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題名 中華民國解嚴後的文武關係
作者 陳梁枝
Cheh Liang Chih
貢獻者 洪陸訓
陳梁枝
Cheh Liang Chih
關鍵詞 文武關係
軍隊國家化
文人統制
軍事專業
民主鞏固
日期 2003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7:49:20 (UTC+8)
摘要 回顧我國政治與軍隊發展,發現軍隊的角色隨著政治的發展而演變,民國76年解除戒嚴不僅是政治民主的重要里程,亦是文武關係類型變化的重大轉折。解嚴前,軍隊屬「職業革命軍」,主要特色在於文武之間權責與功能分野不大,在強人威權政治下,文武關係被界定為功能分工模式。解嚴後,軍隊已逐步向「專業軍」邁進,主要受到政治民主化的影響,標榜法制化之文人統制已漸成規模,尤以伴隨首次政黨輪替、國防二法施行,文武關係更走入新紀元。在此一形勢下,由民主轉型以至民主鞏固深化的歷程,僅短短十餘載,然則,無論對國家安全、憲政發展與國力強化等,在文武關係的理論與實踐,此一演進過程及結果,均是本文嘗試理解和研究的動機與目的。
本文採用社會、政治學常使用的文獻分析與歷史研究方法,從探索相關文獻與理論模型,描述我國解嚴後文武關係演進的影響,再觀察法制化下文武間互動現況與軍隊角色扮演等。在章節安排上,首以深入探究各國文武關係各類型理論,重點在於西方民主國家文人統制模型與專業軍人理論;其次,藉由我國文武關係的演變,檢證軍隊在解嚴前後之不同角色扮演,並闡明憲政體制法制化中文武關係的權責與運作情形;復次,就實務面向探討文武間互動的實況,在民主轉型期間以文人統制與軍事專業的矛盾,特別是美國文武間的具體實踐為典範;在政黨輪替後的民主鞏固期間,以軍隊對政黨認同趨向,特別是國防二法實施後的軍隊為描述重點,最後,綜結本文研究心得、發現與興革建議。
因此,中華民國解嚴後的文武關係,就是在國家化、民主化、法制化、專業化的具體指標下,邁向先進民主國家「軍隊國家化」、「文人統制」與「軍事專業」之境界,這在我國民主政治發展的過程中是一項成功的指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文武關係的互動正還處於磨合期,倘以目前的情況來衡量其功效,實言之過早,彼此間尚待適應與調整。西方民主國家的價值和制度未必值得完全移植適用,但是東西方在共同追求民主標的的過程和經驗不僅值得參考,且以文人至上為核心的文武關係,即是民主鞏固的指標,則其講求政治中立和文人統制以及軍事專業的基本原則,意義是極其深遠。本文為了能具體而周延說明相關議題,儘量將事實描述,俾利研究豐碩成果,然仍感多所欠缺,尚祈學界先進指正與補強。
關鍵字:
文武關係、軍隊國家化、文人統制、軍事專業、職業革命軍、專業軍、憲政體制、政黨輪替、民主鞏固、專業軍人理論、政治中立。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官方出版品
兵工建設督導委員會。《自由中國之兵工建設》。台北:國防部,民國41年8月。
軍工協調處。《軍工協力台灣經濟建設紀實》。台中:軍工協調處,民國50年6 月。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91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民國91年。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政治作戰理論與實踐》。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民國84年。
國軍政工史稿編纂委員會。《國軍政工史搞》下冊。台北:總政治部,民國49年8月。
二、專書
中華民國年鑑編輯組。《中華民國年鑑》。台北:中華民國年鑑社,民國42年11月30日。
朱文德。《我國憲法上國會與軍隊間之關係》。台北:永然,民國82年6月。
朱浤源。《撰寫碩博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2000年。
江炳倫。《政治文化研究導論》。台北:正中,民國72年。
吳庚著。《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2003年10月,增訂8版。
宋鎮照。《社會學》。台北:五南,民國86年8月。
李承訓。《憲政體制下國防組織與軍隊角色之研究》。台北:永然,民國82年。
李鴻禧。《憲法與人權》。台北:作者自版,台大法學叢書,第39冊,民國75年。
林正義。《台灣安全三角習題》。台北:桂冠,民國78年。
法治斌、董保城著。《中華民國憲法》。北縣蘆洲鄉:空大,民國85年8月。
政治作戰學校編。《經國先生與中華民國復興基地》。台北:黎明,民國81年。
洪陸訓、洪松輝、莫大華譯。《馬背上的人-軍人在政治中的角色》。台北: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研究中心,民國86年11月。
洪陸訓等譯。《專業軍人-社會與政治的描述》。台北:黎明文化,民國87年4月。
洪陸訓。《武裝力量與社會》。台北:麥田,民國88年。
。《軍事政治學―文武關係理論》。台北:五南,民國91年9月。
