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題名 現代化宗教與青年:佛教團體青年組織發展之比較
Modernized Religion and the Youth: A Comparis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Youth Organizations
作者 陳宜樺
貢獻者 郭承天
陳宜樺
關鍵詞 佛教團體青年組織
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
法鼓山青年會
世俗化理論
宗教市場理論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7:00:25 (UTC+8)
摘要 台灣自解嚴以後,宗教環境呈現一片開放與復甦的景象。近幾十年來,各佛教團體青年組織相繼成立與逐漸發展,包括:佛光山的佛青、慈濟的慈青、法鼓山的法青、靈鷲山的宗青、香光尼僧團的慧青、福智佛教基金會的福智青年等,青年的宗教市場似乎展現多元活絡的樣貌。但另一方面,宗教世俗化趨勢卻也始終影響台灣社會結構,尤其是對於教育體制的影響,致使大多數青年對於「宗教」不甚感興趣,參與宗教組織的意願較低。
本研究即是探討世俗化趨勢對於佛教團體青年組織的影響程度,以及佛教團體青年組織如何應對世俗化趨勢。以世俗化理論與宗教市場理論為理論基礎檢視佛教團體青年組織的發展情況,以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為主要研究案例,法鼓山青年會為輔助案例。藉由理論與現象之相互論證,探究佛教團體青年組織之「整體組織」、「社團」、「營隊」的運作發展情形以及應對世俗化情況。
研究發現與論點為佛教團體(主體組織)與青年組織(分支組織)的宗教性以及緊密的結構關係與互動程度,有助於組織應對世俗化趨勢。而佛教團體青年組織的社團運作模式須朝世俗化的方向修正,並且建立健全的結構制度與緊密的人際網絡,將使社團持續穩定地發展。至於營隊運作模式,由於能提供激發參與者之宗教需求或情懷的活動與課程,營隊參與人數持續增加,營隊發展情況較為良好。最後本研究歸納岀「社團」與「營隊」模式之各別屬性,處於世俗化的環境中,佛教團體青年組織若能掌握此兩種模式之特質並相互配合與支持,將有助於組織回應世俗化趨勢並使組織得以發展。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仁傑
1999 《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台灣佛教慈濟功德會個案研究》。台北:聯經。
2006 〈進步、認同、與宗教救贖取向的入世性轉向:歷史情境中的人間佛教及其行動類型初探〉,《臺灣社會研究》62:37-99。
王順民
1994 〈宗教福利服務之初步考察:以「佛光山」、「法鼓山」與「慈濟」為例〉,《思與言》32(3):33-76。
邱秀芷
1996 《大愛:證嚴法師與慈濟世界》。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
朱柔若
1986 《社會學世俗化理論的回顧、溯源、與台灣民間宗教的世俗化》。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燦騰
1997 《當代臺灣佛教 : 佛光山.慈濟.法鼓山.中台山》。台北:南天書
局。
李盈憲
2002 《青年志願組織運作之研究—以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為例》。私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法琳
2003 《大台北地區大學服務性社團學生參與志願服務之動機與滿意度研究》。私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本炫編譯
1993 《宗教與社會變遷》。台北:巨流。
林品辰
2004 《佛教信仰對青少年生命意義之研究:以中區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會員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富士
2001 《台灣中學教育體制中的「宗教教育」》。台北:五南。
張培新
2006 〈臺灣宗教組織運作的社會資本考察:以慈濟功德會為例〉,《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14(1):125-163。
梁斐文
2005 〈宗教型非營利組織行銷策略研究--以慈濟功德會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12:206-215。
陳裕文
2003 《非營利組織青年志工訓練之研究:以佛教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文饒
1993 《志願福利服務組織形成及運作之探討──以慈濟功德會為例》。國立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偉勳
1990 《從傳統到現代 : 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黃隆民
1993 《我國中小學實施宗教教育可行性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慧玲
2001 《非營利組織與大學服務性社團推展社會服務合作模式之探討》。私
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麗馨總編輯
2005 《宗教論述專輯.第七輯,宗教組織與管理篇》。台北:內政部。
程諾蘭
2006 〈慈濟團體社會援助行為的倫理意涵探討〉,《宗教哲學》36:158-183。
楊登詠
2002 《非營利組織工作者之使命認知與組織承諾 : 以法鼓山為例》。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志明
2005 《宗教組織的發展趨勢》。台北:大元書局出版。
劉怡寧
2002 《當神聖和世俗相遇 : 宗教組織的形成與發展-以靈鷲山佛教教團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百詮譯
2000 《比較宗教》。台北:編譯館。(J. S. Krüger, G. J. A. Lubbe, H. C. Steyn著,譯自:The Human Search for Meaning: A Multireligious introduction to the Religiouns of Humankind.)
