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題名 醫療糾紛中民事過失之認定—論「醫療水準」與「醫療常規」
作者 蔡佩玲
貢獻者 黃立<br>楊秀儀
蔡佩玲
關鍵詞 醫療水準
醫療常規
民事侵權行為
過失
醫療習慣
醫療慣行
醫療行為準則
Helling Rule
台安醫院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4:34:44 (UTC+8)
摘要 我國民事侵權行為之「過失」概念,向來學者均未有深入闡釋,其等雖均認為民事法與刑事法的規範目的有異,卻仍往往援引刑法第14條過失的定義加以適用。在民事侵權行為「過失」概念欠缺其應有的獨立內涵之情形下,法院實務上的操作更因此勝敗兩異,喧騰一時的玻璃娃娃案 即為一例。而民事侵權行為「過失」概念不明確,不僅在一般的侵權行為案件中,造成法院實務操作困難,在專業的醫療訴訟中,也出現了法官嘗試用不明確的「過失」概念去決定一個陌生的專業領域有無過失的不適當。
因此,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民事侵權行為「過失」概念之內涵如何?與刑事過失概念是否同義?又,過失概念中在英美立法例上的發展均從「注意義務存在」轉向以「注意義務違反」的討論為重心,論者又均謂是否違反注意義務的判斷,應依事件的特性,分別加以考量,因行為人之職業、危害之嚴重性、被害法益之輕重、防範避免危害之代價,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專業的醫療訴訟中有哪些判準是有利於法院判斷醫療訴訟中醫師是否違反注意義務,急待釐清!我國學者未見有更深入的討論,因此醫療訴訟中是否違反注意義務所應有的判準,特別是醫界的「醫療常規」能否作為法院在個案中的「當為行為」的標準,頗值吾人深入探討。
本文所要討論的是關於法院能否審酌「醫療常規」合理性的問題,在美國法的發展上,有著名的Helling v. Carey案,法院以醫師所遵行的醫療常規對於該案原告的保護並不足夠,認為被告醫師主張已經遵行醫療常規而無過失,並不可採,Helling案之後法院一度有支持Helling Rule的判決實務,但是後續發展卻都一面倒地採取與Helling Rule不同的看法,甚至有指出Helling案的法院嘗試去審酌醫療常規是相當不可採的作法;而在我國法上,也出現了相對應的」台安醫院維他命事件,被告醫師也同樣以其已經遵行醫療常規的作法主張其並無過失,但對於醫療常規是否可採,法院在來來回回七個審級間也如同美國法的發展上有一度地掙扎,本案雖未確定,但在更二審即最末次事實審時,法院明確地指出醫師依其經驗與專業知識以及醫療常規的作法而行為,對於不可預見的風險並不負過失責任。
本文以為Helling Rule雖然在美國判例法的討論上都是指稱醫師不能以其已遵行醫療常規主張其行為並無過失,但是從Helling案的個案事實觀察,可以發現Helling案的法院其實並非真正去審酌醫療常規的合理性,相反地,Helling案法院主要指摘的是醫師在病患將近十年的看診期間,均未善盡其應有的注意義務,為病患作進一步的檢查,只一昧地以醫療常規的作法為病患診療,但經過十年的期間,病患之病症均未有改善,任何一般人都會警覺到常規的作法已不適用,醫師未盡注意義務顯然,應認為有過失。也就是Helling案的法院是針對其個案的情況闡述法院固應尊重醫療常規,但是醫療常規在適用上仍應依個案不同情形有所考量。我國的台安醫院維他命事件,也是我國法院對於應尊重醫療常規的表示。
本文立於此比較法的基礎,認為醫療訴訟中如何判定是否違反注意義務,固然可以形成一些判準,但是法院畢竟是醫療之外行人,在思考適用這些判準時,仍然會面臨醫療專業知識進入門檻的困難,不容易作成判斷。特別是醫學本身是一門發展長久、縝密、且進步快速的科學,醫界此一專門職業團體,長久發展下來,在其執業上早已由其職業團體內的成員,匯集其共同之臨床經驗與專業知識形成其執業所需的一套流程標準,也就是「醫療常規」,而醫療常規其實就是醫療此一專門職業團體的集體智慧之結晶,也代表了醫界在其長期發展的經驗中,已經在個案病人利益、其他病人利益、醫療成本有限、有效醫療等等的前提下,濃縮出的平衡思量的結果。尤其是當醫療專業團體對於某個診療方式或程序,已經形成一致地、明確地共識與作法時,法院是否仍有可供公評之理由作成相異之見解呢?亦或此時應有法律謙抑之思考,予以專業慣行多一分之尊重?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 書籍
1.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之基本理論—一般侵權行為,自版,2003年10月
2.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之特殊侵權行為,自版,2006年3月
3. 史尚寬,債法總論,自版,民國79年8月
4. 林山田,刑法通論(下冊),自版,2005年9月(第九版)
5. 林誠二,民法債編總論(上),自版,89年9月
6. 邱聰智,輔仁大學法學叢書教科書類(一)—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上),自版
7. 黃立,民法債編總論,元照,88年9月
8. 黃仲夫,刑法精義,自版,2005年3月
9. 楊秀儀、雷文玫審閱,劉汗曦、蔡佩玲、林欣柔譯,健康照護倫理—臨床執業指引,新加坡商湯姆生,2006年8月,第159頁。原著:Raymond S. Edge, John Randall Droves, Ethics of Health Care: A Guide for Clinical Practice 3e, Thomson Learning, 2006.