洪陸訓譯。《軍人與政治-亞非拉美國家的軍事政變》。台北:時英,2002年11月。
孫 哲。《獨裁政治學》。台北:智楊,民國84年。
秦孝儀。《中華民國政治發展史》。台北:近代,民國74年。
張友驊。《李登輝霸權危機-李郝軍權遊戲》。台北:新高,1992年12月。
。《李登輝兵法─李郝軍權爭奪戰》。台北:新高,民國81年12月。
張京育。《中華民國民主化過程、制度與影響》。台北:國關中心,民國81年。
張慧英。《李登輝執政十二年》。台北:天下,2000年5月。
許禎元。《政治學研究方法與統計》。台北:五南,1997年。
許慶雄。《憲法入門─政府體制篇》。台北:月旦,1998年2月。
陳水扁、柯承亨著。《國防黑盒子與白皮書》。台北:福爾摩沙基金會,民國81年。
陳鴻瑜。《政治發展論》。台北:桂林,民國84年。
陳新民。《軍事憲法論》。台北:楊智,民國89年。
。《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三民,民國84年。
彭懷恩。《台灣政治變遷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民國81年。
馮爾康。《中國社會結構的演變》。鄭州:河南,1994年。
葛永光。《政治變遷與發展-台灣經驗的探索》。台北:幼獅,民國78年2月。
雷海宗。《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台北:里仁,民國73年3月。
趙明義。《國際政治論叢》。台北:華泰,民國87年。
謝瑞智。《憲法大辭典》。台北:國家發展策進會,民國80年。
羅伯.麥納瑪拉。《戰之罪,麥納瑪拉越戰回顧》。台北:智庫文化,民國84年。
蘇進強等著。《軍隊與社會》。台北:業強,民國86年。
三、期刊文章
丁樹範。〈實施國防二法的意義與未來展望〉。《國防政策評論》,2卷3期。民國91年。
李酉潭。〈文武關係與民主鞏固初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6卷1期。1998年6月。
周茂林。〈中華民國現階段軍文關係探討〉。國防大學92年度兵學研究。民國93年。
洪陸訓。〈文武關係之理論、研究途徑和類型學〉。《東亞季刊》,26卷1期。民國83年1月。
。〈文武關係理論─西方民主國家的軍事專業主義模型〉。《復興崗論文集》,18期。民國85年6月。
。〈民主政體中的文人統制─軍人服從義務與軍隊政治教育的詮釋〉。《復興崗學報》,68卷1期。民國88年。
洪陸訓。〈民主政體中的文人統制〉。《戰略與國際研究》,2卷2期。2000年。
。〈我國國防二法通過後文人領軍的觀察〉。《國防政策評論》,1卷2期。民國90年。
。〈文武關係文獻探討〉。《復興崗學報》,第74期。民國91年6月。
。〈軍事專業主義之興起及其內涵─杭廷頓的軍事專業主義論〉。《復興崗學報》,57期。民國85年6月。
。〈國防二法訂頒後的文武關係〉。《台海安全與國防戰略》,上冊,政治作戰學校。民國91年。
洪陸訓、張元祥着。〈我國政黨輪替後的文武關係〉。 政戰學校。民國91年12月。
洪松輝。〈論中華民國文武關係的發展(1949-1997):另類的台灣經驗〉。《第二屆中華民國─台灣經驗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86年。
胡祖慶。〈聯合政府的理論與實踐—法國經驗〉。《新野論壇》,第1期。2000年。
許禎元。〈從政戰制度看台灣軍隊的政治教育(1950-99)〉。《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第2卷第2期。2000年6月。
陳鴻瑜。〈印尼的軍人與政治變遷〉。《東亞季刊》,第26卷第4期。民國84年4月。
。〈泰國的軍人與政治變遷〉。《東亞季刊》,第24期第3卷。民國82年。
陳競新。〈立法委員質詢權範圍的探討〉。《憲政時代》,第15卷1期。民國78年7月。
陳銘祥。〈現行制度下總統的定位與展望〉。《憲政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8月初版。
陳愛娥。〈我國現行憲法下總統角色的定位—單純國家統一的象徵或真正的政府首長〉。《憲政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8月。
游清鑫。〈台灣政治民主化之鞏固:前景與隱憂〉。《政治學報》,27期。1996年。
華力進。〈中華民國的行政發展〉。《人文社會科學論文集》。民國77年12月。
楊日青。〈政府體制、選舉制度、政黨制度與內閣組合的關係〉。《新野論壇》,第3期。2000年。
楊吉林。〈中華民國文武關係演變之理論探討〉。《中正領研究學術集刊》,軍事社會學特刊。1997年。
楊志恆。〈國會對軍隊的監督之探討〉。《國家政策雙週刊》,第22期。民國89年。
張明凱。〈蔣中正先生與復興基地的軍事教育〉。《蔣中正與現代中國學術討論集》。民國75年。
劉慶祥。〈中華民國解嚴前後的文武關係〉。《復興崗學報》,第71期。民國89年12月。
蔡平章。〈我國政治轉型下軍文關係的省思〉。《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14期。民國84年6月。
