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反恐戰爭對台海安全影響之研究
作者 楊正綱
YANG CHENG-KANG
貢獻者 朱新民教授
楊正綱
YANG CHENG-KANG
關鍵詞 反恐戰爭
亞太安全情勢
台海安全形勢
美中台關係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14-Sep-2009 10:39:12 (UTC+8)
摘要 九一一事件把人類從「後冷戰時代」帶入「反恐時代」,讓原先樂觀預見冷戰終結以後,人類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將建構「經濟安全」為主題的時代特性,很快又落入到以「複合安全」為思考主軸;而對整體人類最大的威脅也從「兩極對抗」過渡到「恐怖主義」。而恐怖主義的危險性不在於它的太強,是它的不對稱性及因為不對稱性而無所不在。
     
     反恐是一場「敵暗我明」的戰爭,特別是恐怖主義與一般犯罪行為已無明顯之界線,因此現階段以美國主導的國際反恐行動,大致都不脫離「民事防堵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方式。鑒於反恐措施屬於低政治的範疇,卻需要高政治的嚇阻手段,因此一些以往不受重視或與恐怖主義沒有直接關聯的社會治安問題,逐漸被刻意凸顯並被提升至影響國家安全的位階;換言之,社會安全已和國家安全密不可分。
     
     國際體系的轉變大致來說是大國之間的事。盱衡冷戰後亞太局勢演變,其中「美日同盟」經歷一段不穩定的發展,美中關係也因人權、民主價值觀衝突,以及中共企圖填補蘇聯瓦解後所留下的權力真空,經常出現磨擦。然九一一事件,改變了全球的安全型態;在國際社會的互動中,美國仍以世界超強的姿態居於領導地位,一面進行構建國際反恐聯盟,重新部署全球反恐行動兵力;另一方面調整外交策略,試圖重建世界新秩序。
     
     九一一事件對兩岸關係最重要的影響,應該是促使美國更積極維護台海和平,避免世界其他區域爆發衝突,影響美國的全球戰略部署。總括而言,正因為美中雙邊之間仍存有許多的矛盾,台灣只要不誤判形勢或是操之過急,面對反恐戰爭後的台海安全形勢演變,縱然整體戰略環境未向台灣傾斜,仍應是機遇大過於挑戰。
     
     台灣目前的威脅主要來自中共的外交孤立與軍事威脅,台灣應主動穩定兩岸關係,避免製造爭議性問題,降低台海軍事緊張;擴大台灣的柔性力量,這些力量包括經濟競爭力、科技創新力、民主號召力和資訊的普及力,以利融入國際社會。並隨國際反恐趨勢,從非政府組織切入,從敏感性較低議題著手,參加跨國性反恐行動,以爭取國際友誼。如此台灣應與全球化結合在一起,台灣更容易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一、官方出版品
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北京: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0年2月。
中國國務院國防部。《2004年中國國防白皮書》。北京: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4年12月。
日本防衛廳。《2003日本防衛白皮書》,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4年3月。
美國國防部。《1997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Quadrennial Defense Reveiw 1997),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7年10月。
美國國防部。《2001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報告》(QDR 2001:Strategy-Driven Choices for America’s Security),國防部史編局譯。台北:國防部史編局,民國91年1月。
美國國防部。《美國1998年戰略評估》,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台北:國防部史編局,1999年3月。
國防部。《中華民國93年國防報告書》。台北:中華民國國防部編印,民國93年12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亞洲的安全保障1998-1999》。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民國88年10月。
四、碩博士暨研討會論文
丹尼.羅(Denny Roy)。〈美國對亞太地區的戰略規劃:在東亞的威脅與契機〉,淨評估與國防決策學術研討會。淨評估與國防決策學術研討會籌備會主辦,2002年11月9日。
毛惠民、陳漢華。〈美國的全球戰略與中共及台灣問題〉,國防大學第二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1年12月11日。
王高成。〈911事件後美國的外交政策與亞太安全〉,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年11月。
李明。〈中共崛起與朝鮮半島安全〉,《中國崛起與全球安全論文集》。台北: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民國94年6月,頁9。
李英明。〈2002-2003年亞太形勢發展與展望主編序〉,收錄《2002-2003年亞太形勢發展與展望》,李英明主編。台北:遠景基金會,2003年1月,頁13。
沈明室、謝奕旭。〈911事件後中亞權力平衡與區域安全〉,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年11月。
林正義。〈美中台新形勢下的台海安全戰略〉,台海安全與國防戰略學術研討會。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主辦,2002年10月。
邵宗海。〈陳水扁一邊一國主張的分析與兩岸關係〉,《亞太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印行,2002年11月,頁1。
姜家雄、廖文義。〈中共崛起之石油戰略〉,《中國崛起與全球安全論文集》。台北: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民國94年6月,頁1。
陸委會。《行政院大陸政策重要文件》。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印,民國91年7月。
施正鋒。〈美國在東亞的軍事態勢-以台灣為考察中心〉,亞太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主辦,2002年11月23日,頁S5-3-C8。
張卓君。〈中共改革開放前後軍隊士氣與紀律變化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1995年6月,頁4。
陳一新。〈布希政府的亞太政策與美中台三邊關係〉,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年11月。
陳一新。〈布希總統亞太戰略部署與臺海安全〉,《亞太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淡江大學美研所印行,2002年11月,頁1-2。
陳鴻壽。〈國際形勢新變化與中國對外關係〉,《全球化趨勢下的反恐與兩岸關係論文集》。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2年11月,頁199。
楊念祖。〈從美國東亞戰略的演變看對台安全的影響〉,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年11月,頁11-12。
董立文。〈美國的對華戰略調整與兩岸關係〉,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 年11 月,頁4-5。
劉恆垣。〈823砲戰與第二次臺海危機─美中臺三方態度與得失分析〉,《第七屆三軍官校基礎學術研討會政治組論文集─新世紀兩岸關係之展望》。高雄:陸軍軍官學校印行,民國89年6月,頁216。
劉恆垣。〈中共十六大後對我政治經濟發展影響之研究〉,《陸軍官校七十八週年校慶綜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陸軍官校印行,民國91年5月,頁98-99。
劉恆垣。〈兩岸加入WTO後對我國家安全之衝擊與因應之道〉,《陸軍軍官學校七十七週年校慶綜合學術研討會政治(社會科學)組論文集—海峽兩岸交流與國家安全》。高雄:陸軍官校印行,民國90年6月,頁134。
楊世隆、詹德恩。〈國際恐怖主義威脅〉,收錄《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第二輯》,國家安全局主編。台北:國家安全局,民國91年12月。
