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題名 「接受美學」觀照下的杜斯妥也夫斯基─以《罪與罰》與《卡拉瑪佐夫兄弟》為例
作者 李卓璋
貢獻者 歐茵西
李卓璋
關鍵詞 杜斯妥也夫斯基
接受美學
姚斯
罪與罰
卡拉瑪佐夫兄弟
日期 2004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6:09:23 (UTC+8)
摘要 本論文以接受美學理論基礎,建構以讀者為中心,涵括俄國、西方與中文讀者界之杜斯妥也夫斯基接受史,完整呈現杜斯妥也夫斯基在不同社會背景與文化傳統中的多樣形象。論文第一章緒論,論述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與接受美學理論,並評述相關文獻。第二章俄國讀者之接受,針對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及蘇聯時期前三十年,分析兩階段具代表性之評論,探討俄國讀者對杜斯妥也夫斯基的接受特點。第三章西方讀者之接受,首先敘述法、德、英、美接受歷程,然後探討西方二傳統接受視角─存在主義與精神分析,最後介紹物理學與女性主義評論。第四章中文讀者之接受,分別就1920年代至40年代末期、50年代至70年代及80年代至今三時期,歸納整理重要批評家的見解,研究二十世紀中國大陸和台灣杜斯妥也夫斯基評論與接受的特點。第五章結論,總結前三章所述,並提出自己的見解。
參考文獻 壹、 中文參考書目:
一、 理論
1. Chevrel, Yves著,馮玉貞譯,《比較文學》,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2. Freud, Sigmund著,汪鳳炎、郭本禹等譯,《精神分析新論》,台北市:米娜貝爾出版公司,2000年。
3. Wellek, Rene著,梁伯傑譯,《文學理論》,台北市:大林出版社,1977。
4. 王寧著,《文學與精神分析》,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5. 今道友信著,崔相錄、王生平譯,,《存在主義美學》,瀋陽市: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
6.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著,馮川、蘇克譯,《心理學與文學》,台北市:九大印行,1990年。
7. 朱立元著,《接受美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8. 朱剛著,《20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9. 伊麗莎白•弗洛恩德著,陳燕谷譯,《讀者反應理論批評》,台北市:駱駝出版社,1994年。
10. 沙特著,施康強譯,《薩特文學論文集》,合肥市: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年。
11. 宮城音彌著,李永熾譯,《精神分析導引》,台北市: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9年。
12. 伽達墨爾著,吳文勇譯,《真理與方法:哲學解釋學的基本特徵》,台北市:南方叢書出版,1988年。
13. 伽達墨爾著,洪漢鼎、夏鎮平譯,《真理與方法》,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14. 佛克馬、蟻布思合著,袁鶴翔、鄭樹森、張日昇、黃維樑、周英雄、陳清僑、梁錫華、陸潤棠合譯,《二十世紀文學理論》,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1987年。
15. 佛洛伊德著,楊韶剛譯,《佛洛伊德之精神分析論》,台北縣:百善書房,2004年。
16. 威廉•白瑞德著,彭鏡禧譯,《非理性的人─存在主義的現代面貌與傳統淵源》,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
17. 周慶華著,《閱讀社會學》,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18. 侯立朝著,《現代俄蘇文學論》,台北市:楓林出版社,1977年。
19. 柳鳴九主編,《存在文學與文學中的存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年。
20. 姚斯、霍洛普著,周寧、金元浦譯,《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
21. 唐真成著,《電子書》,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22. 泰瑞•伊果頓著,吳新發譯,《文學理論導讀》,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23. 高宣揚主編,《存在主義》,台北市:遠流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24. 曹順慶等著,《比較文學論》,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25. 雷納•韋勒克著,梁伯傑譯,《文學理論》,台北市:水年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
26. 達利著,《藝術治療的理論與實務:精神分析、美學與心理治療的整合》,台北市:遠流出版社,1995年。
27. 劉載幅著,《存在主義哲學與文學》,台中市:普天出版社,1967年。
28. 樂黛云著,《比較文學簡明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29. 學習譯叢編輯部編譯,《蘇聯文學藝術論文集》,北京:學習雜誌社,1954年。
30. 熊哲宏著,《心靈深處的王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台北市: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31. 羅勃C•赫魯伯著,懂之林譯,《接受美學理論》,台北市:駱駝出版社,1994年。
32. 龍協濤著,《文學解讀與美的再創造》,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3年。
33. 龍協濤著,《讀者反應理論》,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二、 傳記
1. 杜麗燕著,《尼采─重估一切價值的哲學家》,台北縣:水星文化事業出版社,2002年。
2. 馬克•斯洛尼姆著,吳興勇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3次愛情》,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3. 陳建華編著,《杜思妥也夫斯基傳》,台北市:業強出版社,1996年。
4. 楊耐冬譯註,《杜斯妥夫斯基語錄》,台北市: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
三、 歷史
1. 丁亞萍著,《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論》,台北市:幼獅文化出版社,1998。
2. 王錦厚著,《五四新文學與外國文學》,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89年。
3. 尹雪曼編篡,《中華民國文藝使》,台北市:正中書局,1975年。
4. 皮述民著,《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台北市:駱駝出版社,2003年。
5. 朱金順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
6. 江增慶編著,《中國文學史》,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7. 李尚信主編,《歐美文學史》,遼寧:吉林大學出版社,1991年。
8. 李明濱著,《俄羅斯文化史》,台北市:亞太圖書出版社,2000年。
9. 李達三、羅鋼主編,《中外比較文學的里程碑》,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
10. 李毓榛主編,《20世紀俄羅斯文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11. 宋如珊著,《從傷痕文學到尋根文學─文革後十年的大陸文學流派》,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12. 汪介之著,《白銀時代的俄羅斯文化─遠逝的光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年。
13. 弗•阿格諾索夫主編,石國雄、王加興譯,《白銀時代俄國文學》,南京:譯林出版社,1999年。
14. 周忠厚、鄒賢敏、印錫華、馮憲光主編,《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發展史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
15. 周雪舫編著,《俄羅斯史─謎樣的國度》,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16. 周發祥、李岫主編,《中外文學交流史》,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
17. 武士嵩著,《中俄共關係之評析》,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
18. 威姆塞特著,顏元叔譯,《西洋文學批評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
19. 孟繁華、程光煒著,《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
20. 佛朗•霍爾著,張月超譯,《西方文學批評簡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
21. 凌宇、顏雄、羅成琰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湖南: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
22. 姚海著,《俄羅斯文化之路》,台北市:淑馨出版社,1995年。
23. 亞蘭•伍德著,黃煜文譯,《俄國革命的源起》,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01年。
24. 高中甫著,《歌德接受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年。
25. 高爾基著,繆靈珠譯,《俄國文學史》,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年。
26. 陳正茂、林寶琮主編,《中國近代史》,台北縣: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27. 陳玉剛主編,《中國翻譯文學史稿》,北京:中國對外翻議出版公司,1989年。
