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網路媒體對新聞產製及專業之影響:個案分析(2000-2005年)
作者 陳秋雲
Chen, Chiou Yun
貢獻者 吳筱玫
陳秋雲
Chen, Chiou Yun
關鍵詞 網路新聞
新聞專業
明日報
部落格
少林棒球事件
東海大學劈腿事件
SARS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5:54:12 (UTC+8)
摘要 本研究為2000年至2005年之歷時性分析,採用個案史研究法,藉由「《明日報》的興衰」、「部落格(blog)在台灣的發展」、「周星馳想拍少林棒球?」、「SARS風暴」與「東海大學劈腿事件」五個案例的歷史紀錄,檢視網路時代新聞產製與專業呈現何種面貌。
此段期間國內媒體大環境的變遷,呈現報業經營困難、主流媒體趨於八卦化及網路個人媒體興起的現象。網路新聞的發展由最初傳統新聞媒體所成立之新聞網站,繼而出現網路原生報《明日報》,而後部落格等網路個人媒體逐漸興起,網路新聞的形式仍在演變中。
網路傳播的互動性特質提升閱聽人主動性,平民記者的概念開始出現。傳統新聞記者引用網路消息來源加以報導已不在少數,且常以獨家新聞或熱門網路話題作為新聞價值之判準,即使查證未果仍以截稿時間為由而刊登,傳統新聞專業強調真實報導、公正客觀等核心價值已被動搖。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中國時報》(2005年3月4日)。〈劈腿事件 沸沸揚揚—詳實報導,本報確採訪查證〉,A10版,社會脈動。
方怡文、周慶祥(1999)。《新聞採訪理論與實務》。台北:正中。
王洪鈞(2000)。《新聞報導學》。台北:正中。
王洪鈞編著(1955)。《新聞採訪學》。台北:正中。
王家茗(2002)。《網路書寫動機與意義之探索—以明日報個人新聞台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韻茹(2001年3月)。〈不敵現實 明日報已成昨日〉,《動腦》,299: 20-22。
王韻茹(2000年10月)。〈明日報的三年計劃?〉,《動腦》,294: 30-32。
王韻茹(2000年3月)。〈網路報紙掀起報業革命?〉,《動腦》,287: 21-23。
台北市政府新聞處(2004)。《看不見的敵人:台北市抗SARS實錄》。台北:台北市政府新聞處。
《目擊者》(2001年3月)。〈明日報創刊元老給詹宏志的一封信〉,22: 20。
朱邦賢編譯(2003年5月12日)。〈該報成立 152年來僅見 紐時離職記者 36篇報導騙人〉,《聯合報》,A14版,國際。
江文瑜(1996)。〈口述史法〉,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249-270。台北:巨流。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04)。《抗SARS關鍵紀錄:公衛紮根‧防疫奠基》。台北: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何天立(2003年4月26日)。〈和平醫護人員衝出封鎖線 與警推擠〉,《自由時報》,2版,SARS風暴。
何穎怡譯(1993)。《探索新聞:美國報業社會史》。台北:遠流。(原書Schudson, M. [1978]. Discovering the news: A social history of American newspapers,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余麗姿、陳惠惠(2003年4月26日)。〈和平醫護人員一度衝破封鎖線〉,《聯合報》,A3版,SARS風暴/封院現場。
余麗姿、許麗珍(2003年4月25日)。〈乍聞封院 四人跳窗奔離現場〉,《聯合報》,A3版,SARS風暴/關閉醫院。
余麗姿、許麗珍、魏忻忻(2003年4月23日)。〈和平醫院疑似七人染SARS〉,《聯合報》,A1版。
吳光中(2001年12月5日)。〈媒體 被網路牽著鼻子走〉,《民生報》,C2版,影劇最前線。
吳思遠(2003年7月)。〈一位實習醫師的追憶日記〉,《康健雜誌》,56: 261-267。
吳筱玫(2005)。〈網路報之概念流變(1995-2005)〉,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Special Issue in Chinese,15(4): 1-24。
吳慧玲(2005年3月2日)。〈上網轟女友劈腿 男觸誹謗〉,《蘋果日報》,A8版,社會。
李玉梅(2005)。《記者面對新興傳染病的報導經驗—以SARS新聞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李利國、黃淑敏譯(1995)。《當代新聞採訪與寫作》。台北:周知文化。(原書Brooks, B. S., Kennedy, G., Moen, D. R., & Ranly, D. [1992]. 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nc.)
