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賴岳謙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張漢平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張漢平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04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7-Sep-2009 18:15:33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7-Sep-2009 18:15:33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7-Sep-2009 18:15:33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0929220151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837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2922015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3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地緣政治」從字面上來看,就知道它是與地理、政治有關的課題研究,從深層的角度來看它則是以地理的宏觀思維來解釋一個國家的政治行為的科學。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是永久存在的,因而地理環境對人類社會總會有一定的影響和制約。中西方學者的對地緣政治地理的詮釋都不盡相同。有必要先將地緣政治理論的淵源、定義及形成的因素加以深入探討,以建構本文研究立論之基礎。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所形成的兩極對抗終結後,世界各個主要國家無不針對此一新的國際環境重新思索未來的發展與相應作為,以利其在新的國際體系產生醞釀過程中,爭取國家的安全發展與最佳角色、地位及對全球之影響力。中共利用地理上海陸兼備的特色及廣大經濟市場需求的優勢,積極營造有利其爾後綜合國力發展的地緣政治環境,並已躍昇為國際多強體系中的「一極」。尤其是中國大陸位於亞太地理位置的中心,而且是目前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尤其中國大陸乃是全球人口最多、市場需求容量最大、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若中共能夠針對其地緣政治環境之特色,因勢利導,調整因應,以海陸交鋒的地理條件採全方位輻射同步發展的模式、以優勢的文化背景吸附多數鄰國為伍、以平等互惠爭取周邊強國的支持,則其後續的發展潛力不僅能成為亞洲區域或歐亞大陸的權力主宰者,更足以挑戰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 基於全球經濟發展與經貿整合不可逆轉的趨勢,中共未來地緣政治發展的主軸仍然會指向經濟方面,同時透過睦鄰政策的持續推動與夥伴關係的建立,營造一個以中國大陸為核心的東亞大陸地緣政治板塊。進而藉軍事變革的力量,將解放軍改造成一支能有效執行防衛國土的地面部隊、能達到對強權嚇阻的飛彈部隊、能走出大洋的空中武力與遠海艦隊。並以「上海合作組織」及「六方會談」打擊國內的三股勢力,同時爭取東北亞區域事務的主導權;積極參與「東協」組織,在經濟上維持東南沿海的經濟整合與發展及建立可以聯繫歐洲的地緣經濟板塊,在政治上突破美國的圍堵,爭取東南亞地區政經命脈的主控權。最後是發揮「博鰲論壇」的最大影響力,建構一個真正屬於「亞洲人的亞洲」、「中國的亞洲」的地緣政治理想。冷戰結束後,所形成的國際大環境呈現出全球化的趨勢、以合作代替對抗的國際互動模式及經濟發展的主流意識等地緣政治環境特色,對即將成長、茁壯的中共而言,無非是一種新的機遇。另一方面,中國大陸周邊地區既有美國在西太平洋、中亞地區軍事部署上的圍堵;以及周邊「三股勢力」(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的興起,加上鄰國潛在的糾紛衝突及領土、主權、資源的爭奪等複雜交錯的危機,對中共內外環境及爾後的向外發展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制約與挑戰。中共在此機遇與挑戰相互拉扯的過程中,若能「掌握機遇,積極發展」及「厚植國力,迎接挑戰」,將在未來的地緣政治發展開創出嶄新局面。一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周邊安全與發展的環境,也決定了它在國際戰略格局中的地位,這是一個國家在地理上的根本特性,其影響具有恆久性。拿破崙曾說:「瞭解一個國家的地理,就可以瞭解其對外政策。」任何一個國家所面臨的利益、威脅與未來發展,都與該國的地緣位置息息相關。也就是一個國家的行為必然會受到地理的制約,為了建構符合本身利益的地緣政治環境,就必須掌握形成地緣政治的因素,充分運用地理的優勢,同時避開地理的限制,才能夠達到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之目的。總之,檢視中共在冷戰結束後所呈現的國家政治行為之目標,可歸納惟下列幾點地緣政治的戰略意涵:一、營造「多極化」的格局-打破美國所主導的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二、提升大國地位-突顯中共崛起的意志與決心,並爭取對國際政治權力的分配。三、擴大順從中共周邊的勢力範圍-強化對周邊地緣政治板塊的影響力度。四、遏制「台獨、疆獨、藏獨」的分離勢力-維持中國大陸地緣政治內外環境的安全與穩定。台灣的地理位置處於中國大陸的東緣,正位於東北亞與東南亞的中央樞紐地帶,這個自然地理特徵限制著台灣必須朝向南北或東面方向發展,也就是要以經營亞太地區作為發展的主要腹地。冷戰結束後中共也趁勢在亞太地區安全、政治、經濟領域中積極建構扮演主導及領航的角色,主要目的除了改善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外,就是要藉此強迫他們在台灣與中共兩邊作出明確的選擇,以達到孤立台灣的目的。此外由於中共地緣政治的發展效用,已反映出中共在國際影響力漸次上升,促使美國在現實利益的考量下,在美國、台灣、中共的三角關係中,美國選擇向中共傾斜的發展。未來在中共逐起崛起的大環境不變狀況下,美國也將被迫向中共靠攏,相對地稀釋了台灣與美國之間的關係,這將是台灣未來安全與發展的一大警訊。 冷戰結束後,隨著美蘇兩強對抗格局的消失,在全球各個區域普遍響起經濟發展及經濟整合的熱潮,在現代國際發展趨勢而言,以經濟利益為基礎的發展途徑,將能創造另一個政治、外交地緣政治新局,其中以「自由貿易區」模式的發展最具成效。預期未來「地緣經濟」勢必成為國際體系建構與發展的一個主流模式。最後來觀察陸地與海洋兩者的相互關係,陸地會對海洋構成控制的效果,海洋則對陸地產生包圍與封鎖的作用,在現代的國際政治權力環境中,它們都可以具體呈現出國家權力的所在。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1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1一、研究動機……………………………………………………1二、研究目的……………………………………………………2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3一、研究範圍……………………………………………………3二、研究限制……………………………………………………4第三節 研究途徑及方法…………………………………………5一、研究途徑……………………………………………………5二、研究方法……………………………………………………5第四節 文獻探討與名詞界定……………………………………6 一、文獻探討……………………………………………………6 二、名詞界定……………………………………………………8第五節 研究架構…………………………………………………8第二章 地緣政治理論之詮釋………………………………………11第一節 地緣政治的淵源與發展…………………………………11一、地緣政治的淵源……………………………………………11二、地緣政治的發展……………………………………………14第二節 地緣政治之定義與功能…………………………………22一、地緣政治之定義……………………………………………22二、地緣政治之功能……………………………………………26第三節 中國地緣政治形成的主要因素…………………………30一、中國地緣政治形成的因素分析……………………………30二、地緣政治因素的作用………………………………………37小 結………………………………………………………………45第三章 