劉恆垣。〈戰爭原因之探討—兼論未來臺海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分析〉,《第四屆三軍官校基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陸軍官校印行,民國86年5月,頁35。
蔡增家。〈擺盪在合作與衝突之間:中共和平崛起政策下中日衝突的結構分析〉,《中國崛起與全球安全論文集》。台北: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民國94年6月,頁4。
顏建發。〈反恐期間台灣生存空間的挑戰與回應:美中台三角關係的變遷〉,《全球化趨勢下的反恐與兩岸關係論文集》。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2年11月,頁214。
五、網路資料
〈APEC領袖會議發表反恐聲明〉,http://tw.news.yahoo.com/2001/10/21/international/ctnews/2626452.htm。
丁樹範,〈中國下一個世紀的亞太戰略:牽絆VS.擴張〉,http://www.future-china.org.tw/csipf/activity/19991106/mt9911-07.htm。
〈中共發表白皮書一石二鳥〉,http://www/future-china.org/fcn-tw/200003/200003009.htm.。
包宗和,〈反恐戰爭的政治新思維〉,http://pf.org.tw/PUBLICATION/NS/091?NS-C--091-233.htm。
外交部,〈我國反恐相關報告〉,http://www.mofa.gov.tw/newmofa/policy/work020329.htm。
〈布希:不會因反恐戰爭犧牲臺灣〉,http://www.future-china.org.tw/fcn-tw/200110/2001101708.htm。
二、專書
〈布希在日本國會演講對中國反恐合作表示感謝〉,http://big5.viewcn.com/ShenZhouLiaoWang/TeBieGuanZhu/JuJiaoBuShiFangHua/ZuiXinBa。
石雁,〈恐怖威脅距離中國有多遠?中國反恐實力揭秘〉,http://ee.daoyionline.net/HuaShan/BBS/junshi/b5current/11370.shtml。
〈多個國家就美對阿富汗採取軍事行動作出反應〉,http://cn.news.yahoo.com/011008/72/pszj.html/2003/9/18。
艾克思,〈反恐導致中共外交邊緣化〉,Http://chengmingmag.com/new page 194.htm。
李海元,〈2004年地區沖突有張有馳,國際反恐面臨考驗〉,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guoji/1030/3057686.html 。
〈兩岸華人的和平新希望〉, http://www.peacetimeonline.org.tw/news/fireline417.htm。
林正義,〈九一一事件與國際情勢的發展〉http://www.mofa.gov.tw/newmofa/faa/1226/lin.doc。
〈阿富汗戰爭一周年美軍總結經驗教訓〉,http://www.ycwb.com/big5/content/2002-10/08/con tent 432356.htm。
姜國寧,〈試析未來美國可能打的幾場戰爭〉,http://huayue.org/HuaShan/bbs/junshi/b5current/ 9381.shtml。
徐冰川,〈從颶風救災透視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缺失〉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hinabroadcast.cn/3821/2005/09/05/622@687556.htm。
于有慧主編。《國際反恐與亞太情勢》。台北:政大國關研究中心,民國93年7月。
徐冰川,〈颶風部會撼動布希政府的內外政策〉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hinabroadcast.cn/3821/2005/09/07/762@690164.htm。
張偉國,〈從當年抗日看今天反恐〉,http://washeng.net/HuaShan/BBs/wanhua/b5current/83420. Shtml。
〈陳水扁搶搭反恐便車〉,http://big5.huaxia.com/fankong.html。
〈陳總統對三芝會議歸納十點具體結論:有關兩岸關係談話內容〉《中央通訊社》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ch910908.htm。
鄭必堅,〈中國的和平崛起與亞洲的新角色〉,http://www.yannan.cn/data/detail.php?id6863。
人民日報:http://www.peopledaily.com.cn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中時新聞網:http://news.chinatimes. com
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http://www.chinamil.com.cn/
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主編。《中共建政50年》。台北:正中書局,2002年10月。
奇摩新聞網:http://tw.news.yahoo.com
青年日報:http://www.youth.com.tw/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http://iir.nccu.edu.tw/
國防部:http://www.mnd.gov.tw
陸委會:http://www.mac.gov.tw
新華網:http://www.xinhua.org/
遠景基金會網站:www.future-china.org.tw
聯合報:http://udnnews.com/news/
蘭德公司(The Rand Corporation): http://www.rand.org
貳、英文部分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編。《全球戰略大格局-新世紀中國的國際環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0年。
一、專書
Lasater, Martin L. The New Pacific Community: U.S. Strategy Options in Asia.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1996.
Pearson, Frederin S. and Rochester, J. Mart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Global Condi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2nd edition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8.
Rapoport, David C. Encyclopedia of Violence, Peace, and Conflict: Terrorism.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99.
United State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United State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Cnina:Malatary Import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uropean since the 1989 Embargoes . Washington D.C.,1998.
二、期刊論文
“U.S. Charts A High-Tech Strategy For Afghan War.” International Herald ribune. Oct. 2001.
Bush, George W.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ashington, DC: The White House, Sep. 2002.
Clinton, Bill. “Building a New Pacific Community,” Dispatch, Vol.4, No.28, July 1993, pp. 485-488.
