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題名 小布希政府亞太戰略與東北亞安全:2001-2004
作者 賴德明
貢獻者 李明博士
賴德明
關鍵詞 亞太戰略
國家戰略
東北亞安全
六方會談
美日安保
日期 2004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8:12:06 (UTC+8)
摘要 小布希政府的亞太戰略,係在拉攏日本、南韓、澳洲及其他民主盟友,以制衡「中共及北韓」。美國在亞洲的安全架構是透過美國與日本、南韓、澳洲等雙邊同盟關係為支架而建立的。美國是以「美日同盟」處理東北亞,「美韓同盟」穩定朝鮮半島,「美澳同盟」經營南太與北控東南亞,再輔以與部分東南亞國家簽定的雙邊條約或合作關係,而共同維護亞太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大半個20世紀裡,東北亞幾乎是強權於亞洲進行角力的必爭之地,此地區的局勢如下:(一)四大強國(美國、俄羅斯、中共、日本)均在此區域競逐;(二)朝鮮半島南北持續軍事對峙,一旦發生嚴重危機,很可能引爆使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戰爭;(三)彈道飛彈設備的部署日趨密集;(四)台海地區危機四伏,軍事方面的敵對狀態很可能正逐漸加溫。

東北亞區域非但未因美蘇冷戰結束,對抗格局而有所緩和,反而是潛在衝突的開始,包括朝鮮半島核武危機,飛彈防禦部署爭議、海洋領土主權爭議、台海兩岸衝突危機等不確定的因子,同時潛藏在區域危機當中尚有分離主義與恐怖主義等諸多問題,意味著東北亞區域和平與穩定充滿變數,也因此逐漸形成東北亞區域軍力的競相爭逐的局面。

美國爲了因應這些挑戰,確保美國在亞太的利益,除積極強化在亞太地區的同盟關係;要求日本及澳洲承擔起更大的責任,更部署東北亞戰區飛彈防禦系統,防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之攻擊;而且推動「六方會談」來緩和朝鮮半島之緊張情勢;以「三公報一法律」穩定台海局勢,防止台海地區發生戰爭。

東北亞的戰略重要性正持續提升中,是整個亞太地區能否維持和平、繁榮、安定的必要條件。因此,在錯綜複雜的東北亞情勢發展中,台灣絕對不能置身事外,必須對東北亞地區的情勢發展,保持高度的關心與瞭解,並且與各國為鄰為善,面對中共外交一貫的打壓與軍事恫嚇上,應引導區域國家支持台灣立場與處境,進而拓展台灣未來發展的可能道路。

