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士官兵適應問題之研究
作者 周彥中
貢獻者 林顯宗
周彥中
關鍵詞 士官兵
適應問題
生活適應
生活壓力
人際關係
憂鬱情緒
日期 2003
上傳時間 14-Sep-2009 12:24:49 (UTC+8)
摘要 當今社會是一個變化快速、重視物質文明、普世價值多元的環境,復以家庭結構改變及大眾傳媒發達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此背景下的青年在進入軍中後,是否會衍生相關適應問題,殊值深究。
      基於此,研究者希望透過對士官兵適應問題的蒐整,探討其中潛在因素,除了提供理論貢獻外,尚可讓實際負責官兵生活管理的基層幹部及相關心理輔導工作人員,據以瞭解士官兵在生活適應程度、生活壓力高低、人際關係好壞、憂鬱情緒掌握的程度,藉以做為官兵輔導工作的依據以及改善部隊適應問題政策的參考。
      研究對象以立意取樣法,選擇北部地區陸軍單位義務役士官兵1089員為施測對象,最後以1044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有效比率為95.87%)
     研究工具依據文獻探討所得資料,結合軍中從事官兵心理輔導工作人員、心理(社工)系所畢業人員、學者專家以及研究者個人工作經驗共同編製
     。問卷共有126題,其中120題為測量題,6 題為個人基本資料,內容包含「個人特質」以及「生活適應」、「生活壓力」、「人際關係」、「憂鬱情緒」等四個部分;個人特質則包含受試者的性別、年齡、階級、職務、單位性質、婚姻狀況、以及服役時間等。因素分析結果:生活適應之解釋力為 54.31%,分別命名為環境壓力、身心調適、人際互動、生理需求及正向想法;生活壓力之解釋力為 55.39%,分別命名為連隊壓力、任務達成、管教感受、勤務經驗及支持系統;人際關係之解釋力為 53.15%,分別命名為人際疏離、人際圓融、人際分享、人際信賴及團體領導;憂鬱情緒之解釋力為 60.33%,分別命名為無意義感、情緒轉換、穩定情緒、自我傷害及情緒控制。而整體問卷之內部一致性信度α值為 .98,且其建構效度結果均為解釋同一因素,解釋量為81.25%。
      本研究共提出五個假設,有一個假設獲得驗證,另外四個假設獲得部份驗證。研究發現,在適應問題上,士官兵學歷的高低扮演著重要因素,且有學歷愈高者,服役期間的適應問題愈少的趨勢。另外,以逐步多元迴歸分析,了解問卷各因素對士官兵適應問題之預測力,結果發現有效解決士官兵適應問題的方法是從降低其憂鬱情緒困擾、增加其生活適應能力、改善其人際互動關係及紓解其生活壓力感受等四個面向著手;而實際輔導作為則可以從降低個人「連隊壓力」、「無意義感」、「人際疏離」以及「環境壓力」的困擾;提昇個人「身心調適」、「情緒轉換」及「人際圓融」等技巧。因為同時降低或提高一單位上述因素的困擾或能力,就會相對減少士官兵約79.6%的適應問題。
      根據研究結果之發現,提出以下十項建議:(一)充實學識,提昇適應能力—學歷愈高者,其適應狀況愈好;因此,提供學歷較低的士官兵在職進修的機會,以提昇其適應能力。(二)適應輔導,建立人際網絡—入伍未滿半年之士官兵,其生活適應能力與人際互動關係均較差;因此,應加強輔導渠等之生活適應能力,以及人際網絡的建立。(三)不適應者,暫予職務調整—擔任文書業務之士官兵,其適應狀況較佳;因此,遇有適應問題之士官兵時,暫時調整其職務或擔任文書類的工作,或可有效改善其適應狀況。(四)服役期間,注意憂鬱情緒—士官兵的憂鬱情緒,並不會因服役時間的增長而減少,表示幹部在士官兵服役期間,均須注意士官兵因憂鬱情緒所產生的適應問題。(五)休假安排,甚獲士兵重視—有近七成六的士官兵擔心自己事情做不好而影響到休假,表示「休假」問題仍是他們相當關心的議題。(六)培養節儉,注意經濟問題—有近四成六的士官兵有經濟上的困擾;因此,應多注意士官兵的經濟狀況,並在平日生活中培養其正確理財觀念,以及節儉勤奮的習慣。(七)服從觀念,平日教育要務—有近七成五的士官兵對長官所交辦的任務均能用心完成,且貫徹命令,這種服從觀念的養成,是各級幹部平日教育訓練的成果,應持續保持並強化精進之。(八)合理管教,重視情緒管理—單位管教作為以及幹部個人的情緒,均會影響士官兵適應狀況的好壞;因此,單位今後更應積極朝向正常、合理的管教作為,並增加幹部情緒管理及溝通技巧等學能,落實凡事「說清楚」、「講明白」之雙向溝通模式。(九)增加適應,改善外在環境—影響士官兵適應狀況的不外乎是個人內在認知問題、外在環境問題以及個人與環境互動的問題,要改變個人內在認知的困難度或許比較大,但外在環境的改變卻是顯而易做的,而且可收具體實效。(十)適應問題,有賴體系解決—部隊管理者在處理士官兵適應問題的方法時,可從降低其憂鬱情緒困擾、增加其生活適應能力、改善其人際互動關係及紓解其生活壓力感受等方向著手。
      最後,針對未來研究發展方向提出五點看法:(一)質性研究之發展—針對士官兵的填答結果實施訪談,進一步了解其內心世界及想法,以期獲得量化資料所無法窺知的細微資料。(二)不同軍種之比較—了解不同軍種的士官兵在適應問題上,與本研究之差異。(三)志願役軍官及士官兵之探討—以了解志願役軍官及士官兵在適應問題上,與本研究之差異。(四)役前社會工作經驗之探討—了解士官兵役前社會工作經驗長短,對其部隊適應良窳的影響。(五)其他國家之探討—了解其他國家部隊士官兵的適應問題,以及對適應不良士官兵之輔導策略,提供國軍日後精進作法之參考。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井敏珠(1992)。《已婚職業婦女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社會支持之研 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孔繁鐘、孔繁錦編譯(1999)。《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四版》。台北:合記出版社。
王淑芬(1991)。《保護管束少年之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美珍(1998)。〈軍校學生人際關係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政戰學校為例〉。《復興岡學報》,63,149-165頁。
