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黃仁德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李聰勇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Lee, Chung Yung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4-九月-2009 12:35:55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4-九月-2009 12:35:55 (UTC+8) | -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 G0094921029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951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4921029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7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臺灣農會信用部發展已超過百年歷史,歷經日據時代與臺灣光復後多次的改組及改革,見證臺灣經濟發展與經濟結構的轉變,並扮演政府與農民間的溝通橋樑。本研究除了探討臺灣農會信用部的演變外,另介紹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的農業金融體系運作情形,歸納分析農會信用部面臨的問題、經營績效的變化、及歷次改革的過程。 農會信用部在臺灣118個無銀行且無信用合作社的鄉鎮,設立325個營業據點,顯示農會信用部是基層農村地區不可或缺的金融機構。雖然無股金制及金融專業相對缺乏等制度性問題,降低農會信用部的競爭力,但農業金融法施行後,農會信用部的財務及業務已有顯著改善。農會信用部不僅是金融體系中的一環,更涉及農業發展與整體地方政治運作的複雜課題,對於農會信用部的改革必須正視現實及政經環境。34家農會信用部讓與商業銀行的改革方案,在最短期限及最低社會成本下,處理經營不善農會信用部,堪稱成功的改革。 對於未來農業金融的長遠發展,應從組織制度與結構面進行農會信用部改革,包括恢復股金制及引進外部專業理事與監事;強化農業金融安全網的功能,如推動立即糾正措施、建立多元退場機制與農業金融存款保險機制;透過合併及資訊整合提升競爭力,包括建置完善合併法規及提供誘因,鼓勵農會合併,並推動農會信用部資訊整合,發揮農會信用部通路優勢;金融監理制度應適度調整,如修正強制一律轉存全國農業金庫制度、主管機關自行辦理金融檢查;及強化農會信用部自律功能與發揮經營利基,包括提升金融專業程度,落實內部控制與內部稽核,並透過農會綜合經營體制及地緣與人脈的優勢,發揮其經營利基。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Credit Departments of Farmers` Associationsï¼CDFAsï¼have provided farmers with the required capital in agriculture industry for a hundred year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farmer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search the evolution, role, function and changes of CDFAs. Besides, we introduce the agricultural financial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Furthermore, we induct the challenges CDFAs face and analyze the performances of CDFAs after the Agricultural Finance Act implementation. At last, with a view on the process of reform, we present suggestions to the agricultural financial policy. There are 325 CDFAs in 118 villages and towns where are no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system and structure issues reduce CDFAs competitiveness, however, after the Agricultural Finance Act execution, the performances improve remarkably. In addition, reform must face the reality and politics and the policy that mismanaged CDFAs taken over by banks is a successful examp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finance, accelerate reform on CDFAs by restoring capital stock system and introducing specialized directors and supervisors, moreover, strengthen functions of agricultural financial safety net, such as implementation of prompt corrective actions, establishment of multi-dimensional mechanism to withdraw mismanaged CDFAs from the market and establishing the agricultural finance deposit insurance. Besides, promote competitiveness by legislating on regulations of the merge laws and constructing information