關鍵詞:亞太戰略、國家戰略、東北亞安全、六方會談、美日安保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官方出版品
王永志,《2004世界年鑑》。台北:中央社,民國92年12月。
朱維瑜,《2002世界年鑑》。台北:中央社,民國90年12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1997-1998韓國國防白皮書》(White Paper 1997-1998 ROK)。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7年10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2001亞太安全觀》(Asia Pacific Security Outlook 2001)。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1年3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2001-2002戰略亞洲:權力與目的》(Strategic Asia 2001-02 : Power and Purpose)。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1年7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2001東亞戰略概觀》(East Asian Strategic Review 2001)。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10月。
國防部編審會,《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1年7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中共與飛彈防禦-美中戰略關係》(China and Missile Defense : Managing U.S.-PRC Strategic Relations)。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2年12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中共的信息戰、反恐作戰與其戰略文化》(China’s Information Warfare, Anti-terrorism, and Strategic Culture)。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2年12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中共崛起構成的挑戰:亞洲觀點》(Asian Perspectives on the Challenges of China)。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11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中共崛起》(The Rise of China)。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1年10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中共在亞崛起之安全意涵》(The Rise of China in Asia : Security Implications)。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2年5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布希政府的戰略挑戰》(Strategic Challenges for the Bush Administration)。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11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美國1998戰略評估》(Strategic Assessment 1998)。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8年3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美國在亞洲的角色:亞洲觀點》(America’s Role in Asia : Asian Views)。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2年11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美日聯盟過去、現在與未來》(The U.S.-Japan Alliance : Past, Present, and Future)。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7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美國與亞洲》(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 : Toward a New U.S. Strategy and Force Posture)。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12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美日聯盟的新挑戰》(The U.S.-Japan Alliance : New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1年6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美日關係的新觀點》(New Perspectives on U.S.-Japan Relations)。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1年3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亞太戰略關係:尋求整合安全》(Asia-Pacific Strategic Relations : Seeking Convergent Security)。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2年7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亞洲的安全挑戰》(America’s Security Challenges)。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9年5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評估威脅》(Assessing the Threats)。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2年12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擊潰恐怖主義戰略分析》(Defeating Terrorism : Strategic Issue Analyses)。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2年12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變遷世界中的國家戰略與能力》(National Strategies and Capabilities for a Changing World)。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1年9月。
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編,《2003台海戰略環境評估》。台北: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民國92年1月。
國防大學彙編,《對美國九一一事件與反恐戰爭研究論文專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2年10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指南》。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9月。
高一中譯,《挑戰美國:美國會被打敗馬?》。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8年。
二、專書
中村明,《戰後政治憲法九條》。東京:中央經濟新聞社,2001年。
中華歐亞基金會、改革開放論壇合著,《反恐戰後的美中關係與台海局勢》。台北:大屯出版社,民國92年9月。
卡特(Ashton B. Carter)、裴利(William J. Perry),《預防性防禦:後冷戰時代美國的新安全觀念》(Preventive Defense : A New Security Strategy for America),許綬南譯。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3月。
朱松柏,《新世紀:亞太情勢與區域安全》。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92年6月。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民國88年11月。
江謙介,《日本安全保障》。東京:講談社,1997年10月。
李文志,《後冷戰時代美國的亞太戰略》。台北:憬藝,1997年2月。
李英明,《2002-2003年亞太形勢發展與展望》。台北:遠景基金會叢書,民國92年1月。
周世雄,《國際關係-權力與制度》。台北:五南圖書,民國89年6月。
周喣,《冷戰後美國國東亞政策(1989-1997)》。台北:生智文化公司,1999年7月。
林正義,(美國因應911事件的危機處理),收錄《九一一事件後全球戰略評估》,蘇進
強主編,頁28。台北:台灣英文新聞,2002年9月。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1997年4月。
阿部照哉,《憲法》。東京:有斐閣,1995年。
洪源,(九一一後的中美關係展望),收錄《「911」後的大國戰略關係》,周榮耀主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2月。
胡祖慶,《國際關係》。台北:五南圖書,1995年10月。
孫國祥,《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2-2003》。台北:遠景基金會叢書,2003年6月。
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2000年4月。
張亞中、孫國祥,《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1-2002》。台北:遠景基金會叢書,2002年6月。
陳欣之,《東南亞安全》。台北:生智文化,1999年10月。
楊永明,《國際安全與國際法》。台北:元照,2003年2月。
董立文,(九一一事件對美國安全戰略與對華政策的影響),收錄《九一一事件後全球戰略評估》,蘇進強主編,頁59-82。台北:台灣英文新聞,2002年9月。
裘兆琳,(「九一一事件」對美、「中」、台關係之影響),收錄《亞太經合會後布希政府對華政策與兩岸關係發展》,汪毓瑋主編,頁136。台北:遠景基金會,2001年。
歐信宏、胡祖慶,《國際關係》。台北:雙葉書廊,2003年7月。
羅曉東,(恐怖主義與反制恐怖主義研究),收錄《對美國九一一事件及反恐戰爭研究論文專輯》,國防大學編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1年10月。
蘇進強,《九一一事件後全球戰略評估》。台北:台灣英文新聞,2002年9月。
蘇進強,《美國反恐戰爭:台灣觀點》。台北:台灣英文新聞,2002年9月。
三、期刊
(九一一事件對中共外交策略的影響),《大陸情勢雙周刊》,第1445期,2004年9月22日出版,頁4-6。
(中共與日本互動關係的最新形勢),《大陸情勢雙周刊》,第1444期,2004年9月8日出版,頁3。
(布希總統海外撤軍提議之意涵研析),《大陸情勢雙周刊》,第1443期,2004年8月25日出版,頁1-6。
(法國總統席哈克訪問中國大陸),《大陸情勢雙周刊》,第1447期,2004年10月20日出版,頁4-5。
(美國與中共互動關係的「台灣因素」),《大陸情勢雙周刊》,第1441期,2004年7月28日出版,頁2。
丁永康,(北韓發展核武與大國關係),《歐亞研究》,民國92年2月第6卷第2期,頁11-13。
丁樹範,(九一一事件後美台軍事關係的發展),《國際事務季刊》,2002年第2期,頁43-56。
王高成,(從小布希東亞之行看美國亞太戰略),《遠景基金會季刊》,2002年第3卷第3期,頁75-101。
朱松柏,(朝鮮半島情勢),《國關中心2003年國際暨大陸評估報告》,頁1-4。
克雷•史耐德(Craig A. Snyder),(建構亞太地區的區域安全),《國防政策評論》,2001年第1卷第4期,頁57-89。
宋以敏,(布希政府對外政策中的亞太安全問題),《國際問題研究》,2001年第3期,頁1-6。
李中邦,(中日釣魚台之爭讓「台灣主權」原形畢露),《日本綜合情報專論》,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2004年4月27日,頁1-5。