何雪珍(1997)。《護理科應屆畢業生憂鬱傾向及其與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自殺傾向之相關性探討》。高雄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幸怡(1998)。《認輔學生的家庭結構性別及依附風格對其人際關係價值觀的影響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思儀(2003)。《國民中學特殊教育組長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顯宗(1999)。《家庭社會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林顯宗(2000)。《工業社會學》。台北:文芳印刷事務有限公司。
林顯宗(2001)。《社會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俞曉鈞譯(1996)。《適應與心理衛生—人生週期之常態適應》(Powell, D. H. , Understanding Human Adjustment—Normal Adaptation Through the Life Cycles)。台北:揚智出版社。(原作1983出版)。
洪冬桂(1986)。《我國大學生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洪光遠(1998)。〈新新人類部隊生活適應問題的探討〉。《軍事社會科學半年刊》, 1,131-151頁。
孫敏華(1995)。〈軍中生活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59-74頁。
孫敏華(1999)。〈軍中適應量表發展及其效度之研究〉。《測驗年刊》,1,35-56頁。
孫敏華(2000)。《役男軍中適應:理論模式、工具編制及相關因素探討之研究》。台北:大航家企業。
張長芳(1982)。〈大一學生的人際關係與其自我觀念及歸因特質的關係〉。《政大教育與心理研究》,1-16頁。
張春興(1990)。《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出版社。
張培英(2004)。《托兒所保育員家庭壓力、家庭需求與個人適應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靜靜(1994)。《青少年憂鬱傾向、生活壓力、冒險行為對其婚前性行為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亨月(2003)。《保全人員工作壓力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昌蘭(2001)。《陽光照不到的青春—憂鬱傾向青少年人際問題的歸因與因應之探究》。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柏齡(2000)。《國中生生活壓力、失敗容忍力與憂鬱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清泉。(1990)。《大學生生活壓力、認知型態與憂鬱傾向相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皎眉(1997)。《人際關係》。國立空中大學。
游雅吟(1996)。《兒童認知能力、理解多重情緒能力與人際關係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霈(1988)。〈認知與適應部隊生活—做個快樂的大兵〉。《軍事社會科學半年刊》, 2,14-41頁。
楊孝榮(1982)。《傳播研究與統計學》。台北:台灣商務書局。
楊國展(1995)。《警察工作壓力與適應之調查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錦登(1998)。《國軍軍事院校學生生活適應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馨(1984)。〈適應的性質初探〉。《國教世紀》,20(6),6-7頁。
劉焜輝(1985)。《輔導原理與實施》。台北:天馬出版社。
潘正德(1996)。〈大一新生人格特質、生活適應與學業成績的關係〉。《中原學報》,24(2),35-51頁。
蔡文佩(1995)。《入伍新生社會支持與其身心困擾之相關因素探討》。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文佩(1996)。《入伍新兵社會支持與身心困擾之探討》。國防醫學院碩士論文。
蔡玉瑟(1994)。《資優學生的人格特質與其學習行為、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嘉慧(1998)。《國中生的社會支持、生活壓力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碩士論文。
錢淑芬(1994)。〈軍事院校學生的生涯適配與軍事社會化的關聯性之探討〉。《復興崗學報》,51,385-420頁。
謝琇玲(1998)。〈大學新生的生活適應與憂鬱傾向之調查研究〉。《義守大學學報》,5,367-380頁。
鍾明鈞(2000)。《國軍官兵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因應策略與不良適應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Arkoff,A. (1968). Adjustment and Mmental Health. 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
Beck, A.T., Ward, C.H., Mendelson, M., Mock, J. (1961). An inventory for measuring depression.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4, 561-571.
