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黃正宗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周碧雲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周碧雲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06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09-09-18 | - |
dc.date.available | 2009-09-1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009-09-1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0903580081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147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0358008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5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責任保險之責任確定因涉及第三人之請求,致責任保險的給付對於被保險人而言,具有損害填補及保護權利之雙重機能。故除卻一般損害保險中所應負擔的給付保險金義務外,尚有可能須為被保險人承擔訴訟抗辯、和解協商等義務,而透過訴訟抗辯與和解協商之程序,一方面可確定保險賠償之金額,一方面亦可降低賠償之數額。而保險人於訴訟抗辯及和解協商等防禦程序中,參與的程度及方式有所不同:可能隱於被保險人身後,僅負擔必要費用之支出,而由被保險人自行與第三人進行防禦之消極形式;或除負擔必要費用外,另提供被保險人自行防禦時所需之協助;亦可能採取更為積極的代行防禦形式,由保險人親自或其另聘律師,以被保險人的名義與被害人進行談判協商或訴訟抗辯。由於保險人為損害事故最終應負責任之人,利害關係最大,且具有豐富的談判及協商經驗,又有財力聘請律師代為行之,由保險人為被保險人代行防禦,不僅勝算較大,亦可免除被保險人往來協商與訴訟所需耗費之勞力與時間,對被保險人的保障最為足夠。又美國所採行之代行防禦制度,卻可能產生利益衝突之困擾,於保險人與被保險人之利害關係不一致或意見分歧時,保險人所做出之防禦決定,非必符合被保險人之期待或利益,因而美國法院及相關法規均曾提出相關的解決方式,包括獨立律師制度、律師行為準則及和解意見分歧時之判斷標準等,對代行防禦制度之推進具重大意義,應可作為我國保險法相關規定修正時之參考。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2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4第二章 責任保險人之給付義務 5第一節 責任保險之起源 5一、責任保險創始於法國 5二、責任保險因科技工業之發達而擴張 5第二節 責任保險之概念 6第一項 責任保險之意義 6第二項 責任保險之特性 6第一款 責任保險之當事人與利害關係人 7第二款 責任保險之保險利益 8第三款 責任保險所承保之責任 8一、須為被保險人對第三人應負的賠償責任 8二、須為民事責任 8三、須依法應負之賠償責任 9(一)侵權行為 9(二)債務不履行 9(三)法律直接規定 10(四)基於契約 10四、須非故意責任 11(一)原則上故意行為不在承保之列 11(二)賠償過失責任與無過失責任 11第四款 責任保險事故發生之時間歷程 12第三項 責任保險之機能 12第一款 對加害人之保護機能 12一、填補損害機能 13二、保護權利機能 13第二款 對被害人之保護機能 14一、對被害人之保護僅為附隨效果 14二、責任保險之社會化 15第三節 責任保險之三面法律關係 15第一項 責任關係 16第二項 保險關係 17第一款 保險關係的定義 17第二款 保險關係以責任關係為基礎 17第三項 直接關係 17第一款 分離原則的意義 17第二款 受害第三人與保險人間之直接關係? 18第四節 責任保險人之給付義務 19第一項 責任保險人之義務概述 19第二項 給付保險金之義務 19第一款 給付對象 20一、向被保險人為給付 20二、向受害第三人為給付 20第二款 給付期限 21第三款 遲延給付之效果 22第三項 負擔必要費用之義務 22第一款 責任保險人必要費用之負擔 22第二款 各國立法例 22一、德國保險契約法 22二、韓國商法 23三、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23四、我國保險法 23第四項 抗辯之義務 24第一款 責任保險人之抗辯義務概述 24第二款 抗辯義務違反之效果 25一、給付經判決確定或和解成立之賠償金額 25二、償還被保險人為進行抗辯所支出之合理費 用 25三、賠償被保險人因保險人拒絕抗辯所生之損 失 25四、懲罰性賠償金 26第五項 和解之義務 26第一款 責任保險人之和解義務 26第二款 和解義務違反之判斷 26第三章 責任保險人之防禦義務 28第一節 防禦義務概說 28第一項 責任保險處理第三人請求之流程 28第二項 防禦之定義 29第二節 責任保險防禦義務之性質 30第一項 防止損害義務說 30第二項 純粹保險給付說 31第三項 理論的選擇—純粹保險給付說 31一、「保護權利機能」與「填補損害機能」立於 平等的地位 31二、防禦義務的範圍較填補責任損害義務為廣 32第三節 責任保險何時開始 32第一項 學說討論 32第一款 損害事故說 33第一目 損害事故說之定義 33第二目 損害事故說之優點 33一、明確地於保險期間內認定事故發生之有無 33二、及早課予被保險人危險發生之通知義務 34三、符合事故發生之偶然性 34第三目 損害事故說之缺點 34一、損害事故不等於請求 34二、責任保險非保護被害人之損害 34三、被害人不一定會請求賠償 34四、事故發生基礎易生長尾責任 35第二款 請求說 35第一目 請求說之定義 35第二目 請求說之優點 36一、保障被保險人利益 36二、保險事故發生時點明確性 36三、避免長尾責任 36第三目 請求說之缺點 36一、請求事實缺乏客觀性 37二、保險事故缺乏偶然性 37三、混淆損害之概念與保險事故之概念 37第三款 責任負擔說 37第一目 責任負擔說之定義 37第二目 責任負擔說之優點 38第三目 責任負擔說之缺點 38一、事故發生時間不明確 38二、保險人無法提供防禦 38第四款 履行賠償說 38第一目 履行賠償說之定義 38第二目 履行賠償說之優點 39第三目 履行賠償說之缺點 39一、被保險人資力不足時,責任保險形同虛設 39二、有違責任保險社會化 39第二項 理論選擇 39第一款 判斷標準 40第二款 請求說較為符合判斷標準 40第三款 我國實務 42第四節 承保範圍的判斷基準 42第一項 形式說 42第一款 形式說之意義 43第二款 形式說之優點 44第三款 形式說之缺點 45第二項 實質說 