李金銓(2000)。《大眾傳播理論》。台北:三民。
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原書Babbie, E. [1998].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8th ed.). Belmont, Calif.: Wadsworth Pub.)
李茂政(2005)。《新聞學新論》。台北:風雲論壇。
李淨瑜(2001年3月)。〈折翼的雲雀 意外的轉彎—專訪明日報發行人詹宏志與總編輯陳裕鑫〉,《目擊者》,22: 17-19。
周立軒(2005)。《網誌的使用者與使用行為之研究》。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富美(2003年4月28日)。〈前進第一線 醫界號召志願軍〉,《自由時報》,3版,SARS風暴。
周慶祥(2005)。《網路新聞理論與實務》。台北:風雲論壇。
林思宇(2006年4月6日)。〈維基 首套網路互動百科全書〉,《聯合晚報》,16版,生活話題。
邱俊吉、吳慧芬、李南燕(2003年4月24日)。〈和平進入三級隔離防護〉,《中時晚報》,2版,焦點話題。
徐美苓(2003年5月8日)。〈SARS報導 少點恐慌 多點知識〉,《聯合報》,15版,民意論壇。
翁秀琪(2001)。《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
張景為(2005年3月3日)。特稿〈網路劈腿事件的反思〉,《中國時報》,A6版,社會脈動。
曹銘宗(2000年2月16日)。〈網路原創報紙明日報昨上線〉,《聯合報》,14版,文化。
郭怡君(2001年12月5日a)。〈世棒賽 喚起台灣人自信〉,《自由時報》,41版,資訊時代。
郭怡君(2001年12月5日b)。〈網友胡謅 媒體搞烏龍〉,《自由時報》,41版,資訊時代。
陳子鈺(2001年3月11日)。〈明日報個人台復活〉,《聯合晚報》,11版,超猛網友。
陳子鈺(2001年2月21日)。〈聯合新聞網:網路原生報時候還沒到〉,《聯合晚報》,3版,話題新聞。
陳佳蓓(2006)。《自反性與共享資訊的動力—以Independent Media Center自主媒體網站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宛茜(2004年6月28日)。〈Wiki百科「網」書 你也可寫一筆〉,《聯合報》,A9版,社會話題。
陳建勳譯(2005)。《草根媒體—部落格傳奇》。台北:歐萊禮。(原書Gillmor, D. [2004]. 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Beijing; Sebastopol, Calif.: O`Reilly.)
陳洛薇(2005年3月3日)。〈自負言責 Ptt:網友切勿處法〉,《中國時報》,A6版,社會脈動。
陳洛薇(2005年3月2日a)。〈東海大學劈腿事件 喧騰網路〉,《中國時報》,A1版,要聞。
陳洛薇(2005年3月2日b)。〈網路公開私人資料 可判二年刑〉,《中國時報》,A8版,社會綜合。
陳洛薇(2003年5月2日)。〈傳和平交叉感染 人心惶惶〉,《中國時報》,A5版,SARS風暴。
陳雪慧(2001年3月)。〈明日報忽然一週—記一場媒體實驗最後謝幕〉,《目擊者》,22: 22-25。
陳萬達(2007)。《網路新聞學》。台北:威仕曼文化。
陳鴻偉、許麗珍(2003年5月5日)。〈藏身和平11天 壹週刊兩記者被揪出〉,《聯合報》,A4版,SARS風暴/跨棟感染。
陳瓊如(2000)。《從專業意理檢視大報與小報緋聞報導—以大成報、中國時報與聯合報對黃義交緋聞事件的報導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喻文玟(2005年3月3日a)。〈劈腿事件上報 網友批不當報導〉,《聯合報》,A9版,話題。
喻文玟(2005年3月3日b)。〈苦主認錯 Ptt擠爆!鎖版!〉,《聯合晚報》,9版,大社會。
《壹週刊》(2003年5月8日)。〈SARS九命冤死 和平院長謊言殺人〉,102: 27-40。
《壹週刊》(2003年5月1日)。〈深入和平醫院100小時 獨家直擊〉,101: 26-34。
媒體改造學社、台灣新聞記者協會(2005年5月)。〈一則烏龍新聞 為何變成頭版頭—「網路劈腿新聞事件」座談會紀實〉,《目擊者》,46: 85-92。
彭家發、蘇蘅、張寶芳、金溥聰編著(2005)。《新聞學(一)—新聞學新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彭家發、馮建三、蘇蘅、金溥聰編著(1997)。《新聞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彭家發(1994)。《新聞客觀性原理》。台北:三民。