networks for agricultural finance. Furthermore, make revision of regulations upon the surplus in funds of CDFAs should all be transferred to the Agricultural Bank of Taiwan and implement financial inspection by the central authorities itself. At last, cultivate professionals in agricultural finance and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controls and auditing systems. | en_US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及架構‥‥‥‥‥‥‥‥‥‥‥‥‥‥‥‥‥‥‥‥‥.3 第二章 臺灣農會信用部的演變與經濟發展‥‥‥‥‥‥‥‥‥‥‥‥‥‥4 第一節 農會信用部的沿革‥‥‥‥‥‥‥‥‥‥‥‥‥‥‥‥‥‥‥‥.4 第二節 農會信用部的功能‥‥‥‥‥‥‥‥‥‥‥‥‥‥‥‥‥‥‥‥.7 第三節 各經濟發展階段的農會信用部‥‥‥‥‥‥‥‥‥‥‥‥‥‥‥‥18 第四節 加入W T O對農業的影響‥‥‥‥‥‥‥‥‥‥‥‥‥‥‥‥‥‥26 第五節 結語‥‥‥‥‥‥‥‥‥‥‥‥‥‥‥‥‥‥‥‥‥‥‥‥‥‥‥33 第三章 主要國家的農業金融體系‥‥‥‥‥‥‥‥‥‥‥‥‥‥‥‥‥‥35 第一節 美國的農業金融體系‥‥‥‥‥‥‥‥‥‥‥‥‥‥‥‥‥‥‥‥35 第二節 日本的農業金融體系‥‥‥‥‥‥‥‥‥‥‥‥‥‥‥‥‥‥‥‥39 第三節 臺灣的農業金融體系‥‥‥‥‥‥‥‥‥‥‥‥‥‥‥‥‥‥‥‥46 第四節 臺灣與日本農業金融體系的比較‥‥‥‥‥‥‥‥‥‥‥‥‥‥‥66 第五節 結語‥‥‥‥‥‥‥‥‥‥‥‥‥‥‥‥‥‥‥‥‥‥‥‥‥‥‥73 第四章 臺灣農會信用部面臨的問題及經營績效‥‥‥‥‥‥‥‥‥‥‥‥74 第一節 金融業的經營特性及功能‥‥‥‥‥‥‥‥‥‥‥‥‥‥‥‥‥‥74 第二節 農業金融安全網‥‥‥‥‥‥‥‥‥‥‥‥‥‥‥‥‥‥‥‥‥.82 第三節 農會信用部面臨的問題‥‥‥‥‥‥‥‥‥‥‥‥‥‥‥‥‥‥‥91 第四節 經營績效的比較‥‥‥‥‥‥‥‥‥‥‥‥‥‥‥‥‥‥‥‥‥105 第五節 結語‥‥‥‥‥‥‥‥‥‥‥‥‥‥‥‥‥‥‥‥‥‥‥‥‥.113 第五章 臺灣農會信用部的改革‥‥‥‥‥‥‥‥‥‥‥‥‥‥‥‥‥.114 第一節 農會信用部與政治關係‥‥‥‥‥‥‥‥‥‥‥‥‥‥‥‥‥.114 第二節 金融安定與金融改革原則‥‥‥‥‥‥‥‥‥‥‥‥‥‥‥‥.119 第三節 歷次改革主張…‥‥‥‥‥‥‥‥‥‥‥‥‥‥‥‥‥‥‥‥.122 第四節 農會信用部改革的過程‥‥‥‥‥‥‥‥‥‥‥‥‥‥‥‥‥.130 第五節 結語‥‥‥‥‥‥‥‥‥‥‥‥‥‥‥‥‥‥‥‥‥‥‥‥‥.15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60 第一節 研究結論‥‥‥‥‥‥‥‥‥‥‥‥‥‥‥‥‥‥‥‥‥‥..160 第二節 政策建議‥‥‥‥‥‥‥‥‥‥‥‥‥‥‥‥‥‥‥‥‥‥..162 參考文獻‥‥‥‥‥‥‥‥‥‥‥‥‥‥‥‥‥‥‥‥‥‥‥‥‥‥‥.164 | zh_TW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21029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農會信用部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農業金融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臺灣農會信用部的發展與改革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s of the credit departments of farmersâ associations in Taiwan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丁文郁(2005),《臺灣與日本農業金融制度之比較分析》。臺北: 中華民國農民團體幹部聯合訓練協會。 丁文郁(2003),〈農業金融法立法意義及其影響〉,《臺灣鄉村研究》,2, 頁133-173。 王耀興(2006),〈從藍海策略看二次金改〉,《貨幣市場》,10:1, 頁1-7。 王振寰(1996),《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權》。臺北: 巨流圖書公司。 尹樹生(1977),《農業經濟學》。臺北: 三民書局。 行政院主計處(2005),《中華民國統計年鑑》。臺北: 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5),《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國民所得統計摘要》。臺北: 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2),《全國農業金融會議實錄》。臺北: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李紀珠、邱靜玉(2003),〈當前農漁會信用部改革之評析〉,《貨幣市場》,7:1,頁1-11。 沈宥甫(2006),〈農業金融法對農漁會信用部經營之影響研究〉,中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吳恪元(1995),〈台灣農會信用部析論〉,《信用合作》,46,頁7-20。 吳榮杰、周百隆(2000),〈農漁會信用部組織與管理之檢討〉,《農業金融論叢》,43,頁1-42。 林享能(2002),〈論農漁會信用部之改革〉,《全國律師》,6:12,頁72-82。 林維義(1999),〈農會信用部經營危機之改革方向探討〉,《存款保險資訊季刊》,13:2,頁1-16。 林碉力、車鵬程(1995),〈我國基層金融機構合併相關問題之探討〉,《基層金融》,30,頁85-102。 林御翔(2005),〈臺灣農業金融改革與社會運動──以「一一二三與農共生」運動為例〉,《行政暨政策學報》,40,頁99-136。 林筱雯(2008),〈促進金融安全網成員間之有效合作關係〉,《存款保險資訊季刊》,21:1,頁149-160。 