28. 陳思和著,《陳思和自選集》,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29. 陳思和主編,《當代大陸文學史教程:1949~1999》,台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2001年。
30. 陳建華著,《20世紀中俄文學關係》,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年。
31. 許道明著,《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1995年。
32. 馬以鑫著,《中國現代文學接受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33. 馬龍閃著,《蘇聯文化體制沿革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34. 智量等著,《俄國文學與中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
35. 曹靖華主編,《俄蘇文學史》,北京: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36. 曹維安著,《俄國史新論─影響俄國歷史發展的基本問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37. 黃紀蓮著,《中蘇關係史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38. 彭瑞金著,《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台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1年。
39. 葉水夫主編,《蘇聯文學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40. 葉石濤著,《台灣文學的困境》,高雄市:派色文化出版社,1992年。
41. 葉書宗、張盛發著,《錘子與鐮刀─蘇維埃文化和蘇維埃人》,台北:淑馨出版社,1991年。
42. 雷納•韋勒克著,楊豈深、楊自伍譯,《近代文學批評史》,上海市: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年。
43. 雷納•韋勒克著,劉讓言譯,《二十世紀西方文學批評》,杭州市:花城出版社,1989年。
44. 趙秋長、孟國華、王亞民編譯,《俄羅斯文化史》,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45. 劉心皇著,《現代中國文學史話》,台北市:正中書局,1971年。
46. 劉炳均編著,《俄國歷史概論》,台北市:茂昌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
47. 劉寧著,《俄國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年。
48. 劉增傑主編,《中國近世文學思潮》,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
49. 劉寧、程正民著,《俄蘇文學批評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
50. 毆茵西著,《新編俄國文學史》,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51. 薛銜天,《中俄關係史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四、 評論
1. Gide, Andre著,沈志明譯,《陀思妥耶夫斯基》,台北市:國立編譯館,1997年。
2. 小林秀雄著,《杜斯妥也夫斯基小說論》,台北市: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3. 王兆徽著,《俄國文學論集》,台北市:皇冠文化教育獎助基金會:四季出版公司發行,1979年。
4. 王溢嘉編譯,《精神分析與文學》,台北縣:野鵝出版社,1985年。
5. 毛姆著,方瑜譯,《書與你:世界文學名著導讀》,台北市:志文出版社,1980年。
6. 毛姆著,宋碧雲譯,《世界十大小說家及其代表作》,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1年。
7. 巴赫金著,白春仁、曉河、周啟超、潘月琴、黃玫等譯,《文本、對話與人文》,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
8. 巴赫金著,白春仁、顧亞鈴等譯,《詩學與訪談》,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9. 卡特琳娜•克拉克著,語冰譯,《米哈伊爾,巴赫金》,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
10. 以賽亞•伯林著,彭淮棟譯,《俄國思想家》,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年。
11. 尼娜•珀利堪•斯特勞斯著,宋慶文、溫哲仙譯,《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女性問題》,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12. 西蒙斯著,李省吾譯,《現代俄國文學》,台北市:華國出版社,1950年。
13. 列夫邱克著,吳澤林譯,《精神分析學說與藝術創造》,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
14. 杜斯妥也夫斯基著,楊惠君譯,《杜斯妥也夫斯基福音書》,台北市:城邦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15. 李明濱著,《俄國近現代文學經典》,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8年。
16. 李達三、劉介民主編,《中外比較文學研究》,第一冊﹝上﹞、﹝下﹞,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90年。
17. 李震著,《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精神世界》,台北縣新莊市:輔仁大學出版社,1983年。
18. 沙特、卡繆同著,《從存在主義觀點論文學》,台北市:環宇出版社,1971年。
19. 沙特著,《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上海:上海譯文社,1988年。
20. 何懷宏著,《道德•上帝與人》,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年。
21. 吴立昌著,《精神分析與中西文學》,上海:學林出版社,1987年。
22. 弗里德連杰爾著,《陀思妥耶夫斯基與世界文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年。
23. 吳爾芙著,瞿世鏡譯,《論小說與小說家》,台北市:聯經出版社,1990年。
24. 季星星著,《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戲劇化》,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25. 杰克•斯佩克特著,高建平譯,《藝術與精神分析:論弗洛伊德的美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年。
26. 依琳娜•帕佩爾諾著,杜文鵑、彭衛紅譯,《陀思妥耶夫斯基論作為文化機制的俄國自殺問題》,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27. 邱慧齡撰,〈盧卡奇的現實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市:東吳大學社會研究所,1991年。
28. 別爾加耶夫著,Attwater, Donald英譯,孟祥森中譯,《杜斯妥也夫斯基》,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
29. 別爾加耶夫著,邱運華、吳學金譯,《俄羅斯思想的宗教闡釋》,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
30. 別爾加耶夫著,陸肇明譯,《俄羅斯靈魂:別爾嘉耶夫文選》,上海市:學林出版社,1999年。
31. 別爾加耶夫著,董友譯,《自由的哲學》,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32. 別爾加耶夫著,汪建劍選編,《別爾嘉耶夫集》,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4年。
33. 別爾加耶夫著,雷永生、邱守娟譯,《俄羅斯思想》,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年。
34. 肖錦龍著,《中西文化深層結構和中西文學的思想縱向》,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35. 周作人著,《藝術與生活》,台北市:里仁出版社,1982年。
36. 周伯乃著,《存在主義與現代文學》,台北市:立志出版社,1969年。
37. 周樹人、吳子敏、徐迺翔、馬良春著,《魯迅論文學與藝術》,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
38. 茅盾著,《世界文學名著雜談》,河北:百花文藝出版社,1980年。
39. 洛札諾夫著,鄭體武譯,《落葉集》,台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年。
40. 洛札諾夫著,李勤譯,《自己的角落:洛札諾夫文選》,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年。
41. 洛札諾夫著,雲路編譯,《母牛騎在將軍的頭上》,基隆市:亞細亞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
42. 威廉•哈本著,楊耐冬譯,《人類命運四騎士》,台北市:水牛出版社,1971年。
43. 胡日佳著,《俄國文學與西方審美敘事模式比較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
44. 倪蕊琴主編,《列夫•托爾斯泰比較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
45. 高爾基著,冰夷等譯,《論文學續集》,北京:人民社會出版社,1979年。
46. 施義勝編著,《世界文學名著評選》,台南市:台灣教會公報出版社,1971年。
47. 馬爾科姆•瓊斯著,趙亞莉、陳紅薇、魏玉杰譯,《巴赫金之後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
48. 馬馳著,《盧卡奇美學思想論綱》,長春市: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49. 陳惠玲編著,《陀思妥耶夫斯基》,台北市:國家出版社,1994年。
50. 陳慧著,《弗洛伊德與文壇》,廣州:花城出版社,1988年。
51. 程正民著,《俄國作家創作心理研究》,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0年。
