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兩性工作平等法中社會給付規定之研究
作者 陳貞蘭
Chen Chen-Lan
貢獻者 郭明政
Ming-Cheng Kuo
陳貞蘭
Chen Chen-Lan
關鍵詞 兩性工作平等法
社會給付
企業社會給付
生理假
流產假
產假
陪產假
哺乳時間
育嬰留職停薪
育嬰津貼
家庭照顧假
減少工時及調整工作時間
企業托兒措施
日期 2003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4:26:57 (UTC+8)
摘要 為達成憲法宣示兩性平等以及保護母性之目標,並有鑑於勞動基準法等規定之不足,我國歷經十二年及多達九個版本討論,最後「兩性工作平等法」終於在民國九十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完成三讀,九十一年一月六日公布,同時並於九十一年三月八日起施行。全文共四十條,分為第一章總則,第二章性別歧視之禁止,第三章性騷擾之防治,第四章促進工作平等措施,第五章救濟及申訴程序,第六章罰則,第七章附則。
所謂社會給付,是為保障社會成員在遭受社會風險時,經由社會保險等社會預護制度提供、由企業經營者(雇主)所提供以及由國家所提供給付,以確保生活無虞。兩性工作平等法中許多的社會給付制度規定,到底應由哪一方來給付?本論文即針對兩性工作平等法中社會給付規定來加以探討現行制度,並提出修法建議。
本文共分六章,約十萬一千字。第一章緒論,就我國女性勞動狀況及社會背景,指出女性面臨工作和家庭之間抉擇的困境,觀察我國因應方法是否能夠解決問題,並說明本文研究主題及範圍。第二章兩性工作平等法之立法,從立法背景、過程及爭議探討兩性工作平等法之制定。第三章與生育相關之社會給付,分別從生理假、妊娠與分娩去探討企業之社會給付與公共給付內容。第四章與養育及家庭照顧相關之社會給付,分別從育嬰假、育嬰津貼、家庭照顧假及減少工時和調整工作時間去探討企業之社會給付與公共給付內容。第五章與企業托兒措施及就業促進措施相關之社會給付,分別從企業托兒措施及就業促進措施去探討企業之社會給付與公共給付內容。第六章結論,針對以上規定探討後,提出結論。
兩性工作平等法實施至今一年多,根據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調查結果發現,實施狀況皆呈正面成長。希冀未來兩性工作平等法能夠再透過社會討論進而修法,將應屬於國家及社會負擔之給付回歸給國家及社會,應屬於企業負擔之給付回歸給企業。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一)中文書籍、研究計畫、公報
1.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歐美女性權益與地位之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10月16日舉行。
2.內政部編印,國際勞工公約及建議書,1987年。
3.王淑英、賴幸媛,台灣的托育困境與國家的角色,收入於劉毓秀主編,女性學學會著,女性•國家•照顧工作,台北:女書文化,1997年,初版,第127至159頁。
4.王麗容,婦女與社會政策,台北:巨流,1995年,一版。
5.王麗容,婦女政策的意識建構與發展,收入於詹火生、古允文主編著,社會福利政策的新思維,台北:厚生基金會,2001年,初版,第241至254頁。
6.丘宏達編輯,現代國際法基本文件,台北:三民,1984年,初版。
7.立法院編印,立法院公報,第71卷第67期委員會記錄、第73卷第51期院會記錄、第78卷第18期院會記錄、第79卷第21期院會記錄、第79卷第34期院會記錄、第80卷第86期委員會記錄、第81卷第6期委員會記錄、第82卷第41期委員會記錄、第87卷第10期委員會記錄、第87卷第22期院會記錄、第87卷第39期委員會記錄、第87卷第43期院會記錄、第88卷第11期院會記錄、第88卷第12期院會記錄、第88卷第17期院會記錄、第88卷第33期委員會記錄、第88卷第38期委員會記錄、第90卷第58期院會記錄、第90卷第62期院會記錄。
8.立法院編印,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一五四二號,委員提案第二三八一、二三八六、二五○七、二五二三、二五五○、二五五五、二六三三、二六四九、四八六三、五○八六號,政府提案第六五○二號。
9.伊慶春,家庭政策的形成?以家庭保護網路之建立為例,收入於謝秀芬主編,爭議年代中家庭福利與家庭政策論文集,台北:東吳社工系,1997年,第1至29頁。
10.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臺灣地區兩性工作平等狀況調查報告,2003年3月出版。
11.吳明儒、賴兩陽譯,Arthur Gould原著,資本主義福利體系:日本、英國與瑞典之比較,台北:巨流,1997年。
12.吳明燁,父母角色與工作角色的衝突:親職假政策初探,收入於謝秀芬主編,爭議年代中家庭福利與家庭政策論文集,台北:東吳社工系,1997年,第255至279頁。
