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資訊不對稱情況下勞動市場的求職風險--以平面媒體不實徵才廣告為例
作者 何洪丞
HO HUNG-CHENG
貢獻者 吳忠吉
何洪丞
HO HUNG-CHENG
關鍵詞 不實廣告
求職陷阱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14-Sep-2009 13:09:29 (UTC+8)
摘要 本論文共一冊,三萬九千餘字,分五章,共有十九節,並附問卷內容於附錄,乃是以平面媒體之不實徵才廣告為例,探討資訊不對稱情況下勞動市場的求職風險。希望能以經濟學的角度,探討求職者所面臨社會上的求職陷阱的情況。在文獻探討一章中,首先將資訊不對稱下的經濟學分析工具導入勞動市場內,其次Parsons 的「搜尋模型」為研究假設的基礎,Parsons的模型認為求職行為與原有工資、預期新工作的工資、搜尋成本等變項相關,其中搜尋成本因邊際成本遞增原則,故而隨著搜尋次數的增加而增加。在這個基礎上,本文再加入經濟學對「風險」情況選擇的分析,假設對求職者而言,某次求職的求職淨利越高,他就越願意冒風險,故而,隨著搜尋次數增加導致求職淨利減少,將導致求職者冒風險的意願降低。藉由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假設的正確與否。最後試圖提出一些展望與建議。
參考文獻 壹、外文部分
Cornes, Richard and Todd Sandler. 1986. The Theory of Externalities, Public Goods, and Club Goods. N. Y.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eaton, Angus and John Muellbauer. 1983. Economics and Consumer Behavior. N. Y.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riedman, David D. 1990. Price theory : an intermediate text. Cincinnati : South-Western Publish
Hoffman, Saul D. 1986. Labor Market Economics.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Inc.
McKenna, C. J. 1986. The Economics of Uncertainty. N.Y. : St Martin’s Press.
Rasmusen, Eric. 1994. Games and information : an introduction to game theory. N.Y. : B. Blackwell
Rossiter, John R. and Larry Percy. 1997. Advertising Communications and Promotion Management. N. Y. : McGraw-Hill Companies
Smith, Adam. 2002.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Cambridge. U.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Varian, Hal R. 1996.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 A Modern Approach. N. Y. : W. W. Norton and Company.
小野昌延編著。1990。《註解不正競爭防止法》。東京:青林書院。
貳、中文部分
一、書籍
方世榮。1995。《統計學導論》。台北:華泰書局。
王澤鑑。1992。《基礎理論》。撰者編;〈民法實例研習〉一。台北:三民書局。
朱鈺洋。1993。《虛偽不實廣告與公平交易法》。徐火明主編;〈公平法與智產法系列〉三。台北:三民書局。
吳忠吉(一)。1995。《勞動經濟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家駟譯。Marx, Karl and F. Engeles 著。1990。《資本論》。台北:時報出版社。
吳齊殷譯。DeVellis, Robert F. 著。1999。《量表發展:理論與應用》。台北:弘智文化。
李永然等編著。1999。《求職就業篇》。李永然等編;〈大專學生生活法律實用手冊〉。台北:教育部。
孫森焱。1979。《民法債編總論》。台北:撰者。
崔偉、張志強譯。Hoffman, Saul D. 著。1991。《勞動力市場經濟學》。台北:五南出版社。
張原卿、吳麗瑩。2000。《個體經濟學理論與應用》。台北:雙葉書廊。
張清溪等。1990。《經濟學:理論與實務》。台北:著者。新陸總經銷。
黃丘隆譯。Durkheim, Emile 著。1990。《社會學研究方法論》。台北:結構群。
黃越欽。1991。《勞動法論》。台北: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
楊忠城譯。Tregarthen, Timothy and Libby Rittenberg 著。2000。《經濟學—選擇的研究》。台北:台灣西書。
趙碧華、朱美珍譯。Rubin, Allen and Earl Babbie 著。2001。《研究方法—社會工作暨人文科學領域的運用》。台北:學富文化。雙葉書廊經銷。
顏伯勤。1990。《廣告學》。台北:三民書局。
嚴祥鸞主編。1998。《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台北:三民書局。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1993。《虛偽不實廣告標示行為之探討》。該會公平交易法論述系列編審小組編;〈公平交易法論述系列〉九。
行政院主計處編印。2001。《八十九年臺灣地區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報》。
二、論文
吳忠吉(二)。1981。〈勞工離職率的決定因素:搜尋模型的介紹與修訂〉。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編;《社會科學論叢》二十九。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
李洙德。2002。〈不實求職廣告之法律管制—從經濟法角度出發〉。台南縣政府編;《全國行政主管機關不理不實徵才廣告防制與查察業務研討會手冊》。台南:台南縣政府勞工局。
張慶輝。1992。〈台灣勞動供給之研究〉。施俊吉主編;《勞動市場與勞資關係》。台北:中央研究院。
三、報紙
《聯合報1》。92/03/04:3。
《聯合報2》。92/03/04:3。
《聯合報3》。92/03/04:3。
《聯合報4》。92/03/31:13。
《聯合報5》。92/01/04:8。
《聯合報6》。92/03/05:8。
《中國時報1》。92/02/12:4。
《中國時報2》。91/10/05:7。
《中國時報3》。92/02/12:8。
《中國時報4》。92/01/01:8。
《中國時報5》。91/10/09:8。
《自由時報1》。92/02/06:9。
《自由時報2》。92/02/09:6。
《自由時報3》。92/01/09:6。
《台灣日報》。91/07/17:14。
《中時晚報》。91/12/19: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勞工研究所
88262004