52. 梅列日科夫斯基著,傅石球譯,《永恆的伴侶:梅列日科夫斯基文選》,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
53. 梅列日科夫斯基著,趙桂蓮譯,《先知》,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
54. 斯蒂芬•茨威格著,姜麗、史行果譯,《三大師》,台北市:米娜貝爾出版社,2000年。
55. 黃舜英譯,《世界文學名著總解說》,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M
56. 馮川著,《心靈的巨摯:杜思妥也夫斯基》,台北:牧村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
57. 葉爾米洛夫著,滿濤譯,《陀思妥耶夫斯基論》,上海:新文藝出版社,1957年。
58. 鄔昆如著,《存在主義論文集》,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
59. 維吉妮亞•吳爾芙著,《普通讀者》,台北:遠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60. 赫爾曼•赫塞著,李映萩譯,《讀書隨感》,台北市:志文出版社,1977年。
61. 赫爾曼•赫塞等著,斯人等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62. 蔡伸章譯著,《聖潔的靈魂》,台北市:志文出版社,1974年。
63. 蔡義忠著,《世界近三百年文學名著評介》,台北市:華視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
64. 劉述先著,《文學欣賞的靈魂》,台北市:東大出版社,1977年。
65. 劉昌元著,《盧卡奇及其文哲思想》,台北市:聯經出版社,1991年。
66. 劉昌元著,《文學中的哲學思想》,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67. 劉意青主編,《歐美文學論叢》,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68. 魯迅著,《魯迅全集》,共十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69. 鄭振鐸著,《鄭振鐸全集》,共二十卷,河北: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
70. 盧卡奇著,楊恆達編譯,《小說理論》,台北市:唐山出版社,1997年。
71. 盧卡契著,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資料叢刊編輯委員會編譯,《盧卡契文學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
72. 盧那查爾斯基著,谷鷹譯,《關於藝術的對話》,北京:三聯出版社,1991年。
73. 盧那查爾斯基著,《論文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
74. 盧那查爾斯基著,《藝術及其最新形式》,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
75. 盧那查爾斯基著,《關於藝術的對話》,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年。
76. 錢穆著,《民族與文化》,台北市:素書樓文教基金會、蘭臺出版社,2000年。
77.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編輯部,《世界文學名著欣賞大典:小說》,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1年。
78. 賴因哈德•勞特著,沈真譯,《陀思妥椰夫斯基哲學:系統論述》,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
79. 霍夫曼著,王寧譯,《弗洛伊德主義與文學思想》,北京:三聯出版社,1987年。
80. 羅贊諾夫﹝洛扎諾夫﹞著,張百春譯,《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大法官」》,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年。
81. 蘇珊•李•安德森著,馬寅卯譯,《陀思妥耶夫斯基》,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82. 麗莎•克納普著,季廣茂譯,《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形而上學》,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五、 其他
1. 田全金撰,《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較研究》,博士論文,復旦大學,2003年。
2. 陳信元著,《出版與文學─見證二十年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台北市:揚智文化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3. 陳俊斌撰,《台灣戰後中譯圖書出版事業發展歷程》,碩士論文,嘉義縣:南華大學出版學研究所,2002年。
4. 陳鳴樹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大典:1966-1994》,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
5.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中譯外文圖書目錄》,台北市: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72年。
6. 喬默主編,《中國二十世紀文學研究論著提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
7. 張靜二編,《西洋文學在台灣研究書目1946-2000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4年。
8. 劉家楨撰,《中蘇共「關係正常化」之研究﹝一九七九至一九八九年﹞》,碩士論文,台北市:政治作戰學校,1990年。
貳、 英文參考書目:
1. Anderson, Susan Leigh. On Dostoevsky. Australia; Belmont, CA: 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 2001.
2. Baring, Maurice. Landmarks in Russian literature. New York: Barnes & Noble, 1910.
3. Becker, George Joseph. Master European realist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New York: F. Ungar Pub, 1982.
4. Bloom, Harold. Fyodor Dostoevsky`s Crime and punishment. 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1988.
5. Bloom, Harold. Fyodor Dostoevsky`s crime and punishment. 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1996.
6. Bloom, Harold. Fyodor Dostoevsky. 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1989.
7. Breger, Louis. Dostoevsky: the author as psychoanalyst.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89.
8. Busch, Robert L. Humor in the major novels of F.M. Dostoevsky. Columbus, Ohio: Slavica Publishers, 1987.
9. Catteau, Jacques; translated by Audrey Littlewood. Dostoyevsky and the process of literary cre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10. Chapple, Richard. A Dostoevsky dictionary. Ann Arbor, Mich.: Ardis, 1983.
11. Conrady, Peter. Fyodor Dostoevsky. Houndmills, Basingstoke, Hampshire: Macmillan, 1988.
12. Cox, Gary. Tyrant and victim in Dostoevsky. Columbus, Ohio: Slavica Publishers, 1984.
13. Cox, Gary. Crime and punishment: a mind to murder. Boston: Twayne Publishers, 1990.
14. Fanger, Donald. Dostoevsky and romantic realism: a study of Dostoevsky in relation to Balzac, Dickens, and Gogol.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5.
15. Gibian, George. Crime and punishment: the Coulson translation, backgrounds and sources, essays in criticism / Feodor Dostoevsky. New York: W.W. Norton, 1989.
16. Girard, Rene. Resurrection from the underground: Feodor Dostoevsky. New York: Crossroad Pub, 1997.
17. Guerard, Albert J. The triumph of the novel: Dickens, Dostoevsky, Faulkner.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18. Jackson, Robert Louis. The art of Dostoevsky: deliriums and nocturnes. Princeton, 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1.
19. Jackson, Robert Louis. Dialogues with Dostoevsky: the overwhelming question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20. Jones, John. Dostoevsk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3.
