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題名 外籍母親管教方式與幼兒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作者 徐玉梅
貢獻者 王鍾和
徐玉梅
關鍵詞 外籍母親
管教方式
幼兒
生活適應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4:51:00 (UTC+8)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外籍母親家庭的概況、幼兒人口變項(性別、手足數及入學年數)、外籍母親背景變項(年齡、國籍及通曉中文程度)與外籍母親管教方式、幼兒生活適應的關係,以及外籍母親管教方式與幼兒生活適應的關係。本研究以生長在外籍母親家庭的幼兒90人為研究對象,採用母親管教方式量表、幼兒生活適應量表等研究工具,獲取所需資料,再以描述統計、t考驗、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1.在外籍母親家庭中,不同人口變項(性別、手足數)的幼兒,感受到外籍母親採用的管教方式,並無顯著的差異。而入學2年的幼兒比入學1年的幼兒,感受到外籍母親採用較多的獎勵管教方式及處罰管教方式。
2.年齡31歲以上比30歲以下的外籍母親,採用較多的獎勵管教方式,至於處罰的管教方式則沒有顯著差異。大陸籍母親比東南亞地區母親採用較多的獎勵管教方式,至於處罰的管教方式則沒有顯著差異,而外籍母親通曉中文程度不同,採用管教方式沒有顯著差異。
3.在外籍母親家庭中,女幼兒生活適應較男幼兒好,而幼兒手足數、學年數的多少與其生活適應表現的優劣沒有顯著差異。
4.母親為大陸籍比母親為東南亞地區幼兒的生活適應較好,外籍母親中文程度良好的幼兒,生活適應皆優於外籍母親中文程度普通者。而不同年齡的外籍母親,與幼兒生活適應沒有顯著差異。
5.幼兒感受到外籍母親愈採用獎勵的管教方式時,其生活適應愈好,幼兒感受到外籍母親愈採用處罰的管教方式,其生活適應愈差。
6.中文程度普通的外籍母親,愈採用處罰管教方式,幼兒整體生活適應越差,中文程度良好的外籍母親,愈採用獎勵管教方式,幼兒的整體生活適應愈好。
7.對整體生活適應來說,外籍母親中文程度好壞及幼兒性別為預測幼兒生活適應的重要變項,預測力為24%。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數點建議,以供後續實務工作及研究參考。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大紀元電子報(2004)。幼稚園就學外籍及大陸配偶子女優先。檢索日期:94年10月1日,網址:http://news.djy.com.tw/newspage.aspatid=19&newsid=121597.
內政部(2005)。結婚之新郎與新娘按國籍分--按發生。檢索日期:94年11月10日,網址:http://www.boca.gov.tw/public/Data/5122。
內政部(2005)。九十四年第四十七週內政統計通報(94年1至10月嬰兒出生狀況統計)(更正)。檢索日期:94年11月20日,網址:http://www.moi.gov.tw/stat/.
台北市政府(2003)。「台北市新移民照顧輔導政策及實施方案」。檢索日期:94年11月20日,網址:http://www.ca.taipei.gov.tw/civil.
王珮玲(1992)。兒童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社會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鍾和(1975)。社經地位、子女數目及性別父母養育子女態度的影響。輔仁大學文學院-人文學院,527-549。
王鍾和、李勤川、陽琪編譯(1986)。適應與心理衛生。台北市:大洋。
王鍾和(1900)。兒童發展。大洋出版社。
王鍾和(1993)。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
王春美(2001)。父母知覺與祖輩親職教養行為一致性、因應策略及其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瑞壎(2004)。大陸和外籍新娘婚生子女適應與學習能力之探究。台灣教育,626,25-31。
江淑惠(1985)。父母教養態度與幼兒焦慮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宗光(2004)。台南縣東南亞外籍母親在子女入學後母親經驗。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美惠(2005)。外籍配偶家庭及其幼兒學校生活適應之個案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石樹培(1991)。台北縣提前入學兒童學業成就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外交部領事局(2005)。核發東南亞地區各國籍配偶簽證。檢索日期:94年11月20日,網址: http://www.boca.gov.tw/public/Data/512211442871.pdf.
立報(2005)。外籍配偶子女不優生?國健局調查反平。檢索日期:94年12月3日,網址:http://publish.lihpao.com/Education/2005/11/12/05D11114/index.html.