冷戰結束後中共地緣政治環境分析………………………46第一節 冷戰結束後全球地緣政治格局…………………………46一、一超多強地緣政治格局的浮現……………………………47二、歐亞大陸地緣政治同步崛起………………………………49三、亞太地緣政治板塊重組……………………………………51第二節 中國大陸地緣政治環境之特色…………………………55一、海陸交鋒地帶………………………………………………55二、鄰國眾多地帶………………………………………………57三、文化複雜地帶………………………………………………58四、強國林立地帶………………………………………………60第三節 中共地緣政治之內部隱憂………………………………62一、人口方面……………………………………………………62二、科技發展方面………………………………………………67三、經濟發展方面………………………………………………71小 結………………………………………………………………73第四章 冷戰結束後中共地緣政治環境之發展……………………75第一節 地緣政治內部條件建構…………………………………75一、新安全觀的建立……………………………………………75二、經濟發展……………………………………………………77三、軍事變革……………………………………………………84第二節 地緣政治外部環境發展…………………………………89一、睦鄰政策……………………………………………………89二、夥伴關係……………………………………………………92三、和平崛起……………………………………………………95第三節 區域組織之建構及參與…………………………………96一、上海合作組織………………………………………………96二、六方會談……………………………………………………98三、東協區域組織………………………………………………101 四、博鰲論壇……………………………………………………103小 結………………………………………………………………105第五章 冷戰結束後中共地緣政治形勢之機遇與挑戰……………106第一節 中共周邊地緣政治形勢…………………………………106一、東北亞方面…………………………………………………107二、東南亞方面…………………………………………………108三、南亞方面……………………………………………………110四、中亞方面……………………………………………………112第二節 中共地緣政治之機遇……………………………………115一、全球化的時代………………………………………………115二、合作代替對抗的國際政治趨勢……………………………118三、經濟發展的主流意識………………………………………119第三節 中共地緣政治面臨之挑戰………………………………121一、美國在歐亞的戰略布局……………………………………123 二、民族主義的衝擊……………………………………………131三、周邊環境因素的影響………………………………………138小 結………………………………………………………………149第六章 結論…………………………………………………………151 一、研究心得……………………………………………………151 二、研究發現……………………………………………………153參考書目………………………………………………………………155圖 表 目 次圖目次 圖二-一 豪斯霍佛世界泛地區論示意圖……………………17 圖二-二 麥金德的心臟地帶論示意圖………………………20 圖二-三 戰國時代「戰國七雄」地理位置關係圖…………31圖二-四 西漢疆域示意圖……………………………………32圖二-五 唐朝初期外患示意圖………………………………33圖二-六 隋朝開鑿運河示意圖………………………………34圖二-七 北宋疆界示意圖……………………………………35圖二-八 蒙古西征示意圖……………………………………36圖二-九 明朝地理疆界及鄭和航海路線示意圖……………37圖二-十 中緯度強權國家示意圖……………………………39圖三-一 冷戰結束後歐亞大陸權力真空地帶………………50圖三-二 中國大陸海、陸邊界線長示意圖…………………56圖三-三 中國大陸民族分布狀況示意圖……………………59圖三-四 中共周邊強權地理位置示意圖……………………60圖三-五 中國大陸人口分布圖………………………………63圖三-六 中國大陸稻米產區分布圖…………………………65圖三-七 中國大陸地勢階梯狀示意圖………………………66圖三-八 中國大陸年雨量分布圖……………………………66圖三-九 中國大陸主要金屬礦產分布圖……………………67圖三-十 大陸地區經濟地帶示意圖…………………………72圖五-一 東南亞國際海峽通道位置示意圖…………………109圖五-二 中國大陸向歐洲陸地發展路徑示意圖……………113圖五-三 美國在歐亞大陸建構的地緣政治態勢圖…………114圖五-四 中共內外環境潛在挑戰示意圖……………………122圖五-五 美國在911後對中共形呈圍堵的態勢圖…………124圖五-六 第一、二島鏈位置示意圖…………………………129表目次表二-一 早期、傳統與現代地緣政治比較…………………21表二-二 中西方學者地緣政治理論分析比較表……………24表三 中國大陸各省人口統計表…………………………64表四-一 中共歷年國防費與GDP、財政總支出之比較……86表四-二 中共建立夥伴關係一覽表…………………………94表五-一 新疆獨立運動近年的大事紀要……………………134表五-二 中共在海外投資之石油探勘與發展計畫…………144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16262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84809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184055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120937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273380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828287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675395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473551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706592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177203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184149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9220151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地緣政治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一超多強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民族主義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新安全觀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軍事變革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睦鄰政策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夥伴關係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和平崛起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戰略機遇期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戰略圍堵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戰略邊疆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中國威脅論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西部大開發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上海合作組織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六方會談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東南亞國協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博鰲論壇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冷戰結束後中共地緣政治之研究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壹、中文部分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官方出版品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山本正,尼、錫帕瑞(Prance Thiparat),阿布、阿山(Abul Ahsan)。