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題名 少子化趨勢對國民教育師資供需影響與對策之研究
作者 鍾德馨
貢獻者 秦夢群
鍾德馨
關鍵詞 少子化
國民教育
師資培育
師資供需
the low birth rate
teacher education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teacher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5:00:31 (UTC+8)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少子化趨勢對我國國民教育師資供需之影響與相關對策。首先係從我國學齡人口結構現況及趨勢作切入,進而探究少子化趨勢對師資培育政策之影響,並分析國民教育師資供需之現況與趨勢,最後本研究藉以百分比統計、集群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灰色預測及模糊德菲法等統計方法,分析國民教育階段師資供需之現況、預測及策略方案之評估,進而提出相關因應對策,提供政策設計者之決策參考,以期透過適當的調節與管控機制,俾利國民教育師資市場的供需均衡。
本研究依研究目的所獲得之主要研究結論有以下幾點:
一、國民教育學齡學生數之發展趨勢,已顯見受到少子化趨勢之衝擊。惟各縣市所反映之衝擊情形不同,其中以高雄市、臺北縣、基隆市、臺中市、嘉義市及臺南市等六縣市之衝擊情形最大。
二、各縣市國民小學師資人力現況受少子化趨勢之影響不一,尤其臺北市、高雄市、臺北縣、苗栗縣、臺中縣、彰化縣、南投縣、嘉義縣、
臺南縣、高雄縣、屏東縣、花蓮縣、基隆市與臺南市等縣市已呈現師資人力過剩飽和之現況。
三、各縣市國民中學師資人力現況,尚未因學齡人口數減少受明顯之衝擊,各縣市師資人力的波動情形仍屬混沌,惟其中以臺北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屏東縣與臺南縣等屬師資人力遞減之地區。
四、以時間序列分析單變量ARIMA模式與灰色預測GM(1,1)模式進行國民教育教師人數預測之效果良好,尤其灰色預測方法平均準確率多達99%以上。
五、各縣市95-100學年度國民小學教師人數預估約減少5,703人,減少百分比為5.47%。除桃園縣、臺東縣及新竹市教師人數略有成長外,其餘各縣市教師人數皆明顯遞減,尤其南投縣、基隆市、臺北縣及屏東縣教師人數減少比率皆超過10%。
六、各縣市95-100學年度國民中學教師人數預估約增加118人,增加百分比為0.247%。其中,以臺東縣、新竹縣、嘉義市、桃園縣及澎湖縣教師人數屬穩定成長之縣市,惟雲林縣、嘉義縣、臺北市及屏東縣則屬教師人數大幅減少之縣市,其減少比率皆超過10%。
七、為期有效解決國民教育師資供需失衡之問題,於政策方案上,首要之務應先從「教師離退制度」及「教師員額編制」之體制面改革著手。

根據以上之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供教育行政機估決策與未來研究時之參考: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各縣市政府教育局應確實掌握未來各學年度學齡學生數之變化,並正視超額留用教師人數將逐年增加之趨勢,妥適研擬與修訂相關人事法規與制度。
(二)加強不適任教師之督導淘汰機制,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符應「專業本位、保優汰劣」之要求。
(三)健全師資培育機構組織,持續評估調節師資供需數量,落實「適量優質儲備」之措施。
(四)適當調整國民中小學教師員額編制,達成「小班小校」之理念。
(五)師資估需預測宜進行縱貫性長期研究,並委由專責單位進行全國各級學校師資推估工作。

二、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在研究主題方面,可探討少子化趨勢所造成學校整併、閒置教室空間規劃、學生單位成本改變及學校行銷因應策略等議題。
(二)在研究範圍方面,可採單一縣市為研究範圍,且持續在不同的時間進行預測與評估,在研究結果之推論上將更符合現況之需求。
(三)在研究對象方面,未來之研究可針對高中職與大專校院之相對衝擊與因應策略進行研究,將使研究結果更為廣泛推論。
(四)在研究方法方面,在專家意見整合方面可改用焦點團體法或腦力激盪法;在意見調查方面可兼採質化方法。
(五)在統計方法方面,在師資供需預測方面可採以時間數列分析、模糊時間數列分析、類神經網路、多變量模糊時間數列等統計方法,藉以比較預測結果之統計差異。
The low birth rate--the influence and strategy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teacher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policy of teacher education by the point view of population composition and probe into the state of teacher supply and demand, with its trend of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analyze by percentage, cluster analysis, time series analysis, grey forecasting, and fuzzy Delphi method to reali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forecast and solving strategies of teacher supply and demand bring related solving strategies.
Marjor findings include the following:
1.The trend of student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was to affect by the low birth rate. Every county in the low birth rate was different, especially the most influence were Kaohsiung city, Taipei county, Keelung city, Taichung city, Chiayi city, and Tainan city.
2.The teacher supply and demand of different counties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were not the same, especially the most saturated membership of teachers were Taipei city, Kaohsiung city, Taipei county, Miaoli county, Taichung county, Changhua county, Nantou county, Chiayi county, Tainan county, Kaohsiung county, Pingtung county, Hualien county, Keelung city, and Tainan city.
3. The teacher supply and demand of different counties in middle education were disorderly by the low birth rate influence, but these counties’ teachers development trend were cut down, including Taipei city, Chiayi county, Nantou county, Yunlin county, Chiayi county, Pingtung county, and Tainan county.
4.The ARIMA model and grey forecasting GM(1,1) model to forecasting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teacher were good methods, especially the grey forecasting GM(1,1) model to forecasting degree of accuracy exceeds 99 percent.
5.Elementary education is forecasted reducing rough 5,703 teachers in 95-100 session. Besides Taoyuan county, Taitung county, and Hsinchu city have growth of teachers, the others’ teachers have obvious reducing, especially Nantou county, Keelung city, Taipei county, and Penghu county reduce teachers exceeding 10 percent.
6.The earlier stage of Middle education is forecasted increase rough 118 teachers in 95-100 session. Among countries belong to the growth of teachers are Taitung county, Hsinchu county, Chiayi city, Taoyuan county, and Penghu county. However, Among countries belong to the reducing of teachers are Yunlin county, Chiayi county, Taipei city, and Pingtung county, which reducing percentage over 10 percent.
