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武俠片聲音規則之運用--胡金銓《大醉俠》與李安《臥虎藏龍》之比較
作者 戴寧
貢獻者 蔡琰
戴寧
關鍵詞 大醉俠
電影
聲音
臥虎藏龍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5:41:14 (UTC+8)
摘要 武俠片是華人特有片種,擁有獨特文化傳統和藝術特質。武俠片在聲音和影像製作的藝術表現上都為人所推崇,尤其是李安《臥虎藏龍》一片贏得國內外眾多電影獎項後,再度漸受重視。有鑑於傳播研究重影像輕聲音已行之多年,且武俠片猶是一塊亟待深耕的領域,本文從聲音與影像結合的角度切入,探討武俠片如何同時運用以上兩者以達成傳播效果,並且比較兩部大師級作品之差異。
研究發現武俠片以「聲音劇情與畫面劇情同時」以及合於「聲音透視法」、「時空特性」之聲音處理,營造武俠片的真實感。另以「聲音劇情與畫面劇情非同時」之手法處理非寫實的回憶片段,藉以和其他真實劇情區隔。另外,刻意安排無聲的使用或是以音樂營造氣氛、描摹角色情感,帶領觀眾進入虛幻神奇的武俠國度。再者,研究還發現,《臥虎藏龍》自《大醉俠》傳承與學習不少優點,兩片於聲影結合手法上確實有許多相同之處。另一方面,兩片的差異表示武俠片三十多年後的轉變,也顯出《臥虎藏龍》於技法上的創新與進步。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一、書籍
王度盧(1985):《寶劍金釵》,台北:聯經。
井迎兆譯(1995):《電影剪接概論》,臺北:遠流出版(Hollyn, N.[1990]. The film editing room handbook. Los Angeles:Lone Eagle)。
李萬海(1984):《錄音音響學》,北京:中國電影。
吳昊(1993):《香港電影民俗學》,香港:次文化。
桑慧芬(1996):《當電影愛上古典樂》,台北:萬象。
許麗雯(2000):《彈音論樂「音樂演出與音樂研究」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高談文化 。
許祥熙譯(1985):《電影剪輯的奧妙》,臺北:志文(Reisz,K.[1968].The technique of film editing. London:Focal P.)。
唐林(1987):《電視音效與實務》,臺北:中視文化。
唐維敏譯(1995):《錄影學》,臺北:遠流出版(Armes,R.[1988]. On video.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陳平原(1998):《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台北:麥田出版。
陳墨(1996):《刀光劍影蒙太奇-中國武俠電影論》,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陳儒修、郭幼龍譯(2002):《電影理論解讀》,臺北:遠流(Stam, R.[2000]. Film theory : an introduction. Malden, Mass : Blackwell)。
張靚蓓編著(2002):《十年一覺電影夢》,台北:時報文化。
程予誠(1993):《現代電影學》,臺北:五南。
焦雄屏等譯(1992):《認識電影》,台北:遠流(Giannetti, L.D [1993]. Understanding movies.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 Hall)。
焦雄屏(1993):《歌舞電影縱橫談》,台北:遠流。
黃仁編著(1999):《胡金銓的世界》,台北:台北市中國電影史料研究會。
黃仁、梁良編著(2002):《臥虎藏龍好萊塢》,臺北:亞太圖書。
黃克義等譯(1992):《電影製作手冊》,臺北:遠流(Pincus, E. The filmmaker`s handbook)。
溫秋菊(1989):《平劇中武場音樂之研究》,台北:學藝出版社。
葉春華譯(1999):《錄影製作觀念、原理與科技》,台北:亞太(Zattl, H. [1998].Video Basics)。
曾偉禎譯(1996):《電影藝術:型式與風格》,臺北:遠流(Bordwell, D. [1986] Film art :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 Knopf : Distributed by Random House)。
梅長齡(1978):《電影原理與製作》,台北:三民。
蔣一民(1993):《音樂美學》,臺北:五南。
盧非易(1998):《1949~1994台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台北市:遠流。
蔡 琰(2000):《電視劇戲劇傳播的敘事理論》,臺北:三民。
