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題名 團體保險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以團體信用保障保險為例
作者 林裕嘉
貢獻者 林建智<br>彭金隆
林裕嘉
關鍵詞 團體保險
示範條款
保險利益
信用保障保險
集體承保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2009-09-18
摘要 現行保險法並無任何關於團體保險之規定,目前各家保險公司之團體保險保單悉以主管機關制定之各項「示範條款」為依據。而示範條款以要保單位為要保人,團體成員為被保險人,在此架構下,要保人與被保險人並非同一人,因而於實務運作上產生許多適法性之問題,例如(一)許多類型之團體保險,要保單位對於被保險人欠缺保險利益;(二)示範條款所列舉之要保團體並非均具有權利能力及行為能力;(三)由於團體保險之被保險人往往人數眾多,保險人通常無法確實依保險法第一○五條第一項取得被保險人書面同意;(四)也由於要保單位為要保人,因此要保單位得自行決定終止保險契約並領取解約金,亦可指定自身為受益人,對於團體成員之保障不足。
團體保險與個人保險具有本質上之差異,本文亦贊同應修正保險法設立團體保險專章,和個人保險之規範有所區別,然而在修法工作完成之前,現行團體保險之問題仍有待解決。本文透過文獻比較分析,並參考法國團體保險之架構,提出集體承保之概念,在現行保險法之規範下重新建構團體保險契約當事人,以團體成員為要保人及被保險人,而要保單位為要保人之代理人,要保人與要保單位間須具有一定連結關係,如此不但可擴大團體保險之適用範圍,並且更能保障被保險人之權益,也得以解決現行團體保險適法性之問題。此外,由於現行示範條款乃專就人身保險而設,無法適用於財產保險,重新建構團體保險契約當事人將有利於團體財產保險之發展。本文並以國外普遍存在之信用保障保險為例,說明現行示範條款架構之不足。希冀透過本文建議,使團體保險得以突破傳統僵化的運作模式,並且能更加符合保險監理的原則及目標,有利團體保險之發展。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一)書籍
1.Nadege Genetay & Philip Molyneux,張文武譯,《銀行保險—銀行兼營保險之策略》,台北市: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00年11月,初版。
2.王澤鑑,《民法總則》,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9月,增訂版。
3.王博,《最新銀行經營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11月,五版。
4.Group Insurance Handbook,國泰人壽保險叢書編輯委員會編印,《團體保險總論》,國泰人壽保險叢書之十二,1978年7月,初版。
5.生命保險協會編著,吳崇權譯,《團體保險》,台北市: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1996年3月。
6.江朝國,《保險法基礎理論》,台北市: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9月,修訂四版。
7.林展義,《授信業務的法律衣裳---金融機構授信業務的法律觀點》,台北市: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2005年11月,初版。
8.邱潤容,《銀行實務》,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4月,初版。
9.梁宇賢、劉興善、柯澤東、林勳發,《商事法精論》,今日書局有限公司,2005年10月,修訂版。
10.袁宗蔚,《保險學—危險與保險》,台北市:合作經濟月刊社,1994年10月,增訂三十三版。
11.凌氤寶、康裕民、陳森松,《保險學概論》,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8月,二版。
12.陳雲中,《人壽保險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8月,修訂四版。
13.陳雲中,《保險學要義—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9月,修訂七版。
14.彭金隆,《金融控股公司法制監理與經營策略》,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9月,初版。
15.葉國興、黃天麟主編,《銀行對企業授信規範》,台北市:財團法人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1990年12月,十版。
16.葉秋南,《美國消費者信用管理》,台北市: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1996年6月,初版。
17.鄭玉波,劉宗榮修訂,《保險法論》,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2月,修訂六版。
18.劉宗榮,《新保險法—保險契約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月,初版。
19.羅際棠,《銀行授信與經營》,台北市:作者發行,1995年10月,初版。
20.蘇法、林茂陽,《認識銀行—金融行銷與銀行實務》,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9月,初版。
(二)期刊專論
1.方明川,〈我國團體保險與保險利益問題新論〉,《壽險季刊》,第101期,1996年9月。
2.王澤鑑,〈勞災補償與侵權行為損害賠償〉,《法學叢刊》,第99期,1980年9月。
3.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5)—信用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1期,2007年2月。
4.王超馨,〈保險法第一百零五條實務應用問題研析〉,《壽險季刊》,第137期,2005年9月。
