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客家電視台族群政治分析
An Analysis of ethnic politics involving Hakka TV
作者 李信漢
Lee, Hsin Han
貢獻者 馮建三
Feng, Chien San
李信漢
Lee, Hsin Han
關鍵詞 客家電視
族群媒體
族群政治
節目流程分析
語言政策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5:49:55 (UTC+8)
摘要 本論文研究「客家電視作為我國第一家由政府出資設立的族群電視,它的成立背景有何歷史結構因素交雜其間?也就是在台灣的社會脈絡下,設立族群媒體是為了撥正主流社會價值觀的偏差?抑或僅是一個政治性考量?而在客家電視建台完成後,又應如何思考以開放性的文化認同,建構多元平等的公共空間?」

透過史料文獻分析、深度訪談六位曾參與規劃建置客家電視的相關人員,以釐清客家電視的生成脈絡。同時本研究也援引雷蒙‧威廉士(Raymond Williams)的「節目編排:分佈與流程」的概念,分析客家電視台的節目編排策略;並輔以考察國外族群電視個案,指出客家電視所面臨的困境,以及提供參考建議。

研究發現,客家族群1980年代後期以降的社運訴求,成為陳水扁在2000年的競選承諾之一,具體展現為客家電視在2003年7月1日開台。但陳的客家政策白皮書明訂:客語頻道開播五年後,政府將不再編列預算補助,由頻道自負盈虧。這也造成客家電視初期是以標案方式委託民間媒體營運。「一年一標」的招標方式,不論是在法規、經費、人力配置上都有重大瑕疵。本研究因而認為,民進黨最初為選票訴求而承諾與創設,惟若無後續改革,客家族群電視促進多元文化發展的成效將極為有限。

