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東南亞區域安全之研究
作者 周禮順
貢獻者 黃奎博<br>顧長永<br>陳欣之
<br><br>
周禮順
關鍵詞 東協
東協區域論壇
新自由主義
互賴理論
安全觀
共同體
日期 2003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8:10:02 (UTC+8)
摘要 東協(ASEAN)自1967年成立以來,即有其獨特的安全觀。根據東協曼谷宣言,東協成立的主要目的在於「促進區域安全與穩定」,並透過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與科技等各個層面的合作,達成未來形成共同體意識,而非透過組成軍事聯盟、以武力來解決彼此爭端。隨著「911事件」及「巴里島爆炸案」後,美國超強地位進一步向前推展,視東南亞為其全球反恐的第二戰場, 2001年東協與中共達成於10年內籌設雙邊「東協-中共自由貿易區」之協議,將成為涵蓋20億人口,全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其影響極為深遠。本文主旨在探討東協具備成為亞太政治大國的必要條件,善用集體安全合作機制,提高身價,主導議事,及積極從事經濟與安全區域整合,目前為何沒有達到維持東南亞區域安全之目的。
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揭示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範圍與限制、文獻探討及論文架構等。第二章為「東南亞概述」,從東南亞地緣政治及政經情勢變遷,經由區域主義的形成,探討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成立與發展。第三章「東南亞區域安全」,探討東協如何藉由新自由主義之互賴理論推展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合作,並揭櫫「綜合性安全」的觀念,使成員國之間擺脫安全困境加強各項安全合作,如何利用東協區域論壇 (ARF)為核心和載台,展開與外部大國之間的多邊安全對話,逐漸擺脫其邊陲的地位,進而維護東南亞區域的和平與穩定。第四章「影響東南亞區域安全潛在的衝突熱點」,針對朝鮮半島、臺海兩岸及南中國海等問題,探討東協所主導東協區域論壇在亞太安全熱點的行為角色。第五章「未來的展望」,探討東南亞國家經由經濟區域整合,預定2020年前完成安全、經濟及社會文化的「東南亞共同體」的願景。第六章為結論。
近年來東協在區域整合的進展上頗有成果,2001年在汶萊的東協高峰會中,東南亞國家領袖與中共總理朱鎔基同意在2010年成立一個世界最大的「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2002年在柬埔寨首都金邊的東協高峰會中,討論加強東南亞地區經濟合作以及加快東協形成共同體的問題。而東協高峰會議後所舉行的東協十加三高峰會議中,東協和中共在柬埔寨簽署一項關於中國南海有爭議地區內避免衝突的劃時代協議「南中國海各方行為宣言」。會議中另一個重要的決議是,中國與東盟國家簽訂了「全面經濟合作架構協定」,正式啟動了「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進程。在2003年10月份召開的巴里島高峰會,東協領導人共同簽署「巴里島協定Ⅱ」,追求政治、經濟、安全及社會文化整體化的「東南亞共同體」,東協為東南亞地區及整個東亞地區的經濟政治整合畫出美麗的藍圖。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天兒慧。《中國:蛻變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台北:月旦,1994年。
田中青。《站在新的起跑線上的東南亞》。台北:五南,1993年6月。
吳俊才。《東南亞史》。台北:正中,1976年。
吳鈞著。《越南歷史》。台北:自由僑聲,1992年11月。
吳建德。《中國威脅論後冷戰時期中共軍備之擴張》。台北:五南,1996年。
李本京。《中共與國際社會研究》。台北:正中,1991年。
李英明。《2002-2003亞太形勢發展與展望》。台北:遠景,2003年1月。
李偉成。《東南亞國家政治體系論》。台北:五南,1991年5月。
李炳南。《東南亞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1999年。
宋鎮照。《東協國家之政經發展》。台北:五南,1996年5月。
林中斌。《2010年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2000年6月。
周世雄。《國際體系與區域安全協商一歐亞安全體系之探討》。台北:五南,1994年12月。
符駿。《南海四沙群島》。台北:世紀,1981年1月。
張亞中。《歐洲統合:政府間主義與超國家主義的互動》。台北:揚智,2001年3月。
陳鴻瑜。《南海諸島主權與國際衝突》。台北:幼獅,1987年3月。
陳鴻瑜。《東南亞各國的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瀚海堂,1992年12月。
陳鴻瑜。《東南亞國家協會之發展》。南投:國立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1997年3月。
陳仲玉。《東沙島南沙太平島考古學初步調查:地政叢書第二十九輯》。台北:內政部,1995年11月。
陳欣之。《東南亞安全》。台北:生智,1999年10月。
葉翔之。《中共對外開放論壇》。台北:正中,1976年。
黃奎博。《反恐戰後的美中關係與台海局勢》。台北:大屯,2003年。
黃奎博。《2002-2003年亞太形勢發展與展望「美國與亞太關係:反恐優先、穩定第一」》。台北:遠景,2003年。
黃奎博。《反恐戰後的美中關係與台海局勢》。台北:大屯,2003年9月。
楊保筠。《中國在東南亞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北京:當代世界,1996年5月。
劉德海。《南韓對外關係》。台北:永望,1997年。
劉富本。《浴火重生的東南亞國家》。台北:五南,2000年9月。
蔡政文等人合編。《亞太地區區域組織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
會,1989年3月。
謝福進。《東亞政經情勢-區域反恐與經濟競合》。台北:遠景,2003年1月。
鄭資約。《南海諸島地理誌略》。南京:商務印書館,1947年11月。
閻學通。《中國與亞太安全:冷戰後亞太國家的安全戰略走向》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年。
顧長永。《東南亞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1995年9月。
顧長永。《台灣與東南亞的政治經濟關係》。台北:風雲論壇,2000年7月。
竇暉。《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概述》。上海:上海外語教育,1989年。
保羅(Kennedy,Paul)。《世界強權的興衰》,陳景彪譯。台北:風雲時代,1992年。
東世激、劉繼宣。《中華民族拓殖南洋史》。台北:台灣商務,1971年8月。
柏森(Frederic S. Person)、羅契斯特(J. Martin Rochester)。《國際關係》(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胡祖慶譯。台北:五南,1989年。
孫國祥、張亞中。《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1-2002》。台北:遠景,2002年。
蕭新煌、顧長永。《新世紀的東南亞》。台北:五南,2001年。
李文志、許介鱗、蕭全政合編。《亞太經濟合作與美國的亞太戰略》。台北:業強,1994年9月。
周南京、梁志明、越敬合編。《近現代東南亞近1511~1992》。北京:北大,1994年4月。
李文志、吳若予、陳治萍、楊鈞池、蕭全政合編。《劇變中的亞太與兩岸關係》。台北:業強,1996年10月。
孫國祥、陳世民、黃奎博、童振源、賴岳謙合編。《2002-2003亞太綜合安全年報》。台北:遠景,2003年6月。
二、期刊
丁永康。〈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探討〉。《問題與研究》,第31卷第1期。1993年1月,頁14-30。
王公龍。〈多邊主義與東亞的安全困境〉。《當代亞太》,第94期。2002年10月。
王高成。〈東協與亞太區域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11期。1996年11月,頁67。
王受業。〈東盟未來發展趨勢及出路〉。《外國問題研究》,第4期。1999年,頁1-4。
王逸舟。〈多邊主義和多邊外交理論〉,《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0期。2001年7月,頁1-5。
田昆。〈中國與東盟貿易投資關係及未來全球第三大市場展望〉。《東南亞研究》,第5期。2002年,頁32-37。
艾端午。〈中共藉軍演完成新戰略佈局〉。《戰略與管理》,第4期。1996年,頁66。
朱松柏。〈六邊會談與朝鮮半島核武危機〉。《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9期。2003年9月,頁4-7。
朴成勳。〈最近ASEAN的經濟協力擴大深化與我國的進出戰略〉。《今日的世界經濟》,1999年5月,頁8。
李文志。〈海陸爭霸下亞太戰略形勢發展與臺灣的安全戰〉。《東吳政治學報》,第13期。2001年,頁129-174。
李奕鵬。〈試析東盟的『平衡大國』外交戰略〉。《東南亞研究》,第5期。1995年6月,頁38-41。
李奕鵬。〈試析東盟的平衡大國外交戰略〉。《東南亞研究》。1998年。
李國雄。〈東協的區域組織發展與挑戰〉。《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4期。1996年4月,頁12-27。
李國雄。〈東協安全體制的演變與區域秩序〉。《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9期。1996年9月,頁21-40。
李登科。〈南向政策與務實外交政策之研究〉。《國際關係學報》,第12期。1997年10月,頁103-134。
李瓊莉。〈經濟安全概念在亞太地區的發展〉。《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2000年2月,頁39-53。
宋燕輝。〈南海會議與中華民國的參與〉。《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2期。1997年2月,頁15-39。
宋燕輝。〈臺灣與南海地區之衝突管理〉。《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第13期。2001年4月,頁47-56。
宋鎮照。〈台灣、東南亞雙邊關係與亞太政策〉。《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15期。1995年6月,頁4-5。
宋鎮照,〈台海兩岸與東南亞國家之關係與策略〉,《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5期。1996年5月,頁15-28。
宋鎮照。〈美國霸權在亞太地區的挑戰〉。《美歐月刊》,第11卷第3期。1997年3月,頁23-390。
宋鎮照。〈台灣兩岸與東南亞國家之關係與策略〉。《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5期。1997年5月,頁15-28。
宋鎮照。〈中共與東協雙贏共識的契機與變數〉。《國策期刊》,第169期。1997年7月,頁15-28。
宋鎮照。〈東南亞金融風暴與我國南向政策的發展〉,《東亞季刊》,第29卷第3期。1998年7月,頁29-48。
吳祖田。〈東協多邊會議發展的取向〉。《問題與研究》,第33卷第11期。1994年11月,頁71-86。
金榮勇。〈東亞金融風暴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檢討〉。《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2000年2月,頁55-66。
林正義。〈東協區域論壇與台海安全〉。《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第11期。2000年8月,頁48-50。