彭漣漪(2007年8月4日a)。〈WIKIPEDIA:成立7年 網站前10大〉,《中國時報》,B1版,財經焦點。
彭漣漪(2007年8月4日b)。〈維基:將提供搜尋、即時訊息〉,《中國時報》,B1版,財經焦點。
曾薏蘋(2005年3月12日)。新聞分析〈未婚劈腿 有行情無刑責〉,《中國時報》,A7版,社會綜合。
黃芝瑩(2001)。《線上新聞人員專業性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采薇(2002)。《電視新聞娛樂化與電視觀眾:以傳統三家無線電視台晚間新聞為例》。輔仁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庭郁(2003年4月27日)。〈美防疫專家:北市防疫失序〉,《中國時報》,A2版,SARS風暴。
黃庭郁、夏念慈(2003年4月23日)。〈SARS 北市和平醫院集體感染〉,《中國時報》,1版,要聞。
黃福其(2006年8月18日)。〈趙建銘賣13克拉巨鑽 台開案前 透過楊姓退役中將1600萬買進 弊案爆發後 委蘇德建680萬出脫〉,《聯合報》,A1版,要聞。
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2003年7月)。〈SARS新聞處理主要缺失〉,《目擊者》,35: 14-18。
葉志雲(2005年3月3日)。〈有人要堵劈腿男?東大虛驚〉,《中國時報》,A6版,社會脈動。
董孟郎、林諭林、李宗祐(2003年4月26日)。〈封院隔離 和平醫護人員 闖封鎖線〉,《中國時報》,A4版,SARS風暴。
廖瑞宜(2003年4月28日)。〈和平「集中營」 醫師求援斷訊〉,《中國時報》,A4版,SARS風暴。
廖德修(2001年12月8日)。〈豬頭記者的告白—網路一上身 盲點待克服〉,《中國時報》,15版,時論廣場。
廖德修(2001年12月3日a)。〈世棒賽延燒香江 周星馳想拍少林棒球?〉,《中時晚報》,18版,影視鮮聞。
廖德修(2001年12月3日b)。〈巨星扮球員 夢幻組合〉,《中時晚報》,18版,影視鮮聞。
臧國仁(1998)。〈新聞報導與真實建構:新聞框架的理論觀點〉,《傳播研究集刊》,第三集。
趙雅麗(2002)。〈從台灣明日報的停刊看中文電子報之前景〉,《傳播與管理研究》,1(2): 173-187。
劉靜宜(2004)。《從隱微到顯見—SARS新聞文本中他/她者的建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淑如(2000)。《新聞網站互動性功能設計與使用者感知行為之初探—以聯合新聞網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祥蔚(2001年3月)。〈明日報沒有明日—對網路媒體的啟示〉,《廣電人》,75: 40-42。
錢玉芬(1998)。《新聞專業性概念結構與觀察指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
錢震原著,鄭貞銘、張世民、呂傑華增修(2003)。《新聞新論》。台北:五南。
聯合報編輯部編(1998)。《聯合報編採手冊》。台北:聯合報編輯部。
羅文輝(1994)。《無冕王的神話世界》。台北:天下文化。
羅文輝(1993)。《新聞理論與實証》。台北:黎明文化。
羅文輝(1991)。《精確新聞報導》。台北:正中。
羅碧、何天立、羅素卿(2003年4月23日)。〈北市和平醫院7人疑似感染SARS〉,《自由時報》,1版,焦點新聞。
《蘋果日報》(2005年3月3日)。〈劈腿成頭版 原作者承認說謊〉,A9版,社會。
《蘋果日報》(2003年5月5日)。〈兩媒體搶新聞 市府未處理〉,A1版。
《蘋果日報》(2003年5月2日)。〈首位抗疫英雄捐軀 北市府考慮入祀忠烈祠〉,A1版。
蘇永耀(2003年5月7日)。〈和平院內感染 疑涉延誤通報〉,《自由時報》,2版,SARS風暴。
蘇惠君(2006)。《新聞記者與網路消息來源互動之初探—以BBS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Brooks, B. S., Kennedy, G., Moen, D. R., & Ranly, D. (1992). 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 (4th ed.).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nc.
Dessauer, C. (2004). New media, Internet news, and the news habit. In P. N. Howard & S. Jones (Eds.), Society online: The Internet in context (pp. 121-136).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Inc.