45第一款 實質說之意義 45第二款 實質說之優點 46第三款 實質說之缺點 46第三項 折衷說—兼採二說 47第五節 責任保險人提供防禦之形式 48第一項 由被保險人自行防禦,保險人支付費用 48第一款 保險人僅支付防禦費用 48第二款 相關立法例 48一、我國保險法第九十一條 48二、德國保險契約法第一百五十條 49三、韓國商法第七百二十條 49四、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五十條 49第三款 被保險人自行防禦之優點 50一、第三人之請求非屬承保範圍時,可避免保 險人防禦資源的浪費 50二、被保險人為紛爭的當事人,應享有掌控防 禦程序之主體權利 50三、在利益衝突的情況下,免除保險人防禦不 力之疑慮 50第四款 被保險人自行防禦之缺點 51一、被保險人能力、資力不足,恐無法單獨進 行防禦 51二、保險人對於必要的防禦費用認知不同,恐 造成二次紛爭 51三、違反保險制度的精神及被保險人的合理期 待 52第二項 由保險人間接協助被保險人進行防禦 52第一款 由保險人協助防禦 52第二款 相關契約條款 52第三款 由保險人協助防禦之優點 53第四款 由保險人協助防禦之缺點 53第三項 直接由保險人代被保險人為防禦行為 53第一款 由保險人代為防禦 53第二款 相關立法例或契約條款 53一、西班牙保險法 54二、美國責任保險契約 54三、英國責任保險契約 54第三款 由保險人代行防禦之優點 55一、避免被保險人知識、財力不足 55二、節省被保險人勞力時間的耗費 55三、紛爭解決一次性 56四、展現最大善意契約原則 56第四款 由保險人代為防禦之缺點 56一、被保險人對防禦程序缺乏主控權 56二、被保險人為具有專業知識之人員時,不一 定較為有利 56三、與保險人之利益不一致時,對被保險人不 公平 56第四項 小結 57一、由利害關係觀之 57二、由專業能力及財力觀之 57三、由對被保險人勞力時間的保障性觀之 57四、由保險制度的精神觀之 58五、由紛爭解決的一次性觀之 58六、利益衝突與專業責任保險的解決 58第六節 因防禦義務而生之必要費用 59第一項 律師費用 59第一款 各國立法例 60一、美國加州民法第2860條 60二、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60三、德國保險契約法 61四、我國保險法 61第二款 本文見解 62第二項 刑事訴訟費用 62第一款 學說見解 62一、肯定說 62二、否定說 63第二款 理論選擇—肯定說 63第三款 我國實務保單規定 64第三項 防止假扣押或假執行等之擔保 64第一款 義務基礎 64一、法律義務 64(一)德國保險契約法 64(二)韓國商法 64二、契約義務 65(一)日本自家用自動車綜合保險普通保 險約款 65(二)美國Insurance Services Office(ISO) 之商業一般責任保險(CGL)保單 65第二款 合理性 65第七節 上訴義務 66第一項 上訴義務概述 66第二項 美國法院對於上訴義務的看法 66第一款 保險人基於善意及誠信原則來考量是否上訴 67第二款 保險人應盡合理注意義務決定是否上訴 67第三款 被保險人需證明法院判斷錯誤 68第三項 小結 68第八節 防禦義務何時結束 69第一項 發現不屬於承保範圍 69第二項 保險金額用罄 70第一款 因達成和解或判決確定而賠付用盡 70第二款 因提供防禦而用盡 71第三款 因提存或交付而用盡 72第三項 被保險人未盡協力義務可否構成終止事由? 73第一款 被保險人協力義務之內容 73一、保險事故發生之通知義務 73二、有關資料之提供及告知義務 74三、防止及減少損害之義務 75(一)防止及減少損害之義務概述 75(二)被保險人應協助責任保險人進行抗 辯與和解 75(三)被保險人禁止承認責任 76第二款 協力義務違反之效果 77一、美國保險契約及案例法之規範 77(一)美國ISO的CGL保單 77(二)美國法院之見解 781.保險人必須證明被保險人所違反之協 力義務屬於實質重要的(substantial and material) 792.保險人必須證明自己因被保險人違反 協力義務而受有損害(prejudice) 793.保險人必須證明被保險人違反協力義 務為惡意或蓄意的(bad faith or willfully) 794.保險人必須證明自己在要求被保險人 為協力時已先盡善意與盡責義務 (good faith and diligence) 80二、我國保險法及保單條款之規定 80(一)我國保險法之規定 80(二)實務保單條款之規定 82第三款 小結 83第四章 責任保險人代行防禦之利益衝突 84第一節 利益衝突概論 84第一項 責任保險人代行防禦之缺陷 84第二項 防禦律師與保險人面臨利益衝突 84第三項 利益衝突的類型 85一、保密義務引發之利益衝突 85二、權利保留前提下的代行防禦所引發之利益 衝突 85三、和解意見不一致所引發的利益衝突 86第二節 防禦律師保密義務引發之利益衝突 86第一項 保險人、防禦律師與被保險人間之三角關係 86第一款 概述 86一、被保險人與保險人間之保險關係 87二、被保險人與防禦律師間之代理關係 87三、保險人與防禦律師間之關係? 88第二款 保險人與防禦律師間有無代理關係 89第一目 代理理論 89一、雙重代理理論(dual representation rule) 89二、單一代理理論(single representation rule) 89第二目 理論的選擇—雙重代理理論 90一、由保險人與防禦律師訂立之契約內容觀之 90二、由委託關係的長遠性觀之 91三、由保險人的經濟利益關連性觀之 91第二項 律師對於委託人之義務 92第一款 忠實義務(duty of loyalty) 92第二款 盡責義務(duty of diligence) 92第三款 保密義務(duty of confidentiality) 93第一目 保密義務的意義 93第二目 保密義務的範圍 93第三目 保密義務的界限 94一、當事人之同意 94二、保護社會公益 94第三項 保密義務引發之利益衝突—Parsons案 95一、案件事實 96二、法院判決 97第四項 防禦律師面臨利益衝突的解決方式 98第一款 主動退出委託關係 98第二款 主要委託人理論(primary client rule,PCR) 98第三款 無次級理論(no subordination rule,NSR) 99第四款 取得被保險人後同意始得揭露秘密資訊 99第五款 小結 100第三節 以權利保留為前提的代行防禦所引發之利益衝突 101第一項 禁反言原則 101第一款 禁反言原則的定義 101第二款 禁反言原則於保險制度上的運用—Tomerlin案 102一、案件事實 102二、法院判決 103第二項 保險人自我保護之方法 104第一款 確認之訴(Declaratory Judgment Action) 104一、確認之訴的定義 104二、確認之訴的效果 105三、確認之訴的優點 105四、確認之訴的缺點 106第二款 不棄權協議(Nonwaiver Agreement) 106一、不棄權協議之定義 106二、不棄權協議之優點 106三、不棄權協議之缺點 107第三款 權利保留通知(Reservation