13.吳復新、劉見祥、蔡紹南,勞工福利與保險,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8年,修訂再版。
14.呂榮海、劉志鵬,她們為何不能結婚,台北:三民,1986年,初版。
15.李建良,基本權利與國家保護義務,收入於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專書(48),2000年,第325至376頁。
16.李惠宗,憲法要義,台北:敦煌,1998年,第二版。
17.李萍、陳秀峰、陳惠馨、楊瑩,婦女政策與福利立法—中、美、英、德、日制度之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1989年。
18.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四),台北:三民,1981年,初版。
19.林振賢,修正勞動基準法釋論,台中:捷太,1999年,初版。
20.林顯宗,家庭社會學,台北:五南,1985年,初版。
21.俞慧君,兩性工作平等法,台北:蔚理法律,2002年,初版。
22.洪德欽,歐洲聯盟之理論與實踐:方法論之分析研究,收入於沈玄池、洪德欽主編,歐洲聯盟:理論與政策,1998年,第1至85頁。
23.張玨、毛家舲,月經週期、性發展與婦女健康,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1993年)。
24.郭明政,社會安全制度與社會法,臺北市:著者發行,翰蘆總經銷,1997年。
25.郭玲惠,男女工作平等法理與判決之研究,台北:五南,1999年,初版。
26.陳鵬仁主編,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婦女工作,中國近代史史料叢編第20集,台北:國民黨黨史會,1996年,初版。
27.傅立葉,建構女人的福利國,收入於女性學學會,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1995年,台北:時報文化,1995年,初版。
28.勞工保險局編印,勞工保險創辦五十週年紀念專輯,2000年。
29.森田明美,余巧芸譯,日本就業母親的育子實況與育子支持,收入於謝秀芬主編,爭議年代中家庭福利與家庭政策論文集,台北:東吳社工系,1997年,第239至254頁。
30.焦興鎧,論雇主採用「胎兒保護措施」所引起之就業歧視爭議—Johnson Controls一案之分析,收入於焦興鎧,勞工法與勞工權利之保障-美國勞工法論文集(一),台北:月旦,1995年,初版,第389至444頁。
31.焦興鎧主編,歐美兩性工作平等制度之比較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1996年。
32.焦興鎧,懷孕歧視爭議在美國之最新發展趨勢,收入於焦興鎧,勞工法制之最新發展趨勢-美國勞工法論文集(二),台北:月旦,1997年,初版,第127至148頁。
33.焦興鎧,美國兩性工作平等制度之研究,收入於焦興鎧,勞工法制之最新發展趨勢—美國勞工法論文集(二),台北:月旦,1997年,初版,第171至232頁。
34.焦興鎧,國際勞工組織重要公約及核心勞動基準之研究,收入於翁岳生教授祝壽論文編輯委員會,當代公法新論(下),台北:元照,2002年,初版,第927頁至976頁。
35.馮燕,托育服務:生態觀點的分析,台北:巨流,1997年,修訂一版。
36.黃程貫,勞動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7年,修訂再版
37.黃劍青,勞動基準法詳解,台北:三民,1995年,增訂四版。
38.楊瑩,瑞典的兩性工作平等制度,收入於焦興鎧主編,歐美兩性工作平等制度之比較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1996年,第1至40頁。
39.雷文玫,性別平等的違憲審查—從美國女性主義法學看我國大法官幾則有關男女實質平等的解釋,收入於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專書(48),2000年,第123至160頁。
40.劉見祥,勞工保險制度與實務,台北:中國社會保險學會,1987年,初版。
41.謝徵孚編著,社會問題與社會政策,台北:正中,1969年,初版。
42.嚴祥鸞,兩性工作平等制度的實質基礎:解構社會文化和制度的性別隔離現象,收入於焦興鎧主編,歐美兩性工作平等制度之比較研究,1996年,第191至220頁。
(二)中文期刊論文、碩士論文
1.尤美女,從立法到執法談兩性工作平等法之落實,全國律師3月號(2002年)。
2.王雪峰、陳秉訓,「兩性工作平等法」草案說明,立法院院聞第27卷第5期(1999年)。
3.王麗容,婦女二度就業之檢視與政策建議,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3卷第2期(1999年12月)。
4.周玟琪,從勞工階級動員觀點看母性保護立法-台灣與瑞典的比較,勞資關係論叢第4期(1996年3月)。
