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題名 中國大陸傳播研究在台灣:1949-2002博碩士論文為例
作者 劉清耿
貢獻者 馮建三
劉清耿
關鍵詞 中國大陸傳播研究
蘇聯共產報業理論
極權主義
西方中心主義
典範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7:58:28 (UTC+8)
摘要 本文擇定中國大陸研究中的傳播研究作為觀察的起點,欲針對國內學院所生產出「中國大陸傳播研究」相關的學位論文進行分析,希望整理並解釋半世紀來台灣的中國大陸傳播研究呈現出的論述圖像。因此,本研究關注的焦點有二,首先是五十餘年來,台灣的「中國大陸傳播研究」發展出那些特點;其次則是這些特點代表著什麼樣的意義?

針對第一個問題,本文共篩選出111篇「中國大陸傳播研究」學位論文,分別以研究主題、研究方法及使用理論等三項目進行整理與歸納。結果發現,無論是大陸研究所或新聞傳播研究所,其研究主題、研究方法、理論等皆呈現趨同的現象,即以「蘇聯共產報業理論」作為解釋工具,觀察中國大陸傳播媒體宣傳運作的情況。

「蘇聯共產報業理論」事實上是「極權主義」典範下所衍生的理論體系,而極權主義模式則是在冷戰氣氛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用來「理解」共產世界的一套論述體系,而這樣的理論伴隨而來的則是「西方中心主義」的假設與預期,因此本文認為,扣合著中國大陸本身的動態發展,我們應該調整與發展新的理論典範,以跳脫傳統「蘇聯共產報業理論」的侷限與制約。
Intending to analyze the domestic academic theses being related to “th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of Mainland China”, this study, choosing the communication studies of Mainland China as a starting point, is written with the aim of organizing and explaining the discourse image having been shown in these studies in Taiwan since half a century ago. Moreover, we wish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two questions in this study. First, what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e communication studies of Mainland China” in Taiwan for the passing fifty years? And second, what particular meanings are presented in these characteristics?

Aiming at answering the first question, this study analyzes 111 academic theses of “the communication studies of Mainland China” by examining and generalizing their research topics,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backgrounds.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stitute of Mainland China Studies and the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tend to have similar research topics,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backgrounds. Specifically speaking, both of them observe and explain the propagation of the mass media in Mainland China by the Soviet Communication Theory,.