2007年1月客家電視加入台灣公廣集團(TBS)運作後,客家電視台的節目製播內容已有改變。研究發現,晚間七點播出的【暗夜新聞】的整體流程編排,企圖呈現一種以客家人角度看世界的新聞意象。然而客家電視在經費來源、法制未明的狀況下,未來的發展仍有變數;另一方面,在客家電視也應去思考頻道本身的調性定位問題。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 報紙雜誌、政府出版品與其他官方、民間調查報告資料
立法院公報(1987)。76卷52期,51頁。
立法院公報(1987)。76卷52期,73-74頁。
立法院公報(1988)。77卷53期,132頁。
立法院公報(1989)。78卷45期,240頁。
立法院公報(1989)。78卷75期,133頁。
立法院公報(1989)。78卷86期,63頁。
立法院公報(1990)。79卷24期,108頁。
立法院公報(1990)。79卷24期,108頁。
立法院公報(1990)。79卷28期,51頁。
立法院公報(1990)。79卷99期,131頁。
立法院公報(1991)。80卷29期,140頁。
立法院公報(1991)。80卷50期474號, 32~33頁。
立法院公報(1993)。82卷12期2611號, 272~282頁。
立法院公報(1993)。82卷12期2611號 ,272~282頁。
立法院公報(2002)。91卷51期,8-9頁。
台灣省議會公報(1988)。第61卷13期,1298頁。
台灣省議會公報(1988)。第61卷21期,2036頁。
台灣省議會公報(1989)。第64卷第一期,60頁。
〈 客家文化 勢須借重電視搶救〉(2002年10月15日)。《中國時報》,7版肇公專題。
〈客家頻道 落實多元文化精神〉(2002年10月15日)。《中國時報》,7版肇公專題。
〈傳統創新 節目兼顧族群和諧〉(2002年10月15日)。《中國時報》,7版肇公專題。
〈還我母語 延續客家族群生命力〉(2002年10月15日)。《中國時報》,7版肇公專題。
〈不分家 陳建年曾打敗張學友〉(2007年6月17日)。《聯合晚報》,3版話題。
〈拒絕領獎的客家歌手 客委會主委:金曲獎應保留客語獎項〉(2007年6月17日)。《聯合晚報》,1版要聞。
〈金曲破天荒 林生祥拒領「客語」獎 獎金捐「白米炸彈客」楊儒門〉(2007年6月17日)。《聯合報》,A6版第18屆金曲獎。
〈客家文化 邊緣徬徨〉(2007年6月17日)。《聯合晚報》,3版話題。
〈要聽懂林生祥的抗議〉(2007年6月17日)《聯合晚報》,2版話題。
李喬(2001)。〈客家文化的反省與展望〉,《客家》,135:18-19。
客家風雲(1989年1a月)。〈遊行花絮〉,《客家風雲》,15:21-27。
客家風雲(1989年1b月)。〈聽他們講了什麼話〉,《客家風雲》,15:31-32。
客家風雲(1989年1c月)。〈台灣語言政策的反省──從客家人的母語運動談起〉,《客家風雲》,15:50-57。
客家雜誌(1997年6月)。〈公元二千年的客家人〉,《客家》,第84期,頁1-3。
范佐雙(2003)。〈資料蒐集與資訊檢索有助還原真相-以報導審議客語電視頻道預算為例〉,《客家》,第一五四期,頁44-49。
范振乾(1999c年9-12月)。〈「客家人的聲音」滄桑史之一、之二、之三、之四〉,《客家》,111:62-64、112:60-61、113:49-50、114:63-65。
彭欽清(2003)。〈客家電視台愛增志〉,《客家》,第一五八期,頁74-75。
黃娟(1995年4月)。〈支持「突破電子媒體聯盟」──「客家電台」參與抗爭〉,《客家》,58:49-50。
楊長鎮(1988年12月)。〈關於開放客語節目的幾個問答〉,《客家風雲》,14:19-20。
楊長鎮(1988年7b月)。〈異口同心談語權──非客籍意見領袖對媒體使用語言問題的看法〉,《客家風雲》,9:43-46。
鍾春蘭(1989年1月)。〈這樣的新聞局長──邵玉銘〉,《客家風雲》,15:30。
ABC Annual Report,2005~2008.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abc.net.au/corp/,取得日期:2008/7/19。
BBC Annual Report,2005~2008.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bbc.co.uk/info/,取得日期:2008/7/19。
BBC Wales Annual Review,2005~2008.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bbc.co.uk/wales/info/,取得日期:2008/7/19。
SBS Annual Report,2005~2008.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20.sbs.com.au/sbscorporate/index.php?id=,取得日期:2008/7/19。
UNESCO (2005).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Diversity of Cultural Expressions, Paris. retrieved July 16,2008, from http://portal.unesco.org/en/ev.php-URL_ID=31038&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
公共電視(2006)。《行政院客家委 九十五年客家電視頻道提供暨製播 企劃書暨服務建議書》,未出版。
公共電視(2007)。《2007公視年度報告》,可上網取得http://www.pts.org.tw/php/html_pub/pubfile/index2.php,取得日期:2008/7/22。
全國意向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4)。《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台北:客委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2004年文化白皮書》,台北:文建會。
吳克能(2005)〈93年出國專題研究:多元文化主義下的加拿大廣電政策〉。上網日期:2月6日,2006。取自http://open.nat.gov.tw/OpenFront/report/report_detail.jsp?sysId=C09401395
客家電視(2007)。《客家電視2007年度報告》,可上網取得http://www.pts.org.tw/hakka/about.htm,取得日期:2008/07/22。
客家電視(2007)。《客家電視台2007年第一季效益情形簡報》,未出版。
故鄉市場調查股份有限公司(2004)。《客家電視台收視質調查報告》,未出版。
監察院(2005)。《我國影音媒體政策及其執行績效總體檢》(案號:0930800235)。台北:監察院。
劉幼琍(1997)。《廣播電視法修正草案評估硏究報告》,台北市:立法院立法諮詢中心。
二、 中文書籍與期刊
Anderson, B.(1991).吳叡人譯(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台北:時報出版。 (原書Anderson, B.[1991] Imagined Communities: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
Bourdieu, Pierre(2001). 孫智綺(2003),《以火攻火 : 催生一個歐洲社會運動》,臺北市 : 麥田出版。(原書 Bourdieu, Pierre[2001]. Contre-Feux 2 Pour un mouvement social europeen.)
McChesney, Robert W.(2004).羅世宏等合譯(2005)。《問題媒體 : 二十一世紀美國傳播政治》,台北市:巨流。(原書 McChesney, Robert W. [2004] The problem of the media U.S. communication politic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Mosco,V.(1996).馮建三、程宗明譯(1998),《傳播政治經濟學─再思考與再更新》,台北:五南。(原書 Vincent Mosco ﹝1996﹞.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Rethinking and Renewal. Sage Publications Ltd. )
