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中共新安全觀之實踐-論上海合作組織
作者 張文賢
貢獻者 朱新民
張文賢
關鍵詞 新安全觀
國家安全
國家利益
上海合作組織
中亞地區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14-Sep-2009 10:45:33 (UTC+8)
摘要 冷戰結束後,由於蘇聯的解體與俄國專注於內部政治經濟的動盪與軍力的貧乏,兩極體系崩解,所以美國是唯一的世界超強國家,世界權力結構由兩極對抗轉為以美國超強與其他區域強權相互競爭的權力結構(一超多強),就國際體系理論角度,當2001年美國於阿富汗執行反恐戰爭、2003年二次波灣戰爭後,美國「世界超強」地位,愈形鞏固。
      而隨著蘇聯集團的瓦解,中共經濟成長率近年來持續在增長,在未來的10—20年內,中共可能將成為少數具備政治、經濟以及軍事潛力,且足以威脅美國區域利益的國家。2002年美國防部發表之《中國軍力年度報告》與美國會美中安全評估委員會之《美中經濟關係對國家經濟安全影響》報告,均認為中共崛起之威脅不僅損及美國家利益,亦將威脅亞太與世界安全。中共的崛起(或稱之『再起』) ,已引起亞洲的區域緊張,甚而是世界強權的焦點。因此冷戰後,「中國威脅論」及「中國崩潰論」一直不斷的在國際間盛行。所以,中共以建構「新安全觀」為對外關係理論,期爭取相對和平之國際環境。
      另外,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美國勢力介入中亞這塊新興的權力真空地帶,導致該地區周遭國家政治、軍事的緊繃,區域形勢更形複雜。中共為因應美國勢力介入中亞,及化解國際間因「中國崛起」所帶來的「中國威脅論」疑慮,與周邊國家建構多邊安全組織,期能確保中共周邊區域安全,「上海合作組織」即在此環境背景所成立的機制。為瞭解中共「和平發展」的意圖?「上海合作組織」的實踐過程與特性?並探討其與冷戰之後中國提倡的「新安全觀」之關係為何?其「上海合作組織」在實踐過程所面臨的內外現實挑戰如何?而從中共「新安全觀」理論發展及實踐的過程,冀能剖析中共外交政策的轉折過程,本文研究的動機係肇因於此。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中文專書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四大以來重要文件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王良能著,《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境》。台北:唐山出版社,民國89年。
王治來編著,《中亞國際關係史》。長沙:湖南出版社,1997年。
王逸舟,《西方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王逸舟主編,《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王逸舟,《當代國際政治析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方永剛、唐復全著,《大國逐鹿—新地緣政治》。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朱听昌主編,《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1月。
田弘茂主編,《後冷戰時期亞太集體安全》。台北:業強出版社,1996年。
袁鵬,〈911事件與中美關係〉,《現代國際關係》,2001年第11期,頁19-23。
徐學銀、朱憲,〈評新干涉主義〉,《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第8期,頁19-22。
時殷弘,〈911事件與美國對外態勢〉,《美國研究》,2001年第4期,頁21-28。
郝雨凡、張燕冬,〈限制性接觸─美國新政府對華政策透視〉,《戰略與管理》,2001年第4期,頁38-43。
姚勤華、潘光、余建華、丁佩華,〈中國與中亞國家經貿合作的發展和深化〉,《東歐中亞研究》,1998年第6期,頁74-81。
秦邦九,〈中共推動「多極化」世界格局與『夥伴外交』之研究〉,《共黨問題研究》,民國88年9月,頁40-47。
秦俊,〈中亞在中共石油戰略中之地位〉,《共黨問題研究》,民國89年5月,頁35-41。
孫壯志,〈中亞的「大國之爭」與地區安全問題〉,《東歐中亞研究》,1998年第6期,頁68-73。
孫壯志,〈國際新格局中的中亞五國〉,《東歐中亞研究》,1999年第4期,頁59-66。
孫壯志,〈中亞五國的地緣戰略地位〉,《東歐中亞研究》,2000年第4期,頁61-67。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8年11月。
孫壯志,〈淺析21世紀中亞地區的安全格局〉,《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3期,頁33-38。
孫長棟、楊相紅,〈普京執政後對俄羅斯外交政策的調整〉,《東歐中亞研究》,2000年第5期,頁55-60。
孫建蓉、楊芳,〈北約空襲南聯盟透視〉,《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第5期,頁6-10。
耿麗華,〈普京時代的俄羅斯對外政策〉,《東歐中亞研究》,2000年第5期,頁61-66。
常慶,〈中亞國家:國際戰略、外交政策與國家安全〉,《東歐中亞研究》,2001年第3期,頁48-54。
倪世雄、王義桅,〈霸權均勢:冷戰後美國的戰略選擇〉,《美國研究》,2000年第1期,頁7-23。
陳一新,〈布希政府亞太戰略的構想與部署〉,《遠景季刊》,2001年10月,頁1-25。
陳明山、何希泉,〈謀求地區安全,維護戰略穩定─評『上海五國』合作機制〉, 《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第8期,頁1-5。
陳武駿,〈剖析中國大陸西部大開發戰略〉,《共黨問題研究》,民國91年2月, 頁44-58。
陳英,〈當前中共的少數民族工作〉,《中共研究》,1999年11月,頁49-56。
江西元、夏立平著,《中國和平崛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9月。
陳佩堯,〈亞太安全與中國〉,《東北亞論壇》,2000年11月,頁21-24。
陳朝政,〈強權在中亞與外高加索地區的競逐〉,《美歐季刊》,民國90年春季號,頁117-152。
陳聯壁,〈三個「極端主義」與中亞安全〉,《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5期, 頁56-62。
陳聯壁,〈中亞五國民族關係問題〉,《東歐中亞研究》,2001年第3期,頁42-47。
許濤,〈中亞國家安全戰略取向與中國西部安全環境〉,《戰略與管理》,1999年第4期,頁32-38。
許濤,〈論新形勢下的上海合作組織〉,《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第6期,頁6-13。
許志嘉,〈中共外交政策的研究途徑〉,(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4期,民國86年4月。
陸忠偉,〈把握世界局勢的脈搏〉,《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第1期,頁1-5。
張文木,〈科索沃戰爭與中國新世紀安全戰略〉,《戰略與管理》,1999年第3期,頁1-10。
張文木,〈阿富汗戰爭與不對稱世界格局〉,《戰略與管理》,2002年第2期,頁42-58。
李少軍,《國際安全警示錄》。北京:金城出版社,1997年。
張文木,〈中國國家安全哲學〉,(戰略與管理),200年第1期,2000年2月,頁24。
張亞中,〈中共的強權之路:地緣政治與全球化的挑戰〉,《遠景季刊》,2002年4月,頁1-40。
張亞亮,〈克林頓政府對俄政策與世紀之交的美俄關係〉,《美國研究》,2000年 第4期,頁40-66。
張志新,〈從地緣政治因素看北約新戰略〉,《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第10期,頁20-23。
張良能,〈裏海地區正在成為新的世界熱點〉,《現代國際關係》,1998年第12期,頁36-40。
張敏謙,〈美國全球戰略剖析─從「世界新秩序」到「克林頓主義」〉,《美國研究》,2000年第4期,頁7-39。
張雅君,〈中共對美國的戰略思維與行動:圍堵與反圍堵〉,《中國大陸研究》,民國86年5月,頁19-35。
張雅君,〈中共與俄羅斯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的基礎、阻力與動力〉,《中國大陸研究》,民國89年3月,頁1-25。
張雅君,〈上海五國安全合作與中共的角色〉,《問題與研究》,民國90年4月, 頁33-54。
張雅君,〈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性質、意涵與影響〉,《中國大陸研究》,民國91年3、4月,頁35-58。
李慎明主編,《2002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張錫模,〈俄中關係:管理俄羅斯的霸權衰退〉,《中國事務》,2002年1月,頁 22-34。
馮玉軍,〈大國及地區勢力對中亞高加索的爭奪及其影響〉,《東歐中亞研究》,1997年第6期,頁78-84。
馮邵雷,〈911事件以來中、美、俄三國關係演進的背景及趨勢〉,《俄羅斯學報》, 第2期,民國91年12月,頁1-13。
黃虹堯,〈中共亞太多邊外交的探討─以『上海合作組織』為例〉,《共黨問題研究》,民國91年12月,頁34-45。
黃虹堯,〈911事件對中共與中亞政經關係的影響〉,《展望與探索》,民國92年4月,頁40-55。
黃恩浩,〈中共俄國「信心建立措施」的動因與侷限〉,《東亞季刊》,民國89年7月,頁133-154。
畢英賢,〈新疆的政情與改革開放〉,《中國大陸研究》,民國82年10月,頁38-47。
畢英賢,〈論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問題與研究》,民國85年12月,頁19-28。