《美國在亞洲的角色-亞洲觀點》(America"s Role in Asia-Asian Views),黃偉傑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2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生榮,《金黃與蔚藍的支點–中國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汪大鑄,《國防地理》。台北:國防部總政治部,民國41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美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National Defence University),《中共崛起構成的挑戰:亞洲觀點》(Asian Perspectives on the Challenges of China),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民國90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美國陸軍戰爭學院(U.S. Army War College),《東亞安全挑戰與美軍聯戰新思維》(Security Challenge in East Asia and New Think of the US Joint Operations),陳嘉生、金祖輝譯。龍潭:國防大學,民國93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高一中譯,William T﹒Tow 著。《亞太戰略關係–尋求整合安全,Asia–Pacific Strategic Relations Seeking Convergent Security》。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2年7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國立編譯館,《中國邊疆與國防》。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4年3月再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國防大學,《東亞安全挑戰與美軍聯戰新思維》。台北:國防大學,民國2004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中共軍隊能否打贏下一回戰爭》。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8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中共崛起構成的挑戰:亞洲觀點》。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美國與崛起中的中共:戰略與軍事意涵》。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9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國防部軍務局譯。《1996-1997東亞戰略概觀》。台北:國防部軍務局,民國87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國防部情報參謀次長室編譯,《美國防部2004年中共軍力報告中譯本》。台北:民93年5月31日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國防部情報參謀次長室編譯,《美國防部2004年中共軍力報告中譯版》。台北:國防部情報參謀次長室,民國93年5月31日。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中國通史》。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民國77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 樸,《地緣戰略學研究:地略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三軍大學,民國6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嘉生、金祖輝譯,《東亞安全挑戰與美軍聯戰新思維》。龍潭:國防大學,民國93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紫函譯,《東南亞的安全境》。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93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葛 雷(Colin S. Gray),《核子時代的地緣政治》(The Geopolitics of the Nuclear Era),王正己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靳懷鵬、劉政、李衛東,《世界海洋軍事地理》,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漢斯.拜尼迪克(Hans Binnendijk)、雷諾.蒙太波托(Ronald N. Montaperto),《中共戰略趨勢》(Strategic Trends in China),國防部史編局譯,台北:民國8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默漢.馬力克(Mohan Malik),《龍困險灘:911之後中共的戰術收穫與戰略損失》(Dragon on Terrorism:Assessing China’s Tactical Gains and Strategic Losses Post-September 11),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台北:國防部史証編譯局,民國93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二、專書: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3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機遇與挑戰:邁向21世紀的經濟發展目標和基本發展戰略研究》。台北:致良出版社,民國85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編,《SIPRI年鑑:2003軍備、裁軍和國際安全》。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著,《全球戰略大格局:新世紀中國的國際環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0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華戰略學會大陸研究會,《地略學參考論文選輯》。台北:中華戰略學會,民國71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方永剛、唐復全。《大國逐鹿-新地緣政治》。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正毅,《邊疆地帶發展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良能,《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境》。台北:唐山出版社,民國89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建傳、林至敏、于濱、郝雨凡。《瞬間的力量-9-11後的美國與世界》。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史派克曼,《和平地理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任德庚,《中國區域地理》。