5.林振賢,女工生理休假的爭議,中國勞工第789期(1983年9月)。
6.林振賢,談勞工育嬰假問題,中國勞工第966期(1997年3月)。
7.林振賢,談母性保護與產假問題,中國勞工第970期(1997年7月)。
8.邱駿彥,從女性勞工特別保護至兩性工作平等法-檢討與展望,輔仁法學第13期(1995年)。
9.唐文慧,國家、婦女運動與婦女福利:一九四九年後的台灣經驗,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3卷第2期(1999年12月)。
10.唐文慧,誰來照顧?台灣與瑞典兒童照顧政策之比較,歐美女性權益與地位之研究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2003年10月16日舉行。
11.曹愛蘭,由兩性工作平等談兩性社會角色的蛻變,全國律師3月號(2002年)。
12.許有仁,月經週期與內科病症關係之探討,台灣醫界第43卷第8期(2000年8月)。
13.郭明政,德國1999年年金改革法及其對台灣之啟示,社會保險年刊第21期(1999年)。
14.郭玲惠,女性勞動政策與法規範,月旦法學雜誌第59期(2000年4月)。
15.陳忠良,日本育兒休業法實施的問題點分析,勞工行政第96期(1996年4月)。
16.陳錦發,論我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爭議問題-以美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相關立法與實施情況為比較對象,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17.焦興鎧,美國對懷孕受僱者之法律保障,美歐月刊第9卷第7期(1994年7月)。
18.焦興鎧,論「兩性工作平等法草案(整合版)」中有關工作場所性騷擾之規範,月旦法學第71期(2001年4月)。
19.焦興鎧,歐洲聯盟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研究,歐美研究第31卷第4期(2001年12月)。
20.焦興鎧,美國最高法院與兩性工作平等之爭議,歐美女性權益與地位之研究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2003年10月16日舉行。
21.黃國鐘,博愛、平等、自由—評「兩性工作平等法」整合版草案,月旦法學第71期(2001年4月)。
22.楊瑩,從兩性關係的觀點談婦女福利的發展,國立編譯館刊第20卷第1期(1991年6月)。
23.葉盈蘭,婦運團體挑戰國家機器與市場的例證:以婦女新知推動「兩性工作平等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輪文,2002年6月。
24.劉志鵬,兩性工作平等法草案「整合版」所定性騷擾之研究,月旦法學,第71期(2001年4月)。
25.劉梅君,「兩性工作平等法」與「母性保護」之關聯-淺談「育嬰假」、「家庭照顧假」等「促進工作平等」措施的立法理由,律師雜誌第242期(1999年11月)。
26.潘淑滿、葉明昇,我國婦女福利政策的發展與未來,社區發展季刊第79期(1997年9月)。
27.鄭麗嬌,美、德與法三國兒童照顧與家庭政策之比較研究,理論與政策第52期(1999年12月)。
二、英文文獻
(一)英文書籍
1.Bollé, P., Parental Leave, in: Loutfi, M.F. (ed.), Women, gender and work: What is equality and how do we get there?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2001, pp.347-368.
2.Harker, L., The Family-Friendly Employer in Europe, in: Lewis, S. / Lewis, J. (eds.), The work-family challenge: Rethinking employment, Sage Publications, 1996. , pp. 48-62.
3.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ecurity,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1984, 3rd.
4.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Maternity protection at work: Revision of the Maternity Protection Convention (Revised), 1952(No.103), and Recommendation, 1952(No.95) Report V (1),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1997.