劉立行(1996):《電影藝術》,臺北:空大。
劉俐譯(1990):《電影美學》,臺北:遠流。
廖祥雄(1980):《電影藝術論》,臺北:三山。
廖祥雄譯(1994):《映像藝術》,台北:志文(Zettl, H. [1973]. Sight, sound, motion. Belmont, Calif. : Wadsworth Pub.)。
簡政珍(1993):《電影閱讀美學》,臺北:書林。
羅德壽譯(1982):《錄音》,北京:中國電影(Eargle, J. [1976] Sound recording)。
聞天祥(1996):《攝影機與絞肉機》,台北:知書房。
二、論文
許靜文(2003):《全球化下華語武俠電影的轉變》,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影萍(2003):《音樂與影像的互動》,國立台灣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玉釵(2002):《中國俠形像從何而生─電影慣例符碼、鏡頭語言的觀點》,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塗翔文(1998):《中國武俠電影美學變遷研究》,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期刊與單篇文章
王介安(1995):〈電影音樂是一種音樂類型!?〉,《影響電影雜誌》,第5期,P.125-129。
井迎瑞(2002):〈我與胡金銓導演的電影緣〉,《傳記文學》,第80卷,第5期,P.63-65。
石 雋(2002):〈影藝怪傑胡金銓紀念專輯〉,《傳記文學》,第80卷,第5期,P.48-75。
李歐梵(2004):〈憶金銓〉,《傳記文學》,第85卷,第2期,P.128-133。
林文淇(2004):〈《大醉俠》與《龍門客棧》的電影敘事比較〉。http://www.ncu.edu.tw/~wenchi/dragon_inn_paper.htm
卓伯棠(2002):〈電影語言的開拓者胡金銓〉,《傳記文學》,第80卷,第4期,P.63-69。
岳華(2002):〈良師益友憶金銓〉,《傳記文學》,第80卷,第4期,P.58-62。
舒琪譯(1974):〈美國西部片與中國武俠片之間〉,《影響電影雜誌》,第8期,P.82-87。
陳儒修(2001):〈臺灣電影中的中國想像與圖像--以胡金銓的武俠電影「大醉俠」、「俠女」為例〉,《藝術學報》,第69期,P. 147-165。
張靚蓓(2001):〈逐鹿奧斯卡專訪臥虎藏龍編劇王蕙玲〉,《Look電影雜誌》,第54期,P.68-72。
焦雄屏(1997):〈電影儒俠--懷念大師胡金銓〉,《聯合文學》,第13卷第5期,P.100-110。
曾偉禎(2001a):〈臥藏膠捲中的李安―與他的電影〉,《新觀念》,第149期,P. 40-43。
曾偉禎(2001b):〈以膠卷駕馭恐懼,以外在圓融輕取內心騷動――李安這個人〉,《新觀念》,第151期,P.22-24。
曾偉禎(2001c):〈李安作品的藝術―形式與風格〉,《新觀念》,第151期,P.25- 27。
葉錦添(2001):〈用一張白紙表達中國書法的勁與軟:臥虎藏龍工作手記〉,《新觀念》,第149期,P.48-51。
聞天祥(2001):〈華語電影2000-跨世紀的新舊交替〉,《電影欣賞》,第19卷第3期,P.79-80。
蔡國榮(1983):〈夢幻英雄的昨日今日明日-武俠片的流變與影響〉,《文藝月刊》,第163期,P.68-77。
劉成漢(1985):〈「作者論」和胡金銓〉。《電影欣賞》,第2卷第2期。P.2-7。
潘罡(1991):〈電影/音樂/電影配樂〉,《影響電影雜誌》,第68期,P.166-173。
鄭仁佳(1997):〈「一九七八年世界五大導演」之一:電影奇才胡金銓繼李翰祥之後驟然而逝〉,《傳記文學》,第70卷第4期,P.36-39。
鍾玲(2002):〈胡金銓的理想個性〉,《傳記文學》,第80卷,第4期,P.70-72。
簡政珍(2001):〈臥虎藏龍—悲劇與映象的律動〉,《聯合文學》,第17卷6期:P.10-26。
藍祖蔚(2001a):〈譚盾之橋:談臥虎藏龍的音樂〉,《新觀念》,第149期,P.44-45。
藍祖蔚(2001b):〈空靈之美―談臥虎藏龍的攝影〉,《新觀念》,第149期,P.46- 47。
藍祖蔚(2005年1月5日):〈星星秘笈•功夫,拼貼藝術的極致高招〉,《誠品好讀》,第51期。
http://www.eslitebooks.com/cgi-bin/eslite.dll/search/article/all_article_ reader.jsp?ARTICLE_ID=1105427069578#top
英文部分
一、書籍
Allen, R. C. & Gomery, D.(1993):Film history : theory and practice. Boston, Mass. : McGraw-Hill.