鄭曉時。〈政體與軍隊:台灣文武關係(1950—1987)的一個分析架構〉。《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5卷第1期。民國81年11月。
四、碩博士論文
何振盛。〈戒嚴時期台灣地區的民主化與政治變遷—一個發展途徑之研究〉。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8年。
洪松輝。〈美國文武關係中「人文統制」的理論與實際〉。政戰學校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7年。
洪志安。〈中共「六四天安門事件」後黨軍關係之演變〉。政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6月。
陳津萍。〈中華名國首次政黨輪替後的軍政關係〉。政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
黃振富。〈多元民主時代國軍政治教育的調整與精進〉。政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一、 研討會論文
林佳龍。〈認清四種勢力的期待〉。《新新聞雜誌》,678期(3/2-8),民國89年。
陳愛娥。〈我國現行憲法下總統角色的定位—單純國家統一的象徵或真正的政府首長〉。《憲政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8月。
陳銘祥。〈現行制度下總統的定位與展望〉。《憲政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8月。
楊吉林。〈文人領軍與軍事專業化之探討〉。國防大學第三藉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民國91年11月。
劉立倫。〈文人統制與軍文關係〉。國防二法之實施與台海安全座談會。民國91年。
顧崇廉。〈國防二法實施後我國防決策運作之探討〉。台海安全與國防戰略研討會。財團法人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主辦,民國91年10月20日。
貳、英文部分
Ⅰ.Books
Allison, Graham T., Essence of Decision:Explain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Boston: Little Brown, 1971.
Betts, Richard K., Soldiers, Statesmen, and Cold War Cris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Bullard, Monte R., The Solider and the Citizen: the Role of the Military in Taiwan’s Development, New York: M. E. Sharpe, 1997.
Clausewize, Karl von ed., On War,Michael Howard and Peter Paret, tran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43.
Huntington, Samuel P. ed., Changing Patterns of Military Politics. New York: Free Press of Glencoe, 1962.
Huntington, Samuel P.,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Norm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1.
Nagel, Stuart S. ed., Handbook of Global International Policy, New York: Marcel Dekker Inc., 2000.
Nordlinger, Eric A., Soldiers in Polities: Military Corps and Governments,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1977.
Palmer, M., Dilemma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Itasca: F.E. Peacock Publishers, 1980.
Pye, Lucian W., Aspect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Boston: Little, Brown, 1966.
Sarkesian, Sam C., Beyond The New Military Professionalism.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1981.
