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題名 論兩岸交流衍生之非傳統安全問題
The Emerging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Problems of Cross-Strait Interactions
作者 蔡茂林
Tsai, Mau-Lin
貢獻者 趙國材
蔡茂林
Tsai, Mau-Lin
關鍵詞 兩岸交流
國家安全
非傳統安全
新安全觀
大陸非法移民
人蛇集團
毒品走私
組織犯罪
恐怖活動
反恐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8:17:33 (UTC+8)
摘要 冷戰結束後,國際社會新興的電腦犯罪、恐怖主義、非法移民、國際販毒、槍械走私、組織犯罪等問題,向為各國所共同關切。傳統安全係以戰略和軍事威脅為主,而非傳統安全威脅則來源多元、形式多樣,所呈現者又以各式跨國組織犯罪最為顯著。本論文以兩岸交流衍生之大陸民眾偷渡入臺、毒品走私、組織犯罪等議題來闡明臺灣所面臨的非傳統安全威脅,此外,尚須因應「國家認同」等源自內部治理之「內發性威脅」等「危機」。
非傳統安全問題具有向外擴散及向內滲透特點,與傳統安全問題間沒有明確界限,兩者具有相互轉化的特性,一旦非傳統安全問題失控或激化,可能被迫須以傳統軍事手段解決。故非傳統安全的範圍是動態的,難以界定,有鑑於兩岸交流衍生之非傳統安全議題相當龐雜,本文乃選擇對個人、社會、國家、國際體系等各層次皆會造成安全威脅的非法移民、毒品走私、組織犯罪以及恐怖活動等四項議題為主要研究課題。
當前全球化的發展潮流勢不可遏,安全研究的範圍究應「擴展」還是「窄化」,廣泛受到學者的重視與辯論,主張「擴展」之學者所持的理由是,許多非軍事面向的議題,影響並威脅國家安全至鉅,應該擴大安全研究的範圍。而傳統安全研究學者則認為,若將安全議題太過於擴大,將造成研究焦點無法集中,以及安全實質內涵空虛的弊端,故本論文將研究焦點集中於當前對我國非傳統安全具指標性之大陸非法移民的深層結構、兩岸毒品走私現況和未來發展、跨境組織犯罪、恐怖活動發展趨勢等課題,並提出因應建議。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官方出版品
內政部警政署編。《警政白皮書:民國93年版》。台北:內政部警政署,2004年。
司法院刑事廳編輯。《刑事法律專題研究(二十)有關檢肅流氓條例及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之專業研習會專輯》。台北市:司法院秘書處:2003年。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兩岸經濟統計月報表》。第147期。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開放大陸地區人民來台觀光推動方案》。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2年。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開放大陸地區人民來台觀光推動方案》。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2年。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知己知彼-您所忽略的大陸風險》。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5年。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工作法規彙編》。台北:行政院,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9年。
司法院。《刑事法律專題研究(二十)-有關檢肅流氓條例及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之專業研習會專輯》。台北:司法院秘書處,2003年。
台灣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公訴語言點、線、面》。台北:台灣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2004年。
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信心建立措施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2001年。
法務部調查局。《洗錢防制工作年報-民國94年》。台北:法務部調查局,2005年。
法務部調查局。《經濟及毒品犯罪防制工作年報-民國93年》。台北:法務部調查局,2005年。
國家安全局。《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第一輯》。台北:遠景基金會,2002年3
月。
國家安全局。《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第二輯》。台北:遠景基金會,2002年12
月。
國家安全局。《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第三輯》。台北:遠景基金會,2004年2
月。
國家安全局。《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第四輯》。台北:遠景基金會,2005年2
月。
國家安全局。《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第四輯》。台北:遠景基金會,2005年2
月。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生物恐怖黑名單-攔截致命的病菌攻擊》。台北:行政院衛
生署疾病管制局,2002年。
二、專書
(一)台灣地區
丁渝洲主編。《台灣安全戰略評估2003-2004》。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
金會,2004年。
中華歐亞基金會。《四年期程國家安全情勢評估》。台北:中華歐亞基金會,2004
年。
包宗和、吳玉山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1999年。
朱蓓蕾。《兩岸交流的非傳統性安全》。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5
年。
宋筱元,跨國性及非傳統性威脅對台灣安全的影響〉收錄《2003台海戰略環境評
估》。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中心,2003年1月,頁330-332。
李英明。《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和兩岸關係》。台北:生智文化公司,2001年。
李英明。《兩岸合作共同打擊毒品犯罪之研究》。台北:遠景基金會,2003年。
李英明。《鄧小平與後文革的中國大陸》。台北:時報文化,1995年。
李英明。《中國:向後鄧的時代轉折》。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李英明。《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和兩岸關係》。台北:生智文化公司,2001年。
李英明。《閱讀中國:權力、政策&意識形態的辯證》。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
公司,2003年。
李英明。《國際關係理論的啟蒙與反思》。台北:揚智,2005年。
沈道震研究主持《兩岸共同打擊犯罪之可能性研究》。台北:遠景基金會,2001
年。
沈道震、劉進福、宋筱元、曾正一。《兩岸合作共同打擊犯罪可行模式之評估與
分析》。台北:遠景基金會,2002年。
沈道震、劉進福、宋筱元、曾正一。《兩岸合作共同打擊毒品犯罪之研究》。台北:
遠景基金會,2003年。
沈道震、劉進福、張增樑、宋筱元。《現階段兩岸有關偷渡之相關法令、管理及
其問題之研究-兼論〈三通〉後兩岸共同防制偷渡之可能性》。台北:遠景
基金會,2002年。
汪毓瑋。《新安全威脅下之國家情報工作研究》。台北:遠景基金會,2003年。
林宜隆著。《網際網路與犯罪問題之研究》。桃園:中央警察大學,2000年。
周成瑜。《兩岸走私及偷渡犯罪之研究》。台北:學林文化事業公司,2004年。
吳建德。《後冷戰時期中共武力犯台問題之研究》。台北:時英出版社,1997年8
月出版。
吳玉山。《抗衡或扈從-兩岸關係新詮:從前蘇聯看台灣與大陸間的關係」》。台
北:正中書局,1997年。
張式琦。《國家情報》。台北:中華戰略學會大陸研究會,1983年。
周成瑜。《兩岸走私及偷渡犯罪之研究》。台北:學林文化事業公司,2004年。
邵宗海。《兩岸關係-兩岸共識與兩岸歧見》。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8年2月。
黃秋龍。《非傳統安全研究的理論與實際》。台北:法務部調查局,2004年。