畢英賢,〈『上海合作組織』評議〉,《共黨問題研究》,民國90年7月,頁1-3。
董立文,〈論中共的「大國」意義及其問題〉,《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民國87年12月,頁65-76。
李而炳主編,《21世紀前期中國對外戰略的選擇》。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8月。
楊志恆,〈中共外交的策略與原則〉,《中國大陸研究》,民國88年10月,頁29-43。
楊伯江、席來旺、尚前宏,〈亞太地區形勢變化及走向〉,《現代國際關係》,2001年第11期,頁17-21。
楊潔勉,〈中美關係面臨考驗─布什政府對華政策〉,《美國研究》,2001年第2 期,頁21-35。
楊雷,〈冷戰後俄羅斯的中亞地緣政治戰略〉,《新疆大學學報》,2002年3月, 頁70-75。
楊明杰,〈國際社會思潮與911事件〉,(北京:國際關係研究),2001年10期?。
葛承雍,〈絲綢之路與古今中亞〉,《歷史月刊》,1998年3月,頁26-33。
楚樹龍,〈冷戰後國際安全理論的發展〉,《現代國際關係》,1996年第4期,頁28-33。
楚樹龍,〈亞太地區安全觀、安全結構和安全戰略〉,《現代國際關係》,1997年第5期,頁2-7。
楚樹龍,〈冷戰後中美雙邊和地區戰略與安全關係〉,《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第5期,頁7-14。
趙春山,〈俄羅斯的亞太政策〉,《東亞季刊》,民國85年秋季號,頁1-29。
宋國誠主編,《21世紀中國(卷一)─西部大開發》。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91年。
趙春山,〈中俄戰略互動:美國的認知與對策〉,《俄羅斯學報》,民國90年1月,頁206-231。
趙崇明,〈中共當前國際戰略指導原則之探討─「新安全觀」決策的環境因素〉,《共黨問題研究》,民國88年9月,頁4-17。
趙華勝,〈中亞形勢變化與『上海合作組織』〉,《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6期,頁54-59。
趙鳴文,〈911事件後俄美關係的發展趨勢〉,《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2期,頁66-70。
趙寶麟,〈中國大陸西部地區開發政策之研究〉,《共黨問題研究》,民國91年4 月,頁52-77。
廖文義,〈析論新世紀中共安全戰略之建構〉,《展望與探索》,民國92年2月, 頁52-69。
劉桂玲,〈中俄在安全領域合作的前景及問題〉,《現代國際關係》,1998年第12期,頁18-21。
劉桂玲,〈普京當政後的俄羅斯外交走勢〉,《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第6期, 頁17-20。
劉復國,〈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檢討〉,《問題與研究》, 民國88年2月,頁21-36。
潘志平,〈中亞:地緣政治、經濟、文化的思考〉,《東歐中亞研究》,2001年第3期,頁36-41。
邢廣程,《崛起的中亞》。台北:五南出版社,民國82年。
鄭羽,〈蘇聯的解體與中國安全環境的變化〉,《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4 期,頁47-54。
魯維廉,〈中共『新安全觀』與其外交政策的關係〉,《共黨問題研究》,民國88年12月,頁59-71。
曉光,〈中俄關係的建立、發展與走向〉,《東亞季刊》,民國87年1月,頁79-104。
歐陽承新,〈百年動盪話中亞─蘇聯解體後的民族問題探源〉,《歷史月刊》,1998年3月,頁34-43。
龍舒甲,〈獨立國協國家與中共之經貿與軍事科技關係─兼論邊界問題談判〉,《東亞季刊》,民國82年10月,頁14-25。
龍舒甲,〈「九一一事件」之後的中亞地區及其周邊形勢〉,《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一研究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91年5月,頁1-7。
龍舒甲,〈從石油利益論『九一一事件』後的中亞地區與其周邊情勢〉,《問題與研究》,民國91年11、12月,頁109-121。
謝昌生,〈後冷戰時期中共亞太多邊安全協作關係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民國87年12月,頁27-39。
閻巨祿,〈美國的中亞戰略及對中國安全環境的影響〉,《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第12期,頁22-24。
閻學通,〈冷戰後中國的對外安全戰略〉,《現代國際關係》,1995年第8期,頁 23-28。
邢廣程,《中國和新獨立的中亞國家關係》。哈爾賓:黑龍江敎育出版社,1996年11月。
閻學通,〈中國的新安全觀與安全合作構想〉,《現代國際關係》,1997年第11期,頁28-32。
閻學通,〈亞太地區的安全合作〉,《東亞季刊》,民國88年4月,頁97-110。
韓默,〈「中」、俄強化軍事合作及影響〉,《共黨問題研究》,民國89年3月,頁3-5。
羅天人,〈新世紀中共國防現代化的持續與發展〉,《共黨問題研究》,民國90年9月,頁20-31。
蘇武,〈二十一世紀能源爭奪戰中的中亞地位〉,《歷史月刊》,1998年3月,頁44--49。
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頁336。
(三)中文論文
丁永康,《中共的國際新秩序:理論發展與實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0年5月。
余莓莓,《911震盪對中國中亞戰略的衝擊》。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
李怡,《中共「新安全觀」與北約擴展—中亞地緣政治之考量》。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出版社,民國88年。
林典龍,《中國能源安全戰略分析》,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1年6月。
張登及,《冷戰後中共「大國外交」之研究─理論與實踐的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1年7月。
曾佑輝,《強權競逐下的中共對中亞政策》。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
劉世維,《哈薩克政治經濟現代化之研究(1991-2001年)》。私立淡江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
魯維廉,《中共「新安全觀」與「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闕旭淇,《中亞五國與俄羅斯之安全合作關係(1992-2001)》。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5月。
(四)中文報紙
《人民日報》
《大公報》
《文匯報》
周鳳起主編,《中國中長期能源戰略》。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9年。
《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解放軍報》
《聯合報》
二、英文部分
(一)英文專書
Brzezinski, Zbigniew. 1993. Out of Control: Global Turmoil on the Eve of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New York: Maxwell Macmillan International. Brzezinski, Zbigniew. 1997. 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 New York: Basic Books.
Carpenter, Ted Galen, ed. 2001. NATO Enters The 21st Century. London: Frank Cass. Carpenter, Ted Galen and Barbara Conry. 1998. NATO Enlargement: Illusion and Reality. Washington, D.C.: Cato Institute. Forsythe, Rosemarie. 1996. The Politics of Oil in the Caucasus and Central Asia: Prospects for Oil Exploitation and Export in the Caspian Basi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or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Gardner, Hall. 1997. Dangerous Crossroads: Europe, Russia and the Future of NATO. Westport, Conn.: Praeger. Gleason, Gregory. 1997. The Central Asian States: Discovering Independence.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Gordon, Philip H., ed. 1997. NATO’s Transformation: The Changing Shape of the Atlantic Alliance. London: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Hunter, Shireen T. 1996. Central Asia Since Independence. Westport, Conn.: Praeger.