7. To solving the imbalance of teacher supply and demand must be started in teachers’ retirement and evaluation reform, and teacher membership of organization reform.

Based on the finding,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were made for the superior authorities, for the governments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s well as for further research.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丁志仁(1997)。對師資培育的檢討。教育資料文摘,229,108-109。
丁志仁(1998)。師範學院學士後國小師資班的現況與展望。載於沈慶揚等 (主編),師資培育與教育研究(頁95-120)。高雄市:復文。
內政部(2004)。中華民國臺閩地區人口統計。台北市:作者。
內政部(2005a)。第5週統計通報。2006年3月26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
內政部(2005b)。中華民國93年台閩地區簡易生命年表。台北市:作者。
內政部(2007)。台閩地區人口統計。2007年2月8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
毛連塭(1992)。台灣地區未來六年(八十年至八十五學年度)國小特殊教育師資供需情形之推估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3,1-21。
王九逵(1999)。多元化社會中的師資培育。載於師資培養發展促進會(主編),師資培育法之檢討與修訂(頁47-59)。台北市:五南。
王保進(2004)。多變量分析--套裝程式與資料分析。台北市:高等教育。
王素芸、賴光真(2004)。教育實習的概念分析—論我國教育實習制度及其改革。國立編譯館館刊,32(1),48-59。
王漢忠(1999)。台灣地區國小體育師資供需之推估研究(八十八至一百學年度)。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王攀智(1990)。交通建設技術人員供需預測評估。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研究所,未出版,新竹市。
伍振鷟、黃士嘉(2002)。臺灣地區師範教育政策之發展(1945-2001)。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的政策與檢討(頁1-28)。台北市:學富文化。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中華民國臺灣民國93年至140年人口推計。台北市:作者。
吳思達(2001)。台灣地區近二十年來後期中等教育師生人力結構變遷的趨勢分析。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32,655-684。
吳政達(2002)。教育政策分析。台北市:高等教育。
吳政達、黃智煒(2000)。臺灣地區國民中小學班級規模與師資需求預測-灰預測方法之應用。教育政策論壇,3(2),128-172。
吳柏林、張鈿富、廖敏治(1996)。模糊時間數列與台灣地區中學教師人數需求之預測。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3,287-311。
吳柏林、許端雯(1994)。臺灣地區國中教師數預測模式。教育與心理研究,17,29-44。
吳家聲(1984)。人力規劃及其預測方法(上)。勞工之友,399,6-12。
吳清山(2002)。教師資格檢定可行方案探析。載於第二次地方教育行政論壇研討會(頁33-41)。作者:台北市。
吳清山(2003)。師資培育法--過去、現在與未來。教育研究月刊,105,27-43。
吳清基(1992)。修正師範教育法有利於中小學師資問題的解決。師說,45,37-43。
吳慧中(2005)。人口結構變遷下國民小學績效與規模之關係。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呂宗銘(2004)。師資培育管道開放與師資供需。教師之友,45(4),82-88。
呂祥羲(2003)。我國小學教師甄選成效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李永真(2002)。我國與德國第二外語師資培育制度之比較。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德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光廷(2005)。不可逆潮流下的少子化對策—日本與瑞典的比較。論文發表於臺灣人口學會舉辦之「二十一世紀的臺灣人口發展:趨勢與挑戰」研討會手冊,台北市。
周文賢(2004)。多變量統計分析:SAS/STAT使用方法。台北市:智勝文化。
林生傳(1993)。實習教師的困擾問題與輔導之研究。教育學刊,10,33-103。
林信志(2001)。我國公立國民中小學教師檢定與聘任制度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思宇(2006,4月1日)。中小學教師檢定暴增5千人。聯合晚報,7版。
林茂文(1992)。時間數列分析與預測。台北市:華泰。
林淑芬(2002)。教師退休潮的醒思。中等教育,53(1),177-180。
林義男(1982)。臺閩地區小學生人數之預估。人口學刊,6,87-97。
林麗娟(2005)。台閔地區中小學教師人力需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洪欽銘、李龍鑣(1996)。台灣地區高職教師人數需求之灰預測模式。教育研究資訊,4(3),104-119。
范熾文、林清達(2004,9月)。臺灣地區人口變化對國民教育的衝擊與因應:以少子化現象分析為例。論文發表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暨行政與領導研究所舉辦之「人口結構變化對教育發展之影響」研討會手冊,花蓮縣。
孫得雄、張明正(1992)。人口學與家庭計畫。台北市:空大。
孫蓉華(2005,12月22日)。4年40億提升師資素質以「優質適量、保優汰劣」。聯合報,C8版。
孫蓉華(2005,12月23日)。取得教師證僅5成5獲聘。聯合報,C7版。
徐聖堯、楊靜俐(2004)。國小教師之供給量與需求量推估:民國92-102學年度。教育與社會研究,7,99-118。
徐鈺雯(2005)。國小師資供需失衡問題與因應措施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馬信行(1987)。我國各級學校未來學生數之預測。國立政治大學學報,56,110-147。
馬信行(1990)。時間數列分析之轉換模式在學生數預測上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1,237-273。
馬信行(1992)。我國各級學校師資之預測。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5,63-81。
馬信行(1998)。教育科學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高強華(1988)。教師生涯發展與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30,113-133。
高強華(1998)。中等學校教育實習的問題檢討。中等教育,49(6),91-97。
高強華(2004)。當前師資培育的問題與改進。教育資料與研究,58,2-7。
國立教育研究院(2006)。2006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考試網站。2006年4月20日,取自 http://203.71.239.15/page_4-7.html
國立臺南師範學院(1980)。臺灣省68~73學年度國民小學教師需求諒之推估研究。臺南師專學報,13,52-70。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975)。台灣省各縣市未來六年國小教師需求量之推估研究(64-69學年度)。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張 早(2005)。模糊理論應用於小型學校合併經營之研究。私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張君玫譯(1998)。Turner, J.H.著。社會學概念與應用。台北:巨流。
張鈿富(2002)。師資培育政策與供需機制建立之探討。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的政策與檢討(頁52-72)。台北市:學富文化。
張鈿富(2004)。出生人口變化對臺灣中小學教育的影響。師友,439,1-4。
張鈿富、葉連祺(2002)。我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檢定制度之問題與興革對策。教育研究月刊,103,31-38。
張德銳、李俊達(2004)。師資培育。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 (主編),2004年中華民國教育年報(頁264-295)。台北市:作者。
張錦弘(2006,4月13日)。這一班半年換4個代課老師。聯合報,C8版。
教育部(1998)。教育改革行動方案。2006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DUION001/ 03020201.htm
教育部(2003a)。教育部92年度施政方針。2006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guide/93guide.htm
