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中共大國外交政策的家利益分析
作者 蔡昆宏
貢獻者 朱新民
蔡昆宏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7:55:24 (UTC+8)
摘要 學位論文研究動機大致可分成四大類:學理探索和印證、科技開發和企業需求、社會需要和施政配合、個人〈包含教授與研究生〉因素和家族事業需要。
本論文研究動機,應歸類為個人因素。筆者進入大學就讀之時,國際政治格局脫離冷戰已久,各國對於如何在後冷戰時期互動,似乎也因為時間而慢慢熟悉。筆者在大學研讀國際政治時,最常被拿來作為學理例證的國家,除了美國便是中共,前者在後冷戰時期挾其匹世無敵的國力,在世界各地發揮其影響力,左右世界的政治格局;而後者因為擁有快速的經濟成長,而被學界認為是繼蘇聯後最有可能挑戰美國霸權的新力量。
霸權間的興替過程,大多是以新舊霸權之間大規模戰爭來完成的,如拿破崙的帝國被歐洲聯軍擊滅,使英國漸成為19世紀的霸權國家。但是有些霸權興替的過程,卻並未發生衝突,如二次大戰後美國取代英國霸權,英美之間卻未發生大規模戰爭。由以上例證可知,霸權轉移過程並不一定會發生戰爭,也可能相當平和的轉移,因此可以反駁中共崛起必會導致中美戰爭的論點〈當然也不能說中共崛起便必然不造成中美間的戰事〉。
要避免世界發生戰事的方法,就是國際間彼此加深了解,方能避免情勢誤判局面,即「錯誤的認知造成錯誤的決策」。要理性了解預測其他國家的行為,最好的方式就是知悉國家是如何定義其國家利益。瞭解對方如何定義其國家利益,就可以較為精準的掌握對方的關注點,並預測對方反應,避免過於天真所造成的誤判。尤其台灣正好相鄰於中共,對於中共的國家利益定義更應試圖了解,方不會執行過於激進或保守的外交政策,損及自身國家利益。
本文試圖由中共國家利益出發,討論中共對世界各個大國所採取之外交政策的理論與實踐面向,並在結論中作一歸納性的整理,以求對中共大國外交政策獲得全面性的認識。
參考文獻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編,《國際形勢年鑑》1991-2002各年版,上海:新華。
中國社會科學編,《當代中國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87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編,《大陸情勢綜合研析》民國91年版,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2002年。
中國國情研究會編,《世紀之交的中國政策研究》,北京:中國大地,1999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全球戰略大格局:新世紀中國的國際環境》,北京:時事,2000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亞太戰略場-世界主要力量的發展與角逐》,北京:時事,2002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01/2002年》,北京:時事,2002年。
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編,《一九九六到一九九七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對外關係報告》,北京: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199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史編輯室編,《中國外交概覽》1990-2002各年版,北京:世界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2002中國發展報告》,北京:中國統計局,2002年。
尹慶耀,《中共外交研究》,無出版項,無出版年。
尹慶耀,《中共對外關係史料》,無出版項,無出版年。
孔令晟,《大戰略通論》,台北:好聯,民國84年。
扎勒米•哈利勒扎德等,《林治遠等譯,美國與亞洲─美國新戰略和兵力態勢》,北京:新華,2001年。
方永剛,唐復全,《大國逐鹿─新地緣政治》,四川:四川人民,2001年。
方柏華,《國際關係格局─理論與現實》,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1994年。
王生榮編,《金黃與蔚藍的支點:中國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2001年。
王立,《波瀾起伏:中美關係演變的曲折歷程》,北京:世界知識,1998年。
王良能,《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境》,台北:唐山,2000年。
王杰,《大國手中的權杖》,北京:當代世界,1998年。
王彥民,《大國的命運》,四川:四川人民,2000年。
王庭化,劉國裕,《高技術戰爭與軍隊質量建軍》,北京:國防大學,1993年。
王夢奎編,《中國經濟發展的回顧與前瞻》,北京:中國財政經濟,1999年。
司徒尚紀,《嶺南海洋國土》,廣東:廣東人民,1996。
布里辛斯基,林添貴譯,《大棋盤》,台北:立緒,1998年。
平松茂雄,《楊鴻儒編譯,中國的軍事力》,台北:凱倫,1999年。
田弘茂、朱雲漢編,張鐵志、林葦芸譯,《江澤民的歷史考卷—從十五大走向二十一世紀》,台北:新新聞,2000年1。
田弘茂編,《後冷戰時期亞太集體安全》,台北:業強,1996年1。
田曾佩編,《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1993年。
白邦瑞,《肖歡容、張梅譯,美國學者解讀中國安全》,北京:新華,2001年。
白禮博、孟儒,許授南譯,《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台北:麥田,1997年。
石之瑜,《中共外交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1994年。
吉姆•赫爾姆斯、詹姆斯•普里斯特編,《外交與威聶:美國對華戰略》,北京:新華,1998年。
安衛,李東燕,《十字路口上的世界─中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0年。
曲星,《中國外交五十年》,江蘇:江蘇人民,2000年。
朱斤昌編,《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時事,2002年。
朱浤源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2000年。
朱陽明編,《亞太安全戰略論》,北京:軍事科學,2000年。
朱鋒,《彈道導彈防禦計畫與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2001年。
吳士存編,《南海問題文獻匯編》,北京:海南,2001年。
吳建德,《中國威脅論:後冷戰時期中共軍備之擴張》,台北:五南,1996年。
呂有生,《稱霸亞太─新世紀美國亞太戰略大調整》,北京:大眾文藝,2002年。
呂彬、李景龍、金小川、吳輔佐編,《二十一世紀:和平,還是戰爭》,北京:中國國際廣播,2000年。
宋以敏,《國際問題研究》,北京: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1996年。
宋國濤,《中國國際環境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
李大光,《大國的尊嚴》,深圳:海天,1999年。
李大光,《中國安全抉擇─構築二十一世紀的國家安全體系》,北京:石由工業,2002年。
李玉書、阮鳳英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經濟》,北京:中國財政經濟,2001年。
李京文,《走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區域經濟》,廣西:廣西新華:1999年。
李京文,《當代中國際熱點分析與展望》,北京:社會科學文獻,1999年。
李愛華,《走出冷戰:世界大勢與中國對外戰略》,山東:濟南,1997年。
李慎明、王逸舟,《2001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1年。