10. 劉春堂,判解民法債編通則,三民,89年1月
11. 鄭玉波,民法債編總則,三民,民國79年9月
12. 蔡墩銘,刑法精義,翰蘆圖書,1999年8月,第260頁。
(二) 期刊
1. 王千維,「侵權行為第五講:有責性—過失」,月旦法學教室第期,94年7月
2. 王梅英,「專家在法庭上的角色—鑑定或參審?」,律師雜誌第253期,89年10月
3. 古秋菊,實證醫學對醫療過失訴訟的影響,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94年
4. 吳俊穎,臺灣實證醫學未來發展的規劃:由醫療糾紛的觀點出發,臺灣醫學第8卷第4期
5. 李家豪,醫療糾紛之鑑定,司法官第43期法學研究報告合輯(三),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編印,93年9月
6. 李欽賢,英美刑法上過失犯之研究,刑事法雜誌
7. 李聖隆,從刑事法觀點論醫糾刑案及醫療鑑定,律師通訊第233期,1999年2月
8. 「我國醫療事故損害賠償問題的現況與展望研討會(一)」,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9期,2002年10月
9. 林美珠,全民健保中醫門診總額支付制度實施前醫療服務品質之研究—以病人滿意度為評量方法,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90年6月
10. 邱清華、劉緒倫、饒明先,醫療糾紛鑑定之現況、檢討與建議,醫事法學,2000年9月
11. 邱聰智,醫療過失與侵權行為,法學評論第42卷第3、4期,1976年3、4月
12. 邱聰智,醫療過失與侵權行為,民法債編論文選輯(中),鄭玉波主編,五南,73年7月
13. 侯英泠,我國醫療事故損害賠償問題的現況與展望,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9期
14. 張世展,論醫療行為有關民法上損害賠償諸問題,司法研究年報第二十四期
15. 黃鈺瑛,從醫療水準談婦產科醫療責任注意義務之認定,律師雜誌第308期,2002年10月
16. 許純琪,醫病關係中的告知後同意,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91年7月
17. 陳聰富,論侵權行為法上之過失概念—最高法院90年度台上字第1682號判決評釋,台大法學論叢第33卷第4期,96年2月
18. 曾淑瑜,信賴原則在醫療過失中之適用,月旦法學雜誌第28期,1997年9月
19. 楊秀儀,論醫療糾紛之定義、成因及歸責原則,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9期,2002年10月
20. 楊秀儀,「誰來同意?誰來決定?從告知後同意法則談病人自主權理論與實際:美國經驗之考察」,臺灣法學會學報,第20期,88年11月,第367-406頁。
21. 楊佳元,侵權行為過失責任之體系與一般要件,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卷第6期,94年6月,第103-104頁
22. 楊漢泉、高文惠,醫療糾紛鑑定現況及鑑定案件之分析,衛生報導,第4卷第4期
23. 楊漢泉,醫療糾紛鑑定實況,律師雜誌第217期,1997年10月
24. 楊慧鈴,醫師說明義務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79年7月
25. 葉益發,醫療行為與過失犯—以日本藥害愛滋病事件為例—,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法學研究報告合輯(第四輯)司法官第45期,中華民國95年9月
26. 葉柳君,醫療事故損害賠償問題之研究,臺北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2年7月
27. 監察院,行政院衛生署接受醫療糾紛之鑑定涉有弊端之調查報告,全國律師第2卷第2期,1998年2月
28. 劉裴文,消基會醫療申訴處理之分析研究,臺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第8頁
29. 劉豐州,最高法院刑事判決有關過失犯注意義務之判斷標準之整理,萬國法律,1995年10月1日
30. 盧映潔、葛建成、高忠漢,論醫療行為之常規診療義務,台大法學論叢第35卷第4期
31. 蔡墩銘,醫療糾紛醫事鑑定之解讀,刑事法雜誌第44卷第4期,2000年8月,第1-7頁
32. 薛瑞元,刑事訴訟程序中「機關鑑定」之研究—以醫事鑑定為範圍,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90年1月
33. 顧立雄,專家參審之由來,律師雜誌第253期,89年10月
(二)實務判解
1. 最高法院28年滬上字第180號判例
2. 最高法院28上第325號判例
3. 最高法院31年上字第270號判例
4. 最高法院65年台上字第3696號判例
