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王遠義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施純純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施純純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06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4-Sep-2009 12:04:03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4-Sep-2009 12:04:03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4-Sep-2009 12:04:03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0093153008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776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歷史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3153008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5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本文試圖以一個在五四時期轉向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李達(1890-1966)──的角度,觀察他自五四運動以來至1930年代以前,正值中國共產革命開始接受蘇聯直接指導並展開一連串政治活動時,如何理解、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並解答在這段時間中的不同政治議題,析理出其思想與現實政治議題互動的情況,以及其思想本身的連續性和變化。另一方面,本文將李達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對於中國共產革命的看法,與當時中共官方的主流解釋作一對照,呈現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共產革命過程中,被重新理解和運用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基於李達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關注,「以政治革命掃除經濟障礙並發展生產力」成為李達思想不變的主軸;而李達思想在1919-1928年之間的轉變,從強調「階級自覺」,轉變為強調服從客觀歷史規律以制定革命目標――建立一個獨立、強大、能夠掌握經濟、改善人民生活的「民主國家」帶領中國和平地進入社會主義階段。基本上,李達在1919-1928年間的思想特色和轉變,不僅在不同議題上與中共官方主流說法呈現理論或策略方面不同程度的差異,並且在1920年代後期相當不同於中共官方越來越激進的策略和理論傾向,呈現在「以馬克思主義救中國」的同樣政治立場中,理論理解和策略設定的不同可能性。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6 第三節 李達生平……………………………………………………… 12 第一章 國家和資本主義的必要性(1919-1922)……………… 20 第一節 轉向馬克思主義……………………………………………… 20 第二節 「資本主義」的意涵與「社會主義」的前提……………… 24 第三節 資本主義的必要性與人類行為的主動性…………………… 32 第四節 「國家」的角色――無產階級專政………………………… 40 第五節 俄國模式的適用性…………………………………………… 45 小結……………………………………………………………………… 51 第二章 革命與社會分析(1923)………………………………………54 第一節 共產國際與中共二大的決議………………………………… 57 第二節 李達論帝國主義與中國社會的性質………………………… 68 第三節 李達論國共合作的策略……………………………………… 77 小結……………………………………………………………………… 85 第三章 理論與革命分析(1926-1928)………………………………88 第一節 《現代社會學》………………………………………………… 95 第二節 李達論中國革命的目標與階段……………………………… 105 第三節 李達與中共六大決議的差異………………………………… 118 小結……………………………………………………………………… 122 結論………………………………………………………………… 125 參考書目…………………………………………………………… 133 | zh_TW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153008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李達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馬克思主義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中國共產革命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資本主義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國家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李達思想中的中國共產革命(1919-1928)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史料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21-1925)》(第一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26)》(第二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27)》(第三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28)》(第四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譯室(編譯),《共產國際有關中國革命的文獻資料(1919-1928)》(第一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 中國現代哲學史資料選編編委會(編選),《無政府主義思想資料選》(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 扥洛斯基(Leon Trotsky),林驤華、伊陽明、范毓民(譯),《不斷革命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 列寧(Lenin),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 列寧、斯大林(Lenin, Stalin),解放社編輯部(編),《列寧斯大林論中國》,北京:解放社,195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李達,《現代社會學》,上海:崑崙書店,192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李達,〈李達自傳(節錄)〉,收入中國革命博物館黨史研究室(編),《黨史研究資料》(第二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1-1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2.李達,〈中國所需要的革命〉,《現代中國》,2.1(上海,1928.07): 1-6。高等學校中英文圖書數字化國際合作計畫網站:http://www.cadal.zju.edu.cn/Index.action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3.李平凡(李達),〈完成民主革命〉,《現代中國》,2.3(上海,1928.09): 1-8。高等學校中英文圖書數字化國際合作計畫網站:http://www.cadal.zju.edu.cn/Index.action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4.李達,〈現代中國之解剖〉,《現代中國》,2.4(上海,1928.10): 1-13。高等學校中英文圖書數字化國際合作計畫網站:http://www.cadal.zju.edu.cn/Index.action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5.李達文集編輯組(編),《李達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6.李達文集編輯組(編),《李達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7.《新青年》,政治大學圖書館藏上海書店影印本,1920-192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8.《共產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影印本。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新時代》,湖南自修大學出版,1923。人民出版社1981年影印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二、專書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中文部份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 丁曉強、李立志,《李達學術思想評傳》,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恩室(編),《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國的傳播》,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 中國現代哲學史研究會、中共湖南省冷水攤市委、湖南大學、湖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湖南省哲學學會、湖南省黨史人物研究會(合編),《紀念李達誕辰一百周年──中國現代哲學與文化思潮(續集)》,長沙:湖南出版社,199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 王炯華,《李達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武昌: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 王炯華等,《李達評傳》,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 本社(編),《為真理而鬥爭的李達同志》,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8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 皮明麻,《近代中國社會主義思潮覓蹤》,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 呂芳上,《革命之再起──中國國民黨改組前對新思潮的回應》,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 宋鏡明,《李達》,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宋鏡明,《李達傳記》,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肖芳林,《中國共產黨黨章歷史發展研究》,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2.李其駒、王炯華、張耀先(編),《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從清末民初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3.林毓生,《思想與人物》,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4.林毓生,《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5.周尚文、葉書宗、王斯德,《蘇聯興亡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6.唐春元,《毛澤東與李達──肝膽相照四十年》,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7.曹世鉉,《清末民初無政府派的文化思想》,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8.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冊),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楊奎松、董士偉,《海市蜃樓與大漠綠洲──中國近代社會主義思潮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楊奎松,《中間地帶的革命──中國革命的策略在國際背景下的演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1.