潘煊
2004 《證嚴法師琉璃同心圓》。台北:天下遠見。
慧善書苑編撰
1998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一九九八年秋之卷》。台北:慈濟文化。
盧蕙馨
2004 〈證嚴法師「人間菩薩」的生命觀〉,《新世紀宗教研究》3(1):2-36。
釋德凡編撰
2006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六年秋之卷》。台北:慈濟文化。
2007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六年冬之卷》。台北:慈濟文化。
釋果毅總編輯
2003 《法鼓山年鑑 2002》。台北:法鼓山佛教基金會。
2004 《法鼓山年鑑 2003》。台北:法鼓山佛教基金會。
2005 《法鼓山年鑑 2004》。台北:法鼓山佛教基金會。
2005 《法鼓山年鑑 1989~2001》。台北:法鼓山佛教基金會。
2006 《法鼓山年鑑 2005》。台北:法鼓山佛教基金會。
佛教慈濟基金會
2001 《慈濟年鑑 2000》。台北:慈濟文化。
2002 《慈濟年鑑 2001》。台北:慈濟文化。
2003 《慈濟年鑑 2002》。台北:慈濟文化。
2004 《慈濟年鑑 2003》。台北:慈濟文化。
2005 《慈濟年鑑 2004》。台北:慈濟文化。
2006 《慈濟年鑑 2005》。台北:慈濟文化。
2007 《慈濟年鑑 2006》。台北:慈濟文化。
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
2000 《完全幹部手冊》。花蓮: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
《2007慈濟大專青年生活禮儀學習營北宜花梯》(小冊子)
2007 花蓮: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
《2007冬季法鼓山卓越‧超越青年成長營學員手冊》(小冊子)
2007 台北:法鼓山青年會。
外文部分
Berger, Peter L.
1969 The Sacred Canopy :Elements of a Sociological Theory of Religion. New York: Anchor Books. (中譯:《神聖的帷幕:宗教社會學理論的要素》(台北:商周,2003))
1999 The Desecularization of the World : Resurgent Religion and World Politics. Washington, D.C. : Ethics and Public Policy Center. (中譯:《世界的非世俗化:復興的宗教及全球政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Casanova, José
1994 Public Religions in the Modern Worl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Davis, J.(ed.)
1982 Religious Organization and Religious Experience. London;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Finke, Roger
1997 “The Consequence of Religious Competition: Supply-Side Explanations
for Religious Change,” in Rational Choice Theory and Religion : Summary and Assessment, edited by Lawrence, A Young., New York: Routledge.
Finke, Roger and Rodney Stark
1992 The Churching of America, 1776-2005 : Winners and Losers in Our Religious Economy. New Brunswick, N.J. :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00 Acts of Faith: Explaining the Human Side of Religion.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中譯:《信仰的法則:解釋宗教之人的方面》(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Heelas, Paul
1998 Religion, Modernity, and Postmodernity. Oxford, U.K. ; Malden, Mass. : Blackwell Publishers.
Iannaccone, Laurence R.
1997 “Rational Choice: Framework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 pp.25-44, in Rational Choice Theory and Religion : Summary and Assessment, edited by Lawrence, A Young., New York: Routledge.
Inglehart, Ronald, and Christian Welzel
2005 Modernization, Cultural Change, and Democracy :The Human Development Sequen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uckmann, Thomas
1967 The Invisible Religion: The Problem of Religion in Modern Society. New York: Macmillan. (中譯:《無形的宗教:現代社會中的宗教問題》(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1995))
Martin, David
1978 A General Theory of Secularization. Oxford : Blackwell.
Norris, Pippa and Ronald Inglehart
2004 Sacred and Secular : Religion and Politics Worldwide. Cambridge ;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ecora, Vincent P.
