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統獨偏向與立論觀點之比較-以中共1993年與2000年兩次對台白皮書為例
作者 林毓芝
貢獻者 王石番
林毓芝
關鍵詞 聯合報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對台政策白皮書
歷史淵源
經貿交流
人民自決
本土化
民主化
主權議題
台海安全
美中台關係
聯合國議題
台灣國際空間
日期 2003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5:48:06 (UTC+8)
摘要 中國大陸在1993年8月31日與2000年2月21日,由大陸國台辦與新聞辦發表了兩篇對台白皮書,台灣的輿論界掀起一陣對於中共對台白皮書的討論與報導,兩岸關係的議題也倍受關注。在此,本研究希望能藉由中共發表兩次對台白皮書為研究時間始點,並使用內容分析法,研究《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等三大報社論針對兩岸關係的篇數、標題、立論觀點、統獨偏向及稱呼兩岸用語之差異。

研究發現,對兩岸議題著墨較多的報業,統獨偏向的立場也較為明顯。《自由時報》社論的篇數一直是最多的,甚至是其他兩報的兩倍,《自由時報》的統獨偏向也是最偏獨立。至於,《聯合報》與《中國時報》兩報的統獨立場相近,社論篇數也相近。

社論標題方面,從1993年到2000年,社論標題主角都回歸以「台灣」優先,只有最偏統一的《中國時報》還以「兩岸」優先。由於2000年新政府執政,因此三大報提及「新政府」的比例大幅增加。標題主題方面,2000年三大報對於兩岸議題較少以國際觀點來談,也較少以兩岸歷史淵源來談,而較關注主權議題、國家安全以及台灣人民自決。

社論立論觀點方面,1993年,「兩岸經貿交流」、「兩岸主權議題」是三大報社論常用的立論觀點,然而在比例上,《聯合報》、《中國時報》比較偏統一的報業最關注「兩岸經貿交流」,《自由時報》比較偏獨立的報業卻最關注「兩岸主權議題」。2000年,「兩岸經貿交流」、「兩岸主權議題」還是三大報社論常用的立論觀點,然而在比例上,統獨偏向是中立稍偏獨立的《中國時報》還是最關注「兩岸經貿交流」,而統獨偏向中立較偏獨立的《聯合報》以及最偏獨立的《自由時報》卻最關注「兩岸主權議題」。更值得關注的是,當比較偏獨立的《聯合報》、《自由時報》都關注「台海安全情勢」的同時,立場最不偏獨立的《中國時報》卻關切「兩岸歷史淵源」。

