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違法取證與證據排除—以臥底偵查為中心
作者 謝亞杰
貢獻者 段重民
謝亞杰
關鍵詞 國家追訴原則
取證規範
臥底偵查
非任意性供述
告知義務
規範目的論
層級化保留體系
秘密通訊自由
隱私的合理期待
證據排除法則
非公開活動
不自證己罪原則
資訊自決權
人性尊嚴原則
日期 2003
上傳時間 14-Sep-2009 11:07:03 (UTC+8)
摘要 本文所謂的臥底偵查,係指為抗制特別危險之重大犯罪或偵查困難度極高之犯罪,刑事偵查機關為達成追訴犯罪並實現國家具體刑罰權之目的,在一定期間內安置具有司法警察身分或不具司法警察身分之人員蟄伏於犯罪組織或犯罪環境中,以隱匿真實身分之方式蒐集犯罪證據及提供犯罪情報之特殊偵查方法。
      臥底偵查目的既在於臥底者以隱匿真實身分之方式,暗中蒐集犯罪證據以及提供犯罪資訊,然運用此種特殊偵查手段的結果卻有可能會侵害到人民受憲法保障之隱私權、秘密通訊權、居住自由權、資訊自決權等基本權利或牴觸不自證己罪、人性尊嚴等憲法原則,故刑事偵查機關如運用臥底偵查而攫取龐大訴追利益的同時,亦逾越基本權利的保護界限,則該臥底偵查行為自宜定性為干預基本權之強制處分,此時,如臥底偵查仍未取得法律授權基礎,其取得之證據自有罹於無證據能力之虞。
      鑑於法務部以及立法院均已提出不同版本之臥底偵查法草案,以期將實務上行之有年但卻備受適法性指摘之臥底偵查予以法制化,是以在方法上,本文將就臥底取證規範之現行規定與未來立法動向進行必要之比對,換言之,本文除將論述在現行法制不備的情況下,如何透過學說上法哲學、法解釋學之觀點或歷來實務判例(決)累積之見解,在臥底取證可能面臨之適法性困境及兼顧人權保障的議題上,提供一個兼具「發現真實」與「程序保障」的調和解決方式。此外,針對臥底偵查在取證規範上之立法趨勢,本文亦期能就相關草案中有待商榷或有所疏漏之處提出建言,以達到適時導正立法動向與彌補規範漏洞之研究目的。
      本文架構之舖陳,首先,擬先行探討臥底偵查可能違反哪些「法律」規定之取證規範,換言之,亦即先行探討臥底偵查之「違法」取證與證據排除之程序關聯問題,而這些「法律」規定之取證規範,有刑事程序法之規定,有刑事實體法之規定,另亦有兼具刑事程序法與實體法性質之規定,本文在上開取證法律中,將先探討具有共通規範性質的取證規定,再依取證手段及取證客體之差異次第論述個別取證規定的違反與證據排除之關聯性。
      其次,再上探臥底取證可能違反之「憲法」規定或憲法原則,換言之,亦即探討臥底偵查之「違憲」取證與證據排除之關聯問題,由於作為「應用憲法」之刑事訴訟法與憲法的關係極為直接而密切,故在判斷某一證據有無證據能力時,現行法律有無規定並非唯一依據,蓋如憲法基於維護更高價值的考量,則縱使國家機關取證過程合法,其所取得之證據也未必有證據能力,是以論究臥底取證可能違反哪些「憲法」規定或憲法原則以及與證據排除之關聯爰有必要。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國家追訴原則誡命之發現真實義務與取證規範之程序關聯………………………………………2
     第二節 相關概念之界定…………………………………4
     第一款 臥底偵查之定義……………………………..4
     第二款 臥底偵查之法律性質………………………..6
     第三節 研究範圍、方法與目的…………………………6
     第二章 違反供述證據共通規範之取證禁止……………9
     第一節 非任意性供述之取證禁止………………………11
     第一款 臥底者之詢問是否該當刑訴法第九十八條之「訊問」………………………………………12
     第二款 犯罪嫌疑人之陳述是否該當刑訴法第一百五十六條之「自白」………………………………14
     第三款 臥底者是否以「詐欺或其他不正之方法」取得供述證據………………………………………15
     第四款 小結……………………………………………20
     第二節 違反告知義務之取證禁止………………………21
     第一款 從告知義務之規範目的論刑訴法之「訊問」應否採限縮解釋…………………………………24
     第二款 從司法警察詢問權之層級化保留體系論刑訴法之「訊問」應否採限縮解釋…………………28
     第三款 從偵查行為應否踐行公開原則論刑訴法之「訊問」應否採限縮解釋…………………………39
     第四款 小結……………………………………………44
     第三章 違反監聽、錄音等通訊監察規範之取證禁止……48
     第一節 「秘密通訊自由」範圍的界定…………………55
     第一款 「秘密」通訊狀態之形成自由與前提…………56
     第二款 「秘密通訊」之外在界線─「隱私的合理期待」……………………………………………58
     第三款 臥底通訊監察之態樣分析……………………60
     第一目 臥底通訊監察者為通訊之一方……………60
     第二目 通訊監察者為通訊雙方以外之第三人……70
     第二節 「非秘密」通訊與「秘密」通訊之類型化………95
     第一款 非監察法保護之通訊…………………………95
     第二款 監察法保護之通訊……………………………96
     第三節 違法監察與證據排除………………………….103
     第一款 違法監察之類型…………………………….103
     第一目 違反發動通訊監察之權限分配限……… 105
     第二目 違反發動通訊監察之門檻限制………….114
     第二款 違法監察之證據排除法則………………….121
     第一目 違反權限分配限制與證據排除………….121
     第二目 違反發動門檻限制與證據排除………….125
     第三款 小結………………………………………….127
     第四章 違反秘密錄影之取證禁止……………………….130
     第一節 「非公開活動」範圍的界定……………………130
     第一款 「活動」之定義………………………………130
     第二款 「非公開」的定義……………………………131
     第一目 以「物理性場所」界定「非公開」範圍…131
     第二目 以「活動」之內容界定「非公開」範圍…133
     第二節 「受刑法保護之非公開活動」與「不受刑法保護之非公開活動」之態樣分析與類型化………134
     第一款 不受刑法保護之非公開活動……………….134
     第二款 受刑法保護之非公開活動………………….148
     第三節 違法錄影與證據排除………………………….155
     第五章 違反憲法誡命之取證禁止……………………….157
     第一節 有無違反「不自證己罪原則」…………………159
     第一款 不自證己罪原則的由來、定義及界限………159
     第二款 不自證己罪原則在臥底偵查之適用……….162
     第二節 有無違反「資訊自決權」………………………164
     第一款 資訊自決權的由來、定義及界限……………164
     第二款 資訊自決權在臥底偵查之適用…………….168