21. Johnson, Leslie A. The experience of time in Crime and punishment. Columbus, Ohio: Slavica Publishers, 1985, c1984.
22. Kostalevsky, Marina.. Dostoevsky and Soloviev: the art of integral vis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 Kroeker, P. Travis, Ward, Bruce K. Remembering the end: Dostoevsky as prophet to modernity.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2001.
24. Lloyd, John Arthur Thomas. Fyodor Dostoevsky. New York: Cooper Square Publishers, 1971.
25. Magarshack, David. Dostoevsky`s occasional writings. Evanston, IL.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97.
26. Malcolm V. Jones and Garth M. Terry. New essays on Dostoyevsky. Cambridge [Cambridgeshi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27. Murav, Harriet. Holy foolishnes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28. Murry, John Middleton. Poets, critics, mystics; a selection of criticisms written between 1919 and 1955. Carbondal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70.
29. Rowe, Willian Woodin. Dostoevsky: child and man in his works.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68.
30. Scanlan, James Patrick. Dostoevsky the thinker. Ithaca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2.
31. Seduro, Vlagimir. Dostoyevski in Russian literary criticism: 1846-1956. New York: Octagon Books, 1981.
32. Shestov, Lev. Dostoevsky, Tolstoy, and Nietzsche. Athens: Ohio University Press, 1969.
33. Simmons, Ernest Joseph. Introduction to Russian realism: Pushkin, Gogol, Dostoevsky, Tolstoy, Chekhov, Sholokhov. Bloomington, Ind.: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65.
34. Steiner, George. 1985, c1959. Tolstoy or Dostoevsky: an essay in the old criticis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5, c1959.
35. Terras, Victor. A history of Russian literatur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1.
36. Ward, Bruce Kinsey. Dostoyevsky`s critique of the west: the quest for the earthly paradise. Ontario, Canada: Wilfried Laurier University Press, 1986.
37. Wellek, Rene. Dostoevsky: 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62.
38. Yarmolinsky, Avrahm. Dostoevsky: his life and art. New York: Criterion Books, 1957.
參、 俄文參考書目:
1. М.М. Бахтин. Проблемы творчества поэтики Достоевского. Киев: NEXT, 1994.
2. Н.А. Бердяев. О русских классиках. Москва: Высшая школа, 1993.
3. Н.А. Громова. Достоевский. Москва: Аграф, 2000.
4. Карен Степанян. Достоевский в конце ХХ века. Москва: Классика Плюс, 1996.
5. В.И. Кулешов. Жизнь и Творчество Ф.М. Достоевского. Москва: Дет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1984.
6. Д.С. Мережковский. Л. Толстой и Достоевский. Вечные спутники. Москва: Республика, 1995.
7. Роберт Л. Бэлнеп. Перевод с английского Л. Высоцкого. Генезис 《Братьев Карамазовых》. С. Петербург: Академический проект, 2003.
8. В.В. Розанов. 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О писательстве и писателях. Москва: Республика, 1995.
9. Сборник статей 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Ю. Н. Караулова, Е. Л. Гинзбурга. Слово Достоевского. Москва: Азбуковник, 2001.
10. Г.М. Фридлендер. Достоевский: материалы и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С. Петербург: Дмитрий Буланин, 1996.
肆、 網路資源:
1. 智慧藏百科全書網:http://www.wordpedia.com。
2. 大英百科全書網路版:http://wordpedia.britannica.com/。
3. 〈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象徵主義與宗教思想〉,劉錦昌著:http://www.iscs.org.hk/article37.htm。
4. 「文化研究﹝culture studies﹞:中國與西方」:http://www.culstudies.com/default.asp。
5. Проблемы поэтики Достоевского, М.М.Бахтин:http://www.philosophy.ru/library/bahtin/01/。
6. ”КРИТИЧЕСКИЕ СТАТЬИ ПРО ДОСТОЕВСКОГО”:http://www.pereplet.ru/dostoevsky/kriti.html。
7. ”РУССКИЙ БИОГРАФ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http://www.rulex.ru/be.htm。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俄國語文研究所
90554001
9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554001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歐茵西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李卓璋zh_TW
dc.creator (作者) 李卓璋zh_TW
dc.date (日期) 200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Sep-2009 16:09:23 (UTC+8)-
dc.date.available 17-Sep-2009 16:09:2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6:09:2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0554001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29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俄國語文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055400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以接受美學理論基礎,建構以讀者為中心,涵括俄國、西方與中文讀者界之杜斯妥也夫斯基接受史,完整呈現杜斯妥也夫斯基在不同社會背景與文化傳統中的多樣形象。論文第一章緒論,論述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與接受美學理論,並評述相關文獻。第二章俄國讀者之接受,針對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及蘇聯時期前三十年,分析兩階段具代表性之評論,探討俄國讀者對杜斯妥也夫斯基的接受特點。第三章西方讀者之接受,首先敘述法、德、英、美接受歷程,然後探討西方二傳統接受視角─存在主義與精神分析,最後介紹物理學與女性主義評論。第四章中文讀者之接受,分別就1920年代至40年代末期、50年代至70年代及80年代至今三時期,歸納整理重要批評家的見解,研究二十世紀中國大陸和台灣杜斯妥也夫斯基評論與接受的特點。第五章結論,總結前三章所述,並提出自己的見解。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7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7
壹、 研究動機 7
貳、 研究目的 8
第二節 接受美學理論與研究方法 9
壹、 接受美學理論 9
ㄧ、 接受研究 9
二、 讀者閱讀的「創造性」與文本意義的「多樣性」 10
三、 「歷時性」與「共時性」交織的歷史網絡 11
貳、 研究方法 12
ㄧ、 歷史文獻研究法 12
二、 文化─歷史研究法 12
第三節 研究範圍 13
壹、 《罪與罰》與《卡拉瑪佐夫兄弟》 13
貳、 讀者與評論家 13
參、 章節架構 14
第四節 文獻評述 15
壹、 接受美學部分 16
貳、 文學史部分 17
參、 文學批評部分 18

第二章 杜斯妥也夫斯基在俄國 21
第一節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之時代背景 21
壹、 歷史背景 21
貳、 文學寫作與文學批評 24
第二節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俄國之接受 25
壹、 米哈伊洛夫斯基:殘酷的天才 26
貳、 梅列日科夫斯基:充滿矛盾與對比的靈魂 31
參、 洛扎諾夫:最偉大的辨證作家 38
第三節 蘇聯時期之文藝思想 48
壹、 1917~1934:統一領下的允許競爭 48
貳、 1934~1953:文藝思想一元化 52
參、 1985~1991:改革時期 54
肆、 1953~1985:解凍思潮 57
第四節 蘇聯時期之接受 59
壹、 別爾嘉耶夫:偉大的人類學家 59
貳、 盧那察爾斯基:思想家與藝術家 73
參、 巴赫金:複調小說首創者 87
第五節 小結 103

第三章 杜斯妥也夫斯基在西方讀者世界 104
第一節 西方接受歷程 104
壹、 歐陸 105
ㄧ、 法國 105
二、 德國 107
﹝一﹞初探與影響 107
﹝二﹞重要評論家 109
1. 赫爾曼•赫塞:天才詩人 109
2. 湯瑪斯•曼:病態的天才 110
3. 史蒂芬•茨威格:永恆意義的詩人 112
貳、 英語世界 115
ㄧ、 英國 115
﹝一﹞初探與正反評價 115
﹝二﹞重要評論家 117
1. 米德爾頓•默里:超越藝術形式的藝術家 117
2. 勞倫斯:腐爛發臭之物 119
3. 吳爾芙:撼動人心的作家 120
4. 以賽亞•伯林:「刺猬」作家 121
5. 毛姆:獨一無二的鉅作─《卡拉瑪佐夫兄弟》 121
二、 美國 124
﹝ㄧ﹞初探與影響 124
﹝二﹞興起背景 126
第二節 傳統接受視角 128
壹、 存在主義 128
ㄧ、 存在主義文學 129
二、 存在主義先驅─杜斯妥也夫斯基 137
三、 存在主義與杜斯妥也夫斯基思想之分歧 143
貳、 精神分析 144
ㄧ、 精神分析批評理論 145