教育部(2003b)。教育政策白皮書(初稿)。2006年4月10日取自http://web.ed.ntnu.edu.tw/~minfei/educationpolicy/ministertarget.pdf
教育部(2003c)。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4a)。我國中小學師資供需與「流浪教師」之問題專案報告。立法院公報,93(44),87-123。
教育部(2004b)。人口結構變遷對教育資源發展之影響。2006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cepd.gov.tw/upload/MANP/Plan/2present.pdf
教育部(2004c)。教育統計指標之國際比較。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4d)。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5a)。教育部重要統計資訊。2006年3月26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Web/STATISTICS/home.htm
教育部(2005b)。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指標。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5c)。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5d)。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94/06/23 修正)。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5e)。教育部未來四年施政主軸。2006年4月10日取自http://web.ed.ntnu.edu.tw/~minfei/educationpolicy.htm
教育部(2006a)。因應人口結構變遷之教育政策(草案)。未出板,台北市。
教育部(2006b)。師資培育統計年報。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6c)。師資培育統計附冊。未出版,台北市。
教育部(2006d)。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6e)。全國未來5年國民小學師資問題探討。未出版,台北市。
教育部(2006f)。國民教育階段學生人數預測分析報告(95-110學年度)。未出版,台北市。
教育部(2007)。因應少子化研議降低國小班級學生人數研商會議資料。未出版,臺北市。
曹翠英(2003)。論中小學師資培育與素質提升。國民教育,44(1),12-24。
許勝哲(1995)。台北市八十五學年度師資培育需求推估研究。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委託專案。台北市:台北市教育局。
陳正昌(1993)。統計套裝軟體在各級學校師資需求預測上之應用。教育研究月刊,33,25-40。
陳正昌、程炳林、陳新豐、劉子鍵(2005)。多變量分析方法-統計軟體應用。台北市:五南。
陳明印(2004,9月)。人口結構變遷對教育資源發展之影響。論文發表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暨行政與領導研究所舉辦之「人口結構變化對教育發展之影響」研討會手冊,花蓮縣。
陳奎憙(1998)。我國師資培育制度變革之分析。教育資料集刊,23,171-195。
陳彥文(2003)。台灣地區國中小師資供需機制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陳恆光(2005,8月)。保優汰劣,教部推出師培新政策。中華日報。2006年4月10日,取自http://edu.twaea.org.tw/Report/20050829_3.htm
陳啟榮(2005)。流浪教師問題因應之道。師友,458,33-35。
陳智華、孫蓉華(2006,4月20日)。公費生904人分發,流浪教師憂。聯合報,C8版。
陳順宇(2002)。多變量分析(二版)。台北市:華泰。
陳嘉甄(1998)。類神經網路應用於國小教師需求之預測。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漢強、朱文雄(1974)。從人口結構推計台灣地區國民小學增班趨勢及所需培育教師數。教育研究月刊,84,46-51。
曾美惠(2005,9月)。教師證,可能不再終生適用。國語日報,第2版。
曾淑惠(2004)。多變量模糊時間數列模式之應用—以臺灣地區高職教師人數之預測為例。教育與心理研究,27(4),845-861。
程超澤(1995)。社會人口學。台北市:五南。
黃昆輝、郭生玉(2004)。教改問題的解決途徑。載於張明輝 (主編),教育政策與教育革新(頁3-22)。台北市:心理。
黃啟仁(2003)。流浪教師的春天在那裡。師友,435,30-33。
黃琬婷(2002)。師資人力市場轉變與教育改革:政策開放後的師範校院。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意萍(2002)。臺灣地區的人口推估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百世(2000)。師資培育的理論與實際。高雄市:復文。
楊慧玲(2006)。我國國民小學教育實習制度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溫坤體、黃宜豊、陳繁雄、李元秉、連志峰、賴家瑞(2002)。灰預測原理與應用。台北市:全華科技。
粱金盛(2004,9月)。新生兒數量與國民小學教育供需問題研究。論文發表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暨行政與領導研究所舉辦之「人口結構變化對教育發展之影響」研討會手冊,花蓮縣。
葉兆祺、張鈿富(2006)。臺灣地區國民小學就學人數變化與師資需求預測。教育研究月刊,151,15-31。
葉至誠(2005)。社會學是什麼。台北市:揚智。
廖宏彬、蘇仲鵬、吳慧敏(2001)。ANFIS理論應用於教師人力需求預測模式之建構。教育與心理研究,24,1-18。
蓋浙生(1993)。教育經濟與計畫。台北:五南。
劉世閔(2005,5月)。市場化台灣師資培育制度的轉型與前瞻之研究。論文發表於私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舉辦之「第十一屆台灣教育社會學論壇」論文集,嘉義縣。
劉金山(2003)。台灣人口成長與國民小學校數調整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劉欽敏、張永宗(2003)。從函數對應走向非函數關係的師資結構供需—九年一貫課程國中領域教師合理員額配置之推估與建議。生活科技月刊,36(1),9-19。
蔡文輝(1993)。社會學。台北市:三民。
蔡玉雯(2001)。台灣地區中等教育師資人力供需之研究。私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蔡宏進、廖正宏(1987)。人口學。台北市:巨流。
蔡窈靜(2001)。國民小學教育實習課程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鄧聚龍(2000)。灰色系統理論與應用。台北市:高立。
鄧聚龍、郭 洪(1996)。灰預測原理與應用。台北市:全華科技。
鄧聚龍、郭洪、溫坤體、張延政、張偉哲(1999)。灰預測模型方法與應用。台北市:高立。
賴清標(2004)。師資培育開放十年回顧與前瞻。教育資料與研究,58,17-23。
戴嘉南、郭隆興、魏慧美、楊宏仁、林哲正(2006)。師資培育統計年報規劃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研究報告。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薛承泰(2003)。台灣地區人口特質與趨勢:對社會福利政策的幾個啟示。國家政策季刊,2(4),1-22。
薛承泰(2004,2月)。台灣近五十年的人口變遷與教育發展—兼論教改的方向。論文發表於教育部、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國立編譯館舉辦之「學齡人口減少對國民教育的影響及其因應對策」研討會手冊,台北縣。
薛梨真(1993)。國民中小學實習教師任教狀況與實習輔導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發達(2004,9月)。人口老化及少子化問題。論文發表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暨行政與領導研究所舉辦之「人口結構變化對教育發展之影響」研討會手冊,花蓮縣。
鍾俊文(2004a)。少子化、人口老化及人口減少的成因、衝擊與對策。台灣經濟論衡,2(6),11-46。
鍾俊文(2004b)。人口結構的趨勢與對策。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專案報告((93)061.120)。台北市:私立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
韓國棟(2006,2月8日)。全國流浪教師高達5萬758人。中國時報,C4版。
羅德水(2005,8月10日)。少子化的挑戰與因應。立報。2006年4月20日,取自http://publish.lihpao.com/Feature/2005/08/10/05H08091/

貳、西文部份
Aldrich, R.(1990). The Evolu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N. J. Graves(Ed).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Policies and Progress(pp.12-24). London: Kogam Page.