台北:三民書局印行,民國77年8月出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听昌主編,《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時勢出版社,2002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亞太集體安全體系之建構與我國扮演之角色》。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民國85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宗嶽,《中國的地緣政治》。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民國5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東野、張亞中、楊開煌、陳一新,《2001年國際形勢與未來展望》。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1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國誠主編,《21世紀中國(卷二)-全球化與中國之發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91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英明主編,《2002-2003年亞太形勢發展與展望》。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民92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慎明、王逸舟主編《2002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廣民,《世界經濟與政治和當代中國外交》。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1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沈 默,《現代地緣政治–理論與實施》。台北,三民書局,民國68年10月增訂再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沈玄池,《國際關係》。台北:高立圖書有限公司,民國91年3月十日。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沈傳烈、陸俊元。《中國國家安全地理》。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8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邢廣程,《崛起的中亞》。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2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邢廣程、薛君度。《中國與中亞》。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 煦,《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1989-1997)》。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著,《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黃裕美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添貴譯,布里辛斯基著。《大棋盤–全球戰略大思考》。台北:立緒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7年4月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俞正梁,《大國戰略研究:未來世界的美、俄、日、歐(盟)和中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倪健民、陳子舜。《中國國際戰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唐希中、劉少華、陳本紅,《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1949-2002)》。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翁明賢,《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台北:麥田出版,1998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翁明賢主編,《2010年中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7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亞中、孫國祥,《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1–2002》。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1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亞中、孫國祥,《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3月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與現勢》。台北:晶典文化事業出版社,2004年7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建邦,《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台北:麥田出版,1998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春柏、陸乃聖等譯,Paul Kennedy著,《霸權興衰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4年12月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炳清、韓永學,《大賭局:冷戰後地緣政治格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3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登及,《建構中國-不確定世界中的大國定位與大國外交》。台北:楊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蘊嶺,《未來10-15年中國在亞太地區面臨的國際環境》。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蘊嶺,《夥伴還是對手-調整中的中美日俄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梁守德,《面向21世紀的中國國際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許 濤、季志業,《上海合作組織-新安全觀與新機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郭啟元、陳俊揚,《本國歷史圖表通鑑》。北京:南一書局,民國75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 立,《中國國家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 舟,《美國的安全戰略與東亞》。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民耿,《地緣政治學》。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民國4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峰君,《冷戰後亞太國際關係》。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年7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啟懋,《中國對外關係》。