Snider, M. Don, and Miranda A. Carlton-Carew, eds., U.S.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in Crisis or Transition? Washington, D.C.: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1995.
Stouffer, Samuel A.,et al., The American Soldier: Combat and Aftermath (Vol. I-II),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49.
Stuart, Douglas T. ed., Organizing the National Security, Carlisle: U.S. Army War College, 2000.
Welech, Claude E. Jr. & Arthur K. Smith, Military Role and Rule, Norty Scituate: Duxbury Press, 1974.
Ⅱ.Periodicals
Brower, Michael J., “Civil-Military Conflict at the Pentagon? Let`s Hope So…” Military Review, 79 (Nov/Dec 1999): 72-73.
Crawley, Vince, “Service Chiefs Working With Pentagon to Shape Strategy,” Air Force Times, 61 (July 2001): 9.
Feaver, Peter D.&Richard Kohn, “The Gap,” National Interest, 61 (Fall 2000): 29-40.
Fravel, Taylor M.,“ Civil Military Relations and the Consolidation of Taiwan’s Democracy, ” Conference on Challenges for Taiwan’s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in the Post-Hegemonic Era, Taipei, Taiwan. (June 2002).
Kohn, Richard H., “Out of Control: The Crisis in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The National Interest (Spring 1994).
Lasswell,Harold D.,“The Garrison-Stat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46 (1941): 455-468.
Perlmutter, Amos, and William M. LeoGrande, “The Party in Uniform: Toward a Theory of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in Communist Political System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76 (Season 1982): 778-789.
Roman Peter J. and David W. Tarr,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From Service Parochialism to Jointness,”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113 (Spring 1998).
Sarkesian, Sam C. “The U.S. Military Must Find its Voice,” Orbis, 42 (Summer 1998): 423-437.
Walt, Slocombe, “Civil-Military,” Taiwan Senior Executive Program on 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Dec. 21, 2001.
叁、網路部分
中華民國國防部
http://www.mnd.gov.tw/
中華民國總統府
http://www.president.gov.tw/1-roc-intro/xpresident/d-cha2.html
內政部網站
http://www.moi.gov.tw/moi/news_detail.asp?newmessage_id=354
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網http://www.dsis.org.tw/peaceforum/papers/2001-12/TM0112001.htm (2002年3月)。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sp?B2=%AAu%A1@%A1@%AD%B2&FNAME=F0030003
政治大學網頁
http://www.nccu.edu.tw/
國防大學網頁
http://www.ndu.edu.tw/ndu/ndu.htm
國防部國防法規資料庫http://law.mnd.gov.tw/Scripts/Query4.asp?B3=%BE%FA%A5v%AAk%B3W&FNAME=A0030003#3
國家圖書館碩博士論文資訊網
http://datas.ncl.edu.tw/
國家圖書館遠距圖書服務系統
http://readopac.ncl.edu.tw/
陸委會
http://www.mac.gov.tw/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http://www.dtic.mail/execsec/adr1999/chap10.htm
US Army War College http://carlisle-www.army.mil/usassi/ssipubs/pubs96/chinarml/chnrmapz.htr>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研究所
91922021
9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92202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洪陸訓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梁枝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eh Liang Chih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梁枝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h Liang Chihen_US
dc.date (日期) 200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Sep-2009 17:49:20 (UTC+8)-
dc.date.available 17-Sep-2009 17:49:2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7:49:2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192202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66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外交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92202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回顧我國政治與軍隊發展,發現軍隊的角色隨著政治的發展而演變,民國76年解除戒嚴不僅是政治民主的重要里程,亦是文武關係類型變化的重大轉折。解嚴前,軍隊屬「職業革命軍」,主要特色在於文武之間權責與功能分野不大,在強人威權政治下,文武關係被界定為功能分工模式。解嚴後,軍隊已逐步向「專業軍」邁進,主要受到政治民主化的影響,標榜法制化之文人統制已漸成規模,尤以伴隨首次政黨輪替、國防二法施行,文武關係更走入新紀元。在此一形勢下,由民主轉型以至民主鞏固深化的歷程,僅短短十餘載,然則,無論對國家安全、憲政發展與國力強化等,在文武關係的理論與實踐,此一演進過程及結果,均是本文嘗試理解和研究的動機與目的。