李衛東等編,《世界海洋軍事地理》,北京:國防大學,2001年。
李學君編,《俄中關係─世紀之交時的求索》,北京:民族,2001年。
沈偉烈、陸俊元編,《中國國家安全地理》,北京:時事,2001年。
汪徐和,郭明,《列國爭鋒》,北京:世界知識,1999年。
肖海泉編,《實現利用外資良性循環的研究》,江蘇:江蘇人民,1992年。
周世雄,《國際體系與區域安全協商—歐亞安全體系之探討》,台北:五南,1994年。
周建明、張曙光,《美國安全解讀》,北京:新華,2002年。
周啟明、朱立群、宮少明編,《冷戰後國際關係》,北京:世界知識,1999年。
周煦,《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周煦編,《後冷戰時期中共對外政策》,台北:政大外交系所,民國83年。
周煦編,《後冷戰時期亞太地區之和平與安定》,台北:政大外交系所,民國82年。
周煦編,《國際新秩序》,台北:政大外交系所,民國81年。
孟樵,《探索中共二十一世紀的軍力:邁向打贏高技術戰爭之路》,台北:全球防衛雜誌,2001年。
岩華,《二十一世紀中國發展戰略》,香港:開益,1999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1984年。
林宗達,《赤龍之爪》,台北:黎明,2002年。
林宗達,《蛻變中的軍事強權》,台北:時英,2001年。
林宗達,《戰區飛彈防禦與台海安全》,台北:時英,2000年。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1990年。
邵宗海,《兩岸關係─兩岸共識與兩岸歧見》,台北:五南,1998年。
金大中,《建設和平與民主》,北京:世界知識,1991年。
金振吉,《東北亞經濟圈與中國的選擇》,北京:中共中央黨校,1992年。
金鈿編,《國家安全論》,北京:中國友誼公司,2002年。
金鑫,《中國問題報告:新世紀中國面臨的嚴峻挑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
金鑫編,《世界問題報告—以世界的視角觀照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
阿爾斯泰爾•伊恩•約翰斯頓、羅伯特•羅斯編,《與中國接觸─應對一個崛起的大國》,北京:新華,2002年。
俞正梁,《大國戰略研究—未來世界的美、俄、日、歐盟和中國》,北京:中央編譯,1998年。
姜彥福,《我國國家經濟安全態勢觀察報告〈1999-2000〉》,北京:經濟科學,2000年。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國際及中國大陸情勢發展與評估》民國78-92年各版,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施岳群、陳佩瑤編,《探索冷戰後的世界:國際問題研究論文選編》,上海:上海教育,2000年。
施岳群編,《國際形勢年鑑》1991-2002年版,上海:上海教育。
施岳群編,《探索冷戰後的世界》,上海:上海教育,2000年。
洪兵,《國家利益論》,北京:軍事科學,1999年。
相馬勝,《中共軍隊能否打贏下一回戰爭》,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1999年。
美國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所,《理清紛亂的世界-跨世紀全球戰略評估》,北京:國防大學,2000年。
胡鞍鋼,《挑戰中國:鄧後中南海面臨的機遇與選擇》,台北:新新聞,1995年。
倪世雄,劉永濤編,《美國問題研究第一輯》,北京:時事,2001年1。
唐永勝,郭新寧,《角逐亞太》,江蘇:江蘇人民,1999年。
唐家璇編,《中國外交辭典》,北京:世界知識,2000年。
夏保成,《國家安全論》,遼寧:長春,1999年。
徐以驊編,《世紀之交的國際關係》,上海:上海遠東,2001年。
徐成芳,《和平方略─中國外交策略研究》,北京:時事,2001年1。
徐葵、馬勝榮編,《跨世紀的戰略抉擇—90年代中俄關係實錄》,北京:新華,1999年。
海平、遠平、璟濤編,《各國綜合國力排行榜》,北京:中國經濟,1998年。
郝雨凡、張燕冬編,《限制性接觸:布希政府對華政策走向》,北京:新華,2001年。
高連福編,《東北亞國家對外戰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2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2001-2002戰略亞洲:權力與目的》,台北:國防部使政編譯局,2002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中共動武方式》,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中共崛起構成的挑戰:亞洲觀點》,台北:國防部使政編譯局,2001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中共戰略趨勢》,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9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共軍的未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亞太安全譯文彙輯〈I〉--(Ⅲ)》,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亞洲的安全保障》,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7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當前威脅-美國外交與國防的危機與契機》,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中共軍事現代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8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中共軍隊能否打贏下一回戰爭》,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6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譯,Michele A. Flournoy編,《2001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重大議題》,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1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譯,Michele Pillsbury著,《中共對未來安全環境的辯論》,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0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譯,Richard J. Ellings、Aaron Friedber〉編,《2001-02戰略亞洲:權利與目的》,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譯,Sam J. Tangredi著,《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譯,別冊寶島編輯部編,《自衛隊的實力》,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0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Hans Binnendijk & Ronald N. Montaperto,《中共戰略趨勢》,國防部史政編譯室,1998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Jack Spencer,《彈道飛彈威脅手冊》,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0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Nishihara Masashi,《美日聯盟的新挑戰》,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Zahmay M. Khalizad,《美國與崛起中的中共:戰略與軍事意涵》,國防部史政編譯室,1999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美國國防部辦公室,《核生化武器擴散:威脅與回應》,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1年。