Lubin, Nancy. 1999. Calming the Ferghana Valley: Development and Dialogue in the Heart of Central Asia. New York: Century Foundation Press. Malik, Hafeez, ed. 1994. Central Asia: Its Strategic Importance and Future Prospect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俞正梁等著,《大國戰略研究:未來世界的美、俄、日、歐盟和中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Mandelbaum, Michael, ed. 1994. Central Asia and the World: Kazakhstan, Uzbekistan, Tajikistan, Kyrgyzstan, and Turkmenistan. New York: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Press. Mesbahi, Mohiaddin, ed. 1994. 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 After the Soviet Union :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ynamics. Gainesville: University Press of Florida. Olcott, Martha Brill. 1996. Central Asia`s New States: Independence, Foreign Policy, and Regional Security.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Press. Sokolsky, Richard and Tanya Charlick-Paley. 1999. NATO and Caspian Security: A Mission Too Far? Santa Monica, Calif.: RAND. Solomon, Gerald B. 1998. The NATO Enlargement Debate, 1990-1997: Blessings of Liberty. Washington, D.C.: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Yost, David S. 1998. NATO Transformed: The Alliance`s New Roles i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Press. Zhang, Yongjin, ed. 1998. Ethnic Challenges Beyond Borders: Chinese and Russian Perspectives of the Central Asian Conundrum.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William T.R.Fox,The Superpowers:The United States,and the Soviet Union-Their Responsibility for Peace(New York:Harcourt Brace,1944)。
Colin S.Gray,The Geopolitics of Super Power(Lexington: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Kenneth E.Boulding,Conflict and Defense:A General Theory(New York:Harper and Row,1963) “China:The World Next Superpower,”Time,May 10,1993。
Charles Wolf Jr., Anil Bamezai, K.C. The,and Benjamin Zycher,Asian Economic Trends and Their Security Implications(Santa Monica:RAND,2000)。
Nigel Holloway,“That T-Word Again:Top U.S defficial taltks about the China threat,”Far Eastem Economic Review,February 20,1997 。
Robert Jervis, "Security Regim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36, No.2, Spring 1982。
Robert Powell, “Absolute and Relative Gain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in David A. Baldwin,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3。
Nagel Erest, The Structure of Science(New York:Brace and World, 1961)。
Glenn Hastedt and Kay Knickrehm ,eds.,Toward the Twenty-First Century:A Reader in World Politics(New York:Prentice-Hall ,1994)。
門洪華:《和平的緯度:聯合國集體安全機制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Barry Buzan,Ole Waver ,and Jaap De Wilde ,Security: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sis ,(London:Rienner Publishers ,1997。
Richard Smoke ,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Nuclear Dilemma ,2nd ed.(New york:Random House ,1987)。
(二)英文期刊
Andrews-Speed, Philip and Sergei Vinogradov. 2000.“China’s Involvement in Central Asian Petroleum.”Asian Survey, vol. 11, no. 2, pp. 377-397.
Art, Robert J. 1998.“Creating a Disaster: NATO’s Open Door Policy.”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vol. 113, no. 3, pp. 383-403.
Arunova, Maryam. 2001.“Russia and Central Asian States: Cooperation in the Security Sphere.”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 vol. 8, no. 2, pp. 39-47.
Becquelin, Nicolas. 2000.“Xinjiang in the Nineties.”The China Journal, Issue 44, pp. 65-90. Bhatty, Robin and Rachel Bronson. 2000.“NATO’s Mixed Signals in the Caucasus and Central Asia.”Survival, vol. 42, no. 3, pp. 129-141.
Chung, Chien-peng. 2002.“China’s‘War on Terror’September 11 and Uighur Separatism.”Foreign Affairs, vol. 81, no. 4, pp. 8-12.
Dannreuther, Roland. 2001.“Can Russia Sustain Its Dominance in Central Asia.” Security Dialogue, vol. 32, no. 2, pp. 245-258.
Deng, Yong. 2001.“Hegemon on the Offensive: Chinese Perspectives on U.S. Global Strategy.”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vol. 116, no. 3, pp. 343-365.
孫壯志,《中亞新格局與地區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Dorian, James P. 1997.“Central Asia and Xinjiang, China: Emerging Energy, Economic and Ethnic Relations.”Central Asian Survey, vol. 16, no. 4, pp. 461-486.
Friedberg, Aaron L. 2002.“11 September and the Future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 Survival, vol. 44, no. 1, pp. 33-50.
Gleason, Gregory. 2001.“Policy Dimensions of West Asian Borders After the Shanghai Accord.”Asian Perspective, vol. 25, no. 1, pp. 107-131.
Gleason, Gregory. 2001.“Inter-State Cooperation in Central Asia from the CIS to the Shanghai Forum.”Europe-Asia Studies, vol. 53, no. 7, pp. 1077-1095.
Goldstein, Avery. 2001.“The Diplomatic Face of China’s Grand Strategy: A Rising Power’s Emerging Choice.”The China Quarterly, no. 167, pp. 835-864.
Kalicki, John H. 2001.“Caspian Energy at the Crossroads.”Foreign Affairs, vol. 80, no. 5, pp. 120-134.
Larin, Alexander. 2001.“Russia’s Chinese Policy under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Far Eastern Affairs, no. 3, pp. 3-18.
Lukin, Alexander. 1999.“Russia’s Image of China and Russian-Chinese Relations.” East Asia, vol. 17, no. 1, pp. 5-39.
Luong, Pauline Jones and Erika Weinthal. 2002.“New Friends, New Fears in Central Asia.”Foreign Affairs, vol. 81, no. 2, pp. 61-70.
Mackerras, Colin. 2000.“Xinjiang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he Causes of Separatism.”Central Asian Survey, vol. 20, no. 3, pp. 289-303.
孫津著,《新中國外交啟示錄》。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Menon, Rajan. 1997.“The Strategic Convergence Between Russia and China.” Survival, vol. 39, no. 2, pp. 101-125.
Misra, Amalendu. 2001.“Shanghai 5 and the Emerging Alliance in Central Asia: The Closed Society and Its Enemies.”Central Asian Survey, vol. 20, no. 3, pp. 305-321.
Moltz, James Clay. 1998.“Russia in Asia in 1997 Moving Beyond the‘Strategic Partnership’”Asian Survey, vol. 38, no. 1, pp. 91-98.
Rumer, Boris. 2002.“The Powers in Central Asia.” Survival, vol. 44,no.3, pp.57-68. Russett, Bruce
Rywkin, Michael. 2002.“Central Asia in the Forefront of Attention.”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ol. 24, no. 1, pp. 35-41.
Saunders, Philip C. 2000.“China’s America Watchers: Changing Attitudes Towards the United States.”The China Quarterly, no. 161, pp. 41-65.
Tang, Shiping. 2000.“Economic Integration in Central Asia.” Asian Survey, vol. 11, no. 2, pp. 360-376.
Wang, Jianwei. 1998.“Chinese Perspectives on Multilateral Security Cooperation.” Asian Perspective, vol. 22, no. 3, pp. 103-132.
Wishnick, Elizabeth. 2001.“Russia and China Brothers Again?” Asian Survey, vol. 41, no. 5, pp. 797-821.
Yi, Bao. 2001.“China’s Strategic Interests in Central Asia-Cooperation with Central Asian Countries.”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 vol. 11, no. 5, pp. 97-103.