5.王志誠、陳春山、李智仁、李金樺、鄭少珏,〈由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草案論對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及金融機構之影響及因應途徑〉,《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1卷,第4期,2005年12月。
6.江朝國,〈無權代理制度於保險法上之突破—以無權代理人以要保人之名義訂立保險契約為中心〉,《萬國法律》,第126期,2002年12月。
7.李婉萍、鄭菀瓊,〈金融服務百貨化與消費者個人資料之保護—法律與經濟分析的觀點〉,《法令月刊》,第54卷,第10期,2003年10月。
8.林誠二,〈類推適用勞動基準法第五十九條之法理基礎—兼評最高法院九十五年台上字第八五四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44期,2007年5月。
9.胡木成,〈評析我國團體壽險示範條款之當事人、關係人及保險利益問題〉,《保險專刊》,第51輯,1998年3月。
10.郝充仁、李雅婷,〈銀行保險通路之探討〉,《壽險季刊》,第131期,2004年3月。
11.郝充仁、李雅婷,〈銀行保險在臺灣之發展〉,《企銀季刊》,第28卷,第3期,2005年7月。
12.陳武宗,〈團體人壽保險理論與實務〉,《壽險季刊》,第16期,1975年6月。
13.陳美如,梁懷信,〈金融控股公司法下有關個人資料隱私權保護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91期,2002年12月。
14.陳聰富,〈損害賠償補償制度三層結構與職業災害補償〉,《勞工行政》,第148期,2000年8月。
15.陳俊元、陳仁傑,〈論保險利益之適用範圍與存在時點〉,《法令月刊》,第56卷,第2期,2005年2月。
16.康鴻誼,〈團體定期壽險之研究〉,《保險論文選集第五集》,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發行,1981年10月。
17.康鴻誼,〈團體保險契約條款的解釋及其判例〉,《壽險季刊》,第46期,1982年12月。
18.黃品豪,〈銀行保險列車開動—台灣銀行保險熱戀當中〉,《現代保險》,第166期,2002年10月。
19.楊淑文,〈信用卡交易之法律性質及其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信用卡交易之三面法律關係及冒用風險轉嫁條款〉,《政大法學評論》,第59期,1998年6月。
20.詹森林,〈信用卡定型化契約與卡債風暴〉,《月旦法學雜誌》,第135期,2006年8月。
21.趙清遠,〈我國銀行保險市場行銷管理策略之研究〉,《保險實務與制度》,第3卷,第1期,2004年。
22.應式文,〈責任保險不能以傷害保險代替〉,《保險專刊》,第36輯,1994年6月。
23.謝敏雄,〈團體壽險契約之探討〉,《壽險季刊》,第15期,1975年3月。
(三)碩士學位論文
1.王寸久,《人壽保險業經營銀行保險之研究》,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
2.江聖元,《授信保險與信用保險之研究》,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學位論文,1999年。
3.江坤琳,《消費者貸款信用保險經營之研究》,銘傳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4.李琬鈴,《團體壽險暨相關法律問題研究》,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5.姚孟德,《信用保險之信用風險管理功能及其承保方式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89年。
6.羅淑絹,《論團體保險暨相關法律問題》,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學位論文,1995年。2261
7.羅忠政,《職業災害補償雇主責任之研究—以中日兩國法制為中心》,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6年。
(四)研究計畫及其他專論
1.林勳發主持,《保險契約法相關法律問題及其解決對策》,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委託研究報告,2007年1月。
2.吳玉鳳,《信用保障債務團體保險透過電話行銷並於線上成交之可行性及適法性》,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研究報告,2008年4月。
3.梁正德、彭金隆主持,《保險多元行銷通路之管理》,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委託研究報告,2007年12月。
4.黃正宗,《「台灣省各級農會員工互助保證」是否為「保險」的探討》,保險審議會專案研究報告,1999年5 月。
5.鄭濟世主持,《我國財產保險團體行銷之研究》,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委託研究報告,1994年12月。
(五)主要瀏覽網站
1.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
http://www.lia-roc.org.tw/
2.中華民國論文期刊索引系統http://140.119.115.32/ncl-cgi/hypage51.exe?HYPAGE=Home.txt
3.法源法律網
http://www.lawbank.com.tw/index.php
4.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
http://www.tii.org.tw/index.asp
5.國立政治大學碩博士論文全文影像系統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allcdr
二、英文部份
(一)書籍
1.Harriett E. Jones & Dani L. Long, Principles of Insurance: Life, Health, and Annuities (1996).