5.Kamerman, S.B./ Kahn, A.J., Trends, Issues, and Possible Lessons, in: Kamerman, S.B./ Kahn, A.J. (eds.), Child care, parental leave, and the under 3s: policy innovation in Europe, Auburn House, 1991, pp. 201-224.
6.Mahon, E., Changing gender roles, state, work and family lives, in: Drew, E/ Emerek, R. / Mahon, E (eds.), Women, Work and the Family in Europe, London, Routledge, 1998, pp. 153-158.
7.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Social Security Programs Throughout the World, September 2002.
8.Sundström, M., Swedn: Supporting Work, Family, and Gender Equality, in: Kamerman, S.B./ Kahn, A.J. (eds), Child care, parental leave, and the under 3s: policy innovation in Europe, Auburn House, 1991, pp. 170-200.
9.The National Social Insurance Board ( RFV ), Social Insurance in Sweden 2000, 2000, 1st edition, Stockholm, Key English Language Services AB, 2001 (translation).
10.Trzcinski, E., Employers’ Parental Leave Policies: Does the Labor Market Provide Parental Leave? , in : Hyde, J.S./ Essex, M.J (eds.), Parental leave and child care: setting a research and policy agend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Philadelphia, 1991, pp. 209-228.
11.York, C., The Labor Movement’s Role in Parental Leave and Child Care, in : Hyde, J.S./ Essex, M.J (eds.), Parental leave and child care: setting a research and policy agend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Philadelphia, 1991, pp. 176-186.
12.Yoshida Finance & Social Security Law Institute, Outline of Social Insurance in Japan 1999, Japan: Tokyo, January 2000.
(二)英文期刊論文
1.Barnett, T. / McVea Jr., W. N. / Lanier, P. A., An Overview of the Family and Medical Leave Act of 1993, Labor Law Journal, July 1993, pp.429-433.
2.Douglas, F.L., Collective Bargaining under the Family and Medical Leave Act, Labor Law Journal, February 1994, pp. 102-109.
3.Kaufmann/ Leisering, Demographic Changes as a Problem for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1984, Vol.4, pp.388-409.
4.McDermott, E.P. / Katz, M.B., The Family and Medical Leave Act of 1993, Labor Law Journal, November 1993, pp. 673-684.
5.Smith, A. D. & Reid, W. J., Role Expectations and Attitudes in Dual-Earner Families, Social Casework: 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Social Work, September 1986, pp. 394-402.
6.Stergio, A., Clinton’s Effect on Labor & Employment Law, Labor Law Journal, April 1993, pp. 239-245.
三、日文文獻
(一)日文書籍
1.中窪裕也、野田進、和田肇,労働法の世界,東京:有斐閣,第4版,2001年3月。
2.日本労働法学会編集,健康•安全と家庭生活,講座21世紀の労働法第7卷,東京:有斐閣,2000年,初版。
3.田畑洋一,社会保障各論—所得保障—その仕組みと課題,東京:学文社,2000年第1版。
4.西谷敏、萬井隆令編,労働法2,京都:法律文化社,第2版,1996年。
5.西原道雄,社会保障法(第5版),東京:有斐閣,2002年,第5版第1刷。
6.高藤昭編,少子化と社会の課題,法政大学現代法研究所,1999年1月。
7.菊池馨実,社会保障の法理念,東京:有斐閣,2001年,初版第2刷。
8.萩澤清彥、山口俊夫編,労働法読本,東京:有斐閣,1990年,新版第1刷。
9.労働関係法規,日本労働研究機構,2001。
10.浅倉むつ子,均等法の新世界,東京:有斐閣,1999年,初版第1刷。
(二)日文期刊論文
1.古橋エツ子,子育て•介護の社会化とジエンダ一,法律時報74卷9號,2002年8月。
2.金子雅臣,雇用保険法改正と今後の課題,労働法律旬報第1485期,2000年8月10日。
四、網站資料
1.中央健康保險局http://www.nhi.gov.tw/00chinese/c_index.asp。
2.日本厚生勞動省http://www.mhlw.go.jp/。
3.考試院網站資料http://www.exam.gov.tw/weblaw/main.asp。
4.自由電子新聞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mar/10/today-o1.htm。
5.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dgbas.gov.tw/。
6.行政院主計處第三局http://www.dgbas.gov.tw/dgbas03/report/report.asp。
7.行政院勞工委員會http://www.cla.gov.tw/。
8.國際勞動組織http://www.ilo.org/public/english/index.htm。
9.婦女新知基金會網站http://www.awakening.org.tw/。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89651030
9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65103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郭明政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Ming-Cheng Kuo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貞蘭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en Chen-Lan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貞蘭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 Chen-Lanen_US
dc.date (日期) 200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Sep-2009 14:26:57 (UTC+8)-