Cannon,W.B.(1932). The wisdom of the body. New York:Norton(2nd.,1939).
Caroll, B. J., Feinberg, M., Smouse, P. E., Rawson, S. G., & Greden, J. F.(1981). The Carroll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 I. Development, reliability,validation.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138,205-209.
Derlega, V. J.,& Janda, L. H. (1981). Personal adjustment: 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life. Glenview, Illinois: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Hamachek(1982). Encounters with others. New York: Dryden.
Heider, F. (1959). 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New York : Harper.
Holmes, T.H.,& Rahe,R.H. (1967). 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11,213-218.
Kelley, H. H. (1973). The process of causal attribu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28, 107-128.
Lazarus, R. S. (1976). Patterns of adjustment(3nd ed.). N.Y.: McGraw-Hill Inc.
Lazarus, R.S. (1969/1976). Patterns of adjustment and human effectiveness.New York: McGram-Hill.
Lewinsohn, P. M., & Graf, M. (1973). Pleasant activities and depression.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41, 261-268.
Lubin, B. (1965). Adjective checklists for measurement of depression.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12, 57-62.
Meyer, B. E. B. & Hokanson. J. E. (1985). Situational influences on social behaviors of depression prone individual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41(1), 29-34.
Newcomb,Theodore M. (1953). An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Communicative Acts. Psychological Rrview, Vo1.LX. 393-404.
Nezu, A. M., & Perri, M. G. (1989). Social problem-solving therapy for unipolar depression: An initial dismantling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7 (3), 408-413.
Schutz, W. C.(1973). Elements of encounter. Big Sur, CA : Joy Press.
Selye, H. (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 Mcgraw, Hill.
Sullivan, H. S. (1953). The interpersonal theory of psychiatry. New York: Norton.
Zung, W. W. K. (1965). 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Archive General Psychiatry, 12, 63-70.
Zung, W. W. K. (1974). The measurement of affect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s in Psycho-pharmacology, 7, 17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1921011
9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92101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顯宗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周彥中zh_TW
dc.creator (作者) 周彥中zh_TW
dc.date (日期) 200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4-Sep-2009 12:24:49 (UTC+8)-
dc.date.available 14-Sep-2009 12:24:4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4-Sep-2009 12:24:4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192101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85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92101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當今社會是一個變化快速、重視物質文明、普世價值多元的環境,復以家庭結構改變及大眾傳媒發達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此背景下的青年在進入軍中後,是否會衍生相關適應問題,殊值深究。
      基於此,研究者希望透過對士官兵適應問題的蒐整,探討其中潛在因素,除了提供理論貢獻外,尚可讓實際負責官兵生活管理的基層幹部及相關心理輔導工作人員,據以瞭解士官兵在生活適應程度、生活壓力高低、人際關係好壞、憂鬱情緒掌握的程度,藉以做為官兵輔導工作的依據以及改善部隊適應問題政策的參考。
      研究對象以立意取樣法,選擇北部地區陸軍單位義務役士官兵1089員為施測對象,最後以1044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有效比率為95.87%)
     研究工具依據文獻探討所得資料,結合軍中從事官兵心理輔導工作人員、心理(社工)系所畢業人員、學者專家以及研究者個人工作經驗共同編製
     。問卷共有126題,其中120題為測量題,6 題為個人基本資料,內容包含「個人特質」以及「生活適應」、「生活壓力」、「人際關係」、「憂鬱情緒」等四個部分;個人特質則包含受試者的性別、年齡、階級、職務、單位性質、婚姻狀況、以及服役時間等。因素分析結果:生活適應之解釋力為 54.31%,分別命名為環境壓力、身心調適、人際互動、生理需求及正向想法;生活壓力之解釋力為 55.39%,分別命名為連隊壓力、任務達成、管教感受、勤務經驗及支持系統;人際關係之解釋力為 53.15%,分別命名為人際疏離、人際圓融、人際分享、人際信賴及團體領導;憂鬱情緒之解釋力為 60.33%,分別命名為無意義感、情緒轉換、穩定情緒、自我傷害及情緒控制。而整體問卷之內部一致性信度α值為 .98,且其建構效度結果均為解釋同一因素,解釋量為81.25%。