Freedman, Lawrence. “A New Type of War,” op cit. Lawrence Freedman, “The Third World War?” Survival, Vol.43, No.4, Winter 2001-02, pp. 61-88. William Schilling ed., Nontraditional Warfare: Twenty-First-Century Threats and Responses, Washington: Brassey’s Inc., 2002. Eliot Cohen, “A Strange War,” The National Interest, No.65-S, Thanksgiving 2001.
王央城主編。《2003、2004年IIR-CSS戰略安全論壇彙編》。桃園:國防大學,2005年1月。
Hessman , James D. A Stratege of Uncertainty.(Sea Power Monthly of U.S ,Nov. 2001.
JCS Pub.1:Dictionary of Military and Associated Terms,
Lampton, David M. “China:Fed Up with North Korea? ”The Washington Post. June 2003.
Romesh Ratnesar,“Confessions of An Al-Quaeda Terrorist,” Times. Sep. 2002, pp.23-27.
Roy, Denny. “The ‘China Threat’ Issue,” Asian Survey, Vol. 36, No.8, Aug. 1996, pp. 758-771; Joseph S. Nye. “China’s Re-emergence and the Future of the Asia-Pacific.
Schmitt, Eric. “Seeking a Blend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Decision-Making,” New York Times, Oct. 2001.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The United States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a-Pacific Region (East Asian Strategy Report 1998), (Washington D.C.: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1998);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dvancing Toward a Mature Partnership,” INSS Special Report (Institute of 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Oct. 2000; Marvin C. Ott, “East Asia: Security and Complexity,” Current History, Vol. 100, No. 645, April 2001, pp. 147-153; Kent E. Calder, “The New Face of Northeast Asia,” Foreign Affairs, Vol. 80, No. 1 (Jan./Feb. 2001);
United Kingdom Ministry of Defence. The Strategic Defence Review: A New Chapter. July 2002.
Washington:U.S.Department of Defense, June 1985.
三、網路資料部份
王逸舟。《全球政治與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8月。
“NATO: A Vision for 2012,” Speech by NATO Secretary General, Lord Robertson – Prague 2002: Challenge and Change for NATO. Oct. 2002,<http:www.nato.int/docu/speech/2002/s021003a.htm>.
Declaration on Measures to Eliminate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http://ods-dds-ny.un.org/doc/UNDOC/GEN/N95/768/19/PDF/N9576819.pdf?OpenElement.
Declaration on the issue of combating terrorism,
Dennis C. Blair,〝Remarks at Northeast Asia Cooperation Dialogue Conference, 〞http://www.pacom.mil/speeches/sst2001/011008blaircoop.htm
Bush George W., “Address too a Joint Session of Congress and the American People,” (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 The White House, Sep. 2001). http://usinfo.state.gov/topical/pol/terror/01092051.htm
http://ods-dds-ny.un.org/doc/UNDOC/GEN/N03/216/05/PDF/N0321605.pdf?OpenElement.
Todd S. Purdum, “NATO Strikes Deal to Accept Russia in a Partnership,” The New York Times, May 2002. http://www.mtholyoke.edu/acad/intrel/bush/purdum.htm/2003/10/19
US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 ,“Foreign Missile Development and the Ballistic Missile Threat through 2015, ”Dec. 2001, http://www.cia.gov/nic/pubs/other products/Unclassifiedballisticmissilefinal .pdf
王逸舟主編。《恐怖主義溯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年9 月。
王雲五。《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一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5月。
包宗和。《台海兩岸互動的理論與政策面向1950-1989》。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
朱言明。《共產主義在中國及其變革》。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6年9月。
朱松柏。《新世紀亞太情勢與區域安全》。台北:政治大學國關中心,民國92年6月。
朱新民主編。《胡溫體制的平衡戰略-思維與政策》。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4年3月。
何思因、吳玉山主編。《邁入21世紀的政治學》。台北:中國政治學會,2000年。
何蘭主編。《冷戰後中國對外關係》。北京:中國傳播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
吳東野、鄭端耀。《911與國際反恐》。台北:遠景基金會,民92年12月。
李少軍。《國際戰略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1月。
李而炳主編。《21世紀前期中國對外戰略的選擇》。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8月。
李登輝。《經營大臺灣》。台北:遠流出版社,1995年。
李英明主編。《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2-2003》。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2年6月。
沈立人主編。《中國經濟-重大決策始末》。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
沈明室。《新世紀恐怖作戰》。台北:軍事迷文化公司,2002年5月。
周建閩、郭偉峰。《中美關係敵友莫測》。香港:中國評論社出版,2001年11月。
周榮耀主編。《911後的大國戰略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年2 月。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12月。
施子中、王文賢。《911事件後美中俄三角關係之演變與對我影響》。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3年11月。
施正鋒。《台中美三角關係-由新現實主義到建構主義》。台北:前衛書局,2001年8月。
柯耕宇。《從超限戰與不對稱戰爭觀點論美國911及我國因應之道》。桃園:國防大學出版,民國91年10月。
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 Jr)。《美國霸權的矛盾與未來》”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蔡東杰譯。台北: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8月。
胡聯合。《當代世界恐怖主義與對策》。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 年10 月。
翁明賢、吳建德。《兩岸關係與信心建立措施》。台北:華立圖書出版社,民國94年9月。
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出版社,2002年9月。
張亞中、孫國祥。《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1-2002》。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1年6月。
張鍚模。《聖戰與文明伊斯蘭與世界政治首部曲》。台北:玉山出版社,2003年2月。
許志嘉。《當代中共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台北:生智出版社,2004年6月。
陳一新。《戰略模糊中的美中台圖象》。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3年3月。
陳一新主編。《國際新形勢與美中台關係》。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3年2月。
陳毓鈞。《一個中國》。台北:環宇出版社,民國85年3月。
陳毓鈞。《戰爭與和平—解析美國對華政策》。台北:環宇出版社,1997年1月。
陸忠偉編。《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02-2003》。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1月。
曾章瑞主編。《21世紀初台海安全與衝突預防》。桃園: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2002年4月。
楊潔勉。《國際恐怖主義與當代國際關係─911事件的衝擊和影響》。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
葉鵬編。《大國安全觀比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7月。