of Rights Notice) 108一、權利保留通知之定義 108二、權利保留通知與不棄權協議之異同 109第三項 權利保留前提下的代行防禦所引發之利益衝突 109第一款 保險人防禦義務的啟動 109第二款 防禦責任的承擔及效果 110一、拒絕防禦—Gray案 111(一)案例事實 111(二)法院判決 112二、無保留地承擔防禦責任—Tomrelin案關於 禁反言原則之適用 112三、權利保留前提下承擔防禦責任 113第三款 利益衝突的產生 113第一目 保險人與被保險人利益一致的情況 113一、保險人防禦成功者 113二、保險人防禦不成功者 114第二目 保險人與被保險人利益不一致的情況 114第三目 利益衝突的疑慮 115第四項 利益衝突的解決之道 116第一款 保險人代為防禦的行為義務轉化為事後補償 的金錢給付義務—Burd案 116一、案件事實 116二、法院判決 116三、本文見解 117第二款 給付獨立律師費用(Cumis counsel) 118第一目 Cumis案 118一、案件事實 118二、法院判決 119三、Cumis案與Burd案之差異 120第二目 其他得請求Cumis counsel之情形 120第三目 Cumis counsel之限制 121一、獨立律師的資格限制—加州民法第2860條 121二、獨立律師的必要性限制—違反嚴格的善意 義務 122第五項 防禦費用不當得利的返還 124第一款 反對說—疑義利益歸諸被保險人原則 125第二款 肯定說—不當得利的返還 126第一目 Buss案 126一、案件事實 126二、法院判決 127第二目 美國各州之相同見解 128第三款 本文見解 129第四節 因和解意見不一致引發之利益衝突 130第一項 保險契約賦予保險人有權決定和解事宜之情形 130第一款 保險人的和解決定權概述 131一、以保險契約直接約定保險人具有和解決定 權 131二、保險人的注意義務 131三、被保險人自行和解的效力 131第二款 被保險人雖不願和解,但保險人仍有權於保 單限額內與第三人達成和解—Shuster案 132一、案件事實 132二、法院判決 133第三款 保險人拒絕和解導致判決賠償額超過責任保 險限額者 135一、保險人的主觀注意標準—Crisci案 135(一)案件事實 135(二)主觀判斷標準 1361.惡意違約說(Bad-Faith Rule) 1362.合理要約說(Reasonable-Offer Test) 1373.嚴格責任說(Strict Liability Test) 137(三)法院判決(理論的選擇)—合理要 約說 138二、保險人的客觀賠償範圍 139第二項 被保險人具有和解同意權的情形 141一、以保險契約直接賦予被保險人和解同意權 141二、對被保險人造成直接財務風險者,和解仍 須得其同意—St. Paul Fire案 142(一)案件事實 143(二)法院判決 143第三項 防禦律師於和解程序的地位 144第一款 概述 144第二款 防禦律師與被保險人間的委託關係應與被保 險人與保險人間之保險關係區分—Rogers案 144一、案件事實 144二、法院判決 145第三款 防禦律師應得被保險人同意始得和解— Lieberman案 147一、案件事實 147二、法院判決 147第四款 防禦律師無須取得被保險人同意即得和解 148第一目 Hudgens案 148一、案件事實 148二、法院判決 148第二目 案例比較 149第五款 小結 150第五章 我國責任保險防禦義務之法理與實務 152第一節 我國責任保險之訴訟抗辯制度 152第一項 我國保險法關於訴訟抗辯制度的相關規範 152一、保險法第九十一條 152(一)立法沿革 152(二)抗辯費用負擔之規範目的 1531.就保險契約為最大善意契約而言 1532.就危險共同團體之利益而言 1543.就道德情感而言 154二、保險法第三十三條 154(一)保險法第三十三條之立法沿革 154(二)保險法第三十三條用與責任保險抗 辯費用之關係 1561.相同之處 1562.相異之處 157三、保險法第七十九條 159(一)保險法第七十九條之立法沿革 159(二)保險法第七十九條損失估計費用與 責任保險抗辯費用之關係 160第二項 保險法第九十一條之條文分析 160第一款 負擔義務人 161第二款 因受第三人請求 161第三款 抗辯行為 162第四款 訴訟上或訴訟外之必要費用 162第一目 必要費用之內涵 162一、抗辯費用 162二、被保險人之擔保 163第二目 訴訟上或訴訟外之必要費用 163第五款 以契約另訂負擔方式 163第六款 墊付規定 164第三項 現行規範之缺失 164一、保險人並無代行抗辯之義務 164二、關於必要費用的項目不明 164三、抗辯費用之金額應受限制 166(一)訴訟費用範圍龐大 166(二)保險人費率計算困難 166(三)欠缺緊急性 167四、可否以特約排除保險人之費用負擔義務? 167第二節 我國責任保險的和解參與制度 168第一項 我國保險法關於責任保險人之參與權立法 168第一款 保險法第九十三條之立法沿革 168第二款 參與權之規範目的 169第二項 保險法第九十三條之條文分析 169第一款 參與權非法定權利 170第二款 所為之承認、和解或賠償 170第一目 承認 170一、承認 170二、訴訟上之自認或認諾 171第二目 和解 172一、和解 172(一)和解之類型 1721.民法上之和解 1722.訴訟上之和解 173(二)保險法第九十三條所稱之和解是否 包括「訴訟上之和解」? 173二、保險法第九十三條所稱之和解是否包括 「調解」? 174第三目 賠償 175第三款 參與 175第四款 效果—不受拘束 175第一目 學說探討 175一、免責主義 176二、不可對抗主義 176第二目 理論選擇—不可對抗主義 176一、學者見解 176(一)就其法源德國保險契約法觀之 177(二)和解非全然不利於保險人 177(三)防止保險詐欺可透過其他方式解決 177二、實務見解 178第五款 保險人無正當理由拒絕或藉故遲延參與 178第三項 現行規範之缺失 179第三節 我國責任保險實務關於防禦義務之規範重點 180第一項 協助防禦 180一、約定協助防禦,但為保險人之「權利」非 「義務」 180二、約定以被保險人名義辦理之條款 181第二項 和解或訴訟抗辯之決定權 181一、約定由專業人士決定和解或訴訟抗辯 181二、約定被保險人不同意和解時,保險人對於 增加之責任及費用不負賠償責任 182第三項 必要費用負擔之約定 183一、負擔項目約定明確化 183二、約定抗辯費用超過保險金額者,比例分攤 183第四項 小結 183第四節 我國保險法關於代行防禦之修訂方向 184一、責任保險人代行防禦之義務化 185二、保險人之注意義務 185三、代理權之授與 185四、利益衝突之解決 186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88參考文獻 191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42973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72389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66311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239055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218578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416476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484266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523636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421445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216986 bytes | - |