      本研究共提出五個假設,有一個假設獲得驗證,另外四個假設獲得部份驗證。研究發現,在適應問題上,士官兵學歷的高低扮演著重要因素,且有學歷愈高者,服役期間的適應問題愈少的趨勢。另外,以逐步多元迴歸分析,了解問卷各因素對士官兵適應問題之預測力,結果發現有效解決士官兵適應問題的方法是從降低其憂鬱情緒困擾、增加其生活適應能力、改善其人際互動關係及紓解其生活壓力感受等四個面向著手;而實際輔導作為則可以從降低個人「連隊壓力」、「無意義感」、「人際疏離」以及「環境壓力」的困擾;提昇個人「身心調適」、「情緒轉換」及「人際圓融」等技巧。因為同時降低或提高一單位上述因素的困擾或能力,就會相對減少士官兵約79.6%的適應問題。
      根據研究結果之發現,提出以下十項建議:(一)充實學識,提昇適應能力—學歷愈高者,其適應狀況愈好;因此,提供學歷較低的士官兵在職進修的機會,以提昇其適應能力。(二)適應輔導,建立人際網絡—入伍未滿半年之士官兵,其生活適應能力與人際互動關係均較差;因此,應加強輔導渠等之生活適應能力,以及人際網絡的建立。(三)不適應者,暫予職務調整—擔任文書業務之士官兵,其適應狀況較佳;因此,遇有適應問題之士官兵時,暫時調整其職務或擔任文書類的工作,或可有效改善其適應狀況。(四)服役期間,注意憂鬱情緒—士官兵的憂鬱情緒,並不會因服役時間的增長而減少,表示幹部在士官兵服役期間,均須注意士官兵因憂鬱情緒所產生的適應問題。(五)休假安排,甚獲士兵重視—有近七成六的士官兵擔心自己事情做不好而影響到休假,表示「休假」問題仍是他們相當關心的議題。(六)培養節儉,注意經濟問題—有近四成六的士官兵有經濟上的困擾;因此,應多注意士官兵的經濟狀況,並在平日生活中培養其正確理財觀念,以及節儉勤奮的習慣。(七)服從觀念,平日教育要務—有近七成五的士官兵對長官所交辦的任務均能用心完成,且貫徹命令,這種服從觀念的養成,是各級幹部平日教育訓練的成果,應持續保持並強化精進之。(八)合理管教,重視情緒管理—單位管教作為以及幹部個人的情緒,均會影響士官兵適應狀況的好壞;因此,單位今後更應積極朝向正常、合理的管教作為,並增加幹部情緒管理及溝通技巧等學能,落實凡事「說清楚」、「講明白」之雙向溝通模式。(九)增加適應,改善外在環境—影響士官兵適應狀況的不外乎是個人內在認知問題、外在環境問題以及個人與環境互動的問題,要改變個人內在認知的困難度或許比較大,但外在環境的改變卻是顯而易做的,而且可收具體實效。(十)適應問題,有賴體系解決—部隊管理者在處理士官兵適應問題的方法時,可從降低其憂鬱情緒困擾、增加其生活適應能力、改善其人際互動關係及紓解其生活壓力感受等方向著手。
      最後,針對未來研究發展方向提出五點看法:(一)質性研究之發展—針對士官兵的填答結果實施訪談,進一步了解其內心世界及想法,以期獲得量化資料所無法窺知的細微資料。(二)不同軍種之比較—了解不同軍種的士官兵在適應問題上,與本研究之差異。(三)志願役軍官及士官兵之探討—以了解志願役軍官及士官兵在適應問題上,與本研究之差異。(四)役前社會工作經驗之探討—了解士官兵役前社會工作經驗長短,對其部隊適應良窳的影響。(五)其他國家之探討—了解其他國家部隊士官兵的適應問題,以及對適應不良士官兵之輔導策略,提供國軍日後精進作法之參考。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三節 名詞定義 ………………………………………………………4
      第四節 研究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生活適應 ………………………………………………………6
      第二節 生活壓力 ………………………………………………………8
      第三節 人際關係………………………………………………………11
      第四節 憂鬱情緒………………………………………………………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22
      第一節 問題與研究……………………………………………………22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22
      第三節 研究設計………………………………………………………24
      第四節 資料處理………………………………………………………25
     第四章 研究結果…………………………………………………………26
      第一節 樣本分析………………………………………………………26
      第二節 「生活適應」因素之項目分析與差異檢定…………………29
      第三節 「生活壓力」因素之項目分析與差異檢定…………………60
      第四節 「人際關係」因素之項目分析與差異檢定…………………90
      第五節 「憂鬱情緒」因素之項目分析與差異檢定 ………………119
      第六節 「士官兵適應狀況問卷」各因素之相關分析 ……………148
      第七節 綜合討論 ……………………………………………………150
     第五章 結論 ……………………………………………………………15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5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58
      第三節 未來研究發展 ………………………………………………161
     
     
     參考文獻 …………………………………………………………………163
     附錄 問卷題本……………………………………………………………168
     
     
     表目次
     
     表2-3-1 基本人際關係取向表……………………………………………15
     表3-3-1 受測單位性質及樣本人數分配表………………………………24
     表4-1-1 「士官兵適應狀況問卷」有效樣本屬性分析表………………27
     表4-2-1 我對當兵時與朋友關係中斷感到困擾…………………………29
     表4-2-2 最近生活常壓的我喘不過氣來…………………………………30
     表4-2-3 我覺得當兵可以讓我更成熟……………………………………31
     表4-2-4 到這個單位後,我一直睡不好…………………………………31
     表4-2-5 我對軍中與外界聯絡不便感到困擾……………………………32
     表4-2-6 當兵時身體的病痛常令我擔心…………………………………32
     表4-2-7 我會擔心事情做不好而影響休假………………………………33
     表4-2-8 剛到新單位時,我會害怕陌生的環境…………………………33
     表4-2-9 當兵後,我的健康狀況變得不好………………………………34
     表4-2-10 部隊的生活充滿不確定性,讓我感到焦慮……………………34
     表4-2-11 部隊生活作息調適不易常令我感到困擾………………………35
     表4-2-12 我對部隊離家遠感到不能適應…………………………………35
     表4-2-13 部隊生活緊迫讓我覺得有很大的壓力…………………………36
     表4-2-14 在部隊我經常容易緊張,注意力不集中………………………36
     表4-2-15 當兵後,我覺得自己的個性變得比較急燥……………………37
     表4-2-16 我對愈困難的事,愈想去克服它………………………………38
     表4-2-17 到這個單位以來,我覺得體重突然變化很大而有負擔………38
     表4-2-18 軍中組成人員複雜令我覺得不易相處…………………………39
     表4-2-19 我與資深弟兄在一起會感到不自在……………………………39
     表4-2-20 我無法忍受部隊的環境設施……………………………………40
     表4-2-21 站衛兵或出勤務對我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40