張幼文、徐明棋等著,《經濟強國—中國和平崛起的趨勢與目標》。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
Yuan, Jing-dong. 1998.“Sino-Russian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A Preliminary Analysis.”Asian Perspective, vol. 22, no. 1, pp. 71-108.
三、網路資料
中國網 http://www.china.com.cn
華夏經緯網 http://www.huaxia.com http://www.viewcn.com
上海合作組織官方網http://www.sectsco.org/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 http://www.fmprc.gov.cn/chn/index.html
工商時報網http://finance.sina.com.cn/
中華網http://www.dayoo.com/
東方網http://www.eastday.com/
新華網http://www.xinhua.org/
徐葵主編,《跨世紀的戰略抉擇─90年代中俄關係實錄》。北京:新華出版社, 1999年。
遠景基金會http://future-china.org/index_o.html
中國社科院上海合作組織學術研究網站http://www.cass.net.cn/
四、學術研討會
邱坤玄,「中共對冷戰後美日安全關係的認知與新安全觀的形成」,(『中共十六大之後內部暨國際環境評估』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潔勉,《後冷戰時期的中美關係—外交政策比較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
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
陳峰君主編,《冷戰後亞太國際關係》。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年。
陳子明、王軍濤主編,《解除終中國危機》。北京:明鏡出版社,1996年6月,1版。
陳偉華,《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國防大學,民92年7月。
資中筠主編,《國際政治理論探索在中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張亞中,《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台北:生智出版社,民國 88年。
張炳清編著,《大賭局:冷戰後地緣政治格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年。
黃碩豐著,《綜合國力新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9月。
葉自成主編,《地緣政治與中國外交》。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
葉至誠、葉立誠合著,《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出版,民國90年。
趙常慶主編,《中亞五國概論》。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9年。
趙明義,《國際區域研究》,臺北:黎明書局,民國83年。
蔡政文,《當前國際關係理論發展及其評估》。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6年。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蔡東杰譯,《美國霸權的矛盾與未來(Theparadox of America Power.:Why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臺北:左岸出版社,2002年。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閻學通等著,《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閻學通,《中共與亞太安全:冷戰後亞太國家的安全戰略走向》。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年。
閻學通,《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薛君度主編,《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周邊形勢》。北京:時事出版社,1995年。
薛君度主編,《新俄羅斯:政治、經濟、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年。
薛君度主編,《中國與中亞》。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William T. Tow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亞太戰略關係—尋求整合安全》,(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2年7月。
(二)中文期刊
丁永康,〈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建構國際新秩序分析〉,《問題與研究》,民國88年6月,頁49-60。
丁永康,〈中共推動國際新秩序制約因素分析〉,《問題與研究》,民國90年7月,頁31-51。
丁奎松,〈亞太大國關係對地區安全合作的影響〉,《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第1-2期,頁88-90。
丁樹範,〈中共與鄰國簽訂加強軍事領域信任協定之評議〉,《共黨問題研究》,民國85年5月,頁1-3。
刀書林,〈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芻議〉,《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第1期,頁12-16。
于有慧,〈中共的大國外交〉,《中國大陸研究》,民國88年3月,頁45-61。
于有慧,〈中共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持續與轉變〉,《中國大陸研究》,民國89年6月,頁1-18。
于有慧,〈後冷戰時代中共新安全觀的實踐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民國90年2月,頁57-75。
王定士,〈戰略三角互動對俄中關係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學報》,民國89年12月,頁101-132。
王定士,〈俄中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之研究〉,《俄羅斯學報》,第二期,民國91年12月,頁115-132。
王殷弘,「論恐怖襲擊導致後美國的世界態勢」,(北京:二十一世紀),67期,2001年10月號。
王承宗,〈國際因素對「中」俄戰略夥伴關係之影響:從俄羅斯的觀點分析〉,《問題與研究》,民國86年8月,頁29-41。
王承宗,〈新疆維吾爾獨立運動與中國政策〉,《中國事務》,2002年4月,頁36-47。
王承宗,〈九一一事件後之俄美關係〉,《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一研究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91年5月,頁1-5。
王高成,〈從小布希東亞之行看美國亞太戰略〉,《遠景季刊》,2002年7月,頁75-101。
王章陵,〈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分離運動的分析〉,《共黨問題研究》,民國86年3月,頁5-16。
王傳劍,〈美國在中亞:政策、手段及其影響〉,《東歐中亞研究》,2000年第2期,頁31-39。
牛軍,〈911後的大國關係〉,《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第3期,頁1-5。
成寧,〈美國在中亞地區的戰略利益及美俄爭奪該地區的新態勢〉,《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3期,頁44-47。
朱鋒,〈美俄關係新走向〉,《現代國際關係》,2001年第11期,頁24-31。
余學會、許濤,〈美國軍事力量進入中亞及其影響〉,《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3期,頁39-43。
李小華,〈歐亞大陸地緣政治新格局與中國的選擇〉,《現代國際關係》,1997年第4期,頁12-15。
李大中,〈北約之轉型:德國與大西洋兩岸秩序的重建〉,《問題與研究》,民國85年3月,頁65-80。
李玉珍,〈中共與中亞各國關係發展之研析〉,《中國大陸研究》,民國86年7月,頁18-30。
宋國誠,〈全球化與中國:機遇、挑戰與調適〉,《問題與研究》,民國91年3、4月,頁1-32。
何希泉,〈世紀之交的中亞形勢特點及前景〉,《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第1-2期,頁56-60。
何希泉,〈大國戰略與中亞地緣變局〉,《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第2期,頁42-51。
杜正艾,〈未來幾年中亞地區形勢的發展走向分析〉,《東歐中亞研究》,1999年第4期,頁67-70。
呂其昌,〈世紀之交的中美俄關係〉,《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第12期,頁4-7。
邱宏輝,〈西部大開發對大陸整體經濟之影響〉,《中共研究》,2000年12月,頁57-76。
邱宏輝,〈對中共西部大開發戰略之研究〉,《中共研究》,2001年10月,頁51-64。
邱坤玄,〈結構現實主義與中共大國外交格局〉,《東亞季刊》,民國88年夏季號,頁23-38。
邱坤玄,〈中共大國外交與獨立自主外交〉,《共黨問題研究》,民國89年11月,頁5-7。
文程,〈中共參與亞太多邊安全機制之目的與立場〉,《中國事務》,2000年10 月,頁82-97。
林正義,〈東南亞區域安全體系的研究:理論與實際〉,(台北:中央研究院),1998年。
林利民,〈國際地緣戰略形勢與中國的選擇〉,《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第3期,頁26-31。
林宗達,〈中俄關係之改善對中共軍事現代化的助力分析〉,《共黨問題研究》,民國90年8月,頁58-76。
林麗香,〈後冷戰時期「中」俄美軍事合作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民國89年4月,頁73-84。
林麗香,〈中亞地區:中共、美國的新勢力範圍〉,《共黨問題研究》,民國91年1月,頁17-26。
門洪華,〈關於中國安全利益的一種解讀〉,(上海: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8期。
孟亮,〈美俄對中亞五國的軍事爭奪及前景〉,《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第9期,頁32-34。
吳玉山,〈蘇聯與南斯拉夫的解體及其對北約的影響〉,《美國月刊》,民國81年9月,頁4-17。
吳福寶,〈中共『夥伴關係』之理論研究〉,《共黨問題研究》,民國90年2月, 頁40-49。
施子中,〈911事件對中共推動「上海合作組織」之影響〉,《戰略與國際研究》,
2002年1月,頁128-175。
施子中,〈911事件後情勢發展對中共「新安全觀」之衝擊〉,《戰略與國際研究》, 2002年7月,頁1-40。
洪正,〈中共軍事改革現代化─資訊戰的開發與運用〉,《共黨問題研究》,民國 91年2月,頁71-85。
胡楊,〈新疆維吾爾民族主義的興起與中共的對策〉,《中共研究》,1994年8月,頁34-4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4981013
9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8101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朱新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張文賢zh_TW
dc.creator (作者) 張文賢zh_TW
dc.date (日期) 200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4-Sep-2009 10:45:33 (UTC+8)-
dc.date.available 14-Sep-2009 10:45:3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4-Sep-2009 10:45:3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498101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54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98101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冷戰結束後,由於蘇聯的解體與俄國專注於內部政治經濟的動盪與軍力的貧乏,兩極體系崩解,所以美國是唯一的世界超強國家,世界權力結構由兩極對抗轉為以美國超強與其他區域強權相互競爭的權力結構(一超多強),就國際體系理論角度,當2001年美國於阿富汗執行反恐戰爭、2003年二次波灣戰爭後,美國「世界超強」地位,愈形鞏固。
      而隨著蘇聯集團的瓦解,中共經濟成長率近年來持續在增長,在未來的10—20年內,中共可能將成為少數具備政治、經濟以及軍事潛力,且足以威脅美國區域利益的國家。2002年美國防部發表之《中國軍力年度報告》與美國會美中安全評估委員會之《美中經濟關係對國家經濟安全影響》報告,均認為中共崛起之威脅不僅損及美國家利益,亦將威脅亞太與世界安全。中共的崛起(或稱之『再起』) ,已引起亞洲的區域緊張,甚而是世界強權的焦點。因此冷戰後,「中國威脅論」及「中國崩潰論」一直不斷的在國際間盛行。所以,中共以建構「新安全觀」為對外關係理論,期爭取相對和平之國際環境。
      另外,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美國勢力介入中亞這塊新興的權力真空地帶,導致該地區周遭國家政治、軍事的緊繃,區域形勢更形複雜。中共為因應美國勢力介入中亞,及化解國際間因「中國崛起」所帶來的「中國威脅論」疑慮,與周邊國家建構多邊安全組織,期能確保中共周邊區域安全,「上海合作組織」即在此環境背景所成立的機制。為瞭解中共「和平發展」的意圖?「上海合作組織」的實踐過程與特性?並探討其與冷戰之後中國提倡的「新安全觀」之關係為何?其「上海合作組織」在實踐過程所面臨的內外現實挑戰如何?而從中共「新安全觀」理論發展及實踐的過程,冀能剖析中共外交政策的轉折過程,本文研究的動機係肇因於此。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途徑、方法、架構與章節安排…………………………………8
      第三節 文獻回顧………………………………………………………………13
      第四節 概念界定………………………………………………………………1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22
     第貳章 中共的「新安全觀」形成的背景及內涵………………………………24
      第一節 中共新安全觀的形成背景……………………………………………24
      第二節 中共新安全觀的意涵…………………………………………………34
      第三節 新安全觀與上海合作組織……………………………………………46
      第四節 小結……………………………………………………………………61
     第參章 上海合作組織的政治意涵………………………………………………62
      第一節 形塑多極國際格局……………………………………………………62
      第二節 營造「和平崛起」氛圍………………………………………………66
      第三節 建構大國外交意圖……………………………………………………74
      第四節 建立多邊安全合作制度………………………………………………81
      第五節 小結……………………………………………………………………90
     第肆章 上海合作組織的經濟意涵………………………………………………92
      第一節 廣拓石油需求來源……………………………………………………93
      第二節 整合中亞區域經濟…………………………………………………104