國家安全局編譯,《中國大陸情勢概要》,台北:國家安全局,1998年。
國家統計局,《中國西部統計年鑒--2001》,北京:中國統計,2002年。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1990-2002年各版,北京:中國統計。
國家統計局,《國際統計年鑑》,1997-2002各年版,北京:中國統計。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社會科技統計司、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規劃財務司編,《2002中國勞動統計年鑒》,北京:中國統計,2002年。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新中國五十年統計資料彙編》,北京:中國統計,1999年。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總隊,《2002中國農村統計年鑒》,北京:中國統計,2002年。
張文木,《中國新世紀安全戰略》,山東:山東人民,2000年。
張亞中,孫國祥,《美國的中國政策》,台北:生智,1999年。
張明睿,《中國國防戰略發展》,台北:洪葉文化,民國87年。
張虎,《剖析中共對外戰爭》,台北:幼獅,民國85年。
張保民,《中國大陸研究基本文件》,台北:人間,1994年。
張海濤,《何處是美利堅帝國的邊界》,北京:人民,2000年。
張國、林善浪編,《中國發展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
張勝平譯,安德魯•內森、羅伯特•羅斯,《長城與空城計─中國對安全的尋求》,北京:新華,1997年。
張雅君,《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三民,民國80年。
張煥卿、段家鋒、周玉山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三民,1991年。
張萬年編,《當代世界軍事與中國國防》,北京:軍事科學,1999年。
張蘊岭,《轉變中的中、美、日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
張蘊岭編,《2000年亞太地區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1年。
張蘊岭編,《二十一世紀:世界格局與大國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1年。
張蘊岭編,《夥伴還是對手─調整中的中美日俄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1年。
張蘊玲,《二十一世紀:世界格局與大國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1年。
張讚合,《兩岸關係變遷史》,台北:商周,1996年。
曹勝強等,《二十世紀國際關係史論》,山東:濟南,2001年。
梁守德編,《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國際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
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編,《亞待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北: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2002年。
許志嘉,《中共外交決策模式研究》,台北:水牛,2000年。
許曉平譯,大前研一,《中國,出租中》,台北;天下,2002年。
陳友,《美國對華政策50年》,廣東:廣東人民,2001年。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台北:聯經,民國87年。
陳欣之,《東南亞安全》,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陳峰君,王傳劍,《亞太大國與朝鮮半島》,北京:北京大學,2002年。
陳峰君編,《冷戰後亞太國際關係》,北京:新華,1999年。
陳啟懋編,《中國對外關係》,台北:吉虹文化,民國89年。
陳啟懋編,《跨世紀的世界格局大轉換》,上海:上海教育,1996年。
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台北,時英,2000年。
陳潔華,《二十一世紀中國外交戰略》,北京:時事,2001年。
陳鋒君,《冷戰後亞太國際關係》,北京:新華,1999年。
陳鋒等,《衝破圍堵的中國〈1980~1997〉》,台北:人間,1998年。
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台北:國立編譯館,1997。
陳鴻瑜,《南海諸島主權與國際衝突》,台北:幼獅文化,1987年。
陸大道、劉毅、樊杰、薛風旋、金風君編,《1999中國區域發展報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
陸小華,《西部對策—抑制反貧與中西部發展》,北京:新華,1999年。
肖歡榮,張梅譯,麥克爾•皮爾斯伯里,《美國學者解讀中國安全》,北京:新華,2001年。
麥克爾•斯溫,阿什利•特利斯,洪允息,蔡焰譯,《中國大戰略》,北京:新華,2001年。
傅夢孜編,《亞太戰略場─世界主要力量的發展與角逐》,北京:時事,2002年。
曾錦城,《下一場戰爭─中共國防現代化與軍事威脅》,台北:時英,1999年。
程廣中,《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1999年。
華宏勛譯,Green M. J.編,《美日聯盟:過去、現在與將來》,北京:新華,2000年。
鈕先鍾,《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前瞻》,台北:麥田,民國88年。
馮海明,《戰後局部戰爭演變論》,北京:國防大學,1999年。
黃文雄,《日中美新三國志》,台北:一橋,2000年。
黃奇銘譯,Donald E. Nuechterlein原著,《變動世界中美國的國家利益》,台北:新亞,1976年。
黃金祺,《什麼是外交》,北京:新華,1993年。
黃朔風,《綜合國力論》,北京:新華,1992年。
楊潔勉,《後冷戰時期的中美關係》,上海:上海人民,2000年。
葉至誠,《社會科學概論》,台北:揚智,2000年。
董良慶,《戰略地理學》,北京:國防大學,2000年。
雷家驌編,《國家經濟安全理論與安全》,北京:經濟科學,2000年。
蒲寧,《世界格局與大國關係》,北京:西苑,1999年。
趙全勝,《解讀中國外交政策》,台北:月旦,民國88年。
趙曦,《中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研究》,四川:四川人民:1999年。
劉山、薛君度,《中國外交新論》,北京:世界知識,1997年。
劉宏宣編,《中國睦鄰史─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北京:世界知識,2001年。
劉怡伶譯,Randy Charles Epping,《國際財經輕鬆學》,台北:城邦,2002年。
劉連弟,《中美關係的軌跡》,北京:時事,2001年。
劉繼賢、徐錫康編,《海洋戰略環境與政策研究》,北京:解放軍,1996年。
樓耀亮,《地緣政治與中國國防戰略》,天津:天津人民,2002年。