2.Kenneth Black, Jr. & Harold D. Skipper, Jr., Life & Health Insurance (13th ed., 2000).
3.Kenneth S. Abraham, Insurance Law and Regulation: Cases and Materials (4th ed., 2005).
4.Robert I. Mehr, Fundamentals of Insurance (2nd ed., 1986).
5.William F. Bluhm, Robert B. Cumming, Alan D. Ford, Jerry E. Lusk & Peter L. Perkins, Group Insurance (4th ed., 2003).
(二)期刊專論
1.Bernard L. Webb, Collective Merchandising of Automobile Insuranc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Vol. 36, No. 4 (1969).
2.Duke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Group Insurance Policies: The Employer/ Insurer Agency Relationship, Duke Law Journal, Vol. 1968, No. 4 (1968).
3.Irving M. Field, Group Property and Liability Insuranc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Vol.35, No.1 (1968).
4.Irving M. Field, Collective Merchandising of Automobile Insurance and Auto Insurance as a Fringe Benefit: Comment,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Vol.38, No.1 (1971).
5.Jan-Juy Lin, “Global Liberalization of Insurance Services and Harmonization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Reviewing Certain Regulatory Issues in Taiwan”,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Taipei (1999).
6.Robert E. Vanderbeek, Auto Insurance As A Fringe Benefit,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Vol. 36, No. 4 (1969).
(三)主要瀏覽網站
1.CUNA Mutual Group, Debt Cancellation Products for Credit Unions, 2003. http://www.cunamutual.com/
2.FindLaw http://www.findlaw.com/
3.JSTOR. http://www.jstor.org/
4.Legifrance http://www.legifrance.gouv.fr/home.jsp
(Code in English) http://195.83.177.9/code/index.phtml?lang=uk
5.LexisNexis https://www.lexisnexis.com/ap/auth/
6.ProQuest http://proquest.umi.com/pqdweb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
95358011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35801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建智<br>彭金隆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裕嘉zh_TW
dc.creator (作者) 林裕嘉zh_TW
dc.date (日期) 200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009-09-18-
dc.date.available 2009-09-1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009-09-1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535801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14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35801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現行保險法並無任何關於團體保險之規定,目前各家保險公司之團體保險保單悉以主管機關制定之各項「示範條款」為依據。而示範條款以要保單位為要保人,團體成員為被保險人,在此架構下,要保人與被保險人並非同一人,因而於實務運作上產生許多適法性之問題,例如(一)許多類型之團體保險,要保單位對於被保險人欠缺保險利益;(二)示範條款所列舉之要保團體並非均具有權利能力及行為能力;(三)由於團體保險之被保險人往往人數眾多,保險人通常無法確實依保險法第一○五條第一項取得被保險人書面同意;(四)也由於要保單位為要保人,因此要保單位得自行決定終止保險契約並領取解約金,亦可指定自身為受益人,對於團體成員之保障不足。
團體保險與個人保險具有本質上之差異,本文亦贊同應修正保險法設立團體保險專章,和個人保險之規範有所區別,然而在修法工作完成之前,現行團體保險之問題仍有待解決。本文透過文獻比較分析,並參考法國團體保險之架構,提出集體承保之概念,在現行保險法之規範下重新建構團體保險契約當事人,以團體成員為要保人及被保險人,而要保單位為要保人之代理人,要保人與要保單位間須具有一定連結關係,如此不但可擴大團體保險之適用範圍,並且更能保障被保險人之權益,也得以解決現行團體保險適法性之問題。此外,由於現行示範條款乃專就人身保險而設,無法適用於財產保險,重新建構團體保險契約當事人將有利於團體財產保險之發展。本文並以國外普遍存在之信用保障保險為例,說明現行示範條款架構之不足。希冀透過本文建議,使團體保險得以突破傳統僵化的運作模式,並且能更加符合保險監理的原則及目標,有利團體保險之發展。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 錄
謝 辭 II
摘 要 V
目 錄 VI
圖表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團體保險概論 7
第一節 團體保險之緣起與發展 7
第一項 團體保險之發展背景 7
第二項 美國團體保險的發展 7
第三項 我國團體保險之發展 9
第二節 團體保險之定義 12
第一項 NAIC模範法案之定義 12
第二項 法國保險法關於團體保險之定義 14
第三項 我國示範條款之定義 19
第三節 團體保險之特性 20
第一項 團體核保 20
第二項 主保單與保險證 22
第三項 成本低廉 22
第四項 具有彈性 23
第五項 保險費之計算 23
第六項 部份有效性 24
第四節 企業購買團體保險之原因 25
第一項 團體保險與員工福利 25
第二項 團體保險與企業風險管理 29
第一款 人身風險 29
第二款 責任風險 30
第三款 信用風險 37
第三章 我國團體保險之保險利益問題探討 39
第一節 保險利益概述 39
第一項 保險利益之意義與功能 39
第二項 保險利益之適用範圍 40
第三項 保險利益之歸屬主體 42
第二節 團體保險之保險利益問題探討 44
第一項 現行團體保險是否適用保險法第十六條之問題 45
第二項 現行團體保險是否適用保險法第二十條之問題 46
第三節 團體保險之保險利益問題解決方式探討 47
第一項 我國與法國關於團體保險架構之比較 47
第二項 我團體保險當事人之重新建構 49
第一款 現行實務團體保險當事人定位 49
第二款 團體保險當事人定位 50
第三款 團體保險當事人定位之重新建構 52
第四款 現行已有之相似規範 56
第五款 各項示範條款之修訂建議 57
第四節 小結 63
第四章 團體保險於財產保險市場之運用 67
第一節 財產保險與人身保險之差異分析 67
第一項 本質上之差異 67
第二項 當事人架構上之差異 69
第二節 美國團體財產保險之介紹 73
第一項 美國團體財產保險發展之限制 73
第二項 美國團體財產保險之類型 75