Deuze, M. (2003). The web and its journalisms: Considering the consequenc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newsmedia online. New Media & Society, 5(2), 203-230.
Deuze, M., & Yeshua, D. (2001). Online Journalists face new ethical dilemmas: Lessons from The Netherlands. Journal of Mass Media Ethics, 16(4), 273-292.
Gillmor, D. (2004). 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Beijing; Sebastopol, Calif.: O`Reilly.
Haas, T. (2005). From “Public Journalism” to the “Public’s Journalism”? Rhetoric and reality in the discourse on weblogs. Journalism Studies, 6(3), 387-396.
Hall, J. (2001). Online journalism: A critical primer. London: Pluto Press.
Johnson, T. J., & Kaye, B. K. (2004). Wag the blog: How reliance on tradition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influence credibility perceptions of weblogs among blog users.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81(3), 622-642.
Lanson, G., & Stephens, M. (1994). Writing and reporting the news (2n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Matheson, D. (2004). Weblogs and the epistemology of the news: Some trends in online journalism. New Media & Society, 6(4), 443-468.
Mencher, M. (1986). Basic news writing (2nd ed.). Dubuque, Iowa: Wm. C, Brown Publishers.
Pavlik, J. V. (2001). Journalism and new media.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Pavlik, J. V. (1999). New media and news: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of journalism. New Media & Society, 1(1), 54-66.
Schudson, M. (1978). Discovering the news: A social history of American newspapers,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Scott, B. (2005). A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digital journalism. Television & New Media, 6(1), 89-126.
Singer, J. B. (2003). Who are the guys? The online challenge to the notion of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Journalism, 4(2), 139-163.
Wall, M. (2005). Blogs of war. Journalism, 6(2), 153-172.
Ward, M. (2002). Journalism online. Oxford; Boston: Focal Press.
三、網路資料
2006台灣網誌青年運動會(2006)。〈台灣BSP成立年表〉。上網日期:2006年4月20日,取自http://blog.bof.tw/node/16
TVBS新聞(2005年3月3日)。〈劈腿事件大逆轉 東海男學生自稱說謊〉。上網日期:2006年3月20日,取自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alisa20050303180909
王大中(2001年12月4日a)。〈烏龍「少林棒球」/網友開開玩笑,媒體「以假當真」〉,《東森新聞報—網路追追追》。上網日期:2006年2月10日,取自http://www.ettoday.com/2001/12/04/515-1231697.htm
王大中(2001年12月4日b)。〈烏龍「少林棒球」/「原作者」驚嚇:希望不會害到中華隊〉,《東森新聞報—網路追追追》。上網日期:2006年2月10日,取自http://www.ettoday.com/2001/12/04/752-1231714.htm
台視新聞(2005年3月3日)。〈東海劈腿事件男主角坦承杜撰公開他人隱私 民刑事責任難逃〉。上網日期:2006年3月20日,取自http://www.ttv.com.tw/news/html/094/03/0940303/09403034496202I.htm
東森新聞(2005年3月3日)。〈劈腿事件/瞎掰的!apions聲明道歉 批踢踢再度擠爆〉。上網日期:2006年3月20日,取自http://www.ettoday.com/2005/03/03/327-1759820.htm
林克寰(2004a)。〈妳不能不知道的部落格—部落格是甚麼碗糕啊?〉,《Jedi’s BLOG》。上網日期:2006年4月20日,取自http://jedi.org/blog/archives/003856.html
林克寰(2004b)。〈部落格與全民媒體化〉,《Jedi’s BLOG》。上網日期:2006年4月20日,取自http://jedi.org/blog/archives/004279.html
林秉鴻(2003年4月23日至5月3日)。〈和平醫院SARS隔離日記〉。上網日期:2006年4月6日,取自http://web.archive.org/web/20040616173054/wiki.newzilla.org/SARSQuarantineDiary
陳玫芬(2003年4月28日)。〈和平醫院員工致全國媒體的一封信〉。上網日期:2006年4月6日,取自http://www.algerco.net/N920428-%A9M%A5%AD.htm
陳洛薇(2005年3月3日)。〈中國時報記者陳洛薇聲明〉。上網日期:2006年3月20日,取自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ouwei/3/1245262870/20050303181604/
陳順孝(2005)。〈劈腿事件與劈腿媒體〉,《阿孝札記》。上網日期:2006年6月5日,取自http://ashaw.org/2005/03/post.html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91451012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451012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吳筱玫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秋雲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en, Chiou Yun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秋雲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 Chiou Yunen_US
dc.date (日期) 200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Sep-2009 15:54:12 (UTC+8)-