華英惠,「迎接WTO時代」,台北,聯經,2000年。
鈕先鍾譯,「國際關係中的理論與學派」(Trevor Taylor),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2年。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台北: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陳慈幸。《組織犯罪》(Organized Crime)。嘉義:濤石文化事業公司,2002年。
陳鴻瑜主編。《信心建立措施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
際研究所出版,2001年2月。
翁明賢主編。《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台北:麥田出版,1998年。
翁明賢。《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台北縣:創世文化,2002年。
張亞中、李英明。《兩岸關係概論》。台北:揚智,2000年。
張中勇。《各國安全制度》。台北:三鋒出版社,1993年6月。
張建邦、邵玉銘。《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1月。
歐信宏、胡祖慶譯。《國際關係」(Joshua S.Goldestein)》。台北:雙葉書廊,2004
年。
(二)大陸地區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怖鬥爭》。北
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危機管理與對策研究中心編著。《國際危機管理概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
王逸舟。《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田宏杰。《妨害國〈邊〉境管理罪》。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
年。
朱聽昌主編。《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何秉松。《有組織犯罪研究第一卷-中國大陸黑社會〈性質〉犯罪研究》。北京:
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
但偉。《偷渡犯罪比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
阮方民。《洗錢犯罪比較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2年。
邵沙平。《跨國洗錢的法律控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
門洪華。《和平的緯度:聯合國集體安全機制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胡鍵、文軍。《網路與國家安全》。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
康樹華、魏新文主編。《有組織犯罪透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康樹華主編。《邁向21世紀的犯罪預防與控制》。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
陸忠偉。《非傳統安全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趙英。《新的國家安全觀:戰爭之外的對抗與抉擇》。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三、譯作
Buzany,Barry,Waever,Ole,Wilde,Jaap De。《新安全論》(Security: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sis ),朱寧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
社,2003年)。
Pumphrey,Carokyn W.。《中共在亞洲崛起之安全意涵》(The Rise of China in Asia:Security Implications),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3年。
約翰‧阿奎拉、戴維‧倫菲爾德等著。《決戰訊息時代》。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
功爾康‧丹斗(Malcolm Dando)著。《新式生物武器: 威脅、擴散與管制》(The New Biological Weapons:Threat, Proliferation, and Control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5月。
Alberts, David等編。《理解資訊時代的作戰》(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Age Warfare ),楊永生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美國白宮。《確保安全網路空間的國家戰略》(The National Strategy to Secure Cyberspace),黃淑芬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Copeland, Thomas 著。《資訊革命與國家安全》(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and National Security),余忠勇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1年。
Copeland, Thomas 著。《戰爭新風貌-21世紀作戰方式》(The New Face of War-How War Will Be Fought in The 21st Century),李育慈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四、期刊
(一)台灣地區
石之瑜。〈中共第三世界外交原則之評述〉。《問題與研究》。32卷7期,(1993年
7月)1993年,頁69-80。
朱蓓蕾。〈兩岸交流衍生的至治安問題-非傳統性安全威脅之概念分析〉《中國大
陸研究》。46卷5期,2003年9月,頁21-51。
任海傳。〈從兩岸共同打擊毒品犯罪-檢視信心建立措施的可行性〉《展望與探索》。1卷12期,2003年12月,頁101-118。
李瓊莉。〈經濟安全概念在亞太地區的發展〉《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1999年2月,頁39-54。
李強。〈全球化、主權國家與世界政治秩序〉《北京》。2001年2月號。
林正義。〈台海兩岸『信任建立措施』芻議〉《國防雜誌》。13卷12期。
林正義。〈歐洲及亞太安全信心建立措施之研究〉《理論與政策》。47期,1998年9月。
林佳龍、賴怡忠。〈台灣在911事件後面臨的安全挑戰與戰略選擇〉。《戰略與
國際研究季刊》,4卷2期,2002年4月,頁3-10。
林碧炤。〈台灣的綜合安全〉《戰略與國際研究》。1卷第1期,頁1-15。
林錦村。〈論兩岸之刑事司法互助〉《法令月刊》。47卷12期,1996年12月,
頁18-25。
邱坤玄。〈SARS疫情與兩岸關係的發展〉《展望與探索》。 1卷6期,2003年6
月,頁5-12。
徐堅。〈非傳統安全問題與國際安全合作〉,《安全與戰略》。第6期,2003
年6月,頁46。
徐斯儉。〈全球化:中國大陸學者的觀點〉,《中國大陸研究》。43卷4期,
2000年4月,頁1-25。
唐仁俊。〈中共武力犯台之可能行動分析」,空軍學術月刊,2003年1月號,第554期。
郭臨伍。〈信任建立措施與台灣海峽兩岸關係〉《戰略與國際研究》。1卷1期,1999年1月。
許福生。〈台灣地區組織犯罪防制策略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6
期,2000年3月,頁291-315。
陳慈幸、唐大宇。〈黑社會犯罪組織成因探討-以1978年後中國大
陸黑幫發展為例〉《犯罪學期刊》。第9期,2002年6月,頁179-206。
陳欣之。〈國際安全研究之理論變遷與挑戰〉《遠景基金會季刊》。4卷3期,2003年。
章光明、許福生。〈台灣地區組織犯罪幾個面向之觀察〉《警學叢刊》。31卷
5期,2001年3月,頁67-89。
黃恩浩。〈中共武力犯台與美國干預之可能性分析〉《共黨問題研究》。27卷7期,2001年7月。
黃秋龍。〈非傳統安全研究的理論與實際〉《展望與探索》。2卷4期,2004年4
月,頁11-22。
張中勇。〈國家安全政策制度過程之研究〉。《警政學報》,第22期,1992年。