董立文主編。《反恐戰後的美中關係與台海局勢》。台北:大屯出版社,2003年9月。
詹姆士•史密斯(James M. Smith)、威廉•湯姆斯(William C. Thomas)。《恐怖主義威脅與美國政府的回應》,謝豐安、吳福生譯。台北:國防部史編局,民國91年5月。
趙明義。《國際關係》。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5年3月。
鄭宇碩、孔秉德。《高峰會後中美關係發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1999年。
魏鏞主編。《美國政府對華政策之可能演變及政策因應分析》。台北:前瞻政策研究中心,民國91年11月。
蘇進強主編。《911事件後全球戰略評估》。台北:台灣英文新聞出版社,2002年9月。
三、期刊論文
丁永康。〈21世紀初的中俄戰略關係分析〉,《中國大陸研究》,46卷2期。2003年3、4月,頁82。
方華。〈2002年中共外交〉,《中共研究》,37卷1期。2003 年1 月,頁50。
王文學、郭保珠。〈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戰略主張的思考〉,《現代國際關係》,3期。1989年3月,頁12。
王高成。〈911事件後的美中臺三角關係〉,《亞太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淡江大學美研所印行,2002年11月,頁6。
王崑義。〈美國的反恐怖主義與國際安全─兼論911事件以後台海兩岸的處境〉,《遠景季刊》,3卷2期。民國91年4月,頁150-151。
王崑義。〈想像的危機:「反恐時代」美國的危機建構與台灣的戰略選擇〉,《遠景季刊》,4卷2期。民國92年4月,頁73。
吳正光。〈21世紀新戰爭型態—不對稱作戰探討〉,《國防雜誌》。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2年1月,頁29-31。
吳東野。〈全球反恐聯盟及其相關問題之探討〉,《遠景季刊》,4卷1期。民國92年1月,頁15。
宋鎮照。〈解析當前美國與中國亞太發展策略〉,《海峽評論》,147期。2003年3月,頁 11-12。
李蒲。〈六方會談觸動了東北亞區域政治與軍事鬥爭的神經〉,《國防雜誌》。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3年2月,頁5。
阮宗澤。〈反恐聯盟及其面臨的挑戰〉,《國際問題研究》,3期。2002年3月,頁36。
阮宗澤。〈推動中美建設性合作關係向前發展〉,《中國外交》。2003年2月,頁25。
林文程。〈東京會議與重建阿富汗工程〉,《國際事務季刊》,3期。2002年,夏季號,頁152。
林吉郎。〈我國軍事制度改革與兵役制度發展的戰略思考〉,《國防雜誌》。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1年9月,頁7。
林佳龍、賴怡忠。〈台灣在911事件後台灣面臨的安全挑戰與戰略選擇〉,《戰略與國際研究》,4卷2期。2002年4月,頁1。
胡瑞舟。〈911事件對戰爭研究的引想:主要意涵與思考〉,《國防雜誌》。桃園:國防大學,2002 年10月,頁10。
殷天爵。〈中共大國外交與夥伴關係之研究〉,《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3期。1999年3月,頁85。
翁里。〈論依法控制國際恐怖主義犯罪〉,《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第8期。2002年8月,頁25。
逄錦麟。〈伊拉克的國家恐怖主義〉,《國防雜誌》。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1年12月,頁43。
國防大學。〈淺析軍事領域中不對稱作戰概念〉,《國防大學九十二下半年度兵學研究》。桃園:國防大學,民93年。
張中勇。〈國際恐怖主義的演變與發展〉,《戰略與國際研究》,4卷1期。民國91年1月,頁2。
張如倫。〈霸權穩定或霸權獨斷?以美國企圖出兵伊拉克為例〉,《國防雜誌》。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1年12月,頁21-22。
張雨寧。〈中共提倡「和平崛起論」之研析〉,《國防雜誌》。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4年5月,頁39。
張國城。〈新政府以善意推動兩岸關係〉,《交流》。台北: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民國90年2月,頁5。
張麟徵。〈分離主義的內省與外觀〉,《問題與研究》,33卷10期。台北:政治大學國關中心,民國83年10月,頁1。
許志嘉。〈政黨輪替後兩岸關係發展〉,《全球政治評論》。台北:全球政治評論社,民國92年4月,頁100。
郭實綱。〈現實主義-評析布希政府對外政策走向〉,《國際問題研究》,2期。2001年2月,頁8-9。
陳一新。〈布希政府亞太戰略的構想與部署〉,《遠景季刊》,2卷4期。民國90年10月,頁10-11。
陳一新。〈胡錦濤訪美對美中臺三邊關係的影響〉,《共黨問題研究》。台北:共黨問題研究社,民國91年5月,頁3。
陳英。〈「鬥而不破」的中共與美國關係〉,《中共研究》,第36卷第6期。2002年6月,頁48。
童振源。〈中共十六大後對臺政策分析〉,《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國關中心,民國92年3月,頁51-52。
楊明杰。〈恐怖主義根源探析〉,《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第1期。2002年1月,頁54。
楊順利。〈國家安全之預警情報研究:從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談起〉,《國防雜誌》。桃園:國防大學,2002年6月,頁4。
劉建明。〈從世界看中國的偉大戰略眼光-鄧小平論中國在世界的定位〉,《國際關係學報季刊》,2期。1995年4月, 頁3-5。
蔡明彥。〈後911時期台灣之安全環境與因應策略〉,《全球政治評論》,2003年2期。2003年4月,頁33-4。
蔡裕明。〈後911時期中共外交政策的持續與遞嬗〉,《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10期。民國91年10月,頁55。
錢其琛。〈911事件後的國際形勢和中美關係〉,《中共外交》,2003年1期。2003年1月,頁24-27。
□希來、吳紫辰。〈世界新秩序與大國的歷史抉擇〉,《戰略與管理》,第2期。1998年,頁1-1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93922007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2200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朱新民教授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楊正綱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YANG CHENG-KA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楊正綱zh_TW
dc.creator (作者) YANG CHENG-KANGen_US
dc.date (日期) 200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4-Sep-2009 10:39:12 (UTC+8)-
dc.date.available 14-Sep-2009 10:39:1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4-Sep-2009 10:39:1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392200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48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922007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九一一事件把人類從「後冷戰時代」帶入「反恐時代」,讓原先樂觀預見冷戰終結以後,人類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將建構「經濟安全」為主題的時代特性,很快又落入到以「複合安全」為思考主軸;而對整體人類最大的威脅也從「兩極對抗」過渡到「恐怖主義」。而恐怖主義的危險性不在於它的太強,是它的不對稱性及因為不對稱性而無所不在。
     
     反恐是一場「敵暗我明」的戰爭,特別是恐怖主義與一般犯罪行為已無明顯之界線,因此現階段以美國主導的國際反恐行動,大致都不脫離「民事防堵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方式。鑒於反恐措施屬於低政治的範疇,卻需要高政治的嚇阻手段,因此一些以往不受重視或與恐怖主義沒有直接關聯的社會治安問題,逐漸被刻意凸顯並被提升至影響國家安全的位階;換言之,社會安全已和國家安全密不可分。
     
     國際體系的轉變大致來說是大國之間的事。盱衡冷戰後亞太局勢演變,其中「美日同盟」經歷一段不穩定的發展,美中關係也因人權、民主價值觀衝突,以及中共企圖填補蘇聯瓦解後所留下的權力真空,經常出現磨擦。然九一一事件,改變了全球的安全型態;在國際社會的互動中,美國仍以世界超強的姿態居於領導地位,一面進行構建國際反恐聯盟,重新部署全球反恐行動兵力;另一方面調整外交策略,試圖重建世界新秩序。
     
     九一一事件對兩岸關係最重要的影響,應該是促使美國更積極維護台海和平,避免世界其他區域爆發衝突,影響美國的全球戰略部署。總括而言,正因為美中雙邊之間仍存有許多的矛盾,台灣只要不誤判形勢或是操之過急,面對反恐戰爭後的台海安全形勢演變,縱然整體戰略環境未向台灣傾斜,仍應是機遇大過於挑戰。
     
     台灣目前的威脅主要來自中共的外交孤立與軍事威脅,台灣應主動穩定兩岸關係,避免製造爭議性問題,降低台海軍事緊張;擴大台灣的柔性力量,這些力量包括經濟競爭力、科技創新力、民主號召力和資訊的普及力,以利融入國際社會。並隨國際反恐趨勢,從非政府組織切入,從敏感性較低議題著手,參加跨國性反恐行動,以爭取國際友誼。如此台灣應與全球化結合在一起,台灣更容易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4
     第四節 文獻回顧…………………………………………………………… 5
     第五節 研究架構…………………………………………………………… 10
     第二章 美國反恐戰略與反恐體系的建立…………………………………… 13
     第一節 二十一世紀反恐戰爭性質與發展………………………………… 13
     第二節 美國反恐戰爭之戰略部署………………………………………… 21
     第三節 國際反恐聯盟的建立……………………………………………… 30
     第四節 小結………………………………………………………………… 40
     第三章 反恐戰爭後台海安全形勢…………………………………………… 43
     第一節 反恐戰爭前台海安全形勢分析…………………………………… 43
     第二節 反恐戰爭後台海安全形勢的變化………………………………… 52
     第三節 反恐戰爭後台海安全的機遇與挑戰……………………………… 61
     第四節 小結………………………………………………………………… 67
     第四章 海峽兩岸在反恐戰爭中的角色……………………………………… 69
     第一節 中共在反恐戰爭的角色…………………………………………… 69
     第二節 台灣在反恐戰爭的角色…………………………………………… 78
     第三節 反恐戰爭中兩岸的互動狀況……………………………………… 83
     第四節 小結………………………………………………………………… 89
     第五章 反恐戰爭對台海情勢之影響………………………………………… 91
     第一節 美國先制防衛戰略對台海的影響………………………………… 91
     第二節 反恐戰爭後中共在亞太地區安全的角色………………………… 99
     第三節 反恐戰爭對台灣安全的影響 …………………………………… 114
     第四節 小結 ……………………………………………………………… 123
