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社會支持對老年人生活滿意度之影響
Social Supports and Elderly Life Satisfaction
作者 王金鳳
Wang, Chin Fong
貢獻者 吳文傑
王金鳳
Wang, Chin Fong
關鍵詞 老年人
社會支持
生活滿意度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14-Sep-2009 12:37:13 (UTC+8)
摘要 人口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不單單意謂著社會人口的老化,同時表示社會醫療支出的增加與青壯人口勞動力不足。而國人生活形態與習性、消費需求、生產及家庭結構、社會價值觀與社會福利醫療制度將隨之快速轉型與改變。因此,在高齡化的社會裡,如何因應高齡社會的快速變遷,讓老者安之,是值得探討與規劃。
     本研究旨在探討老年人的社會支持與其生活滿意度之關係,所使用的資料為國民健康局所調查之「台灣地區老人保健與生活問題長期追蹤調查」。研究對象為台灣地區1999年、53歲以上居住在非山地鄉之老年人為抽樣母群,以三段分層隨機抽樣方法選出樣本共3,152名。並針對樣本做有系統的整理、歸納跟分析,以作為研究主題的參考依據。接著建立個人基本社會經濟特性及社會支持變數對老人生活滿意度的實證模型。之後,以Logistic模型加以估計,並對實證結果予以分析,分別探討個人社會經濟特質變數及社會支持對老人生活滿意度是否有影響力。
     在實證部分,個人社會經濟變數具有顯著統計水準的變數有有無伴侶的陪伴、工作狀況、自覺健康狀況及自覺經濟狀況。本研究發現有伴侶陪伴在身旁的老年人,生活滿意度較無伴侶陪伴在身旁的老年人高的機率來的大;工作狀況方面的實證結果顯示,有工作的老年人其生活滿意度較無工作的老年人低的機率來的高;在自覺健康狀況方面,顯示出老年人健康結果越佳,其生活滿意度越高;在自覺經濟狀況方面,本研究將收入和自覺經濟狀況共同納入對生活滿意度的分析,發現收入並沒有顯著的影響力,反而是自覺的經濟滿意對生活滿意度更具影響力。在與家人互動部分,實證結果皆呈現1%的顯著水準,影響方向皆為正。在社會支持部分:工具性支持分為三個方面,對與子女居住的滿意程度與每月開支充裕程度,實證結果呈現1%的顯著水準,影響方向為正,至於是否有收入部分,實證結果不顯著。在情緒性支持方面,只有對親友關心的滿意程度呈現顯著水準正相關。訊息性支持分為當受訪者生病需要家人照顧時,親友家人的依靠程度及需要外出辦事如看醫生、買東西等時,有無可提供幫助的人,兩變數皆達正向顯著水準。自尊性支持只有受訪者在自認做事遭到嫌棄的時候,會隨著被嫌棄的程度升高而使生活滿意度會降低。
     從實證結果可發現,社會支持與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均呈現正相關,即老年人所得到的社會支持越多、對社會支持越滿意,生活滿意度越高。從與生活滿意度有顯著相關水準的變數來看,大多是受訪者的主觀評價,影響到其生活滿意度,如有無收入與自覺經濟狀況、與子女同居與否與與子女同居的滿意度等,在有無收入或是否與子女同居對於老年人生活滿意度並未呈現顯著的影響,而在老年人主觀認為自己經濟狀況良好的程度與與子女同居的滿意程度,則呈現顯著水準的正相關,表示個人主觀評價比實際客觀情況更能影響老年人的生活滿意程度。
     建議未來研究者如欲更深入探討社會支持與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關係時,可透過多個時間點的比較,比較各次訪談間,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變化;在問卷設計中加入更多有關地區別、機構性或是政府機關的社會支持及老人退休後的活動狀態等因素,可以更清楚的瞭解不同區域老年人退休後生活的全貌,及政府等相關機構提供的社會支持,對老人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毛政賢(2005),「社區老人社會支持與醫療利用之相關性研究-以苗栗縣為例」,亞洲大學健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淳盈(2005),「社會支持與控制信念對花蓮縣吉安鄉東昌村阿美族與漢族老人之生活滿意度的影響」,慈濟大學原住民健康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白靜芳(2002),「農家老人社會支持對其生活滿意度之影響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麗芳(1992),「台北市老人休閒活動與生活滿意度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枝(1987),《社會心理學》,台北:大洋出版社。
沈桂枝(2001),「活動型老人之社區參與行為與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玉慧、楊文山、莊義利(1998),「晚年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老人身心健康」,《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10(2),頁 227-265 。
林佳蓉(2001),「老人生活滿意模式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松齡(1983),「老人社會支持來源與老人社會需求:兼論四個社會支持模式」,《社會安全問題之探討》,頁265-289頁。
林淑敏(2004),「社區榮民與非榮民老人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之比較研究-以台中縣為例」,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麗惠(2002),「高齡者參與學習活動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徐慧娟、張明正(2004),「台灣老人之成功老化研究」,92年度國科會研究計畫報告,NSC 92-2320-B-468-001。