張中勇。〈台灣海峽非傳統性安全威脅之評估〉《戰略與國際研究》。3卷4期,
2001年10月,頁1-35。
張中勇。〈國際恐怖主義的演變與發展〉《戰略與國際研究》。4卷1期,2002
年1月,頁1-58。
張亞中。〈全球化的台灣安全:大戰略的思維〉《遠景季刊》。2卷1期,2002
年3月。
張麟徵。〈胡錦濤訪美與台灣問題〉《海峽評論》。第138期,2002年6月,頁
18。
葉定國。〈文化、認同與國家安全〉。《遠景基金會季刊》。5卷1期,2004年1
月。
楊開煌。〈剖析陳水扁新大陸政策〉《海峽評論》。第138期,2002年6月,頁
20-30。
楊文鎮。〈中共武力犯台之可能行動分析〉《全球防衛雜誌》。1999年8月號。
劉愛國。〈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地區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檢討〉《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頁21-37。
謝立功。〈跨國性毒品犯罪問題〉,收錄《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2002年3月,頁138-179。
蔡宏明。〈中國大陸加入WTO後對台商投資之影響〉《遠景基金會季刊》。3卷3期,2002年7月,頁161-208。
慶啟人。〈評中共加入《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對台灣之影響〉《展望與探索》,1卷12期,2003年12月,頁96-100。
(二)大陸地區
王逸舟。〈論綜合安全〉《世界經濟與政治》。第4期,1984年4月,頁23-26。
余瀟楓。〈從危態對抗到優態共存-廣義安全觀與非傳統安全戰略的價值定位〉《世界經濟與政治》。第2期,2004年。頁8-13。
李強。〈影響中國城鄉流動人口的推力與拉力因素分析〉《中國社會科學》。1期,2003年,頁125-136。
青竹。〈中共利用偷渡客敲詐台灣〉《爭鳴》。第261期,1999年6月,頁68-69。
俞曉秋等。〈非傳統安全論析〉《現代國際關係》。5期,2003年,頁44-53。
徐堅。〈非傳統安全問題與國際合作〉《當代亞太》。第3期,2003年,頁3-7。
馬進保、易志華。〈我國現階段的跨境犯罪及其防制對策〉。《河北法學》。第2期,2001年,頁75-80。
黃嘉樹。〈517聲明與北京對台政策新思維〉《中國網》,2004年9月13日。
黃潤龍。〈中國的非法移民問題〉《人口與經濟》,第1期,2001年,頁12-22。
潘忠歧。〈非傳統安全問題的理論衝擊與困惑〉《世界經濟與政治》。第3期,2004年,頁38-43。
五、研討會論文
朱蓓蕾。〈兩岸交流衍生治安問題之探討〉,兩岸治安問題學術研討會。中央警
察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主辦,2001年12月21日。
朱蓓蕾。〈台海互動衍生的非傳統性安全威脅之探討〉,國家安全的新思維-反
恐、治安與國土安全學術研討會。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學系主辦,2001年12月5日。
朱蓓蕾。〈兩岸毒品走私:非傳統性安全之分析〉,兩岸關係與國家安全學術研
討會。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學系主辦,2001年12月3日。
李英明。〈兩岸經貿新形勢之研究〉,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2002年2月。
李英明。〈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如何走出困境〉,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2002年2月。
李英明。〈全球治理、認同多元與兩岸關係的新定位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2002年4月。
李英明。〈全球治理下兩岸主權論述的轉折〉,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2001年12月。
楊開煌。〈『兩國論』後中共『文攻武嚇』之分析-以部分媒體『武力統一論』為例〉,跨世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三軍大學空軍指揮參謀學院,1999年12月20日。
袁鶴齡。〈ASEAN+1合作之可能性分析〉,東協發展與區域整合座談會引言稿。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主辦,2003年11月26日。
候友宜。〈兩岸合作共同打擊犯罪工作執行現況與未來展望〉,兩岸四地犯罪學
暨犯罪防制學術研討會。警政署刑事警察局,2004 年5月24日。
姜家雄。〈移民與國家安全〉,國家安全之再思考學術研討會。政治大學外交學
系主辦,2004 年6月25日,頁1-9。
高政昇。〈兩岸防制組織犯罪規範面之比較研究〉,2003年海峽警政與犯罪防
制學術研討會。中央警察大學主辦,2003年9月29日,頁217-245。
高政昇。〈兩岸共同合作打擊犯罪之探討〉,2001年犯罪防制學術研討會。中
央警察大學主辦,2001年9月1日。
袁鶴齡,「ASEAN+1合作之可能性分析」,東協發展與區域整合座談會引言稿。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主辦,2003年11月26日。
莊金海。〈非法入出境犯罪控制機制之探討〉,2001年犯罪防制學術研討會。
中央警察大學主辦,2001年9月1日。
楊開煌,「『兩國論』後中共『文攻武嚇』之分析-以部分封為媒體『武力統一論』為例」,跨世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三軍大學空軍指揮參謀學院主辦,1999年12月20日。
六、報紙
〈1996台海秘辛〉《中央日報》,1998年6月22日,版3。
〈孫榮華人蛇集團,10多名共諜已用化名登台〉《聯合報》,2003年4月5日,
版8。
〈中共特工疑大規模滲台〉《聯合報》2003年4月4日,版9。
〈1400大陸偷渡犯 治安漏洞〉《聯合報》1998年6月22日,版3。
楊開煌,〈反分裂國家法對兩岸關係之影響〉《聯合報》2005年3月15日,第7版。
林中斌,〈胡上江下對台新局〉《中國時報》2005年3月1日。
張榮豐,〈從賽局與謀略看中共談判策略〉《中國時報》2004年11月5日。
〈孫榮華人蛇集團 五人收押〉《中國時報》2003年4月5日,版13。
〈人蛇集團引共諜入境〉《中國時報》2003年4月4日,版2。
〈兩岸聯手掃黑,乍現新契機〉《中國時報》2002年4月3日,版3。
〈大陸福清幫,偷渡台灣走江湖,兩岸三地黑幫合流,北韓、大陸、菲律賓成為走私毒品白三角〉《中國時報》。2001年12月17日,版8。
〈驚險屠木馬,除駭客大作戰〉《中國時報》2000年9月13日,版A4。
〈調查局報告顯示,中共可能派大陸黑幫滲入台灣〉《中國時報》1999年8月2日,版8、版13。
〈對付台灣大哥,中共欲擒故縱〉《中國時報》1999年7月8日,版3。
七、網際網路
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入境緝獲、遣返人次統計表。《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http://www.mac. gov.tw/statistic/ ass-lp/ appm2t2.htm>。
大陸地區人民進入台灣地區申請案件統計表。《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http://news.sina.com.cn/w/2002-06-06/ 0539597283.htm(93/02/06)>。
楊孟瑜〈偷渡客的幸與不幸〉,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hi/chinese/>
二、英文
(一)專書
Alexseev, Mikhail A. Without Warning:Threat Assessment Intelligence and Global Struggle(Hapmshire: Palgrave Macmillan, 1997).
Aston, Clive C. A Contemporary Crisis: Political Hostage-Taking and the Experience of Western Europe(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 wood Press, 1982).
Buzan, Barry, “I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Possible? ”Ken Booth, ed., New Thinking About S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London: Harper Collins Academic.1991).