全國幼教資訊網(2005)。全國園所概況統計表。檢索日期:94年10月12日,網址:http://140.126.34.248.
李湘凌、洪瑞楓(2005)。外籍配偶家庭之教養觀對其子女口語表達影響之研究。檢索日期:94年11月3日,網址:http://www.nhltc.edu.tw/~ece/learn/web/e8.htm。
何家儀(民92)。國小一年級新生學校適應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惠雅(1995)。父母教養方式和子女行為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72,41-47。
林淑玲(2000)。不同家庭發展階段父母對長子女之教養方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惠雅(2000)。母親與幼兒互動中之教養行為分析。應用心理研究,6,75-96。
林璣萍(2003)。台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雅婷(2004)。外籍配偶子女幼兒園生活適應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郁雯(2003)。家庭功能、父母管教態度對4-6歲學齡前兒童行為與情緒問題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靜蘭(1997)。以創造性韻律活動的教學策略改善幼兒學習適應行為問題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承珊(2000)。母親與教師的管教方式對幼兒社會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柏姍(2005)。外籍配偶子女幼稚園學校適應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吳秋雯(1996)。手足變項、父母教養態度與子女手足攻擊行為之相關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吳秀照(2004)。東南亞外籍女性配偶對於發展遲緩子女的教養環境與主體經驗初探-從生態系統觀點及相關研究分析。社區發展季刊,105,159-175。
吳宗儒(2004)。石碇鄉外籍配偶家庭幼兒的生長及學習環境。新社區工程-多元文化的兒童學習環境建構研討會手冊,83-87。
吳昭容、陳慧敏(1997)。青少年婦女與成年婦女住院期間產生後心理壓力的比較。衛生教育雜誌,17,1-12。
吳淑玲(1998)。台南市國小學生家庭因素、性別角色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麗湘(1994)。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認知性角色取替能力發展之影響 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慕蓮(1987)。個人及家庭因素影響國小新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良誠(1995)。國小一年級學童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一個國小教室的觀察。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賴玉粉(1994)。花蓮縣原住民、非原住民國小學童學習適應與自我觀念之比較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灣社會研究叢刊,9。
莊麗玉(2005)。印尼籍配偶教養量表之初探。國立成功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雪芳(2004)。台中市母親母職角色信念與教養方式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2004)。外籍配偶家庭教育推展手冊:入門篇。檢索日期:94年12月12日,網址: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OCIETY/EDU7854001/foreignFTP/foreig。
教育部(2005)。外籍配偶就讀國小子女學習及生活意向調查報告。教育部統計處。檢索日期:94年12月12日,網址: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OCIETY/EDU7854001/foreignFTP。
陳美惠(2002)。彰化縣東南亞外藉新娘教養子女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姣伶(1995)。父母教養方式的一致程度與幼兒社會化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若琳(2001)。父母教養目標及行為對幼兒社會能力的影響。中華家政學刊,30,31-48。
陳若琳(2002)。母親親職壓力與教養品質對幼兒社會能力影響之探討。輔仁學院,35, 51-78。
陳富美(2002)。父母的權威式教養、民主式教養與放縱式教養的交互作用與幼兒社會能力之探討。中華家政學刊,32,75-93。
陳雅鈴(2004)。新台灣之子-外籍新娘子女教養問題。幼教資訊,160,25-27。
陳俞余(1999)。國小一年級兒童學校適應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碧雲、魏妙如、郭昱秀(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校活適應之探討-以學前教師的觀點為例。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52-55。
陳如葳(2000)。獨生子女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其分享行為相關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烘玉、劉能榮、周遠祁、黃秉勝、黃雅芳(2004)。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66-91。
黃琬玲(2005)。東南亞外籍配偶子女的家庭環境與學習適應情形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雅芳(2005)。新移民女性親師互動與子女學校生活感受之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迺毓(1995)。台灣地區父母之子女教養態度與子女社會化之研究。國科會研究案NSC84-2413-H003-002。
張慧敏(1992)。不同氣質類型國小新生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靜文(2004)。台灣近二十年來幼兒階段親子教養研究歸類與分析-生態系統論的觀點。兒童發展與教育創刊號,49-68 。
張齡友(2004)。早期家庭經驗柬埔寨籍母親學齡前子女教養之個案研究。幼兒保育學刊,2,139-164。
張文菁(2005)。外籍配偶子女學習適應現況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 以南投縣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1996)。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許春惠(2004)。外籍配偶子女適應問題及教養探討。新社區工程-多元文化的兒童學習環境建構研討會手冊,88-89。
張怡貞(1998)。國小學童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同儕關係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楊淑朱、邢清清、翁慧雯、吳盈慧、張玉巍(2004)。雲林縣外籍女性配偶子女在校狀況之調查研究。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149-178。