台北:吉虹資訊有限公司,民國89年3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陸忠偉主編,《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01/2002》。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陸鴻圖等譯,《世界地略學》。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民國4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傅國良、曹炳陽,《懷柔的中國?中共對外關係》,台北:海鷗文化出版圖書有限公司,2004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彭懷恩,《國際關係與現勢Q&A》。台北:風雲論壇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4月,5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程廣中,《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民國88年,第一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鈕先鍾,《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前瞻》。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楚樹龍、耿秦,《世界、美國和中國-新世紀國際關係和國際戰略理論探索》,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楚樹龍、耿秦主編,《世界、美國和中國-新世紀國際關係和國際戰略理論探索》。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成緒主編,《中國周邊安全環境透視》。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年7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洁勉主編,《國際合作反恐-超越地緣政治的思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葉自成,《中國大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熊光楷,《國際戰略與新軍事變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趙明義,《國際區域研究》。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5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宏煊,《中國睦鄰史-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從德譯,英國傑弗□.帕克(Geoffrey Parker)著。《地緣政治學:過去、現在和未來》。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雪蓮,《地緣政治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慶元,《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樓耀亮,《地緣政治與中國國防戰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歐德斯坦(Joshua S.Goldstein),《國際關係》(Internation Relation),胡祖慶、歐信宏譯。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民國92年7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蔣君章,《中國邊疆與國防》。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4年3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蔡東杰,《西洋外交史》(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2001年3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蕭 樾,《世界政治地理學基礎》。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錢其琛,《外交十記》。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閻學通,《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龍冠海,《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86年8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三、期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于有慧,<中共外交政策走向與選擇>。《問題與研究》,第48卷第1期,民93年1、2月,頁113-11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于有慧,<後冷戰時代中共新安全觀的實踐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2期,民國92年,頁7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大陸問題研究小組,<2003年大陸情勢特點及其未來發展動向>。《遠景季刊》,第五卷第一期,2004年1月,頁162、164、169、17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共研究雜誌社,《2004中共年報》,2004年6月,頁2-13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共研究雜誌社,<淺談中共民族政策與邊疆穩定問題>。《2003中共年報》,2003年5月,頁3-5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共研究雜誌社,<淺談中共民族政策與邊疆穩定問題>。《2003中共年報》,2003年5月,頁3-5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國評論編輯部,<和平崛起與臺灣問題>。《中國評論》,2004年2月,頁2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尹承德,〈大國關係調整和世界格局的新變化〉。《北京:國際政治月刊》,2003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傳照,〈冷戰時期美國對台政策折轉的地緣政治因素〉。《台北:國防雜誌》,第16卷第10期,民國90年4月16日。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出版社,<大陸情勢總觀察>。《中共研究》,37卷第9期,2003年9月,頁4、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甘逸驊,<北約東擴-軍事聯盟的變遷與政治意涵>。《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4期,民國92年7、8月,頁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朴鍵一,<北京六方會談與朝鮮核問題前景>。《當代亞太》,2003年第10期,2003年10月,頁4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松柏,<六邊會談與朝鮮半島核武危機>。《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9期,民國92年9月,頁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蓓蕾,<全球化予中共安全觀>。