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特種作戰部隊之運用:美中台個案研究
作者 高甯松
貢獻者 李明
高甯松
關鍵詞 特種作戰部隊
特戰部隊
特勤隊
快反部隊
非正規戰
反恐戰爭
低強度衝突
日期 2004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8:11:42 (UTC+8)
摘要 過去全球區域雖發生過多次大小無數戰爭,已顯示在未來強權爭奪戰爭中將趨於所謂區域性「低強度衝突」,19世紀末葉時,所有戰爭的65﹪均可歸類為低強度衝突,在1970年代,80﹪的戰爭都是低強度衝突,到了1980年代,更有90﹪的戰爭都屬於低強度衝突。過去的核武嚇阻固然充分發揮了其功能與效果,尤有甚者,各核子強權間之相互嚇阻更進一步阻止了此等強權中之某個潛在侵略者發動傳統性戰爭去攻擊另一強權。
其理由至為簡單,因為任何擁有核子強權國家亦恐懼其如對他國發動傳統性戰爭當會招致其核武之報復,進而提升為一場核武大戰。因之,在相互嚇阻與其他一些因素限制條件下,「低強度衝突」便成為未來國際間戰爭之基本模式。
由於國際戰略力量對比的重大變化,改變了「冷戰」時期打世界大戰的力量結構和戰略態勢,在新的形勢下,當今世界軍事形勢和各國軍隊建設正處於一個大變動、大調整的時期,世界各主要國家都在調整自己軍事戰略和軍隊建設的重點。美國仍處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強國,其面對新的國際環境,除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一方面採取削減軍費、裁減員額、逐步縮小規模,另一方面則透過調整軍備結構、突出發展重點於加強質量建設
,以不斷提昇其綜合競爭與實戰能力。美國為維護及擴展在全球各地的戰略利益,正努力發展應付未來可能朝中、低強度區域衝突的力量結構和作戰能力,並同時調整其軍事組織架構編組。環顧新的世界局勢,中共軍事專家曾認為,當前國際走向世界大戰之可能性已不大,惟世界各地局部戰爭和地區性武裝衝突將日趨凸顯因而面對未來新的國際秩序和亞太環境,
中共除了積極發展先進具有嚇阻作用的戰略性武器外,首要即建立一支有效投射兵力的快速反應部隊,以因應未來可能出現的區域性小規模、高強度的局部性軍事作戰行動,而其性質並兼顧反恐怖、反暴亂、反劫持等特殊任務。
本篇論文藉由美軍、中共現有特種作戰部隊組建、任務遂行過程及發展趨勢例證中加以深入探討,進而研析國軍特種作戰部隊於現代戰爭型態
、環境下,應如何扮演、建構一支具有相當特色之戰力。期使在未來台澎防衛作戰中,發揮應有作戰效能;進而能擔任應急作戰之快速反應任務,俾供防衛作戰中用兵之參考。姑且不論未來作戰模式是「決定性或壓倒性武力」,都是贏得植基於「武力對武力」與「消耗」模式的下一場戰爭構想與作戰兩方面的基石中。快速掌控在透過「震撼」與「威懾」之運用,以影響敵之意志、認知與瞭解,使之屈從或順應我方之戰略政策目標。由此可知,若能運用一支量小質精兼具特種作戰效能的部隊,快速提供且能立即控制整個作戰利益地區及擴大其周遭環境之能力。除能達成決定性與優勢戰場覺知兩項任務外,預期快速掌控亦當能以更為有效的方法達成所列述之政治或軍事目的,以支持動用之武力,致使敵人全然無力對抗。故放眼未來,為順應此一自然趨勢,特種作戰部隊將會更加活躍、更受重視,特種作戰部隊的建設亦是當前國軍精進案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關鍵字:特種作戰、特種作戰部隊、特勤隊、快反部隊、非正規戰、反恐戰爭、低強度衝突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政府出版品
中華軍事學術研究會(民國92年11月30日)《在國家反恐機制中國軍遂行任務之研析》,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Abram N. Shulsky(2000年11月)《嚇阻理論
與中共的行為》,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Bruce Berkowitz(2003年10月)《戰爭新風貌-二十一世紀作戰方式》,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Colin S. Gray(1996年8月)《戰略探索》,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Craig Eisendrath Melvin A. Goodman ,Gerald E. Marsh(2001年10月)《美國的星戰迷思-虛幻的防衛網》,台北:
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David J. Dean(1986年6月)《低強度衝突與
現代科技》,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James M. Smith William C. Thomas(2001年5
月)《恐怖主義威脅與美國政府的回應》,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James R. Lilley and David Shambaugh(2000年8
月)《共軍的未來》,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John B. Alexander(1999年4月)《使用非致命
性武器的未來戰爭》,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Larry M. Wortzel(1999年12月)《二十一世紀
臺海兩岸的軍隊》,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David Shambaugh(2003年4月)《現代化中共
軍力》,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Andrew Scobell(2004年1月)《中共軍力成長》,
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Martin Libicki(1999年11月)《掌握明日戰
爭》,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Michael Lgnatieff(2000年7月)《虛擬戰爭-
從科索伏談起》,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Michael O’Hanlon(2000年3月)《科技變革與
戰爭的未來》,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Michael Pillsbury(2000年1月)《中共對未來
安全環境的辯論》,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Michele A. Flournoy(2001年10月)《2001美
國四年期國防總檢》,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Robert L. Bateman(1999年4月)《數位戰爭:
前線觀點》,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Robert R.Leonhard(1998年12月)《資訊時代
的戰爭原則》,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Rod Paschall(1990年7月)《2010之低強度衝
突》,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Sam J. Tangredi(2000年)《未來可能發生的戰
爭》,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Steven Metz(2000年4月)《二十一世紀武裝
衝突》,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Susan M. Puska(2000年8月)《下下一代的共
軍》,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U.S.Department of Defense(1992年4月)《波
灣戰爭檢討報告書1-5冊》,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Victor A. Utgoff(2000年11月)《浮現中的核
武危機》, 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William Cohen(1997年8月)《亞太安全譯文
彙集》,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Hans Binnendijk(1998年3月)《美國1998戰
略評估》,台北:國防部。
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編印,(民國91年5月)《軍方在非傳統
安全威脅下所扮演之角色》,桃園:國防大學。
國防大學彙編,(民國91年10月)《對美國九一一事件及反恐戰爭研
究論文專輯》,台北:國防部。
國防大學彙編,(民國92年8月)《二次波灣戰爭專題研究論文專輯
【二】【三】》,桃園:國防大學。
國防大學譯,U.S. Department of Defense(民國85年6月)《1996年美
國國防報告書》,桃園:國防大學。
國防大學譯,U.S. Department of Defense(民國88年4月)《1998年美
國國防報告書》,桃園:國防大學。
國防大學譯,U.S. Department of Defense(民國89年7月)《1999年美
國國防報告書》,桃園:國防大學。
國防大學譯,U.S. Department of Defense(民國89年12月)《2000年
美國國防報告書》,桃園:國防大學。
國防大學譯,U.S. Department of Defense(民國92年8月)《2002年美
國國防報告書》,桃園:國防大學。
國防大學彙編,(民國92年12月)《中共的信息戰、反恐怖作戰與其
戰略文化,美國陸軍戰院的觀點》,桃園:國防大學。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篡委員會,(民國91年)《中華民國九十一
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Zalmay M. Khalilzad,John P.White(1999年12
月)《戰爭中資訊的角色變化,上下冊》,台北:國防部。
陸軍八十九年度第一次軍事學術研討會,(民國89年)《民國一百年
陸軍之作戰》,桃園:陸軍總司令部。
陸軍八十九年度第三次軍事學術研討會,(民國89年)《民國一百年
陸軍之作戰》,桃園:陸軍總司令部。
二、專書
王清泉、嚴德勇、黃甫生《詭道奇兵-世界各國心理戰部隊掃描》,
濟南:黃河出版社,2001年。
王雲五《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民國62
年。
王寶付《美國特種作戰部隊與特種作戰》(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1999年。
曲曉華、劉占勇、石軍《出奇制勝特種戰》,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