葉郁菁(2004)。澎湖離島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暨子女生活狀況與福利需求調查。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6,55-85。
趙宗慈(1987)父母紀律方式、利他傾向與兒童利社會行為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美芳(2001)。跨國婚姻中菲籍女性的生命述說。高學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國樞(1986)。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台灣研究的評析,中華心理學刊,28,7-26。
鍾鳳嬌(1997)。親子溝通對幼兒社會行為的影響,台東師院學報,8,133-176。
鍾鳳嬌、王國川(2004)。外籍配偶子女的語文、心智能力發展與學習狀況調查研究。教育學刊,23,231-257。
鍾文悌(2005)。外籍配偶子女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重發(2003)。外籍新娘困境。學前教育,25(10),62。
鍾重發(2003)。支援協助涉入外籍新娘家庭子女學齡前之兒童發展。兒童福利期刊,4,251-258。
簡志娟(1996)。影響父母教養方式之因素生態系統理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茂發(1986)。大學生適應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28,1-90 。
蔡宜珍(2004)。小一學童學校生活適應與學習表現研究-以台東縣某國小幼小銜接活動為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玲雪(2005)。外籍及大陸配偶家庭子女之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及其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 以台南市為例。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榮貴、黃月純(2004)。台灣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與因應策略。台灣教育,32-37。
盧秀芳(2004)。在台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
盧美貴(2003)。我國五歲幼兒基本能力與學力指標建構研究。台北市:教育部。
謝慶皇(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國立台南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立梅(2004)。父母教養方式與幼兒氣質之個案研究―以一個收養家庭為 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幼教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魏惠貞(1985)。學前兒童獨立行成就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惠娟(1998)。我國家庭共學方案之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羅美紅(2005)。東南亞外籍母親對子女教養信念之探討:以大臺北地區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文獻
Anderson,M.(1999).Child in-between : Constracting identities in the bicultural family. Journal of the Royal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5(1),13-26.
Bronfenbrenner, U. (1986).Ecology of the family as a context for human development :research Derspective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2(6),723-742.
Bossard, J. H. S.(1960).The sociology of child developmet.New York:Harper &Brothers.
Coleman, P. K., & Karraker.(2000). Parenting self-efficacy among mothersof school-age children: Conceptualization, measurement,and correlates.Family Relations,49(1),19-24.
Darling, N., & Steinberg, L.(1993). Parenting style as context: an integrative model.Psychological Bulleti,113(3),487-496.
Howes, C., & Hamilton, C.E(1993).The changing experience of child care: Changes in teachers and in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s and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with peers.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8,15-32.
Hamre, B. K., & Pianta, R. C.(2001).Early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 and the traiectory of children’s school outcomes through eighth grade, Child Development,72,625-638.
Jacobs, L.(1987). Cultural difference or disability: Redefining the experience of four hmong students.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ilingual Education.
Kerstin, P.,& Goran, J.(2004)Swedish parents` self-reported use of discipline in response to continued misconduct by their pre-school children .Infant and Child Development,.13(1),79-86.
Kupermidt, J. B.,& Coie,J,D.(1990).Preadolesscent peer status ,aggression,and school adjustment as predictors of externalizing problems in adolescence. Child Developmet ,61,1350-1362.
Ladd, G. W., Kochenderfer, B. J.,&Coleman,.C.(1997).Classroom peer acceptance, friendship, and victimization: Distinct relational systems that contribute uniquely to childre’s school adjustment. Child Development,68(6),1181-1197.
Maccoby, E. E.,& Martin, J. A.(1983). Socialization in the content of the family:Parent-child interaction. In P. H. Mussen (ed.).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4,1-101, New York:John Weily & Sons.