林文程。〈東協區域論壇與亞太多邊安全體系的建構〉。《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3期。1999年7月,頁74-114。
林仲涵。〈1996-1997年東盟形勢報告〉。《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1997年。
林欽明。〈東南亞區域整合的趨勢〉,《東南亞投資雙月刊》,2000年8月。
林曉光。〈試論美國亞太戰略的新調整〉。《國際問題》,第1-2期。1997年。
林碧炤。〈台灣的綜合安全〉。《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1期。1999年1月,頁1-15。
周煦。〈美國柯林頓政府的亞太安全政策〉。《美歐月刊》,第11卷第3期。1997年3月,頁4-22。
侯松岭。〈中國與東盟關係中的不穩定因素-南沙問題〉。《東南亞研究》,第5期。2000年。
胡九龍。〈試論冷戰後東盟與美國在亞太安全事務中的新關係〉。《國際政治》,第
6期,2001年,頁73-77。
莫大華。〈後冷戰時期東協的軍備競賽與區域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3期。1997年3月,頁51-64。
莫大華。〈後冷戰時期東協國家對東南亞區域建立信心安全措施之省思〉。《東南亞季刊》,第2卷第1期。1998年1月,頁82-101。
莫大華。〈安全研究論戰之評析〉。《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8期。1998年8月,
頁22。
袁珠盈。〈冷戰後東盟的亞太戰略〉。《國際政治》,第4期。2001年,頁110-113。
馬瓔。〈兩岸關係中的東南亞因素〉。《東南亞研究》,第3期。2002年,頁4-9。
張文木。〈柯索伏戰爭與中國新世紀安全戰略〉。《戰略與管理》,第3期。1999年,頁3。
張亞中。〈全球化的台灣安全:大戰略的思維〉。《遠景季刊》,第3卷第1期。2002年1月,頁27-64。
張隆義。〈冷戰後日本防衛政策的轉變與亞太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7期。1997年7月,頁1-16。
張耀秋。〈第二次雅加達會談與高棉局勢展望〉。《問題與研究》,第28卷第7期。1990年4月,頁36-42。
張耀秋。〈東埔賽問題國際會議評析〉。《問題與研究》,第29卷第4期。1991年1月,頁43-51。
張耀秋。〈東埔賽非問題非正式會議評析〉。《問題與研究》,第29卷第8期。1991年5月,頁12-19。
張耀秋。〈東局政治解決展望〉。《問題與研究》,第31卷第2期。1993年2月,頁49。
郭臨伍。〈台灣參與亞太多邊組織之策略〉。《國策期刊》,第171期。1997年8月。
陳文賢。〈從權力平衡的觀點看亞太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3期。1999年3月,頁74。
陳欣之。〈國際安全研究之理論變遷與挑戰〉。《遠景季刊》,第4卷3期。2003
年7月,頁1-40。
陳鴻瑜。〈新加坡的外交政策〉。《問題與研究》,第28卷第10期。1990年7月,頁36-52。
陳鴻瑜。〈東南亞金融危機對區域各國軍備現代化及安全之影響〉。《東南亞季刊》,第3卷第2期。1998年4月,頁163-164。
陳鴻瑜。〈後冷戰時期東南亞之區域安全〉《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1期。1999年1月,頁16-58。
曹雲華。〈前景光明,道路曲折〉。《東南亞研究》,第4期。2002年,頁6-13。
梁錦文。〈越南新「三頭馬車」之分析〉。《東南亞季刊》,第3卷第3期。1998年7月,頁14-34。
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國際組。〈後冷戰時期亞太地區權力關係之變化﹒學術座談會紀要〉。《問題與研究》,第31卷第7期。1993年7月,頁1-23。
曾雪如。〈東協成立自由貿易區的探討〉。《問題與研究》,第32卷第5期。1993年5月,頁42-51。
喻常森。〈東盟地區論壇的目標及大國的立場〉。《東南亞研究》,第4期。2000年。
楊志恆。〈泰馬軍備現代化之分析〉。《東南亞季刊》,第1卷第2期。1996年4 月,頁38-48。
楊津瑞。〈東亞經濟合作—進展、問題及前景〉。《東南亞研究》,第5期。2002年,頁28-31。
溫北炎。〈印尼回教主流派與極端派初探〉。《東南亞研究》,第4期。2002年,頁27-31。
蔡增家。〈冷戰後中共對東協的外交政策〉。《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9期。1999年9月,頁87。
劉復國。〈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檢討〉。《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2000年2月,頁21-36。
劉德海。〈1990年代以來南韓與印尼的政經關係〉。《海華與東南亞研究》,第2
卷第1期。2002年1月,頁30-46。
謝福進。〈後冷戰時期東協與中共之安全戰略目標衝突─臺灣議題〉。《遠景季
刊》,第3卷第1期。2002年1月,頁67-103。
謝福進。〈對後冷戰時期東協對中共安全戰略研究概念的評析〉。《海華與東南亞研究》,第2卷第2期。2002年4月。
蕭全政。〈東亞「區域主義」的發展與台灣的角色〉。《政治科學論叢》,第14期。2001年6月,頁201-222。
譚國安。〈泰國政治改革的原因、理念和新憲法的內容〉。《東南亞季刊》,第3卷第3期。1998年7月,頁1-13。
顧長永。〈論美軍在菲律賓的去留〉。《問題與研究》,第29卷第15期。1991年12月,頁67-86。
顧長永。〈從政治經濟層面論中共的東南亞華僑政策〉。《中國大陸研究》,第37卷第9期。1994年9月,頁15-35。
顧長永。〈中共與東南亞政治經濟關係〉。《國家政策雙周刊》,第169 期。1997年7月,頁2-3。
鍾建平。〈中共與東南亞的交往:「反避險戰略」〉。《遠景季刊》,第3卷第4期。2002年10月。
徐本欽著,陳佩修譯。〈新加坡對東南亞國家協會區域合作的觀點〉。《東南亞季刊》,第一卷第二期。1996年4月,頁14-22。
三、博、碩士論文
吳衛。〈東南亞區域安全研究-兼論中華民國南向發展策略〉。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1月。
林達。〈東協區域論壇角色及功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7月。
陳欣之。〈冷戰後東協諸國軍備現代化與東南亞區域安全〉。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1月。
舒俞敬。〈東南亞區域整合之地緣戰略考量-以東協接納緬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5月。
劉駿成。〈從建構主義看東南亞國家協會集體認同的建構與變遷〉。國立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7月。
四、研討會
宋鎮照。〈東南亞在美國亞太戰略地圖上的角色〉,2002下半年美國的東南亞反恐座談會,遠景基金會主辦,2002年10月18日。
宋鎮照。〈美國的亞太政策目標〉,2002下半年美國的東南亞及中國大陸政策座談會,遠景基金會主辦,2002年10月18日。
周煦。〈東協區域論壇與台海衝突〉,亞太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主辦,2002年11月23日。
高英茂。〈European Union Study Association – Taiwan〉,台灣外交政策的願景座談會,歐洲聯盟研究協會主辦,2002年6月8日。
翁明賢。〈我國國防戰略前瞻規劃〉,台海安全與國防戰略研討會。財團法人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主辦,2002年10月20日。
陳一新。〈布希政府的亞太政策與美中台三邊關係〉,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年11月。
楊念祖。〈從美國東亞戰略的演變看對台安全的影響〉,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年11月。
蔡瑋。〈亞太區域安全與中華民國〉,亞太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主辦,2002年11月23日。
顧長永。〈東協之發展及啟示〉,東協發展與區域整合座談會。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主辦,2003年11月20日。
吳東野、陳一新、張亞中、楊開煌編。〈2001年國際形勢與未來展望〉。台北兩岸交流座談會。遠景基金會主辦,2002年2月。
五、官方出版品
立法院編印。《立法院公報》,〈立法院第2屆第2會期外交及僑政、經濟、國防三委員會第一次聯席會議記錄〉。台北:立法院,1994年12月8日。
立法院編印。《立法院公報》,第82卷第73期(下)。台北:立法院,1994年12月22日。
立法院編印。《立法院公報》,第83卷第82期。台北:立法院,1996年2月10日。
日本國防衛廳編。《防衛白書》。東京:財務省印刷局,2002年。
外交部外交年鑑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外交年鑑》。台北:中華民國外交部,1997年12月。
行政院經建會編印。《加強推動對東南亞經貿合作行動方案細部執行計畫(民國87年4月至88年3月)》。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2000年4月。
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中華民國委員會編印。《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中華民國委員會會訊》,第2期。台北,1999年1月。
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中華民國委員會編印。《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中華民國委員會會訊》,第3期。台北,1999年9月。
國防部主編。《中華民國八二-八三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1994年3月。
國防部主編。《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1997年。
國防部主編。《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1998年。
國防部主編。《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2001年。
國防部主編。《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2002年7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東南亞的多邊合作:「印度在東南亞所扮演的角色」》。台北:中華民國國防部,1996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東南亞的多邊合作:「澳洲與東南亞的關係」》。台北:中華民國國防部,1996年10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東南亞在美國對中共策略中的角色》。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6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亞太戰略關係&#8213;尋求整合安全》。台北:中華民國國防部,2003年7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譯。《中共在亞洲崛起之安全意涵:對南海安全引爆點及資源政治的意涵》。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5月。
六、網路資源
吳德鳳,〈東亞金融危機下之亞太權力互動〉,
(http://home.kimo.com.tw/liutaho/2003081302.htm)
宋燕輝,〈美國與南海島嶼主權爭議:由「積極中立」走向「積極關功」〉,
(http://www. dsis.org tw/peaceforum/paper/2001-02/APS0102001.htm)