出版社,2001年。
朱延智《台灣安全》,台北:幼獅,民國89年。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民國89年。
朱新民主編《2003年胡溫體制權力與政策總體檢》,台北:遠景基金
會,民國93年。
吳杰明《特殊秘密檔案-心理戰》,哈爾賓:黑龍江,1998年。
吳建德《後冷戰時期中共武力犯台之研究》,台北:時英,民國86
年。
李鳳、楊寶有《高技術局部戰爭中城市進攻戰鬥》北京:解放軍出版
社,2001年。
杜默、潘勛譯,Peter.Bergen《賓拉登的聖戰工廠》,台北:時報,民
國90年。
孟樵《探索中共二十一世紀的軍力:邁向打贏高技術戰爭之路》,台
北:全球防衛雜誌,2001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民國82年。
林中斌《核霸-透視跨世紀中共戰略武力》,台北:學生,1999年。
林弘展《中國人民解放軍X檔案》,台北:本土文化,1996年。
林宗達《赤龍之爪-中共軍事革新之陸海空三軍暨二砲部隊》,台北:
黎明,民國91年。
林宗達《蛻變中的軍事強權-中共軍事革新的動力》,台北:時英,
2001年。
金中、王昉《王牌部隊》,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96年。
阿迪、馬秀芳譯,Alvin.And.Heidi.Toffler《未來的戰爭》,北京:新華,
1996年。
南京軍區司令部,《高技術條件下戰役理論研究:登陸戰役的特點與
要求》,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7年。
孫曉和、陳孟強《高技術條件下戰役理論研究:試論登陸戰役中火力
戰的組織與協調》,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7年。
翁明賢《二0一0中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1998年。
張建邦《2010中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1998年。
曹建、曹軍《奧薩瑪.賓.拉登》,台北:時英,民國90年。
盛鈞、洪星曦《以色列特種部隊》,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1年。
許綬南譯,Willian J Perry《預防性防禦:後冷戰時代美國的新安全戰
略》,台北:麥田,2000年。
陳東龍《中共軍備現況》,台北:黎明,民國88年。
陳東龍《新世代解放軍》,台北:黎明,民國92年。
陳浩等譯,Roland.Jacquard(民國90年)《賓拉丹秘密檔案》,台北:
聯經。
陳偉華《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2年。
陳福成《決戰閏八月》,台北:金台灣出版公司,民國84年。
陸年安《後冷戰時期美、中、台戰略關係與我國家安全》,台北:淡
江軍訓室,民國89年。
章柱譯,Douglasc.Waller《美軍特戰奇兵秘辛》,台北:麥田,1995
年。
曾祥穎《第五次軍事事務革命》,台北:麥田,2003年。
焦國力、胥士詹《奇兵怪旅-世界特種部隊寫真》,安徽:合肥出版
社,1998年。
程秀英、崔淑霞、常巧章《現代作戰形式集萃》,北京:國防大學出
版社,1997年。
楊明譯,David Miller 、Gerard Ridefort《特種部隊》,台北:麥田,1997
年。
端木棟林《美國特種部隊》,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1年。
蒲淑蘭《未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李憲榮譯,台北:玉山社,2001
年。
趙一龍《大決戰的前夜-兩岸軍力對比》,台北:新視野,1996年。
趙伏柱譯,勒洛伊 湯普森《解救人質-世界頂尖反恐怖部隊》,台北:
星光,1997年。
劉振傳、薛晉生《現代精銳部隊博覽》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
年。
劉崇裕、婁新恩《抗法抗美戰爭中的越南特種部隊》,北京:軍事誼
文出版社,2001年。
劉慶元《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台北:揚智出版,2003年。
樊高月《美國特種部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年。
蔡仁照、劉萬軍《外軍特種部隊寫真》,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1
年。
鄧洋生、包中行、王文清《21世紀高技術局部戰爭大趨勢》,北京:
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蕭占中《21世紀特種作戰》,陜西:未來出版社,1999年。
蕭達喜、韓志宏、張萸《世界特種部隊大觀》,北京:軍事誼文出版
社,2003年。
鍾堅《爆心零時-兩岸邁向核武歷程》,台北:麥田,2004年。
韓叢耀、高金虎《百年恐怖檔案》,台北:世潮,民國90年。
譚傳毅《中國人民解放軍之攻與防》,台北:時英,民國86年。
蘇清、雲舟《特殊部隊》,北京:紅旗出版社,1995年。
蘇程、程新華《西歐軍警特種部隊》,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2
年。
蘇進強等《建構精實先進的國防政策》,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
研究工作會,民國88年。
鷹杰《新世紀特種部隊》,廣東:廣東科技出版社,2000年。
三、期刊
力寰譯,〈「沙漠風暴」作戰中的特戰部隊〉《國防譯粹》,民國81年
3月,第19卷第3期,頁26-33。
尤文虎、鄧號,〈朝鮮特種部隊全接觸〉《世界軍事》,2004年1月,
頁14-16。
王崑義,〈美國的反恐怖主義與國際安全─兼論九一一事件以後臺海
兩岸的處境〉《遠景季刊》,民國91年4月,第3卷第2期,頁
137-184。
王紹華,〈對「中共空降兵於高原地區實施傘訓」之研究〉《陸軍學術
月刊》,民國89年7月,第36卷第419期,頁30-45。
王雲雷、許曉斌,〈特種作戰七樣式〉《戰略與戰術》,1998年2月,
總253期,頁31-32。
王照榮,〈從秘魯特種部隊營救人質事件探討憲兵反劫持能力〉《憲兵
學校季刊》,民國88年11月,第47期,頁37-45。
任海燕,〈藉反恐之名:美國秘密軍事部隊東山再起〉《現代軍事》,
2003年6月,總317期,頁46-48。
何治方譯,〈美國空軍特種作戰學校〉《武漢學術季刊》第17期,頁
65-70。
吳克盛,〈對中共「成立快速打擊部隊」之研究〉《武漢學術季刊》第
11期,頁15-16。
吳達澎,〈美軍特戰部隊探析〉《陸軍學術月刊》,民國83年12月,
第31卷第352期,頁67-73。
呂芳城,〈對「超限戰」的認識與評析〉《共黨問題研究》,民國90
年9月,第27卷第9期,頁32-47。
呂德利,〈對中共海軍陸戰隊現況之研析〉《共黨問題研究》,1999年
7月,頁5。
宋一之譯,〈城鎮地區之反突擊、反游擊要領〉《國防譯粹》,民國89
年11月,第27卷第11期,頁75-81。
李自虎,〈中共「超限戰」對台運用之可能模式及對我之影響〉《國防
雜誌》,民國92年6月,第18卷第12期,頁37-51。
李明,《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及其活動》季刊,民國91年11月,第1
期,頁1-91。
李明,《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及其活動》季刊,民國92年11月,第5
期,頁1-64。
李明,《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及其活動》季刊,民國92年2月,第2期,
頁1-14。
李明,《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及其活動》季刊,民國92年5月,第3期,
頁1-31。
李明,《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及其活動》季刊,民國92年8月,第4期,
頁1-39。
李前,〈美對阿軍事打擊中特種部隊的運用〉《外國軍事學術》,2002
年第2期,頁46-48。
李發新、鍾常綠,〈特種部隊的名稱與綽號〉《世界軍事》,2004年1
月,頁34-36。
李發新、鍾常綠,〈揭開特種部隊的神秘面紗〉《當代海軍》,2003年
10月,頁38-39。
沈明室,〈防衛作戰中特戰部隊作戰任務之探討〉《陸軍學術月刊》,
民國88年4月,第35卷第404期,頁52-63。
沈明室,〈國軍在反恐怖主義攻擊的角色〉《國防雜誌》,民國91年6
月,第17卷第12期,頁69-92。
沈明室主編,〈新世紀反恐怖大戰〉《軍事迷文化》,民國91年5,頁
107。
汪毓瑋,〈國際反恐怖主義與國際刑法相關問題之探討〉《中華戰略學
刊》,92春季刊,民國92年4月,頁63-96。
汶量,〈美軍寵兒-特種作戰部隊〉《軍事展望》,2001年12月,總
106期,頁 54-59。
果明譯,〈後冷戰時期英國皇家海軍陸戰突擊大隊〉《國防譯粹》,民
國83年4月,第21卷第4期,頁50-54。
林木,〈以色列反恐怖特種部隊裝備與訓練〉《軍事文摘》,2003年6
月,第104卷,頁26-27。
林建財,〈美國、賓拉登、恐怖主義〉《歷史月刊》,民國91年1月,
第168期,頁28-33。
林維揚,〈東南亞反恐與台灣的安全〉《戰略安全論壇(IIR-NSSI)》,
92夏季刊,民國92年7月,頁157-160。
邵海清,〈特種作戰在車臣〉《世界軍事》,2001年12月,頁38-40。
金鐘,〈美國特種作戰部隊之改編演進〉《武漢學術季刊》,民國85
年8月,第15期,頁38-50。
侯鴻圖譯,〈世界各國特種部隊概況〉《國防譯粹》,民國67年1月,
第5卷第4期,頁71-85。
姜放然、姚世軍,〈現代特種作戰戰術一瞥〉《現代軍事》,2002年3
月,總第302期,頁56-58。
姜放然、姚世軍,〈現代特種作戰戰術概觀〉《現代軍事》,2002年第
4期,頁56。
姚世軍、朱亮,〈現代特種作戰發展趨勢〉《外國軍事學術》,2002年
第4期,頁53-55。
封長虹,〈國際著名的反恐特種部隊〉《紫荊》,2003年3月,第149
卷,頁51-54。
度全,〈韓國陸軍特戰部隊簡介〉《陸軍學術月刊》,民國78年2月,
第21卷第234期,頁96-97。
洪志生,〈泛特種作戰部隊之運用〉《中華戰略學刊》,八十八年夏季
刊,民國88年7月,頁163-200。
洪義評,〈美國特戰分遣隊資格班受訓心得〉《武漢學術季刊》,第17
期,頁25-32。
胡堯儲譯,〈北約多國快速反應部隊〉《國防譯粹》,民國81年10月
1日,第19卷第10期,頁13-18。
胡堯儲譯,〈特種作戰部隊訓練之革新〉《陸軍學術月刊》,民國78
年4月,第25卷第294期,頁62-67。
剛鐵軍,〈共軍特種偵查大隊之研究〉《陸軍學術月刊》,民國87年5
月,第34卷393期,頁51。
唐增光譯,〈特種部隊的時代特質〉《海軍學術月刊》,民國83年10
月,第28卷第10期,頁43-48。
馬百里譯,〈特種部隊與兩棲作戰〉《軍事雜誌》,1962年10月,第
31卷第1期,頁57-60。
馬振宇,〈新戰爭形式下的新困局─論美國反恐怖主義戰爭〉《海軍學
術月刊》,民國91年11月,第36卷第11期,頁4-14。
高一中譯,〈不對稱威脅相關情報的蒐集〉《國防譯粹》,民國90年3
月),第28卷第3期,頁80-81。
高岩,〈台海之戰何時爆發〉《軍事文摘》,1999年11月,頁13。
