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由消費者觀點探討企業贊助職業棒球運動之效益
作者 范師豪
FAN, SHIH-HAO
貢獻者 祝鳳岡
范師豪
FAN, SHIH-HAO
關鍵詞 職業棒球運動
運動贊助
消費者的態度
贊助效益
日期 2004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5:32:28 (UTC+8)
摘要 台灣的職業棒球運動在經過2001年世界盃棒球賽與2003年亞洲盃棒球錦標賽之後,已經逐漸尋回成立初期的榮景。企業感染此一氛圍,便紛紛投入各式各樣的行銷與贊助活動,希望能藉由精彩的職棒賽事,以不同的方式與其目標消費者接觸。然而,實際的贊助效益到底如何?是否能如企業所規劃的達到其行銷目的?筆者在回顧了國內運動贊助相關文獻後,發覺有關職業運動的贊助效益研究成果相當有限。因此,本研究選擇由消費者的觀點出發,以目前台灣最火熱的職業棒球運動作為主題,來探討企業運動贊助之效益,期望能藉由研究結果,讓企業得知具體的贊助效益,以提供未來規劃此類活動時的參考。

本研究針對995份有效問卷,使用SPSS 11.0版的統計軟體進行分析,所得之研究結果如下:
(1) 消費者變項中的「性別」、「年齡」、「是否有支持的球隊」、「平均每年至球場觀看比賽的次數」、「收看職業棒球比賽轉播的頻率」與「是否有╱曾參與棒壘球相關運動」在消費者對職業棒球運動的態度上具有顯著影響力。
(2) 消費者變項中的「每月可支配零用錢」、「是否已╱曾加入球隊或球員的後援會組織」、「平均每年至球場觀看比賽的次數」、「收看職業棒球比賽轉播的頻率」與「是否有╱曾參與棒壘球相關運動」在消費者對贊助企業的態度上具有顯著影響力。
(3) 消費者變項在運動贊助的知名度效益上之差異達顯著;「每月可支配零用錢」、「是否已╱曾加入球隊或球員的後援會組織」、「平均每年至球場觀看比賽的次數」、「收看職業棒球比賽轉播的頻率」與「是否有╱曾參與棒壘球相關運動」對形象效益具有顯著影響力;「是否已╱曾加入球隊或球員的後援會組織」、「平均每年至球場觀看比賽的次數」、「收看職業棒球比賽轉播的頻率」與「是否有╱曾參與棒壘球相關運動」對促購度效益具有顯著影響力。
(4) 消費者對職業棒球運動的態度愈正面,則運動贊助的效益會愈顯著。
(5) 消費者對贊助企業的態度愈正面,大體上運動贊助的效益會愈顯著,僅消費者的「商業態度」在促購度效益上未達顯著。

綜合研究發現與結論,本研究對於贊助職業棒球運動的企業之建議如下:
(1) 以年輕女性為目標市場的企業可以考慮透過贊助職業棒球運動與之接觸;此外,企業在贊助期間應盡量增加媒體的曝光率,才能將相關訊息傳達給更多消費者。
(2) 長期性的贊助搭配「贊助活化策略」的運用,才能擴大宣傳效果,使贊助活動超越原有的格局,以獲得最高的投資報酬率。
(3) 企業贊助策略的規劃應以公益的角度出發,才能達到企業所希冀的商業效益。
(4) 企業在投入贊助之前,應先考慮企業形象與職業棒球運動的形象是否一致,如此贊助效益才得以充分發揮。
(5) 消費者認為娛樂業最需要參與職業棒球運動的贊助。事實上,娛樂業與職業棒球運動同樣都是以表演來與社會大眾互動,相信彼此的結合能夠激發出更多的火花與魅力。


關鍵字:職業棒球運動、運動贊助、消費者的態度、贊助效益。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Brenda G. Pitts and David K. Stotlar (2000),《運動行銷學》,鄭志富、吳國銑、蕭嘉惠譯,台北,華泰文化。
伍文海 (2003),《二○○三年中華職業棒球聯盟比賽球場廣告之再確認率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珮忻 (2003),《從消費者觀點分析企業運動贊助效果》,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雪莉 (2002),〈運動行銷火燒全世界〉,《天下雜誌》,第259期,頁92-97。
林千源 (1995),《兄弟象職業棒球隊消費者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瑞泰 (2001),《美國日本台灣職業棒球契約規範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增祥 (2003.10.07),〈一年4.54億,職棒產業紅紅火火〉,中時晚報。
邱皓政 (2003),《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圖書。
洪文宏 (2001),《消費者態度對企業贊助效益影響之研究——以亞洲盃棒球賽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司桓 (2003),《台灣職業棒球現場觀眾再購意願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振雄 (1997),《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運動會運動贊助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俊英 (1992),《行銷研究:管理與技術》,台北,華泰文化。
黃深勳等 (1988),《廣告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淑汝 (1999),《台灣地區職業運動贊助管理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煜 (2001),〈企業贊助職業運動球隊的效益研究——以遠傳電信贊助台灣大聯盟嘉南勇士職業棒球隊為例〉,第一屆中華民國運動與休閒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
高興桂 (2001),《我國職棒球團企業經營困境因素與解決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家誠 (1998),《以運動知覺空間圖協助跨國企業運動贊助決策》,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其懋 (2000),《台灣職業棒球球員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柏蒼 (2001),《企業贊助對企業品牌權益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昱美 (2002),《企業贊助活動之相關程度、配套之行銷管理組合及贊助活動個數對於品牌權益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芯佩 (2003),《贊助活動與贊助品牌間的一致性對贊助效果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伊傑 (2001),《台北市大學生參與休閒運動消費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程紹同 (1999),〈亞洲金融風暴下的曼谷亞運〉,《廣告雜誌》,第92期,頁61-63。