5. 最高法院66年台上字第2571號判決
6. 最高法院70年台上字第4296號判決
7. 最高法院73年台上字第2628號判決
8. 最高法院76年台上字第2384號判決
9. 最高法院77年台上字第1802號判決
10. 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2374號判決
11. 臺灣高等法院84年訴字第33號判決
12. 臺灣高等法院89年度上字第1189號判決
13. 臺灣高等法院92年度上字第853號判決
14. 臺灣高等法院92年度上更字第157號判決
15. 臺灣高等法院93年度上字第433號判決
16. 臺灣高等法院94年度醫上更(二)字第1號判決
17. 臺灣高等法院95年上更(一)字第6號判決
18.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93年度上字第124號判決
19. 臺北地院87年度訴字第2704號判決
20. 臺北地院89年訴字第472號判決
2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0年訴字第2760號判決
2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1年度重訴字第2151號判決
23. 臺北地方法院91年度重訴字第2359號判決
24.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2年度醫字第6號判決
25. 花蓮地院89年重訴字第66號判決
(三)其他
1. 行政院衛生署九十四年度科技研究計畫,計畫編號:DOH94-TD-M-113-009
2.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631號,委員提案第2067號
3.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之「醫師權利與義務」手冊,台大醫院秘書室印製,94年10月
4. 國家圖書館全球資訊網之中文期刊篇目索引影像系統(網址:http://readopac3.ncl.edu.tw/ncl3/index.jsp?la=c)
5. 法源法律網(網址:http://www.lawbank.com.tw/company.php)
6. 大紀元新聞網http://www.epochtimes.com/b5/5/8/25/n1029744.htm
7.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ey.gov.tw//public/Attachment/20050301181638420.pdf
8. 台安醫院網頁http://www.tahsda.org.tw/sub/about.php,瀏覽日期:96年5月13日
9. 心理健康諮詢網,網址:http://www.psychology.org.tw/index.htm
二、英文部分
(一) 書籍
1. Restatement, Second, Torts §299A , Comment f (1965)
(二) 期刊
1. Alan, Merry, and Alexander McCall Smith, Errors, Medicine, and the Law, Cambridge, 2001
2. Barry R. Furrow ey al., Health Law: Cases, Materials and Problems(4th ed.2001)
3. Jeffrey O’Connell & Andrew S. Boutros, Treating Medical Malpractice Claims Under a Variant of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77 Notre Dame L.Rev.373(2002)
4. Joseph S. Alpert, Conflicts of Interest: Science, Money, and Health, 162 Archive of Interval Med.635(2002)
5. Joseph King, In Search of a Standard of Care for the Medical Profession: The “Accepted Practice” Formula, 28 Vand.L.Rev. 1213, 1236-44(1975).
6. King Joseph H., Thee Law of Medical Malpractice in a Nutshell, West Pub. Co.,1997
7. King, In Search of a Standard of Care for the Medical Profession: The “Accepted Practice” Formula, 28 Vand.L.Rev.1213,1244-57(1975)