高華,〈三支快反部隊鬧歐洲〉《世界知識》,2003年8月,總1370
期,頁30-31。
崔軍,〈外軍快速反應部隊〉《現代軍事》,1998年9月,頁56-58。
張仁龍譯,〈特種作戰部隊〉《軍事雜誌》,1959年8月,第27卷第
11期,頁45-49。
張平吾、丘臺峰,〈論恐怖主義及其起源與發展〉《警政學報》,民國
81年7月第21期,頁423-441。
張彥元譯,〈將特戰部隊融入聯合作戰〉《國防譯粹》,民國93年1月,
第31卷第1期,頁82-89。
梁國華,〈波灣戰爭之空降作戰與特種作戰〉《武漢學術季刊》,民國
82年1月,第3期,頁56-60。
梅林,〈中共空降兵戰力的發展〉《中共研究月刊》,第32卷第7期,
頁55-63。
許仲起譯,〈美國特種作戰部隊〉《陸軍學術月刊》,民國78年3月,
第25卷283期,頁65-69。
許維西,〈特戰部隊在防衛作戰中之運用〉《陸軍學術月刊》,民國64
年4月,第11卷第115期,頁44-51。
陳卓慶,〈中共海軍陸戰旅戰力剖析〉《海軍學術月刊》,民國85年5
月,第30卷第5期,頁31。
傅旭昇譯,〈全球打擊特遣部隊:取之於經驗的轉型概念〉《國防譯
粹》,民國90年7月,第28卷第7期,頁60-67。
傅茂田,〈對中共新「三打」反空襲作戰之研究〉《陸軍學術月刊》,
民國89年12月,第36卷第424期,頁34-42。
彭恆忠譯,〈美國空軍特種作戰部隊簡介〉《武漢學術季刊》,民國86
年5月第18期,頁42-47。
彭恆忠譯,〈美國空軍特種作戰部隊簡介〉《武漢學術季刊》,民國86
年5月第18期,頁42-47。
彭恆忠譯,〈美國特戰部隊之任務與運用〉《國防譯粹》,民國81年
10月1日,第19卷第10期,頁40-47。
彭恆忠譯,〈美國特戰部隊角色之爭論〉《國防譯粹》,民國83年8月,
第21卷第8期,頁58-64。
彭恆忠譯,〈美國陸軍特種作戰部隊〉《武漢學術季刊》,民國86年2
月第17期,頁42-45。
彭恆忠譯,〈簡介美國海軍特種作戰部隊〉《武漢學術季刊》,民國86
年11月,第20期,頁72-77。
彭昭明,〈美國約翰.甘迺迪特種作戰學校受訓新得〉《航特部學術半
年刊》,民國92年9月,第38期,頁7-19。
湯家坤,〈美國特戰部隊探析〉《陸軍學術月刊》,民國86年5月,第
33卷第381期,頁42-47。
焦國力、胥士詹,〈詭祕的「魔鬼部隊」〉《現代軍事》,1994年4月,
頁12-14。
華一兵,〈中國特種部隊掃描〉《半月談》,2001年10月,第19期,
頁22-25。
黃石,〈特種作戰〉《中共研究》,2001年1月,第35卷第1期,頁
122-126。
黃金龍,〈共軍特種大隊戰力研析〉《陸軍學術月刊》,民國90年6月,
第37卷第430期,頁22-30。
黃秋龍,〈國家安全戰略與我國回應全球反恐怖主義之思辨〉《國防
雜誌》,民國92年5月,第18卷第11期,頁89-103。
黃財官,〈中共「超限戰」之研析〉《國防雜誌》,民國89年8月,第
16卷第2期,頁33-43。
黃偉傑,〈美軍特種作戰部隊簡介〉《全球防衛雜誌-軍事家》,2001
年11月,頁18-23。
黃培源譯,〈特種作戰-未來部隊之作戰型態〉《陸軍步兵學術雙月
刊》,民國87年12月,第186期,頁15-19。
黃啟清,〈從防衛作戰觀點論空降特種作戰部隊〉《武漢部隊學術季
刊》,民國87年8月,第23期,頁37。
黃祥益,〈從911恐怖事件淺談我國安全防護應有的積極作為〉《警
光》,民國90年10月,第543期,頁21-24。
逯安棋,〈小型島嶼防衛作戰之研究〉《國防雜誌》,民國87年12月,
第14卷第6期,頁58-65。
塞繆爾,〈以色列精英戰術小組-『巴拉克』〉《軍事文摘》,2003年
10月,頁52-54。
楊立明、蔡香敏、王毅,〈美軍阿富汗特種裝備的裝備特點〉《軍事史
林》,2001年1月,頁21-24。
楊明杰等,〈恐怖主義根源探析〉《現代國際關係》,200年1月,2002
年第1期,頁54-62。
楊紫函譯,〈美國特戰部隊之後勤支援〉《國防譯粹》,民國84年1月,
第22卷第1期,頁29-35。
楊順利,〈國家安全之預警情報研究--從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談
起〉《國防雜誌》,民國91年6月,第17卷第12期,頁3-11。
葛洪俊,〈中共對我採特攻作戰可能行動之研析〉《陸軍學術月刊》,
民國89年1月,第36卷第413期,頁31-35。
詹皓名、宋玉寧,〈陸軍特戰部隊武漢操演〉《尖端科技軍事雜誌》,
2001年7月,第203期,頁7。
詹德行,〈從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探討中共特攻行動〉《陸軍學術月
刊》,民國91年9月,第38卷445期,頁24-38。
廖元豪,〈美國反恐怖主義相關法律措施之簡介與評論〉《月旦法
學》,民國91年1月,第80期,頁272-283。
廖文中,〈共軍加強快反部隊戰力對台海安全之影響〉《中共研究月
刊》,第32卷第8期,頁41-49。
廖文中主編、蔡志昇,〈中共快速反應部隊〉《中共研究論文集》,民
國90年,頁445。
廖俊傑,〈對中共快速反應部隊之研究〉《陸軍學術月刊》,民國89
年9月,第36卷421期,頁27-35。
漢翔譯,〈世界特種部隊專輯【十二】:美國三角洲特戰部隊〉《尖端
科技》,1995年10月,頁75。
漢翔譯,〈世界特種部隊專輯【六】:神出鬼沒的美國海豹特戰部隊〉
《尖端科技》,1995年3月,頁73-74。
漢翔譯,〈美國空軍特戰司令部〉《尖端科技》,1996年11月,頁32。
趙洪山、龐毅,〈美國快速反應部隊簡況〉《世界軍事》,2003年11
月7日。
遠林、李承峰,〈中國特種部隊素描〉《現代軍事》,1998年9月,頁
23-24。
齊興霞,〈冷戰後的恐怖主義與國際社會〉《學術論壇》,2002年2月,
2002年第2期,頁25-28。
劉定邦,〈美軍特種作戰部隊運用之研究〉《國防雜誌》,民國93年7
月,第19卷第7期,頁52。
劉俊偉,〈未來戰爭特質之探討〉《陸軍學術月刊》,民國89年5月,
第36卷第417期,頁58-62。
劉猛,〈什麼是特種部隊〉《世界軍事》,2002年10月,頁44-47。
劉廣華,〈論中共可能犯台模式與我國因應之道〉《全球政治評論》,
民國93年4月,第6期,頁75-95。
劉濟春,〈由恐怖攻擊事件談化學戰防護〉《核生化防護季刊》,民國
91年2月,第73期,頁23-30。
樊高月,〈淺析伊拉克戰爭的特點〉《現代軍事》,2003年7月,總318
期,頁9-17。
潘富德譯,〈空降部隊與特種作戰〉《國防譯粹》,民國76年12月1
日,第14卷第12期,頁16-20。
滕昕雲,〈恐怖主義-窮國的不對偁戰爭〉《全球防衛雜誌-軍事
家》,2001年11月,頁26-30。
蔣仁符譯,〈特戰部隊之戰略運用〉《國防譯粹》,民國80年10月,
第18卷第10期,頁12-19。
蔣永芳譯,〈未來戰場〉《國防譯粹》,民國89年12月,第27卷第12
期,頁4-8。
蔣永芳譯,〈生物恐怖主義的威脅〉《國防譯粹》,民國87年9月,第
25卷第9期,頁66-67。
諸葛賢,〈由三個戰例引證論特種作戰之重要性〉《陸軍學術月刊》,
民國68年6月,第15卷165期,頁27-33。
鄧正萍,〈癱瘓戰的利劍-共軍特種部隊〉《陸軍學術月刊》,民國89
年10月,第36卷422期,頁64-74。
鄧迎南,〈世界海軍特種部隊-海上反恐精兵〉《當代海軍》,2003年
10月,頁34-35。
蕭祥瑞譯,〈美國特戰部隊之戰略理念〉《國防譯粹》,民國82年3月,
第20卷第3期,頁4-13。
賴耀亮,〈美軍特種作戰部隊及特戰訓練中心概況〉《陸軍學術月
刊》,民國74年9月,第21卷241期,頁28-32。
賴耀亮,〈現階段特種作戰運用構想〉《陸軍學術月刊》,民國74年
12月,第22卷244期,頁26-31。
駱貞俊,〈從美伊戰爭探討特種部隊運用方式〉《航特部隊學術半年
刊》,民國92年5月,第37期,頁53-70。
謝台喜,〈對中共超限戰之評析〉《陸軍學術月刊》,民國89年5月,
第36卷第417期,頁26-38。
羅吉倫,〈對中共空降部隊再認識〉《陸軍學術月刊》,民國90年9月,
第37卷第433期,頁18-24。
羅吉倫,〈對中共特種部隊之研究〉《陸軍學術月刊》,民國90年4月,
第37卷第428期,頁33-40。
羅吉倫,〈對共軍空降部隊之研究〉《陸軍學術月刊》,民國89年7月,
第36卷419期,頁22-29。
龔建強,〈中共快速反應部隊-陸軍之部之研究〉《國防雜誌》,民國
91年8月,第18卷第2期,頁83-95。
四、碩博士論文
洪秀菊,〈美伊人質危機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
文,1990年7月。
胡仲適,〈特種作戰在台海戰爭中之研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決
策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5月
陳雙環,〈當前中華民國反恐對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
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3月
黃指恩,〈特種作戰部隊之研究〉。國防大學軍事學院戰略學部畢業論
文,2001年4月。
五、研討會論文
吳斯懷,〈民國一百年敵情威脅〉,「陸軍89年度第一次軍事學術」研
討會。陸軍總司令陸主辦,2000年12月16日。
周茂林,〈美國強化在亞太地區發動反恐戰爭,我應提出那些具體因
應之道〉,「戰略安全論壇」研討會,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主
辦, 2002年6月。
明居正,〈九一一事件與我國反恐策略〉,「全球反恐戰略」研討會。
外交部外交事務協會主辦,2002年12月26日。
胡瑞舟,〈從美伊衝突思考台灣安全與戰略〉,「戰略安全論壇」研討
會,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主辦,2002年11月。
胡瑞舟,〈九一一事件對戰爭研究的影響:主要意涵與思考〉,「國家
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2002年11月。
張中勇,〈九一一事件後我國在全球的反恐策略〉,「全球反恐戰略」
研討會。外交部外交事務協會主辦,2002年12月26日。
張中勇,〈美國「九一一」事件後國土安全作為對台灣安全的啟示〉,
「台灣安全與國防戰略」研討會。2002年10月20日。
張文廣、李照德,〈憲兵對「反恐」之認知與角色扮演〉,「國家安全
與憲兵任務學術」研討會。憲兵學校主辦,2003年7月28日。
張北齊,〈美國強化在亞太地區發動反恐戰爭,我應提出那些具體因應之道〉,「戰略安全論壇」研討會,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主
辦,2002年6月。
張漢綱,〈特戰部隊作戰之研究〉,「陸軍88年度第一次軍事學術」研
討會。陸軍總司令陸主辦,1998年11月20日。
曹雄源,〈就警備面向探討憲兵特勤隊運用與國家安全之關係〉,「憲
兵任務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2000年6月27日。
傅應川,〈在國家反恐機制中國軍遂行反恐任務之研析〉「國防部92
年委託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國防大學主辦,2004年7月。
潘家宇,〈共軍犯台能力與方式之研究〉,「跨世紀國家安全與軍事戰
略學術」研討會。陸軍總司令陸主辦,1999年12月8日。
鍾堅,〈共軍犯台能力與作戰方式之研究〉,「陸軍89年度第一次軍事
學術」研討會。陸軍總司令陸主辦,1999年11月2日。
顏建發,〈反恐期間台灣生存空間的挑戰與回應:美中台三角關係的
變遷〉,全球化趨勢下的反恐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遠景基金會