程紹同 (1999),〈第5促銷元素:跨世紀百億美元的贊助理念解析〉,《廣告雜誌》,第101期,頁82-88。
程紹同 (2001),〈運動贊助之企業封神榜(下)〉,《廣告雜誌》,第117期,頁100-105。
程紹同 (2001),《第5促銷元素:運動贊助行銷新風潮》,台北,滾石文化。
程紹同等 (2002),《運動管理學導論》,台北,華泰文化。
彭小慧等 (2003),《運動管理學》,台中,華格那。
楊炳韋 (1995),《企業贊助公益活動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聖智 (2002),《91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現場觀眾對贊助商認知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葉美琳 (2002),《第八屆「馬爹利高爾夫名人逐動賽」贊助效益之個案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俊儒 (2001),《企業贊助運動之效益研究——以安麗盃世界女子花式撞球邀請賽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宜龍 (1999),《企業贊助運動賽會效益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宇玲 (2002),《企業贊助運動賽會效益之研究——以HBL高中籃球甲級聯賽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姍樺 (2003),《品牌聯盟類型與結盟夥伴的品牌形象對消費者態度及購後不滿意之影響分析——以資訊零組件廠商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焰章 (1993),《台灣地區大型企業對運動贊助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自隆、黃深勳、郭良文、陳尚永 (2001),《廣告管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鄭清煌 (2002),《我國非營利組織對運動贊助之研究——以基金會為例》,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美琪、許安琪、漆梅君、于心如 (2000),《當代廣告——概念與操作》,台北,學富文化。
劉美稚 (1999),《台灣職業棒球消費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淑姿 (2000),《我國職業運動聯盟公共關係運作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靜婷等 (2002),《棒球臺灣、活力世紀:第三十四屆世界盃棒球賽紀實》,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蕭嘉惠 (1995),《運動組織與企業組織經理人對贊助運動考量因素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嘉惠 (2001),《運動賽會贊助管理個案研究——以中華汽車盃國際體操邀請賽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英文部分
Barry Witcher, J. Gordon Craigen, Dennis Culligan and Andrew Harvey (1991), “The Links Between Objectives and Function in Organizational Sponsorshi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10 (1), pp.13-33.
Des Thwaites (1995), “Professional Football Sponsorship—Profitable or Profligate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14, pp.149-164.
Des Thwaites, Rafael Aguilar-Manjarrez and Kidd (1998), “Sports Sponsorship Development in Leading Canadian Companies: Issues & Tren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17 (1), pp.29-49.
D. W. Marshall and G. Cook (1992), “The Corporate (Sports) Spons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11, pp.307-324.
Horst Stipp and Nicholas P. Schiavone (1996), “Modeling the Impact of Olympic Sponsorship on Corporate Image,”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Vol.36, No.4, pp.22-28.
Israel D. Nebenzahl and Eugene D. Jaffe (1991), “The Effectiveness of Sponsored Events in Promoting a Country’s Ima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10, pp.223-237.
John A. Meenaghan (1983), “Commercial Sponsorship,”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17, No.7, pp.5-74.
Martin G. Crowley (1991), “Prioritising the Sponsorship Audience,”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25, No.11, pp.11-21.
Meryl Paula Gardner and Philip Jose Shuman (1987), “Sponsorship: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Promotions Mix,”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16, Iss.1, pp.11-17.