潘日輝,國家安全概念的持續與變遷講座,(http://home.kimo.com.tw/strategicstudy/comment/5/4.htm)
潘日輝,〈南海問題研究〉網路資料,
(http://home.kimo.com.tw/strategicstudy/comment/7/4.htm)
蕭新煌,〈重新認識東南亞的幾個課題:台灣觀點〉,
(http://www.sinica.edu.tw)
《大紀元》,〈北韓決定不參加東協區域論壇〉,
(http://www.epochtimes.com/b5/3/6/12/n327628.htm)
《大紀元》,〈馬來西亞接連巨資購買軍備引起關注〉,
(http://www.epochtimes.com/b5/3/6/3/n322996.htm)
《中共人民》,〈國際論壇:東亞合作漸入佳境〉,
(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24/20021108/861292.html)
《中共人民》,〈周邊安全環境的變化及對我國的影響〉,
(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2/18/20001214/348930.html)
《中共大連友誼集團網》,〈中國共產黨〉,(http://www.dlyy.com.cn/dj/dang3.asp)
《中共中央委員會》,〈與鄰為善 以鄰為伴〉,
(http://www.qsjournal.com.cn/qs/20030216/BIG5/qs%5E353%5E0%5E6.htm)
《中共中國新聞》,〈六方會談後看半島危機:朝鮮問題怎一核字了得〉,
(http://news.sina.com.tw/sinaNews/chinanews/glPolitics/2003/0902/11325671.htm)
《中共千龍》,〈馬來西亞斥鉅資採購軍備東南亞戰略平衡動搖〉,
(http://inter.qianlong.com/4420/2003-6-3/183@878292.htm)
《中共北方》,〈中國代表團向東協區域論壇提交新安全觀立場文件〉,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2002/Aug/182123.htm)
《中共北大在線》,〈綜述朝鮮半島地緣政治格局和外交戰略框架〉,
(http://www.confuse2000.com/confuse34/02.htm)
《中共仙桃投資》,〈中國與東盟宣言共避南海衝突〉,
(http://members.lycos.co.uk/chinaweekly/html/ns001617.htm)
《中共仙桃投資》,〈東亞自由貿易區:13國新墾〉,
(http://www.xttzw.com/article/shownews.asp?newsid=3399)
《中共仙桃投資》,〈印度與東盟親密接觸〉,
(http://www.xttzw.com/article/shownews.asp?newsid=3035)
《中共多維週刊》,〈江澤民說要以兩手對付西方的兩手〉,
(http://www.chinesenewsweek.com/28/ChinaAffairs/2139.html)
《中共社科院》,〈北韓加入東協區域論壇及其意義〉,
(http://www.cass.net.cn/chinese/s28_yts/wordch-en/ch-qklmj.htm)
《中共社科院》,〈東亞合作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
(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24/20021108/861292.html)
《中共南方》,〈台灣的價值何在?〉,
(http://61.144.25.119/gate/big5/www.southcn.com/news/hktwma/taiwan/zhentantt/
200210300674.htm)
《中共南方》,〈傳統安全威脅因素〉,
(http://www.southcn.com/news/ztbd/llb/keyword/200212200628.htm)
《中共崔煒》,〈東南亞國家軍備競賽悄然升溫〉,
(http://www.hledol.com/military/doc/docp30.htm)
《中共商務部資訊化司》,〈自然地理〉,
(http://id.mofcom.gov.cn/article/200305/20030500088482_1.xml)
《中共新華》,〈布希譴責印尼巴厘島爆炸事件,並許諾美將協助調查〉,
(http://news.sohu.com/33/84/news203658433.shtml)
《中共新華》,〈恐怖主義困擾東南亞經濟〉,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2-11/01/content_615299.htm)
《中共新華》,〈全球熱點大視角:展望世界主要地區形勢〉,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1/14/content_689732.htm)
《中共經濟資訊聯播》,〈中國與東盟正式建立戰略夥伴關係〉,
(http://finance.tom.com)
《中共報導周刊》,〈2003年朝美對決與東亞地緣政治〉,
(http://www.xttzw.com/dm/news/news55.htm)
《中共報道中國》,〈東盟與中國在金邊簽署南中國海行為宣言〉,
(http://www.reportchina.org/71.htm)
《中共集賢山莊》,〈艱難的中國國家邊界〉,
(http://www.mo99.com/pages/d2/n079.htm)
《中共觀滄海》,〈南海地區戰略形式縱論〉,(http://www.gchjs.com/wz/wz302.htm)
《中華民國外交》,〈2002年外交年鑑〉,
(http://www.mofa.gov.tw/almanac2002/homepage.html)
《中華民國外交》,〈當前外交政策(2002年10月16日)〉,
(http://www.mofa.gov.tw/newmofa/MajorSpeeches/chien911016.htm)
《中華民國外交》,〈2003年5月16日新聞背景參考資料〉,
(http://www.mofa.gov.tw/newmofa/newsback/newsback920516-2.htm)
《中華民國外交》,〈當前外交政策(2003年3月26日)〉,
(http://www.mofa.gov.tw/newmofa/MajorSpeeches/tu920326.htm)
《中華民國國貿局》,〈東南亞國家協會暨東協自由貿易區發展現況〉,
(http://www.trade.gov.tw/region_org/asean_3.htm)
《台灣新世紀》,〈美國「九一一」事件後國土安全作為對台灣安全的啟示〉,
(http://www.taiwanncf.org.tw/seminar/20021020/20021020-4.html)
《台灣新世紀》,〈北韓核武危機與東北亞局勢〉,
(http://www.taiwanncf.org.tw/seminar/20030309/20030309-1.html)
《台灣智庫》,〈美日台三邊戰略對話-台北回合(邱義仁2002年8月19日)〉,
(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archives/000729.html)
《自由電子新聞》,〈布希今晤金大中,北韓是焦點話題〉,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feb/20/today-int1.htm)
《美國之音》,〈東南亞各國彙聚曼谷討論反恐〉,
(http://www.voa.gov/chinese/archive/worldfocus/apr2002/fri/04190208asiaterrorismgbtxt.htm)
《美國之音》,〈東南亞國家加強司法合作一致反恐〉,
(http://www.voa.gov/chinese/archive/worldfocus/jul2002/mon/0701022asiaterrorlawgbtxt.htm)
《和平會訊》,〈訴諸國際法與設立國際法庭〉,
(http://www.peace.org.tw/about/advice/advice_03_focus.htm)
《奇摩新聞》,〈日本將斥資十五億美元為東協培育專業人才〉,
(http://tw.news.yahoo.com/2003/12/11/international/cna/4418473.html)
《政大國關中心》,〈美國的亞太戰略情勢〉,
(http://iir.nccu.edu.tw/2002report/ustoasia.htm)
《政大國際關係》,〈新型安全觀與兩岸關係〉,
(http://iir.nccu.edu.tw/newact.htm)
《情報預測》,〈Strategic Forecasting〉,
(http://www.stratfor.biz/Story.neo?storyId=218754)
《國際戰略研究室》,〈後冷戰時期我國南海戰略之研究〉,
(http://www2.tku.edu.tw/~titx/strategy/southsea.htm)
《楊永明國際事務》,〈東協區域論壇:亞太安全之政府間多邊對話機制〉,
(http://140.112.2.84/~yang//Paper-ARF-0300.htm)
《新加坡國際廣播電臺》,〈馬印相繼購買俄戰機是否會引發東南亞軍備競賽?〉,(http://www.rsi.com.sg/chinese/newsscan/view/20030523132600/1/b5/.html)
《遠景資料》,〈東亞經濟整合對各方有利無害〉,(http://www.future-china.org.tw/csipf/press/digest/dgst901119.html)
《聯合理財》,〈睦鄰、安鄰、富鄰,中共新外交思維〉,
(http://archive.udn.com/2003/10/8/NEWS/FINANCE/FINS4/1606165.shtml)
貳、西文部份
一、專書
Acharya, Amitav. “ Regionalism and Regime Security in the Third World: Comparing the Origins of the ASEAN and GCC.” In The Insecurity Dilemma: National Security of the Third World States.ed. Brian L. Job, London: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 1992 .
Acharya, Amitav. “ASEAN and Asia-Pacific Multilateralism: Managing Regional Security.” In New challenges for ASEAN: Emerging Policy Issues Vancouver.ed. Acharya Amitav and Richard Stubbs.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1995 .
Acharya, Amitav.Multilateral Acitivities in South East Asia.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1995.
Amnold, Wolfers. Discord and Collaboration.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62.
Buzan, Barry. “The National Security Problem in Internation Relation Sussex.”
In People, States, and Fear. England: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83.
Buzan, Barry.“An Agenda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In People State and Fear, second Edition. New York: Harvard Wheastsheaf, 1991.
Chalmers, Malcolm. “Confidence-Building.” In South-East Asia, Bradford Arms Register Studies, No.6, G. B.: Westview Press, 1996 .
Chairman’s statement. The First ASEAN Regional Forum.Bangkok Press, 1994.