     第三節 有無違反「人性尊嚴原則」…………………….171
     第一款 人性尊嚴原則的由來及保障範圍………….171
     第二款 人性尊嚴原則在臥底偵查上之判斷……….174
     第六章 結論………………………………………………..177
     第一節 供述證據共通之取證規範與法律效果………177
     第二節 臥底通訊監察之取證規範與法律效果………178
     第三節 臥底秘密錄影之取證規範與法律效果………180
     第四節 合憲性原則在臥底取證之判斷………………181
     
     附錄1………………………………………………………184
     附錄2……………………………………………………….209
     參考文獻……………………………………………………220
     "
參考文獻 中文資料
一、中文書籍
王兆鵬,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3月。
王兆鵬,搜索扣押與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9月。
王兆鵬,路檢、盤查與人權,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6月。
李學燈,證據法比較研究,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一年四月。
李鴻禧譯,蘆部信喜著,憲法,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5月。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民國八十九年九月增訂六版。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三民書局,2003年4月初版。
吳景芳,刑事法研究,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八年八月初版。
吳麗琪譯,Claus Roxin著,德國刑事訴訟法,三民書局,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初版。
林燦璋,緝毒工作中臥底偵查及誘捕抗辯之探討,刊於警學叢刊第二十五卷第一期,一九九四年九月。
城兆毅,臥底偵查與法治國原則─論法治國採行臥底偵查程序之可行性途徑,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七年六月。
翁岳生,憲法解釋與人民自由權利之保障,收於第二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議論文,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民國八十八年。
倪子修,秘密證人與刑事程序,民國八十五年六月,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琪,組織犯罪與臥底偵查,台灣苗栗地方法院檢察署八十八年度及八十九年度研究報告。
陳文琪,臥底偵查法制化芻議,刊於法務通訊第二O七八期,民國九十一年四月四日,第三版。
陳文琪,「臥底偵查法草案」相關問題探討(一),刊於法務通訊第二O九二期,民國九十一年七月十一日,第四版。
陳文琪,「臥底偵查法草案」相關問題探討(二),刊於法務通訊第二O九三期,民國九十一年七月十八日,第三版。
陳文琪,「臥底偵查法草案」相關問題探討(三),刊於法務通訊第二O九四期,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二十五日,第三版。
陳文琪,「臥底偵查法草案」相關問題探討(四),刊於法務通訊第二O九五期,民國九十一年八月一日,第五版。
蔡聖偉,妨害秘密罪章的新紀元(下),月旦法學雜誌第七十一期,二○○一年四月。
陳文琪,「臥底偵查法草案」相關問題探討(五),刊於法務通訊第二O九六期,民國九十一年八月八日,第三版。
陳志龍,秘密通訊自由之侵害及其取得證據之適格性研究,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七九年六月。
陳志龍譯,Hassemer著,刑事程序中的法定性與便宜性,刑事法雜誌第四十卷第三期。
陳新民,德國十九世紀「法治國」概念的起源,政大法學評論第五十五期,民國八十五年六月。
陳瑞仁,搜索門檻「相當理由」之內涵,司法周刊第一○三八期,民國九十年七月四日。
陳運財,監聽之性質及其法律規範─兼評「通訊保障及監察法草案」之爭議,東海法學研究第十三期,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
陳運財,通訊之監察,刑事訴訟法實例研習,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彭南雄,當前美國聯邦政府防制組織犯罪策略,法務通訊第一七三三期,民國八十四年七月。
黃朝義,誘捕偵查與誘陷抗辯理論,警大法學論集創刊號,一九九六年三月。
黃惠婷,不正訊問方法之禁止─最高法院八十九年度臺上字第一四五六號判決評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十六期。
蔡碧玉,從「偷拍事件」談隱私權保護之刑事立法,法令月刊,第四十九卷第四期,民國八十七年四月一日。
楊雲驊,秘密證人與公正審判程序─我國大法官會議解釋與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的比較分析,刑事法雜誌第四十四卷第三期。
楊雲驊,證據使用禁止在個案上的判斷過程─以電話分機聆聽案為例,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十三卷第二期。
楊雲驊,從釋字第五三○號解釋淺論檢察一體原則及限制,法學雜誌(創刊號),二○○二年一月。
楊雲驊,法官保留與檢察官的緊急搜索權,法學講座第五期,二○○二年五月。
蔡宗珍,人性尊嚴之保障作為憲法基本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四十五期,一九九九年二月。
蔡秋明,英美證據法自由排除原則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年六月。
蔡碧玉,刑法部分修正條文重點簡介,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一期,一九九九年八月。
謝秉錡,試論秘密證人之保護制度─以拒絕證言權為中心,刑事法雜誌第四十五卷第二期。
英文資料
Arnold H. Loewy, Police-Obtained Evidence and The Constitution: Distinguishing Unconstitutionally Obtained Evidence from Unconstitutionally Used Evidence, 87 Mich. L. Rev., 1989.
