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郭武平<br>王高成<br>朱新民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br><br>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傅國良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傅國良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04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4-Sep-2009 10:47:38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4-Sep-2009 10:47:38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4-Sep-2009 10:47:38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0929810171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567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2981017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3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後冷戰時期,國際局勢呈現「一超多強」的格局,各國在不同領域合縱連橫,意識形態不再是決定國際關係的因素,取而代之是追求區域的經濟整合互利和安全上的合作與保障。與此同時,歐洲政經整合進程持續深化,亞洲經濟持續快速成長,而中國和俄羅斯是東北亞區域變動最爲激烈的兩個大國。 美國在歐洲所主導的北約東擴,在地緣上壓縮俄羅斯戰略版圖,威脅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同時又對中國採行「既交往又圍堵」的策略,1997年年底與日本於發表「美日新防衛合作指針」(The U.S.-Japan Guidelines for Defense Cooperation of 1997),期藉日本分擔亞太地區安全維護的責任及美國駐軍的軍費負擔,並設法削弱中國在國際政經體系的地位與影響力。 從權力平衡的角度而言,中俄兩國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基於各自的「國家利益」,期望在週邊建立「睦鄰地帶」並積極改善與週邊國家的關係,主張在國際關係中建立平等的夥伴關係,反對美國建立「單極世界」的企圖,希望能有個穩定的內外環境,俾能便於全面發展經濟;在國際事務中,兩國在1997年簽署《中俄關於世界多極化和建設國際新秩序的聯合聲明》,維護推動世界走向「多極化」的方向,建立穩定的國際關係體系,並就當前國際的形勢評估與對策做一比較。 其次,就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原因、進程與限制因素,以及探討「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對全球局勢、亞太地區與台灣安全的影響;而我國在面對俄國對中國軍售,所應採取對策與相關作為。此外,中俄兩國在區域、雙邊和國際領域存在著共同利益,維護兩國邊界和周邊地區的安全環境,需要相互倚重,兩國在經濟須相互協調合作;同時主張多極化的國際格局,綜合來看兩國關係的發展,大體上抱持著審慎樂觀的態度,即雙邊關係應該會循著目前的軌道繼續邁進,儘管存在著局部干擾,但均不足以影響大方向的發展。此外,中共在推動「大國外交」與「和平發展」的同時,無論在政治、外交、軍事上都希望成為區域內具有影響力的一極,在對台政策上也以「阻獨促統」和「和戰兩手」為原則,在美國對中俄兩國「軟圍堵」與各大國仍對兩國戰略匯合抱著存疑態度,台灣要掌握契機,強化二軌外交與美中台三邊的關係。在政治上要繼續堅持民主,並積極尋找跨越西方各民主國家之間的共通點,大力發揮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的價值體系,在經濟上要保持持續的成長,方能受到美國、歐盟等西方國家的重視。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3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四節 研究架構 …………………………………………… 5 第五節 重要名詞界定………………………………………… 8 第貳章 冷戰後的國際戰略格局 ………………………… 13 第一節 國際權力體系變化…………………………………… 13 第二節 美日安保關係強化…………………………………… 16 第三節 北約持續之東擴……………………………………… 22 第四節 小結…………………………………………………… 29 第參章 中俄對國際形勢的評估與對策 ……………………… 31 第一節 中共對國際形勢評估與對策………………………… 31 第二節 俄羅斯對國際形勢評估與對策……………………… 35 第三節 中俄對國際形勢對策比較……………………………… 41 第四節 小結 …………………………………………………… 48 第肆章 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進程 ……………………… 50 第一節 從建設性夥伴走向戰略協作夥伴(1994-1996)……… 50 第二節 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實踐與發展(1997-2000)……… 55 第三節 新世紀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2001-2004年)……… 66 第四節 小結……………………………………………………… 74 第伍章 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限制…………………………… 76 第一節 國際體系限制因素…………………………………… 76 第二節 區域角色競爭之衝突…………………………………… 80 第三節 雙邊安全威脅困境…………………………………………90 第四節 小結 …………………………………………………… 94 第陸章 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對國際安全影響……………… 96 第一節 對全球安全影響……………………………………… 96 第二節 對亞太安全影響……………………………………… 104 第三節 對台灣安全影響……………………………………… 114 第四節 小結…………………………………………………… 120 第柒章 結論 ………………………………………………… 124 研究發現………………………………………………… 124 我國應有對策……………………………………… 127 研究建議…………………………………………………… 127 參考文獻…………………………………………… 130 附錄 中俄關係主要文件 附錄一《中俄聯合聲明》,(1996年4月25日)……… 144 附錄二《中俄聯合聲明》,(1997年11月10日)…… 147 附錄三《中俄聯合聲明》,(1998年11月23日)………… 149 附錄四《中俄聯合聲明》,(1999年12月11日)………… 152 附錄五《中俄北京宣言》,(2000年7月18日)………… 155 附錄六《反導聯合聲明》,(2000年7月18日)………… 157 附錄七《中俄聯合聲明》,(2001年7月16日)…………………159 附錄八《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2001年7月15日)………162 附錄九《中俄聯合聲明》,(2002年12月2日)………… 165 附錄十《中俄聯合聲明》,(2003年5月26日) ………… 169 附錄十一《中俄聯合聲明》,(2004年10月14日)…… 173 表目次 1.表4-1「歷年來中俄高層互訪」………………………… 58 2.表4-2「中俄總理定期會晤機制」……………………… 61 3.表6-1「歐盟聯盟各國概況一覽表」………………………… 99 | zh_TW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9810171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研究〈1996-2004年〉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壹、中文部分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書籍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王高成。《交往與促變—柯林頓政府對中共的外交戰略》。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5年3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王奇。《冷戰後中蘇關係演變與發展》。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王定士。《俄羅斯對中國政策之內外在動因及其侷限1992-2002》。桃園:明耀圖書,200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王樹春。《冷戰後的中俄關係》。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外交部外交年鑑編輯委員編。《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外交年鑑》。台北:中華民國外交部,民國89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宋魁。《跨世紀中俄資源合作》。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00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李登科等編。《國際政治》。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6年8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李丹慧。《北京與莫斯科:從聯盟到對抗》。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李京文主編。《二十一世紀俄羅斯經濟發展戰略》。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0.