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題名 中華民國體制下的台灣民法學史──以戰後一代法學期刊為史料的考察(1949~1971)
作者 孫健智
Sun, Kian ti
貢獻者 陳惠馨<br>楊芳賢
孫健智
Sun, Kian ti
關鍵詞 法學史
法學期刊
民法
民法學
法意識
法律論證
法律詮釋
比較法觀點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4:35:40 (UTC+8)
摘要   本論文以戰後第一代法學期刊為史料,探討1949年至1971年這二十餘年間,民法學的發展與變遷,包括民法學的題材與論證,以及時代背景、司法實務、外國法等等因素的影響。
  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期的民法學論文,宛如甚而即是教科書抽印本。法學者主觀的認知及其客觀的功能上,期刊論文的任務與教科書相同,均是交代基礎理論。1960年代中期,民法學論文在取材上有些微的轉變,民法學研究者從外國法繼受諸多議題,如公害、生物科技、醫療糾紛、產品責任。
  民法學論著中,法律論證的總體取向,係探求法律文本的原意,即「民法諸條文構成什麼樣的秩序」。詮釋性議題多源自法條文字的語意性問題,哪些文字的語意有待探究,又受到外國法影響。
  在方法論上,文義、邏輯,加上比較解釋,幾乎吞沒所有解釋要素。民法學研究者尚無方法論的自覺,對價值與原則的掌握與運用也相當有限。直到1960年代中後期,戰後第二代法學者開始明確指出應保護之利益,惟尚未在所舉案例中,具體衡量當事人的利益。
  在國共內戰的時代背景下,法律人以「法秩序至上」的觀點看待世界,他們熱烈地談論政治議題,卻對社會議題冷漠。對於前者,法律人僅重申既存法秩序,但後者要求新秩序的創造,法律人無能為力。法律詮釋對秩序的渴求是此一背景的產物,這樣濃厚的政治意味,也使法學各部門受到的關注與其政治色彩成正比,民法學相對不受重視,甚而被邊緣化。
根據當代的標準,當時民法學界與民事審判實務之間,關連薄弱。回應實務見解本非期刊論文的主要題材,實務見解的引述亦多用於佐證,而非為檢討、批評而引用。當時法學界對司法實務的關切,本非檢衡量其適切性,而在提出法規操作的準則;此外,法學界缺乏溝通的平台,法學者缺乏溝通的意願與能力,加上保守的高等教育政策,使外於實務的法學社群既小且弱,難與實務界平行對話。民法學既已邊緣化,相較於刑事法,其取材更為單調。
  比較法觀點在民法學中佔據支配地位,而此觀點之運用,是法律繼受工程的延續。在論著題材上,為求與外國法的架構對應,期刊論文多按體系切割題材;1960年代中後期,議題取向的論著亦是外國法影響的產物。在法律詮釋上,包括比較法解釋在內的比較法觀點,支配著民法學論文的議題與論證。
  民法學研究者透過外國法認識本國法,藉由外國法鑑別本國法上的議題,從外國法借來議題,並利用外國法既有的成果,解決本國法各種疑難雜症。但比較法觀點的操作,仍藉助文義與邏輯,價值與理念則退居其次,甚或消失。方法論的貧乏使民法學研究者沒有充分認知本國法,間接致使比較法觀點的誤用。
參考文獻 官書與檔案資料
1. 立法院秘書處編輯,《立法院公報 法律案專輯 第五十六輯 司法(二) 民法總則及民法總則施行法修正案》,台北:立法院秘書處,1984年。
2. 司法院,《戰時司法紀要》,台北:編者,1971年。
3. 法務部編印,《二十五年來犯罪問題研究報告提要集》,台北:編者,1989年。
4. 國史館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 第三輯》,新店市:編者,1990年。
5. 國史館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 第五輯》,新店市:編者,1991年。
6. 國史館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 第六輯》,新店市:編者,1991年。
7. 國史館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 第十一輯》,新店市:編者,1994年。
8. 國史館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 第二十一輯》,新店市:編者,2000年。
9. 國史館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 第二十三輯》,新店市:編者,2000年。
10. 監察院編印,《監察院公報》,第326期,1960.10.24。
11. 楊秀菁、薛化元、李福鐘主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七)新聞自由(一九四五~一九六○)》,新店:國史館,2002年。
專書與論文集
1. 王泰升,《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院史(1928-2000):臺大法學敎育的回顧》,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2002年。
2. 王泰升,〈台大法學教育與台灣社會(1928-2000)〉,收錄於同作者,《台灣法的世紀變革》,台北:元照,2004年,頁106-269。
3. 王澤鑑,〈民法五十年〉,收錄於氏著《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 第五冊》,台北:作者自刊,1998年,頁1-39。
4. 林永謀,〈序〉,載許玉秀主編,《刑事法之基礎與界限──洪福增教授紀念專輯》,台北:學林文化,2005年。
5. 林淇瀁,〈導讀 一步一步行入黑牢的所在〉,收錄於雷震著,林淇瀁校注,《雷震回憶錄之新黨運動黑皮書》,台北:遠流,2003年,頁23-65。
6. 洪福增,《日本刑法判例評釋選集》,台北:漢林,1977年。
7. 洪葛文杏,〈洪福增君生平序〉,載許玉秀主編。《刑事法之基礎與界線──洪福增教授紀念專輯》,台北:學林文化,2005年,頁I-II。
8. 陳師孟、林忠政、朱敬一、張清溪、施俊吉、劉錦添著,《解構黨國資本主義──論台灣官營事業之民營化》,台北:自立晚報總經銷,。
9. 陳登原,《中國典籍史》,台北:樂天,1971年。
10. 陳國祥、祝萍,《臺灣報業演進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1987年。
11. 黃源盛,〈晚清法制近代化的動因及其開展〉,收錄於氏著,《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台北:五南,1998年,頁335-367。
12. 黃源盛,〈帝制中國的最後一部刑法典〉,收錄於氏著《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台北:黃若喬出版,2007年,頁159-195。
13. 張忠棟,〈雷震與反對黨〉,收錄於澄社編,《台灣民主自由的曲折歷程:紀念雷震案三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自立晚報,1992,頁55-72。
14. 楊仁壽,《法學方法論》,台北:三民,1987年。
15. 楊智傑,《千萬別來唸法律》,台北:三文印書館,2002年。
16. 楊碧川,《漢江怒潮──韓國學生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1988年。
17. 臺灣省雜誌事業協會雜誌年鑑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雜誌年鑑》,台北:台灣省雜誌事業協會雜誌年鑑編輯委員會,1954年
18. 謝政道,《中華民國修憲史》,台北:揚志文化,2001年。