Art Buckwalter, Surveillance and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Boston, Butterworth Publishers, 1983.
Bennett L. Gershman, Toward a Common Law for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2 Geo. Wash.L.Rev. at at 1589(1983)(reviewing Gerald M. Caplan ed., ABSCAM Ethics: Moral Issues and Deception in Law Enforcement(1983)).
Damaska, Evidentiary Barriers to Conviction and Two Models of Criminal Procedure: Comparative Study, 121 U.Pa.L.Rev.,1973.
Donald Dipps , Against Police Interrogation—And the Privilege Against Self-Incrimination,78 J. Crim. L. & C. , 1988.
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11月修訂再版。
Fijnaut, C./Marx, G.T., Undercover-Police Surveillance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Kluwer International, 1995.
Gary T. Marx, Undercover-Police Surveillance in Ameri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8.
Gerard E. Lynch, RICO: The Crime of Being a Criminal, Parts &II , 87 Colum . L. Rev., 1987.
John Calvin Jeffries, Jr., Legality, Vaguenes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enal Statutes. 71 Va. L. Rev., 1985.
Joshua Dressler , Understanding Criminal Procedure,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1997.
Joshua M. Levin, Organized Crime and Insulated Violence : Federal Liability For FllMegal Conduct In The Witness Protection Program, The Joural of Criminal Law and Criminology, Vol.76 No.1, 1985.
Kalpan, The Limits of Exclusionary Rule,26 Stan. L. Rev., 1974.
Mark Berger, The Exclusionary Rule and Confession Evidence: Some Perspectives On Evolving Practices and Polic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ngland and Wales, 20 Anglo-Am. L. Rev., 1991.
Mary I. Coombs, Shared Privacy and the Fourth Amendment, or the Right of Relationships, 75 Cal. Rev.1593, 1987.
Michael Girodo, Symptomatic Reactions to Undercover Work, The Jour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Vol. 179, No.1991.
林山田,刑事程序法,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9月二版。
Montanino, Protecting Organized Crime Witn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Joural of Comparative and Applied Criminal Justice, Vol.14,1990.
Potter Steward, The Road to Mapp v. Ohio and beyond: The Origins,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the Exclusionary Rule in Search-and-Seizure Cases, 83 Colum.L. Rev., 1983.
Sharon E. Abrams, Comment, Third-Party Consent Searches, The Supreme Court, and the Fourth Amendment, 75 J. Crim. L. & Criminology 963, 1984.
Stephen J. Markman & Paul Marcus, Miranda Decision Revisted: Did It Give Criminals Too Many Rights ?,57 U.M.K.C.L. Rev., 1988.
Welsh S. White, Evidentiary Privileges and The Defendants Constitutional Right to Introduce Evidence , 80 J. Crim. L. & Criminology, 1989.
Yale Kamisar, Remembering the “ Old World ”of Criminal Procedure: A Reply to Professor Grano , 23 U. Mich. J.L.Ref,1990.