     表4-2-22 我怕得罪連上其他弟兄…………………………………………41
     表4-2-23 我不能適應部隊的團體生活……………………………………42
     表4-2-24 我可以跟得上部隊的生活要求…………………………………42
     表4-2-25 我擔心軍中的個人安全問題……………………………………43
     表4-2-26 我會為經濟上的問題而感到困擾………………………………43
     表4-2-27 部隊的伙食不好讓我吃不飽……………………………………44
     表4-2-28 部隊的生活讓我覺得很充實……………………………………44
     表4-2-29 每次收假前後,我都難過好幾天………………………………45
     表4-2-30 到這個單位以來,我經常失眠…………………………………45
     表4-2-31 「生活適應」因素各題得分之平均數與標準差………………47
     表4-2-32 「生活適應」題目之因素分析及內部一致性分析(α值)
      摘要表……………………………………………………………49
     表4-2-33 不同單位之士官兵在生活適應各因素得分之差異檢定及
      雪費事後比較表…………………………………………………50
     表4-2-34 不同學歷之士官兵在生活適應各因素得分之差異檢定及
      雪費事後比較表…………………………………………………51
     表4-2-35 不同年齡之士官兵在生活適應各因素得分之差異檢定及
      雪費事後比較表…………………………………………………53
     表4-2-36 不同階級之士官兵在生活適應各因素得分之差異檢定及
      雪費事後比較表…………………………………………………54
     表4-2-37 不同職務之士官兵在生活適應各因素得分之差異檢定及
      雪費事後比較表…………………………………………………56
     表4-2-38 不同婚姻狀況之士官兵在生活適應各因素得分之差異檢定…57
     表4-2-39 不同服役時間之士官兵在生活適應各因素得分之差異檢
      定及雪費事後比較表……………………………………………58
     表4-3-1 我認為不同的勤務可以讓我學到很多經驗……………………60
     表4-3-2 我能體諒部隊因任務而調整休假時間…………………………61
     表4-3-3 我會因動作很慢而被責罵………………………………………62
     表4-3-4 我能順利完成各項任務…………………………………………62
     表4-3-5 我覺得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63
     表4-3-6 我會因長官的脾氣不好而害怕…………………………………63
     表4-3-7 我認為軍中管教常有過分情事發生……………………………64
     表4-3-8 我會害怕連上長官的處分………………………………………64
     表4-3-9 長官常說我少根筋、不長眼……………………………………65
     表4-3-10 我的體能很差,跟不上訓練進度………………………………65
     表4-3-11 我常擔心服役期間,女朋友會跟別人交往……………………66
     表4-3-12 當我遇到困難時,會有人幫助我………………………………66
     表4-3-13 部隊的任務,常讓我喘不過氣來………………………………67
     表4-3-14 我會擔心表現不好而受到指責…………………………………67
     表4-3-15 我對連上的各項要求感到緊張…………………………………68
     表4-3-16 我會因其他弟兄的工作態度不好而生氣………………………69
     表4-3-17 我害怕自己無法符合訓練的要求………………………………69
     表4-3-18 每次出公差勤務時,我都很緊張………………………………70
     表4-3-19 在部隊我常感到疲勞,無精打采………………………………70
     表4-3-20 我想到現在的處境就很想哭……………………………………71
     表4-3-21 我不敢跟比我階級高的人講話…………………………………71
     表4-3-22 我願意和家人分享我在軍中的喜怒哀樂………………………72
     表4-3-23 連上長官不公平待遇常令我感到憤怒…………………………73
     表4-3-24 我害怕遭受不當管教……………………………………………73
     表4-3-25 每次有長官叫我,我都以為自己犯錯、又要挨罵了…………74
     表4-3-26 每次集合,我總是緊張的心跳加速……………………………74
     表4-3-27 我覺得部隊生活壓力很大………………………………………75
     表4-3-28 家裡有事時,常讓我覺得在軍中無法專心……………………75
     表4-3-29 我對部隊嚴格的訓練感到吃不消………………………………76
     表4-3-30 與資深弟兄相處會覺得有壓力…………………………………77
     表4-3-31 「生活壓力」因素各題得分之平均數與標準差………………78
     表4-3-32 「生活壓力」題目之因素分析及內部一致性分析(α值)
      摘要表……………………………………………………………80
     表4-3-33 不同單位之士官兵在生活壓力各因素得分之差異檢定及
      雪費事後比較表…………………………………………………81
     表4-3-34 不同學歷之士官兵在生活壓力各因素得分之差異檢定及
      雪費事後比較表…………………………………………………82
     表4-3-35 不同年齡之士官兵在生活壓力各因素得分之差異檢定及
      雪費事後比較表…………………………………………………84
     表4-3-36 不同階級之士官兵在生活壓力各因素得分之差異檢定及
      雪費事後比較表…………………………………………………85
     表4-3-37 不同職務之士官兵在生活壓力各因素得分之差異檢定及
      雪費事後比較表…………………………………………………86
     表4-3-38 不同婚姻狀況之士官兵在生活壓力各因素得分之差異檢定…87
     表4-3-39 不同服役時間之士官兵在生活壓力各因素得分之差異檢
      定及雪費事後比較表……………………………………………88
     表4-4-1 部隊中常有願意跟我一起做事的弟兄…………………………90
     表4-4-2 長官交辦的事,我一定盡力完成………………………………91
     表4-4-3 長官會很放心的把工作交付給我………………………………91
     表4-4-4 我和連上大部分的人都很熟……………………………………92
     表4-4-5 我在部隊中不太想和別人說話…………………………………92
     表4-4-6 我覺得在部隊中,沒有要好的朋友……………………………93
     表4-4-7 我總是很快就能融入單位,有歸屬感…………………………93
     表4-4-8 我常常覺得周圍的人會故意做一些事來為難我………………94
     表4-4-9 弟兄都說我很有人緣……………………………………………94
     表4-4-10 在陌生的環境中,我很容易找到話題與人交談………………95
     表4-4-11 只要有我在,氣氛就不會冷場…………………………………95
     表4-4-12 我覺得在部隊中,沒有人會關心我……………………………96
     表4-4-13 當別人有衝突時,常找我調解…………………………………96
     表4-4-14 我喜歡和別人分享生活感受……………………………………97
     表4-4-15 我從來沒有團體生活的經驗……………………………………97
     表4-4-16 我入營前經常擔任班級或社團的領導幹部……………………98
     表4-4-17 現在我常找不到人談心裡的話…………………………………98
     表4-4-18 在部隊或社會中,我有很多好朋友……………………………99
     表4-4-19 我會主動關心別人、幫助他人…………………………………99