19. 謝振民著,張知本校訂,《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0年。
20. 謝國平,《語言學概論》,台北:三民,1998年。
21. 顏厥安,〈法、理性與論證〉,收錄於氏著《法與實踐理性》,台北:允晨,1998年,頁95-212。
22. 劉毓卿,《公害法新理念及實例論集》,台中:大學圖書供應社,1984年。
23. 韩秀桃,《司法独立与近代中国》,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24. 嚴文郁,《中國圖書館發展史 自清末至抗戰勝利》,台北:中國圖書館學會,1983年。
25. 蘇永欽,〈台灣社會的變遷與法律學的發展〉,收錄於施茂林編,《當代法學名家論文集:慶祝法學叢刊創刊四十週年》,台北:法學叢刊社,1996年,頁551-577。
學位論文
1. 林淇瀁,《意識型態‧媒介與權力:《自由中國》與五○年代台灣政治變遷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九十二年度博士學位論文。
2. 周伯峰,《民國初年「契約自由概念的誕生」──以大理院的言說實踐為中心》,國力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九十三年度碩士論文。
3. 陳建旭,《論產品上之刑事責任》,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八十九年度碩士學位論文。
4. 陳維曾,《法律與經濟奇蹟的締造──戰後台灣經濟發展與經貿法律體系互動之考察》,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九十六年度碩士學位論文
5. 劉恆妏,《從知識繼受與學科定位論百年來台灣法學教育之變遷》,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九十四年度博士學位論文。
6. 賴永忠,《台灣地區雜誌發展之研究──從日據時期到民國八十一年》,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八十二年度碩士學位論文。
傳記與回憶錄
1. 夏晉麟著,蕭廉任譯,《我五度參加外交工作的回顧》,台北:傳記文學,1978年。
2. 雷震著,林淇瀁校注,《雷震回憶錄之新黨運動黑皮書》,台北:遠流,2003年。
3. 謝健,《謝鑄陳回憶錄》,台北:文海,1973年。
研討會論文
1. 朱浤源,〈光復初期台大法學院的建立〉,發表於台大東亞文明研究中心,玄奘大學主辦,「東亞教育與法制研究的新視野」研討會,2004.5.22-23。
2. 孫健智,〈秩序或失序?──全球化下的法律規範場域初探〉,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主辦,「第五屆政治相關科系從諸羅到全球──地方治理與全球治理下的政經脈動學術研討會」,2005.5.7。
期刊論文
1. 王伯琦,〈法律行為之標的與目的〉,《法律評論》,21:5,1955.5,頁3-7。
2. 王善祥,〈從戒嚴意義說到戒嚴是否有繼續實施必要〉,《軍法專刊》,7:2,1961.2,頁15-16。
3. 王祖寵,〈醫師之民事過失責任〉,《法令月刊》,21:1,1970.1,頁6-10。
4. 王祖寵,〈商品製造責任論(上)〉,《法學叢刊》,15:4,1970.10,頁18-31。
5. 王祖寵,〈商品製造者責任論(中)〉,《法學叢刊》,16:1,1971.1,頁94-102。
6. 王祖寵,〈商品製造者責任論(下)〉,《法學叢刊》,16:2,1971.4,頁105-112。
7. 王酬卉,〈論韓非的法治主義〉,《法學叢刊》,10:2,1965.2,頁111-113。
8. 王澤鑑,〈德國最高法院民事判例研究(二)〉,《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1,1972,頁229-247。
9. 史尚寬,〈民法上不當得利之研究(續)〉,《法令月刊》,2:4,1951.4,頁3-8。
10. 史尚寬,〈論動產之善意取得〉,《法學雜誌》,3:1,1952.1,頁9-15。
11. 史尚寬,〈論清償代位〉,《法令月刊》,5:2,1954.2,頁3-。
12. 史尚寬,〈地上權之研究〉,《法令月刊》,6:9,1955.9,頁3-。
13. 史尚寬,〈論物權行為之獨立性與無因性〉,《法學叢刊》,1:1,1956.1,頁63-67。
14. 史尚寬,〈權利質權之研究〉,《法學叢刊》,1:4,1956.10,頁1-14。
15. 史尚寬,〈行紀之研究〉,《法學叢刊》,4:2,1959.4,頁1-17。
16. 史尚寬,〈出版契約之研究〉,《法學叢刊》,5:2,1960.4,頁1-10
17. 史尚寬,〈關於土地登記錯誤遺漏的更正之研究〉,《法學叢刊》,9:1,1964.1,頁1-8-。
18. 史尚寬,〈應繼分之研究〉,《法令月刊》,16:4,1965.4,頁3-7。
19. 史尚寬,〈繼承回復請求權之研究〉,《法學叢刊》,10:2,1965.4,頁3-20。
20. 史尚寬,〈共同繼承之研究(上)〉,《法學叢刊》,10:4,1965.10,頁12-17
21. 史尚寬,〈共同繼承之研究(下)〉,《法學叢刊》,11:1,1966.1,頁1-10。
22. 史尚寬,〈人工授精在民刑法上之問題〉,《軍法專刊》,14:2,1968.2,頁2-7。
23. 史尚寬,〈人體器官移植在民刑法上之問題〉,《軍法專刊》,15:1,1969.1,頁3-8。
24. 包啟黃,〈發刊詞〉,《軍法專刊》,1:1,1952.5,頁1。
25. 安之,〈談戡亂時期軍人婚姻保障問題〉,《軍法專刊》,5:6,1956.6,頁8-9。
26. 李文宗,〈法人民事責任及犯罪能力〉,《法學叢刊》,8:3,1963.7,頁27-28。
27. 李潤沂,〈戰地司法重建的研究〉,《軍法專刊》,12:4,1966.4,頁5-18。
28. 李鎨澂,〈法國法學期刊──暨其對我國法學期刊之省思(上)〉,《輔仁法學》,27,2004.6,頁1-50。
29. 李鎨澂,〈法國法學期刊──暨其對我國法學期刊之省思(下)〉,《輔仁法學》,28,2004.12,頁175-219。
30. 阮毅成,〈中國古代的法治精神〉,《法令月刊》,19:2,1968.2,頁4-6。
31. 汪褘成,〈論配偶陷於匪區者的再婚問題〉,《軍法專刊》,2:3,1953.3,頁9-11。
32. 辛學祥,〈自由與法治之演變〉,《軍法專刊》,4:5,1957.5,頁11。
33. 林拔,〈血親獨立告訴權平議〉,《軍法專刊》,2:5,1954.5,頁5
34. 林彬,〈有關司法的希望〉,《法令月刊》,1:1,1950.10,頁3-4。
35. 林咏榮,〈民法親屬與繼承兩篇修訂芻案〉,《法學叢刊》,14:1,1969.1,頁26-32。
36. 林紀東,〈錯誤的法律觀〉,《法令月刊》,3:2,1952.2,頁14-17。
37. 林紀東,〈少年犯罪問題〉,《軍法專刊》,1:6,1952.10,頁3-5。
38. 林紀東,〈少年法序說〉,《法令月刊》,5:12,1954.12,頁6-10。
39. 林紀東,〈少年法之立法問題〉,《法律評論》,21:1,1955.1,頁2-5。
40. 林紀東,〈我對少年法草案的意見(上)〉,《刑事法雜誌》,2:11,1958.11,頁1-6。
41. 林紀東,〈我對少年法草案的意見(中)〉,《刑事法雜誌》,2:12,1958.12,頁62-66。
42. 林紀東,〈我對少年法草案的意見(下)〉,《刑事法雜誌》,3:1,1959.1,頁14-19。
43. 林紀東,〈修改憲法問題〉,《軍法專刊》,7:4,1961.4,頁3-8。
44. 林紀東,〈少年事件處理法的立法問題〉,《軍法專刊》,7:8,1961.8,頁3-9。
45. 林紀東,〈如何建立法治精神〉,《軍法專刊》,11:6,1965.6,頁3-7。