dc.date.available 17-Sep-2009 14:26:5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4:26:5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8965103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78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9651030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為達成憲法宣示兩性平等以及保護母性之目標,並有鑑於勞動基準法等規定之不足,我國歷經十二年及多達九個版本討論,最後「兩性工作平等法」終於在民國九十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完成三讀,九十一年一月六日公布,同時並於九十一年三月八日起施行。全文共四十條,分為第一章總則,第二章性別歧視之禁止,第三章性騷擾之防治,第四章促進工作平等措施,第五章救濟及申訴程序,第六章罰則,第七章附則。
所謂社會給付,是為保障社會成員在遭受社會風險時,經由社會保險等社會預護制度提供、由企業經營者(雇主)所提供以及由國家所提供給付,以確保生活無虞。兩性工作平等法中許多的社會給付制度規定,到底應由哪一方來給付?本論文即針對兩性工作平等法中社會給付規定來加以探討現行制度,並提出修法建議。
本文共分六章,約十萬一千字。第一章緒論,就我國女性勞動狀況及社會背景,指出女性面臨工作和家庭之間抉擇的困境,觀察我國因應方法是否能夠解決問題,並說明本文研究主題及範圍。第二章兩性工作平等法之立法,從立法背景、過程及爭議探討兩性工作平等法之制定。第三章與生育相關之社會給付,分別從生理假、妊娠與分娩去探討企業之社會給付與公共給付內容。第四章與養育及家庭照顧相關之社會給付,分別從育嬰假、育嬰津貼、家庭照顧假及減少工時和調整工作時間去探討企業之社會給付與公共給付內容。第五章與企業托兒措施及就業促進措施相關之社會給付,分別從企業托兒措施及就業促進措施去探討企業之社會給付與公共給付內容。第六章結論,針對以上規定探討後,提出結論。
兩性工作平等法實施至今一年多,根據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調查結果發現,實施狀況皆呈正面成長。希冀未來兩性工作平等法能夠再透過社會討論進而修法,將應屬於國家及社會負擔之給付回歸給國家及社會,應屬於企業負擔之給付回歸給企業。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提出 1
第二節 研究主題與範圍 12
第二章 兩性工作平等法之立法 17
第一節 立法背景 17
第二節 立法過程 22
第三節 立法爭議 34
第三章 與生育相關之社會給付 45
第一節 生理假 45
第二節 妊娠 57
第三節 分娩 70
第四章 與養育及家庭照顧相關之社會給付 113
第一節 育嬰假 113
第二節 育嬰津貼 133
第三節 家庭照顧假 138
第四節 減少工時及調整工作時間 143

第五章 與企業托兒措施及就業促進措施相關之社會給付 145
第一節 企業托兒措施 146
第二節 就業促進措施 155
第六章 結論 163
參考文獻 167
附錄—兩性工作平等法 177
zh_TW
dc.format.extent 44478 bytes-
dc.format.extent 826788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651030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兩性工作平等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社會給付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企業社會給付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生理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流產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產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陪產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哺乳時間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育嬰留職停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育嬰津貼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家庭照顧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減少工時及調整工作時間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企業托兒措施zh_TW
dc.title (題名) 兩性工作平等法中社會給付規定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籍、研究計畫、公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歐美女性權益與地位之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10月16日舉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內政部編印,國際勞工公約及建議書,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王淑英、賴幸媛,台灣的托育困境與國家的角色,收入於劉毓秀主編,女性學學會著,女性•國家•照顧工作,台北:女書文化,1997年,初版,第127至159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王麗容,婦女與社會政策,台北:巨流,1995年,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王麗容,婦女政策的意識建構與發展,收入於詹火生、古允文主編著,社會福利政策的新思維,台北:厚生基金會,2001年,初版,第241至254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丘宏達編輯,現代國際法基本文件,台北:三民,1984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立法院編印,立法院公報,第71卷第67期委員會記錄、第73卷第51期院會記錄、第78卷第18期院會記錄、第79卷第21期院會記錄、第79卷第34期院會記錄、第80卷第86期委員會記錄、第81卷第6期委員會記錄、第82卷第41期委員會記錄、第87卷第10期委員會記錄、第87卷第22期院會記錄、第87卷第39期委員會記錄、第87卷第43期院會記錄、第88卷第11期院會記錄、第88卷第12期院會記錄、第88卷第17期院會記錄、第88卷第33期委員會記錄、第88卷第38期委員會記錄、第90卷第58期院會記錄、第90卷第62期院會記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立法院編印,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一五四二號,委員提案第二三八一、二三八六、二五○七、二五二三、二五五○、二五五五、二六三三、二六四九、四八六三、五○八六號,政府提案第六五○二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伊慶春,家庭政策的形成?