李庚嬉,(論國際法無法解決韓、日領土爭執),《日本綜合情報焦點》,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2004年6月2日,頁1-3。
李明,(北韓核武首次六方會談結果初探),《歐亞研究》,民國92年9月第6卷第9期,頁17-19。
李明,(近期北韓核武危機亟待解決),《歐亞研究》,民國92年3月第6卷第3期,頁15-17。
李明,(朝核問題之發展與前瞻),《和平論壇亞太情勢分析》,2004年5月26日,頁1-2。
李明,(朝鮮半島重演戰爭邊緣戲碼),《海外情勢集要》,中國國民黨全球資訊網,2002年4月10日第1361期。
李明峻,(六方會談的展望),《歐亞研究》,民國93年4月第7卷第4期,頁7-9。
李英明,(朝鮮半島情勢:圍繞北韓核危機打轉),《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2-2003》,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3年6月,頁209-210。
李蒲,(六方會談觸動了東北亞區域政治與軍事鬥爭的神經),《國防雜誌》,民國93年第19卷第2期,頁3-18。
辛本健,(美國2002年度「國防報告」評析),《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第9期,頁12-16。
吳安家,(論小布希政府的對華政策),《遠景基金會季刊》,2002年7月第3卷第3期,頁137-158。
林義鈞、葉惠琦編輯,(台灣大選後美國的台海兩岸政策),《政策報告 No.930005》,中華歐亞基金會,民國93年7月,頁20-21。
唐國標,(最新「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淺析),《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第10期,頁18-22。
唐開太,(亞太安全與中共對台戰略調整),《政策專題研究系列》,中華歐亞基金會,2003年10月,頁1。
唐開太,(亞太戰略形勢展望),《政策專題研究系列》,中華歐亞基金會,2003年12月,頁4。
時殷弘,(「911」事件與美國對外態勢),《美國研究》,2001年第4期,頁21-28。
許介鱗,(在東亞發展中日本減速),《許介鱗論說》,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民國93年8月12日,頁1-4。
許介鱗,(美國東亞政策轉變的可能性),《許介鱗論說》,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民國93年7月16日,頁1-3。
國安民,(從美國新政府東亞戰略佈局審視兩岸關係發展),《中共研究》,民國90年第5期,頁78-88。
游離,(美國稱霸全球的戰略正逐步實現),《學者論壇》,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2004年2月27日,頁1-4。
張亞中,(全球化的臺灣安全:大戰略的思維),《遠景季刊》,2002年1月第3卷第1期,頁41-59。
張敏謙,(美國全球戰略剖析),《美國研究》,2000年第4期,頁8-39。
張錫模,(中國對朝鮮半島情勢之觀點),《歐亞研究》,民國92年2月第6卷第2期,頁15-17。
郭武平,(東北亞新世代領袖之安全觀),《政策報告No.930003》,中華歐亞基金會,民國93年6月,頁2-7。
郭實綱,(布希執政一年來對外政策變化及其影響),《國際問題研究》,2002年第2期,頁32-36。
郭實綱,(美國反恐新階段評析),《國際問題研究》,2002年第4期,頁11-15。
郭實綱,(美國全球戰略的重心轉移),《國際問題研究》,2003年第2期,頁17-22。
國際問題研究小組,(2003年國際情勢之回顧與展望),《遠景基金會季刊》,2004年1月第5卷第1期,頁179-206。
陳漢華,(美國於九一一及第二次波灣戰爭後之亞太安全策略),《和平論壇評論分析》,2003年5月,頁1-4。
陳一新,(從江澤民訪美及亞太經合會之行看美中台三邊關係),《共黨問題研究》,民國91年11月第11期,頁1-3。
陳喬之,(熱點關注:國際恐怖主義、中美關係與台灣問題),《東南亞研究》,2002年第2期,頁64-68。
傅亞蘭,(九一一事件對美中台三邊關係的影響),《共黨問題研究》,民國91年1月第1期,頁80-83。
楊永明,(美日安保與亞太安全),《政治科學論叢》,民國87年6月第9期,頁3-11。
楊鈞池,(諾貝爾和平獎金大中陽光政策膺桂冠),《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民國89年10月16日內政(評)字第018號,頁1。
楊潔勉,(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中國的戰略機遇期),《國際問題研究》,2003年第2期,頁11-16。
廖天威,(九一一事件對美國全球戰略的影響與我國的因應之道),《國際事務季刊》,2002年春季刊,頁28-40。
趙國材,(美日安保條約體系下之非作戰軍事行動),《東北亞發展的回顧與展望》,民國91年6月,頁173-177。
劉怡君,(南韓反美風波),《古今評論》,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科中學教師進修網,2002年12月12日。
劉德海,(最近北韓動向及其對東北亞安全的影響),《和平論壇》,中華歐亞基金會,2002年10月30日,頁1-2。
蔡裕明,(後九一一時期中共外交政策的持續與遞嬗),《共黨問題研究》,民國91年10月第10期,頁52-58。
蔡裕明,(美國的軍事全球化與東亞的國際安全),《國防政策評論》,2002年第2卷第3期,頁54-79。
蔡瑋,(美國的亞太戰略情勢),《國關中心2002年國際暨大陸評估報告》,頁1-3。
蘇格,(美國全球戰略與台灣問題),《國際問題研究》,2001年第4期,頁1-7。
蘇格,(評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調整),《國際問題研究》,2003年第2期,頁5-10。
四、研討會論文集
王高成,(九一一事件後的美中台三角關係),亞太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主辦,2002年11月23日。
王高成,(九一一事件後美國的外交政策與亞太安全之研究),第三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年11月。
田中青,(朝鮮半島局勢的發展變化及其影響),《跨世紀國際關係與兩岸》,第四屆「世界新格局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主辦單位: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民國89年10月18日。
朱松柏、李明峻,(朝鮮半島情勢與亞太安全:理性計算的不理性遊戲),第三十一屆台、日「中國大陸問題」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辦,2004年3月25日。
李明,(北韓核武計畫對朝鮮半島安全情勢之影響),《北韓核武問題與東亞區域安全座談會》,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主辦,民國92年6月10日。
林正義,(美中台新形勢下的台海安全戰略),台海安全與國防戰略研討會。財團法人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主辦,2002年10月20日。
邱坤玄,(美國的東北亞政策與展望),《遠景論壇座談會》,民國91年8月14日,頁3-4。
施正鋒,(911後國家安全主義:美國防衛東亞態勢與回應中共挑戰之能力),亞太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主辦,2002年11月23日。
重村智計,(日本的北韓政策與六國協議),第三十一屆台、日「中國大陸問題」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辦,2004年3月25日。
張中勇,(美國「九一一」事件後國土安全作為對台灣安全的啟示),台海安全與國防戰略研討會。財團法人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主辦,2002年10月20日。
許水德,(東亞新形勢下的台日關係),第三十一屆台、日「中國大陸問題」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辦,2004年3月25日。
許志嘉、許湘濤,(九一一事件後美國與東亞大國關係的發展之研究),中華歐亞基金會、改革開放論壇聯合研究報告。中華歐亞基金會,2003年11月。
郭宗清,(特別演講:台海安全與美日安保),西太平洋安全保障台、美、日三國國際研討會,2002年8月17日。
陳一新,(布希政府的亞太政策與美中台三邊關係之研究),第三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年11月。
陳一新,(布希總統亞太戰略部署與台海安全),亞太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主辦,2002年11月23日。
陳一新,(美國的亞太政策與作為-布希政府亞太戰略的構想與部署),論文發表於《亞太情勢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等主辦,2001年9月25-26日。
陳隆志主持,《由北韓看亞太安全座談會》,主辦單位: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2003年3月9日,頁12-13。
陳漢華、劉榮傳、朱傳枝、法蘭克•赫夫曼,(第二次波灣戰爭後美國之亞太安全政策),第四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3年10月。
童光復,(美國的東北亞政策與展望),《遠景論壇座談會》,民國91年8月14日,頁1-5。
楊念祖,(從美國東亞戰略的演變看對台安全的影響),第三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年11月。
董立文、唐開太,(美國的對華戰略調整與兩岸關係之研究),中華歐亞基金會、改革開放論壇聯合研究報告。中華歐亞基金會,2003年11月。
趙春山,(俄羅斯亞太政策與作為),《新世紀、新發展、新願景-亞太情勢與兩岸關係》,第一屆兩岸遠景論壇,2001年10月。
劉德海、周力行,(北韓問題對亞太區域安全之影響),第四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3年10月。
蔡明彥,(美國對朝鮮半島軍事戰略之分析),《北韓核武問題與東北亞區域安全座談會》,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主辦,民國92年6月10日。
蔡瑋,(亞太區域安全與中華民國),亞太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主辦,2002年11月23日。
龐中英,(新範式新問題與新因素之研究),中華歐亞基金會、改革開放論壇聯合研究報告。中華歐亞基金會,2003年11月。
五、報刊
《聯合報》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中央日報》
《人民日報》
《中時晚報》
《解放軍報》
貳、英文部分
一、官方出版品
The White House.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ashington, D.C. : The White House, September 2002.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Washington, D.C. : Department of Defense, September 30, 2001.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hington, D.C. : Department of Defense, June 23, 2002.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U.S.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 Pacific Region. Washington, D.C. : Department of Defense, November 1998.
The U.S. Congress, “ H.R. 3230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1997. ”
“ Bush Signs Into Law Legislation Creating New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 Washington File, November 25, 2002, U.S. Department of State,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Programs.
“ Asian Security in the 1990s : Integration in Economics, Diversity in Defense, ” Dispatch, vol. 1, no. 12, Novermber 5, 1990.
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the Asian Pacific Rim: Looking Toward the 21st Century : A Report to Congress Department of Defense, February 28, l991.