46. 林榮耀,〈情事變更原則之理論與實際〉,《法律評論》,29:6,1963.6,頁18-22。
47. 林榮耀,〈情事變更原則之理論與實際(續)〉,《法律評論》,29:7,1963.7,頁19-23。
48. 周定宇,〈美國醫療糾紛與訴訟〉,《法律評論》,37:1,1971.1,頁15-16。
49. 洪力生,〈美國少年法概觀〉,《軍法專刊》,1:2,1952.6,頁6-9。
50. 胡毓傑,〈論訴追毛邦初案在政治上的成就 依審判程序贏得審判外的勝利〉,《法令月刊》,5:4,1954.4,頁14-15。
51. 范韻珩,〈對於血親獨立告訴權之研究〉,《軍法專刊》,2:6,1954.6,頁7。
52. 范魁書,〈由雷案談到軍事審判〉,《軍法專刊》,7:1,1961.1,頁17-20。
53. 范魁書,〈戰時司法制度之研究〉,《軍法專刊》,10:7,1964.7,頁3-5
54. 查良鑑,〈從辦理毛案說到美國司法組織及其精神〉,《法學叢刊》,1:1,1956.1,頁39-41。
55. 查福元,〈寫在少年法公佈以前〉,《法律評論》,22:8,1956.8,頁5-8。
56. 徐世賢,〈悼念林佛性先生〉,《法學叢刊》,3:4,1948.10,頁128。
57. 徐超,〈關於祭祀公業非法人之團體之探討〉,《法令月刊》,2:7,1951.7,頁7-8。
58. 陳自強,〈民法上和解之效力〉,《政大法學評論》,61,1999.6,頁253-338。
59. 陳世榮,〈最高法院民刑庭總會有關違約金決議之商榷〉,《法令月刊》,15:4,1964.4,頁8-9、13。
60. 陳洪,〈人治與法治〉,《法學叢刊》,4:4,1959.9,頁10-11。
61. 陳洪,〈法治與禮治之我見〉,《法學叢刊》,6:3,1961.7,頁28-32
62. 陳棋炎,〈美國離婚法述要〉,《法學叢刊》,1:4,1956.9,頁100-106。
63. 陳棋炎,〈待婚期間之商榷〉,《法律評論》,24:1,1958.1,頁8-15。
64. 陳棋炎,〈論吾國民法上之繼承回復請求權〉,《法學叢刊》,3:3,1958.10,頁81-99。
65. 陳棋炎,〈繼承拋棄法理之研究(下)〉,《法律評論》,25:6,1959.6,頁7-10。
66. 陳棋炎,〈共同繼承法理之法源的研究〉,《法學叢刊》,6:4,1961.10,頁76-77。
67. 陳棋炎,〈共同繼承法理之比較法的研究〉,《法學叢刊》,7:1,1966.1,頁84-100。
68. 陳綱,〈論血親之獨立告訴權〉,《軍法專刊》,2:2,1954.2,頁10-11。
69. 陳顧遠,〈法治大廈的樑柱與基石〉,《法律評論》,17:2,1951.7,頁6-8。
70. 陳顧遠,〈碎玉碎瓦錄〉,《法學叢刊》,12:1,1967.1,頁29-31。
71. 章逸夫,〈戰時經濟措施命令在法律上應循之途徑〉,《法令月刊》,12:7,1961.7,頁6-8。
72. 梅可望,〈臺灣的少年犯罪問題〉,《刑事法雜誌》3:6,1959.6,頁19-29。
73. 梅仲協,〈論婚姻之無效與撤銷〉,《軍法專刊》,3:1,1954.1,頁14-20。
74. 梅仲協,〈夫妻財產制之研究(一)〉,《法令月刊》,5:10,1954.10,頁11-14。
75. 梁炳仁,〈論我國現行親屬法上的收養關係〉,《軍法專刊》,13:1,1967.1,頁27-31。
76. 梁炳仁,〈論我國現行親屬法上的收養關係(續)〉,《軍法專刊》,13:2,1967.2,頁21-25。
77. 陸樹槐,〈禮治與法治〉,《法律評論》,28:8,1962.8,頁9-12。
78. 陸樹槐,〈禮治與法治(續)〉,《法律評論》,28:9,1962.9,頁6-12。
79. 温汶科,〈論日本民法之相對的離婚原因〉,《法律評論》,29:7,1963.7,頁12-15。
80. 温汶科,〈論日本民法之相對的離婚原因(續)〉,《法律評論》,29:8,1963.8,頁19-22。
81. 温汶科,〈論因受領遲延之債務人之解除權〉,《法律評論》,33:1,1967.1,頁9-15。
82. 温汶科,〈人工授精在民法上諸問題〉,《法學叢刊》,7:3,1968.2,頁112-117。
83. 温汶科,〈論動物加害之損害賠償責任〉,《法律評論》,36:2,1970.2,頁15-16。
84. 温汶科,〈中國侵權行為法之今日課題〉,《法律評論》,36:4,1970.4,頁15-16。
85. 詹世元,〈論不動產物權登記之效力〉,《法律評論》,31:7,1965.7,頁6-9。
86. 詹世元,〈消滅時效與物上請求權問題〉,《法律評論》,31:9,1965.9,頁2-7。
87. 詹世元,〈對如何提昇裁判品質之商榷〉,《實踐》,767,1987.5,頁19-23。
88. 黃錞,〈論非法人團體及其準代理人〉,《法令月刊》,2:6,1951.6,頁13-14。
89. 張甘妹,〈少年審判與刑事審判之比較〉,《法律評論》,21:10,1955.10,頁10-13。
90. 張知本,〈中國國民黨的法治精神〉,《法令月刊》,1:3,1950.12,頁4-5。
91. 張金銘,〈少年犯罪與矯治〉,《刑事法雜誌》2:1,1958.1,頁34-50。
92. 張風謨,〈證券債權之讓與及其質權之設定〉,《法學叢刊》,3:2,1958.4,頁36-42。
93. 張師竹,〈現行法上運送人責任之檢視與商榷〉,《法律評論》,33:7,1967.7,頁13-18。
94. 張劍寒,〈論戰地政務與戒嚴〉,《法律評論》,28:11/12,1962.12,頁7-15。
95. 張龍文,〈論公同共有〉,《法學叢刊》,2:1,1957.1,頁69-74。
96. 張龍文,〈論損害賠償之方法〉,《法學叢刊》,4:2,1959.4,頁42-50。
97. 張龍文,〈論定金〉,《法學叢刊》,4:3,1959.7,頁44-50。
98. 張龍文,〈論物權契約〉,《法學叢刊》,8:4,1963.10,頁100-107。
99. 張龍文,〈論抵押權與租賃之關係〉,《法學叢刊》,15:1,1970.1,頁90-93。
100. 曾世雄,〈客觀之損害賠償〉,《法學叢刊》,10:2,1965.4,頁59-60。
101. 楊建華,〈簡介核子事故之損害賠償〉,《法令月刊》,23:4,1972.4,頁9-11。
102. 楊崇森,〈租賃期限之研究〉,《法律評論》,25:1,1959.1,頁8-14。
103. 楊與齡,〈論共有物之分割〉,《法學叢刊》,8:4,1963.10,頁73-77。
104. 楊灝,〈論戰時民事立法及其相關問題〉,《法律評論》,32:1,1966.1,頁15-18。
105. 楊灝,〈論戰時民事立法及其相關問題(續)〉,《法律評論》,32:2,1966.2,頁14-18。
106. 葉俊榮、法治斌、陳素芬、趙晏玲,〈臺灣法學期刊評比〉,《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8:1,1998.10,頁259-295。
107. 葛邦任,〈論本生父母之獨立告訴權〉,《軍法專刊》,2:3,1954.3,頁14-15
108. 趙公茂,〈不動產登記之研究〉,《法令月刊》,15:12,1964.12,頁5-6。
109. 趙公茂,〈關於違約金之研究〉,《法令月刊》,16.1,1965.1,頁7、6。
110. 趙琛,〈立法院職權延續問題〉,《法令月刊》,2:1,1951.1,頁3。
111. 趙琛,〈論出養子女與本生父母之血親關係〉,《軍法專刊》,2:1,1953.1,頁10-11。
112. 趙琛,〈國家安全與個人自由〉,《軍法專刊》,13:8,1967.8,頁2-3。
113. 趙華通,〈論人治與法治及德治與刑治〉,《法令月刊》,11:2,1960.2,頁10。
114. 蔡章麟,〈誠實信用原則與不正競業之禁止〉,《法令月刊》,2:4,1951.4,頁12-14。
115. 蔡墩銘,〈論少年法之目的規定〉,《法律評論》,27:9,1951.9,頁2-7。
116. 虞舜,〈本刊三週年獻辭〉,《法令月刊》,4:10,1953.10,頁3-4。