徐慧娟、張明正(2004),「台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多層次分析」,《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頁1-36。
高迪理(1991),「社會支持體系概念之架構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54, 頁24-32。
張春興(1998),《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素紅、楊美賞(1999),「老人寂寞與其個人因素、自覺健康狀況、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高雄醫學科學雜誌》,15,頁337-347。
連雅棻(2002),「社區獨居老人人格韌性、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間之相關性探討」,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玉燕(1992),「機構老人生活滿意度與社會支持之研究-以臺灣省仁愛之家自費安養老人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肇男、林惠生(1995),「台灣老人之社團參與和生活滿意」,《台灣地區人口家庭及生命品質研討會論文集》,頁345-367。台北:中國人口學會。
黃仁峰(2003),「老榮民鄰里社會網絡支持、社區意識與台灣地區意識關係之研究─以高雄縣、市為例」,南華大學生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心珍(1995),「嘉義市老年婦女的自我概念對其生活滿意度及參與學習意願之影響研究」,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春太(1998),「城鄉地區老人的社會支持體系及健康狀況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論文。
黃國彥、鍾思嘉(1987),「老人健康自評、生活改變和生命意義與其生活滿意之關係」,《中華心理衛生學刊》,3(1),頁169-181。
黃靜君(2000),「北投社區型態養護機構住民健康狀況與長期照護服務需求之探討」,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淑娟、施智婷、莊智薰、蔡淑鳳 (2004),「社會支持系統與老人生活滿意度之關係-以高雄市老人為例」,《中山管理評論》,12(2),頁399-427。
齊力(1995),「臺灣地區家戶組成變遷趨勢之研究:1984-1991」,《社會變遷調查與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劉淑娟(1999),「罹患慢性病老人生命態度及生活滿意度之探討」。《護理研究》,7(4),頁294-306。
蔡秀美、周雅容(1995),「臺灣地區老年失偶婦女的居處狀況、支持網絡和心理健康」,《國立中正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分冊》,6(1),頁37-56 。
賴玫娟 (2005),「運用PRECEDE 模式分析老人生活滿意度 之多重因素結構」,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醫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爾柔(1998a),「台灣鄉村老人生活滿意度之研究」,國科會研究報告,計畫編號:NCS86-2412-H002-013。
韓貴香(2004),「生活滿意與需求的關係:需求階層理論在台灣社會的初步檢驗」,《玄奘社會科學學報》,2,頁1-19。
闕美華(2000),「國中小教師智慧情緒、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文獻
Berkman, L. F., Oxman, T. and Seeman, T.E. (1992),“Social networks and social support among the elderly: ass essment issues,” The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The Elderly, 196-212,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atfield, W. F. (1977),“ Economic and sociolog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aged,” Journal o f Gerontology, 32(5), 593-599.
Chen, C. N. (1996), “Living arrangements and economic support for the elderly in Taiwan,” Journal of population studies, 17,59-82.
Cohen, S. L. and Syme, S. L.(1985),“ 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 Issue in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Social Support, 3-22, Academic Press: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Publishers.
Edginton, C. R., Jordan, D. J., DeGraf, D. G. and Edginton, S. R. (1995),“Leisure and Life Satisfaction: Foun dational Perspectives,”Madison: Brown and Benchmark Publishers.
