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中國宏觀經濟調控之研析(2003~2008):居民投資行為與股票市場的發展
作者 王韋翔
貢獻者 魏艾
王韋翔
關鍵詞 流動性過剩
非流通股
新增居民儲蓄量
預期獲利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14-Sep-2009 10:35:54 (UTC+8)
摘要 近年來,中國宏觀調控主要是針對流動性過剩的問題。中國流動性過剩問題實屬於總體經濟的問題,是一歷史遺留的結構性制度弊端。流動性過剩,不只是代表著當時經濟的卓越發展,更意涵著中國在資本帳持續管制下,貨幣供給數量相對於需求過多。2005開始,中國股票市場延續房地產投資的熱情,交易的密度與力度迅速升溫,直至2007年,上證綜合指數已飆升至歷史的高點。
      造成中國股市飆漲的源頭來自於流動性過剩的問題,不過流動性過剩屬總體經濟失衡的其中一環節,雖然中國官方已不斷地嘗試各種解決流動性過剩問題的方法,但是卻始終無法抑制投資市場的交易熱情。連結流動性過剩與可投資金融性商品不足的關係,解決中國流動性過剩問題,除了使用貨幣政策凍結貨幣的在外流通數量外,亦可採取增加商品供給的方式平衡投資的需求。近年來,中國股票市場非流通股逐漸解禁,可至市場上自由交易,是一提供增加金融性商品供給的渠道之一。另外,藉由新增居民儲蓄量的變化,推測造成推升股市上漲的動力與對未來預期獲利相關,欲降低中國股市交易的熱度,應改變的是對未來獲利的預期。
參考文獻 專書
王玉民,1999。《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紅葉文化。
王洛林、李向陽編,2008。《2008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巴曙松,2007。《在金融業的現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方星海,2006。《金融改革與開放》。北京:新華出版社。
江世銀,2005。《中國資本市場預期》。北京:商務印書館。
何思因、陳德昇、耿曙主編,2003。《中國大陸研究與方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關研究中心
吳森田,2002。《經濟學要義》。臺北:智勝出版社。
吳世亮,2006。《中國金融市場理論與實務》。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吳曉求主編,2001。《中國資本市場: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
吳曉求主編,2006。《中國資本市場分析要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06。《2006年第一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北京: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06。《2006年第二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北京: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06。《2006年第三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北京: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07。《2007年第四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北京: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08。《2008年第一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北京: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08。《2008年第二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北京:中國人民銀行。
學術論文
王國臣,2007。《中國國際收支失衡對其貨幣政策自主性的影響》,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建豪,2004。《中國大陸開放外資對證券市場影響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筱薇,1996。《中國大陸證券市場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曉求主編,2007。《中國資本市場:從制度變革到戰略轉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張弘遠,1994。《中國大陸金融制度改革對其內部流動資金形成之影響》,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華維,2007。《宏觀調控對股價影響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巧鈴,2005。《中國大陸國有企業與政府博弈之研究-中國電信的個案分析》,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報章雜誌
李揚,2008/1/14。〈脫媒:中國金融改革和發展的新挑戰〉,《第一財經日報》(上海)。
李揚,20078/8。〈發展資本市場需鼓勵資金從銀行流向市場〉,《第一財經日報》(上海)。
李若愚,2007/7/2。〈流動性過剩:只看貨幣供給並不恰當〉,《上海證券報》(上海)。
餘豐慧,2008/1/18。〈關注準備金率上調的負面影響〉,《證券時報》(北京)。
網際網路
〈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2003。《新華網》(北京)。
吳曉求主編,2008。《中國資本市場:全球視野與跨越式發展》。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10/21/content_1135402.htm
上海證券交易所,http://www.sse.com.cn/sseportal/ps/zhs/home.html
中國人民銀行,http://www.pbc.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