李勇慧。「普欽執政以來的俄日關係」,《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4年第3期,頁63-6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1.李淑云,「中亞未來誰主浮沉」,《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4年第6期,頁6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2.周柏林。「俄羅斯的反擊─ 俄調整國家安全戰略的袖□乾坤」,《瞭望週刊》,2000年,頁55-5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3.周軍。「俄羅斯遏制北約東擴的戰略對策及前景」,《和平與發展》,1995年,頁42-4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4.俞邃。「北約東擴以來的俄羅斯外交」,《國際問題研究》,1998年,頁1-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5.紅帆。「俄羅斯人事變動拉開序幕」,《國際展望》,2001年4月,頁40-4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6.胡仁霞。「從俄羅斯經濟的對外依賴性看其未來走勢」,《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2年,頁33-3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7.姜毅。「俄羅斯與歐盟—新的合作夥伴」,《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4年2月,第1期,頁5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8.范偉國。「有鮮明普欽時代特徵的俄新政府」,《瞭望》,2000年,頁60-6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9.許志新。「911事件後普欽對重大變化」,《歐洲月刊》,2000年第2期,頁12-1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李慎明、王逸舟。《國際形勢黃皮書2003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中文天地文化藝術有限公司,2003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0.許志新。「普欽時期俄羅斯對外戰略解析」,《國際政治月刊》,2004年11月,頁50-5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1.張雅君。「中共與俄羅斯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的基礎、阻力與動力」,《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3期,民89年3、4月,頁6-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2. 張雅君。「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性質、意涵與影響」,《中國大陸研究》,第45卷第2期,民91年3、4月,頁33-4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3. 張祖謙。「關於歐美關係的幾點看法」,《第八屆世界新格局與兩岸關係》,2004年12月13日),頁7-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4. 陳德門。「2005-2010年中共海軍對我實施封鎖能力評估與我因應之道」,《國防政策評論》,第4卷,第1期,2003年秋季號,頁114-11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5. 陳文賢。「後冷戰時期美日關係與東北亞政局」,《政治科學叢論》,第五期(民83年4月),頁6-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6.童振源。「中共十六後對台政策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2期,民92年3、4 月,頁48-5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7.趙龍庚。「試析美國駐軍中亞的戰略態勢及對我國安全利益的影響」,《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04年第2期,頁71-7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8. 楊永明。「美日安保與亞太安全」,《政治科學論叢》,第9期,民87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9. 劉建民。「評美國新世紀國家安全戰略」,《現代軍事》,第1期,1999年,頁27-2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李慎明、王逸舟。《國際形勢黃皮書2004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中文天地文化藝術有限公司,2004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0. 夏義善。「俄羅斯對外政策的新調整」,《國際政治》,2002年,頁75-7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1. 耿麗華。「普欽時代的俄羅斯對外政策」,《東歐中亞研究》,2000年,頁56-5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2. 蘇武。「從北約東擴看俄羅斯與烏克蘭關係的發展」,《歷史月刊》,2000年5月,頁75-7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3. 蒙雪瑛,韓德林。「新疆交通發展戰略的完善與區域開發方略的調整」,《經濟地理》。第19卷第 6期,1999 年12月,頁l05-1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4. 羅志剛。「世紀之交的俄羅斯對美政策」,《國際政治》,2002年4月,頁86-9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三、報紙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大紀元時報(台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大公報(香港)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工商時報(台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中國時報(台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2.李慎明,王逸舟編。《國際形勢黃皮書2005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中央日報(台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中央通訊社(台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中國國防報(北京)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文匯報(香港)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人民日報(北京)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中國新聞社(北京)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解放軍報(北京)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2、聯合報(台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四、網站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人民網(人民日報)http://www.people.com.cn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3.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第六版》。台北:台灣商務,民國5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中國機構http://www.people.com.cn/zixun/rmdh/center.htm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新華網(新華社)http://www.xinhuanet.com/home.htm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鳳凰網http://www.phoenixtv.com/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解放軍報http://www.pladaily.com.cn/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cn/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中共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index.htm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中共中央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http://www.zgg.org.cn/index.htm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chn/index.html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中國人大新聞http://zgrdxw.peopledaily.com.cn/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4.