《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6期,民國92年11、12月,頁78-7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遼野,<促進合作維護和平實現共贏-東北亞地區國際關係走勢分析>,《東北亞論壇》,第13卷第2期,2004年3月,頁35-3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 南,<2003年中共外交>。《中共研究》,38卷第2期,2004年2月,頁5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瑞林,<中共國防費增幅恢復兩位數成長>。《中共研究》,38卷第5期,2004年5月,頁6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福寶,<夥伴關係重塑中共大國地位之成效分析>。《中共研究》,35卷2期,2001年2月,頁109、11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鎮照,<2004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之政治與經濟評析>。《展望與探索》,第二卷第五期,民93年5月,頁7-8、1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 明,<六方會談與中共>。《海峽評論》,第154期,2003年10月,頁1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文志。〈海陸爭霸下亞太戰略形勢發展與台灣的安全戰略〉。《台北:東吳政治學報》,第13期。200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洛川,<台海軍事形勢受關注>。《鏡報》,2003年10月號,2003年10月,頁8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沈國放,〈當今世界的多極化趨勢和大國關係〉。《北京:國際政治月刊》,2003年3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沈赫周,<中共對西藏獨立態度之研究>。《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6期(民國92年11、12月),頁167-16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大地,<能源安全對策:中國的石油安全保障>。《中國評論》,2003年1月號,2003年1月,頁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 寧,<對中共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之分析>。《中共研究》,37卷第12期,2003年12月,頁6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正義,〈中共與東南亞國家的軍事交流:解放軍外交〉。《國策雙週刊》,第155期(1997年),頁8-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麗香,<中亞地區:中共、美國的新勢力範圍>。《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1期,2002年1月,頁1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邱宏輝,<2003年中共經濟>。《中共研究》,38卷第1期,2004年1月,頁6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邱宏輝,<大陸長江三角洲發展現況與展望>。《中共研究》,37卷第10期,2003年10月,頁4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侯松嶺、遲殿堂,<中國周邊海域的戰略地位和地緣戰略價值初探>。《當代亞太》,2003年第10期,2003年10月,頁4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姚有志、劉紅松,<論亞太地區的安全走向>。《中國軍事科學》,第一期,,1994,頁96-10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姚祖德,<中共當前亞太安全戰略之評估>。《中共研究》,38卷6期,2004年6月,頁7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施子中,<中共推動大國外交與建構夥伴關係之研析>。《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3期,1999年7月,頁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段廷志、張曉峰,<東亞地緣戰略環境與中國海上安全>。《當代亞太》,2004年第4期,2004年4月,頁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段復出,《中共心時期軍事政策-形成因素、內涵與影響》(台北:政治作戰學校博士論文,民87年6月),頁10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唐仁俊,<中共西部大開發及其周邊安全之探討>。《遠景基金會季刊》,第四卷第三期,2003年7月,頁10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唐仁俊,<從地緣戰略觀點看中共在中亞地區之戰略斯維>。《中華戰略學刊》,民國92年7月,頁115、11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夏義善,<上海合作組織的特點及面臨的任務>。《中國評論》,2001年9月號,2001年9月,頁30-3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孫壯志,<中亞五國的地緣戰略地位>。《東歐中亞研究》,2004年第4期,2004年4月,頁6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孫壯志,<中亞五國的地緣戰略地位>。《東歐中亞研究》,第四期,2000年,頁66-6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 堅,〈當前國際關係調整中若干趨向〉。《北京:國際政治月刊》,2003年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袁 元,<烏魯木齊:面向中亞東聯西出>。《瞭望新聞週刊》,第25期,2004年6月,頁4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高子川,<中國周邊安全環境基本態勢解析>。《當代亞太》2004年第1期,2004年1月,頁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康紹邦,<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思考>。《中國評論》,2004年3月號,2004年3月,頁1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 癸,<台灣獨立發展及其制約因素>。《中國評論》,2004年5月號,2004年5月,頁15-1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友國,<中亞利益格局中的美國與中國>。《東北亞論壇》,第13卷第3期,2004年5月,頁2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如倫,<印巴衝突與南亞情勢發展>。國防雜誌,第15卷第5期,民年月,頁55-5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亞中,〈中共的強權之路:地緣政治與全球化的挑戰〉。《台北:遠景季刊》第3卷第2期,民國91年4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林宏,〈美國全球戰略的源起和流變〉。《北京:國際政治月刊》,2003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惠玲,<中共與東協建立自由貿易區之戰略考量評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7期,2001年10月,頁4-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雅君,<上海五國安全合作與中共的角色>。