McQuail,D.(2000).陳芸芸、劉慧雯譯(2001)。《最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韋伯。(原書McQuail,D [2000] McQuail’s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
Williams,Raymond著,馮建三(譯) (1992a):《電視 : 科技與文化形式》,臺北:遠流。(原書Williams[1974],Television: technology and Culture form)
公共電視策略硏發部(2007)。《追求共好 : 新世紀全球公共廣電服務》,台北市:公視基金會。
台社編委會(2004)。〈邁向公共化、超克後威權─民主左派論述的初構〉,《台灣社會學研究季刊》,53:1-18。
孔文吉(2000)。《忠於原味-原住民媒體、文化與政治》,台北:前衛。
王甫昌(2003)。《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
王菲菲(2005)。〈多元文化與公共廣電機構:澳大利亞的實踐經驗〉,《中華傳播學刊》,7:103-134。
王嵩音(2000)。〈少數族群媒介之觀眾分析-以公共電視原住民新聞節目為例〉,國際華語廣播電視文化節目觀摩與研討會論文集。
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1991)。《新个客家人》,台北市:台原出版。
李信漢(2006)。〈族群媒體圖像之描繪:以客家電視為例〉,2006年中華傳播學會論文。
李美華等譯(200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原書 Earl Babbie, [2001].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9 th ed.)
林詩偉 (2005)。《集體認同的建構:當代台灣客家論述的內容與脈絡分析(1987-2003)》,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福岳(2002)。《族群認同下的社區傳播—以美濃反水庫運動論述為研究脈絡》,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麗雲(2000)。〈台灣威權政體下「待從報業」的矛盾與轉型:1949-1999〉,張苙雲(主編)《文化產業:文化生產的結構分析》,台北:遠流。
林麗雲(2001)。〈公共領域與公共媒體--英國政經學者的反思及援引做為臺灣媒體改造的借鏡〉,《當代》,164:68-85。
林麗雲(2004)。《台灣傳播硏究史 : 學院內的傳播學知識生產》,台北:巨流。
施正鋒 (1996)。《語言政治與政策》,臺北:前衛出版社。
施正鋒(2002)。〈母語傳承與母語地位〉,「2002全球客家文化會議--全球化、在地化與客家新世紀」論文,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施正鋒(2004)。〈從多元文化主義看客家電視〉,「客家紮根、多元成長:2004客家電視研討會」,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
施正鋒、張學謙 (2003)。《語言政策及制定「語言公平法」之研究》,台北:前衛。
洪惟仁(1992)。《台灣語言危機》。台北:前衛出版社。
范振乾(2002)。《存在才有希望. 臺灣族群生態客家篇》。臺北市 : 前衛。
唐維敏等譯(1994)。《文化、社會與媒體:批判性觀點》,台北:遠流。(原書 Michael Gurevitch等編 [1982] Culture,Society and the Media)。
徐正光(1991)。《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台北市:正中。
徐正光(主編) (2007)。《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市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徐正光、宋文里(1990):《台灣新興社會運動》。台北:巨流。
翁秀琪(主編) (2004)。《台灣傳播學的想像》,台北:巨流。
張四德(1991)。〈多元文化與美國歷史教育〉,《當代》,66:36-47。
張時健(2005)。《台灣節目製作業的商品化歷程分析 : 一個批判政治經濟學的 考察》。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維安(2004)。〈多元文化與客家文化公民權〉,「客家紮根、多元成長:2004 客家電視研討會」,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
張學謙(2003)。〈客家電視對語言保存之影響〉,「《關懷與期許:客家電視對社會之影響》座談會」,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主辦。上網日期:2005年10月17日,取自http://iug.csie.dahan.edu.tw/TG/Hakkhiam/chokphin/lunbun/khehkatiansi.htm
張錦華(1997a):〈多元文化主義與我國廣播政策─以台灣原住民與客家族群為例〉,《廣播與電視》,3-1:1-23。
張錦華(1997b)。《公共領域、多文化主義與傳播研究》,台北:正中。
曹逢甫;黃雅榆 (2002)。〈客語危機以及客家人對客語和政府語言政策的態度 〉,《客家公共政策研討會論文集》,新竹:「客家公共政策研討會」,國立清華大學。
許俊湧 (2005)《政見允諾的跳票與兌現 : 以陳水扁在兩千年大選時核四停建與客家的政見為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浩(2003年10月6日)。<紮根與點火?!析論客家電視頻道之設立>。取自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2/EC-R-092-016.htm,上網日期:2004年9月29日。
陳世敏(1994)。〈接近「使用媒介權」和台灣經驗〉,《報學》,8:8。
陳彥龍、劉幼琍(2006)。〈邁向公廣集團:數位時代我國特定族群專屬電視頻道之法制研議〉,《中華傳播學刊》,10:109-153。
陳美如(1998)。《臺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高雄市:高雄復文.。
陳清河(2003)。〈媒體主流價值與弱勢傳播接近權的對話—客家電視台成立後的反思〉,「關懷與期許:客家電視對社會之影響座談會」,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
彭文正(2004)。〈客家元素與收視行為互動模式探究〉,「客家紮根、多元成長:2004客家電視研討會」,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
彭家發等編著(1997)。《新聞學》,台北:空大。
程宗明(2002)。〈電視政策對制度型塑的回顧與前瞻—四十年的荒原曠野中的呼聲〉,《台灣電視四十週年回顧與前瞻研究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程宗明(2003)。《批判台灣的電視政策,2000-2002:無線電視台公共化與數位化之思辯》。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
馮建三(1992)。《資訊.錢.權 : 媒體文化的政經硏究》,台北市 : 時報文化。
馮建三(1995)。《廣電資本運動的政治經濟學:析論1990年代台灣廣電媒體的若干變遷》,台北:唐山。
馮建三(2003)。〈傳播政治經濟學在台灣的發展〉,《新聞學研究》,75:103-140。
黃宣範 (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文鶴.。
黃掁家等譯(2003)。《大眾媒體研究》:台北,學富。(原書 Roger D, Wimmer & Joseph R. Dominick, ﹝2000﹞Mass Media Research : An Introduction, 6 th ed.)
黃葳威(1999)。《文化傳播》,台北:正中。