Blandford, Steve & Grant, Barry Keith & Hillier, Jim(2001):The film studies dictionary. London : Arnol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euens, Jean Pierre(2000):Film production theory. Albany, N.Y. :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Giannetti, L.(1996):Understanding Movies. (7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Kracauer, S.(1997):Theory of film : the redemption of physical Reality. Princeton, 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Mamer, Bruce(2000):Film production technique : creating the accomplished image. Belmont, Calif. : 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
Phillips, William H.(2002):Film : an introduction. Boston, Mass. : Bedford/St. Martin`s.
Stam,Robert(2000):Film theory : an introduction. Malden, Mass : Blackwell.
Zettl, H.(1990):Sight, sound, motion : applied media aesthetics. (second Ed.). Belmont, Calif. : Wadsworth Pub.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
91453009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453009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蔡琰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戴寧zh_TW
dc.creator (作者) 戴寧zh_TW
dc.date (日期) 200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Sep-2009 15:41:14 (UTC+8)-
dc.date.available 17-Sep-2009 15:41:1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5:41:1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1453009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17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453009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武俠片是華人特有片種,擁有獨特文化傳統和藝術特質。武俠片在聲音和影像製作的藝術表現上都為人所推崇,尤其是李安《臥虎藏龍》一片贏得國內外眾多電影獎項後,再度漸受重視。有鑑於傳播研究重影像輕聲音已行之多年,且武俠片猶是一塊亟待深耕的領域,本文從聲音與影像結合的角度切入,探討武俠片如何同時運用以上兩者以達成傳播效果,並且比較兩部大師級作品之差異。
研究發現武俠片以「聲音劇情與畫面劇情同時」以及合於「聲音透視法」、「時空特性」之聲音處理,營造武俠片的真實感。另以「聲音劇情與畫面劇情非同時」之手法處理非寫實的回憶片段,藉以和其他真實劇情區隔。另外,刻意安排無聲的使用或是以音樂營造氣氛、描摹角色情感,帶領觀眾進入虛幻神奇的武俠國度。再者,研究還發現,《臥虎藏龍》自《大醉俠》傳承與學習不少優點,兩片於聲影結合手法上確實有許多相同之處。另一方面,兩片的差異表示武俠片三十多年後的轉變,也顯出《臥虎藏龍》於技法上的創新與進步。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 1
第二節:研究背景 4
第三節:研究目的 7
第四節:章節介紹 7

第二章:文獻探討--武俠片結合聲音和影像的方法 9
第一節:武俠片之定義、特質與流變 9
第二節:電影中的聲音表現 24

第三章:研究方法 47
第一節:研究架構 47
第二節:研究方法及步驟 48
第三節:個案研究對象 57

第四章:《大醉俠》與《臥虎藏龍》分析 61
第一節:《大醉俠》 61
第二節:《臥虎藏龍》 88

第五章:結論 119
第一節:研究結果簡述 119
第二節:修正「武俠片聲影結合方法分析圖」 126
第三節:總結 128
第四節:研究貢獻、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 129

參考書目 131
附錄(一):武俠片聲音和影像結合的方法資料登錄表 136
附錄(二):《臥虎藏龍》十八項第一 138
zh_TW
dc.format.extent 45929 bytes-
dc.format.extent 95329 bytes-
dc.format.extent 98836 bytes-
dc.format.extent 11886 bytes-
dc.format.extent 52891 bytes-
dc.format.extent 280652 bytes-
dc.format.extent 467787 bytes-
dc.format.extent 281985 bytes-
dc.format.extent 520536 bytes-
dc.format.extent 247802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453009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大醉俠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電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聲音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臥虎藏龍zh_TW
dc.title (題名) 武俠片聲音規則之運用--胡金銓《大醉俠》與李安《臥虎藏龍》之比較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書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度盧(1985):《寶劍金釵》,台北:聯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井迎兆譯(1995):《電影剪接概論》,臺北:遠流出版(Hollyn, N.[1990]. The film editing room handbook. Los Angeles:Lone Eagl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萬海(1984):《錄音音響學》,北京:中國電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昊(1993):《香港電影民俗學》,香港:次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桑慧芬(1996):《當電影愛上古典樂》,台北:萬象。