社論稱呼兩岸用語,2000年,三大報的統獨偏向都往獨立移動,因此,稱呼「中共」的比例減少。《聯合報》、《自由時報》常稱對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時報》則常稱對岸為「中國」。三大報在2000年還是最常稱呼「台灣」,但是其次就是稱呼「中華民國」、「我國」以及「台灣共和國」,可以發現國與國的思維更加明顯,而國共關係的思維較為減少。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發現《聯合報》社論的統獨偏向與《中國時報》相近,《中國時報》不論在1993年或2000年都比《聯合報》偏統一。《聯合報》、《中國時報》與當權者的關係,由於《中國時報》與當權派的關係較《聯合報》良好,雖然《中國時報》的統獨立場比《聯合報》還偏統一,《中國時報》卻不像《聯合報》被貼上「親中共」的標籤。若硬要貼上統派標籤只要《聯合報》被歸類至統派媒體,《中國時報》也應該在列。但是在1992年底大規模的退報運動當中,《聯合報》、《中國時報》都同樣報導大陸官方談話,卻只有《聯合報》遭抨擊是「中共的傳聲筒」。本研究發現《聯合報》與《中國時報》有相近的兩岸統獨立場、同樣的報導卻有不同的際遇,極重要的關鍵是報社與當權者的關係。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王石番(1999)。《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王暉(1999)。《抓住機遇,靈活務實地把兩岸經貿交流推向前進》。台北:海峽
兩岸統一促進會。
王泓堅(2002)。《中共「一個中國問題」與國際宣傳策略研究—以<人民日報>
海外版在「特殊國與國關係」》。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全斌(1998)。《媒體、認同與傳播新科技-關心本土傳媒發展的文化研究》。台北:遠流。
李仲維(1995)。《談判前置時期研究-以第一次「辜汪會談」為例》。台北:私李岳牧(1995)。《中共對台談判之模型研究-「辜汪會談」後續事務性商談案例分析(一九九三-一九九四年)》。台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
周煦、李明(1996)。《中共軍備轉移與外交關係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國科會資料中心。
林森鴻(1994)。《兩岸報紙互動關係之研究》。台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佳龍、郭臨伍等著。<從雙層賽局看「兩國論」>,《兩國論與台灣國家定位》。台北:學林文化。
邱明森(1998)。《我國務實外交與大陸政策互動之研究---1987-1997》。台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
姜皇池(2000)。《國際法與台灣-歷史考察與兩岸評估》。台北:學林文化出版。
姜皇池、許宗力等著(2000)。<台灣國家定位與相關國際法議題>,《兩國論與台灣國家定位》。台北:學林文化。
陳聖士(1958)。《近代中國報紙社論之演近》。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正鋒(2001)。<台灣人的國家認同>,《國家認同論文集》。台北:稻鄉出版社。
張作錦(1997)。《試為媒體說長短》。台北:天下文化。
張柏仲(1997)。《外省族群的社會心理分析-族群觀點、族群認同與社會心理》。台北:私立東吳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章念馳(2002)。《統一探究-兩岸關係與中國前途》。台北:海峽學術。
高孔廉(1994)。《兩岸經貿現況與發展》。台北:行政院陸委會。
陳英杰(1995)。《中共對台談判模式-一九八六-一九九三兩岸事務性談判案例分析》。台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
黃德福(1992)。《民主進步黨與台灣政治民主化》。台北:時英。
黃光亮(2001)。《論中國統一問題》。台北:法蘭克福國際工作室。
黃丕鶴(1990)。《我國主要報紙有關民進黨報導的比較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統聯文宣部編輯(1993)。《統一觀點-中國統一聯盟答客問-》。台北:海峽評
論出版社。
馬西屏(1995)。《新聞媒體在兩岸會談中之角色研究—以台灣媒體對手次台北會談的影響為例》。台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
馮建三(1998)。<統獨議題與媒體運動的合一>。《大媒體II》。台北:元尊文化。
彭芸(1986)。《政治傳播-理論與實務-》。台北: 巨流。
潘錫堂(2000)。<白皮書是為兩岸促統談判鋪路>,「從中共發表一中白皮書及
美國強烈反應看台灣總統大選與兩岸關係」座談會,中國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
協會」舉辦。
葛永光(1991)。《多元主義與國家整合》。台北:正中。
雷正儒(2000)。《兩岸經貿互動與台商投資之演變分析》。台北: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義周(1997)。《一九九五立法委員競選策略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國科會資料中心。
鄭凱中(1996)。《「台生」外省人的國家認同與族群想像:以新黨支持者和「外獨會」為參考團體》。台北:私立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欽仁(1991)。<從世局的劇變展望兩岸關係的發展>、<轉變與持續-與伊藤喜教授對談「六四天安門事件」對台灣、日本、中國大陸的影響>,《追尋自我定位的台灣》。台北:稻鄉出版社。
鄭植榮(1993)。《讀者意見與報紙立場關聯性研究—以台獨問題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
衛民(2001)。《主權爭議下之兩岸經貿政策(1990-2000)-戒急用忍政策之新制度分析》。台北: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
蘇蘅(1996)。《台灣主要報紙內容之轉變—民國36年至82年》,國科會專題研
究計劃成果報告。
蘇蘅(2002)。《競爭時代的報紙-理論與實務》。台北:時英。
謝冠柔(2001)。《台灣地區高職學生對兩岸經貿交流看法暨相關問題研究-以花蓮地區為例》。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南歧(1995)。《後冷戰時期台海兩岸互動之關係-政經、主權與外交面的探討》。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聶米忠(1996)。《中共對台武力(高壓)政策研究》。台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
期刊
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2002),兩岸和平報告書第四期,台灣和平促進基金會,第四期,頁22-30
朱詣璋(1997)。<1996年報業回顧展>,《中華民國廣告年鑑—‘96-‘97》,
頁37-42。台北:廣告代理商同業工會。
阮銘(2000)。<新政府的兩岸政策—觀察與展望>,《遠景基金會季刊》。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請基金會。第一卷第三期,頁179-199。
吳玉山(2000)。<台灣總統大選對於兩岸關係產生的影響:選票極大化模式與戰略三角途徑>,《遠景基金會季刊》。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請基金會。第一卷第三期,頁1-31。
張保民(1995)。<中國統一的障礙和前景>,《東亞季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第27卷第1期,頁1-16。
楊永明(2000)。<亞太安全環境對台灣安全衝擊>,《遠景基金會季刊》。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請基金會。第一卷第二期,頁1-30。
童振源(2000)。<台灣與「中國」經貿關係-經濟與安全交易>,《遠景基金會季刊》。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請基金會。第一卷第二期,頁31-79。
蔡政修(2000)。<九0年代美國對中共展略與美中關係演變>,《東亞季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第31卷第3期,頁69-95。