dc.date.available 17-Sep-2009 15:54:1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5:54:1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1451012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25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新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451012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為2000年至2005年之歷時性分析,採用個案史研究法,藉由「《明日報》的興衰」、「部落格(blog)在台灣的發展」、「周星馳想拍少林棒球?」、「SARS風暴」與「東海大學劈腿事件」五個案例的歷史紀錄,檢視網路時代新聞產製與專業呈現何種面貌。
此段期間國內媒體大環境的變遷,呈現報業經營困難、主流媒體趨於八卦化及網路個人媒體興起的現象。網路新聞的發展由最初傳統新聞媒體所成立之新聞網站,繼而出現網路原生報《明日報》,而後部落格等網路個人媒體逐漸興起,網路新聞的形式仍在演變中。
網路傳播的互動性特質提升閱聽人主動性,平民記者的概念開始出現。傳統新聞記者引用網路消息來源加以報導已不在少數,且常以獨家新聞或熱門網路話題作為新聞價值之判準,即使查證未果仍以截稿時間為由而刊登,傳統新聞專業強調真實報導、公正客觀等核心價值已被動搖。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藍爆的魅力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三節 章節安排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新聞客觀報導的歷史源起
第二節 傳統新聞學的新聞概念
第三節 網路新聞的發展
第四節 研究問題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程序
第二節 案例選取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彙整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節 2000年至2005年媒體環境的變遷
第二節 《明日報》的興衰
第三節 部落格(blog)在台灣的發展
第四節 周星馳想拍少林棒球?
第五節 SARS風暴
第六節 東海大學劈腿事件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案例討論與結論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參考書目
zh_TW
dc.format.extent 95691 bytes-
dc.format.extent 133427 bytes-
dc.format.extent 139139 bytes-
dc.format.extent 138150 bytes-
dc.format.extent 200495 bytes-
dc.format.extent 388186 bytes-
dc.format.extent 222898 bytes-
dc.format.extent 559265 bytes-
dc.format.extent 201937 bytes-
dc.format.extent 24580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451012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網路新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新聞專業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明日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部落格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少林棒球事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東海大學劈腿事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SARSen_US
dc.title (題名) 網路媒體對新聞產製及專業之影響:個案分析(2000-2005年)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時報》(2005年3月4日)。〈劈腿事件 沸沸揚揚—詳實報導,本報確採訪查證〉,A10版,社會脈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怡文、周慶祥(1999)。《新聞採訪理論與實務》。台北:正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洪鈞(2000)。《新聞報導學》。台北:正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洪鈞編著(1955)。《新聞採訪學》。台北:正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家茗(2002)。《網路書寫動機與意義之探索—以明日報個人新聞台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韻茹(2001年3月)。〈不敵現實 明日報已成昨日〉,《動腦》,299: 20-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韻茹(2000年10月)。〈明日報的三年計劃?〉,《動腦》,294: 30-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韻茹(2000年3月)。〈網路報紙掀起報業革命?〉,《動腦》,287: 21-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北市政府新聞處(2004)。《看不見的敵人:台北市抗SARS實錄》。台北:台北市政府新聞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目擊者》(2001年3月)。〈明日報創刊元老給詹宏志的一封信〉,22: 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邦賢編譯(2003年5月12日)。〈該報成立 152年來僅見 紐時離職記者 36篇報導騙人〉,《聯合報》,A14版,國際。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文瑜(1996)。〈口述史法〉,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249-270。台北:巨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04)。《抗SARS關鍵紀錄:公衛紮根‧防疫奠基》。台北: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天立(2003年4月26日)。〈和平醫護人員衝出封鎖線 與警推擠〉,《自由時報》,2版,SARS風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穎怡譯(1993)。《探索新聞:美國報業社會史》。台北:遠流。(原書Schudson, M. [1978]. Discovering the news: A social history of American newspapers,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麗姿、陳惠惠(2003年4月26日)。〈和平醫護人員一度衝破封鎖線〉,《聯合報》,A3版,SARS風暴/封院現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麗姿、許麗珍(2003年4月25日)。〈乍聞封院 四人跳窗奔離現場〉,《聯合報》,A3版,SARS風暴/關閉醫院。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麗姿、許麗珍、魏忻忻(2003年4月23日)。〈和平醫院疑似七人染SARS〉,《聯合報》,A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光中(2001年12月5日)。〈媒體 被網路牽著鼻子走〉,《民生報》,C2版,影劇最前線。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思遠(2003年7月)。〈一位實習醫師的追憶日記〉,《康健雜誌》,56: 261-2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筱玫(2005)。