林東茂,危險犯與經濟刑法,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
林東茂,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二版。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下冊,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9月初版。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下冊,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10月二版。
林鈺雄,嚴格證明與刑事證據,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9月一版。
林鈺雄,檢察官論,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4月一版。
法治斌、董保城合著,中華民國憲法,空中大學,民國八十六年八月修訂再版。
法治斌,人權保障與司法審查,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月初版。
段重民譯,Stephen A. Saltzburg著,美國聯邦證據法論,司法院,民國七十四年四月。
段重民、法治斌合譯,美國法律論壇,幼獅文化有限公司,1975年12月。
高忠義譯,刑事偵訊與自白,商業周刊出版公司,2000年2月1日初版。
許文義,個人資料保護法論,民國九十年一月。
許玉秀、許迺曼、林鈺雄、齊藤誠二合著,法治國之刑事立法與司法,自刊,1999年8月初版。
許宗力,法與國家權力,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許宗力,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元照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3月初版。
陳志龍,人性尊嚴與刑法體系入門,1998年修訂五版。
陳浩然譯,石井一正著,日本實用刑事訴訟法,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5月一版。
陳運財,刑事訴訟與正當之法律程序,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9月一版。
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自刊,民國八十七年九月再訂初版。
陳樸生,刑事訴訟法爭議問題研究,自刊,民國八十八年初版。
張瑞明,刑事證據法論,自刊,民國八十五年三月再修訂版。
張麗卿,刑事訴訟法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2000年。
張麗卿,刑事訴訟制度與刑事證據,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10月初版。
黃東熊,刑事訴訟法論,三民書局,民國八十八年三月增訂初版。
黃東熊,刑事訴訟法研究,三民書局,民國八十八年十月第一版。
黃東熊,刑事訴訟法之運作,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六年一版。
黃朝義,刑事證據法研究,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4月二版。
黃朝義,無罪推定原則,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8月初版。
黃朝義,刑事訴訟法《證據篇》,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11月初版。
褚劍鴻,刑事訴訟法論上下冊,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9月三次修訂版。
董璠輿、宋英輝譯,土本武司著,日本刑事訴訟法要義,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六年五月初版。
蔡墩銘,刑事訴訟法例題演習,自刊,1994年。
蔡墩銘,刑事訴訟法裁判百選,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蔡墩銘譯,德日刑事訴訟法,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
蔡墩銘,刑事訴訟法論,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蔡墩銘,刑事證據法論,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蘇永欽,合憲性控制的理論與實際,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蘇永欽,違憲審查,學林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
二、 期刊論文
王兆鵬,美國刑事訴訟制度簡介,收於氏著: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一九九九年三月。
伍偉華,論違法監察通訊所得資料之證據功能,軍法專刊第四十八卷第三期。
江舜明,通訊一方同意「監聽」問題之探討,法學叢刊,第一百八十三期,民國九十年七月。
汪如蓉,對抗組織犯罪之法規範,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七年六月。
何賴傑,告知義務與第三審上訴之限制,臺灣本土法學雜誌創刊號,一九九九年四月。
李茂生,刑法秘密罪章新修條文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一期,一九九九年八月。
李建良,基本權利與國家保護義務,收於第二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議論文,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民國八十八年。
李瑞敏,論通訊一方之監察─以電話通訊一方同意之監察為主,刑事法雜誌第四十七卷第一期。
吳巡龍,新法下緊急搜索之心證門檻、要件及違法搜索之證據排除,發表於二○○二年六月二十九日「刑事訴訟法之最新增修與實踐」學術研討會。
吳景芳,刑事被告緘默權之研究,中興法學第四十三期。
吳榮修,毒品犯罪案件宜否採行臥底警探制度之研究,刊於法務部調查局經濟及毒品犯罪防制工作年報─中華民國八十五年,法務部調查局編印,民國八十六年五月。
林山田,論正當法律程序原則,軍法專刊第四十五卷第四期,一九九九年。
林鈺雄,從基礎案例談證據禁止之理論與發展,刊於「刑事訴訟之運作」,黃東熊教授祝壽論文集,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
林鈺雄,違法搜索與證據禁止,收於台大法學論叢第二十八卷第二期。
林鈺雄,論刑事訴訟之目的,政大法學評論第六十一期,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林鈺雄,論被告地位之形成,台灣本土法雜誌第二期,一九九九年六月。
林鈺雄,論偵查法官—兼論法官保留原則與直接審理原則,法治國之刑事立法與司法—洪福增律師八秩晉五壽辰祝賀論文集,一九九九年八月。
林鈺雄,論告知義務,月旦法學雜誌第六十期,二○○○年五月。
林鈺雄,嚴格證明法則與直接審理原則,收於氏著嚴格證明與刑事證據,二○○二年九月。
林東茂,臥底警探的法律問題,刑事法雜誌第四十卷第四期,一九九六年八月。
林東茂,臥底警探的程序法問題,收於刑事法系列研討會(一)如何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刑事訴訟制度,二○○○年四月。
林裕順,誘捕偵查之刑事法律問題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六年六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86651035
9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665103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段重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謝亞杰zh_TW
dc.creator (作者) 謝亞杰zh_TW
dc.date (日期) 200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4-Sep-2009 11:07:03 (UTC+8)-
dc.date.available 14-Sep-2009 11:07:0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4-Sep-2009 11:07:0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8665103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59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6651035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文所謂的臥底偵查,係指為抗制特別危險之重大犯罪或偵查困難度極高之犯罪,刑事偵查機關為達成追訴犯罪並實現國家具體刑罰權之目的,在一定期間內安置具有司法警察身分或不具司法警察身分之人員蟄伏於犯罪組織或犯罪環境中,以隱匿真實身分之方式蒐集犯罪證據及提供犯罪情報之特殊偵查方法。
      臥底偵查目的既在於臥底者以隱匿真實身分之方式,暗中蒐集犯罪證據以及提供犯罪資訊,然運用此種特殊偵查手段的結果卻有可能會侵害到人民受憲法保障之隱私權、秘密通訊權、居住自由權、資訊自決權等基本權利或牴觸不自證己罪、人性尊嚴等憲法原則,故刑事偵查機關如運用臥底偵查而攫取龐大訴追利益的同時,亦逾越基本權利的保護界限,則該臥底偵查行為自宜定性為干預基本權之強制處分,此時,如臥底偵查仍未取得法律授權基礎,其取得之證據自有罹於無證據能力之虞。
      鑑於法務部以及立法院均已提出不同版本之臥底偵查法草案,以期將實務上行之有年但卻備受適法性指摘之臥底偵查予以法制化,是以在方法上,本文將就臥底取證規範之現行規定與未來立法動向進行必要之比對,換言之,本文除將論述在現行法制不備的情況下,如何透過學說上法哲學、法解釋學之觀點或歷來實務判例(決)累積之見解,在臥底取證可能面臨之適法性困境及兼顧人權保障的議題上,提供一個兼具「發現真實」與「程序保障」的調和解決方式。此外,針對臥底偵查在取證規範上之立法趨勢,本文亦期能就相關草案中有待商榷或有所疏漏之處提出建言,以達到適時導正立法動向與彌補規範漏洞之研究目的。