Dougherty James E. and Robert L. Pfaltzgraff. 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nd edition, N. Y.: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87.
Fifield, Russell H. “The Southeast Asia Command,” In K. S. Sandhu, Sharon Siddique, Chandran Eshurum, ed. by The Asean Reader.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992.
John, Cooper.“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In Southeast Asia, Divided: The ASEAN Indochina Crisis, ed. by Donald E. Weatherbee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 1985 .
Lau Teik Soon. “ASEAN and Future of Regional”, In The Great Power and Southeast Asia, ed. By Lau Teik Soon. Singapore: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1973.
Heiner, Hanggi. Asean and the Zopfan Concept.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991 .
Malcolm, Chalmers. Confidence-Building in South-East Asia.U.K: Westview Press, 1996.
Michael W. Everett and Mary A. Sommerville. Multilateral Acitivities in South East Asia.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1995.
Mohammed, Ayoob. India and Southeast Asia, Indian Perceptions and Policies. Routledge: London and New York, 1990.
Robert Keohan and Joseph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second edition, 1989.
Robert Keohane & Joseph Nye.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New York: Addison Wesley Longman, third Edition, 2001.
二、期刊
Acharay, Amitav. “ Culture, Security, Multilateralism: The Asian Way and Regional Order ”, Contemporary Security Policy, vol.19, No.1 ( April 1998 ) : 61-154.
Arnold, Wolfers. “National Security as an Ambiguous Symbol,”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No.67(1952): 485.
Barry, Buzan. and Gerald Segal, “ Rethinking East Asian Security Agenda After the Gold War,” Pacific Review , vol.8, No.1(1995): 131.
Baker, Secretary. “U.S.-ASEAN Cooperation,” U.S. Department of State Dispatch, Vol.3, No.31, (August 3, 1992): 579.
Bosorth, Stephen W. “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 ” Foreign Affairs, vol.71, No.1(Winter 1991-1992): 116.
Dewitt, David B.“Common Comprehensive and Cooperative Security in Asia- Pacific,”Cancaps Paper, No.3, (1994).
Desmond, Ball. “A New Era in Confidence Building: The Second Track Proces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Security Dialogue, vol.25, No.2, (1994): 171.
Derek McDougall. “Australia and the British Military withdrawal from East of Suez,”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51, No.2, (1997): 189.
Evans, Paul M. “ Building Security: The Council for Security Cooper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CSCAP),” Pacific Review, vol. VII, No.2, (1994): 127-30.
Leszek, Buszynski. “Southeast Asia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Regionalism and Security”, Asian Survey, vol.32, No.9 (September 1992): 839-43.
Leszek, Buszynski. “ASEAN Security Dilemmas,” Survival, vol.34, No.4, (Winter 1992-93): 94.
Michael Leifer.“The Asean Regional Forum”, Adelphip Paper, No.302, 1-65.
Mohamed Jawhar. “Managing Security in Southeast Asia: Existing Mechanisms and Processes to Address,”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47, No.2, (Oct 1993): 216-217.
Mocntar K. Atmadja.“Some Thoughts on Asean Security Cooperation: An Indonesian Perspective,”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vol.12, No.3 (Dec 1990): 169-170.
Sheldon W. Simon.“Alternative Visions of Security in the Asia Pacific,” Pacific Affairs, vol.69, No.3,(Fall 1996): 381-396.
Sheldon W. Simon. “Security Prospects in Southeast Asia: Collaborative Efforts and the ASEAN Regional Forum,” The Pacific Review, vol.11, No.2,(1998): 205.
Susanne, Birgerson. “The Evolution of Soviet Foreign Policy in Southeast Asia: Implications for Russian Foreign Policy ,” Asian Affairs, vol.23, No. 4, (winter 1997): 226-7.
Soedjati, Djiwandono J. “ Intra-ASEAN Territorial Disputes : The Sabah Claim”
The Indonesian Quarterly, vol. XXII, No.1 (First Quarter, 1994): 34-5.
William J.Dobson, and M. Taylor Fravel. “ Red Herring Hegemon: China in the South-China Sea.” Current History, vol.96, No.611 (September 1997): 258-63.
三、研討會
Carolina,G.. Hernandz. “The Security Environment of South-East Asia in the 1990s. ” Paper Presented at The Regional Security Environment in South-East Asia, New World Hotel, Manila, Philippines.1995.
Roy, Denny. “U.S. Strategic Planning For The Asia-Pacific Threats And Opportunities In East Asia . ”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Net Assessment And Defense Policy. Taipei, Republic of China. November 9-10, 2002.。
Harvey, J. Feldman. “The U.S.-P.R.C. Relationship: Engagement vs Containment or Engagement with Contain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augural Conference of Asia Pacific Security Form- The Impetus of Change in the Asia –Pacific Security Environment, 1997.
四、網路資源
《ASEAN》,〈Asean Efforts to Counter Terrorism〉,(http://www.aseansec.org/14396.htm)
《ASEAN》,〈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Political Cooperation〉,(http://www.aseansec.org/64.htm)
《ASEAN》,〈Asean Regional Forum,Chairman’s Statement,the First Meeting of the Asean Regional Forum〉,(http://www.aseansec.org/4979.htm)
《ASEAN》,〈Asean India Dialogue Relations〉,
(http://www.aseansec.org/14802.htm)
《ASEAN》,〈Asea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ttp://www.aseansec.org/4979.htm)
《ASEAN》,〈Asean Republic of Korea Dialogue〉,
(http://www.aseansec.org/7672.htm)
《ASEAN》,〈Asean-Rok Summits and Asean〉,
(http://www.aseansec.org/7672.htm)
《ASEAN》,〈Asean Regional Forum〉,(http://www.aseansec.org/92.htm)
《ASEAN》,〈ASEAN Regional Forum Concept and Principles of Preventive Diplomacy〉,(http:/www.aseansec.org/3571.htm)
《ASEAN》,〈9th ASEAN Regional Forum〉,(http://www.aseansec.org/3548.htm)
《ASEAN》,〈Chairman`s Statements The First Asean Regional Forum〉,
(http://www.aseansec.org/3621.htm)
《ASEAN》,〈Chairman`s Statements The Second Asean Regional Forum〉,
(http://www.aseansec.org/3617.htm)
《ASEAN》,〈Chairman`s Statement The Third Asean Regional Forum〉,
(http://www.aseansec.org/3612.htm)
《ASEAN》,〈Current Asean-Rok Relationship 〉,(http://www.aseansec.org/7672.htm)
《ASEAN》,〈Declaration of ASEAN Concord〉,(http://www.aseansec.org/3630.htm)
《ASEAN》,〈Elevation to Full Dialogue Partner Status〉,
(http://www.aseansec.org/7672.htm)
《ASEAN》,〈Economic Cooperation〉,(http://www.aseansec.org/7672.htm)
《ASEAN》,〈Joint Communique Of The 35th Asean Ministerial Meeting〉,(http://www.aseansec.org/4070.htm)
《ASEAN》,〈Joint Communique The First ASEAN Heads of Government Meeting〉,(http://www.aseansec.org/5053.htm)
《ASEAN》,〈Joint Communique of The Twenty-Fourth Asean Ministerial Meeting〉,(http://www.aseansec.org/956.htm)
《ASEAN》,〈Joint Press Statement of the 11th AFTA Council Meeting, 15 October 1997, Subang Jaya, Malaysia.〉,
(http://www.aseansec.org/economic/afta/eco ac11.htm)
《ASEAN》,〈Political and Security:Overview〉,(http://www.aseansec.org/92.htm)
《ASEAN》,〈Political Cooperation〉,(http://www.aseansec.org/7672.htm)
《ASEAN》,〈Review of Asean’s political and Security, Economic, and Func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ternal Relations Since the 29th AMM/ PMC in July 1996〉,
(http://www.aseansec.org/general/ publication/ au2979.htm)
《ASEAN》,〈Speech by Soeharto at the Joint Press Statement The first ASEAN Economic Ministers Meeting Jakarta, 26-27 November 1975,(http://www.aseansec.org/1284.htm)
《ASEAN》,〈Structural Mechanisms〉,(http://www.aseansec.org/7672.htm)
《ASEAN》,〈Singapore Declaration Of 1992 Singapore:Directions In Asean Economic Cooperation〉,(http://www.aseansec.org/5120.htm)
《ASEAN》,〈The First Asean Summit〉,(http://www.aseansec.org/5002.htm)
《ASEAN》,〈The Treaty on The Sout heast Asia Nuclear Weapon-Free Zone〉,
(http://www.asean.or.id- pol _agr7.htm)
《ASEAN》,〈The ASEAN Free Trade Area〉,
(http://www.aseansec.org/viewpdf.asp?file=/pdf/afta.pdf)
《Jane’s Intelligence》,
(http://janes.com/security/international_security/news/jid/jid020812 1_n.shtml)
《Stanford》,〈The ‘ASEAN Way’ Non-Intervention and ASEAN’s Role in Conflict Management〉,(http://www.stanfodr.edu/group/sjeaa/journal3/geasia1.pdf)
《日本名古屋大學》,〈Hiroshi Kakazu, Growth Triangles in ASEAN A New Approach to Regional Cooperation〉,(http://www.gsid.nagoya-u.ac.jp/project/apec/outcomes/paper97/11/kakazu-txt.)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91922008
9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92200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黃奎博<br>顧長永<br>陳欣之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br><br>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周禮順zh_TW
dc.creator (作者) 周禮順zh_TW
dc.date (日期) 200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Sep-2009 18:10:02 (UTC+8)-
dc.date.available 17-Sep-2009 18:10:0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8:10:0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192200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79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922008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東協(ASEAN)自1967年成立以來,即有其獨特的安全觀。根據東協曼谷宣言,東協成立的主要目的在於「促進區域安全與穩定」,並透過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與科技等各個層面的合作,達成未來形成共同體意識,而非透過組成軍事聯盟、以武力來解決彼此爭端。隨著「911事件」及「巴里島爆炸案」後,美國超強地位進一步向前推展,視東南亞為其全球反恐的第二戰場, 2001年東協與中共達成於10年內籌設雙邊「東協-中共自由貿易區」之協議,將成為涵蓋20億人口,全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其影響極為深遠。本文主旨在探討東協具備成為亞太政治大國的必要條件,善用集體安全合作機制,提高身價,主導議事,及積極從事經濟與安全區域整合,目前為何沒有達到維持東南亞區域安全之目的。
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揭示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範圍與限制、文獻探討及論文架構等。第二章為「東南亞概述」,從東南亞地緣政治及政經情勢變遷,經由區域主義的形成,探討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成立與發展。第三章「東南亞區域安全」,探討東協如何藉由新自由主義之互賴理論推展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合作,並揭櫫「綜合性安全」的觀念,使成員國之間擺脫安全困境加強各項安全合作,如何利用東協區域論壇 (ARF)為核心和載台,展開與外部大國之間的多邊安全對話,逐漸擺脫其邊陲的地位,進而維護東南亞區域的和平與穩定。第四章「影響東南亞區域安全潛在的衝突熱點」,針對朝鮮半島、臺海兩岸及南中國海等問題,探討東協所主導東協區域論壇在亞太安全熱點的行為角色。第五章「未來的展望」,探討東南亞國家經由經濟區域整合,預定2020年前完成安全、經濟及社會文化的「東南亞共同體」的願景。第六章為結論。
近年來東協在區域整合的進展上頗有成果,2001年在汶萊的東協高峰會中,東南亞國家領袖與中共總理朱鎔基同意在2010年成立一個世界最大的「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2002年在柬埔寨首都金邊的東協高峰會中,討論加強東南亞地區經濟合作以及加快東協形成共同體的問題。而東協高峰會議後所舉行的東協十加三高峰會議中,東協和中共在柬埔寨簽署一項關於中國南海有爭議地區內避免衝突的劃時代協議「南中國海各方行為宣言」。會議中另一個重要的決議是,中國與東盟國家簽訂了「全面經濟合作架構協定」,正式啟動了「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進程。在2003年10月份召開的巴里島高峰會,東協領導人共同簽署「巴里島協定Ⅱ」,追求政治、經濟、安全及社會文化整體化的「東南亞共同體」,東協為東南亞地區及整個東亞地區的經濟政治整合畫出美麗的藍圖。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途徑及方法……………………………………………………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四節 文獻探討……………………………………………………………6