〈網路報之概念流變(1995-2005)〉,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Special Issue in Chinese,15(4): 1-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慧玲(2005年3月2日)。〈上網轟女友劈腿 男觸誹謗〉,《蘋果日報》,A8版,社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玉梅(2005)。《記者面對新興傳染病的報導經驗—以SARS新聞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在職專班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利國、黃淑敏譯(1995)。《當代新聞採訪與寫作》。台北:周知文化。(原書Brooks, B. S., Kennedy, G., Moen, D. R., & Ranly, D. [1992]. 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n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金銓(2000)。《大眾傳播理論》。台北:三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原書Babbie, E. [1998].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8th ed.). Belmont, Calif.: Wadsworth Pub.)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茂政(2005)。《新聞學新論》。台北:風雲論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淨瑜(2001年3月)。〈折翼的雲雀 意外的轉彎—專訪明日報發行人詹宏志與總編輯陳裕鑫〉,《目擊者》,22: 17-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立軒(2005)。《網誌的使用者與使用行為之研究》。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富美(2003年4月28日)。〈前進第一線 醫界號召志願軍〉,《自由時報》,3版,SARS風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慶祥(2005)。《網路新聞理論與實務》。台北:風雲論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思宇(2006年4月6日)。〈維基 首套網路互動百科全書〉,《聯合晚報》,16版,生活話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俊吉、吳慧芬、李南燕(2003年4月24日)。〈和平進入三級隔離防護〉,《中時晚報》,2版,焦點話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美苓(2003年5月8日)。〈SARS報導 少點恐慌 多點知識〉,《聯合報》,15版,民意論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翁秀琪(2001)。《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景為(2005年3月3日)。特稿〈網路劈腿事件的反思〉,《中國時報》,A6版,社會脈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銘宗(2000年2月16日)。〈網路原創報紙明日報昨上線〉,《聯合報》,14版,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怡君(2001年12月5日a)。〈世棒賽 喚起台灣人自信〉,《自由時報》,41版,資訊時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怡君(2001年12月5日b)。〈網友胡謅 媒體搞烏龍〉,《自由時報》,41版,資訊時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子鈺(2001年3月11日)。〈明日報個人台復活〉,《聯合晚報》,11版,超猛網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子鈺(2001年2月21日)。〈聯合新聞網:網路原生報時候還沒到〉,《聯合晚報》,3版,話題新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佳蓓(2006)。《自反性與共享資訊的動力—以Independent Media Center自主媒體網站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宛茜(2004年6月28日)。〈Wiki百科「網」書 你也可寫一筆〉,《聯合報》,A9版,社會話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建勳譯(2005)。《草根媒體—部落格傳奇》。台北:歐萊禮。(原書Gillmor, D. [2004]. 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Beijing; Sebastopol, Calif.: O`Reill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洛薇(2005年3月3日)。〈自負言責 Ptt:網友切勿處法〉,《中國時報》,A6版,社會脈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洛薇(2005年3月2日a)。〈東海大學劈腿事件 喧騰網路〉,《中國時報》,A1版,要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洛薇(2005年3月2日b)。〈網路公開私人資料 可判二年刑〉,《中國時報》,A8版,社會綜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洛薇(2003年5月2日)。〈傳和平交叉感染 人心惶惶〉,《中國時報》,A5版,SARS風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雪慧(2001年3月)。〈明日報忽然一週—記一場媒體實驗最後謝幕〉,《目擊者》,22: 22-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萬達(2007)。《網路新聞學》。台北:威仕曼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鴻偉、許麗珍(2003年5月5日)。〈藏身和平11天 壹週刊兩記者被揪出〉,《聯合報》,A4版,SARS風暴/跨棟感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瓊如(2000)。《從專業意理檢視大報與小報緋聞報導—以大成報、中國時報與聯合報對黃義交緋聞事件的報導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喻文玟(2005年3月3日a)。〈劈腿事件上報 網友批不當報導〉,《聯合報》,A9版,話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喻文玟(2005年3月3日b)。〈苦主認錯 Ptt擠爆!鎖版!〉,《聯合晚報》,9版,大社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週刊》(2003年5月8日)。〈SARS九命冤死 和平院長謊言殺人〉,102: 27-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週刊》(2003年5月1日)。〈深入和平醫院100小時 獨家直擊〉,101: 26-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媒體改造學社、台灣新聞記者協會(2005年5月)。〈一則烏龍新聞 為何變成頭版頭—「網路劈腿新聞事件」座談會紀實〉,《目擊者》,46: 85-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家發、蘇蘅、張寶芳、金溥聰編著(2005)。《新聞學(一)—新聞學新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家發、馮建三、蘇蘅、金溥聰編著(1997)。《新聞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家發(1994)。《新聞客觀性原理》。