     表4-4-20 連上弟兄遇到問題時,經常找我解決………………………100
     表4-4-21 當我心情不好時,都沒有人理我……………………………100
     表4-4-22 我覺得大家都不喜歡我………………………………………101
     表4-4-23 我喜歡融入團體生活中………………………………………101
     表4-4-24 只要我肯用心,就會有比現在更好的人際關係……………102
     表4-4-25 我已經很久沒跟當兵前的朋友聯絡了………………………102
     表4-4-26 遇到問題時,我能找到人來幫助我…………………………103
     表4-4-27 我經常會把軍中生活跟女(朋)友分享………………………103
     表4-4-28 我的人際關係很好……………………………………………104
     表4-4-29 我喜歡一個人獨處……………………………………………104
     表4-4-30 我的個性很難和別人相處……………………………………105
     表4-4-31 「人際關係」因素各題得分之平均數與標準差……………106
     表4-4-32 「人際關係」題目之因素分析及內部一致性分析(α值)
      摘要表…………………………………………………………108
     表4-4-33 不同單位之士官兵在人際關係各因素得分之差異檢定
      及雪費事後比較表……………………………………………109
     表4-4-34 不同學歷之士官兵在人際關係各因素得分之差異檢定
      及雪費事後比較表……………………………………………110
     表4-4-35 不同年齡之士官兵在人際關係各因素得分之差異檢定
      及雪費事後比較表……………………………………………112
     表4-4-36 不同階級之士官兵在人際關係各因素得分之差異檢定
      及雪費事後比較表……………………………………………113
     表4-4-37 不同職務之士官兵在人際關係各因素得分之差異及雪
      費事後比較表…………………………………………………114
     表4-4-38 不同婚姻狀況之士官兵在人際關係各因素得分之差異
      檢定……………………………………………………………116
     表4-4-39 不同服役時間之士官兵在人際關係各因素得分之差異
      檢定及雪費事後比較表………………………………………117
     表4-5-1 最近倒楣的事接二連三地發生在我身上……………………119
     表4-5-2 最近我經常失眠,生活很痛苦………………………………120
     表4-5-3 最近我常覺得生活很空虛,沒有意義………………………120
     表4-5-4 最近我什麼都不想做,不想思考……………………………121
     表4-5-5 最近我的生活一直很灰暗,沒有快樂可言…………………121
     表4-5-6 我的心情總是覺得很煩,無法靜下心來……………………122
     表4-5-7 我覺得我是悲觀的人…………………………………………122
     表4-5-8 到了晚上我的心情總是莫名其妙地變得很悲傷……………123
     表4-5-9 心情不好的時候,我有時會希望一死了之…………………124
     表4-5-10 我常感受到別人對我的關心…………………………………124
     表4-5-11 我對未來充滿希望……………………………………………125
     表4-5-12 當我遇到困難時,我會鬱卒好幾天…………………………125
     表4-5-13 當我面臨挫折時,我都能很快的轉換心情…………………126
     表4-5-14 我常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126
     表4-5-15 入伍以來,我曾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127
     表4-5-16 到這個單位以來,我的情緒變化很大………………………127
     表4-5-17 我對自己的情緒都能掌控得很好……………………………128
     表4-5-18 當兵使我很多問題都無法解決………………………………128
     表4-5-19 我會突然爆發情緒但事後又懊悔……………………………129
     表4-5-20 當我受到指責時,我會心情激動的無法冷靜思考…………129
     表4-5-21 我會一再想過去不愉快的事,而變得心情不好……………130
     表4-5-22 當事情不順利時,我也不發脾氣……………………………130
     表4-5-23 當我煩亂時,我會提醒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事物……………131
     表4-5-24 當長官要我做我不願做的事,我不會因此而惱火…………131
     表4-5-25 一回到單位,我的心情就好不起來…………………………132
     表4-5-26 我覺得自己的表現常常不能達到自己的期望………………132
     表4-5-27 我覺得自己在軍中沒有存在的價值…………………………133
     表4-5-28 我在軍中老是有一股不滿想發洩的情緒……………………133
     表4-5-29 即使在人群中,我仍然覺得寂寞……………………………134
     表4-5-30 我是個樂觀積極的人…………………………………………134
     表4-5-31 「憂鬱情緒」因素各題得分之平均數與標準差……………136
     表4-5-32 「憂鬱情緒」題目之因素分析及內部一致性分析(α值)
      摘要表…………………………………………………………138
     表4-5-33 不同單位之士官兵在憂鬱情緒各因素得分之差異檢定及
      雪費事後比較表………………………………………………139
     表4-5-34 不同學歷之士官兵在憂鬱情緒各因素得分之差異檢定及
      雪費事後比較表………………………………………………140
     表4-5-35 不同年齡之士官兵在憂鬱情緒各因素得分之差異檢定及
      雪費事後比較表………………………………………………142
     表4-5-36 不同階級之士官兵在憂鬱情緒各因素得分之差異檢定及
      雪費事後比較表………………………………………………143
     表4-5-37 不同職務之士官兵在憂鬱情緒各因素得分之差異檢定及
      雪費事後比較表………………………………………………144
     表4-5-38 不同婚姻狀況之士官兵在憂鬱情緒各因素得分之差異檢
      定………………………………………………………………146
     表4-5-39 不同服役時間之士官兵在憂鬱情緒各因素得分之差異檢
      定及雪費事後比較表…………………………………………147
     表4-6-1 「士官兵適應狀況問卷」各因素之相關矩陣………………148
     表4-6-2 以「士官兵適應狀況問卷」各因素為單位之因素分析摘
      要表……………………………………………………………149
     表4-7-1 「士官兵適應狀況問卷」各因素預測得分狀況之逐步迴
      歸分析…………………………………………………………151
     
     
     
     
     
     圖目次
     圖3-2-1 研究架構…………………………………………………………23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92101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士官兵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適應問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生活適應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生活壓力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人際關係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憂鬱情緒zh_TW