蘇格(1998)。<美國對華政策與台灣問題>,《世界知識》。北京:世界知識。頁591-599,608-609。
蕭朝琴(2003)。<兩岸信心建立措施芻議>,《遠景基金會季刊》。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請基金會。第四卷第1期,頁71-89。
網路資料
林文程(1996)。<臺海兩岸的發展與遠景>,《國策期刊》,第144期。
http://www.inpr.org.tw/inprc/pub/jounals/140-9/no144.htm
伊銘(2000)。<台海局勢再度緊繃>,《聯合早報》。http://www.future-china.org/fcn-tw/200002/2000022809.htm
陳隆志(2002)。《美國早該修訂一個中國政策》。台心聯誼社。
http://cta.yam.org.tw/cta22.htm
楊維中(2002)。《後設媒體批評—或媒體、後設媒體、媒體批評及後設媒體批評
》(http://www.southnews.com.tw)
蔡芳(2002)。《兩大報團資產怪象一籮筐》(http://www.southnews.com.tw)
陸委會,「民國八十八年對大陸政策及兩岸關係的看法綜合分析」(2000/1/31),附表六:民眾對於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期望(三變項),見http:/www.mac.gov.tw/mlpolicy/pos/890131/88tab6.htm
報紙資料
劉正慶(2000)。<七年兩次白皮書 中共鑽禁牛角尖>,《中央社》,2000年2
月22日 。
李家泉(2000)。<我看中國政府白皮書>,《大公報》,2000年2月29日。
王家英(2000)。<白皮書衝擊中美台三邊關係>,《聯合早報》,2000年3月4日。
中川昌郎(1993)。<對台灣是警告,對世界是表態>,《聯合報》,民82年9
月1日,第8版。
姜新立(2000)。<中共以戰逼降無助於和解>,《聯合報》,民89年2月22日。
趙春山(2000)。<中共發表對台皮書先聲奪人」>《中國時報》,民89年2月
22日。
魏鏞(2000)。<一份涵蓋政治性與戰略性的文件>,《中國時報》,民89年2
月25日。
許信良(1993)。<民進黨立委:中共重彈舊調,了無新意>,《中國時報》,民
82年9月1日,第4版。
胡志強(1993)。<胡志強:參與聯國行動絕不畏中共阻撓>,《中國時報》,民
82年9月1日,第4版。
翁松燃(1993)。<學者認為中共發表白皮書,旨在阻撓台灣加入聯合國>,《中
國時報》,民82年9月1日,第5版。
英文書目
Abercrombie, N.(1980) “The Dominant Ideology Thesis.” London: G .Allen & Unwin.
Berger, A. A.(2000) “Methods of Textual Analysis.”Thousand Oak, Calif:Sage Publications.
Bhabha, H. K.(1990) “Nation and Narration.” New York:Routledge.
Downs, A.(1957)“ An Ec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 New York:Harper.
Eriksen, T. H.(1993) “Ethnicity and Nationalism: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London: Pluto Press.
Mott,G. F. (1968) “New Survey of Journalism.”New York: Branes and Noble Inc.
Henderson,G., Ned R.L.&John G.S. (1974) “ Divided Nations in a Divided World.” New York:David Mckay Company Inc.
Holsti, O.R.(1969)“Content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ading,Mas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
Rapoport, A.(1969) “A System-Theoretic View of Content Analysi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Weng , B. S. J.(1994)“ The Chinese and Their Future –Beijing, Taipei, and Hong Kong--The Evolution of a Divided China.” Washington, D.C. : Publisher for 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Journal
Chang, P.M(1995) “ Reunification of China: Problems and Respects.” East Asia Quarterly(27:pp1-16).
Gerbner, G.(1964)“Ide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Political Tendencies in News Reporting.” Journalism Quartly(41:pp495-516).
Kolbe, R. H. & Burnett, M. S.(1991)“ Content-Analysis Research : An Examination of Applications with Directives for Improving Research
Reliability and Objectiv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8:pp243-250).
Ruan, M.(2000)“The New Government’s Cross-Strait Policy—Observation and Prospect .”Prospect Quarterly(1:pp179-199).
Tung, C.Y.(2000) “ Ecnomic Relations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The Tradeoff between Ecnomics and Security,” Prospect Quarterly(1:pp31-79).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89451022
9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45102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王石番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毓芝zh_TW
dc.creator (作者) 林毓芝zh_TW
dc.date (日期) 200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Sep-2009 15:48:06 (UTC+8)-
dc.date.available 17-Sep-2009 15:48:0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5:48:0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8945102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21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新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9451022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中國大陸在1993年8月31日與2000年2月21日,由大陸國台辦與新聞辦發表了兩篇對台白皮書,台灣的輿論界掀起一陣對於中共對台白皮書的討論與報導,兩岸關係的議題也倍受關注。在此,本研究希望能藉由中共發表兩次對台白皮書為研究時間始點,並使用內容分析法,研究《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等三大報社論針對兩岸關係的篇數、標題、立論觀點、統獨偏向及稱呼兩岸用語之差異。