以家庭保護網路之建立為例,收入於謝秀芬主編,爭議年代中家庭福利與家庭政策論文集,台北:東吳社工系,1997年,第1至29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臺灣地區兩性工作平等狀況調查報告,2003年3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吳明儒、賴兩陽譯,Arthur Gould原著,資本主義福利體系:日本、英國與瑞典之比較,台北:巨流,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吳明燁,父母角色與工作角色的衝突:親職假政策初探,收入於謝秀芬主編,爭議年代中家庭福利與家庭政策論文集,台北:東吳社工系,1997年,第255至279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吳復新、劉見祥、蔡紹南,勞工福利與保險,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8年,修訂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呂榮海、劉志鵬,她們為何不能結婚,台北:三民,1986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李建良,基本權利與國家保護義務,收入於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專書(48),2000年,第325至376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李惠宗,憲法要義,台北:敦煌,1998年,第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李萍、陳秀峰、陳惠馨、楊瑩,婦女政策與福利立法—中、美、英、德、日制度之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四),台北:三民,1981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林振賢,修正勞動基準法釋論,台中:捷太,1999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林顯宗,家庭社會學,台北:五南,1985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俞慧君,兩性工作平等法,台北:蔚理法律,2002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洪德欽,歐洲聯盟之理論與實踐:方法論之分析研究,收入於沈玄池、洪德欽主編,歐洲聯盟:理論與政策,1998年,第1至85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張玨、毛家舲,月經週期、性發展與婦女健康,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郭明政,社會安全制度與社會法,臺北市:著者發行,翰蘆總經銷,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郭玲惠,男女工作平等法理與判決之研究,台北:五南,1999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陳鵬仁主編,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婦女工作,中國近代史史料叢編第20集,台北:國民黨黨史會,1996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傅立葉,建構女人的福利國,收入於女性學學會,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1995年,台北:時報文化,1995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勞工保險局編印,勞工保險創辦五十週年紀念專輯,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森田明美,余巧芸譯,日本就業母親的育子實況與育子支持,收入於謝秀芬主編,爭議年代中家庭福利與家庭政策論文集,台北:東吳社工系,1997年,第239至254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焦興鎧,論雇主採用「胎兒保護措施」所引起之就業歧視爭議—Johnson Controls一案之分析,收入於焦興鎧,勞工法與勞工權利之保障-美國勞工法論文集(一),台北:月旦,1995年,初版,第389至444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焦興鎧主編,歐美兩性工作平等制度之比較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焦興鎧,懷孕歧視爭議在美國之最新發展趨勢,收入於焦興鎧,勞工法制之最新發展趨勢-美國勞工法論文集(二),台北:月旦,1997年,初版,第127至148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焦興鎧,美國兩性工作平等制度之研究,收入於焦興鎧,勞工法制之最新發展趨勢—美國勞工法論文集(二),台北:月旦,1997年,初版,第171至232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焦興鎧,國際勞工組織重要公約及核心勞動基準之研究,收入於翁岳生教授祝壽論文編輯委員會,當代公法新論(下),台北:元照,2002年,初版,第927頁至976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馮燕,托育服務:生態觀點的分析,台北:巨流,1997年,修訂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黃程貫,勞動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7年,修訂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黃劍青,勞動基準法詳解,台北:三民,1995年,增訂四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楊瑩,瑞典的兩性工作平等制度,收入於焦興鎧主編,歐美兩性工作平等制度之比較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1996年,第1至40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9.雷文玫,性別平等的違憲審查—從美國女性主義法學看我國大法官幾則有關男女實質平等的解釋,收入於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專書(48),2000年,第123至160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0.劉見祥,勞工保險制度與實務,台北:中國社會保險學會,1987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1.謝徵孚編著,社會問題與社會政策,台北:正中,1969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2.嚴祥鸞,兩性工作平等制度的實質基礎:解構社會文化和制度的性別隔離現象,收入於焦興鎧主編,歐美兩性工作平等制度之比較研究,1996年,第191至220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中文期刊論文、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尤美女,從立法到執法談兩性工作平等法之落實,全國律師3月號(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王雪峰、陳秉訓,「兩性工作平等法」草案說明,立法院院聞第27卷第5期(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王麗容,婦女二度就業之檢視與政策建議,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3卷第2期(199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周玟琪,從勞工階級動員觀點看母性保護立法-台灣與瑞典的比較,勞資關係論叢第4期(1996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林振賢,女工生理休假的爭議,中國勞工第789期(198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林振賢,談勞工育嬰假問題,中國勞工第966期(199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林振賢,談母性保護與產假問題,中國勞工第970期(1997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邱駿彥,從女性勞工特別保護至兩性工作平等法-檢討與展望,輔仁法學第13期(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唐文慧,國家、婦女運動與婦女福利:一九四九年後的台灣經驗,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3卷第2期(199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唐文慧,誰來照顧?