林明萩(2006),〈農金法實施前後農會信用部經營績效之比較〉,中華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希煌(1997),《健全農會信用部體制之研究》。臺北: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陳希煌(1985),〈台灣城市型農會信用部未來發展方向之研究〉,《基層金融》,15,頁115-174。 陳明通(1995),《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臺北: 月旦出版社。 陳麗花 (2001),〈台灣農會合併可行性之研究──從農會信用部地區農業金融之業務成本結構觀點剖析〉,中興大學推廣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介英(1996),〈台灣農會信用部的地方特質〉,《基層金融》,32,頁217-239。 梁連文(2007),《研議採行立即糾正措施制度》。臺北: 臺灣金融研訓院。 梁忠森(2002),〈臺灣地區農會信用部之經營與管理〉,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 論文。 許文富(1986),〈農產品進口與農業保護問題〉,《臺灣經濟》,110,頁1-8。 郭敏學(1984),《台灣農會發展軌跡》。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張文賢(2003),〈農會信用部改革政策方向之研究〉,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張嘉玲(2005),〈農業金融法施行對農會信用部營運效率之研究〉,佛光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曾令寧、黃仁德(2004),《現代銀行監理與風險管理》。臺北: 臺灣金融研訓院。 黃得豐、何聰賢、黃文真、林智沛、李聰勇(2000),《農漁會信用部體制改革相關方案》。臺北: 財政部。 黃宏文(2005)〈建構二級制農會體系之研究〉,中興大學推廣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雷立芬、傅祖壇、張靜貞(1996),〈農會信用部對臺灣農村經濟發展之影響〉,《基層金融》,32,頁117-151。 楊宗明(1996),〈當前臺灣基層金融機構之問題分析與因應對策──以農會信用部為例〉,《商學學報》,4,頁293-319。 蔡宏進(1994),〈臺灣農會組織結構及其功能之演變與啟示〉,《臺灣農業》,30:5,頁18-38。 蔡秋榮(1986),《中、美、日三國農業金融制度之比較研究》。南投: 基層金融研究訓練中心。 蔣憲國、陳麗花、張錦秀(2005),〈基層農會進行廣域型農會合併意願之研究〉, 《農民組織學刊》,7,頁55-89。 廖朝賢(2001),〈2000年台灣地區各級農會營運分析〉,《農訓雜誌》,18:11,頁4-7。 廖正宏、黃俊傑(1992),《戰後台灣農民價值取向的轉變》。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監察院(2001),《面對基層金融問題──檢視全國農會信用部改革研究報告》。臺北:監察院。 賴英照(2000),〈農會信用部的管理法制應力求健全〉,《華信金融季刊》,13,頁1-11。 賴武吉(2007),〈其實,政府為農民作得不算少?〉,《農訓雜誌》,24:1,頁14-17。 賴勇賓(2002),〈臺灣農會信用部之成本效率分析〉,逢甲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薛琦(2007),《從日本農業金融體制改革探討我國農業金融之發展》。臺北: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顏晃平(2000),〈臺灣地區農會信用部之合併與成本結構分析〉,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蕭長瑞(2006),《銀行法令實務》。臺北: 臺灣金融研訓院。 Braham, L.(2001),“Merger Funds Find Their Place in the Sun,”Business Week, 3762, p. 142. Champy, J.(1999),“Advice to Merger Makers,”Computerworld, 33:48, pp. 42-43. Clark, M. A.(1990),“Eighth District Banks in 1989: In the Eye of a Storm?”Federal Reserve Bank of Louis Review, 72, pp. 3-17. Diani, M.(1992), “The Concept of Social Movement,” Sociological Review, 40:1, pp. 1-25. Gardner, M. J.(1995),“Minority Owned Banks: A Managerial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Journal of Bank Research, Spring, pp. 26-34. Kriesi, H., R. Koopmans, J. W. Duyvendak, and M. G. Giugni(1992),“New Social Movements and Political Opportunities in Western Europe,”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 22, pp. 219-244. Shaffer, S.(1993),“Can Mergers Improve Bank Efficiency?”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7, pp. 423-43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Kriesi, H., R. Koopmans, J. W. Duyvendak, and M. G. Giugniï¼1992ï¼,âNew Social Movements and Political Opportunities in Western Europe,â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 22, pp. 219-244.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