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麗雯(2000):《彈音論樂「音樂演出與音樂研究」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高談文化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祥熙譯(1985):《電影剪輯的奧妙》,臺北:志文(Reisz,K.[1968].The technique of film editing. London:Focal 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林(1987):《電視音效與實務》,臺北:中視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維敏譯(1995):《錄影學》,臺北:遠流出版(Armes,R.[1988]. On video.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平原(1998):《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台北:麥田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墨(1996):《刀光劍影蒙太奇-中國武俠電影論》,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儒修、郭幼龍譯(2002):《電影理論解讀》,臺北:遠流(Stam, R.[2000]. Film theory : an introduction. Malden, Mass : Blackwe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靚蓓編著(2002):《十年一覺電影夢》,台北:時報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予誠(1993):《現代電影學》,臺北: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焦雄屏等譯(1992):《認識電影》,台北:遠流(Giannetti, L.D [1993]. Understanding movies.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 Ha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焦雄屏(1993):《歌舞電影縱橫談》,台北:遠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仁編著(1999):《胡金銓的世界》,台北:台北市中國電影史料研究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仁、梁良編著(2002):《臥虎藏龍好萊塢》,臺北:亞太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克義等譯(1992):《電影製作手冊》,臺北:遠流(Pincus, E. The filmmaker`s handbook)。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溫秋菊(1989):《平劇中武場音樂之研究》,台北:學藝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春華譯(1999):《錄影製作觀念、原理與科技》,台北:亞太(Zattl, H. [1998].Video Basic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偉禎譯(1996):《電影藝術:型式與風格》,臺北:遠流(Bordwell, D. [1986] Film art :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 Knopf : Distributed by Random Hous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梅長齡(1978):《電影原理與製作》,台北:三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一民(1993):《音樂美學》,臺北: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非易(1998):《1949~1994台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台北市:遠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 琰(2000):《電視劇戲劇傳播的敘事理論》,臺北:三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立行(1996):《電影藝術》,臺北:空大。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俐譯(1990):《電影美學》,臺北:遠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祥雄(1980):《電影藝術論》,臺北:三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祥雄譯(1994):《映像藝術》,台北:志文(Zettl, H. [1973]. Sight, sound, motion. Belmont, Calif. : Wadsworth Pub.)。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簡政珍(1993):《電影閱讀美學》,臺北:書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德壽譯(1982):《錄音》,北京:中國電影(Eargle, J. [1976] Sound recordin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聞天祥(1996):《攝影機與絞肉機》,台北:知書房。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靜文(2003):《全球化下華語武俠電影的轉變》,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影萍(2003):《音樂與影像的互動》,國立台灣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玉釵(2002):《中國俠形像從何而生─電影慣例符碼、鏡頭語言的觀點》,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塗翔文(1998):《中國武俠電影美學變遷研究》,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期刊與單篇文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介安(1995):〈電影音樂是一種音樂類型!?〉,《影響電影雜誌》,第5期,P.125-1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井迎瑞(2002):〈我與胡金銓導演的電影緣〉,《傳記文學》,第80卷,第5期,P.63-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 雋(2002):〈影藝怪傑胡金銓紀念專輯〉,《傳記文學》,第80卷,第5期,P.48-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歐梵(2004):〈憶金銓〉,《傳記文學》,第85卷,第2期,P.128-1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文淇(2004):〈《大醉俠》與《龍門客棧》的電影敘事比較〉。