台灣與瑞典兒童照顧政策之比較,歐美女性權益與地位之研究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2003年10月16日舉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曹愛蘭,由兩性工作平等談兩性社會角色的蛻變,全國律師3月號(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許有仁,月經週期與內科病症關係之探討,台灣醫界第43卷第8期(2000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郭明政,德國1999年年金改革法及其對台灣之啟示,社會保險年刊第21期(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郭玲惠,女性勞動政策與法規範,月旦法學雜誌第59期(2000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陳忠良,日本育兒休業法實施的問題點分析,勞工行政第96期(1996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陳錦發,論我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爭議問題-以美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相關立法與實施情況為比較對象,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焦興鎧,美國對懷孕受僱者之法律保障,美歐月刊第9卷第7期(199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焦興鎧,論「兩性工作平等法草案(整合版)」中有關工作場所性騷擾之規範,月旦法學第71期(2001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焦興鎧,歐洲聯盟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研究,歐美研究第31卷第4期(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焦興鎧,美國最高法院與兩性工作平等之爭議,歐美女性權益與地位之研究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2003年10月16日舉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黃國鐘,博愛、平等、自由—評「兩性工作平等法」整合版草案,月旦法學第71期(2001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楊瑩,從兩性關係的觀點談婦女福利的發展,國立編譯館刊第20卷第1期(199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葉盈蘭,婦運團體挑戰國家機器與市場的例證:以婦女新知推動「兩性工作平等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輪文,200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劉志鵬,兩性工作平等法草案「整合版」所定性騷擾之研究,月旦法學,第71期(2001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劉梅君,「兩性工作平等法」與「母性保護」之關聯-淺談「育嬰假」、「家庭照顧假」等「促進工作平等」措施的立法理由,律師雜誌第242期(1999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潘淑滿、葉明昇,我國婦女福利政策的發展與未來,社區發展季刊第79期(1997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鄭麗嬌,美、德與法三國兒童照顧與家庭政策之比較研究,理論與政策第52期(199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英文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英文書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Bollé, P., Parental Leave, in: Loutfi, M.F. (ed.), Women, gender and work: What is equality and how do we get there?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2001, pp.347-3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Harker, L., The Family-Friendly Employer in Europe, in: Lewis, S. / Lewis, J. (eds.), The work-family challenge: Rethinking employment, Sage Publications, 1996. , pp. 48-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ecurity,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1984, 3rd.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Maternity protection at work: Revision of the Maternity Protection Convention (Revised), 1952(No.103), and Recommendation, 1952(No.95) Report V (1),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Kamerman, S.B./ Kahn, A.J., Trends, Issues, and Possible Lessons, in: Kamerman, S.B./ Kahn, A.J. (eds.), Child care, parental leave, and the under 3s: policy innovation in Europe, Auburn House, 1991, pp. 201-2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Mahon, E., Changing gender roles, state, work and family lives, in: Drew, E/ Emerek, R. / Mahon, E (eds.), Women, Work and the Family in Europe, London, Routledge, 1998, pp. 153-1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Social Security Programs Throughout the World, September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Sundström, M., Swedn: Supporting Work, Family, and Gender Equality, in: Kamerman, S.B./ Kahn, A.J. (eds), Child care, parental leave, and the under 3s: policy innovation in Europe, Auburn House, 1991, pp. 170-2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The National Social Insurance Board ( RFV ), Social Insurance in Sweden 2000, 2000, 1st edition, Stockholm, Key English Language Services AB, 2001 (translati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Trzcinski, E., Employers’ Parental Leave