R. E. McCarville and R. P. Copeland (1994), “Understanding Sport Sponsorship Through Exchange Theory,”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pp.102-114.
Rajshekhar G. Javalgi, Mark B. Traylor, Andrew C. Gross and Edward Lampman (1994), “Awareness of Sponsorship and Corporate Imag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23, Iss.4, pp.47-58.
Richard Speed and Peter Thompson (2000), “Determinants of sports sponsorship response,”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Vol.28, No.2, pp.226-238.
Russell Abratt and Pieter Schalk Grobler (1989), “The Evaluation of Sports Sponsorshi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8, pp.351-362.
T. Bettina Cornwell and Isabelle Maignan (1998),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ponsorship Research,”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27, Iss.1, pp.1-21.
Tony Meenaghan (1991), “Sponsorship—Legitimising the Medium,”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25, No.11, pp.5-10.
Tony Meenaghan (1991), “The Role of Sponsorship in the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Mix,”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10 (1), pp.35-47.
Tony Meenaghan (1998), “Current Development & Future Directions in Sponsorshi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17 (1), pp.3-28.
Tony Meenaghan and David Shipley (1999), “Media Effect in Commercial Sponsorship,”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33, No.3/4, pp.328-347.
Tony Meenaghan (2001), “Understanding Sponsorship Effects,” Psychology & Marketing, Vol.18, Iss.2, pp.95-122.
網 站
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cpbl.com.tw。
兄弟象紀錄室,網址:http://home.kimo.com.tw/guoweiss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告研究所
91452007
9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45200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祝鳳岡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范師豪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FAN, SHIH-HAOen_US
dc.creator (作者) 范師豪zh_TW
dc.creator (作者) FAN, SHIH-HAOen_US
dc.date (日期) 200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Sep-2009 15:32:28 (UTC+8)-
dc.date.available 17-Sep-2009 15:32:2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5:32:2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145200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11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廣告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452007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台灣的職業棒球運動在經過2001年世界盃棒球賽與2003年亞洲盃棒球錦標賽之後,已經逐漸尋回成立初期的榮景。企業感染此一氛圍,便紛紛投入各式各樣的行銷與贊助活動,希望能藉由精彩的職棒賽事,以不同的方式與其目標消費者接觸。然而,實際的贊助效益到底如何?是否能如企業所規劃的達到其行銷目的?筆者在回顧了國內運動贊助相關文獻後,發覺有關職業運動的贊助效益研究成果相當有限。因此,本研究選擇由消費者的觀點出發,以目前台灣最火熱的職業棒球運動作為主題,來探討企業運動贊助之效益,期望能藉由研究結果,讓企業得知具體的贊助效益,以提供未來規劃此類活動時的參考。

本研究針對995份有效問卷,使用SPSS 11.0版的統計軟體進行分析,所得之研究結果如下:
(1) 消費者變項中的「性別」、「年齡」、「是否有支持的球隊」、「平均每年至球場觀看比賽的次數」、「收看職業棒球比賽轉播的頻率」與「是否有╱曾參與棒壘球相關運動」在消費者對職業棒球運動的態度上具有顯著影響力。
(2) 消費者變項中的「每月可支配零用錢」、「是否已╱曾加入球隊或球員的後援會組織」、「平均每年至球場觀看比賽的次數」、「收看職業棒球比賽轉播的頻率」與「是否有╱曾參與棒壘球相關運動」在消費者對贊助企業的態度上具有顯著影響力。
(3) 消費者變項在運動贊助的知名度效益上之差異達顯著;「每月可支配零用錢」、「是否已╱曾加入球隊或球員的後援會組織」、「平均每年至球場觀看比賽的次數」、「收看職業棒球比賽轉播的頻率」與「是否有╱曾參與棒壘球相關運動」對形象效益具有顯著影響力;「是否已╱曾加入球隊或球員的後援會組織」、「平均每年至球場觀看比賽的次數」、「收看職業棒球比賽轉播的頻率」與「是否有╱曾參與棒壘球相關運動」對促購度效益具有顯著影響力。
(4) 消費者對職業棒球運動的態度愈正面,則運動贊助的效益會愈顯著。
(5) 消費者對贊助企業的態度愈正面,大體上運動贊助的效益會愈顯著,僅消費者的「商業態度」在促購度效益上未達顯著。

綜合研究發現與結論,本研究對於贊助職業棒球運動的企業之建議如下:
(1) 以年輕女性為目標市場的企業可以考慮透過贊助職業棒球運動與之接觸;此外,企業在贊助期間應盡量增加媒體的曝光率,才能將相關訊息傳達給更多消費者。
(2) 長期性的贊助搭配「贊助活化策略」的運用,才能擴大宣傳效果,使贊助活動超越原有的格局,以獲得最高的投資報酬率。
(3) 企業贊助策略的規劃應以公益的角度出發,才能達到企業所希冀的商業效益。
(4) 企業在投入贊助之前,應先考慮企業形象與職業棒球運動的形象是否一致,如此贊助效益才得以充分發揮。
(5) 消費者認為娛樂業最需要參與職業棒球運動的贊助。事實上,娛樂業與職業棒球運動同樣都是以表演來與社會大眾互動,相信彼此的結合能夠激發出更多的火花與魅力。


關鍵字:職業棒球運動、運動贊助、消費者的態度、贊助效益。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夢想的這端與那端
摘 要 i
圖目錄 Ⅲ
表目錄 Ⅳ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10
第三節 研究目的 12
第四節 研究流程 13
第五節 名詞解釋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7
第一節 企業贊助的定義 18
第二節 運動贊助的定義 21
第三節 運動贊助的現況與發展因素 24
第四節 運動贊助的管理 28
第五節 運動贊助的效益衡量 32
第六節 消費者對運動贊助效益的影響 3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5
第二節 研究假設 46
第三節 測量工具 47
第四節 研究對象 51
第五節 研究方法 52
第六節 資料分析方法 53

第四章 研究結果 55
第一節 描述性統計分析 55
第二節 因素分析與信度檢定 60
第三節 消費者變項與態度各構面之差異性分析 64
第四節 知名度效益分析 70
第五節 形象效益分析 79
第六節 促購度效益分析 87
第七節 多元迴歸分析 91
第八節 假設驗證 10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3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限制 107