──People, States, and Fear: All Agenda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in the Post-Cold Era(Boulder, C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1991).
──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ic Studies(London: Macmillan Press, 1987).
Buzan, Barry, Ole Waver, & Jaap de Wilde, Security: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sis(London: Boulder, C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8).
Baldwin, David, ed.,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3).
Charters, David,“The Problems of Defining Terrorism,”Martha Crenshaw & John Pimlott eds., Encyclopedia of World Terrorism (New York: M.E. Sharpe, Inc., 1997).
Sills , David L. 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 & the Free Press, 1968).
Eriksson, Johan, Threat Politics: New Perspectives on Security, Risk and Criss Management,Critical Security Series (Brookfield, VT: 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 2002).
Fooner, M., Interpol: Issues in World Crime and International Criminal Justice (New York: Plenum Press,1989).
Gaan, Narottam, Environment And National Security: The Case of South Asia(New Delhi: South Asia Publishers,2000).
Inbar, Efraim & Gabriel Sheffer, eds.,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Small States in a Changing World(London: Frank Cass & Co..1997).
Katzenstein, Peter J., The Culture of National Security(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6).
Lilley, Peter, Dirty Dealing : The Untold Truth About Global Money Laundering, International Crime and Terrorism(Sterling, VA: Kogan Page Ltd ,2003).
Mandel, Robert, The Changing Face of National Security: A Conceptual Analysis(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 1994).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NSC), International Crime Threat Assessment
(Washington, DC: White House ,December, 2000).
Price-Smith, Andrew T., The Health of Nations Infections Disease, Environmental Change,and Their Effects on National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2002).
Ranum, Marcus, The Myth of Homeland Security(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3).
Schmid, Alex P.,“The Response Problem as a Definition Problem.”in Alex P. Schmid & Ronald D. Crelinsten, eds., Western Responses to Terrorism
(Oregon: Frank Cass & Co.,1993).
Torr, James D., Organized Crime (San Diego, Calif: Greenhaven Press, 1999).
Viano, Emilio C., Global Organized Crime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Aldershot, Hants England:; Brookfield,VT: Ashgate Publishing Co.,1999).
Williams, Phil & Ernesto Ugo Savon, eds., The United Nations and Transnational Organized Crime. London: Frank Cass & Co.,1996.
(二)期刊
Buzan, Barry,“New Patterns of Global Securit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International Affairs,Vol.67, No.3(1999), pp.421-451.
Dupont, Alan,“Transnational Crime, Drugs, and Securiity in East Asia,”Asian Survey,Vol.39, No.3(1998)pp.433-455.
Glaser, Charles L.,“The Security Dilemma Revisited,”World Politics,Vol.50(October ,(1997), pp.171-201.
Hagan, Frank E.,“The Organized Crime Continuum: A Further Specification of a New Conceptual Model, ”Criminal Justice Review, Vol. 8, (1983),pp.52-57.
Immergut, E. M.,“The Theoretical Core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Politics & Society, Vol.26, No.1(1998), pp.5-34.
Laqueur, Walter,“The New Face of Terrorism,”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 Vol.21, No.4, (Autumn,1998), pp.169-178.
Mueller, Gerhard O.w.,“Transnational Crime: Definitions and Conceps,”Transnational Organized Crime , Autumn-Winter, Vol. 4, No.3/4(1998)pp.14-21.
Naylor, R.T.“From Cold War to Crime War: The Search for a New National Security Threat, ”Transnnnational Organized Crime, Vol. 21, No.4(Winter, 1995)pp.169-178.
Olson, William,“International Organized Crime: the Silent Threat to Sovereignty,”The Fletcher Forum of World Affairs, Vol. 21, No.2(Summer,1997) pp.77-80.
Porter, Gareth,“Environmental Security as a National Security Issue,”Current History , Vol.94, No. 592, (May, 1995), pp.218-223.
Shelley, Louise,“Transnational Organized Crime:An Imminent Threat to the Nation-State,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48, No.2(1995),pp.463-489.
Ullman, Richgard H .,“Redefining Security,”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8, No.1 (1983),pp.129-153.
Willians, Phil,“Transnational Criminal Organizations: Strategic Alliance,”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Winter, Vol.18, No.1(1995), pp.57-72.
(三)網際網路
Bajpai, Kanti.“Human Security: Concept and Measurement,”Centre for Advanced Research and An Information Exchange on Peace, Diplomacy ,and Development, <http://www.cpdsindia.org/Globalhumansecurity /measurement.htm>
Canadian Security Intelligence Service,“Transnational Criminal Activity,”(1998)<http:// www. csis-scrs.gc.ca/eng/ backgrad/back10e.html>.
Dannreuther, Rol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Redefining Security Project,<http: //www.yale.edu/iss/ projects-security .htm>.
Maclean, George 1998/5/8.“The Changing Perception of Human Security: Coordinating National and Multilateral Responses,”paper prepared for the United Nations Association in Canada conference,<http:// www.unac.org/ canada/security/maclean.html>.
Juhasz, Judith, 2000.“Migrant Trafficking and Human Smuggling in Hungary, ”in Frank Laczko and David Thompson, eds., Migrant Trafficking and Human Smuggling in Europe: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with Case Studies from Hungary,,Poland and Ukraine<http:// www.iom.int>.
Lodgaard , Sverre,“ Human Security: Concept and Operationalization,”<http://www.hsph.Harvard.edu/ hpcr/events/hsworkshop/lodgaard.pdf>.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Transnational Trends: New Threats ?”Strategic Assessment 1999, pp.259-250,<http:// www.ndu.edu/inss/ Strategic%20 /Assessment/ sa99/ SA99 .pdf>.