二、 杜斯妥也夫斯基作品之精神分析特徵 150
三、 精神分析對杜斯妥也夫斯基之評論 157
第三節 近年之評論 163
壹、 莉莎•克納普:根除慣性─物理學視角下的杜斯妥也夫斯基 163
貳、 尼娜•珀利堪•斯特勞斯:杜斯妥也夫斯基與女性問題 172
第四節 小結 180

第四章 杜斯妥也夫斯基在中文讀者世界 182
第一節 中文譯介情形 183
壹、 俄國文學譯介 183
ㄧ、 五四以前─選擇性間接譯介 184
二、 五四以後─需要性直接譯介 188
三、 80年代以降─回歸文學本位 193
貳、 杜斯妥也夫斯基作品譯介 195
ㄧ、 1920年至40年代末期 197
二、 50年代至70年代末期 199
三、 80年代迄今 203
第二節 各階段中文讀者之評論:1920年代至40年代末期 205
壹、 20年代 206
ㄧ、 鄭振鐸:寫實主義者和人道主義者 208
二、 沈雁冰:性善論作家 210
三、 魯迅:人類靈魂的偉大拷問者 213
貳、 30、40年代 216
ㄧ、 耿濟之:人類心靈解剖者 217
二、 邵荃麟:階級主義作家 219
第三節 各階段中文讀者之評論:50年代至70年代 222
壹、 50年代 222
ㄧ、 中國大陸 222
二、 台灣 223
貳、 60、70年代 224
ㄧ、 中國大陸 224
二、 台灣 224
﹝ㄧ﹞60年代 225
1. 劉述先:〈陀思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觀念〉 226
2. 田先進:〈狂馳的馬車─兼介《卡拉瑪佐夫兄弟們》〉 與〈第米特里─一個揉合惡行與德性的兩面人物〉 228
3. 盧克彰:〈《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的研究〉 230
﹝二﹞70年代 235
1. 蔡伸章:〈杜思妥也夫斯基的世界〉 236
2. 周咸靖:〈《卡拉馬助夫兄弟們》與《紅樓夢》家族的比較〉 239
3. 李震:《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精神世界》 241
第四節 各階段中文讀者之評論:80年代至今 245
壹、 80年代 245
ㄧ、 中國大陸 245
﹝ㄧ﹞《卡拉瑪佐夫兄弟》1981年版耿濟之譯本之〈出版說明〉 248
﹝二﹞曹靖華:《俄國文學史》專章〈陀思妥耶夫斯基〉 250
二、 台灣 253
﹝ㄧ﹞楊笠:〈魯迅與杜斯妥也夫斯基〉 254
﹝二﹞叢甦:〈愛與贖罪─淺論杜斯妥也夫斯基的道德觀〉 257
貳、 90年代至今 260
ㄧ、 中國大陸 260
﹝ㄧ﹞季星星:《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戲劇化》 264
﹝二﹞ 何雲波:《陀思妥耶夫斯基與俄羅斯文化精神》 270
二、 台灣 273
﹝ㄧ﹞歐茵西:《新編俄國文學史》專章〈朵斯托也夫斯基〉 276
﹝二﹞梁屏仙:〈從女性主義觀點論杜斯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278
第五節 小結 282

第五章 結論 284

參考書目 290
壹、 中文參考書目 290
貳、 英文參考書目 299
參、 俄文參考書目 302
肆、 網路資源 303

附錄一 杜斯妥也夫斯基生平與創作年表 304
附錄二 台灣杜斯妥也夫斯基作品翻譯出版一覽表 308
附錄三 台灣杜斯妥也夫斯基相關之期刊論文及研究文章
一覽表 312
附錄四 中國大陸出版之杜斯妥也夫斯基研究書目一覽表 319
附錄五 俄文摘要﹝Автореферат﹞ 322

圖表目次:
圖表﹝一﹞西方接受歷程 105
圖表﹝二﹞俄國文學中譯出版數量變化表 184
圖表﹝三﹞俄國小說中譯依據語言分析表 193
圖表﹝四﹞杜斯妥也夫斯基作品中譯初版數量變化表 196
圖表﹝五﹞台灣杜斯妥也夫斯基作品中譯出版數量變化表 201
圖表﹝六﹞中文讀者接受歷程 206
圖表﹝七﹞台灣杜斯妥也夫斯基評論研究文章數量變化表 225
zh_TW
dc.format.extent 52038 bytes-
dc.format.extent 132482 bytes-
dc.format.extent 62550 bytes-
dc.format.extent 139510 bytes-
dc.format.extent 406542 bytes-
dc.format.extent 864229 bytes-
dc.format.extent 691840 bytes-
dc.format.extent 965763 bytes-
dc.format.extent 169713 bytes-
dc.format.extent 314350 bytes-
dc.format.extent 39139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554001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杜斯妥也夫斯基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接受美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姚斯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罪與罰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卡拉瑪佐夫兄弟zh_TW
dc.title (題名) 「接受美學」觀照下的杜斯妥也夫斯基─以《罪與罰》與《卡拉瑪佐夫兄弟》為例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 中文參考書目: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理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Chevrel, Yves著,馮玉貞譯,《比較文學》,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Freud, Sigmund著,汪鳳炎、郭本禹等譯,《精神分析新論》,台北市:米娜貝爾出版公司,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Wellek, Rene著,梁伯傑譯,《文學理論》,台北市:大林出版社,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王寧著,《文學與精神分析》,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今道友信著,崔相錄、王生平譯,,《存在主義美學》,瀋陽市: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著,馮川、蘇克譯,《心理學與文學》,台北市:九大印行,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朱立元著,《接受美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朱剛著,《20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伊麗莎白•弗洛恩德著,陳燕谷譯,《讀者反應理論批評》,台北市:駱駝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沙特著,施康強譯,《薩特文學論文集》,合肥市: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宮城音彌著,李永熾譯,《精神分析導引》,台北市: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伽達墨爾著,吳文勇譯,《真理與方法:哲學解釋學的基本特徵》,台北市:南方叢書出版,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伽達墨爾著,洪漢鼎、夏鎮平譯,《真理與方法》,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佛克馬、蟻布思合著,袁鶴翔、鄭樹森、張日昇、黃維樑、周英雄、陳清僑、梁錫華、陸潤棠合譯,《二十世紀文學理論》,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佛洛伊德著,楊韶剛譯,《佛洛伊德之精神分析論》,台北縣:百善書房,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威廉•白瑞德著,彭鏡禧譯,《非理性的人─存在主義的現代面貌與傳統淵源》,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周慶華著,《閱讀社會學》,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侯立朝著,《現代俄蘇文學論》,台北市:楓林出版社,19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柳鳴九主編,《存在文學與文學中的存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姚斯、霍洛普著,周寧、金元浦譯,《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唐真成著,《電子書》,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泰瑞•伊果頓著,吳新發譯,《文學理論導讀》,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高宣揚主編,《存在主義》,台北市:遠流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曹順慶等著,《比較文學論》,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雷納•韋勒克著,梁伯傑譯,《文學理論》,台北市:水年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達利著,《藝術治療的理論與實務:精神分析、美學與心理治療的整合》,台北市:遠流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劉載幅著,《存在主義哲學與文學》,台中市:普天出版社,196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樂黛云著,《比較文學簡明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學習譯叢編輯部編譯,《蘇聯文學藝術論文集》,北京:學習雜誌社,195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熊哲宏著,《心靈深處的王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台北市: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羅勃C•赫魯伯著,懂之林譯,《接受美學理論》,台北市:駱駝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龍協濤著,《文學解讀與美的再創造》,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龍協濤著,《讀者反應理論》,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 傳記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杜麗燕著,《尼采─重估一切價值的哲學家》,台北縣:水星文化事業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馬克•斯洛尼姆著,吳興勇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3次愛情》,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陳建華編著,《杜思妥也夫斯基傳》,台北市:業強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楊耐冬譯註,《杜斯妥夫斯基語錄》,台北市: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 