第三節 我國團體財產保險之架構 77
第一項 我國人身團體保險之借鏡 78
第二項 我國團體財產保險架構之試擬 79
第五章 信用保障保險概論 82
第一節 信用與授信之意義 82
第一項 信用 82
第二項 授信 84
第三項 我國現行之信用保險 87
第二節 信用保障保險之介紹 89
第一項 債務人的信用損失 89
第二項 信用保障保險之介紹 90
第一款 發展背景及功能 90
第一款 現行架構及內容 93
第三節 信用保障保險與類似商品之比較 95
第一項 授信保險 95
第二項 授信壽險 98
第三項 保證保險 101
第四項 信用卡債務免除費用保險 106
第五項 小結 108
第四節 信用保障保險與銀行保險行銷通路 113
第一項 銀行保險要義 113
第二項 銀行保險之成立背景 115
第三項 銀行保險之行銷策略 117
第四項 信用保障保險與銀行授信業務的結合 120
第六章 信用保障保險透過銀行保險團體出單相關問題之探討 122
第一節 問題之緣起 122
第二節 現行團體信用保障保險之架構與突破 124
第一項 現行團體信用保障保險架構之缺失 124
第二項 團體信用保障保險架構之重新建構 126
第三節 銀行銷售團體保險其他相關議題探討 128
第一項 銀行是否為保險人之代理人 128
第二項 是否違反我國民法禁止雙方代理之規定 130
第三項 使用客戶個人資料之限制 131
第四節 產壽險經營模式之探討 135
第一項 壽險模式 135
第二項 產險模式 139
第三項 本文意見 144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45
參考文獻 153
附 錄 161


圖表目錄
圖2.1 我國團體壽險歷年新契約數 11
圖2.2 我國團體壽險歷年保費收入 11
圖2.3 法國強制型團體保險架構 17
圖2.4 法國任意型團體保險架構 18
圖3.1 現行團體保險之架構圖(甲型) 60
圖3.2 重新定位團體保險之當事人架構圖(乙型) 60
圖4.1 英美法系當事人架構 70
圖4.2 大陸法系當事人架構 71
圖4.3 我國財產保險當事人架構 72
圖4.4 我國人身保險當事人架構 72
表4.1 美國團體財產保險之類型 76
圖5.1 OECD會員國負債占GDP比率統計 91
表5.1 授信壽險、授信保險以及信用保障保險之比較 110
圖5.2 授信壽險之當事人架構 111
圖5.3 授信保險之當事人架構 111
圖5.4 信用保障保險(人身保險)之當事人架構 112
圖5.5 信用保障保險(財產保險)之當事人架構 112
圖5.6 信用保障保險可增加金融機構信用放款業務 121
zh_TW
dc.format.extent 407433 bytes-
dc.format.extent 468458 bytes-
dc.format.extent 464886 bytes-
dc.format.extent 534403 bytes-
dc.format.extent 485434 bytes-
dc.format.extent 608004 bytes-
dc.format.extent 600309 bytes-
dc.format.extent 529079 bytes-
dc.format.extent 658288 bytes-
dc.format.extent 564514 bytes-
dc.format.extent 488540 bytes-
dc.format.extent 504800 bytes-
dc.format.extent 540170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35801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團體保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示範條款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保險利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信用保障保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集體承保zh_TW
dc.title (題名) 團體保險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以團體信用保障保險為例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書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Nadege Genetay & Philip Molyneux,張文武譯,《銀行保險—銀行兼營保險之策略》,台北市: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00年1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王澤鑑,《民法總則》,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9月,增訂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王博,《最新銀行經營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11月,五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Group Insurance Handbook,國泰人壽保險叢書編輯委員會編印,《團體保險總論》,國泰人壽保險叢書之十二,1978年7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生命保險協會編著,吳崇權譯,《團體保險》,台北市: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1996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江朝國,《保險法基礎理論》,台北市: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9月,修訂四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林展義,《授信業務的法律衣裳---金融機構授信業務的法律觀點》,台北市: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2005年1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邱潤容,《銀行實務》,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4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梁宇賢、劉興善、柯澤東、林勳發,《商事法精論》,今日書局有限公司,2005年10月,修訂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袁宗蔚,《保險學—危險與保險》,台北市:合作經濟月刊社,1994年10月,增訂三十三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凌氤寶、康裕民、陳森松,《保險學概論》,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8月,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陳雲中,《人壽保險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8月,修訂四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陳雲中,《保險學要義—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9月,修訂七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彭金隆,《金融控股公司法制監理與經營策略》,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9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葉國興、黃天麟主編,《銀行對企業授信規範》,台北市:財團法人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1990年12月,十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葉秋南,《美國消費者信用管理》,台北市: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1996年6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鄭玉波,劉宗榮修訂,《保險法論》,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2月,修訂六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劉宗榮,《新保險法—保險契約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羅際棠,《銀行授信與經營》,台北市:作者發行,1995年10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蘇法、林茂陽,《認識銀行—金融行銷與銀行實務》,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9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期刊專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方明川,〈我國團體保險與保險利益問題新論〉,《壽險季刊》,第101期,1996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王澤鑑,〈勞災補償與侵權行為損害賠償〉,《法學叢刊》,第99期,198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5)—信用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1期,2007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王超馨,〈保險法第一百零五條實務應用問題研析〉,《壽險季刊》,第137期,2005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王志誠、陳春山、李智仁、李金樺、鄭少珏,〈由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草案論對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及金融機構之影響及因應途徑〉,《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1卷,第4期,2005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江朝國,〈無權代理制度於保險法上之突破—以無權代理人以要保人之名義訂立保險契約為中心〉,《萬國法律》,第126期,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李婉萍、鄭菀瓊,〈金融服務百貨化與消費者個人資料之保護—法律與經濟分析的觀點〉,《法令月刊》,第54卷,第10期,200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林誠二,〈類推適用勞動基準法第五十九條之法理基礎—兼評最高法院九十五年台上字第八五四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44期,2007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胡木成,〈評析我國團體壽險示範條款之當事人、關係人及保險利益問題〉,《保險專刊》,第51輯,1998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郝充仁、李雅婷,〈銀行保險通路之探討〉,《壽險季刊》,第131期,2004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郝充仁、李雅婷,〈銀行保險在臺灣之發展〉,《企銀季刊》,第28卷,第3期,2005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陳武宗,〈團體人壽保險理論與實務〉,《壽險季刊》,第16期,197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陳美如,梁懷信,〈金融控股公司法下有關個人資料隱私權保護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91期,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陳聰富,〈損害賠償補償制度三層結構與職業災害補償〉,《勞工行政》,第148期,2000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陳俊元、陳仁傑,〈論保險利益之適用範圍與存在時點〉,《法令月刊》,第56卷,第2期,2005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康鴻誼,〈團體定期壽險之研究〉,《保險論文選集第五集》,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發行,198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康鴻誼,〈團體保險契約條款的解釋及其判例〉,《壽險季刊》,第46期,198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黃品豪,〈銀行保險列車開動—台灣銀行保險熱戀當中〉,《現代保險》,第166期,200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楊淑文,〈信用卡交易之法律性質及其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信用卡交易之三面法律關係及冒用風險轉嫁條款〉,《政大法學評論》,第59期,199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詹森林,〈信用卡定型化契約與卡債風暴〉,《月旦法學雜誌》,第135期,2006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趙清遠,〈我國銀行保險市場行銷管理策略之研究〉,《保險實務與制度》,第3卷,第1期,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應式文,〈責任保險不能以傷害保險代替〉,《保險專刊》,第36輯,199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謝敏雄,〈團體壽險契約之探討〉,《壽險季刊》,第15期,197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碩士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王寸久,《人壽保險業經營銀行保險之研究》,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江聖元,《授信保險與信用保險之研究》,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學位論文,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江坤琳,《消費者貸款信用保險經營之研究》,銘傳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李琬鈴,《團體壽險暨相關法律問題研究》,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姚孟德,《信用保險之信用風險管理功能及其承保方式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羅淑絹,《論團體保險暨相關法律問題》,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學位論文,1995年。