8. McCoid, Care Required of Medical Practitioners, 12 Vand.L.Rev. 549, 562 (1959)
9. Morris, Custom and Negligence, 42 Column.L.Rev.1147, 1163-67(1942)
10. Morreim, Cost Containment And The Standard of Medical Care, 1987, 75Cal.L.Rev. 1719, 1732.
11. Notes: Rethinking Medical Malpractice Law In Light of Medicare Cost-Cutting, 1985, 98 Harv.L.Rev.1013 note 67
12. Shuck, Malpractice Liability and the Rationing of Care, 59 Tex.L.Rev. 1421, 1422 (1981).
13. Stone and Matthews,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the Law, Oxford, 1996
14. U.S. Medicine “Cannot Do Everything For Everybody”, U.S. News & World Rep., June 25, 1984
(三) 實務判解
1. [1932] AC 562, HL
2. Marshall v. Lindsay County Council([1935] 1 KB 516
3. Kelly v. Carroll, 36 Wash.2d 482, 219 P.2d 79, cert denied 340 U.S. 892("950)
4. Los Alamos Med. Center, Inc. v. Coe, 58 N.M. 686, 275 P.2d 175(1954)
5. [1957] 1 WLR 582
6. Darling v. Charleston Comm. Mem. Hosp., 33 Ⅰll.2d 326,331, 211 N.E.2d 253,257(1965) cert. denied 383 U.S.946(1966)
7. Hundley v. Martinez, 151 W.Va.977, 158 S.E.2d 159(1967)
8. 418 S.W.2d 108, 114(Mo.1967)
9. 354 Mass. 102, 235 N.E.2d 793 (1968)
10. 294 F.Supp. 446(D.S.C.1968)
11. Toth v. Comm. Hosp. at Glen Cove, 22 N.Y.2d 255, 263 n.2, 292 N.Y.S.2d 440, 448 n.2, 239 N.E.2d 368,373 n.2(1968)
12. Sutton v. Cook, 254 Or.116,458 P.2d 402(1969)
13. 461 S.W.2d 370(Ky.1970)
14. Naccarato v. Grob, 384 Micch. 248, 180 N.W.2d 788(1970)
15. Blair v. Eblen, 461 S.W.2d 370,373(Ky.1970)
16. 4 Wash.App.366, 481 P.2d 458(1971)
17. Webb v. Jorns, 488 S.W.2d 407(Tex.1972)
18. 58 Wis.2d 269, 206 N.W.2d 166 (1973)
19. Rickett v. Hayes, 256 Ark. 893, 511 S.W.2d 187 (1974)
20. Helling v. Carey, 83 Wash. 514, 519 P.2d 981, 983 (1974).
21. Daigle v. St. Paul Fire & Marine Ins. Co., 323 So.2d 186(La.App.1975)
22. 237 N.W.2d 357(Minn. 1975)
23. Shilkret v. Annapolis Emergency Hosp. Ass’n, 276 Md. 187, 196 n.5, 349 A.2d 245, 250 n.5 (1975)
24. 167 Conn. 609,356 A.2d 887(1975)
25. 276 Md. 187, 349 A.2d 245(1975)
26. Meeks v. Marx, 15 Wash. App. 571, 574-576, 550 P.2d 1158, 1161(1976)
27. Gambill v. Stroud, 531 S.W.2d 945(Ark.1976)
28. Bly v. Rhoads, 216 Va. 645, 222 S.E.2d 783(1976)
29. Little v. Cross, 225 S.E.2d 387(Va.1976)
30. Simpson v. Davis, 219 Kan. 584, 549 P.2d 950(1976)
31. 237 N.W.2d 845(Neb.1976)
32. Bruni v. Tatsumi, 46 Ohio St.2d 127, 346 N.E.2d 673(1976)
33. 20 Wash.App.81, 579 P.2d 374. review granted by 91 Wash.2d 1004(Dec 1, 1978)
34. 92 Wash.2d 246, 595P.2d 919.(May 31, 1979)