歷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丁亞萍著,《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論》,台北市:幼獅文化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王錦厚著,《五四新文學與外國文學》,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尹雪曼編篡,《中華民國文藝使》,台北市:正中書局,19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皮述民著,《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台北市:駱駝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朱金順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江增慶編著,《中國文學史》,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李尚信主編,《歐美文學史》,遼寧:吉林大學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李明濱著,《俄羅斯文化史》,台北市:亞太圖書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李達三、羅鋼主編,《中外比較文學的里程碑》,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李毓榛主編,《20世紀俄羅斯文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宋如珊著,《從傷痕文學到尋根文學─文革後十年的大陸文學流派》,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汪介之著,《白銀時代的俄羅斯文化─遠逝的光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弗•阿格諾索夫主編,石國雄、王加興譯,《白銀時代俄國文學》,南京:譯林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周忠厚、鄒賢敏、印錫華、馮憲光主編,《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發展史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周雪舫編著,《俄羅斯史─謎樣的國度》,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周發祥、李岫主編,《中外文學交流史》,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武士嵩著,《中俄共關係之評析》,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威姆塞特著,顏元叔譯,《西洋文學批評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孟繁華、程光煒著,《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佛朗•霍爾著,張月超譯,《西方文學批評簡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凌宇、顏雄、羅成琰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湖南: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姚海著,《俄羅斯文化之路》,台北市:淑馨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亞蘭•伍德著,黃煜文譯,《俄國革命的源起》,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高中甫著,《歌德接受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高爾基著,繆靈珠譯,《俄國文學史》,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陳正茂、林寶琮主編,《中國近代史》,台北縣: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陳玉剛主編,《中國翻譯文學史稿》,北京:中國對外翻議出版公司,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陳思和著,《陳思和自選集》,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陳思和主編,《當代大陸文學史教程:1949~1999》,台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陳建華著,《20世紀中俄文學關係》,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許道明著,《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馬以鑫著,《中國現代文學接受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馬龍閃著,《蘇聯文化體制沿革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 智量等著,《俄國文學與中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 曹靖華主編,《俄蘇文學史》,北京: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 曹維安著,《俄國史新論─影響俄國歷史發展的基本問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 黃紀蓮著,《中蘇關係史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 彭瑞金著,《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台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9. 葉水夫主編,《蘇聯文學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0. 葉石濤著,《台灣文學的困境》,高雄市:派色文化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1. 葉書宗、張盛發著,《錘子與鐮刀─蘇維埃文化和蘇維埃人》,台北:淑馨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2. 雷納•韋勒克著,楊豈深、楊自伍譯,《近代文學批評史》,上海市: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3. 雷納•韋勒克著,劉讓言譯,《二十世紀西方文學批評》,杭州市:花城出版社,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4. 趙秋長、孟國華、王亞民編譯,《俄羅斯文化史》,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5. 劉心皇著,《現代中國文學史話》,台北市:正中書局,19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6. 劉炳均編著,《俄國歷史概論》,台北市:茂昌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7. 劉寧著,《俄國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8. 劉增傑主編,《中國近世文學思潮》,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9. 劉寧、程正民著,《俄蘇文學批評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0. 毆茵西著,《新編俄國文學史》,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1. 薛銜天,《中俄關係史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 評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Gide, Andre著,沈志明譯,《陀思妥耶夫斯基》,台北市:國立編譯館,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小林秀雄著,《杜斯妥也夫斯基小說論》,台北市: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王兆徽著,《俄國文學論集》,台北市:皇冠文化教育獎助基金會:四季出版公司發行,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王溢嘉編譯,《精神分析與文學》,台北縣:野鵝出版社,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毛姆著,方瑜譯,《書與你:世界文學名著導讀》,台北市:志文出版社,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毛姆著,宋碧雲譯,《世界十大小說家及其代表作》,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巴赫金著,白春仁、曉河、周啟超、潘月琴、黃玫等譯,《文本、對話與人文》,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巴赫金著,白春仁、顧亞鈴等譯,《詩學與訪談》,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卡特琳娜•克拉克著,語冰譯,《米哈伊爾,巴赫金》,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以賽亞•伯林著,彭淮棟譯,《俄國思想家》,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尼娜•珀利堪•斯特勞斯著,宋慶文、溫哲仙譯,《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女性問題》,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西蒙斯著,李省吾譯,《現代俄國文學》,台北市:華國出版社,195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列夫邱克著,吳澤林譯,《精神分析學說與藝術創造》,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杜斯妥也夫斯基著,楊惠君譯,《杜斯妥也夫斯基福音書》,台北市:城邦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李明濱著,《俄國近現代文學經典》,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李達三、劉介民主編,《中外比較文學研究》,第一冊﹝上﹞、﹝下﹞,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李震著,《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精神世界》,台北縣新莊市:輔仁大學出版社,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沙特、卡繆同著,《從存在主義觀點論文學》,台北市:環宇出版社,19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沙特著,《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上海:上海譯文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何懷宏著,《道德•上帝與人》,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吴立昌著,《精神分析與中西文學》,上海:學林出版社,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弗里德連杰爾著,《陀思妥耶夫斯基與世界文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吳爾芙著,瞿世鏡譯,《論小說與小說家》,台北市:聯經出版社,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季星星著,《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戲劇化》,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杰克•斯佩克特著,高建平譯,《藝術與精神分析:論弗洛伊德的美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依琳娜•帕佩爾諾著,杜文鵑、彭衛紅譯,《陀思妥耶夫斯基論作為文化機制的俄國自殺問題》,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邱慧齡撰,〈盧卡奇的現實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市:東吳大學社會研究所,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別爾加耶夫著,Attwater, Donald英譯,孟祥森中譯,《杜斯妥也夫斯基》,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別爾加耶夫著,邱運華、吳學金譯,《俄羅斯思想的宗教闡釋》,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別爾加耶夫著,陸肇明譯,《俄羅斯靈魂:別爾嘉耶夫文選》,上海市:學林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別爾加耶夫著,董友譯,《自由的哲學》,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別爾加耶夫著,汪建劍選編,《別爾嘉耶夫集》,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別爾加耶夫著,雷永生、邱守娟譯,《俄羅斯思想》,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 肖錦龍著,《中西文化深層結構和中西文學的思想縱向》,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 周作人著,《藝術與生活》,台北市:里仁出版社,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 周伯乃著,《存在主義與現代文學》,台北市:立志出版社,196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 周樹人、吳子敏、徐迺翔、馬良春著,《魯迅論文學與藝術》,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 茅盾著,《世界文學名著雜談》,河北:百花文藝出版社,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9. 