中國基金網,http://www.chinafund.cn/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http://www.csrc.gov.cn/n575458/index.html
中國證券網,http://cnstock.xinhuanet.com/
中國證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http://www.chinaclear.cn/
中國金融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2007。〈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北京)。http://www.csrc.gov.cn/n575458/n776436/n804882/n4261110/10444135.html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1999。《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北京)。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jsp/docView.jsp?docID=2421
吳敬璉,1997。《何處尋求大智慧》。北京:三聯書局。
佐思研究報告網,http://www.okokok.com.cn/Htmls/GenCharts/Default.htm
夏斌,2007/3/22。〈小幅加息難解流動性過剩〉,《中國評論新聞網》(香港),http://www.tourtw.com/doc/1003/3/2/7/100332715.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332715
華民,2007/6/18。〈化解流動性過剩:人民幣對內不升息對外不升值〉,《上海證券報》(上海),http://cnstock.xinhuanet.com/jrpl/2007-06/18/content_2248885.htm
李稻葵,2007/4/19。〈流動性過剩時代資本市場改革的方向〉《搜狐財經》(北京),http://business.sohu.com/20070419/n249551581.shtml
梁福濤,2007/8/8。〈資本市場有效擴張可配置過剩流動性〉,《上海證券報》(上海),http://ifb.cass.cn/show_News.asp?id=13959
傅強,2008/2/15。〈中國基金市場現金流面臨斷流?〉,《上海證券》(上海), http://paper.cnstock.com/paper_new/html/2008-02/15/content_60709871.htm
劍鳴,2007/5/25。〈發展資本市場疏導流動性〉,《上海證券報》(上海),http://www.cnstock.com/paper_new/html/2007-05/25/content_54218793.htm
吳敬璉,2005。《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探索中國經濟順利轉型的秘密》。臺北:美商麥格爾.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孟建華,2006。中國貨幣政策的選擇與發展。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
胡海鷗主編,2004。《中國金融體制的改革與發展》。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武少俊,2001。《中國宏觀經濟管理》。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
計弘仁,2006。《開啟證券市場大門》。臺北:聯經出版社。
姚海明,2007。《中國儲蓄向投資轉化的結構與效率》。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
陳向明,2003。《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
陳佳貴主編,2008。《中國經濟前景分析-2008年春季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陸劍清、馬勝祥等,2002。《投資心理學》。臺北:揚智出版社。
高上,2008。《中國股市十八年》。上海:東方出版社。
黃志典,2006。《貨幣銀行學:理論與應用》。臺北:前程文化事業。
張紅地,2005。《中國公開始場操作工具的選擇》。北京:上海三聯書店。
曹風歧等,2003。《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戰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康榮寶,2001。《深入中國股市》。臺北:天下遠見出版社。
董輔礽,2001。《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下冊)。香港:三聯書店。
鄭學軍,2002。《中國股市的結構與變遷》。北京:人民出版社。
駱祚炎,2006。《當代中國股票市場發展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金融學出版社。
戴圓晨、李樹,2002。《經濟發展中的資本市場深化》。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謝劍平,2004。《現代投資學-分析與管理》。臺北:智勝出版社。
錢小安,2000。《中國貨幣政策的形成與發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韓秀雲,2009。《看不懂的中國經濟》。台北:大是文化。
魏艾主編,2003。《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臺北:揚智文化事業。
饒育蕾、張輪,2005。《行為金融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饒求知主編,2005。《行為經濟學》。台北:智勝文化出版社。
譯著
John R.Nofsinger著,郭敏華譯,2008。《投資心理學》。臺北:培生教育出版社。
Rorbert Gilipin著,楊宇光等譯,2004。《全球資本主義的挑戰:21世紀的世界經濟》。臺北:桂冠出版社。