《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4期,民國90年4月,頁44-4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雅君,<中共對美國的戰略思維與行動:圍堵與反圍堵>。《中國大陸研究》,第40卷第5期,1997年5月,頁17-1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蘊嶺,<如何認識中國在亞太地區面臨的國際環境>。《當代亞太》2003年第6期,2003年6月,頁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麟徵,<從歷史、法律與政治的角度解讀兼評李鴻禧謬論>。《海峽評論》,第154期,2003年10月,頁4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畢英賢,<論中俄戰協作夥伴關係>。《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12期,1996年12月,頁2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一新,〈美、中(共)、我國三邊關係一年來的發展與前景〉。《台北:中華戰略學刊》,民國92年4月日。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欣之,<東協諸國對中國威脅論的看法與回應>。《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11期,民國85年11月,頁1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朝政,<強權在中亞與外高加索地區的競逐>。《美歐季刊》,第15卷第1期,90年春季號,頁119-12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揚 帆,<胡溫提出和平崛起外交新思惟>。《中共研究》,38卷第5期,2004年5月,頁2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舒先林,<終日石油博弈與競爭下的合作>。《東北亞論壇》,第13卷第1期,2004年1月,頁7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月秋譯,Saul B﹒Cohen 著,〈後冷戰時期全球地緣政治的變遷〉。《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教育》,第19期。199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奎博,<冷戰後中共與東南亞國協之政治合作>。《國際關係學報》,第15期(民國89年12月),頁186、20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建誠,<中共軍事事務革命對亞太安全之影響>。《東亞季刊》,第33卷1期,民國91春季,頁91-10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虹堯,<911事件對中共與中亞政經關係的影響>。《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4期,民國92年4月,頁4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虹堯,<中共亞太多邊外交的探討>。《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12期,民國91年12月,頁3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志恆,<中共及日本在東北亞的角色>。《遠景季刊》,第二卷第四期,2001年10月,頁33-3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 祥,<關於中國地緣政治戰略環境的幾點認識>。《中國軍事科學》,2003年第4期(2003年4月),頁5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振廷、毛峰、慕容飛,<中日泰聯手心運河創三贏>。《亞洲週刊》,2004年8月,頁40-4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厲 聲,<東突厥斯坦迷夢>。《世界知識》,第廿二期,2001年11月,頁16-1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樂 辰,<新中國外交之路-中國外交學術研討會綜述>。《世界知識》,第23期,1996年11月,頁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蔣忠良,<中共之石油戰略與其對非洲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4期,民92年7、8月,頁105-1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蔣艷清,〈美國新政府亞太安全戰略的調整〉。《湖南:邵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3卷第6期。2001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蔡明彥,<中共跨世紀軍備發展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5期,2004年1月,頁6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閻學通,<當前國際格局的基本特點和發展趨勢>。《求是》,1999年第14期,1999年4月,頁2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鍾 堅,<中共邁向區域霸權國防費持續增長>。《中共研究》,37卷第4期,2003年4月,頁2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羅勝雄,<美俄中共在中亞地區之權力競逐>。《中共研究》,38卷第9期,2004年9月,頁6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譚 中,〈發展中印關係的新契機〉。《中國評論》,2001年第3期,2001年,頁31-3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蘇昌平,<台灣正名旨在走向台灣獨立>。《海峽評論》,2003年10月號,2003年10月,頁8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顧立民,<新世紀中共地緣戰略思想>。《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3期,民國92年5、6月,頁5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四、研討會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潘進章,<中共的軍事轉型-以共軍政治工作為例>,區域安全與軍事轉型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民國93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蔡英文,<建構和解、合作、和平的兩岸關係>,全球化趨勢下的反恐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中國時報主辦,2003年1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五、報章雜誌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人民日報》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國時報》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聯合報》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六、電子文獻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國新聞網,http://www.sina.com.cn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國新聞網,http://www.dajiyuan.com.