      本文架構之舖陳,首先,擬先行探討臥底偵查可能違反哪些「法律」規定之取證規範,換言之,亦即先行探討臥底偵查之「違法」取證與證據排除之程序關聯問題,而這些「法律」規定之取證規範,有刑事程序法之規定,有刑事實體法之規定,另亦有兼具刑事程序法與實體法性質之規定,本文在上開取證法律中,將先探討具有共通規範性質的取證規定,再依取證手段及取證客體之差異次第論述個別取證規定的違反與證據排除之關聯性。
      其次,再上探臥底取證可能違反之「憲法」規定或憲法原則,換言之,亦即探討臥底偵查之「違憲」取證與證據排除之關聯問題,由於作為「應用憲法」之刑事訴訟法與憲法的關係極為直接而密切,故在判斷某一證據有無證據能力時,現行法律有無規定並非唯一依據,蓋如憲法基於維護更高價值的考量,則縱使國家機關取證過程合法,其所取得之證據也未必有證據能力,是以論究臥底取證可能違反哪些「憲法」規定或憲法原則以及與證據排除之關聯爰有必要。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國家追訴原則誡命之發現真實義務與取證規範之程序關聯………………………………………2
     第二節 相關概念之界定…………………………………4
     第一款 臥底偵查之定義……………………………..4
     第二款 臥底偵查之法律性質………………………..6
     第三節 研究範圍、方法與目的…………………………6
     第二章 違反供述證據共通規範之取證禁止……………9
     第一節 非任意性供述之取證禁止………………………11
     第一款 臥底者之詢問是否該當刑訴法第九十八條之「訊問」………………………………………12
     第二款 犯罪嫌疑人之陳述是否該當刑訴法第一百五十六條之「自白」………………………………14
     第三款 臥底者是否以「詐欺或其他不正之方法」取得供述證據………………………………………15
     第四款 小結……………………………………………20
     第二節 違反告知義務之取證禁止………………………21
     第一款 從告知義務之規範目的論刑訴法之「訊問」應否採限縮解釋…………………………………24
     第二款 從司法警察詢問權之層級化保留體系論刑訴法之「訊問」應否採限縮解釋…………………28
     第三款 從偵查行為應否踐行公開原則論刑訴法之「訊問」應否採限縮解釋…………………………39
     第四款 小結……………………………………………44
     第三章 違反監聽、錄音等通訊監察規範之取證禁止……48
     第一節 「秘密通訊自由」範圍的界定…………………55
     第一款 「秘密」通訊狀態之形成自由與前提…………56
     第二款 「秘密通訊」之外在界線─「隱私的合理期待」……………………………………………58
     第三款 臥底通訊監察之態樣分析……………………60
     第一目 臥底通訊監察者為通訊之一方……………60
     第二目 通訊監察者為通訊雙方以外之第三人……70
     第二節 「非秘密」通訊與「秘密」通訊之類型化………95
     第一款 非監察法保護之通訊…………………………95
     第二款 監察法保護之通訊……………………………96
     第三節 違法監察與證據排除………………………….103
     第一款 違法監察之類型…………………………….103
     第一目 違反發動通訊監察之權限分配限……… 105
     第二目 違反發動通訊監察之門檻限制………….114
     第二款 違法監察之證據排除法則………………….121
     第一目 違反權限分配限制與證據排除………….121
     第二目 違反發動門檻限制與證據排除………….125
     第三款 小結………………………………………….127
     第四章 違反秘密錄影之取證禁止……………………….130
     第一節 「非公開活動」範圍的界定……………………130
     第一款 「活動」之定義………………………………130
     第二款 「非公開」的定義……………………………131
     第一目 以「物理性場所」界定「非公開」範圍…131
     第二目 以「活動」之內容界定「非公開」範圍…133
     第二節 「受刑法保護之非公開活動」與「不受刑法保護之非公開活動」之態樣分析與類型化………134
     第一款 不受刑法保護之非公開活動……………….134
     第二款 受刑法保護之非公開活動………………….148
     第三節 違法錄影與證據排除………………………….155
     第五章 違反憲法誡命之取證禁止……………………….157
     第一節 有無違反「不自證己罪原則」…………………159
     第一款 不自證己罪原則的由來、定義及界限………159
     第二款 不自證己罪原則在臥底偵查之適用……….162
     第二節 有無違反「資訊自決權」………………………164
     第一款 資訊自決權的由來、定義及界限……………164
     第二款 資訊自決權在臥底偵查之適用…………….168
     第三節 有無違反「人性尊嚴原則」…………………….171
     第一款 人性尊嚴原則的由來及保障範圍………….171
     第二款 人性尊嚴原則在臥底偵查上之判斷……….174
     第六章 結論………………………………………………..177
     第一節 供述證據共通之取證規範與法律效果………177
     第二節 臥底通訊監察之取證規範與法律效果………178
     第三節 臥底秘密錄影之取證規範與法律效果………180
     第四節 合憲性原則在臥底取證之判斷………………181
     
     附錄1………………………………………………………184
     附錄2……………………………………………………….209
     參考文獻……………………………………………………220
     "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國家追訴原則誡命之發現真實義務與取證規範之程序關聯………………………………………2
      第二節 相關概念之界定…………………………………4
     第一款 臥底偵查之定義……………………………..4
     第二款 臥底偵查之法律性質………………………..6
      第三節 研究範圍、方法與目的…………………………6
     第二章 違反供述證據共通規範之取證禁止……………9
      第一節 非任意性供述之取證禁止………………………11
     第一款 臥底者之詢問是否該當刑訴法第九十八條之「訊問」………………………………………12
     第二款 犯罪嫌疑人之陳述是否該當刑訴法第一百五十六條之「自白」………………………………14
     第三款 臥底者是否以「詐欺或其他不正之方法」取得供述證據………………………………………15
     第四款 小結……………………………………………20
     第二節 違反告知義務之取證禁止………………………21
     第一款 從告知義務之規範目的論刑訴法之「訊問」應否採限縮解釋…………………………………24
     第二款 從司法警察詢問權之層級化保留體系論刑訴法之「訊問」應否採限縮解釋…………………28
     第三款 從偵查行為應否踐行公開原則論刑訴法之「訊問」應否採限縮解釋…………………………39
     第四款 小結……………………………………………44
     第三章 違反監聽、錄音等通訊監察規範之取證禁止……48
      第一節 「秘密通訊自由」範圍的界定…………………55
     第一款 「秘密」通訊狀態之形成自由與前提…………56
     第二款 「秘密通訊」之外在界線─「隱私的合理期待」……………………………………………58
     第三款 臥底通訊監察之態樣分析……………………60
     第一目 臥底通訊監察者為通訊之一方……………60
     第二目 通訊監察者為通訊雙方以外之第三人……70
      第二節 「非秘密」通訊與「秘密」通訊之類型化………95
     第一款 非監察法保護之通訊…………………………95
     第二款 監察法保護之通訊……………………………96
      第三節 違法監察與證據排除………………………….103
     第一款 違法監察之類型…………………………….103
     第一目 違反發動通訊監察之權限分配限……… 105
     第二目 違反發動通訊監察之門檻限制………….114
     第二款 違法監察之證據排除法則………………….121
     第一目 違反權限分配限制與證據排除………….121
     第二目 違反發動門檻限制與證據排除………….125
     第三款 小結………………………………………….127
     第四章 違反秘密錄影之取證禁止……………………….130
      第一節 「非公開活動」範圍的界定……………………130
     第一款 「活動」之定義………………………………130
     第二款 「非公開」的定義……………………………131
     第一目 以「物理性場所」界定「非公開」範圍…131
     第二目 以「活動」之內容界定「非公開」範圍…133
      第二節 「受刑法保護之非公開活動」與「不受刑法保護之非公開活動」之態樣分析與類型化………134
     第一款 不受刑法保護之非公開活動……………….134
     第二款 受刑法保護之非公開活動………………….148
      第三節 違法錄影與證據排除………………………….155
     第五章 違反憲法誡命之取證禁止……………………….157
      第一節 有無違反「不自證己罪原則」…………………159
     第一款 不自證己罪原則的由來、定義及界限………159
     第二款 不自證己罪原則在臥底偵查之適用……….162
      第二節 有無違反「資訊自決權」………………………164
     第一款 資訊自決權的由來、定義及界限……………164
     第二款 資訊自決權在臥底偵查之適用…………….168
      第三節 有無違反「人性尊嚴原則」…………………….171
     第一款 人性尊嚴原則的由來及保障範圍………….171
     第二款 人性尊嚴原則在臥底偵查上之判斷……….174
     第六章 結論………………………………………………..177
     第一節 供述證據共通之取證規範與法律效果………177
     第二節 臥底通訊監察之取證規範與法律效果………178
     第三節 臥底秘密錄影之取證規範與法律效果………180
     第四節 合憲性原則在臥底取證之判斷………………181
     
     附錄1………………………………………………………184
     附錄2……………………………………………………….209