Havighurst, R. J.(1972), Developmental tasks and education, New York: David Mckay.
Hollis, L. A.(1998), Sex comparisons in life satisfaction and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scores with an olderadult sam ple: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sex role differences in older cohorts(On-Line). Available:http://global.umi.com/pqdweb?Did=000000032218426&Fmt.
Kelly, J. R. and Godbey, G. C. (1992), Sociology of leisure,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Kuypers, J. A. and Bengtson, V. L. (1973),“Social breakdown and competence: A normal model of aging,” Human Development, 16, 181-201.
Larson, R.(1978), “Thirty years of research o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older American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33(1), 109-125.
Liang, J.(1982), “Sex differences in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the elderly,” Journal of Gerontology, 37(1), 100-113.
Lowenthal, M. F and Haven,C.(1968),“Interaction and adaption : intimacy as a critical variable,” America n Sociological Review, 33(1) ,20-30.
Maslow, A. 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2nd edition,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Pender, N. J.(1996), 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 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 3rd Ed., 233-255, Stamford, CT: Appleton & Lange.
Shichman,S. and Cooper, E. (1984), “ Life satisfaction and sex role concept,” Sex role , 11(3-4), 227.
Spreitzer, E. and Snyder, E. E.(1974),“Correlat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the aged,” Journal of Geronto logy, 29(4), 454-458.
Walker, K. , MacBride, A. and Vachon, M. L.(1977),“Social support networks and the crisis of bereavement, ” Sicence and Medicine, 2, 35-4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4921042
9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2104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吳文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王金鳳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Wang, Chin Fo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王金鳳zh_TW
dc.creator (作者) Wang, Chin Fongen_US
dc.date (日期) 200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4-Sep-2009 12:37:13 (UTC+8)-
dc.date.available 14-Sep-2009 12:37:1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4-Sep-2009 12:37:1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492104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96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921042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人口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不單單意謂著社會人口的老化,同時表示社會醫療支出的增加與青壯人口勞動力不足。而國人生活形態與習性、消費需求、生產及家庭結構、社會價值觀與社會福利醫療制度將隨之快速轉型與改變。因此,在高齡化的社會裡,如何因應高齡社會的快速變遷,讓老者安之,是值得探討與規劃。
     本研究旨在探討老年人的社會支持與其生活滿意度之關係,所使用的資料為國民健康局所調查之「台灣地區老人保健與生活問題長期追蹤調查」。研究對象為台灣地區1999年、53歲以上居住在非山地鄉之老年人為抽樣母群,以三段分層隨機抽樣方法選出樣本共3,152名。並針對樣本做有系統的整理、歸納跟分析,以作為研究主題的參考依據。接著建立個人基本社會經濟特性及社會支持變數對老人生活滿意度的實證模型。之後,以Logistic模型加以估計,並對實證結果予以分析,分別探討個人社會經濟特質變數及社會支持對老人生活滿意度是否有影響力。
     在實證部分,個人社會經濟變數具有顯著統計水準的變數有有無伴侶的陪伴、工作狀況、自覺健康狀況及自覺經濟狀況。本研究發現有伴侶陪伴在身旁的老年人,生活滿意度較無伴侶陪伴在身旁的老年人高的機率來的大;工作狀況方面的實證結果顯示,有工作的老年人其生活滿意度較無工作的老年人低的機率來的高;在自覺健康狀況方面,顯示出老年人健康結果越佳,其生活滿意度越高;在自覺經濟狀況方面,本研究將收入和自覺經濟狀況共同納入對生活滿意度的分析,發現收入並沒有顯著的影響力,反而是自覺的經濟滿意對生活滿意度更具影響力。在與家人互動部分,實證結果皆呈現1%的顯著水準,影響方向皆為正。在社會支持部分:工具性支持分為三個方面,對與子女居住的滿意程度與每月開支充裕程度,實證結果呈現1%的顯著水準,影響方向為正,至於是否有收入部分,實證結果不顯著。在情緒性支持方面,只有對親友關心的滿意程度呈現顯著水準正相關。訊息性支持分為當受訪者生病需要家人照顧時,親友家人的依靠程度及需要外出辦事如看醫生、買東西等時,有無可提供幫助的人,兩變數皆達正向顯著水準。自尊性支持只有受訪者在自認做事遭到嫌棄的時候,會隨著被嫌棄的程度升高而使生活滿意度會降低。
     從實證結果可發現,社會支持與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均呈現正相關,即老年人所得到的社會支持越多、對社會支持越滿意,生活滿意度越高。從與生活滿意度有顯著相關水準的變數來看,大多是受訪者的主觀評價,影響到其生活滿意度,如有無收入與自覺經濟狀況、與子女同居與否與與子女同居的滿意度等,在有無收入或是否與子女同居對於老年人生活滿意度並未呈現顯著的影響,而在老年人主觀認為自己經濟狀況良好的程度與與子女同居的滿意程度,則呈現顯著水準的正相關,表示個人主觀評價比實際客觀情況更能影響老年人的生活滿意程度。
     建議未來研究者如欲更深入探討社會支持與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關係時,可透過多個時間點的比較,比較各次訪談間,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變化;在問卷設計中加入更多有關地區別、機構性或是政府機關的社會支持及老人退休後的活動狀態等因素,可以更清楚的瞭解不同區域老年人退休後生活的全貌,及政府等相關機構提供的社會支持,對老人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4