dc.format.extent | 225555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3580081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責任保險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防禦義務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和解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訴訟抗辯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利益衝突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保密義務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權利保留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獨立律師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抗辯費用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參與權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論責任保險人之代行防禦及其利益衝突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中文部分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書籍(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王甲乙、楊建華、鄭健才,「民事訴訟法新論」,三民書局,民國92年8月出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王衛恥,「實用保險法」,文笙書局,1981年出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王澤鑑,「侵權行為法」,王慕華發行,三民書局經銷,1999年6月修正四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江朝國編纂,「保險法規彙編」,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7月二版第1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江朝國,「保險法基礎理論」,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1年9月修訂四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江朝國譯,「德國保險契約法」,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民國8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汪信君、廖世昌,「保險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社,2006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吳日煥譯,「韓國商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8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林群弼,「保險法」,高雄市立空中大學。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林勳發、梁宇賢、劉興善、柯澤東合著,「商事法精論」,今日書局有限公司,民國93年9月修訂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林勳發,「保險法論著譯作選集」,著者自刊,民國8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邱聰智,「新訂債法各論(下)」,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7月初版第1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2.施文森,「保險法總論」,著者自刊,民國7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3.施文森,「保險法論文」,三民書局,民國63年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4.施文森,「保險法修訂建議—為中國保險業及投保大眾之長遠利益而獻策」,三民書局,民國81年出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5.施文森,「汽車保險及其改進之研究」,三民書局,民國76年增訂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6.桂裕,「保險法」,三民書局,民國81年12月增訂新五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7.許士宦整理,邱聯恭講述,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三)2004年筆記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8.