期刊論文
王建,2007。〈流動性過剩與資產泡沫〉,《首席財務官》(北京),第2期,頁48-50。
王佳聲,2006。〈行為金融理論:觀點、發展與應用〉,《理論學刊》(山東),第4期,頁37-39。
王璐,2007。分置改革後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當代經濟》(湖北),第9期,頁114-115。
王國剛,2004。〈建立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第3期,頁37-44
王國剛,2004/2。〈積極發展多層次股票市場-三論中國資本市場體系的改革與發展〉,《資本市場》(北京),頁33-38。
王國剛,2006。〈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效應分析〉,《中國經貿導刊》(北京),第18期,頁8-9。
王楊青、張銳,2006/10。〈QDII機制下匯率市場化和利率市場化的協同〉,《金融財務》(北京),頁128-129。
王章淵、湯玲,2006。〈中國股票市場財富效應特性分析〉,《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天津),第6期,頁11-12。
王學偉、王宏濤,2008。〈從貨幣需求角度看待我國流動性過剩現象〉,《現代商業》(北京),第14期,頁175。
史福厚、周建民,200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過熱的比較分析〉,《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內蒙),第4期,頁74-78。
石建勛,2009。〈辯證看待股改,妥善解決大小非〉,《西部論叢》(甘肅),第1期,頁48-51。
朱蓓,2007。〈我國商業銀行流動係過剩問題初探〉,《華北金融》(天津),第4期,頁18-20。
任傑,2007。〈當前國內流動性過剩的原因及對策〉,《金融管理與研究》(浙江),頁33-38。
張育軍,2007。〈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緩解流動性過剩〉,《資本市場》(北京),頁20-22。
張雪春,2007。〈流動性過剩:現狀分析與政策建議〉,《金融研究》(北京),第8期,頁1-13。
李援亞,2007。〈流動性過剩背景下的金融結構優化〉,《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湖北),第3期,頁86-89。
李冶國,2007。〈流動性過剩:基於貨幣供給決定機制的解析〉,《上海管理科學》(上海),第2期,頁1-6。
李宏明,2007。〈從貨幣派生機制看存款準備金是否強力〉,《金融研究》(北京),第10期,頁1-9。
李揚,2007/11。〈脫媒:中國金融改革發展面臨的挑戰〉,《新金融》(上海),頁79。
李揚、殷劍峰,2006。〈流動性過剩壓力下政府主導的金如產品創新〉,《新金融》(上海),第9期,頁3-7。
林文鳳,2007。〈流動性過剩呼喚資本市場發展〉,《金融經濟》(湖南),頁7-9。
於學軍,2007。〈美元主導下的貨幣膨脹-兼議當前中國宏觀經濟金融形勢〉,《廣東金融學院學報》(廣東),第22卷02期,頁3-10。
余永定,2007。〈理解流動性過剩〉,《國際經濟評論》(北京),第7期,頁5-7。
劭川,2007。〈從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看緊縮流動性〉,《濟南金融》(山東),第5期,頁20-24。
邵娜、李婧,2008。〈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問題的再認識〉,《市場論壇》(廣西),第6期,頁88。
吳曉靈,2007。〈國際收支雙順差下的中國貨幣政策〉,《中國金融》(北京),第1期,頁12-13。。
吳曉求,2004/3。〈完善資本市場推進流動性改革〉,《中國物流與採購》(北京),頁12-14。
吳曉求,2006。〈股權分置改革的若干理論問題-兼論全流通條件下中國資本市場的若干新變化〉,《財貿經濟》(北京),第2期,頁24-31。
陳紅,2002。〈股票市場的新制度經濟學分析〉,《浙江經濟》(浙江),第20期,頁30-31。
易綱、宋旺,2008。〈中國金融資產結構演進:1991-2007〉,《經濟研究》(北京),第8期,頁4-15。
周華敏,2008。〈限售股解禁對股票市場的影響〉,《資本市場》(北京),第5期,頁67-71。
孫興全、楊衛國、陳寧,2007。〈”流動性過剩”-全面顯現如何尋求流動性管理之道〉,《財政監督》(湖北),第11期,頁66-69。
孫緒娜,2007。〈新制度經濟學理論概述〉,《資訊通訊》(浙江),第7期,頁51-55。
孫傑芳、呂德宏,2008/12。〈QDII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浙江金融》(浙江),頁55-56。
侯富強、賴勇全,2008。〈對經濟過熱的理性思考〉,《現代經濟》(雲南),第13期,頁4-5。
胡海鷗、張耿,2007。〈對我國目前解決流動性過剩八種調控方式的反思〉,《上海金融》(上海),第3期,頁42-44。
夏慧榮、韓利衛,1995/12。〈淺談貨幣發行與回籠數據在中央銀行宏觀調控的地位〉,《金融會計》(北京),頁34-35。
陸君平、封葉紅,2008。〈淺析中國股市對流動性過剩的影響〉,《成人高教學刊》(北京),第2期,頁8-12。
袁錦秀,2007/8。〈股權分置改革對國有股減持的意義〉,《湘南學院學報》(湖南),頁6-16。
常青、安毅,2007/9。〈利用流動性過剩加快資本市場發展〉,《經濟導刊》(北京),頁26-29。
曾康霖,2007。〈流動性過剩研究的新視角〉,《財貿經濟》(北京),第1期,頁43-46。
趙錢龍、曹志鵬,2007。〈存款準備金率調整對流動性過剩的影響〉,《山東紡織經濟》(山東),第5期,頁53-55。
趙亞東,2007/8。〈試論流動性過剩下存款準備金的效用分析〉,《市場週刊》(江蘇),頁118-119。
趙徵,2007/9。〈近期央行頻繁使用存款準備金工具效果為何不明顯〉,《財經科學》(四川),頁8-14。
楊秀萍、王大超,2005。〈行為金融理論中的投資者有限理性〉,《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瀋陽),第3期,頁43-46。
楊璇,2008。〈QDII基金出海表現回顧〉,《科技訊息》(山東),第23期,頁295。
賈曉麗,2007/2。〈股權分置改革的制度經濟學分析〉,《廣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廣西),頁31-35。