     參考文獻……………………………………………………220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665103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國家追訴原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取證規範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臥底偵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非任意性供述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告知義務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規範目的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層級化保留體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秘密通訊自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隱私的合理期待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證據排除法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非公開活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不自證己罪原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資訊自決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人性尊嚴原則zh_TW
dc.title (題名) 違法取證與證據排除—以臥底偵查為中心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兆鵬,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兆鵬,搜索扣押與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兆鵬,路檢、盤查與人權,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學燈,證據法比較研究,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一年四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鴻禧譯,蘆部信喜著,憲法,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民國八十九年九月增訂六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三民書局,2003年4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景芳,刑事法研究,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八年八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麗琪譯,Claus Roxin著,德國刑事訴訟法,三民書局,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燦璋,緝毒工作中臥底偵查及誘捕抗辯之探討,刊於警學叢刊第二十五卷第一期,一九九四年九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城兆毅,臥底偵查與法治國原則─論法治國採行臥底偵查程序之可行性途徑,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七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翁岳生,憲法解釋與人民自由權利之保障,收於第二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議論文,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民國八十八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倪子修,秘密證人與刑事程序,民國八十五年六月,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文琪,組織犯罪與臥底偵查,台灣苗栗地方法院檢察署八十八年度及八十九年度研究報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文琪,臥底偵查法制化芻議,刊於法務通訊第二O七八期,民國九十一年四月四日,第三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文琪,「臥底偵查法草案」相關問題探討(一),刊於法務通訊第二O九二期,民國九十一年七月十一日,第四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文琪,「臥底偵查法草案」相關問題探討(二),刊於法務通訊第二O九三期,民國九十一年七月十八日,第三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文琪,「臥底偵查法草案」相關問題探討(三),刊於法務通訊第二O九四期,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二十五日,第三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文琪,「臥底偵查法草案」相關問題探討(四),刊於法務通訊第二O九五期,民國九十一年八月一日,第五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聖偉,妨害秘密罪章的新紀元(下),月旦法學雜誌第七十一期,二○○一年四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文琪,「臥底偵查法草案」相關問題探討(五),刊於法務通訊第二O九六期,民國九十一年八月八日,第三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志龍,秘密通訊自由之侵害及其取得證據之適格性研究,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七九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志龍譯,Hassemer著,刑事程序中的法定性與便宜性,刑事法雜誌第四十卷第三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新民,德國十九世紀「法治國」概念的起源,政大法學評論第五十五期,民國八十五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瑞仁,搜索門檻「相當理由」之內涵,司法周刊第一○三八期,民國九十年七月四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運財,監聽之性質及其法律規範─兼評「通訊保障及監察法草案」之爭議,東海法學研究第十三期,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運財,通訊之監察,刑事訴訟法實例研習,民國八十九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南雄,當前美國聯邦政府防制組織犯罪策略,法務通訊第一七三三期,民國八十四年七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朝義,誘捕偵查與誘陷抗辯理論,警大法學論集創刊號,一九九六年三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惠婷,不正訊問方法之禁止─最高法院八十九年度臺上字第一四五六號判決評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十六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碧玉,從「偷拍事件」談隱私權保護之刑事立法,法令月刊,第四十九卷第四期,民國八十七年四月一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雲驊,秘密證人與公正審判程序─我國大法官會議解釋與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的比較分析,刑事法雜誌第四十四卷第三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雲驊,證據使用禁止在個案上的判斷過程─以電話分機聆聽案為例,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十三卷第二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雲驊,從釋字第五三○號解釋淺論檢察一體原則及限制,法學雜誌(創刊號),二○○二年一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雲驊,法官保留與檢察官的緊急搜索權,法學講座第五期,二○○二年五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宗珍,人性尊嚴之保障作為憲法基本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四十五期,一九九九年二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秋明,英美證據法自由排除原則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碧玉,刑法部分修正條文重點簡介,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一期,一九九九年八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秉錡,試論秘密證人之保護制度─以拒絕證言權為中心,刑事法雜誌第四十五卷第二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文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rnold