洛札諾夫著,鄭體武譯,《落葉集》,台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0. 洛札諾夫著,李勤譯,《自己的角落:洛札諾夫文選》,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1. 洛札諾夫著,雲路編譯,《母牛騎在將軍的頭上》,基隆市:亞細亞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2. 威廉•哈本著,楊耐冬譯,《人類命運四騎士》,台北市:水牛出版社,19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3. 胡日佳著,《俄國文學與西方審美敘事模式比較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4. 倪蕊琴主編,《列夫•托爾斯泰比較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5. 高爾基著,冰夷等譯,《論文學續集》,北京:人民社會出版社,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6. 施義勝編著,《世界文學名著評選》,台南市:台灣教會公報出版社,19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7. 馬爾科姆•瓊斯著,趙亞莉、陳紅薇、魏玉杰譯,《巴赫金之後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8. 馬馳著,《盧卡奇美學思想論綱》,長春市: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9. 陳惠玲編著,《陀思妥耶夫斯基》,台北市:國家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0. 陳慧著,《弗洛伊德與文壇》,廣州:花城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1. 程正民著,《俄國作家創作心理研究》,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2. 梅列日科夫斯基著,傅石球譯,《永恆的伴侶:梅列日科夫斯基文選》,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3. 梅列日科夫斯基著,趙桂蓮譯,《先知》,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4. 斯蒂芬•茨威格著,姜麗、史行果譯,《三大師》,台北市:米娜貝爾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5. 黃舜英譯,《世界文學名著總解說》,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6. 馮川著,《心靈的巨摯:杜思妥也夫斯基》,台北:牧村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7. 葉爾米洛夫著,滿濤譯,《陀思妥耶夫斯基論》,上海:新文藝出版社,195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8. 鄔昆如著,《存在主義論文集》,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9. 維吉妮亞•吳爾芙著,《普通讀者》,台北:遠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0. 赫爾曼•赫塞著,李映萩譯,《讀書隨感》,台北市:志文出版社,19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1. 赫爾曼•赫塞等著,斯人等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2. 蔡伸章譯著,《聖潔的靈魂》,台北市:志文出版社,197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3. 蔡義忠著,《世界近三百年文學名著評介》,台北市:華視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4. 劉述先著,《文學欣賞的靈魂》,台北市:東大出版社,19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5. 劉昌元著,《盧卡奇及其文哲思想》,台北市:聯經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6. 劉昌元著,《文學中的哲學思想》,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7. 劉意青主編,《歐美文學論叢》,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8. 魯迅著,《魯迅全集》,共十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9. 鄭振鐸著,《鄭振鐸全集》,共二十卷,河北: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0. 盧卡奇著,楊恆達編譯,《小說理論》,台北市:唐山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1. 盧卡契著,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資料叢刊編輯委員會編譯,《盧卡契文學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2. 盧那查爾斯基著,谷鷹譯,《關於藝術的對話》,北京:三聯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3. 盧那查爾斯基著,《論文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4. 盧那查爾斯基著,《藝術及其最新形式》,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5. 盧那查爾斯基著,《關於藝術的對話》,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6. 錢穆著,《民族與文化》,台北市:素書樓文教基金會、蘭臺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7.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編輯部,《世界文學名著欣賞大典:小說》,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8. 賴因哈德•勞特著,沈真譯,《陀思妥椰夫斯基哲學:系統論述》,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9. 霍夫曼著,王寧譯,《弗洛伊德主義與文學思想》,北京:三聯出版社,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0. 羅贊諾夫﹝洛扎諾夫﹞著,張百春譯,《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大法官」》,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1. 蘇珊•李•安德森著,馬寅卯譯,《陀思妥耶夫斯基》,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2. 麗莎•克納普著,季廣茂譯,《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形而上學》,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 其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田全金撰,《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較研究》,博士論文,復旦大學,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陳信元著,《出版與文學─見證二十年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台北市:揚智文化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陳俊斌撰,《台灣戰後中譯圖書出版事業發展歷程》,碩士論文,嘉義縣:南華大學出版學研究所,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陳鳴樹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大典:1966-1994》,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中譯外文圖書目錄》,台北市: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喬默主編,《中國二十世紀文學研究論著提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張靜二編,《西洋文學在台灣研究書目1946-2000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劉家楨撰,《中蘇共「關係正常化」之研究﹝一九七九至一九八九年﹞》,碩士論文,台北市:政治作戰學校,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貳、 英文參考書目: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Anderson, Susan Leigh. On Dostoevsky. Australia; Belmont, CA: 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 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Baring, Maurice. Landmarks in Russian literature. New York: Barnes & Noble, 19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Becker, George Joseph. Master European realist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New York: F. Ungar Pub, 19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Bloom, Harold. Fyodor Dostoevsky`s Crime and punishment. 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Bloom, Harold. Fyodor Dostoevsky`s crime and punishment. 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Bloom, Harold. Fyodor Dostoevsky. 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Breger, Louis. Dostoevsky: the author as psychoanalyst.