梁宇賢,「保險法新論」,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4年3月五修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袁宗蔚,「保險學」,三民書局,民國87年增訂34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陳雲中,「保險學要義—理論與實務」,著者自刊,民國91年8月修訂六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1.陳國義,「保險法—案例式」,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9月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2.黃川口,「保險法學」,著者自刊,民國66年5月增訂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3.楊誠對,「意外保險理論與實務」,著者自刊,民國90年修訂六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4.鄒海林,「責任保險」,法律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5.鄭玉波,「保險法論」,三民書局,民國81年9月增訂初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6.劉宗榮,「保險法」,三民書局,1997年3月二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二)期刊專論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王正偉,責任保險保險事故之探討—兼論事故發生之疑義,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七十八期,民國88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黃正宗,「我國保險法的比較研析—法、德、日、美諸國法對我國保險契約法影響的探討」,中華民國產物保險公會九十年十二月十二日研討會資料,民國90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黃正宗,我國財產保險作業研討(上)—法律觀點之研究討論與建議,保險專刊第60輯,民國89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黃義豐,論美國責任保險保險人之責任,台大法學論叢第17卷第2期,民國77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林汝潔,汽車責任保險人參預和解之重要性,責任保險論文集第二輯,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責任保險研究基金會,民國七十三年九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陳榮一,責任保險保護權利之給付的法律上性質,台中商專學報第11期,68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陳榮一,論我國保險法對責任保險之規定的缺失(上),產險季刊第 50期,民國73年3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陳榮一,論我國保險法對責任保險之規定的缺失(下),產險季刊第51期,民國73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蕭鶴賢,美國責任保險契約內保險人之辯護責任,保險專刊第44輯,民國85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三)學位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朱炎銘,「工程承攬人之責任保險—以德國責任保險法為基礎」,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論文,民國95年9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林銘龍,「論受害第三人之直接請求權與我國責任保險法制上之適用疑義:以不健全保險關係下之研究為中心」,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研究所論文,民國9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范曉玲,「責任保險之保險人於第三人求償程序中參與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論文,民國8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黃淑琳,「從責任保險的機能論被害人之保護:以相互保險制度及直接訴權制度之建立為中心」,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論文,民國8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陳春玲,「論懲罰性賠償金之法律爭議與風險管理」,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研究所論文,民國93年1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陳雅萍,「論責任保險人於危險事故發生時之參與權與其為被保險人利益之防禦義務」,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研究所論文,民國8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陳麗芬,「醫療行為之法律責任與保險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研究所論文,民國88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莊修文,「責任保險之研究」,中國文化學院法律研究所論文,民國65年6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葉銘進,「論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中受害人之保護及其相關問題」,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論文,民國8