Bary, J. H., & Maxwell, S. E. (1985).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
Birkland, A.(2001)An introduction to the policy process: Theories, concept, and models of public policy making. NY: M.E. Sharpe, Inc.
Borsuk, A. J.(2000). Overall supply of teacher isn’t really the problem: Shortages show up in certain subjects and certain schools. Retrieved April 13, 2006, from http://www.jsonline.com/news/metor/shortage01022900.asp
Box, G. E. P. & Jenkins, G. M. (1976). Time series analysis: Forecasting and control. San Francisco: Holden-Day.
Bullough, Jr., Robert V., Clark, D. C., & Patterson, R. S. (2003). Getting in Step: accountability, accreditation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 29(1), 35-51.
Chen, S. J. & Hwang, C. L.(1992). Fuzzy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Cross, C. T., & Rigden, D. W. (2002). Improving teacher quality. American School Board, 189(4). Retrieved April 13, 2006, from http://www.asbj.com/2002/04/0402coverstory2.html
Darling-Hammond, L.(2000). Teacher quality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A review of state policy evidence. Education Policy Analysis Archives, 8(1). Retrieved April 20, 2006, from http://olam.ed.asu.edu/epaa/v8n1/
Deng, J. (1989). Introduction to Grey System Theory. Journal of Grey System, 1, 1-23.
Dunn, W.(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Fedrizzi, M., & Kacprzyk, J. (1988). On measuring consensus in the setting of fuzzy preference relations. In J. Kacprzyk & M. Roubens (Eds.), Non-conventional preference relations in decision making (pp.129-141). Berlin: Springer.
Fourlong, J., Barton, L., Miles, S., Whiting, C., & Whitty, G.. (2000). Teacher Education in Transition: Re-forming Professionalism?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Fowler, Frances C.(2002).Policy studies for educational leaders: An introduc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ill.
Glass, G. V., & Smith M. (1979). Meta-analysis of research on class size and achievement.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1, 2-16.
Goslin, A. (1996).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s a fundamental aspect of a sport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South Africa communities.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10, 207-217.
Hair, J. F. Jr., Anderson, R. E., Tatham, R. L., & Black, W. C. (1998).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Hargreaves, A. (1994). Changing Teachers, Changing Times: Teachers’ Work and Culture in the Postmodern Age. London: Cassell.
Heer, David M.(1975). Society and Popul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Huang, G. G.. (1999). Sociodemographic changes: Promise and problems for rural educ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25048)
Kacprzyk, J., Fedrizzi, M., & Nurmi, H. (1992). Group decision making and consensus under fuzzy preferences and fuzzy majority. Fuzzy Sets and Systems, 49, 21-31.
Mondy, R.W (1987). What the Staffing Function Entail. Personnel Journal, 66, 55-56.
Newsom, Carroll V. (1956). Some Population Statistic and the Problems of Hig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ociology, 29(6), 233-239.
Parks, J. B., & Parra, L. F. (1994). Job satisfaction of sport management alumnae.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8, 49-56.
Russ, C. F. (1982). Manpower Planning System : Part one. Personnel Journal, 61, 41-45.
Wayne, A. J.(2000). Teacher supply and demand: Surprises from primary research. Retrieved April 13, 2006, from http://epaa.asu.edu/epaa/v8n47.html
Weng, Fwu-Yuan(2000). A Review on the Reform of Taiwan’s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Early 1990s: A Social Political Perspective. Educational Policy Forum, 3(1), 156-198.
Yang Bingzhai(1992). A New Algorithm for GM(1,1). Journal of Grey System, 4, 305-313.