      第三節 建構外部和諧經濟環境……………………………………………110
      第四節 小結…………………………………………………………………115
     第伍章 上海合作組織的軍事意涵……………………………………………116
      第一節 和平解決邊界爭議…………………………………………………116
      第二節 形成反恐聯盟……………………………………………………122
      第三節 壓抑分離主義勢力………………………………………………130
      第四節 因應「美日安保」效應…………………………………………136
      第五節 小結………………………………………………………………144
     第陸章 上海合作組織未來的限制與挑戰……………………………………146
      第一節 組織機制架構的困境………………………………………………146
      第二節 多元利益衝突的困境………………………………………………149
      第三節 美國因素介入的變數………………………………………………154
      第四節 中共軍事崛起引發區域緊張………………………………………158
      第五節 小結…………………………………………………………………162
     第柒章 結論……………………………………………………………………164
      參考文獻………………………………………………………………………172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8101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新安全觀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家安全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家利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上海合作組織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亞地區zh_TW
dc.title (題名) 中共新安全觀之實踐-論上海合作組織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四大以來重要文件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良能著,《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境》。台北:唐山出版社,民國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治來編著,《中亞國際關係史》。長沙:湖南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逸舟,《西方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逸舟主編,《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逸舟,《當代國際政治析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永剛、唐復全著,《大國逐鹿—新地緣政治》。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听昌主編,《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弘茂主編,《後冷戰時期亞太集體安全》。台北:業強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鵬,〈911事件與中美關係〉,《現代國際關係》,2001年第11期,頁19-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學銀、朱憲,〈評新干涉主義〉,《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第8期,頁19-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時殷弘,〈911事件與美國對外態勢〉,《美國研究》,2001年第4期,頁21-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郝雨凡、張燕冬,〈限制性接觸─美國新政府對華政策透視〉,《戰略與管理》,2001年第4期,頁38-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勤華、潘光、余建華、丁佩華,〈中國與中亞國家經貿合作的發展和深化〉,《東歐中亞研究》,1998年第6期,頁74-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邦九,〈中共推動「多極化」世界格局與『夥伴外交』之研究〉,《共黨問題研究》,民國88年9月,頁40-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俊,〈中亞在中共石油戰略中之地位〉,《共黨問題研究》,民國89年5月,頁35-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壯志,〈中亞的「大國之爭」與地區安全問題〉,《東歐中亞研究》,1998年第6期,頁68-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壯志,〈國際新格局中的中亞五國〉,《東歐中亞研究》,1999年第4期,頁59-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壯志,〈中亞五國的地緣戰略地位〉,《東歐中亞研究》,2000年第4期,頁61-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8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壯志,〈淺析21世紀中亞地區的安全格局〉,《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3期,頁33-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長棟、楊相紅,〈普京執政後對俄羅斯外交政策的調整〉,《東歐中亞研究》,2000年第5期,頁55-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建蓉、楊芳,〈北約空襲南聯盟透視〉,《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第5期,頁6-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耿麗華,〈普京時代的俄羅斯對外政策〉,《東歐中亞研究》,2000年第5期,頁61-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常慶,〈中亞國家:國際戰略、外交政策與國家安全〉,《東歐中亞研究》,2001年第3期,頁48-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倪世雄、王義桅,〈霸權均勢:冷戰後美國的戰略選擇〉,《美國研究》,2000年第1期,頁7-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一新,〈布希政府亞太戰略的構想與部署〉,《遠景季刊》,2001年10月,頁1-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明山、何希泉,〈謀求地區安全,維護戰略穩定─評『上海五國』合作機制〉, 《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第8期,頁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武駿,〈剖析中國大陸西部大開發戰略〉,《共黨問題研究》,民國91年2月, 頁44-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英,〈當前中共的少數民族工作〉,《中共研究》,1999年11月,頁49-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西元、夏立平著,《中國和平崛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佩堯,〈亞太安全與中國〉,《東北亞論壇》,2000年11月,頁21-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朝政,〈強權在中亞與外高加索地區的競逐〉,《美歐季刊》,民國90年春季號,頁117-1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聯壁,〈三個「極端主義」與中亞安全〉,《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5期, 頁56-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聯壁,〈中亞五國民族關係問題〉,《東歐中亞研究》,2001年第3期,頁42-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濤,〈中亞國家安全戰略取向與中國西部安全環境〉,《戰略與管理》,1999年第4期,頁32-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濤,〈論新形勢下的上海合作組織〉,《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第6期,頁6-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志嘉,〈中共外交政策的研究途徑〉,(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4期,民國86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忠偉,〈把握世界局勢的脈搏〉,《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第1期,頁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文木,〈科索沃戰爭與中國新世紀安全戰略〉,《戰略與管理》,1999年第3期,頁1-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文木,〈阿富汗戰爭與不對稱世界格局〉,《戰略與管理》,2002年第2期,頁42-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少軍,《國際安全警示錄》。北京:金城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文木,〈中國國家安全哲學〉,(戰略與管理),200年第1期,2000年2月,頁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亞中,〈中共的強權之路:地緣政治與全球化的挑戰〉,《遠景季刊》,2002年4月,頁1-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亞亮,〈克林頓政府對俄政策與世紀之交的美俄關係〉,《美國研究》,2000年 第4期,頁40-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志新,〈從地緣政治因素看北約新戰略〉,《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第10期,頁20-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良能,〈裏海地區正在成為新的世界熱點〉,《現代國際關係》,1998年第12期,頁36-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敏謙,〈美國全球戰略剖析─從「世界新秩序」到「克林頓主義」〉,《美國研究》,2000年第4期,頁7-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雅君,〈中共對美國的戰略思維與行動:圍堵與反圍堵〉,《中國大陸研究》,民國86年5月,頁19-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雅君,〈中共與俄羅斯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的基礎、阻力與動力〉,《中國大陸研究》,民國89年3月,頁1-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雅君,〈上海五國安全合作與中共的角色〉,《問題與研究》,民國90年4月, 頁33-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雅君,〈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性質、意涵與影響〉,《中國大陸研究》,民國91年3、4月,頁35-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慎明主編,《2002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錫模,〈俄中關係:管理俄羅斯的霸權衰退〉,《中國事務》,2002年1月,頁 22-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玉軍,〈大國及地區勢力對中亞高加索的爭奪及其影響〉,《東歐中亞研究》,1997年第6期,頁78-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邵雷,〈911事件以來中、美、俄三國關係演進的背景及趨勢〉,《俄羅斯學報》, 第2期,民國91年12月,頁1-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虹堯,〈中共亞太多邊外交的探討─以『上海合作組織』為例〉,《共黨問題研究》,民國91年12月,頁34-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虹堯,〈911事件對中共與中亞政經關係的影響〉,《展望與探索》,民國92年4月,頁40-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恩浩,〈中共俄國「信心建立措施」的動因與侷限〉,《東亞季刊》,民國89年7月,頁133-1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畢英賢,〈新疆的政情與改革開放〉,《中國大陸研究》,民國82年10月,頁38-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畢英賢,〈論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問題與研究》,民國85年12月,頁19-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畢英賢,〈『上海合作組織』評議〉,《共黨問題研究》,民國90年7月,頁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立文,〈論中共的「大國」意義及其問題〉,《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民國87年12月,頁65-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而炳主編,《21世紀前期中國對外戰略的選擇》。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志恆,〈中共外交的策略與原則〉,《中國大陸研究》,民國88年10月,頁29-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伯江、席來旺、尚前宏,〈亞太地區形勢變化及走向〉,《現代國際關係》,2001年第11期,頁17-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潔勉,〈中美關係面臨考驗─布什政府對華政策〉,《美國研究》,2001年第2 期,頁21-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雷,〈冷戰後俄羅斯的中亞地緣政治戰略〉,《新疆大學學報》,2002年3月, 頁70-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明杰,〈國際社會思潮與911事件〉,(北京:國際關係研究),2001年10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葛承雍,〈絲綢之路與古今中亞〉,《歷史月刊》,1998年3月,頁26-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楚樹龍,〈冷戰後國際安全理論的發展〉,《現代國際關係》,1996年第4期,頁28-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楚樹龍,〈亞太地區安全觀、安全結構和安全戰略〉,《現代國際關係》,1997年第5期,頁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楚樹龍,〈冷戰後中美雙邊和地區戰略與安全關係〉,《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第5期,頁7-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春山,〈俄羅斯的亞太政策〉,《東亞季刊》,民國85年秋季號,頁1-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國誠主編,《21世紀中國(卷一)─西部大開發》。