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顏華歆,「論律師契約義務之具體化:以律師倫理規範充實律師契約義務之可能性」,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論文,民國9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羅清安,「責任保險契約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論文,民國6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四)判解函釋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最高法院七十七年度台上字第九三六號民事判決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最高法院八十一年度台上字第八0號民事判決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最高法院八十五年度台上字第二七三八號民事判決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台灣高等法院八十六年度保險上更(一)字第一號民事判決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最高法院八十七年度台上字第二三三一號民事判決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最高法院八十九年度台上字第一四一九號民事判決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最高法院九十三年度台上字第七九三號民事判決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台灣高等法院九十四年度保險上字第二三號民事判決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65.11.17產險公會北產保研字第 214 號函釋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91.07.23財政部台財保第0910750555號函釋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二、英文部分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書籍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Black’s Law Dictionary, west Group (199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Dennis Campdell,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Law and Regulation, Volume 2 (199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Donald S. Malecki & Arthur L. Flitner, Commercial Liability Insurance and Risk Management, Volume 1 (200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Donald S. Malecki & Arthur L. Flitner, Commercial Liability Insurance and Risk Management, Volume.2 (200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Jess, Digby Charles, The Insurance of Commercial Risks: Law and Practice (198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John Birds, Modern Insurance Law (200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John F. Dobbyn, Insurance Law (199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John K. DiMugno and Paul E. B. Glad, California Insurance Laws (200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Kenneth S. Abraham, Insurance Law and Regulation: Cases and Materials (200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 Walliam F. Young and Eric M. Holmes, Cases And Materials on The Law of Insurance (198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二)期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Ellen S. Pryor, Charles Silver, Defense Lawyers`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ies: Part II--Contested Coverage Cases, 15 Georgetown Journal of Legal Ethics (200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Gregor J. Schwinghammer, Jr., Insurance Litigation in Florida: Declaratory Judgments and the Duty to Defend, 50 U. Miami Law Review (July, 199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Karon O. Bowdre, Conflict of Interest Between Insurer and Insured: Ethical Traps for the Unsuspecting Defense Counsel, American Journal of Trial