However, the Soviet Communication Theory is actually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derived from the paradigm of totalitarianism, which is a discourse system used by the western capitalist coun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ommunistic society in the cold-war atmosphere, and followed by the hypothesis and anticipation of the ethnocentrism. Therefore, this study claims that, following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Mainland China, we should adjust the previous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develop a new theoretical paradim to escape from the limi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oviet Communication Theory.
參考文獻 王振寰 瞿海源主編,1999,《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王信賢,2000,「當代西方『中國研究』之新制度典範分析」,《中國大陸研究》43(8):23-45.
石之瑜,1993,《當代台灣的中國意識》,台北:正中書局。
石之瑜,1995,《大陸問題研究》,台北:三民書局。
石之瑜,1995,《後現代的國家認同》,台北:世界書局。
吳玉山,1996,《遠離社會主義-中國大陸、蘇聯和波蘭的經濟轉型》,台北:正中書局。
吳文虎,1993,「對中國大陸傳播研究的思考」,收錄於《中國大陸新聞傳播研究﹍一九九三中文傳播研究暨教學研討會論文彙編》,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中心。
何思因 吳玉山主編,2000,《邁入21世紀的政治學》,台北:中國政治學會。
汪琪、臧國仁,1995,「成長與發展中的傳播研究—一九九五學門人力資源調查報告」,《新聞學研究》,第53卷。
林麗雲,1999,「為傳播研究另闢蹊徑?—傳播史研究與研究途徑」,《1999傳播論文選集》,台北:中華傳播學會。
彼得•伯克(Peter Burke)著,賈士蘅譯 2003《知識社會史﹍從古騰堡到狄德羅》,台北:麥田出版社。
周白雲,1981,《中共三十年來政治傳播效果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論文。
周陽山,1993,《民族與民主的當代詮釋》,台北:正中書局。
金兼斌,1999,「傳播研究典範與中國大陸傳播研究」,1999中華傳播學會年會會議論文。
洪鐮德,1974,《現代社會學導論》,台北:商務印書館。
柯文(Paul A. Cohen)著,林同奇譯,1991,《在中國發現歷史-中國中心觀在美國的興起》,台北:稻鄉出版社。
俞 旭,1993,「大陸傳媒大眾研究透視」,收錄於《中國大陸新聞傳播研究﹍一九九三中文傳播研究暨教學研討會論文彙編》,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中心。
俞雨霖,1994,「從新聞從業人員的角度來看台灣的中國大陸研究」,《中國大陸研究教學通訊》,第二期。
馬立誠、凌志軍著,1998,《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台北:天下文化
侯且岸,1995,《當代美國的顯學-美國現代中國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翁秀琪,2001,「台灣傳播教育的回顧與願景」,《新聞學研究》,第69期。
孫旭培,1993,「中國大陸傳播研究的回顧與前瞻」,收錄於《中國大陸新聞傳播研究﹍一九九三中文傳播研究暨教學研討會論文彙編》,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中心。
許峻彬,2000,《從書籍出版分析台灣傳播學的發展1947-1999》,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建三,2000,「傳播與市場社會主義:中國與西歐媒體的經濟分析」,香港中文大學35週年國際傳播會議論文。
馮建三,2003,兩岸關係中的傳播理念,收錄於石之瑜主編,2003,《家國之間-開展兩岸關係的能動機緣》,台北: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
陳玉璽,1992,《台灣的依附型發展﹍依附型發展及其社會政治後果:台灣個案研究》,台北:人間出版社。
陳韜文 朱立主編,1992,《傳播與社會發展》,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主編 ,《1995中國大陸新聞傳播研究﹍一九九三中文傳播研 究暨教學研討會論文彙編》,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中心。
郭華倫,1976,《中共問題論集》,台北: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張五常,1985,《中國的前途》,香港,信報有限公司。
傅大為,1990,《知識與權力的空間﹍對文化、學術、教育的基進反省》,台北:桂冠圖書。
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著,薛絢譯,1994,《費正清論中國》,台北:正中書局。
黃瑞祺,1996,《批判社會學﹍批判理論與現在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黃瑞祺,2000,《曼海姆﹍從意識型態論到知識社會學詮釋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黃宗智,1994,《中國研究的規範認識危機》,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程宗明,1999,「析論台灣傳播學研究實務的生產(1949-1980)﹍從政治經濟學思考對比典範的轉向」。收錄林靜伶編 《1998傳播論文選集》。
須文蔚、陳世敏,1996,「傳播學發展現況」,《新聞學研究》,第53期。
溫洽溢,2002,《論西方當代中國研究典範的嬗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
管中祥,1998,「知識生產與社會變遷﹍以我國學院內傳播政策論述生產為例」,世新大學學生論文研討會。
趙玉明,1993,「中國大陸電視廣播教育的回顧與前瞻」,收錄於《中國大陸新聞傳播研究﹍一九九三中文傳播研究暨教學研討會論文彙編》,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中心。
趙文詞,1999,「五代美國社會學者對中國國家與社會關係的研究」,收錄於涂肇慶、林益民主編,《改革開放與中國社會-西方社會學文獻述評》,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賴澤涵主編,1987,《三十年來我國人文及社會科學之回顧與展望》,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潘家慶,1996,《大陸新聞學的發展與評估》,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劉海貴,1993,「中國大陸傳播教育的回顧與前瞻」,收錄於《中國大陸新聞傳播研究﹍一九九三中文傳播研究暨教學研討會論文彙編》,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中心。
蘇鑰機,1995,「學術邊陲地區的傳播研究發展-三個中國社會的啟示」,收錄於臧國仁主編,《中文傳播研究論述-『一九九三中文傳播研究暨教學研討會』論文彙編》,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中心。
顧玉珍,1995,「性別知識的生產﹍以國內傳播學院內的性別論述生產為例」,《新聞學研究》,第五十一期。
Ankie M.M. Hoogvelt,1992,「新演化理論、結構功能主義與現代化理論」,蕭新煌,《低度發展與發展》,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C. Wright Mills著,張君玫、劉鈐佑譯,1996,《社會學的想象》,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Colin Sparks. 1998. Communism, Capitalism and the Mass Media.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Fred S. Siebert. Theodore Peterson. Wilbur Schramm.1956. 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Karl Mannheim., 1936. Ideology and Utopia. Trs. By Louis Wirth and Edward Shils.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Karl Mannheim著 張明貴譯 1998《知識社會學導論》,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Michael Mulkay著 蔡振中譯 1991《科學與知識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P.L. Berger & Luckmann著 鄒理民譯 1991《知識社會學﹍社會實體的建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Thomas S. Kuhn,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6)中譯本見程樹德、傅大為、王道還、錢永祥譯,《科學革命的結構》,台北:遠流出版社。
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89260004
9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26000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馮建三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劉清耿zh_TW
dc.creator (作者) 劉清耿zh_TW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Sep-2009 17:58:28 (UTC+8)-
dc.date.available 17-Sep-2009 17:58:2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7:58:2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8926000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72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東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9260004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文擇定中國大陸研究中的傳播研究作為觀察的起點,欲針對國內學院所生產出「中國大陸傳播研究」相關的學位論文進行分析,希望整理並解釋半世紀來台灣的中國大陸傳播研究呈現出的論述圖像。因此,本研究關注的焦點有二,首先是五十餘年來,台灣的「中國大陸傳播研究」發展出那些特點;其次則是這些特點代表著什麼樣的意義?