第五節 論文架構……………………………………………………………15

第二章 東南亞概述……………………………………………………………16
第一節 東南亞地緣政治……………………………………………………16
第二節 東南亞政經情勢變遷………………………………………………20
壹、 東南亞政治情勢變遷………………………………………………20
貳、 東南亞經濟情勢的變遷……………………………………………29
第三節 東南亞區域主義的形成……………………………………………34
壹、 何謂區域主義………………………………………………………34
貳、 東南亞區域體系的形成……………………………………………35
叁、 影響東南亞區域主義的因素………………………………………36
第四節 東協的組織、功能與發展…………………………………………40
壹、 東協的成立與擴大…………………………………………………40
貳、 東協之組織架構……………………………………………………43
叁、 東協的成就與發展…………………………………………………44
小 節…………………………………………………………………………48

第三章 東南亞區域安全………………………………………………………50
第一節 新自由主義與安全定義……………………………………………51
壹、 新自由主義…………………………………………………………51
貳、 安全定義……………………………………………………………56
第二節 東南亞國家的綜合性安全觀………………………………………62
壹、東協國家內部安全觀…………………………………………………62
貳、東協與區域外強權之安全互動………………………………………69
第三節 東協區域論壇安全機制與運作……………………………………76
壹、 東協區域論壇之成立背景與過程…………………………………76
貳、 東協區域論壇之組織與運作………………………………………78
叁、 區域外強權對東協區域論壇的立場與態度………………………86
小 節…………………………………………………………………………93
第四章 影響東南亞區域安全潛在衝突熱點…………………………………95
第一節 朝鮮半島問題………………………………………………………96
壹、 朝鮮半島的地緣戰略………………………………………………97
貳、 南、北韓的安全戰略………………………………………………97
叁、 東協與朝鮮半島的關係……………………………………………100
肆、 朝鮮半島問題對東南亞區域安全之影響…………………………104
第二節 台海兩岸危機………………………………………………………108
壹、 台海地緣戰略之重要性……………………………………………108
貳、 台灣的東南亞戰略…………………………………………………110
叁、 中共的東南亞戰略…………………………………………………116
肆、 台海問題對東南亞區域安全之影響………………………………120
第三節 南中國海爭端………………………………………………………125
壹、 南中國海地緣政治…………………………………………………125
貳、 東南亞國家南海主權保衛策略……………………………………131
叁、 中共南海主權保衛策略……………………………………………133
肆、 台灣南海主權保衛策略……………………………………………134
伍、 美國的南海戰略……………………………………………………135
陸、 日本的南海戰略……………………………………………………136
柒、 南海問題對東南亞區域安全之影響………………………………136
小 節…………………………………………………………………………141

第五章 未來的展望……………………………………………………………144
第一節 傳統安全的威脅與防範……………………………………………145
壹、 傳統安全威脅因素…………………………………………………145
貳、 領土和海洋爭議問題………………………………………………145
叁、 擴充軍備……………………………………………………………147
第二節 落實東亞自由貿易區………………………………………………150
壹、 東協自由貿易區整合歷程…………………………………………151
貳、 東亞自由貿易區合作的進程及前景………………………………153
叁、 東亞自由貿易區合作的目標與障礙………………………………157
第三節 加強區域安全合作…………………………………………………160
壹、 東南亞國家區域安全挑戰及潛在威脅……………………………160
貳、 東協與各國加強區域安全合作機制與成效………………………162
叁、 東協在東亞衝突熱點應扮演更積極角色…………………………168
第四節 擴大反恐合作發展…………………………………………………170
壹、 東南亞回教激進組織及特性………………………………………171
貳、 東南亞反恐發展……………………………………………………173
叁、 美國在東南亞反恐的主要策略……………………………………180
肆、 東南亞反恐的障礙…………………………………………………183
小 節…………………………………………………………………………186

第六章 結論……………………………………………………………………187

參考文獻…………………………………………………………………………191
































圖與表目次
圖2-1 東南亞區域……………………………………………………………19
圖4-1 東南亞主要爭端-南海………………………………………………141

表2-1 東南亞各國國情簡介…………………………………………………18
表2-2 東協1967年至2003年政治主要協議事項.…………………………45
表2-3 東協組織系統…………………………………………………………49
表3-1 國際體系兩模式………………………………………………………52
表3-2 東協區域論壇歷屆論談重點…………………………………………83
表4-1 南海爭端國南沙及西沙群島主權宣示………………………………129
表4-2 南海近期的軍事衝突…………………………………………………130
表4-3 南海地區東南亞國家的石油及天然氣蘊藏量………………………139
表5-1 東南亞地區各國領土和海洋爭議衝突統計…………………………146
表5-2 區域經濟整合一體化主要型態………………………………………150
表5-3 歷屆「東協加三」會議重點…………………………………………155
表5-4 東南亞回教激進組織及其活動概況…………………………………171
表5-5 東南亞國家反恐作為…………………………………………………180
zh_TW
dc.format.extent 12485 bytes-
dc.format.extent 76119 bytes-
dc.format.extent 119248 bytes-
dc.format.extent 79911 bytes-
dc.format.extent 222828 bytes-
dc.format.extent 734715 bytes-
dc.format.extent 400158 bytes-
dc.format.extent 616635 bytes-
dc.format.extent 404094 bytes-
dc.format.extent 192840 bytes-
dc.format.extent 188351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922008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東協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東協區域論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新自由主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互賴理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安全觀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共同體zh_TW
dc.title (題名) 東南亞區域安全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天兒慧。《中國:蛻變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台北:月旦,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中青。《站在新的起跑線上的東南亞》。台北:五南,199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俊才。《東南亞史》。台北:正中,197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鈞著。《越南歷史》。台北:自由僑聲,199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建德。《中國威脅論後冷戰時期中共軍備之擴張》。台北:五南,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本京。《中共與國際社會研究》。台北:正中,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英明。《2002-2003亞太形勢發展與展望》。台北:遠景,200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偉成。《東南亞國家政治體系論》。台北:五南,199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炳南。《東南亞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鎮照。《東協國家之政經發展》。台北:五南,1996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中斌。《2010年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200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世雄。《國際體系與區域安全協商一歐亞安全體系之探討》。台北:五南,1994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符駿。《南海四沙群島》。台北:世紀,198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亞中。《歐洲統合:政府間主義與超國家主義的互動》。台北:揚智,2001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鴻瑜。《南海諸島主權與國際衝突》。台北:幼獅,198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鴻瑜。《東南亞各國的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瀚海堂,199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鴻瑜。《東南亞國家協會之發展》。南投:國立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199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仲玉。《東沙島南沙太平島考古學初步調查:地政叢書第二十九輯》。台北:內政部,1995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欣之。《東南亞安全》。台北:生智,1999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翔之。《中共對外開放論壇》。台北:正中,197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奎博。《反恐戰後的美中關係與台海局勢》。台北:大屯,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奎博。《2002-2003年亞太形勢發展與展望「美國與亞太關係:反恐優先、穩定第一」》。台北:遠景,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奎博。《反恐戰後的美中關係與台海局勢》。台北:大屯,200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保筠。《中國在東南亞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北京:當代世界,1996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德海。《南韓對外關係》。台北:永望,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富本。《浴火重生的東南亞國家》。台北:五南,200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政文等人合編。《亞太地區區域組織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會,1989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福進。《東亞政經情勢-區域反恐與經濟競合》。台北:遠景,200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資約。《南海諸島地理誌略》。南京:商務印書館,1947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學通。《中國與亞太安全:冷戰後亞太國家的安全戰略走向》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長永。《東南亞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1995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長永。《台灣與東南亞的政治經濟關係》。台北:風雲論壇,200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竇暉。《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概述》。上海:上海外語教育,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保羅(Kennedy,Paul)。《世界強權的興衰》,陳景彪譯。台北:風雲時代,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世激、劉繼宣。《中華民族拓殖南洋史》。台北:台灣商務,1971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柏森(Frederic S. Person)、羅契斯特(J. Martin Rochester)。《國際關係》(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胡祖慶譯。台北:五南,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國祥、張亞中。《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1-2002》。台北:遠景,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新煌、顧長永。《新世紀的東南亞》。台北:五南,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文志、許介鱗、蕭全政合編。《亞太經濟合作與美國的亞太戰略》。台北:業強,1994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南京、梁志明、越敬合編。《近現代東南亞近1511~1992》。北京:北大,199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文志、吳若予、陳治萍、楊鈞池、蕭全政合編。《劇變中的亞太與兩岸關係》。台北:業強,1996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國祥、陳世民、黃奎博、童振源、賴岳謙合編。《2002-2003亞太綜合安全年報》。台北:遠景,200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永康。〈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探討〉。《問題與研究》,第31卷第1期。1993年1月,頁14-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公龍。〈多邊主義與東亞的安全困境〉。《當代亞太》,第94期。200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高成。〈東協與亞太區域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11期。1996年11月,頁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受業。〈東盟未來發展趨勢及出路〉。《外國問題研究》,第4期。1999年,頁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逸舟。〈多邊主義和多邊外交理論〉,《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0期。2001年7月,頁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昆。〈中國與東盟貿易投資關係及未來全球第三大市場展望〉。《東南亞研究》,第5期。2002年,頁32-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艾端午。〈中共藉軍演完成新戰略佈局〉。《戰略與管理》,第4期。1996年,頁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松柏。〈六邊會談與朝鮮半島核武危機〉。《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9期。2003年9月,頁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朴成勳。〈最近ASEAN的經濟協力擴大深化與我國的進出戰略〉。《今日的世界經濟》,1999年5月,頁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文志。〈海陸爭霸下亞太戰略形勢發展與臺灣的安全戰〉。《東吳政治學報》,第13期。2001年,頁129-1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奕鵬。〈試析東盟的『平衡大國』外交戰略〉。《東南亞研究》,第5期。1995年6月,頁38-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奕鵬。〈試析東盟的平衡大國外交戰略〉。《東南亞研究》。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國雄。〈東協的區域組織發展與挑戰〉。《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4期。1996年4月,頁12-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國雄。〈東協安全體制的演變與區域秩序〉。《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9期。1996年9月,頁21-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登科。〈南向政策與務實外交政策之研究〉。《國際關係學報》,第12期。1997年10月,頁103-1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瓊莉。〈經濟安全概念在亞太地區的發展〉。《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2000年2月,頁39-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燕輝。〈南海會議與中華民國的參與〉。《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2期。1997年2月,頁15-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燕輝。〈臺灣與南海地區之衝突管理〉。《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第13期。2001年4月,頁47-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鎮照。〈台灣、東南亞雙邊關係與亞太政策〉。《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15期。1995年6月,頁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鎮照,〈台海兩岸與東南亞國家之關係與策略〉,《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5期。1996年5月,頁15-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鎮照。〈美國霸權在亞太地區的挑戰〉。《美歐月刊》,第11卷第3期。1997年3月,頁23-3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鎮照。〈台灣兩岸與東南亞國家之關係與策略〉。