Young, M. (1998). “Rethinking Teacher Education for a Global Future: Lessons from the Engl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for Teaching , 24(1), 51-6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
93152010
9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15201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秦夢群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鍾德馨zh_TW
dc.creator (作者) 鍾德馨zh_TW
dc.date (日期) 200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Sep-2009 15:00:31 (UTC+8)-
dc.date.available 17-Sep-2009 15:00:3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5:00:3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315201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97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教育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152010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少子化趨勢對我國國民教育師資供需之影響與相關對策。首先係從我國學齡人口結構現況及趨勢作切入,進而探究少子化趨勢對師資培育政策之影響,並分析國民教育師資供需之現況與趨勢,最後本研究藉以百分比統計、集群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灰色預測及模糊德菲法等統計方法,分析國民教育階段師資供需之現況、預測及策略方案之評估,進而提出相關因應對策,提供政策設計者之決策參考,以期透過適當的調節與管控機制,俾利國民教育師資市場的供需均衡。
本研究依研究目的所獲得之主要研究結論有以下幾點:
一、國民教育學齡學生數之發展趨勢,已顯見受到少子化趨勢之衝擊。惟各縣市所反映之衝擊情形不同,其中以高雄市、臺北縣、基隆市、臺中市、嘉義市及臺南市等六縣市之衝擊情形最大。
二、各縣市國民小學師資人力現況受少子化趨勢之影響不一,尤其臺北市、高雄市、臺北縣、苗栗縣、臺中縣、彰化縣、南投縣、嘉義縣、
臺南縣、高雄縣、屏東縣、花蓮縣、基隆市與臺南市等縣市已呈現師資人力過剩飽和之現況。
三、各縣市國民中學師資人力現況,尚未因學齡人口數減少受明顯之衝擊,各縣市師資人力的波動情形仍屬混沌,惟其中以臺北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屏東縣與臺南縣等屬師資人力遞減之地區。
四、以時間序列分析單變量ARIMA模式與灰色預測GM(1,1)模式進行國民教育教師人數預測之效果良好,尤其灰色預測方法平均準確率多達99%以上。
五、各縣市95-100學年度國民小學教師人數預估約減少5,703人,減少百分比為5.47%。除桃園縣、臺東縣及新竹市教師人數略有成長外,其餘各縣市教師人數皆明顯遞減,尤其南投縣、基隆市、臺北縣及屏東縣教師人數減少比率皆超過10%。
六、各縣市95-100學年度國民中學教師人數預估約增加118人,增加百分比為0.247%。其中,以臺東縣、新竹縣、嘉義市、桃園縣及澎湖縣教師人數屬穩定成長之縣市,惟雲林縣、嘉義縣、臺北市及屏東縣則屬教師人數大幅減少之縣市,其減少比率皆超過10%。
七、為期有效解決國民教育師資供需失衡之問題,於政策方案上,首要之務應先從「教師離退制度」及「教師員額編制」之體制面改革著手。

根據以上之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供教育行政機估決策與未來研究時之參考: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各縣市政府教育局應確實掌握未來各學年度學齡學生數之變化,並正視超額留用教師人數將逐年增加之趨勢,妥適研擬與修訂相關人事法規與制度。
(二)加強不適任教師之督導淘汰機制,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符應「專業本位、保優汰劣」之要求。
(三)健全師資培育機構組織,持續評估調節師資供需數量,落實「適量優質儲備」之措施。
(四)適當調整國民中小學教師員額編制,達成「小班小校」之理念。
(五)師資估需預測宜進行縱貫性長期研究,並委由專責單位進行全國各級學校師資推估工作。

二、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在研究主題方面,可探討少子化趨勢所造成學校整併、閒置教室空間規劃、學生單位成本改變及學校行銷因應策略等議題。
(二)在研究範圍方面,可採單一縣市為研究範圍,且持續在不同的時間進行預測與評估,在研究結果之推論上將更符合現況之需求。
(三)在研究對象方面,未來之研究可針對高中職與大專校院之相對衝擊與因應策略進行研究,將使研究結果更為廣泛推論。
(四)在研究方法方面,在專家意見整合方面可改用焦點團體法或腦力激盪法;在意見調查方面可兼採質化方法。
(五)在統計方法方面,在師資供需預測方面可採以時間數列分析、模糊時間數列分析、類神經網路、多變量模糊時間數列等統計方法,藉以比較預測結果之統計差異。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low birth rate--the influence and strategy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teacher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policy of teacher education by the point view of population composition and probe into the state of teacher supply and demand, with its trend of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analyze by percentage, cluster analysis, time series analysis, grey forecasting, and fuzzy Delphi method to reali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forecast and solving strategies of teacher supply and demand bring related solving strategies.
Marjor findings include the following:
1.The trend of student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was to affect by the low birth rate. Every county in the low birth rate was different, especially the most influence were Kaohsiung city, Taipei county, Keelung city, Taichung city, Chiayi city, and Tainan city.
2.The teacher supply and demand of different counties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were not the same, especially the most saturated membership of teachers were Taipei city, Kaohsiung city, Taipei county, Miaoli county, Taichung county, Changhua county, Nantou county, Chiayi county, Tainan county, Kaohsiung county, Pingtung county, Hualien county, Keelung city, and Tainan city.
3. The teacher supply and demand of different counties in middle education were disorderly by the low birth rate influence, but these counties’ teachers development trend were cut down, including Taipei city, Chiayi county, Nantou county, Yunlin county, Chiayi county, Pingtung county, and Tainan county.
4.The ARIMA model and grey forecasting GM(1,1) model to forecasting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teacher were good methods, especially the grey forecasting GM(1,1) model to forecasting degree of accuracy exceeds 99 percent.
5.Elementary education is forecasted reducing rough 5,703 teachers in 95-100 session. Besides Taoyuan county, Taitung county, and Hsinchu city have growth of teachers, the others’ teachers have obvious reducing, especially Nantou county, Keelung city, Taipei county, and Penghu county reduce teachers exceeding 10 percent.
6.The earlier stage of Middle education is forecasted increase rough 118 teachers in 95-100 session. Among countries belong to the growth of teachers are Taitung county, Hsinchu county, Chiayi city, Taoyuan county, and Penghu county. However, Among countries belong to the reducing of teachers are Yunlin county, Chiayi county, Taipei city, and Pingtung county, which reducing percentage over 10 percent.
7. To solving the imbalance of teacher supply and demand must be started in teachers’ retirement and evaluation reform, and teacher membership of organization reform.