李登輝。《台灣的主張》。臺北:遠流出版社,1996年6月,三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2、中國社會科學院http://www.cass.net.cn/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3、浙江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 http://www.ch.zju.edu.cn/rbs/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4、國國家圖書館http://www.nlc.gov.cn/main.htm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5、中國情報局 http://searchina.ne.jp/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6、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7、俄羅斯中歐東亞研究所http://www.cass.net.cn/chinese/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8、新台灣新聞週刊http://www.newtaiwan.com.tw/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美國大西洋理事會」http://www.acus.org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亞洲基金會」(Asia Foundation)http://www.asiafoundation.org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1、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http://www.asiafoundation.org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5.沈玄池、洪德欽編。《歐洲聮盟:理論與政策》。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民國87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貳、西文部分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英文書籍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Adams, David John. “Global Environmentalism: International Treaties in World Society.” Ph.D. diss., Stanford University, 199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Anderson, Robert H., Tora K.Bikson, Sally Ann Law, and Bridger M.Mitchell. Universal Access to E-mail:Feasibility and Societal Implications. Santa Monica, CA: Rand, 199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Anouilh, Jean. The Lark. Translated by Christopher Fry. London: Methuen, 199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Baldwin, David A. Economic Statecraft.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 Bandow, Doug, ed. U.S. Foreign Aid and the Developing World: A Free Market Agenda. Washington, DC: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198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 Berridge, G.R. Diplomacy: Theory and Practice, 2nd ed. London: Palgrave, 200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 Chiang, C.Alex.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Toward Interdependence.”Paper presented at the 34th Annual Meet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 Acapulco, Mexico. March 23-27, 199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 Groom, A.J.R., and Margot Light.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 Guide to Theory. London: Pinter,199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6.余祁湘、曹國憲主編。《國際新秩序構想評析》。成都:科學研究院,93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 K.J.Holsti ,International Politics:A Framenork for Analysis,198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 Locke, Lawrence F., Waneen Wyrick Spirduso, and Stephen J.Silverman. Proposals that Work: A Guide for Planning Dissertations and Grant Proposals, 2nd ed. Newbury Park, CA:198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 Pinder, John. The Europesn Community and Eastern Europe. London: Pinter, 1991, 100. Quoted in Karen E. Smith, The Making of EU Foreign Policy: The Case of Eastern Europe, 22, n. 1. London: Macmillan, 199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2. The Lottery. London: J. Watts, 199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3. United States. Congress. Hous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Peace Corps: 10,000 Volunteers by the Year 2000: Hearing before th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105th Congress, 2nd session, 18 March 199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二、英文期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 Aleksei Vokresenskii, Kitai vo Vneshne politicheskoi Strategii Rossii, Svobodnaya Mysl,, Moscow: No 1, 1996. pp.102-10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 Daniel Yergin and Thane Gustafson, Russia 2010 (First Vintage Book Edition, 1995),pp.151-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 Eugene Bazhanov, Russian Policy toward China,”in Peter Shearman,ed .,Russian Foreign Policy since 1990 Boulder:Westview Press,1995,pp.161-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 Farer, Tom J.“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before and after 9/11:Legality and Legitimacy.”In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Ethical, Legel, and Political Dilemmas, ed. J.L. Holzgrefe and Robert O.Keohane, pp.53-89.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7.季志業、王儮久、劉桂玲、蔣莉等編。《普欽振興俄羅斯戰略及其影響》。