《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5期。1997年5月,頁15-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鎮照。〈中共與東協雙贏共識的契機與變數〉。《國策期刊》,第169期。1997年7月,頁15-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鎮照。〈東南亞金融風暴與我國南向政策的發展〉,《東亞季刊》,第29卷第3期。1998年7月,頁29-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祖田。〈東協多邊會議發展的取向〉。《問題與研究》,第33卷第11期。1994年11月,頁71-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榮勇。〈東亞金融風暴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檢討〉。《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2000年2月,頁55-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正義。〈東協區域論壇與台海安全〉。《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第11期。2000年8月,頁48-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文程。〈東協區域論壇與亞太多邊安全體系的建構〉。《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3期。1999年7月,頁74-1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仲涵。〈1996-1997年東盟形勢報告〉。《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欽明。〈東南亞區域整合的趨勢〉,《東南亞投資雙月刊》,2000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曉光。〈試論美國亞太戰略的新調整〉。《國際問題》,第1-2期。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碧炤。〈台灣的綜合安全〉。《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1期。1999年1月,頁1-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煦。〈美國柯林頓政府的亞太安全政策〉。《美歐月刊》,第11卷第3期。1997年3月,頁4-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松岭。〈中國與東盟關係中的不穩定因素-南沙問題〉。《東南亞研究》,第5期。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九龍。〈試論冷戰後東盟與美國在亞太安全事務中的新關係〉。《國際政治》,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期,2001年,頁73-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莫大華。〈後冷戰時期東協的軍備競賽與區域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3期。1997年3月,頁51-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莫大華。〈後冷戰時期東協國家對東南亞區域建立信心安全措施之省思〉。《東南亞季刊》,第2卷第1期。1998年1月,頁82-1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莫大華。〈安全研究論戰之評析〉。《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8期。1998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珠盈。〈冷戰後東盟的亞太戰略〉。《國際政治》,第4期。2001年,頁110-1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瓔。〈兩岸關係中的東南亞因素〉。《東南亞研究》,第3期。2002年,頁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文木。〈柯索伏戰爭與中國新世紀安全戰略〉。《戰略與管理》,第3期。1999年,頁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亞中。〈全球化的台灣安全:大戰略的思維〉。《遠景季刊》,第3卷第1期。2002年1月,頁27-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隆義。〈冷戰後日本防衛政策的轉變與亞太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7期。1997年7月,頁1-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耀秋。〈第二次雅加達會談與高棉局勢展望〉。《問題與研究》,第28卷第7期。1990年4月,頁36-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耀秋。〈東埔賽問題國際會議評析〉。《問題與研究》,第29卷第4期。1991年1月,頁43-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耀秋。〈東埔賽非問題非正式會議評析〉。《問題與研究》,第29卷第8期。1991年5月,頁12-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耀秋。〈東局政治解決展望〉。《問題與研究》,第31卷第2期。1993年2月,頁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臨伍。〈台灣參與亞太多邊組織之策略〉。《國策期刊》,第171期。1997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文賢。〈從權力平衡的觀點看亞太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3期。1999年3月,頁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欣之。〈國際安全研究之理論變遷與挑戰〉。《遠景季刊》,第4卷3期。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7月,頁1-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鴻瑜。〈新加坡的外交政策〉。《問題與研究》,第28卷第10期。1990年7月,頁36-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鴻瑜。〈東南亞金融危機對區域各國軍備現代化及安全之影響〉。《東南亞季刊》,第3卷第2期。1998年4月,頁163-1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鴻瑜。〈後冷戰時期東南亞之區域安全〉《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1期。1999年1月,頁16-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雲華。〈前景光明,道路曲折〉。《東南亞研究》,第4期。2002年,頁6-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錦文。〈越南新「三頭馬車」之分析〉。《東南亞季刊》,第3卷第3期。1998年7月,頁14-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國際組。〈後冷戰時期亞太地區權力關係之變化﹒學術座談會紀要〉。《問題與研究》,第31卷第7期。1993年7月,頁1-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雪如。〈東協成立自由貿易區的探討〉。《問題與研究》,第32卷第5期。1993年5月,頁42-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喻常森。〈東盟地區論壇的目標及大國的立場〉。《東南亞研究》,第4期。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志恆。〈泰馬軍備現代化之分析〉。《東南亞季刊》,第1卷第2期。1996年4 月,頁38-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津瑞。〈東亞經濟合作—進展、問題及前景〉。《東南亞研究》,第5期。2002年,頁28-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溫北炎。〈印尼回教主流派與極端派初探〉。《東南亞研究》,第4期。2002年,頁27-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增家。〈冷戰後中共對東協的外交政策〉。《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9期。1999年9月,頁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復國。〈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檢討〉。《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2000年2月,頁21-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德海。〈1990年代以來南韓與印尼的政經關係〉。《海華與東南亞研究》,第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卷第1期。2002年1月,頁30-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福進。〈後冷戰時期東協與中共之安全戰略目標衝突─臺灣議題〉。《遠景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刊》,第3卷第1期。2002年1月,頁67-1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福進。〈對後冷戰時期東協對中共安全戰略研究概念的評析〉。《海華與東南亞研究》,第2卷第2期。2002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全政。〈東亞「區域主義」的發展與台灣的角色〉。《政治科學論叢》,第14期。2001年6月,頁201-2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譚國安。〈泰國政治改革的原因、理念和新憲法的內容〉。《東南亞季刊》,第3卷第3期。1998年7月,頁1-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長永。〈論美軍在菲律賓的去留〉。《問題與研究》,第29卷第15期。1991年12月,頁67-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長永。〈從政治經濟層面論中共的東南亞華僑政策〉。《中國大陸研究》,第37卷第9期。1994年9月,頁15-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長永。〈中共與東南亞政治經濟關係〉。《國家政策雙周刊》,第169 期。1997年7月,頁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建平。〈中共與東南亞的交往:「反避險戰略」〉。《遠景季刊》,第3卷第4期。200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本欽著,陳佩修譯。〈新加坡對東南亞國家協會區域合作的觀點〉。《東南亞季刊》,第一卷第二期。1996年4月,頁14-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博、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衛。〈東南亞區域安全研究-兼論中華民國南向發展策略〉。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達。〈東協區域論壇角色及功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欣之。〈冷戰後東協諸國軍備現代化與東南亞區域安全〉。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舒俞敬。〈東南亞區域整合之地緣戰略考量-以東協接納緬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駿成。〈從建構主義看東南亞國家協會集體認同的建構與變遷〉。國立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研討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鎮照。〈東南亞在美國亞太戰略地圖上的角色〉,2002下半年美國的東南亞反恐座談會,遠景基金會主辦,2002年10月1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鎮照。〈美國的亞太政策目標〉,2002下半年美國的東南亞及中國大陸政策座談會,遠景基金會主辦,2002年10月1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煦。〈東協區域論壇與台海衝突〉,亞太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主辦,2002年11月2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英茂。〈European Union Study Association – Taiwan〉,台灣外交政策的願景座談會,歐洲聯盟研究協會主辦,2002年6月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翁明賢。〈我國國防戰略前瞻規劃〉,台海安全與國防戰略研討會。財團法人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主辦,2002年10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一新。〈布希政府的亞太政策與美中台三邊關係〉,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念祖。〈從美國東亞戰略的演變看對台安全的影響〉,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瑋。〈亞太區域安全與中華民國〉,亞太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主辦,2002年11月2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長永。〈東協之發展及啟示〉,東協發展與區域整合座談會。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主辦,2003年11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東野、陳一新、張亞中、楊開煌編。〈2001年國際形勢與未來展望〉。台北兩岸交流座談會。遠景基金會主辦,200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官方出版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法院編印。《立法院公報》,〈立法院第2屆第2會期外交及僑政、經濟、國防三委員會第一次聯席會議記錄〉。台北:立法院,1994年12月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法院編印。《立法院公報》,第82卷第73期(下)。台北:立法院,1994年12月22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法院編印。《立法院公報》,第83卷第82期。台北:立法院,1996年2月1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本國防衛廳編。《防衛白書》。東京:財務省印刷局,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外交部外交年鑑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外交年鑑》。台北:中華民國外交部,1997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經建會編印。《加強推動對東南亞經貿合作行動方案細部執行計畫(民國87年4月至88年3月)》。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2000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中華民國委員會編印。《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中華民國委員會會訊》,第2期。台北,199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中華民國委員會編印。《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中華民國委員會會訊》,第3期。台北,1999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主編。《中華民國八二-八三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1994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主編。《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主編。《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主編。《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主編。《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200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東南亞的多邊合作:「印度在東南亞所扮演的角色」》。台北:中華民國國防部,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東南亞的多邊合作:「澳洲與東南亞的關係」》。台北:中華民國國防部,1996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東南亞在美國對中共策略中的角色》。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亞太戰略關係&#8213;尋求整合安全》。台北:中華民國國防部,200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譯。《中共在亞洲崛起之安全意涵:對南海安全引爆點及資源政治的意涵》。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網路資源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德鳳,〈東亞金融危機下之亞太權力互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home.kimo.com.tw/liutaho/200308130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燕輝,〈美國與南海島嶼主權爭議:由「積極中立」走向「積極關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 dsis.org tw/peaceforum/paper/2001-02/APS0102001.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日輝,國家安全概念的持續與變遷講座,(http://home.kimo.com.tw/strategicstudy/comment/5/4.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日輝,〈南海問題研究〉網路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home.kimo.com.tw/strategicstudy/comment/7/4.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新煌,〈重新認識東南亞的幾個課題:台灣觀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sinica.edu.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紀元》,〈北韓決定不參加東協區域論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epochtimes.com/b5/3/6/12/n327628.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紀元》,〈馬來西亞接連巨資購買軍備引起關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epochtimes.com/b5/3/6/3/n322996.