     第三節 研究架構…………………………….……………………….7
     第四節 名詞解釋……………………………….…………………....1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1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12
     第一節 社會支持理論與相關文獻…………………………………12
     第二節 生活滿意度之相關文獻……………………………………18
     第三節 社會支持對生活滿意度影響之相關文獻…………………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28
     第一節 影響因素架構…………………………………….………...28
     第二節 變數定義與預測……………………………………………30
     第三節 實證模型……………………………………………………44
     
     第四章 資料敘述統計……………………………………...47
     第一節 資料來源說明………………………………….…………..47
     第二節 統計結果敘述…………………………………….………..49
     第五章 實證結果分析………………..…………………..62
     第一節 前言……………………………….……………..……….62
     第二節 實證結果分析……………………………...…………….6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67
     第一節 結論…………………………….…………..……………..67
     第二節 建議……………………….………………..……………..70
     
     參考文獻……………………………………………………..73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2104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老年人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社會支持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生活滿意度zh_TW
dc.title (題名) 社會支持對老年人生活滿意度之影響zh_TW
dc.title (題名) Social Supports and Elderly Life Satisfactio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毛政賢(2005),「社區老人社會支持與醫療利用之相關性研究-以苗栗縣為例」,亞洲大學健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淳盈(2005),「社會支持與控制信念對花蓮縣吉安鄉東昌村阿美族與漢族老人之生活滿意度的影響」,慈濟大學原住民健康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白靜芳(2002),「農家老人社會支持對其生活滿意度之影響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麗芳(1992),「台北市老人休閒活動與生活滿意度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美枝(1987),《社會心理學》,台北:大洋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桂枝(2001),「活動型老人之社區參與行為與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玉慧、楊文山、莊義利(1998),「晚年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老人身心健康」,《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10(2),頁 227-265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佳蓉(2001),「老人生活滿意模式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松齡(1983),「老人社會支持來源與老人社會需求:兼論四個社會支持模式」,《社會安全問題之探討》,頁265-289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淑敏(2004),「社區榮民與非榮民老人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之比較研究-以台中縣為例」,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麗惠(2002),「高齡者參與學習活動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慧娟、張明正(2004),「台灣老人之成功老化研究」,92年度國科會研究計畫報告,NSC 92-2320-B-468-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慧娟、張明正(2004),「台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多層次分析」,《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頁1-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迪理(1991),「社會支持體系概念之架構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54, 頁24-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春興(1998),《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素紅、楊美賞(1999),「老人寂寞與其個人因素、自覺健康狀況、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高雄醫學科學雜誌》,15,頁337-3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連雅棻(2002),「社區獨居老人人格韌性、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間之相關性探討」,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玉燕(1992),「機構老人生活滿意度與社會支持之研究-以臺灣省仁愛之家自費安養老人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肇男、林惠生(1995),「台灣老人之社團參與和生活滿意」,《台灣地區人口家庭及生命品質研討會論文集》,頁345-367。台北:中國人口學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仁峰(2003),「老榮民鄰里社會網絡支持、社區意識與台灣地區意識關係之研究─以高雄縣、市為例」,南華大學生死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心珍(1995),「嘉義市老年婦女的自我概念對其生活滿意度及參與學習意願之影響研究」,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春太(1998),「城鄉地區老人的社會支持體系及健康狀況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國彥、鍾思嘉(1987),「老人健康自評、生活改變和生命意義與其生活滿意之關係」,《中華心理衛生學刊》,3(1),頁169-1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靜君(2000),「北投社區型態養護機構住民健康狀況與長期照護服務需求之探討」,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淑娟、施智婷、莊智薰、蔡淑鳳 (2004),「社會支持系統與老人生活滿意度之關係-以高雄市老人為例」,《中山管理評論》,12(2),頁399-4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齊力(1995),「臺灣地區家戶組成變遷趨勢之研究:1984-1991」,《社會變遷調查與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淑娟(1999),「罹患慢性病老人生命態度及生活滿意度之探討」。