117. 虞舜,〈二十年來的法令月刊〉,《法令月刊》,21:10,1970.10,頁240-245。
118. 戴雄,〈抗战时期中国图书损失概况〉,《民国档案》,62,2004.3,頁113-119。
119. 諸葛魯,〈論民法上權利之行使〉,《法令月刊》,1:2,1950.11,頁5-9。
120. 諸葛魯,〈債之清償〉,《法學叢刊》,5:4,1960.10,頁1-10。
121. 諸葛魯,〈債權之對外的效力〉,《法令月刊》,11:11,1960.11,頁5-9。
122. 鄭玉波,〈公害與民事責任〉,《法令月刊》,22:3,1971.3,頁7-9。
123. 鄭玉波,〈廣告企業之民事責任與消費者之保護〉,《法令月刊》,27:4,1976.4,頁4-6。
124. 鄭定一,〈法官可以彈劾嗎〉,《法令月刊》,11:11,1960.11,頁10-11。
125. 錢桐蓀,〈土地優先承買承典承租權之研究〉,《法令月刊》,10:10,1959.10,頁-12。
126. 劉干雲,〈週年例言〉,《法律》,2:6,1955.9.15,頁20。
127. 劉干雲,〈卷首語〉,《法律》,3:1,1956.7.6,頁16。
128. 劉得寬,〈占有改定與卽時取得〉,《法學叢刊》,15:2,1970.4,頁80-83。
129. 劉得寬,〈就「試管嬰兒」探討「人工授精」之法律問題〉,《法令月刊》,29:9,1978.9,頁17-19。
130. 劉清波,〈人格權受侵害之私力救濟〉,《法學叢刊》,11:1,1966.1,頁59-69。
131. 劉發鋆,〈房屋租賃糾紛應適用之法律〉,《法律評論》,17:4,1951.10,頁19-21。
132. 劉鴻坤,〈「血親之配偶之血親」在民法上應否列為姻親〉,《法學叢刊》,9:11,1959.11,頁9-10。
133. 錢國成,〈和解淺說〉,《法學叢刊》,3:3,1958.7,頁57-60。
134. 錢國成,〈倉庫概述〉,《法令月刊》,9:10,1958.10,頁7-13。
135. 錢國成,〈論交互計算〉,《法令月刊》,15:5,1964.5,頁7-9。
136. 謝冠生,〈法治釋義〉,《法令月刊》,14:10,1963.10,頁5、21。
137. 韓忠謨,〈少年法之理論與立法問題〉,《法學叢刊》,1:4,1956.9,頁56-65。
138. 韓忠謨,〈少年犯罪與法律〉,《刑事法雜誌》,3:5,1959.5,頁15-24
139. 羅敦偉,〈憲法上的「計畫的自由經濟」 拙著「計畫的自由經濟出版前奏」〉,《法令月刊》,14:8,1963.8,頁14-18。
140. 蘇永欽、李茂生、宋燕輝、楊宏暉、楊坤樵,〈從美、日、德的法學期刊看我國法學期刊的問題與出路〉,《政大法學評論》,79期,2004.6,頁313-390。
141. 蘇明詩,〈契約自由與契約社會化〉,《法學叢刊》,8:3,1963.7,頁30-38。
142. 蘇俊雄,〈從經濟發展觀察契約自由之限制〉,《法學叢刊》,12:2,1967.4,頁30-38。
法學期刊社論、啟事
1. 〈復刊詞〉,《軍法專刊》,7:1,1961.1,頁1。
2. 〈向讀者報告〉,《法律》,1:1,1954.9,頁20。
3. 〈向讀者報告〉,《法律》,1:11,1955.3.5,頁20。
4. 〈社論 民主法治與法紀 並論吳國楨事件〉,《法律評論》,20:4,1954.4,扉頁-頁1。
5. 〈社論 論言論出版自由〉,《法律評論》,21:5,1955.5,扉頁-頁1。
6. 〈社論 當前憲法上的重大問題〉,《法律評論》,26:2,1960.2,扉頁-頁1。
7. 〈社論 法治的諷刺〉,《法律評論》,26:5,1960.5,扉頁-頁1。
8. 〈社論 法律責任‧政治活動‧政治犯 我們對雷震案的看法〉,《法律評論》,26:10,1960.10,扉頁-頁1。
9. 〈社論 年來發生的憲法上問題〉,《法律評論》,26:11/12,1960.12,扉頁-頁1。
10. 〈社論 民權保障與國家生存〉,《法律評論》,29:1,1963.7,扉頁-頁1。
11. 〈社論 戰時立法權的配合運用〉,《法律評論》,29:2,1963.2,扉頁-頁1。
12. 〈社論 戰時的「行政命令」〉,《法律評論》,29:4,1963.4,扉頁-頁1。
13. 〈社論 創制複決兩權之研究〉,《法律評論》,32:1,1966.1,扉頁-頁1。
14. 〈社論 回顧與展望〉,《法律評論》,69:10/11/12,2003.10,扉頁-頁1。
15. 〈輿論文摘〉,《法學叢刊》,5:1,1960:1,頁42-56。
16. 〈韓國修憲與李承晚底連任〉,《法學叢刊》,5:1,1960.1,頁4-5。
翻譯著作
1. 原田正純著,謝旺全譯,《水俣病──日本公業廢水所引發的公害病例》,台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984年。
2. 劉進慶著,王宏仁、林繼文、李明俊譯,《台灣戰後經濟分析》,台北:人間,1992年。
3. Michel Fouc ault著,王德威譯,《知識的考掘》,台北:麥田,1993年。
4. Roscoe Pound,〈改進中國法律的初步意見〉,收錄於張文伯編著,《龐德學述》,台北:中華大典編印會,1967年,頁141-154。
網頁資料
1. 王健,〈說說近代中國的法律期刊〉,http://www.nwupl.edu.cn/xwfb/main/program144/11304.htm,2006/10/1瀏覽。
2. 行政院主計處,〈國民所得統計摘要〉,http://www.stat.gov.tw/public/data/dgbas03/bs4/nis93/np01.xls,2007/1/29瀏覽。
3. 國家圖書館,〈中華民國出版期刊指南系統〉,http://readopac1.ncl.edu.tw/ncl9/index.jsp,2006/09/30瀏覽。
4. 蔣為文,〈解構漢字的迷思──從語言學的觀點談漢字的原始本質〉,http://www.de-han.org/hanji/chuliau/hanjibesu.htm,01/25/2007瀏覽。
報紙
〈臺大醫院完成腎臟移植手術 吳祥振新腎臟工作良好〉,中央日報,5-27-1968,第四版。
英文著作
1. Zenon Bankowski, Neil MacCormick, Robert S. Summers, and Jerzy Wróblewski, ‘On Method and Methodology’, in Neil MacCormick and Robert S. Summers, (eds.), Interpreting Statutes: a Comparative Study, Aldershot: Dartmouth, 1991, p9-27。
2. E.H.Carr, What is History?,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61.
3. Ronald Dworkin, Law’s Empire, Cambridge Mass.: Belknap Press, 1986.
4. Neil MacCormick, ‘Democracy, Subsidiarity, and Citizenship in The “European Commonwealth”’, Law and Philosophy 16, 1997, p331-356.
5. Dietrich Rueschemeyer, ‘Can One or a Few Cases Yield Theoretical Gains?’, in James Mahoney and Dietrich Rueschemeyer (eds.), 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 in the Social Scien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pp 305-336.