     第六章 結論 ………………………………………………………………… 125
     參考書目 ……………………………………………………………………… 133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2200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反恐戰爭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亞太安全情勢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台海安全形勢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美中台關係zh_TW
dc.title (題名) 反恐戰爭對台海安全影響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官方出版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北京: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0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國務院國防部。《2004年中國國防白皮書》。北京: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4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本防衛廳。《2003日本防衛白皮書》,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4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國防部。《1997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Quadrennial Defense Reveiw 1997),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7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國防部。《2001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報告》(QDR 2001:Strategy-Driven Choices for America’s Security),國防部史編局譯。台北:國防部史編局,民國9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國防部。《美國1998年戰略評估》,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台北:國防部史編局,1999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中華民國93年國防報告書》。台北:中華民國國防部編印,民國93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亞洲的安全保障1998-1999》。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民國88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碩博士暨研討會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丹尼.羅(Denny Roy)。〈美國對亞太地區的戰略規劃:在東亞的威脅與契機〉,淨評估與國防決策學術研討會。淨評估與國防決策學術研討會籌備會主辦,2002年11月9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毛惠民、陳漢華。〈美國的全球戰略與中共及台灣問題〉,國防大學第二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1年12月1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高成。〈911事件後美國的外交政策與亞太安全〉,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明。〈中共崛起與朝鮮半島安全〉,《中國崛起與全球安全論文集》。台北: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民國94年6月,頁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英明。〈2002-2003年亞太形勢發展與展望主編序〉,收錄《2002-2003年亞太形勢發展與展望》,李英明主編。台北:遠景基金會,2003年1月,頁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明室、謝奕旭。〈911事件後中亞權力平衡與區域安全〉,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正義。〈美中台新形勢下的台海安全戰略〉,台海安全與國防戰略學術研討會。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主辦,200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邵宗海。〈陳水扁一邊一國主張的分析與兩岸關係〉,《亞太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印行,2002年11月,頁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家雄、廖文義。〈中共崛起之石油戰略〉,《中國崛起與全球安全論文集》。台北: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民國94年6月,頁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委會。《行政院大陸政策重要文件》。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印,民國91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正鋒。〈美國在東亞的軍事態勢-以台灣為考察中心〉,亞太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主辦,2002年11月23日,頁S5-3-C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卓君。〈中共改革開放前後軍隊士氣與紀律變化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1995年6月,頁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一新。〈布希政府的亞太政策與美中台三邊關係〉,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一新。〈布希總統亞太戰略部署與臺海安全〉,《亞太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淡江大學美研所印行,2002年11月,頁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鴻壽。〈國際形勢新變化與中國對外關係〉,《全球化趨勢下的反恐與兩岸關係論文集》。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2年11月,頁1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念祖。〈從美國東亞戰略的演變看對台安全的影響〉,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年11月,頁11-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立文。〈美國的對華戰略調整與兩岸關係〉,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 年11 月,頁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恆垣。〈823砲戰與第二次臺海危機─美中臺三方態度與得失分析〉,《第七屆三軍官校基礎學術研討會政治組論文集─新世紀兩岸關係之展望》。高雄:陸軍軍官學校印行,民國89年6月,頁2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恆垣。〈中共十六大後對我政治經濟發展影響之研究〉,《陸軍官校七十八週年校慶綜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陸軍官校印行,民國91年5月,頁98-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恆垣。〈兩岸加入WTO後對我國家安全之衝擊與因應之道〉,《陸軍軍官學校七十七週年校慶綜合學術研討會政治(社會科學)組論文集—海峽兩岸交流與國家安全》。高雄:陸軍官校印行,民國90年6月,頁1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世隆、詹德恩。〈國際恐怖主義威脅〉,收錄《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第二輯》,國家安全局主編。台北:國家安全局,民國9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恆垣。〈戰爭原因之探討—兼論未來臺海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分析〉,《第四屆三軍官校基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陸軍官校印行,民國86年5月,頁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增家。〈擺盪在合作與衝突之間:中共和平崛起政策下中日衝突的結構分析〉,《中國崛起與全球安全論文集》。台北: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民國94年6月,頁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顏建發。〈反恐期間台灣生存空間的挑戰與回應:美中台三角關係的變遷〉,《全球化趨勢下的反恐與兩岸關係論文集》。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2年11月,頁2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網路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PEC領袖會議發表反恐聲明〉,http://tw.news.yahoo.com/2001/10/21/international/ctnews/262645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樹範,〈中國下一個世紀的亞太戰略:牽絆VS.擴張〉,http://www.future-china.org.tw/csipf/activity/19991106/mt9911-07.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發表白皮書一石二鳥〉,http://www/future-china.org/fcn-tw/200003/200003009.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包宗和,〈反恐戰爭的政治新思維〉,http://pf.org.tw/PUBLICATION/NS/091?NS-C--091-233.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外交部,〈我國反恐相關報告〉,http://www.mofa.gov.tw/newmofa/policy/work020329.