農、疆文,「彭德懷、劉伯承的誤會與糾葛」,黨史文苑,2005年第1期,頁26-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秉國,「發揮政黨外交優勢服務全黨全國大局—紀念中聯部成立50週年」,求是雜誌,總第94期,2001年,頁24-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江蘇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編,粟裕年譜,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增壽,「鄧小平對黨際關係理論的歷史貢獻」,甘肅理論學刊,總第163期,2004年5月,頁85-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蔭明、郭曉燕,「鄧小平1961年北京順義調查」,黨的文獻,2004年第5期,頁65-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延麟,「鄧小平在中蘇關係中之角色與作為(1956~1976)—兼論對『鄧小平研究』之意義」,中國大陸研究,第48卷第4期,2005年12月,頁85-1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延麟,「『次位繼承人』的安排與部署—毛澤東與鄧小平、林彪關係發展之研究」,發表於「第三屆冷戰時期海峽兩岸歷史發展」研究生工作坊(南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6年4月29日),頁1-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延麟,「三面紅旗執旗手:鄧小平在大躍進運動中之角色與作為」,當代中國研究(普林斯頓),第13卷第2期(總第93期),2006年6月,頁94-1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延麟,「鄧小平在文革前中共與東南亞共黨之關係:角色和活動」,中國大陸研究,第49卷第3期,2006年9月,頁143-1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延麟,「1958年鄧小平在解放軍『反教條主義』運動中之角色與活動」,中國大陸研究,第49卷第4期,2006年12月,頁77-1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延麟,「鄧小平與七千人大會:評張素華著《變局—七千人大會始末》」,二十一世紀,2007年6月號(總第101期),頁141-1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延麟,「鄧小平在1957年中共整風、反右派運動中之角色」,中國大陸研究,第50卷第4期,2007年12月,頁87-1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延麟,「鄧小平與1959年廬山會議」,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15卷第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檔案館編,偉人的足跡—鄧小平外交活動大事紀,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期,2007年12月,頁121-1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延麟,「文革前周恩來與鄧小平關係之研究(1956-1966)」,第三屆周恩來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天津南開大學和周恩來鄧穎超研究中心,2008年4月20-2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延麟,「大躍進運動中的軍方活動」,二十一世紀,2008年4月號(總第106期),頁57-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聯文,「鄧小平政黨外交思想與對外工作的歷史性開拓」,黨建研究,2004年第11期,頁58-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平漢,「毛澤東與廬山會議前人民公社的整頓」,百年潮,2004年第2期,頁10-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關良桂、夏明星,「譚冠三中將在西藏」,黨史文苑,2006年第10期,頁22-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0-70年代的西哈努克、波爾布特與中國」,沈志華、李丹慧個人網站:<http://www.shenzhihua.net/ynzz/000032_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引言:關於黎筍談越中關係的報告」,冷戰中國網:<http://www.coldwarchina.com/kfda/ynda/000585_2.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叩訪富強胡同六號」,博訊新聞網:<http://www.peacehall.com/news/gb/china/2005/01/200501301027.s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鐵骨忠魂,寧折不彎蔡鐵根」,<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IPDA1cq6FfEJ:www.hybsl.cn/index.php/147/action_viewspace_itemid_186.html+%E8%94%A1%E9%90%B5%E6%A0%B9&hl=zh-TW&ct=clnk&cd=3&gl=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焰主編,彭德懷年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八、英文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hn, Byung-joon. Chinese Politics and the Culture Revolution.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rmstrong, J. D. Revolutionary Diplomacy.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chman, David. Bureaucracy, Economy, and Leadership in China: the Institutional Origins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ecker, Jasper. Hungry Ghosts: Mao’s Secret Famine.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um, Richard. Prelude to Revolution: Mao, the Party, and the Peasant Question, 1962-1966.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andler, David P. Brother Number One: A Political Biography of Pol Pot.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en, King C. China`s war with Vietnam, 1979: Issues, Decisions, and Implications. Stanford: 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Stanford University, 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omenach, Jean-Luc. The Origins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The Case of One Chinese Province.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uiker, William J. China and Vietnam: The Roots of Conflict. Berkeley: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均倫主編,聶榮臻年譜,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ranz, Uli. Deng Xiaoping. Boston: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oldstein, Avery. From Bandwagon to Balance-of-Power Politics: Structural Constraints and Politics in China, 1949-1978.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oodman, David S. G. Deng Xiaoping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 Political Biography. London: Routledge,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allgren, Joyce K., Noordin Sopiee, and Soedjati Djiwandono eds. ASEAN and China: An Evolving Relationship. Berkeley: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hrushchev, Nikita Sergeevich. Khrushchev Remembers: The Last Testament. New York: Little Brown, 1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iernan, Ben. How Pol Pot came to power: A History of Communism in Kampuchea, 1930-1975. London: Verso, 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uhn, Philip A. Origins of the Modern Chinese Stat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uang, Jing. Factionalism in Chinese Communist Poli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cFarquhar, Roderick ed. The Hundred Flowers and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s. New York: Praeger Inc., 19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________________. The Origin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1956-1957.