6. Michel Troper, Christophe Grzegorczyk, and Jean-Louis Gardies, ‘Statutory Interpretation in France’, in Neil MacCormick and Robert S. Summers, (eds.), Interpreting Statutes: a Comparative Study, Aldershot: Dartmouth, 1991, p171-21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92651039
9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651039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惠馨<br>楊芳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孫健智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Sun, Kian tien_US
dc.creator (作者) 孫健智zh_TW
dc.creator (作者) Sun, Kian tien_US
dc.date (日期) 200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Sep-2009 14:35:40 (UTC+8)-
dc.date.available 17-Sep-2009 14:35:4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4:35:4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2651039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85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651039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以戰後第一代法學期刊為史料,探討1949年至1971年這二十餘年間,民法學的發展與變遷,包括民法學的題材與論證,以及時代背景、司法實務、外國法等等因素的影響。
  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期的民法學論文,宛如甚而即是教科書抽印本。法學者主觀的認知及其客觀的功能上,期刊論文的任務與教科書相同,均是交代基礎理論。1960年代中期,民法學論文在取材上有些微的轉變,民法學研究者從外國法繼受諸多議題,如公害、生物科技、醫療糾紛、產品責任。
  民法學論著中,法律論證的總體取向,係探求法律文本的原意,即「民法諸條文構成什麼樣的秩序」。詮釋性議題多源自法條文字的語意性問題,哪些文字的語意有待探究,又受到外國法影響。
  在方法論上,文義、邏輯,加上比較解釋,幾乎吞沒所有解釋要素。民法學研究者尚無方法論的自覺,對價值與原則的掌握與運用也相當有限。直到1960年代中後期,戰後第二代法學者開始明確指出應保護之利益,惟尚未在所舉案例中,具體衡量當事人的利益。
  在國共內戰的時代背景下,法律人以「法秩序至上」的觀點看待世界,他們熱烈地談論政治議題,卻對社會議題冷漠。對於前者,法律人僅重申既存法秩序,但後者要求新秩序的創造,法律人無能為力。法律詮釋對秩序的渴求是此一背景的產物,這樣濃厚的政治意味,也使法學各部門受到的關注與其政治色彩成正比,民法學相對不受重視,甚而被邊緣化。
根據當代的標準,當時民法學界與民事審判實務之間,關連薄弱。回應實務見解本非期刊論文的主要題材,實務見解的引述亦多用於佐證,而非為檢討、批評而引用。當時法學界對司法實務的關切,本非檢衡量其適切性,而在提出法規操作的準則;此外,法學界缺乏溝通的平台,法學者缺乏溝通的意願與能力,加上保守的高等教育政策,使外於實務的法學社群既小且弱,難與實務界平行對話。民法學既已邊緣化,相較於刑事法,其取材更為單調。
  比較法觀點在民法學中佔據支配地位,而此觀點之運用,是法律繼受工程的延續。在論著題材上,為求與外國法的架構對應,期刊論文多按體系切割題材;1960年代中後期,議題取向的論著亦是外國法影響的產物。在法律詮釋上,包括比較法解釋在內的比較法觀點,支配著民法學論文的議題與論證。
  民法學研究者透過外國法認識本國法,藉由外國法鑑別本國法上的議題,從外國法借來議題,並利用外國法既有的成果,解決本國法各種疑難雜症。但比較法觀點的操作,仍藉助文義與邏輯,價值與理念則退居其次,甚或消失。方法論的貧乏使民法學研究者沒有充分認知本國法,間接致使比較法觀點的誤用。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序論……………………………………………………………1
第一節 問題意識…………………………………………………………………1
第二節 研究課題:法學期刊中的民法學史……………………………………3
第三節 時代界定:1949年至1971年……………………………………………4
第四節 取材:法學期刊…………………………………………………………6
第五節 文獻回顧…………………………………………………………………7
第六節 研究方法…………………………………………………………………9
第七節 章節架構………………………………………………………………10
第二章 戰後第一代法學期刊發行概況………………………………11
第一節 法學期刊整體經營概況………………………………………………11
第一項 戰後初期的經濟環境與出版環境…………………………………11
第二項 催生法學期刊的主客觀因素………………………………………14
第二節 三類法學期刊的發行概況……………………………………………16
第一項 實務取向類…………………………………………………………16
第二項 學術取向類…………………………………………………………19
第三項 法政評論類…………………………………………………………21
第三章 「法學期刊」對公共議題的態度……………………………25
第一節 對具體社會事件與現象的回應………………………………………26
第一項 「法學期刊」裡的政治文宣…………………………………………26
第二項 對政治事件的回應…………………………………………………27
第三項 對經濟-社會事件的回應…………………………………………30
第二節 作為其基礎的中國法統式法治觀……………………………………33
第四章 「法學期刊」中的民法學史I:題材…………………………39
第一節 反覆出現的題材:法條註釋……………………………………………39
第二節 對實務見解的檢討……………………………………………………41
第一項 期刊論文取材與司法實務的關係…………………………………41
第二項 論戰…………………………………………………………………43
第三節 對法規動態的闡釋……………………………………………………45
第四節 對外國法的介紹………………………………………………………47
第五節 關於公共議題的討論…………………………………………………48
第五章 「法學期刊」中的民法學史II:法律詮釋…………………53
第一節 法律論證與方法論概觀………………………………………………54
第一項 詮釋性議題與法律漏洞……………………………………………54
第二項 各種解釋要素的運用………………………………………………57
第三項 方法論的貧乏………………………………………………………59
第二節 比較法觀點……………………………………………………………62
第一項 比較法觀點的進入門檻與操作者…………………………………62
第二項 比較法觀點之操作方式與功能……………………………………64
第一款 廣義詮釋中的比較法觀點………………………………………64
第二款 狹義詮釋中的比較法觀點………………………………………69
第三項 比較法觀點的誤用…………………………………………………70
第三節 實務與學說見解的運用………………………………………………72
第六章 民法學的軌跡與圖像…………………………………………75
第七章 結論……………………………………………………………83
第一節 民法學的題材…………………………………………………………83
第二節 民法學的論證…………………………………………………………83
第三節 時代背景的影響………………………………………………………84
第四節 法學界與司法實務的關係……………………………………………85
第五節 外國法的影響…………………………………………………………85
附錄一:1949年至1971年間法學期刊發行概況……………………89
附錄二:年表……………………………………………………………90
附錄三:關於法規動態的期刊論文……………………………………93
附錄四:回應實務見解的民法學論文………………………………114
附錄五:介紹外國法的民法學論文…………………………………115
參考書目………………………………………………………………117













圖目錄
圖1-1 台大圖書館法社分館公告…………………………………………………7
圖2-1 台大圖書館回函……………………………………………………………23
圖3-1 《法學叢刊》財經法論著徵稿啟事(1)……………………………………32
圖3-2 《法學叢刊》財經法論著徵稿啟事(2)……………………………………32
圖4-1 《軍法專刊》編委會啟事…………………………………………………45
圖5-1 最高法院每年度新受理案件數……………………………………………68
圖5-2 最高法院每年度結案案件數………………………………………………68
圖6-1 民法學外部圖像的想像……………………………………………………79
圖6-2 民法學研究者的法概念內涵………………………………………………79
圖6-3 民法學外部圖像的實像……………………………………………………80
圖6-4 法學各領域的內部圖像:角落裡的民法學………………………………81













表目錄
表1-1 法學期刊中的資訊分類………………………………………………………9
表3-1 戰後二十二年間犯罪率簡表………………………………………………36
表5-1 最高法院受理與結案數統計(1949-1971) …………………………………67
zh_TW
dc.format.extent 58427 bytes-
dc.format.extent 168348 bytes-
dc.format.extent 167550 bytes-
dc.format.extent 172177 bytes-
dc.format.extent 276520 bytes-
dc.format.extent 536151 bytes-
dc.format.extent 417305 bytes-
dc.format.extent 380697 bytes-
dc.format.extent 398227 bytes-
dc.format.extent 249948 bytes-
dc.format.extent 171480 bytes-
dc.format.extent 67065 bytes-
dc.format.extent 102989 bytes-
dc.format.extent 341917 bytes-
dc.format.extent 84397 bytes-
dc.format.extent 105368 bytes-
dc.format.extent 316641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651039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法學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法學期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民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民法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法意識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法律論證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法律詮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比較法觀點zh_TW
dc.title (題名) 中華民國體制下的台灣民法學史──以戰後一代法學期刊為史料的考察(1949~1971)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官書與檔案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立法院秘書處編輯,《立法院公報 法律案專輯 第五十六輯 司法(二) 民法總則及民法總則施行法修正案》,台北:立法院秘書處,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司法院,《戰時司法紀要》,台北:編者,19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法務部編印,《二十五年來犯罪問題研究報告提要集》,台北:編者,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國史館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 第三輯》,新店市:編者,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國史館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 第五輯》,新店市:編者,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國史館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 第六輯》,新店市:編者,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國史館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 第十一輯》,新店市:編者,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國史館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 第二十一輯》,新店市:編者,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國史館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 第二十三輯》,新店市:編者,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監察院編印,《監察院公報》,第326期,1960.10.