H. Loewy, Police-Obtained Evidence and The Constitution: Distinguishing Unconstitutionally Obtained Evidence from Unconstitutionally Used Evidence, 87 Mich. L. Rev., 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rt Buckwalter, Surveillance and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Boston, Butterworth Publishers, 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ennett L. Gershman, Toward a Common Law for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2 Geo. Wash.L.Rev. at at 1589(1983)(reviewing Gerald M. Caplan ed., ABSCAM Ethics: Moral Issues and Deception in Law Enforcement(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amaska, Evidentiary Barriers to Conviction and Two Models of Criminal Procedure: Comparative Study, 121 U.Pa.L.Rev.,19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onald Dipps , Against Police Interrogation—And the Privilege Against Self-Incrimination,78 J. Crim. L. & C. , 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11月修訂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ijnaut, C./Marx, G.T., Undercover-Police Surveillance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Kluwer International, 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ary T. Marx, Undercover-Police Surveillance in Ameri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erard E. Lynch, RICO: The Crime of Being a Criminal, Parts &II , 87 Colum . L. Rev., 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ohn Calvin Jeffries, Jr., Legality, Vaguenes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enal Statutes. 71 Va. L. Rev., 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oshua Dressler , Understanding Criminal Procedure,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oshua M. Levin, Organized Crime and Insulated Violence : Federal Liability For FllMegal Conduct In The Witness Protection Program, The Joural of Criminal Law and Criminology, Vol.76 No.1, 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alpan, The Limits of Exclusionary Rule,26 Stan. L. Rev., 1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rk Berger, The Exclusionary Rule and Confession Evidence: Some Perspectives On Evolving Practices and Polic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ngland and Wales, 20 Anglo-Am. L. Rev., 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ry I. Coombs, Shared Privacy and the Fourth Amendment, or the Right of Relationships, 75 Cal. Rev.1593, 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ichael Girodo, Symptomatic Reactions to Undercover Work, The Jour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Vol. 179, No.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山田,刑事程序法,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9月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ontanino, Protecting Organized Crime Witn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Joural of Comparative and Applied Criminal Justice, Vol.14,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otter Steward, The Road to Mapp v. Ohio and beyond: The Origins,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the Exclusionary Rule in Search-and-Seizure Cases, 83 Colum.L. Rev., 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haron E. Abrams, Comment, Third-Party Consent Searches, The Supreme Court, and the Fourth Amendment, 75 J. Crim. L. & Criminology 963, 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tephen J. Markman & Paul Marcus, Miranda Decision Revisted: Did It Give Criminals Too Many Rights ?,57 U.M.K.C.L. Rev., 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elsh S. White, Evidentiary Privileges and The Defendants Constitutional Right to Introduce Evidence , 80 J. Crim. L. & Criminology, 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Yale Kamisar, Remembering the “ Old World ”of Criminal Procedure: A Reply to Professor Grano , 23 U. Mich. J.L.Ref,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東茂,危險犯與經濟刑法,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東茂,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下冊,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9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下冊,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10月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雄,嚴格證明與刑事證據,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9月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雄,檢察官論,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4月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治斌、董保城合著,中華民國憲法,空中大學,民國八十六年八月修訂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治斌,人權保障與司法審查,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段重民譯,Stephen