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the Asian Pacific Rim : Report to Congress Departmem of Defense, 1992.
Larson, Remarks by Admiral Charles R. “ Cooperative Engagement and Economic Security in the Asia - Pacific Region, ”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March 3, 1993.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Washington, D.C. :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1.
Bush, George W. “ A Distinctly American Internationalism, ” A speech at Simi Valley, California, Novermber 19, 1999.
Department of Defense, Report to Congress on Theater Missile Defense Architecture Options for the Asia - Pacific Region, on Internet.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Organization, 1997 Report to the Congress on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二、專書
Carter, Ashton B. & William J. Perry. Preventive Defense : A New Security Strategy for America. Washington, D.C. : Brookings Institute Press, 1999.
Hastedt, Glenn P.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Past, Present, Future, 4d ed. New Jersey : Prentice Hall, 2000.
Chen, Tse - shyang. China Policy & National Security. New York : Transnational Publishers, 1984.
Lampton, David M. & Richard Daniel Ewing. U.S. - China Relations in A Pos t- September 11th World . Washington, D.C. : The Nixon Center Press, 2002.
Lampton, David M. Small Mercies: China and America after 9 / 11 . Washington, D.C. : The Nixon Center Press, 2002.
Lee, Bernice. The Security Implications of the New Taiwan.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Metzger, Thomas A. M. & Ramon H. Myers. Greater China and U.S. Foreign Policy. California : 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1996.
Lasater, Martin L. The New Pacific Community: U.S. Strategic Options in Asia Boulder,col. : Westview Press, 1996.
三、期刊
Arbatov, Alexei “ G. Russia’s Foreign Policy Alternatives.” Foreign Policy, vol. 18, no. 2, Fall 1993, pp. 9-14.
Blair, Dennis C. and John T. Hanley Jr. “ From Wheel to Webs : Reconstructing Asia - Pacific Security Arrangements .”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 24, no. 1, Winter 2001, pp. 15-18.
Dickson, Bruce J. “ New President Adjust Old Policies : U.S. - Taiwan Relations under Chen and Bush. ”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 11, no. 33, Novermber 2002, pp. 645-656.
Foxell, Jr. Joseph W. “ Some Previously Discounted Terrorism Scenarios That Seem More Likely in light of Attacks of September 11, 2001. ”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ol. 24, no. 5, October 2002, pp. 427-450.
Fisher, David Jr. “ Building a More Secure Asia through Missile Defense, ”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Asian Studies Cerher, Backgrounder, no. 138, 0ctober 24,1955, pp. 131-145.
Glaser, Bonnie S. “ China’s Taiwan Policy in the Wake of ‘ One Country on Each Side’ . ”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ol. 24, no. 6, December 2002, pp. 515-524.
Glaser, Bonnie S. “ Sino - American Relations Beyond September 11. ”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ol. 24, no. 3, June 2002, pp. 223-229.
Khalilzad, Zalmay M. et al., The United States and a Rising China:Strategic and Military Implications Santa Monica : RAND, 1999, pp. 71-72.
Lord, Winston. “ A New Pacific Community : Ten Goals for American Policy. ” Dispatch, vo1. 47, no. 36, September 6, 1993, pp. 612-614.
Nye, Joseph S. Jr. “ Strategy for East Asia and the U.S. - Japan Security Alliance. ” Defense Issue, vol. 10, no. 35, March 29, 1995, pp. 47-51.
Rice, Condoleezza. “ Promot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 ” Foreign Affairs, vol. 79, no. 1, 2000, pp. 47-56.
Solomod, Richard H.. “ Susatining the Dynamic Balance in 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 U.S.Department of State Current Policy, no. 1255, February 1990, pp. 31-46.
Song, Yimin. “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Since President George W. Bush’s Visit to China. ”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ol. 24, no. 4, August 2002, pp. 351-354.
Tucker, Nancy Bernkopf. “ More of the Same : The Impact of Taiwan’s Elections on the U.S. - China - Taiwan Triangle. ”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ol. 24, no. 3, June 2002, pp. 237-242.
Wu, Xinbo. “ The Taiwan Issue and U.S. - Asia / Pacific Security Strategy. ”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ol. 24, no. 3, June 2002, pp. 231-235.
Yang, Jiemina. “ The Bush Administration’s Taiwan Policy : Evolution Trends. ”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ol. 24, no. 2, April 2002, pp. 147-151.
四、報刊
New York Times
Washington Post
American News and World Reports
China Post
參、網路部分
美國白宮http://www.whitehouse.gov
美國國務院http://www.state.gov
美國參議院http://www.senate.gov
美國眾議院http://www.house.gov
美國國會圖書館http://thomas.gov
人民日報http://www.peopledaily.com.cn
華盛頓郵報http://www.washingtonpost.com
國防部http://www.mnd.gov.tw
陸委會http://www.mac.gov.tw
聯合報http://udnnews.com/news/
聯合資料庫http://udndata.com
中國時報http://news.chinatimes.com
中國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mil/news/jszt.htm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http://www.csis.org/
蘭德公司(The Rand Corporation)。http://www.rand.org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92922016
9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292201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明博士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賴德明zh_TW
dc.creator (作者) 賴德明zh_TW
dc.date (日期) 200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Sep-2009 18:12:06 (UTC+8)-
dc.date.available 17-Sep-2009 18:12:0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8:12:0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292201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81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922016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小布希政府的亞太戰略,係在拉攏日本、南韓、澳洲及其他民主盟友,以制衡「中共及北韓」。美國在亞洲的安全架構是透過美國與日本、南韓、澳洲等雙邊同盟關係為支架而建立的。美國是以「美日同盟」處理東北亞,「美韓同盟」穩定朝鮮半島,「美澳同盟」經營南太與北控東南亞,再輔以與部分東南亞國家簽定的雙邊條約或合作關係,而共同維護亞太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大半個20世紀裡,東北亞幾乎是強權於亞洲進行角力的必爭之地,此地區的局勢如下:(一)四大強國(美國、俄羅斯、中共、日本)均在此區域競逐;(二)朝鮮半島南北持續軍事對峙,一旦發生嚴重危機,很可能引爆使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戰爭;(三)彈道飛彈設備的部署日趨密集;(四)台海地區危機四伏,軍事方面的敵對狀態很可能正逐漸加溫。