本文採用社會、政治學常使用的文獻分析與歷史研究方法,從探索相關文獻與理論模型,描述我國解嚴後文武關係演進的影響,再觀察法制化下文武間互動現況與軍隊角色扮演等。在章節安排上,首以深入探究各國文武關係各類型理論,重點在於西方民主國家文人統制模型與專業軍人理論;其次,藉由我國文武關係的演變,檢證軍隊在解嚴前後之不同角色扮演,並闡明憲政體制法制化中文武關係的權責與運作情形;復次,就實務面向探討文武間互動的實況,在民主轉型期間以文人統制與軍事專業的矛盾,特別是美國文武間的具體實踐為典範;在政黨輪替後的民主鞏固期間,以軍隊對政黨認同趨向,特別是國防二法實施後的軍隊為描述重點,最後,綜結本文研究心得、發現與興革建議。
因此,中華民國解嚴後的文武關係,就是在國家化、民主化、法制化、專業化的具體指標下,邁向先進民主國家「軍隊國家化」、「文人統制」與「軍事專業」之境界,這在我國民主政治發展的過程中是一項成功的指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文武關係的互動正還處於磨合期,倘以目前的情況來衡量其功效,實言之過早,彼此間尚待適應與調整。西方民主國家的價值和制度未必值得完全移植適用,但是東西方在共同追求民主標的的過程和經驗不僅值得參考,且以文人至上為核心的文武關係,即是民主鞏固的指標,則其講求政治中立和文人統制以及軍事專業的基本原則,意義是極其深遠。本文為了能具體而周延說明相關議題,儘量將事實描述,俾利研究豐碩成果,然仍感多所欠缺,尚祈學界先進指正與補強。
關鍵字:
文武關係、軍隊國家化、文人統制、軍事專業、職業革命軍、專業軍、憲政體制、政黨輪替、民主鞏固、專業軍人理論、政治中立。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壹、研究動機………………………………………………… 1
貳、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方法……………………………………… 4
壹、研究問題………………………………………………… 4
貳、研究方法…………………………………………………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壹、研究範圍………………………………………………… 5
貳、研究限制………………………………………………… 6
第四節 論文架構與資料來源………………………………… 6
壹、論文架構………………………………………………… 6
貳、資料來源………………………………………………… 7
第五節 重要名詞界定………………………………………… 7
壹、文武關係的意義………………………………………… 8
貳、文武關係的類型………………………………………… 9
參、文武關係相關名詞界定………………………………… 10
第貳章 文武關係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民主國家文武關係文獻……………………………… 14
壹、杭廷頓的文人控制模型………………………………… 15
貳、簡諾維茲的專業軍人理論……………………………… 19
第二節、共黨國家文武關係文獻……………………………… 23
第三節、第三世界國家文武關係文獻………………………… 26
第四節、我國文武關係文獻…………………………………… 29
結 語…………………………………………………………… 31
第叁章 我國文武關係的演變…………………………………… 33
第一節 戒嚴時期的文武關係………………………………… 33
壹、 軍事化社會與黨軍……………………………………… 36
貳、 軍隊參與經濟建設及統治……………………………… 37
叁、政戰制度的角色………………………………………… 38
第二節 解嚴後的文武關係…………………………………… 40
壹、民主化社會與國軍……………………………………… 42
貳、國家目標的轉變………………………………………… 42
參、民主化的轉型…………………………………………… 43
結 語…………………………………………………………… 45
第肆章 憲政體制中文武關係的法制化………………………… 46
第一節 憲政體制中總統領導軍隊職權……………………… 46
壹、中央政府之體制………………………………………… 47
貳、總統職權與軍隊………………………………………… 49
第二節 憲政體制中國會的控制權…………………………… 52
壹、國會的職權……………………………………………… 53
貳、國會控制權與軍隊……………………………………… 55
第三節 憲政體制中的國軍角色……………………………… 58
壹、軍隊國家化的意涵……………………………………… 59
一、軍隊國家化之意義…………………………………… 59
二、軍隊國家化之內涵…………………………………… 61
貳、軍隊國家化的實踐……………………………………… 63
一、 國軍的政治參與……………………………………… 63
二、 國防二法訂頒後的角色扮演………………………… 65
結 語…………………………………………………………… 70
第伍章 解嚴後的文武關係實況………………………………… 71
第一節 文人統制與軍事專業的現況………………………… 72
壹、文人統制與軍事專業的矛盾…………………………… 73
貳、戰略規劃與軍事專業主義……………………………… 76
第二節 政黨輪替後民主鞏固的觀察………………………… 80
壹、軍隊政黨認同趨向……………………………………… 81
貳、政黨輪替後的軍隊……………………………………… 83
第三節 解嚴後文武間的互動關係…………………………… 86
壹、總統與軍隊……………………………………………… 87
貳、國會與軍隊……………………………………………… 93
參、軍隊與媒體……………………………………………… 97
肆、軍隊與社會……………………………………………… 98
結 語……………………………………………………………101
第陸章 結 論……………………………………………………103
壹、研究發現……………………………………………………103
貳、興革建議……………………………………………………108
參考書目……………………………………………………………117
zh_TW
dc.format.extent 15967 bytes-
dc.format.extent 100451 bytes-
dc.format.extent 19163 bytes-
dc.format.extent 139540 bytes-
dc.format.extent 253314 bytes-
dc.format.extent 292196 bytes-
dc.format.extent 286803 bytes-
dc.format.extent 211072 bytes-
dc.format.extent 467724 bytes-
dc.format.extent 218055 bytes-
dc.format.extent 80843 bytes-
dc.format.extent 170719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92202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文武關係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軍隊國家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文人統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軍事專業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民主鞏固zh_TW
dc.title (題名) 中華民國解嚴後的文武關係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官方出版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兵工建設督導委員會。《自由中國之兵工建設》。台北:國防部,民國41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軍工協調處。《軍工協力台灣經濟建設紀實》。台中:軍工協調處,民國50年6 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91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民國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政治作戰理論與實踐》。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民國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軍政工史稿編纂委員會。《國軍政工史搞》下冊。台北:總政治部,民國49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年鑑編輯組。《中華民國年鑑》。台北:中華民國年鑑社,民國42年11月3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文德。《我國憲法上國會與軍隊間之關係》。台北:永然,民國8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浤源。《撰寫碩博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炳倫。《政治文化研究導論》。台北:正中,民國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庚著。