White House ,“President’s Priorities: National Security, Homeland Security, Economic Security,”<http://www.whitehouse.gov /enws/releases/ 2002/ 08/14-1.html>.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3981025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8102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趙國材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蔡茂林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Tsai, Mau-Linen_US
dc.creator (作者) 蔡茂林zh_TW
dc.creator (作者) Tsai, Mau-Linen_US
dc.date (日期) 200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Sep-2009 18:17:33 (UTC+8)-
dc.date.available 17-Sep-2009 18:17:3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8:17:3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398102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84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981025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冷戰結束後,國際社會新興的電腦犯罪、恐怖主義、非法移民、國際販毒、槍械走私、組織犯罪等問題,向為各國所共同關切。傳統安全係以戰略和軍事威脅為主,而非傳統安全威脅則來源多元、形式多樣,所呈現者又以各式跨國組織犯罪最為顯著。本論文以兩岸交流衍生之大陸民眾偷渡入臺、毒品走私、組織犯罪等議題來闡明臺灣所面臨的非傳統安全威脅,此外,尚須因應「國家認同」等源自內部治理之「內發性威脅」等「危機」。
非傳統安全問題具有向外擴散及向內滲透特點,與傳統安全問題間沒有明確界限,兩者具有相互轉化的特性,一旦非傳統安全問題失控或激化,可能被迫須以傳統軍事手段解決。故非傳統安全的範圍是動態的,難以界定,有鑑於兩岸交流衍生之非傳統安全議題相當龐雜,本文乃選擇對個人、社會、國家、國際體系等各層次皆會造成安全威脅的非法移民、毒品走私、組織犯罪以及恐怖活動等四項議題為主要研究課題。
當前全球化的發展潮流勢不可遏,安全研究的範圍究應「擴展」還是「窄化」,廣泛受到學者的重視與辯論,主張「擴展」之學者所持的理由是,許多非軍事面向的議題,影響並威脅國家安全至鉅,應該擴大安全研究的範圍。而傳統安全研究學者則認為,若將安全議題太過於擴大,將造成研究焦點無法集中,以及安全實質內涵空虛的弊端,故本論文將研究焦點集中於當前對我國非傳統安全具指標性之大陸非法移民的深層結構、兩岸毒品走私現況和未來發展、跨境組織犯罪、恐怖活動發展趨勢等課題,並提出因應建議。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表次 ……………………………………………………………………………Ⅳ
圖次 ……………………………………………………………………………Ⅴ
附錄 ……………………………………………………………………………Ⅲ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四節 文獻檢閱與名詞界定 10
第五節 小結 20
第二章 非傳統安全之理論基礎 21
第一節 國家安全之意涵 21
第二節 全球化下之國家安全 23
第三節 新型的安全概念 24
第四節 影響國家安全之犯罪類型 30
第五節 小結 31
第三章 大陸非法移民問題 33
第一節 相關概念界定 34
第二節 非法移民相關理論 38
第三節 大陸非法移民入境管道與現況 40
第四節 人蛇集團勾聯幫派、政府機構人員介入人口販運、偷渡分析 52
第五節 發現問題 64
第六節 小結 73
第四章 兩岸毒品走私問題 77
第一節 毒品定義與常見毒品種類 78
第二節 毒品犯罪特性 81
第三節 兩岸毒品犯罪趨勢 85
第四節 毒品走私對國家安全之威脅 108
第五節 小結 114
第五章 兩岸組織犯罪問題 121
第一節 組織犯罪定義及其成因與特徵 121
第二節 跨國性組織犯罪之威脅 127
第三節 打擊兩岸跨境組織犯罪之困境 130
第四節 兩岸組織犯罪現況 133
第五節 小結 146
第六章 恐怖活動發展趨勢 151
第一節 恐怖主義之定義 152
第二節 911事件後我國採取之反恐作為 157
第三節 台灣地區反恐情勢 160
第四節 具體改進意見 170
第五節 小結 173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75
第一節 結論 175
第二節 建議 177

參考書目 191
附錄 聯合報系刊載兩岸偷渡案件與人蛇集團相關資料 207





表 次
表1-1 「其他重大治安事務」類別及基準 3
表3-1 歷年緝獲收容、遣返人數統計、分析 43
表3-2 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入境收容遣返人數年度統計 44
表3-3 查獲、收容及遣返非法入境或從事與許可目的不符之活動統計 45
表3-4 2000至2004年全國各司法機關查獲非法移民類別統計表 48
表3-5 2001至2005年偷渡犯在臺非法工作統計表 49
表3-6 1996至2005大陸人民在臺犯罪項目統計表 51
表4-1 法務部統計執行毒品案件裁判確定有罪人數及再累犯情形 88
表4-2 法務部統計全國查獲毒品種類暨來源地區表 89
表4-3 各機關查獲毒品及種子數量 91
表4-4 國內常見毒品查獲數量統計表 94
表4-5 兩岸毒品緝獲量比較 95
表4-6 兩岸毒品走私模式一覽表 102
表4-7 國內主要毒品市場買賣平均價格表 107
表6-1 911以來重大恐怖事件名稱 155
表6-2 白宮公布蓋達組織失敗的十次恐怖攻擊 157
圖 次
圖3-1 2001-2005年查獲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入境男女人數統計表 50
圖4-1 2005年1至10月,國內通報愛滋病個案分析 87
zh_TW
dc.format.extent 51661 bytes-
dc.format.extent 104019 bytes-
dc.format.extent 77611 bytes-
dc.format.extent 88648 bytes-
dc.format.extent 322609 bytes-
dc.format.extent 230559 bytes-
dc.format.extent 444791 bytes-
dc.format.extent 524440 bytes-
dc.format.extent 404789 bytes-
dc.format.extent 383924 bytes-
dc.format.extent 262345 bytes-
dc.format.extent 192484 bytes-
dc.format.extent 121662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8102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兩岸交流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家安全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非傳統安全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新安全觀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大陸非法移民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人蛇集團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毒品走私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組織犯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恐怖活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反恐zh_TW
dc.title (題名) 論兩岸交流衍生之非傳統安全問題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Emerging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Problems of Cross-Strait Interaction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官方出版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內政部警政署編。《警政白皮書:民國93年版》。台北:內政部警政署,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法院刑事廳編輯。《刑事法律專題研究(二十)有關檢肅流氓條例及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之專業研習會專輯》。台北市:司法院秘書處: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兩岸經濟統計月報表》。第147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開放大陸地區人民來台觀光推動方案》。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開放大陸地區人民來台觀光推動方案》。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知己知彼-您所忽略的大陸風險》。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工作法規彙編》。台北:行政院,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法院。《刑事法律專題研究(二十)-有關檢肅流氓條例及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之專業研習會專輯》。台北:司法院秘書處,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公訴語言點、線、面》。台北:台灣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信心建立措施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務部調查局。《洗錢防制工作年報-民國94年》。台北:法務部調查局,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務部調查局。《經濟及毒品犯罪防制工作年報-民國93年》。台北:法務部調查局,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安全局。《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第一輯》。台北:遠景基金會,2002年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安全局。《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第二輯》。台北:遠景基金會,2002年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安全局。《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第三輯》。台北:遠景基金會,2004年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安全局。《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第四輯》。台北:遠景基金會,2005年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安全局。《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第四輯》。台北:遠景基金會,2005年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生物恐怖黑名單-攔截致命的病菌攻擊》。台北:行政院衛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生署疾病管制局,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台灣地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渝洲主編。《台灣安全戰略評估2003-2004》。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會,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歐亞基金會。《四年期程國家安全情勢評估》。台北:中華歐亞基金會,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包宗和、吳玉山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蓓蕾。《兩岸交流的非傳統性安全》。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筱元,跨國性及非傳統性威脅對台灣安全的影響〉收錄《2003台海戰略環境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估》。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中心,2003年1月,頁330-3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英明。《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和兩岸關係》。台北:生智文化公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英明。《兩岸合作共同打擊毒品犯罪之研究》。台北:遠景基金會,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英明。《鄧小平與後文革的中國大陸》。台北:時報文化,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英明。《中國:向後鄧的時代轉折》。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英明。《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和兩岸關係》。台北:生智文化公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英明。《閱讀中國:權力、政策&意識形態的辯證》。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公司,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英明。《國際關係理論的啟蒙與反思》。台北:揚智,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道震研究主持《兩岸共同打擊犯罪之可能性研究》。