9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826200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吳忠吉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何洪丞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HO HUNG-CHE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何洪丞zh_TW
dc.creator (作者) HO HUNG-CHENGen_US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4-Sep-2009 13:09:29 (UTC+8)-
dc.date.available 14-Sep-2009 13:09:2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4-Sep-2009 13:09:2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8826200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11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勞工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8262004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共一冊,三萬九千餘字,分五章,共有十九節,並附問卷內容於附錄,乃是以平面媒體之不實徵才廣告為例,探討資訊不對稱情況下勞動市場的求職風險。希望能以經濟學的角度,探討求職者所面臨社會上的求職陷阱的情況。在文獻探討一章中,首先將資訊不對稱下的經濟學分析工具導入勞動市場內,其次Parsons 的「搜尋模型」為研究假設的基礎,Parsons的模型認為求職行為與原有工資、預期新工作的工資、搜尋成本等變項相關,其中搜尋成本因邊際成本遞增原則,故而隨著搜尋次數的增加而增加。在這個基礎上,本文再加入經濟學對「風險」情況選擇的分析,假設對求職者而言,某次求職的求職淨利越高,他就越願意冒風險,故而,隨著搜尋次數增加導致求職淨利減少,將導致求職者冒風險的意願降低。藉由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假設的正確與否。最後試圖提出一些展望與建議。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本章小結………………………………………………6
     
     第二章 文獻回顧…………………………………………………7
     第一節 勞動市場……………………………………………8
     第二節 資訊不對稱下的勞動市場…………………………12
     第三節 搜尋成本與搜尋模型………………………………16
     第四節 本章小結……………………………………………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20
     第一節 研究假設……………………………………………20
     第二節 以不實徵才廣告替代求職陷阱……………………22
     第三節 不實徵才廣告的操作化定義………………………29
     第四節 調查方法……………………………………………33
     第五節 本章小結……………………………………………35
     
     第四章 研究成果…………………………………………………36
     第一節 不實徵才廣告的比率…………………………………36
     第二節 求職者的需求…………………………………………47
     第三節 資訊不對稱下求職者選擇……………………………50
     第四節 個人特質的因素………………………………………56
     第五節 本章小結………………………………………………64
     
     第五章 結論………………………………………………………65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限制………………………………………65
     第二節 建議與展望……………………………………………68
     
     附錄………………………………………………………………70
     參考書目…………………………………………………………73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8262004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不實廣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求職陷阱zh_TW
dc.title (題名) 資訊不對稱情況下勞動市場的求職風險--以平面媒體不實徵才廣告為例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外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rnes, Richard and Todd Sandler. 1986. The Theory of Externalities, Public Goods, and Club Goods. N. Y.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aton, Angus and John Muellbauer. 1983. Economics and Consumer Behavior. N. Y.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riedman, David D. 1990. Price theory : an intermediate text. Cincinnati : South-Western Publish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ffman, Saul D. 1986. Labor Market Economics.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In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cKenna, C. J. 1986. The Economics of Uncertainty. N.Y. : St Martin’s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asmusen, Eric. 1994. Games and information : an introduction to game theory. N.Y. : B. Blackwe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ossiter, John R. and Larry Percy. 1997. Advertising Communications and Promotion Management. N. Y. : McGraw-Hill Companie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mith, Adam. 2002.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Cambridge. U.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Varian, Hal R. 1996.