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則浩編著,王稼祥年譜(1906-1974),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________________. The Origin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Great Leap Forward 1958-1960.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________________. The Origin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Coming of the Cataclysm 1961-1966.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________________, Michael Schoenhals. Mao’s Last Revolution. Cambridge: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ozingo, David P. Chinese Policy toward Indonesia, 1949-1967.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otter, Pitman B. From Leninist Discipline to Socialist Legalism: Peng Zhen on Law and Political Authority in the PRC.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uan, Ming. Deng Xiaoping: Chronicle of an Empire.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hambaugh, David. The Making of a Premie: Zhao Ziyang`s Provincial Career.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wanstrom, Niklas. Foreign Devils, Dictatorship, or Institutional Control: China`s Foreign Policy towards Southeast Asia. Uppsala, Sweden: Uppsala University, Dept. of Peace and Conflict Research, 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aylor, Jay.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Peking`s Relations with Revolutionary Movements. New York: Praeger, 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eiwes, Frederick C. Provincial Party Personnel in Mainland China 1956-1966. New York: The East Asian Institute of Columbia University, 19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小蕙整理,「郭小川日記(1957中)」,新文學史料,1999年第3期,頁144-1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_____________. Leadership, Legitimacy, and Conflict in China: From a Charisma Mao to the Politics of Succession. Armonk: M. E. Sharpe, 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_____________. Politics and Purges in China: Rectification and the Decline of Party Norms, 1950-1965. Armonk, New York: M. E. Sharpe, 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_____________, Warren Sun eds. The Politics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ization in China: Mao, Deng Zihui, and the “High Tide” of 1955. New York: M. E. Sharpe, 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_____________, Warren Sun. The Tragedy of Lin Biao.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_____________, Warren Sun. China’s Road to Disaster: Mao, Central Politicians, and Provincial Leaders in the Unfolding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1955-1959. New York: M. E. Sharpe, 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_____________, Warren Sun. The End of the Maoist Era: Chinese Politics during the Twilight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1972-1976. Armonk: M. E. Sharpe, 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ang, Eugene H.C. Chinese Communists and Thailand. Stanford: Hoover Institution, 19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Yang, Benjamin. Deng: A Political Biography. Armonk, N.Y.: M.E.Sharpe, 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Yang, Dali L. Calamity and Reform in China: State, Rural Society,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since the Great Leap Forward.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九、英文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小蕙整理,「郭小川日記(1957下)」,新文學史料,1999年第4期,頁39-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ittmer, Lowell. “Patterns of Elite Strife and Succession in Chinese Politics.”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23 (September 1990), pp. 405-4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__________. “Chinese Informal Politics.” The China Journal, No. 34 (July 1995), pp. 1-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reyer, June Teufel. “Deng Xiaoping: The Soldier.”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35(Sep., 1993), pp. 536-5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ieberthal, Kenneth. “The Great Leap Forward and the Spilt in the Yan’an Leadership 1958-65.” In Roderick MacFarquhar ed. The Politics of China (1949-1989): The Eras of Mao and Deng, 2ed e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uty Press, 1997, pp.87-1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saya, Shiraishi. “Vietnamese Communists’ Perception of China: From Historical Perspectives.”收錄於許文堂主編,越南、中國與台灣關係的轉變。台北: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劃,2001年,頁230-2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aughton, Barry. “Deng Xiaoping: The Economist.”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35(Sep., 1993), pp. 491-5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ye, Lucian W. “An Introductory Profile: Deng Xiaoping and China’s Political Culture.”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35(Sep., 1993), pp. 412-4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hambaugh, David. “Deng Xiaoping: The Politician.”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35(Sep., 1993), pp. 457-4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eiwes, Frederick C. “Mao and His Lieutenants.” 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 No. 19/20 (Jan.