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楊秀菁、薛化元、李福鐘主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七)新聞自由(一九四五~一九六○)》,新店:國史館,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專書與論文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王泰升,《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院史(1928-2000):臺大法學敎育的回顧》,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王泰升,〈台大法學教育與台灣社會(1928-2000)〉,收錄於同作者,《台灣法的世紀變革》,台北:元照,2004年,頁106-2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王澤鑑,〈民法五十年〉,收錄於氏著《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 第五冊》,台北:作者自刊,1998年,頁1-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林永謀,〈序〉,載許玉秀主編,《刑事法之基礎與界限──洪福增教授紀念專輯》,台北:學林文化,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林淇瀁,〈導讀 一步一步行入黑牢的所在〉,收錄於雷震著,林淇瀁校注,《雷震回憶錄之新黨運動黑皮書》,台北:遠流,2003年,頁23-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洪福增,《日本刑法判例評釋選集》,台北:漢林,19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洪葛文杏,〈洪福增君生平序〉,載許玉秀主編。《刑事法之基礎與界線──洪福增教授紀念專輯》,台北:學林文化,2005年,頁I-II。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陳師孟、林忠政、朱敬一、張清溪、施俊吉、劉錦添著,《解構黨國資本主義──論台灣官營事業之民營化》,台北:自立晚報總經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陳登原,《中國典籍史》,台北:樂天,19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陳國祥、祝萍,《臺灣報業演進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黃源盛,〈晚清法制近代化的動因及其開展〉,收錄於氏著,《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台北:五南,1998年,頁335-3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黃源盛,〈帝制中國的最後一部刑法典〉,收錄於氏著《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台北:黃若喬出版,2007年,頁159-1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張忠棟,〈雷震與反對黨〉,收錄於澄社編,《台灣民主自由的曲折歷程:紀念雷震案三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自立晚報,1992,頁55-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楊仁壽,《法學方法論》,台北:三民,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楊智傑,《千萬別來唸法律》,台北:三文印書館,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楊碧川,《漢江怒潮──韓國學生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臺灣省雜誌事業協會雜誌年鑑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雜誌年鑑》,台北:台灣省雜誌事業協會雜誌年鑑編輯委員會,195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謝政道,《中華民國修憲史》,台北:揚志文化,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謝振民著,張知本校訂,《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謝國平,《語言學概論》,台北:三民,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顏厥安,〈法、理性與論證〉,收錄於氏著《法與實踐理性》,台北:允晨,1998年,頁95-2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劉毓卿,《公害法新理念及實例論集》,台中:大學圖書供應社,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韩秀桃,《司法独立与近代中国》,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嚴文郁,《中國圖書館發展史 自清末至抗戰勝利》,台北:中國圖書館學會,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蘇永欽,〈台灣社會的變遷與法律學的發展〉,收錄於施茂林編,《當代法學名家論文集:慶祝法學叢刊創刊四十週年》,台北:法學叢刊社,1996年,頁551-5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林淇瀁,《意識型態‧媒介與權力:《自由中國》與五○年代台灣政治變遷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九十二年度博士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周伯峰,《民國初年「契約自由概念的誕生」──以大理院的言說實踐為中心》,國力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九十三年度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陳建旭,《論產品上之刑事責任》,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八十九年度碩士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陳維曾,《法律與經濟奇蹟的締造──戰後台灣經濟發展與經貿法律體系互動之考察》,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九十六年度碩士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劉恆妏,《從知識繼受與學科定位論百年來台灣法學教育之變遷》,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九十四年度博士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賴永忠,《台灣地區雜誌發展之研究──從日據時期到民國八十一年》,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八十二年度碩士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傳記與回憶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夏晉麟著,蕭廉任譯,《我五度參加外交工作的回顧》,台北:傳記文學,19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雷震著,林淇瀁校注,《雷震回憶錄之新黨運動黑皮書》,台北:遠流,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謝健,《謝鑄陳回憶錄》,台北:文海,197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研討會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朱浤源,〈光復初期台大法學院的建立〉,發表於台大東亞文明研究中心,玄奘大學主辦,「東亞教育與法制研究的新視野」研討會,2004.5.22-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孫健智,〈秩序或失序?──全球化下的法律規範場域初探〉,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主辦,「第五屆政治相關科系從諸羅到全球──地方治理與全球治理下的政經脈動學術研討會」,2005.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王伯琦,〈法律行為之標的與目的〉,《法律評論》,21:5,1955.5,頁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王善祥,〈從戒嚴意義說到戒嚴是否有繼續實施必要〉,《軍法專刊》,7:2,1961.2,頁15-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王祖寵,〈醫師之民事過失責任〉,《法令月刊》,21:1,1970.1,頁6-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王祖寵,〈商品製造責任論(上)〉,《法學叢刊》,15:4,1970.10,頁18-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王祖寵,〈商品製造者責任論(中)〉,《法學叢刊》,16:1,1971.1,頁94-1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王祖寵,〈商品製造者責任論(下)〉,《法學叢刊》,16:2,1971.4,頁105-1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王酬卉,〈論韓非的法治主義〉,《法學叢刊》,10:2,1965.2,頁111-1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王澤鑑,〈德國最高法院民事判例研究(二)〉,《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1,1972,頁229-2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史尚寬,〈民法上不當得利之研究(續)〉,《法令月刊》,2:4,1951.4,頁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史尚寬,〈論動產之善意取得〉,《法學雜誌》,3:1,1952.1,頁9-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史尚寬,〈論清償代位〉,《法令月刊》,5:2,1954.2,頁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史尚寬,〈地上權之研究〉,《法令月刊》,6:9,1955.9,頁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史尚寬,〈論物權行為之獨立性與無因性〉,《法學叢刊》,1:1,1956.1,頁63-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史尚寬,〈權利質權之研究〉,《法學叢刊》,1:4,1956.10,頁1-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史尚寬,〈行紀之研究〉,《法學叢刊》,4:2,1959.4,頁1-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史尚寬,〈出版契約之研究〉,《法學叢刊》,5:2,1960.4,頁1-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史尚寬,〈關於土地登記錯誤遺漏的更正之研究〉,《法學叢刊》,9:1,1964.1,頁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史尚寬,〈應繼分之研究〉,《法令月刊》,16:4,1965.4,頁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史尚寬,〈繼承回復請求權之研究〉,《法學叢刊》,10:2,1965.4,頁3-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史尚寬,〈共同繼承之研究(上)〉,《法學叢刊》,10:4,1965.10,頁12-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史尚寬,〈共同繼承之研究(下)〉,《法學叢刊》,11:1,1966.1,頁1-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史尚寬,〈人工授精在民刑法上之問題〉,《軍法專刊》,14:2,1968.2,頁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史尚寬,〈人體器官移植在民刑法上之問題〉,《軍法專刊》,15:1,1969.1,頁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包啟黃,〈發刊詞〉,《軍法專刊》,1:1,1952.5,頁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安之,〈談戡亂時期軍人婚姻保障問題〉,《軍法專刊》,5:6,1956.6,頁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李文宗,〈法人民事責任及犯罪能力〉,《法學叢刊》,8:3,1963.7,頁27-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李潤沂,〈戰地司法重建的研究〉,《軍法專刊》,12:4,1966.4,頁5-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李鎨澂,〈法國法學期刊──暨其對我國法學期刊之省思(上)〉,《輔仁法學》,27,2004.6,頁1-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李鎨澂,〈法國法學期刊──暨其對我國法學期刊之省思(下)〉,《輔仁法學》,28,2004.12,頁175-2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阮毅成,〈中國古代的法治精神〉,《法令月刊》,19:2,1968.2,頁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汪褘成,〈論配偶陷於匪區者的再婚問題〉,《軍法專刊》,2:3,1953.3,頁9-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辛學祥,〈自由與法治之演變〉,《軍法專刊》,4:5,1957.5,頁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林拔,〈血親獨立告訴權平議〉,《軍法專刊》,2:5,1954.5,頁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 林彬,〈有關司法的希望〉,《法令月刊》,1:1,1950.10,頁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 林咏榮,〈民法親屬與繼承兩篇修訂芻案〉,《法學叢刊》,14:1,1969.1,頁26-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 林紀東,〈錯誤的法律觀〉,《法令月刊》,3:2,1952.2,頁14-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 林紀東,〈少年犯罪問題〉,《軍法專刊》,1:6,1952.10,頁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 林紀東,〈少年法序說〉,《法令月刊》,5:12,1954.12,頁6-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9. 