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人民》,〈國際論壇:東亞合作漸入佳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24/20021108/861292.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人民》,〈周邊安全環境的變化及對我國的影響〉,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2/18/20001214/348930.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大連友誼集團網》,〈中國共產黨〉,(http://www.dlyy.com.cn/dj/dang3.as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委員會》,〈與鄰為善 以鄰為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qsjournal.com.cn/qs/20030216/BIG5/qs%5E353%5E0%5E6.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國新聞》,〈六方會談後看半島危機:朝鮮問題怎一核字了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news.sina.com.tw/sinaNews/chinanews/glPolitics/2003/0902/11325671.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千龍》,〈馬來西亞斥鉅資採購軍備東南亞戰略平衡動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inter.qianlong.com/4420/2003-6-3/183@87829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北方》,〈中國代表團向東協區域論壇提交新安全觀立場文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2002/Aug/182123.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北大在線》,〈綜述朝鮮半島地緣政治格局和外交戰略框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confuse2000.com/confuse34/0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仙桃投資》,〈中國與東盟宣言共避南海衝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members.lycos.co.uk/chinaweekly/html/ns001617.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仙桃投資》,〈東亞自由貿易區:13國新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xttzw.com/article/shownews.asp?newsid=33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仙桃投資》,〈印度與東盟親密接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xttzw.com/article/shownews.asp?newsid=30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多維週刊》,〈江澤民說要以兩手對付西方的兩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chinesenewsweek.com/28/ChinaAffairs/2139.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社科院》,〈北韓加入東協區域論壇及其意義〉,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cass.net.cn/chinese/s28_yts/wordch-en/ch-qklmj.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社科院》,〈東亞合作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24/20021108/861292.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南方》,〈台灣的價值何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61.144.25.119/gate/big5/www.southcn.com/news/hktwma/taiwan/zhentant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210300674.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南方》,〈傳統安全威脅因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southcn.com/news/ztbd/llb/keyword/200212200628.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崔煒》,〈東南亞國家軍備競賽悄然升溫〉,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hledol.com/military/doc/docp30.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商務部資訊化司》,〈自然地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id.mofcom.gov.cn/article/200305/20030500088482_1.x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新華》,〈布希譴責印尼巴厘島爆炸事件,並許諾美將協助調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news.sohu.com/33/84/news203658433.s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新華》,〈恐怖主義困擾東南亞經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2-11/01/content_615299.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新華》,〈全球熱點大視角:展望世界主要地區形勢〉,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1/14/content_68973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經濟資訊聯播》,〈中國與東盟正式建立戰略夥伴關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finance.tom.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報導周刊》,〈2003年朝美對決與東亞地緣政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xttzw.com/dm/news/news55.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報道中國》,〈東盟與中國在金邊簽署南中國海行為宣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reportchina.org/71.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集賢山莊》,〈艱難的中國國家邊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mo99.com/pages/d2/n079.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觀滄海》,〈南海地區戰略形式縱論〉,(http://www.gchjs.com/wz/wz30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外交》,〈2002年外交年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mofa.gov.tw/almanac2002/homepage.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外交》,〈當前外交政策(2002年10月1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mofa.gov.tw/newmofa/MajorSpeeches/chien911016.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外交》,〈2003年5月16日新聞背景參考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mofa.gov.tw/newmofa/newsback/newsback920516-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外交》,〈當前外交政策(2003年3月2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mofa.gov.tw/newmofa/MajorSpeeches/tu920326.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國貿局》,〈東南亞國家協會暨東協自由貿易區發展現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trade.gov.tw/region_org/asean_3.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新世紀》,〈美國「九一一」事件後國土安全作為對台灣安全的啟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taiwanncf.org.tw/seminar/20021020/20021020-4.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新世紀》,〈北韓核武危機與東北亞局勢〉,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taiwanncf.org.tw/seminar/20030309/20030309-1.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智庫》,〈美日台三邊戰略對話-台北回合(邱義仁2002年8月19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archives/000729.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電子新聞》,〈布希今晤金大中,北韓是焦點話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feb/20/today-int1.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之音》,〈東南亞各國彙聚曼谷討論反恐〉,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voa.gov/chinese/archive/worldfocus/apr2002/fri/04190208asiaterrorismgbtxt.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之音》,〈東南亞國家加強司法合作一致反恐〉,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voa.gov/chinese/archive/worldfocus/jul2002/mon/0701022asiaterrorlawgbtxt.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和平會訊》,〈訴諸國際法與設立國際法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peace.org.tw/about/advice/advice_03_focus.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奇摩新聞》,〈日本將斥資十五億美元為東協培育專業人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tw.news.yahoo.com/2003/12/11/international/cna/4418473.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政大國關中心》,〈美國的亞太戰略情勢〉,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iir.nccu.edu.tw/2002report/ustoasia.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政大國際關係》,〈新型安全觀與兩岸關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iir.nccu.edu.tw/newact.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情報預測》,〈Strategic Forecastin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stratfor.biz/Story.neo?storyId=2187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際戰略研究室》,〈後冷戰時期我國南海戰略之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2.tku.edu.tw/~titx/strategy/southsea.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永明國際事務》,〈東協區域論壇:亞太安全之政府間多邊對話機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140.112.2.84/~yang//Paper-ARF-0300.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加坡國際廣播電臺》,〈馬印相繼購買俄戰機是否會引發東南亞軍備競賽?〉,(http://www.rsi.com.sg/chinese/newsscan/view/20030523132600/1/b5/.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遠景資料》,〈東亞經濟整合對各方有利無害〉,(http://www.future-china.org.tw/csipf/press/digest/dgst901119.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理財》,〈睦鄰、安鄰、富鄰,中共新外交思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archive.udn.com/2003/10/8/NEWS/FINANCE/FINS4/1606165.s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貳、西文部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charya, Amitav. “ Regionalism and Regime Security in the Third World: Comparing the Origins of the ASEAN and GCC.” In The Insecurity Dilemma: National Security of the Third World States.ed. Brian L. Job, London: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 1992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charya, Amitav. “ASEAN and Asia-Pacific Multilateralism: Managing Regional Security.” In New challenges for ASEAN: Emerging Policy Issues Vancouver.ed. Acharya Amitav and Richard Stubbs.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1995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charya, Amitav.Multilateral Acitivities in South East Asia.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mnold, Wolfers. Discord and Collaboration.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uzan, Barry. “The National Security Problem in Internation Relation Sussex.”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In People, States, and Fear. England: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uzan, Barry.“An Agenda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In People State and Fear, second Edition. New York: Harvard Wheastsheaf, 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almers, Malcolm. “Confidence-Building.” In South-East Asia, Bradford Arms Register Studies, No.6, G. B.: Westview Press, 1996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airman’s statement. The First ASEAN Regional Forum.Bangkok Press,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ougherty James E. and Robert L. Pfaltzgraff. 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nd edition, N. Y.: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ifield, Russell H. “The Southeast Asia Command,” In K. S. Sandhu, Sharon Siddique, Chandran Eshurum, ed. by The Asean Reader.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ohn, Cooper.“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In Southeast Asia, Divided: The ASEAN Indochina Crisis, ed. by Donald E. Weatherbee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 1985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u Teik Soon. “ASEAN and Future of Regional”, In The Great Power and Southeast Asia, ed. By Lau Teik Soon. Singapore: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19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einer, Hanggi. Asean and the Zopfan Concept.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991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lcolm, Chalmers. Confidence-Building in South-East Asia.U.K: Westview Press,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ichael W. Everett and Mary A. Sommerville. Multilateral Acitivities in South East Asia.