Policies: Does the Labor Market Provide Parental Leave? , in : Hyde, J.S./ Essex, M.J (eds.), Parental leave and child care: setting a research and policy agend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Philadelphia, 1991, pp. 209-2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York, C., The Labor Movement’s Role in Parental Leave and Child Care, in : Hyde, J.S./ Essex, M.J (eds.), Parental leave and child care: setting a research and policy agend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Philadelphia, 1991, pp. 176-1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Yoshida Finance & Social Security Law Institute, Outline of Social Insurance in Japan 1999, Japan: Tokyo, January 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英文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Barnett, T. / McVea Jr., W. N. / Lanier, P. A., An Overview of the Family and Medical Leave Act of 1993, Labor Law Journal, July 1993, pp.429-4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Douglas, F.L., Collective Bargaining under the Family and Medical Leave Act, Labor Law Journal, February 1994, pp. 102-1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Kaufmann/ Leisering, Demographic Changes as a Problem for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1984, Vol.4, pp.388-4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McDermott, E.P. / Katz, M.B., The Family and Medical Leave Act of 1993, Labor Law Journal, November 1993, pp. 673-6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Smith, A. D. & Reid, W. J., Role Expectations and Attitudes in Dual-Earner Families, Social Casework: 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Social Work, September 1986, pp. 394-4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Stergio, A., Clinton’s Effect on Labor & Employment Law, Labor Law Journal, April 1993, pp. 239-2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日文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日文書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中窪裕也、野田進、和田肇,労働法の世界,東京:有斐閣,第4版,2001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日本労働法学会編集,健康•安全と家庭生活,講座21世紀の労働法第7卷,東京:有斐閣,2000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田畑洋一,社会保障各論—所得保障—その仕組みと課題,東京:学文社,2000年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西谷敏、萬井隆令編,労働法2,京都:法律文化社,第2版,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西原道雄,社会保障法(第5版),東京:有斐閣,2002年,第5版第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高藤昭編,少子化と社会の課題,法政大学現代法研究所,199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菊池馨実,社会保障の法理念,東京:有斐閣,2001年,初版第2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萩澤清彥、山口俊夫編,労働法読本,東京:有斐閣,1990年,新版第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労働関係法規,日本労働研究機構,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浅倉むつ子,均等法の新世界,東京:有斐閣,1999年,初版第1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日文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古橋エツ子,子育て•介護の社会化とジエンダ一,法律時報74卷9號,200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金子雅臣,雇用保険法改正と今後の課題,労働法律旬報第1485期,2000年8月1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網站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中央健康保險局http://www.nhi.gov.tw/00chinese/c_index.as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日本厚生勞動省http://www.mhlw.go.j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考試院網站資料http://www.exam.gov.tw/weblaw/main.as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自由電子新聞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mar/10/today-o1.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dgbas.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行政院主計處第三局http://www.dgbas.gov.tw/dgbas03/report/report.as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行政院勞工委員會http://www.cla.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國際勞動組織http://www.ilo.org/public/english/index.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婦女新知基金會網站http://www.awakening.org.tw/。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