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編,全球戰略大格局:新世紀中國的環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0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 J.D.Armstrong, Revolutionary Diplomacy: Chinese Foreign Policy and the United Front Doctrine (Berkeley and Los Ang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7), pp.8-1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 James N.Rosenau,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Foreign Policy(New York: Nicolas, 1980); Charles W.Kegley, Jr. and Eugene R.Wittkopf, American Forrign Policy: Pattern and Proces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1), pp.2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 Jin Dexiang, “Peace and Development: A Strenuous Task in 90’s,” Beijing Review 34,718(Feb/Mar 1991): pp.13-1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John P.Lovell, foreign Policy in Perspective: Stategy Adaptation Decision Making(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70), pp.133-15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John A. Vasquez ed. Manus I. Midlarsky,What Do You Know About War?(Maryland : Rowman & Littlefield Pub.,2000) pp.33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Jennifer Anderson,The Limits of Sino-Russian Strategic Partenship, Adelphi Paper 315(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1997),pp.14-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Russia and China :Can a Bear Love a Dragon?,(London:Vol.8014 April,26.1997)pp.19-2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2.Thomas W.Robinson, “Trends in the Post-Cold War Balanc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in Nagara and Balakrishnan (eds.), The Making of a Security Community in the Asia-Pacific (Kulau Lumpur: Institute of St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1994), pp.98-9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3.Uli Schmetzer,“Russia, China find Common Foe in U.S.,”Chicago Tribune, 26 Apr 1996, pp.3-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4.Work Under Way On Blue Stream", Pipeline & Gas Journal,(Houston:May issue, 2000). pp.3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8.彿藍納根(Stsphen J.Flanagan),馬提(Michael E.Marti)編著,方淑惠、余佳玲翻譯。《人民解放軍與變動的中國》。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5.Zbigniew Brzezinski,” Living With China,”The National Interest ,Spring 2000,p.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周煦。《強權競爭下的阿富汗》。台北:漢苑,民國79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周世雄。《國際關係—權力與制度》。台北:五南書局,89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1.尚傳。《冷戰後俄羅斯軍事戰略思維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2.林祐聖等譯。《恐怖主義文化》。台北:弘智文化出版,200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3.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出版有限公司,89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4.林宗達。《戰區飛彈與台海安全》。台北:時英出版社,200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5.祝壽臣、范偉國主編。《普京:克宮新主人》。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6.俞正梁等著。《大國戰略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7.俞邃、許新、潘德禮。《普欽:能使俄羅斯振興嗎?》。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8.胡祖慶。《後冷戰時期的東歐》。台北:五南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9.凱洛琳.龐芙瑞(Carolyn W. Pumphrey)。郭佳琪等譯。《共在亞洲崛起之安全意涵》。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92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0.孫壯志。《中亞新格局與地區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1.殷雄著。《劍與血—北約東擴的背景》。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2.翁明賢著。《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台北:創世文化事業出版社,2003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3.高連福。《東北亞國家對外戰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4.許志嘉。《中共外交決策模式研究:鄧小平時期檢證分析》。台北:水牛出版社,200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5.陳啟懋,《中國對外關係》。台北:歐亞基金會,民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6.張五岳。《1996年中共對台策略之演變》。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7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7.張五岳等著。《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出公司,2003年7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8.張五岳等著。《兩岸關係研究》。台北:新文京出公司,2003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9.張森主編。《1999年俄羅斯和東歐中亞國家年鑒》,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0.陸忠傳主編。《非傳統安全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1.姜毅,許志新,吳偉,李勇慧著。《重振大國雄風——普京的外交戰略》。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2.斯奈德等著。徐緯地等譯。《當代安全與戰略》。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3.腓特烈(Howard Frederick)。胡祖慶譯。《全球傳播與國際關係(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台北:揚智文化,民國8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4.馮玉軍著。《俄羅斯外交決策機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5.馮紹雷。《普京外交》。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6.黃一勤譯。《俄羅斯和蘇聯科學簡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7.黃立、李貴英、林彩瑜編。《國際貿易法論》。台北:元照,民國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8.楊育才。《歐亞雙頭鷹—俄羅斯軍事戰略發展與現狀》。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9.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等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方法,下冊》。