參考文獻 113
附錄一 前測問卷 119
附錄二 正式問卷 123
zh_TW
dc.format.extent 47853 bytes-
dc.format.extent 76625 bytes-
dc.format.extent 53146 bytes-
dc.format.extent 114371 bytes-
dc.format.extent 256550 bytes-
dc.format.extent 404194 bytes-
dc.format.extent 179208 bytes-
dc.format.extent 1761141 bytes-
dc.format.extent 153911 bytes-
dc.format.extent 102201 bytes-
dc.format.extent 15926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45200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職業棒球運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運動贊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消費者的態度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贊助效益zh_TW
dc.title (題名) 由消費者觀點探討企業贊助職業棒球運動之效益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renda G. Pitts and David K. Stotlar (2000),《運動行銷學》,鄭志富、吳國銑、蕭嘉惠譯,台北,華泰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伍文海 (2003),《二○○三年中華職業棒球聯盟比賽球場廣告之再確認率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珮忻 (2003),《從消費者觀點分析企業運動贊助效果》,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雪莉 (2002),〈運動行銷火燒全世界〉,《天下雜誌》,第259期,頁92-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千源 (1995),《兄弟象職業棒球隊消費者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瑞泰 (2001),《美國日本台灣職業棒球契約規範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增祥 (2003.10.07),〈一年4.54億,職棒產業紅紅火火〉,中時晚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皓政 (2003),《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文宏 (2001),《消費者態度對企業贊助效益影響之研究——以亞洲盃棒球賽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司桓 (2003),《台灣職業棒球現場觀眾再購意願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振雄 (1997),《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運動會運動贊助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俊英 (1992),《行銷研究:管理與技術》,台北,華泰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深勳等 (1988),《廣告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淑汝 (1999),《台灣地區職業運動贊助管理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煜 (2001),〈企業贊助職業運動球隊的效益研究——以遠傳電信贊助台灣大聯盟嘉南勇士職業棒球隊為例〉,第一屆中華民國運動與休閒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興桂 (2001),《我國職棒球團企業經營困境因素與解決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家誠 (1998),《以運動知覺空間圖協助跨國企業運動贊助決策》,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其懋 (2000),《台灣職業棒球球員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柏蒼 (2001),《企業贊助對企業品牌權益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昱美 (2002),《企業贊助活動之相關程度、配套之行銷管理組合及贊助活動個數對於品牌權益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芯佩 (2003),《贊助活動與贊助品牌間的一致性對贊助效果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伊傑 (2001),《台北市大學生參與休閒運動消費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紹同 (1999),〈亞洲金融風暴下的曼谷亞運〉,《廣告雜誌》,第92期,頁61-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紹同 (1999),〈第5促銷元素:跨世紀百億美元的贊助理念解析〉,《廣告雜誌》,第101期,頁82-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紹同 (2001),〈運動贊助之企業封神榜(下)〉,《廣告雜誌》,第117期,頁100-1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紹同 (2001),《第5促銷元素:運動贊助行銷新風潮》,台北,滾石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紹同等 (2002),《運動管理學導論》,台北,華泰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小慧等 (2003),《運動管理學》,台中,華格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炳韋 (1995),《企業贊助公益活動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聖智 (2002),《91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現場觀眾對贊助商認知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美琳 (2002),《第八屆「馬爹利高爾夫名人逐動賽」贊助效益之個案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俊儒 (2001),《企業贊助運動之效益研究——以安麗盃世界女子花式撞球邀請賽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宜龍 (1999),《企業贊助運動賽會效益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宇玲 (2002),《企業贊助運動賽會效益之研究——以HBL高中籃球甲級聯賽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姍樺 (2003),《品牌聯盟類型與結盟夥伴的品牌形象對消費者態度及購後不滿意之影響分析——以資訊零組件廠商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焰章 (1993),《台灣地區大型企業對運動贊助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自隆、黃深勳、郭良文、陳尚永 (2001),《廣告管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清煌 (2002),《我國非營利組織對運動贊助之研究——以基金會為例》,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美琪、許安琪、漆梅君、于心如 (2000),《當代廣告——概念與操作》,台北,學富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美稚 (1999),《台灣職業棒球消費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淑姿 (2000),《我國職業運動聯盟公共關係運作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靜婷等 (2002),《棒球臺灣、活力世紀:第三十四屆世界盃棒球賽紀實》,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嘉惠 (1995),《運動組織與企業組織經理人對贊助運動考量因素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嘉惠 (2001),《運動賽會贊助管理個案研究——以中華汽車盃國際體操邀請賽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rry Witcher, J. Gordon Craigen, Dennis Culligan and Andrew Harvey (1991), “The Links Between Objectives and Function in Organizational Sponsorshi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10 (1), pp.13-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s Thwaites (1995), “Professional Football Sponsorship—Profitable or Profligate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14, pp.149-1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s Thwaites, Rafael Aguilar-Manjarrez and Kidd (1998), “Sports Sponsorship Development in Leading Canadian Companies: Issues & Tren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17 (1), pp.29-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 W. Marshall and G. Cook (1992), “The Corporate (Sports) Spons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11, pp.307-3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rst Stipp and Nicholas P. Schiavone (1996), “Modeling the Impact of Olympic Sponsorship on Corporate Image,”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Vol.36, No.4, pp.22-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Israel D. Nebenzahl and Eugene D. Jaffe (1991), “The Effectiveness of Sponsored Events in Promoting a Country’s Ima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10, pp.223-2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ohn A. Meenaghan (1983), “Commercial Sponsorship,”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17, No.7, pp.5-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rtin G. Crowley (1991), “Prioritising the Sponsorship Audience,”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25, No.11, pp.11-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eryl Paula Gardner and Philip Jose Shuman (1987), “Sponsorship: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Promotions Mix,”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16, Iss.1, pp.11-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 E. McCarville and R. P. Copeland (1994), “Understanding Sport Sponsorship Through Exchange Theory,”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pp.102-1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ajshekhar G. Javalgi, Mark B. Traylor, Andrew C. Gross and Edward Lampman (1994), “Awareness of Sponsorship and Corporate Imag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23, Iss.4, pp.47-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ichard Speed and Peter Thompson (2000), “Determinants of sports sponsorship response,”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Vol.28, No.2, pp.226-2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ussell Abratt and Pieter Schalk Grobler (1989), “The Evaluation of Sports Sponsorshi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8, pp.351-3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 Bettina Cornwell and Isabelle Maignan (1998),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ponsorship Research,”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27, Iss.1, pp.1-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ony Meenaghan (1991), “Sponsorship—Legitimising the Medium,”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25, No.11, pp.5-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ony Meenaghan (1991), “The Role of Sponsorship in the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Mix,”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10 (1), pp.35-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ony Meenaghan (1998), “Current Development & Future Directions in Sponsorshi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17 (1), pp.3-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ony Meenaghan and David Shipley (1999), “Media Effect in Commercial Sponsorship,”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33, No.3/4, pp.328-3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ony Meenaghan (2001), “Understanding Sponsorship Effects,” Psychology & Marketing, Vol.18, Iss.2, pp.95-1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網 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cpbl.com.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兄弟象紀錄室,網址:http://home.kimo.com.tw/guoweisss。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