2006 Secularization and Cultural Criticism : Religion, Nation, & Modernity.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ommerville, C. John
1992 The Secularization of Early Modern England : From Religious Culture to Religious Faith.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網站部分
法青布拉格:http://blog.sina.com.tw/ddmyp
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http://student.tzuchi.net/student.nsf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94156010
9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15601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郭承天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宜樺zh_TW
dc.creator (作者) 陳宜樺zh_TW
dc.date (日期) 200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Sep-2009 17:00:25 (UTC+8)-
dc.date.available 17-Sep-2009 17:00:2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7:00:2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415601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54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宗教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156010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台灣自解嚴以後,宗教環境呈現一片開放與復甦的景象。近幾十年來,各佛教團體青年組織相繼成立與逐漸發展,包括:佛光山的佛青、慈濟的慈青、法鼓山的法青、靈鷲山的宗青、香光尼僧團的慧青、福智佛教基金會的福智青年等,青年的宗教市場似乎展現多元活絡的樣貌。但另一方面,宗教世俗化趨勢卻也始終影響台灣社會結構,尤其是對於教育體制的影響,致使大多數青年對於「宗教」不甚感興趣,參與宗教組織的意願較低。
本研究即是探討世俗化趨勢對於佛教團體青年組織的影響程度,以及佛教團體青年組織如何應對世俗化趨勢。以世俗化理論與宗教市場理論為理論基礎檢視佛教團體青年組織的發展情況,以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為主要研究案例,法鼓山青年會為輔助案例。藉由理論與現象之相互論證,探究佛教團體青年組織之「整體組織」、「社團」、「營隊」的運作發展情形以及應對世俗化情況。
研究發現與論點為佛教團體(主體組織)與青年組織(分支組織)的宗教性以及緊密的結構關係與互動程度,有助於組織應對世俗化趨勢。而佛教團體青年組織的社團運作模式須朝世俗化的方向修正,並且建立健全的結構制度與緊密的人際網絡,將使社團持續穩定地發展。至於營隊運作模式,由於能提供激發參與者之宗教需求或情懷的活動與課程,營隊參與人數持續增加,營隊發展情況較為良好。最後本研究歸納岀「社團」與「營隊」模式之各別屬性,處於世俗化的環境中,佛教團體青年組織若能掌握此兩種模式之特質並相互配合與支持,將有助於組織回應世俗化趨勢並使組織得以發展。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4
第二章 理論架構與研究方法 6
第一節 文獻探討 6
一、世俗化理論及相關研究 6
二、宗教市場理論及相關研究 10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相關理論 13
一、世俗化理論 14
二、宗教市場理論 14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研究方法 15
一、研究對象描述:慈青與法青之初步介紹 15
二、研究設計 16
三、研究方法 17
第三章 佛教團體青年組織的宗教性與結構關係:以慈濟與慈青為例 20
第一節 慈濟基金會與慈青聯誼會的關係 21
一、組織架構與互動關係 21
二、互動關係所面臨的問題 31
第二節 慈青聯誼會的發展 34
一、慈青「社團化」的發展 34
二、慈青為慈濟的傳承者 37
第三節 小結 41
第四章 學校社團參與人數不穩定之現象:以慈青社為例 44
第一節 歷年來慈青社整體發展概況 44
第二節 三所慈青社的發展狀況 47
一、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慈青社參與人數分析 48
二、政治大學慈青社參與人數分析 57
三、文化大學慈青社參與人數分析 65
第三節 小結 74
第五章 寒暑假營隊參與人數增加之現象:以慈青營隊與法青營隊為例 78
第一節 營隊參與人數增加的現象 78
一、整體營隊參與人數資料 78
二、慈青生活營、法青卓越營參與人數狀況 81
第二節 解釋營隊參與人數增加的原因 83
一、分析慈青營隊---以2007年慈青生活營北宜花梯次為研究案例 83
二、分析法青營隊---以2007年法青卓越營為研究案例 97
第三節 綜合討論慈青營隊與法青營隊 105
一、慈青營隊與法青營隊之相異處 105
二、慈青營隊與法青營隊之同質性 107
第四節 小結 109
第六章 結論 112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論點 112
一、佛教團體青年組織發展情況與應對世俗化情形 112
二、社團發展情況與應對世俗化情形 114
三、營隊組織發展情況與應對世俗化情形 115
四、社團模式與營隊模式的關係與應對世俗化的程度 116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18
一、對於佛教團體青年組織之建議 118
二、對於後續研究之建議 119
參考書目 120
附錄一:訪談題綱 125
訪談題綱(一) 125
訪談題綱(二) 126
訪談題綱(三) 127
訪談題綱(四) 127
訪談題綱(五) 128
附錄二:受訪者基本資料一覽表 130
附錄三:佛教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組織架構現況(2006.9.15) 132



表目錄

表2-3-1 慈青聯誼會與法青會之簡介………………………………………15
表3-2-1 2003~2004年任職於慈濟志業體之慈青學長人數調查表…………39
表3-2-2 2003~2004年慈青學長授證暨培訓人數累積分析表………………40
表4-1-1 2003~2006年慈青人數統計資料……………………………………45
表4-1-2 北市大、政大、文大慈青社歷年參與人數統計……………………46
表4-3-1 北市大、政大、文大慈青社之人際網絡關係比較表………………76
表5-1-1 2002~2006年 慈青寒暑假營隊參與人數統計表……………………79
表5-1-2 2002~2006年 法青寒暑假營隊參與人數統計表……………………80
表5-1-3 慈青生活營與法青卓越營之簡介…………………………………82
表5-1-4 2004~2007年 慈青生活營(所有梯次)參與人數統計表…………82
表5-1-5 2006~2007年 法青卓越營參與人數統計表…………………………83
表5-2-1 2007年慈青生活營(北宜花梯)課程內容簡介……………………88
表5-2-2 2007年法青卓越營課程內容簡介…………………………………100





圖目錄

圖2-2-1 論文之研究架構……………………………………………………13
圖3-1-1 慈濟基金會組織架構圖……………………………………………26
圖3-1-2 全球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組織架構圖……………………………28
圖3-2-1 全省慈青社一覽表…………………………………………………36
圗5-2-1 2007年慈青生活營(北宜花梯)--學員獲知營隊訊息來源比例…84
zh_TW
dc.format.extent 43429 bytes-
dc.format.extent 95143 bytes-
dc.format.extent 78276 bytes-
dc.format.extent 138964 bytes-
dc.format.extent 118655 bytes-
dc.format.extent 188673 bytes-
dc.format.extent 429713 bytes-
dc.format.extent 339829 bytes-
dc.format.extent 365907 bytes-
dc.format.extent 134559 bytes-
dc.format.extent 121228 bytes-
dc.format.extent 200051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156010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佛教團體青年組織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法鼓山青年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世俗化理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宗教市場理論zh_TW
dc.title (題名) 現代化宗教與青年:佛教團體青年組織發展之比較zh_TW