劉幼琍(1998)。〈特定族群對廣電媒體的需求及收視聽行為:以客家人與原住民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8:337-385。
鄭培凱(1991)。〈多元文化真難〉,《當代》,66:24-35。
鄭瑞城等合著(1993)。《解構廣電媒體:建立廣電新秩序》,台北:澄社。
蕭新煌(2005)。〈多元文化社會的族群傳播:剖析一個新典範〉,《中華傳播學刊》,7:3-7。
謝文華 (2002)。《客家母語運動的語藝歷程(1987-2001)》,私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硏究所碩士論文。
關尚仁(2002):〈多元文化環境下的客家廣電傳播政策〉,「客家公共政策研討會」,新竹: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上網日期:2005年1月12日,取自http://wayne.cs.nthu.edu.tw/~iosoc/hakka/conference/
蘇蘅 (1992)。《我國電視節目文化意涵的研究:以方言節目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
三、 英文書籍與期刊
Baker, C. Edwin(2002). Media, markets, and democracy. Cambridge, U.K.
Brown,A.,& Althaus,C.(1996). 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 in Australia. The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Cottle, S. (2000). Media research and ethnic minorities: mapping the field. In Cottle, S (Eds.). Ethnic minorities and the media. Philadelphia, Pa.: Open   University.
Halloran,(1974) “Mass media and race: a research approach,” In Race as News, Paris, Viesco Press.
Hugh Mackay(1999) New Media Technologies, Welsh Identities. Retrieved July 25, 2008, from http://www.aber.ac.uk/~jmcwww/Identact/Papers/paper92.doc
Husband, Charles(1994). A richer vision :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media in western democracies. Paris : Unesco Pub. ; London : J. Libbey.
Keane, J. (1991). The Media and democracy, Cambridge, U.K. : Polity Press ; Oxford ; Cambridge, Mass. : Blackwell.
Kymlicka, Will(1995). Multicultural citizenship : a liberal theory of minority rights. Oxford : Clarendon Press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rger, Martin.(1991). Race and ethnic relations : American and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lif. : Wadsworth Pub. Co.
Milan,N.(2001,Feb,23). How the public broadcaster serves multicultural Groups: The SBS experience. retrieved July 16,2008, from www.pts.org.tw/~web01/rd_invitation/doc/guest/Milan.doc
Rex, John, Singh, Gurharpal (2004). Governance in multicultural societies. Aldershot, Hants, England ; Burlington, Vt. : Ashgate.
Riggins,S.H.(ed)(1992).Ethnic Minority Media :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thousand Oaks , Cal :Sage
Scannell, Paddy, Cardiff, David(1991). A Social history of British broadcasting. Oxford, UK ; Cambridge, Mass. : B. Blackwell.
Stavenhagen, Rodolfo(1990). The ethnic question : conflicts, development, and human rights. Tokyo, Japan :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
Subervi-Velez, Federico A. (1986) “The Mass Media and Ethnic Assimilation and Pluralism : A Review and Research Proposal with Special Focus on Hispanics,”Communication Research ,13 , 71-96.
Wilson, C.C. & Gutiérrez, F. (1995). Race, multiculturalism, and the media, 2nd Ed. Thousand Oaks,CA: Sage.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94451005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45100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馮建三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Feng, Chien Sa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李信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ee, Hsin Hanen_US
dc.creator (作者) 李信漢zh_TW
dc.creator (作者) Lee, Hsin Hanen_US
dc.date (日期) 200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Sep-2009 15:49:55 (UTC+8)-
dc.date.available 17-Sep-2009 15:49:5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5:49:5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445100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22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新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451005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研究「客家電視作為我國第一家由政府出資設立的族群電視,它的成立背景有何歷史結構因素交雜其間?也就是在台灣的社會脈絡下,設立族群媒體是為了撥正主流社會價值觀的偏差?抑或僅是一個政治性考量?而在客家電視建台完成後,又應如何思考以開放性的文化認同,建構多元平等的公共空間?」