劉煜輝,2006。〈利率調整難解流動性過剩困局〉,《銀行家》(山西),第4期,頁84-85。
劉景光,2007/4。〈新制度經濟學的基本假定及主要流派回顧〉,《科技廣場》(江西),頁31-33。
劉毅傑、劉建明,2008。〈房地產金融市場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應評價〉,《商業時代》(北京),第27期,頁90-91。
錢小安,2007。〈流動性過剩與貨幣調控〉,《金融研究》(北京),第8期,頁15-30。
藤春強,2006。〈銀行流動性過剩的行為金融學分析〉,《上海商學院學報》(上海),第3
期,頁31-34。
政府報告
中國人民銀行,1994。《中國人民銀行貨幣供應量統計和公佈暫行辦法》。北京: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證監會,2008。《2007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04。《2004年第一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北京: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05。《2005年第四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北京:中國人民銀行。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4260011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26001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魏艾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王韋翔zh_TW
dc.creator (作者) 王韋翔zh_TW
dc.date (日期) 200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4-Sep-2009 10:35:54 (UTC+8)-
dc.date.available 14-Sep-2009 10:35:5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4-Sep-2009 10:35:5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426001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45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東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26001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近年來,中國宏觀調控主要是針對流動性過剩的問題。中國流動性過剩問題實屬於總體經濟的問題,是一歷史遺留的結構性制度弊端。流動性過剩,不只是代表著當時經濟的卓越發展,更意涵著中國在資本帳持續管制下,貨幣供給數量相對於需求過多。2005開始,中國股票市場延續房地產投資的熱情,交易的密度與力度迅速升溫,直至2007年,上證綜合指數已飆升至歷史的高點。
      造成中國股市飆漲的源頭來自於流動性過剩的問題,不過流動性過剩屬總體經濟失衡的其中一環節,雖然中國官方已不斷地嘗試各種解決流動性過剩問題的方法,但是卻始終無法抑制投資市場的交易熱情。連結流動性過剩與可投資金融性商品不足的關係,解決中國流動性過剩問題,除了使用貨幣政策凍結貨幣的在外流通數量外,亦可採取增加商品供給的方式平衡投資的需求。近年來,中國股票市場非流通股逐漸解禁,可至市場上自由交易,是一提供增加金融性商品供給的渠道之一。另外,藉由新增居民儲蓄量的變化,推測造成推升股市上漲的動力與對未來預期獲利相關,欲降低中國股市交易的熱度,應改變的是對未來獲利的預期。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途徑、方法與限制............................... 8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1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認識「中國流動性過剩」............................ 17
     第二節 相關貨幣政策的實施................................ 22
     第三節 多元化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 30
     第四節 相關理論與學說.................................... 34
     第三章 流動性過剩各項指標與股票市場
     第一節 中國貿易順差與流動性.............................. 38
     第二節 存差、超額準備金與中國股票市場的關係.............. 49
     第三節 小結.............................................. 59
     第四章 儲蓄分流與貨幣結構的改變
     第一節 預期獲利與居民資產結構的改變...................... 61
     第二節 相關貨幣供應數量的變化............................ 74
     第三節2003年以來中國宏觀經濟的發展...................... 82
     第五章 利用股票市場疏通投資的需求
     第一節 增加股市可投資的商品供給......................... 93
     第二節 股權分置改革.................................... 107
     第三節 增加金融性商品解決流動性過剩問題的討論.......... 115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23
     第二節 研究檢討與建議................................... 127
     參考文獻.....................................................129
     