主辦,2003年11月3、4日。
蘇進強,〈國家安全與危機管理機制〉,台灣安全與國防戰略研討會。
2002年10月20日。
六、報紙
《人民日報》
《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
《文匯報(香港)》
《自由時報》
《青年日報》
《星島電子報》
《解放軍報》
《聯合報》
七、網路文獻
(一)官方網路
《內政部消防署》http://www.nfa.gov.tw/
《內政部警政署》http://www.npa.gov.tw/
《立法院》http://www.ly.gov.tw/
《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
《行政院》http://www.ey.gov.tw/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http://www.aec.gov.tw/start.php
《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
http://www.nicst.nat.gov.tw/group/application/nics/index.php
《行政院海巡署》http://www.cga.gov.tw/
《行政院研考會》http://www.rdec.gov.tw/home/
《法務部》http://www.moj.gov.tw/chinese/c_index.aspx
《國防部》http://www.mnd.gov.tw/
《國家安全局》http://www.nsb.gov.tw/
《國家資通安全應變中心》 http://www.ncert.nat.gov.tw/infosec/data.asp
(二)一般網路
《人民網》http://www.peopledaily.com.cn/
《大洋網》http://www.dayoo.com/
《大紀元》http://www.epochtaiwan.com/
《中央通訊社》http://www.cna.com.tw/
《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
《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cn/
《中華網》http://www.china.com/
《木子網》http//www.shuwu/ar/fanri/107688.shtml/
《台灣智庫》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全球反恐行動》http://hk.news.yahoo.com/fc/news_fc_in1bomb.html
《多維新聞網》http://www1.chinesenewsnet.com/
《自由電子新聞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東方網》http://www.eastday.com/
《東森新聞報》http://www.ettoday.com/
《牧日軍事網》,http://www.muri.126.com
《美國參考:美國國務院》http://usinfo.org/mgck/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homepage.htm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research-3-3.htm
《新浪新聞網》http://news.sina.com.tw/
《新華網》http://www.xinhua.org/
《萬維讀者網》http://www.creaders.net
《遠景基金會》http://www.future-china.org/index_o.html
《戰略家網》,http://www. Lao Canmou.Com
《蕃薯藤新聞網》http://news.yam.com/
《聯合國》http://www.un.org/chinese/
貳、外文部分
一、專書
Alexander, Yonah, and Marxwell Finger. Terrorism: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New York: McGraw-Hill, 1977.
Calton, David, and Carlo Schaerf.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and World Security. London: Croom Helm Ltd, 1975.
Combs, Cindy C. Terrorism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97.
Crenshaw, M. Terrorism, Legitimacy and Power - The Consequences of Political Violence. Manufactured: Wesleyan University, 1983.
Freeman, Carles. Today’s World Terrorism. London, Batsford: Academic and Educational Limited, 1981.
Friedlander, Robert A. Terrorism: Documents of International and Local Control, Vo1. I. New York: Oceana Publications, Inc., 1979.
Herman, Edward. The Real Terror Network. Boston: South End Press, 1983.
Hoffman, Bruee. Recent Trend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Terror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Santa Monica: RAND Corporation, 1998.
Holms, John Pynchon. Terrorism. New York: PINNALE BOOK, 1994.
Laqueur, Walter. Terrorism.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7.
-. Terrorism. London: Sphere Books Ltd, 1978.
-. The Age of Terrorism.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7.
Livingstone, Neil C. The War against Terrorism. Lexington Massachusetts: D. C. Heath and Company, 1982.
Nacos, Brigitte Lebens. Terrorism and the Media. New York: Columbia Univ. Press, 1994.
Pearson, Frederin S., and J. Martin Rocheste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Global Condi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2nd edition.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8.
Rapoport, David C. Encyclopedia of Violence, Peace, and Conflict: Terrorism.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99.
Schmid, Alex P., and Ronald D. Crelinsten. Western Responses to Terrorism. Frank Cass & Co., Oregon, 1993.
Schmid, Alex P. Political Terrorism: A Research Guide to Concepts, Theories, Data Base, and Literature. New Brunswick, CT: Transaction, 1983.
Segallar, Stephen. Invisible Armies: Terrorism into the 1990s. London: Michael Joseph Ltd, 1986.
Slater, Robert O.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Basingstoke, Hampshire: Macmillan Pr., Ltd, 1988.
Taylor, Max., and John Horgan. The Future of Terrorism. London: Frank Cass, 2000.
Wilkinson, Paul. Political Terrorism. London: Government & Opposition Ltd, 1974.
Wilkinson, Paul. Political Terrorism. London: MacMillan, 1976.
United States 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 References Manual(Joint 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 Institute:Cubic Applications,Inc,January 1998)。
二、期刊(報紙)
“A New Breed of Soldier.”Newsweek,10 December, 2001, p. 20.
Brien ,Kevin A.O’& Joseph Nusbaum,“Intelligence Gathering on
symmetric Threats”.Jane’ s Intelligence Review,10/2000, pp. 112-120.
Col.Mark Jones and Lt.Col.Wes Rehorn“Intergrating SOF into Joint
Warfighting.” Military Review ,May/June 2003, pp. 310-325.
Crenshaw, Marthe. “The Cause of Terrorism.” Camparative Politics, vol. 13, no. 4 July 1981, pp. 379-399.
Department of the Army,FM100-25:Doctrine for Army 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 Washington,D.C Dapertment of the Army,1991, pp. 3-13,1-14.
Jumper ,John.P.,“Global Strike Task Force:A Transforming Concept,
Forged by Experience”.Aerospace Power Journal. ,Spring/2001,
pp. 124-129.