林紀東,〈少年法之立法問題〉,《法律評論》,21:1,1955.1,頁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0. 林紀東,〈我對少年法草案的意見(上)〉,《刑事法雜誌》,2:11,1958.11,頁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1. 林紀東,〈我對少年法草案的意見(中)〉,《刑事法雜誌》,2:12,1958.12,頁62-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2. 林紀東,〈我對少年法草案的意見(下)〉,《刑事法雜誌》,3:1,1959.1,頁14-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3. 林紀東,〈修改憲法問題〉,《軍法專刊》,7:4,1961.4,頁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4. 林紀東,〈少年事件處理法的立法問題〉,《軍法專刊》,7:8,1961.8,頁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5. 林紀東,〈如何建立法治精神〉,《軍法專刊》,11:6,1965.6,頁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6. 林榮耀,〈情事變更原則之理論與實際〉,《法律評論》,29:6,1963.6,頁18-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7. 林榮耀,〈情事變更原則之理論與實際(續)〉,《法律評論》,29:7,1963.7,頁19-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8. 周定宇,〈美國醫療糾紛與訴訟〉,《法律評論》,37:1,1971.1,頁15-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9. 洪力生,〈美國少年法概觀〉,《軍法專刊》,1:2,1952.6,頁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0. 胡毓傑,〈論訴追毛邦初案在政治上的成就 依審判程序贏得審判外的勝利〉,《法令月刊》,5:4,1954.4,頁14-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1. 范韻珩,〈對於血親獨立告訴權之研究〉,《軍法專刊》,2:6,1954.6,頁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2. 范魁書,〈由雷案談到軍事審判〉,《軍法專刊》,7:1,1961.1,頁17-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3. 范魁書,〈戰時司法制度之研究〉,《軍法專刊》,10:7,1964.7,頁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4. 查良鑑,〈從辦理毛案說到美國司法組織及其精神〉,《法學叢刊》,1:1,1956.1,頁39-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5. 查福元,〈寫在少年法公佈以前〉,《法律評論》,22:8,1956.8,頁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6. 徐世賢,〈悼念林佛性先生〉,《法學叢刊》,3:4,1948.10,頁1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7. 徐超,〈關於祭祀公業非法人之團體之探討〉,《法令月刊》,2:7,1951.7,頁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8. 陳自強,〈民法上和解之效力〉,《政大法學評論》,61,1999.6,頁253-3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9. 陳世榮,〈最高法院民刑庭總會有關違約金決議之商榷〉,《法令月刊》,15:4,1964.4,頁8-9、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0. 陳洪,〈人治與法治〉,《法學叢刊》,4:4,1959.9,頁10-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1. 陳洪,〈法治與禮治之我見〉,《法學叢刊》,6:3,1961.7,頁28-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2. 陳棋炎,〈美國離婚法述要〉,《法學叢刊》,1:4,1956.9,頁100-1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3. 陳棋炎,〈待婚期間之商榷〉,《法律評論》,24:1,1958.1,頁8-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4. 陳棋炎,〈論吾國民法上之繼承回復請求權〉,《法學叢刊》,3:3,1958.10,頁81-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5. 陳棋炎,〈繼承拋棄法理之研究(下)〉,《法律評論》,25:6,1959.6,頁7-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6. 陳棋炎,〈共同繼承法理之法源的研究〉,《法學叢刊》,6:4,1961.10,頁76-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7. 陳棋炎,〈共同繼承法理之比較法的研究〉,《法學叢刊》,7:1,1966.1,頁84-1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8. 陳綱,〈論血親之獨立告訴權〉,《軍法專刊》,2:2,1954.2,頁10-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9. 陳顧遠,〈法治大廈的樑柱與基石〉,《法律評論》,17:2,1951.7,頁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0. 陳顧遠,〈碎玉碎瓦錄〉,《法學叢刊》,12:1,1967.1,頁29-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1. 章逸夫,〈戰時經濟措施命令在法律上應循之途徑〉,《法令月刊》,12:7,1961.7,頁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2. 梅可望,〈臺灣的少年犯罪問題〉,《刑事法雜誌》3:6,1959.6,頁19-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3. 梅仲協,〈論婚姻之無效與撤銷〉,《軍法專刊》,3:1,1954.1,頁14-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4. 梅仲協,〈夫妻財產制之研究(一)〉,《法令月刊》,5:10,1954.10,頁11-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5. 梁炳仁,〈論我國現行親屬法上的收養關係〉,《軍法專刊》,13:1,1967.1,頁27-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6. 梁炳仁,〈論我國現行親屬法上的收養關係(續)〉,《軍法專刊》,13:2,1967.2,頁21-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7. 陸樹槐,〈禮治與法治〉,《法律評論》,28:8,1962.8,頁9-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8. 陸樹槐,〈禮治與法治(續)〉,《法律評論》,28:9,1962.9,頁6-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9. 温汶科,〈論日本民法之相對的離婚原因〉,《法律評論》,29:7,1963.7,頁12-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0. 温汶科,〈論日本民法之相對的離婚原因(續)〉,《法律評論》,29:8,1963.8,頁19-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1. 温汶科,〈論因受領遲延之債務人之解除權〉,《法律評論》,33:1,1967.1,頁9-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2. 温汶科,〈人工授精在民法上諸問題〉,《法學叢刊》,7:3,1968.2,頁112-1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3. 温汶科,〈論動物加害之損害賠償責任〉,《法律評論》,36:2,1970.2,頁15-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4. 温汶科,〈中國侵權行為法之今日課題〉,《法律評論》,36:4,1970.4,頁15-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5. 詹世元,〈論不動產物權登記之效力〉,《法律評論》,31:7,1965.7,頁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6. 詹世元,〈消滅時效與物上請求權問題〉,《法律評論》,31:9,1965.9,頁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7. 詹世元,〈對如何提昇裁判品質之商榷〉,《實踐》,767,1987.5,頁19-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8. 黃錞,〈論非法人團體及其準代理人〉,《法令月刊》,2:6,1951.6,頁13-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9. 張甘妹,〈少年審判與刑事審判之比較〉,《法律評論》,21:10,1955.10,頁10-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0. 張知本,〈中國國民黨的法治精神〉,《法令月刊》,1:3,1950.12,頁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1. 張金銘,〈少年犯罪與矯治〉,《刑事法雜誌》2:1,1958.1,頁34-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2. 張風謨,〈證券債權之讓與及其質權之設定〉,《法學叢刊》,3:2,1958.4,頁36-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3. 張師竹,〈現行法上運送人責任之檢視與商榷〉,《法律評論》,33:7,1967.7,頁13-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4. 張劍寒,〈論戰地政務與戒嚴〉,《法律評論》,28:11/12,1962.12,頁7-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5. 張龍文,〈論公同共有〉,《法學叢刊》,2:1,1957.1,頁6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6. 張龍文,〈論損害賠償之方法〉,《法學叢刊》,4:2,1959.4,頁42-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7. 張龍文,〈論定金〉,《法學叢刊》,4:3,1959.7,頁44-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8. 張龍文,〈論物權契約〉,《法學叢刊》,8:4,1963.10,頁100-1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9. 張龍文,〈論抵押權與租賃之關係〉,《法學叢刊》,15:1,1970.1,頁90-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0. 曾世雄,〈客觀之損害賠償〉,《法學叢刊》,10:2,1965.4,頁59-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1. 楊建華,〈簡介核子事故之損害賠償〉,《法令月刊》,23:4,1972.4,頁9-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2. 楊崇森,〈租賃期限之研究〉,《法律評論》,25:1,1959.1,頁8-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3. 楊與齡,〈論共有物之分割〉,《法學叢刊》,8:4,1963.10,頁73-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4. 楊灝,〈論戰時民事立法及其相關問題〉,《法律評論》,32:1,1966.1,頁15-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5. 楊灝,〈論戰時民事立法及其相關問題(續)〉,《法律評論》,32:2,1966.2,頁14-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6. 葉俊榮、法治斌、陳素芬、趙晏玲,〈臺灣法學期刊評比〉,《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8:1,1998.10,頁259-2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7. 葛邦任,〈論本生父母之獨立告訴權〉,《軍法專刊》,2:3,1954.3,頁14-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8. 趙公茂,〈不動產登記之研究〉,《法令月刊》,15:12,1964.12,頁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9. 趙公茂,〈關於違約金之研究〉,《法令月刊》,16.1,1965.1,頁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0. 