Advocacy Volume 17 (199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Karon O. Bowdre, Enhanced Obligation of Good Faith: A Mine Field of Unanswered Questions After L & S Roofing Supply Co., 50 Alabama Law Review (Spring, 199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Nathan Andersen, Risky Business: Attorney Liability in Insurance Defense Litigation - A Review of the Arizona Supreme Court`s Decision in Paradigm Insurance Co. v. Langerman Law Offices, 2002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Law Review (200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Robert B. Gilbreath, Caught in A Crossfire Preventing and Handling Conflicts of Interest: Guidelines for Texas Insurance Defense Counsel, 27 Texas Tech Law Review (199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Stephen P. Pazan, Esquire, Dilworth Paxson LLP, Protection of an Insured`s Mission or Business in the Context of an Insurer Supplied Defense, 28 Rutgers Law Record (May 1, 200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William G. Ross, An Ironic and Unnecessary Controversy: Ethical Restrictions on Billing Guidelines and Submission of Insurance Defense Bills to Outside Auditors, 14 Notre Dame Journal of Law, Ethics & Public Policy (200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三)美國判決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Arenson v. National Auto. & Casualty Ins. Co.,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8 Cal. 2d 528; 310 P.2d 961 (195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Beckwith Machinery Co. v. Travelers Indem. Co.,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15 F.2d 286 (3d. Cir. 198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Burd v. Sussex Mut. Ins. Co., 56 N.J. 383; 267 A.2d 7; 1970 N.J.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Buss v. Superior Court, 16 Cal. 4th 35; 939 P.2d 766 (199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Chrestman v. United States Fidelity & Guaranty Co.,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11 F.2d 129 (5th Cir. 197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Crisci v. Security Ins. Co.,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6 Cal. 2d 425; 426 P.2d 173; 58 Cal. Rptr. 13 (196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7.Gray v. Zurich Insurance Company,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5 Cal. 2d 263; 419 P.2d 168; 54 Cal. Rptr. 104 (196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8.Hawkeye-Security Ins. Co. v. Indemnity Ins. Co.,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60 F.2d 361 (10th Cir. 195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9.Johansen v. California State Auto. Asso. Inter-Insurance Bureau,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5 Cal. 3d 9; 538 P.2d 744; 123 Cal. Rptr. 288 (1975).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0.L & S Roofing Supply Co. v. St. Paul Fire & Marine Ins. Co.,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21 So. 2d 1298 (Ala. 198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Lieberman v. Employers Insurance of Wausau,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71 N.J. Super. 