三、網路文獻
《APEC官方網站》http://www.apecsec.org.sg/
《北約官方網站》http://www.nato.int/docu/speech/2002/s021003e.htm
《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恐怖主義研究網站》http://www.yale.edu/lawweb/avalon/terrorism/terror.htm
《美國國土安全防衛部》http://www.whitehouse.gov/deptofhomeland/
《美國國務院》http://www.state.gov/
《美國聯邦緊急管理局》http://www.fema.gov/library/terror.htm
《美國蘭德公司》http://www.rand.org/
《恐怖主義研究中心》http://www.terrorism.com/index.shtml
《國際反恐怖主義政策協會》http://www.ict.org.il/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http://www.csis.org/
《聯合國網站》http://www.un.org/english/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92922008
9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292200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明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高甯松zh_TW
dc.creator (作者) 高甯松zh_TW
dc.date (日期) 200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Sep-2009 18:11:42 (UTC+8)-
dc.date.available 17-Sep-2009 18:11:4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8:11:4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292200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80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922008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過去全球區域雖發生過多次大小無數戰爭,已顯示在未來強權爭奪戰爭中將趨於所謂區域性「低強度衝突」,19世紀末葉時,所有戰爭的65﹪均可歸類為低強度衝突,在1970年代,80﹪的戰爭都是低強度衝突,到了1980年代,更有90﹪的戰爭都屬於低強度衝突。過去的核武嚇阻固然充分發揮了其功能與效果,尤有甚者,各核子強權間之相互嚇阻更進一步阻止了此等強權中之某個潛在侵略者發動傳統性戰爭去攻擊另一強權。
其理由至為簡單,因為任何擁有核子強權國家亦恐懼其如對他國發動傳統性戰爭當會招致其核武之報復,進而提升為一場核武大戰。因之,在相互嚇阻與其他一些因素限制條件下,「低強度衝突」便成為未來國際間戰爭之基本模式。
由於國際戰略力量對比的重大變化,改變了「冷戰」時期打世界大戰的力量結構和戰略態勢,在新的形勢下,當今世界軍事形勢和各國軍隊建設正處於一個大變動、大調整的時期,世界各主要國家都在調整自己軍事戰略和軍隊建設的重點。美國仍處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強國,其面對新的國際環境,除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一方面採取削減軍費、裁減員額、逐步縮小規模,另一方面則透過調整軍備結構、突出發展重點於加強質量建設
,以不斷提昇其綜合競爭與實戰能力。美國為維護及擴展在全球各地的戰略利益,正努力發展應付未來可能朝中、低強度區域衝突的力量結構和作戰能力,並同時調整其軍事組織架構編組。環顧新的世界局勢,中共軍事專家曾認為,當前國際走向世界大戰之可能性已不大,惟世界各地局部戰爭和地區性武裝衝突將日趨凸顯因而面對未來新的國際秩序和亞太環境,
中共除了積極發展先進具有嚇阻作用的戰略性武器外,首要即建立一支有效投射兵力的快速反應部隊,以因應未來可能出現的區域性小規模、高強度的局部性軍事作戰行動,而其性質並兼顧反恐怖、反暴亂、反劫持等特殊任務。
本篇論文藉由美軍、中共現有特種作戰部隊組建、任務遂行過程及發展趨勢例證中加以深入探討,進而研析國軍特種作戰部隊於現代戰爭型態
、環境下,應如何扮演、建構一支具有相當特色之戰力。期使在未來台澎防衛作戰中,發揮應有作戰效能;進而能擔任應急作戰之快速反應任務,俾供防衛作戰中用兵之參考。姑且不論未來作戰模式是「決定性或壓倒性武力」,都是贏得植基於「武力對武力」與「消耗」模式的下一場戰爭構想與作戰兩方面的基石中。快速掌控在透過「震撼」與「威懾」之運用,以影響敵之意志、認知與瞭解,使之屈從或順應我方之戰略政策目標。由此可知,若能運用一支量小質精兼具特種作戰效能的部隊,快速提供且能立即控制整個作戰利益地區及擴大其周遭環境之能力。除能達成決定性與優勢戰場覺知兩項任務外,預期快速掌控亦當能以更為有效的方法達成所列述之政治或軍事目的,以支持動用之武力,致使敵人全然無力對抗。故放眼未來,為順應此一自然趨勢,特種作戰部隊將會更加活躍、更受重視,特種作戰部隊的建設亦是當前國軍精進案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關鍵字:特種作戰、特種作戰部隊、特勤隊、快反部隊、非正規戰、反恐戰爭、低強度衝突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9
第貳章 特種作戰部隊之定義、特性及功能……………………… 11
第一節 特種作戰部隊之定義…………………………………………… 12
第二節 特種作戰部隊之特性…………………………………………… 19
第三節 特種作戰部隊之功能…………………………………………… 24
第參章 美軍特種作戰部隊組建與發展 …………………………… 45
第一節 美軍特種作戰部隊發展歷程…………………………………… 48
第二節 美軍特種作戰部隊編組現況…………………………………… 50
第三節 美軍特種作戰部隊任務剖析…………………………………… 79
第四節 美軍特種作戰部隊之運用……………………………………… 87
第五節 美軍特種作戰部隊之發展趨勢………………………………… 94
第肆章 中共特種作戰部隊組建與發展 …………………………… 101
第一節 中共特種作戰部隊發展歷程…………………………………… 104
第二節 中共特種作戰部隊編組現況…………………………………… 108
第三節 中共特種作戰部隊任務剖析…………………………………… 137
第四節 中共特種作戰部隊之運用……………………………………… 140
第五節 中共特種作戰部隊可能犯台模式與能力限制………………… 143
第伍章 國軍特種作戰部隊組建與發展 …………………………… 155
第一節 國軍特種作戰部隊發展歷程…………………………………… 156
第二節 國軍特種作戰部隊編組現況…………………………………… 157
第三節 國軍特種作戰部隊在反恐戰爭中擔任之角色………………… 164
第四節 國軍特種作戰部隊在台澎防衛作戰中的運用方式…………… 170
第五節 國軍特種作戰部隊之發展趨勢………………………………… 174
第陸章 結論……………………………………………………………… 177
第一節 研究心得………………………………………………………… 177
第二節 研究結論及建言………………………………………………… 183
參考書目……………………………………………………………………… 191
圖目次
3-1美軍全球戰區特種作戰司令部位置圖………………………… 51
表目次
2-1中、西「特種作戰」界定表……………………………………… 16
3-1美國陸軍特戰司令部組織表…………………………………… 53
3-2美軍第75游騎兵團組織表…………………………………… 54
3-3美國陸軍特種作戰指揮部組織表……………………………… 56
3-4美軍特種作戰群系統表………………………………………… 56
3-5美軍第160特戰航空兵團組織表……………………………… 58
3-6美軍民事/心戰行動指揮部組織表……………………………… 60
3-7美國陸軍特戰支援指揮部組織表……………………………… 61
3-8美國海軍特種作戰司令部組織表……………………………… 66
3-9美國空軍特戰司令部組織表…………………………………… 70
3-10美軍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組織表……………………………… 72
4-1中共特種部隊兵力編組判斷表………………………………… 110
4-2中共集團軍任務類型分析表…………………………………… 114
4-3中共陸軍特種作戰部隊特戰技術分析表……………………… 115
4-4中共陸軍特種作戰「快速反應部隊」兵力部署表…………… 116
4-5中共海軍陸戰旅組織編制表…………………………………… 120
4-6中共空降師組織編制表………………………………………… 125
4-7中共空軍空降軍兵力部署表…………………………………… 125
4-8中共空軍實施空降作戰類型分析表…………………………… 129
4-9中共現有空運機空降載運能力及架數表……………………… 130
4-10中共各型民航機運載及數量表………………………………… 130
4-11中共現有直昇機空降載運能力及架數表……………………… 136
4-12中共陸航部隊直昇機軍力分析表……………………………… 136
6-1美軍、中共、國軍特種作戰部隊比較表………………………… 178
zh_TW
dc.format.extent 14527 bytes-
dc.format.extent 16977 bytes-
dc.format.extent 20700 bytes-
dc.format.extent 151846 bytes-
dc.format.extent 85289 bytes-
dc.format.extent 512141 bytes-
dc.format.extent 1070181 bytes-
dc.format.extent 1015182 bytes-
dc.format.extent 367420 bytes-
dc.format.extent 183469 bytes-
dc.format.extent 254712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2922008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特種作戰部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特戰部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特勤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快反部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非正規戰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反恐戰爭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低強度衝突zh_TW
dc.title (題名) 特種作戰部隊之運用:美中台個案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政府出版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軍事學術研究會(民國92年11月30日)《在國家反恐機制中國軍遂行任務之研析》,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Abram N. Shulsky(2000年11月)《嚇阻理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與中共的行為》,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Bruce Berkowitz(2003年10月)《戰爭新風貌-二十一世紀作戰方式》,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Colin S. Gray(1996年8月)《戰略探索》,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Craig Eisendrath Melvin A. Goodman ,Gerald E. Marsh(2001年10月)《美國的星戰迷思-虛幻的防衛網》,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David J. Dean(1986年6月)《低強度衝突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現代科技》,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James M. Smith William C. Thomas(2001年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恐怖主義威脅與美國政府的回應》,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James R. Lilley and David Shambaugh(2000年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共軍的未來》,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John B. Alexander(1999年4月)《使用非致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性武器的未來戰爭》,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Larry M. Wortzel(1999年12月)《二十一世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海兩岸的軍隊》,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David Shambaugh(2003年4月)《現代化中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軍力》,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Andrew Scobell(2004年1月)《中共軍力成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Martin Libicki(1999年11月)《掌握明日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爭》,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Michael Lgnatieff(2000年7月)《虛擬戰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從科索伏談起》,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Michael O’Hanlon(2000年3月)《科技變革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戰爭的未來》,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Michael Pillsbury(2000年1月)《中共對未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安全環境的辯論》,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Michele A. Flournoy(2001年10月)《2001美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四年期國防總檢》,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Robert L. Bateman(1999年4月)《數位戰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前線觀點》,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Robert R.Leonhard(1998年12月)《資訊時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的戰爭原則》,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Rod Paschall(1990年7月)《2010之低強度衝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突》,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Sam J. Tangredi(2000年)《未來可能發生的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爭》,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Steven Metz(2000年4月)《二十一世紀武裝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衝突》,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Susan M. Puska(2000年8月)《下下一代的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軍》,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U.S.Department of Defense(1992年4月)《波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灣戰爭檢討報告書1-5冊》,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Victor A. Utgoff(2000年11月)《浮現中的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武危機》, 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William Cohen(1997年8月)《亞太安全譯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彙集》,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Hans Binnendijk(1998年3月)《美國1998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略評估》,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編印,(民國91年5月)《軍方在非傳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安全威脅下所扮演之角色》,桃園:國防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大學彙編,(民國91年10月)《對美國九一一事件及反恐戰爭研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究論文專輯》,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大學彙編,(民國92年8月)《二次波灣戰爭專題研究論文專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三】》,桃園:國防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大學譯,U.S. Department of Defense(民國85年6月)《1996年美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國防報告書》,桃園:國防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大學譯,U.S. Department of Defense(民國88年4月)《1998年美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國防報告書》,桃園:國防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大學譯,U.S. Department of Defense(民國89年7月)《1999年美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國防報告書》,桃園:國防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大學譯,U.S. Department of Defense(民國89年12月)《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國防報告書》,桃園:國防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大學譯,U.S. Department of Defense(民國92年8月)《2002年美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國防報告書》,桃園:國防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大學彙編,(民國92年12月)《中共的信息戰、反恐怖作戰與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戰略文化,美國陸軍戰院的觀點》,桃園:國防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篡委員會,(民國91年)《中華民國九十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Zalmay M. Khalilzad,John P.White(1999年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戰爭中資訊的角色變化,上下冊》,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軍八十九年度第一次軍事學術研討會,(民國89年)《民國一百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軍之作戰》,桃園:陸軍總司令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軍八十九年度第三次軍事學術研討會,(民國89年)《民國一百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軍之作戰》,桃園:陸軍總司令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清泉、嚴德勇、黃甫生《詭道奇兵-世界各國心理戰部隊掃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濟南:黃河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雲五《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民國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寶付《美國特種作戰部隊與特種作戰》(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曲曉華、劉占勇、石軍《出奇制勝特種戰》,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延智《台灣安全》,台北:幼獅,民國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民國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新民主編《2003年胡溫體制權力與政策總體檢》,台北:遠景基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會,民國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杰明《特殊秘密檔案-心理戰》,哈爾賓:黑龍江,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建德《後冷戰時期中共武力犯台之研究》,台北:時英,民國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鳳、楊寶有《高技術局部戰爭中城市進攻戰鬥》北京:解放軍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默、潘勛譯,Peter.Bergen《賓拉登的聖戰工廠》,台北:時報,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樵《探索中共二十一世紀的軍力:邁向打贏高技術戰爭之路》,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全球防衛雜誌,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民國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中斌《核霸-透視跨世紀中共戰略武力》,台北:學生,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弘展《中國人民解放軍X檔案》,台北:本土文化,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宗達《赤龍之爪-中共軍事革新之陸海空三軍暨二砲部隊》,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黎明,民國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宗達《蛻變中的軍事強權-中共軍事革新的動力》,台北:時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中、王昉《王牌部隊》,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阿迪、馬秀芳譯,Alvin.And.Heidi.Toffler《未來的戰爭》,北京:新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京軍區司令部,《高技術條件下戰役理論研究:登陸戰役的特點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要求》,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曉和、陳孟強《高技術條件下戰役理論研究:試論登陸戰役中火力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戰的組織與協調》,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翁明賢《二0一0中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建邦《2010中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建、曹軍《奧薩瑪.