35. F. v. R.( (1983) 33 SASR 189
36. Edward Wong Finance Co. Ltd. v. Johnson, Stokes and Master([1984] AC 296.
37. Maynard v. West Midlands Regional Health Authority([1985] 1 All ER 635.
38. Rogers v. Whittaker((1992) 67 ALJR 47
39. 5 Cal.App.4th 234, 7 Cal.Rptr.2d 101. review denied(July 9, 1992)
40. Bolitho v. City Hackney Health Authority([1997] 4 All ER 771 (HL)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92651011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651011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黃立<br>楊秀儀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蔡佩玲zh_TW
dc.creator (作者) 蔡佩玲zh_TW
dc.date (日期) 200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Sep-2009 14:34:44 (UTC+8)-
dc.date.available 17-Sep-2009 14:34:4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4:34:4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2651011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84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65101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我國民事侵權行為之「過失」概念,向來學者均未有深入闡釋,其等雖均認為民事法與刑事法的規範目的有異,卻仍往往援引刑法第14條過失的定義加以適用。在民事侵權行為「過失」概念欠缺其應有的獨立內涵之情形下,法院實務上的操作更因此勝敗兩異,喧騰一時的玻璃娃娃案 即為一例。而民事侵權行為「過失」概念不明確,不僅在一般的侵權行為案件中,造成法院實務操作困難,在專業的醫療訴訟中,也出現了法官嘗試用不明確的「過失」概念去決定一個陌生的專業領域有無過失的不適當。
因此,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民事侵權行為「過失」概念之內涵如何?與刑事過失概念是否同義?又,過失概念中在英美立法例上的發展均從「注意義務存在」轉向以「注意義務違反」的討論為重心,論者又均謂是否違反注意義務的判斷,應依事件的特性,分別加以考量,因行為人之職業、危害之嚴重性、被害法益之輕重、防範避免危害之代價,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專業的醫療訴訟中有哪些判準是有利於法院判斷醫療訴訟中醫師是否違反注意義務,急待釐清!我國學者未見有更深入的討論,因此醫療訴訟中是否違反注意義務所應有的判準,特別是醫界的「醫療常規」能否作為法院在個案中的「當為行為」的標準,頗值吾人深入探討。
本文所要討論的是關於法院能否審酌「醫療常規」合理性的問題,在美國法的發展上,有著名的Helling v. Carey案,法院以醫師所遵行的醫療常規對於該案原告的保護並不足夠,認為被告醫師主張已經遵行醫療常規而無過失,並不可採,Helling案之後法院一度有支持Helling Rule的判決實務,但是後續發展卻都一面倒地採取與Helling Rule不同的看法,甚至有指出Helling案的法院嘗試去審酌醫療常規是相當不可採的作法;而在我國法上,也出現了相對應的」台安醫院維他命事件,被告醫師也同樣以其已經遵行醫療常規的作法主張其並無過失,但對於醫療常規是否可採,法院在來來回回七個審級間也如同美國法的發展上有一度地掙扎,本案雖未確定,但在更二審即最末次事實審時,法院明確地指出醫師依其經驗與專業知識以及醫療常規的作法而行為,對於不可預見的風險並不負過失責任。
本文以為Helling Rule雖然在美國判例法的討論上都是指稱醫師不能以其已遵行醫療常規主張其行為並無過失,但是從Helling案的個案事實觀察,可以發現Helling案的法院其實並非真正去審酌醫療常規的合理性,相反地,Helling案法院主要指摘的是醫師在病患將近十年的看診期間,均未善盡其應有的注意義務,為病患作進一步的檢查,只一昧地以醫療常規的作法為病患診療,但經過十年的期間,病患之病症均未有改善,任何一般人都會警覺到常規的作法已不適用,醫師未盡注意義務顯然,應認為有過失。也就是Helling案的法院是針對其個案的情況闡述法院固應尊重醫療常規,但是醫療常規在適用上仍應依個案不同情形有所考量。我國的台安醫院維他命事件,也是我國法院對於應尊重醫療常規的表示。
本文立於此比較法的基礎,認為醫療訴訟中如何判定是否違反注意義務,固然可以形成一些判準,但是法院畢竟是醫療之外行人,在思考適用這些判準時,仍然會面臨醫療專業知識進入門檻的困難,不容易作成判斷。特別是醫學本身是一門發展長久、縝密、且進步快速的科學,醫界此一專門職業團體,長久發展下來,在其執業上早已由其職業團體內的成員,匯集其共同之臨床經驗與專業知識形成其執業所需的一套流程標準,也就是「醫療常規」,而醫療常規其實就是醫療此一專門職業團體的集體智慧之結晶,也代表了醫界在其長期發展的經驗中,已經在個案病人利益、其他病人利益、醫療成本有限、有效醫療等等的前提下,濃縮出的平衡思量的結果。尤其是當醫療專業團體對於某個診療方式或程序,已經形成一致地、明確地共識與作法時,法院是否仍有可供公評之理由作成相異之見解呢?亦或此時應有法律謙抑之思考,予以專業慣行多一分之尊重?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項 研究動機
第二項 研究目的
第二節 名詞解釋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方法
第一項 醫療糾紛的歸責原則
第二項 侵權行為法之「過失」與契約責任之「可歸責事由」
第三節 本文架構
第二章 過失之概念
第一節 我國向來關於民事侵權行為過失概念之論述
第二節 刑事過失
第一項 刑事過失理論之演進
第二項 我國實務對於過失犯判斷標準之認定
第三項 刑事過失與民事過失之差異(代小結)
第三節 侵權行為之過失概念
第一項 注意義務
第二項 注意義務之違反
第一目 英美法例發展
第二目 我國法之發展
第四節 結論
第三章 醫療糾紛中之過失
第一節 醫療糾紛之定義、成因
第二節 醫療糾紛過失之內涵
第一項 醫療水準
第一目 意義
第二目 內涵
第一款 醫學水準(Keeping Up To Date)
第二款 醫師水準(專業領域、經驗)(Specialists and the inexperienced)
第三款 醫師之說明義務與其他的法定義務
第四款 醫療環境(醫療地區、醫院規模設備)
第五款 醫師裁量(Assessing Degrees of Risk)
第六款 醫療嘗試
第七款 緊急性(Emergencies)
第八款 醫療成本
第二項 醫療水準與醫療常規
第一目 醫療常規
第一款 意義
第二款 最佳判斷法則(Best Judgment Rule或Toth rule)」
第三款 可尊敬的少數法則
第二目 醫療水準與醫療常規
第一款 醫療水準與醫療常規之關連性
第二款 醫療常規作為醫療水準
第三項 我國實務
第三節 醫療糾紛過失之認定
第一項 醫療專業的介入
第二項 我國實務
第一目 醫事審議委員會
第二目 專家參審
第三目 實證醫學
第四章 誰來決定醫療水準?法院與醫療專業的互動—美國經驗之考察 81
第一節 Helling v. Carey(1974.3.10)
第一項 判決摘要
第二節 Helling Rule的後續適用
第一項 Gates v. Jensen(1978.5.15)
第二項 Osborn v. Irwin Memorial Blood Bank(1992.4.8)
第三項 Christensen v. Munsen(1994.2.10)
第四項 Fullerton v. Sacred Heart Medical Center(2003.5.20)
第三節 小結
第五章 誰來決定醫療水準?法院與醫療專業的互動—台安維他命事件之衝擊
第一節 台安醫院案介紹
第一項 事實
第二項 程序
第三項 爭點
第四項 判決要旨
第二節 評析
第一項 醫療常規在部分之限制或前提下能否作為醫療水準?
第二項 其他爭點
第三節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127
第一節 問題關鍵 127
第二節 本文見解 127
zh_TW
dc.format.extent 45270 bytes-
dc.format.extent 91060 bytes-
dc.format.extent 216366 bytes-
dc.format.extent 309932 bytes-
dc.format.extent 527134 bytes-
dc.format.extent 242607 bytes-
dc.format.extent 370984 bytes-
dc.format.extent 144238 bytes-
dc.format.extent 16764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651011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醫療水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醫療常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民事侵權行為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過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醫療習慣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醫療慣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醫療行為準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Helling Rule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台安醫院zh_TW