Based on the finding,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were made for the superior authorities, for the governments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s well as for further research.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臺灣地區學齡人口現況與發展趨勢-------------------- 7
第二節 少子化趨勢與師資培育政策------------------------ 24
第三節 國民教育師資供需預測之相關因素與研究-------------- 37
第四節 國民教育師資培育供需現況與趨勢------------------- 49
第五節 師資培育相關因應政策研析------------------------ 5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7
第二節 研究流程-------------------------------------- 69
第三節 研究方法-------------------------------------- 7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81
第五節 實施程序-------------------------------------- 82
第六節 資料處理-------------------------------------- 8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5
第一節 各縣市學齡學生數之趨勢分析----------------------- 85
第二節 國民教育階段師資人力現況分析--------------------- 89
第三節 國民教育階段師資供需預測分析--------------------- 100
第四節 國民教育階段師資供需因應策略評估分析------------ 11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5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125
第二節 結論------------------------------------------ 131
第三節 建議------------------------------------------ 134

參考文獻----------------------------------------------- 139
一、中文部份------------------------------------------ 139
二、英文部份------------------------------------------ 147
附錄---------------------------------------------------151
附錄一 模糊德菲法專家意見調查問卷---------------------- 151
附錄二 模糊德菲專家名單------------------------------- 156
附錄三 調查問卷指導教授推薦函--------------------------- 157
附錄四 模糊德菲法正式問卷---------------------------- 158
附錄五 國民小學師資人力現況集群分析之SAS程式檔---------- 162
附錄六 國民中學師資人力現況集群分析之SAS程式檔---------- 163
附錄七 國民小學95--97學年教師數預測之SAS程式檔---------- 164
附錄八 國民中學95--97學年教師數預測之SAS程式檔--------- 165
zh_TW
dc.format.extent 47315 bytes-
dc.format.extent 89215 bytes-
dc.format.extent 100492 bytes-
dc.format.extent 171838 bytes-
dc.format.extent 164064 bytes-
dc.format.extent 739778 bytes-
dc.format.extent 317601 bytes-
dc.format.extent 627857 bytes-
dc.format.extent 196093 bytes-
dc.format.extent 182413 bytes-
dc.format.extent 25620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152010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少子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民教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師資培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師資供需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the low birth rat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eacher educ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ompulsory educ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teacheren_US
dc.title (題名) 少子化趨勢對國民教育師資供需影響與對策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志仁(1997)。對師資培育的檢討。教育資料文摘,229,108-1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志仁(1998)。師範學院學士後國小師資班的現況與展望。載於沈慶揚等 (主編),師資培育與教育研究(頁95-120)。高雄市:復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內政部(2004)。中華民國臺閩地區人口統計。台北市:作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內政部(2005a)。第5週統計通報。2006年3月26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內政部(2005b)。中華民國93年台閩地區簡易生命年表。台北市:作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內政部(2007)。台閩地區人口統計。2007年2月8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毛連塭(1992)。台灣地區未來六年(八十年至八十五學年度)國小特殊教育師資供需情形之推估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3,1-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九逵(1999)。多元化社會中的師資培育。載於師資培養發展促進會(主編),師資培育法之檢討與修訂(頁47-59)。台北市: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保進(2004)。多變量分析--套裝程式與資料分析。台北市:高等教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素芸、賴光真(2004)。教育實習的概念分析—論我國教育實習制度及其改革。國立編譯館館刊,32(1),48-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漢忠(1999)。台灣地區國小體育師資供需之推估研究(八十八至一百學年度)。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攀智(1990)。交通建設技術人員供需預測評估。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研究所,未出版,新竹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伍振鷟、黃士嘉(2002)。臺灣地區師範教育政策之發展(1945-2001)。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的政策與檢討(頁1-28)。台北市:學富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中華民國臺灣民國93年至140年人口推計。台北市:作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思達(2001)。台灣地區近二十年來後期中等教育師生人力結構變遷的趨勢分析。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32,655-6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政達(2002)。教育政策分析。台北市:高等教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政達、黃智煒(2000)。臺灣地區國民中小學班級規模與師資需求預測-灰預測方法之應用。教育政策論壇,3(2),128-1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柏林、張鈿富、廖敏治(1996)。模糊時間數列與台灣地區中學教師人數需求之預測。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3,287-3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柏林、許端雯(1994)。臺灣地區國中教師數預測模式。教育與心理研究,17,29-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家聲(1984)。人力規劃及其預測方法(上)。勞工之友,399,6-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清山(2002)。教師資格檢定可行方案探析。載於第二次地方教育行政論壇研討會(頁33-41)。作者: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清山(2003)。師資培育法--過去、現在與未來。教育研究月刊,105,27-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清基(1992)。修正師範教育法有利於中小學師資問題的解決。師說,45,37-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慧中(2005)。人口結構變遷下國民小學績效與規模之關係。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宗銘(2004)。師資培育管道開放與師資供需。教師之友,45(4),82-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祥羲(2003)。我國小學教師甄選成效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永真(2002)。我國與德國第二外語師資培育制度之比較。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德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光廷(2005)。不可逆潮流下的少子化對策—日本與瑞典的比較。論文發表於臺灣人口學會舉辦之「二十一世紀的臺灣人口發展:趨勢與挑戰」研討會手冊,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文賢(2004)。多變量統計分析:SAS/STAT使用方法。台北市:智勝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生傳(1993)。實習教師的困擾問題與輔導之研究。教育學刊,10,33-1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信志(2001)。我國公立國民中小學教師檢定與聘任制度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思宇(2006,4月1日)。中小學教師檢定暴增5千人。聯合晚報,7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茂文(1992)。時間數列分析與預測。台北市:華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淑芬(2002)。教師退休潮的醒思。中等教育,53(1),177-1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義男(1982)。臺閩地區小學生人數之預估。人口學刊,6,87-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麗娟(2005)。台閔地區中小學教師人力需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欽銘、李龍鑣(1996)。台灣地區高職教師人數需求之灰預測模式。教育研究資訊,4(3),104-1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熾文、林清達(2004,9月)。臺灣地區人口變化對國民教育的衝擊與因應:以少子化現象分析為例。論文發表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暨行政與領導研究所舉辦之「人口結構變化對教育發展之影響」研討會手冊,花蓮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得雄、張明正(1992)。人口學與家庭計畫。台北市:空大。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蓉華(2005,12月22日)。4年40億提升師資素質以「優質適量、保優汰劣」。聯合報,C8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蓉華(2005,12月23日)。取得教師證僅5成5獲聘。聯合報,C7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聖堯、楊靜俐(2004)。國小教師之供給量與需求量推估:民國92-102學年度。教育與社會研究,7,99-1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鈺雯(2005)。國小師資供需失衡問題與因應措施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信行(1987)。我國各級學校未來學生數之預測。國立政治大學學報,56,110-1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信行(1990)。