針對第一個問題,本文共篩選出111篇「中國大陸傳播研究」學位論文,分別以研究主題、研究方法及使用理論等三項目進行整理與歸納。結果發現,無論是大陸研究所或新聞傳播研究所,其研究主題、研究方法、理論等皆呈現趨同的現象,即以「蘇聯共產報業理論」作為解釋工具,觀察中國大陸傳播媒體宣傳運作的情況。

「蘇聯共產報業理論」事實上是「極權主義」典範下所衍生的理論體系,而極權主義模式則是在冷戰氣氛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用來「理解」共產世界的一套論述體系,而這樣的理論伴隨而來的則是「西方中心主義」的假設與預期,因此本文認為,扣合著中國大陸本身的動態發展,我們應該調整與發展新的理論典範,以跳脫傳統「蘇聯共產報業理論」的侷限與制約。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Intending to analyze the domestic academic theses being related to “th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of Mainland China”, this study, choosing the communication studies of Mainland China as a starting point, is written with the aim of organizing and explaining the discourse image having been shown in these studies in Taiwan since half a century ago. Moreover, we wish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two questions in this study. First, what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e communication studies of Mainland China” in Taiwan for the passing fifty years? And second, what particular meanings are presented in these characteristics?

Aiming at answering the first question, this study analyzes 111 academic theses of “the communication studies of Mainland China” by examining and generalizing their research topics,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backgrounds.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stitute of Mainland China Studies and the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tend to have similar research topics,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backgrounds. Specifically speaking, both of them observe and explain the propagation of the mass media in Mainland China by the Soviet Communication Theory,.

However, the Soviet Communication Theory is actually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derived from the paradigm of totalitarianism, which is a discourse system used by the western capitalist coun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ommunistic society in the cold-war atmosphere, and followed by the hypothesis and anticipation of the ethnocentrism. Therefore, this study claims that, following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Mainland China, we should adjust the previous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develop a new theoretical paradim to escape from the limi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oviet Communication Theory.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 錄 Ⅰ
圖表目錄 Ⅲ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前言 1
第二節 問題的提出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概念界定及資料概況 3
第四節 章節安排 7