透過史料文獻分析、深度訪談六位曾參與規劃建置客家電視的相關人員,以釐清客家電視的生成脈絡。同時本研究也援引雷蒙‧威廉士(Raymond Williams)的「節目編排:分佈與流程」的概念,分析客家電視台的節目編排策略;並輔以考察國外族群電視個案,指出客家電視所面臨的困境,以及提供參考建議。

研究發現,客家族群1980年代後期以降的社運訴求,成為陳水扁在2000年的競選承諾之一,具體展現為客家電視在2003年7月1日開台。但陳的客家政策白皮書明訂:客語頻道開播五年後,政府將不再編列預算補助,由頻道自負盈虧。這也造成客家電視初期是以標案方式委託民間媒體營運。「一年一標」的招標方式,不論是在法規、經費、人力配置上都有重大瑕疵。本研究因而認為,民進黨最初為選票訴求而承諾與創設,惟若無後續改革,客家族群電視促進多元文化發展的成效將極為有限。

2007年1月客家電視加入台灣公廣集團(TBS)運作後,客家電視台的節目製播內容已有改變。研究發現,晚間七點播出的【暗夜新聞】的整體流程編排,企圖呈現一種以客家人角度看世界的新聞意象。然而客家電視在經費來源、法制未明的狀況下,未來的發展仍有變數;另一方面,在客家電視也應去思考頻道本身的調性定位問題。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架構------------------------------------------------------------------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6

第二章 消失的客家認同:挑戰與回應 ---------------------------------------------- 11
第一節 客家文化危機-------------------------------------------------------------------- 11
第二節 台灣語言教育政策回顧-------------------------------------------------------- 13
第三節 第三節 語言政策限制下的族群媒體---------------------------------------- 18
第四節 再思考「族群」與「媒體」問題---------------------------------------------- 23
第五節 考察他山之石:澳洲SBS與BBC Wales----------------------------------- 28

第三章 設立客家電視之歷史分析---------------------------------------------------- 39
第一節 傳播媒體扮演角色的變遷--------------------------------------------------- 40
第二節 以設立客家電視作為復興客家文化之「手段」------------------------ 48

第四章 有「媒體」沒「認同」:客家電視現況分析----------------------------- 57
第一節 加入公廣集團前的客家電視------------------------------------------------- 58
第二節 加入公廣集團後的客家電視------------------------------------------------- 68

第五章 入乎政經,出乎文化:多元文化如何可能?---------------------------- 8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89
第二節 他山之石的反思:一個政經結構的觀點---------------------------------- 93
第三節 多元文化如何可能?---------------------------------------------------------- 95

參考文獻------------------------------------------------------------------------------------- 98
附錄一 客家政策白皮書及發表講稿(陳水扁)---------------------------------- 105
附錄二 2003年客家電視頻道說帖及問答----------------------------------------- 119
附錄三 公共電視《行政院客家委 九十五年客家電視頻道提供暨製播 企劃書暨服務建議書》--------------------------------------------------------------------------- 130





表目錄

表一:訪談名單-------------------------------------------------------------------------------8
表二:受訪者背景說明----------------------------------------------------------------------9
表三:國語推行政策背景分析----------------------------------------------------------17
表四:SBS節目類型與比例-------------------------------------------------31
表五:SBS年收入統計,2003~2007-----------------------------------------32
表六:ABC、SBS政府補助經費比較,2001~2007------------------------------------33
表七:SBS-TV一週收視觀眾觸達率(Sun-Sat Reach %),以族群區分---------34
表八:BBC類比及數位廣電頻道一覽------------------------------------36
表九:BBC Wales頻道一覽 ----------------------------------------------------------------37
表十:BBC營運經費與分配於國際/地方分台經費比較,2004~2005-------38
表十一:客家電視兩種不同經營模式比較---------------------------------------66
表十二:2003~2005客家電視節目製播類型分佈------------------------------71
表十三:客家電視第一季播出時數統計-------------------------------------------------- 73
表十四:客家電視第一季收視質報告之10個重點節目滿意得分------------------ 87




