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布希:不會因反恐戰爭犧牲臺灣〉,http://www.future-china.org.tw/fcn-tw/200110/2001101708.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布希在日本國會演講對中國反恐合作表示感謝〉,http://big5.viewcn.com/ShenZhouLiaoWang/TeBieGuanZhu/JuJiaoBuShiFangHua/ZuiXinBa。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雁,〈恐怖威脅距離中國有多遠?中國反恐實力揭秘〉,http://ee.daoyionline.net/HuaShan/BBS/junshi/b5current/11370.s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多個國家就美對阿富汗採取軍事行動作出反應〉,http://cn.news.yahoo.com/011008/72/pszj.html/2003/9/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艾克思,〈反恐導致中共外交邊緣化〉,Http://chengmingmag.com/new page 194.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海元,〈2004年地區沖突有張有馳,國際反恐面臨考驗〉,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guoji/1030/3057686.html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兩岸華人的和平新希望〉, http://www.peacetimeonline.org.tw/news/fireline417.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正義,〈九一一事件與國際情勢的發展〉http://www.mofa.gov.tw/newmofa/faa/1226/lin.do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阿富汗戰爭一周年美軍總結經驗教訓〉,http://www.ycwb.com/big5/content/2002-10/08/con tent 432356.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國寧,〈試析未來美國可能打的幾場戰爭〉,http://huayue.org/HuaShan/bbs/junshi/b5current/ 9381.s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冰川,〈從颶風救災透視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缺失〉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hinabroadcast.cn/3821/2005/09/05/622@687556.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有慧主編。《國際反恐與亞太情勢》。台北:政大國關研究中心,民國9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冰川,〈颶風部會撼動布希政府的內外政策〉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hinabroadcast.cn/3821/2005/09/07/762@690164.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偉國,〈從當年抗日看今天反恐〉,http://washeng.net/HuaShan/BBs/wanhua/b5current/83420. S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水扁搶搭反恐便車〉,http://big5.huaxia.com/fankong.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總統對三芝會議歸納十點具體結論:有關兩岸關係談話內容〉《中央通訊社》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ch910908.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必堅,〈中國的和平崛起與亞洲的新角色〉,http://www.yannan.cn/data/detail.php?id68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人民日報:http://www.peopledaily.com.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時新聞網:http://news.chinatimes. 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http://www.chinamil.com.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主編。《中共建政50年》。台北:正中書局,200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奇摩新聞網:http://tw.news.yahoo.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青年日報:http://www.youth.com.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http://iir.nccu.edu.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http://www.mnd.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委會:http://www.mac.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華網:http://www.xinhua.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遠景基金會網站:www.future-china.org.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報:http://udnnews.com/new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蘭德公司(The Rand Corporation): http://www.rand.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貳、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編。《全球戰略大格局-新世紀中國的國際環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sater, Martin L. The New Pacific Community: U.S. Strategy Options in Asia.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earson, Frederin S. and Rochester, J. Mart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Global Condi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2nd edition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apoport, David C. Encyclopedia of Violence, Peace, and Conflict: Terrorism.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United State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United State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Cnina:Malatary Import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uropean since the 1989 Embargoes . Washington D.C.,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U.S. Charts A High-Tech Strategy For Afghan War.” International Herald ribune. Oct. 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ush, George W.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ashington, DC: The White House, Sep.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linton, Bill. “Building a New Pacific Community,” Dispatch, Vol.4, No.28, July 1993, pp. 485-4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reedman, Lawrence. “A New Type of War,” op cit. Lawrence Freedman, “The Third World War?” Survival, Vol.43, No.4, Winter 2001-02, pp. 61-88. William Schilling ed., Nontraditional Warfare: Twenty-First-Century Threats and Responses, Washington: Brassey’s Inc., 2002. Eliot Cohen, “A Strange War,” The National Interest, No.65-S, Thanksgiving 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央城主編。《2003、2004年IIR-CSS戰略安全論壇彙編》。桃園:國防大學,2005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essman , James D. A Stratege of Uncertainty.(Sea Power Monthly of U.S ,Nov. 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CS Pub.1:Dictionary of Military and Associated Term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mpton, David M. “China:Fed Up with North Korea? ”The Washington Post. June 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omesh Ratnesar,“Confessions of An Al-Quaeda Terrorist,” Times. Sep. 2002, pp.23-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oy, Denny. “The ‘China Threat’ Issue,” Asian Survey, Vol. 36, No.8, Aug. 1996, pp. 758-771; Joseph S. Nye. “China’s Re-emergence and the Future of the Asia-Pacifi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chmitt, Eric. “Seeking a Blend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Decision-Making,” New York Times, Oct. 