第二章 中國大陸研究與傳播研究-一個背景的描述

第一節 前言 12
第二節 中國大陸研究在台灣 15
第三節 傳播研究在台灣 20
第四節 小結 24

第三章 博碩士論文資料分析—集中化的單一典範

第一節 前言 27
第二節 大陸、政治系所 31
第三節 新聞系所 39
第四節 小結 46

第四章 中國大陸傳播研究的「中國他者」建構

第一節 前言 48
第二節 中國他者-極權主義與西方中心主義的交會 49
第三節 市場社會主義傳播制度的想像 54
第四節 小結 57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58
第二節 研究限制及建議 60


參考文獻 62

附錄一 67
附錄二 69
































圖 表 目 錄


表 次


【表一之一】章節安排表 7
【表一之二】新聞傳播系所資料分佈表 9
【表一之三】大陸研究所資料分佈表 9
【表一之四】社會科學研究所資料分佈表 10
【表三之一】大陸研究所依內容主題區分 33
【表三之二】大陸研究所依研究方法區分 36
【表三之三】大陸研究所依使用理論區分 38
【表三之四】新聞傳播研究所依內容主題區分 40
【表三之五】新聞傳播研究所依研究方法區分 43
【表三之六】新聞傳播研究所依使用理論區分 45
【表四之一】國家在不同經濟體制中的角色 55
【表附錄二】「中國大陸傳播研究」學位論文資料整理表 64
zh_TW
dc.format.extent 9093 bytes-
dc.format.extent 16892 bytes-
dc.format.extent 15840 bytes-
dc.format.extent 17621 bytes-
dc.format.extent 33747 bytes-
dc.format.extent 162601 bytes-
dc.format.extent 89356 bytes-
dc.format.extent 538041 bytes-
dc.format.extent 196353 bytes-
dc.format.extent 28775 bytes-
dc.format.extent 56059 bytes-
dc.format.extent 30232 bytes-
dc.format.extent 480581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260004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國大陸傳播研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蘇聯共產報業理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極權主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西方中心主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典範zh_TW
dc.title (題名) 中國大陸傳播研究在台灣:1949-2002博碩士論文為例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振寰 瞿海源主編,1999,《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圖書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信賢,2000,「當代西方『中國研究』之新制度典範分析」,《中國大陸研究》43(8):23-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之瑜,1993,《當代台灣的中國意識》,台北:正中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之瑜,1995,《大陸問題研究》,台北:三民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之瑜,1995,《後現代的國家認同》,台北:世界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玉山,1996,《遠離社會主義-中國大陸、蘇聯和波蘭的經濟轉型》,台北:正中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文虎,1993,「對中國大陸傳播研究的思考」,收錄於《中國大陸新聞傳播研究﹍一九九三中文傳播研究暨教學研討會論文彙編》,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中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思因 吳玉山主編,2000,《邁入21世紀的政治學》,台北:中國政治學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汪琪、臧國仁,1995,「成長與發展中的傳播研究—一九九五學門人力資源調查報告」,《新聞學研究》,第53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麗雲,1999,「為傳播研究另闢蹊徑?—傳播史研究與研究途徑」,《1999傳播論文選集》,台北:中華傳播學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彼得•伯克(Peter Burke)著,賈士蘅譯 2003《知識社會史﹍從古騰堡到狄德羅》,台北:麥田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白雲,1981,《中共三十年來政治傳播效果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陽山,1993,《民族與民主的當代詮釋》,台北:正中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兼斌,1999,「傳播研究典範與中國大陸傳播研究」,1999中華傳播學會年會會議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鐮德,1974,《現代社會學導論》,台北:商務印書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柯文(Paul A. Cohen)著,林同奇譯,1991,《在中國發現歷史-中國中心觀在美國的興起》,台北:稻鄉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俞 旭,1993,「大陸傳媒大眾研究透視」,收錄於《中國大陸新聞傳播研究﹍一九九三中文傳播研究暨教學研討會論文彙編》,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中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俞雨霖,1994,「從新聞從業人員的角度來看台灣的中國大陸研究」,《中國大陸研究教學通訊》,第二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立誠、凌志軍著,1998,《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台北:天下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且岸,1995,《當代美國的顯學-美國現代中國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翁秀琪,2001,「台灣傳播教育的回顧與願景」,《新聞學研究》,第69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旭培,1993,「中國大陸傳播研究的回顧