Pablo, G. C., Bonnie, C. N.,& Robert, A F.(2002). Parenting among Hispanic and Anglo-American mothers with young children.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40(3),357-366.
Patrick, H., Yoon, K.S., & Murphy,A.(1995).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social competence, and early school adjustment: A contextual and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Paper present at the bi-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Indiaapolis.
Ricard, Richard, J., & Miller Gale, A.(1995).Developmental trends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adjust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in mixed-age classrooms.School Phychology review,24(2),258-271.
Sears, R. R., Maccoby. E. E.,& Levin, H.(1957).Patterns of child rearing.Evanston 111:Row Peterson.
Solis, R., Pedro, Fox,& Robert, A.(1996). Parenting among Hispanic and Angle-American mothers with young children. 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157(4),465-472.
Taniuchi, L.(1985).Classroom discipline and management in Japanese elementary school classroom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NO.ED 271-392.
Vonnie, C. M.,& Julia, S.(2002). Physical discipline and behavior problems in African American, European American, and Hispanic children: Emotion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64,(1),40-5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所
92157017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157017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王鍾和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徐玉梅zh_TW
dc.creator (作者) 徐玉梅zh_TW
dc.date (日期) 200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Sep-2009 14:51:00 (UTC+8)-
dc.date.available 17-Sep-2009 14:51:0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4:51:0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2157017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91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幼兒教育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157017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外籍母親家庭的概況、幼兒人口變項(性別、手足數及入學年數)、外籍母親背景變項(年齡、國籍及通曉中文程度)與外籍母親管教方式、幼兒生活適應的關係,以及外籍母親管教方式與幼兒生活適應的關係。本研究以生長在外籍母親家庭的幼兒90人為研究對象,採用母親管教方式量表、幼兒生活適應量表等研究工具,獲取所需資料,再以描述統計、t考驗、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1.在外籍母親家庭中,不同人口變項(性別、手足數)的幼兒,感受到外籍母親採用的管教方式,並無顯著的差異。而入學2年的幼兒比入學1年的幼兒,感受到外籍母親採用較多的獎勵管教方式及處罰管教方式。
2.年齡31歲以上比30歲以下的外籍母親,採用較多的獎勵管教方式,至於處罰的管教方式則沒有顯著差異。大陸籍母親比東南亞地區母親採用較多的獎勵管教方式,至於處罰的管教方式則沒有顯著差異,而外籍母親通曉中文程度不同,採用管教方式沒有顯著差異。
3.在外籍母親家庭中,女幼兒生活適應較男幼兒好,而幼兒手足數、學年數的多少與其生活適應表現的優劣沒有顯著差異。
4.母親為大陸籍比母親為東南亞地區幼兒的生活適應較好,外籍母親中文程度良好的幼兒,生活適應皆優於外籍母親中文程度普通者。而不同年齡的外籍母親,與幼兒生活適應沒有顯著差異。
5.幼兒感受到外籍母親愈採用獎勵的管教方式時,其生活適應愈好,幼兒感受到外籍母親愈採用處罰的管教方式,其生活適應愈差。
6.中文程度普通的外籍母親,愈採用處罰管教方式,幼兒整體生活適應越差,中文程度良好的外籍母親,愈採用獎勵管教方式,幼兒的整體生活適應愈好。
7.對整體生活適應來說,外籍母親中文程度好壞及幼兒性別為預測幼兒生活適應的重要變項,預測力為24%。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數點建議,以供後續實務工作及研究參考。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8
  第三節 名詞解釋......................................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外籍母親管教方式...............................13
第二節 幼兒生活適應 ..................................33
  第三節 外籍母親管教方式與幼兒生活適應...................5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4
  第四節 實施程序..................................... 58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59

第四章 分析結果..........................................60
第一節 外籍母親家庭概況...............................60
第二節 幼兒人口變項與外籍母親管教方式...................64
第三節 外籍母親背景變項與管教方式......................71
第四節 幼兒人口變項與生活適應......................... 78
第五節 外籍母親背景變項與幼兒生活適應.................. 84
第六節 外籍母親管教方式與幼兒生活適應的關係............. 90
第七節 外籍母親通曉中文程度和管教方式與幼兒生活適應的關係..92
第八節 人口變項、背景變項及管教方式對幼兒生活適應的預測力..96

第五章 討論..............................................101
第一節 幼兒人口變項與外籍母親採用管教方式關係之討論.......101
第二節 外籍母親背景變項與採用管教方式關係之討論..........104
第三節 幼兒人口變項與生活適應關係之討論.................106
第四節 外籍母親背景變項與幼兒生活適應關係之討論..........109
第五節 外籍母親採用管教方式與幼兒生活適應關係之討論.......112
第六節 外籍母親通曉中文程度不同,採用管教方式與幼兒生活適應之
討論..........................................113
第七節 幼兒人口變項、外籍母親背景變項及採用管教方式對幼兒生活適
應的預測力之討論................................11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16
  第一節 結論..........................................116
  第二節 建論..........................................120




參考書目
  中文部份............................................ 125  英文部份.............................................131

  附錄一 母親管教方式量表的編製..........................133
  附錄二 母親管教方式開放問卷............................139
  附錄三 母親管教方式預試量表............................141
  附錄四 母親管教方式正式量表............................148
  附錄五 幼兒生活適應量表的編製..........................154
  附錄六 幼兒生活適應預試量表............................159