     
     
     
     
     
     
     
     
     
     
     
     
     
     
     
     
     
     
     
     
     
     
     
     
     
     
     
     
     
     
     
     圖 次
     
     圖1-1 研究架構圖.................................................. 16
     圖2-1 存貸差情況變化圖(1990~2006).................................19
     圖2-2 歷次法定存準金率與商業銀行平均超額準備金率(2006~2008.6)....24
     圖3-1 中國國際收支帳(2001~2007)................................... 40
     圖3-2 中國貿易順差與外匯儲備(2002~2008)........................... 40
     圖3-3 外匯占款與外匯儲備(2000~2008)............................... 41
     圖3-4 貨幣發行年增長率與外匯占款年增長率(2001~2008)............... 43
     圖3-5 準備金年增長率與公開市場發行年增長率(2002~2008)............. 44
     圖3-6 M2年增長率與外匯占款年增長率(2001~2008).................... 45
     圖3-7 外匯儲備與上證綜合指數(1997~2008)........................... 46
     圖3-8 外匯儲備年增長率與上證綜合指數(2001~2008)................... 46
     圖3-9 外匯占款年增長率與股市成交額年增長率(2001~2008)............. 47
     圖3-10 上海綜合指數與貿易順差增長率(2002~2008).................... 48
     圖3-11 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1997~2008)............................. 49
     圖3-12 消費性支出增長率與存款增長率(1998~2006).................... 50
     圖3-13 存貸差/存款(1997~2008)..................................... 51
     圖3-14 存差增長率與M2增長率(1998~2008)........................... 52
     圖3-15 存貸與上證綜合指數(1997~2008).............................. 53
     圖3-16 銀行隔夜拆借交易量與其利率(2002~2008)...................... 54
     圖3-17 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率(1998~2007)............................ 55
     圖3-18 隔夜拆款成交量與上證綜合指數(2004~2008).................... 56
     圖3-19 超額、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與上證綜合指數(2004~2008).............57
     圖3-20 上證綜合指數與準備金率(2004~2008).......................... 58
     圖4-1 上證A股換手率(2005.1~2008.4)............................. 65
     圖4-2 上證A股本益比(2005~2008)................................. 66
     圖4-3 上證新增開戶數(2006.1~2008.12)............................ 69
     圖4-4 消費者信心指數與上證綜合指數比較圖(2005~2008)............ 70
     圖4-5 城鄉居民儲蓄增長率和上證綜合指數(1998~2008)................. 71
     圖4-6 全國城鎮儲戶投資股票與儲蓄意願調查(2005~2008)............. 72
     圖4-7 上證綜合指數與M1增長率(2002~2008).......................... 76
     圖4-8 上證綜合指數與M2增長率(1997~2008).......................... 77
     圖4-9 居民活存與定存增長率(2000~2008)............................. 79
     圖4-10 證券市場籌資占新增存款餘額比重與上證綜合指數(2001~2008).... 80
     圖4-11 M2、GDP增長率及年均CPI(1991~2008)........................ 83
     圖4-12 2007年股票市場各投資者占比................................ 87
     圖5-1 基金認購份額、資產淨額與基金數(1997~2008)................... 99
     圖5-2 基金新增募集規模(1998~2008.10)............................. 101
     圖5-3 各年度新增限售股解禁規模與股數(2006~2010)................. 112
     
     
     
     
     
     
     