研究發現,對兩岸議題著墨較多的報業,統獨偏向的立場也較為明顯。《自由時報》社論的篇數一直是最多的,甚至是其他兩報的兩倍,《自由時報》的統獨偏向也是最偏獨立。至於,《聯合報》與《中國時報》兩報的統獨立場相近,社論篇數也相近。

社論標題方面,從1993年到2000年,社論標題主角都回歸以「台灣」優先,只有最偏統一的《中國時報》還以「兩岸」優先。由於2000年新政府執政,因此三大報提及「新政府」的比例大幅增加。標題主題方面,2000年三大報對於兩岸議題較少以國際觀點來談,也較少以兩岸歷史淵源來談,而較關注主權議題、國家安全以及台灣人民自決。

社論立論觀點方面,1993年,「兩岸經貿交流」、「兩岸主權議題」是三大報社論常用的立論觀點,然而在比例上,《聯合報》、《中國時報》比較偏統一的報業最關注「兩岸經貿交流」,《自由時報》比較偏獨立的報業卻最關注「兩岸主權議題」。2000年,「兩岸經貿交流」、「兩岸主權議題」還是三大報社論常用的立論觀點,然而在比例上,統獨偏向是中立稍偏獨立的《中國時報》還是最關注「兩岸經貿交流」,而統獨偏向中立較偏獨立的《聯合報》以及最偏獨立的《自由時報》卻最關注「兩岸主權議題」。更值得關注的是,當比較偏獨立的《聯合報》、《自由時報》都關注「台海安全情勢」的同時,立場最不偏獨立的《中國時報》卻關切「兩岸歷史淵源」。