dc.title (題名) 醫療糾紛中民事過失之認定—論「醫療水準」與「醫療常規」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書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之基本理論—一般侵權行為,自版,200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之特殊侵權行為,自版,2006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史尚寬,債法總論,自版,民國79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林山田,刑法通論(下冊),自版,2005年9月(第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林誠二,民法債編總論(上),自版,89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邱聰智,輔仁大學法學叢書教科書類(一)—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上),自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黃立,民法債編總論,元照,88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黃仲夫,刑法精義,自版,200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楊秀儀、雷文玫審閱,劉汗曦、蔡佩玲、林欣柔譯,健康照護倫理—臨床執業指引,新加坡商湯姆生,2006年8月,第159頁。原著:Raymond S. Edge, John Randall Droves, Ethics of Health Care: A Guide for Clinical Practice 3e, Thomson Learning, 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劉春堂,判解民法債編通則,三民,8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鄭玉波,民法債編總則,三民,民國79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蔡墩銘,刑法精義,翰蘆圖書,1999年8月,第260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 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王千維,「侵權行為第五講:有責性—過失」,月旦法學教室第期,9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王梅英,「專家在法庭上的角色—鑑定或參審?」,律師雜誌第253期,89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古秋菊,實證醫學對醫療過失訴訟的影響,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吳俊穎,臺灣實證醫學未來發展的規劃:由醫療糾紛的觀點出發,臺灣醫學第8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李家豪,醫療糾紛之鑑定,司法官第43期法學研究報告合輯(三),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編印,9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李欽賢,英美刑法上過失犯之研究,刑事法雜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李聖隆,從刑事法觀點論醫糾刑案及醫療鑑定,律師通訊第233期,199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我國醫療事故損害賠償問題的現況與展望研討會(一)」,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9期,200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林美珠,全民健保中醫門診總額支付制度實施前醫療服務品質之研究—以病人滿意度為評量方法,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9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邱清華、劉緒倫、饒明先,醫療糾紛鑑定之現況、檢討與建議,醫事法學,200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邱聰智,醫療過失與侵權行為,法學評論第42卷第3、4期,1976年3、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邱聰智,醫療過失與侵權行為,民法債編論文選輯(中),鄭玉波主編,五南,7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侯英泠,我國醫療事故損害賠償問題的現況與展望,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9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張世展,論醫療行為有關民法上損害賠償諸問題,司法研究年報第二十四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黃鈺瑛,從醫療水準談婦產科醫療責任注意義務之認定,律師雜誌第308期,200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許純琪,醫病關係中的告知後同意,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91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陳聰富,論侵權行為法上之過失概念—最高法院90年度台上字第1682號判決評釋,台大法學論叢第33卷第4期,96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曾淑瑜,信賴原則在醫療過失中之適用,月旦法學雜誌第28期,1997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楊秀儀,論醫療糾紛之定義、成因及歸責原則,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9期,200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楊秀儀,「誰來同意?誰來決定?從告知後同意法則談病人自主權理論與實際:美國經驗之考察」,臺灣法學會學報,第20期,88年11月,第367-406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楊佳元,侵權行為過失責任之體系與一般要件,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卷第6期,94年6月,第103-104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楊漢泉、高文惠,醫療糾紛鑑定現況及鑑定案件之分析,衛生報導,第4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楊漢泉,醫療糾紛鑑定實況,律師雜誌第217期,1997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楊慧鈴,醫師說明義務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79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葉益發,醫療行為與過失犯—以日本藥害愛滋病事件為例—,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法學研究報告合輯(第四輯)司法官第45期,中華民國95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葉柳君,醫療事故損害賠償問題之研究,臺北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監察院,行政院衛生署接受醫療糾紛之鑑定涉有弊端之調查報告,全國律師第2卷第2期,1998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劉裴文,消基會醫療申訴處理之分析研究,臺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第8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劉豐州,最高法院刑事判決有關過失犯注意義務之判斷標準之整理,萬國法律,1995年10月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盧映潔、葛建成、高忠漢,論醫療行為之常規診療義務,台大法學論叢第35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蔡墩銘,醫療糾紛醫事鑑定之解讀