鄭宇碩編,《邁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外交:回顧與前瞻》,香港:天地圖書公司,2001年。
鄭義,《中共軍頭點將錄》,台北:開今,1995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1975-1982〉》,北京:人民,1983年。
曉兵、清波,《中國能否打贏下一場戰爭》,台北:周知,1995年。
蕭全政等,《劇變中的亞太與兩岸關係》,台北:業強,1996年1。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1996年。
閻學通,《中國與亞太安全─冷戰後亞太國家的安全戰略走向》,北京:時事,1999年。
閻學通,《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天津:天津人民,2000年。
閻學通等,《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天津人民,1998年。
閻學通等,《中國與亞太安全─冷戰後亞太國家的安全戰略走向》,北京:時事,1999年。
薛釧,《戰略性的思考》,台北:時英,2001年。
謝益顯,《外交智慧與謀略-新中國外交理論與原則》,鄭州:河南人民,1993年。
簡水聰譯,渡邊利夫、白沙堤津耶,《圖說中國經濟》,台北:雲皓,1994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研究所
89253012
9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U009201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朱新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蔡昆宏zh_TW
dc.creator (作者) 蔡昆宏zh_TW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Sep-2009 17:55:24 (UTC+8)-
dc.date.available 17-Sep-2009 17:55:2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7:55:2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91NCCU009201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70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外交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9253012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學位論文研究動機大致可分成四大類:學理探索和印證、科技開發和企業需求、社會需要和施政配合、個人〈包含教授與研究生〉因素和家族事業需要。
本論文研究動機,應歸類為個人因素。筆者進入大學就讀之時,國際政治格局脫離冷戰已久,各國對於如何在後冷戰時期互動,似乎也因為時間而慢慢熟悉。筆者在大學研讀國際政治時,最常被拿來作為學理例證的國家,除了美國便是中共,前者在後冷戰時期挾其匹世無敵的國力,在世界各地發揮其影響力,左右世界的政治格局;而後者因為擁有快速的經濟成長,而被學界認為是繼蘇聯後最有可能挑戰美國霸權的新力量。
霸權間的興替過程,大多是以新舊霸權之間大規模戰爭來完成的,如拿破崙的帝國被歐洲聯軍擊滅,使英國漸成為19世紀的霸權國家。但是有些霸權興替的過程,卻並未發生衝突,如二次大戰後美國取代英國霸權,英美之間卻未發生大規模戰爭。由以上例證可知,霸權轉移過程並不一定會發生戰爭,也可能相當平和的轉移,因此可以反駁中共崛起必會導致中美戰爭的論點〈當然也不能說中共崛起便必然不造成中美間的戰事〉。
要避免世界發生戰事的方法,就是國際間彼此加深了解,方能避免情勢誤判局面,即「錯誤的認知造成錯誤的決策」。要理性了解預測其他國家的行為,最好的方式就是知悉國家是如何定義其國家利益。瞭解對方如何定義其國家利益,就可以較為精準的掌握對方的關注點,並預測對方反應,避免過於天真所造成的誤判。尤其台灣正好相鄰於中共,對於中共的國家利益定義更應試圖了解,方不會執行過於激進或保守的外交政策,損及自身國家利益。
本文試圖由中共國家利益出發,討論中共對世界各個大國所採取之外交政策的理論與實踐面向,並在結論中作一歸納性的整理,以求對中共大國外交政策獲得全面性的認識。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架構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界定

第二章 大國外交的背景與內涵
第一節 中共對後冷戰世界格局的看法
第二節 大國外交政策根源
第三節 大國外交內涵

第三章 以經濟利益分析大國外交政策
第一節 中共對經濟利益的觀點
第二節 中共經濟利益分析
第三節 大國外交與經濟利益的關聯

第四章 以安全利益分析大國外交政策
第一節 中共對安全利益的觀點
第二節 中共安全利益分析
第三節 大國外交與安全利益的關聯

第五章 以外交利益分析大國外交政策
第一節 中共對外交環境的觀點
第二節 中共外交利益分析
第三節 大國外交與外交利益的關聯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書目
附錄
zh_TW
dc.format.extent 8585 bytes-
dc.format.extent 10338 bytes-
dc.format.extent 317519 bytes-
dc.format.extent 521664 bytes-
dc.format.extent 619871 bytes-
dc.format.extent 579468 bytes-
dc.format.extent 434949 bytes-
dc.format.extent 324401 bytes-
dc.format.extent 349216 bytes-
dc.format.extent 303430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U0092012en_US
dc.title (題名) 中共大國外交政策的家利益分析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編,《國際形勢年鑑》1991-2002各年版,上海:新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社會科學編,《當代中國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編,《大陸情勢綜合研析》民國91年版,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國情研究會編,《世紀之交的中國政策研究》,北京:中國大地,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全球戰略大格局:新世紀中國的國際環境》,北京:時事,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亞太戰略場-世界主要力量的發展與角逐》,北京:時事,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01/2002年》,北京:時事,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編,《一九九六到一九九七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對外關係報告》,北京: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史編輯室編,《中國外交概覽》1990-2002各年版,北京:世界知識。