《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2003年10月,增訂8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鎮照。《社會學》。台北:五南,民國86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承訓。《憲政體制下國防組織與軍隊角色之研究》。台北:永然,民國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鴻禧。《憲法與人權》。台北:作者自版,台大法學叢書,第39冊,民國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正義。《台灣安全三角習題》。台北:桂冠,民國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治斌、董保城著。《中華民國憲法》。北縣蘆洲鄉:空大,民國85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政治作戰學校編。《經國先生與中華民國復興基地》。台北:黎明,民國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陸訓、洪松輝、莫大華譯。《馬背上的人-軍人在政治中的角色》。台北: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研究中心,民國86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陸訓等譯。《專業軍人-社會與政治的描述》。台北:黎明文化,民國8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陸訓。《武裝力量與社會》。台北:麥田,民國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軍事政治學―文武關係理論》。台北:五南,民國9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陸訓譯。《軍人與政治-亞非拉美國家的軍事政變》。台北:時英,200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 哲。《獨裁政治學》。台北:智楊,民國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孝儀。《中華民國政治發展史》。台北:近代,民國7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友驊。《李登輝霸權危機-李郝軍權遊戲》。台北:新高,199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登輝兵法─李郝軍權爭奪戰》。台北:新高,民國8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京育。《中華民國民主化過程、制度與影響》。台北:國關中心,民國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慧英。《李登輝執政十二年》。台北:天下,2000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禎元。《政治學研究方法與統計》。台北:五南,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慶雄。《憲法入門─政府體制篇》。台北:月旦,1998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水扁、柯承亨著。《國防黑盒子與白皮書》。台北:福爾摩沙基金會,民國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鴻瑜。《政治發展論》。台北:桂林,民國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新民。《軍事憲法論》。台北:楊智,民國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三民,民國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懷恩。《台灣政治變遷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民國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爾康。《中國社會結構的演變》。鄭州:河南,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葛永光。《政治變遷與發展-台灣經驗的探索》。台北:幼獅,民國78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雷海宗。《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台北:里仁,民國73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明義。《國際政治論叢》。台北:華泰,民國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瑞智。《憲法大辭典》。台北:國家發展策進會,民國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伯.麥納瑪拉。《戰之罪,麥納瑪拉越戰回顧》。台北:智庫文化,民國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進強等著。《軍隊與社會》。台北:業強,民國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期刊文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樹範。〈實施國防二法的意義與未來展望〉。《國防政策評論》,2卷3期。民國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酉潭。〈文武關係與民主鞏固初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6卷1期。199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茂林。〈中華民國現階段軍文關係探討〉。國防大學92年度兵學研究。民國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陸訓。〈文武關係之理論、研究途徑和類型學〉。《東亞季刊》,26卷1期。民國8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武關係理論─西方民主國家的軍事專業主義模型〉。《復興崗論文集》,18期。民國8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民主政體中的文人統制─軍人服從義務與軍隊政治教育的詮釋〉。《復興崗學報》,68卷1期。民國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陸訓。〈民主政體中的文人統制〉。《戰略與國際研究》,2卷2期。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我國國防二法通過後文人領軍的觀察〉。《國防政策評論》,1卷2期。民國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武關係文獻探討〉。《復興崗學報》,第74期。民國9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軍事專業主義之興起及其內涵─杭廷頓的軍事專業主義論〉。《復興崗學報》,57期。民國8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二法訂頒後的文武關係〉。《台海安全與國防戰略》,上冊,政治作戰學校。民國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陸訓、張元祥着。〈我國政黨輪替後的文武關係〉。 政戰學校。民國9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松輝。〈論中華民國文武關係的發展(1949-1997):另類的台灣經驗〉。《第二屆中華民國─台灣經驗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祖慶。〈聯合政府的理論與實踐—法國經驗〉。《新野論壇》,第1期。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禎元。〈從政戰制度看台灣軍隊的政治教育(1950-99)〉。《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第2卷第2期。200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鴻瑜。〈印尼的軍人與政治變遷〉。《東亞季刊》,第26卷第4期。