-Jul., 1988), pp. 1-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_____________. “The Paradoxical Post-Mao Transition: From Obeying the Leader to ‘Normal Politics’.” The China Journal, No.34(July 1995), pp. 55-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瑤主編,羅榮桓年譜,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_____________. “Interviews on Party History.” In Timothy Cheek and Tony Saich eds. New Perspectives on State Socialism in China.New York: M.E. Sharpe, 1997, pp.339-3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_____________. “The Chinese State during the Maoist Era.” In David Shambaugh ed. The Modern Chinese Stat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105-1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_____________, Warren Sun. “The Politics of an‘Un-Maoist’Interlude: The Case of Opposing Rash Advance, 1956-1957.” In Timothy Cheek and Tony Saich eds. New Perspectives on State Socialism in China. New York: M.E. Sharpe, Inc., 1997, pp.151-1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hyte, Martin King. “Deng Xiaoping: The Social Reformer.”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35(Sep., 1993), pp. 515-5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Yahuda, Michael. “Deng Xiaoping: The Statesman.”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35(Sep., 1993), pp. 551-5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十、報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人民日報,1957-195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紅旗,1959-19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華半月刊,195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報,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尚昆,楊尚昆日記,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文翰著,王焰、王業志、王承光補注,秘書日記裏的彭老總,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仲兵、盛平,胡耀邦年譜資料長編,香港:時代國際,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文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四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六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七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九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三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黨史教研室編,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上),第22冊,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永毅等編,中國文化大革命文庫,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特殊館藏,反右文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永順、朱雨滋、齊翔安編,齊燕銘紀念文集,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1975-1982),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印,毛澤東思想萬歲,197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回憶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光遠,我憶鄧小平,香港:時代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回憶鄧小平,上、中、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二編研部編,話說劉少奇—知情者訪談錄,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三編研部,話說鄧小平,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研究組編,永遠的小平:卓琳等人訪談錄,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解放軍檔案館編,回憶軍事家鄧小平,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保定市委黨史研究室,「親切的關懷,永恆的記憶-1958年鄧小平視察保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定」,黨史博采 (河北),2004年第11期(總第200期),頁42-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毛毛,我的父親:鄧小平,台北:地球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毛毛,我的父親:鄧小平文革歲月,台北:雙大旅遊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毛毛,我的父親:鄧小平,圖文版,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大象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水靜,特殊的交往—省委第一書記夫人的回憶,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牛漢、鄧九平主編,原上草:記憶中的反右派運動,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牛漢、鄧九平主編,荊棘路:記憶中的反右派運動,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力,現場歷史:文化大革命紀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力,王力反思錄,香港:北星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凡、東平,紅牆醫生:我親歷的中南海往事,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炳南,中美會談九年回顧,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向生,「回憶毛主席在河南的日子裡」,河南文史資料,2003年第4期(總第88期),頁17-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伍修權,回憶與懷念,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仲麗,王稼祥夫人朱仲麗自傳三部曲,第3卷,北京: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渭清,七十年征程—江渭清回憶錄,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秋里,余秋里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冷西,憶毛主席:我親身經歷的若干重大歷史事件片斷,北京:新華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冷西,十年論戰—1956-1966中蘇關係回憶錄,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欣峰,「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真相」,炎黃春秋,2004年第1期,頁6-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法憲,吳法憲回憶錄,下冊,香港:北星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任窮,宋任窮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雲彬,紅塵冷眼,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光耀,李光耀回憶錄,下集,台北:世界書局,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志綏,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台北:時報文化,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海文、王燕玲編著,世紀對話—憶新中國法制奠基人彭真,北京:群眾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雪峰,「關於黨的八大召開前後的歷史片段回憶」,中共黨史研究,1996年第4 期(總第297期),頁8-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雪峰,李雪峰回憶錄(上)—太行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越然,中蘇外交親歷記—首席俄語翻譯的歷史見證,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維漢,回憶與研究,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銳,廬山會議實錄,北京:春秋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銳,大躍進親歷記,海口:南方出版社,1999年。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