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2002中國發展報告》,北京:中國統計局,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尹慶耀,《中共外交研究》,無出版項,無出版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尹慶耀,《中共對外關係史料》,無出版項,無出版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孔令晟,《大戰略通論》,台北:好聯,民國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扎勒米•哈利勒扎德等,《林治遠等譯,美國與亞洲─美國新戰略和兵力態勢》,北京:新華,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永剛,唐復全,《大國逐鹿─新地緣政治》,四川:四川人民,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柏華,《國際關係格局─理論與現實》,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生榮編,《金黃與蔚藍的支點:中國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立,《波瀾起伏:中美關係演變的曲折歷程》,北京:世界知識,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良能,《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境》,台北:唐山,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杰,《大國手中的權杖》,北京:當代世界,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彥民,《大國的命運》,四川:四川人民,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庭化,劉國裕,《高技術戰爭與軍隊質量建軍》,北京:國防大學,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夢奎編,《中國經濟發展的回顧與前瞻》,北京:中國財政經濟,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徒尚紀,《嶺南海洋國土》,廣東:廣東人民,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布里辛斯基,林添貴譯,《大棋盤》,台北:立緒,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平松茂雄,《楊鴻儒編譯,中國的軍事力》,台北:凱倫,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弘茂、朱雲漢編,張鐵志、林葦芸譯,《江澤民的歷史考卷—從十五大走向二十一世紀》,台北:新新聞,2000年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弘茂編,《後冷戰時期亞太集體安全》,台北:業強,1996年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曾佩編,《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白邦瑞,《肖歡容、張梅譯,美國學者解讀中國安全》,北京:新華,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白禮博、孟儒,許授南譯,《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台北:麥田,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之瑜,《中共外交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吉姆•赫爾姆斯、詹姆斯•普里斯特編,《外交與威聶:美國對華戰略》,北京:新華,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安衛,李東燕,《十字路口上的世界─中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曲星,《中國外交五十年》,江蘇:江蘇人民,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斤昌編,《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時事,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浤源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陽明編,《亞太安全戰略論》,北京:軍事科學,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鋒,《彈道導彈防禦計畫與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士存編,《南海問題文獻匯編》,北京:海南,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建德,《中國威脅論:後冷戰時期中共軍備之擴張》,台北:五南,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有生,《稱霸亞太─新世紀美國亞太戰略大調整》,北京:大眾文藝,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彬、李景龍、金小川、吳輔佐編,《二十一世紀:和平,還是戰爭》,北京:中國國際廣播,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以敏,《國際問題研究》,北京: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國濤,《中國國際環境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大光,《大國的尊嚴》,深圳:海天,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大光,《中國安全抉擇─構築二十一世紀的國家安全體系》,北京:石由工業,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玉書、阮鳳英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經濟》,北京:中國財政經濟,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京文,《走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區域經濟》,廣西:廣西新華: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京文,《當代中國際熱點分析與展望》,北京:社會科學文獻,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愛華,《走出冷戰:世界大勢與中國對外戰略》,山東:濟南,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慎明、王逸舟,《2001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衛東等編,《世界海洋軍事地理》,北京:國防大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學君編,《俄中關係─世紀之交時的求索》,北京:民族,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偉烈、陸俊元編,《中國國家安全地理》,北京:時事,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汪徐和,郭明,《列國爭鋒》,北京:世界知識,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肖海泉編,《實現利用外資良性循環的研究》,江蘇:江蘇人民,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世雄,《國際體系與區域安全協商—歐