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The United States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a-Pacific Region (East Asian Strategy Report 1998), (Washington D.C.: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1998);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dvancing Toward a Mature Partnership,” INSS Special Report (Institute of 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Oct. 2000; Marvin C. Ott, “East Asia: Security and Complexity,” Current History, Vol. 100, No. 645, April 2001, pp. 147-153; Kent E. Calder, “The New Face of Northeast Asia,” Foreign Affairs, Vol. 80, No. 1 (Jan./Feb. 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United Kingdom Ministry of Defence. The Strategic Defence Review: A New Chapter. July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ashington:U.S.Department of Defense, June 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網路資料部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逸舟。《全球政治與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ATO: A Vision for 2012,” Speech by NATO Secretary General, Lord Robertson – Prague 2002: Challenge and Change for NATO. Oct. 2002,<http:www.nato.int/docu/speech/2002/s021003a.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claration on Measures to Eliminate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http://ods-dds-ny.un.org/doc/UNDOC/GEN/N95/768/19/PDF/N9576819.pdf?OpenElemen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claration on the issue of combating terroris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nnis C. Blair,〝Remarks at Northeast Asia Cooperation Dialogue Conference, 〞http://www.pacom.mil/speeches/sst2001/011008blaircoop.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ush George W., “Address too a Joint Session of Congress and the American People,” (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 The White House, Sep. 2001). http://usinfo.state.gov/topical/pol/terror/01092051.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ods-dds-ny.un.org/doc/UNDOC/GEN/N03/216/05/PDF/N0321605.pdf?OpenElemen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odd S. Purdum, “NATO Strikes Deal to Accept Russia in a Partnership,” The New York Times, May 2002. http://www.mtholyoke.edu/acad/intrel/bush/purdum.htm/2003/10/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US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 ,“Foreign Missile Development and the Ballistic Missile Threat through 2015, ”Dec. 2001, http://www.cia.gov/nic/pubs/other products/Unclassifiedballisticmissilefinal .pd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逸舟主編。《恐怖主義溯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年9 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雲五。《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一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包宗和。《台海兩岸互動的理論與政策面向1950-1989》。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言明。《共產主義在中國及其變革》。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6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松柏。《新世紀亞太情勢與區域安全》。台北:政治大學國關中心,民國9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新民主編。《胡溫體制的平衡戰略-思維與政策》。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4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思因、吳玉山主編。《邁入21世紀的政治學》。台北:中國政治學會,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蘭主編。《冷戰後中國對外關係》。北京:中國傳播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東野、鄭端耀。《911與國際反恐》。台北:遠景基金會,民9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少軍。《國際戰略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而炳主編。《21世紀前期中國對外戰略的選擇》。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登輝。《經營大臺灣》。台北:遠流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英明主編。《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2-2003》。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立人主編。《中國經濟-重大決策始末》。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明室。《新世紀恐怖作戰》。台北:軍事迷文化公司,200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建閩、郭偉峰。《中美關係敵友莫測》。香港:中國評論社出版,2001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榮耀主編。《911後的大國戰略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年2 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子中、王文賢。《911事件後美中俄三角關係之演變與對我影響》。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3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正鋒。《台中美三角關係-由新現實主義到建構主義》。台北:前衛書局,2001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柯耕宇。《從超限戰與不對稱戰爭觀點論美國911及我國因應之道》。桃園:國防大學出版,民國9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 Jr)。《美國霸權的矛盾與未來》”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蔡東杰譯。台北: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聯合。《當代世界恐怖主義與對策》。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 年10 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翁明賢、吳建德。《兩岸關係與信心建立措施》。台北:華立圖書出版社,民國94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出版社,200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亞中、孫國祥。《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1-2002》。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鍚模。《聖戰與文明伊斯蘭與世界政治首部曲》。台北:玉山出版社,2003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志嘉。《當代中共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台北:生智出版社,200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一新。《戰略模糊中的美中台圖象》。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3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一新主編。