台北:遠景基金會,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道震、劉進福、宋筱元、曾正一。《兩岸合作共同打擊犯罪可行模式之評估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分析》。台北:遠景基金會,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道震、劉進福、宋筱元、曾正一。《兩岸合作共同打擊毒品犯罪之研究》。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遠景基金會,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道震、劉進福、張增樑、宋筱元。《現階段兩岸有關偷渡之相關法令、管理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其問題之研究-兼論〈三通〉後兩岸共同防制偷渡之可能性》。台北:遠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基金會,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汪毓瑋。《新安全威脅下之國家情報工作研究》。台北:遠景基金會,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宜隆著。《網際網路與犯罪問題之研究》。桃園:中央警察大學,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成瑜。《兩岸走私及偷渡犯罪之研究》。台北:學林文化事業公司,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建德。《後冷戰時期中共武力犯台問題之研究》。台北:時英出版社,1997年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玉山。《抗衡或扈從-兩岸關係新詮:從前蘇聯看台灣與大陸間的關係」》。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正中書局,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式琦。《國家情報》。台北:中華戰略學會大陸研究會,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成瑜。《兩岸走私及偷渡犯罪之研究》。台北:學林文化事業公司,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邵宗海。《兩岸關係-兩岸共識與兩岸歧見》。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8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秋龍。《非傳統安全研究的理論與實際》。台北:法務部調查局,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華英惠,「迎接WTO時代」,台北,聯經,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鈕先鍾譯,「國際關係中的理論與學派」(Trevor Taylor),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台北: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慈幸。《組織犯罪》(Organized Crime)。嘉義:濤石文化事業公司,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鴻瑜主編。《信心建立措施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際研究所出版,2001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翁明賢主編。《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台北:麥田出版,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翁明賢。《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台北縣:創世文化,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亞中、李英明。《兩岸關係概論》。台北:揚智,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中勇。《各國安全制度》。台北:三鋒出版社,199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建邦、邵玉銘。《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信宏、胡祖慶譯。《國際關係」(Joshua S.Goldestein)》。台北:雙葉書廊,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大陸地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怖鬥爭》。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危機管理與對策研究中心編著。《國際危機管理概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逸舟。《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宏杰。《妨害國〈邊〉境管理罪》。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聽昌主編。《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秉松。《有組織犯罪研究第一卷-中國大陸黑社會〈性質〉犯罪研究》。北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但偉。《偷渡犯罪比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阮方民。《洗錢犯罪比較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邵沙平。《跨國洗錢的法律控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門洪華。《和平的緯度:聯合國集體安全機制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鍵、文軍。《網路與國家安全》。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康樹華、魏新文主編。《有組織犯罪透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康樹華主編。《邁向21世紀的犯罪預防與控制》。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忠偉。《非傳統安全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英。《新的國家安全觀:戰爭之外的對抗與抉擇》。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譯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uzany,Barry,Waever,Ole,Wilde,Jaap De。《新安全論》(Security:A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ew Framework for Analysis ),朱寧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umphrey,Carokyn W.。《中共在亞洲崛起之安全意涵》(The Rise of China in Asia:Security Implications),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約翰‧阿奎拉、戴維‧倫菲爾德等著。《決戰訊息時代》。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功爾康‧丹斗(Malcolm Dando)著。《新式生物武器: 威脅、擴散與管制》(The New Biological Weapons:Threat, Proliferation, and Control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lberts, David等編。《理解資訊時代的作戰》(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Age Warfare ),楊永生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白宮。《確保安全網路空間的國家戰略》(The National Strategy to Secure Cyberspace),黃淑芬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peland, Thomas 著。《資訊革命與國家安全》(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and National Security),余忠勇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peland, Thomas 著。《戰爭新風貌-21世紀作戰方式》(The New Face of War-How War Will Be Fought in The 21st Century),李育慈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台灣地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之瑜。〈中共第三世界外交原則之評述〉。《問題與研究》。32卷7期,(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月)1993年,頁69-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蓓蕾。〈兩岸交流衍生的至治安問題-非傳統性安全威脅之概念分析〉《中國大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研究》。46卷5期,2003年9月,頁21-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任海傳。〈從兩岸共同打擊毒品犯罪-檢視信心建立措施的可行性〉《展望與探索》。1卷12期,2003年12月,頁101-1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瓊莉。〈經濟安全概念在亞太地區的發展〉《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1999年2月,頁39-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強。〈全球化、主權國家與世界政治秩序〉《北京》。2001年2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正義。〈台海兩岸『信任建立措施』芻議〉《國防雜誌》。13卷1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正義。〈歐洲及亞太安全信心建立措施之研究〉《理論與政策》。47期,1998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佳龍、賴怡忠。〈台灣在911事件後面臨的安全挑戰與戰略選擇〉。《戰略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際研究季刊》,4卷2期,2002年4月,頁3-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碧炤。〈台灣的綜合安全〉《戰略與國際研究》。1卷第1期,頁1-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錦村。〈論兩岸之刑事司法互助〉《法令月刊》。47卷12期,1996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18-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坤玄。〈SARS疫情與兩岸關係的發展〉《展望與探索》。 1卷6期,2003年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頁5-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堅。〈非傳統安全問題與國際安全合作〉,《安全與戰略》。第6期,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6月,頁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斯儉。〈全球化:中國大陸學者的觀點〉,《中國大陸研究》。43卷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0年4月,頁1-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仁俊。〈中共武力犯台之可能行動分析」,空軍學術月刊,2003年1月號,第55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臨伍。〈信任建立措施與台灣海峽兩岸關係〉《戰略與國際研究》。1卷1期,199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福生。〈台灣地區組織犯罪防制策略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期,2000年3月,頁291-3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慈幸、唐大宇。〈黑社會犯罪組織成因探討-以1978年後中國大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黑幫發展為例〉《犯罪學期刊》。第9期,2002年6月,頁179-2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欣之。〈國際安全研究之理論變遷與挑戰〉《遠景基金會季刊》。4卷3期,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章光明、許福生。〈台灣地區組織犯罪幾個面向之觀察〉《警學叢刊》。31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期,2001年3月,頁67-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恩浩。〈中共武力犯台與美國干預之可能性分析〉《共黨問題研究》。27卷7期,2001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秋龍。〈非傳統安全研究的理論與實際〉《展望與探索》。2卷4期,2004年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頁11-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中勇。〈國家安全政策制度過程之研究〉。《警政學報》,第22期,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中勇。〈台灣海峽非傳統性安全威脅之評估〉《戰略與國際研究》。3卷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年10月,頁1-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中勇。