http://www.ncu.edu.tw/~wenchi/dragon_inn_paper.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卓伯棠(2002):〈電影語言的開拓者胡金銓〉,《傳記文學》,第80卷,第4期,P.63-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岳華(2002):〈良師益友憶金銓〉,《傳記文學》,第80卷,第4期,P.58-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舒琪譯(1974):〈美國西部片與中國武俠片之間〉,《影響電影雜誌》,第8期,P.82-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儒修(2001):〈臺灣電影中的中國想像與圖像--以胡金銓的武俠電影「大醉俠」、「俠女」為例〉,《藝術學報》,第69期,P. 147-1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靚蓓(2001):〈逐鹿奧斯卡專訪臥虎藏龍編劇王蕙玲〉,《Look電影雜誌》,第54期,P.68-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焦雄屏(1997):〈電影儒俠--懷念大師胡金銓〉,《聯合文學》,第13卷第5期,P.100-1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偉禎(2001a):〈臥藏膠捲中的李安―與他的電影〉,《新觀念》,第149期,P. 40-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偉禎(2001b):〈以膠卷駕馭恐懼,以外在圓融輕取內心騷動――李安這個人〉,《新觀念》,第151期,P.22-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偉禎(2001c):〈李安作品的藝術―形式與風格〉,《新觀念》,第151期,P.25- 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錦添(2001):〈用一張白紙表達中國書法的勁與軟:臥虎藏龍工作手記〉,《新觀念》,第149期,P.48-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聞天祥(2001):〈華語電影2000-跨世紀的新舊交替〉,《電影欣賞》,第19卷第3期,P.79-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國榮(1983):〈夢幻英雄的昨日今日明日-武俠片的流變與影響〉,《文藝月刊》,第163期,P.68-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成漢(1985):〈「作者論」和胡金銓〉。《電影欣賞》,第2卷第2期。P.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罡(1991):〈電影/音樂/電影配樂〉,《影響電影雜誌》,第68期,P.166-1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仁佳(1997):〈「一九七八年世界五大導演」之一:電影奇才胡金銓繼李翰祥之後驟然而逝〉,《傳記文學》,第70卷第4期,P.36-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玲(2002):〈胡金銓的理想個性〉,《傳記文學》,第80卷,第4期,P.70-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簡政珍(2001):〈臥虎藏龍—悲劇與映象的律動〉,《聯合文學》,第17卷6期:P.10-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藍祖蔚(2001a):〈譚盾之橋:談臥虎藏龍的音樂〉,《新觀念》,第149期,P.44-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藍祖蔚(2001b):〈空靈之美―談臥虎藏龍的攝影〉,《新觀念》,第149期,P.46- 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藍祖蔚(2005年1月5日):〈星星秘笈•功夫,拼貼藝術的極致高招〉,《誠品好讀》,第5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eslitebooks.com/cgi-bin/eslite.dll/search/article/all_article_ reader.jsp?ARTICLE_ID=1105427069578#to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書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llen, R. C. & Gomery, D.(1993):Film history : theory and practice. Boston, Mass. : McGraw-Hi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landford, Steve & Grant, Barry Keith & Hillier, Jim(2001):The film studies dictionary. London : Arnol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euens, Jean Pierre(2000):Film production theory. Albany, N.Y. :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iannetti, L.(1996):Understanding Movies. (7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racauer, S.(1997):Theory of film : the redemption of physical Reality. Princeton, 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mer, Bruce(2000):Film production technique : creating the accomplished image. Belmont, Calif. : 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hillips, William H.(2002):Film : an introduction. Boston, Mass. : Bedford/St. Martin`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tam,Robert(2000):Film theory : an introduction. Malden, Mass : Blackwe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Zettl, H.(1990):Sight, sound, motion : applied media aesthetics. (second Ed.). Belmont, Calif. : Wadsworth Pub.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