與前瞻」,收錄於《中國大陸新聞傳播研究﹍一九九三中文傳播研究暨教學研討會論文彙編》,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中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峻彬,2000,《從書籍出版分析台灣傳播學的發展1947-1999》,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建三,2000,「傳播與市場社會主義:中國與西歐媒體的經濟分析」,香港中文大學35週年國際傳播會議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建三,2003,兩岸關係中的傳播理念,收錄於石之瑜主編,2003,《家國之間-開展兩岸關係的能動機緣》,台北: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玉璽,1992,《台灣的依附型發展﹍依附型發展及其社會政治後果:台灣個案研究》,台北:人間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韜文 朱立主編,1992,《傳播與社會發展》,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主編 ,《1995中國大陸新聞傳播研究﹍一九九三中文傳播研 究暨教學研討會論文彙編》,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中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華倫,1976,《中共問題論集》,台北: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五常,1985,《中國的前途》,香港,信報有限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大為,1990,《知識與權力的空間﹍對文化、學術、教育的基進反省》,台北:桂冠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著,薛絢譯,1994,《費正清論中國》,台北:正中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瑞祺,1996,《批判社會學﹍批判理論與現在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瑞祺,2000,《曼海姆﹍從意識型態論到知識社會學詮釋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宗智,1994,《中國研究的規範認識危機》,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宗明,1999,「析論台灣傳播學研究實務的生產(1949-1980)﹍從政治經濟學思考對比典範的轉向」。收錄林靜伶編 《1998傳播論文選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須文蔚、陳世敏,1996,「傳播學發展現況」,《新聞學研究》,第5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溫洽溢,2002,《論西方當代中國研究典範的嬗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管中祥,1998,「知識生產與社會變遷﹍以我國學院內傳播政策論述生產為例」,世新大學學生論文研討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玉明,1993,「中國大陸電視廣播教育的回顧與前瞻」,收錄於《中國大陸新聞傳播研究﹍一九九三中文傳播研究暨教學研討會論文彙編》,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中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文詞,1999,「五代美國社會學者對中國國家與社會關係的研究」,收錄於涂肇慶、林益民主編,《改革開放與中國社會-西方社會學文獻述評》,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澤涵主編,1987,《三十年來我國人文及社會科學之回顧與展望》,台北:東大圖書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家慶,1996,《大陸新聞學的發展與評估》,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海貴,1993,「中國大陸傳播教育的回顧與前瞻」,收錄於《中國大陸新聞傳播研究﹍一九九三中文傳播研究暨教學研討會論文彙編》,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中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鑰機,1995,「學術邊陲地區的傳播研究發展-三個中國社會的啟示」,收錄於臧國仁主編,《中文傳播研究論述-『一九九三中文傳播研究暨教學研討會』論文彙編》,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中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玉珍,1995,「性別知識的生產﹍以國內傳播學院內的性別論述生產為例」,《新聞學研究》,第五十一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nkie M.M. Hoogvelt,1992,「新演化理論、結構功能主義與現代化理論」,蕭新煌,《低度發展與發展》,臺北:巨流圖書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 Wright Mills著,張君玫、劉鈐佑譯,1996,《社會學的想象》,台北:巨流圖書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lin Sparks. 1998. Communism, Capitalism and the Mass Media.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red S. Siebert. Theodore Peterson. Wilbur Schramm.1956. 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arl Mannheim., 1936. Ideology and Utopia. Trs. By Louis Wirth and Edward Shils.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arl Mannheim著 張明貴譯 1998《知識社會學導論》,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ichael Mulkay著 蔡振中譯 1991《科學與知識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L. Berger & Luckmann著 鄒理民譯 1991《知識社會學﹍社會實體的建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homas S. Kuhn,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6)中譯本見程樹德、傅大為、王道還、錢永祥譯,《科學革命的結構》,台北:遠流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