東北亞區域非但未因美蘇冷戰結束,對抗格局而有所緩和,反而是潛在衝突的開始,包括朝鮮半島核武危機,飛彈防禦部署爭議、海洋領土主權爭議、台海兩岸衝突危機等不確定的因子,同時潛藏在區域危機當中尚有分離主義與恐怖主義等諸多問題,意味著東北亞區域和平與穩定充滿變數,也因此逐漸形成東北亞區域軍力的競相爭逐的局面。

美國爲了因應這些挑戰,確保美國在亞太的利益,除積極強化在亞太地區的同盟關係;要求日本及澳洲承擔起更大的責任,更部署東北亞戰區飛彈防禦系統,防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之攻擊;而且推動「六方會談」來緩和朝鮮半島之緊張情勢;以「三公報一法律」穩定台海局勢,防止台海地區發生戰爭。

東北亞的戰略重要性正持續提升中,是整個亞太地區能否維持和平、繁榮、安定的必要條件。因此,在錯綜複雜的東北亞情勢發展中,台灣絕對不能置身事外,必須對東北亞地區的情勢發展,保持高度的關心與瞭解,並且與各國為鄰為善,面對中共外交一貫的打壓與軍事恫嚇上,應引導區域國家支持台灣立場與處境,進而拓展台灣未來發展的可能道路。

關鍵詞:亞太戰略、國家戰略、東北亞安全、六方會談、美日安保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3
第三節 文獻探討-------------------------------------------4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2
第五節 研究架構------------------------------------------13

第二章 小布希政府亞太戰略的形成--------------------------15
第一節 美國的國家戰略與亞太戰略----------------15
第二節 老布希與柯林頓政府的亞太戰略----------21
第三節 小布希政府的亞太戰略-----------------------26
第四節 小結------------------------------------------------29

第三章 小布希政府亞太戰略環境與各國因應作為--------31
第一節 美國提升主導布局-----------------------------31
第二節 中共崛起------------------------------------------33
第三節 日本擴大「專守防衛」-----------------------36
第四節 俄羅斯積極融入--------------------------------39
第五節 南北韓對立依舊--------------------------------42
第六節 小結------------------------------------------------45

第四章 東北亞安全潛在不穩定議題--------------------------47
第一節 飛彈防禦部署爭議----------------------------47
第二節 朝鮮半島核武危機----------------------------53
第三節 海洋領土主權爭議----------------------------57
第四節 台海兩岸衝突危機----------------------------64
第五節 小結-----------------------------------------------69

第五章 小布希政府與東北亞安全-----------------------------71
第一節 美日安保體制-----------------------------------71
第二節 美韓聯合防衛體制-----------------------------77
第三節 南韓陽光政策-----------------------------------81
第四節 六方會談-----------------------------------------87
第五節 美中台「三公報一法律」-------------------91
第六節 小結----------------------------------------------104

第六章 小布希政府亞太戰略對東北亞安全之影響------105
第一節 小布希政府亞太戰略特徵與成效---------105
第二節 東北亞區域國家的反應---------------------109
第三節 東北亞安全情勢展望-------------------------118
第四節 小結-----------------------------------------------121