圖目錄

圖一:研究架構圖-----------------------------------------------------------------------------6
圖二:「客家人認同度」與「客語能力」分析------------------------------------------13
圖三:台灣廣播電台語言播出比例--------------------------------------------------------47
圖四:客家電視台2007年節目製播類型比例-------------------------------------------72
圖五:客家電視台2007年節目來源比例--------------------------------------------------73
圖六:每天收看客家電視人口比例--------------------------------------------------------74
圖七: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架構圖------------------------------------------------------75
圖八:公廣集團客家電視台架構圖---------------------------------------------------------76
zh_TW
dc.format.extent 45602 bytes-
dc.format.extent 87754 bytes-
dc.format.extent 81714 bytes-
dc.format.extent 82361 bytes-
dc.format.extent 1256573 bytes-
dc.format.extent 16907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45100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客家電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族群媒體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族群政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節目流程分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語言政策zh_TW
dc.title (題名) 客家電視台族群政治分析zh_TW
dc.title (題名) An Analysis of ethnic politics involving Hakka TV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報紙雜誌、政府出版品與其他官方、民間調查報告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法院公報(1987)。76卷52期,51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法院公報(1987)。76卷52期,73-74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法院公報(1988)。77卷53期,132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法院公報(1989)。78卷45期,240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法院公報(1989)。78卷75期,133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法院公報(1989)。78卷86期,63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法院公報(1990)。79卷24期,108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法院公報(1990)。79卷24期,108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法院公報(1990)。79卷28期,51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法院公報(1990)。79卷99期,131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法院公報(1991)。80卷29期,140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法院公報(1991)。80卷50期474號, 32~33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法院公報(1993)。82卷12期2611號, 272~282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法院公報(1993)。82卷12期2611號 ,272~282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法院公報(2002)。91卷51期,8-9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省議會公報(1988)。第61卷13期,1298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省議會公報(1988)。第61卷21期,2036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省議會公報(1989)。第64卷第一期,60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客家文化 勢須借重電視搶救〉(2002年10月15日)。《中國時報》,7版肇公專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客家頻道 落實多元文化精神〉(2002年10月15日)。《中國時報》,7版肇公專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傳統創新 節目兼顧族群和諧〉(2002年10月15日)。《中國時報》,7版肇公專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還我母語 延續客家族群生命力〉(2002年10月15日)。《中國時報》,7版肇公專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分家 陳建年曾打敗張學友〉(2007年6月17日)。《聯合晚報》,3版話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拒絕領獎的客家歌手 客委會主委:金曲獎應保留客語獎項〉(2007年6月17日)。《聯合晚報》,1版要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曲破天荒 林生祥拒領「客語」獎 獎金捐「白米炸彈客」楊儒門〉(2007年6月17日)。《聯合報》,A6版第18屆金曲獎。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客家文化 邊緣徬徨〉(2007年6月17日)。《聯合晚報》,3版話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要聽懂林生祥的抗議〉(2007年6月17日)《聯合晚報》,2版話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喬(2001)。〈客家文化的反省與展望〉,《客家》,135:18-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客家風雲(1989年1a月)。〈遊行花絮〉,《客家風雲》,15:21-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客家風雲(1989年1b月)。〈聽他們講了什麼話〉,《客家風雲》,15:31-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客家風雲(1989年1c月)。〈台灣語言政策的反省──從客家人的母語運動談起〉,《客家風雲》,15:50-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客家雜誌(1997年6月)。〈公元二千年的客家人〉,《客家》,第84期,頁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佐雙(2003)。〈資料蒐集與資訊檢索有助還原真相-以報導審議客語電視頻道預算為例〉,《客家》,第一五四期,頁44-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振乾(1999c年9-12月)。〈「客家人的聲音」滄桑史之一、之二、之三、之四〉,《客家》,111:62-64、112:60-61、113:49-50、114:63-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欽清(2003)。〈客家電視台愛增志〉,《客家》,第一五八期,頁74-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娟(1995年4月)。〈支持「突破電子媒體聯盟」──「客家電台」參與抗爭〉,《客家》,58:49-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長鎮(1988年12月)。〈關於開放客語節目的幾個問答〉,《客家風雲》,14:19-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長鎮(1988年7b月)。〈異口同心談語權──非客籍意見領袖對媒體使用語言問題的看法〉,《客家風雲》,9:43-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春蘭(1989年1月)。〈這樣的新聞局長──邵玉銘〉,《客家風雲》,15: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BC Annual Report,2005~2008.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abc.net.au/corp/,取得日期:2008/7/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BC Annual Report,2005~2008.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bbc.co.uk/info/,取得日期:2008/7/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BC Wales Annual Review,2005~2008.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bbc.co.uk/wales/info/,取得日期:2008/7/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BS Annual Report,2005~2008.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20.sbs.com.au/sbscorporate/index.php?id=,取得日期:2008/7/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UNESCO (2005).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Diversity of Cultural Expressions, Paris. retrieved July 16,2008, from http://portal.unesco.org/en/ev.php-URL_ID=31038&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公共電視(2006)。