22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羅忠政,《職業災害補償雇主責任之研究—以中日兩國法制為中心》,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研究計畫及其他專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林勳發主持,《保險契約法相關法律問題及其解決對策》,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委託研究報告,2007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吳玉鳳,《信用保障債務團體保險透過電話行銷並於線上成交之可行性及適法性》,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研究報告,2008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梁正德、彭金隆主持,《保險多元行銷通路之管理》,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委託研究報告,2007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黃正宗,《「台灣省各級農會員工互助保證」是否為「保險」的探討》,保險審議會專案研究報告,1999年5 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鄭濟世主持,《我國財產保險團體行銷之研究》,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委託研究報告,1994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主要瀏覽網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lia-roc.org.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中華民國論文期刊索引系統http://140.119.115.32/ncl-cgi/hypage51.exe?HYPAGE=Home.tx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法源法律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lawbank.com.tw/index.ph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tii.org.tw/index.as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國立政治大學碩博士論文全文影像系統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allcd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英文部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書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Harriett E. Jones & Dani L. Long, Principles of Insurance: Life, Health, and Annuities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Kenneth Black, Jr. & Harold D. Skipper, Jr., Life & Health Insurance (13th ed., 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Kenneth S. Abraham, Insurance Law and Regulation: Cases and Materials (4th ed., 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Robert I. Mehr, Fundamentals of Insurance (2nd ed., 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William F. Bluhm, Robert B. Cumming, Alan D. Ford, Jerry E. Lusk & Peter L. Perkins, Group Insurance (4th ed., 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期刊專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Bernard L. Webb, Collective Merchandising of Automobile Insuranc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Vol. 36, No. 4 (19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Duke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Group Insurance Policies: The Employer/ Insurer Agency Relationship, Duke Law Journal, Vol. 1968, No. 4 (19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Irving M. Field, Group Property and Liability Insuranc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Vol.35, No.1 (19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Irving M. Field, Collective Merchandising of Automobile Insurance and Auto Insurance as a Fringe Benefit: Comment,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Vol.38, No.1 (19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Jan-Juy Lin, “Global Liberalization of Insurance Services and Harmonization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Reviewing Certain Regulatory Issues in Taiwan”,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Taipei (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Robert E. Vanderbeek, Auto Insurance As A Fringe Benefit,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Vol. 36, No. 4 (19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主要瀏覽網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CUNA Mutual Group, Debt Cancellation Products for Credit Unions, 2003. http://www.cunamutual.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FindLaw http://www.findlaw.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JSTOR. http://www.jstor.or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Legifrance http://www.legifrance.gouv.fr/home.js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de in English) http://195.83.177.9/code/index.phtml?lang=uk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LexisNexis https://www.lexisnexis.com/ap/auth/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ProQuest http://proquest.umi.com/pqdweb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