時間數列分析之轉換模式在學生數預測上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1,237-2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信行(1992)。我國各級學校師資之預測。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5,63-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信行(1998)。教育科學研究法。台北市: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強華(1988)。教師生涯發展與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30,113-1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強華(1998)。中等學校教育實習的問題檢討。中等教育,49(6),91-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強華(2004)。當前師資培育的問題與改進。教育資料與研究,58,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立教育研究院(2006)。2006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考試網站。2006年4月20日,取自 http://203.71.239.15/page_4-7.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立臺南師範學院(1980)。臺灣省68~73學年度國民小學教師需求諒之推估研究。臺南師專學報,13,52-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975)。台灣省各縣市未來六年國小教師需求量之推估研究(64-69學年度)。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 早(2005)。模糊理論應用於小型學校合併經營之研究。私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君玫譯(1998)。Turner, J.H.著。社會學概念與應用。台北:巨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鈿富(2002)。師資培育政策與供需機制建立之探討。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的政策與檢討(頁52-72)。台北市:學富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鈿富(2004)。出生人口變化對臺灣中小學教育的影響。師友,439,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鈿富、葉連祺(2002)。我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檢定制度之問題與興革對策。教育研究月刊,103,31-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德銳、李俊達(2004)。師資培育。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 (主編),2004年中華民國教育年報(頁264-295)。台北市:作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錦弘(2006,4月13日)。這一班半年換4個代課老師。聯合報,C8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1998)。教育改革行動方案。2006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DUION001/ 03020201.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3a)。教育部92年度施政方針。2006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guide/93guide.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3b)。教育政策白皮書(初稿)。2006年4月10日取自http://web.ed.ntnu.edu.tw/~minfei/educationpolicy/ministertarget.pd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3c)。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市:作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4a)。我國中小學師資供需與「流浪教師」之問題專案報告。立法院公報,93(44),87-1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4b)。人口結構變遷對教育資源發展之影響。2006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cepd.gov.tw/upload/MANP/Plan/2present.pd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4c)。教育統計指標之國際比較。台北市:作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4d)。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市:作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5a)。教育部重要統計資訊。2006年3月26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Web/STATISTICS/home.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5b)。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指標。台北市:作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5c)。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市:作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5d)。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94/06/23 修正)。台北市:作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5e)。教育部未來四年施政主軸。2006年4月10日取自http://web.ed.ntnu.edu.tw/~minfei/educationpolicy.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6a)。因應人口結構變遷之教育政策(草案)。未出板,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6b)。師資培育統計年報。台北市:作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6c)。師資培育統計附冊。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6d)。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市:作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6e)。全國未來5年國民小學師資問題探討。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6f)。國民教育階段學生人數預測分析報告(95-110學年度)。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7)。因應少子化研議降低國小班級學生人數研商會議資料。未出版,臺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翠英(2003)。論中小學師資培育與素質提升。國民教育,44(1),12-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勝哲(1995)。台北市八十五學年度師資培育需求推估研究。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委託專案。台北市:台北市教育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正昌(1993)。統計套裝軟體在各級學校師資需求預測上之應用。教育研究月刊,33,25-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正昌、程炳林、陳新豐、劉子鍵(2005)。多變量分析方法-統計軟體應用。台北市: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明印(2004,9月)。人口結構變遷對教育資源發展之影響。論文發表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暨行政與領導研究所舉辦之「人口結構變化對教育發展之影響」研討會手冊,花蓮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奎憙(1998)。我國師資培育制度變革之分析。教育資料集刊,23,171-1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彥文(2003)。台灣地區國中小師資供需機制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恆光(2005,8月)。保優汰劣,教部推出師培新政策。中華日報。2006年4月10日,取自http://edu.twaea.org.tw/Report/20050829_3.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啟榮(2005)。流浪教師問題因應之道。師友,458,33-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智華、孫蓉華(2006,4月20日)。公費生904人分發,流浪教師憂。聯合報,C8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順宇(2002)。多變量分析(二版)。台北市:華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嘉甄(1998)。類神經網路應用於國小教師需求之預測。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漢強、朱文雄(1974)。從人口結構推計台灣地區國民小學增班趨勢及所需培育教師數。教育研究月刊,84,46-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美惠(2005,9月)。教師證,可能不再終生適用。國語日報,第2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淑惠(2004)。多變量模糊時間數列模式之應用—以臺灣地區高職教師人數之預測為例。教育與心理研究,27(4),845-8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超澤(1995)。社會人口學。台北市: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昆輝、郭生玉(2004)。教改問題的解決途徑。載於張明輝 (主編),教育政策與教育革新(頁3-22)。台北市:心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啟仁(2003)。流浪教師的春天在那裡。師友,435,30-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琬婷(2002)。師資人力市場轉變與教育改革:政策開放後的師範校院。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意萍(2002)。臺灣地區的人口推估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百世(2000)。師資培育的理論與實際。高雄市:復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慧玲(2006)。我國國民小學教育實習制度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溫坤體、黃宜豊、陳繁雄、李元秉、連志峰、賴家瑞(2002)。灰預測原理與應用。台北市:全華科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粱金盛(2004,9月)。新生兒數量與國民小學教育供需問題研究。論文發表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暨行政與領導研究所舉辦之「人口結構變化對教育發展之影響」研討會手冊,花蓮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兆祺、張鈿富(2006)。臺灣地區國民小學就學人數變化與師資需求預測。教育研究月刊,151,15-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至誠(2005)。社會學是什麼。台北市:揚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宏彬、蘇仲鵬、吳慧敏(2001)。ANFIS理論應用於教師人力需求預測模式之建構。教育與心理研究,24,1-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蓋浙生(1993)。教育經濟與計畫。台北: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世閔(2005,5月)。市場化台灣師資培育制度的轉型與前瞻之研究。論文發表於私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舉辦之「第十一屆台灣教育社會學論壇」論文集,嘉義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金山(2003)。台灣人口成長與國民小學校數調整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欽敏、張永宗(2003)。從函數對應走向非函數關係的師資結構供需—九年一貫課程國中領域教師合理員額配置之推估與建議。生活科技月刊,36(1),9-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文輝(1993)。社會學。台北市:三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玉雯(2001)。