〈國際恐怖主義的演變與發展〉《戰略與國際研究》。4卷1期,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1月,頁1-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亞中。〈全球化的台灣安全:大戰略的思維〉《遠景季刊》。2卷1期,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麟徵。〈胡錦濤訪美與台灣問題〉《海峽評論》。第138期,2002年6月,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定國。〈文化、認同與國家安全〉。《遠景基金會季刊》。5卷1期,2004年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開煌。〈剖析陳水扁新大陸政策〉《海峽評論》。第138期,2002年6月,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文鎮。〈中共武力犯台之可能行動分析〉《全球防衛雜誌》。1999年8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愛國。〈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地區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檢討〉《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頁21-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立功。〈跨國性毒品犯罪問題〉,收錄《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2002年3月,頁138-1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宏明。〈中國大陸加入WTO後對台商投資之影響〉《遠景基金會季刊》。3卷3期,2002年7月,頁161-2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慶啟人。〈評中共加入《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對台灣之影響〉《展望與探索》,1卷12期,2003年12月,頁96-1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大陸地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逸舟。〈論綜合安全〉《世界經濟與政治》。第4期,1984年4月,頁23-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瀟楓。〈從危態對抗到優態共存-廣義安全觀與非傳統安全戰略的價值定位〉《世界經濟與政治》。第2期,2004年。頁8-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強。〈影響中國城鄉流動人口的推力與拉力因素分析〉《中國社會科學》。1期,2003年,頁125-1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青竹。〈中共利用偷渡客敲詐台灣〉《爭鳴》。第261期,1999年6月,頁68-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俞曉秋等。〈非傳統安全論析〉《現代國際關係》。5期,2003年,頁44-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堅。〈非傳統安全問題與國際合作〉《當代亞太》。第3期,2003年,頁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進保、易志華。〈我國現階段的跨境犯罪及其防制對策〉。《河北法學》。第2期,2001年,頁75-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嘉樹。〈517聲明與北京對台政策新思維〉《中國網》,2004年9月1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潤龍。〈中國的非法移民問題〉《人口與經濟》,第1期,2001年,頁12-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忠歧。〈非傳統安全問題的理論衝擊與困惑〉《世界經濟與政治》。第3期,2004年,頁38-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研討會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蓓蕾。〈兩岸交流衍生治安問題之探討〉,兩岸治安問題學術研討會。中央警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察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主辦,2001年12月2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蓓蕾。〈台海互動衍生的非傳統性安全威脅之探討〉,國家安全的新思維-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恐、治安與國土安全學術研討會。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學系主辦,2001年12月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蓓蕾。〈兩岸毒品走私:非傳統性安全之分析〉,兩岸關係與國家安全學術研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討會。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學系主辦,2001年12月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英明。〈兩岸經貿新形勢之研究〉,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200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英明。〈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如何走出困境〉,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200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英明。〈全球治理、認同多元與兩岸關係的新定位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2002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英明。〈全球治理下兩岸主權論述的轉折〉,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開煌。〈『兩國論』後中共『文攻武嚇』之分析-以部分媒體『武力統一論』為例〉,跨世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三軍大學空軍指揮參謀學院,1999年12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鶴齡。〈ASEAN+1合作之可能性分析〉,東協發展與區域整合座談會引言稿。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主辦,2003年11月2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候友宜。〈兩岸合作共同打擊犯罪工作執行現況與未來展望〉,兩岸四地犯罪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暨犯罪防制學術研討會。警政署刑事警察局,2004 年5月24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家雄。〈移民與國家安全〉,國家安全之再思考學術研討會。政治大學外交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系主辦,2004 年6月25日,頁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政昇。〈兩岸防制組織犯罪規範面之比較研究〉,2003年海峽警政與犯罪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制學術研討會。中央警察大學主辦,2003年9月29日,頁217-2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政昇。〈兩岸共同合作打擊犯罪之探討〉,2001年犯罪防制學術研討會。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央警察大學主辦,2001年9月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鶴齡,「ASEAN+1合作之可能性分析」,東協發展與區域整合座談會引言稿。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主辦,2003年11月2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金海。〈非法入出境犯罪控制機制之探討〉,2001年犯罪防制學術研討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央警察大學主辦,2001年9月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開煌,「『兩國論』後中共『文攻武嚇』之分析-以部分封為媒體『武力統一論』為例」,跨世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三軍大學空軍指揮參謀學院主辦,1999年12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報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6台海秘辛〉《中央日報》,1998年6月22日,版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榮華人蛇集團,10多名共諜已用化名登台〉《聯合報》,2003年4月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版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特工疑大規模滲台〉《聯合報》2003年4月4日,版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00大陸偷渡犯 治安漏洞〉《聯合報》1998年6月22日,版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開煌,〈反分裂國家法對兩岸關係之影響〉《聯合報》2005年3月15日,第7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中斌,〈胡上江下對台新局〉《中國時報》2005年3月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榮豐,〈從賽局與謀略看中共談判策略〉《中國時報》2004年11月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榮華人蛇集團 五人收押〉《中國時報》2003年4月5日,版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人蛇集團引共諜入境〉《中國時報》2003年4月4日,版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兩岸聯手掃黑,乍現新契機〉《中國時報》2002年4月3日,版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陸福清幫,偷渡台灣走江湖,兩岸三地黑幫合流,北韓、大陸、菲律賓成為走私毒品白三角〉《中國時報》。2001年12月17日,版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驚險屠木馬,除駭客大作戰〉《中國時報》2000年9月13日,版A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調查局報告顯示,中共可能派大陸黑幫滲入台灣〉《中國時報》1999年8月2日,版8、版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對付台灣大哥,中共欲擒故縱〉《中國時報》1999年7月8日,版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七、網際網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入境緝獲、遣返人次統計表。《行政院大陸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mac. gov.tw/statistic/ ass-lp/ appm2t2.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陸地區人民進入台灣地區申請案件統計表。《行政院大陸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news.sina.com.cn/w/2002-06-06/ 0539597283.htm(93/02/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孟瑜〈偷渡客的幸與不幸〉,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hi/chines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英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lexseev, Mikhail A. Without Warning:Threat Assessment Intelligence and Global Struggle(Hapmshire: Palgrave Macmillan, 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ton, Clive C. A Contemporary Crisis: Political Hostage-Taking and the Experience of Western Europe(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 wood Press, 19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uzan, Barry, “I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Possible? ”Ken Booth, ed., New Thinking About S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London: Harper Collins Academic.