第七章 結論---------------------------------------------------------123

參考書目----------------------------------------------------------------129
zh_TW
dc.format.extent 43814 bytes-
dc.format.extent 72157 bytes-
dc.format.extent 84379 bytes-
dc.format.extent 64837 bytes-
dc.format.extent 220829 bytes-
dc.format.extent 229091 bytes-
dc.format.extent 249061 bytes-
dc.format.extent 303838 bytes-
dc.format.extent 352818 bytes-
dc.format.extent 250547 bytes-
dc.format.extent 156422 bytes-
dc.format.extent 162646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292201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亞太戰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家戰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東北亞安全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六方會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美日安保zh_TW
dc.title (題名) 小布希政府亞太戰略與東北亞安全:2001-2004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官方出版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永志,《2004世界年鑑》。台北:中央社,民國9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維瑜,《2002世界年鑑》。台北:中央社,民國9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1997-1998韓國國防白皮書》(White Paper 1997-1998 ROK)。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7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2001亞太安全觀》(Asia Pacific Security Outlook 2001)。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1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2001-2002戰略亞洲:權力與目的》(Strategic Asia 2001-02 : Power and Purpose)。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1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2001東亞戰略概觀》(East Asian Strategic Review 2001)。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編審會,《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1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中共與飛彈防禦-美中戰略關係》(China and Missile Defense : Managing U.S.-PRC Strategic Relations)。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中共的信息戰、反恐作戰與其戰略文化》(China’s Information Warfare, Anti-terrorism, and Strategic Culture)。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中共崛起構成的挑戰:亞洲觀點》(Asian Perspectives on the Challenges of China)。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中共崛起》(The Rise of China)。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中共在亞崛起之安全意涵》(The Rise of China in Asia : Security Implications)。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布希政府的戰略挑戰》(Strategic Challenges for the Bush Administration)。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美國1998戰略評估》(Strategic Assessment 1998)。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8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美國在亞洲的角色:亞洲觀點》(America’s Role in Asia : Asian Views)。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美日聯盟過去、現在與未來》(The U.S.-Japan Alliance : Past, Present, and Future)。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美國與亞洲》(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 : Toward a New U.S. Strategy and Force Posture)。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美日聯盟的新挑戰》(The U.S.-Japan Alliance : New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美日關係的新觀點》(New Perspectives on U.S.-Japan Relations)。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1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亞太戰略關係:尋求整合安全》(Asia-Pacific Strategic Relations : Seeking Convergent Security)。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亞洲的安全挑戰》(America’s Security Challenges)。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評估威脅》(Assessing the Threats)。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擊潰恐怖主義戰略分析》(Defeating Terrorism : Strategic Issue Analyses)。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變遷世界中的國家戰略與能力》(National Strategies and Capabilities for a Changing World)。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編,《2003台海戰略環境評估》。台北: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民國9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大學彙編,《對美國九一一事件與反恐戰爭研究論文專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指南》。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一中譯,《挑戰美國:美國會被打敗馬?》。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村明,《戰後政治憲法九條》。東京:中央經濟新聞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歐亞基金會、改革開放論壇合著,《反恐戰後的美中關係與台海局勢》。台北:大屯出版社,民國9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卡特(Ashton B. Carter)、裴利(William J. Perry),《預防性防禦:後冷戰時代美國的新安全觀念》(Preventive Defense : A New Security Strategy for America),許綬南譯。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松柏,《新世紀:亞太情勢與區域安全》。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9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民國88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謙介,《日本安全保障》。東京:講談社,1997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文志,《後冷戰時代美國的亞太戰略》。台北:憬藝,1997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英明,《2002-2003年亞太形勢發展與展望》。台北:遠景基金會叢書,民國9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世雄,《國際關係-權力與制度》。台北:五南圖書,民國8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喣,《冷戰後美國國東亞政策(1989-1997)》。台北:生智文化公司,1999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正義,(美國因應911事件的危機處理),收錄《九一一事件後全球戰略評估》,蘇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強主編,頁28。台北:台灣英文新聞,200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199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阿部照哉,《憲法》。東京:有斐閣,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源,(九一一後的中美關係展望),收錄《「911」後的大國戰略關係》,周榮耀主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祖慶,《國際關係》。台北:五南圖書,1995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國祥,《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2-2003》。台北:遠景基金會叢書,200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2000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亞中、孫國祥,《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1-2002》。台北:遠景基金會叢書,200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欣之,《東南亞安全》。台北:生智文化,1999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永明,《國際安全與國際法》。台北:元照,2003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立文,(九一一事件對美國安全戰略與對華政策的影響),收錄《九一一事件後全球戰略評估》,蘇進強主編,頁59-82。台北:台灣英文新聞,200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裘兆琳,(「九一一事件」對美、「中」、台關係之影響),收錄《亞太經合會後布希政府對華政策與兩岸關係發展》,汪毓瑋主編,頁136。台北:遠景基金會,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信宏、胡祖慶,《國際關係》。台北:雙葉書廊,200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曉東,(恐怖主義與反制恐怖主義研究),收錄《對美國九一一事件及反恐戰爭研究論文專輯》,國防大學編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進強,《九一一事件後全球戰略評估》。台北:台灣英文新聞,200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進強,《美國反恐戰爭:台灣觀點》。台北:台灣英文新聞,200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九一一事件對中共外交策略的影響),《大陸情勢雙周刊》,第1445期,2004年9月22日出版,頁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與日本互動關係的最新形勢),《大陸情勢雙周刊》,第1444期,2004年9月8日出版,頁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布希總統海外撤軍提議之意涵研析),《大陸情勢雙周刊》,第1443期,2004年8月25日出版,頁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國總統席哈克訪問中國大陸),《大陸情勢雙周刊》,第1447期,2004年10月20日出版,頁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與中共互動關係的「台灣因素」),《大陸情勢雙周刊》,第1441期,2004年7月28日出版,頁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永康,(北韓發展核武與大國關係),《歐亞研究》,民國92年2月第6卷第2期,頁11-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樹範,(九一一事件後美台軍事關係的發展),《國際事務季刊》,2002年第2期,頁43-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高成,(從小布希東亞之行看美國亞太戰略),《遠景基金會季刊》,2002年第3卷第3期,頁75-1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松柏,(朝鮮半島情勢),《國關中心2003年國際暨大陸評估報告》,頁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克雷•史耐德(Craig