  附錄七 幼兒生活適應正式量表............................161
zh_TW
dc.format.extent 10868 bytes-
dc.format.extent 16295 bytes-
dc.format.extent 15785 bytes-
dc.format.extent 74371 bytes-
dc.format.extent 146155 bytes-
dc.format.extent 289317 bytes-
dc.format.extent 116614 bytes-
dc.format.extent 156532 bytes-
dc.format.extent 157581 bytes-
dc.format.extent 124738 bytes-
dc.format.extent 143550 bytes-
dc.format.extent 385276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157017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外籍母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管教方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幼兒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生活適應zh_TW
dc.title (題名) 外籍母親管教方式與幼兒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紀元電子報(2004)。幼稚園就學外籍及大陸配偶子女優先。檢索日期:94年10月1日,網址:http://news.djy.com.tw/newspage.aspatid=19&newsid=1215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內政部(2005)。結婚之新郎與新娘按國籍分--按發生。檢索日期:94年11月10日,網址:http://www.boca.gov.tw/public/Data/51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內政部(2005)。九十四年第四十七週內政統計通報(94年1至10月嬰兒出生狀況統計)(更正)。檢索日期:94年11月20日,網址:http://www.moi.gov.tw/sta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北市政府(2003)。「台北市新移民照顧輔導政策及實施方案」。檢索日期:94年11月20日,網址:http://www.ca.taipei.gov.tw/civi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珮玲(1992)。兒童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社會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鍾和(1975)。社經地位、子女數目及性別父母養育子女態度的影響。輔仁大學文學院-人文學院,527-5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鍾和、李勤川、陽琪編譯(1986)。適應與心理衛生。台北市:大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鍾和(1900)。兒童發展。大洋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鍾和(1993)。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春美(2001)。父母知覺與祖輩親職教養行為一致性、因應策略及其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瑞壎(2004)。大陸和外籍新娘婚生子女適應與學習能力之探究。台灣教育,626,25-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淑惠(1985)。父母教養態度與幼兒焦慮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宗光(2004)。台南縣東南亞外籍母親在子女入學後母親經驗。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美惠(2005)。外籍配偶家庭及其幼兒學校生活適應之個案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樹培(1991)。台北縣提前入學兒童學業成就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外交部領事局(2005)。核發東南亞地區各國籍配偶簽證。檢索日期:94年11月20日,網址: http://www.boca.gov.tw/public/Data/512211442871.pd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報(2005)。外籍配偶子女不優生?國健局調查反平。檢索日期:94年12月3日,網址:http://publish.lihpao.com/Education/2005/11/12/05D11114/index.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全國幼教資訊網(2005)。全國園所概況統計表。檢索日期:94年10月12日,網址:http://140.126.34.2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湘凌、洪瑞楓(2005)。外籍配偶家庭之教養觀對其子女口語表達影響之研究。檢索日期:94年11月3日,網址:http://www.nhltc.edu.tw/~ece/learn/web/e8.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家儀(民92)。國小一年級新生學校適應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惠雅(1995)。父母教養方式和子女行為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72,41-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淑玲(2000)。不同家庭發展階段父母對長子女之教養方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惠雅(2000)。母親與幼兒互動中之教養行為分析。應用心理研究,6,75-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璣萍(2003)。台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雅婷(2004)。外籍配偶子女幼兒園生活適應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郁雯(2003)。家庭功能、父母管教態度對4-6歲學齡前兒童行為與情緒問題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靜蘭(1997)。以創造性韻律活動的教學策略改善幼兒學習適應行為問題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承珊(2000)。母親與教師的管教方式對幼兒社會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柏姍(2005)。外籍配偶子女幼稚園學校適應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秋雯(1996)。手足變項、父母教養態度與子女手足攻擊行為之相關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秀照(2004)。東南亞外籍女性配偶對於發展遲緩子女的教養環境與主體經驗初探-從生態系統觀點及相關研究分析。社區發展季刊,105,159-1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宗儒(2004)。石碇鄉外籍配偶家庭幼兒的生長及學習環境。新社區工程-多元文化的兒童學習環境建構研討會手冊,83-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昭容、陳慧敏(1997)。青少年婦女與成年婦女住院期間產生後心理壓力的比較。衛生教育雜誌,17,1-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淑玲(1998)。台南市國小學生家庭因素、性別角色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麗湘(1994)。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認知性角色取替能力發展之影響 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慕蓮(1987)。個人及家庭因素影響國小新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良誠(1995)。國小一年級學童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一個國小教室的觀察。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玉粉(1994)。花蓮縣原住民、非原住民國小學童學習適應與自我觀念之比較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灣社會研究叢刊,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麗玉(2005)。印尼籍配偶教養量表之初探。