賓.拉登》,台北:時英,民國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盛鈞、洪星曦《以色列特種部隊》,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綬南譯,Willian J Perry《預防性防禦:後冷戰時代美國的新安全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略》,台北:麥田,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東龍《中共軍備現況》,台北:黎明,民國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東龍《新世代解放軍》,台北:黎明,民國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浩等譯,Roland.Jacquard(民國90年)《賓拉丹秘密檔案》,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偉華《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福成《決戰閏八月》,台北:金台灣出版公司,民國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年安《後冷戰時期美、中、台戰略關係與我國家安全》,台北:淡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軍訓室,民國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章柱譯,Douglasc.Waller《美軍特戰奇兵秘辛》,台北:麥田,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祥穎《第五次軍事事務革命》,台北:麥田,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焦國力、胥士詹《奇兵怪旅-世界特種部隊寫真》,安徽:合肥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秀英、崔淑霞、常巧章《現代作戰形式集萃》,北京:國防大學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明譯,David Miller 、Gerard Ridefort《特種部隊》,台北:麥田,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端木棟林《美國特種部隊》,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蒲淑蘭《未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李憲榮譯,台北:玉山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一龍《大決戰的前夜-兩岸軍力對比》,台北:新視野,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伏柱譯,勒洛伊 湯普森《解救人質-世界頂尖反恐怖部隊》,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星光,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振傳、薛晉生《現代精銳部隊博覽》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崇裕、婁新恩《抗法抗美戰爭中的越南特種部隊》,北京:軍事誼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慶元《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台北:揚智出版,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樊高月《美國特種部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仁照、劉萬軍《外軍特種部隊寫真》,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洋生、包中行、王文清《21世紀高技術局部戰爭大趨勢》,北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占中《21世紀特種作戰》,陜西:未來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達喜、韓志宏、張萸《世界特種部隊大觀》,北京:軍事誼文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堅《爆心零時-兩岸邁向核武歷程》,台北:麥田,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叢耀、高金虎《百年恐怖檔案》,台北:世潮,民國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譚傳毅《中國人民解放軍之攻與防》,台北:時英,民國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清、雲舟《特殊部隊》,北京:紅旗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程、程新華《西歐軍警特種部隊》,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進強等《建構精實先進的國防政策》,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研究工作會,民國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鷹杰《新世紀特種部隊》,廣東:廣東科技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力寰譯,〈「沙漠風暴」作戰中的特戰部隊〉《國防譯粹》,民國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月,第19卷第3期,頁26-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尤文虎、鄧號,〈朝鮮特種部隊全接觸〉《世界軍事》,2004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14-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崑義,〈美國的反恐怖主義與國際安全─兼論九一一事件以後臺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兩岸的處境〉《遠景季刊》,民國91年4月,第3卷第2期,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7-1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紹華,〈對「中共空降兵於高原地區實施傘訓」之研究〉《陸軍學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刊》,民國89年7月,第36卷第419期,頁30-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雲雷、許曉斌,〈特種作戰七樣式〉《戰略與戰術》,1998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總253期,頁31-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照榮,〈從秘魯特種部隊營救人質事件探討憲兵反劫持能力〉《憲兵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校季刊》,民國88年11月,第47期,頁37-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任海燕,〈藉反恐之名:美國秘密軍事部隊東山再起〉《現代軍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3年6月,總317期,頁46-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治方譯,〈美國空軍特種作戰學校〉《武漢學術季刊》第17期,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5-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克盛,〈對中共「成立快速打擊部隊」之研究〉《武漢學術季刊》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期,頁15-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達澎,〈美軍特戰部隊探析〉《陸軍學術月刊》,民國83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31卷第352期,頁67-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芳城,〈對「超限戰」的認識與評析〉《共黨問題研究》,民國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9月,第27卷第9期,頁32-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德利,〈對中共海軍陸戰隊現況之研析〉《共黨問題研究》,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月,頁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一之譯,〈城鎮地區之反突擊、反游擊要領〉《國防譯粹》,民國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11月,第27卷第11期,頁75-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自虎,〈中共「超限戰」對台運用之可能模式及對我之影響〉《國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雜誌》,民國92年6月,第18卷第12期,頁37-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明,《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及其活動》季刊,民國91年11月,第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期,頁1-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明,《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及其活動》季刊,民國92年11月,第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期,頁1-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明,《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及其活動》季刊,民國92年2月,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1-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明,《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及其活動》季刊,民國92年5月,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1-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明,《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及其活動》季刊,民國92年8月,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1-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前,〈美對阿軍事打擊中特種部隊的運用〉《外國軍事學術》,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第2期,頁46-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發新、鍾常綠,〈特種部隊的名稱與綽號〉《世界軍事》,2004年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頁34-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發新、鍾常綠,〈揭開特種部隊的神秘面紗〉《當代海軍》,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月,頁38-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明室,〈防衛作戰中特戰部隊作戰任務之探討〉《陸軍學術月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民國88年4月,第35卷第404期,頁52-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明室,〈國軍在反恐怖主義攻擊的角色〉《國防雜誌》,民國91年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第17卷第12期,頁6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明室主編,〈新世紀反恐怖大戰〉《軍事迷文化》,民國91年5,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汪毓瑋,〈國際反恐怖主義與國際刑法相關問題之探討〉《中華戰略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刊》,92春季刊,民國92年4月,頁63-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汶量,〈美軍寵兒-特種作戰部隊〉《軍事展望》,2001年12月,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6期,頁 54-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果明譯,〈後冷戰時期英國皇家海軍陸戰突擊大隊〉《國防譯粹》,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83年4月,第21卷第4期,頁50-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木,〈以色列反恐怖特種部隊裝備與訓練〉《軍事文摘》,2003年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第104卷,頁26-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建財,〈美國、賓拉登、恐怖主義〉《歷史月刊》,民國9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168期,頁28-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維揚,〈東南亞反恐與台灣的安全〉《戰略安全論壇(IIR-NSSI)》,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2夏季刊,民國92年7月,頁157-1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邵海清,〈特種作戰在車臣〉《世界軍事》,2001年12月,頁38-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鐘,〈美國特種作戰部隊之改編演進〉《武漢學術季刊》,民國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8月,第15期,頁38-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鴻圖譯,〈世界各國特種部隊概況〉《國防譯粹》,民國67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5卷第4期,頁71-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放然、姚世軍,〈現代特種作戰戰術一瞥〉《現代軍事》,2002年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總第302期,頁56-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放然、姚世軍,〈現代特種作戰戰術概觀〉《現代軍事》,2002年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期,頁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世軍、朱亮,〈現代特種作戰發展趨勢〉《外國軍事學術》,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4期,頁53-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封長虹,〈國際著名的反恐特種部隊〉《紫荊》,2003年3月,第1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卷,頁51-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度全,〈韓國陸軍特戰部隊簡介〉《陸軍學術月刊》,民國78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21卷第234期,頁96-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志生,〈泛特種作戰部隊之運用〉《中華戰略學刊》,八十八年夏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刊,民國88年7月,頁163-2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義評,〈美國特戰分遣隊資格班受訓心得〉《武漢學術季刊》,第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期,頁25-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堯儲譯,〈北約多國快速反應部隊〉《國防譯粹》,民國8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日,第19卷第10期,頁13-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堯儲譯,〈特種作戰部隊訓練之革新〉《陸軍學術月刊》,民國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4月,第25卷第294期,頁62-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剛鐵軍,〈共軍特種偵查大隊之研究〉《陸軍學術月刊》,民國87年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第34卷393期,頁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增光譯,〈特種部隊的時代特質〉《海軍學術月刊》,民國83年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第28卷第10期,頁43-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百里譯,〈特種部隊與兩棲作戰〉《軍事雜誌》,1962年10月,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卷第1期,頁57-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振宇,〈新戰爭形式下的新困局─論美國反恐怖主義戰爭〉《海軍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術月刊》,民國91年11月,第36卷第11期,頁4-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一中譯,〈不對稱威脅相關情報的蒐集〉《國防譯粹》,民國90年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第28卷第3期,頁80-