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eople, States, and Fear: All Agenda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in the Post-Cold Era(Boulder, C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ic Studies(London: Macmillan Press, 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uzan, Barry, Ole Waver, & Jaap de Wilde, Security: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sis(London: Boulder, C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ldwin, David, ed.,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the Contemporary Debat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arters, David,“The Problems of Defining Terrorism,”Martha Crenshaw & John Pimlott eds., Encyclopedia of World Terrorism (New York: M.E. Sharpe, Inc., 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ills , David L. 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 & the Free Press, 19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riksson, Johan, Threat Politics: New Perspectives on Security, Risk and Criss Management,Critical Security Series (Brookfield, VT: 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ooner, M., Interpol: Issues in World Crime and International Criminal Justice (New York: Plenum Press,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aan, Narottam, Environment And National Security: The Case of South Asia(New Delhi: South Asia Publishers,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Inbar, Efraim & Gabriel Sheffer, eds.,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Small States in a Changing World(London: Frank Cass & Co..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atzenstein, Peter J., The Culture of National Security(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illey, Peter, Dirty Dealing : The Untold Truth About Global Money Laundering, International Crime and Terrorism(Sterling, VA: Kogan Page Ltd ,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ndel, Robert, The Changing Face of National Security: A Conceptual Analysis(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NSC), International Crime Threat Assessmen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ashington, DC: White House ,December, 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rice-Smith, Andrew T., The Health of Nations Infections Disease, Environmental Change,and Their Effects on National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anum, Marcus, The Myth of Homeland Security(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chmid, Alex P.,“The Response Problem as a Definition Problem.”in Alex P. Schmid & Ronald D. Crelinsten, eds., Western Responses to Terroris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Oregon: Frank Cass & Co.,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orr, James D., Organized Crime (San Diego, Calif: Greenhaven Press, 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Viano, Emilio C., Global Organized Crime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Aldershot, Hants England:; Brookfield,VT: Ashgate Publishing Co.,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illiams, Phil & Ernesto Ugo Savon, eds., The United Nations and Transnational Organized Crime. London: Frank Cass & Co.,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uzan, Barry,“New Patterns of Global Securit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International Affairs,Vol.67, No.3(1999), pp.421-4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upont, Alan,“Transnational Crime, Drugs, and Securiity in East Asia,”Asian Survey,Vol.39, No.3(1998)pp.433-4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laser, Charles L.,“The Security Dilemma Revisited,”World Politics,Vol.50(October ,(1997), pp.171-2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gan, Frank E.,“The Organized Crime Continuum: A Further Specification of a New Conceptual Model, ”Criminal Justice Review, Vol. 8, (1983),pp.52-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Immergut, E. M.,“The Theoretical Core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Politics & Society, Vol.26, No.1(1998), pp.5-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queur, Walter,“The New Face of Terrorism,”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 Vol.21, No.4, (Autumn,1998), pp.169-1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ueller, Gerhard O.w.,“Transnational Crime: Definitions and Conceps,”Transnational Organized Crime , Autumn-Winter, Vol. 4, No.3/4(1998)pp.14-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aylor, R.T.“From Cold War to Crime War: The Search for a New National Security Threat, ”Transnnnational Organized Crime, Vol. 21, No.4(Winter, 1995)pp.169-1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Olson, William,“International Organized Crime: the Silent Threat to Sovereignty,”The Fletcher Forum of World Affairs, Vol. 21, No.2(Summer,1997) pp.77-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orter, Gareth,“Environmental Security as a National Security Issue,”Current History , Vol.94, No. 592, (May, 1995), pp.218-2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helley, Louise,“Transnational Organized Crime:An Imminent Threat to the Nation-State,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48, No.2(1995),pp.463-4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Ullman, Richgard H .,“Redefining Security,”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8, No.1 (1983),pp.129-1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illians, Phil,“Transnational Criminal Organizations: Strategic Alliance,”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Winter, Vol.18, No.1(1995), pp.57-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網際網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jpai, Kanti.“Human Security: Concept and Measurement,”Centre for Advanced Research and An Information Exchange on Peace, Diplomacy ,and Development, <http://www.cpdsindia.org/Globalhumansecurity /measurement.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anadian Security Intelligence Service,“Transnational Criminal Activity,”(1998)<http:// www. csis-scrs.gc.ca/eng/ backgrad/back10e.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annreuther, Rol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Redefining Security Project,<http: //www.yale.edu/iss/ projects-security .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clean, George 1998/5/8.“The Changing Perception of Human Security: Coordinating National and Multilateral Responses,”paper prepared for the United Nations Association in Canada conference,<http:// www.unac.org/ canada/security/maclean.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uhasz, Judith, 2000.“Migrant Trafficking and Human Smuggling in Hungary, ”in Frank Laczko and David Thompson, eds., Migrant Trafficking and Human Smuggling in Europe: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with Case Studies from Hungary,,Poland and Ukraine<http:// www.iom.in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odgaard , Sverre,“ Human Security: Concept and Operationalization,”<http://www.hsph.Harvard.edu/ hpcr/events/hsworkshop/lodgaard.pd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Transnational Trends: New Threats ?”Strategic Assessment 1999, pp.259-250,<http:// www.ndu.edu/inss/ Strategic%20 /Assessment/ sa99/ SA99 .pd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hite House ,“President’s Priorities: National Security, Homeland Security, Economic Security,”<http://www.whitehouse.gov /enws/releases/ 2002/ 08/14-1.html>.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