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春山,〈中俄戰略互動:美國的認知與對策〉,《俄羅斯學報》,民國90年1月,頁206-2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崇明,〈中共當前國際戰略指導原則之探討─「新安全觀」決策的環境因素〉,《共黨問題研究》,民國88年9月,頁4-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華勝,〈中亞形勢變化與『上海合作組織』〉,《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6期,頁54-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鳴文,〈911事件後俄美關係的發展趨勢〉,《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2期,頁66-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寶麟,〈中國大陸西部地區開發政策之研究〉,《共黨問題研究》,民國91年4 月,頁52-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文義,〈析論新世紀中共安全戰略之建構〉,《展望與探索》,民國92年2月, 頁52-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桂玲,〈中俄在安全領域合作的前景及問題〉,《現代國際關係》,1998年第12期,頁18-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桂玲,〈普京當政後的俄羅斯外交走勢〉,《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第6期, 頁17-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復國,〈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檢討〉,《問題與研究》, 民國88年2月,頁21-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志平,〈中亞:地緣政治、經濟、文化的思考〉,《東歐中亞研究》,2001年第3期,頁36-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邢廣程,《崛起的中亞》。台北:五南出版社,民國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羽,〈蘇聯的解體與中國安全環境的變化〉,《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4 期,頁47-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魯維廉,〈中共『新安全觀』與其外交政策的關係〉,《共黨問題研究》,民國88年12月,頁59-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曉光,〈中俄關係的建立、發展與走向〉,《東亞季刊》,民國87年1月,頁79-1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陽承新,〈百年動盪話中亞─蘇聯解體後的民族問題探源〉,《歷史月刊》,1998年3月,頁34-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龍舒甲,〈獨立國協國家與中共之經貿與軍事科技關係─兼論邊界問題談判〉,《東亞季刊》,民國82年10月,頁14-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龍舒甲,〈「九一一事件」之後的中亞地區及其周邊形勢〉,《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一研究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91年5月,頁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龍舒甲,〈從石油利益論『九一一事件』後的中亞地區與其周邊情勢〉,《問題與研究》,民國91年11、12月,頁109-1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昌生,〈後冷戰時期中共亞太多邊安全協作關係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民國87年12月,頁27-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巨祿,〈美國的中亞戰略及對中國安全環境的影響〉,《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第12期,頁22-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學通,〈冷戰後中國的對外安全戰略〉,《現代國際關係》,1995年第8期,頁 23-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邢廣程,《中國和新獨立的中亞國家關係》。哈爾賓:黑龍江敎育出版社,1996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學通,〈中國的新安全觀與安全合作構想〉,《現代國際關係》,1997年第11期,頁28-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學通,〈亞太地區的安全合作〉,《東亞季刊》,民國88年4月,頁97-1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默,〈「中」、俄強化軍事合作及影響〉,《共黨問題研究》,民國89年3月,頁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天人,〈新世紀中共國防現代化的持續與發展〉,《共黨問題研究》,民國90年9月,頁20-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武,〈二十一世紀能源爭奪戰中的中亞地位〉,《歷史月刊》,1998年3月,頁44--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頁3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中文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永康,《中共的國際新秩序:理論發展與實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0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莓莓,《911震盪對中國中亞戰略的衝擊》。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怡,《中共「新安全觀」與北約擴展—中亞地緣政治之考量》。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出版社,民國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典龍,《中國能源安全戰略分析》,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登及,《冷戰後中共「大國外交」之研究─理論與實踐的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1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佑輝,《強權競逐下的中共對中亞政策》。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世維,《哈薩克政治經濟現代化之研究(1991-2001年)》。私立淡江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魯維廉,《中共「新安全觀」與「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闕旭淇,《中亞五國與俄羅斯之安全合作關係(1992-2001)》。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中文報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人民日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公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匯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鳳起主編,《中國中長期能源戰略》。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央日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解放軍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英文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rzezinski, Zbigniew. 1993. Out of Control: Global Turmoil on the Eve of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New York: Maxwell Macmillan International. Brzezinski, Zbigniew. 1997. 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 New York: Basic Book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arpenter, Ted Galen, ed. 2001. NATO Enters The 21st Century. London: Frank Cass. Carpenter, Ted Galen and Barbara Conry. 1998. NATO Enlargement: Illusion and Reality. Washington, D.C.: Cato Institute. Forsythe, Rosemarie. 1996. The Politics of Oil in the Caucasus and Central Asia: Prospects for Oil Exploitation and Export in the Caspian Basi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or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Gardner, Hall. 1997. Dangerous Crossroads: Europe, Russia and the Future of NATO. Westport, Conn.: Praeger. Gleason, Gregory. 1997. The Central Asian States: Discovering Independence.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Gordon, Philip H., ed. 1997. NATO’s Transformation: The Changing Shape of the Atlantic Alliance. London: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Hunter, Shireen T. 1996. Central Asia Since Independence. Westport, Conn.: Praege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ubin, Nancy. 1999. Calming the Ferghana Valley: Development and Dialogue in the Heart of Central Asia. New York: Century Foundation Press. Malik, Hafeez, ed. 1994. Central Asia: Its Strategic Importance and Future Prospect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俞正梁等著,《大國戰略研究:未來世界的美、俄、日、歐盟和中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ndelbaum, Michael, ed. 1994. Central Asia and the World: Kazakhstan, Uzbekistan, Tajikistan, Kyrgyzstan, and Turkmenistan. New York: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Press. Mesbahi, Mohiaddin, ed. 1994. 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 After the Soviet Union :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ynamics. Gainesville: University Press of Florida. Olcott, Martha Brill. 1996. Central Asia`s New States: Independence, Foreign Policy, and Regional Security.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Press. Sokolsky, Richard and Tanya Charlick-Paley. 1999. NATO and Caspian Security: A Mission Too Far? Santa Monica, Calif.: RAND. Solomon, Gerald B. 1998. The NATO Enlargement Debate, 1990-1997: Blessings of Liberty. Washington, D.C.: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Yost, David S. 1998. NATO Transformed: The Alliance`s New Roles i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Press. Zhang, Yongjin, ed. 1998. Ethnic Challenges Beyond Borders: Chinese and Russian Perspectives of the Central Asian Conundrum.