dc.title (題名) Modernized Religion and the Youth: A Comparis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Youth Organization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仁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9 《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台灣佛教慈濟功德會個案研究》。台北:聯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6 〈進步、認同、與宗教救贖取向的入世性轉向:歷史情境中的人間佛教及其行動類型初探〉,《臺灣社會研究》62:37-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順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宗教福利服務之初步考察:以「佛光山」、「法鼓山」與「慈濟」為例〉,《思與言》32(3):33-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秀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6 《大愛:證嚴法師與慈濟世界》。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柔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6 《社會學世俗化理論的回顧、溯源、與台灣民間宗教的世俗化》。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燦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當代臺灣佛教 : 佛光山.慈濟.法鼓山.中台山》。台北:南天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盈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2 《青年志願組織運作之研究—以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為例》。私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法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3 《大台北地區大學服務性社團學生參與志願服務之動機與滿意度研究》。私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本炫編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3 《宗教與社會變遷》。台北:巨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品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4 《佛教信仰對青少年生命意義之研究:以中區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會員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富士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 《台灣中學教育體制中的「宗教教育」》。台北: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培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6 〈臺灣宗教組織運作的社會資本考察:以慈濟功德會為例〉,《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14(1):125-1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斐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5 〈宗教型非營利組織行銷策略研究--以慈濟功德會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12:206-2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裕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3 《非營利組織青年志工訓練之研究:以佛教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文饒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3 《志願福利服務組織形成及運作之探討──以慈濟功德會為例》。國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偉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0 《從傳統到現代 : 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台北:東大圖書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隆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3 《我國中小學實施宗教教育可行性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慧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 《非營利組織與大學服務性社團推展社會服務合作模式之探討》。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麗馨總編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5 《宗教論述專輯.第七輯,宗教組織與管理篇》。台北:內政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諾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6 〈慈濟團體社會援助行為的倫理意涵探討〉,《宗教哲學》36:158-1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登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2 《非營利組織工作者之使命認知與組織承諾 : 以法鼓山為例》。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志明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5 《宗教組織的發展趨勢》。台北:大元書局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怡寧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2 《當神聖和世俗相遇 : 宗教組織的形成與發展-以靈鷲山佛教教團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百詮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0 《比較宗教》。台北:編譯館。(J. S. Krüger, G. J. A. Lubbe, H. C. Steyn著,譯自:The Human Search for Meaning: A Multireligious introduction to the Religiouns of Humankind.)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4 《證嚴法師琉璃同心圓》。台北:天下遠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慧善書苑編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一九九八年秋之卷》。台北:慈濟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蕙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4 〈證嚴法師「人間菩薩」的生命觀〉,《新世紀宗教研究》3(1):2-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釋德凡編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6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六年秋之卷》。台北:慈濟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7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六年冬之卷》。台北:慈濟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釋果毅總編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3 《法鼓山年鑑 2002》。台北:法鼓山佛教基金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4 《法鼓山年鑑 2003》。台北:法鼓山佛教基金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5 《法鼓山年鑑 2004》。台北:法鼓山佛教基金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5 《法鼓山年鑑 1989~2001》。