國立成功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雪芳(2004)。台中市母親母職角色信念與教養方式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4)。外籍配偶家庭教育推展手冊:入門篇。檢索日期:94年12月12日,網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OCIETY/EDU7854001/foreignFTP/forei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5)。外籍配偶就讀國小子女學習及生活意向調查報告。教育部統計處。檢索日期:94年12月12日,網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OCIETY/EDU7854001/foreignFT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美惠(2002)。彰化縣東南亞外藉新娘教養子女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姣伶(1995)。父母教養方式的一致程度與幼兒社會化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若琳(2001)。父母教養目標及行為對幼兒社會能力的影響。中華家政學刊,30,31-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若琳(2002)。母親親職壓力與教養品質對幼兒社會能力影響之探討。輔仁學院,35, 51-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富美(2002)。父母的權威式教養、民主式教養與放縱式教養的交互作用與幼兒社會能力之探討。中華家政學刊,32,75-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雅鈴(2004)。新台灣之子-外籍新娘子女教養問題。幼教資訊,160,25-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俞余(1999)。國小一年級兒童學校適應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碧雲、魏妙如、郭昱秀(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校活適應之探討-以學前教師的觀點為例。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52-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如葳(2000)。獨生子女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其分享行為相關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烘玉、劉能榮、周遠祁、黃秉勝、黃雅芳(2004)。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66-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琬玲(2005)。東南亞外籍配偶子女的家庭環境與學習適應情形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雅芳(2005)。新移民女性親師互動與子女學校生活感受之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迺毓(1995)。台灣地區父母之子女教養態度與子女社會化之研究。國科會研究案NSC84-2413-H003-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慧敏(1992)。不同氣質類型國小新生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靜文(2004)。台灣近二十年來幼兒階段親子教養研究歸類與分析-生態系統論的觀點。兒童發展與教育創刊號,49-68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齡友(2004)。早期家庭經驗柬埔寨籍母親學齡前子女教養之個案研究。幼兒保育學刊,2,139-1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文菁(2005)。外籍配偶子女學習適應現況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 以南投縣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春興(1996)。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春惠(2004)。外籍配偶子女適應問題及教養探討。新社區工程-多元文化的兒童學習環境建構研討會手冊,88-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怡貞(1998)。國小學童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同儕關係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淑朱、邢清清、翁慧雯、吳盈慧、張玉巍(2004)。雲林縣外籍女性配偶子女在校狀況之調查研究。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149-1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郁菁(2004)。澎湖離島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暨子女生活狀況與福利需求調查。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6,55-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宗慈(1987)父母紀律方式、利他傾向與兒童利社會行為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美芳(2001)。跨國婚姻中菲籍女性的生命述說。高學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國樞(1986)。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台灣研究的評析,中華心理學刊,28,7-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鳳嬌(1997)。親子溝通對幼兒社會行為的影響,台東師院學報,8,133-1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鳳嬌、王國川(2004)。外籍配偶子女的語文、心智能力發展與學習狀況調查研究。教育學刊,23,231-2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文悌(2005)。外籍配偶子女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重發(2003)。外籍新娘困境。學前教育,25(10),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重發(2003)。支援協助涉入外籍新娘家庭子女學齡前之兒童發展。兒童福利期刊,4,251-2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簡志娟(1996)。影響父母教養方式之因素生態系統理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簡茂發(1986)。大學生適應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28,1-90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宜珍(2004)。小一學童學校生活適應與學習表現研究-以台東縣某國小幼小銜接活動為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玲雪(2005)。外籍及大陸配偶家庭子女之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及其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 以台南市為例。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榮貴、黃月純(2004)。台灣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與因應策略。台灣教育,32-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秀芳(2004)。在台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美貴(2003)。我國五歲幼兒基本能力與學力指標建構研究。台北市:教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慶皇(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國立台南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立梅(2004)。父母教養方式與幼兒氣質之個案研究―以一個收養家庭為 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幼教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惠貞(1985)。學前兒童獨立行成就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惠娟(1998)。