,刑事法雜誌第44卷第4期,2000年8月,第1-7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薛瑞元,刑事訴訟程序中「機關鑑定」之研究—以醫事鑑定為範圍,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90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顧立雄,專家參審之由來,律師雜誌第253期,89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實務判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最高法院28年滬上字第180號判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最高法院28上第325號判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最高法院31年上字第270號判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最高法院65年台上字第3696號判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最高法院66年台上字第2571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最高法院70年台上字第4296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最高法院73年台上字第2628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最高法院76年台上字第2384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最高法院77年台上字第1802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2374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臺灣高等法院84年訴字第33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臺灣高等法院89年度上字第1189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臺灣高等法院92年度上字第853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臺灣高等法院92年度上更字第157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臺灣高等法院93年度上字第433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臺灣高等法院94年度醫上更(二)字第1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臺灣高等法院95年上更(一)字第6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93年度上字第124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臺北地院87年度訴字第2704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臺北地院89年訴字第472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0年訴字第2760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1年度重訴字第2151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臺北地方法院91年度重訴字第2359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2年度醫字第6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花蓮地院89年重訴字第66號判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其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行政院衛生署九十四年度科技研究計畫,計畫編號:DOH94-TD-M-113-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631號,委員提案第2067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之「醫師權利與義務」手冊,台大醫院秘書室印製,94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國家圖書館全球資訊網之中文期刊篇目索引影像系統(網址:http://readopac3.ncl.edu.tw/ncl3/index.jsp?la=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法源法律網(網址:http://www.lawbank.com.tw/company.ph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大紀元新聞網http://www.epochtimes.com/b5/5/8/25/n1029744.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ey.gov.tw//public/Attachment/20050301181638420.pd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台安醫院網頁http://www.tahsda.org.tw/sub/about.php,瀏覽日期:96年5月1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心理健康諮詢網,網址:http://www.psychology.org.tw/index.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書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Restatement, Second, Torts §299A , Comment f (19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 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Alan, Merry, and Alexander McCall Smith, Errors, Medicine, and the Law, Cambridge, 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Barry R. Furrow ey al., Health Law: Cases, Materials and Problems(4th ed.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Jeffrey O’Connell & Andrew S. Boutros, Treating Medical Malpractice Claims Under a Variant of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77 Notre Dame L.Rev.373(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Joseph S. Alpert, Conflicts of Interest: Science, Money, and Health, 162 Archive of Interval Med.635(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Joseph King, In Search of a Standard of Care for the Medical Profession: The “Accepted Practice” Formula, 28 Vand.L.Rev. 1213, 1236-44(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King Joseph H., Thee Law of Medical Malpractice in a Nutshell, West Pub. Co.,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King, In Search of a Standard of Care for the Medical Profession: The “Accepted Practice” Formula, 28 Vand.L.Rev.1213,1244-57(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McCoid, Care Required of Medical Practitioners, 12 Vand.L.Rev. 549, 562 (19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Morris, Custom and Negligence, 42 Column.L.Rev.1147, 1163-67(19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Morreim, Cost Containment And The Standard of Medical Care, 1987, 75Cal.L.Rev. 1719, 17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Notes: Rethinking Medical Malpractice Law In Light of Medicare Cost-Cutting, 1985, 98 Harv.L.Rev.1013 note 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Shuck, Malpractice Liability and the Rationing of Care, 59 Tex.L.Rev. 1421, 1422 (19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Stone and Matthews,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the Law, Oxford,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U.S. Medicine “Cannot Do Everything For Everybody”, U.S. News & World Rep., June 25, 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 實務判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1932] AC 562, H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Marshall v. Lindsay County Council([1935] 1 KB 5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Kelly v. Carroll, 36 Wash.2d 482, 219 P.2d 79, cert denied 340 U.S. 892("9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Los Alamos Med. Center, Inc. v. Coe, 58 N.M. 686, 275 P.2d 175(19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1957] 1 WLR 5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Darling v. Charleston Comm. Mem. Hosp., 33 Ⅰll.2d 326,331, 211 N.E.2d 253,257(1965) cert. denied 383 U.S.946(19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Hundley v. Martinez, 151 W.Va.977, 158 S.E.2d 159(19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418 S.W.2d 108, 114(Mo.19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354 Mass. 102, 235 N.E.2d 793 (19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294 F.Supp. 446(D.S.C.19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Toth v. Comm. Hosp. at Glen Cove, 22 N.Y.2d 255, 263 n.2, 292 N.Y.S.2d 440, 448 n.2, 239 N.E.2d 368,373 n.2(19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Sutton v. Cook, 254 Or.116,458 P.2d 402(19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461 S.W.2d 370(Ky.19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Naccarato v. Grob, 384 Micch. 248, 180 N.W.2d 788(19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Blair v. Eblen, 461 S.W.2d 370,373(Ky.19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4 Wash.App.366, 481 P.2d 458(19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Webb v. Jorns, 488 S.W.2d 407(Tex.19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58 Wis.2d 269, 206 N.W.2d 166 (19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Rickett v. Hayes, 256 Ark. 893, 511 S.W.2d 187 (1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Helling v. Carey, 83 Wash. 514, 519 P.2d 981, 983 (1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Daigle v. St. Paul Fire & Marine Ins. Co., 323 So.2d 186(La.App.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237 N.W.2d 357(Minn. 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Shilkret v. Annapolis Emergency Hosp. Ass’n, 276 Md. 187, 196 n.5, 349 A.2d 245, 250 n.5 (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167 Conn. 609,356 A.2d 887(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276 Md. 187, 349 A.2d 245(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Meeks v. Marx, 15 Wash. App. 571, 574-576, 550 P.2d 1158, 1161(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Gambill v. Stroud, 531 S.W.2d 945(Ark.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Bly v. Rhoads, 216 Va. 645, 222 S.E.2d 783(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Little v. Cross, 225 S.E.2d 387(Va.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Simpson v. Davis, 219 Kan. 584, 549 P.2d 950(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237 N.W.2d 845(Neb.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Bruni v. Tatsumi, 46 Ohio St.2d 127, 346 N.E.2d 673(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20 Wash.App.81, 579 P.2d 374. review granted by 91 Wash.2d 1004(Dec 1, 19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 92 Wash.2d 246, 595P.2d 919.(May 31, 19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 F. v. R.( (1983) 33 SASR 1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 Edward Wong Finance Co. Ltd. v. Johnson, Stokes and Master([1984] AC 2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 Maynard v. West Midlands Regional Health Authority([1985] 1 All ER 6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 Rogers v. Whittaker((1992) 67 ALJR 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9. 5 Cal.App.4th 234, 7 Cal.Rptr.2d 101. review denied(July 9, 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0. Bolitho v. City Hackney Health Authority([1997] 4 All ER 771 (HL)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