《國際新形勢與美中台關係》。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3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毓鈞。《一個中國》。台北:環宇出版社,民國8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毓鈞。《戰爭與和平—解析美國對華政策》。台北:環宇出版社,1997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忠偉編。《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02-2003》。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章瑞主編。《21世紀初台海安全與衝突預防》。桃園: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2002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潔勉。《國際恐怖主義與當代國際關係─911事件的衝擊和影響》。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鵬編。《大國安全觀比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立文主編。《反恐戰後的美中關係與台海局勢》。台北:大屯出版社,200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詹姆士•史密斯(James M. Smith)、威廉•湯姆斯(William C. Thomas)。《恐怖主義威脅與美國政府的回應》,謝豐安、吳福生譯。台北:國防部史編局,民國9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明義。《國際關係》。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宇碩、孔秉德。《高峰會後中美關係發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鏞主編。《美國政府對華政策之可能演變及政策因應分析》。台北:前瞻政策研究中心,民國91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進強主編。《911事件後全球戰略評估》。台北:台灣英文新聞出版社,200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永康。〈21世紀初的中俄戰略關係分析〉,《中國大陸研究》,46卷2期。2003年3、4月,頁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華。〈2002年中共外交〉,《中共研究》,37卷1期。2003 年1 月,頁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文學、郭保珠。〈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戰略主張的思考〉,《現代國際關係》,3期。1989年3月,頁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高成。〈911事件後的美中臺三角關係〉,《亞太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淡江大學美研所印行,2002年11月,頁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崑義。〈美國的反恐怖主義與國際安全─兼論911事件以後台海兩岸的處境〉,《遠景季刊》,3卷2期。民國91年4月,頁150-1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崑義。〈想像的危機:「反恐時代」美國的危機建構與台灣的戰略選擇〉,《遠景季刊》,4卷2期。民國92年4月,頁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正光。〈21世紀新戰爭型態—不對稱作戰探討〉,《國防雜誌》。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2年1月,頁29-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東野。〈全球反恐聯盟及其相關問題之探討〉,《遠景季刊》,4卷1期。民國92年1月,頁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鎮照。〈解析當前美國與中國亞太發展策略〉,《海峽評論》,147期。2003年3月,頁 11-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蒲。〈六方會談觸動了東北亞區域政治與軍事鬥爭的神經〉,《國防雜誌》。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3年2月,頁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阮宗澤。〈反恐聯盟及其面臨的挑戰〉,《國際問題研究》,3期。2002年3月,頁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阮宗澤。〈推動中美建設性合作關係向前發展〉,《中國外交》。2003年2月,頁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文程。〈東京會議與重建阿富汗工程〉,《國際事務季刊》,3期。2002年,夏季號,頁1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吉郎。〈我國軍事制度改革與兵役制度發展的戰略思考〉,《國防雜誌》。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1年9月,頁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佳龍、賴怡忠。〈台灣在911事件後台灣面臨的安全挑戰與戰略選擇〉,《戰略與國際研究》,4卷2期。2002年4月,頁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瑞舟。〈911事件對戰爭研究的引想:主要意涵與思考〉,《國防雜誌》。桃園:國防大學,2002 年10月,頁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殷天爵。〈中共大國外交與夥伴關係之研究〉,《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3期。1999年3月,頁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翁里。〈論依法控制國際恐怖主義犯罪〉,《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第8期。2002年8月,頁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逄錦麟。〈伊拉克的國家恐怖主義〉,《國防雜誌》。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1年12月,頁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大學。〈淺析軍事領域中不對稱作戰概念〉,《國防大學九十二下半年度兵學研究》。桃園:國防大學,民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中勇。〈國際恐怖主義的演變與發展〉,《戰略與國際研究》,4卷1期。民國91年1月,頁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如倫。〈霸權穩定或霸權獨斷?以美國企圖出兵伊拉克為例〉,《國防雜誌》。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1年12月,頁21-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雨寧。〈中共提倡「和平崛起論」之研析〉,《國防雜誌》。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4年5月,頁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國城。〈新政府以善意推動兩岸關係〉,《交流》。台北: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民國90年2月,頁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麟徵。〈分離主義的內省與外觀〉,《問題與研究》,33卷10期。台北:政治大學國關中心,民國83年10月,頁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志嘉。〈政黨輪替後兩岸關係發展〉,《全球政治評論》。台北:全球政治評論社,民國92年4月,頁1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實綱。〈現實主義-評析布希政府對外政策走向〉,《國際問題研究》,2期。2001年2月,頁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一新。〈布希政府亞太戰略的構想與部署〉,《遠景季刊》,2卷4期。民國90年10月,頁10-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一新。〈胡錦濤訪美對美中臺三邊關係的影響〉,《共黨問題研究》。台北:共黨問題研究社,民國91年5月,頁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英。〈「鬥而不破」的中共與美國關係〉,《中共研究》,第36卷第6期。2002年6月,頁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童振源。〈中共十六大後對臺政策分析〉,《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國關中心,民國92年3月,頁51-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明杰。〈恐怖主義根源探析〉,《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第1期。2002年1月,頁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順利。〈國家安全之預警情報研究:從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談起〉,《國防雜誌》。桃園:國防大學,2002年6月,頁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建明。〈從世界看中國的偉大戰略眼光-鄧小平論中國在世界的定位〉,《國際關係學報季刊》,2期。1995年4月, 頁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明彥。〈後911時期台灣之安全環境與因應策略〉,《全球政治評論》,2003年2期。2003年4月,頁3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裕明。〈後911時期中共外交政策的持續與遞嬗〉,《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10期。民國91年10月,頁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其琛。〈911事件後的國際形勢和中美關係〉,《中共外交》,2003年1期。2003年1月,頁24-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希來、吳紫辰。〈世界新秩序與大國的歷史抉擇〉,《戰略與管理》,第2期。1998年,頁1-13。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