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ohammed, Ayoob. India and Southeast Asia, Indian Perceptions and Policies. Routledge: London and New York, 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obert Keohan and Joseph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second edition, 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obert Keohane & Joseph Nye.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New York: Addison Wesley Longman, third Edition, 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charay, Amitav. “ Culture, Security, Multilateralism: The Asian Way and Regional Order ”, Contemporary Security Policy, vol.19, No.1 ( April 1998 ) : 61-1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rnold, Wolfers. “National Security as an Ambiguous Symbol,”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No.67(1952): 4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rry, Buzan. and Gerald Segal, “ Rethinking East Asian Security Agenda After the Gold War,” Pacific Review , vol.8, No.1(1995): 1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ker, Secretary. “U.S.-ASEAN Cooperation,” U.S. Department of State Dispatch, Vol.3, No.31, (August 3, 1992): 5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osorth, Stephen W. “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 ” Foreign Affairs, vol.71, No.1(Winter 1991-1992): 1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witt, David B.“Common Comprehensive and Cooperative Security in Asia- Pacific,”Cancaps Paper, No.3,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smond, Ball. “A New Era in Confidence Building: The Second Track Proces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Security Dialogue, vol.25, No.2, (1994): 1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rek McDougall. “Australia and the British Military withdrawal from East of Suez,”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51, No.2, (1997): 1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vans, Paul M. “ Building Security: The Council for Security Cooper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CSCAP),” Pacific Review, vol. VII, No.2, (1994): 127-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eszek, Buszynski. “Southeast Asia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Regionalism and Security”, Asian Survey, vol.32, No.9 (September 1992): 839-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eszek, Buszynski. “ASEAN Security Dilemmas,” Survival, vol.34, No.4, (Winter 1992-93): 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ichael Leifer.“The Asean Regional Forum”, Adelphip Paper, No.302, 1-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ohamed Jawhar. “Managing Security in Southeast Asia: Existing Mechanisms and Processes to Address,”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47, No.2, (Oct 1993): 216-2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ocntar K. Atmadja.“Some Thoughts on Asean Security Cooperation: An Indonesian Perspective,”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vol.12, No.3 (Dec 1990): 169-1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heldon W. Simon.“Alternative Visions of Security in the Asia Pacific,” Pacific Affairs, vol.69, No.3,(Fall 1996): 381-3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heldon W. Simon. “Security Prospects in Southeast Asia: Collaborative Efforts and the ASEAN Regional Forum,” The Pacific Review, vol.11, No.2,(1998): 2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usanne, Birgerson. “The Evolution of Soviet Foreign Policy in Southeast Asia: Implications for Russian Foreign Policy ,” Asian Affairs, vol.23, No. 4, (winter 1997): 22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oedjati, Djiwandono J. “ Intra-ASEAN Territorial Disputes : The Sabah Clai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he Indonesian Quarterly, vol. XXII, No.1 (First Quarter, 1994): 3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illiam J.Dobson, and M. Taylor Fravel. “ Red Herring Hegemon: China in the South-China Sea.” Current History, vol.96, No.611 (September 1997): 258-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研討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arolina,G.. Hernandz. “The Security Environment of South-East Asia in the 1990s. ” Paper Presented at The Regional Security Environment in South-East Asia, New World Hotel, Manila, Philippines.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oy, Denny. “U.S. Strategic Planning For The Asia-Pacific Threats And Opportunities In East Asia . ”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Net Assessment And Defense Policy. Taipei, Republic of China. November 9-10,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rvey, J. Feldman. “The U.S.-P.R.C. Relationship: Engagement vs Containment or Engagement with Contain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augural Conference of Asia Pacific Security Form- The Impetus of Change in the Asia –Pacific Security Environment, 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網路資源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Asean Efforts to Counter Terrorism〉,(http://www.aseansec.org/14396.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Political Cooperation〉,(http://www.aseansec.org/64.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Asean Regional Forum,Chairman’s Statement,the First Meeting of the Asean Regional Forum〉,(http://www.aseansec.org/4979.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Asean India Dialogue Relation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aseansec.org/1480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Asea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aseansec.org/4979.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Asean Republic of Korea Dialogu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aseansec.org/767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Asean-Rok Summits and Asea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aseansec.org/767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Asean Regional Forum〉,(http://www.aseansec.org/9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ASEAN Regional Forum Concept and Principles of Preventive Diplomacy〉,(http:/www.aseansec.org/3571.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9th ASEAN Regional Forum〉,(http://www.aseansec.org/3548.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Chairman`s Statements The First Asean Regional Foru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aseansec.org/3621.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Chairman`s Statements The Second Asean Regional Foru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aseansec.org/3617.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Chairman`s Statement The Third Asean Regional Foru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aseansec.org/361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Current Asean-Rok Relationship 〉,(http://www.aseansec.org/767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Declaration of ASEAN Concord〉,(http://www.aseansec.org/3630.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Elevation to Full Dialogue Partner Statu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aseansec.org/767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Economic Cooperation〉,(http://www.aseansec.org/767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Joint Communique Of The 35th Asean Ministerial Meeting〉,(http://www.aseansec.org/4070.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Joint Communique The First ASEAN Heads of Government Meeting〉,(http://www.aseansec.org/5053.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Joint Communique of The Twenty-Fourth Asean Ministerial Meeting〉,(http://www.aseansec.org/956.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Joint Press Statement of the 11th AFTA Council Meeting, 15 October 1997, Subang Jaya, Malaysia.〉,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aseansec.org/economic/afta/eco ac11.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Political and Security:Overview〉,(http://www.aseansec.org/9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Political Cooperation〉,(http://www.aseansec.org/767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Review of Asean’s political and Security, Economic, and Func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ternal Relations Since the 29th AMM/ PMC in July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aseansec.org/general/ publication/ au2979.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Speech by Soeharto at the Joint Press Statement The first ASEAN Economic Ministers Meeting Jakarta, 26-27 November 1975,(http://www.aseansec.org/1284.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Structural Mechanisms〉,(http://www.aseansec.org/767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Singapore Declaration Of 1992 Singapore:Directions In Asean Economic Cooperation〉,(http://www.aseansec.org/5120.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The First Asean Summit〉,(http://www.aseansec.org/500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The Treaty on The Sout heast Asia Nuclear Weapon-Free Zon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asean.or.id- pol _agr7.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EAN》,〈The ASEAN Free Trade Area〉,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aseansec.org/viewpdf.asp?file=/pdf/afta.pd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ane’s Intelligenc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janes.com/security/international_security/news/jid/jid020812 1_n.s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tanford》,〈The ‘ASEAN Way’ Non-Intervention and ASEAN’s Role in Conflict Management〉,(http://www.stanfodr.edu/group/sjeaa/journal3/geasia1.pd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本名古屋大學》,〈Hiroshi Kakazu, Growth Triangles in ASEAN A New Approach to Regional Cooperation〉,(http://www.gsid.nagoya-u.ac.jp/project/apec/outcomes/paper97/11/kakazu-txt.)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