我國家庭共學方案之發展。台北:師大書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美紅(2005)。東南亞外籍母親對子女教養信念之探討:以大臺北地區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英文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nderson,M.(1999).Child in-between : Constracting identities in the bicultural family. Journal of the Royal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5(1),13-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ronfenbrenner, U. (1986).Ecology of the family as a context for human development :research Derspective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2(6),723-7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ossard, J. H. S.(1960).The sociology of child developmet.New York:Harper &Brother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leman, P. K., & Karraker.(2000). Parenting self-efficacy among mothersof school-age children: Conceptualization, measurement,and correlates.Family Relations,49(1),19-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arling, N., & Steinberg, L.(1993). Parenting style as context: an integrative model.Psychological Bulleti,113(3),487-4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wes, C., & Hamilton, C.E(1993).The changing experience of child care: Changes in teachers and in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s and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with peers.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8,15-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mre, B. K., & Pianta, R. C.(2001).Early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 and the traiectory of children’s school outcomes through eighth grade, Child Development,72,625-6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acobs, L.(1987). Cultural difference or disability: Redefining the experience of four hmong students.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ilingual Educati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erstin, P.,& Goran, J.(2004)Swedish parents` self-reported use of discipline in response to continued misconduct by their pre-school children .Infant and Child Development,.13(1),7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upermidt, J. B.,& Coie,J,D.(1990).Preadolesscent peer status ,aggression,and school adjustment as predictors of externalizing problems in adolescence. Child Developmet ,61,1350-13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dd, G. W., Kochenderfer, B. J.,&Coleman,.C.(1997).Classroom peer acceptance, friendship, and victimization: Distinct relational systems that contribute uniquely to childre’s school adjustment. Child Development,68(6),1181-11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ccoby, E. E.,& Martin, J. A.(1983). Socialization in the content of the family:Parent-child interaction. In P. H. Mussen (ed.).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4,1-101, New York:John Weily & Son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ablo, G. C., Bonnie, C. N.,& Robert, A F.(2002). Parenting among Hispanic and Anglo-American mothers with young children.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40(3),357-3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atrick, H., Yoon, K.S., & Murphy,A.(1995).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social competence, and early school adjustment: A contextual and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Paper present at the bi-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Indiaapoli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icard, Richard, J., & Miller Gale, A.(1995).Developmental trends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adjust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in mixed-age classrooms.School Phychology review,24(2),258-2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ears, R. R., Maccoby. E. E.,& Levin, H.(1957).Patterns of child rearing.Evanston 111:Row Peters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olis, R., Pedro, Fox,& Robert, A.(1996). Parenting among Hispanic and Angle-American mothers with young children. 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157(4),465-4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aniuchi, L.(1985).Classroom discipline and management in Japanese elementary school classroom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NO.ED 271-3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Vonnie, C. M.,& Julia, S.(2002). Physical discipline and behavior problems in African American, European American, and Hispanic children: Emotion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64,(1),40-54.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