民國8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泰國的軍人與政治變遷〉。《東亞季刊》,第24期第3卷。民國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競新。〈立法委員質詢權範圍的探討〉。《憲政時代》,第15卷1期。民國78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銘祥。〈現行制度下總統的定位與展望〉。《憲政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8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愛娥。〈我國現行憲法下總統角色的定位—單純國家統一的象徵或真正的政府首長〉。《憲政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游清鑫。〈台灣政治民主化之鞏固:前景與隱憂〉。《政治學報》,27期。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華力進。〈中華民國的行政發展〉。《人文社會科學論文集》。民國77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日青。〈政府體制、選舉制度、政黨制度與內閣組合的關係〉。《新野論壇》,第3期。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吉林。〈中華民國文武關係演變之理論探討〉。《中正領研究學術集刊》,軍事社會學特刊。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志恆。〈國會對軍隊的監督之探討〉。《國家政策雙週刊》,第22期。民國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明凱。〈蔣中正先生與復興基地的軍事教育〉。《蔣中正與現代中國學術討論集》。民國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慶祥。〈中華民國解嚴前後的文武關係〉。《復興崗學報》,第71期。民國8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平章。〈我國政治轉型下軍文關係的省思〉。《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14期。民國8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曉時。〈政體與軍隊:台灣文武關係(1950—1987)的一個分析架構〉。《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5卷第1期。民國81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碩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振盛。〈戒嚴時期台灣地區的民主化與政治變遷—一個發展途徑之研究〉。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松輝。〈美國文武關係中「人文統制」的理論與實際〉。政戰學校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志安。〈中共「六四天安門事件」後黨軍關係之演變〉。政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津萍。〈中華名國首次政黨輪替後的軍政關係〉。政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振富。〈多元民主時代國軍政治教育的調整與精進〉。政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研討會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佳龍。〈認清四種勢力的期待〉。《新新聞雜誌》,678期(3/2-8),民國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愛娥。〈我國現行憲法下總統角色的定位—單純國家統一的象徵或真正的政府首長〉。《憲政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銘祥。〈現行制度下總統的定位與展望〉。《憲政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吉林。〈文人領軍與軍事專業化之探討〉。國防大學第三藉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民國91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立倫。〈文人統制與軍文關係〉。國防二法之實施與台海安全座談會。民國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崇廉。〈國防二法實施後我國防決策運作之探討〉。台海安全與國防戰略研討會。財團法人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主辦,民國91年10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貳、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Ⅰ.Book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llison, Graham T., Essence of Decision:Explain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Boston: Little Brown, 19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etts, Richard K., Soldiers, Statesmen, and Cold War Cris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ullard, Monte R., The Solider and the Citizen: the Role of the Military in Taiwan’s Development, New York: M. E. Sharpe, 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lausewize, Karl von ed., On War,Michael Howard and Peter Paret, tran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untington, Samuel P. ed., Changing Patterns of Military Politics. New York: Free Press of Glencoe, 19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untington, Samuel P.,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Norm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agel, Stuart S. ed., Handbook of Global International Policy, New York: Marcel Dekker Inc., 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ordlinger, Eric A., Soldiers in Polities: Military Corps and Governments,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almer, M., Dilemma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Itasca: F.E. Peacock Publishers, 19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ye, Lucian W., Aspect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Boston: Little, Brown, 19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arkesian, Sam C., Beyond The New Military Professionalism.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19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nider, M. Don, and Miranda A. Carlton-Carew, eds., U.S.