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 A Modern Approach. N. Y. : W. W. Norton and Compan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小野昌延編著。1990。《註解不正競爭防止法》。東京:青林書院。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貳、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書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世榮。1995。《統計學導論》。台北:華泰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澤鑑。1992。《基礎理論》。撰者編;〈民法實例研習〉一。台北:三民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鈺洋。1993。《虛偽不實廣告與公平交易法》。徐火明主編;〈公平法與智產法系列〉三。台北:三民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忠吉(一)。1995。《勞動經濟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家駟譯。Marx, Karl and F. Engeles 著。1990。《資本論》。台北:時報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齊殷譯。DeVellis, Robert F. 著。1999。《量表發展:理論與應用》。台北:弘智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永然等編著。1999。《求職就業篇》。李永然等編;〈大專學生生活法律實用手冊〉。台北:教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森焱。1979。《民法債編總論》。台北:撰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崔偉、張志強譯。Hoffman, Saul D. 著。1991。《勞動力市場經濟學》。台北:五南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原卿、吳麗瑩。2000。《個體經濟學理論與應用》。台北:雙葉書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清溪等。1990。《經濟學:理論與實務》。台北:著者。新陸總經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丘隆譯。Durkheim, Emile 著。1990。《社會學研究方法論》。台北:結構群。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越欽。1991。《勞動法論》。台北: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忠城譯。Tregarthen, Timothy and Libby Rittenberg 著。2000。《經濟學—選擇的研究》。台北:台灣西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碧華、朱美珍譯。Rubin, Allen and Earl Babbie 著。2001。《研究方法—社會工作暨人文科學領域的運用》。台北:學富文化。雙葉書廊經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顏伯勤。1990。《廣告學》。台北:三民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嚴祥鸞主編。1998。《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台北:三民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1993。《虛偽不實廣告標示行為之探討》。該會公平交易法論述系列編審小組編;〈公平交易法論述系列〉九。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主計處編印。2001。《八十九年臺灣地區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忠吉(二)。1981。〈勞工離職率的決定因素:搜尋模型的介紹與修訂〉。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編;《社會科學論叢》二十九。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洙德。2002。〈不實求職廣告之法律管制—從經濟法角度出發〉。台南縣政府編;《全國行政主管機關不理不實徵才廣告防制與查察業務研討會手冊》。台南:台南縣政府勞工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慶輝。1992。〈台灣勞動供給之研究〉。施俊吉主編;《勞動市場與勞資關係》。台北:中央研究院。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報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報1》。92/03/0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報2》。92/03/0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報3》。92/03/0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報4》。92/03/31: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報5》。92/01/0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報6》。92/03/0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時報1》。92/02/1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時報2》。91/10/0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時報3》。92/02/1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時報4》。92/01/0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時報5》。91/10/0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時報1》。92/02/0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時報2》。92/02/0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時報3》。92/01/0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日報》。91/07/17: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時晚報》。91/12/19:5。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