39; 407 A.2d 1256 (197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2.Mitchum v. Hudgens, 533 S.2d 194 (Ala. 198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3.Parsons v. Continental National Group,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13 Ariz. 223,550 P.2d 94 (197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4.Reichert v. Continental Insurance Company,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90 So.2d 730 (La. App. 197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5.United States Fidelity & Guaranty Co. v. Cook,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81 Miss. 619, 179 So. 551 (193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6.Rogers v. Robson, Masters, Ryan, Brumund & Belom,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92 N.E.2d 1365 (Ill. App. 1979).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7.San Diego Fed. Credit Union v. Cumis Ins. Society, Inc.,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62 Cal. App. 3d 358; 208 Cal. Rptr. 494 (198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8.Shuster v. South Broward Hosp. Dist. Physicians’ Professional Liability Ins. Trust, 591 So. 2d 174 (Fla. 1992).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9.St. Paul Fire & Marine Ins. Co. v. Edge Memorial Hosp.,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584 So. 2d 1316 (Ala. 1991).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0.State Farm Mutual Automobile Insurance Company v. Davies,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26 Va. 310, 310 S.E.2d 167 (198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1.Tomerlin v. Canadian Indem. Co.,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61 Cal. 2d 638; 394 P.2d 571; 39 Cal. Rptr. 731 (196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2.Travelers Indemnity Insurance Company v. East,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40 So.2d 277 (Miss.197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四)其他資料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1.Commercial General Liability Coverage Form, Insurance Services Office CG 00 01 12 04 policy.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2.John David Hoover J. Scott Fanzini, Conflicts of Interest In the Defense of Medical Malpractice Cases, available at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http://www.hooverhull.com/press/articles/HooverHull-ConflictsOfInterest-MedicalMalpractice.pdf (last visited Dec. 30, 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3.Model Rules of Professional Conduct (2006), available at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http://www.abanet.org/cpr/mrpc/mrpc_toc.html (last visited Nov. 30, 200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4.R. Steven Rawls, Insurers: Can You Get Your Defense Dollars Back? (July 2005), available at http://www.irmi.com/Expert/Articles/2005/Rawls07.aspx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last visited Nov. 15, 2006). | zh_TW |