     
     表 次
     
     表1-1 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2007~2008.6)................ 2
     表2-1中國流動性過剩原因的整理...........................21
     表2-2 歷次存款準備金率調整(2003~2008.6)............. 23
     表2-3 學者對使用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效用不彰原因的整理....... 25
     表2-4 學者對使用公開市場操作效用不彰原因的整理........... 27
     表2-5 2007年存貸款利率調整............................. 28
     表3-1 存款準備金及央行公開市場發行...................... 44
     表4-1 中國金融資產結構表(1991~2007).................... 63
     表4-2 中國與台灣貨幣供應量統計方式的比較................. 75
     表4-3 測估新增居民儲蓄存款短少金額....................... 81
     表5-1 2006年及2007年 上市公司H股回歸A股上市整理.......... 96
     表5-2 中國基金系QDII發行概況........................... 106
     表5-3 各類型限售股整理................................. 112
     表5-4 2008年股改限售股解禁減持統計...................... 113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26001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流動性過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非流通股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新增居民儲蓄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預期獲利zh_TW
dc.title (題名) 中國宏觀經濟調控之研析(2003~2008):居民投資行為與股票市場的發展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玉民,1999。《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紅葉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洛林、李向陽編,2008。《2008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巴曙松,2007。《在金融業的現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星海,2006。《金融改革與開放》。北京:新華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世銀,2005。《中國資本市場預期》。北京:商務印書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思因、陳德昇、耿曙主編,2003。《中國大陸研究與方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關研究中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森田,2002。《經濟學要義》。臺北:智勝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世亮,2006。《中國金融市場理論與實務》。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曉求主編,2001。《中國資本市場: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曉求主編,2006。《中國資本市場分析要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06。《2006年第一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北京:中國人民銀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06。《2006年第二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北京:中國人民銀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06。《2006年第三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北京:中國人民銀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07。《2007年第四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北京:中國人民銀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08。《2008年第一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北京:中國人民銀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08。《2008年第二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北京:中國人民銀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術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國臣,2007。《中國國際收支失衡對其貨幣政策自主性的影響》,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建豪,2004。《中國大陸開放外資對證券市場影響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筱薇,1996。《中國大陸證券市場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曉求主編,2007。《中國資本市場:從制度變革到戰略轉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弘遠,1994。《中國大陸金融制度改革對其內部流動資金形成之影響》,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華維,2007。《宏觀調控對股價影響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詹巧鈴,2005。《中國大陸國有企業與政府博弈之研究-中國電信的個案分析》,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報章雜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揚,2008/1/14。〈脫媒:中國金融改革和發展的新挑戰〉,《第一財經日報》(上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揚,20078/8。〈發展資本市場需鼓勵資金從銀行流向市場〉,《第一財經日報》(上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若愚,2007/7/2。〈流動性過剩:只看貨幣供給並不恰當〉,《上海證券報》(上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餘豐慧,2008/1/18。〈關注準備金率上調的負面影響〉,《證券時報》(北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網際網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2003。《新華網》(北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曉求主編,2008。《中國資本市場:全球視野與跨越式發展》。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10/21/content_113540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海證券交易所,http://www.sse.com.cn/sseportal/ps/zhs/home.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人民銀行,http://www.pbc.gov.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基金網,http://www.chinafund.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http://www.csrc.gov.cn/n575458/index.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證券網,http://cnstock.xinhuanet.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證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http://www.chinaclear.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金融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2007。〈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北京)。http://www.csrc.gov.cn/n575458/n776436/n804882/n4261110/10444135.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1999。《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北京)。