楊奎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史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2.溫樂群、黃東婭,《二三十年代中國社會性質和社會史論戰》,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3.蔡國裕,《瞿秋白政治思想研究》,臺北:法務部調查局,198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4.蔡國裕,《一九二○年代初期中國社會主義論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5.閻明,《一門學科與一個時代――社會學在中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6.鄭學稼,《第三國際史》(上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7.蘇志宏,《李達思想研究》,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二)英文部份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 Chou, Tse-tsung.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tellectual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 Cambridge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0. 中譯本:周子平等(譯),《五四運動: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 Dirlik, Arif. Revolution and history: the Origins of Marxist Historiography in China 1919-1937. Berkeley & L.A., Cali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8. 中譯本:翁賀凱(譯),《革命與歷史: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起源,1919-1937》,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 Dirlik, Arif.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ommunism.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 Dirlik, Arif. Anarchism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1. 中譯本:孫宜學(譯),《中國革命中的無政府主義》,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 Meisner, Maurice. Li Ta-chao 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Marxis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 Meisner, Maurice. Marxism, Maoism and Utopianism: Eight Essays. Madison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82. 中譯本:張寧、陳明康等(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主義與烏扥邦主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 Meisner, Maurice. Mao’s China and After: A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New York : Free Press, c1999. 中譯本:杜蒲(譯),《毛澤東的中國及其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 Kolakowski, Leszek. Main Currents of Marxism: Its Rise, Growth, and Dissolution(v.1-v.3). Oxford: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68. 中譯本:馬元德(譯),《馬克思主義的主流(第一卷)》,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 Knight, Nick. Li Da and Marxist Philosophy in China. Colorado and Oxford: Westview Press, 199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Kwok, D. W. Scientism in Chinese Thought, 1900-1950. New York: Biblo and Tannen, 1971. 中譯本:雷頤(譯),《中國現代思想中的唯科學主義(1900-1950)》,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Schwarcz, Benjamin I. Chinese Communism and the Rise of Mao.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8. 中譯本:陳瑋(譯),《中國的共產主義與毛澤東的崛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2.Schwarcz, Vera. The Chinese Enlightenment: Intellectuals and Legacy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of 1919.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中譯本:劉京建(譯),《中國啟蒙運動:知識分子與五四遺產》,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3. Shaw, William H.. Marx’s Theory of History. California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中譯本:陳中人(譯),《馬克思的歷史理論》,臺北: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4.Walicki, Andrzej. The Controversy over Capitalism: studies in the social philosophy of the Russian populist. Indiana: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198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三)日文部份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石川禎浩,袁廣泉(譯),《中國共產黨成立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三、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 卜正民(Timothy Brooky),李榮泰(譯),〈資本主義與中國的近(現)代歷史書寫〉,收入於《中國與歷史資本主義:漢學知識的系譜學》,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4,147-21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 王汎森,〈從傳統到反傳統──兩個思想脈絡的分析〉,《當代》,13(臺北,1987.05): 44-5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 王遠義,〈李大釗到馬克思主義之路〉,《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3.4(臺北,2001.12): 477-51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 王遠義,〈對中國現代性的一種觀察〉,《臺大歷史學報》,28(臺北,2001.12): 249-27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 王遠義,〈無政府主義概念史的分析〉,《臺大歷史學報》,33(臺北,2004.06): 399-42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 王遠義,〈現代中國思想變遷中的歷史主義〉,收入: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主編,《中國文學歷史與思想中的觀念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2005.11): 375-41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 宋鏡明、熊崇善,〈李達〉,收入於《黨史研究資料》(第二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1-7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 林毓生,〈二十世紀中國的反傳統思潮與中式馬列主義及毛澤東的烏扥邦主義〉,《新史學》,6.3(臺北,1995.09): 95-15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 張灝,〈五四運動的批判與肯定〉,《當代》,1(臺北,1986.05): 48-6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張灝,〈中國近百年來的革命思想道路〉,《歷史月刊》,109(臺北,1997.02): 82-9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張灝,〈轉型時代中國烏扥邦主義的興起〉,《新史學》,14.2(臺北,2003.06): 1-4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2.曾桂林,〈李達研究的回顧與前瞻〉,《淮陰師範學院學報》,24(長沙,2002.01): 80-8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3.楊奎松,〈瞿秋白與共產國際〉,《近代史研究》,6(北京,1995.11): 82-10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4.楊奎松,〈陳獨秀與共產國際──兼談陳獨秀的右傾問題〉,《近代史研究》,2(北京,1999.03): 69-13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5.楊奎松,〈孫中山與共產黨──基於俄國因素的歷史考察〉,《近代史研究》,3(北京,2001.05): 1-7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6.楊奎松,〈「容共」還是「分共」?──1925年國民黨因「容共」而分裂之緣起與經過〉,《近代史研究》,4(北京,2002.07): 18-7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7.楊貞德,〈歷史、論述與「語言」分析──波卡克(Pocock, Johm G.A.)之政治思想研究方法述要〉,《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8(臺北,1997.12): 157-17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8.楊貞德,〈到共產主義之路──陳獨秀愛國主義中的歷史與個人〉,《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6(臺北,2000.03): 263-33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潘光哲,〈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的省思與回顧──以中、英文資料為主(上)〉,《大陸雜誌》,94.2(臺北,1997.02): 14-4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潘光哲,〈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的省思與回顧──以中、英文資料為主(下)〉,《大陸雜誌》,94.3(臺北,1997.03): 3-1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1.簡金生,〈瞿秋白與中國馬克思主義〉,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