趙琛,〈立法院職權延續問題〉,《法令月刊》,2:1,1951.1,頁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1. 趙琛,〈論出養子女與本生父母之血親關係〉,《軍法專刊》,2:1,1953.1,頁10-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2. 趙琛,〈國家安全與個人自由〉,《軍法專刊》,13:8,1967.8,頁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3. 趙華通,〈論人治與法治及德治與刑治〉,《法令月刊》,11:2,1960.2,頁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4. 蔡章麟,〈誠實信用原則與不正競業之禁止〉,《法令月刊》,2:4,1951.4,頁12-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5. 蔡墩銘,〈論少年法之目的規定〉,《法律評論》,27:9,1951.9,頁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6. 虞舜,〈本刊三週年獻辭〉,《法令月刊》,4:10,1953.10,頁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7. 虞舜,〈二十年來的法令月刊〉,《法令月刊》,21:10,1970.10,頁240-2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8. 戴雄,〈抗战时期中国图书损失概况〉,《民国档案》,62,2004.3,頁113-1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9. 諸葛魯,〈論民法上權利之行使〉,《法令月刊》,1:2,1950.11,頁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0. 諸葛魯,〈債之清償〉,《法學叢刊》,5:4,1960.10,頁1-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1. 諸葛魯,〈債權之對外的效力〉,《法令月刊》,11:11,1960.11,頁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2. 鄭玉波,〈公害與民事責任〉,《法令月刊》,22:3,1971.3,頁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3. 鄭玉波,〈廣告企業之民事責任與消費者之保護〉,《法令月刊》,27:4,1976.4,頁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4. 鄭定一,〈法官可以彈劾嗎〉,《法令月刊》,11:11,1960.11,頁10-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5. 錢桐蓀,〈土地優先承買承典承租權之研究〉,《法令月刊》,10:10,1959.10,頁-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6. 劉干雲,〈週年例言〉,《法律》,2:6,1955.9.15,頁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7. 劉干雲,〈卷首語〉,《法律》,3:1,1956.7.6,頁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8. 劉得寬,〈占有改定與卽時取得〉,《法學叢刊》,15:2,1970.4,頁80-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9. 劉得寬,〈就「試管嬰兒」探討「人工授精」之法律問題〉,《法令月刊》,29:9,1978.9,頁17-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0. 劉清波,〈人格權受侵害之私力救濟〉,《法學叢刊》,11:1,1966.1,頁59-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1. 劉發鋆,〈房屋租賃糾紛應適用之法律〉,《法律評論》,17:4,1951.10,頁19-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2. 劉鴻坤,〈「血親之配偶之血親」在民法上應否列為姻親〉,《法學叢刊》,9:11,1959.11,頁9-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3. 錢國成,〈和解淺說〉,《法學叢刊》,3:3,1958.7,頁57-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4. 錢國成,〈倉庫概述〉,《法令月刊》,9:10,1958.10,頁7-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5. 錢國成,〈論交互計算〉,《法令月刊》,15:5,1964.5,頁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6. 謝冠生,〈法治釋義〉,《法令月刊》,14:10,1963.10,頁5、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7. 韓忠謨,〈少年法之理論與立法問題〉,《法學叢刊》,1:4,1956.9,頁56-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8. 韓忠謨,〈少年犯罪與法律〉,《刑事法雜誌》,3:5,1959.5,頁15-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9. 羅敦偉,〈憲法上的「計畫的自由經濟」 拙著「計畫的自由經濟出版前奏」〉,《法令月刊》,14:8,1963.8,頁14-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0. 蘇永欽、李茂生、宋燕輝、楊宏暉、楊坤樵,〈從美、日、德的法學期刊看我國法學期刊的問題與出路〉,《政大法學評論》,79期,2004.6,頁313-3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1. 蘇明詩,〈契約自由與契約社會化〉,《法學叢刊》,8:3,1963.7,頁30-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2. 蘇俊雄,〈從經濟發展觀察契約自由之限制〉,《法學叢刊》,12:2,1967.4,頁30-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學期刊社論、啟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復刊詞〉,《軍法專刊》,7:1,1961.1,頁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向讀者報告〉,《法律》,1:1,1954.9,頁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向讀者報告〉,《法律》,1:11,1955.3.5,頁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社論 民主法治與法紀 並論吳國楨事件〉,《法律評論》,20:4,1954.4,扉頁-頁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社論 論言論出版自由〉,《法律評論》,21:5,1955.5,扉頁-頁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社論 當前憲法上的重大問題〉,《法律評論》,26:2,1960.2,扉頁-頁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社論 法治的諷刺〉,《法律評論》,26:5,1960.5,扉頁-頁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社論 法律責任‧政治活動‧政治犯 我們對雷震案的看法〉,《法律評論》,26:10,1960.10,扉頁-頁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社論 年來發生的憲法上問題〉,《法律評論》,26:11/12,1960.12,扉頁-頁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社論 民權保障與國家生存〉,《法律評論》,29:1,1963.7,扉頁-頁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社論 戰時立法權的配合運用〉,《法律評論》,29:2,1963.2,扉頁-頁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社論 戰時的「行政命令」〉,《法律評論》,29:4,1963.4,扉頁-頁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社論 創制複決兩權之研究〉,《法律評論》,32:1,1966.1,扉頁-頁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社論 回顧與展望〉,《法律評論》,69:10/11/12,2003.10,扉頁-頁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輿論文摘〉,《法學叢刊》,5:1,1960:1,頁42-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韓國修憲與李承晚底連任〉,《法學叢刊》,5:1,1960.1,頁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翻譯著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原田正純著,謝旺全譯,《水俣病──日本公業廢水所引發的公害病例》,台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劉進慶著,王宏仁、林繼文、李明俊譯,《台灣戰後經濟分析》,台北:人間,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Michel Fouc ault著,王德威譯,《知識的考掘》,台北:麥田,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Roscoe Pound,〈改進中國法律的初步意見〉,收錄於張文伯編著,《龐德學述》,台北:中華大典編印會,1967年,頁141-1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網頁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王健,〈說說近代中國的法律期刊〉,http://www.nwupl.edu.cn/xwfb/main/program144/11304.htm,2006/10/1瀏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行政院主計處,〈國民所得統計摘要〉,http://www.stat.gov.tw/public/data/dgbas03/bs4/nis93/np01.xls,2007/1/29瀏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國家圖書館,〈中華民國出版期刊指南系統〉,http://readopac1.ncl.edu.tw/ncl9/index.jsp,2006/09/30瀏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蔣為文,〈解構漢字的迷思──從語言學的觀點談漢字的原始本質〉,http://www.de-han.org/hanji/chuliau/hanjibesu.htm,01/25/2007瀏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報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大醫院完成腎臟移植手術 吳祥振新腎臟工作良好〉,中央日報,5-27-1968,第四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文著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Zenon Bankowski, Neil MacCormick, Robert S. Summers, and Jerzy Wróblewski, ‘On Method and Methodology’, in Neil MacCormick and Robert S. Summers, (eds.), Interpreting Statutes: a Comparative Study, Aldershot: Dartmouth, 1991, p9-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E.H.Carr, What is History?,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Ronald Dworkin, Law’s Empire, Cambridge Mass.: Belknap Press, 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Neil MacCormick, ‘Democracy, Subsidiarity, and Citizenship in The “European Commonwealth”’, Law and Philosophy 16, 1997, p331-3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Dietrich Rueschemeyer, ‘Can One or a Few Cases Yield Theoretical Gains?’, in James Mahoney and Dietrich Rueschemeyer (eds.), 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 in the Social Scien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pp 305-3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Michel Troper, Christophe Grzegorczyk, and Jean-Louis Gardies, ‘Statutory Interpretation in France’, in Neil MacCormick and Robert S. Summers, (eds.), Interpreting Statutes: a Comparative Study, Aldershot: Dartmouth, 1991, p171-212。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