A. Snyder),(建構亞太地區的區域安全),《國防政策評論》,2001年第1卷第4期,頁57-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以敏,(布希政府對外政策中的亞太安全問題),《國際問題研究》,2001年第3期,頁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中邦,(中日釣魚台之爭讓「台灣主權」原形畢露),《日本綜合情報專論》,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2004年4月27日,頁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庚嬉,(論國際法無法解決韓、日領土爭執),《日本綜合情報焦點》,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2004年6月2日,頁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明,(北韓核武首次六方會談結果初探),《歐亞研究》,民國92年9月第6卷第9期,頁17-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明,(近期北韓核武危機亟待解決),《歐亞研究》,民國92年3月第6卷第3期,頁15-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明,(朝核問題之發展與前瞻),《和平論壇亞太情勢分析》,2004年5月26日,頁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明,(朝鮮半島重演戰爭邊緣戲碼),《海外情勢集要》,中國國民黨全球資訊網,2002年4月10日第136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明峻,(六方會談的展望),《歐亞研究》,民國93年4月第7卷第4期,頁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英明,(朝鮮半島情勢:圍繞北韓核危機打轉),《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2-2003》,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3年6月,頁209-2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蒲,(六方會談觸動了東北亞區域政治與軍事鬥爭的神經),《國防雜誌》,民國93年第19卷第2期,頁3-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辛本健,(美國2002年度「國防報告」評析),《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第9期,頁12-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安家,(論小布希政府的對華政策),《遠景基金會季刊》,2002年7月第3卷第3期,頁137-1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義鈞、葉惠琦編輯,(台灣大選後美國的台海兩岸政策),《政策報告 No.930005》,中華歐亞基金會,民國93年7月,頁20-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國標,(最新「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淺析),《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第10期,頁18-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開太,(亞太安全與中共對台戰略調整),《政策專題研究系列》,中華歐亞基金會,2003年10月,頁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開太,(亞太戰略形勢展望),《政策專題研究系列》,中華歐亞基金會,2003年12月,頁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時殷弘,(「911」事件與美國對外態勢),《美國研究》,2001年第4期,頁21-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介鱗,(在東亞發展中日本減速),《許介鱗論說》,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民國93年8月12日,頁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介鱗,(美國東亞政策轉變的可能性),《許介鱗論說》,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民國93年7月16日,頁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安民,(從美國新政府東亞戰略佈局審視兩岸關係發展),《中共研究》,民國90年第5期,頁78-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游離,(美國稱霸全球的戰略正逐步實現),《學者論壇》,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2004年2月27日,頁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亞中,(全球化的臺灣安全:大戰略的思維),《遠景季刊》,2002年1月第3卷第1期,頁41-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敏謙,(美國全球戰略剖析),《美國研究》,2000年第4期,頁8-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錫模,(中國對朝鮮半島情勢之觀點),《歐亞研究》,民國92年2月第6卷第2期,頁15-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武平,(東北亞新世代領袖之安全觀),《政策報告No.930003》,中華歐亞基金會,民國93年6月,頁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實綱,(布希執政一年來對外政策變化及其影響),《國際問題研究》,2002年第2期,頁32-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實綱,(美國反恐新階段評析),《國際問題研究》,2002年第4期,頁11-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實綱,(美國全球戰略的重心轉移),《國際問題研究》,2003年第2期,頁17-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際問題研究小組,(2003年國際情勢之回顧與展望),《遠景基金會季刊》,2004年1月第5卷第1期,頁179-2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漢華,(美國於九一一及第二次波灣戰爭後之亞太安全策略),《和平論壇評論分析》,2003年5月,頁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一新,(從江澤民訪美及亞太經合會之行看美中台三邊關係),《共黨問題研究》,民國91年11月第11期,頁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喬之,(熱點關注:國際恐怖主義、中美關係與台灣問題),《東南亞研究》,2002年第2期,頁64-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亞蘭,(九一一事件對美中台三邊關係的影響),《共黨問題研究》,民國91年1月第1期,頁80-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永明,(美日安保與亞太安全),《政治科學論叢》,民國87年6月第9期,頁3-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鈞池,(諾貝爾和平獎金大中陽光政策膺桂冠),《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民國89年10月16日內政(評)字第018號,頁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潔勉,(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中國的戰略機遇期),《國際問題研究》,2003年第2期,頁11-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天威,(九一一事件對美國全球戰略的影響與我國的因應之道),《國際事務季刊》,2002年春季刊,頁28-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國材,(美日安保條約體系下之非作戰軍事行動),《東北亞發展的回顧與展望》,民國91年6月,頁173-1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怡君,(南韓反美風波),《古今評論》,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科中學教師進修網,2002年12月12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德海,(最近北韓動向及其對東北亞安全的影響),《和平論壇》,中華歐亞基金會,2002年10月30日,頁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裕明,(後九一一時期中共外交政策的持續與遞嬗),《共黨問題研究》,民國91年10月第10期,頁52-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裕明,(美國的軍事全球化與東亞的國際安全),《國防政策評論》,2002年第2卷第3期,頁54-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瑋,(美國的亞太戰略情勢),《國關中心2002年國際暨大陸評估報告》,頁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格,(美國全球戰略與台灣問題),《國際問題研究》,2001年第4期,頁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格,(評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調整),《國際問題研究》,2003年第2期,頁5-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研討會論文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高成,(九一一事件後的美中台三角關係),亞太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主辦,2002年11月2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高成,(九一一事件後美國的外交政策與亞太安全之研究),第三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中青,(朝鮮半島局勢的發展變化及其影響),《跨世紀國際關係與兩岸》,第四屆「世界新格局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主辦單位: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民國89年10月1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松柏、李明峻,(朝鮮半島情勢與亞太安全:理性計算的不理性遊戲),第三十一屆台、日「中國大陸問題」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辦,2004年3月2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明,(北韓核武計畫對朝鮮半島安全情勢之影響),《北韓核武問題與東亞區域安全座談會》,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主辦,民國92年6月1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正義,(美中台新形勢下的台海安全戰略),台海安全與國防戰略研討會。財團法人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主辦,2002年10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坤玄,(美國的東北亞政策與展望),《遠景論壇座談會》,民國91年8月14日,頁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正鋒,(911後國家安全主義:美國防衛東亞態勢與回應中共挑戰之能力),亞太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主辦,2002年11月2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重村智計,(日本的北韓政策與六國協議),第三十一屆台、日「中國大陸問題」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辦,2004年3月2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中勇,(美國「九一一」事件後國土安全作為對台灣安全的啟示),台海安全與國防戰略研討會。財團法人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主辦,2002年10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水德,(東亞新形勢下的台日關係),第三十一屆台、日「中國大陸問題」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辦,2004年3月2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志嘉、許湘濤,(九一一事件後美國與東亞大國關係的發展之研究),中華歐亞基金會、改革開放論壇聯合研究報告。中華歐亞基金會,2003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宗清,(特別演講:台海安全與美日安保),西太平洋安全保障台、美、日三國國際研討會,2002年8月17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一新,(布希政府的亞太政策與美中台三邊關係之研究),第三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一新,(布希總統亞太戰略部署與台海安全),亞太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主辦,2002年11月2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一新,(美國的亞太政策與作為-布希政府亞太戰略的構想與部署),論文發表於《亞太情勢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等主辦,2001年9月25-2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隆志主持,《由北韓看亞太安全座談會》,主辦單位: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2003年3月9日,頁12-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漢華、劉榮傳、朱傳枝、法蘭克•赫夫曼,(第二次波灣戰爭後美國之亞太安全政策),第四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童光復,(美國的東北亞政策與展望),《遠景論壇座談會》,民國91年8月14日,頁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念祖,(從美國東亞戰略的演變看對台安全的影響),第三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立文、唐開太,(美國的對華戰略調整與兩岸關係之研究),中華歐亞基金會、改革開放論壇聯合研究報告。中華歐亞基金會,2003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春山,(俄羅斯亞太政策與作為),《新世紀、新發展、新願景-亞太情勢與兩岸關係》,第一屆兩岸遠景論壇,200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德海、周力行,(北韓問題對亞太區域安全之影響),第四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明彥,(美國對朝鮮半島軍事戰略之分析),《北韓核武問題與東北亞區域安全座談會》,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主辦,民國92年6月1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瑋,(亞太區域安全與中華民國),亞太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主辦,2002年11月2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龐中英,(新範式新問題與新因素之研究),中華歐亞基金會、改革開放論壇聯合研究報告。中華歐亞基金會,2003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報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央日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人民日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時晚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解放軍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貳、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官方出版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he White House.