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illiam T.R.Fox,The Superpowers:The United States,and the Soviet Union-Their Responsibility for Peace(New York:Harcourt Brace,19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lin S.Gray,The Geopolitics of Super Power(Lexington: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enneth E.Boulding,Conflict and Defense:A General Theory(New York:Harper and Row,1963) “China:The World Next Superpower,”Time,May 10,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arles Wolf Jr., Anil Bamezai, K.C. The,and Benjamin Zycher,Asian Economic Trends and Their Security Implications(Santa Monica:RAND,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igel Holloway,“That T-Word Again:Top U.S defficial taltks about the China threat,”Far Eastem Economic Review,February 20,1997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obert Jervis, "Security Regim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36, No.2, Spring 19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obert Powell, “Absolute and Relative Gain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in David A. Baldwin,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agel Erest, The Structure of Science(New York:Brace and World, 19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lenn Hastedt and Kay Knickrehm ,eds.,Toward the Twenty-First Century:A Reader in World Politics(New York:Prentice-Hall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門洪華:《和平的緯度:聯合國集體安全機制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rry Buzan,Ole Waver ,and Jaap De Wilde ,Security: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sis ,(London:Rienner Publishers ,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ichard Smoke ,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Nuclear Dilemma ,2nd ed.(New york:Random House ,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英文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ndrews-Speed, Philip and Sergei Vinogradov. 2000.“China’s Involvement in Central Asian Petroleum.”Asian Survey, vol. 11, no. 2, pp. 377-3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rt, Robert J. 1998.“Creating a Disaster: NATO’s Open Door Policy.”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vol. 113, no. 3, pp. 383-4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runova, Maryam. 2001.“Russia and Central Asian States: Cooperation in the Security Sphere.”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 vol. 8, no. 2, pp. 39-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ecquelin, Nicolas. 2000.“Xinjiang in the Nineties.”The China Journal, Issue 44, pp. 65-90. Bhatty, Robin and Rachel Bronson. 2000.“NATO’s Mixed Signals in the Caucasus and Central Asia.”Survival, vol. 42, no. 3, pp. 129-1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ung, Chien-peng. 2002.“China’s‘War on Terror’September 11 and Uighur Separatism.”Foreign Affairs, vol. 81, no. 4, pp. 8-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annreuther, Roland. 2001.“Can Russia Sustain Its Dominance in Central Asia.” Security Dialogue, vol. 32, no. 2, pp. 245-2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ng, Yong. 2001.“Hegemon on the Offensive: Chinese Perspectives on U.S. Global Strategy.”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vol. 116, no. 3, pp. 343-3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壯志,《中亞新格局與地區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orian, James P. 1997.“Central Asia and Xinjiang, China: Emerging Energy, Economic and Ethnic Relations.”Central Asian Survey, vol. 16, no. 4, pp. 461-4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riedberg, Aaron L. 2002.“11 September and the Future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 Survival, vol. 44, no. 1, pp. 33-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leason, Gregory. 2001.“Policy Dimensions of West Asian Borders After the Shanghai Accord.”Asian Perspective, vol. 25, no. 1, pp. 107-1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leason, Gregory. 2001.“Inter-State Cooperation in Central Asia from the CIS to the Shanghai Forum.”Europe-Asia Studies, vol. 53, no. 7, pp. 1077-10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oldstein, Avery. 2001.“The Diplomatic Face of China’s Grand Strategy: A Rising Power’s Emerging Choice.”The China Quarterly, no. 167, pp. 835-8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alicki, John H. 2001.“Caspian Energy at the Crossroads.”Foreign Affairs, vol. 80, no. 5, pp. 120-1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rin, Alexander. 2001.“Russia’s Chinese Policy under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Far Eastern Affairs, no. 3, pp. 3-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ukin, Alexander. 1999.“Russia’s Image of China and Russian-Chinese Relations.” East Asia, vol. 17, no. 1, pp. 5-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uong, Pauline Jones and Erika Weinthal. 2002.“New Friends, New Fears in Central Asia.”Foreign Affairs, vol. 81, no. 2, pp. 61-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ckerras, Colin. 2000.“Xinjiang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he Causes of Separatism.”Central Asian Survey, vol. 20, no. 3, pp. 289-3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津著,《新中國外交啟示錄》。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enon, Rajan. 1997.“The Strategic Convergence Between Russia and China.” Survival, vol. 39, no. 2, pp. 101-1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isra, Amalendu. 2001.“Shanghai 5 and the Emerging Alliance in Central Asia: The Closed Society and Its Enemies.”Central Asian Survey, vol. 20, no. 3, pp. 305-3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oltz, James Clay. 1998.“Russia in Asia in 1997 Moving Beyond the‘Strategic Partnership’”Asian Survey, vol. 38, no. 1, pp. 91-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umer, Boris. 2002.“The Powers in Central Asia.” Survival, vol. 44,no.3, pp.57-68. Russett, Bruc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ywkin, Michael. 2002.“Central Asia in the Forefront of Attention.”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ol. 24, no. 1, pp. 35-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aunders, Philip C. 2000.“China’s America Watchers: Changing Attitudes Towards the United States.”The China Quarterly, no. 161, pp. 41-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ang, Shiping. 2000.“Economic Integration in Central Asia.” Asian Survey, vol. 11, no. 2, pp. 360-3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ang, Jianwei. 1998.“Chinese Perspectives on Multilateral Security Cooperation.” Asian Perspective, vol. 22, no. 3, pp. 103-1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ishnick, Elizabeth. 2001.“Russia and China Brothers Again?” Asian Survey, vol. 41, no. 5, pp. 797-8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Yi, Bao. 2001.“China’s Strategic Interests in Central Asia-Cooperation with Central Asian Countries.”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 vol. 11, no. 5, pp. 97-1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幼文、徐明棋等著,《經濟強國—中國和平崛起的趨勢與目標》。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Yuan, Jing-dong. 1998.“Sino-Russian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A Preliminary Analysis.”Asian Perspective, vol. 22, no. 1, pp. 71-1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網路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網 http://www.china.com.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華夏經緯網 http://www.huaxia.com http://www.viewcn.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海合作組織官方網http://www.sectsco.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 http://www.fmprc.gov.cn/chn/index.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工商時報網http://finance.sina.com.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網http://www.dayoo.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方網http://www.eastday.