《行政院客家委 九十五年客家電視頻道提供暨製播 企劃書暨服務建議書》,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公共電視(2007)。《2007公視年度報告》,可上網取得http://www.pts.org.tw/php/html_pub/pubfile/index2.php,取得日期:2008/7/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全國意向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4)。《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台北:客委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2004年文化白皮書》,台北:文建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克能(2005)〈93年出國專題研究:多元文化主義下的加拿大廣電政策〉。上網日期:2月6日,2006。取自http://open.nat.gov.tw/OpenFront/report/report_detail.jsp?sysId=C094013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客家電視(2007)。《客家電視2007年度報告》,可上網取得http://www.pts.org.tw/hakka/about.htm,取得日期:2008/07/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客家電視(2007)。《客家電視台2007年第一季效益情形簡報》,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故鄉市場調查股份有限公司(2004)。《客家電視台收視質調查報告》,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監察院(2005)。《我國影音媒體政策及其執行績效總體檢》(案號:0930800235)。台北:監察院。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幼琍(1997)。《廣播電視法修正草案評估硏究報告》,台北市:立法院立法諮詢中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 中文書籍與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nderson, B.(1991).吳叡人譯(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台北:時報出版。 (原書Anderson, B.[1991] Imagined Communities: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ourdieu, Pierre(2001). 孫智綺(2003),《以火攻火 : 催生一個歐洲社會運動》,臺北市 : 麥田出版。(原書 Bourdieu, Pierre[2001]. Contre-Feux 2 Pour un mouvement social europee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cChesney, Robert W.(2004).羅世宏等合譯(2005)。《問題媒體 : 二十一世紀美國傳播政治》,台北市:巨流。(原書 McChesney, Robert W. [2004] The problem of the media U.S. communication politic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osco,V.(1996).馮建三、程宗明譯(1998),《傳播政治經濟學─再思考與再更新》,台北:五南。(原書 Vincent Mosco ﹝1996﹞.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Rethinking and Renewal. Sage Publications Ltd.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cQuail,D.(2000).陳芸芸、劉慧雯譯(2001)。《最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韋伯。(原書McQuail,D [2000] McQuail’s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illiams,Raymond著,馮建三(譯) (1992a):《電視 : 科技與文化形式》,臺北:遠流。(原書Williams[1974],Television: technology and Culture for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公共電視策略硏發部(2007)。《追求共好 : 新世紀全球公共廣電服務》,台北市:公視基金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社編委會(2004)。〈邁向公共化、超克後威權─民主左派論述的初構〉,《台灣社會學研究季刊》,53:1-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孔文吉(2000)。《忠於原味-原住民媒體、文化與政治》,台北:前衛。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甫昌(2003)。《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菲菲(2005)。〈多元文化與公共廣電機構:澳大利亞的實踐經驗〉,《中華傳播學刊》,7:103-1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嵩音(2000)。〈少數族群媒介之觀眾分析-以公共電視原住民新聞節目為例〉,國際華語廣播電視文化節目觀摩與研討會論文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1991)。《新个客家人》,台北市:台原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信漢(2006)。〈族群媒體圖像之描繪:以客家電視為例〉,2006年中華傳播學會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美華等譯(200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原書 Earl Babbie, [2001].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9 th ed.)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詩偉 (2005)。《集體認同的建構:當代台灣客家論述的內容與脈絡分析(1987-2003)》,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福岳(2002)。《族群認同下的社區傳播—以美濃反水庫運動論述為研究脈絡》,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麗雲(2000)。〈台灣威權政體下「待從報業」的矛盾與轉型:1949-1999〉,張苙雲(主編)《文化產業:文化生產的結構分析》,台北:遠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麗雲(2001)。〈公共領域與公共媒體--英國政經學者的反思及援引做為臺灣媒體改造的借鏡〉,《當代》,164:68-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麗雲(2004)。《台灣傳播硏究史 : 學院內的傳播學知識生產》,台北:巨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正鋒 (1996)。《語言政治與政策》,臺北:前衛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正鋒(2002)。〈母語傳承與母語地位〉,「2002全球客家文化會議--全球化、在地化與客家新世紀」論文,台北,國際會議中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正鋒(2004)。〈從多元文化主義看客家電視〉,「客家紮根、多元成長:2004客家電視研討會」,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正鋒、張學謙 (2003)。《語言政策及制定「語言公平法」之研究》,台北:前衛。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惟仁(1992)。《台灣語言危機》。台北:前衛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振乾(2002)。《存在才有希望. 臺灣族群生態客家篇》。臺北市 : 前衛。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維敏等譯(1994)。《文化、社會與媒體:批判性觀點》,台北:遠流。(原書 Michael Gurevitch等編 [1982] Culture,Society and the Media)。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正光(1991)。《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台北市:正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正光(主編) (2007)。《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市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正光、宋文里(1990):《台灣新興社會運動》。台北:巨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翁秀琪(主編) (2004)。《台灣傳播學的想像》,台北:巨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四德(1991)。〈多元文化與美國歷史教育〉,《當代》,66:36-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時健(2005)。《台灣節目製作業的商品化歷程分析 : 一個批判政治經濟學的 考察》。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維安(2004)。〈多元文化與客家文化公民權〉,「客家紮根、多元成長:2004 客家電視研討會」,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學謙(2003)。〈客家電視對語言保存之影響〉,「《關懷與期許:客家電視對社會之影響》座談會」,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主辦。上網日期:2005年10月17日,取自http://iug.csie.dahan.edu.tw/TG/Hakkhiam/chokphin/lunbun/khehkatiansi.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錦華(1997a):〈多元文化主義與我國廣播政策─以台灣原住民與客家族群為例〉,《廣播與電視》,3-1:1-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錦華(1997b)。《公共領域、多文化主義與傳播研究》,台北:正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逢甫;黃雅榆 (2002)。