社論稱呼兩岸用語,2000年,三大報的統獨偏向都往獨立移動,因此,稱呼「中共」的比例減少。《聯合報》、《自由時報》常稱對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時報》則常稱對岸為「中國」。三大報在2000年還是最常稱呼「台灣」,但是其次就是稱呼「中華民國」、「我國」以及「台灣共和國」,可以發現國與國的思維更加明顯,而國共關係的思維較為減少。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發現《聯合報》社論的統獨偏向與《中國時報》相近,《中國時報》不論在1993年或2000年都比《聯合報》偏統一。《聯合報》、《中國時報》與當權者的關係,由於《中國時報》與當權派的關係較《聯合報》良好,雖然《中國時報》的統獨立場比《聯合報》還偏統一,《中國時報》卻不像《聯合報》被貼上「親中共」的標籤。若硬要貼上統派標籤只要《聯合報》被歸類至統派媒體,《中國時報》也應該在列。但是在1992年底大規模的退報運動當中,《聯合報》、《中國時報》都同樣報導大陸官方談話,卻只有《聯合報》遭抨擊是「中共的傳聲筒」。本研究發現《聯合報》與《中國時報》有相近的兩岸統獨立場、同樣的報導卻有不同的際遇,極重要的關鍵是報社與當權者的關係。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 11
第三節 研究目的 ………………………………………………… 13
第四節 研究問題 ………………………………………………… 14
第五節 研究貢獻 …………………………………………………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7

第一節 國家認同與意識型態……………………………………… 17
第二節 兩岸統獨議題 …………………………………………… 19
第三節 統獨政治光譜 …………………………………………… 42
第四節 報業與社會變遷…………………………………………… 43
第五節 報紙社論立場 …………………………………………… 44
第六節 研究假設 ……………………………………………… 4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8

第一節 內容分析法………………………………………………… 48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時間 ……………………………………………49
第三節 抽樣………………………………………………………… 50
第四節 類目建構 ……………………………………………………51
第五節 類目定義 ……………………………………………………54
第六節 分析單位與變項設定 ………………………………………69
第七節 統計與信度………………………………………………… 71




第四章 資料分析 …………………………………………74

第一節 《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社論篇數 ……… 74
第二節 《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社論標題與主角…77
第三節 《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立論觀點 ……… 87
第四節 《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統獨偏向 ……… 99
第五節 《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稱呼兩岸用語……102
第六節 《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兩次白皮書差異…114


第五章 結論 ………………………………………………150

第一節 研究結果 …………………………………………………… 150
第二節 結論 ……………………………………………………… 169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建議 ……………………………………… 178


參考文獻……………………………………………………177
中文部分……………………………………………………………… 177
英文部分……………………………………………………………… 182

附錄 ……………………………………………………… 184
附件一:中共1993年與2000年對台白皮書全文………………… 184
附件二:編碼表 ………………………………………………………205
附件三:編碼須知 ……………………………………………………210
附件四:社論標題 ……………………………………………………221