台灣地區中等教育師資人力供需之研究。私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宏進、廖正宏(1987)。人口學。台北市:巨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窈靜(2001)。國民小學教育實習課程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聚龍(2000)。灰色系統理論與應用。台北市:高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聚龍、郭 洪(1996)。灰預測原理與應用。台北市:全華科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聚龍、郭洪、溫坤體、張延政、張偉哲(1999)。灰預測模型方法與應用。台北市:高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清標(2004)。師資培育開放十年回顧與前瞻。教育資料與研究,58,17-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嘉南、郭隆興、魏慧美、楊宏仁、林哲正(2006)。師資培育統計年報規劃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研究報告。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承泰(2003)。台灣地區人口特質與趨勢:對社會福利政策的幾個啟示。國家政策季刊,2(4),1-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承泰(2004,2月)。台灣近五十年的人口變遷與教育發展—兼論教改的方向。論文發表於教育部、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國立編譯館舉辦之「學齡人口減少對國民教育的影響及其因應對策」研討會手冊,台北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梨真(1993)。國民中小學實習教師任教狀況與實習輔導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發達(2004,9月)。人口老化及少子化問題。論文發表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暨行政與領導研究所舉辦之「人口結構變化對教育發展之影響」研討會手冊,花蓮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俊文(2004a)。少子化、人口老化及人口減少的成因、衝擊與對策。台灣經濟論衡,2(6),11-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俊文(2004b)。人口結構的趨勢與對策。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專案報告((93)061.120)。台北市:私立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國棟(2006,2月8日)。全國流浪教師高達5萬758人。中國時報,C4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德水(2005,8月10日)。少子化的挑戰與因應。立報。2006年4月20日,取自http://publish.lihpao.com/Feature/2005/08/10/05H080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貳、西文部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ldrich, R.(1990). The Evolu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N. J. Graves(Ed).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Policies and Progress(pp.12-24). London: Kogam Pag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ry, J. H., & Maxwell, S. E. (1985).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irkland, A.(2001)An introduction to the policy process: Theories, concept, and models of public policy making. NY: M.E. Sharpe, In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orsuk, A. J.(2000). Overall supply of teacher isn’t really the problem: Shortages show up in certain subjects and certain schools. Retrieved April 13, 2006, from http://www.jsonline.com/news/metor/shortage01022900.as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ox, G. E. P. & Jenkins, G. M. (1976). Time series analysis: Forecasting and control. San Francisco: Holden-Da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ullough, Jr., Robert V., Clark, D. C., & Patterson, R. S. (2003). Getting in Step: accountability, accreditation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 29(1), 35-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en, S. J. & Hwang, C. L.(1992). Fuzzy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 Springer-Verla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ross, C. T., & Rigden, D. W. (2002). Improving teacher quality. American School Board, 189(4). Retrieved April 13, 2006, from http://www.asbj.com/2002/04/0402coverstory2.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arling-Hammond, L.(2000). Teacher quality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A review of state policy evidence. Education Policy Analysis Archives, 8(1). Retrieved April 20, 2006, from http://olam.ed.asu.edu/epaa/v8n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ng, J. (1989). Introduction to Grey System Theory. Journal of Grey System, 1, 1-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unn, W.(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edrizzi, M., & Kacprzyk, J. (1988). On measuring consensus in the setting of fuzzy preference relations. In J. Kacprzyk & M. Roubens (Eds.), Non-conventional preference relations in decision making (pp.129-141). Berlin: Springe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ourlong, J., Barton, L., Miles, S., Whiting, C., & Whitty, G.. (2000). Teacher Education in Transition: Re-forming Professionalism?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owler, Frances C.(2002).Policy studies for educational leaders: An introduc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i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lass, G. V., & Smith M. (1979). Meta-analysis of research on class size and achievement.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1, 2-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oslin, A. (1996).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s a fundamental aspect of a sport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South Africa communities.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10, 207-2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ir, J. F. Jr., Anderson, R. E., Tatham, R. L., & Black, W. C. (1998).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rgreaves, A. (1994). Changing Teachers, Changing Times: Teachers’ Work and Culture in the Postmodern Age. London: Casse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eer, David M.(1975). Society and Popul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uang, G. G.. (1999). Sociodemographic changes: Promise and problems for rural educ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250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acprzyk, J., Fedrizzi, M., & Nurmi, H. (1992). Group decision making and consensus under fuzzy preferences and fuzzy majority. Fuzzy Sets and Systems, 49, 21-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ondy, R.W (1987). What the Staffing Function Entail. Personnel Journal, 66, 55-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ewsom, Carroll V. (1956). Some Population Statistic and the Problems of Hig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ociology, 29(6), 233-2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arks, J. B., & Parra, L. F. (1994). Job satisfaction of sport management alumnae.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8, 49-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uss, C. F. (1982). Manpower Planning System : Part one. Personnel Journal, 61, 41-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ayne, A. J.(2000). Teacher supply and demand: Surprises from primary research. Retrieved April 13, 2006, from http://epaa.asu.edu/epaa/v8n47.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eng, Fwu-Yuan(2000). A Review on the Reform of Taiwan’s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Early 1990s: A Social Political Perspective. Educational Policy Forum, 3(1), 156-1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Yang Bingzhai(1992). A New Algorithm for GM(1,1). Journal of Grey System, 4, 305-3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Young, M. (1998). “Rethinking Teacher Education for a Global Future: Lessons from the Engl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for Teaching , 24(1), 51-62.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