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岩,〈台海之戰何時爆發〉《軍事文摘》,1999年11月,頁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華,〈三支快反部隊鬧歐洲〉《世界知識》,2003年8月,總13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期,頁30-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崔軍,〈外軍快速反應部隊〉《現代軍事》,1998年9月,頁56-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仁龍譯,〈特種作戰部隊〉《軍事雜誌》,1959年8月,第27卷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期,頁45-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平吾、丘臺峰,〈論恐怖主義及其起源與發展〉《警政學報》,民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1年7月第21期,頁423-4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彥元譯,〈將特戰部隊融入聯合作戰〉《國防譯粹》,民國9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31卷第1期,頁82-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國華,〈波灣戰爭之空降作戰與特種作戰〉《武漢學術季刊》,民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2年1月,第3期,頁56-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梅林,〈中共空降兵戰力的發展〉《中共研究月刊》,第32卷第7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55-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仲起譯,〈美國特種作戰部隊〉《陸軍學術月刊》,民國78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25卷283期,頁65-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維西,〈特戰部隊在防衛作戰中之運用〉《陸軍學術月刊》,民國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4月,第11卷第115期,頁44-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卓慶,〈中共海軍陸戰旅戰力剖析〉《海軍學術月刊》,民國85年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第30卷第5期,頁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旭昇譯,〈全球打擊特遣部隊:取之於經驗的轉型概念〉《國防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粹》,民國90年7月,第28卷第7期,頁60-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茂田,〈對中共新「三打」反空襲作戰之研究〉《陸軍學術月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民國89年12月,第36卷第424期,頁34-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恆忠譯,〈美國空軍特種作戰部隊簡介〉《武漢學術季刊》,民國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5月第18期,頁42-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恆忠譯,〈美國空軍特種作戰部隊簡介〉《武漢學術季刊》,民國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5月第18期,頁42-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恆忠譯,〈美國特戰部隊之任務與運用〉《國防譯粹》,民國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月1日,第19卷第10期,頁40-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恆忠譯,〈美國特戰部隊角色之爭論〉《國防譯粹》,民國83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21卷第8期,頁58-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恆忠譯,〈美國陸軍特種作戰部隊〉《武漢學術季刊》,民國86年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第17期,頁42-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恆忠譯,〈簡介美國海軍特種作戰部隊〉《武漢學術季刊》,民國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11月,第20期,頁72-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昭明,〈美國約翰.甘迺迪特種作戰學校受訓新得〉《航特部學術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刊》,民國92年9月,第38期,頁7-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湯家坤,〈美國特戰部隊探析〉《陸軍學術月刊》,民國86年5月,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卷第381期,頁42-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焦國力、胥士詹,〈詭祕的「魔鬼部隊」〉《現代軍事》,199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12-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華一兵,〈中國特種部隊掃描〉《半月談》,2001年10月,第19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22-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石,〈特種作戰〉《中共研究》,2001年1月,第35卷第1期,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2-1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金龍,〈共軍特種大隊戰力研析〉《陸軍學術月刊》,民國9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37卷第430期,頁22-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秋龍,〈國家安全戰略與我國回應全球反恐怖主義之思辨〉《國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雜誌》,民國92年5月,第18卷第11期,頁89-1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財官,〈中共「超限戰」之研析〉《國防雜誌》,民國89年8月,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卷第2期,頁33-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偉傑,〈美軍特種作戰部隊簡介〉《全球防衛雜誌-軍事家》,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11月,頁18-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培源譯,〈特種作戰-未來部隊之作戰型態〉《陸軍步兵學術雙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刊》,民國87年12月,第186期,頁15-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啟清,〈從防衛作戰觀點論空降特種作戰部隊〉《武漢部隊學術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刊》,民國87年8月,第23期,頁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祥益,〈從911恐怖事件淺談我國安全防護應有的積極作為〉《警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光》,民國90年10月,第543期,頁21-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逯安棋,〈小型島嶼防衛作戰之研究〉《國防雜誌》,民國87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14卷第6期,頁58-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塞繆爾,〈以色列精英戰術小組-『巴拉克』〉《軍事文摘》,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月,頁52-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立明、蔡香敏、王毅,〈美軍阿富汗特種裝備的裝備特點〉《軍事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2001年1月,頁21-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明杰等,〈恐怖主義根源探析〉《現代國際關係》,200年1月,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第1期,頁54-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紫函譯,〈美國特戰部隊之後勤支援〉《國防譯粹》,民國84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22卷第1期,頁29-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順利,〈國家安全之預警情報研究--從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起〉《國防雜誌》,民國91年6月,第17卷第12期,頁3-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葛洪俊,〈中共對我採特攻作戰可能行動之研析〉《陸軍學術月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民國89年1月,第36卷第413期,頁31-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詹皓名、宋玉寧,〈陸軍特戰部隊武漢操演〉《尖端科技軍事雜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年7月,第203期,頁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詹德行,〈從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探討中共特攻行動〉《陸軍學術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刊》,民國91年9月,第38卷445期,頁24-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元豪,〈美國反恐怖主義相關法律措施之簡介與評論〉《月旦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民國91年1月,第80期,頁272-2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文中,〈共軍加強快反部隊戰力對台海安全之影響〉《中共研究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刊》,第32卷第8期,頁41-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文中主編、蔡志昇,〈中共快速反應部隊〉《中共研究論文集》,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90年,頁4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俊傑,〈對中共快速反應部隊之研究〉《陸軍學術月刊》,民國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9月,第36卷421期,頁27-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翔譯,〈世界特種部隊專輯【十二】:美國三角洲特戰部隊〉《尖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科技》,1995年10月,頁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翔譯,〈世界特種部隊專輯【六】:神出鬼沒的美國海豹特戰部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尖端科技》,1995年3月,頁73-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翔譯,〈美國空軍特戰司令部〉《尖端科技》,1996年11月,頁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洪山、龐毅,〈美國快速反應部隊簡況〉《世界軍事》,2003年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7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遠林、李承峰,〈中國特種部隊素描〉《現代軍事》,1998年9月,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齊興霞,〈冷戰後的恐怖主義與國際社會〉《學術論壇》,200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2年第2期,頁25-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定邦,〈美軍特種作戰部隊運用之研究〉《國防雜誌》,民國93年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第19卷第7期,頁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俊偉,〈未來戰爭特質之探討〉《陸軍學術月刊》,民國8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36卷第417期,頁58-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猛,〈什麼是特種部隊〉《世界軍事》,2002年10月,頁44-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廣華,〈論中共可能犯台模式與我國因應之道〉《全球政治評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民國93年4月,第6期,頁75-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濟春,〈由恐怖攻擊事件談化學戰防護〉《核生化防護季刊》,民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1年2月,第73期,頁23-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樊高月,〈淺析伊拉克戰爭的特點〉《現代軍事》,2003年7月,總3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期,頁9-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富德譯,〈空降部隊與特種作戰〉《國防譯粹》,民國76年12月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第14卷第12期,頁16-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滕昕雲,〈恐怖主義-窮國的不對偁戰爭〉《全球防衛雜誌-軍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家》,2001年11月,頁26-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仁符譯,〈特戰部隊之戰略運用〉《國防譯粹》,民國80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18卷第10期,頁12-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永芳譯,〈未來戰場〉《國防譯粹》,民國89年12月,第27卷第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期,頁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永芳譯,〈生物恐怖主義的威脅〉《國防譯粹》,民國87年9月,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卷第9期,頁66-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諸葛賢,〈由三個戰例引證論特種作戰之重要性〉《陸軍學術月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民國68年6月,第15卷165期,頁27-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正萍,〈癱瘓戰的利劍-共軍特種部隊〉《陸軍學術月刊》,民國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10月,第36卷422期,頁64-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迎南,〈世界海軍特種部隊-海上反恐精兵〉《當代海軍》,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月,頁34-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祥瑞譯,〈美國特戰部隊之戰略理念〉《國防譯粹》,民國8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20卷第3期,頁4-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耀亮,〈美軍特種作戰部隊及特戰訓練中心概況〉《陸軍學術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刊》,民國74年9月,第21卷241期,頁28-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耀亮,〈現階段特種作戰運用構想〉《陸軍學術月刊》,民國7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月,第22卷244期,頁26-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駱貞俊,〈從美伊戰爭探討特種部隊運用方式〉《航特部隊學術半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刊》,民國92年5月,第37期,頁53-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台喜,〈對中共超限戰之評析〉《陸軍學術月刊》,民國8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36卷第417期,頁26-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吉倫,〈對中共空降部隊再認識〉《陸軍學術月刊》,民國9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37卷第433期,頁18-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吉倫,〈對中共特種部隊之研究〉《陸軍學術月刊》,民國90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37卷第428期,頁33-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吉倫,〈對共軍空降部隊之研究〉《陸軍學術月刊》,民國89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36卷419期,頁22-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龔建強,〈中共快速反應部隊-陸軍之部之研究〉《國防雜誌》,民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1年8月,第18卷第2期,頁83-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碩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秀菊,〈美伊人質危機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199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仲適,〈特種作戰在台海戰爭中之研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策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雙環,〈當前中華民國反恐對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指恩,〈特種作戰部隊之研究〉。國防大學軍事學院戰略學部畢業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2001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研討會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斯懷,〈民國一百年敵情威脅〉,「陸軍89年度第一次軍事學術」研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討會。