台北:法鼓山佛教基金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6 《法鼓山年鑑 2005》。台北:法鼓山佛教基金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佛教慈濟基金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 《慈濟年鑑 2000》。台北:慈濟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2 《慈濟年鑑 2001》。台北:慈濟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3 《慈濟年鑑 2002》。台北:慈濟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4 《慈濟年鑑 2003》。台北:慈濟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5 《慈濟年鑑 2004》。台北:慈濟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6 《慈濟年鑑 2005》。台北:慈濟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7 《慈濟年鑑 2006》。台北:慈濟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0 《完全幹部手冊》。花蓮: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7慈濟大專青年生活禮儀學習營北宜花梯》(小冊子)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7 花蓮: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7冬季法鼓山卓越‧超越青年成長營學員手冊》(小冊子)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7 台北:法鼓山青年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外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erger, Peter 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69 The Sacred Canopy :Elements of a Sociological Theory of Religion. New York: Anchor Books. (中譯:《神聖的帷幕:宗教社會學理論的要素》(台北:商周,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9 The Desecularization of the World : Resurgent Religion and World Politics. Washington, D.C. : Ethics and Public Policy Center. (中譯:《世界的非世俗化:復興的宗教及全球政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asanova, José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Public Religions in the Modern Worl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avis, J.(ed.)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2 Religious Organization and Religious Experience. London;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inke, Roge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The Consequence of Religious Competition: Supply-Side Explanation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or Religious Change,” in Rational Choice Theory and Religion : Summary and Assessment, edited by Lawrence, A Young., New York: Routledg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inke, Roger and Rodney Stark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2 The Churching of America, 1776-2005 : Winners and Losers in Our Religious Economy. New Brunswick, N.J. :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0 Acts of Faith: Explaining the Human Side of Religion.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中譯:《信仰的法則:解釋宗教之人的方面》(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eelas, Pau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Religion, Modernity, and Postmodernity. Oxford, U.K. ; Malden, Mass. : Blackwell Publisher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Iannaccone, Laurence 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Rational Choice: Framework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 pp.25-44, in Rational Choice Theory and Religion : Summary and Assessment, edited by Lawrence, A Young., New York: Routledg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Inglehart, Ronald, and Christian Welze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5 Modernization, Cultural Change, and Democracy :The Human Development Sequen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uckmann, Thoma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67 The Invisible Religion: The Problem of Religion in Modern Society. New York: Macmillan. (中譯:《無形的宗教:現代社會中的宗教問題》(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rtin, David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8 A General Theory of Secularization. Oxford : Blackwe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orris, Pippa and Ronald Inglehar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4 Sacred and Secular : Religion and Politics Worldwide. Cambridge ;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ecora, Vincent 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6 Secularization and Cultural Criticism : Religion, Nation, & Modernity.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ommerville, C. Joh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2 The Secularization of Early Modern England : From Religious Culture to Religious Faith.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網站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青布拉格:http://blog.sina.com.tw/ddmy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http://student.tzuchi.net/student.nsf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