《護理研究》,7(4),頁294-3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秀美、周雅容(1995),「臺灣地區老年失偶婦女的居處狀況、支持網絡和心理健康」,《國立中正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分冊》,6(1),頁37-56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玫娟 (2005),「運用PRECEDE 模式分析老人生活滿意度 之多重因素結構」,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醫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爾柔(1998a),「台灣鄉村老人生活滿意度之研究」,國科會研究報告,計畫編號:NCS86-2412-H002-0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貴香(2004),「生活滿意與需求的關係:需求階層理論在台灣社會的初步檢驗」,《玄奘社會科學學報》,2,頁1-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闕美華(2000),「國中小教師智慧情緒、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英文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erkman, L. F., Oxman, T. and Seeman, T.E. (1992),“Social networks and social support among the elderly: ass essment issues,” The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The Elderly, 196-212,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atfield, W. F. (1977),“ Economic and sociolog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aged,” Journal o f Gerontology, 32(5), 593-5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en, C. N. (1996), “Living arrangements and economic support for the elderly in Taiwan,” Journal of population studies, 17,59-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hen, S. L. and Syme, S. L.(1985),“ 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 Issue in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Social Support, 3-22, Academic Press: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Publisher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dginton, C. R., Jordan, D. J., DeGraf, D. G. and Edginton, S. R. (1995),“Leisure and Life Satisfaction: Foun dational Perspectives,”Madison: Brown and Benchmark Publisher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vighurst, R. J.(1972), Developmental tasks and education, New York: David Mcka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llis, L. A.(1998), Sex comparisons in life satisfaction and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scores with an olderadult sam ple: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sex role differences in older cohorts(On-Line). Available:http://global.umi.com/pqdweb?Did=000000032218426&Fm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elly, J. R. and Godbey, G. C. (1992), Sociology of leisure,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uypers, J. A. and Bengtson, V. L. (1973),“Social breakdown and competence: A normal model of aging,” Human Development, 16, 181-2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rson, R.(1978), “Thirty years of research o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older American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33(1), 109-1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iang, J.(1982), “Sex differences in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the elderly,” Journal of Gerontology, 37(1), 100-1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owenthal, M. F and Haven,C.(1968),“Interaction and adaption : intimacy as a critical variable,” America n Sociological Review, 33(1) ,20-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slow, A. 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2nd edition, New York: Harper and Ro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ender, N. J.(1996), 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 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 3rd Ed., 233-255, Stamford, CT: Appleton & Lang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hichman,S. and Cooper, E. (1984), “ Life satisfaction and sex role concept,” Sex role , 11(3-4), 2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preitzer, E. and Snyder, E. E.(1974),“Correlat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the aged,” Journal of Geronto logy, 29(4), 454-4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alker, K. , MacBride, A. and Vachon, M. L.(1977),“Social support networks and the crisis of bereavement, ” Sicence and Medicine, 2, 35-41.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