陸軍總司令陸主辦,2000年12月1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茂林,〈美國強化在亞太地區發動反恐戰爭,我應提出那些具體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應之道〉,「戰略安全論壇」研討會,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辦, 200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居正,〈九一一事件與我國反恐策略〉,「全球反恐戰略」研討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外交部外交事務協會主辦,2002年12月2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瑞舟,〈從美伊衝突思考台灣安全與戰略〉,「戰略安全論壇」研討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會,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主辦,200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瑞舟,〈九一一事件對戰爭研究的影響:主要意涵與思考〉,「國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200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中勇,〈九一一事件後我國在全球的反恐策略〉,「全球反恐戰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研討會。外交部外交事務協會主辦,2002年12月2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中勇,〈美國「九一一」事件後國土安全作為對台灣安全的啟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安全與國防戰略」研討會。2002年10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文廣、李照德,〈憲兵對「反恐」之認知與角色扮演〉,「國家安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與憲兵任務學術」研討會。憲兵學校主辦,2003年7月2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北齊,〈美國強化在亞太地區發動反恐戰爭,我應提出那些具體因應之道〉,「戰略安全論壇」研討會,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辦,200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漢綱,〈特戰部隊作戰之研究〉,「陸軍88年度第一次軍事學術」研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討會。陸軍總司令陸主辦,1998年11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雄源,〈就警備面向探討憲兵特勤隊運用與國家安全之關係〉,「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兵任務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2000年6月27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應川,〈在國家反恐機制中國軍遂行反恐任務之研析〉「國防部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委託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國防大學主辦,200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家宇,〈共軍犯台能力與方式之研究〉,「跨世紀國家安全與軍事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略學術」研討會。陸軍總司令陸主辦,1999年12月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堅,〈共軍犯台能力與作戰方式之研究〉,「陸軍89年度第一次軍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術」研討會。陸軍總司令陸主辦,1999年11月2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顏建發,〈反恐期間台灣生存空間的挑戰與回應:美中台三角關係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變遷〉,全球化趨勢下的反恐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遠景基金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主辦,2003年11月3、4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進強,〈國家安全與危機管理機制〉,台灣安全與國防戰略研討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2年10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報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人民日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央日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匯報(香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青年日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星島電子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解放軍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七、網路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官方網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內政部消防署》http://www.nfa.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內政部警政署》http://www.npa.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法院》http://www.ly.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http://www.ey.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http://www.aec.gov.tw/start.ph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nicst.nat.gov.tw/group/application/nics/index.ph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海巡署》http://www.cga.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研考會》http://www.rdec.gov.tw/hom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務部》http://www.moj.gov.tw/chinese/c_index.aspx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http://www.mnd.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安全局》http://www.nsb.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資通安全應變中心》 http://www.ncert.nat.gov.tw/infosec/data.as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一般網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人民網》http://www.peopledaily.com.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洋網》http://www.dayoo.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紀元》http://www.epochtaiwan.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央通訊社》http://www.cna.com.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網》http://www.china.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木子網》http//www.shuwu/ar/fanri/107688.s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智庫》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全球反恐行動》http://hk.news.yahoo.com/fc/news_fc_in1bomb.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多維新聞網》http://www1.chinesenewsnet.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電子新聞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方網》http://www.eastday.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森新聞報》http://www.ettoday.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牧日軍事網》,http://www.muri.126.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參考:美國國務院》http://usinfo.org/mgck/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homepage.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research-3-3.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浪新聞網》http://news.sina.com.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華網》http://www.xinhua.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萬維讀者網》http://www.creaders.ne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遠景基金會》http://www.future-china.org/index_o.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戰略家網》,http://www. Lao Canmou.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蕃薯藤新聞網》http://news.yam.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國》http://www.un.org/chines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貳、外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lexander, Yonah, and Marxwell Finger. Terrorism: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New York: McGraw-Hill, 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alton, David, and Carlo Schaerf.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and World Security. London: Croom Helm Ltd, 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mbs, Cindy C. Terrorism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renshaw, M. Terrorism, Legitimacy and Power - The Consequences of Political Violence. Manufactured: Wesleyan University, 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reeman, Carles. Today’s World Terrorism. London, Batsford: Academic and Educational Limited, 19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riedlander, Robert A. Terrorism: Documents of International and Local Control, Vo1. I. New York: Oceana Publications, Inc., 19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erman, Edward. The Real Terror Network. Boston: South End Press, 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ffman, Bruee. Recent Trend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Terror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Santa Monica: RAND Corporation, 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lms, John Pynchon. Terrorism. New York: PINNALE BOOK,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queur, Walter. Terrorism.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Terrorism. London: Sphere Books Ltd, 19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The Age of Terrorism.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ivingstone, Neil C. The War against Terrorism. Lexington Massachusetts: D. C. Heath and Company, 19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acos, Brigitte Lebens. Terrorism and the Media. New York: Columbia Univ. Press,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earson, Frederin S., and J. Martin Rocheste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Global Condi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2nd edition.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apoport, David C. Encyclopedia of Violence, Peace, and Conflict: Terrorism.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chmid, Alex P., and Ronald D. Crelinsten. Western Responses to Terrorism. Frank Cass & Co., Oregon, 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chmid, Alex P. Political Terrorism: A Research Guide to Concepts, Theories, Data Base, and Literature. New Brunswick, CT: Transaction, 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egallar, Stephen. Invisible Armies: Terrorism into the 1990s. London: Michael Joseph Ltd, 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later, Robert O.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Basingstoke, Hampshire: Macmillan Pr., Ltd, 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aylor, Max., and John Horgan. The Future of Terrorism. London: Frank Cass, 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ilkinson, Paul. Political Terrorism. London: Government & Opposition Ltd, 1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ilkinson, Paul. Political Terrorism. London: MacMillan, 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United States 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 References Manual(Joint 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 Institute:Cubic Applications,Inc,January 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期刊(報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 New Breed of Soldier.”Newsweek,10 December, 2001, p. 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rien ,Kevin A.O’& Joseph Nusbaum,“Intelligence Gathering 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ymmetric Threats”.Jane’ s Intelligence Review,10/2000, pp. 112-1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l.Mark Jones and Lt.Col.Wes Rehorn“Intergrating SOF into Join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arfighting.” Military Review ,May/June 2003, pp. 310-3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renshaw, Marthe. “The Cause of Terrorism.” Camparative Politics, vol. 13, no. 4 July 1981, pp. 379-3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partment of the Army,FM100-25:Doctrine for Army Special Operation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orces Washington,D.C Dapertment of the Army,1991, pp. 3-13,1-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umper ,John.P.,“Global Strike Task Force:A Transforming Concep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orged by Experience”.Aerospace Power Journal. ,Spring/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p. 124-1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網路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PEC官方網站》http://www.apecsec.org.s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約官方網站》http://www.nato.int/docu/speech/2002/s021003e.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恐怖主義研究網站》http://www.yale.edu/lawweb/avalon/terrorism/terror.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國土安全防衛部》http://www.whitehouse.gov/deptofhomeland/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國務院》http://www.state.gov/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聯邦緊急管理局》http://www.fema.gov/library/terror.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蘭德公司》http://www.rand.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恐怖主義研究中心》http://www.terrorism.com/index.s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際反恐怖主義政策協會》http://www.ict.org.i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http://www.csis.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國網站》http://www.un.org/english/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