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dsis.org.tw/peaceforum/papers/2001-03/mp010302.htm。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貳、西文部分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專書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Aron, Raymond. Peace and War. Garden city, New York: Doubleday, 196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Brzezinski, Zbigniew. The Grand Cheseboard: American primacy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 New York: Basic Book, Inc. Press, 199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Dahl, Robert A. On Democracy, New York, 199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Ellings, Richard and Friedberg Aaron L. Strategic Asia 2001-02: Power and Purpose, 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200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Gaddis, John L., Strategies of Containment: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Postwar American National Ssecurity Policy, New York: Oxford U Press, 1982 .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Geoffrey, Parker. Geopolitic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199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Geoffrey, Parker. Western Geopolitical Though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ndon: Sydney, 199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Giddens, Anthony. The Third Way: the Renewal of Social Democracy, London: Black, 199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Hostli, K. J.,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New Jersey: Simon & Schuster, 198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Huntington, Samuel P.,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6 .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The Military Balance 1985-1986,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ctuber. 198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The Military Balance 1992-1993,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uguest. 199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Khalilzad, Zalmay. Comgage China, RAND, 199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Kissinger, Henry, Diplomacy, New York : Simon & Schuster Inc. Press, 199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Kissinger, Henry, White House Years, Boston , 1997 .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Klintworth, Gary“Chinese Perspectives on India as a Great Power,”Ross Babbage and Sandy Gordon (eds) , India’s Strategic Future: Regional State or Global Power? Basingstoke: Marmillan, 199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McCormick, James M., ed., A Reader i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tasca: F. E. Peacock, 198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Morgenthau, Han J., 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6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Nixon, Richard M., Memoris of Richard Nixon , New York , 197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Przeworski, Adam, Sustainnable Democrac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Tow, William T. Asia–Pacific Strategic Relations Seeking Convergent Security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200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Tyler, Patrick, A Great Wall: six president and China,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199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二、期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Munro, Ross H. “Awakening Dragon: The Real Danger in From China,” Policy Review, no. 62(Fall 1992), pp. 10-1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Sofra E. Jacob ed., 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vol. 15, 1997. p. 70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Waltz, Kenneth N. “NATO Expansion: A Realist’s View,” in Rauchhaus(ed.), Explaining NATO Enlargement, pp. 30-31.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