台北:三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漣漪(2007年8月4日a)。〈WIKIPEDIA:成立7年 網站前10大〉,《中國時報》,B1版,財經焦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漣漪(2007年8月4日b)。〈維基:將提供搜尋、即時訊息〉,《中國時報》,B1版,財經焦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薏蘋(2005年3月12日)。新聞分析〈未婚劈腿 有行情無刑責〉,《中國時報》,A7版,社會綜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芝瑩(2001)。《線上新聞人員專業性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采薇(2002)。《電視新聞娛樂化與電視觀眾:以傳統三家無線電視台晚間新聞為例》。輔仁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庭郁(2003年4月27日)。〈美防疫專家:北市防疫失序〉,《中國時報》,A2版,SARS風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庭郁、夏念慈(2003年4月23日)。〈SARS 北市和平醫院集體感染〉,《中國時報》,1版,要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福其(2006年8月18日)。〈趙建銘賣13克拉巨鑽 台開案前 透過楊姓退役中將1600萬買進 弊案爆發後 委蘇德建680萬出脫〉,《聯合報》,A1版,要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2003年7月)。〈SARS新聞處理主要缺失〉,《目擊者》,35: 14-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志雲(2005年3月3日)。〈有人要堵劈腿男?東大虛驚〉,《中國時報》,A6版,社會脈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孟郎、林諭林、李宗祐(2003年4月26日)。〈封院隔離 和平醫護人員 闖封鎖線〉,《中國時報》,A4版,SARS風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瑞宜(2003年4月28日)。〈和平「集中營」 醫師求援斷訊〉,《中國時報》,A4版,SARS風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德修(2001年12月8日)。〈豬頭記者的告白—網路一上身 盲點待克服〉,《中國時報》,15版,時論廣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德修(2001年12月3日a)。〈世棒賽延燒香江 周星馳想拍少林棒球?〉,《中時晚報》,18版,影視鮮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德修(2001年12月3日b)。〈巨星扮球員 夢幻組合〉,《中時晚報》,18版,影視鮮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臧國仁(1998)。〈新聞報導與真實建構:新聞框架的理論觀點〉,《傳播研究集刊》,第三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雅麗(2002)。〈從台灣明日報的停刊看中文電子報之前景〉,《傳播與管理研究》,1(2): 173-1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靜宜(2004)。《從隱微到顯見—SARS新聞文本中他/她者的建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淑如(2000)。《新聞網站互動性功能設計與使用者感知行為之初探—以聯合新聞網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祥蔚(2001年3月)。〈明日報沒有明日—對網路媒體的啟示〉,《廣電人》,75: 40-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玉芬(1998)。《新聞專業性概念結構與觀察指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震原著,鄭貞銘、張世民、呂傑華增修(2003)。《新聞新論》。台北: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報編輯部編(1998)。《聯合報編採手冊》。台北:聯合報編輯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文輝(1994)。《無冕王的神話世界》。台北:天下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文輝(1993)。《新聞理論與實証》。台北:黎明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文輝(1991)。《精確新聞報導》。台北:正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碧、何天立、羅素卿(2003年4月23日)。〈北市和平醫院7人疑似感染SARS〉,《自由時報》,1版,焦點新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蘋果日報》(2005年3月3日)。〈劈腿成頭版 原作者承認說謊〉,A9版,社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蘋果日報》(2003年5月5日)。〈兩媒體搶新聞 市府未處理〉,A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蘋果日報》(2003年5月2日)。〈首位抗疫英雄捐軀 北市府考慮入祀忠烈祠〉,A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永耀(2003年5月7日)。〈和平院內感染 疑涉延誤通報〉,《自由時報》,2版,SARS風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惠君(2006)。《新聞記者與網路消息來源互動之初探—以BBS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rooks, B. S., Kennedy, G., Moen, D. R., & Ranly, D. (1992). 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 (4th ed.).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n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ssauer, C. (2004). New media, Internet news, and the news habit. In P. N. Howard & S. Jones (Eds.), Society online: The Internet in context (pp. 121-136).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In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uze, M. (2003). The web and its journalisms: Considering the consequenc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newsmedia online. New Media & Society, 5(2), 203-2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uze, M., & Yeshua, D. (2001). Online Journalists face new ethical dilemmas: Lessons from The Netherlands. Journal of Mass Media Ethics, 16(4), 273-2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illmor, D. (2004). 