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Busch, Robert L. Humor in the major novels of F.M. Dostoevsky. Columbus, Ohio: Slavica Publishers, 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Catteau, Jacques; translated by Audrey Littlewood. Dostoyevsky and the process of literary cre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Chapple, Richard. A Dostoevsky dictionary. Ann Arbor, Mich.: Ardis, 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Conrady, Peter. Fyodor Dostoevsky. Houndmills, Basingstoke, Hampshire: Macmillan, 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Cox, Gary. Tyrant and victim in Dostoevsky. Columbus, Ohio: Slavica Publishers, 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Cox, Gary. Crime and punishment: a mind to murder. Boston: Twayne Publishers, 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Fanger, Donald. Dostoevsky and romantic realism: a study of Dostoevsky in relation to Balzac, Dickens, and Gogol.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Gibian, George. Crime and punishment: the Coulson translation, backgrounds and sources, essays in criticism / Feodor Dostoevsky. New York: W.W. Norton, 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Girard, Rene. Resurrection from the underground: Feodor Dostoevsky. New York: Crossroad Pub, 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Guerard, Albert J. The triumph of the novel: Dickens, Dostoevsky, Faulkner.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Jackson, Robert Louis. The art of Dostoevsky: deliriums and nocturnes. Princeton, 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Jackson, Robert Louis. Dialogues with Dostoevsky: the overwhelming question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Jones, John. Dostoevsk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Johnson, Leslie A. The experience of time in Crime and punishment. Columbus, Ohio: Slavica Publishers, 1985, c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Kostalevsky, Marina.. Dostoevsky and Soloviev: the art of integral vis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Kroeker, P. Travis, Ward, Bruce K. Remembering the end: Dostoevsky as prophet to modernity.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Lloyd, John Arthur Thomas. Fyodor Dostoevsky. New York: Cooper Square Publishers, 19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Magarshack, David. Dostoevsky`s occasional writings. Evanston, IL.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Malcolm V. Jones and Garth M. Terry. New essays on Dostoyevsky. Cambridge [Cambridgeshi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Murav, Harriet. Holy foolishnes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Murry, John Middleton. Poets, critics, mystics; a selection of criticisms written between 1919 and 1955. Carbondal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Rowe, Willian Woodin. Dostoevsky: child and man in his works.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Scanlan, James Patrick. Dostoevsky the thinker. Ithaca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Seduro, Vlagimir. Dostoyevski in Russian literary criticism: 1846-1956. New York: Octagon Books, 19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Shestov, Lev. Dostoevsky, Tolstoy, and Nietzsche. Athens: Ohio University Press, 19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Simmons, Ernest Joseph. Introduction to Russian realism: Pushkin, Gogol, Dostoevsky, Tolstoy, Chekhov, Sholokhov. Bloomington, Ind.: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 Steiner, George. 1985, c1959. Tolstoy or Dostoevsky: an essay in the old criticis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5, c19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 Terras, Victor. A history of Russian literatur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 Ward, Bruce Kinsey. Dostoyevsky`s critique of the west: the quest for the earthly paradise. Ontario, Canada: Wilfried Laurier University Press, 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 Wellek, Rene. Dostoevsky: 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 Yarmolinsky, Avrahm. Dostoevsky: his life and art. New York: Criterion Books, 19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 俄文參考書目: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М.М. Бахтин. Проблемы творчества поэтики Достоевского. Киев: NEXT,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Н.А. Бердяев. О русских классиках. Москва: Высшая школа, 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Н.А. Громова. Достоевский. Москва: Аграф, 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Карен Степанян. Достоевский в конце ХХ века. Москва: Классика Плюс,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В.И. Кулешов. Жизнь и Творчество Ф.М. Достоевского. Москва: Дет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Д.С. Мережковский. Л. Толстой и Достоевский. Вечные спутники. Москва: Республика, 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Роберт Л. Бэлнеп. Перевод с английского Л. Высоцкого. Генезис 《Братьев Карамазовых》. С. Петербург: Академический проект, 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В.В. Розанов. 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О писательстве и писателях. Москва: Республика, 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Сборник статей 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Ю. Н. Караулова, Е. Л. Гинзбурга. Слово Достоевского. Москва: Азбуковник, 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Г.М. Фридлендер. Достоевский: материалы и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С. Петербург: Дмитрий Буланин,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肆、 網路資源: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智慧藏百科全書網:http://www.wordpedia.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大英百科全書網路版:http://wordpedia.britannica.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象徵主義與宗教思想〉,劉錦昌著:http://www.iscs.org.hk/article37.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文化研究﹝culture studies﹞:中國與西方」:http://www.culstudies.com/default.as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Проблемы поэтики Достоевского, М.М.Бахтин:http://www.philosophy.ru/library/bahtin/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КРИТИЧЕСКИЕ СТАТЬИ ПРО ДОСТОЕВСКОГО”:http://www.pereplet.ru/dostoevsky/kriti.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РУССКИЙ БИОГРАФ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http://www.rulex.ru/be.htm。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