〈客語危機以及客家人對客語和政府語言政策的態度 〉,《客家公共政策研討會論文集》,新竹:「客家公共政策研討會」,國立清華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俊湧 (2005)《政見允諾的跳票與兌現 : 以陳水扁在兩千年大選時核四停建與客家的政見為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文浩(2003年10月6日)。<紮根與點火?!析論客家電視頻道之設立>。取自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2/EC-R-092-016.htm,上網日期:2004年9月29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世敏(1994)。〈接近「使用媒介權」和台灣經驗〉,《報學》,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彥龍、劉幼琍(2006)。〈邁向公廣集團:數位時代我國特定族群專屬電視頻道之法制研議〉,《中華傳播學刊》,10:109-1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美如(1998)。《臺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高雄市:高雄復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清河(2003)。〈媒體主流價值與弱勢傳播接近權的對話—客家電視台成立後的反思〉,「關懷與期許:客家電視對社會之影響座談會」,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文正(2004)。〈客家元素與收視行為互動模式探究〉,「客家紮根、多元成長:2004客家電視研討會」,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家發等編著(1997)。《新聞學》,台北:空大。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宗明(2002)。〈電視政策對制度型塑的回顧與前瞻—四十年的荒原曠野中的呼聲〉,《台灣電視四十週年回顧與前瞻研究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宗明(2003)。《批判台灣的電視政策,2000-2002:無線電視台公共化與數位化之思辯》。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建三(1992)。《資訊.錢.權 : 媒體文化的政經硏究》,台北市 : 時報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建三(1995)。《廣電資本運動的政治經濟學:析論1990年代台灣廣電媒體的若干變遷》,台北:唐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建三(2003)。〈傳播政治經濟學在台灣的發展〉,《新聞學研究》,75:103-1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宣範 (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文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掁家等譯(2003)。《大眾媒體研究》:台北,學富。(原書 Roger D, Wimmer & Joseph R. Dominick, ﹝2000﹞Mass Media Research : An Introduction, 6 th ed.)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葳威(1999)。《文化傳播》,台北:正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幼琍(1998)。〈特定族群對廣電媒體的需求及收視聽行為:以客家人與原住民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8:337-3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培凱(1991)。〈多元文化真難〉,《當代》,66:24-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瑞城等合著(1993)。《解構廣電媒體:建立廣電新秩序》,台北:澄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新煌(2005)。〈多元文化社會的族群傳播:剖析一個新典範〉,《中華傳播學刊》,7: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文華 (2002)。《客家母語運動的語藝歷程(1987-2001)》,私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硏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關尚仁(2002):〈多元文化環境下的客家廣電傳播政策〉,「客家公共政策研討會」,新竹: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上網日期:2005年1月12日,取自http://wayne.cs.nthu.edu.tw/~iosoc/hakka/conferenc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蘅 (1992)。《我國電視節目文化意涵的研究:以方言節目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 英文書籍與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ker, C. Edwin(2002). Media, markets, and democracy. Cambridge, U.K.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rown,A.,& Althaus,C.(1996). 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 in Australia. The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ttle, S. (2000). Media research and ethnic minorities: mapping the field. In Cottle, S (Eds.). Ethnic minorities and the media. Philadelphia, Pa.: Open   Universit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lloran,(1974) “Mass media and race: a research approach,” In Race as News, Paris, Viesco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ugh Mackay(1999) New Media Technologies, Welsh Identities. Retrieved July 25, 2008, from http://www.aber.ac.uk/~jmcwww/Identact/Papers/paper92.do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usband, Charles(1994). A richer vision :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media in western democracies. Paris : Unesco Pub. ; London : J. Libbe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eane, J. (1991). The Media and democracy, Cambridge, U.K. : Polity Press ; Oxford ; Cambridge, Mass. : Blackwe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ymlicka, Will(1995). Multicultural citizenship : a liberal theory of minority rights. Oxford : Clarendon Press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rger, Martin.(1991). Race and ethnic relations : American and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lif. : Wadsworth Pub. Co.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ilan,N.(2001,Feb,23). How the public broadcaster serves multicultural Groups: The SBS experience. retrieved July 16,2008, from www.pts.org.tw/~web01/rd_invitation/doc/guest/Milan.do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ex, John, Singh, Gurharpal (2004). Governance in multicultural societies. Aldershot, Hants, England ; Burlington, Vt. : Ashgat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iggins,S.H.(ed)(1992).Ethnic Minority Media :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thousand Oaks , Cal :Sag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cannell, Paddy, Cardiff, David(1991). A Social history of British broadcasting. Oxford, UK ; Cambridge, Mass. : B. Blackwe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tavenhagen, Rodolfo(1990). The ethnic question : conflicts, development, and human rights. Tokyo, Japan :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ubervi-Velez, Federico A. (1986) “The Mass Media and Ethnic Assimilation and Pluralism : A Review and Research Proposal with Special Focus on Hispanics,”Communication Research ,13 , 71-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ilson, C.C. & Gutiérrez, F. (1995). Race, multiculturalism, and the media, 2nd Ed. Thousand Oaks,CA: Sage.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