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Beijing; Sebastopol, Calif.: O`Reill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as, T. (2005). From “Public Journalism” to the “Public’s Journalism”? Rhetoric and reality in the discourse on weblogs. Journalism Studies, 6(3), 387-3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ll, J. (2001). Online journalism: A critical primer. London: Pluto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ohnson, T. J., & Kaye, B. K. (2004). Wag the blog: How reliance on tradition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influence credibility perceptions of weblogs among blog users.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81(3), 622-6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nson, G., & Stephens, M. (1994). Writing and reporting the news (2n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theson, D. (2004). Weblogs and the epistemology of the news: Some trends in online journalism. New Media & Society, 6(4), 443-4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encher, M. (1986). Basic news writing (2nd ed.). Dubuque, Iowa: Wm. C, Brown Publisher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avlik, J. V. (2001). Journalism and new media.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avlik, J. V. (1999). New media and news: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of journalism. New Media & Society, 1(1), 54-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chudson, M. (1978). Discovering the news: A social history of American newspapers,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cott, B. (2005). A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digital journalism. Television & New Media, 6(1), 89-1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inger, J. B. (2003). Who are the guys? The online challenge to the notion of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Journalism, 4(2), 139-1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all, M. (2005). Blogs of war. Journalism, 6(2), 153-1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ard, M. (2002). Journalism online. Oxford; Boston: Focal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網路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6台灣網誌青年運動會(2006)。〈台灣BSP成立年表〉。上網日期:2006年4月20日,取自http://blog.bof.tw/node/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VBS新聞(2005年3月3日)。〈劈腿事件大逆轉 東海男學生自稱說謊〉。上網日期:2006年3月20日,取自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alisa200503031809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大中(2001年12月4日a)。〈烏龍「少林棒球」/網友開開玩笑,媒體「以假當真」〉,《東森新聞報—網路追追追》。上網日期:2006年2月10日,取自http://www.ettoday.com/2001/12/04/515-1231697.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大中(2001年12月4日b)。〈烏龍「少林棒球」/「原作者」驚嚇:希望不會害到中華隊〉,《東森新聞報—網路追追追》。上網日期:2006年2月10日,取自http://www.ettoday.com/2001/12/04/752-1231714.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視新聞(2005年3月3日)。〈東海劈腿事件男主角坦承杜撰公開他人隱私 民刑事責任難逃〉。上網日期:2006年3月20日,取自http://www.ttv.com.tw/news/html/094/03/0940303/09403034496202I.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森新聞(2005年3月3日)。〈劈腿事件/瞎掰的!apions聲明道歉 批踢踢再度擠爆〉。上網日期:2006年3月20日,取自http://www.ettoday.com/2005/03/03/327-1759820.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克寰(2004a)。〈妳不能不知道的部落格—部落格是甚麼碗糕啊?〉,《Jedi’s BLOG》。上網日期:2006年4月20日,取自http://jedi.org/blog/archives/003856.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克寰(2004b)。〈部落格與全民媒體化〉,《Jedi’s BLOG》。上網日期:2006年4月20日,取自http://jedi.org/blog/archives/004279.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秉鴻(2003年4月23日至5月3日)。〈和平醫院SARS隔離日記〉。上網日期:2006年4月6日,取自http://web.archive.org/web/20040616173054/wiki.newzilla.org/SARSQuarantineDiar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玫芬(2003年4月28日)。〈和平醫院員工致全國媒體的一封信〉。上網日期:2006年4月6日,取自http://www.algerco.net/N920428-%A9M%A5%AD.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洛薇(2005年3月3日)。〈中國時報記者陳洛薇聲明〉。上網日期:2006年3月20日,取自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ouwei/3/1245262870/200503031816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順孝(2005)。〈劈腿事件與劈腿媒體〉,《阿孝札記》。上網日期:2006年6月5日,取自http://ashaw.org/2005/03/post.html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