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華網http://www.xinhua.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葵主編,《跨世紀的戰略抉擇─90年代中俄關係實錄》。北京:新華出版社, 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遠景基金會http://future-china.org/index_o.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社科院上海合作組織學術研究網站http://www.cass.net.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學術研討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坤玄,「中共對冷戰後美日安全關係的認知與新安全觀的形成」,(『中共十六大之後內部暨國際環境評估』國際學術研討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潔勉,《後冷戰時期的中美關係—外交政策比較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峰君主編,《冷戰後亞太國際關係》。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子明、王軍濤主編,《解除終中國危機》。北京:明鏡出版社,1996年6月,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偉華,《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國防大學,民9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資中筠主編,《國際政治理論探索在中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亞中,《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台北:生智出版社,民國 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炳清編著,《大賭局:冷戰後地緣政治格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碩豐著,《綜合國力新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自成主編,《地緣政治與中國外交》。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至誠、葉立誠合著,《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出版,民國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常慶主編,《中亞五國概論》。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明義,《國際區域研究》,臺北:黎明書局,民國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政文,《當前國際關係理論發展及其評估》。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東杰譯,《美國霸權的矛盾與未來(Theparadox of America Power.:Why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臺北:左岸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學通等著,《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學通,《中共與亞太安全:冷戰後亞太國家的安全戰略走向》。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學通,《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君度主編,《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周邊形勢》。北京:時事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君度主編,《新俄羅斯:政治、經濟、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君度主編,《中國與中亞》。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illiam T. Tow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亞太戰略關係—尋求整合安全》,(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中文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永康,〈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建構國際新秩序分析〉,《問題與研究》,民國88年6月,頁49-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永康,〈中共推動國際新秩序制約因素分析〉,《問題與研究》,民國90年7月,頁31-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奎松,〈亞太大國關係對地區安全合作的影響〉,《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第1-2期,頁88-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樹範,〈中共與鄰國簽訂加強軍事領域信任協定之評議〉,《共黨問題研究》,民國85年5月,頁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刀書林,〈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芻議〉,《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第1期,頁12-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有慧,〈中共的大國外交〉,《中國大陸研究》,民國88年3月,頁45-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有慧,〈中共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持續與轉變〉,《中國大陸研究》,民國89年6月,頁1-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有慧,〈後冷戰時代中共新安全觀的實踐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民國90年2月,頁57-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定士,〈戰略三角互動對俄中關係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學報》,民國89年12月,頁101-1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定士,〈俄中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之研究〉,《俄羅斯學報》,第二期,民國91年12月,頁115-1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殷弘,「論恐怖襲擊導致後美國的世界態勢」,(北京:二十一世紀),67期,2001年10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承宗,〈國際因素對「中」俄戰略夥伴關係之影響:從俄羅斯的觀點分析〉,《問題與研究》,民國86年8月,頁29-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承宗,〈新疆維吾爾獨立運動與中國政策〉,《中國事務》,2002年4月,頁36-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承宗,〈九一一事件後之俄美關係〉,《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一研究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91年5月,頁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高成,〈從小布希東亞之行看美國亞太戰略〉,《遠景季刊》,2002年7月,頁75-1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章陵,〈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分離運動的分析〉,《共黨問題研究》,民國86年3月,頁5-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傳劍,〈美國在中亞:政策、手段及其影響〉,《東歐中亞研究》,2000年第2期,頁31-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牛軍,〈911後的大國關係〉,《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第3期,頁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成寧,〈美國在中亞地區的戰略利益及美俄爭奪該地區的新態勢〉,《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3期,頁44-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鋒,〈美俄關係新走向〉,《現代國際關係》,2001年第11期,頁24-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學會、許濤,〈美國軍事力量進入中亞及其影響〉,《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3期,頁39-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小華,〈歐亞大陸地緣政治新格局與中國的選擇〉,《現代國際關係》,1997年第4期,頁12-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大中,〈北約之轉型:德國與大西洋兩岸秩序的重建〉,《問題與研究》,民國85年3月,頁65-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玉珍,〈中共與中亞各國關係發展之研析〉,《中國大陸研究》,民國86年7月,頁18-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國誠,〈全球化與中國:機遇、挑戰與調適〉,《問題與研究》,民國91年3、4月,頁1-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希泉,〈世紀之交的中亞形勢特點及前景〉,《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第1-2期,頁56-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希泉,〈大國戰略與中亞地緣變局〉,《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第2期,頁42-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正艾,〈未來幾年中亞地區形勢的發展走向分析〉,《東歐中亞研究》,1999年第4期,頁67-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其昌,〈世紀之交的中美俄關係〉,《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第12期,頁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宏輝,〈西部大開發對大陸整體經濟之影響〉,《中共研究》,2000年12月,頁57-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宏輝,〈對中共西部大開發戰略之研究〉,《中共研究》,2001年10月,頁51-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坤玄,〈結構現實主義與中共大國外交格局〉,《東亞季刊》,民國88年夏季號,頁23-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坤玄,〈中共大國外交與獨立自主外交〉,《共黨問題研究》,民國89年11月,頁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程,〈中共參與亞太多邊安全機制之目的與立場〉,《中國事務》,2000年10 月,頁82-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正義,〈東南亞區域安全體系的研究:理論與實際〉,(台北:中央研究院),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利民,〈國際地緣戰略形勢與中國的選擇〉,《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第3期,頁26-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宗達,〈中俄關係之改善對中共軍事現代化的助力分析〉,《共黨問題研究》,民國90年8月,頁58-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麗香,〈後冷戰時期「中」俄美軍事合作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民國89年4月,頁73-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麗香,〈中亞地區:中共、美國的新勢力範圍〉,《共黨問題研究》,民國91年1月,頁17-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門洪華,〈關於中國安全利益的一種解讀〉,(上海: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8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亮,〈美俄對中亞五國的軍事爭奪及前景〉,《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第9期,頁32-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玉山,〈蘇聯與南斯拉夫的解體及其對北約的影響〉,《美國月刊》,民國81年9月,頁4-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福寶,〈中共『夥伴關係』之理論研究〉,《共黨問題研究》,民國90年2月, 頁40-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子中,〈911事件對中共推動「上海合作組織」之影響〉,《戰略與國際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2年1月,頁128-1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子中,〈911事件後情勢發展對中共「新安全觀」之衝擊〉,《戰略與國際研究》, 2002年7月,頁1-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正,〈中共軍事改革現代化─資訊戰的開發與運用〉,《共黨問題研究》,民國 91年2月,頁71-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楊,〈新疆維吾爾民族主義的興起與中共的對策〉,《中共研究》,1994年8月,頁34-41。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