dc.title (題名) 士官兵適應問題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井敏珠(1992)。《已婚職業婦女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社會支持之研 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孔繁鐘、孔繁錦編譯(1999)。《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四版》。台北:合記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淑芬(1991)。《保護管束少年之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美珍(1998)。〈軍校學生人際關係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政戰學校為例〉。《復興岡學報》,63,149-165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雪珍(1997)。《護理科應屆畢業生憂鬱傾向及其與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自殺傾向之相關性探討》。高雄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幸怡(1998)。《認輔學生的家庭結構性別及依附風格對其人際關係價值觀的影響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思儀(2003)。《國民中學特殊教育組長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顯宗(1999)。《家庭社會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顯宗(2000)。《工業社會學》。台北:文芳印刷事務有限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顯宗(2001)。《社會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俞曉鈞譯(1996)。《適應與心理衛生—人生週期之常態適應》(Powell, D. H. , Understanding Human Adjustment—Normal Adaptation Through the Life Cycles)。台北:揚智出版社。(原作1983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冬桂(1986)。《我國大學生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光遠(1998)。〈新新人類部隊生活適應問題的探討〉。《軍事社會科學半年刊》, 1,131-151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敏華(1995)。〈軍中生活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59-74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敏華(1999)。〈軍中適應量表發展及其效度之研究〉。《測驗年刊》,1,35-56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敏華(2000)。《役男軍中適應:理論模式、工具編制及相關因素探討之研究》。台北:大航家企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長芳(1982)。〈大一學生的人際關係與其自我觀念及歸因特質的關係〉。《政大教育與心理研究》,1-16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春興(1990)。《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培英(2004)。《托兒所保育員家庭壓力、家庭需求與個人適應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靜靜(1994)。《青少年憂鬱傾向、生活壓力、冒險行為對其婚前性行為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亨月(2003)。《保全人員工作壓力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昌蘭(2001)。《陽光照不到的青春—憂鬱傾向青少年人際問題的歸因與因應之探究》。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柏齡(2000)。《國中生生活壓力、失敗容忍力與憂鬱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清泉。(1990)。《大學生生活壓力、認知型態與憂鬱傾向相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皎眉(1997)。《人際關係》。國立空中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游雅吟(1996)。《兒童認知能力、理解多重情緒能力與人際關係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霈(1988)。〈認知與適應部隊生活—做個快樂的大兵〉。《軍事社會科學半年刊》, 2,14-41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孝榮(1982)。《傳播研究與統計學》。台北:台灣商務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國展(1995)。《警察工作壓力與適應之調查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錦登(1998)。《國軍軍事院校學生生活適應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詹馨(1984)。〈適應的性質初探〉。《國教世紀》,20(6),6-7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焜輝(1985)。《輔導原理與實施》。台北:天馬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正德(1996)。〈大一新生人格特質、生活適應與學業成績的關係〉。《中原學報》,24(2),35-51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文佩(1995)。《入伍新生社會支持與其身心困擾之相關因素探討》。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文佩(1996)。《入伍新兵社會支持與身心困擾之探討》。國防醫學院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玉瑟(1994)。《資優學生的人格特質與其學習行為、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嘉慧(1998)。《國中生的社會支持、生活壓力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淑芬(1994)。〈軍事院校學生的生涯適配與軍事社會化的關聯性之探討〉。《復興崗學報》,51,385-420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琇玲(1998)。〈大學新生的生活適應與憂鬱傾向之調查研究〉。