圖表目錄
(一)、表目錄
※ 表4-1-1:1993年《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三報的社論篇數 …………75
※ 表4-1-2:2000年《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三報的社論篇數 …………76
※ 表4-2-1:1993年《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社論標題主題比較…………78
※表4-2-2:2000年《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社論標題主題比較 ………80
※表4-2-3:1993年《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社論標題主角比較 …………83
※表4-2-4:2000年《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社論標題主角比較 …………84
※表4-3-1:1993年《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社論立論觀點比較 …………89
※表4-3-2:2000年《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社論立論觀點比較 …………94
※表4-4-1:1993年《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社論統獨偏向比較 ……… 100
※表4-4-2:2000年《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社論統獨偏向比較…………101
※表4-5-1:1993年《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稱「對岸」用語 …………104
※表4-5-2:2000年《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稱「對岸」用語 …………106
※表4-5-3:1993年《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稱呼「台灣」用語…………109
※表4-5-4:2000年《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稱呼「台灣」用語…………110
※ 表4-6-1:1993年與2000年,《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社論篇數之比較114
※ 表4-6-2:1993年與2000年,《聯合報》社論「標題主題」之比較 ………………116
※ 表4-6-3:1993年與2000年,《中國時報》社論「標題主題」之比較 ………………117
※ 表4-6-4:1993年與2000年,《自由時報》社論「標題主題」之比較 ………………119
※ 表4-6-5:1993年與2000年,《聯合報》社論「標題主角」之比較 …………………121
※ 表4-6-6:1993年與2000年,《中國時報》社論「標題主角」之比較 ………………122
※ 表4-6-7:1993年與2000年,《自由時報》社論「標題主角」之比較 ………………124
※ 表4-6-8:1993年與2000年,《聯合報》社論「立論觀點」之比較 …………………127
※ 表4-6-9:1993年與2000年,《中國時報》社論「立論觀點」之比較 ………………130
※ 表4-6-10:1993年與2000年,《自由時報》社論「立論觀點」之比較 ……………133
※ 表4-6-11:1993年與2000年,《自由時報》社論「統獨偏向」之比較………………136
※ 表4-6-12:1993年與2000年,《聯合報》社論稱呼「對岸」之比較…………………138
※ 表4-6-13:1993年與2000年,《中國時報》社論稱呼「對岸」之比較………………140
※ 表4-6-14:1993年與2000年,《自由時報》社論稱呼「對岸」之比較………………142
※ 表4-6-15:1993年與2000年,《聯合報》社論稱呼「台灣」之比較 ………………144
※ 表4-6-16:1993年與2000年,《中國時報》社論稱呼「台灣」之比較 ……………146
※ 表4-6-17:1993年與2000年,《自由時報》社論稱呼「台灣」之比較 ……………148