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jsp/docView.jsp?docID=24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敬璉,1997。《何處尋求大智慧》。北京:三聯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佐思研究報告網,http://www.okokok.com.cn/Htmls/GenCharts/Default.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斌,2007/3/22。〈小幅加息難解流動性過剩〉,《中國評論新聞網》(香港),http://www.tourtw.com/doc/1003/3/2/7/100332715.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3327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華民,2007/6/18。〈化解流動性過剩:人民幣對內不升息對外不升值〉,《上海證券報》(上海),http://cnstock.xinhuanet.com/jrpl/2007-06/18/content_2248885.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稻葵,2007/4/19。〈流動性過剩時代資本市場改革的方向〉《搜狐財經》(北京),http://business.sohu.com/20070419/n249551581.s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福濤,2007/8/8。〈資本市場有效擴張可配置過剩流動性〉,《上海證券報》(上海),http://ifb.cass.cn/show_News.asp?id=139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強,2008/2/15。〈中國基金市場現金流面臨斷流?〉,《上海證券》(上海), http://paper.cnstock.com/paper_new/html/2008-02/15/content_60709871.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劍鳴,2007/5/25。〈發展資本市場疏導流動性〉,《上海證券報》(上海),http://www.cnstock.com/paper_new/html/2007-05/25/content_54218793.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敬璉,2005。《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探索中國經濟順利轉型的秘密》。臺北:美商麥格爾.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建華,2006。中國貨幣政策的選擇與發展。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海鷗主編,2004。《中國金融體制的改革與發展》。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武少俊,2001。《中國宏觀經濟管理》。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計弘仁,2006。《開啟證券市場大門》。臺北:聯經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海明,2007。《中國儲蓄向投資轉化的結構與效率》。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向明,2003。《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佳貴主編,2008。《中國經濟前景分析-2008年春季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劍清、馬勝祥等,2002。《投資心理學》。臺北:揚智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上,2008。《中國股市十八年》。上海:東方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志典,2006。《貨幣銀行學:理論與應用》。臺北:前程文化事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紅地,2005。《中國公開始場操作工具的選擇》。北京:上海三聯書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風歧等,2003。《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戰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康榮寶,2001。《深入中國股市》。臺北:天下遠見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輔礽,2001。《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下冊)。香港:三聯書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學軍,2002。《中國股市的結構與變遷》。北京:人民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駱祚炎,2006。《當代中國股票市場發展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金融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圓晨、李樹,2002。《經濟發展中的資本市場深化》。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劍平,2004。《現代投資學-分析與管理》。臺北:智勝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小安,2000。《中國貨幣政策的形成與發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秀雲,2009。《看不懂的中國經濟》。台北:大是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艾主編,2003。《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臺北:揚智文化事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饒育蕾、張輪,2005。《行為金融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饒求知主編,2005。《行為經濟學》。台北:智勝文化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譯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ohn R.Nofsinger著,郭敏華譯,2008。《投資心理學》。臺北:培生教育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orbert Gilipin著,楊宇光等譯,2004。《全球資本主義的挑戰:21世紀的世界經濟》。臺北:桂冠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建,2007。〈流動性過剩與資產泡沫〉,《首席財務官》(北京),第2期,頁48-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佳聲,2006。〈行為金融理論:觀點、發展與應用〉,《理論學刊》(山東),第4期,頁37-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璐,2007。分置改革後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當代經濟》(湖北),第9期,頁114-1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國剛,2004。〈建立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第3期,頁37-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國剛,2004/2。〈積極發展多層次股票市場-三論中國資本市場體系的改革與發展〉,《資本市場》(北京),頁33-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國剛,2006。〈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效應分析〉,《中國經貿導刊》(北京),第18期,頁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楊青、張銳,2006/10。〈QDII機制下匯率市場化和利率市場化的協同〉,《金融財務》(北京),頁128-1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章淵、湯玲,2006。〈中國股票市場財富效應特性分析〉,《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天津),第6期,頁11-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學偉、王宏濤,2008。〈從貨幣需求角度看待我國流動性過剩現象〉,《現代商業》(北京),第14期,頁1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福厚、周建民,200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過熱的比較分析〉,《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內蒙),第4期,頁74-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建勛,2009。〈辯證看待股改,妥善解決大小非〉,《西部論叢》(甘肅),第1期,頁48-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蓓,2007。