A. Saltzburg著,美國聯邦證據法論,司法院,民國七十四年四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段重民、法治斌合譯,美國法律論壇,幼獅文化有限公司,1975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忠義譯,刑事偵訊與自白,商業周刊出版公司,2000年2月1日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文義,個人資料保護法論,民國九十年一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玉秀、許迺曼、林鈺雄、齊藤誠二合著,法治國之刑事立法與司法,自刊,1999年8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宗力,法與國家權力,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宗力,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元照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3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志龍,人性尊嚴與刑法體系入門,1998年修訂五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浩然譯,石井一正著,日本實用刑事訴訟法,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5月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運財,刑事訴訟與正當之法律程序,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9月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自刊,民國八十七年九月再訂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樸生,刑事訴訟法爭議問題研究,自刊,民國八十八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瑞明,刑事證據法論,自刊,民國八十五年三月再修訂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麗卿,刑事訴訟法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麗卿,刑事訴訟制度與刑事證據,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10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東熊,刑事訴訟法論,三民書局,民國八十八年三月增訂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東熊,刑事訴訟法研究,三民書局,民國八十八年十月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東熊,刑事訴訟法之運作,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六年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朝義,刑事證據法研究,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4月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朝義,無罪推定原則,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8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朝義,刑事訴訟法《證據篇》,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1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褚劍鴻,刑事訴訟法論上下冊,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9月三次修訂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璠輿、宋英輝譯,土本武司著,日本刑事訴訟法要義,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六年五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墩銘,刑事訴訟法例題演習,自刊,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墩銘,刑事訴訟法裁判百選,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墩銘譯,德日刑事訴訟法,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墩銘,刑事訴訟法論,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墩銘,刑事證據法論,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永欽,合憲性控制的理論與實際,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永欽,違憲審查,學林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 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兆鵬,美國刑事訴訟制度簡介,收於氏著: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一九九九年三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伍偉華,論違法監察通訊所得資料之證據功能,軍法專刊第四十八卷第三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舜明,通訊一方同意「監聽」問題之探討,法學叢刊,第一百八十三期,民國九十年七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汪如蓉,對抗組織犯罪之法規範,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七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賴傑,告知義務與第三審上訴之限制,臺灣本土法學雜誌創刊號,一九九九年四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茂生,刑法秘密罪章新修條文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一期,一九九九年八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建良,基本權利與國家保護義務,收於第二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議論文,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民國八十八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瑞敏,論通訊一方之監察─以電話通訊一方同意之監察為主,刑事法雜誌第四十七卷第一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巡龍,新法下緊急搜索之心證門檻、要件及違法搜索之證據排除,發表於二○○二年六月二十九日「刑事訴訟法之最新增修與實踐」學術研討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景芳,刑事被告緘默權之研究,中興法學第四十三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榮修,毒品犯罪案件宜否採行臥底警探制度之研究,刊於法務部調查局經濟及毒品犯罪防制工作年報─中華民國八十五年,法務部調查局編印,民國八十六年五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山田,論正當法律程序原則,軍法專刊第四十五卷第四期,一九九九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雄,從基礎案例談證據禁止之理論與發展,刊於「刑事訴訟之運作」,黃東熊教授祝壽論文集,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雄,違法搜索與證據禁止,收於台大法學論叢第二十八卷第二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雄,論刑事訴訟之目的,政大法學評論第六十一期,民國八十八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雄,論被告地位之形成,台灣本土法雜誌第二期,一九九九年六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雄,論偵查法官—兼論法官保留原則與直接審理原則,法治國之刑事立法與司法—洪福增律師八秩晉五壽辰祝賀論文集,一九九九年八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雄,論告知義務,月旦法學雜誌第六十期,二○○○年五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雄,嚴格證明法則與直接審理原則,收於氏著嚴格證明與刑事證據,二○○二年九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東茂,臥底警探的法律問題,刑事法雜誌第四十卷第四期,一九九六年八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東茂,臥底警探的程序法問題,收於刑事法系列研討會(一)如何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刑事訴訟制度,二○○○年四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裕順,誘捕偵查之刑事法律問題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六年六月。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