(二)、圖目錄

※圖一、1993年《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統獨偏向圖……………………99
※圖二、2000年《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統獨偏向圖……………………100
zh_TW
dc.format.extent 25874 bytes-
dc.format.extent 452511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45102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聯合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國時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自由時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對台政策白皮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歷史淵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經貿交流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人民自決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本土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民主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主權議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台海安全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美中台關係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聯合國議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台灣國際空間zh_TW
dc.title (題名) 《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統獨偏向與立論觀點之比較-以中共1993年與2000年兩次對台白皮書為例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石番(1999)。《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暉(1999)。《抓住機遇,靈活務實地把兩岸經貿交流推向前進》。台北:海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兩岸統一促進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泓堅(2002)。《中共「一個中國問題」與國際宣傳策略研究—以<人民日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海外版在「特殊國與國關係」》。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全斌(1998)。《媒體、認同與傳播新科技-關心本土傳媒發展的文化研究》。台北:遠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仲維(1995)。《談判前置時期研究-以第一次「辜汪會談」為例》。台北:私李岳牧(1995)。《中共對台談判之模型研究-「辜汪會談」後續事務性商談案例分析(一九九三-一九九四年)》。台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煦、李明(1996)。《中共軍備轉移與外交關係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國科會資料中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森鴻(1994)。《兩岸報紙互動關係之研究》。台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佳龍、郭臨伍等著。<從雙層賽局看「兩國論」>,《兩國論與台灣國家定位》。台北:學林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明森(1998)。《我國務實外交與大陸政策互動之研究---1987-1997》。台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皇池(2000)。《國際法與台灣-歷史考察與兩岸評估》。台北:學林文化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皇池、許宗力等著(2000)。<台灣國家定位與相關國際法議題>,《兩國論與台灣國家定位》。台北:學林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聖士(1958)。《近代中國報紙社論之演近》。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正鋒(2001)。<台灣人的國家認同>,《國家認同論文集》。台北:稻鄉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作錦(1997)。《試為媒體說長短》。台北:天下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柏仲(1997)。《外省族群的社會心理分析-族群觀點、族群認同與社會心理》。台北:私立東吳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章念馳(2002)。《統一探究-兩岸關係與中國前途》。台北:海峽學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孔廉(1994)。《兩岸經貿現況與發展》。台北:行政院陸委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英杰(1995)。《中共對台談判模式-一九八六-一九九三兩岸事務性談判案例分析》。台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德福(1992)。《民主進步黨與台灣政治民主化》。台北:時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光亮(2001)。《論中國統一問題》。台北:法蘭克福國際工作室。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丕鶴(1990)。《我國主要報紙有關民進黨報導的比較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統聯文宣部編輯(1993)。《統一觀點-中國統一聯盟答客問-》。台北:海峽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西屏(1995)。《新聞媒體在兩岸會談中之角色研究—以台灣媒體對手次台北會談的影響為例》。台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建三(1998)。<統獨議題與媒體運動的合一>。《大媒體II》。台北:元尊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芸(1986)。《政治傳播-理論與實務-》。台北: 巨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錫堂(2000)。<白皮書是為兩岸促統談判鋪路>,「從中共發表一中白皮書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強烈反應看台灣總統大選與兩岸關係」座談會,中國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協會」舉辦。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葛永光(1991)。《多元主義與國家整合》。台北:正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雷正儒(2000)。《兩岸經貿互動與台商投資之演變分析》。台北: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義周(1997)。《一九九五立法委員競選策略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國科會資料中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凱中(1996)。《「台生」外省人的國家認同與族群想像:以新黨支持者和「外獨會」為參考團體》。台北:私立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欽仁(1991)。<從世局的劇變展望兩岸關係的發展>、<轉變與持續-與伊藤喜教授對談「六四天安門事件」對台灣、日本、中國大陸的影響>,《追尋自我定位的台灣》。台北:稻鄉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植榮(1993)。《讀者意見與報紙立場關聯性研究—以台獨問題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衛民(2001)。《主權爭議下之兩岸經貿政策(1990-2000)-戒急用忍政策之新制度分析》。台北: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蘅(1996)。《台灣主要報紙內容之轉變—民國36年至82年》,國科會專題研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究計劃成果報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蘅(2002)。《競爭時代的報紙-理論與實務》。台北:時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冠柔(2001)。《台灣地區高職學生對兩岸經貿交流看法暨相關問題研究-以花蓮地區為例》。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南歧(1995)。《後冷戰時期台海兩岸互動之關係-政經、主權與外交面的探討》。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聶米忠(1996)。《中共對台武力(高壓)政策研究》。台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2002),兩岸和平報告書第四期,台灣和平促進基金會,第四期,頁22-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詣璋(1997)。<1996年報業回顧展>,《中華民國廣告年鑑—‘96-‘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37-42。台北:廣告代理商同業工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阮銘(2000)。<新政府的兩岸政策—觀察與展望>,《遠景基金會季刊》。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請基金會。第一卷第三期,頁179-1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玉山(2000)。<台灣總統大選對於兩岸關係產生的影響:選票極大化模式與戰略三角途徑>,《遠景基金會季刊》。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請基金會。第一卷第三期,頁1-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保民(1995)。