亞安全體系之探討》,台北:五南,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建明、張曙光,《美國安全解讀》,北京:新華,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啟明、朱立群、宮少明編,《冷戰後國際關係》,北京:世界知識,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煦,《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煦編,《後冷戰時期中共對外政策》,台北:政大外交系所,民國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煦編,《後冷戰時期亞太地區之和平與安定》,台北:政大外交系所,民國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煦編,《國際新秩序》,台北:政大外交系所,民國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樵,《探索中共二十一世紀的軍力:邁向打贏高技術戰爭之路》,台北:全球防衛雜誌,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岩華,《二十一世紀中國發展戰略》,香港:開益,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宗達,《赤龍之爪》,台北:黎明,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宗達,《蛻變中的軍事強權》,台北:時英,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宗達,《戰區飛彈防禦與台海安全》,台北:時英,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邵宗海,《兩岸關係─兩岸共識與兩岸歧見》,台北:五南,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大中,《建設和平與民主》,北京:世界知識,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振吉,《東北亞經濟圈與中國的選擇》,北京:中共中央黨校,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鈿編,《國家安全論》,北京:中國友誼公司,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鑫,《中國問題報告:新世紀中國面臨的嚴峻挑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鑫編,《世界問題報告—以世界的視角觀照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阿爾斯泰爾•伊恩•約翰斯頓、羅伯特•羅斯編,《與中國接觸─應對一個崛起的大國》,北京:新華,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俞正梁,《大國戰略研究—未來世界的美、俄、日、歐盟和中國》,北京:中央編譯,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彥福,《我國國家經濟安全態勢觀察報告〈1999-2000〉》,北京:經濟科學,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國際及中國大陸情勢發展與評估》民國78-92年各版,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岳群、陳佩瑤編,《探索冷戰後的世界:國際問題研究論文選編》,上海:上海教育,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岳群編,《國際形勢年鑑》1991-2002年版,上海:上海教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岳群編,《探索冷戰後的世界》,上海:上海教育,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兵,《國家利益論》,北京:軍事科學,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相馬勝,《中共軍隊能否打贏下一回戰爭》,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所,《理清紛亂的世界-跨世紀全球戰略評估》,北京:國防大學,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鞍鋼,《挑戰中國:鄧後中南海面臨的機遇與選擇》,台北:新新聞,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倪世雄,劉永濤編,《美國問題研究第一輯》,北京:時事,2001年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永勝,郭新寧,《角逐亞太》,江蘇:江蘇人民,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家璇編,《中國外交辭典》,北京:世界知識,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保成,《國家安全論》,遼寧:長春,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以驊編,《世紀之交的國際關係》,上海:上海遠東,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成芳,《和平方略─中國外交策略研究》,北京:時事,2001年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葵、馬勝榮編,《跨世紀的戰略抉擇—90年代中俄關係實錄》,北京:新華,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海平、遠平、璟濤編,《各國綜合國力排行榜》,北京:中國經濟,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郝雨凡、張燕冬編,《限制性接觸:布希政府對華政策走向》,北京:新華,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連福編,《東北亞國家對外戰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2001-2002戰略亞洲:權力與目的》,台北:國防部使政編譯局,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中共動武方式》,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中共崛起構成的挑戰:亞洲觀點》,台北:國防部使政編譯局,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中共戰略趨勢》,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共軍的未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亞太安全譯文彙輯〈I〉--(Ⅲ)》,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亞洲的安全保障》,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當前威脅-美國外交與國防的危機與契機》,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中共軍事現代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中共軍隊能否打贏下一回戰爭》,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譯,Michele