〈我國商業銀行流動係過剩問題初探〉,《華北金融》(天津),第4期,頁18-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任傑,2007。〈當前國內流動性過剩的原因及對策〉,《金融管理與研究》(浙江),頁33-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育軍,2007。〈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緩解流動性過剩〉,《資本市場》(北京),頁20-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雪春,2007。〈流動性過剩:現狀分析與政策建議〉,《金融研究》(北京),第8期,頁1-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援亞,2007。〈流動性過剩背景下的金融結構優化〉,《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湖北),第3期,頁86-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冶國,2007。〈流動性過剩:基於貨幣供給決定機制的解析〉,《上海管理科學》(上海),第2期,頁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宏明,2007。〈從貨幣派生機制看存款準備金是否強力〉,《金融研究》(北京),第10期,頁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揚,2007/11。〈脫媒:中國金融改革發展面臨的挑戰〉,《新金融》(上海),頁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揚、殷劍峰,2006。〈流動性過剩壓力下政府主導的金如產品創新〉,《新金融》(上海),第9期,頁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文鳳,2007。〈流動性過剩呼喚資本市場發展〉,《金融經濟》(湖南),頁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於學軍,2007。〈美元主導下的貨幣膨脹-兼議當前中國宏觀經濟金融形勢〉,《廣東金融學院學報》(廣東),第22卷02期,頁3-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永定,2007。〈理解流動性過剩〉,《國際經濟評論》(北京),第7期,頁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劭川,2007。〈從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看緊縮流動性〉,《濟南金融》(山東),第5期,頁20-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邵娜、李婧,2008。〈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問題的再認識〉,《市場論壇》(廣西),第6期,頁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曉靈,2007。〈國際收支雙順差下的中國貨幣政策〉,《中國金融》(北京),第1期,頁12-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曉求,2004/3。〈完善資本市場推進流動性改革〉,《中國物流與採購》(北京),頁12-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曉求,2006。〈股權分置改革的若干理論問題-兼論全流通條件下中國資本市場的若干新變化〉,《財貿經濟》(北京),第2期,頁24-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紅,2002。〈股票市場的新制度經濟學分析〉,《浙江經濟》(浙江),第20期,頁30-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易綱、宋旺,2008。〈中國金融資產結構演進:1991-2007〉,《經濟研究》(北京),第8期,頁4-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華敏,2008。〈限售股解禁對股票市場的影響〉,《資本市場》(北京),第5期,頁67-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興全、楊衛國、陳寧,2007。〈”流動性過剩”-全面顯現如何尋求流動性管理之道〉,《財政監督》(湖北),第11期,頁66-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緒娜,2007。〈新制度經濟學理論概述〉,《資訊通訊》(浙江),第7期,頁51-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傑芳、呂德宏,2008/12。〈QDII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浙江金融》(浙江),頁55-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富強、賴勇全,2008。〈對經濟過熱的理性思考〉,《現代經濟》(雲南),第13期,頁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海鷗、張耿,2007。〈對我國目前解決流動性過剩八種調控方式的反思〉,《上海金融》(上海),第3期,頁42-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慧榮、韓利衛,1995/12。〈淺談貨幣發行與回籠數據在中央銀行宏觀調控的地位〉,《金融會計》(北京),頁34-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君平、封葉紅,2008。〈淺析中國股市對流動性過剩的影響〉,《成人高教學刊》(北京),第2期,頁8-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錦秀,2007/8。〈股權分置改革對國有股減持的意義〉,《湘南學院學報》(湖南),頁6-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常青、安毅,2007/9。〈利用流動性過剩加快資本市場發展〉,《經濟導刊》(北京),頁26-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康霖,2007。〈流動性過剩研究的新視角〉,《財貿經濟》(北京),第1期,頁43-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錢龍、曹志鵬,2007。〈存款準備金率調整對流動性過剩的影響〉,《山東紡織經濟》(山東),第5期,頁53-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亞東,2007/8。〈試論流動性過剩下存款準備金的效用分析〉,《市場週刊》(江蘇),頁118-1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徵,2007/9。〈近期央行頻繁使用存款準備金工具效果為何不明顯〉,《財經科學》(四川),頁8-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秀萍、王大超,2005。〈行為金融理論中的投資者有限理性〉,《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瀋陽),第3期,頁43-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璇,2008。〈QDII基金出海表現回顧〉,《科技訊息》(山東),第23期,頁2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賈曉麗,2007/2。〈股權分置改革的制度經濟學分析〉,《廣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廣西),頁31-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煜輝,2006。〈利率調整難解流動性過剩困局〉,《銀行家》(山西),第4期,頁84-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景光,2007/4。〈新制度經濟學的基本假定及主要流派回顧〉,《科技廣場》(江西),頁31-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毅傑、劉建明,2008。〈房地產金融市場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應評價〉,《商業時代》(北京),第27期,頁90-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小安,2007。〈流動性過剩與貨幣調控〉,《金融研究》(北京),第8期,頁15-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藤春強,2006。〈銀行流動性過剩的行為金融學分析〉,《上海商學院學報》(上海),第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期,頁31-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政府報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人民銀行,1994。《中國人民銀行貨幣供應量統計和公佈暫行辦法》。北京:中國人民銀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證監會,2008。《2007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04。《2004年第一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北京:中國人民銀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05。《2005年第四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北京:中國人民銀行。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