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in Crisis or Transition? Washington, D.C.: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touffer, Samuel A.,et al., The American Soldier: Combat and Aftermath (Vol. I-II),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tuart, Douglas T. ed., Organizing the National Security, Carlisle: U.S. Army War College, 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elech, Claude E. Jr. & Arthur K. Smith, Military Role and Rule, Norty Scituate: Duxbury Press, 1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Ⅱ.Periodical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rower, Michael J., “Civil-Military Conflict at the Pentagon? Let`s Hope So…” Military Review, 79 (Nov/Dec 1999): 72-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rawley, Vince, “Service Chiefs Working With Pentagon to Shape Strategy,” Air Force Times, 61 (July 2001): 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eaver, Peter D.&Richard Kohn, “The Gap,” National Interest, 61 (Fall 2000): 29-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ravel, Taylor M.,“ Civil Military Relations and the Consolidation of Taiwan’s Democracy, ” Conference on Challenges for Taiwan’s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in the Post-Hegemonic Era, Taipei, Taiwan. (June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ohn, Richard H., “Out of Control: The Crisis in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The National Interest (Spring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sswell,Harold D.,“The Garrison-Stat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46 (1941): 455-4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erlmutter, Amos, and William M. LeoGrande, “The Party in Uniform: Toward a Theory of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in Communist Political System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76 (Season 1982): 778-7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oman Peter J. and David W. Tarr,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From Service Parochialism to Jointness,”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113 (Spring 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arkesian, Sam C. “The U.S. Military Must Find its Voice,” Orbis, 42 (Summer 1998): 423-4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alt, Slocombe, “Civil-Military,” Taiwan Senior Executive Program on 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Dec. 21, 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叁、網路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mnd.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總統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president.gov.tw/1-roc-intro/xpresident/d-cha2.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內政部網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moi.gov.tw/moi/news_detail.asp?newmessage_id=3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網http://www.dsis.org.tw/peaceforum/papers/2001-12/TM0112001.htm (200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sp?B2=%AAu%A1@%A1@%AD%B2&FNAME=F0030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政治大學網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nccu.edu.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大學網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ndu.edu.tw/ndu/ndu.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國防法規資料庫http://law.mnd.gov.tw/Scripts/Query4.asp?B3=%BE%FA%A5v%AAk%B3W&FNAME=A003000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圖書館碩博士論文資訊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datas.ncl.edu.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圖書館遠距圖書服務系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readopac.ncl.edu.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委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mac.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dtic.mail/execsec/adr1999/chap10.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US Army War College http://carlisle-www.army.mil/usassi/ssipubs/pubs96/chinarml/chnrmapz.htr>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