台北:東華,民國6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0.葉自成著。李炳南主編。《俄羅斯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8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1.葉至誠、葉立誠合著。《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2.聞一。《走進俄羅斯》。北京:三聯書店,1997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3.凱洛琳.龐芙瑞(Carolyn W. Pumphrey)編。《中共在亞洲崛起之安全意涵》。台北:國防部史政局編譯,92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4.潘德禮,許志新編。《俄羅斯十年政治經濟外交》。(上、下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5.鄭羽。《從對抗到對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6.鄭羽主編。《獨聯體十年:現狀,問題,前景》(下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7.劉德海。《南韓對外關係》。台北:國立政治大學,199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8.劉德喜、孫岩、劉宋斌著。《蘇聯解體後的中俄關係》。黑龍江: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9.閻學通。《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0.盧曉衡。《中國對外關係中的台灣問題》。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1.穆欽著。高增訓等譯。《普欽與幕僚》。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2.龍冠海、張承漢。《社會思想史》。台北:三民書局,民國6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3. 薛君度。《俄羅斯西伯利亞與遠東—國際政治經濟的發展》。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4. 五百旗頭真編。《戰後日本外交史》。東京:有斐閣,199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二、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王騰芳。(日本援外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姜家雄。(冷戰後中共與伊朗軍事合作關係之研究)。冷戰後中共對外軍事合作關係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主辦。民國87年6月18日。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萬雪飛。(合作安全:冷戰後亞太地區安全模式的理性選擇以東盟地區論壇為例)。華中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三、期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丁永康。「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建構國際新秩序分析」,《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6期,1999年,頁5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丁永康。「美國的新國際秩序」,《國際關係學報》,第七期,民81年6月,頁31-4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丁永康。「中共推動國際新秩序制約因素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7期,民90年7月,頁50-5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于有慧。「中共大國外交」,《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3期,民國88年3月,頁5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王正泉。「俄羅斯多黨政治發展的三個階段」,《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3年,頁31-3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王正泉。「俄羅斯政黨格局的新變化」,《國際政治》,2001年,頁121-12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王立新。「普欽削藩」,《當代世界》,第8期,2000年,頁16-1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王在斌譯。「全球戰略性核武兵力的發展」 (Christian Maire, L’evolution des forces nucleairesstrategiques dans le monde)),《國防譯粹月刊》,2000年,頁 56-5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王定士。「1999年俄羅斯國家杜馬選舉研究」,《俄語學報》,2000年,頁288-31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王定士。「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之研究」,《俄羅斯學報》,第一期,2001年,頁12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王定士。「俄羅斯軍售中國之研析—200-2003年:對亞太及台海安全衝擊」,《俄羅斯學報》,第三期,2003年,頁16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2.王定士。「羅斯千禧年總統選舉研究」,《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2000年,頁35-6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3.王高成,「『安全兩難』下的外交競爭」,《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12期,民86年12月,頁35-3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4.王酈久。「俄羅斯在成就和考驗中迎來新年」,《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頁26-2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5.王酈久。「普欽:我怎樣善待俄羅斯」,《世界知識》,2002年,頁6-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6.巴•拉林。「20世紀初期和末期俄羅斯遠東政策中的『黃禍』綜合症」,《東歐中亞研究》,1996年第1期,頁42-4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7.白嗣宏。「俄羅斯朝野懼中國崛起」,《亞洲週刊》,2003年,頁32-3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8.石之瑜。「中共第三世界外交原則之評述」,《問題與研究》,32卷7期,民國82年7月,頁69-8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石澤。「論新時代中俄關係」,《國際問題研究》,第2期,1995年,頁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朱峰。「TMD與當前東北亞導彈危機」,《當代亞太》,第5期,1999年,頁3-10 。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1.吳永杰。「普欽調整俄羅斯軍事政策」,《瞭望週刊》,2000年,頁24-2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2.吳東野。「北約的全球化戰略走向對台海情勢發展之意義及影響」,《遠景季刊》,第1卷,第4期,2000年 10月,頁2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3.宋以敏。「俄羅斯內外政策新走向震動西方世界」,《國際問題研究》,1994年,頁11-1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4.李登科。「北京的大國外交策略之分析」,載於《邁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外交:回顧與前瞻》。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5.李登科。「中共與國際新秩序」,《國際關係學報》,第7期,1992年,頁123-13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6.李登科。「五十年的中美蘇(俄)關係」,《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10期,1999,頁44-6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7.李中海。「俄羅斯外債:經濟增長背景下的隱憂」,《東歐中亞研究》,第4期。2002年,頁22-2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8.李慶四。「美國共和黨外交理念當權」,《國際政治》,2001年,頁57-6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9.李璠。「喜中有憂的俄羅斯經濟」,《世界經濟與政治》,2002年,頁28-31。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