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ashington, D.C. : The White House, September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Washington, D.C. : Department of Defense, September 30, 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hington, D.C. : Department of Defense, June 23,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U.S.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 Pacific Region. Washington, D.C. : Department of Defense, November 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he U.S. Congress, “ H.R. 3230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1997.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Bush Signs Into Law Legislation Creating New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 Washington File, November 25, 2002, U.S. Department of State,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Program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Asian Security in the 1990s : Integration in Economics, Diversity in Defense, ” Dispatch, vol. 1, no. 12, Novermber 5, 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the Asian Pacific Rim: Looking Toward the 21st Century : A Report to Congress Department of Defense, February 28, l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the Asian Pacific Rim : Report to Congress Departmem of Defense, 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rson, Remarks by Admiral Charles R. “ Cooperative Engagement and Economic Security in the Asia - Pacific Region, ”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March 3, 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Washington, D.C. :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ush, George W. “ A Distinctly American Internationalism, ” A speech at Simi Valley, California, Novermber 19, 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partment of Defense, Report to Congress on Theater Missile Defense Architecture Options for the Asia - Pacific Region, on Interne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Organization, 1997 Report to the Congress on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arter, Ashton B. & William J. Perry. Preventive Defense : A New Security Strategy for America. Washington, D.C. : Brookings Institute Press, 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stedt, Glenn P.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Past, Present, Future, 4d ed. New Jersey : Prentice Hall, 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en, Tse - shyang. China Policy & National Security. New York : Transnational Publishers, 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mpton, David M. & Richard Daniel Ewing. U.S. - China Relations in A Pos t- September 11th World . Washington, D.C. : The Nixon Center Press,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mpton, David M. Small Mercies: China and America after 9 / 11 . Washington, D.C. : The Nixon Center Press,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ee, Bernice. The Security Implications of the New Taiwan.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etzger, Thomas A. M. & Ramon H. Myers. Greater China and U.S. Foreign Policy. California : 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sater, Martin L. The New Pacific Community: U.S. Strategic Options in Asia Boulder,col. : Westview Press,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rbatov, Alexei “ G. Russia’s Foreign Policy Alternatives.” Foreign Policy, vol. 18, no. 2, Fall 1993, pp. 9-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lair, Dennis C. and John T. Hanley Jr. “ From Wheel to Webs : Reconstructing Asia - Pacific Security Arrangements .”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 24, no. 1, Winter 2001, pp. 15-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ickson, Bruce J. “ New President Adjust Old Policies : U.S. - Taiwan Relations under Chen and Bush. ”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 11, no. 33, Novermber 2002, pp. 645-6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oxell, Jr. Joseph W. “ Some Previously Discounted Terrorism Scenarios That Seem More Likely in light of Attacks of September 11, 2001. ”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ol. 24, no. 5, October 2002, pp. 427-4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isher, David Jr. “ Building a More Secure Asia through Missile Defense, ”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Asian Studies Cerher, Backgrounder, no. 138, 0ctober 24,1955, pp. 131-1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laser, Bonnie S. “ China’s Taiwan Policy in the Wake of ‘ One Country on Each Side’ . ”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ol. 24, no. 6, December 2002, pp. 515-5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laser, Bonnie S. “ Sino - American Relations Beyond September 11. ”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ol. 24, no. 3, June 2002, pp. 223-2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halilzad, Zalmay M. et al., The United States and a Rising China:Strategic and Military Implications Santa Monica : RAND, 1999, pp. 71-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ord, Winston. “ A New Pacific Community : Ten Goals for American Policy. ” Dispatch, vo1. 47, no. 36, September 6, 1993, pp. 612-6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ye, Joseph S. Jr. “ Strategy for East Asia and the U.S. - Japan Security Alliance. ” Defense Issue, vol. 10, no. 35, March 29, 1995, pp. 47-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ice, Condoleezza. “ Promot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 ” Foreign Affairs, vol. 79, no. 1, 2000, pp. 47-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olomod, Richard H.. “ Susatining the Dynamic Balance in 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 U.S.Department of State Current Policy, no. 1255, February 1990, pp. 31-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ong, Yimin. “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Since President George W. Bush’s Visit to China. ”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ol. 24, no. 4, August 2002, pp. 351-3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ucker, Nancy Bernkopf. “ More of the Same : The Impact of Taiwan’s Elections on the U.S. - China - Taiwan Triangle. ”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ol. 24, no. 3, June 2002, pp. 237-2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u, Xinbo. “ The Taiwan Issue and U.S. - Asia / Pacific Security Strategy. ”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ol. 24, no. 3, June 2002, pp. 231-2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Yang, Jiemina. “ The Bush Administration’s Taiwan Policy : Evolution Trends. ”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ol. 24, no. 2, April 2002, pp. 147-1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報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ew York Time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ashington Pos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merican News and World Report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ina Pos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網路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白宮http://www.whitehouse.gov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國務院http://www.state.gov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參議院http://www.senate.gov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眾議院http://www.house.gov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國會圖書館http://thomas.gov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人民日報http://www.peopledaily.com.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華盛頓郵報http://www.washingtonpost.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http://www.mnd.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委會http://www.mac.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報http://udnnews.com/new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資料庫http://udndata.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時報http://news.chinatimes.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mil/news/jszt.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http://www.csis.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蘭德公司(The Rand Corporation)。http://www.rand.org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