A. Flournoy編,《2001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重大議題》,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譯,Michele Pillsbury著,《中共對未來安全環境的辯論》,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譯,Richard J. Ellings、Aaron Friedber〉編,《2001-02戰略亞洲:權利與目的》,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譯,Sam J. Tangredi著,《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譯,別冊寶島編輯部編,《自衛隊的實力》,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Hans Binnendijk & Ronald N. Montaperto,《中共戰略趨勢》,國防部史政編譯室,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Jack Spencer,《彈道飛彈威脅手冊》,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Nishihara Masashi,《美日聯盟的新挑戰》,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Zahmay M. Khalizad,《美國與崛起中的中共:戰略與軍事意涵》,國防部史政編譯室,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美國國防部辦公室,《核生化武器擴散:威脅與回應》,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安全局編譯,《中國大陸情勢概要》,台北:國家安全局,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統計局,《中國西部統計年鑒--2001》,北京:中國統計,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1990-2002年各版,北京:中國統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統計局,《國際統計年鑑》,1997-2002各年版,北京:中國統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社會科技統計司、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規劃財務司編,《2002中國勞動統計年鑒》,北京:中國統計,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新中國五十年統計資料彙編》,北京:中國統計,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總隊,《2002中國農村統計年鑒》,北京:中國統計,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文木,《中國新世紀安全戰略》,山東:山東人民,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亞中,孫國祥,《美國的中國政策》,台北:生智,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明睿,《中國國防戰略發展》,台北:洪葉文化,民國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虎,《剖析中共對外戰爭》,台北:幼獅,民國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保民,《中國大陸研究基本文件》,台北:人間,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海濤,《何處是美利堅帝國的邊界》,北京:人民,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國、林善浪編,《中國發展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勝平譯,安德魯•內森、羅伯特•羅斯,《長城與空城計─中國對安全的尋求》,北京:新華,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雅君,《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三民,民國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煥卿、段家鋒、周玉山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三民,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萬年編,《當代世界軍事與中國國防》,北京:軍事科學,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蘊岭,《轉變中的中、美、日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蘊岭編,《2000年亞太地區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蘊岭編,《二十一世紀:世界格局與大國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蘊岭編,《夥伴還是對手─調整中的中美日俄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蘊玲,《二十一世紀:世界格局與大國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讚合,《兩岸關係變遷史》,台北:商周,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勝強等,《二十世紀國際關係史論》,山東:濟南,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守德編,《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國際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編,《亞待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北: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志嘉,《中共外交決策模式研究》,台北:水牛,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曉平譯,大前研一,《中國,出租中》,台北;天下,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友,《美國對華政策50年》,廣東:廣東人民,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台北:聯經,民國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欣之,《東南亞安全》,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峰君,王傳劍,《亞太大國與朝鮮半島》,北京:北京大學,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峰君編,《冷戰後亞太國際關係》,北京:新華,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啟懋編,《中國對外關係》,台北:吉虹文化,民國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啟懋編,《跨世紀的世界格局大轉換》,上海:上海教育,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