<中國統一的障礙和前景>,《東亞季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第27卷第1期,頁1-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永明(2000)。<亞太安全環境對台灣安全衝擊>,《遠景基金會季刊》。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請基金會。第一卷第二期,頁1-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童振源(2000)。<台灣與「中國」經貿關係-經濟與安全交易>,《遠景基金會季刊》。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請基金會。第一卷第二期,頁31-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政修(2000)。<九0年代美國對中共展略與美中關係演變>,《東亞季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第31卷第3期,頁6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格(1998)。<美國對華政策與台灣問題>,《世界知識》。北京:世界知識。頁591-599,608-6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朝琴(2003)。<兩岸信心建立措施芻議>,《遠景基金會季刊》。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請基金會。第四卷第1期,頁71-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網路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文程(1996)。<臺海兩岸的發展與遠景>,《國策期刊》,第14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inpr.org.tw/inprc/pub/jounals/140-9/no144.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伊銘(2000)。<台海局勢再度緊繃>,《聯合早報》。http://www.future-china.org/fcn-tw/200002/2000022809.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隆志(2002)。《美國早該修訂一個中國政策》。台心聯誼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cta.yam.org.tw/cta2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維中(2002)。《後設媒體批評—或媒體、後設媒體、媒體批評及後設媒體批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southnews.com.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芳(2002)。《兩大報團資產怪象一籮筐》(http://www.southnews.com.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委會,「民國八十八年對大陸政策及兩岸關係的看法綜合分析」(2000/1/31),附表六:民眾對於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期望(三變項),見http:/www.mac.gov.tw/mlpolicy/pos/890131/88tab6.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報紙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正慶(2000)。<七年兩次白皮書 中共鑽禁牛角尖>,《中央社》,2000年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22日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家泉(2000)。<我看中國政府白皮書>,《大公報》,2000年2月29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家英(2000)。<白皮書衝擊中美台三邊關係>,《聯合早報》,2000年3月4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川昌郎(1993)。<對台灣是警告,對世界是表態>,《聯合報》,民82年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1日,第8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新立(2000)。<中共以戰逼降無助於和解>,《聯合報》,民89年2月22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春山(2000)。<中共發表對台皮書先聲奪人」>《中國時報》,民8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鏞(2000)。<一份涵蓋政治性與戰略性的文件>,《中國時報》,民89年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2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信良(1993)。<民進黨立委:中共重彈舊調,了無新意>,《中國時報》,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2年9月1日,第4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志強(1993)。<胡志強:參與聯國行動絕不畏中共阻撓>,《中國時報》,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2年9月1日,第4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翁松燃(1993)。<學者認為中共發表白皮書,旨在阻撓台灣加入聯合國>,《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時報》,民82年9月1日,第5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文書目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bercrombie, N.(1980) “The Dominant Ideology Thesis.” London: G .Allen & Unwi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erger, A. A.(2000) “Methods of Textual Analysis.”Thousand Oak, Calif:Sage Publication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habha, H. K.(1990) “Nation and Narration.” New York:Routledg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owns, A.(1957)“ An Ec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 New York:Harpe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riksen, T. H.(1993) “Ethnicity and Nationalism: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London: Pluto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ott,G. F. (1968) “New Survey of Journalism.”New York: Branes and Noble In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enderson,G., Ned R.L.&John G.S. (1974) “ Divided Nations in a Divided World.” New York:David Mckay Company In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lsti, O.R.(1969)“Content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ading,Mas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apoport, A.(1969) “A System-Theoretic View of Content Analysi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eng , B. S. J.(1994)“ The Chinese and Their Future –Beijing, Taipei, and Hong Kong--The Evolution of a Divided China.” Washington, D.C. : Publisher for 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ourna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ang, P.M(1995) “ Reunification of China: Problems and Respects.” East Asia Quarterly(27:pp1-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erbner, G.(1964)“Ide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Political Tendencies in News Reporting.” Journalism Quartly(41:pp495-5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olbe, R. H. & Burnett, M. S.(1991)“ Content-Analysis Research : An Examination of Applications with Directives for Improving Research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eliability and Objectiv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8:pp243-2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uan, M.(2000)“The New Government’s Cross-Strait Policy—Observation and Prospect .”Prospect Quarterly(1:pp179-1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ung, C.Y.(2000) “ Ecnomic Relations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The Tradeoff between Ecnomics and Security,” Prospect Quarterly(1:pp31-79).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