《義守大學學報》,5,367-380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明鈞(2000)。《國軍官兵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因應策略與不良適應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rkoff,A. (1968). Adjustment and Mmental Health. 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eck, A.T., Ward, C.H., Mendelson, M., Mock, J. (1961). An inventory for measuring depression.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4, 561-5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annon,W.B.(1932). The wisdom of the body. New York:Norton(2nd.,19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aroll, B. J., Feinberg, M., Smouse, P. E., Rawson, S. G., & Greden, J. F.(1981). The Carroll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 I. Development, reliability,validation.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138,205-2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rlega, V. J.,& Janda, L. H. (1981). Personal adjustment: 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life. Glenview, Illinois: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machek(1982). Encounters with others. New York: Dryde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eider, F. (1959). 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New York : Harpe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lmes, T.H.,& Rahe,R.H. (1967). 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11,213-2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elley, H. H. (1973). The process of causal attribu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28, 107-1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zarus, R. S. (1976). Patterns of adjustment(3nd ed.). N.Y.: McGraw-Hill In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zarus, R.S. (1969/1976). Patterns of adjustment and human effectiveness.New York: McGram-Hi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ewinsohn, P. M., & Graf, M. (1973). Pleasant activities and depression.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41, 261-2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ubin, B. (1965). Adjective checklists for measurement of depression.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12, 57-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eyer, B. E. B. & Hokanson. J. E. (1985). Situational influences on social behaviors of depression prone individual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41(1), 29-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ewcomb,Theodore M. (1953). An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Communicative Acts. Psychological Rrview, Vo1.LX. 393-4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ezu, A. M., & Perri, M. G. (1989). Social problem-solving therapy for unipolar depression: An initial dismantling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7 (3), 408-4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chutz, W. C.(1973). Elements of encounter. Big Sur, CA : Jo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elye, H. (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 Mcgraw, Hi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ullivan, H. S. (1953). The interpersonal theory of psychiatry. New York: Nort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Zung, W. W. K. (1965). 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Archive General Psychiatry, 12, 63-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Zung, W. W. K. (1974). The measurement of affect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s in Psycho-pharmacology, 7, 170.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