台北,時英,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潔華,《二十一世紀中國外交戰略》,北京:時事,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鋒君,《冷戰後亞太國際關係》,北京:新華,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鋒等,《衝破圍堵的中國〈1980~1997〉》,台北:人間,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台北:國立編譯館,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鴻瑜,《南海諸島主權與國際衝突》,台北:幼獅文化,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大道、劉毅、樊杰、薛風旋、金風君編,《1999中國區域發展報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小華,《西部對策—抑制反貧與中西部發展》,北京:新華,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肖歡榮,張梅譯,麥克爾•皮爾斯伯里,《美國學者解讀中國安全》,北京:新華,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麥克爾•斯溫,阿什利•特利斯,洪允息,蔡焰譯,《中國大戰略》,北京:新華,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夢孜編,《亞太戰略場─世界主要力量的發展與角逐》,北京:時事,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錦城,《下一場戰爭─中共國防現代化與軍事威脅》,台北:時英,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廣中,《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華宏勛譯,Green M. J.編,《美日聯盟:過去、現在與將來》,北京:新華,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鈕先鍾,《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前瞻》,台北:麥田,民國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海明,《戰後局部戰爭演變論》,北京:國防大學,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文雄,《日中美新三國志》,台北:一橋,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奇銘譯,Donald E. Nuechterlein原著,《變動世界中美國的國家利益》,台北:新亞,197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金祺,《什麼是外交》,北京:新華,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朔風,《綜合國力論》,北京:新華,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潔勉,《後冷戰時期的中美關係》,上海:上海人民,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至誠,《社會科學概論》,台北:揚智,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良慶,《戰略地理學》,北京:國防大學,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雷家驌編,《國家經濟安全理論與安全》,北京:經濟科學,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蒲寧,《世界格局與大國關係》,北京:西苑,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全勝,《解讀中國外交政策》,台北:月旦,民國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曦,《中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研究》,四川:四川人民: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山、薛君度,《中國外交新論》,北京:世界知識,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宏宣編,《中國睦鄰史─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北京:世界知識,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怡伶譯,Randy Charles Epping,《國際財經輕鬆學》,台北:城邦,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連弟,《中美關係的軌跡》,北京:時事,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繼賢、徐錫康編,《海洋戰略環境與政策研究》,北京:解放軍,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樓耀亮,《地緣政治與中國國防戰略》,天津:天津人民,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宇碩編,《邁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外交:回顧與前瞻》,香港:天地圖書公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義,《中共軍頭點將錄》,台北:開今,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1975-1982〉》,北京:人民,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曉兵、清波,《中國能否打贏下一場戰爭》,台北:周知,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全政等,《劇變中的亞太與兩岸關係》,台北:業強,1996年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學通,《中國與亞太安全─冷戰後亞太國家的安全戰略走向》,北京:時事,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學通,《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天津:天津人民,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學通等,《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天津人民,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學通等,《中國與亞太安全─冷戰後亞太國家的安全戰略走向》,北京:時事,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釧,《戰略性的思考》,台北:時英,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益顯,《外交智慧與謀略-新中國外交理論與原則》,鄭州:河南人民,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簡水聰譯,渡邊利夫、白沙堤津耶,《圖說中國經濟》,台北:雲皓,1994年。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